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Freedonia集团发布的最新全球聚乙烯管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对聚乙烯管的需求总量为420万吨,占全球需求的33%,占地区销售的59%,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农业、建筑业、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和公用事业体量较大,这些领域都需要用到塑料管道。此外,中国多样化的加工制造业,包括化工、食品加工、初级金属、纸浆和纸张及纺织品等,也同样需要用到塑料管道。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几乎是美国的四倍,其聚乙烯管的销量是美国的三倍左右。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取得巨大进展,产品销售额占人口的比例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聚乙烯管的需求将以每年3.7%的速度增长,达到1530万公吨,这是由于所有市场对聚乙烯管的使用量都在增加。其中,高密度聚乙烯管道由于在水处理及下水道应用中比其他材料更受青睐,也将保持健康增长。来源:Freedonia Group,如侵删
PVC(聚氯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化工行业重点支持1、报告概述PVC,Polyviny Chloride,即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H-2-CHCI)_n-,主要应用于建筑、电力、农业、汽车、服饰、日化品和食品等行业。得益于下游房地产及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PVC 材料及其制品需求旺盛,推动中国PVC行业迅速发展。按照产量计,过去五年,中国 PVC 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1.629.6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870.2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5%。1.1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PVC作为中国五大通用塑料消费品之首,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PVC 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涨势呈现较大的相关性。近20年来,中国第二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成长作出重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达36.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0.7%。中国第二产业的繁荣推动了PVC 行业长期以来的蓬勃发展。1.2成本价格上涨导致行业整体利润降低电石作为"电石法"生产 PVC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对中游PVC行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近两年来,中国电石价格一路走高,导致 PVC-电石价差逐渐收窄,企业毛利润大幅降低,限制了PVC 行业的健康发展。1.3工艺和产品高端化受下游主流需求增长乏力影响,中国PVC产量和消费量上升空间有限,未来行业将注重于发展先进PVC工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量,实现产业的高附加值发展和进一步升级。目前,中国在医用PVC材料生产加工方面仍处于空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2、中国 PVC(聚氯乙烯)行业市场综述2.1 中国PVC(聚氯乙烯)行业定义与分类PVC, Polyinyl Chloride,即聚氧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H2-CHC)。-。其中,n表示平均聚合度,目前中国工业生产的PVC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控制在600-2,700之间。PVC,与PE(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和ABS(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二烯(Butadiene)、苯乙烯(Styrene)三元共聚物)并称为五大通用塑料,并以极高的性价比,产量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中国占据全球超过40%的 PVC 产能,远领先于北美和西欧。在性能方面,PVC具有优越的力学强度、绝缘性、耐化学腐蚀性和热塑性∶(1)力学强度∶PVC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强度,常温下可达 10MPa,可用于制造硬质管、硬板、包装硬片,进一步可加工成为墙板、窗框等建筑、装饰材料;(2)绝缘性∶类似于大部分塑料,PVC 通常不导电,常用于制作电线电缆的绝缘层、保护层、蓄电池隔板、电器外壳等;(3)耐化学腐蚀性∶除少数有机溶剂外,PVC常温下可耐任意浓度盐酸、90%以下硫酸、50-60%硝酸及20%以下烧碱溶液的腐蚀,可用于制作农膜、雨衣、鞋等需长期暴露在极端环境下的耐用品;(4)热塑性∶由于 PVC支链仅有氢原子和氯原子,PVC 分子间存在较小的作用力,因而可通过软化或熔融的方法变成任意形状,用作型材、板材、薄膜等。得益于材料本身优良特性,PVC 通过改性和进一步加工可制得品类丰富的 PVC产品,包括型材/异型材、管材、薄膜、软质品、涂层制品(即人造革)泡沫制品和透明片材料,为各行各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建筑、电力、农业、汽车、服饰、日化品和食品等行业。PVC下游应用2.2 中国 PVC(聚氯乙烯)技术分析2.2.1 PVC(聚氯乙烯)制备工艺得益于 PVC悠久的历史(1853年美国 HenriV.Regnault首次发现,距今已超过160 年)和塑料制作工艺的不断精进,现有的PVC生产工艺类别众多,其具体生产过程主要包括VCM(氯乙烯)单体的制备和聚合两部分∶VCM(氯乙烯)单体的生产工艺包括"电石法"和"乙烯法"两种。长期以来,中国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电石法",约占总产能的80%。聚焦全球市场,除中国和印度以外,超过90%的生产装置均采用产品稳定性更强的"乙烯法"。(1)"电石法"∶主要通过电石(主要成分为 CaC2)水解生产乙炔,再进一步与 HCI (氯化氢)气体在含汞触媒的条件下生成VCM((氯乙烯)单体)。"电石法"由于使用固体煤炭作为主要原料,可采用间隔式釜式反应器,对流程设计要求较低,因而前期投资要求较低,故在VCM(氯乙烯)生产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崇与使用。"电石法"生产流程示意图(2)"乙烯法"∶石油裂解所得乙烯精制后,在氯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同HCI(氯化氢)和O2(纯氧)反应生成粗 EDC(二氯乙烷)。EDC(二氯乙烯)经精制后,通过热裂解并提纯得到VCM(氯乙烯)单体。"乙烯法"由于使用液体石油作为主要原料,流程设计方面可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整个过程连续,不受干扰,因而制得的VCM(氯乙烯)产品纯度高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然而,在经济效益方面,"乙烯法"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对多步反应间的协同耦合设计要求高,需要较大的前期投资.另一方面,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现状,导致以石油为原料的乙烯法"生产成本更为昂贵,愈发限制了"乙烯法"的推广与使用。对于聚合生产工艺,在行业发展初期,部分企业采用"溶液法",因该法对环境污染较大,现已放弃使用。现阶段仍在使用的PVC聚合生产工艺可划分为以下三种∶(1)本体聚合法∶直接将VCM(氯乙烯)单体和引发剂混合进行聚合反应。本体聚合法在生产过程中无需使用溶剂和添加其他助剂,无需后处理设备,具有投资小、节能、成本低的特点。然而,由于缺少溶剂的使用,聚合反应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转移,因而限制了其生产设备的扩容及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悬浮聚合法∶将 VCM单体液滴分散在水相中,同时油溶性引发剂溶解于单体中,经聚合反应生成粒状 PVC聚合物。悬浮聚合法生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产品种类众多、应用范围广泛,约占整体市场产量的80%左右。悬浮聚合法制得的PVC产品通常呈现粉末状,粒径在100-160um左右。(3)乳液聚合法∶通常以烷基磺酸钠作为乳化剂,聚合反应发生在乳化剂包裹的囊泡内,可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聚集。经喷雾干燥后,PVC成品粒径在30um左右。乳液聚合法制得的PVC产品主要用于生产E-PVC(聚氯乙烯糊),可用于制造人造革、泡沫塑料、地板革、墙纸等。2.2.2 PVC(聚氯乙烯)生产设备PVC生产装置可分为VCM(氯乙烯)单体生产装置和聚合反应装置两类。其中,VCM (氯乙烯)单体生产装置由于采用工艺的不同,在生产装置类型和前期投资方面存在部分差异。得益于PVC长达近60年的发展历程,相关高校和企业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现阶段PVC生产装置和工艺基本已实现本土化供应,价格相对较低。"电石法"VCM(氯乙烯)生产装置∶主要包括乙炔发生器柜、清净及冷却中和、电石除尘、渣浆输送及处理、氯化氢合成、混合脱水、转化、水洗、碱洗及气柜、氯乙烯压缩精馏和附带仪表等装置。"乙烯法"VCM(氯乙烯)生产装置∶主要包括直接氯化、氯氧化急冷系统、EDC(二氯乙烷)精馏系统(头塔、高沸塔、真空塔)、裂解系统(裂解炉、EDC(二氯乙烷)汽化器)、VCM(氯乙烯)精馏系统(塔及贮槽)、高沸物氯化系统、制冷系统、废水系统、空分系统、分析系统等。"乙烯法"VCM(氯乙烯)生产装置在整体流程设计方面要求较高,,投资额普遍高出"电石法"50%左右。聚合反应装置∶主要包括VCM((氯乙烯)单体贮存与加料、脱离子水贮存与加料、助剂贮存与加料、涂壁与废水汽提、聚合、浆料贮存、汽提及回收、离心干燥、包装、仪器分析等多个生产环节。依据建设规模和VCM(氯乙烯)制备工艺的不同,聚合反应装置的前期投资通常在 PVC 整体生产装置总投资的占比为45%-60%。3、中国 PVC(聚氯乙烯)行业市场规模得益于下游房地产及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PVC材料及其制品需求旺盛,推动中国PVC行业迅速发展。同时,上游原材料相关烧碱行业的持续增长,为中游 PVC生产提供稳定增长的原材料供给,保障行业进一步发展。按照产量计,过去五年,中国PVC 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从2014年的1.629.6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870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3.5%。未来五年,预计中国PVC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2.4204万吨。行业得以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以下三点因素驱动∶(1)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密切,电线电缆的出口需求持续增加,支撑 PVC产量持续增长;(2)随着产业链上游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PVC生产过程中的物资交易环节部分逐步减少,利润大幅被行业留存,推动其健康发展;(3)PVC生产工艺的日益精进,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使其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需求愈发多元化。4、中国 PVC(聚氯乙烯)行业竞争格局在地域分布方面,中国PVC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西北和华北的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60%以上。在省份分布方面,内蒙古、新疆和山东是中国PVC制造大省,占全国总产能的45%左右。中国PVC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北多南少"的分布趋势,其主要原因是PVC生产企业以电石为主的原材料需求。PVC发展历程较为悠久、市场基本成熟、利润空间有限,PVC-电石价差近年维持在30%左右(乙烯法"实际毛利率更低)。考虑PVC生产企业的盈利问题,电石等大宗商品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需严格控制,从而形成其生产企业资源导向型的地域分布。区别于主流的产能分布规律,山东省依托丰富的原油乙烯原料供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乙烯法"PVC产能,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企业分布方面,中国PVC行业呈现较低的集中度,CR10不足40%。截至2018年底,中国PVC企业共75家,行业平均产能为32万吨/年,其中百万吨级生产企业有3家。综合考虑产能和产品质量,中国 PVC企业可划分为以下3个梯队∶(1)第一梯队∶新疆中泰、新疆天业、陕西北元、天津大沽、内蒙君正、盐湖镁业、山东信发、内蒙亿利、新疆圣雄等大型PVC企业,产能均在 50万吨级以上,具备规模化效应。然而,相比于32万吨/年的平均水平,第一梯队尾部企业仍存在被替代的风险。(2)第二梯队∶宁夏英力特、上海氯碱、宜宾天原、四川金路、浙江巨化、河北金牛、新疆天辰和昊华宇航等。上述企业虽不及第一梯队企业产能规模宏大,却在产品质量方面区别于普通小型PVC企业,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割免检产品,广受下游PVC消费企业认可。(3)第三梯队∶其他小型PVC 企业在生产规模方面较第一、第二梯队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势。在产品质量方面,此类企业受认可范围较为局限,导致 PVC 商品流通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随着环保和去产能政策影响的进一步深化,此类企业存在被淘汰的风险。PVC(聚氯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PVC(聚氯乙烯)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PVC(聚氯乙烯)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申请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建议书PVC(聚氯乙烯)项目商业计划书PVC(聚氯乙烯)项目资金申请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节能评估报告PVC(聚氯乙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PVC(聚氯乙烯)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
(获取报告请百度搜索“未来智库”,登录下载。)投资聚焦研究背景距上一轮煤化工高速发展期已有 10 年,历史上行业“三高一低”问题 严重,导致 2009 年政府停止批复煤化工试点项目。资源禀赋与能源、化工 消费需求决定了我国发展煤化工的必要性。煤化工行业经过多年出清和进 步,在当前油价高位以及能源安全背景下,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16-18 年烯烃行业景气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 全球聚乙烯市场正处于新一轮产能扩张期,聚乙烯生产原料呈现出多元化、 轻质化、低成本趋势。对于煤制聚乙烯来说,所面临的挑战既来自传统石脑 油路线,也包括快速发展的轻烃路线。我们的创新点我国聚乙烯产能结构具有“以油为主、以煤为辅”特征,中石油、中海 油、中石化主导下的石脑油路线产能占比在 60%以上。由于煤头聚乙烯占比 较低,市场并未给予足够关注。我们认为煤炭后供改时代,煤价下行与原油 价格高企将增加煤炭聚乙烯经济性。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了聚乙烯、 乙烷进口不确定性,煤制聚乙烯为我国能源及化工战略资源安全提供了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路线。本篇报告从聚乙烯上游原料乙烯入手,分析了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乙烷 出口政策变化对全球聚乙烯价格的影响。中东地区受油气田伴生乙烷增量放 缓,定价权正在向美国转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消费国,是未来美 国乙烷主要出口目的地。当前我国尚无以单一乙烷为原料的乙烯裂解装置,在建产能依赖美国乙 烷进口。我们对煤制、乙烷裂解、石脑油制三大技术路线盈利性进行模拟测 算,认为前两者优于传统油头路线,提高产品覆盖密度有利于企业应对下游 市场价格波动。1、煤制聚乙烯是现代煤化工潜在增长点1.1、煤制聚乙烯具有良好经济性煤制聚乙烯即煤基甲醇制聚乙烯,过程主要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 合成气制甲醇以及甲醇制乙烯几个环节。其中煤炭到甲醇的过程属于传统煤 化工,技术较为成熟,而甲醇到乙烯的过程属于现代煤化工,技术壁垒较高。 目前主要的甲醇制聚乙烯技术包括 UOP/HydroMTO、DMTO、SMTO 以及 FMTP 等。 2018 年末全国煤(甲醇)制烯烃总产能 1302 万吨/年,产能利用率 83.3%。2018 年煤制聚乙烯平均利润 3688 元/吨,较 2017 年平均利润基本 持平,且高于同期石脑油制聚乙烯(2797 元/吨)。成本方面,2018 年煤制 聚乙烯平均生产成本 5750 元/吨,比油制低 19%。截至 2018 年末,煤制聚 乙烯企业总产能为 451 万吨/年(不含甲醇制聚乙烯)。煤(甲醇)制聚乙烯的生产路线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为煤制甲醇, 存在三种生产技术路线,其中最为先进的技术路线为煤气化制甲醇工艺路 线;第二步为甲醇制乙烯,主要采用 MTO 技术;第三步为乙烯经过聚合反 应生成聚乙烯。1.2、煤气化是未来主流技术路线目前国内煤制甲醇工艺路线主要有三种,在产煤制烯烃装置中最常见的 为煤气化制甲醇工艺。该工艺甲醇单产高,生产流程短,适合大规模制甲醇。1.2.1、煤气化(合成气)制甲醇煤与焦炭是制造甲醇粗原料气的主要固体原料,同时也是提供生产的动 力保障。按照流程,煤经煤气化制取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合 成甲醇,工艺过程包括空气分离、煤气化、一氧化碳变换、合成气净化、甲 醇合成和精馏、废物处理单元。通过煤气化生产甲醇是目前的大型煤制甲醇的最主要生产工艺,该工艺 生产直接,以煤为原料直接转化为甲醇,另外两种工艺都是利用副产物来生 产甲醇,因此煤转化成甲醇的转化率低,且单产低。用该工艺制 1 吨甲醇大 约需要 1.5 吨的原料煤,以 300 元/吨煤价作为假设条件,吨甲醇生产成本大 约在 1530 元/吨左右。