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都应该重视开题报告,而不应该视其为可有可无或是走过场的环节。所谓开题报告,就是提出问题,并论证思路。开题报告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回顾文献及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其中文献回顾是基础,它是提出并论证问题的关键。撰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三个要点:一、应以问题为导向来考虑和安排开题报告;二、开题报告的主体应是内容,而不是“思路”或“角度”;三、开题报告是供大家交流和探讨的,因此尽量要写清楚,且在态度上要谦虚、能让人愿意提意见。内容结构一、为什么要写:正确认识开题报告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二、写什么:问题、文献与思路(一)提出问题(二)回顾文献(三)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三、怎样写四、开题报告之“开题”环节五、结语一、为什么要写:正确认识开题报告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本科生毕业要写本科毕业论文,他们在开题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是:问题意识不强、研究方法误用、研究缺乏创新以及写作水平不高等。归纳一下,成因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主观上的,即学生本人不认真、不努力,就是想对付对付,只为开题而开题。另一类是客观上的,即学生未能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基本要求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就后一类情况来看,指导老师更有必要加强学生开题报告的指导工作,告诉学生开题要做些什么、怎么做,避免开题报告会变成开题现场指导会,成为滞后的指导活动。为此,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开题报告的重要性。(1)开题报告是对大学本科四年的理论学习与思考以及应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它是本科生撰写学位论文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经验上讲,好的开题就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开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写作是否顺利,甚至能否完成。(2)开题报告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出所研究的问题并论证研究思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开题报告不仅要明确提出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且还要阐述提出这些问题的依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因此,撰写开题报告就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将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开题报告的表格逐一填满,而是要围绕研究目的,理清研究报告中所包含的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其内在逻辑去表达。(3)开题报告还有一个潜在作用,就是交流与探讨。学生在准备和撰写开题报告时就应考虑到,写出来的开题报告,就是要让老师、专家和同学来帮忙判断一下:将要研究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等等。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指导老师考察的重点。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 喜欢谈论别人的东西,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 指导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 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思路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二、写什么:问题、文献与思路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对研究设计与思路的初步构思。从内容上看,开题报告包括三大要件: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回顾文献;三是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一)问题的提出虽然开题报告的第一部分要求陈述的具体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其核心却是一致的,即都内在地指向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谓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在理论或实践中存在但又还没有研究或没有得到彻底研究的问题。对初学者而言,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暂时撇开创新性,但至少应该具备理论性,有现实意义,并符合一定的方法规范。(1)问题提出是有专门格式要求的!所提出的问题至少应包含理论概念,如能涉及到相关理论,那就更好了。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包含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达。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专门的格式。对于初学者而言,要么是“临摹”相关文献模仿着提出一个像模像样的问题,要么是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同时也能得到同行认可的问题。最忌讳的是,随意随性地将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矛盾或冲突简单地构造成所要研究的问题。(2)问题不是一下子跳出来的!提出问题,好比“剥笋”,是一个思维逐渐聚焦的过程,结合已有文献和自己的思考,一层一层地剥,还是比较艰辛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思维训练。值得推荐的是“三步走”训练,即: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小微企业贷款、合作金融、金融监管等,以此为圆心,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研究视角来分析该“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实证方法等。第三步,考察研究该问题的可行性。例如,现有理论是否可以解释所关注的问题?或者,同一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将上述些问题细致捋一遍,就可以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即自己研究究竟与已有研究有哪些异同。(3)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问题陈述其实应包含研究者的初步判断,即假说。从假说的提出及验证角度来讲,研究者脑海里其实已有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回答。应该注意的是,所谓的假说或针对问题的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4)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最好能满足以下四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该问题能够直接锁定当前经济社会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即该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形成破解现实难题的政策举措;第二个要求是该问题的提出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好能与经济学研究中的某个理论基准直接对应,这将反映研究者的专业思维范式与思考深度。对初学者而言,可以说,所从事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理论应用型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提出其实也是找准一个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展开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切记,这里的理论是“基准”或“参照”,可以运用或借助它们来更好地观察、分析现象和问题,而不应该是直接应用。第三个要求是问题的提出应包含对研究方法的考虑。第四个要求是问题的提出应暗含问题的解答,即提出者应有初步结论或待检验的假说。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或提出,至少需要从现实需求、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初步研究结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大部分初学者在问题提出阶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上述四个方面下的功夫不够,或者是在上述四个方面统筹考虑不周。提出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阐明其依据。从问题所处的研究背景来看,这个依据就是问题、方法与观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所提出问题的价值与意义,其核心就在于,要阐明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逻辑。具体表现在:①问题与问题是相互联系的。研究者可以从他人所提出的问题中生出新问题,研究者首先要熟悉相关文献,并对其加以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或述评),找到其中所研究的问题。通常,问题都是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如果不把握问题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不仅难以理解当前正在研究的问题,而且无法觉察问题的发展趋势。②问题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一般而言,如果不从方法层面考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方法与问题之间的匹配性,对方法的理解就不可能充实,同时也不可能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③观点与问题、方法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与所研究的问题、所运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梳理、没有对方法的分析,就很难判断出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可见,对研究文献中的观点加以研究,绝对离不开对问题和方法的考察。因此,基于现有文献所呈现的观点为基础去提出问题,就要求研究者具有对问题、理论、方法及观点的综合性认识,这种综合性可以表现在问题的澄清、方法的修正、新观点的生成上,当研究者把新观点的生成作为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相当于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考虑到文献综述基本上都是围绕问题、方法与结论来陈述的,如果研究者能够认真完成文献综述工作的话,完成提出问题的这个任务就不那么困难了。毫不夸张地讲,做好文献综述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5)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背景。一般而言,在引言或导论中都应先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并要有针对性,注重结合文献回顾并以资料分析为基础。关于研究价值,既不能空而大,也不能去套,或罗列那些根本解决不了的研究目标。研究的创新是相对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这种“不同”才可能是自己文章的亮点。这方面不强求,也不做硬性规定。但对研究价值与创新的阐述,都应立足于自己的研究,不要把与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应切记:尽量写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价值与意义!(6)选题的若干细节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因此选题应本着以下原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难易度及任务量适宜。与自己实际教育背景、科研工作或实践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反映本学科的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政策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一个悖论:越小的题目需要阅读的文献越多,思考也越多,但越容易去做!其中的道理其实比较简短,只有下了大功夫,才可能将题目“缩小”下来。(二)文献回顾文献综述是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地位。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也称为“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文献评论”、“文献评估”等,这些词彼此可替代使用。文献综述即是一个“过程”,即是对目前为止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文献的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也是一个“结果”,即最终要梳理出一个将要研究的问题、命题或假说,尽可能地呈现自己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1. 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有两个特点:一是“展示性”;二是“导向性”。前者反映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全貌、脉络以及内部结构的整体把握,后者则反映文献综述的最终归宿与“结晶”,如果没有归宿,说明就是瞎逛,而没有结晶,说明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概而言之,文献综述就是在全面、深入理解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及可行思路。