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钱万强一行9人到访我院,就“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共建方案进行交流讨论。我院副院长易干军率院属有关单位、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等接待了钱万强一行。会上,双方就“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的共建模式、研究方向、团队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申报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初步达成共识。易干军指出,国家、省、市对种业的高度重视,为双方共建“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提供了良好契机,双方应站在新的高度看待现代生物育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强优补短,为我省种业做大做强搭建桥梁,提供平台。钱万强认为,双方应抓住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这一机遇,抓紧完善建设方案,尽快启动“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建设。【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月2日,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大鹏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忠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下称“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等出席移交及启用仪式,仪式由大鹏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峰主持。基因组所位于大鹏办事处滨海二路。农业科技关乎国之根基。基因组所创办于2014年1月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共同举办的科研事业单位。基因组所在深圳落地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支持基因组所在深圳快速发展。此次过渡所区的建成启用,不仅是落实深圳与中国农科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项创先行动。基因组所是深圳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头羊,成立以来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突破,逐步奠定了深圳在国际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领先定位。2021年1月,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荣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市长奖”,证明市委、市政府不仅高度肯定基因组所的成绩,更对过渡所区建设高度重视。在过渡所区建设中,市委常委黄敏多次牵头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大鹏新区与市市场监管局专门签订过渡所区改造协议,深圳国际食品谷推动工作专班每周召开例会,想方设法、抢抓工期,克服了疫情、周边环境复杂、劳务资源紧张、工期紧等困难,高效完成过渡所区各项建设任务。过渡所区由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生物产业园6栋旧厂房改造而成,是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配合推动深圳国际食品谷项目,放弃原更新计划,将园区38号至43号楼改造而成,也是国际食品谷项目先行启动项目。过渡所区以集约、生态、高效为设计理念,以原17000平方米各方面旧厂房为基础,以连廊将6个单元连接为整体,塑造立体空间结构,提升交通和交流便利性,并以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打造园林景观,实现自然雨水收集,在有限空间中整合科研、教学、办公、行政、住宿、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黄三文表示,过渡所区的投入使用,为基因组所未来3年的发展提供了急需和必要的发展空间,极大的改善基因组所科研办公条件,将助力该所吸引和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打造一支超过1000人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开展农业生物资源基因组分析,建立国内主要农业生物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重点农业科研单位数据共享;构建万份水稻和千份小麦的全球多样性基因组图谱,构建作物组学与遗传资源数据库,标定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为设计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据介绍,过渡所区使用3至5年后,该所将搬迁至新所区。新所区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将在排牙山下投资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国家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同时,深圳市也考虑配套建设深圳国际食品科学中心,两个中心总面积将达8.5万平方米。李忠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基因组所紧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谋划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在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突破种子“卡脖子”技术,做出更大贡献,为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提供有力支撑。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轩慧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轩慧通讯员:黄彦、赵华、赖思为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党委书记骆建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26日22时52分在河北沧州逝世,享年52岁。公开资料显示,骆建忠生于1967年11月,湖北枣阳人。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团委书记,农业信息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直属党支部书记,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2018年1月,任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方面表示:骆建忠同志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将毕生的精力和全部智慧奉献给我国三农事业。他坚持原则、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勤恳敬业、开拓创新、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别是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学校与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就组建“前沿植物医学组学研究中心”召开座谈会12月12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钱万强研究员一行人来访青岛农业大学,双方就组建“前沿植物医学组学研究中心”进行座谈。校党委书记李宝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万方浩研究员出席座谈,植物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韩强主持会议。李宝笃对钱万强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校概况、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未来展望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李宝笃指出,组建“QAU-AGIS前沿植物医学组学研究中心”,是落实2020年11月19日双方合作框架协议的实际举措,可以充分利用双方在植物保护方面的传统研究优势,充分发挥农业基因组学为代表的前沿交叉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在植物医学部分研究领域和对象上取得突破,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双方培养和锻炼高水平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综合研发能力与国际化水平。钱万强从人才团队、研究平台、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基因组研究所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院所、建成国家农科特区、发展生物产业集群、服务湾区美好生活,目前研究所的Nature index指数在全国农业院所排名第一。