目前煤气化制甲醇新增装置都要求配套下游产品生产设备(甲醇制烯 烃,甲醇制轻烃等)且政策上对新增甲醇产能门槛提高。大型煤气化制甲醇 装置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向煤炭资源地布局趋势会更加明显。1.2.2、焦炭副产物焦炉煤气制甲醇中国作为世界上钢铁、焦炭最大的生产国,每年会副产大量的焦炉煤气。 通常 1.35 吨的原料煤可以生产 1 吨的焦炭,1 吨焦炭大约副产 400-450m 的焦炉煤气。该气体是一种富氢气体,含有 55%-69%的氢气、23%-27%的 甲烷、5%-8%的一氧化碳,是理想的化工原料。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的主要特点将焦炉煤气与气化煤气按照一定比 例混合,在重整单元进行 CO2+CH4=2CO+2H2重整反应,将惰性组分 CO2 和 CH4转化为 CO 和 H2,既利用了焦炉煤气中氢资源,也利用了气化煤气 中碳资源,生产合成甲醇所需的合成气。焦炉煤气制甲醇经济性存在两面问题:首先,焦炉煤气作为焦化副产物, 成本分配标准不统一,容易被过分低估;其二,焦炉煤气制甲醇只适合小规 模生产,如果需要生产大量甲醇,例如生产 180 万吨/年甲醇,则需要配套 大量焦炉和其他设备,经济性反而不高。理论上一吨甲醇大约需要 2150m 的焦炉煤气,按此推算需要大约消耗 6.8 吨原料煤,该工艺主要为了实现焦炭副产物的充分利用,转化率并不十分显著。此外我国焦炉煤气制甲醇主要 集中在山西、河北等省份,产能利用率容易受到环保限产因素的影响。1.2.3、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甲醇联醇作为合成氨联合生产甲醇工艺,以合成氨生产中需要脱除的 CO、 CO2以及原料气中的 H2为原料,合成基础化工产品甲醇。20 世纪 60 年代, 我国相继开发了联醇生产工艺。合成氨装置增设联醇后,节省了变换与脱碳 的能耗,醇后气中 CO、CO2 含量下降,既减少了原料气精制的消耗,又增 产甲醇提高经济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品种单一的小化肥厂难以适应市场的变 化,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在当时很多企业增设联醇装置,以最大限度地利 用气体资源,灵活调整液氨、甲醇的产量,克服化肥行业产品销售随季节性 变化波动较大的缺陷。联醇企业的开工率受化肥行影响较大,当化肥需求低迷时,装置整体负 荷较低。目前我国氮肥产能严重过剩,所以联醇企业开工率较低,无效产能 占比较大。联醇生产既有串联又有并联,二者工艺流程类似。由于联醇装置通常作 为无烟煤生产合成氨的净化装置,联醇装置产能布局与无烟煤制合成氨产能 分布重合度较高。目前我国联醇装置存在较多局限性:联醇装置规模较小、 开工率低;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控制系统复杂,运行稳定性差。未来 联醇制甲醇产能占比将减小。1.2.4、煤制甲醇三种工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国内煤制甲醇为主要生产工艺,2018 年天然气制甲醇仅占甲醇总产能 的 13%,煤制甲醇中,联醇占比逐年降低,单醇产能占比 89%。未来联醇 产能占比下降趋势将延续;焦炉煤气制甲醇由于单产规模小且部分设备老 旧,技术落后,再加上环保限产等因素也将逐步收缩;大型煤气化制甲醇设 备占比将提升。2007 年至今甲醇产业有三个核心规划文件,通过政策历史变化我们可 以看出:(1)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有限,政府已经禁止天然气制甲醇路线; (2)煤制甲醇投资门槛已经提高,新增产能以百万吨以上规模为主。联醇、 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规模较小,难以符合政策对新建项目的产能规模限制, 因此煤气化未来将成为主要技术路线。(3)环保重视度日益提升,煤制甲 醇产能地理分布越来愈向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 区靠拢。2、乙烯原料:轻质化提速,煤制占比提升2.1、国内乙烯原料呈现多元化、轻质化趋势国内聚乙烯生产以油制为主,而国内原油高度依赖进口,同样轻烃(乙 烷)裂解制聚乙烯原料也高度依赖进口。受原油资源禀赋条件和上游投资不 足等影响,我国原油产量自 2015 年以来连续下降。2018 年全年原油产量 1.89 亿吨同比下降 1.3%。净进口量 4.6 亿吨同比增长 10.9%,对外依存度 较上年提升 2 个百分点,“进口-自产增速差”处于高位。我国聚乙烯产能、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 年国内聚乙烯产能达到 1868 万吨/年产能增幅为 6.4%,产量 1593 万吨增幅达 8.2%。现阶段聚乙 烯产能结构具有“以油为主、以煤为辅”特征,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产 能占比为 60.4%,煤制聚乙烯产能占比为 24.1%。制乙烯的原料有石油、煤炭和生物质乙醇等。由于生物质乙醇不能大规 模产乙烯,主要原料还是煤炭和石油。其中石油包括石油的各个馏分,如乙 烷、丙烷、石脑油、碳四至碳八烃类、加氢尾油、蜡油、渣油等为原料生产 乙烯再制聚乙烯。蒸汽热裂解技术是石油化工制烯烃最重要的工艺技术。该 工艺技术原料包括石脑油、乙烷、丙烷、丁烷、LPG、炼厂干气、柴油和加 氢尾油等。轻质原料和重质液体原料均可采用该工艺技术制乙烯。中东地区 和美国制乙烯多用轻质原料为主,石脑油占比低。国内制乙烯原料以重质液 体石脑油为主。未来制乙烯原料将向多元化、轻质化进一步发展。以乙烯为 例,2018 年国内炼厂继续优化乙烯原料,石脑油、瓦斯油和加氢尾油的占 比较上年下降 3 个百分点;油田/炼厂轻烃、煤基的占比有所提升。从销售区域来看,国内聚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次是华南和东北地区。2018 年三者产能分别为 607/324/322 万吨,占比分别为 32.5%/17.3%/17.2%。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依托其地理优势,煤制企业 在该地区产能占比较大。聚乙烯消费端具有较强地域性特征。2018 年国内聚乙烯表观消费量 2927 万吨,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华南三大地区,三者总占比高 达 64.9%。我们根据各地区产能和消费量预测局部区域市场供需缺口:东部 地区(华东、华北、东北)供需缺口 1138 万吨,西北地区供给过剩 363 万 吨。海外进口与跨区域运输是平衡国内聚乙烯供需逆向分布的主要方式。2.2、国内聚乙烯进口主要来自中东,依赖度较高我国聚乙烯进口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18年聚乙烯进口量为1402万吨, 进口依存度高达 46%。2018 年起随着国内禁止进口废旧塑料政策的实施, 对原材料的需求加大,导致同期聚乙烯进口量大增。聚乙烯进口来源地众多, 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占比为 53.3%,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沙特/伊朗/阿联 酋,进口占比分别为 22.5%/13.4%/10.6%。美国占比较小,仅有 5.0%。中东地区和北美轻烃资源丰富,主要使用乙烷裂解制乙烯生产工艺。中 东乙烷来自于石油伴生气,即油气田天然气。通过将油气田天然气分离后得 到天然气凝析液 NGL,其主要成分为乙烷、丙烷和丁烷等烷烃,进一步分离 后可得乙烷。正因为初始原料为石油伴生气,中东聚乙烯价格与原油挂钩。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乙烷原料大幅增长,北美乙烯产能再 次进入扩张周期,在满足区域内需求外大量用于出口。2.3、乙烷等轻质化原料具有成本优势从生产成本来看,乙烯收率高低除了与操作参数有关外,还与原料自身 特性相关。如前所述乙烯原料包括石脑油、乙烷、丙烷、LPG 等,选择最经 济的原料对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原料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乙烯收率就越低, 乙烷和丙烷由于具有较高的收率,因此在吨成本相比其他原料更具优势。全球聚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北美和中东地区,2017 年三个地 区的产能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 25.7%、22.2%和 19.9%。虽然中国是东北亚地 区最大乙烯生产、消费国,但并不具有聚乙烯定价权,国内聚乙烯现货价和进口价格高度相关,主要原因包括: (1)东北亚聚乙烯供不应求,进口依赖 度高。 (2)聚乙烯产业链上游供应商集中度高,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加工企 业较为分散。(3)中东、北美地区掌握聚乙烯原料——油气资源,并且具有 开采成本优势。3、美国出口政策引发定价权变化3.1、页岩气革命后美国乙烷供给过剩加剧页岩气是赋存于以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美 国最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对页岩气资源进行研究和勘探开发。依靠成 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页岩气商业性开 采国家。2018 年美国页岩气日均产量 525 亿立方英尺,占其天然气总产量 的 59%。美国页岩气成分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乙烷含量较高。根据新罕布什尔、 巴尼特、费耶特维尔等主要页岩气产地取样数据,加工前乙烷含量最高可达16.1%。2018 年美国乙烷产量 6.2 亿桶,同比增加 19.6%。随着美国页岩气 技术的不断成熟,乙烷产量激增由此引发了乙烷供应过剩问题。3.2、出口已成为消纳本土过剩产能主要方式为了降低用户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等热值交换和共建管网的需要, 美国统一天然气热值标准为 8900kcal/Nm,实际天然气热值大约为 9198 kcal/Nm。相比于其他烷烃热值乙烷热值较高,比天然气高出约 6000 kcal/Nm。由于管输热值存在上限,乙烷热值较高不宜直接接入管道运输, 需要与其他热值较低的气体混合,导致乙烷在美国国内无法被大量用作燃 料。出口成为消纳美国过剩乙烷的主要方式,与西欧乙烷相比其价格具有明 显的竞争优势,2019 年三季度美国、西欧乙烷均价分别为 130/413 美元/吨。自页岩气革命以来美国乙烷价格大幅度降低,美国乙烷在国际市场上逐 渐具有竞争力。为了解决过剩乙烷产量,美国化工生产企业在 2017-19 年投 产了大量乙烷裂解制聚乙烯产能。2017/2018 年美国乙烯产能 3167/3784 万 吨/年,同比增速为 11.2%/19.5%。根据在建项目规划 2019/2020 年将有 324.4/300 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投产,合计规模相当于 2018 年新增产 能。低成本乙烷使美国聚乙烯产量激增,导致北美地区聚乙烯供给过剩。 2018 年北美聚乙烯供需差 519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 196 万吨。由于地区 内缺乏足够的下游生产企业消纳过剩产能,出口乙烷成为美国解决过剩产能 的主要方式。2014 年以来美国乙烷出口量持续提升,2019 年 9 月出口量高 达 24.6 万桶/天。3.3、美国将加大对中国的乙烷出口力度美国在 2014 年开始出口乙烷,为了满足逐渐增多的出口贸易, Sunoco Logistics 、Enterprise Procts 公司分别建立了乙烷出口终端设施,合计 出口能力为 27 万桶 / 天(约合 560 万吨 /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出口能力, 美国乙烷公司将在德克萨斯州博蒙特的马丁码头建设一个年出口能力达 1000万吨的液态乙烷出口终端,主要用于向中国出口乙烷。该项目已于 2019 年 1 月 14 日举行奠基仪式,预计三年后将投入使用。美国乙烷公司已与 4 家中国企业签署乙烷合作协议,包括南山集团、聚 能集团和阳煤集团、永荣控股集团。其中,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有 3 个,根据 协议,美国乙烷公司每年将向中国出口 720 万吨乙烷,合约期限 20 年,按 照项目签约之时美国乙烷价格计算,合同总金额超过 600 亿美元。9 月 17 日美国乙烷公司宣布超大型乙烷运输船采购计划,17 艘运输船 将在中国造船厂沪东中华和江南建造。这些新船将根据美国乙烷与招商局集 团之间的长期合同签订造船合同,向中国三家化工企业提供由页岩气伴生的 乙烷产品,三家化工企业为:南山集团,聚能集团和阳煤集团,货物将被运 送到新的码头终端及新的气体裂解装置,目前设施的建设尚未开始。截至 2018 年末,国内在建、规划的乙烯项目多达 17 个,合计产能 2170 万吨/年。这类项目投资主体大多为民营企业,基本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 原料乙烷需要从美国进口,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对原料供应带来风险,项目落 地存在不确定性。3.4、中东竞争优势下降,定价权向美国转移廉价油气田伴生乙烷资源推动了中东地区乙烯产能快速扩张。但该地区 目前乙烷产量增长放缓,已不能满足乙烯产能大规模扩张的原料需求,新建乙烯装置中以石脑油或混合原料进料情况明显增加。2018 年中东地区乙烯 产能比 2017 年下降了 10.4%。如前所述乙烷主要来源于天然气凝析液,自 2017 年 12 月起 OPEC 天然气凝析液产量下降,使得中东地区制乙烯成本变 高。过去中东地区凭借低廉原料成本主导全球乙烯市场,其主要以石油伴生 气轻烃裂解制成乙烯,因此乙烯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由于美国乙烯原料乙 烷主要来自页岩气,相比原油其与天然气价格相关性更高。如前所述,2017 年以来美国乙烯产能投放速度大幅提升,聚乙烯作为其最大下游产品供给水 涨船高,因此在价格规律上聚乙烯与原油价格相关度趋弱。历史上中东地区聚乙烯价格相比北美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二者价差过去 长期维持在 100 美金/吨左右。但这一情况在 2018 年下半年开始逆转,中东 聚乙烯对北美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当前北美聚乙烯价格比中东低 50 美金/吨 左右。随着未来美国乙烯产能的投放,北美聚乙烯生产成本降进一步降低, 聚乙烯定价权正在发生转移。4、如何在新一轮产能周期中胜出?4.1、多维度看煤制、乙烷、石脑油制企业竞争力4.1.1、盈利能力从盈利性能力角度看,进口乙烷裂解>煤制>石脑油裂解。2018 年煤 制聚乙烯平均利润 3688 元/吨,传统石脑油工艺制聚乙烯平均利润 2797 元/ 吨。对于进口乙烷裂解制聚乙烯,我们假设生产 1 吨聚乙烯需要乙烷 1.33 吨,海运费 100 美元/吨,加工费+折旧 1500 元/吨;对于 MTO,我们假设 生产 1 吨烯烃需要 3 吨甲醇,聚乙烯和聚丙烯售价相近。根据测算,2018 进口乙烷裂解制聚乙烯吨利润 4906 元。煤制企业的主要工艺路线为,煤经过气化制成甲醇,再由甲醇制成乙烯, 最后乙烯聚合生产聚乙烯。煤制与 MTO 的区别在于乙烯原料甲醇是生产企 业自产或外购。由于外购甲醇成本较高 MTO 盈利能力应是煤制聚乙烯盈利 能力的下限。根据测算,2018 年 MTO 平均吨利润在-728 元/吨。4.1.2、盈利稳定性国内制聚乙烯工艺按盈利稳定性由小到大排序:石脑油制<进口乙烷裂 解<煤制。煤制聚乙烯成本结构中固定资产折旧占比高达 58%,而其他工艺 的固定资产折旧占比都在 20%以内。因此煤制聚乙烯盈利水平受原料价格波 动有限,更多取决于聚乙烯产品售价。从图 34 也可以看出,煤制聚乙烯和 油制聚乙烯(石脑油裂解)相比盈利波动性更小。石脑油作为油头企业成本 端,随着油价与聚乙烯价格进一步脱钩,其盈利波动性将更大。4.1.3、现金成本国内制聚乙烯工艺按现金成本排序:煤制<进口乙烷裂解<石脑油裂解 <MTO。从现金成本的角度来看,油制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大,可 以达到 80%,而煤制企业的成本结构以设备折旧为主,现金成本极低,可以 和北美、中东气头相抗衡。根据测算煤制聚乙烯的现金成本大约为 2108 元/ 吨,进口乙烷裂解制聚乙烯现金成本大约在 2800-3000 元/吨。4.1.4、现金周期从产业链现金周期的角度来看煤制<进口乙烷裂解制<石脑油制。资产 负债表中应收、预付类项目与应付、预收类的关系体现了企业在产业链的强 弱地位。一般情况下,拥有基础资源的企业在产业链中更为强势,现金周期 较短。和石油化工相比,煤化工除了降低资源对外依存度以外,还有现金流 压力较小的优势。主要原因是原油和乙烷需要远洋运输,会占用约 1.5 个月 或更长时间的资金沉淀,但煤的备货仅为 5-7 天,因此煤制企业流动资金占 用较小、回款周期较短。4.2、提高覆盖密度有利于企业应对价格波动聚乙烯依聚合方法、分子量高低、链结构之不同,聚乙烯可以分为三大 品种:HDPE(高密度聚乙烯) 、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 聚乙烯),在实际使用时三者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从历史价格走势看三类聚 乙烯产品价格相关度较高。2008 年以后不同产品之间阶段性价差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大,主要是由于下游细分市场需求分化加大,从而放大阶段性价 格波动。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分子结构相 似。通过改变催化剂和共聚单体生产 HDPE 和 LLDPE 的生产装置称为全密 度 PE 装置,该装置多数是以生产 LLDPE 为主,兼可生产 HDPE。对于生 产企业来说,在不同品种聚乙烯产品价差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提高产品覆盖 密度可以更加灵活应对下游市场波动。截至 2018 年末,煤制烯烃企业生产 装置以全密度为主,HDPE、LDPE 单一生产设备合计产能仅 196 万吨/年。5、投资建议现代煤化工产业将煤炭产能转化为稀缺的清洁油品和化工品,是推动供 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石化产品原料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 重要途径。煤化工子板块中,煤制烯烃或是现代煤化工短期最大增长点。乙 烷裂解、煤制乙烯相比国内主流石脑油制乙烯在成本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应关注具有优质煤矿资源,积极布局煤制烯烃企业,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中煤 能源、宝丰能源、山西焦化。……(报告来源:光大证券)(获取报告请百度搜索“未来智库”,登录下载。)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报告,聚乙烯醇薄膜市场在2019年估计为2.9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4.3亿美元,从2020年到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美通社)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支持政策,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健康发展,持续引导并进一步提升与突破高性能纤维重点品种的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提升产业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展高性能纤维的应用领域。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的推出,对促进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科研创新及产业化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积极影响。