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集聚全军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崧高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集聚全军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

完成当天紧张的战备值班后,李永慧回到办公室,拨通了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任剑的军线电话。身为中部战区某部处长的李永慧,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某重大作战课题组成员。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负责的该课题即将全面展开,李永慧结合工作实践与课题组其他成员经常讨论交流。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集聚全军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从各战区、军种邀请指战员和专家进入军事智库课题组已成常态。该院承担着战略研究等军事智库职能,调整组建以来,院党委紧盯备战打仗前沿和演训一线,及时吸收全军实战化演训经验,注重汇聚全军指战员的智慧,提升科研攻关能力水平。研究人员带着课题走进军委机关、各战区、各军种,加强与各条战线的专家跨领域跨专业协同攻关,集聚军内外优势科研资源,“联合作战”开展科研攻关。前沿理论与部队实践相结合,成为科研攻关的强大推动力。某作战研究课题组项目启动伊始,就邀请海军航空兵、舰艇、岸防、雷达等多个类型部队的专家和一线指挥员参与。海军某大队大队长谭云辉,围绕联合作战海上保障等问题,提出专业化意见;陆军装备研究院高工郑华利、空军装备研究院高工蒋颀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加速推进新型作战应用平台的研发……有两次参战经历的研究员、首席专家傅秉忠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摸准一线部队作战环境和实际需求,理论研究的选题立项才能与军事斗争准备同频共振。”参与某课题研究的助理研究员张媛,曾在海军某作战舰艇担任指挥军官。被选调进入战争研究院后,张媛发现,“在一线部队的经历都用上了”。副研究员李志飞从火箭军某基地调入该院后,结合基层部队的工作经验,在战争设计等领域取得可喜成果。该院领导介绍,他们先后面向全军选调一批紧缺科研人才到攻关一线,吸纳引进来自各军种的16名优秀博士生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前不久,该院联合作战研究所研究员严正峰,代表某联合作战课题组走上领奖台,接过“集体一等功”奖牌。“这份荣光,凝聚着全军广大指战员的智慧。”严正峰说,部队指战员和专家进入课题组,为作战研究紧贴军事实践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院高标准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在重要作战概念开发、联合作战实验等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一批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强的创新成果进入上级决策和军事实践。来源:解放军报

等候室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回望「组图」

中国网 讯 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和死神过招、和病毒赛跑,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赢了那场疫情阻击战。通过一组图文,我们共同回望那段难忘的战斗时光——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位于半山腰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建了起来。从那天起,大量核酸样本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专家组成员和病毒赛跑,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实现了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这样的答卷在武汉市都名列前茅。2020年2月中上旬,专家组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 专家组借助这一平台,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年过五旬的曹务春和曹诚研究员亲力亲为,带队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开展多点位、全方位的气溶胶传播采样调研,每进去一次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在战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战斗的身影——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超负荷工作是她们的常态。迟象阳的女儿芊芊只有三岁。因为想念妈妈,她会拉着爸爸的手,去办公区大屏幕前看播放妈妈视频,还会看着手机中迟象阳的照片,抱着手机入睡。3月16日,该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成为全球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4月10日,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2020年4月12日,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有84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当时唯一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5月22日,I期临床结果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108名志愿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里程碑。2020年9月17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该院承担研发的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全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0年9月,中宣部授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时代楷模”称号。作者:张振威、苏洲、王迪 、张宗航、刘鹤

合乎大同

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12支科研创新团队脱颖而出

近日,在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举行的表彰会上,某法理建设问题研究等12个科研创新团队脱颖而出,分获“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金银铜牌,在法制科研领域形成“雁阵效应”,带动全院科研创新跃升。这是该院开展“一聚两创”活动的生动实践。军事法制研究院由7家研究单位合并组建而成,主要承担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研究任务,并参与起草相关立法等。为加快推进科研转型、激发工作干劲,该研究院党委决定广泛开展聚焦军事法制研究主责主业,创建一流科研团队,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的“一聚两创”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并将此作为科研评比的重要参考。他们按照全员参与、分类指导、评比论证、业绩挂钩、表彰激励的步骤,清晰量化主业范围、评优标准、载体办法3大类27项指标。为突出激励实效,他们还要求“揭榜”的科研创新团队亮出科研“施工表”“路线图”,并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科研创新团队要做强,人才是关键。该研究院同步实施“大师、英才、育才”三项工程,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引进博士研究生;接续实施《研究院青年人才基金资助办法》,与地方知名院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选派骨干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团队综合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一聚两创”活动实施以来,该研究院瞄准我军备战打仗和深化改革对法制保障的迫切需求,按照“编修一批、跟踪一批、预研一批”的思路,积极参加急需急用的政策制度编修和主干法规制度修订,同步带动13个重要领域法规体系研究,取得4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7项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奖军事理论类奖项。来源:解放军报

