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军科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黑魔女

军科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来源:解放军报本报讯 记者邵龙飞、通讯员张志华报道:刚满36周岁的女干部姚雯晋升为研究员,张周、曹璐两名不满32周岁但业绩突出的科研人员晋升为副研究员……日前,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审结果揭晓,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该研究院政委卢周来介绍说,这是他们立起“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鲜明导向,精心打造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的一个缩影。这个研究院担负了许多前沿性、基础性的军事科研任务,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单位。该研究院党委坚持以引才聚才、院士培养、借智用智、激励保障、平台搭建、培育孵化“六个工程”为抓手,成立人才发展规划论证小组,先后组织到军工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调研学习,拟制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持续深化 “项目、成果、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加速成长铺就“快车道”。前不久,这个研究院面向全军集中选调了120余名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这些人才平均年龄不到33岁。为充分激发他们的科研潜能,该研究院广泛开展议研活动,将科研单位业务需求和个人专长结合起来,合理定岗定位;建立新老挂钩、团队帮带、定期轮岗等机制,为每名科研干部精准设定业务“路线图”,让每名同志工作有方向、课题有人带,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该研究院党委坚持多渠道、多层次考察干部,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基层评价、专家评议等多种形式,对考核对象的业务素质进行全面衡量。同时,他们还请纪检监察机关全程参与评审工作,对违反科研道德、学术弄虚作假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

霹雳舞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数十项创新成果助推战斗力跃升……

作为改革强军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有力激发了军事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新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两年多以来,系统工程研究院全体科研工作者始终牢记统帅殷切嘱托,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调整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逐步趟出一条新时代军事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近日,陆军某特战旅组织的一场实战拉动演练在西北高原打响,特战队员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使用新型通信装备,实现了与空军、火箭军作战单元的快速联通、协同作战。军科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告诉记者,在研发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时,他们始终以习主席视察军科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科研创新牵引和支撑强军实践为最终目的。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这套系统打通了跨军种之间互联互通的链路,比原来更精简了,能力更强了,有力支撑了部队在实战条件下的训练和拉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左三)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部队现场调研极寒保暖靴、折叠水桶等实验试用情况(资料图)据介绍,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是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联合各军种研究院科研力量,聚焦实战、服务部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军种主建以后,与之协同必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在研究院组建之初,我们与各军种研究院之间的协作并不顺畅。面对困难,我们系统工程研究院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研究院建立了协作机制。实际上,作为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不仅要与四个军种研究院加强协作,研究院内部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体制新要求的“阵痛”。系统工程研究院于2017年9月新调整组建,整合了7家科研单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现实难题,一是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位,怎样担当新使命任务,二是如何克服人才流失带来的冲击,着实考验着研究院党委“一班人”。针对这些制约全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直面挑战,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思考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院开展新时代建设发展大讨论,有效破解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尽最大程度使科研工作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通过大讨论,全院科研工作者认识到,担当新的使命任务,要统一思路、统一方向、统一制定规划,所有科研项目全部看跟打仗有多大关系,没有关系一律不立。尹浩院士(右三)现场讨论系统应用问题(资料图)经过反复论证,系统工程研究院逐步建立了跨领域学科、跨专业联合的创新攻关团队。2018年5月,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特意看望了在这里工作的“两院”院士,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当时,主席跟我们握手、合影,对我的触动很大。主席让我们保重身体,在专业领域方面再做新的贡献,希望我们把团队带好,尽快把年轻人培养出来。在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系统工程研究院始终注重发挥“两院”院士“领头雁”作用,下大气力进行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有一次,在某个重点项目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各研究所很难形成合力。这时,院领导不约而同想到了尹浩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尹浩院士负责该项目总体推进后,后勤和网信两大领域结合起来,整个项目都提升了,其实质就是创新组织模式。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资料图)科研创新,人才是关键。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在调整组建系统总体研究所时,首先想到并任命尹浩院士为首任所长。接过重担后,尹浩院士立即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推出多项举措,专门设立博士研究基金,鼓励年轻人原始创新。助理研究员韩君妹博士毕业仅1年,就成了重要课题负责人。助理研究员韩君妹:我现在参与下一代网络构想的课题,子课题是我们各自在负责,就相当于统筹一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习主席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这两年,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工作者牢记统帅嘱托、笃定前行,在建强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的同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探索走开了军种联合、军工合作、国际交流的协同创新科研路径。在推进士兵综合系统研制项目的过程中,汇聚全院多领域专家共同实施论证,在产品研发阶段,则更多地借助地方顶级科研力量的协同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建立“小核心、大外围”的协同创新模式,军事科研机构重在设计体系,明确项目建设、创新的方向和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外围的地方科研机构,进行迭代科研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资料图)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目前,研究院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事系统工程体系科研能力,出色完成了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等各类军事理论研究课题50多项,同时,新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新一代高原氧舱车、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陆续在部队任务一线发挥效能。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这两年,我们按照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在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智能网络,以及指挥控制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医疗、试验鉴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努力为部队备战打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升体系化新质科研创新能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行!来源: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记者:邓曦光 袁萌婷 邵龙飞 匡小文 王佳音