具体政策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PTFE 是占比最高的含氟聚合物,同时是 R22 下游的延伸产品,PTFE 依靠特 殊分子结构在耐腐蚀、自润滑、不粘和生物惰性方面表现优异,广泛应用于汽 车、电子、化工和医疗领域。5G 高频通讯时代 PTFE 迎来又一春,作为介电常 数、介质损耗系数最低的树脂材料,其有望成为高频通讯关键材料。从行业来 看,未来五年 5G 基站和手机带来的 PTFE 需求增长确定性强,2019 年国内 PTFE 消费市场约为 47 亿元,经测算 2020 年国内 5G 用 PTFE 市场将达 8.2 亿元,2022 年迎来需求高峰达到 17 亿元,2021-2025 年 5G 年均将贡献 14 亿 元需求增量(19 年为基数,增速约 30%)。另一方面特斯拉积极布局干电池技 术,如技术大规模使用将给行业带来巨大需求增速。国内 PTFE 主要上市公司 有:巨化股份、昊华科技、新宙邦、沃特股份。重点关注昊华科技和巨化股份。PTFE:高频通讯时代的材料新星 产业链:PTFE 是使用最广泛的含氟聚合物聚四氟乙烯(PTFE)是一类重要的氟聚合物,由四氟乙烯聚合而来。1938 年 Plunkett 和他的助手首次从装有 TFE 的钢瓶中得到了粉末状的 PTFE,引起杜 邦公司的重视,并探索其聚合条件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前景。PTFE 产业链前 半部分与制冷剂产业链一致,上游涉及基础化工原料萤石、甲烷和液氯,中游 涉及重要氟化工中间产品氢氟酸,成品 PTFE 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机械、电子、 化工和防粘涂层等领域。PTFE 按合成方法分为悬浮 PTFE、分散树脂粉末和浓缩分散液 TFE 单体聚合 的方法主要有悬浮聚合和分散聚合。可以按照聚合方法将 PTFE分成悬浮 PTFE 和分散 PTFE,后者可以再细分为分散树脂粉末和浓缩分散液。三类 PTFE 产 品加工性能各异,适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工成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目 前悬浮法 PTFE 约占 50-60%, 分散树脂粉末约占 20-35%, 浓缩分散液约占 10-20%。性能:特殊结构保障了耐腐蚀、润滑和生物惰性PTFE 呈现氟原子保护碳原子的特殊结构。聚四氟乙烯结构式为(CF2CF2)n,在 聚四氟乙烯分子中,CF2 单元按锯齿形状排列,由于氟原子的范德华半径比氢 原子稍大,原子之间范德华作用力较大,产生较强的排斥力,所以相邻的单元 不能完全按反式交叉取向,而是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构象,由于氟原子具有合适 的原子半径,使每一个氟原子恰好能与间隔的碳原子上的氟原子紧靠,这样的 构象使氟原子能包围在碳-碳主链周围,形成一个低表面能的保护层,呈现氟原 子保护着易受侵蚀的碳原子链的特殊结构。PTFE 的特殊结构使得其具备以下多种特性: 耐腐蚀性:PTFE 是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化学惰性最好的高分子材料。 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能够抵抗几乎所有的强酸(包括王水)、强碱和有机 溶剂,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也能保持这种性能。腐蚀性气体、液体运输管道 的衬里是 PTFE 的重要应用场景。 自润滑性:PTFE 的摩擦系数比其他工程塑料小,是已知可实用的滑动面材 料中摩擦系数值最低的,是理想的润滑材料。由于润滑油脂会被溶剂完全溶 解,设备的某些位置不能添加润滑油,填充 PTFE 逐渐演变为各类零件无 油润滑的优良材料,包括化工设备的轴承、活塞环、钢结构屋架的支承滑 块以及架桥转体等。 不粘性:PTFE 摩擦系数极小,仅为聚乙烯的 1/5,又由于氟-碳链分子间 作用力极低,所以聚四氟乙烯具有不粘性,是不粘锅常用的涂层材料。 生物惰性:PTFE 作为医用材料植入人体后不会引起机体的排斥,对人体 无生理副作用,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首先被应用制成人造血管应用于临 床。如今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聚四氟乙烯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 括用于软组织再生的人造血管和补片以及用于血管、心脏、普通外科和整 形外科的手术缝合等。发展:卓越的介电性能成为高频通信关键材料高频通信要求绝缘材料有极低的介质损耗系数和介电常数。在通信行业,高频 通信使用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 1GHz 以上,卫星导航、军事雷达、航空航天等 领域都广泛采用高频通信技术。通信的频率越高,可以使用的带宽资源就越多, 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根据信号传输相关理论,信号传输损失与通信频率和绝 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Dk)成正比。因此在高频通信中,为了将信号传输损 失降到最低,就必需采用介质损耗系数极低的绝缘材料。又由于电信号传播的 速度与介电常数(Df)平方根成反比,进行高频通信时为确保实现高速率传输, 也要求绝缘材料具有极低的介电常数。PTFE 是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系数最低的树脂材料,具有无可比拟的介电性能 优势,是卫星导航、军事雷达、航空航天高频通信中应用最多的介电材料。其 中 PTFE 的主要载体是高频印刷电路板和射频同轴电缆。需求:5G 带来年均 14 亿市场,锂电需求有望爆发国内 PTFE 市场约为 47 亿元,需求集中在化工和电子领域PTFE 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工和电子行业。PTFE 具备耐腐蚀性、润滑 性、良好介电性等多种优异性质,在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 统计,2018 年全球 PTFE81%的需求来自化工、电子、汽车及运输 和厨具四大领域,其中化工行业以 44%、电子行业以 17%的份额成为 PTFE 最 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余一些应用分布在汽车运输、厨具、医疗和建筑等领域。PTFE 在化工、电子、汽车及运输和厨具四大领域发挥的主要作用如下: 化工:PTFE 凭借其耐腐蚀性,作为腐蚀性化学品输送管道内的衬里或直 接被制成管道网络中的关键部件(如阀门);PTFE 耐腐蚀,可用作各类设 备中的密封部件,不会被其他化学溶剂溶解而导致设备密封不良。 电子:良好的绝缘性能,PTFE 绝缘薄膜在各类电容器绝缘介质中应用较 多;突出的介电性能,可制成低损耗的 PCB,适合高频通信;在特定条件 下出现极向电荷偏离现象的特点,能够用于制备扬声器、设备零件等。 汽车及运输:汽车油封材料中,能够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出力 部件隔离,防治润滑油渗漏;PTFE 透气膜用于汽车车灯,平衡灯内外压 力并防止水、灰尘、汽车液体等带来的污染。 厨具:聚四氟乙烯具有不粘性,是不粘锅常用的涂层材料。近年来全球 PTFE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根据 Plastic Insight 数据,2018 年全球 PTFE 市场规模达 45 亿美元,国内 PTFE 市场从 2016 年到 2018 年呈上升趋 势,2019 国内 PTFE 需求减少,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为 6.76 亿美元,需求下降 一方面是环保督察国内相关企业开工率处于低位,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影响了 国内产品出口量。2020 年受到疫情等影响,PTFE 消费量显著下降,2020 年 1-10 月份国内 PTFE 表观消费量 4.52 万吨,同比下降 23.7%。5G 高频和低延迟需求下,PTFE 成为不二之选为满足低时延、高速率、大流量、多连接的需求,5G 技术正在往更高的频段发 展。5G 技术需要在连接设备数量提升数十倍、数据流量密度提升近千倍的情况 下,实现将端到端延时缩短五倍、传输速率提升数十倍的目标。为此,5G 通信 需要更大的带宽资源,即需要采用频率更高的电磁波进行通信。5G 的高频化对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Dk)、介质损耗系数(Df)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PTFE 是 5G 通信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覆铜板行业协会,5G 通信高频 化下,基材的介质损耗系数在 2.4 以下,介电常数在 0.0006 以下,若基材的介 电性能弱于上述标准,整个 5G 网络就会出现更高的传输损耗,同时信号传输 速度也会出现大幅下降,削弱 5G 相较于 4G 的优势。在传输损耗提高的同时,5G 的信号覆盖面积也会缩小,不利于构建稳定的网络 环境。PTFE 是低介电树脂 PPO、PI、LCP、CE 中唯一符合介电性能要求的树 脂,虽然 PPO 的两个参数均在标准附近,但其熔融温度高,熔融粘度大,流动 性差,热塑加工较为困难,应用较少。综上,PTFE 是 5G 基站以及智能手机介 电材料的不二之选。在 5G 产业链中,PTFE 作为高频覆铜板、半柔同轴电缆和细微射频同轴电缆三 类中间产品的原材料,最终在下游被应用到 5G 基站的 AAU(有源天线单元)、 5G 智能手机的主板和 5G 智能手机的射频连接组件中。PTFE 在 5G 基站上的应用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PCB 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 体,主要作用是为布设在 PCB 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提供电路连接。覆铜板是 PCB 的主要原料,在其上进行电路印刷制得 PCB。覆铜板是将木浆纸或玻纤布等增 强材料浸以树脂,使用粘合剂在一面或两面上覆盖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 板状材料。它是 PCB 板极其重要的基础材料,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印制 电路板,都是在覆铜板上有选择地进行加工、蚀刻、钻孔及镀铜等工序制成的, 它对 PCB 板主要起互连导通、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度、 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的影响。PTFE 等高频材料作为基板制成的覆铜板为高频覆铜板。覆铜板基板中的合成 树脂主要有常用的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PTFE 等。通信行业常用的 FR4 覆 铜板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板材料,但其损耗大,不适合高频通信。PTFE 具有 优异的介电性能,适用于 5G、航空航天、军工等高频通信,其制成的覆铜板被 称为高频覆铜板。高频覆铜板在 5G 基站的 AAU 中的天线模块和射频模块上有重要应用。4G 基 站包括 BBU(基带处理单元)、RRU 和天线三部分。天线是电路信号与空间辐 射电磁波的转换器,向空间辐射或者接收电磁波;RRU 是天线系统和 BBU 沟 通的中间桥梁,负责将天线传来的射频信号经滤波、低噪声放大、转化成光信 号,传输给 BBU,或将从 BBU 传来的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到了 5G 时代,基于小型化和集成化的需求,RRU、天线以及连接两者的馈线 合并成 AAU。因而 AAU 的天线模块、射频模块和 4G 基站的天线系统、RRU 在功能上一一对应。天线系统由功分板和集成在其上面的天线振子构成,射频模块由 TRX 板和集成 于其上的 PA 板、滤波器等组成。其中天线系统的功分板和射频模块的 PA 板均 需采用高频覆铜板制成的 PCB。 PTFE半柔射频同轴电缆5G 基站的射频连接射频同轴电缆是通信设施与电子设备内部的信号传输线。它与射频同轴连接器 组成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主要应用于通信天线、馈线及电子设备内部信号传输 线,起到发射、接收、传输射频信号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通 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它由外向内由护套、外导体(屏蔽层)、绝缘介质和内导体 构成。其中绝缘介质,射频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间的支撑介质,主要起耐压绝 缘作用,绝缘介质的质量与信号传输中的衰减、阻抗和回波损耗有很大关系。半柔同轴电缆采用 PTFE 作为绝缘层材料,适用于 5G 基站中的高频射频信号 传输。在移动通信基站中使用的射频同轴电缆主要包括半柔射频同轴电缆、轧 纹射频同轴电缆和低损同轴电缆。与后两者使用发泡聚乙烯作为绝缘层不同, 半柔射频同轴电缆的绝缘层材料为 PTFE,具有很强的抗衰减能力,被用于 5G 基站中射频模块和天线系统的射频连接。PTFE 在 5G 智能手机中的应用5G 手机和 5G 基站一样是 5G 网络中的节点,具备发送和接受信号的功能,因 而也和基站一样具有射频和天线模块。5G 手机的射频模块使用基于 PTFE 覆铜 板的 PCB,射频模块和天线之间的连接则需要 PTFE 细微射频同轴电缆。基于 PTFE 高频覆铜板的 PCB 应用在射频模块上,而手机天线的特殊构造使 得其更适合采用基于 LCP 的挠性覆铜板。在 5G 高频通信下,5G 手机的主板 采用基于 PTFE高频覆铜板的 PCB来减少信号的损失。手机天线为了保证性能, 需要制成 3D 的拱形结构,因此天线都采用可以弯折的柔性印制电路(FPC)。但 由于 PTFE 的热膨胀系数高,与铜箔的粘结强度低,限制了其直接作为高频 FPC 基材,故手机天线选用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系数稍大一点的 LCP 材料。PTFE 细微射频同轴电缆用于在 5G 手机主板的射频模块和天线模块间射频信 号的传输。5G 手机的射频模块一般位于手机顶部而天线位于底部,需要连接线 实现射频信号在两者间的传输。目前连接线主要有射频同轴电缆和 LCP 软板两 类。LCP 软板连接线有可以多路传输、节省空间、可绕性强的优点,但是价格 较高,主要在少数高端智能手机上有应用,如 Mate30Pro 和 iPhone11ProMax。 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成熟且具备成本优势,在中端及中端偏上的手机中仍具有重 要的应用,如荣耀 V30Pro 和小米 9Pro5G。2022 年 5G 用 PTFE 迎来高峰,需求规模翻倍达到 17 亿元伴随 5G 建设持续,2022 年 PTFE 有望迎来需求高峰。得益于 5G 远多于 4G 的基站数量、大规模天线阵列(大规模 MIMO)技术的应用以及高频化下 PTFE 等高频材料对低频材料的全面替代,5G 领域 PTFE 的市场空间将远超 4G。我 们分别测算了 2020-2025 年 5G 基站和 5G 手机用 PTFE 的市场规模,2020 年 5G 用 PTFE 市场规模将达 8.2 亿元,2022 年将迎来市场需求高峰,规模为 17 亿元。5G 基站用 PTFE 市场规模测算我们认为 5G 基站对 PTFE 的用量将远超 4G 基站,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5G 基站数量增加:5G 宏基站覆盖半径为 4G 的 1/4,若要实现同等覆盖, 5G 宏基站数量将为 4G 的 1.5 倍;5G 使用超密集组网技术,微基站数量 是宏基站的 2 倍。 单个基站高频 PCB 用量提升:MIMO 技术下单个宏基站高频 PCB 面积从 0.66m2 提升至 0.98m2,将增加对高频覆铜板的使用量,拉动 PTFE 需求。 基站高频覆铜板和半柔同轴电缆将全面使用 PTFE 介电材料:PTFE 是低 介电树脂 PPO、PI、LCP、CE 中唯一符合介电性能标准(介质损耗系数 2.4 以下,介电常数 0.0006 以下)的树脂。(1)超密集组网技术下 5G 基站数量:宏基站 816 万个,微基站 1632 万个5G 面向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速率 4 个主要 技术场景,需要大幅提升通信系统容量。连续广域覆盖要求随时随地(包括小区 边缘、高速移动等恶劣环境)提供 100Mbps 以上的用户体验速率;热点高容量 场景需要提供 1Gbps 用户体验速率,并承受数十 Gbps 峰值速率和数十 Tbps/km2 的流量密度压力;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主要面向物联网 业务,要求网络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 100 万/km2 连接数密度指标要 求。4G 网络已经无法应对上述场景带来的挑战,进入 5G 时代必需大幅提升通 信系统的容量。提升 5G 系统容量的核心是超密集组网和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提升通信系统 的容量主要有三类路径:增加网络的可用带宽、提升频段的利用效率和进行超 密集组网。增加带宽的主要通过提高通信的频率,这同时也带来了 5G 信道传 播路径损耗大、小区覆盖半径缩小的问题,需要用超密集组网技术解决。提高 频段利用效率的主要方法是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通过数十倍地增加天线数量 实现系统容量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超密集组网技术在 5G 中的应用意味着 5G 网络下基站数量需要达到 2448 万个, 对高频 PCB 和半柔同轴电缆需求巨大。超密集组网技术是指在宏基站外部署微 站来满足连续覆盖、深度覆盖以及热点区域容量需求。微基站是一种发射功率 较低,覆盖范围较小(10 到 20 米)的小型基站设备,作为宏基站的补充,负 责承载高带宽业务,而宏基站则主要负责低速率、高移动性类业务的传输以及 微基站间资源协同管理。在 5G 超密集组网下,微基站成为网络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赛迪顾问认为 其数量保守估计将是宏基站的 2 倍。另外,5G 高频信号衰减快,宏基站的覆盖 半径从 4G 基站覆盖半径的 1km 缩短到 250 米左右,根据中国信通院估算,若 要实现同等覆盖,5G 中频段宏基站数量将为 4G 的 1.5 倍左右。工信部数据显 示,截止 2019 年我国 4G 基站总数为 544 万个。据此,我们测算出 5G 网络要 达到当前 4G 网络的覆盖面,将需要建成宏基站 816 万个,同时辅以 1632 万 个微基站,总基站数合计达 2448 万个。(2)MIMO 技术下单个宏基站高频 PCB 板面积:从 0.66m2 提升至 0.98m2MIMO 技术下单个基站的天线阵面面积增加至 0.22m2,增大了单个基站的高频 PCB 使用量。MIMO 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从而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MIMO 在 4G 基站中就已 经被广泛应用,但最多为 8 天线。而在 5G 中天线数量可以为 16、32、64、128, 数量更庞大,称为大规模的 MIMO。数量众多的天线排列成一个 N×M 的矩阵, 构成天线阵列。尽管天线的尺寸随着频率的提高在缩小,但是众多的数量还是 让承载天线振子的天线底板的面积从 4G 的 0.36m2 提升至 0.65m2。相应地, 射频模块的 PA 板总面积也从 0.3m2增加至 0.32m2。(3)5G 基站用 PTFE 市场空间测算:总市场空间达到 76 亿元在测算得到 5G 宏基站和微基站的数量之后,为了得到单个宏基站和微基站 PTFE 的价值量,我们还获取了以下数据并作出一些关键假设:单个宏基站 PTFE 价值量: 假设高频覆铜板生产高频 PCB 的损耗率为 20%; 根据中英科技招股书得每平方米高频覆铜板的 PTFE材料的成本为 83.1元。 