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关于读研和考博,高校里曾经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是读研的话,很容易毕业,而考博的话,往往很简单。流行语自有它的道理,往往是对实际现实的总结和反映。的确,前些年的情况就是,考研难,但读研容易毕业;考博容易,但读博难毕业。考博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博士入学考试并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由招生单位自己组织考试,一般来说,只有通过了基本线,就可以被录取,重要的是,要找到愿意接受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所以,考博的关键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要能联系到导师。只要联系到了愿意接受的导师,入学考试往往并不难,这就是以前大家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前考博不难的另外一条重要原因是,以前就业压力不那么大,研究生就业比较容易,何况读博太耗时间了,愿意读博的人并不多,所以,那会儿,考博的竞争并不大,联系导师比较容易。那么,现在的博士依然好考吗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不少研究生希望通过读博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因而现在希望读博的人大大增加,使得竞争变得很大,让导师接受的难度大增了。比如,北大某学院的一位博导,今年只打算招收一个博士生,然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打算读博的人与该老师联系过,希望做他的学生。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谁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该导师的认可呢?更重要的是,现在通过考博而录取博士的途径变得越来越窄。现在很多大学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硕博连读、提前攻读等方式录取博士生,甚至直博生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些,都导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的名额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公开招考的比例在减少,一方面是希望读博的人越来越多,此消彼长之下,考博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当然,难度仍然主要不在入学考试,而在获得导师的认可这个方面,难度越来越大。要想容易获得导师认可,最好是在硕士期间能发表有一定分量的论文,任何导师,都是青睐有成果的学生的,因为这表明你具备较好的学术素养,有做学术的潜力。你打算考博吗?你觉得读博的价值大吗?欢迎点赞、评论。
提起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大家第一反应都是想到清华北大。清华北大是我国众多高考学子的梦想,如果能考进这两所高校,毕业之后必定是各个单位招聘人才的香饽饽。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有很好的出路。不过这两所院校录取分数很高,基本上都是学霸级人物或者是高考状元才能考取。要想大学毕业之后有多少成就,在高中阶段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看似高分的背后,常常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熬夜看书学习获得的结果。我在我国各大院校,除了清华北大很难考,还有一所大学难考程度甚至超越了清华北大,这所院校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我国唯一的一所正部级大学。在我国副部级的大学就只有31所,清华北大这两所院校也属于副部级大学,所以说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实力是强于清华北大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位于我国首都北京,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北上广这三所城市经济发达,建立于这三个城市的大学,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录取分数同样很高。在我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有18个学科获得了A+,紧追清华北大。国科大与清华北大相比,学术水平很邻近。虽然本科教育起步晚,2014年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仍然实行的是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但是因为国科大是研究生院的背景,发展很迅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被誉为科学家的摇篮。如果你未来想走研究科研这条道路,那么国科大是一所很适合的院校。而且师资力量很强,该校拥有340多位两院院士,要知道一般的院校只有几名或者是几十名院士。学校建立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同学们进行科研。所以该校无论是在综合实力还是科研实力,在我国都排名前列。所以每年报考的学生也都是冲着该校的实力去报考的。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已经超过了2万,是清华北大这所顶尖院校博士生数量之和。因为该校更加偏向于学术型大学,所以对比其它院校的学习氛围更浓厚。能够在这样浓厚学习氛围下学习,受其影响。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不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招生学生时十分严格,每年都只招收300多名学生。能够考进去的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中国科学院大学虽然在知名度上略逊色于清华北大,但是实力却很强。也是一所十分值得报考的院校。如果未来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可以考虑该院校。