三理

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一聚两创” 带动全院科研创新跃升

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开展“一聚两创”活动12支科研创新团队脱颖而出解放军报讯 张明哲、记者邵龙飞报道:近日,在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举行的表彰会上,某法理建设问题研究等12个科研创新团队脱颖而出,分获“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金银铜牌,在法制科研领域形成“雁阵效应”,带动全院科研创新跃升。这是该院开展“一聚两创”活动的生动实践。军事法制研究院由7家研究单位合并组建而成,主要承担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研究任务,并参与起草相关立法等。为加快推进科研转型、激发工作干劲,该研究院党委决定广泛开展聚焦军事法制研究主责主业,创建一流科研团队,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的“一聚两创”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并将此作为科研评比的重要参考。他们按照全员参与、分类指导、评比论证、业绩挂钩、表彰激励的步骤,清晰量化主业范围、评优标准、载体办法3大类27项指标。为突出激励实效,他们还要求“揭榜”的科研创新团队亮出科研“施工表”“路线图”,并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科研创新团队要做强,人才是关键。该研究院同步实施“大师、英才、育才”三项工程,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引进博士研究生;接续实施《研究院青年人才基金资助办法》,与地方知名院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选派骨干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团队综合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一聚两创”活动实施以来,该研究院瞄准我军备战打仗和深化改革对法制保障的迫切需求,按照“编修一批、跟踪一批、预研一批”的思路,积极参加急需急用的政策制度编修和主干法规制度修订,同步带动13个重要领域法规体系研究,取得4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7项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奖军事理论类奖项。【来源:解放军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张钟

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开展“一聚两创”活动

近日,在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举行的表彰会上,某法理建设问题研究等12个科研创新团队脱颖而出,分获“优秀科研创新团队”金银铜牌,在法制科研领域形成“雁阵效应”,带动全院科研创新跃升。这是该院开展“一聚两创”活动的生动实践。军事法制研究院由7家研究单位合并组建而成,主要承担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研究任务,并参与起草相关立法等。为加快推进科研转型、激发工作干劲,该研究院党委决定广泛开展聚焦军事法制研究主责主业,创建一流科研团队,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的“一聚两创”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并将此作为科研评比的重要参考。他们按照全员参与、分类指导、评比论证、业绩挂钩、表彰激励的步骤,清晰量化主业范围、评优标准、载体办法3大类27项指标。为突出激励实效,他们还要求“揭榜”的科研创新团队亮出科研“施工表”“路线图”,并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科研创新团队要做强,人才是关键。该研究院同步实施“大师、英才、育才”三项工程,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引进博士研究生;接续实施《研究院青年人才基金资助办法》,与地方知名院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选派骨干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团队综合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一聚两创”活动实施以来,该研究院瞄准我军备战打仗和深化改革对法制保障的迫切需求,按照“编修一批、跟踪一批、预研一批”的思路,积极参加急需急用的政策制度编修和主干法规制度修订,同步带动13个重要领域法规体系研究,取得4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7项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奖军事理论类奖项。(责编:陈羽、黄子娟) 【来源:解放军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比量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回望

中国网 讯 2020年1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奉命前出武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和死神过招、和病毒赛跑,和全国人民一道打赢了那场疫情阻击战。通过一组图文,我们共同回望那段难忘的战斗时光——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位于半山腰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建了起来。从那天起,大量核酸样本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专家组成员和病毒赛跑,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以及全自动提取核酸的方法,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实现了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这样的答卷在武汉市都名列前茅。2020年2月中上旬,专家组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 专家组借助这一平台,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年过五旬的曹务春和曹诚研究员亲力亲为,带队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开展多点位、全方位的气溶胶传播采样调研,每进去一次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在战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战斗的身影——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超负荷工作是她们的常态。迟象阳的女儿芊芊只有三岁。因为想念妈妈,她会拉着爸爸的手,去办公区大屏幕前看播放妈妈视频,还会看着手机中迟象阳的照片,抱着手机入睡。3月16日,该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于当日20时18分完成了第一针免疫接种,成为全球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4月10日,完成疫苗I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2020年4月12日,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中最年长的有84岁。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这是全球当时唯一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5月22日,I期临床结果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108名志愿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是人类抗击新冠病毒的里程碑。2020年9月17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企业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该院承担研发的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全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20年9月,中宣部授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时代楷模”称号。作者:张振威、苏洲、王迪 、张宗航、刘鹤