一方面,展示自己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掌握情况,必须具体,否则没有人相信;另一方面,分析已有文献并论证自己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理论上与实践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文献综述其实是一项“研究”工作,即从文献角度来论证自己接下来的研究是有价值并可行的。从论证性质来看,它应该是议论文。2. 如何写“文献综述”?写文献综述,应该围绕文献综述的目的来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有二:一是提出问题,二是论证思路。那么,文献综述首先最好能够按照所考察的问题来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其次,文献综述在梳理过程中还应该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角度、方法及发现展开评价,由此为自己的问题与思路开辟道路。(1)文献综述应为选择和界定研究问题服务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确定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方向。研究问题始于文献回顾。应该看到,一些学生会对如何选题特别是如何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研究课题的价值等方面提出疑问。这些提问既与研究问题的选择相关,也与文献回顾的工作相关。而文献回顾工作就应该为聚焦问题而服务。其次,研究问题提出需要文献回顾来提供学理支持。值得强调的是,问题不是提出来的,而是论证出来的。而论证问题的价值、意义及研究的可行性,其关键还要依靠文献回顾,只有基于已有文献回顾才能阐明清楚自己将要进行的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值得做。文献回顾将表明已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空间,以及自己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2)文献综述需要为研究设计与思路服务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策略,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手段。这些研究角度、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代表了以前研究者所尝试过的各种探索道路。无论其成功与否,结论如何,都为我们在自己的研究中确定研究视角、进行研究设计以及选取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框架。文献回顾同时还是研究者呈现其研究逻辑的重要过程,通过将研究的问题与分析框架、资料性质等紧密联系起来,文献回顾也可以清楚地呈现出研究设计的内在逻辑。研究者通过评价前人研究中各种各样研究设计的成功之处,就十分便于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借鉴。从这角度来讲,文献回顾部分最好按照自己研究的内容来安排,这样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比性。当然,正是有了前人研究的这些帮助,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才能够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甚至还能够有所创新。(3)文献综述写作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要点之一: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区分开来。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确实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如“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合作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实现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与之相对的是,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要点之二: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比较与梳理。其中的关键是比较,找出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其已有研究在视角、方法及结论上的异同,有点像“将钟表拆成一个一个的零件,然后对这些零件进行比较”,这是基本功。要点之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很多时候,初学者写的文献综述就像是流水账,没有归纳和概括。这反映出作者对问题的把握还不够深刻,或者说是在综述时,对用问题串联文献还不够自信。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直路最短、最省事。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 就行了。(三)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准备怎么去找答案,即要阐述大致的研究思路,以及具体方法,如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和计量实证研究方法等。研究设计与思路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概念界定。即对论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借鉴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2.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是对整个研究分析思路的部署与安排,它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但它在形式上是简约的,而不是很复杂的。3.研究方法。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 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论文研究写作过程中,学生应在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与应用某特定研究方法, 并将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学生在介绍自己的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该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学生需要阐述清楚自己的问卷是自制的呢?还是沿用的前人的呢?在写这部分内容时,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介绍一下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具体过程和选择依据讲清楚就可以了。更进一步来看,研究方法要与所研究的问题匹配。虽然许多研究方法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是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路线、方式就不同,研究方法不仅仅与论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由问题的提出来完成)相互对应,更重要的是要与研究内容中的具体问题基本对应(不一定一个问题对应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方法对应一个问题),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根据各类问题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设计与思路这一部分,需要把握的是,整个行文是“论证”而不是描述,即向读者或同行阐述你的研究设计与思路之于你的研究问题是贴切的,是可行的。在问题提出、文献回顾以及研究设计与思路论证三个方面中,文献回顾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研究者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研究者自己的问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三、怎样写开题报告框架主体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步骤、研究提纲。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要求: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切记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③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阐述该选题的目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理论适用性、研究方法等。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明了论文的基本框架。开题报告的提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课题的目的、意义(论证);②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梳理);③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④进度安排;⑤预期研究结果。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四、开题报告之“开题”环节在本科生开题环节,指导老师要从硬性要求与非硬性要求两个层面,来判断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合格,并围绕这些要求提出完善意见。1. 硬性要求所谓硬性要求,是指决定开题报告是否合格的要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题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这一点从论题就可以观察得出,凡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则一律视为不合格,应重新选题和开题。(2)选题意义是否得到了有力论证。这从开题报告中的选题理由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如果选题意义是东拼西凑,或是牛头不对马嘴,同样需要重新开题。(3)选题是否具有可操作完成的可行性。这可以从研究基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项目中审议得出。如果题目太大,显然是本科生无法完成的选题,或者是其没有能力完成的,则必须重新开题。2. 非硬性要求所谓非硬性要求,是指在已经具备开题“要件”的基础上,对其是否能够做得更好而提出的要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现状的把握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对文献掌握是否充分;对文献资料的内容介绍是否具体;对文献资料是否进行了分类整理再加以介绍;对文献资料研究内容是否有自己的归纳评议; 是否阐明了研究现状与本人要做的研究之间的关系等。其中,特别要反对“流水账”式的文献综述。(2)写作提纲的逻辑关系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论文题目、章节标题是否准确鲜明;一级章标题是否紧扣了论文题目内容、二级标题是否紧扣了一级标题内容;;章标题是否符合平行展开或递进深入的逻辑关系;二级标题是否符合平行展开或递进深入的逻辑关系;写作提纲是否完备等。其中特别要反对“思路式”或“编书式”的写作提纲,因为它们缺乏实质性内容;也就是说,写作提纲最好能按照内容或观点来写,按重要性排序。(3)参考文献的准备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是否包括著作、论文等各类参考文献:是否包括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论著; 是否包括反映最新研究的文献; 是否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文献; 是否包括国内外的参考文献等。其中,特别要反对“杂烩式”式的参考文献。(4)开题报告书撰写的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 写作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各项内容是否完备;各项内容的填写是否具有针对性; 文字是否表达准确、简练,是否有条理等。其中,特别要反对临时“拼凑式”式的开题报告书。五、结语现如今,本科生开题报告都以规范的表格形式来呈现,这种形式在确立标准与规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表格内含的项目被分割符号分离开来,从表面看,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独立性,但这样却很容易忽略各项目之间的联系。许多本科生狭隘地认为,似乎填好了表格所要求的项目,开题报告就算完成了;再加上学生们以日常思维来理解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研究工作计划等,在他们看来,开题报告似乎就是他们的学习计划或工作计划,按部就班的痕迹太重。个人认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首要药方是“以问题为中心”。开题报告就是有依据地提出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界定清楚了问题,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从内容来看,开题报告至少需要提供问题、理论及方法方面的思考内容。只要学生们坚持一切以问题为中心,就不难找到开题报告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不难写出能够真正指导自己研究的开题报告来。开题报告的关键是文献综述,它是提出问题的重要依据所在,也是确立研究思路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关键支撑。可以说,文献综述最能反映学生所完成的工作量。开题报告的主体应是内容与观点,而不是“思路”或“角度”。也就是说,应以推进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是搞一些概念或方法上的噱头及花拳绣腿。开题报告中一定要明确所运用的方法是什么,该方法的特点是什么?选择该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等等,最好能拿出一个专题部分来把所要使用的方法阐述清楚。最后,再次重申个人对学生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做到言之有据、文字表述准确。一言以蔽之,宁做一条对社会有价值的清澈小溪,也绝不做貌似高大上的一池浑水。