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五大好处1、考研加分。大学生如果你想考研或者保研,在国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说非常有必要的。学术论文不仅体现你的科研能力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如果你有提前准备公开发表过论文相对于没有论文的同学开始是非常有优势的。对于考研进入复试的同学,导师喜欢的就是有科研创新经验的同学,因为这样的人才能够辅助自己完成一些科研课题项目,科研基金项目等课题,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成为自己这几年工作中得力的助手。因此在大学期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在你的研究生复试中说加分的,也是为你在研究生期间发表CSSCI,CSCD核心论文,出版专著,出版教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该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2、评奖学金,评优等。这个一般在研究生起来较为明显。如果你有足够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无论是评优,入党,评奖学金你都有一定的优势。假如你是学霸,论文发表数量又多,每年奖学金都有可能有你的那一份哦,甚至可以拿到手软。如果你文笔不错平时也爱写写稿子不如利用你的长处多发表几篇论文吧。3、大学生可用于加学分。大多数院校基本都有着自己的学分制度,不过学分通过的途径有好多,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可以加学分只是其中的一项。好多院校学分制也是跟学士学位证书直接挂钩的,所以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其他途径获得相应的学分发表学术论文也是一件不错的选择哦,最好以第一通讯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一篇或多篇省级以上的学术论文为好。该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4、利于出国。如果你想在国外一流院校上学,甚至出国就业。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在你申请国外院校时,申请国外就业时都是加分的。 因为外国人都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发表学术论文正是体现你独立的能力。5、利于就业。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的的严峻形式,如果你想在比较好的企业找工作,如果有过在某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在企业面试过程中虽然不能直接体现你的工作能力,但是也间接的体现了你的独立完成,刻苦专研,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你找工作面试也是加分的,那么在就业前准备几篇稿子公开发表说非常有必要的。该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好了,小编今天只讲了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好处,虽谈浅薄,其理在中。如有讲的不好之处,还忘专业人士不要出来喷我哈哈。
今天下午,西湖大学宣布今年的暑期科研实习计划。今年暑假,西湖大学42个实验室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就读的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开放实习岗位。此外,针对那些因新冠肺炎疫情或签证原因暂时无法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西湖大学也准备了特别名额。理化公共实验平台作为我国一所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已吸引百余位科学家加入,每一位科学家负责一个独立实验室,此次42个实验室开放岗位的实习期暂定为7月20日至8月14日。西湖大学各实验室负责安排住宿,并提供一定的生活费补助。该实习项目的申请对象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就读的大二学生(2022年毕业生)和大三学生(2021年毕业生)。同时还包括已获得2020-2021年海外一流高校博士录取通知书,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或签证影响无法前往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学子。实验动物中心.实习项目的专业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及相关专业。据介绍,相比去年的实习项目,今年的课题更加丰富。如生命科学学院共有21个实验室开放实习岗位,蛋白质组学、计算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多种生命科学领域以及交叉学科项目向学生们开放。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周强团队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成果,他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中和抗体4A8复合物的结构,为靶向S蛋白N端结构域的药物设计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今年暑期科研实习,本科生们可以加入该实验室,一同参与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全长细胞受体ACE2的作用机制研究。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除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研究之外,也有许多有趣的研究项目可以选择:有探索细胞骨架在乳腺癌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的许圳杰实验室,有探寻斑翅果蝇的行为偏好的甄莹实验室,还有进行营养标记物检测和分析的郑钜圣实验室……工学院开放的项目种类繁多,同学们既可以“上天”:跟随张羽中实验室去学习多数据源融合同化大气成分时空分布;也可以“下海”:到崔维成实验室,研究仿生智能机器鱼研制及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还能“入地”:去研究孔隙介质、岩土工程、天然气水合物的雷亮实验室……3D打印、柔性光电子器件、微纳加工……这些前沿的科研领域,都能畅享“浸润式”学习。理学院今年开放化学和物理方向的实习机会,对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王盼实验室;如果选择刘仕实验室,同学可以学习“第一性原理和机器学习研究功能氧化物”;或者选择吴劼实验室,去了解量子材料生长与表征……或许,你对这些化学与物理概念还不熟悉,没有关系,暑期科研实习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发现兴趣的过程。实习期间,同学不仅可以走进校园、走进实验室,还可以和博士生们一样,做实验、开组会、一起碰撞思维、交流体会,感受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尝试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各实验室的导师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科研计划。关于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发起创办,于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首任校长由施一公担任。该校按照“高起点、小而精 、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力争到2026年,主要学科的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贡献,成为一所新型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截至目前,西湖大学已招收334名博士研究生,已签约百余位海内外学术人才。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航编辑:蔡文清流程编辑 刘伟利
中国江苏网南京讯 5月2日,江苏开放大学首次科研工作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江苏开放大学通过表彰2013-2017年度科研标兵、与二级学院签订科研目标任务书,将学校科研工作推上新台阶。为响应省教育厅《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更好的服务我省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江苏开放大学通过召开科研工作大会、不断优化科研政策、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着力推进学校科研工作。该校加强政策制定,做好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科研项目管理》《科研工作考核办法》《科研工作量化计算办法》《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12项科研政策文件,最大程度调动和提高教职工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校上下合力推进科研工作的良好环境。持续加大用于科研项目配套、科研团队建设、知识产权申请、科研成果奖励等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项目经费配套比例增幅明显,激发教师研究活力,保障项目研究持续开展。召开首次科研工作大会,表彰2013-2017年度科研标兵,与二级学院签订科研目标任务书,将学校的科研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此外,学校坚持特色优势,紧扣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开展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社会教育研究,建设社会教育特色研究智库,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据悉,该校承担的“《江苏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研究”项目结项在即;“社会治理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共同体视域下开放大学学生支持服务质量保障研究”“基于互联网知识转移模型的在线课程学习效果测量研究”等项目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开放大学的责任使命》《服务终身学习 造就大美教育——江苏开放大学全力助推我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主体探析:要素功能与有机连接》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成蕾)