第七感

军事科学院举办全国国防科技创新博士后论坛

来源:人民网9月14日上午,2018年全国国防科技创新博士后论坛在京举办。该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承办,以“立足国防科技前沿,引领国防科技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国家和军队博士后学术交流、展示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成果、开阔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视野、增进博士后各培养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催生创新思路方法,献身强军实践,推动国防科技创新。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全军30余家博士后招收培养单位的9名院士和180余名专家学者、博士后,围绕当前国防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共同关注的前沿科技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军事科学院杨学军院长以“人工智能走向战场,改变了什么?”为题作主旨报告,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和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分别以“信息化战争对传统工程伪装防护的挑战与对策”、“关于机器学习的一点思考”为题作特邀报告。论坛另设“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防护工程技术”3个分论坛,来自军地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4名博士后分别作精彩报告。论坛评选表彰了12篇优秀会议论文。期间,与会人员共同收看了纪念军事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30周年巡礼片《敦品励学·陶铸群英》。军事科学院是全军最早开展博士后招收培养工作的单位之一,从1988年首次设立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在推动军事科研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生成战斗力保障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军队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端科技创新英才。(王健、王菲菲、温晓雪)

绞刑架

打造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军事科学院加强科研能力建设记事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题:打造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军事科学院加强科研能力建设记事王逸涛、牛培强、邵龙飞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高等级科技奖励数量在全军名列前茅,近千项科研任务完成结题验收,军事科研创新效能和贡献率显著提升。一年来,重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党委牢固树立科研为战导向,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正在形成。大科学时代军事科研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发挥理技融合优势,以转变科研力量编组方式为突破口,在诸多重大科研设计和工程实施上,探索推行‘行政指挥线、技术指挥线、理论攻关线 ’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军事科学院领导说,一年来军事科学院加速构建军事科研创新的新模式、新环境、新业态。如何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科研单位的协作动力?如何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运行机制?面对这些难题,院党委专题研究,就科研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国家高端智库管理等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研究起草项目负责人制等规定。创新举措实现了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研究力量的大会师。一年来,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成功举办,不断向一流国际军事交流平台迈进;“军科讲坛”常态化举办,顶尖专家授课辅导,首届军事大数据论坛等多项专题论坛圆满完成,军事科研多维多级的学术交流体系逐步构建;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军事科研大联合、大开放、大协作的工作局面稳步推进……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在军委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院党委研究出台了人才建设规划,坚持大范围选才、大思路育才、大气魄用才,分三批面向全军选调了248名急需人才,有效缓解了高端人才不足这一燃眉之急。”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人力资源处处长田跃峰说。近年来,军事科学院重点打造科研领军人才、科研骨干人才、科研支撑人才、科研管理人才“四支队伍”,携手北京市、广州市、中国科学院等共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试点,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首席专家领衔,国家人才奖励对象为中坚,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为支撑的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新气象新作为,归根到底看练兵备战这一条。”院党委严格落实议战议训制度,着力打造科研型战备、战备型科研——围绕重大思想研究阐释、军事战略研究、军队建设发展、条令条例编修等聚力攻关;在人工智能、国防科技发展、军民融合等领域深入拓展;以备战急用的重大任务为牵引,系统梳理技术清单,调整资源投向投量……一年来,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成功问世,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些特色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重要装备完成设计定型。“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已全速发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重点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工程、重大实验环境建设等深入发力,不断抢占军事科技创新高地。”军事科学院科研部科研计划处处长汪晓庆说。编辑:李朋芳