根据神宇股份招股书,单个宏基站的半柔同轴电缆长度为 500 米 根据神宇股份招股书测算出 1 米半柔同轴电缆的 PTFE 的成本为 0.97 元, 以此作为单位长度半柔同轴电缆的 PTFE 的价值量单个微基站 PTFE 价值量: 微基站的扇区数量为宏基站的 1/3,又根据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表 示微基站模组的重量仅为几千克,而 5G 宏基站模组重量一般在 35~40 千 克,估计单个微基站的 PTFE 价值量为宏基站的 30%。测算结果:单个宏基站 PTFE 价值量约为 586 元,单个微基站 PTFE 价值量为 176 元,在跟中我们测算宏基站需要 816 万个,微基站需 1632 万个,综合计 算5G宏基站用PTFE市场空间为47.85亿元,微基站用PTFE市场空间为28.70 亿元,合计 5G 基站用 PTFE 市场空间达到 76.55 亿元。4)5G 基站用 PTFE 市场放量进度测算:2022 年需求顶峰达 15.3 亿元根据三大运营商规划和实施进展,我们预计 5G 建设期从 2019 年到 2026 年, 2020/2021 年 5G 基站建设规模将迎来大爆发,2025 年完成 80%建设,2026 年最终完成 5G 基站的建设。经测算,预计 2020 和 2021 年 5G 基站带来的 PTFE 需求释放量分别是 7.65 亿元和 13.77 亿元,该需求将在 2022 年达到顶峰,年 需求市场规模将达到 15.3 亿元,到 2025 年 5G 基站用 PTFE 需求市场将下降 至 8.5 亿元。5G 手机用 PTFE 市场规模测算根据 Canalys 和高通数据数据预测,预计 2020-2022 年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分 别为 2.78 亿、5.44 亿和 7.50 亿元,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达到 1.72 亿、3.29 亿 和 5.88 亿元,进而测算出国内 2020-2025 年 5G 手机领域为 PTFE 带来的市场 增量,预计 2020 年国内 5G 手机 PTFE 需求规模将达到 0.5 亿元,到 2022 年 上升至 1.7 亿元。特斯拉布局锂电池干电极技术,PTFE 有望迎来爆发性需求增长2019 年,特斯拉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以 2.18 亿美元收购 Maxwell 公司,收 购溢价达 55%。Maxwell 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超级电容器制造商,拥有生产电 极的干法技术。干电极技术能够降低电极的生产成本。传统的锂电池制造使用有粘合剂材料的 溶剂,如 NMP 是其中一种常见溶剂。将具有粘合剂的溶剂与负极或正极粉末 混合后,把浆料涂在电极集电体上并干燥。由于溶剂有毒,需要使用昂贵的电 极涂覆机进行回收、纯化和再利用,生产成本较高。而干电极工艺不使用溶剂, 工艺流程是将少量(约 5-8%)细粉状 PTFE 粘合剂与正极粉末混合。然后将混合 的正极+粘合剂粉末通过挤压机形成薄的电极材料带,将挤出的电极材料带层压 到金属箔集电体上形成成品电极。干电极技术能够提高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当电池充满电解质且进行第一 次充电后,在放电过程中从负极返回正极的锂离子就会损失一些,导致“第一 次循环容量损失”,这种现象在所有常见类型的锂离子电池中很普遍。其解决方 案是添加额外的锂,但在有溶剂的情况下,锂金属和与混有锂金属的碳不能很 好地彼此融合,通常都伴随着烟雾、火苗和噪音等强烈反应。Maxwell 的干法 工艺不适用溶剂,可以实现添加的锂金属和碳的良好混合,从而减少第一次循 环容量损失,意味着更高的电池容量与能量密度。干电极技术若在锂电池上实现大规模的应用,2023 年有望为 PTFE 新增 8 亿元 的市场需求空间。目前干电极技术已经在超级电容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 超级电容器到锂电池的技术迁移正在进行当中,但存在一定的工艺门槛,如需 要解决解决集流体和活性物质面结合问题、固固相粉体材料界面阻抗问题和后 续提供离子交换量问题等。如果干电极技术在锂电池领域成功落地,将取代传 统的电极生产工艺,为 PTFE 开拓新的市场需求。假设 1GWh 需要正负极材料 3000 吨,PTFE 添加量占比为 5%,每 GWh 需要 PTFE150 吨。根据高工锂电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需求量将达 511GWh,我们假设干电极技术 有 10%的渗透率,对应电池粘接剂用 PTFE 的需求量约为 0.8 万吨,约 8 亿元 市场空间(按照 10 万元/吨的价格进行估算)。供给:国内 PTFE 供给过剩,高端替代成果初现国内 PTFE 集中于中低端,高性能改性产品依赖进口我国生产的 PTFE 大部分为通用型品种,质量不高,属于中低端品。中低端 PTFE 与高端 PTFE 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和质量上: 品种:中低端产品主要为通用型牌号,差异化程度低;而高端产品对应不 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专用品级,如涂料级、线缆级、防腐衬里级、微电子 用高纯级。 质量:中低端 PTFE 与高端 PTFE 在分子量和粒径分布、产品清洁度以及 批次稳定性上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端品的粒径分布独特,产品清洁度高, 不同批次产品的颗粒大小和粒径分布情况没有显著差异。高端 PTFE 主要由国外企业生产。目前常见的高端 PTFE 品种主要有超细粉末 PTFE、可熔性 PTFE、常温固化型氟树脂涂料、纳米 PTFE、膨体 PTFE、超 高分子量 PTFE 和高压缩比 PTFE 分散树脂等。目前高端 PTFE 的主要生产商 为美国杜邦、法国阿科玛、日本大金、旭硝子、吴羽化学等。国内 PTFE 形成了低端产能过剩出口,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每年我国出 口 2 万吨以上低端 PTFE,同时进口量稳定在 5000~6000 吨,其中 70%~80% 的进口 PTFE 为高性能的改性产品。近三年进出口 PTFE 的产品价差在 2500 美元左右,反映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在品级上的差异。国内产能高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我国 PTFE 产能 13.8 万吨,占全球比重超 60%。我国在 PTFE 的开发生产上起步较晚,在 1995 年 PTFE 产能仅在千吨左右,占全球产能的 8%,后来我国 在中低端 PTFE 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 PTFE 产能向高端 化、特种化转型,其部分中低端 PTFE 产能向我国迁移,我国的 PTFE 产能逐 年提升。2019 年我国 PTFE 产能达 13.8 万吨,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 的数 据,当前国内产能占全球超 60%的 PTFE 产能。我国 PTFE 产能主要集中在注塑级中低端产品,低端产能过剩。国内生产的 PTFE 大部分是通用型、中低品质的产品,行业壁垒低,行业曾经历盲目扩张 阶段,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开工率已连续三年维持在 50%附近。2019 年 受到环保整治和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国内 PTFE 开工率持续下降,2020 全年国内 PTFE 开工率维持在 60%左右,预计四季度和 2021 年伴随着行业需 求回暖,国内 PTFE 开工率有望保持上行。当前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截止 2020 年 10 月底,国内 PTFE 总产能达到 14.96 万吨,较 2019 年增长 1.19 万吨,但产能仍在扩产中,根据百川资讯统计,预 计 2020-2023 年国内 PTFE 新增产能将达到接近 7 万吨,其中东岳集团扩产最 大,达到了 2 万吨,总体将加剧国内 PTFE 供给过剩的局面。供给端政策加速行业转型,高端产品替代成果初现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氟化工行业就明确了高端转型、重点发展高性 能含氟聚合物、氟树脂的发展方向。近五年,高端氟化工集中的东部沿海的山 东省和福建省出台相关规划,明确氟化工高端转型、强化氟聚合物开发的发展 思路。2019 年国内在新材料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明确指出,高端 PTFE 为新材 料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内 PTFE 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企业市占率达到了 50%。产能前三名为:山 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行业龙头初涉高端产品,期待国产替代的进一步突破。作为国内头部 PTFE 生 产企业,山东东岳、浙江巨化、中昊晨光均具备一定的高端 PTFE 生产能力。 中昊晨光:自主研制出国内独家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品,成功 配套 5G 线缆生产,实现了进口替代;开发出第二代低蠕变聚四氟乙烯悬 浮树脂等高端含氟高分子材料,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其生产的 PTFE 乳液 在国内头部高频覆铜板企业中英科技的采购占比达 99%。 浙江巨化:拥有 600 吨的超高分子量 PTFE 产能; 山东东岳:具有 7300 吨高性能 PTFE 生产能力,与同类产品相比,东岳 PTFE 具有杂质少、清洁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集中、加工出的制品外 观细腻且白度好等特点。PTFE 相关上市公司介绍巨化股份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 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 处于国内龙头,并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其中氟制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公司加大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核心产品市占率逆势增长。 公司产品向高端转型,氟化工产业链有序扩产。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 6.24 亿元(+23.4%),投运了 100kt/a R125 一期项目、35kt/aAHF 项 目等。下半年公司将有 3 万吨 R32 投产,制冷剂公司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另 有 5 万吨甲烷氯化物、3 万吨 PTFE 和 2 万吨 TFE 等含氟聚合物将在 2020 年 四季度投产。公司 PTFE 产品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 PTFE 分散乳液产品通过美国 FDA 认证和欧盟 EU 认证。目前拥有 PTFE 产能 2.4 万吨,还有 6000 吨扩产项目,预计于 2020Q4 完工。昊华科技公司 2018 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了母公司中国昊华集团旗下十 一家研究院 100%的股权,通过资产注入,国有控股比例从原来的 23.82%提升 到 73.31%。国有企业优质资产整体上市提高了国有控股比例,提升了上市公司 资产质量,公司业务聚焦在氟化工、电子气体和化工材料三大领域。2019 年以来公司营收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新产品投放,另外产品结构优化带来 盈利大增,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增多售价上升,Q1 受疫情影响,PTFE 等市场价 格大幅下降,但公司依靠产品质量、品牌和原材料低价优势,该部分毛利率仍 实现逆势增长。Q2-Q3 伴随市场需求和价格回升,公司盈利环比持续增长。晨光院作为原化工部直属的科技型企业,以有机氟材料作为主导产业,从事有 机氟开发和生产已达五十多年,技术底蕴深厚,科研能力领先地位突出。其自 主研制的国内独家中高压缩比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产品,成功配套 5G 线缆生 产,实现进口替代;开发出第二代低蠕变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等高端含氟高分 子材料,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拥有 PTFE 产能 2.2 万吨,在建产能 5000 吨。山东东岳集团东岳集团是国外氟硅材料的领军企业,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 主营业务包括高分子材料、有机硅、制冷剂、二氯甲烷、聚氯乙烯和烧碱。公 司是制冷剂龙头,拥有各类制 冷剂产能 40 万吨,其中 R22 约 22 万吨。现 有PTFE产能 4.5 万吨,是国内产能最大的企业,预计2021年新增2万吨PTFE 产能。沃特股份公司主要从事改性工程塑料、改性通用塑料以及高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 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的液晶高分子(LCP)材料、改性 PPE 系列产品 以及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业内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2019 年公司收购 浙江科赛 51%股权,并成功突破高频线路板用 PTFE 基材技术,成功开发高频 PCB 板用 PTFE 薄膜材料并实现量产。当前公司 PTFE 产能 3000 吨/年,5G 用 PTFE 材料已小批量供货。新宙邦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企业,主营锂电池化学品、电容器化 学品、有机氟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核电化学品以及盖板等六大系列。公司 子公司海德福新材料公司正积极布局 PTFE 产能,在建的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一 期)包括 2800 吨 PTFE 产能,预计于 2020 年底投产。风险提示:第一,疫情后经济复苏缓慢,PTFE 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第二,PTFE 盈利随价格大幅波动导致的风险;第三,技术变革导致 PTFE 行业需求显著下降的风险。(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国信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金公司,贾雄伟、傅锴铭)一、资本开支三阶段:无序扩张、聚于龙头、再上台阶我们将 2011 至今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两个阶段:1)无序扩张:2011-2015 年期间整体 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以及化工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化工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资 本开支无序扩张;2)聚于龙头:2016 年至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同时环保安全政策、投资规模等层面提高行业准入壁垒,化工企业数量不断下降,行业资 本开支低速增长或负增长,而龙头企业基于高标准的环保、安全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 链以及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等,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且现金流充裕,叠加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 吸引资本加入,2016 年至今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聚集现象明显。第一阶段:2011-2015 年化工行业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化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2013 年银行信贷 规模扩张背景下资金容易获得,同时化工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及各地区对化工项目 环评审批等相对宽松,化工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2011-2015 年期间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明 显增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化工品产能快速扩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2015 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固定投资增速分别为 31%/17%/11%/3%;2015 年底我 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产企业数量近 2.5 万家,较 2011 年初增长 16.5%(+2,342 家)。从 具体化工品看,2011-2016 年期间我国 MDI、环氧丙烷、己二酸、氨纶、PTA、乙二醇、甲醇产能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10%,有机硅、钛白粉、涤纶长丝、粘胶短纤、醋酸、味精产能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5%。2011-2015 年产能无序扩张,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快速增长,产能无序扩展现象明显,主要是:1)化工行业新进入者较多,化工生产企业数 量持续增加;2)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增速从低速增长到负增长,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 快增速,化工品产能呈现“发散式”扩张,行业竞争格局恶化;3)化工品产能快速增长导致部分化工品供应过剩。由于化工行业无序的资本开支,导致行业下行周期较长,2011-2015 年期间化工价格指数趋势下行,化工行业利润率逐步下行后处于低位。第二阶段:资本开支向龙头集聚,民营大炼化异军突起多种因素约束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后化工行业投资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5 年以 来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化工园区、化工产业发展 的环保政策,通过环境容量、环境准入、化工园区认定、以及强化环保标准约束和提升资 金门槛等提高化工项目投资门槛和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石化和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受环保政策、资金等多种因素约束,2016 年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低速增长 甚至负增长。