大三开始搞科研,大四“直博”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首名博士生。在直博的四年里,童鑫共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9篇论文发表在研究领域高影响力(IF>10)的期刊上。在SCI上发表论文很难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教授对此评价,“从数量上来看,这总数超过很多教授10年的发文量。”其实,SCI作为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期刊,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之一,是体现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不过,SCI对于很多国内科研人员来说,由于语言等条件的制约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据该教授介绍,虽然发表SCI论文的难度确实因研究领域而异,某些学科领域本身就具有先天的优势,更容易做出成果。但童鑫能以如此高的速度发表SCI学术论文,还包含有一区文章(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平均下来每年要发表5篇左右,这几乎可以用“开挂”来形容。△童鑫和导师王志明教授“当你奋战在科学前沿,把最新的学术理论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基础与前沿研究院2014级博士生童鑫说,“每发表一篇论文我都会告诉自己,哪怕再微薄,我也为这个领域贡献了一份力量,留下了一个脚印。”其实,好成绩背后,是科研习惯的养成,而这一切,得益于其导师王志明教授。基础院初创,一切还在摸索的过程中,暂时没有条件给童鑫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王志明就别出心裁的选择了“自顶向下”的培养方法,要求童鑫广阅读、作综述,还要争取发表到一流的期刊上去。综述性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执笔来写,这可难坏了童鑫。而王志明自有他的道理:“我们想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却暂时没有与之相配的环境和器材,如果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干最简单的工作,那就永远也不可能跻身一流。”童鑫不敢懈怠,啃了小半年本领域的高深论文,“这样的一个经历培养了我在科研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以后的路走得更轻松。”2015年12月,他成功在SCI一区顶级刊物《先进科学》上发表了题为“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论文,两年内被引次数多达25次。这是他在科研领域踏下的第一个深深的脚印,也成为了他叩开海外联合培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之后的学习中,童鑫成功申请到国家公派名额前往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联合培养。留学期间他将研究方向锁定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宠儿——量子点。他说:“量子点更大的天地是在未来日常生活中的光电器件以及生物学上的应用,那就必须要解决有毒的问题”。最终,他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被发表在了能源材料领域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而一连串的成果也像滚雪球一样被不断地研发出来,童鑫的“科研脚印”也越踩越多,越踩越深。值得一提的是,童鑫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搭建着中外交流的桥梁。留学期间,他前后为其所在学院引进8名教授。“国家在基础前沿领域的人才缺口很大,科研实力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待提高”,童鑫坚定地说,“我想踏踏实实搞我喜欢的研究,踏好每一个脚印,争取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姚卓琛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赵雨欣图片由电子科技大学提供
人民网莱顿9月20日电 (记者 任彦)上海社会科学院《进博会效应与中国新一轮开放》研究成果发布研讨会19日在荷兰莱顿大学举办。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玉梅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政策宣誓。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促进自身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2018年11月5日至10日,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近百万人入场观展,意向成交金额达578.3亿美元。今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将举办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的持续举办既是中国发展充满活力的标志,也是中国深入推动市场开放的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王玉梅说,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是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把握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新平台。中荷都是贸易大国,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荷兰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荷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以及来自应用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的6位学者对中国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与中国开放战略、新开放条件下中欧深化开放的前景、营商环境优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科院与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共同主办。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所长菲利普·佩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进博会是中国扩大开放的新名片,荷兰和欧洲其他许多国家都把进博会视为新的发展机遇。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新丝绸之路”研究项目主任理查德·格里菲斯教授在演讲中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给与积极评价,认为进博会是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举措。这次学术交流活动是上海社科院“发展与共识——上海学术研究成果海外发布平台”系列活动的第一站。该平台依托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旨在通过整合上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打造一个中外学习交流的新高地,拓展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道路的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成立大会。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研究、学习历史经验,“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6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以下简称“社研院”)。社研院依托于学校历史系中国史、世界史等优势学科和研究、人才、教学等方面的积累,旨在探索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华东师大社研院成立大会上获悉,社研院将以历史学为主,进一步整合学校所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力量,建立集研究、资政与培训于一身的高端平台和智库,这也是国内首个跨学科高端社会主义研究院。已建立与“四史”有关六个科研机构对于新成立的社研院而言,其有着丰厚的底蕴与资源。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院长孟钟捷介绍,在过去二十年间,学校依托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学科,已经建立了与“四史”有关的六个相关科研机构,即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2007年)、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2019年)、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2005年)、周边国家研究院(2016年)、当代文献史料中心(2014年)和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2020年)。“社研院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中青年学者占70%以上。”孟钟捷说,“这批学者早前所成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等机构,均为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头羊。”孟钟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学科研究引领多个热点,在国内外学界影响深远。例如,世界史学科以沈志华教授领衔,搜集苏联与东欧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文献资料,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支持,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学术增长点。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以茅海建教授领衔,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课题溯源至清代宗藩关系,培养一批相关年轻学者埋首于此。中国当代史学科以杨奎松教授为首,致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战略重心转移研究,并将研究时段适时延伸至改革开放初期,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地高校合作培养硕博士生,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不仅如此,在文献搜集和整理出版方面,研究团队也有着丰富经验。研究团队已于2014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门搜集史料的当代文献史料中心。文献中心资料搜集广泛,实力强大。“以当前建成的当代文献史料数据库集为例,内含9个子数据库,收录中外文档案、期刊、报纸、音视频等各类文献资料达千万页以上。”孟钟捷说。还将建立大型“四史”数据平台未来,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的工作将聚焦哪些方面?孟钟捷表示,社研院将对上述学术研究团队和文献资料再次进行资源整合。具体而言,包括建设国际学界研究高地,推动“四史”研究的学术化进程,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用中国经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建立新型国际资政智库平台,有效地把扎实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意见,为国家提供多视域、跨学科的智力支持。此外,依托历史系每年一度的“文献与方法研习营”、“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暨全国本科生论坛”等活动,高校学生“四史”培训平台也将随之建立,提高学生学习与研究“四史”的能力,培养新生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社研院还将建立服务大众的大型“四史”数据平台,这将是一个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四史”数据平台。