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回望「组图」能攸然乎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回望「组图」

中国网 讯 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和死神过招、和病毒赛跑,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赢了那场疫情阻击战。通过一组图文,我们共同回望那段难忘的战斗时光——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位于半山腰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建了起来。从那天起,大量核酸样本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专家组成员和病毒赛跑,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实现了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这样的答卷在武汉市都名列前茅。2020年2月中上旬,专家组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 专家组借助这一平台,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年过五旬的曹务春和曹诚研究员亲力亲为,带队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开展多点位、全方位的气溶胶传播采样调研,每进去一次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在战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战斗的身影——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超负荷工作是她们的常态。迟象阳的女儿芊芊只有三岁。因为想念妈妈,她会拉着爸爸的手,去办公区大屏幕前看播放妈妈视频,还会看着手机中迟象阳的照片,抱着手机入睡。3月16日,该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成为全球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4月10日,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2020年4月12日,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有84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当时唯一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5月22日,I期临床结果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108名志愿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里程碑。2020年9月17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该院承担研发的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全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0年9月,中宣部授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时代楷模”称号。作者:张振威、苏洲、王迪 、张宗航、刘鹤

罪或罚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开展“三杯”优秀参谋评选活动

中国网军事1月18日讯(通讯员王迪 张柯 周玉婷)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2020年“三杯”优秀参谋评选结果揭晓,共有10名同志脱颖而出。此次活动对于激发机关干部学习成才动力起到积极作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调整组建以来,在人少、事多、标准高的情况下,院党委经过分析,认为必须全面锻造“四铁”机关,用创新机制激励机关干部内生动力,全力打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业绩过硬、作风过硬、形象过硬的新型机关人才队伍。2020年,军事医学研究院决定组织开展“三杯”优秀参谋评选活动,经有关部门和专家反复论证,制定了评选优秀参谋的5个方面20条标准——“金杯”优秀参谋综合成绩应达到80分以上,“银杯”优秀参谋应达到75分以上,“铜杯”优秀参谋应达到70分以上。公开选拔,倡导“阳光下的竞争”“选谁不选谁,谁说了算?”决心定下后,选拔标准立即成为机关干部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果评选不够公正,就会大大削弱奖杯的光辉。为全面反映参评人员综合素质和业绩,确保优中选优,评选设置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业绩评判、素质考核、现场答辩5个环节,打破过去评奖按比例、分名额的惯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打分和审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院监督。评选分院机关组和基层组,由各单位对照“五个过硬”标准,层层遴选、单位公示推荐,最终确定12名院机关和11名直属单位参谋为参评对象。院机关处办领导、各直属单位领导围绕工作饱和度、岗位体现度、业绩影响度和成果创新度为参评人员进行业绩评判,检视机关人员“参谋、执行、服务”履职情况,展示机关人员综合素质。通过闭卷考试方式组织考核岗位常识、公文写作等基础能力。最终,现场答辩定乾坤。研究院邀请国防大学和军科兄弟单位9名经验丰富的领导、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采取现场抽题、当场答辩的方式,由参评人依托抽号程序随机抽取评委编号,评委现场提问、当场亮分,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该活动被机关干部称为“阳光下的竞争”。在这次评选中,科研计划处参谋石永杰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勇摘桂冠,令在场人员为之叹服。搭好平台,建立长效育人机制一个奖杯就是一面旗帜。给优秀参谋颁发奖杯,根本目的不在于奖励本身,而是在于让一批骏马跑在前头,带动更多骏马向前奔腾。院党委不断探索机关建设路径。2019年,该院试行“三杯”优秀参谋评选,评选结果成为该院机关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考量和依据,在获得奖杯的9名同志中,有6名得到提升任用,充分发挥了“三杯”优秀参谋评选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2020年12月,该院正式组织首届“三杯”参谋评选,并决定自该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活动。院党委还研究制定了《军事医学研究院“三杯”优秀参谋评选表彰办法》,论证了评选方案、确定了评选范围、优化了考评内容、创新了评选手段,成为持续推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是谓独有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回望