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为加大资本开支奠定基础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盈利增强,现金流充裕。2015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环保及安全标准提 升导致化工品及其上游中间体和原料等供应收缩,处于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右侧的小产能 生产成本明显提升,进而推升化工品边际成本和价格;龙头企业基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 力、工程化能力,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以及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等,生产成本相对 平稳。龙头企业与小产能之间成本差距的拉大,导致化工品生产成本曲线逐步陡峭化,龙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6 年以来龙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提升,中证细分化 工成分股(50 家市值较高的代表性化工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全部化工上市 公司的比例不断提升,充裕的现金流也为龙头公司的资本开支奠定良好基础。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国家对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吸引大规模资本进入。2014-2017 年,国家准入了一批由民营企 业牵头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包括恒力大连长兴岛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浙江 石化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盛虹连云港 1,6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项目 和浙江石化一期项目分别于 2019 年 5 月和 2019 年 12 月全面投产,我们预计盛虹项目将于 2021 年底投产。民营大炼化项目由于较高的杠杆和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实现了较高的 ROE。 这一批获得大炼化项目准入的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公司规模和利润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 认为在实现几百亿元每年的现金流回流后,这些公司有能力撬动下一个大炼化项目和多个 大型化工项目。轻烃资源可得性。相比于国内炼化项目的严格控制,轻烃裂解项目的批复较为容易,PDH 项目的审批权在地方,2013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 月,国内已经投产 14 个 PDH 装置,我们 预计 40 套以上的新装置在建或在前期规划中。得益于全球丙烷贸易大市场的存在,以及 PDH 项目较好的回报率,在沿海建设 PDH 装置成为很多化工企业切入烯烃大化工的理想选 择。乙烯项目的审批难度相比 PDH 较高,选址限定在大型石化基地。对乙烷裂解制乙烯项 目而言,由于原料乙烷单一来自美国,在国内设立乙烷裂解装置需要打通从北美管输、液 化、航运、国内码头接收等一系列流程,相比丙烷裂解制乙烯难度更高。资本开支向龙头集中,促进竞争格局优化及加快成长2016 年以来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由于化工项目投资的环保和安 全标准、资金等门槛提升以及环境容量指标等的限制,2016 年后化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快速增长,而且龙头上市公司由于较高的环保和安全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支持,以及民营大炼化准入放开和轻烃资源可得等吸 引社会资本加入,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加快,行业资本开支向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 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使得其产品产能扩增,叠加行业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多数化工品行 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我们梳理了 18 种化工品 2016 和 2020 年前五大企业产 能占比数据,2020 年 DMF、味精、有机硅、己二酸、草甘膦、氨纶、粘胶短纤、涤纶长丝 等多数化工品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资本开支助力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基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化工上市公司以及代表 化工龙头的中证细分化工的资本开支增速、营收增速及利润总额增速数据对比,2016 年以 后龙头公司基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大的资本开支规模,营收和利润增速领先于化工行 业和化工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基于其核心竞争优势、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资本开支规模实现 了加速成长。第三阶段: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再上台阶,优质公司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我们将未来三年化工行业的资本开支分为第三阶段:未来三年国内主要化工龙头企业均有 大规模资本开支的计划,我们预计将继续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 些优质的龙头公司有望向全球化工龙头迈进。中国是全球最大化工市场,为诞生全球化工龙头孕育机遇中国化工行业营收、资本开支位居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根据欧洲化工协会统计, 2018 年中国化工企业资本开支 871 亿欧元,2008-2018 年资本开支复合增速 10.6%,全球领 先的资本开支规模及增速推动中国化工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8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 3.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化工品销售额 1.2 万亿欧元,占全球化工品销售额的 35.8%,是全球最 大的化工市场,巴斯夫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将扩大至近 50%。中国化工企业迈向全球龙头具备市场基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但是呈现典型的 “大而不强”格局,2019 年全球化工品销售额前 50 的化工企业中,仅中石化、台塑、中 国石油、恒力石化、先正达及万华化学 6 家中国企业,这是中国化工行业目前发展面临的 短板但也孕育着机遇,我们认为依托于中国庞大的化工市场体量,未来将会有一批优秀的 中国化工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比约 6%。从化工品消费结构看,化工品生产中石脑油及煤炭 消费量较高,其中煤炭既是原料,也是主要能源供应之一。从化工品制造过程看,涉及碳 排放的主要是:1)能耗排放,主要是设备运转需求的电力投入,以及维持产品生产环境的 蒸汽投入;2)反应碳排放,以煤气化为例,主要是碳转化率较难达到 100%,以及难以完 全转化成有效气体成分(CO+H2)。我们测算 2019 年化工行业碳排放量占中国约 6%,其中化 工行业中甲醇、合成氨、乙烯及丙烯等重要产品合计碳排放占化工行业约 60%。“碳达峰,碳中和”基本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近期“碳达峰、碳中和” 议题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讨论,我们认为:1)能源消费总量仍将适度增长支持经济社会发 展;2)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是未来的主旋律。我们 预计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将继续以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碳达峰前化工行业 新增产能将继续向上,“碳达峰,碳中和”不影响产能向化工优质龙头集中的趋势。我们认 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1)我们认为未来化石能源将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制约新增产能,新增产能将集中至低能耗/ 低排放的龙头企业,减排技术成为扩产重要壁垒。我们认为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要求下,化石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成为制约行业新增产能的重要瓶颈,生产要素将 进一步向低能耗、低排放的龙头集中。在高能效、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目前龙头企业仍 具有明显优势。2)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将成为发展趋势。根据内蒙古《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 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内蒙古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 耗下降 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准煤左右,能耗总量增速控制在 1.9%左右,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4%以上。焦炭、电石等高耗能产业不再新增产能,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 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 3)多数化工品减排压力相对较低。从总量看,目前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仅 4-6 亿吨左右, 排放量和减排压力远低于钢铁、水泥等行业;从子行业看,目前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 电石法 PVC 及煤制油等碳排放量较高,但多数子化工品碳排放系数仅有 1-3,排放量相对较 低。先进能效、碳效将成为优势,未来 3-5 年成为行业资本开支重要时间窗口。我们预计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化工企业不仅新上产能难度提升,存量 产能都将面临能效和碳效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具备先进能效和碳效的一线石化化工龙头有望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认为未来 3-5 年可能将成为化工行业大规模资本开支 的重要时间窗口,未来几年有大规模资本开支计划的企业将占据明显的优势。龙头资本开支规模加大,优质公司有望崛起成为全球化工龙头我们梳理了未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较大的 20 家基础化工和 9 石化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规模 及主要投资项目情况。资本开支是化工制造业成长的核心投入要素之一。化工行业作为中游生产制造业,土地、 厂房机器和设备等是企业核心生产要素之一,企业通过资本开支构建长期资产,能够使产 能不断上台阶,因此资本开支是化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基础,而企业资本开支的产出效果 可以通过 ROIC 等盈利指标直观体现。化工各领域龙头核心竞争优势强,历史投资回报率较高。基于产品优势、产业链一体化及 工程化能力下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聚氨酯、煤化工、钛白粉、农药、染料、食品和 饲料添加剂等化工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盈利较强,2016-2019 年 ROE 和 ROIC 等指标领先于 化工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公司盈利指标远超上市公司均值水平。中长期核心竞争优势稳固+大规模资本开支驱动,龙头企业有望继续加快成长。基础化工板块,我们预计万华化学、宝丰能源未来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500 亿元;华鲁 恒升、鲁西化工、龙蟒佰利、中化国际、玲珑轮胎、华峰化学、合盛硅等公司未来三年资 本开支规模有望接近或超过百亿元;金禾实业、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等公司未 来三年资本开支规模有望超过目前(3Q20)净资产的 60%。各领域龙头公司投资方向主要 是聚焦在原有产品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以及向新材料、高端材料等领域的延展。石化化工领域,我们预计 9 家公司未来三年资本开支均有望超过 150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 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资本开支有望超过 1,000 亿元,恒逸石化和桐昆股份资本开支有望超 过 500 亿元,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大炼化项目、聚酯产业链、烯烃及下游材料配套项目。二、重点子行业资本开支2.1、MDI:全球新增产能向万华集中,低成本扩张增强万华成本优势低成本完成烟台园区技改扩能,MDI 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未来三年内新增产能仍看万华。2 月 25 日万华发布公告完成烟台化工园区 MDI 装置技改扩能,从原有的 60 万吨/年增至 110 万吨/年,低成本扩建进一步增强成本优势,稳居成本曲线最左端,此次技改后万华全球产 能合计 260 万吨,市占率达 27.3%。未来三年,除 Covestro 漕泾 2021 年有 5 万吨/年破瓶颈新增产能外,2024 年前海外企业无其他扩产投放计划;而万华宁波园区 30 万吨/年技改 产能及福建园区 40 万吨/年新增产能预计在 2023/2024 年前后达到投产状态,将视市场需 求投放,全球新增产能仍看万华。同时,公司通过收购康乃尔和 Chematur Technologies AB (瑞典国际化工)100%股权,确保 MDI 等核心技术不外泄;又于2021 年 1 月以 4.2 亿元 收购中国化学子公司华陆工程 30%股权(华陆参与万华 MDIHDITDIPC 多个项目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流程管理等环节),进一步夯实技术壁垒,降低技术扩散风险,稳固龙头地位。疫情冲击下,万华逆势扩张,强资本开支支撑公司未来成长动力。自 2020 年初开始的疫情 仍未在全球范围内消弭,国内需求复苏强劲,海外巨头受到疫情冲击及不确定性,纷纷缩 减资本开支,万华依旧逆势扩张,福建基地 MDI/TDI 装置、烟台乙烯二期高端聚烯烃、尼 龙 12、柠檬醛、眉山改性塑料、PBAT/ BDO 一体化项目及 PLA、PC 一体化项目、新能源锂 电池项目等将持续打开公司成长空间,未来 3-5 年维持年资本开支 200 亿元,推动盈利再上台阶。2.2、钛白粉:龙蟒佰利成本竞争力最强,全球新增产能向国内龙头集中龙蟒佰利钛白粉成本竞争力、盈利能力全球领先。龙蟒佰利具备钒钛磁铁矿-钛精矿-钛白粉 完整的产业链,子公司龙蟒钛业拥有国内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2017/18/19 年钛精 矿产量分别为 79/80/86 万吨;同时循环经济优势显著,通过利用联产法生产技术,相互嫁 接钛白粉等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并且开发硫氯耦合技术, 在实现为氯化法钛白粉提供原料的同时解决了硫酸法钛白粉工艺的废酸处理和石膏堆存问 题。受益一体化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优势、规模化优势等,龙蟒佰利钛白粉生产成本远低于 竞争对手,钛白粉盈利能力全球领先。2010 以来全球钛白粉主要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2019 年全球钛白粉产 能 869 万吨,中国钛白粉产能占比接近一半。2010 年以来全球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中国, 2019 年我国钛白粉产能约 400 万吨(有效总产能 380 万吨),较 2010 年产能翻倍。目前龙 蟒佰利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仅次于科慕(125 万吨)和特诺(110 万吨)位居全球第三。全球钛白粉新增产能向中国龙头企业集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目前对国内新建硫酸 法装置存在一定限制;氯化法钛白粉由于技术壁垒高、投资规模大,并且先进技术基本被 海外企业垄断,国内自主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国内规划建设氯化法钛白粉产线的企业 较多,但我们预计成功投产的不确定较大。龙蟒佰利是国内唯一掌握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 生产技术的企业,目前具备钛白粉产能 101 万吨/年,我们预计公司焦作二期 3 号线 10 万 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1 年底投产,云南基地 20 万吨/年钛白粉产能有望 2022 年 底投产,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钛白粉产能将突破 150 万吨,将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钛白粉 供应商。中核钛白主要以硫酸法产能为主,目前具备 33 万吨/年钛白粉粗品产能和 40 万吨 /年钛白粉成品产能,公司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扩增钛白粉粗品和成品产能。2.3、氨纶: 景气高涨,龙头加大资本开支计划行业景气度快速修复,2021 年氨纶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2020 年 8 月至今,氨纶价格 从 2.85 万元/吨上涨至当前的 6.2 万元/吨,突破上一轮景气周期 2011 年高点。