Ps:请同学们重视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对于一些学霸们来说可能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渣们来说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开始,本文旨在教会大学里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的学渣们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每个学生都要提交,在确定了论文选题之后进行。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开题报告封面每个学校提供的格式可能不一样,一般包括学校标记、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完成时间等信息。2、课题来源课题来源主要有导师提供,学生自选,科研项目等等。这个并不重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写学校自主命题。3、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这其实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你最应该花时间去思考的。这部分主要说明你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而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适合研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举例说明具体应该怎么写:(1)以“共享单车”为例,可以从“押金难退”、“乱停放”、“不同区域投放量失衡”等方面阐述存在的现实问题。(2)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公司存在……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针对……,完成……,以期解决……,达到提高……,获得……的目标。4、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些学校要求写文献综述,有些学校只要求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说说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是对参考文献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阐述。写作思路:(1)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什么问题的;(2)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就相关课题取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3)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性及价值,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5、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讲清楚主要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基本思路)。可以简要列出研究大纲和内容结构。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资料获取情况、实验条件、难点重点等。其实就是可行性分析,说明自己有能力完成该研究。一般可从资料准备情况、仪器设备可用、研究对象可获得、时间允许、本人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来写。7、创新点本研究有哪些创新,可作出哪些贡献。例如可以这样写:提出***,解决***问题; 开发***,解决***问题;改进***,解决***问题。8、论文进度安排就是你的论文或者项目的进度和时间安排,例如下面这个时间安排表:9、参考文献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一般是要求15篇以上,要有资料出处、作者、出版社、发表时间,注意格式要求。写毕业论文最重要的是要动笔写,按照上面的步骤一个个的往上套,先写完,然后再慢慢修改,相信大家都能提交一份合格的开题报告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开题报告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研究该课题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水平、发展动态和趋势;与课题相关领域前人工作或知识空白;研究目标及拟采用的方案、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结果和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所需研究经费及经济性(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工作量及研究工作计划;选题者本人的理论水平及能力;指导力量等。从结构上看,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1.文献综述,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手段,3.参考文献,4.进度安排。其中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中的最重要部分。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概括出同类课题若干文章的基本事实、基本观点和方法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文献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撰写文献综述可以为论文研究工作做准备,掌握本课题情况,明确研究方向,还可以培养毕业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文献综述一般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阶段主要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本课题的主攻方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向。文献综述一般在1500--2000字左右。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格式多样,但主要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写作:1.前言。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以及自己引用参考文献的总体情况,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粗略的了解。2.主体部分。将所参考、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评述,还要阐明资料中的观点对自己论文写作的帮助、启发,从哪些方面做了借鉴、引用。3.结语。将综述的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体现出对相关资料和所研究课题的某些见解。写“文献综述”时应做到收集文献尽量齐全,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因发现许多同学不能很快地掌握文献综述的文体形式,甚至有些同学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读书笔记摘抄和论文,其实文献综述也是有“式”可循的,因此笔者将文献综述的“式”总结为常用的模式结构,在教学中,让同学从模仿开始,首先训练同学体会写作该文体特殊形式的规范和程式,对该文体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文献综述各部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其程式用语文献综述的具体模式结构常常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参考文献或者:前言———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参考文献或者: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观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参考文献或者: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研究的综述———作者对以上综述的评价———参考文献由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评述和参考文献构成的文献综述,是经常使用的模式之一,其他模式与此类似,有许多相通之处。下面就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参考文献”这种模式为基础,分析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写作要求、方法和写作的侧重注意事项。在写作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学习其中的程式用语。1.研究背景主要说明撰写本综述的原因、目的、意义、学术背景、目前状况、争论焦点、编写过程,介绍收集资料的范围等,使读者对综述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这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数以200~300字为宜。例如有位同学写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和思考》的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扼要简介现状,客观评价成就和问题)当前,中国开始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这些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不到位,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角色在一定范围内,在较大程度上存在缺失的现象。(其次,扼要揭示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回顾我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历程,总结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最后,揭示研究该课题的意义)研究背景的基本程式用语,现举一例如下:×××怎么样,还存在着×××的问题,当前,还有×××的现实问题需要迫切解决,所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所以,×××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2.研究现状研究现状是文献综述的主体,叙述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的现状、水平和成就。依次综述各个问题,列举出各种观点、理论、方法、数据,并对每一项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列举历年来的成果、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推演和论证。研究现状在写法上可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层层递进;或按课题所含的几个方面(主题)分路挺进;或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都应在全面系统的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做客观公正的反映;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详略得当。研究现状基本写作思路可分为三块:第一步,概括。即对所选文献的研究重点、研究手段及研究结论先进行概括;第二步,分析评价这些文献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影响、优点与不足;第三步,整合回顾,提出改进的方向与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现状的基本程式用语,现举一例如下: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理论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1)××××××××××(中心句)×××××××××××××××(文献支撑句)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介绍研究的背景情况。(2) 对于××××××××现状和不足的分析。一是××××××××二是××××××××三是××××××××将同一问题归类,由重到轻,由大到小地写。(3) 学者们对×××××××的意见与展望3.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字数以200~300字为宜。例如有位同学写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文献综述的评述部分:从本课题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虽然众多学者对于我国选举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也存在着互相矛盾和不足的地方。比如,有很多学者(如肖敏,2008)认为,选民对于选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认为选民的“厌选”情绪十分普遍,但是也有学者(如蔡定剑,2002)则以大量的实证调查和问卷调查为基础,证实中国老百姓有极大的选举热情和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有能力搞好民主选举,而且渴望选举民主化改革,只是我们的某些人为因素和制度阻碍了他们发扬民主。本课题计划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其次,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对于妇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即使有也只是简要的一笔带过,似乎还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这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空间和可能性,本文计划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和研究。从例文中可以看到,评述是全面深入系统的专门评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评述最重要的是写作者自己对文献的看法,文献的长短处、观念是否有突破之处、对既有的研究增加了什么,然后把作者自己的研究放在既有知识基础的某个位置,表明自己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述评的基本程式用语,现举一例如下:(1) 我国学者对×××详细的分析。×××,整体上×××。这是由于×××(言简意赅地总体评价,要提纲挈领)(2)除了这个原因外,我认为还有几个原因导致了×××一是×××××××××二是×××××××××三是×××××××××(3)我国学者的现有研究表明,××××(指出问题)(4) 有学者已经指出,××××××××(可以用对比的观点亮出自己的主要论点)或者:“××的研究是×××××××××历史条件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样的。(言简意赅地总体评价,要提纲挈领)围绕如何建立××××××,学者们或者从××××××角度,或者从××××××角度,或者从××××××的角度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从本课题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虽然众多学者对于××××××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也存在着欠缺和不足的地方。”或者:“××××××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如何从××××××定位出发,考察××××××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在这一方面应该有更具体的措施。比如怎样采取相应的方法,××××××,这一点也可以纳入××××××之中加以研究。这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些空间和可能性,本文计划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拓展和研究。”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并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在文献综述中最常出现的毛病就是文献缺乏学术性,人云亦云,文献综述中听不到作者自己的声音,既没有个人的观点,也没有对文献加以批评和运用,它可能是任何一个人所写的,文献综述变成简单地罗列文献。