博士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存在,或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会有读博这个选项?但是如果你一旦考研成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时,那么在你即将毕业时,你一定会就是否读博考虑颇多。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必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想考博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一定通说过:博士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想读博很容易,但是想毕业却非常的难,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很自然的认为读博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对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最清楚的是,想读博没有那么的简单。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申请—考核制,只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时,我们便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似乎听起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似乎也更加的公平了,但是当你看到这些基本条件时你一定会感叹没有当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来说,如果你想报考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最核心的条件便是你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即你的论文发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论文绝对不是我们硕士研究生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论文,因为对于申请读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你发表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这些期刊的论文,这才有机会,同时各大高校要求申请读博的学生必须发表两篇这样的论文。但是这样的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对于普通高校的硕士导师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这些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是固定的、有限的,大多数都已经被那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所占用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在写论文方面水平真的优先,即使认真写了也不一定能够在这些期刊发表。此外,对于博士导师来说,他们每年手中的名额非常的有限,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很早便和博士导师你取得了联系,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当你拿着自己读研期间申请某高校的博士时或许博士导师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建议所有的有读博想法的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早做打算,一方面是争取在硕士毕业的时候发表几篇比较有价值的论文,这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的和自己理想的博士导师取得联系,关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攻读博士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博士真的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很容易的便被录取了,每所高校都有自己严格的门槛,不仅仅是在论文方面,同时还包括你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以及本硕出身,这都是考核学生的条件,因此不要主观的一位博士很容易。
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由于出生条件家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一出生就已经在罗马了。但这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从而到达罗马,实现梦想,而通往罗马最好的途径就是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然后获取文凭实现自我价值。而对很多人来说,能读个二本大学,拿个本科文凭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有些人却不断地深造,本科,研究生,读博,一步步地前进。所以对于一个博士生而言,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绝对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当有些人没有工作,或者有些人工作不稳定的时候,面临被选,被淘汰的时候。