它不仅致力于推动学术研究,更将以服务大众为首要任务,普及“四史”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历史过程,推动历史知识的社会化。(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王沪宁韩正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等9位专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专家学者们做了很好的发言,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任务、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其他专家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8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习近平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习近平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习近平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习近平指出,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习近平强调,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指出,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从国情出发,充分反映实际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国际视野,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丁薛祥、刘鹤、黄坤明、肖捷、何立峰出席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今天,我们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听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既有经济学家,也有社会学家。刚才,专家学者们做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任务、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参会的其他专家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下面,我就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讲点意见。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8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多次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第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我多次讲,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对这个客观现象,理论界进行了很多讨论,可以继续深化研究,并提出真知灼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当然,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改革已进行40多年,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体制机制随之不断完善,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当前,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有不少担忧。我们认为,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当前,在推进对外开放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州、地方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二是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第六,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事实证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上我重点讲了几个问题,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其他问题,希望大家深入思考,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2015年11月23日,我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作了讲话,最近《求是》杂志发表了这篇讲话。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在,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一是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二是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三是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四是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文 | 国研智库与江苏省商务厅研究项目组我国正在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乎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 才能改变我国经济“ 大而不强” 的局面,能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和价值链中的整体地位,才能在应对百年大变局中趋利避害。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开放与创新的融合发展水平,以创新支撑开放,以开放加快创新,以开放创新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江苏一直走在我国开放发展的最前沿。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江苏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强富美高”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服务全局、引领全国和对标国际的视野,推动开放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以开放创新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带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与应对国际格局新变化。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主要任务新时代,江苏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下大力气完成“六个走在全国前列” 的新任务: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走在前列;建设内外联动的创新体系走在前列;开放创新融合发展走在前列;服务国家战略走在前列;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走在前列;加快培育我国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新优势走在前列。(一)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走在前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指示要求,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以“优进优出”“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为理念塑造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为江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走在前列提供重要支撑。首先,两头兼顾打造货物贸易强省,在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出口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壮大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出口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升级发展,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积极推动文化服务业出口。再次,坚持“ 走出去” 和“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支持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着力发展对外投资中介服务,规范对外投资行为,改善海外投资绩效;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符合江苏发展定位的外商投资,推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打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提升江苏对外资的吸引力。(二)建设内外联动的创新体系走在前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我国40多年对外开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江苏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需要在建设内外联动的创新体系方面走在前列。首先,要重视国内与国外的联动,要结合江苏现有的创新基础、研究条件与产业优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打造国际化的创新环境和开放型创新体系,为江苏开放创新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其次,要重视省内与省外的联动,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良好的区域环境、离不开周边省市的支持和协助,也离不开省内苏北、苏中、苏南的互济错位协同发展,要从产业布局、政策设计、管理体制上形成联动推进机制。再次,推动省内不同平台的联动创新,充分利用省内各区域的政策叠加优势,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平台主体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构建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的错位配置格局。(三)开放创新融合发展走在前列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等要求,持续完善国际化创新生态环境,在创新中谋求更深度的开放,在开放中促进更高水平的创新。江苏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好实践探索中的问题,用创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突破,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成果,形成江苏新的特色和优势。