产品价格的 持续上涨,导致行业扩产加速。然而新增产能集中于 2021 年末至 2022 年投放,我们预计 今年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2015 年至今氨纶行业供应格局变化整体分为三个阶段,未来可能形成双寡头格局。氨纶行业在 2014-2020 年的七年下行周期,行业格局不断洗牌,供应端也发生较大变化。2015-2018 年是一个群雄逐鹿的阶段,在此阶段除了华峰、晓星、新乡扩产外,华海、奥神、越华等 企业也在持续投资。2019-2020 年行业寡头初现,华峰、晓星、新乡、泰和加快做大做强, 一超三强格局基本形成。展望十四五,华峰重庆拟在重庆新增产能 30 万吨,晓星拟在宁夏 新增 36 万吨,我们预计行业未来可能逐步形成双寡头格局。投资强度差异大,华峰远低于同行。我们梳理了近年来氨纶项目的投资状况,单吨投资额 从 1.5 万元/吨到 5.1 万元/吨,若以十年折旧计算,则年度成本仅折旧一项就高达 3000 元/ 吨。华峰化学重庆基地与集团共享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扩产成本大幅低于同行,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将继续维持现有的规模及成本优势。2.4、农药:龙头企业加大资本开支,中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农药企业的成长主要依托原有核心产品扩产能,或者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等方式。农药行业 由于产品种类较多,多数农药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难以支撑企业通过单个品类做大规模, 仅草甘膦、草铵膦、麦草畏等大品种除草剂以及康宽、拟除虫菊酯等大品种杀虫剂市场规 模较大,并且部分品种需求增长前景较好,能够支撑企业做大规模。沿着单一品种扩产能的模式能够使得企业竞争优势随着规模扩大不断提升,但是跨品种的扩张模式,需要企业 具备较强的化学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成本竞争能力。扬农化工、利尔化学、广信股份 等龙头企业基于较强的合成能力、工程化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围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模 式等,能够结合核心产品扩产能以及丰富产品种类等模式不断成长,因此随着龙头企业的 资本开支加大,我们预计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实现稳健成长。扬农化工优嘉三、四期项目合计投资近 45 亿元。公司总投资 21 亿元建设的优嘉三期项目 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产品均已稳定达产,逐步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优嘉四期项目将投资 23.5 亿元扩增拟除虫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啶胺等原有 品种产能以及新建 6,000 吨硝磺草酮、1,000 吨虱螨脲等产品。同时扬农化工已变更为先正 达控股子公司,我们预计先正达集团每年对外采购原药超过 200 亿元,2019 年扬农化工向 先正达集团销售产品金额仅 12.2 亿元,占先正达集团对外采购额的约 6%。得益于扬农化工 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水平,以及先正达集团体系内扬农化工原药供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新项目的建设将助力公司持续成长。利尔化学在建及拟建项目合计固定资产投资近 38 亿元。利尔化学近年来围绕草铵膦相关产 业进行了多基地布局,其中广安基地一期项目草铵膦、丙炔氟环唑已经建设完成,氟环唑 暂时推迟。此外广安二期围绕核心中间体 MDP 及下一代产品 L-草铵膦进行了布局。荆州基 地是老工艺亚磷酸三乙酯的重要供应商,未来升级搬迁改造后将围绕磷化工继续深耕。广 安利华是公司和科迪华合资,围绕氯代吡啶类类产品布局的一个基地。我们测算公司未来 三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达到 37.8 亿元。广信目前在建中间体及原药项目众多,三年资本开支有望达到 40 亿元左右。邻苯二胺技改 项目已经验收完成,我们测算可以增厚利润 3000 万元以上;对邻硝基氯苯二期有望于 1H21 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5000 万元以上;30 万吨氯碱项目有望于 2021 年一并投放,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6500 万元以上;热电及码头项目今年将逐步运营,我们测 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4000 万元以上;噁唑菌酮已经试产,我们测算该项目将增厚利润 1.3 亿元左右。原药方面,我们预计肟草酮、噻嗪酮、茚虫威等有望于 2021-2022 年逐步投放, 此外公司嘧菌酯、康宽等产品也有远期规划。我们测算,公司三年期维度资本开支将达到 40 亿元。2.5、煤化工:煤炭指标成为稀缺资源,获批煤化工项目价值凸显2015 年后重点地区煤化工项目受到严格限制。2015 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地区煤 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及广东省珠三 角等重点地区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提高煤炭等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煤炭 消费,2015 年以来山东、江苏及浙江等化工大省严格限制新建煤化工项目。山东省煤炭指标向重大项目和高效清洁利用企业集中。在煤炭消费总量继续压减的趋势下, 2020 年 4 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通过收储能源消费指标、煤炭替代指标、煤炭消费指标等方式腾挪出煤炭指标,以破解山 东省重大项目落地能耗指标瓶颈制约,在有限指标的约束下,山东省煤炭指标逐步向重大 项目和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龙头企业集中。内蒙古加快推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2021 年 2 月,内蒙古发改委等部门起草《关于确保 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1)将控制高耗能 行业产能规模:2020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电石、PVC、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烧碱、纯 碱等项目;2)提高产业准入标准:新建高耗能项目在满足能耗双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艺技 术装备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华鲁恒升:1)德州基地定位高端化发展:公司规划德州基地未来将围绕新材料板块延伸拓 展以及提高效率等方向发展,目前德州基地所在化工园区大约 5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6.7 万吨/年精己二酸项目已于 1Q21 投产,我们预计己内酰胺及尼龙 6 切片等新材料项目将于 2021 年中期到年底投产,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德州基地仍有 2,000 多亩空余 土地,我们预计未来德州基地仍有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2)荆州基地打开成长空间:基于 荆州基地便利的铁路、水路运输条件,便宜的地价、水价,以及贴近需求市场等,我们认 为荆州基地综合条件具备优势,能够复制公司在德州基地所建立的煤化工核心竞争优势。 荆州基地一期将投资百亿元以上规模建设尿素、醋酸及有机胺系列产品,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3 年底前投产,我们认为荆州基地有望再造一个华鲁,将打开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宝丰能源:投建内蒙 4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掀起新的发展续篇1)公司具备煤矿-焦炭-聚烯烃-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明显。公司 2005 年成 立以来,依托宁东煤田优质资源,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已打造成型焦化、烯烃及精细化 工三大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一体化的煤化工龙头,并且高度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带给公司明显的竞争优势。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有煤炭产能 750 万吨/年、焦化 400 万吨/年、甲醇 400 万吨/年、聚乙烯 60 万吨/年、聚丙烯 60 万吨/年、 苯加氢装置 10 万吨/年、焦油深加工装置 30 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 20 万吨/年和重碳四 异构装置 12 万吨/年,受益于全产业链布局和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公司聚烯烃等产品成本 优势明显。2)持续资本开支,助力宁东基地全产业链布局继续完善,焦炭和烯烃产能进一步扩张。煤 矿:公司红四煤矿 2020 年 10 月正式投入试运转,公司煤炭自供率将提升至近 70%。随着 红四煤矿(240 万吨/年)的正式投产,后续马莲台煤矿(360 万吨/年)采矿区安全改造项 目的完成,以及丁家梁煤矿 90 万吨/年煤炭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煤炭总产能未来将提升 至 840 万吨/年,原料供应将获得充分保障。焦炭:公司在建 300 万吨/年煤焦化多联产项目,公司计划 2021 年底投产,建成后焦化产能达到 700 万吨/年,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 焦化企业之一。烯烃:三期 100 万吨/年烯烃项目正处于建设中,我们预计 2022 年底投产, 除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外,碳三以上组分的利用将继续降低公司烯烃成本。3)卡位乌审旗优质原料煤资源,有望复制宁东基地成功经验,未来成长性获保障:公司公 告拟于内蒙古扩建 400 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项目,计划投资 673 亿元,项目选址同属能源 化工“金三角”的鄂尔多斯乌审旗,使用国家现代煤化工总体规划中的烯烃指标,仍定位 于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我们预计有望复制公司在宁东基地的成功经验,巩固在烯 烃行业的战略地位。中国特有的煤炭资源禀赋下煤基化工品是极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路线, 而能源结构转型、煤炭消费总量指标控制,以及煤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煤炭 行业从过去的数量型短缺转变为质量型短缺,适应于煤化工的低硫、低灰分、低微量、高 热值的原料煤资源的稀缺性将逐渐显现。我们理解公司的规模化扩张有效解决了对下一阶 段发展瓶颈的问题,从营收体量和现金流入来看具备了再造一个宝丰的基础,将为公司在 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投入保障。我们认为公司在高端聚烯烃、 EVA 和针状焦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在规模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上并行不悖。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伏带动需求大增,进口替代指日可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应用广泛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性质由醋酸乙烯含量决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是由乙烯(E)和醋酸乙烯(VA)共聚得到,通常 VA 含量在 5%-40%。VA 含量越低,EVA 性质越接近低密度聚乙烯(LDPE);VA 含量越高,EVA 性质越接近橡胶。与聚乙烯(PE)相比,EVA 由于在分子链中引入醋酸乙烯单体,从而降低了高结晶度,提高了韧性、抗冲击性、填料相溶性和热密封性能,被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模、热熔胶、电线电缆及玩具等领域。不同 VA 含量 EVA 对应用途EVA 是高端新材料,主要分为光伏料、发泡料、电缆料EVA 属于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高性能树脂-高性能聚烯烃塑料。因其具备高透明度和高粘着力,适用于玻璃和金属等各种界面;而良好的耐环境压力使其可以抵抗高温、低温、紫外线和潮气。作为高端聚烯烃分支下的环保新材料,符合全球工业生产向环保绿色化转型的趋势。全球 EVA 生产能力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三个地区,未来需求增长将由东北亚和中东地区拉动。根据《中国化工信息》杂志统计,2019 年全球 EVA 产能达 520.6 万吨/年,北美、西欧和东北亚三个地区的产能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85.3%。2018 年全球 EVA 树脂消费量约为 365.4 万吨,对 EVA 的消费需求较大的地区为东北亚、北美、西欧以及东南亚地区,这四个地区年消费量共计298.1 万吨,占世界 EVA 总消费量的 81.6%,其中东北亚的消费量占到 50%以上。根据中国化工信息预测,2018-2023 年,全球 EVA 树脂消费增速最快的是中东地区,年均 EVA 消费量增长率将达到 8.3%,东北亚年均增速约为 4.8%,高于全球年均 4%的增长水平。来自美国和西欧对 EVA 需求增长较为缓慢,日本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在国内,EVA 树脂主要应用于生产光伏料、发泡料、电缆料、热熔胶料和涂覆料等,国内下游产业蓬勃发展带动高端 EVA 树脂需求。根据金联创资讯统计,2014-2019 年国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0%,2019 年国内表观消费量为 177.3 万吨,同比上涨 14.0%。我国 EVA 树脂主要用于发泡料、涂覆、农膜、热熔胶、电线电缆以及太阳能光伏等。鞋材、热熔胶和农用薄膜属于 EVA 树脂的传统应用领域,光伏封装胶膜、电线电缆和涂覆料属于新兴的应用领域。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预涂膜技术和无卤阻燃电缆的发展,光伏胶膜、涂覆、电线电缆已成为 EVA 树脂的重要下游,在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用于光伏封装胶膜、薄膜、预涂膜及电缆生产等新兴技术应用中的高端 EVA 树脂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大。2019 年国内 EVA 树脂下游各领域需求生产工艺:国内大多采用高压法连续本体聚合工艺目前全球生产 EVA 树脂的方法包括高压法连续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中压悬浮聚合法。不同 EVA 生产工艺对比国内外 EVA 树脂的生产主要采用高压法连续本体聚合工艺,根据所采用反应器的不同,生产工艺包括管式法和釜式法两种工艺。目前,管式聚合法的典型工艺包括: 巴斯夫(BASF)、伊姆豪森(Imhausem/Ruhrchemie)、巴塞尔(Basell)、俄罗斯管式法工艺、住友化学和埃克森美孚管式法工艺等。釜式法聚合的典型工艺有杜邦、美国工业公司、住友以及利安德巴赛尔等釜式工艺法。目前国内EVA 树脂的生产技术均为引进技术,其中采用管式法工艺的生产能力为 60.0万吨/年,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61.7%;采用釜式法工艺的生产能力为 37.2 万吨/年,占总生产能力的 38.3%。管式法和釜式法生产工艺对比国内 EVA 进口依存度高,未来 1-2 年有望持续景气全球 EVA 树脂产能较分散,东北亚需求超过 50%全球 EVA 产能约 520 万吨,主要厂家包括埃克森美孚、韩泰等企业。全球消费量约 380 万吨,对 EVA 的消费需求较大的地区为东北亚、北美、西欧以及东南亚地区,合计占世界 EVA 总消费量超过 80%,其中东北亚的消费量占到 50%以上。全球 EVA 树脂的产能分布(按地区)全球 EVA 树脂的产能分布(按厂家)国内 EVA 树脂共 7 家企业生产,开工率逐年提高中国 EVA 产能、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4 年到 2019 年,产能从 50.0万吨/年增加到 97.2 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6%;产量从 36.3 万吨增加到 73.7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5.8%。2020 年国内产能 97.2 万吨,产量预计 75 万吨,开工率 77.2%。国内 EVA 产能产量(万吨)国内主要产能包括斯尔邦石化 30 万吨/年、扬子石化-巴斯夫 20 万吨/年、燕山石化 20 万吨/年、联泓新科 10 万吨/年、台塑宁波 7.2 万吨/年等。其中斯尔邦石化、联泓新科、台塑宁波具备光伏级 EVA 树脂生产能力,年产量约 15 万吨。我国 EVA 树脂主要生产厂家(万吨/年)国内新增 EVA 产能陕西中煤榆能化 30 万吨/年、中化泉州 10 万吨/年、中科炼化 10 万吨/年、古雷石化 30 万吨/年,这些产能受疫情影响实际投产进度尚有不确定性,新增产能主要以生产电缆料、发泡料为主。我国 EVA 树脂新增产能(万吨/年)我国 EVA 进口依存度高,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大。2014-2019 年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0%。2019 年 EVA 进口 109.6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177.1 万吨,同比上涨 14.0%。我们预计 2020 年国内 EVA 进口量约 118 万吨,表观消费量约 187 万吨,同比增长 5.6%,进口依存度 63.1%。从终端行业发展来看,光伏、电缆等高新行业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需求量增长迅速,成为拉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需求的主要动力。国内 EVA 进出口及表观消费量(万吨)EVA 价格受需求拉动暴涨,未来 1-2 年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历史上来看,EVA 树脂价格较为稳定,2017-2019 年价格始终维持在 12000-14000 元/吨。2020 年上半年,受原油带动的乙烯价格下跌,以及下游行业开工率下降,EVA树脂价格跌至 9500 元/吨。自 2020 年 8 月份以来,在下游需求复苏以及光伏级树脂需求超预期下,价格大幅上涨。