有些人却面临工作出现了两难选择。这不,近日,有位北大博士生面临毕业,面临工作,出现了两难选择,于是特意在职场论坛上发了个帖子,求教网友。网友纷纷感叹:不会吧?那么网友为何发出如此感叹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北大博士帖子得内容。该网友说自己是北方人,北大经济博士博士,家里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任何背景。因为自己的学历还是不错,收到了2份offer,其中一个就是留在北京,在某所985大学当老师,经济学是该学校的强势专业。这个大学给出的待遇是每年20万的收入,包括课题奖金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另外一份工作是去南方福建省份的定向选调生,前二年是当地的科技副县长,2年后级别还算是不错,转正为正式的副处级。该北大博士生还称,自己一直都在学校读书,对于这2个工作机会,犹豫再三,还是不知道怎么选择,怕自己选择错了,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才发帖求教网友。此帖一出,热心的网友就给这位北大博士生出谋划策,提出建议。有些网友支持该名北大博士生留在北京,进入985大学当老师。原因是离家近,可以常回家看看父母;又有寒暑假,假期跟家人孩子旅到处旅游;至于年薪20万对于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北大博士生而言确实有点低,但是自己可以去企业当顾问,有事没事去讲讲学什么的,收入绝对不低。这些网友还劝告该名博士生,没有背景不要搞政治。也有部分网友建议选择第二份工作,到福建省走仕途之路。但是前提是看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尤其是跟别人打交道喝酒的能力。但也有网友想不明白。感叹:不会吧?是啊,网友觉得作为你个北大博士生连自己想选择哪一份工作都搞不清楚,想搞学术就当教师,想搞整治就选第二天路。更有网友觉得,作为一名北大博士生应该要用“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多做贡献,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毕竟名校培养的是国家的精英人才,这些人应该是行业乃至国家的顶尖人物,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不能如此眼光短浅。的确,北大博士向网友询问如何选择工作的问题,确实让人大跌眼境,一个堂堂北大博士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含金量确实有点低。期待更多的名校生能肩负起国家重任,实现自己的深社会价值。
一所高中的招聘计划,或许会改变你对高中老师的认识。甚至会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你看过人民大学附中的招聘计划,你可能会以为这是某所大学的人才引进计划。对学历要求之高甚至超过许多211工程大学。在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顶尖重点高中里,最近几年招聘的老师主要来自顶级名校的博士毕业生。从人大附中2016年招聘的教师名单中,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什么是顶级名校。以清华北大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为主,还有国外顶级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是名校博士毕业生就业困难了?还是这些好的中学招聘要求高了?要知道,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不仅仅要有优秀的成绩,还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在国外读到博士,这个花费甚至要超过200万人民币。按照现在无风险的理财利息来算,200万一年利息就要有10万。而到高中当老师,工资会有多少呢?原谅小编数学不好,这个数学题暂时让我想不通。网络上面对这种就业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其中主要有这样的几个观点。人大附中的户口和房子。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中学。要进入这样的学校,如果你不是人大教授或是人大附中老师,孩子想入读就需要一套学区房。而一套人大附中的学区房差不多1000万以上,有钱还未必买的到。这些隐形的价值是工资所无法比拟的。即使BAT年薪50万的新北京人,想让孩子进入人大附中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多数不差钱。寒门以及难出贵子,你会发现,最近一些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多数都是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同学。而这些同学不差钱。就业的时候或许根本不在乎工资的多少。可能会有更大的格局。也有网友有这样的观点。或许你会觉得这些顶尖人才到中学任教不符合逻辑。但是在看他们5年之后的发展,你可能会明白些什么。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能进入这么好的中学当老师,是一种荣耀也是非常好的工作,肯定要干一辈子的。而这些顶尖人才未必,5年之后他们或许已经不在人大附中当老师,或许成为了某某教育集团的董事长。这样看来,你还会觉得他们他们到人大附中当老师是一种浪费吗?小老百姓的世界。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没有接触过,所以不了解。你想过人大附中当老师接触的都是什么样的家长吗?你思考过人大附中都是什么样的学生吗?你是否了解人大附中吗?了解的人或许会知道,就算清华北大毕业,想进人大附中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是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正如电影《老炮》中的那句台词:这个世界不是你们普通小百姓所能想到的。想进入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学,比到二线城市的重点大学还要难。