连锁信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开展“三杯”优秀参谋评选活动

中国网军事1月18日讯(通讯员王迪 张柯 周玉婷)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2020年“三杯”优秀参谋评选结果揭晓,共有10名同志脱颖而出。此次活动对于激发机关干部学习成才动力起到积极作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调整组建以来,在人少、事多、标准高的情况下,院党委经过分析,认为必须全面锻造“四铁”机关,用创新机制激励机关干部内生动力,全力打造政治过硬、素质过硬、业绩过硬、作风过硬、形象过硬的新型机关人才队伍。2020年,军事医学研究院决定组织开展“三杯”优秀参谋评选活动,经有关部门和专家反复论证,制定了评选优秀参谋的5个方面20条标准——“金杯”优秀参谋综合成绩应达到80分以上,“银杯”优秀参谋应达到75分以上,“铜杯”优秀参谋应达到70分以上。公开选拔,倡导“阳光下的竞争”“选谁不选谁,谁说了算?”决心定下后,选拔标准立即成为机关干部普遍关注的焦点。如果评选不够公正,就会大大削弱奖杯的光辉。为全面反映参评人员综合素质和业绩,确保优中选优,评选设置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业绩评判、素质考核、现场答辩5个环节,打破过去评奖按比例、分名额的惯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打分和审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院监督。评选分院机关组和基层组,由各单位对照“五个过硬”标准,层层遴选、单位公示推荐,最终确定12名院机关和11名直属单位参谋为参评对象。院机关处办领导、各直属单位领导围绕工作饱和度、岗位体现度、业绩影响度和成果创新度为参评人员进行业绩评判,检视机关人员“参谋、执行、服务”履职情况,展示机关人员综合素质。通过闭卷考试方式组织考核岗位常识、公文写作等基础能力。最终,现场答辩定乾坤。研究院邀请国防大学和军科兄弟单位9名经验丰富的领导、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采取现场抽题、当场答辩的方式,由参评人依托抽号程序随机抽取评委编号,评委现场提问、当场亮分,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该活动被机关干部称为“阳光下的竞争”。在这次评选中,科研计划处参谋石永杰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勇摘桂冠,令在场人员为之叹服。搭好平台,建立长效育人机制一个奖杯就是一面旗帜。给优秀参谋颁发奖杯,根本目的不在于奖励本身,而是在于让一批骏马跑在前头,带动更多骏马向前奔腾。院党委不断探索机关建设路径。2019年,该院试行“三杯”优秀参谋评选,评选结果成为该院机关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考量和依据,在获得奖杯的9名同志中,有6名得到提升任用,充分发挥了“三杯”优秀参谋评选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2020年12月,该院正式组织首届“三杯”参谋评选,并决定自该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评选活动。院党委还研究制定了《军事医学研究院“三杯”优秀参谋评选表彰办法》,论证了评选方案、确定了评选范围、优化了考评内容、创新了评选手段,成为持续推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水鹿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