在宏观层面,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经济体系,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争创外贸竞争新优势,以“优进优出”统筹“引进来”“走出去”塑造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在中观层面,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筑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营销、全球服务的国际化分工平台,培育国际化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努力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微观层面,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鼓励支持创新主体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全链条创新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服务国家战略走在前列江苏要根据自身禀赋,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合作的定位出发,对标国际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和新规则,顺应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制定开放创新的发展规划。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基础设施联通为先导,以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以跨境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人文交流为纽带,积极助推区域经济集聚度、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加快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全面提升江苏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参与度、连接度和影响力。第一,要以全球化视野,在深入分析江苏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找准定位,紧密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赢得开放创新的主动。第二,要聚力抓好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改革突破,坚持在大局下谋划推进改革,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第三,找准全省各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功能定位,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放大向东开放的优势,做好向西开放的文章。第四,扩大现有合作园区规模,优化布局,创新运作模式和制度,持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开拓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发挥各园区在吸引高端资源、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潜力。第五,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人文科教领域交流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效能,扩大江苏的区域及国际影响力。(五)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走在前列江苏应不断优化投资和市场环境,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持续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持续优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首先,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建设和“ 三个全覆盖” 推广应用, 深入推进“ 互联网+ ”,整合生产、监测、航运、通关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将“放管服” 改革与政务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监管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市场环境,提升外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水平,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最后,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提升国际高端要素集聚能力,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公共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关注的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使高端人才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六)加快培育我国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新优势走在前列江苏应加快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 将外贸新业态注入新动能,促进“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培育新优势。首先,要充分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强化产业分工合作,形成产业结构和产业链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聚力突破“卡脖子”环节,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其次,积极参与制定落实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强化全省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布局未来产业。最后,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对境外进入海关围网区内的货物、海关围网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探索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扩大优惠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在重点产业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研究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支持政策。以开放创新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开放创新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需要注重八个“结合”:注重政府引领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注重对标国际高标准与省内各地区发展实际、差异化探索相结合;注重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功能培育相结合;注重简政放权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注重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引领(包括园区平台/重大项目/中心城市等)相结合;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注重高水平开放与防范安全风险相结合。(一)注重政府引领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江苏应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江苏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江苏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效有序运行。在税制设置、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竞争中立、负面清单等方面,持续深化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让市场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二)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江苏应抓住开放机遇,以“优进优出” 统筹“引进来”“走出去”,注重战略性海外布局,塑造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一方面,支持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着力发展对外投资中介服务,规范对外投资行为,改善海外投资绩效。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符合江苏发展定位的外商投资,推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提升江苏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组织搭建国际化的创新活动发展平台,支持创新主体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外开展全链条创新的合作。(三)注重对标国际高标准与省内各地区发展实际、差异化探索相结合围绕开放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引人留人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注重首创、系统集成和评估推广,按照江苏的地域实际,制定差异化、国际化的保障体系。下一步,江苏应坚持对标先进,不断学习并注意结合江苏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坚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提高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坚持对标国际先进做法,对标对表查找短板弱项,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需求特点进行复制推广;注重首创性探索,通过进行符合江苏特色的国际化探索,实现创新要素的引、留、用、升。(四)注重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功能培育相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意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江苏《省政府关于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外资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20〕43号),江苏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制度创新的可操作性,重视制度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和功能培育的结合。一方面,江苏应注重通过整合、提升、拓展,形成制度创新链,着力解决创新举措碎片化问题,确保改革的综合成效。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资金自由流动、人员往来自由等,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让各种生产要素更加合理流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活力。