我们所不了解的并非仅仅这些。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小学,学术科研能力甚至超过大学生。这是清华附小的论文:这是人大附中的学生科研成功展: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认为:基础教育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而且是学生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与大学相比,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好教师来示范和引领。而当前在我国,博士进中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在社会对名校博士毕业生到高中任教,纷纷给出质疑和争议的时候。清华附小的论文和人大附中的科研展或许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些住在40万一平米房子里的孩子,那些名校博士毕业到中学任教的老师,还有这些顶尖中小学里的学长家长和毕业校友。都是我们多数小老百姓无法企及,且难以想象的。
虽说考上清华、北大是所有学生高考的梦想,因为你考上清华、北大后就会身披一个名校的标签,这样出来找工作也是非常容易的,而且还是高薪。现在考上清华、北大博士的人可以说是佼佼者了,但是即使你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毕不了业也是没有办法的,每年清华都会清退一部分同学,很多网友说清华太不近人情了。两名清华博士被清退近日,清华也是在校官网发出了一则声明,具体内容大概是清退了两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在读博士。我们知道考上清华大学的本科高考的时候有多难,现在是两名清华大学的博士被清退,在我们为这两名同学感到惋惜的时候也不得不佩服清华大学教学的严格程度,名校并不是空穴来风。到底是什么原因两名博士被清退呢?原因其实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因为学校已经连续超过2周没有联系到这两名博士生了,而且没有请假。后来才了解到这两名博士生已经读博6年了,目前仍然没有毕业,2013年入学,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可能人家家里有什么事等等,耽误了回校。很多网友也表示,仅仅因为两周没有联系到就要清退,这也太不近认清了吧,最多稍微轻微处罚一下就可以了吧,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肯定免不了有自己的事情啊。现在的读博现状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纵观现在我国很多学生的读博现状,很多学生考博很容易(只要你与博导熟悉,或者可以直博),但是毕业很难,因为你这么好的免费劳动力,博导怎么愿意放你走呢?我们请说过很多硕博连读的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自己导师的压力,而选择不好的方式去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为什么不能承受自己的导师的压力呢?很多导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比如让学生帮自己做项目赚钱,帮自己做免费的劳动力等等,本来学生已经符合毕业要求,但是导师还想要你这免费的劳动力,他就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让你毕业,如果你毕不了业,又是硕博连读,那你只能是个本科学历,所以很多同学非常的郁闷。目前来说,现在这种情况在我国教育方面是非常的普遍的。清华大学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那么清华大学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呢?首先站在清华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合理的,毕竟学校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如果不合理惩罚学生的话,以后又如何管理学校呢?但是,对于旁观者来看,确实是不合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已经读了6年博士的同学,肯定已经达到了毕业的要求,之所以没有毕业肯定也是与自己的导师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作为学生自己肯定也有自己的事情,可能因为着急没有请假,但是也得等学生自己回家讲明原因再做处理吧,毕竟在清华读了6年,肯定也有他们自己的贡献,这样做确实是有些不近人情。大家认为清华这样做合理吗?
现在这个社会,高考是目前来说,最公平的一项选拔性考试了。莘莘学子为了准备这次考试,寒窗苦读,没日没夜,就是因为它的公平性。而这里面,大家都梦想的则是考上清北学府,一跃龙门。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可是这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也不是常人能够所忍受的。而相比高考进入北大,考研、考博也是可以去北大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不管是哪个省份参加的考生,几乎都认为在清华上本科要厉害得多。其实只要对比一下相关的数据情况,结果就非常的清晰了。在一个省里面,拿重庆市来举例子,每年大概20万人参加高考,而你最少要考到全市的前100名,你才有希望够得着清华的影子,如果未能考得太好,那么你就只有被调剂到例如考古学这种超级冷门的专业。那么这比例来说,完全就是1/10000。所以,一个孩子如果没有从小准备或者天赋异禀,那么基本上与清北就无望了。而在清华读完本科的学生,只要他想读研,那就能留在本校。但是几乎很多的人都选择了出国深造或者就业。导致本校的研究生空缺,那么以前在高考的时候没能考上清北的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来争取。所以从比例上面来说,清北的本科完虐研究生。从本科4年的环境来说,国家对于清北的财政拨款那是要多少有多少,几乎能给的都是在这种学校里。