开题报考是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必须要经历开题报告,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一般要求较松,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非常正式,想要通过开题报告必须要认真准备,每一项都要认真撰写,开题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如何写?1、明确课题的背景及意义。2、开展文献调研。3、制定实验的方案。1、明确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开题报告就是,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向有关专家进行陈述,然后他们对你的课题进行评议,确定是否有研究价值。所以我们在前期准备工作这一块,一定要详细论述你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目前你的所在的研究领域还存在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你想要研究的内容,理论上可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至少要从理论上面可行过后,才能讲实际可行,正是因为它的可行性,自己才想要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面进行研究。2、开展文献调研我们在了解研究领域的问题,主要就是靠阅读文献,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也通过文献了解到他们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文献作为支撑更容易让有关专家信服,不会挑你的毛病,所以我们在撰写前期准备工作这一块内容,我们需要相信记录自己所调研的文献。3、制定实验的方案从理论上可行过后,我们就要付诸实践,我们把理论上面的东西,撰写为实验计划,自己要怎么开展实验,要用到哪些仪器,用到哪些表征,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这些内容也应该撰写前期准备工作当中。
哎呀呀呀!要毕业了好开心哦,但是呢,即将毕业的各位同学,先别急着高兴哦~还有毕业论文在等着你呢~那么怎么写毕业论文呢?毕业论文一般要包括这些内容:摘要、绪论、文献综述、正文、结语等等,那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文献综述吧!论文文献综述是什么呢?怎么写呢?下面就一一为你解答!一、文献综述是什么?1、定义文献综述主要是撰写人在确定论文选题后,结合前人的观点、研究,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对选题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它非常重要,是开题报告的重点。2、内容和要求文献综述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这些内容:现在存在的一些观点;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前人研究的基本概括、还待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文献综述在字数上,有着一定的要求,字数一般要在1000字左右。二、如何写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一般有这3种结构:第一种结构:研究背景及意义--现状--评述--参考文献;第二种结构:研究现状--主流观点--存在的争议点与矛盾--参考文献;第三种结构:背景及演变--主流观点--研究方法--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参考文献。2、找文献综述,要满足这2个条件的:一新的,二有代表性的。文献综述不需要太多,一般10篇左右就够了。但是呢,每一篇文献综述都要花时间好好研读一篇。3、在写文献综述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时,字数不需要太多,一般200-300字左右就够了。写的时候,重点一点要突出,要涵盖这些内容:国内外背景、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有什么意义等等。4、写文献综述的评述时,字数要把握在200-300字之间。评述中不仅要指出亮点和缺点,还要进一步叙述接下来研究的思路。5、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时,则要注意格式的问题了。不少朋友在写参考文献时,格式都出错了。所以格式问题要特别注意。6、写文献综述时,切忌莫无中生有,任凭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杜撰,这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另外,写文献综述要客观、公平、公正,千万别为了放大自己论文的亮点,故意抹黑、放大前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要知道这种行为是很可耻的!O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前,大部分院校已确定线上复试,你准备好了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线上复试的技巧,速速看过来呀视频面试篇一、准备阶段1.确认网络状况是否良好一定要找一个信号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地方进行视频面试。如果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信号中断或者信号时好时坏,会让人觉得你对这场面试不够重视,准备很不充分。2.确认电脑、摄像头、音箱、麦克风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最好提前一些时间把这些设备都仔细检查一遍,如果还担心会出问题,可以找朋友模拟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3.确认周围环境足够安静找一个不会有杂音的地方,才能保证面试不会被打扰或者让你分心。最好到房间里,把门关好,提前告知家人你在进行很重要的面试,不要轻易打扰。4.确认背景是否干净整洁最好找一面白墙做背景墙,干干净净的,看着多舒服,也显示出你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对本次面试很重视。如果没有,也可以用书架/书柜当背景,但是要提前检查一遍书柜上面有什么不合适的东西,要清理好。千万千万不要随便找块地就开始面试了。在摄像头拍到的范围内必须干净整洁,不能有什么胡里花哨的东西干扰视线。5、确认灯光是否足够亮面试之前预览一下画面,检查灯光是否足够亮,能不能看清人。当然,太亮也不行,要是把脑门照得锃亮锃亮的,对形象也不好。6、确认着装是否得体视频面试跟面对面面试的着装要求是一样的,穿着一定要得体。还有一点,千万不要想着,我上半身穿得正式一点就好了,反正下面也看不到,穿条睡裤还舒服。万一面试过程中需要你起身拿什么东西,你是起还是不起?7、确认眼镜是否反光有的人担心面试的时候忘词什么的,特地做好小抄贴在电脑屏幕上,但是因为眼镜反光,直接就把自己出卖了。尤其是蓝光眼镜,反光特别厉害。先试试调整灯光的角度、亮度,看看能不能解决。不能的话,要么选择戴隐形眼镜,要么就把眼镜摘了吧。二、面试阶段1.盯着摄像头说话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盯着摄像头,而不是光盯着屏幕。只有盯着摄像头说话,面试官才会觉得你是在看他,你们才能有眼神交流。2.保持微笑面带笑容不管是在面对面面试还是视频面试都是很重要的,在视频面试里尤甚。紧张得不露一点微笑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在板着脸,面试气氛就会很严肃,带着笑容则能让气氛轻松一些。3.坐姿得体做的时候不要完全靠着椅子,可以稍微前倾。坐的位置能让你露出腹部往上一个拳头的位置为宜。4.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毕竟不是面对面交流,所以一定要记住要有适当地肢体语言,让面试官有代入感。但是也要记住,过多的肢体语言容易让面试官分心。复试篇一、个人简历必需内容:1.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最前面),籍贯、政治面貌、出生年月,电话、邮箱。这部分不宜过多,信息力求简洁明了,其中姓名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2.教育背景教育背景其实也属于你的基本信息。写清楚你的本科院校和主修课程即可。3.成绩排名最好注明是本科学期的成绩和排名,并且要写出专业总人数。绩点高可以写上,不高可不写。排名太差就写百分比。如果本科成绩较好,可以写上自己的本科成绩排名;如果自己觉得本科成绩不好,那么只写考研成绩即可。4.英语水平写出四六级笔试成绩即可,如有雅思、托福等证书也可加上,如果你在某一单项很突出,也可标明。如果你的四六级成绩高,就写出你的分数,如果不高,就写通过就行。四六级口语成绩也是如此。5.科研经历a.要按照含金量以及自己发挥的作用排序,将最有水平的放在前面。b.每项之前加上序号或者项目符号,同时逻辑要清晰,不可赘述,只要说明何时参与何项目负责何工作成果如何即可,分为:主题,项目名称,项目成果,主要工作,历经时间。让老师一目了然。c.内容不可过多,捡重要的写,小打小闹不要写,如果含金量高的数量不够,可拿来凑数。d.如果你一项科研经历都没有,那么建议你用自己的实习经历来代替。6.获奖经历可以按照重要性罗列,国家级,市级,校级。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何时何地获得何奖励。内容不可过多,捡重要的写,没有重要的就挑有的写。7.自我评价a.应突出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具有继续攻读该专业的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避免盲目煽情。b.态度要谦虚,指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然后引出自己选择该专业该老师的原因以及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目标和期望。c.可以说一下老师研究内容以及自己的热爱,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重视和渴望态度。d.内容简洁,不宜超过200字。辅助内容:1.学生工作一般要求是副部长及以上,如果你有突出表现可以写上,比如组织了几百人的活动等等。2.课外实践(社团、校内小比赛、公益性活动、课程调研等,这个的格式和科研经历一样,要简单明了。3.技能特长(计算机、office软等等,如果你有其他的比如绘画,乐器等也都可以加上,在某方面如有很突出的特色也可以加上。4.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加在基本信息中,也可以加在个人评价中。注意事项:1.实事求是简历是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依据。切不可无中生有,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可以适当夸大,但必须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确保如果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能够对答如流。2.重点突出在你简历的主界面上,成绩优异就突出成绩,科研优异就突出科研,让老师读完你的简历能够尤其记住你想突出的内容。3.简历风格稳重,不可花哨,语言要严谨,特别注意:不能有第一人称,不能有错别字,做完简历一定要让别人给你检查一遍。4.语言叙述简洁明了,争取用最少的字数涵盖主要内容,一份好的简历至少要修改10次以上,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同学或学长学姐帮你修改考量。5.篇幅限制简历不宜超过两页,最好是1页。要学会取舍,切忌重复,内容过多过杂会使老师失去阅读的兴趣。多余的一些内容如果你觉得无法舍弃,可以在后面的推荐信或个人陈述中体现。6.文件格式完成你的简历后生成PDF,这样显得正式。包括你在给导师联系时,所有的附件都尽量必须是pdf格式。二、英语面试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必须的,也必须提前准备好,背到滚瓜烂熟,通常三到五分钟。内容应该包含:基本信息、读研原因、本科期间的亮点/优势。其他内容像兴趣爱好等等可说可不说,看自我介绍时间的长短。自我介绍时的情绪把控:自我介绍,千万不要让老师觉得你是在面无表情的背书,语调尽量要有起有伏,配合一定的面部表情+手势。2.提问每个专业的英文提问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只是一两个简单的常见问题,而有的专业可能会问一些专业问题,所以这也需要提前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以作准备。当然也有许多常见的问题,大家可自行上网搜索。如果没听懂老师的问题,也不要慌张,请老师再说一遍,切不可不懂装懂,企图蒙混过关。三、专业面试专业面试,每个专业不尽相同,但一下几点是相通的:(1)每年专业面试,问题必然会有重复的,所以一定要找学长学姐打听一下往年的问题,具体能打听到多少,就看你的个人魅力啦。(2)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逻辑,用上一些过渡词:第一/首先……,第二/其次……,第三/最后。这样一方面更容易把问题阐释清楚,另一方面,会让老师觉得这个学生逻辑严密。(3)遇到完全没了解或没准备过的问题怎么办:如果这个问题完全不了解没听过,请不要瞎答,可以这样说“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如果这个问题和你准备的某些专业问题比较相关,可以这样说“对不起,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了解,不过请允许我结合我的知识储备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谈一下与之相关的看法。