(五)注重简政放权与优化服务相结合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对江苏壮大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江苏应在简政放权改革上提高协同性、系统性,在优化政府服务上拓展内涵、创新方式。对此,江苏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导向,注重基层行政人员的服务能力,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注重对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等改革的考核、监督和问责,注重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六)注重系统集成与重点突破引领相结合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产业的敏感性、发展的艰巨性,江苏需要加强系统集成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考量、加强协同、配套推进。一是坚持系统推进,以园区平台、重大项目以及中心城市等为试点,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高改革系统集成水平。二是善于统筹协调,注意梳理不同政策举措的内在关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及时研究制定、落实配套措施,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集成度。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强化问题意识,做到哪里矛盾和问题突出,就重点抓哪里,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四是注重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整体性、全局性改革的创新推进,也要重视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典型经验丰富和推进面上改革,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七)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江苏应立足于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明确经济转型升级大方向,准确把握好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定位及趋势,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战略体系,下大力气整合与盘活大区域内的创新要素,补充部分资源欠缺和区域发展协调度不高的短板,借势而行,顺势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优势,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经验,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二是更好地发挥联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与西方国家的“桥梁”作用,带动中西部地区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优化;三是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优化省内产业区域布局,形成“区域分工合理、产业结构优化、比较优势发挥、区际良性互动、区域差距缩小”的总体格局。(八)注重高水平开放与防范安全风险相结合高质量发展是“ 有守” 和“ 有为” 的辩证统一,江苏要坚持底线思维,通过提前扎牢篱笆、织密网络、完善制度、优化机制,牢牢守住风险防范化解的底线,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坚守稳定底线,完善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体系,决不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问题;二是坚守安全底线,加密防控安全生产风险举措,决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推动发展;三是坚守廉政底线,打造廉洁示范区,决不能以工作为借口破坏廉洁纪律;四是坚守生态底线,践行“两山” 理论,决不能为了发展破坏生态环境。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路径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江苏应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趋势,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时代新任务,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开放平台为支撑,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与高层次创新发展,全面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营造新氛围,筑牢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建立健全开放创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打好现代化综合治理组合拳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高层次的制度创新与高水平的全面开放。将制度创新体现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开创性探索一系列重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性体制机制。注重加强政策体系与法制环境建设,根据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现行制度和政策措施进行及时更新调整,特别是要注重借助自贸区平台大力推动制度环境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使制度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使制度创新高地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高地。同时,江苏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打出整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让全省开放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做到有法可依,形成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二)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借助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调整的历史机遇, 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创新链前端,推动“强核、补链、延链”,进一步梳理产业链图谱和关键环节清单,强化产业链招商和要素集聚,围绕江苏各地的主导产业,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领域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聚焦全球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日韩地区,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力争在重特大外资项目落地上有新突破,要促进本土企业与外商企业的互促发展,对各种类型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外资科技研发并参与江苏产业链集群建设推动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大力促进本土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并向上游攀升。推动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三)以开放平台为支撑,充分拓展开放创新融合发展新空间准确把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新趋势,深刻理解开放创新融合规律。江苏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社会各个主体参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当前江苏已经搭建的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有侧重、可互补的国际化创新发展平台,如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等,尤其是前不久设立的江苏自贸试验区,将平台建设作为实现江苏“六个高质量” 发展任务的重要抓手,充分拓展开放创新融合的新空间,为我国新业态的发展以及亚太地区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提供连接、交互、匹配、创值的媒介和开放共享共生的创新生态体系。(四)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和运行的稳定,正确看待市场配置资源的趋利动机,破除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类障碍,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要素多向自主流动。优先支持推动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和政策落地,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社保制度改革等新思路,寻求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合理流动来引导优化经济布局。打破地区间要素流动障碍,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避免地方产业同质化、投资重复化倾向,通过市场化的要素配置机制,实现要素跨区域的优化配置和地方产业特色化、错位化发展。(五)以新理念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刻理解稳中求进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农业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系,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强化政策落实,确保企业发展,稳住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要聚力突破“卡脖子”环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确保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充分发挥开放前沿地带优势,积极打造内需市场,释放内需潜力,持续扩大开放优势,有效利用外部市场,为畅通我国与国际间的循环创造条件、做强纽带。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12期 聚集智慧 创造价值 传播文明国研智库是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背景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单位中国发展出版社发起设立的智库咨询与传播平台。国研智库依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的专家优势,整合国家部委和首都高校智库资源,创新发展以智库为核心业务的文化产业,旗下有咨询研究、出版传媒、会议会展、大数据、教育培训、智能金融和智库园区等七大业务。其中,国研智库论坛是国研智库品牌旗下的智库交流平台,已成为中国智库行业的知名品牌。作为国研智库品牌的运营机构,国研文化传媒集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批准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中国智库创新科学园亦城财富中心1号楼7层网址:www.guoyancm.com邮箱:guoyancm@guoyancm.com电话:010-67889142