所以,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多媒体设备,高新科技等等,都是优先安排在这样的学校。这些还算是一般的,关键的是身边的同学,以后也不说全部,但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各行各业的大牛级别人物。这样的人脉关系,他们会发挥出你所想不到的价值。况且,很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这就使得很多名企和国外的名校愿意伸出橄榄枝。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竞争要有,但是竞争的对象切莫弄错了,大家伙竞争对象应该是自己。不管是专科,二本还是重本亦或者是985,211,我们的对象永远都只有自己,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奥巴马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美国总统,而川普都已经70岁了才完成了他人生的目标。或许,每个人的一生,早已经安排好,但是你只要不停的努力,那么你在这条路上就不会迷茫,尽管你可能会像特朗普一样老年得志,可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小骄傲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你只需要埋头苦干就好了,剩下的问题交给老天给你做选择。不管是清华的本科还是硕士博士,他们至少都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时间点不同罢了。一个人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是优秀的,所以专注自己的梦或许更让你来得实在。
长期以来,高校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指是硕士“严进宽出”,考上硕士的难度比较难,但硕士毕业比较容易,而博士却比较容易考,但并不容易毕业,尤其是很多名校的博士,想要顺利毕业至少需要4年5年。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开始流传道普通人的耳中,而很多普通人不理解,博士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学历,考上博士很容易,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的博士依旧不多?实际上,随着博士“申请-审核”制度的逐步普及,对于普通大学的硕士生,想要考博的难度也在越来越大。简单的来说,原先考博只要符合基本条件,通过考试和复试基本上就可以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普通大学的硕士生同样也可以考名校的博士,例如几年前北大博士的招生条件只要2篇核心期刊,而且第二作者也可以。然而,从“申请-审核”制度开始,博士已经没有那么好考了,“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也开始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申请-审核”制度难在哪?对于普通大学的硕士来说,博士的报名条件越来越高了,例如原来的博士报考条件中并没有英语水平的要求,对考生本科、硕士的学校层次、专业排名等“出身”要求不算太高,但“申请-审核”制中,部分高校明确的要求只有211高校或者国家重点专业或者一流建设大学的一流学科才能报考,也很多学校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但或多或少决定了博士申请的成功率,而最重要的一点,“申请-审核”制中的竞争成了硕士生导师资源的竞争,本硕“出身优良”的硕士往往更具优势,第一学历也越发重要,因为第一学历往往决定了学术积淀。“申请-审核”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掘学术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却没有学术能力的“废材”,然而,其公平性问题却屡遭争议,学校的导师拥有更多的招生权利,“近亲繁殖”、“暗箱操作”等问题依旧无法规避。毕不了业的博士!实际上,很多没有实力的人即使通过“特殊”手段考上博士,在读博期间依旧是会“原形毕露”,因为读博的压力并不是一般的大,很多学校每年都有8年还没有毕业被清退的博士,学术之路太难走,清华、中科大、浙大时常都有博士因为学业压力而“想不开”。博士的毕业得压力来自于哪?就举个论文的例子,博士毕业最低的条件是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或者SCI,国内的核心期刊就那么多,博士越来越多,发核心越来越难,因为论文太多有的期刊见刊周期长达2年,耗不起!考研不读博,很亏!该读博吗?该!对于很多人来说,博士毕业的待遇确实很诱人,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生活补贴、包配偶工作等等,是硕士毕业生无可比拟的,而硕士毕业不考博就很亏了,以上这些基本上享受不到。而博士一毕业,房有了,甚至单身的配偶也可能会有!
当今社会,学历是一个人求职的敲门砖。尤其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没有学历,太难有发展。十年以前,本科学历很值钱。放眼现在,本科学历已经遍地都是,很多真正有实力的公司,都会更想招到研究生、硕士、乃至博士。如果一个人取得了博士学位,那么今后的职业起点,将会出奇的高。有一位褚先生取得了北大博士学位,他在职业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状况,引起了网友们的热切讨论。褚先生出生于普通家庭,从小立志读书,不负所望地考入北大,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的褚先生也开始找工作,很快就收到2份offer。第一份是请他去大学做教授,并且还是985名校,年薪能超过20万,除此以外还有各享奖金。第二份是一项行政工作,去南方某个省份做一名选调生,开头两年是副县长级别,两年以后有更高的晋升机会,待遇也会更优厚。这两项工作可以说是很多人做梦都得不到的,褚先生一下子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发帖求助。看到这里热心的网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人说我有个朋友就是做了选调生,现在也是在做副县长。