这样回答,远比不懂瞎说好一万倍,至少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实诚。四、综合面试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综合面试,这一点同样需要提前了解清楚。到了综合面试这一步,一般就不会涉及专业问题啦。这时候感觉就是在聊聊天,氛围会比之前的英文面试和专业面试轻松不少,常见问题有:Q1:毕业设计研究的什么内容?这个问题问到几率还是比较大的。从这个问题,老师可以看出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在科研方面的潜力,所以一般老师会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可以从选题、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进度几个方面展开介绍一下,注意逻辑一定要清晰。选题:大家应该都能记得住。研究背景:主要介绍,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研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研究内容: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创新点: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本课题具有哪些方面的创新。研究进度:复试这个时候,研究进度通常在1/3~2/3之间比较合适。回答的时候,尽量简明扼要,不用说太多,更不要不懂得装懂,万一某个老师刚好是这个是做这个方向的,不小心就翻车啦。Q2:为什么选择读研?和之前的英文问题一样,答案无非就是对专业感兴趣,想要继续深造,为什么感兴趣呢,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经历(项目/竞赛等)来说。Q3: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相信大家报考的时候就已经有答案了,这里小编就不赘述了。Q4:读研后,你如何规划你的研究生生涯?一般来说,三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第一年都是上课(基础课+专业课),同时会选定研究课题,这期间主要任务就是把课上好,特别是和研究方向相关的一些专业课,更是要打好基础。第二年会阅读大量文献,写开题报告,然后开题。做和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包括试验/数据分析/模拟等等,并且撰写小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第三年深化研究,完成硕士论文,进行毕业答辩。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根据这三年不同的任务,做出相应的规划。Q5:有读博打算吗?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确实有读博的打算,跟老师说明你的计划即可;如果你还没有想法,要委婉地向老师传达自己的想法。嗨嗨嗨朋友们,本文为资讯合集,包括:各地区复试形式汇总、复试时间汇总,不少小伙伴留言希望能够线上复试,如果院校还没有公布复试细则,建议咨询研招办询问复试形式及其他问题,同时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复试安排也有差别,建议以本院最终通知为准,此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我们会及时提供最新信息。各地区复试形式汇总l 北京清华大学(线上)北京大学(线上)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线上)北京物资学院:(线上,非官方消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招生改为线上)l 江苏东南大学(线上)南京大学:研招办邮件回复“请做好线上复试的准备”江苏海洋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大概率线上l 浙江浙江大学:浙大老师在邮件里提到今年线上可能性大,可以先参照去年进行准备。l 福建厦门大学(线上:新闻传播学院)l 河南河南大学(线上)河南理工大学(线下:报销差旅费用!)l 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线上)上海体育学院(线上)华东师范大学 (线上)上海音乐学院(线上)上海电机学院 (线上)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 (线上)同济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是大概率线上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群通知为线下复试,其他学院不确定l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线上)l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线上)东北大学(线上)沈阳农业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暂定线上复试l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线上)东莞理工学院:招生办老师群通知暂定线上复试暨南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大概率线上,此前有改动博士生l 山东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线上)山东财经大学:群通知暂定线上复试;l 云南云南大学:线上复试是目前考虑的方案之一l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官网有线上复试的一系列重要说明四川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大概率线上l 安徽安徽理工大学(线下:机械工程专业的某老师的回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学院):研招办老师均回复暂定线上复试安徽工业大学:研招办老师均回复暂定线上复试安师大:研招办老师均回复暂定线上复试;l 湖北湖北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暂定线上复试华中科技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大概率线上l 江西江西科技师范:研招办老师回复暂定线上复试l 吉林延边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暂定线上复试吉林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大概率线上l 天津天津理工大学:研招办老师回复大概率线上南开大学:研招办老师邮件回复为网络复试(外国语学院)l 新疆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邮件中提到今年考研复试会线下进行l 广西南宁师范大学:研招办电话回复线上复试广西艺术学院(线上)已官宣复试时间的院校l 原本已官宣复试时间的合肥师范学院已经更改公告l 北京工商大学预复试时间:2021年3月19日周五下午2:00目前这一时间仅针对“北京工商大学MBA”,其它场次复试时间后续通知。l 清华大学法学院复试时间:3月19日,复试形式为线上(腾讯会议)
来源:考博圈 作者:法律九剑疫情之后,国内高校陆续迎来了全面恢复开学地重要时刻。但近日,本人时常遇到那些想要进一步深造读博的学弟学妹们发来咨询消息,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学长,请问攻博计划书如何写?对此,本人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他(她)们谈了一些我的体会。我想这也许是绝大多数想要考博的人士都会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攻博计划书在考博过程中的重要性,本人就不过多赘言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一旦你决定读博,你就必须考虑如何写出一份说的过去的攻博计划书。因为,攻博计划书是博士选拔的核心必备文件。为帮助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写出一份像样的攻博计划书,本人愿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本人就读法学专业(部分可能仅适合法学专业),好了,不多说废话,咱们直接上干货。01、何为攻博计划书?通俗而言,所谓攻博计划书就是指你对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安排所做的一份计划。这份计划书实际上可以较为宏观的展现出你读博期间三年或者四年将要做什么样的研究,甚至可能与你的博士毕业论文方向相关。02、攻博计划书的一般结构?所谓攻博计划书的一般结构,是指攻博计划书大致包括哪几大块的内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格式问题。如果你认真经历过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全过程或者参与过某项课题申报书的撰写,那么,恭喜你!因为,其实你已经摸到了攻博计划书撰写可能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了。一般而言,攻博计划书包括以下8项内容:1.题目;2.研究背景和意义;3.研究涉及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研究思路和方法;5.研究目的和内容框架;6.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7.研究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8.主要参考文献。03、攻博计划书如何选题?攻博计划书如何选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步来考虑:其一,攻博计划书的题目从哪里来?论文题目一般应遵循具备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价值意识三个层面的要求。一般来说,研究题目来源有四:①找最新的选题,这样的选题一般从最近的报纸新闻或者最近的立法动态或者最新的案例中来,但需要你自己抽象出其中的法律关系来。②从借鉴国外最新的立法研究动态中来,当然这需要有良好的外文尤其是法律英语功底。③从现有的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中来。④从以前做过的考题中来,但你可以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来加以阐发。其二,找到了研究方向之后,攻博计划书的题目怎么列。论文题目一般是要求“新颖、精炼、明确、概括、宜小不宜大,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攻博计划书的题目的列法也有一定的规则。譬如,题目一定要符合研究领域的基本要求。你可以列法律对策型的题目,也可以列纯法理研究的题目,还可以列纯粹属于某一部门特色的题目,再不然你还可以列一个主标题外加一个副标题。04、攻博计划书中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部分如何写?(一)研究背景写什么?选题背景重点在于阐述你为什么选这个题?是某种现象引起你研究这个题?还是某项国家政策的出台引起你研究这个选题?还是出现了某些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学界有没有关注到?写的背景要与选题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二)研究意义可以从什么角度展开来谈?一般写研究意义可以从四个层面展开:1.本论题在学科上有何意义?或是填补了学科上的研究空白或专业知识,或是厘清了学科上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或是对完善某一理论体系有贡献?等等,实际上这一部分就是要写理论意义;2.本选题在立法上有何意义?对完善某一具体法律制度有何作用?3.本选题对司法实践有何意义?4.本选题对经济社会或行业发展有何特殊意义?05、攻博计划书中的文献综述如何写?攻博计划书中的文献综述如何写?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想要考博的学子。现在,我们就来现实地谈谈这个问题。一般可遵循六个步骤来撰写文献综述:第一步,选择主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通常是从对现实问题的兴趣中产生的。这种兴趣必须要从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能成为研究课题的想法。这个课题必须是一个明确的问题,并且必须与具体的学术领域有所关联。使用学科语言、提炼研究兴趣、选择学术观点,这是建立研究课题的必经之路。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研究课题;第二,文献搜索。文献搜索决定文献综述将包含的信息。文献搜索的任务是选择信息,找出能够支持论题的最有力的资料证据。在搜索文献时,必须预览、选择和组织资料,可以借助浏览、资料快速阅读和资料制图等技巧对相关资料加以分类和存储;第三步,展开论证。要成功地论证主题,需要建立和呈现论证方案。论证方案要对论断进行逻辑安排,对相关资料加以组织,使之成为证据主体。证据主体则要对关于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解释;第四步,文献研究。文献研究对检索大的资料进行集中、综合和分析,从而建立探究式论证。依据证据,建立一系列合乎逻辑的、可信的结论和论断。这些结论就是阐述研究问题的基础;第五步,文献批评。文献批评是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理解,分析先前的知识是如何回答研究问题的;第六部,撰写综述。论文写作使研究项目转变为可供别人参考的资料。通过构思、塑造、修改,文献综述成为一份可以准确传递研究内容,让目标读者明白研究问题的书面材料。写作者要经过撰写、审读和修改等步骤创作出精雕细琢的成稿。你应当在撰写文献综述之前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1.你的主题是什么?2.对于这一主题,你知道什么?3.围绕这一主题的背景是什么?4.为什么这一主题是重要的?5.你的核心论点或主旨是什么?6.你怎样证明它?7.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哪些理由能够支持这一结论?8.你的研究对这一领域有何意义?9.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否清晰?10.支持各个结论的论断与论据是否各居其位?11.论证的形式和逻辑是否有明确的解释或者清晰的暗示?12.各个论证是否都合乎逻辑推理?13.逻辑推理是否令人接受?14.论证结论是否得到了适当的推理证实?15.总体论证过程能否形成主题?06、攻博计划书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如何写?(一)研究方法在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中,一般有传统研究方法如文本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此后,随着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其他社会科学方法也逐渐引入研究之中。譬如经济学领域的经济分析、博弈分析;管理学领域的质性分析法;社会学领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那么,问题来了,有这么多方法,我们在写攻博计划时应该使用哪些研究方法来阐明或论证研究主题所及的内容呢?