2013年10月29日下午,在“正和岛走进华为(第三期)”培训课上,华为公司总裁办高级顾问陈培根先生向学员们做了名为《华为价值观和成长驱动力——理性与平实》的报告,以层层剥离、追本溯源的方式,全面解读了任正非的心灵世界,并对华为的制胜之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下为陈培根观点摘录。口述|陈培根 (华为公司总裁办高级顾问)来源|正和岛(ID:zhenghe)何为领袖所谓乱世出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领袖出得最多,无论是正面领袖、反面领袖,都有个性,旗帜鲜明。我们说那些人是领袖,而领袖的心灵很重要。今天讲华为的理性与平实,就是研究任正非的心灵是什么、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他的信仰是什么。领袖不是天生的,领袖必须是善于学习的。首先,看一看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大家知道,邓小平在“文革”以前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坚定追随者,但是他在1979年干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那就是与美国恢复正确的关系,把中国纳入到现代世界人民之中。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历史。邓小平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跟随者,蒋介石1975年去世,蒋经国接班,和邓小平同一年接大权,他们是红色苏联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他们都受到马列主义的熏陶,但是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中国历史上把封建专制纳入到世界领域的领袖。1988年,蒋经国实现了由独裁自上而下的台湾民主。邓小平走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因为邓小平接管中国时,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国家,没有一点经济基础;而蒋经国接手台湾时,台湾是繁荣富强的,所以他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自上而下变革的民主;邓小平知道中国大陆不能像台湾那么干,只有等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事情,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在中国经济面临停滞的关头,南巡深圳,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这次讲话是中国不可逆转地引入世界潮流开放的里程碑。Henry Kissinger说:每次社会政治动荡之后,最严峻的挑战是如何恢复凝聚力。但以什么名义推进呢?对中国的改革来说,国内这场危机的反应比来自外部的制裁更具威胁。中国内部有声音说,如果我们不对自由化和资本主义式的改革开放发起坚决斗争,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到毁灭。在这种气氛中,1992年初,已经退休的邓小平走上前台,进行了他最后一次伟大的公开亮相,邓小平全力维护改革计划,反击所谓背叛中国社会主义传统的指责。邓小平警告说,中国不改革只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邓小平坚持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在1989年避免了内战。后来邓小平南巡几乎产生了神话般的意义。他的讲话成为中国后来20年政治经济改革政策的蓝本,甚至今天中国广告牌上还展示着邓小平南巡时的形象。邓小平就是受到了美国的启发。华为也是这样。1984年,在大裁军的背景下,任正非复员转业,南下深圳。他在辞职申请上写到:“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就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是小平同志的思想引导中国走上了初步的市场经济,我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幸搭上了这条船,于1987年自谋出路,才创办了华为公司,随着主流到今天。”两次美国之行的收获1979年以前,任正非没有看到美国的书籍,是学习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任正非当时的思维怎么可能建立世界级公司?他的世界级公司的思维哪儿来的?为什么他会变成彻头彻尾改良的企业家?那是向西方、美国学来的。我们找到了华为早期的文献,叫《赴美考察散记》,从这个文献中可以看到,任正非是怎样在访问美国时得到启发的。一个企业的思考决策时间非常重要,如果错过时机再做决定就晚了。对于一个伟大的、有远见的人来说,看到了什么,做决策的结点是不是吻合了时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现在的世界大战就是商品大战,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是什么?就是你的产品。很多公司没有产品,只在营销方面下工夫。有段时期,日本任天堂在全世界销售,现在不行了,为什么?产品虽然做得很好,但都是单功能产品。而美国人却把所有单功能的产品全部整合了起来,在产品战略方面有容乃大,把好的东西都融进来。于是,1992年,年届48岁的任正非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了美国,亲身感受到了这条洋溢着创新的道路。十九年后,他这样评价美国:“可靠的财产权,科学理性,现代资本市场,发达的基础设施,美国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严格保护,有章可循的司法制度,崇尚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富有活力的自由市场经济,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多样性、包容性的文化以及美国民众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来的英雄主义,都是美国强大的关键,使之成为世界最伟大的国家。”华为公司从美国回来以后,要在国际通信设备业界立足,没有战略性的产品不行,而这个产品如果是单一功能的也不行。所以,华为就千方百计做出了一个有容乃大的产品,这个产品是在访问美国之后的一年做出来的。这个产品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好思想是哪里来的?华为在组建初期聘请了原上海邮电研究院朱锦康为总工程师。朱锦康原是上海邮电研究院对中国进口的“七国八制”交换机进行入网测试的总负责人。他对这些“七国八制”交换机的设计原理、体系结构、信令、时钟、网关、光传输系统、组网方式、性能特点、部件材质等情况了如指掌。他在设计时直接集成了国外各种数字程控交换机在系统可靠性和兼容性、网络先进性、结构紧凑性、配置灵活性、平滑扩容、增值业务丰富、维护简便等诸方面的优点。华为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集成度很高的各种芯片。最终,不仅具有各国交换机所具备的优点,同时以其体积小、省电等优势超过国外交换机的水平。1996年,这个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向披靡,华为就突破了艰难做代理销售卑微的地位,成为大型交换机的制造商。接下来看华为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能不能打响。华为从中俄关系的积极变化中捕捉到商机,决心以疆域辽阔的俄罗斯通信市场作为实施海外战略第一战役的突破口。为配合在莫斯科建立的首家海外代表处,1996年5月,华为参加了第八届世界通信展览会,这个展览会在莫斯科举行。大家知道,莫斯科以前是苏联的首都,现在是俄罗斯的首都,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1991年苏联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变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在经济上,原来是一个国家一套设备变成15个国家的设备,有巨大的商机。所以,世界上有名的通信商都来参加这个盛会,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要分一杯羹。华为去参加,第一次大规模亮相国际市场到底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会有人瞧不起中国的产品吗?会有人参观华为的展台吗?华为在展览会上没有卖出一台机器,何止是这次展览会,华为建立首家代表处换了五届代表才做成一单生意,金额37美元。为什么华为的机器在国外卖不掉?因为在中国这片农业文明的土地上华为缺少大企业的优良基因,华为的研发没有按照国际标准规范来运作,所以无法向国际上的合作提供连续稳定的质量好、服务好的保障。开拓国际市场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向别人转让什么?哪些东西是自己的?你若打入别国市场只能是补充它们没有的东西,即便别的国家想要接受你的技术转让,但若含有他国专利的话,是不能彻底转让的。高科技产品的附加值就在知识产权,华为从一开始就很重视。高科技产品必须是世界性的,如果产品没有知识产权,不能拷贝到全世界,生存就有问题。美国人是世界性的,可以拷贝到中国来。所以,它一定会打到中国来。这就是华为公司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原因,因为你只有打到全世界才能赚美元,源源不断的美元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世界著名企业,只要一家公司突破,软件产品大量拷贝就足够供应全世界,华为要采取措施,技术持续领先,产品比别人先进,服务比别人好,价格比别人低。我们持续大规模投入,就是要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高我们产品的领先地位。产品基础是研发,没有研发不要谈产品,华为公司持续大量的投入,按照每年销售的10%投入到研发中。华为15万人中,40%是从事研发的。以前,我到西安华为讲课的时候只有100人,现在得在西安最大的电影院,通过高清技术连接到电影上的屏幕和功放音响讲课,因为今天已经超过了一万人。既然研发是产品战略的基础,对研发的管理就更加重要。因为研发是烧钱的,烧得很厉害,研发出来的不对路,公司就会死掉。所以,产品研发的管理制约着华为公司的生存。任正非这一代人,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是成长在中国革命的年代中,这个人有一半时间受的教育是革命的,充满乌托邦效应。柳传志也是这种类型的企业家。为什么柳传志、任正非能够做成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这种理想主义情怀对企业家产生了什么结果?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正是因为这种新型的企业家具有坚定不移而且高度发展的伦理信念,以及超出常人的远见和行动能力,他才能赢得顾客和工人的支持。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帮助他克服上述重重阻碍,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够使他担负起近代企业家必须承担的极为繁重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人都在生活上有节制,讲究信用,精明能干,具有全心全意投入事业之中的责任感。柳传志和任正非同样如此,理想情怀为伟大目标献身的精神是可贵的,前提是要在科学方向的指引下。华为要再次走出去。1992年的华为在技术上学习美国很成功,现在华为要到美国去,要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后的管理。