中国网 讯 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和死神过招、和病毒赛跑,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赢了那场疫情阻击战。通过一组图文,我们共同回望那段难忘的战斗时光——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位于半山腰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建了起来。从那天起,大量核酸样本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专家组成员和病毒赛跑,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实现了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这样的答卷在武汉市都名列前茅。2020年2月中上旬,专家组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 专家组借助这一平台,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年过五旬的曹务春和曹诚研究员亲力亲为,带队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开展多点位、全方位的气溶胶传播采样调研,每进去一次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在战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战斗的身影——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超负荷工作是她们的常态。迟象阳的女儿芊芊只有三岁。因为想念妈妈,她会拉着爸爸的手,去办公区大屏幕前看播放妈妈视频,还会看着手机中迟象阳的照片,抱着手机入睡。3月16日,该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成为全球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4月10日,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2020年4月12日,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有84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当时唯一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5月22日,I期临床结果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108名志愿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里程碑。2020年9月17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该院承担研发的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全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0年9月,中宣部授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时代楷模”称号。作者:张振威、苏洲、王迪 、张宗航、刘鹤

乘以王舆

军事科学院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研究所是黄翠芬院士推动创建的,承前辈之志,扛时代重任,我们责无旁贷。”前不久,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组织的黄翠芬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动情地说。黄翠芬院士生于1921年,是党的“同龄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与丈夫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此后,她奋战在我国军事医学研究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3项,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她培养的学生,许多已成为知名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纪念黄翠芬院士,是为了立起精神标杆、赓续精神传统,把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研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该院自组建以来,涌现出一批批矢志创新、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大家学习先进典型铁心向党、赤诚报国的感人事迹,打造聚力科研创新的“精神磁场”,推动宝贵精神财富代代传承。连日来,该院发掘整理所属27位两院院士先进事迹,组织编撰院士风采录,以院士精神感召和激发科研人员争当大国科学家的雄心壮志;筹备组织“两优一先”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创作排演“我是党旗上那抹红”抗疫先进事迹舞台剧,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组织“最美军科人”评选表彰,增强全院人员集体荣誉感和身份认同感,聚力强院兴研。“我们坚持对准创新、瞄准实绩导向,在实践中赓续精神血脉。”该院领导介绍,他们将进一步发挥院士工作室、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育人作用,加紧设计实施高端人才引进等举措办法,构建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环境,鼓舞全院人员为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贡献力量。来源:解放军报

汉江湾

军事科学院发挥典型示范引领 打造聚力科研创新“精神磁场”