画之魂

习近平: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天上午视察军事科学院,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军事科学院第八次党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军事科学院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强调,军事科学是指导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坚持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军事科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科研机构,几十年来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军事科学院进行了重塑,习近平去年7月向重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授予军旗并致了训词。9时15分许,习近平来到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考察相关科研工程进展情况。看到不少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习近平很高兴,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离开军事医学研究院,习近平来到军事科学院机关。习近平对科研人才高度重视,他特意看望了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的“两院”院士,关切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习近平指出,你们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我一直惦念着大家,希望大家多出成果、带好队伍,为强军兴军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叮嘱有关部门要充分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扎实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不拘一格降人才,打造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一幅幅展板、一件件实物,集中展示了军事科学院的科研成就。习近平看得很仔细,不时驻足询问,详细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亲切接见了军事科学院第八次党代会全体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随后,习近平听取军事科学院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军事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习近平指出,要紧紧扭住战争和作战问题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新境界。要打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回路,让军事理论研究植根实践沃土、接受实践检验,实现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巩固和加强优势领域,加大新兴领域创新力度,加强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孵化孕育。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尽早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习近平指出,要推进军事科研领域政策制度改革,形成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把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要深入研究理论和科技融合的内容、机制和手段,把理论和科技融合的路子走实走好。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加强军民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最后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各级党组织搞坚强,把党的领导贯穿军事科研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加强科研作风建设,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营造良好风气。各级要主动靠上去解决实际困难,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努力开创新时代军事科研工作新局面。许其亮、张又侠、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参加活动。(来源:中国军网)

冬柏花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跨领域跨学科推进“战字号”课题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将调整改革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推进“战字号”课题编者按 习主席视察重新组建的军事科学院时强调,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因战而生,为战而研。军事科研力量实现重塑后,如何聚焦备战打仗急需创新攻关,是摆在全军科研机构面前的现实课题。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着眼推动多支科研力量融合创新,将调整改革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进行了有益探索。解放军报讯 记者王天益、通讯员谢先达报道:八一前夕,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围绕某“战字号”项目召开联合研讨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次参会的科研人员,在该研究院调整组建前,曾分属不同领域的多家科研机构。目睹这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感慨不已:“调整改革后的体制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我们的科研优势。”38岁的王敬超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坦言,军事科研机构调整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科研体制束缚和制度性障碍,而且更加鲜明地立起了科研为战导向,提升了科研为战能力。“这些‘战字号’项目,得益于新体制释放出的新活力、新效能。”该研究院领导介绍,所属各单位转隶前,尚未完成的科研任务不少,有人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为了把有限的科研资源投入到战斗力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他们聚焦备战打仗急用、对表部队建设急需,主动砍掉了一批与备战关系不大、体系贡献率较差或是有交叉重复的科研项目,同时组织人员深入部队调研,论证新增了一批聚焦实战的科研任务。为充分发挥体制优势,该研究院打破过去各领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科研格局,大力推进多领域融合,提升体系创新能力。前不久,他们召开某系统创新应用论坛,集聚近200名不同领域的专家研讨攻关。这一系统集成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指挥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成为他们推进跨领域、跨系统、跨学科体系融合的标志性项目。因战而生,为战而研。组建2年多来,该研究院努力将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实战、服务胜战。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研制的帐篷式移动实验室,为医学专家现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疫苗实验、抗体筛查等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该研究院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批科研成果应用到演兵场,受到军委机关和一线部队肯定。目前,他们正加紧推进一批“战字号”科研项目,努力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将赏从者