研究所对标荷兰食品谷,加快建设深圳国际食品谷,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植物医学学院张彬副教授汇报了“前沿植物医学组学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基于已有合作基础组建的“QAU-AGIS前沿植物医学组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隶属于双方合作框架协议下成立的“农业生物学大数据研究院”。依托该研究中心,双方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团队建设、人员互聘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和交流合作。经过3至5年的共建,力争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一个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所协同创新平台。会上,双方就组建“前沿植物医学组学研究中心”进行了备忘录签字仪式,学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吕永庆和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科技处副处长李小杰分别代表双方签字。校发展规划处、科技处、园艺学院、植物医学学院等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及专家教授参会。作者:杨宗玲编辑:曲天泽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陈琪1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下称“基因组所”)与深圳国家基因库签署“科研合作及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开展开放共享合作,共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领深圳市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发展。基因组所所长、党委副书记黄三文,副所长钱万强,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等出席签约仪式。双方深化合作的首个目标,瞄准了占全球人口粮食生产及消费80%以上的谷物和豆类作物,同时签署了全球谷-豆基因组联盟计划合作协议,致力培育优质、高产和富含高营养价值的谷-豆作物新品种,建立宝贵的群体基因组数据资源,为主要作物遗传改良、应对人口增长和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挑战奠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因组所创建于2014年,是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所。深圳国家基因库是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四部委批复依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建设的首个国家级综合性基因库,也是世界领先的存、读、写一体化的综合性生物遗传资源基因库。这两个单位均位于深圳大鹏半岛,而且双方的渊源已久,可追溯至2011年11月挂牌成立的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王韧表示,自己2010年10月从世界银行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农科院副院长,11月就被派往深圳负责创新研究院筹建工作。“创新研究院也先开了中国农科院与华大基因的合作序幕。”王韧表示,随后,中国农科院决定在深圳成立基因组所。近年来,基因组所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成果在中国农科院系统名列前茅,汇聚了全世界60多位科研精英。由黄三文倡导和推动的“深圳国际食品谷”项目已列入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点任务”,重新定义农业,由传统的农业生产扩大至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作为当代农业科技的核心引擎,农业基因组学是种质资源保藏利用、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双方在强强联合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农业基因组学领域的科研合作、开放共享,对于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农业育种、植物系统发育进化、作物群体遗传学以及关键农艺性状的时空组学研究等方向,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生物组学数据库建设、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等领域开展深化合作、进行协同创新研究及全面开放共享,并利用国家基因库生命大数据平台的生物大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能力,支撑本协议下的所有成果产出。双方还将进行联合人才培养,为相关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共同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举办学术活动,扩大行业影响力;加强在体制机制改革、产学研用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审读: 谭录岗 蒋祝璇
大洋网讯 2月2日,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大鹏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广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忠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下称“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等出席移交及启用仪式,仪式由大鹏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峰主持。基因组所位于大鹏办事处滨海二路。 农业科技关乎国之根基。基因组所创办于2014年1月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共同举办的科研事业单位。基因组所在深圳落地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支持基因组所在深圳快速发展。此次过渡所区的建成启用,不仅是落实深圳与中国农科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项创先行动。基因组所是深圳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头羊,成立以来实现了多项从0到1的突破,逐步奠定了深圳在国际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领先定位。2021年1月,基因组所所长黄三文荣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市长奖”,证明市委、市政府不仅高度肯定基因组所的成绩,更对过渡所区建设高度重视。在过渡所区建设中,市委常委黄敏多次牵头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大鹏新区与市市场监管局专门签订过渡所区改造协议,深圳国际食品谷推动工作专班每周召开例会,想方设法、抢抓工期,克服了疫情、周边环境复杂、劳务资源紧张、工期紧等困难,高效完成过渡所区各项建设任务。 过渡所区由深圳国际生物谷海洋生物产业园6栋旧厂房改造而成,是新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配合推动深圳国际食品谷项目,放弃原更新计划,将园区38号至43号楼改造而成,也是国际食品谷项目先行启动项目。过渡所区以集约、生态、高效为设计理念,以原17000平方米各方面旧厂房为基础,以连廊将6个单元连接为整体,塑造立体空间结构,提升交通和交流便利性,并以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打造园林景观,实现自然雨水收集,在有限空间中整合科研、教学、办公、行政、住宿、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 黄三文表示,过渡所区的投入使用,为基因组所未来3年的发展提供了急需和必要的发展空间,极大的改善基因组所科研办公条件,将助力该所吸引和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打造一支超过1000人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开展农业生物资源基因组分析,建立国内主要农业生物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重点农业科研单位数据共享;构建万份水稻和千份小麦的全球多样性基因组图谱,构建作物组学与遗传资源数据库,标定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为设计育种提供基础数据。据介绍,过渡所区使用3至5年后,该所将搬迁至新所区。新所区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将在排牙山下投资5亿元建设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国家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同时,深圳市也考虑配套建设深圳国际食品科学中心,两个中心总面积将达8.5万平方米。李忠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基因组所紧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谋划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在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突破种子“卡脖子”技术,做出更大贡献,为粤港澳大湾区市民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提供有力支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通讯员黄彦、赵华、赖思为)[ 编辑: 彭忠粤 ]