2020Q4均价17800元/吨,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 52%。我们认为在海外无新增产能、国内新增产能进度推迟、下游需求爆发增长的背景下,未来 1-2 年 EVA 树脂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EVA 胶膜是光伏组件关键材料,拉动光伏料需求EVA 胶膜性能优异,受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影响小光伏胶膜是光伏组件重要封装材料,约占光伏电池组件成本 5%。光伏胶膜是光伏电池组件的内封装材料,应用于电池组件封装的层压环节,它覆盖电池片上下两面,和上层玻璃、下层背板(或玻璃)通过真空层压技术粘合为一体,构成光伏组件。光伏胶膜是以树脂为主体材料,通过添加交联剂、抗老化助剂,经熔融挤出、流涎成膜而得。光伏胶膜材料不受技术路线影响,未来 EVA 树脂和 POE 树脂长期共存。光伏胶膜按原材料可分为透明 EVA 胶膜、白色 EVA 胶膜、聚烯烃(POE)胶膜、多层共挤 POE 胶膜(EPE)等。透明 EVA 胶膜是最传统的产品,适用各种光伏组件;白色 EVA 胶膜反射率更好,主要适用光伏组件下层封装;POE 胶膜具备更高抗 PID 性能(电位诱发衰减:为提高发电效率而降低太阳能电池片钝化层的折射率,导致光伏组件实际发电效率大幅下降的现象),主要适用于双玻光伏组件。光伏胶膜种类(按原料区分)双玻组件是未来发展趋势,EVA 胶膜长期看渗透率下降有限光伏组件经历单玻组件、双玻组件、新型双玻组件等发展阶段。常规单玻组件结构(从上往下):光伏玻璃、透明 EVA 胶膜、电池片、透明EVA 胶膜、光伏背板。太阳能透过玻璃和上层透明 EVA 胶膜照射到硅电池片上产生光电流,白色的光伏背板反射光线,透过下层透明 EVA 胶膜再照射到电池片表面,提高光线利用率。常规双玻组件结构(从上往下):光伏玻璃、透明 EVA 胶膜、电池片、白色EVA 胶膜、透明背板/钢化玻璃。由于双玻组件背面使用透明玻璃而没有白色的背板反射光线,会导致电池片间漏光,存在 2%以上功率损失。改为采用白色EVA 胶膜应用在电池片下侧,可以增加反射,提高阳光在组件中的利用效率。新型双玻组件结构(自上而下):光伏玻璃、透明 EVA 胶膜、电池片、POE胶膜/多层共挤 POE 胶膜、透明背板/钢化玻璃。由于双面发电特性和特殊设计,电池的背面特别容易发生 PID 现象,尤其在双玻组件中 PID 衰减更为明显。POE胶膜具有更高的水汽阻隔率、更优秀的耐候性能和更强的抗 PID 性能,可提升组件长期可靠性。由于双面发电组件理论效率更高,是光伏组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白色 EVA和 POE 胶膜的渗透率也将相应增长,对透明 EVA 胶膜形成逐步替代的趋势。但由于 POE 胶膜粘结性较差,使用多层共挤的 EVA-POE-EVA 结构胶膜(EPE),其可兼具 EVA 的良好胶黏性与 POE 的抗 PID 性能,性能介于 EVA胶膜与 POE 胶膜之间。全球光伏迎来高速发展期,光伏胶膜需求大增带动 EVA 光伏料需求光伏是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政策推动行业高速发展。随着投资成本不断下降和发电效率逐年提升,中国光伏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光伏市场最高年均新增装机可达到 287GW,2025 年最高可达 391GW,年复合增速 16%。我国正在积极谋划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光伏协会预测,未来 5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乐观情况可达到 90GW,2025 年最高可达 123GW,年复合增速 21%。光伏组件产量一般为光伏电池装机量 1.15-1.2 倍,2019 年全球新增装机 115GW,光伏组件产量 138GW。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预测(GW)国内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预测(GW)光伏胶膜呈单位用量下降、克重增加趋势,白色 EVA 与 POE 胶膜渗透率增加。在相对固定的组件面积下,光伏封装材料的单位用量(亿平方米/GW)与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呈负相关性。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面积组件的输出功率逐年提高,未来胶膜的平均用量也呈逐年小幅下降趋势;同时由于组件对电池封装性能要求的提高,光伏胶膜克重(吨/亿平方米)呈增加趋势,大体上看,单位用量下降与克重增加基本相互抵消(吨/GW)。由于双面发电组件理论效率更高,是光伏组件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白色 EVA 和 POE 胶膜的渗透率有望相应增长,对透明 EVA 胶膜形成逐步替代的趋势。光伏胶膜单位用量预测(亿平米/GW)光伏封装材料市场占比预测EVA 树脂受光伏装机需求拉动,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光伏预测,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在 120GW 左右,乐观预计 2025 年新增装机 391GW。根据我们估算,按照树脂需求为 4.7 万吨/亿平米,2020 年全球光伏级 EVA 树脂需求约 54 万吨,2022 年需求约 95 万吨,CAGR 为 32.7%;2025 年需求约138 万吨,CAGR 为 20.7%。全球 EVA 树脂需求预测(乐观)悲观预计 2025 年新增装机 301GW。根据我们估算,2022 年全球光伏级 EVA树脂需求约 75 万吨,CAGR 为 25.5%;2025 年需求约 106 万吨,CAGR 为17.5%。全球 EVA 树脂需求预测(悲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申请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建议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商业计划书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获取报告请登陆 未来智库)2018 年国内改性塑料产量达到 1849 万吨,市场空间巨大,但是国外大型化工 企业占据其中较大市场份额,同时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国内产能极为分 散。我们预计在技术和规模的双重门槛之下,国内市场份额将持续向龙头企业 集中。成本端方面,改性塑料作为典型的化工产业链下游环节,将长期受益于 本轮化工上游产能扩张导致的原材料供应充分。我们预计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整 体迎来景气拐点,未来供需结构将持续优化,推动行业毛利率持续改善。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整合空间巨大改性塑料行业属于化工产业链最下游环节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PE、PP、PVC、PS、ABS 等)和工程塑料(PA、 PC、POM、PBT、PPO 等)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加工或者化学改性的方式, 使其具备更优秀的强度、韧性、阻燃、抗冲击、易加工等性能,能够在广泛下 游得到应用。改性塑料是对传统塑胶材料的最直接的性能改善型材料,在整个 化工产业链中属于最下游的环节。改性塑料的上游原材料一般是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以及各类添加剂和改性填 充材料等,下游则主要覆盖了汽车、家电、建筑材料、办公设备、电子电气等 传统行业,以及轨道交通、精密仪器、航天航空、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其 中,家电和汽车行业占据了国内改性塑料的最主要需求。国内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巨大,同时国内产能极其分散2018 年国内初级形态塑料(主要是 PE、PP、PS、PVC 等通用塑料)的产量 已经达到 8558 万吨,而且塑料制品与国内经济增速关系密切,1997-2010 年 期间国内塑料产量的增速中枢基本在 15%左右,2010 年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增 速降档,塑料产量的增速中枢下滑至 7%左右,按照这个复合增速推算至 2025 年,国内初级形态塑料的产量将有望达到 1.3 亿吨。2018 年国内改性塑料需求量达到 1182 万吨,同比增速 7.2%,保持了较快的增 长。2018 年国内改性塑料产量已经达到 1849 万吨,改性化率已经达到 21.6%, 为历史新高。据此推算,国内改性塑料的总产值已经超过 2000 亿元,未来随 着改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国内改性塑料需求量和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国内改性塑料市场巨大,但是结构化竞争差异非常大。由于改性塑料在石化行 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发展多年,大型化工外企在原料供应、营业规模、技术积累 上优势明显,通常在全球各大产业链中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供给。相比之下, 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都是从国内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之后才迅速发展,虽 然发展速度很快的,但是通常都是从一些相对低端的改性塑料入手,过去国内 家电行业发展较快,且形成了极强的全球竞争力,受益于此,国内改性塑料企 业过去大多是为家电产业链配套提供材料。在市场份额上, 外企(主要是 SABIC、DOWDUPONT、Basell、Polyone、 三星、LG、DSM 等跨国大型化工企业)占据 70%的市场。而国内企业虽然数 量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根据行业统计,国内上千家改性塑料企业中产能超 过 3000 吨的不超过 300 家公司,总共也就占据了国内约 30%的市场份额,国 内外企业的竞争实力差距非常大。国内改性塑料企业产能分散,在营收规模和研发投入上整体处于明显劣势。国 内改性塑料企业大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集中在改性塑料加工环节,并 不具备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除了金发科技今年并购了产业链上游的 PDH 项目),而且产品种类较少(大多是增强增韧塑料)导致营收规模较小,往往在 研发投入上远小于国外同行企业。除了国内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金发科技的营 收在 2018 年超过 250 亿元以外,其他改性塑料企业的营收规模都很难超过 50 亿元的门槛,其他非上市的小型改性塑料企业的营收规模更是难以超过 1 亿元。 即便是按照每年营收 5%的比例投入到研发当中,国内绝大部分的改性塑料企业 在研发上的费用投入都不会超过 500 万元。这对于技术门槛越来越高的改性塑 料行业而言,基本上难以满足下游行业对材料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认为行业壁垒逐渐提高,国内市场有加快集中的趋势1)技术门槛提高。过去国内改性塑料常见的以阻燃树脂、增强增韧树脂、纤维 增强热塑性塑料、塑料合金以及功能色母粒等。随着国内产品质量的提升,对 改性塑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在强度、硬度、韧性、阻燃性等基础要 求的标准在提高,近年来在改性塑料的电学性能、卫生安全性能、环境友好性 能等方面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预计国内改性塑料未来向性能高端化、功 能定制化方面不断发展。2)规模门槛提高。国内大量中小型改性塑料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在 1 万吨以下, 且主要以加工低端的改性料为主,在当前化工企业退城入园、人力成本提升、 技术研发投入加大等趋势之下,不具备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很难在行业低迷期 存活。更为重要的是,以家电和汽车为主的下游市场也在持续整合,大客户是 企业争取的主要对象。大客户对改性塑料的供应商要求更为严苛,特别对产品 的性能一致性、稳定性和供应量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小规模的改性塑料企业难 以进入供应体系。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国内改性塑料行业有较大的持续整合空间,同时随着 国产化率的提升,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有望取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改性塑料行业整体迎来景气拐点改性塑料行业毛利率从底部开始回升过去十年,改性塑料行业整体毛利率基本维 持在 14-22%的区间内波动,其中 在 2013-2014 年期间由于改性塑料需求量同比大幅下降使得行业毛利率出现明 显的低点,2017-2018 年同样由于下游需求减弱等原因导致行业毛利率整体向 下。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又开始逐步恢复,我们预计未 来 2 年行业整体毛利率将延续底部回升的趋势。从改性塑料的成本结构来分析,原材料占比一般超过 90%。其中最常用主要是 PE、PP、PS 等通用塑料,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有机试剂、无机材料等添加剂。 人工工资一般只有 1-5%,制造费用则在 5-7%。由于改性塑料的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绝大比例的成本,因此改性塑料产品通 常采用成本+加工费的方式来定价。其中原材料成本与大宗品通用塑料(如 PE、 PP、PS、PVC 等)的现货价格波动有密切关系,而加工费则往往与下游需求 情况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有较大关系。我们认为改性塑料行业整体毛利率将持续改善的原因主要有 3 点:1) 原材料成本未来有持续下行的趋势。改性塑料最主要的材料是聚烯烃和聚 苯乙烯,其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烯烃和芳烃,都是本轮行业扩产的主要目标, 其中民营炼化、轻烃裂解、新型煤制烯烃等大型化工项目正在陆续投产, 未来国内烯烃和芳烃的国产化率迅速提升,国内供给较为充分,改性塑料 原材料端长期压力较小,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2) 下游家电和汽车客户对改性塑料性能要求提高,有利于提高改性塑料产品 定价。改性塑料主要客户仍然是家电和汽车行业,与过去不同的是,随着 消费升级和汽车国产化趋势的进行,下游客户提高了对改性塑料性能的要 求,必然导致材料加工费的提升。而且国产汽车的国产材料供应比例逐年 提升,同样有利于国产改性塑料企业进入汽车供应链,取得更高的产品加 工费。3) 行业集中度提升,改性塑料供应商议价能力提升。技术和规模门槛导致中 小产能持续退出,有利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产能结构性调整,行业中高 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有利于行业毛利率整体提升。上游产能持续扩张,原材料未来供应充分国内由于“缺油贫气富煤”的能源格局,石油化工行业长期受限于上游原油的 供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炼化原材料仍需要从国外 采购,包括烯烃、芳烃在内的石化基础材料长期进口依存度在 50%以上。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聚烯烃以及下游 的改性塑料产品,其产品价格常常受到国际原油以及聚烯烃等大宗商品的价格 波动影响。国内聚烯烃进口依存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聚乙烯进口依存度长年保持 在 40%以上,随着国内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国内聚乙烯仍有较大的产能缺口。 聚丙烯则在近年由于煤制烯烃和轻烃裂解路线的快速发展而产能迅速扩张,聚 丙烯近年进口依存度已经降到 15%左右。另外两种主要的改性塑料原材料 PS (聚苯乙烯)和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进口依存度也基本在 30% 以上,对国内改性塑料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限制作用。化工行业新一轮扩产周期以“去产业瓶颈”为目标,改性塑料行业最为受益。 十三五以来,化工产业以“去瓶颈”为目标,大力发展上游烯烃、芳烃等上游 原材料产能,提高国产化率。其中对国内化工产业影响最大的几个发展方向, 主要是大型民营炼化、轻烃裂解、煤制烯烃这三大项目,随着近些年这些先进 产能的陆续投放,国内烯烃、芳烃过去主要依赖于进口的局面将迅速逆转,在 保障国内自用的同时甚至有多余产能可以向海外出口。根据我们的统计,2021 年之前国内会增加 4700 万吨/年炼化产能、1520 万/年 吨乙烷裂解脱氢产能、1117 万吨/年丙烷裂解脱氢(PDH)产能、1068 万吨/ 年煤制烯烃产能、663 万吨/年苯乙烯产能,这些项目顺利投产之后,国内大部 分基础化工品的供应总量将得到充分保障,有利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长期发展。需求有望触底回升,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调整国内改性塑料主要应用在家电和汽车行业中,二者占了改性塑料近 80%的需求 比例,因此国内家电和汽车产品的产量增速密切影响了改性塑料的需求情况。由于家电种类繁多,对改性塑料的使用量也各不相同,但是对改性塑料的使用 量增加以及性能要求逐步提高的趋势大体相同。一般而言,在大型家电中改性 塑料使用量较多,一台冰箱或者洗衣机通常需要 10-20kg 的改性塑料,而大多 数小型家电的外壳也都是由改性塑料制成。根据产业在线和国家统计局数据, 截至2019年11月,国内主要家电除了洗衣机(累计产量6000万台,同比2.6%) 同比趋势向上之外,空调(累计产量 19956 万台,同比 5.8%)、冰箱(前 10 月累计产量 6479 万台,同比 3.5%)和彩电(累计产量 17570 台,同比-2.8%) 的产量累计同比增速仍在下行,对改性塑料的需求支撑力度有限。但是家电作为典型的地产后周期消费品,其需求与地产建成面积关系较为密切。 从 2019 年 11 月的地产数据来看,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为-4.5%,呈现良好 的底部回升趋势,在此带动之下,我们预计大型家电的需求情况将迎来好转。 同时受益于智能家电的更换热潮,我们认为未来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不会出现 继续萎缩的风险,对改性塑料的需求预计将逐步恢复较高增长。汽车行业仍是国内改性塑料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汽车轻量化一直以来是汽车 整车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改性塑料具有良好的单位重量性能优势,目前已经 广泛应用在各种结构件和功能件,在汽车自重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改性塑 料使用量最高的是德系车单车,其改性塑料的使用率达到了 22%为 300-360 千 克,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到了 16%为 210-260 千克,我国乘用车单车的改 性塑料使用率只有 8%为 100-130 千克,离全球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截至 2019 年 11 月,国内汽车总产量为 2286 万辆,同比增速-9.6%,虽然汽车整体 产量增速有所下滑,但是汽车总量较大,且单车对改性塑料的使用量仍有较大 的提升空间,未来仍将是改性塑料的重要需求支撑。