大家知道,中国是2001年才加入WTO的,中国在加入WTO前,十多年的艰苦谈判,背负着卖国的罪名,很多人以为是卖国,是引狼入室。最后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中国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分享,尽管是制造业末端的链条,也能够使中国富强起来。全球经济运行证明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没有2001年WTO的突破,就没有今天。所以,华为向美国学习管理,由器物的层面深入到文化制度的层面。这次向美国学习奠定了华为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方向。任正非继续保持他的好习惯,把他这次访问美国的感想写了一篇文章:《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两百多年前,美国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小殖民地,是一种哲学精神、体制的力量,促使他们变得这么强大,并非什么上帝。美国在三权分立的大制度下,进一步鼓励人们的开放与自由贸易,进一步鼓励人们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去致富,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美国人民全力创造财富,这种制度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精英和杰出的人才为其服务。如果美国坚持他们的理念,我认为我们是不能超越的。1997年岁末,西方圣诞节前一周,我们又访问了美国。这次访美重在学习管理,学习一个小公司向规模化发展该如何走出混沌。美国的公司都在准备休假,但许多高级人员还是等着我们,给予热情真挚的接待,着重介绍他们的管理,我们得到许多收获。”这次华为高层从美国回来以后,在1998年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颁布了阶段性文件《华为公司基本法》,基本法的要点就是要华为走向一条职业化发展道路,摆脱企业对企业家的过度依赖;第二,引进了IBM顾问,使华为走向了按照国际的规范来研发销售产品的一条道路。任正非的思想变奏曲从华为公司的成长过程中看,任正非的思想有三个阶段。▌企业走向世界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向先进的思想学习。由学习技术的层面进入到学习文化、管理制度的层面。当IT泡沫在2000年破裂以后,美国IT巨头开始收缩,这时原来的领跑者、老师们没有动作了,前面人没有领跑,那就需要给自己创造方向,要自己跑,往哪里跑?充满了斗志、充满了火热的激情,但是不知道往哪儿跑,这是个问题。当时任正非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现在两万多人,打过长江,往什么地方打?两万多人的部队如果不打仗不得了,要打仗不知道往哪儿打,自己要找方向。有一篇文献,写华为作为一个追随者、学习者和一个探索者、实践者的阶段,这个文献是《华为的冬天》,表达了任正非矛盾的心情以及任正非在冬天里失去了方向的情况。2000年,华为虽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销售额达220亿元人民币,并以29亿元的利润居国内行业之首,但因深感美国IT业泡沫的危机,任正非于同年10月开始反省,这是华为最困难的一年。2001年为了把危机意识传递到基层,华为召开了千人大会。任正非对于能不能过冬天也不肯定,那时候说,谁有棉衣谁都能活下来。当时,华为引进IBM的管理以后很多员工不服,因为中国是农民的土壤,农民要接受西方穿皮鞋的管理很痛苦,要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当时有很多骨干员工离开了华为。尽管销售额还在上升,但是任正非心力交瘁,感觉控制不住局面,要踩刹车。硅谷的泡沫一天天破裂的时候,任正非感到无法驾驭公司局面。所以,他写了2001年十大管理要点,从十个方面批判了华为公司,看懂了这篇文章真正内容的是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当时任正非身心疲惫,孙亚芳说,任正非,你不想干了?可见企业家不是永远一天24小时充满激情,也有疲惫的时候,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是,企业家又是这样一种人,当大家都悲观的时候,反过来又有积极的心理。当2001年十大管理要点发下去以后,经过了四个月,重新在2月讲解文献时,他的斗志已经上来了,因为大家都悲观的时候,他如果再悲观,公司就完蛋了。大家乐观他悲观,大家悲观他乐观,这时候他发表了《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献外面的解读都认为华为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企业。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篇文献发表以后的一个星期,也就是2001年2月25日任正非又发了一篇文献——《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献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当成任正非的一封绝笔,如果他要死了,这篇文章就是他对人生的交代,这里有很多忏悔、回顾历史。“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员工,我就是对不起我的父母。我问心对国家无愧,对公司无愧,对父母有愧。为了公司的发展我牺牲掉我作为儿子的尽孝责任。”这篇文献因为涉及中国历史上1949年之后两个非常敏感的事情,一个是1959年到1961年三年大饥荒,再一个是“文化大革命”,所以,没有发表。一发表弄不好就会弄得华为在道德上被否决掉。因为,2001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华为公司是里外不是人,外国认为其有官方背景、军方背景,中国认为华为有外来的背景。通过母亲去世这个事件,任正非写了这篇文献,把多年积压的不满,通过自我批判的角度来倾诉。这篇文章如果不发表,而且公司内部报刊上不发表,企业受打击;如果发表引起了外界的注意,那对公司不利。左右为难怎么办?任正非征求了很多意见,有同意发表的,有同意不发表的。我记得看到这篇文献时我们在科技园,他改出一张我们看一张,他一面改一面掉眼泪,我们也是看得掉眼泪,已经到这个样子还为了华为。后来折中了,这篇文章发表,不在头条头版发表,在华为内刊上第四版发表,这样大家不会注意。但是,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它影响力的持久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华为的冬天》。很多对华为不理解的企业、媒体都登了这篇文章,而且给华为打来电话、写来信说现在理解华为了。有人认为要研究华为的人力资源的政策起源,要理解华为文化的源头,华为为什么这么低调,任正非为什么不敢见媒体,任正非为什么对政治怀有这么深沉的恐惧感,都可以从这篇文献中找到答案。甚至有人认为,正是因为任正非这种对政治的恐惧感使华为长期保持低调,这种低调成就了华为,恐惧成就了华为。我在某种程度上同意这个观点。2001年2月5日,华为公司总裁一办秘书处在内部电子邮件上公布消息:“元月8日任总在伊朗出访期间,他的母亲在昆明不幸遭遇汽车撞伤,10日与世长辞。在意外发生以来的这些日子里,任总的亲人、朋友、同事们给了他极大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最近有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也知及此事,他们不断向任总问候。任总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是内痛,也许三至五年都会痛,多打电话多劝解,多悲痛,内部少打电话,减少压力。”我看了《我的父亲母亲》后,去查了一下,因为我想任正非在“文革”以后,他成为中国科学的代表,成为中共十大的党代会代表,而且是副团级军官,他个人只要稍微再努力一点,当将军是值得的,为什么要轻易放弃部队的前程,我们部队非要把这样的人才裁掉吗?我想这不合逻辑,我查了一下,邓小平上台以后确实裁军了,但是邓小平裁军是1985年5月开始,而不是1984年。有一天,在办公室我问了任正非,任正非说了另外一个故事。1984年任正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当时在四川绵阳国防建设,当地教育条件很落后,这些军官子女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每年高考都是光头,最好的是两个考取了大专。有一天,他女儿跟他说:“爸爸,将来我要考不起大学,你要为我的前程负责。”这句话打动了任正非,他就这样离开了部队。有可能是任正非自己提出要求,而且不止一次要求离开部队,因为他最后得到了2000元的转业费,投入到了开办华为公司的资金里。从另外一些迹象可以得到佐证,任正非是自己离开部队的。2013年3月31日,我在公司会议厅接待了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任正非以前的战友们。任正非说:“每当老战友们一起见面时,他们总是赞扬我,我就很惭愧,我说我任正非是一个逃兵。”如果是大裁军,大家一起转业,不能说是逃兵,战友们在,他离开了才是逃兵,是不是逃兵这个价值判断,任正非的女儿后来如愿考取大学,后来又考取南开大学博士,现在在华为管财务,没有任正非承担起父亲对女儿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就没有华为。华为是两代父亲委屈自己的价值观、委屈自己的前程成全了儿女的前途。华为是从父亲们对儿女的爱里面走出来的,这也使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我们以前接受的传统教育,把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到非常高的高度,认为一定要为某种伟大的主义和目标献身才是使命和责任。现在我们知道,父亲在某种情况下牺牲自己为儿女,也是伟大的使命和责任。我前不久看了一本书——《寻找人生的真谛》,维也纳一个心理学家写的。书中认为,人生犹如一部大片,直到片终,才充分揭示出生命的完整意义。这部大片往往由很多场景组成,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要求人们一一做出选择,很多选择往往使人左右为难,是做或者不做,是生或是死,是逆水行舟或是急流勇退,是仇恨或是宽容,是为主义不惜赴汤蹈火或是为家人甘愿委曲求全,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使命。这种使命以及从而产生的人生意义,因人因时而异,人生并不是空泛的,而是生动的、具体的,正如人生使命般,也是活生生的、具体的。这一切形成人的命运,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命运,任何人、任何命运都无法与其他人的命运相比。各种境遇都一去不复返,要求人们一一做出不同的选择,正是这种单一的独特性使人各有别,并赋予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它关系到创造活动,又同样关系到人类的爱。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无可替代时,他就不会去自杀,会战胜逆境。2001年,华为进入了冬天,在冬天的时候,谁来把亲人拯救出来,谁找到冬天突围的方向,说服追随者们相信方向正确的,并有足够的资源来激励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奋斗。这就是任正非作为华为公司创始人在冬天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所以他一定要活下来,尽管他自己得了癌症。他也说过这样的话:“你不当CEO,你不知道事情之难;你不当CEO,不理解社会上有些CEO要自杀。” 在这里,我们要看看企业家的自我疗伤。企业家可以鼓励追随者,但是谁来鼓励任正非?任正非在母亲去世以后三个月出访日本。这次出访日本,几个顾问陪他去,在这里看到一个现象,我觉得企业家之间的相互鼓励、企业家对企业家的激励,才是企业家动力的宝贵来源。任正非在出访日本的时候,访问了日本松下公司。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大家都认为他活不过三十岁时,他创建了小作坊,慢慢一步步发展,经历了亲人离世,经历了二战,最后把松下带入国际化,而且他活到94岁。当时访问松下时,董事长是80岁的高龄,而任正非不到60岁,所以,可以想象日本松下公司对任正非的鼓励。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起,连续十年低增长、零增长、负增长,日本企业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经验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如何在江河凝固时,保持涓涓溪流,而不是停滞,这都是企业领导人研究的。