来源:格隆汇格隆汇10月6日丨据深圳特区报,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于BioRxiv在线发布了中国优良地方猪——陆川猪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该基因组序列的发表,不仅填补了亚洲家猪缺少高质量参考基因组的空白,更为基因组组装提供了新的方向。
格隆汇 2 月 2日丨京基智农(000048.SZ)公布,公司于2021年2月2日参加深圳国际食品谷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如下:甲方: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乙方: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1、共建生猪育种创新研发中心。甲乙双方共建生猪育种与中试推广基地,甲方提供人才、平台和技术,乙方提供育种场地和适度合理配套研究经费,围绕生猪种业“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推动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延伸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生猪种业自主创新水平,高质量商业化育种体系典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种猪,促进“良种猪国产化”目标的实现。2、共建无抗饲料、绿色养殖、健康食品等成果转化中心。甲方开展相关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强科技攻关,乙方适时组织“产学研对接交流会”“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为甲方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3、联合培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甲方鼓励专业人才与乙方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对口合作,共建学生实践基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4、设置相关产业研究专项。由乙方设置相关产业研究专项,甲方提出专项指南建议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双方“同立项、同攻关、同转化”,共同推进生猪育种和健康养殖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5、双方共同研究、探讨其它可行的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佛山、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地成立合资公司开展生猪育种、养殖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基因组所是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公司此次与其签署框架协议,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因组所在农业基因组学方面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利用双方资源,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共同争取市、省、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生猪育种、无抗饲料、绿色养殖和健康食品产业,加速推进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
山西日报讯(记者杨文俊)5月17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黄三文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就加强农业科研合作深入交流,并共同出席山西农谷、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大同市政府与基因组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省委常委、秘书长廉毅敏,副省长王成出席。楼阳生对黄三文一行表示欢迎。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山西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大任务,要求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特”“优”发展现代农业作出重要指示。在全省上下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高潮的时刻,基因组所与现代农业领域知名专家和龙头企业代表来晋考察交流、洽谈合作,体现出了很高政治站位。山西多样的气候、丰富的地貌,孕育了“小杂粮王国”。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实施了建设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现代农业发展三大战略,推进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合署改革,山西农谷抓住获批国家农高区的机遇,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两件大事,加快建设山西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双方合作具有广阔空间、良好平台,正当其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希望双方乘着总书记视察山西的东风,进一步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人才集聚、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等合作交流上下功夫。希望基因组所发挥优势,把山西作为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双方共同努力,确保此次签约协议内容全面落实,不断拓展科研、产业、产品等全产业链合作,通过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黄三文高度评价山西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先行先试建设山西农谷、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合署改革等重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表示基因组所作为农业科研单位,有义务有责任与山西共同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好。基因组所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有机旱作农业领域一流学科,开展黄花菜全产业链合作,推动“山西农谷”和“深圳食品谷”双谷联动,对接山西和粤港澳大湾区两个市场,帮助山西农产品卖出好价格,让大湾区的民众享受到优质产品,助力山西现代农业发展。参加会见的企业介绍了各自业务优势,表达了深化合作、投资山西的强烈意愿。会谈结束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山西农谷管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深圳国际食品谷、山西农谷为基本支撑,在人才建设、科学技术、产业培育等领域开展合作,加强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与大同市政府分别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来源:智通财经网智通财经APP讯,京基智农(000048.SZ)发布公告,于2021年2月2日参加深圳国际食品谷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表示,基因组所是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科院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整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力量在深圳成立的新型研究所。公司此次与其签署框架协议,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因组所在农业基因组学方面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利用双方资源,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共同争取市、省、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生猪育种、无抗饲料、绿色养殖和健康食品产业,加速推进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