金秋九月,某海域。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制的某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参加演练时,在失去地面和海上基站依托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与后方指挥所的通联。军事通信网络作为连接武器平台的“神经系统”,是夺取信息化战争优势的关键一环。为打造安全可靠的“战场神经”,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带领团队瞄准作战需求一干就是30多年。“奋斗在新时代,唯有只争朝夕、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回报习主席的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在尹浩心中,那一天永远不会忘记---2018年5月16日,习主席视察军事科学院,指导并勉励大家,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坚持理技融合、研用结合、军民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从那以后,尹浩就带领团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探索实践基础理论与技术手段融合创新,牵头展开某型信息系统建设。八一前夕,这一系统新版上线试运行,为推动战略规划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作为这轮改革调整重塑重构重建的综合性研究院,如何释放改革效能、发挥融合效应、破解转型难题,形成统一的建院兴研总体思路,成为研究院党委班子面对的首要难题。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院党委多次组织专家展开“头脑风暴”,打出系列组合拳:——围绕“我是谁、我在哪、往哪走、怎么走”等问题,开展建设发展大讨论,形成一套符合各单位实际、具有系统工程特征的建院兴研总体思路。——常态化组织议战议研会,树牢研战导向,制定研战标准,纠治和平积弊。——跨域组建联合团队,统筹全院科研资源,探索实践科研力量聚合、科研条件整合、科研领域融合路径。……“砍掉7项,调整10余项,这是我们为战而研的第一步措施。”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王长富说。作为一个职能转型、领域拓展的研究所,不去多争取任务,反而把到手的“菜”给倒了。令王长富没想到的是,所里的思路与院党委不谋而合。于是一场主动“瘦身消肿”,学科“削枝强干”的行动迅速展开。研究院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契机,组织专家对各类库存项目进行对战斗力贡献率的评估,主动砍掉600多个科研项目。与此同时,研究院组织科研人员赴军委机关和各战区、军种部队调研需求,建立协调对接机制,论证形成了一批带有“战字号”属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紧扣军事智能发展主线,中国工程院院士、某研究所研究员于全召集研究院内多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展开联合攻关。他们决意剑指联合作战体系短板弱项,聚力突破人工智能、指挥协同、人因材料等多项关键技术。年轻的高级工程师李峰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首届军事物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如今他正带领着年轻的团队,围绕解决战场数据获取难题,一边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各作战环节的应用场景,一边围绕关键技术开展创新。谈起他全身心投入的军事物联网事业,他豪情满怀:“战场物联,致胜未来。”创新、创新、创新,小到战场上的一粥一菜,大到关系战略走向的顶层体系,创新已成为系统工程科研人员的不懈追求。大年二十九,某研究所工程师张宗兴闻令而动,扛起背包,“逆行”武汉。对自己参与研制的帐篷式实验室能否经受抗疫检验,张宗兴和同事充满信心。在第一时间搭建完成后,他们就开始了日夜不休的设备保障……帐篷实验室迅速形成了日检500人份以上的核酸检测能力,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收治起到关键助力。为让油箱练就“金钟罩铁布衫”,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安高军和他的团队,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好几天,一种新型阻隔防爆材料终于诞生了。在一次实装演练中,这一成果防爆性能得到充分检验,被参试官兵称为战车“新铠甲”。供电保障是长期困扰偏远部队备战训练的老大难问题。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建设多次深入高原岛礁实地勘察,大胆提出使用光伏、波浪能等新能源技术方案。他和团队一遍遍调试,找不到施工队,就自己上手干……为让部队能够独立操作使用,他坚持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传经验。“作战需求来源一线,科研方向来自官兵,因为他们最有发言权。”研究院每年都要组织科研人员携带新研装备,赴部队开展实战化检验。在极高、极寒、极潮、极热等环境中,他们与部队官兵一起巡逻站岗、摸爬滚打,现地检验装备性能。2019年冬天,在滴水成冰的北国边关,科研人员身着新研制的防寒服,与执勤官兵乘坐雪地车一同巡逻,收集冬装保暖方面数据。野外温度达零下47摄氏度,他们一工作就是大半天。“这趟边防之行,收获很大,一路上收集的试验数据,为我们下一步新研被装的改进、完善、优化、定型指明了方向。”时隔一年,大家依然兴奋不已。为完整体验新研装备的作战环境适应性,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华带领科研团队,嵌入式跟随一线部队执行为期8天的巡逻执勤任务。他们爬高山、穿丛林、越障碍、蹚河沟,忍受蚊虫、蚂蟥叮咬,却高兴地说:“基层官兵对作战服装、单兵防护装备、野战食品提出的意见非常宝贵,必须倾注心力创新改进。”“切实为战斗力建设服务,才是向习主席最好的汇报。”组建以来,系统工程研究院已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收到军委机关和一线部队感谢信近70封。目前,他们正加紧推进后续科研项目,努力为部队战斗力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记者王逸涛、张金娟 解放军报记者康子湛

机心

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2)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0年10月11日向战而行的“科研利剑”——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科研创新记事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现地听取空军某部官兵对某型迷彩作战服的试穿意见(2019年5月7日摄)。(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新华社发(王佳音 摄)

乐广

访军科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抢占通信网络技术制高点

抢占通信网络技术制高点——访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胸中有火,眼中有光,脚下有风。”谈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尹浩,他的战友和学生如是说。尹浩长期致力于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研究,30多年来先后牵头承担我军多个阶段的通信装备规划总体论证,参与发展战略研究和标准规范制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认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为军谋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一年里,尹浩深入部队一线调研,积极参加演习演练,密切跟踪前沿动态,牵头组织重大科研攻关,在深入分析论证、探索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完成9份提案。尹浩的目光,紧盯未来战场。他参与了国家和军队相关领域“十四五”规划论证工作,提出我军未来智能信息网络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军事信息网络是推动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的关键物质基础,当前迫切需要发展高度智能的军事信息网络,自主创新我军智能信息网络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尹浩的目光,聚焦国防大局。针对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问题,他在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某方向协同创新体系的报告,系统分析构建协同体系面临的问题,提出该体系应按照要素支持、关系支撑、点面结合的系统工程思想设计,并提出若干具体建议。尹浩的目光,着眼国家信息安全。他对国家通信网络的发展有深入研究,在物联网建设发展等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并积极建言献策。他提出,要同步推进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提升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等工作,推动物联网产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近期,尹浩正准备一份关于加强某领域网络安全的提案,建议统筹推进我国在该领域网络安全与立法工作。“总有一种紧迫感,咱们必须多几张‘底牌’。”这是尹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通信网络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发展重要机遇期,下好信息网络领域先手棋,抢占通信网络技术制高点。因此,他和团队丝毫不敢懈怠。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尹浩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问题分析,力争多撰写一些高质量的提案和研究报告,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