军事科学院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聚力科研创新的“精神磁场”解放军报讯 魏寅、记者邵龙飞报道:“我们研究所是黄翠芬院士推动创建的,承前辈之志,扛时代重任,我们责无旁贷。”前不久,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组织的黄翠芬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动情地说。黄翠芬院士生于1921年,是党的“同龄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与丈夫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此后,她奋战在我国军事医学研究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3项,取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她培养的学生,许多已成为知名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纪念黄翠芬院士,是为了立起精神标杆、赓续精神传统,把老一辈科学家开创的科研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该院自组建以来,涌现出一批批矢志创新、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大家学习先进典型铁心向党、赤诚报国的感人事迹,打造聚力科研创新的“精神磁场”,推动宝贵精神财富代代传承。连日来,该院发掘整理所属27位两院院士先进事迹,组织编撰院士风采录,以院士精神感召和激发科研人员争当大国科学家的雄心壮志;筹备组织“两优一先”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创作排演“我是党旗上那抹红”抗疫先进事迹舞台剧,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组织“最美军科人”评选表彰,增强全院人员集体荣誉感和身份认同感,聚力强院兴研。“我们坚持对准创新、瞄准实绩导向,在实践中赓续精神血脉。”该院领导介绍,他们将进一步发挥院士工作室、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育人作用,加紧设计实施高端人才引进等举措办法,构建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环境,鼓舞全院人员为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贡献力量。【来源:解放军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何如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记“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王迪、王逸涛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武汉被按下“暂停键”。号令如山,冲锋向前。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军事医学专家组奔赴武汉,连续奋战113天,和全国人民一同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陈薇无法忘记初到武汉时的场景。宽阔的街道空空荡荡,医院挤满了人……她难以想象,这还是那个九省通衢、繁华锦绣的武汉吗?军事医学专家组第一时间与有关部门对接,得知当时武汉的核酸检测力量非常急缺,急需专家组的帮助。“一个个样本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大疫当前,救命是天大的事。”她当即决定,挑起核酸检测的担子。仅用一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帐篷式负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的搭建,24小时“三班倒”“白加黑”连续作业,每天能检测1000人份以上,而且很快就能出报告。这为缓解当时的核酸检测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段时间,许多武汉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求助。虽然每天的检测任务已经超负荷,但是面对那些期盼的眼神,哪怕已经筋疲力尽,他们还是会穿上防护服,返回实验室。在医院红区,一名产妇红着眼睛问她:“我以后还能给孩子喂母乳吗?我还能抱我的宝宝吗?”同样身为母亲,陈薇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她完全理解这名产妇的心情。他们立即开展相关研究,从医院红区到院外隔离点、再到家中,全程跟踪检测了泪液、汗液、血液、乳液、尿液等,用实验数据告诉她如何安全哺乳。“前段时间去武汉,得知这对母女现在都很健康,顿时觉得心里满满的幸福感。”陈薇说。陈薇团队长期专注重大传染病疫苗研发,成功研制过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具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对这次疫苗攻关,陈薇一行人认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何时能拿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疫情防控任务能否高标准完成?陈薇坦言当时的内心感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团队成员每天都是从睁开眼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钟,第二天一早又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始终坚守在与疫魔对垒的岗位上。很快,陈薇带领团队完成了疫苗设计、重组疫苗株构建和安全质控条件下生产制备。“实行3条基因工程技术路线并行,优中选优、快中求快,按照国际规范和国内法规完成疫苗研发制备。”陈薇介绍说。3月16日,疫苗获批进入临床,并在当天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不久,疫苗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公开发布临床试验数据。现在,他们研发的疫苗正在顺利推进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这惊心动魄的113天里,很多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们的工作,让人非常感动。”陈薇铭记在心,84岁的熊先生报名参与疫苗临床试验,说趁着身子骨还硬朗,为抗疫作一点微薄的贡献;一位物业公司负责人自发组织车队接送疫苗参试者,半天时间就有20多人冒险驾车而来;一位负责安保的民警,发现团队专家总是忙到凌晨才回驻地,他就送来了武汉小吃……当理发师心疼地对陈薇说:“您怎么有那么多白头发呀!”陈薇这才发现,短短3个多月,不仅人瘦了一大圈,头发也变白了。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再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从军29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带领团队不懈冲击、奋力前进,为人民构筑起一道道生物安全防护坚盾。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陈薇动情地说:“这是军人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同志!”(完)【来源:新华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葛洪

不用打针 康希诺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的吸入用新冠疫苗要来了

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记者 王雨馨)3月23日,康希诺生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截图自康希诺生物相关公告)公告称,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警与犬

军事科学院某药物研究所组建60年来为国家和军队医学防护做出突出贡献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邓曦光 邵龙飞 庄颖娜)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药物研究所主要担负战场损伤医学防护、特需药品及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研究任务,组建60年来为国家和军队医学防护做出突出贡献。。2018-5-16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细数某药物研究所最近几年的成果,所长苏瑞斌晒出了成绩单:“就是把以前研制的一些剂型方面的改进,部队更容易用,这属于质量提升;第二就是向广泛的影响化学灾害拓展。”时针回拨60年,研究所组建之初,却是一穷二白。当年,老前辈们以身试毒,研制出战场急需特效药物。研究员周文霞:一个人自己受点苦,战士就少受点苦,他们是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健康去做实验。十几年前,“非典”病毒肆虐,他们把流行病毒锁定为科研主攻方向,很快取得突破。一年后,H5N1禽流感疫情来袭,国内没有自主生产的特效药,国外供货却要4年之后。最终,他们自主研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军科奥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部临床前工作。研究员肖军海:我们形成国防专利,我们不但完成了产储备任务,当时只需要50万人份,后来才到200万人份的要求。副教授段小涛是海归“80后”,在研究所工作四年。他感到,在优越的科研环境里,进一步弘扬好优良传统,就一定能实现军事医学防护的全新跨越。段小涛:要“姓军为战”,瞄准打赢做好基础研究,我们也能做得更好。