华为总会有冬天,要准备好煤应付华为的冬天。▌华为怎么在IT冬天成就自己的发展?因为IT冬天是全球性的,西方同样面临着困难。这时华为有一个机会,爱立信、思科、诺基亚收缩它们的战线。为什么是冬天?因为研发的东西太超前了,顾客消费不了这些东西,所以就有大量的库存,战略超前失败了。这时,为了减少成本,就采取裁员的方式,收缩战线的方式,甚至结构性裁员。它们是上市公司,要对报表负责任,报表不好马上就死掉。为了报表好看,即使是冬天也要裁员。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恶性循环,本来该投资的又不投了,本来不该裁的裁掉了,这样是没有战略的。而华为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不对报表负责,要对自己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所以华为公司利用西方公司收缩战线的时候去抢它们地盘,这里有一个文献是《我们要打这一仗》,反映了冬天占地盘的战略。运用了什么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的背景,大家知道1688年是光荣革命,不流血革命,是英国皇室、贵族、商人、市民能够和谐共处。英国首先爆发了工业革命,领导革命潮流,而1805年,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不存在了,法国与英国舰队相遇时五个小时内全军覆没,英国奠定了海上霸权,法国沦为世界第二的国家,这就是不流血的革命和革命巨大的差别。接下来看一下这个文献。“2000年12月27日,华为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向海外进军誓师大会,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我们的帆船一驶出大海就发现了问题,我们远不如朗讯、摩托罗拉、阿尔卡特、诺基亚、思科、爱立信等公司那样有国际工作经验。我们在国外更应向竞争对手学习,要在海外市场搏击中,熟悉市场,赢得市场,培育和造就干部队伍,我们现在十分危险,不具备这种能力。“泡沫破碎后,很多以前的巨头没有活下来,或者活下来但是现在活得很惨。当华为今天已经成为业界的强者之一的时候,它的哲学是什么?它的思维是什么?那就是‘开放、妥协、灰度’,只有强者才有胆量开放信息,有空间余地做出妥协,才懂得怎么调和矛盾,这既可以治理企业,也可以调整你个人的周边关系。”我们看一下开放、妥协、灰度的文献,在管理内刊上没有发表,《管理优化报》上没有发表,任正非觉得还不够成熟,改过以后的版本网上没有出现,我这个版本也不是最完整的,但是总而言之,这个文章和之前介绍的文章不同,之前的文章是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这个文献没有,就是谈思维的。2010年7月15日,任正非在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研讨会上揭示了开放、妥协、灰度,这句话主要是不太赞同美国的单边主义,太强势,太霸权,如果弱势一点拥护的人更多,大家都往后退一些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华为慢慢地强大起来了,有些干部的骄娇二气越来越像美国,霸气也在华为的干部中滋长,华为要学会示弱。2009年在市场工作会议上我也讲了开放、妥协、灰度,没有出纪要,因为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但反映了华为真实的思想。▌《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任正非自己对创建华为的总结。《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我的父亲母亲》这两篇文献构成了任正非的一生。今天我们讲的是他一生的追求、信仰的过程,这个过程还没结束。这个文献也回答了任正非未来华为朝哪个方向发展。大家觉得任正非在,可以领导华为;如果不在了,华为怎么发展,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认为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变化,金融风暴变幻莫测,这个时候企业的领导人也许需要这些个性鲜明的人才能领导企业。任正非自己说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把华为的故事当个人的经历来了解,不能把它当成一种模式用到你的企业中去。最后,以任正非的一句话作结:“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12月4日,腾讯首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专场"上,腾讯正式发布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整合腾讯内部四大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携手合作伙伴共同研制教学内容,并为教学硬件装备开放物联网接入。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中)、腾讯游戏社会价值探索负责人徐玉辉(左)、腾讯教育创想合作中心负责人宁朵(右)共同发布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指出:"人工智能教育既包括'用好AI',也包括'学好AI'。腾讯希望把前沿的技术带进课堂,同时为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生态贡献力量,开放腾讯的通用AI与教育AI能力,帮助大家打造最智慧的教育应用。"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图)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表示:"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特别是内容、课程、服务、工具等各类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一起推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纽约大学Steinhard文化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教育传播与科技专业教授Jan L.Plass在演讲中谈到:"我们可以在学习AI时,通过避免以前的设计问题,用高度可视化、互动的方式,比如像游戏化的体验来实现目标。"围绕人工智能与信息素养教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中国教科院STEAM研究中心主任王素、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秘书长罗可亮,以及腾讯人工智能教育内容负责人何建红进行了圆桌讨论,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有助于青少年掌握信息处理技能,了解并运用新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和未来竞争力。整合四大教育管理平台降低教学门槛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然而,课程内容缺乏,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一线教师缺乏对新技术的培训,让人工智能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全新发布的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将专注为学校提供全面的教学解决方案,希望可以降低学校教学门槛。依托于腾讯强大的人工智能、智慧物联、大数据等技术基础,联合众多的领域专家、教育机构、一线名师,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提供了体系化的前沿课程、丰富的配套学习工具、以及教学实施服务。其中,在教学管理平台方面,腾讯首次整合了自有四大平台,为师生学习人工智能"减负"。其中,腾讯自研的国产IDE工具平台"腾讯扣叮",聚合了腾讯的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等前沿AI能力,为低年级学生提供编程创客教育。腾讯智启学堂则为老师提供专业的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管理工具、自动化学情分析,降低老师教学门槛。此外,还有面向高中学生而设的腾讯智启AI实验平台,以及打通物联网设备连接的腾讯智启云控物联平台。开放生态共研教育内容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人工智能教育的学习目标也随之提升:小学阶段重点开展AI科普,初中阶段学习AI应用,高中阶段训练AI建模,大学及以上则研究AI算法。围绕学生的成长全周期,腾讯通过整合自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技术与资源,与合作伙伴开放共研人工智能教育内容,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在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中,聚合了腾讯AI Lab、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智聆等腾讯内部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资源,为课程开发提供AI核心技术和最前沿的AI应用案例,让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知识能够第一时间进入课堂。"腾讯识花君"是腾讯利用AI能力开发的一款面向C端、累积用户过千万的小程序产品,能够支持用户拍照识别花的种类,通过腾讯启智AI实验平台,老师可以用"腾讯识花君"作为课程案例,通过化繁为简的任务式剖析,让学生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和原理,产生直观认识和体验。同时,腾讯还将携手高等院校、教育专家、合作伙伴,从感知、表达与推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社会影响等AI教育教育的五大理念,共研适应各年龄层学生需求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开发各类AI实训工具,连接开源硬件、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机械臂等各类教学硬件装备资源。其中,贝尔科教制定了覆盖4岁到18岁的AI课程进阶学习体系,并利用腾讯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开展低门槛、软硬件结合的多场景AI实验。盛思科教则利用腾讯扣叮,结合硬件与Python编程,开发出利用掌控板进行Python编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活动赛事拉近教学距离此外,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还出台了编程夏令营、编程大赛、Coding day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赛事,以激发教师、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其中,在今年6月至11月期间,腾讯扣叮就联合了全国多地教育局,推出了覆盖全国1000余所学校的"青少年编程追梦营",以数字化、高创意的游戏形式为载体,结合高自由度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降低了编程教育的门槛,让编程场景更加鲜活生动。来自云南边境线沧源县的11岁学生陆天濠,因为接触了腾讯扣叮,从一个爱逃课的"坏学生"摇身一变为编程小能手。在今年4月份,腾讯教育向云南省沧源县捐献了腾讯扣叮平台,包括陆天濠在内的沧源县5000多名孩子因此享受到了编程的乐趣。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副县长杨金勇表示:"让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在边境地区落地开花结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孩子,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能够从小接受新鲜事物,让他们的人生成长得到更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