这里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本人曾写过一个主题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研究课题,在该课题中,本人是这样表述自己所用研究方法的:1.文本分析法。课题组将梳理和分析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及条文;并进一步根据近五年来涉及该主题研究的相关文献作系统分析,试图阐明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演进历程及背后逻辑。2.比较分析法。课题组将比较分析国内学界与国外学界关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主要观点及其差异性;比较分析国内学界关于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的主要观点及其差异性;比较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我国对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立法态度之间的差异性等。3.实证分析法。课题组将就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政策对引进外资、促进国内自主创新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评估其实践效果。同时,课题组还将就本主题研究前瞻性建议进行经济分析以及博弈分析,预测其可能产生的效果。4.规范分析法。本课题组将运用法的价值分析法研究中国对企业知识产权实施立法保护的法治逻辑;运用规范分析法研究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改进原则。(二)研究框架研究框架的撰写实际上与研究主题所涉及的内容相关,一个比较简易可行的做法是先把研究主题的三级标题列出,然后根据三级标题书写研究框架。当然,研究框架只需用到内容的二级标题,并且对二级标题项下的内容要有所介绍。07、攻博计划书中的重难点和创新点怎么写?(一)重难点的写法1.重点内容的写法写研究重点时之前,需要明白在一篇论文或者一项研究中哪些是其重点内容。一般说来,以研究论文或研究课题或研究计划中涉及的基础理论肯定是重点,其次原因分析、不足之处、对策或结论部分均为重点。但引言不是重点,第一章的内容通常也不是重点,结语部分也不是重点。当然在写重点时,必须根据研究涉及的具体主题及框架内容进行自我概括。2.难点内容的写法要写难点内容,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部分是难点。我们可以说难点一定是重点,但却不能说重点完全就是难点。这里需要作出一个区分,你需要自己判断攻博计划中所列框架的哪部分是研究难点,这个难点可从重点内容中挑选。在写难点时,你不仅需要写哪些部分是难点,而且还需要分析为什么这些是难点。后者比前者可能更为重要。(二)创新点的写法研究中的创新点一般包括四项内容的创新:其一,思想创新,这个在人文社科领域很难做到,所以一般也不谈有什么思想创新;其二,方法创新。譬如研究中常用的传统方法是规范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现在如果要谈有什么方法创新,那就要有使用了除规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之外的其它研究方法。有哪些新的研究方法呢?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新的研究方法:法律经济分析法、法律博弈分析法、质性分析法、计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其三,研究视角新。如果要写新的研究视角,那就需要先把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做一个汇总,看那些视角是已经使用过的,还没有使用过的视角有哪些。那些没有使用过的视角就可以作为新的研究视角;其四,创新观点。所谓创新观点,就要比现有观点要有所改进之处。大家更为困惑的是创新观点如何书写,既然是观点,在表达时就必须言简意赅,每一个创新观点用一句话来表述。一般写3-4个创新观点即可,多了可能就不是创新了,而是纯粹为创新而创新的多余的话了。08、攻博计划书中的预期研究成果和研究进程怎么写?(一)预期研究成果1.预期最终成果:CSSCI 期刊论文至少XX篇;2.预期成果的去向:作为立法机关立法、政府部门拟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教学和科研之用;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和指导;3.预期的社会效益:相关研究成果将拓宽学界研究XX主题的角度和深度;也将为政府部门出台有力措施遏制XX行为提供有益思路;同时还将对立法机关改进XX制度或规则提供有益的参考。(二)研究进程安排例如:本攻博计划的研究将分阶段完成,预定完成时间为3年。具体研究计划如下:1.文本分析阶段(2020.5-2020.6)。大量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各类文献,梳理出国内外关于“XX(题目)”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争议焦点和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将完成撰写提纲的细化工作。2.专题调研阶段(2020.7-2020.11)。本人将按照研究计划分别组成不同的调研小组,有选择性地分别前往XX企业或单位开展调研活动,努力掌握第一手的调研资料。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将走访参与过XX类型案件办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寻求相关案例支持。3.写作研究阶段(2020.12-2022.10)。本人将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细致地分析以去伪存真,在充分研究现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撰写相关研究论文2-3篇。4.全面完成攻博计划阶段(2022.11-2023.4)。本人将对攻博计划完成情况做一汇总。09、攻博计划书中怎么列主要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的水平基本上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即,你列出什么类型的参考文献基本上可以看出你所写攻博计划书的水平。要知道,很多博导并没有时间从头到尾读完你的攻博计划,他们常常会通过扫一眼题目和参考文献来判断攻博计划的质量。因此,在你的攻博计划上列出形式上符合要求的主要参考文献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列主要参考文献时你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尽量列最新的参考文献,时间跨度以近五年为宜;(2)至少要有1/3以上的外文文献,一般以引英文文献为主。当然,如果你自修过德文或日文,那也可大量引用德文或日文文献;(3)尽量列经典的参考文献。所谓经典的文献,判断标准有:①引用次数最多的,②或者是本专业领域的奠基之作,③或者是本专业的集大成之作,④或者本专业领域公认的重要文献,⑤本专业重要专家的成名之作。(4)尽量列级别较高的期刊文献。①以中文期刊而论,一般引用南大核心(C刊)期刊;②以英文期刊而论,一般引用SSCI期刊。当然,能够引用世界著名法律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就更好了。这些著名外文法律数据库如LexisNexis、Westlaw和heinonline.(5)在列中文书籍或外文译著时:①应尽量多列论著书籍,而尽量少列编著书籍。这个很好辨析,一般书的封面上会有XX著、xxx编著字样;②应尽量多列级别较高的论著,少列级别较低的论著。所谓级别,一是指本专业大牛的专著,二是指由较为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三联书店、法制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西南政法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以文科见长的著名出版社。(6)在列外文书籍时,也应当列由著名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比如哈弗大学出版社、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等。(7)一般不要列未经出版的硕博学位论文,尤其是不要列硕士学位论文。如果必须列博士学位论文,请看一下这篇博士毕业论文是否已出版了。如果已出版,请列出版后的论著。(8)如需要列网页文献,应尽量列权威的网页文献。一般要列政府官方网站的网页文献,或者列著名大型网站的文献,或者专业学术网站。(9)如需列研究报告,也应当列官方出版的报告或者权威学术机构出版的报告。(10)如需列报纸,也应当列官方权威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或国家部委出版的报纸。
写完开题报告,通过开题答辩,我们就正式进入论文写作的阶段啦。一篇好的论文,首先要证明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而绪论的作用正是如此。绪论又称引言,一般位于毕业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之后,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研究假设/研究问题等)、研究思路(包含研究框架)、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研究创新等(具体的格式,不同的学校有略微的差别)。毕业论文的绪论与开题报告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对后者的浓缩,在介绍清楚本论文的实际意义之后,要对论文的方法设计、技术路线有详尽的说明,同时,简要的说明自己的研究发现。一、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是介绍选题来源的部分,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你出于什么原因关注到了它们,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学科视野有怎样的关联,研究目的应重点介绍自己的研究对象为什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着重阐述研究价值,可以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去论述,即你的研究对于目前的理论框架有何种突破,对于指导现实问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综述)这一部分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目的是借助已有研究来论证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必要性,以便从理论、思路、方法上寻求突破。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研究假设/研究问题等)这一部分又称研究设计,主要用于规划整个研究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以及即将要解决的研究问题等。四、研究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等层面,一般来说,使用了与前人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拓展了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都可以视为研究创新。绪论一般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标注参考文献,一定注意在引用时采用规范格式,避免在查重时被判定抄袭,影响全文的顺利通过。下载最新论文,了解一个学术领域内的已有成果对写好毕业论文的绪论来说尤为重要,大家可以上paperYY官网搜索论文关键词,进行打包下载,省时又高效!关注我,了解更多论文那些事~
01我们先看两个案例:(说明:我们所引用的两个课题案例只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教师本人带来不便,表示歉意。)案例1: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在2016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我校使用,它与传统教材不同,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言训练点很丰富,但因为是新教材,老师们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对语言的训练点把握不全面,在教法,重难点的确定上也有缺失。所以,低年级如果我们就没有打好这个基础,势必会给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带来瓶颈,也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1.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关注度不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提问发言中,在平时的交流中,在作业的组词、写句子、小写话中,我发现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近70%的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较低的,体现在形近字、多音字,近义词的运用混淆;不会说、写完整,有条理的话,上课回答问题不完整;特别是小写话,很多孩子怕极了,家长辅导起来也是头疼;不喜欢读书,有的连课文都读不通畅,更别说爱阅读了。2.小学低段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我们时常会得到中高年级老师的反馈: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写作文,怎么那么难,有很多孩子不会写,离开家长的辅导就交不了作业。愁的他们反复地讲,一遍一遍改草稿。学生还是出现词不达意,句子表述不完整,不清楚,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等现象。这就是低、中年级语言运用的断层,问题就出现在“低年级语言理解与运用”的问题上。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不可否认,有一些低年级老师对《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学习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把“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渗透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融入这一理念。老师们知道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教学。但其实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同样能渗透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教学。但很多老师轻视了这一点,对学生的训练没有加大力度,致使学生全面发展中欠缺了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夯实基础。