居委会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组织以战伤救治为主题的群众性练兵比武

战伤救治比武 提高保障能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组织以战伤救治为主题的群众性练兵比武利用急救创伤绷带对头部进行包扎比武场上硝烟四起,导调员判定多名官兵受伤,需要紧急救治。止血、包扎、通气、固定、搬运和基础生命支持……近日,一场以战伤救治为主题的群众性练兵比武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展开,科研人员在战场上的救护能力及科研保障水平得到有效锤炼。比武前,该院严格依据规程构设条件、设置场地、组织保障,确保比武严格正规。邀请院校专家教授担任裁判长,全程组考。评判过程中,分数由每名裁判和裁判长签字确认,确保岗位练兵比武的公平公正。上臂骨折健肢固定“6号区域一名战士头部出血,危及生命。”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可能会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破伤风,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在战场上,如果人员受伤且没有条件做清创手术,则需要在现场进行紧急包扎。“作为军事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战伤救治的技能和知识,我们才能够在今后的战斗遂行任务中,更好地知道如何聚焦战场,聚焦训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冯羽中刚刚说完,便仔细检查战友伤口并判断伤口的位置、大小、污染程度等情况后,随后使用急救创伤绷带对战友进行包扎。包扎过程中,缠绕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给科研人员带来不小的考验,这其中不仅要有压迫止血的效果,而且还需要露出伤员眼睛和口鼻,处理完成后,冯羽中紧急呼叫支援后送病人到急救点进行医学处理。如今,这个研究院的科研方向越来越贴近实战,科研人员把实验室和训练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一切为了打赢。比如在战场上,官兵们可能会由于口鼻被异物或泥土堵塞导致心脏骤停以及呼吸停止。在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项目中,要求科研人员对心脏骤停伤员进行一系列徒手急救措施,包括三个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三个步骤,这对科研人员在战场上的现场急救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胸外心脏按压军事医学研究院供保处副处长张超介绍,“组织这样的比武,就是要使科研人员全面掌握战伤救治的各项技能,同时也为完成战斗遂行任务,做好坚实的保障支撑,切实使我们的科研人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淬火加钢,不断提升打赢制胜能力。”经过理论考核及急救止血绷带止血项目、绞棒止血法止血项目、上臂骨折健肢固定项目等9个项目后,持续5个多小时的比武考核落下帷幕。据介绍,这次比武考核,不仅提高官兵战伤救治水平与自救互救能力,也为科研人员下一步与部队协同配合有力保障提供了有效数据和宝贵经验。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振威、于骥、胡洁等;责任编辑:杨凡凡

格心

军事科学院某药物研究所为国人擎起医学防护盾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琼 特约记者 邵龙飞 庄颖娜):不久前,近年来最强的一场季节性流感让人们记住了一种“抗流感神药”:磷酸奥司他韦。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磷酸奥司他韦已能满足常规需要及战略储备。掌握这一药物研制核心技术的军事科学院某药物研究所,为构筑中国医学防护的坚实盾牌又立新功。与此同时,这个研究所数百次参加国际组织的核查任务,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药物研究所组建于1958年,主要担负战场损伤医学防护、特需药品及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研究任务。十几年前,“非典”病毒肆虐,他们把流行病毒锁定为科研主攻方向,很快取得突破。2004年,中国爆发禽流感疫情。关键时刻,该所自主研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快速投产,满足了国家急需。2009年,当H1N1再次袭来时,这个研究所又一次创造奇迹。该药物研究所所长苏瑞斌介绍:“这一次使用仅仅用了135天,就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600万人份的药品储备任务,这一次性的为国家节约采购经费57亿元,为我们维护国家公共卫生的安全,构筑起了一套固若金汤的流感药物防线,解决了我们疫情防控药物买不到买不够买不起的问题,也摆脱了我们国家卫生安全依赖于国外的困境。”近年来,他们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先后担纲建设4个国家级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参与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某型损伤防护药品原料药生产基地,全面提升了中国特殊用药保障能力。他们研发出的流感防控药物、抗超级细菌药物等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团队集体攻关完成的药物成瘾防治成果已在全国53%的戒毒机构推广。该研究所副所长王永安介绍说:“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特效的解毒药号称是孤儿药,为什么叫孤儿药?就是因为他的适用的人群平时的时候是比较少的,经济效益非常的低,地方企业没有研发的热情,在此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空白。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研究所适时地转化了一批高水平的军事医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解毒药短缺的突出的问题。”近年来,该研究所还获准成为国际禁化武组织的环境样品分析和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指定实验室,承担100余项国际、国内的检测任务,数百次参加国际禁化武组织的核查任务,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该研究所研究员郭磊告诉记者:“2009年到2017年,两任禁化武组织的总干事菲尔特先生和尤祖母居先生先后访问我们这个指定实验室,并题词衷心祝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你们是国际指定实验室的引领,也希望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