反正进入这些行政单位,最重要的就是情商。一定要学会和各类人士打交道,不能随便得罪别人,尤其是自己的领导,可以说自己的领导直接把握着自己的晋升脉门。除此以外,酒量还要好。一些网友认为还是去大学教书更好,当老师多稳定啊,并且还有寒暑假。老师的业余时间是相当多的,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副业。其实主要看自己的兴趣,如果喜欢学校的氛围,并且对研究学术不反感,那么就去当老师;如果自小就有当官梦,也喜欢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大可以选第二个。笔者认为:这两份工作不论薪资与发展潜力,都是非常大的。如何选取,不能随便听从别人的意见。对于一个博士生来说,更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志向。就像第三位网友说的,喜欢做学术就去当教授,喜欢当官就选第二个。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后,今年9月,从北大退学。他不是本科退学,是读北大计算机图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学。而整个学制不过是5年。直博退学的后果有多严重?直博退学意味着5年白读,连个硕士毕业证书也没有,只有一个盖章的肄业证书。帖子一出,大家惊呆了,这是什么操作?一共5年的学制,4年坚持下来了,在最后一年退学,这人是傻还是怎么回事?这位的情况是这样,他从小就对游戏充满兴趣,他的兴趣不是玩游戏,而是对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和人机互动特别感兴趣。希望自己以后能从事动漫游戏的制作。但是在中国目前没有好的游戏设计专业,所以当年推免保研的时候,他在计算机专业里选择了一个与游戏最接近的方向:计算机图形学。这位当初觉得5年读个直博,比起3年读个硕士更有性价比。显然这位当初并没有明白直博和硕士之间的区别。所以在浙大硕士、清华硕士与北大博士三个offer中,选择了最难的那个。直博刚开始的前2年,因为主要是上课和做横向项目,凭借着成绩和出色的编程能力,这位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但从第二年下半学期开始,他觉得不对了。他的导师没有展现出一个北大教授应有的学术素养和科研素质,感觉像是脱离了学术圈很久。而且这位导师脾气相当暴躁,非常专横,这位90后的所有学长学弟们都敢怒不敢言。当然,这还不是大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位导师采取的是“收割型”教育。也就是说,只要需要到的学生做横向项目了,才有必要的指点和尊重。而对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其他问题,导师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自己看着办!除了催进度,几乎给不出能够落地的实质性指导。比如论文投稿,导师连看都不看就让直接投出去,这态度还不如盲审的编辑老师负责。导师把实验室不出成果全部归咎于招的学生不够努力。则很明显有点说不通,考到北大读研读博的学生不够优秀努力?一个两个是有可能的,全部都是则完全不可能。这位90后读博一时,一位被延迟毕业的学姐退学了;读博二时,一位学长换导师了,换了导师以后在新实验室频频发顶会(顶级会议论文),出国交换一年,顺利毕业。而另一位已经发够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姐被穿小鞋,答辩未过,一年后回校重新答辩才拿到毕业证书。读博5年只有一位读了7年的师兄毕业了。即使这位足够努力毕业了,他的毕业论文也是水得不行,但凡接受过好一点的科研指点,不至于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未来希望能在游戏设计方面有所建树,但是自从来到这个实验室后,导师给他安排的选题都是导师感兴趣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即使勉强读完博士学位,对将来的人生规划也没有太大帮助,徒有博士头衔的虚名而已。因此他选择了退学。博导和硕导的问题,在各大学都存在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把读研和读博的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扔到实验室为导师的课题做苦力。在这期间,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几乎没有。最难受的倒不是这个,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导师的指点,更有甚者,好不容易做实验的数据被导师拿走,论文被导师署名。学生敢怒不敢言,导师一句话,还想不想毕业了,直接就能让学生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地干活去。导师压榨学生不是个案,大量的学生都忙着为导师做横向项目,自己花在科研上的时间极少,还得不到导师的指点,延迟毕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最后即使毕业了,这个博士也没有什么含金量,完全是时间熬出来了,论文倒是有,真正的科研成果不值一提。更麻烦的是这种现象会成为轮回,这些博士生以后成了硕导和博导,也会和他们以前的导师一样,自己的学术水平一般,给不了学生指点,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忙着做横向项目赚钱。这样的科研机制,“水师”带出一批“水硕,水博”,这些“水硕,水博”成长起来继续祸害下一批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退学是相当明智的决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退学又是非常可惜的,毕竟5年的时间浪费了,基本基础课目都完成了,或许换个导师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好在教育部终于向大学的不正常现象动手了,明确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清除“水师”“水课”,随着教育部的动作不断加大,相信最后必然会规范大学硕导和博导的行为,使得教学和科研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