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不长,之前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语言训练,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建构只停留在生活的口语化。而有些家长重视语言发展的,可能在入学前上过于语言班,引导孩子开始阅读绘本,亲子阅读,引导孩子与人交流,孩子语言发展就出类拔萃。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全面的发展,我们有必要立足统编教材对学生理解与运用教学展开有效的实践与探究,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案例2: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以我校学生为例,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审题立意不准,观点片面、含混、绝对化,结构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实质上是学生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大多数作文课在课堂组织、素材选择、教学内容、评讲方法上也呈现单一化模式。基于此,我们课题组成员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议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求培养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思维品质。……02上述两个案例,是两名教师的立项申报课题。为了便于分析,我们仅节选了两项课题的微观背景部分内容。不难看出,两个课题的问题分析都相对比较具体、清晰。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这说明,该教师抓住了课题研究的“魂”,即课题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当然,这也是课题研究的起点和“源头”。事实上,在课题《立项申报表》中,课题论证部分的第一项内容很清晰地写着: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这就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部分内容在表述时要分为两个部分,即问题和原因分析。而在大多数一线教师对该部分内容表述时,只表述了问题,而没有表述原因。我们认为这是可行的,一方面可能教师来不及分析原因,另一方面教师将来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或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原因分析。因此,原因没有分析对课题立项应该影响并不大。但是,问题是必须表述清楚的,这也是不可缺失的部分。然而,我们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两个课题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问题和原因“纠缠”在了一起——问题和原因分不清,而且是往往把原因分析当作问题进行了阐述。03我们先分析第一项课题:第一项课题的问题是:1.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关注度不够;2.小学低段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我们再看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从课题名称、问题以及课题负责人反馈的情况来看,课题组成员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该教师的问题表述内容,应该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也就是说,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了解和分析,“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显然,该课题的上述四个问题中,“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显然不是“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而是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换一句话说,由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所以“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由于“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所以“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差”。显然,本课题研究背景中的问题:“3.小学低段语文教师指导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意识不够;4.小学低年级家长不重视语言的发展,积累贫乏,坚持不够”,不是该课题的问题,而是该课题的问题产生原因。由此可见,课题组成员把问题和原因搞混淆了,原因和问题没有区别开来。我们再分析第二项课题:第二项课题的问题是:以我校学生为例,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审题立意不准,观点片面、含混、绝对化,结构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实质上是学生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大多数作文课在课堂组织、素材选择、教学内容、评讲方法上也呈现单一化模式。我们再看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从课题名称、表述的问题以及课题负责人反馈的情况来看,课题组成员要解决的问题是“高中生作文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具体体现为“学生普遍存在审题立意不准,观点片面、含混、绝对化,结构混乱,表述不清等”。而第二个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恰恰是第一个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之一。换一句话说,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少思辨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所以导致了“高中生作文思辨思维能力的欠缺”。由此可见,该教师研究背景中的两个问题之间关系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04那么,为什么我们部分教师在表述问题和原因分析时,不能区分问题和原因呢?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研究背景中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问题是已经发生在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情况,这个现象或情况往往是不足或者缺失或者无效等等,而且这种现象或情况已经制约或者影响了我们教师正常工作的开展。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在近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尽管课堂上多次提问,但很少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往往只好点名回答问题。这个案例中,问题就是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显然这个问题是已经发生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是负面的或者不足的,已经影响了该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活动开展,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造成“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了解和分析,该教师认为“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其课堂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等。事实上,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若干个原因。上述案例中,“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的原因有两个,即“课堂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等。”事实上,二者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我们再换一种说法,即因为该教师的“课堂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以及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等”,所以导致“学生不能积极举手发言”。当然,问题和原因有时是相对的,有时也是可以转化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境下,原因也可能会变成问题,问题也可能变成原因。如上述案例的原因之一“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不足”,在一定情境下就可以变成问题,那么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其原因就是该教师经常课前的备课不充分,而且课堂激情不够。由此可见,上述案例中的原因变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就会发现原因“该教师经常课前的备课不充分”,也可以变成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了解和分析,其原因是该教师家务事太多,没有精力和时间备课……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问题和原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在特定的具体情境下,问题和原因往往是相对固定的,二者不可混淆。否则,就会影响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05所谓问题和原因,其实质上就是因果关系。百度百科认为:“因果关系是一个事件(即“因”)和第二个事件(即“果”)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后一事件被认为是前一事件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事件是很多原因综合产生的结果,而且原因都发生在较早时间点,而该事件又可以成为其他事件的原因。”不难看出,我们课题研究背景中的问题,其实质上就是“第二个事件,即‘果’”,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或现象,是我们通过观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而“一个事件,即‘因’”,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经过充分地了解和分析,也是能够认识和发现的。在课题的选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问题,然后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之所以部分教师的问题和原因不能区分开来,其主要的因素就是该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观察不仔细、不认真,认识不清楚、不深入和不聚焦。当然,部分教师表述的问题可能本身就是假问题,是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而是往往臆想出来的虚假问题。这样一来,问题和原因自然也就纠缠不清了。我们一贯主张,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工作就是基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原点。因此,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这是做真研究的前提。反之,没有问题,那么研究也就不存在了。只有课题的问题搞明白了,那么原因分析也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李思逸著,时报文化,2020年12月即出,416页,550.00元新台币《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原是作者李思逸提交给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博士论文(2012-2018),在随后的两年内几经修改,终于成为现在这样一部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它的立足点与众不同——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一个大题目:晚清和民国时期铁路与火车所引起的时空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现代性的诸多问题。在最初的开题报告中(2013),作者有如下构思:“本文采取一种经验追踪的研究路径,将具体的物质对象置于抽象的理论话语之上,确立铁路作为现代性的范式和言说方法,重构晚清至民国现代性的想象图景。”具体的物质就是铁路和火车,抽象的理论指的则是现代性。作者曾告诉我,每当他提及自己论文题目的时候,听者的反应大多轻慢视之、不当一回事:“火车这玩意儿司空见惯,有什么好研究的?又何来文化可言呢?”这是不经思考就随便说出来的话,更证明火车和铁路早已变成大家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交通工具,习以为常。因此作者必须面对两方面的挑战:首先,他需要说服那些自认为理所当然、持有常理(common sense)的读者,关于铁路的故事是说不完的,而且背后另有文化和思想的洞天,值得深入研究;其次,他也必须挑战充塞文化理论界的各种关于现代性话语之混淆,以求得他自己的论述方法,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于是思逸双管齐下,一方面搜集大量的历史、文学和视觉图像的材料作为研究思考的文本依据,另一方面更审视关于现代性的各家理论学说(特别是在导论一章),反思作为“物”的铁路为现代中国文化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变化。在这篇序中,我应该依照惯例,为本书的内容和理论架构作一个初步的介绍和诠释。然而在书写的过程中,却发现十分困难,屡屡改写,仍然觉得不满意。还是建议有心的读者和学术界人士直接阅读这本书,不必看这篇序言,因为我的文字远较李思逸的语言逊色,而且章法不够严谨,行文和结构也十分散乱,只能算是一篇普通的导读。尚请作者和读者原谅。一在中文语境,一般研究中国铁路的学者大多是历史学家,他/她们多从历史资料中去挖掘它的来龙去脉,并叙述铁路如何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换言之,这就是一种实证式的叙述,最多也不过以中国的历史经验来印证或反驳西方既定的理论。