汽车轻量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无论是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还 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都是有效降低汽车能耗、提高能量效率的有效手段。 有研究显示,燃油汽车整车重量减轻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8%,对应的重 量每减少 100kg,汽车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3~0.6L,百公里 CO2 排放量可减 少约 5g;对纯电动汽车而言,整车重量降低 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 2.5km。 电动汽车的轻量化需求更迫切。要使每消耗 1Kwh 电量电动汽车行驶更远的距 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增加电池带电量(提高能量密度或者增加电池数量)或 者减轻汽车的重量。2016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中,轻量化作为七大技术 路线之一被单独提出,并制定了车辆整备质量在 2020/2025/2030 年较 2015 分 别减重 10%/20%/35%的宏观目标,轻量化与新能源汽车一起,是未来节能减 排的重要途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向高续航、高电池容量车型倾斜。2019 年 3 月 26 日,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改委四部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 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乘用车续航里程不小于 250km,能量密 度要求提升至 120Wh/kg,百公里电耗要求略有上升。而且新补贴政策对于百 公里电耗优于门槛 35%以上车型给予 1.1 倍补贴支持,继续坚定了降能耗的大 方向,对于高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仍给予了支持。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 滑坡,但是更高续航里程、电池容量的乘用车型补贴力度反而进一步加大,政 策扶优扶强的大方向非常明确,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向高 续航、高电池容量方向发展。除了轻量化的需求以外,塑料制品还能够降低车企的生产成本以及提高部分零 部件的安全性能。相比于金属部件需要焊接才能制造组合成复杂的形状,塑料 制品通过注塑成型就能以更低的成本得到形状复杂的零部件,还可以减少集成 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数量。而且塑料制品的弹性模量较好,在发生碰撞时能够 通过变形来吸收大量的能量,对强烈撞击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而且改性塑料 耐腐蚀性、耐高温、耐磨擦等性能更强,对于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下的零部件而 言,选择塑料制品是更好的选择。我们认为对于国内汽车产业,轻量化发展是必然之路,改性塑料以其极具性价 比的性能优势,将在国内汽车产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作为全球 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未来国内改性塑料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需求增速。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国产化趋势下龙头企业最为受益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国产化趋势推动供应链上游供应商迅速成长根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各零部件系统进口数据(已于 2016 年 7 月停止统计), 我们比较了 2010-2016 年间各零部件系统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与中国汽车销量同 比增速。总体来看,2010-2015 年间,汽车零部件发生了全行业的进口替代(从 2010 年的零部件全系列进口增速高于汽车销量增速,发展到 2015 年的零部件 全系列进口增速低于汽车销量增速)。虽然 2017-2018 年期间国内进口汽车零部件的金额同比增速有所提升,但是 2018 年之后由于中美贸易冲突,国内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明显大幅下降。我们 认为随着国内汽车行业对零部件供应安全保障的重视,汽车供应链国产化趋势 将长期进行。低廉的人力成本,丰富的原材料供应下,国内零部件企业相较欧美发达国家具备天 然的成本优势,在车灯、玻璃、客车这类非标汽车产品上体现尤为显著(非标产品 需要更多人力支持),未来整车行业竞争仍将呈现加剧趋势,国内零部件企业有望 携优势成本地位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虽然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二级或者三级供应商提 供塑料粒子或者制品,但是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逐渐加速国产化替代的趋 势之下,国产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必然具备比以前更多的机会进入到汽车零部件 产业链当中。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规模和研发投入是核心优势国内外企业在市场份额上的差异,一部分与技术优势有关系,另一部分也与国 内改性塑料企业产业链不完善有关。比如国外改性塑料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有 SABIC、陶氏杜邦、利安德巴塞尔、Polyone、韩国三星、LG、荷兰 DSM、日 本旭化成等公司,大多有配套的上游聚烯烃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或者是产品链 丰富具有多种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研发资金的投入 上,都远超过国内改性塑料企业。比如海外著名石化企业 BASF 和陶氏杜邦在 2018 年的营收分别为 788 和 860 亿美元,分别投入了 22.5 和 30.6 亿美元研发 费用。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在营收规模和研发投入上处于明显劣势。国内改性塑料企业 大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集中在改性塑料加工环节,并不具备相关的上 下游配套产业链(除了金发科技今年并购了产业链上游的 PDH 项目),而且产 品种类较少(大多是增强增韧塑料)导致营收规模较小,往往在研发投入上远 小于国外同行企业。除了国内改性塑料的龙头企业金发科技的营收在 2018 年 超过 250 亿元以外,其他上市的改性塑料企业的营收规模都很难超过 50 亿元 的门槛,其他非上市的小型改性塑料企业的营收规模更是难以超过 1 亿元。即 便是按照每年营收 5%的比例投入到研发当中,国内绝大部分的改性塑料企业在 研发上的费用投入都不会超过 500 万元。这对于技术门槛越来越高的改性塑料 行业而言,基本上难以满足下游行业对材料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和积累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才最优 可能进入到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当中。从海外大型改性塑料生产企业的 发展经验来看,只有长期保持较高比例以及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才具备保持 产品性能持续迭代的能力,满足下游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 只有国内改性塑料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才真正具备进入汽车零部件供应链 的能力。……(报告来源:国信证券)(获取报告请登陆 未来智库)
来源:新浪财经【策略概览】1.交易对象:L和PP2.交易合约:L2001和PP20013.交易方向:第一阶段做多 10月底附近做空4.进场点位:第一阶段 L:多7800-8000 PP:多8300-8500第二阶段 L:空价位待定 PP:空价位待定6.目标价位:第一阶段 L:8600-9000 P:8600-9100第二阶段 待定7.交易周期:依据整个宏观宏观和产业链情况,可日内滚动操作8.主要逻辑:L和PP目前的症结是库存高企、下游消费不佳、未来投产量较大,再加上中米贸易战进一步削弱了终端需求及预期,但这些利空已经计入价格,未来中米关系大概率优于目前,终端需求也会在中央维稳的措施下回升。所以L和PP总体思路是逢低做多。但是这种情况会有反复,毕竟中米以及中央不确定性较强。所以在反弹到位后,应伺机做空。策略后续:2019年9月25日更新:由于沙特事件导致PP和LLDPE大涨,但最终影响有限,这次突发事件也给予了做空的较好价位,于是将10月底的做空策略提前至9月底.在L在7400以上开始做空,PP在8100以上开始做空,之后根据情况调整仓位.一、国际原油与全球政治中米关系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又再起波澜,并且在中米谈判之间又裹挟着香港危机。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将香港问题纳入到中米谈判之中,并妄图干预中国内政。中国对美国9月1日加征征税予以合理对等地回击,但特朗普随即加码征税,将中米拖入更深的战斗。更令人疑惑的是,特朗普在周末称后悔加征征税,随后又辟谣称后悔加征太少。其又称中国致电美国寻求谈判,但中国外交部和人民日报称无此事。中米关系进入到扑朔迷离的状态。而原油越来越受到中米关系等引发的需求下降的影响,中米关系成为了原油价格的核心驱动因素。笔者认为中米向好已经变成了中米背向,对此不应有所疑问。我们再将目光转向欧洲大陆,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越来越大,10月30日前英国将会脱欧,并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下行之际,美联储等降息以应对,但效果存疑。美伊关系仍旧是中东政治的焦点。在8月份,美国与伊朗关系有了好转的迹象。8月初,伊朗总统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关系出现了转机。8月底,特朗普称在“正确的条件”下会见伊朗总统,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美国和伊朗之间斡旋,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伊谈判。预计下半年美伊总统可能会面,有利于缓解地缘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原油下跌之后,OPEC表示将会减产以平衡原油市场,12月前原油的库存将会显著下降。这使得原油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减弱。综合来看,原油未来三个月的运行区间,大概率在(55,65),极端价格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二、塑料与PP基本面1.聚乙烯市场分析利好:石化库存有所回落,延安能化、独山子石化等装置处于检修中,供应端压力有所减弱;下游农膜旺季需求缓慢增长,原料备库不高,后期需求存在一定恢复空间。利空:产业部分继续下调出厂价格,市场成本支撑力度进一步减弱;下游目前处于行业淡季中,多维持刚需拿货,短期内需求难有明显上涨。8月消息面偏空发酵明显,PE市场整体走势依旧偏弱,终端需求不济,也难以提振现货行情向好发展。月初,石化库存处于中位偏高水平,厂家纷纷降价销售,再加上期货盘面低开震荡,挫伤市场业者心态,成本面支撑不断减弱。此外中安联合装置顺利出品,场内货源供应压力有所负担。下游需求偏淡影响下,供需问题仍制约着现货市场。月中,期货基本震荡走高,明显提振业者心态,加上中安联合、中沙天津等装置停车检修,一定程度利好于周边市场。贸易商心态有所回升,部分试探跟涨出货,但当前农膜需求缓慢启动,高价货源成交难度依然较大。到了月末,PE市场继续维持震荡整理态势,部分报价出现涨跌不一现象。随着石化库存逐步回落,且部分装置仍在检修,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石化企业报价大稳小动,部分地区仍实行降价策略,下游需求跟进有限,对于业者心态稍有打压,现货市场实盘交投氛围偏弱。2.PE石化厂家库存及盈利统计图1:石脑油路线PE生产毛利(元/吨)(数据来源:百川资讯、西南期货研究所)图2:MTO路线PE生产毛利(数据来源:百川资讯、西南期货研究所)盈利方面:据百川资讯统计,7月份聚乙烯出厂毛利较上月变化不一。石脑油路线,进口石脑油均价较上月大幅下降15.35%,聚乙烯出厂价下调3.56%,综合毛利较上月大幅好转。甲醇制烯烃路线方面,甲醇均价较5月基本持稳,聚乙烯出厂价下调,毛利较大幅度收窄。据百川资讯统计7月份石脑油路线和甲醇制烯烃路线毛利分别为1360元/吨和905元/吨。库存统计:据百川资讯统计,8月聚乙烯库存环比7月份不降反升,总库存增加2.23%。其中石化、港口和贸易商库存分别下降1.57%、增加10.89%和增加2.69%。库存消化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下游需求疲弱。图3:石化企业、港口和贸易商PE库存统计(数据来源:百川资讯、西南期货研究所)表1 2019年8月国内PE装置检修汇总表图4:2017-2019年国内PE装置月度检修损失量(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西南期货研究所)就目前统计来看,9月份聚乙烯生产企业进行检修的主要有:兰州石化6万吨全密度装置长期停车中;独山子石化110万吨PE装置计划检修至9月份;神华新疆27万吨LDPE装置8月15日起检修,计划检修至9月22日;中煤榆林30万吨全密度装置8月20日起检修,计划9月初开车;延安能化45万吨HDPE装置8月25日起检修,计划检修45天左右;中韩石化30万吨HDPE装置计划9月上旬检修2天;神华包头30万吨全密度装置计划9月15日起检修40-45天左右;辽通化工30万吨HDPE装置计划9月16日检修1天。据测算,9月PE检修损失量总计11.62万吨,其中线性损失2.1万吨,高压损失1.63万吨,低压损失7.89万吨,总量较8月份减少7.58万吨。3.聚丙烯市场分析8月PP市场价格弱势下滑,价格重心大幅下移,月内企业装置检修增多,但终端需求亦表现弱势,拿货积极性有限,制约市场行情上行,石化厂家报价下调,两油库存压力仍存,市场成交气氛偏淡;月中下旬聚丙烯期货和原油价格走高,成本面支撑增强,提振现货市场,市场成交有所放量,下游刚需拿货,市场价格窄幅上涨。随后期货震荡走低以及部分商家对后市偏空心态增强,部分商家继续主动让利促成交,而下游需求无明显改观,多侧重按需适量补货,终端成交不佳,部分商家窄幅让利出货。截止28日,国内PP市场均价下滑至7450元/吨。在月初些许探涨后持续震荡走低后又有所回升,期货盘面持续振荡整理,对业者提振有限。整体来看,本月PP市场均价起伏不大,但整体弱势运行,均价从月初的9053元/吨小幅涨至近日的9084元/吨。月初有利好因素释放,各出厂价轮番上调,贸易商惜售情绪明显,实盘成交尚可。月中后市场价格震荡整理后大部分弱势运行,场内货源成本支撑减弱,贸易商让利出货为主,多数业者持观望态度,市场成交量一般。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市场交投冷淡。7月装置停车检修增多,市场货源供应紧张,但整体下游产品市场表现弱势。30日市场价格小幅上涨,业内心态有所提振,贸易商随行出货,整体成交量一般。上游市场分析:八月份国内丙烯市场价格先抑后扬,跌幅大于涨幅,整体市场价格重心下移。月上旬,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主要由于天津渤化PDH装置恢复正常,长约供应增量,大庆石化货源外放至山东市场,货源供应紧张局面缓解,丁辛醇企业装置降负,下游拿货积极性减弱,观望等跌心态增加,导致丙烯企业高价出货不畅,炼厂库存压力增加,利空因素升温,业者大幅让利出货;月中旬时受山东地区暴雨天气影响,丙烯部分生产企业积水严重暂停出货,加之东北地区天气原因运输受限,东北丙烯暂缓进入主流市场,区域内货源供应紧张,市场价格整理上行;后期随着丙烯生产企业陆续恢复正常出货,而下游装置前期减负停工后尚未完全恢复,下游采购需求不佳,且其他地区货源大量流入山东市场,导致市场货源供应充裕,炼厂库存压力增加,业者再度大幅降价让利出货,市场价格重心大幅回落。临近月底,下游企业陆续恢复正常,买盘逢低入市补货,采购积极性有所回升,业者挺价意愿逐渐增加。截至月底,山东地区丙烯8月份均价在7683元/吨左右,环比7月份均价7915下调232元/吨左右,跌幅达2.93%;山东地区价格下调至7400-7500元/吨;华东丙烯8月份均价在7544元/吨左右,环比7月份均价下调0.3%。4.国内石化库存、盈利及新建统计库存统计:据百川资讯统计,8月份聚丙烯库存环比7月增加4.80%,其中石化、港口和贸易商库存环比分别增加4.67%、3.69%和6.17%。工厂开工负荷维持高位,检修装置量少,并且月内PP价格维持弱势,市场交易气氛清淡,工厂按需采购为主,库存消化缓慢。进口货源美金价格偏高,加之核销订单不及预期,工厂采购不多。贸易商库存因终端需求迟迟难以开启,库存消化不畅。图4:PP石化企业库存统计(万吨)(数据来源:百川资讯、西南期货研究所)图5:PP港口库存统计(万吨)(数据来源:百川资讯、西南期货研究所)表2 2019年9月国内PE装置检修汇总表根据卓创的预计,2019年9月我国聚丙烯装置检修损失量约在25.45万吨,环比8月份的36.38万吨减少30.04%。月内计划新增的停车装置有广西石化、大连恒力、神华包头,设计总产能达95万吨。湛江东兴、独山子石化、大庆炼化、延能化、延安炼厂、神华新疆、中煤榆林、上海石化、中安联合、广西石化、大连恒力均计划在9月中旬开车。基于此,9月份中下旬,市场供应量将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剧供应端压力,后期建议重点关注检修装置开车进度以及石化库存情况。后市预测:供应方面,前期停车装置例如独山子石化、湛江东兴等仍未开车,大庆炼化、神华新疆、宁波富德、中煤榆林月内停车,石化整体开工率处于偏低水平;新投产方面,东莞巨正源、中安联合以及宝丰二期等新投产装置多有不同程度的投产推迟,整体短期内货源供应压力有限。需求方面,尽管传统旺季即将来临,需求有望好转,但后期安全环保等政策性限产不确定因素大,终端拿货积极性无明显好转,预计后期需求或不及往年。三、总结L和PP目前的症结是库存高企、下游消费不佳、未来投产量较大,再加上中米贸易战进一步削弱了终端需求及预期,但这些利空已经计入价格,未来中米关系大概率优于目前,终端需求也会在中央维稳的措施下回升。所以L和PP总体思路是逢低做多。但是这种情况会有反复,毕竟中米已经中央不确定性较强。所以在反弹到位后,应伺机做空。故,现阶段逢低做多塑料和PP为主。第二阶段,或许在10月底附近,考虑做空。交易对象:L和PP交易合约:L2001和PP2001交易方向:第一阶段做多 10月底附近做空进场点位:第一阶段 L:多7100-7300 PP:多7800-8000第二阶段 L:空价位待定 PP:空价位待定目标价位:第一阶段 L:7600-8000 PP:8600-9100第二阶段 L:待定 P:待定西南期货1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