硝烟的味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硝烟的味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赵杰、邵龙飞、王迪他是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先后3次几乎用生命做代价换取科研数据;他主持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创新我军防护工程主动防护理念……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生死劫”硝烟的味道,对任辉启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从大学毕业的任辉启,放弃多家位于大城市单位的优厚待遇,来到山沟里,开始与硝烟为伴。那年,隆冬时节的塞北大漠某试验场上,实爆试验刚刚结束。为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任辉启迅疾钻进试验工程内。突然,他身边的1名战友栽倒在地……任辉启拖着战友往外跑!没想到,第二个被“硝烟”熏倒的就是他。幸亏战友及时赶到,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俩才逃脱了“死神”的魔爪。而这些带着硝烟味儿、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鲜活数据,为抗爆设计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如今,回忆这场“生死劫”,任辉启的爱人牛小玲仍会倒吸几口冷气。看到丈夫常年穿梭于硝烟之中,她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上。牛小玲说:“这么危险,当然担心。但老任认准的事儿,我们想拦也拦不住。他爱这份事业,就支持他去做吧!”2003年,在某项目研究中,任辉启和战友在新疆某基地工作了3个月。当时,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他们每天都要在戈壁滩上站12个小时,把成千上万个弹坑挨个仔细测量,收集数据形成报告并提供方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填补了国家某领域科研技术空白。从军48年,任辉启参与上百次军事演习、弹体爆破研究、高性能武器试验、防护效能评估等,足迹遍布祖国万里山川。带血的脚印在某次全军新武器新装备检验性重大演习中,任辉启带领团队承担火力打击毁伤评估任务。相邻两个高强度打击波间隙30分钟,他们需要在这段时间之内采集大量试验数据。“报告!落弹区的1台高速摄像机出现故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任辉启带着1名技术员冲进危险区抢修设备。由于演习现场能见度极低,任辉启的前脚掌被木板外露生锈的铁钉刺穿,顿时鲜血直流。他迅速拔掉铁钉,强忍剧痛继续投入抢修战斗。几分钟后,摄像机恢复正常。此时,离下一次炮击已不足10分钟。他顾不上疼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返回掩蔽工事,一串带血的脚印留在了试验场。经历着与死神赛跑的严峻考验,为的就是不丢失宝贵的试验数据。任辉启说:“抢时间就是抢成果!军事科研是为打赢做支撑,出现半点闪失就是历史的罪人!”随着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发展,原有试验设施已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急需,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试验系统。为早日建成试验平台,他和团队成员泡在试验场和山沟里,先后开展爆炸试验1000余次,迷彩服磨破了一件又一件,鞋子和草帽用坏一大堆。10年苦战,终于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引领了高技术常规武器毁伤效应研究的技术进步。这一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防护工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某型系列导弹武器研制提供了精确参数。军人的姿态“在战斗的硝烟中奉献,是军人应有的姿态。”在任辉启心里,生命早已和军事科研紧紧融合在了一起。2015年,任辉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在其所在研究领域上,他从不以权威自居,大力提倡年轻人各抒己见,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参加主持的学术交流会“硝烟味儿”十足。有人劝他说:“功成名就、硕果累累,家庭幸福、年过六旬,何苦还那么拼呢!”任辉启却说:“我是项目第一责任人,既要拿第一手的资料,更要负第一位的责任。”在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压力下从事科研工作,身体素质必须过硬。任辉启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雷打不动,60多岁还能完整地做上几套单杠动作。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就在眼前。军队调整改革期间,科研人员被任辉启的虎气、锐气和朝气所感染,他所在研究院一大批科技干部心无旁骛、矢志科研、初心不改,凝神聚力投身国防工程科研设计事业。责任编辑: 王萌萌

德则不冒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

驻北疆某边防部队官兵使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所研制的某型多功能保温水壶,进行野外烧水煮饭试验(2019年1月23日摄)。 新华社发(匡小文 摄)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现地听取空军某部官兵对某型迷彩作战服的试穿意见(2019年5月7日摄)。 新华社发(王佳音 摄)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西藏墨脱与边防战士一起参加徒步巡逻,实地了解军需保障需求(2017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谢先达 摄)(来源:新华网)

伪造案

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某项目野外试验演训侧记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题:“试验场就是我们的战场”——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某项目野外试验演训侧记赵杰、吴坤沅深秋时节,在西北塞外某试验场上,随着点火口令的发出,一枚试验炮弹呼啸而出正中靶标。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一线科技人员,零距离感受了真打实备的战场氛围。看着炮弹直刺靶标,试验项目组成员、工程师金栋梁激动不已,他在这次试验演训中担负着内弹道装药设计、弹体调装等“战位”。这次演训按照人人是战斗员、试验场就是战场、作风就是战斗力的要求组织,主要环节都由科技人员完成。硝烟尚未消散,项目组成员、高级工程师黄家蓉立刻带领测量小组奔向靶标快速采集试验数据。“试验场就是我们的战场。”黄家蓉说。作为我军最早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力量,黄家蓉所在团队积极投身科技兴军实践,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等成果,走出了一条“巩固阵地、突出特色、拓展领域、抢占前沿”的科研创新之路。试验现场,参加观摩的20余名科技人员纷纷跑向试验弹体细心打量,又跑到靶标处,讨论着带着热乎气的数据现象。走上试验场就是上战场,攻克科研难题就是能打仗,完成试验任务就是打胜仗。研究院积极践行“研即战”“研为战”要求,充分利用外场试验契机,凝聚科研共识、激发科研动力,按战备训练模式组织这次野外试验演训活动,先后分3批组织70余名科技人员学习观摩,引导他们聚焦主责主业、改进科研作风,打牢“战斗队”思想根基。这次演训是研究院2018年10件重大科研设计任务之一。9月中旬以来,项目组成员克服诸多困难,连续奋战20余天,相继完成几项重大课题研究试验。研究成果用战斗力的标准评一评,设计图纸用战斗力的尺子量一量,论证项目用战斗力的筛子过一过。今年以来,研究院部分科研设计项目实现突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5项,为打造新时代国防工程科研设计“战略引擎”贡献着智慧力量。编辑:杨茹