在此类研究中,往往把现代性(modernity)和现代化 (modernization)混为一谈;描述的是一个铁路发展的表面现象,忽略了其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领域,铁路则作为一种“再现”(representation),在文本中扮演现代性的一个表征角色。 本书作者李思逸则更进一步,从火车/铁路作为一个具体的“物”为出发点,首先确立铁路作为现代性的言说方法和研究范式,然后依据大量的史料钩沉和文本分析来解读现代性之于铁路的派生方式:时空概念的演变,意识形态的争论,(乘坐在活动的)火车中的身体感受,以及文学文本再现的人物的主观经验等。在这个论辩和叙述的过程中,火车和铁路——这个“物”的现代性理论体系——变成了全书的思想动力。在本书的导论中, 作者从一种理论的高度来讨论如何言说现代性的方法,把将近二十家的学说,作抽丝剥茧的梳理和分析,等于为我们上了一堂理论课。作者的语言虽然带有学理式的抽象性——很多新的理论关键词都需要翻译成适当且能懂的中文,因此读来有相当的难度。但这样的写法又谈何容易?理论语言本来出自西方,中文语境(特别是白话)没有那么多对等的抽象语言,于是不少中文学界的学者就从水平参差不齐的中译本望文生义,胡乱假造字眼、故弄玄虚或故作艰深,织造转弯抹角的长句子,读来聱牙。更多的学者则根本排斥理论——我认为这是一种反智的态度,他/她们不去尝试了解作者的用心与思考路径,就大肆批评,实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以为这更不可取。本书的语言虽然有时也颇为抽象,但行文十分流畅,熟悉作者的修辞风格后,我反而觉得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少我个人的反应是如此)。我甚至认为,这本书应该出一个英文版,可能在西方学界引起更大的反响。《点石斋画报》:兴办铁路《点石斋画报》:火车被毁全书的内容共六个章节,分别为我们讲述了铁路现代性在中国文化中所呈现的六个面向。第一章仔细追索铁路和“火(轮)车”这个名词的由来及内涵,探讨它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的多种指涉。第二章以著名的《点石斋画报》为例,把各种有关火车和铁路的图像作深层次的分析和比较,还原当时的认知背景,反而得出了不同凡响的新见解。第三章聚焦于吴淞铁路的论争,把洋务运动中的各方人士论点放在同一个平台,显示速度并非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考虑。第四章讨论孙中山的铁路梦,是我推荐的题目,作者花了不少功力,在哈佛大学做研究时,连原来的铁路地图都找到了,发现孙中山的铁路梦背后的潜藏民族国家之主观意志。第五章聚焦在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方面,选材内容也包罗甚广,但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把不同背景的作家及文本并置,统摄在一个有关现代性的主体性问题之下;再分别以两个互相关联的理念——主体与风景(以及风景化的他者)——作为分析框架,来考察火车车厢内的个体经验。除此之外,作者还在适当的环节谈到老舍、丰子恺和刘呐鸥等作家关于火车经验的作品。对我个人启发最大的是第六章:《邂逅他/她者》,讨论车厢中的界限和陌生人的问题,作者把先锋派的施蛰存和传统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放在一起思考,两人的文学取向南辕北辙,然而经过层层分析之后(包括对弗洛伊德本人的铁路梦),得出的结论超乎我的意料,令我大为佩服。因为这些作家都是我自己研究过的,也曾经在课堂上教过——比如张恨水的《平沪通车》,却从来没有想到这种诠释的可能性。这也引发我的灵感,很想继续从这个思路来研究其他作家和铁路有关的作品(见后文)。 本书跨越的历史时间大约一百年,从1840年到1937年。我真希望作者他能继续写下去,把当代的视觉文本(例如侯孝贤的电影《冬冬的假期》和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也包括在内,更遑论中国大陆最近的“高铁”现象及相关话题。此外,如果作者愿意从横向研究的话,其实也可以把日本和印度的铁路拿来做个比较。桃花坞年画《苏州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在反复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作为读者的我早已忘记自己是作者的论文指导老师,反而从这本书中学到不少东西。所谓教学相长,青出于蓝,绝非虚言,我深有体会,此次又得到一个例证。作者李思逸的本科训练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观念论哲学,这使其惯于抽象思辨;做研究生时期改攻文化研究,故而他对于西方文化理论的哲学背景颇为熟悉,也常有超乎寻常的理解。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西方(特别是英美)学院中较为新颖的学科,或可称为“跨学科”,因为它横跨文学、视觉研究(Visual Studies)、性别研究、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然而就我看来,文化研究存在两大弊病,一是缺乏历史的视野(因为只关心、追逐当前的热门问题和流行学说),二是达不到哲学思辨应有的深度。李思逸现在终于弥补了这个缺陷,而且犹有过之——写出了一本独特的跨学科著作。前文提过,他的切入点很特别,用拉图尔(Bruno Latour)的理论说法,就是“恢复物的历史及阐释地位”;物不是静止、稳固、被动的东西,而是一团复杂的行动网络,一条流变的轨迹。换句话说,物也有它的主体性。火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因此它成了现代性的表征,然而当它最初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中(经由《点石斋画报》),却被当作怪兽,和龙蛇巨兽对等,互相争夺大自然的空间。后又经过建设(最终拆卸)吴淞铁路的历史经验,火车和铁路的文化意义亦随之逐渐改变,也可以说铁路多少带动了中国的现代性文化。到了民国时代,经过孙中山的大力吹捧,铁路变成建设新民族国家的主要机制之一,它的地位显然较晚清时期不同了。铁路旅行成为一种现代经验,与文学展开互动,“对民国时期的主体建构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个主体建构指的不仅是国家,也是个人。“五四”以降的文学作品也扩展了铁路旅行的主观视野。李思逸批判性地援引日本理论家炳谷行人关于风景的“认识论倒置”一说,以一种反辩证的辩证方法阐发铁路和风景——个人在火车上观看风景以及风景对个体的认知影响——之诸多可能,我觉得这是本书最抽象而艰涩的部分,然而并不影响作者文本分析得来的精彩洞见。从第五章开始,本书显然又换了一个“调性”,作者不再从铁路的物之本质来探讨人、物和铁路的主客关系,而“逐渐学会接受人和物的纠葛不清”。作者似乎从理论思辨的建构立场,逐渐向文本经验的阐释倾斜。在全书的第七章结语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自我反思:“既然人总是借助非人的物质来表达自身,那么我们就不能否认物也可以透过人来显现自己。”如果纯从物的立场继续推演下去,本书势必陷入“后人类”“新物质主义”的理论漩涡,思逸不愿意加入这个当今时髦的“理论家”行列。最后他寓意深长地说:“如果理论不能用来思考问题而只能生产喧嚣,那么我们还不如到具体的文本中,寻找承载历史隐喻、文学意义的铁路。”这一段话我读后十分感动,但也觉得自己对此有点责任:思逸是不是为了迎合他老师的兴趣而回归传统的文学和文化史的研究?其实我从来不反对理论,只是反对肤浅地随便套用理论,或乱/滥用理论名词,故作“抽象”状,实际上却是言之无物。所以我特别强调应该从扎实的文本数据和细节解读开始,甚至在研读理论时也必须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步步为营,推敲理论背后的系谱和脉络。因此严格来说,我的方法不能算是理论的,最多不过是用现代性作为一个关照系统。用思逸的话说,就是“现代性的经验研究”,它和现代文本的阐释工作密不可分,而研究者的洞见也往往“依赖于文本的选择及其自身对相关文本的阐释”。但对于思逸而言,这根本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理论最终的目的何在?本书最后一章的结语,非但总结了各章节的论点,而且阐明作者对于理论的立场,可谓与我心有戚戚焉:“理论不是普世的,对理论的思考却可以是;理论也不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是制造更多问题以此给人启发。只要理论不是用来吓唬人的摆设,生搬硬套的教条,又或制造中西对立这类伪问题的伪术,那么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思考研究发生关系都没有什么不可。”总而言之,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思考问题,对我而言,更是在研究上不断帮助我发掘新问题。因此我要感谢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二以上关于本书的理论意见,大多是在重复思逸的观点。然而再次读完本书,感想良多,在此忍不住写下几点零碎的杂感,或可作为这本书和这篇序言的“附录”。权且请读者将其视为是置身于行进的列车内,从窗外即逝而去的景色中捕捉到的零星片影。A.关于车站的联想:朱自清的《背影》车头/车厢/铁轨,是火车的机械组合的主体, 而车站则可作为一个延伸设置。本书在相关章节提到了车站(例如涉及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但没有仔细讨论,也许因为车站是固定的建筑物,代表铁路旅途的起点和终点,而不属于动态的时空体验。在电影中火车进站和出站早已成为一个惯常的场景,虽然片中火车头的形象往往被凸显,但背景却是车站。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卢米埃兄弟(Lumière brothers)在1895年拍的默片《火车抵达圣文森站》的经典镜头,据传当时的观众惊吓万分,纷纷跑出电影院。相关电影学者早已指出,电影的发明和火车几乎同步,二者加起来,才构成了现代性的集体震惊体验。另一部经典影片是鲁特曼(Walter Ruttmann)的《柏林:一个大都市的交响曲》(1927),影片开始就有火车出站的镜头,它启动了都市(柏林)一天的生活, 因此也成为都市文化的表征。思逸提到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Wolfgang Schivelbusch)的《铁道之旅》(The Railway Journey)一书,内中有一章(第十一章)专门讨论火车站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于是令我想到中西文学中不少以火车站为背景的作品。火车站是一种现代建筑物,也是一个连接火车和铁路的文化指标,用来作文学作品中的时空节点(chronotope),一点都不奇怪,而且意味深远。卢米埃兄弟的《火车抵达圣文森站》鲁特曼《柏林:一个大都市的交响曲》的片头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著《铁道之旅:十九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车站是一种建筑物,但是否也可以成为铁路带出来的“风景”?这就令我想到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读了思逸书中讨论张恨水《平沪通车》的章节,我突然惊醒,《背影》中的浦口火车站不就是小说中那个女骗子借故下车、扬长而去的车站吗?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人间喜剧和悲剧不停地上演,两个文本的写作的年代相差只不过十年(《背影》写于1925年,《平沪通车》于 1935年开始在《旅行杂志》连载)。《背影》关注的不是主人公和陌生人“他者”(或经过第三者眼中)的互相凝视(例如施蛰存的《魔道》和《夜叉》),而是从儿子的主观视角凝视父亲——其实火车站的月台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虽然当年的车站建筑不见得和欧洲一样,但依然有月台。朱自清坐在尚未开出的车厢中,眼看身体肥胖的父亲爬过月台去买橘子的场景,是整篇散文的情感中心,它把读者直接带入一个现代性的场景:父亲到车站送别儿子,先为儿子在车厢内检定了一个靠车门的座位(为什么要靠近车门?或许是为了行动方便,待火车抵达时可以早一步下车),在这个闲适、相对静态的空间内,作者看到车厢外的另一番风景:父亲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那边的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这一个经典场景中,火车的现代性几乎“缺席”了,没有人会问:如果另一班平沪通车就在此刻开进站来怎么办?实证式的答案是:绝对不会如此,因为有了火车时间表,大家心里早有准备。这一个文学场景如果拍成电影的话,又会产生什么效果?西方无数的影片中时常出现同一个场景:火车从月台慢慢开动了,车厢内和月台上的两个人——多为一男一女——互相对望,凝视的镜头永远配合火车启动后越来越快的速度,而车站本身也变成一个人的“感伤旅行”(sentimental journey)的起点或终点了。B. 舟车之辨:夏目漱石和丰子恺丰子恺曾写过数篇带有现代性批评气质的散文,与火车有关的至少有两篇:一是本书提过的《车厢社会》,另一则是《塘栖》。后者文章一开头就引用夏目漱石小说《草枕》中关于火车的说法: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在漱石笔下,乘客的身体反而被代表现代文明的火车所肢解,速度被同化,人的主体性也被“物化”了。这样的批判视角似乎回归到现代性产生以前的人文主义价值系统。翻译漱石的丰子恺说:“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非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漱石、丰子恺是否也和甘地一样,是个“反现代性的现代人”呢?对此,丰子恺是否比漱石更有自觉?在《塘栖》一文中,他从家乡石门湾到杭州,只需乘坐一小时轮船,一小时火车,即可抵达。但正像他在《闲居》中调侃、揶揄时钟一样,在此文中他又开起了火车的玩笑:宁愿坐客船而舍火车——也暗含“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典故——多半是因为他喜欢闲适的情趣,并不渴慕速度之便捷。我以为在丰子恺的作品中(也包括他的漫画创作如《病车》《再过半秒钟》等),传统的美学价值与现代的生活情趣近乎完美而直接地融合在一起。这是文本自身的力量,并不存在什么过渡或反转,也无需经过柄谷行人等后结构主义者所默认的那种“颠倒”。我想漱石也是如此。丰子恺绘《病车》C.火车的分身:电车与地铁电车可以作为火车的模拟(metonymic)物或连接物。众所周知,张爱玲喜欢电车,她的短篇小说《封锁》所述故事就发生在一辆因警报拉响而突然停顿的电车车厢中。思逸和我有过多次讨论,甚至也举出了一个类似的故事:阿根廷小说家科塔萨尔(Julio Cortázar)的《南方高速》,但始终感觉与全书气质不合,难以放入,还是决定“割爱”。另外一个铁路的连接物是地铁,它是铁路进入城市地下空间的延伸。但它于中国出现在本书叙述的时间范围(从清末到1937年)之外,且和铁路在运作机制、时空叙述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本书结尾引用了本雅明起草《拱廊计划》大纲的一句话:“铁路的入口进入梦和象征的境界”——这总令我怀疑,本雅明所谓的入口指的是火车站或是地铁站呢?在巴黎地铁叫做 Metro,本就是大都市(metropolitan)的缩写。于是乎,我也不禁做起梦来。我个人第一次坐火车的回忆真像是一场梦魇。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母亲只身带我和妹妹冒充淮南煤矿公司职员的家眷,从武汉坐公司的专用火车逃难到上海。车厢内外都挤满了人,有一个陌生男人向我们搭讪,母亲用我和妹妹作“挡箭牌”。情节有点类似张恨水的小说《平沪通车》,不同之处在于当时我们心中只有惊恐。母亲不敢得罪眼前的这个男人,因为他可能是真正的公司职员,而我们才是冒牌“骗子”。结果这个好心的陌生男人一路护送我们到上海车站,然后改乘电车到外公住的旅馆……我的《上海摩登》经验从此开始。那时我只有九岁!本文系作者为李思逸著《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台北:时报文化出版,2020年12月即出)所作的序言。(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