红藏品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数十项创新成果助推战斗力跃升……

央广网10月11日消息 (记者邓曦光 袁萌婷 邵龙飞 匡小文 王佳音)作为改革强军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有力激发了军事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新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两年多以来,系统工程研究院全体科研工作者始终牢记统帅殷切嘱托,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调整改革面临的现实难题,逐步趟出一条新时代军事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近日,陆军某特战旅组织的一场实战拉动演练在西北高原打响,特战队员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使用新型通信装备,实现了与空军、火箭军作战单元的快速联通、协同作战。军科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告诉记者,在研发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时,他们始终以习主席视察军科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以科研创新牵引和支撑强军实践为最终目的。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李峰:这套系统打通了跨军种之间互联互通的链路,比原来更精简了,能力更强了,有力支撑了部队在实战条件下的训练和拉动。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左三)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基层部队现场调研极寒保暖靴、折叠水桶等实验试用情况(资料图)据介绍,这套新型通信装备系统是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联合各军种研究院科研力量,聚焦实战、服务部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军种主建以后,与之协同必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在研究院组建之初,我们与各军种研究院之间的协作并不顺畅。面对困难,我们系统工程研究院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研究院建立了协作机制。实际上,作为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科研单位,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不仅要与四个军种研究院加强协作,研究院内部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体制新要求的“阵痛”。系统工程研究院于2017年9月新调整组建,整合了7家科研单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现实难题,一是要重新思考如何定位,怎样担当新使命任务,二是如何克服人才流失带来的冲击,着实考验着研究院党委“一班人”。针对这些制约全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直面挑战,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思考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院开展新时代建设发展大讨论,有效破解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尽最大程度使科研工作适应新体制新要求。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通过大讨论,全院科研工作者认识到,担当新的使命任务,要统一思路、统一方向、统一制定规划,所有科研项目全部看跟打仗有多大关系,没有关系一律不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右三)现场讨论系统应用问题(资料图)经过反复论证,系统工程研究院逐步建立了跨领域学科、跨专业联合的创新攻关团队。2018年5月,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时,特意看望了在这里工作的“两院”院士,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当时,主席跟我们握手、合影,对我的触动很大。主席让我们保重身体,在专业领域方面再做新的贡献,希望我们把团队带好,尽快把年轻人培养出来。在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系统工程研究院始终注重发挥“两院”院士“领头雁”作用,下大气力进行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有一次,在某个重点项目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各研究所很难形成合力。这时,院领导不约而同想到了尹浩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尹浩院士负责该项目总体推进后,后勤和网信两大领域结合起来,整个项目都提升了,其实质就是创新组织模式。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资料图)科研创新,人才是关键。系统工程研究院党委在调整组建系统总体研究所时,首先想到并任命尹浩院士为首任所长。接过重担后,尹浩院士立即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推出多项举措,专门设立博士研究基金,鼓励年轻人原始创新。助理研究员韩君妹博士毕业仅1年,就成了重要课题负责人。助理研究员韩君妹:我现在参与下一代网络构想的课题,子课题是我们各自在负责,就相当于统筹一个领域的发展脉络。习主席在视察军事科学院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形成军事科研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生动局面。这两年,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工作者牢记统帅嘱托、笃定前行,在建强高素质军事科研人才方阵的同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探索走开了军种联合、军工合作、国际交流的协同创新科研路径。在推进士兵综合系统研制项目的过程中,汇聚全院多领域专家共同实施论证,在产品研发阶段,则更多地借助地方顶级科研力量的协同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文华:建立“小核心、大外围”的协同创新模式,军事科研机构重在设计体系,明确项目建设、创新的方向和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外围的地方科研机构,进行迭代科研创新。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资料图)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目前,研究院已经初步具备了军事系统工程体系科研能力,出色完成了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等各类军事理论研究课题50多项,同时,新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新一代高原氧舱车、帐篷式移动实验室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陆续在部队任务一线发挥效能。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庆宗:这两年,我们按照习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在人工智能、人因材料、智能网络,以及指挥控制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医疗、试验鉴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努力为部队备战打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升体系化新质科研创新能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