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关于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气化

关于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受社会、经济、教育体制和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被一些人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毕业生比2013年增加了28万,达到727万人,更是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形势似乎雪上加霜,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将相应减少,国内高校毕业生与留学回国毕业生之间存在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在就业中彼此竞争。关键词:毕业生 择业就业观念 影响 原因前言:谈到就业,我们都知道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不管是哪个年龄层次的人都会非常关注。 我国有近14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艰巨,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我们原本正常的生活轨迹被打乱,不少企业面临倒闭,很多人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每年,大学生的数量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开始找工作,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国内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专题部署。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举行了专题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介绍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相关政策的有关情况。今年暑假,我们青马毅风实践队开展了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的调查。在制定好合适的问卷之后,以线上的形式发放了139份问卷,回收196份问卷,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31.12%,女生占68.88%,有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其中最主要的是本科生,占了84.69%。我们此次社会实践,在问卷的设计上要求严谨,能更好地反映出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便于了解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为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国家和高校出台相关的政策推动毕业生就业。一、调查对象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二、调查方式线上问卷调查形式三、调查时间2020年7月31日—2020年8月15日四、调查目的因为疫情的影响,毕业生也同样只能在家居家隔离,找工作成为了毕业生担心焦虑的问题,原本就业竞争力大,如今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青风毅马实践队开展了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调查,为了解疫情影响下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大致情况以及就业选择,也可以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数据,也可以反映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五、调查原因1、招生规模扩大,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就业压力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形势似乎雪上加霜2、疫情对大学毕业生的影响(1)、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将相应减少,就业机会减少从需求来看,毕业生规模不断增长导致就业机会需求量大。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约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从供给来看,经济下行与疫情双重影响导致就业机会供给减少。根据网上查阅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单位类型,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因延期复工,很多民营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部分中小型企业甚至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为削减人力资本,企业将减少或取消招聘计划,进一步缩小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直接减少就业机会。(2)、本土和海归高校毕业生规模都在逐年增加根据网上查阅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874万人,不仅规模最大,而且相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增幅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值。在国内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2015到2018年,学成回国留学人员分别为40.8万、43.2万、48.1万和51.9万。2019年和2020年估计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2020年的规模估计在60万人左右。国内高校毕业生与留学回国毕业生之间存在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在就业中彼此竞争。(3)、毕业生就业成本增加大学毕业生等待成本增加。疫情的完全控制还需要一些时日,一些企业尚未复工,大多数高校的开学日期尚未确定,本定在三、四月份的招聘计划和五、六月份的毕业答辩会相应地推迟,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参加企业招聘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也就不能及时就业,就业时点因此会拉长,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时间成本。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后还要租房子继续求职,在此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直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物质成本。大学毕业生机会成本增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爆发疫情,很多毕业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者是已经正在实习,已经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了,但因疫情的影响只能选择在家等待就业,这导致毕业生本该在求职或已经工作却在等待,导致本该就业时却还在求职,从而不得不因为等待而放弃本该就业时能获得的那一部分劳动收入,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机会成本。(4)、就业求职渠道少2019年的 一项 调 查 显 示 ,近 一 半(47.4%)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来进行求职,20.1%的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来进行求职,10.9%的毕业生通过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来进行求职,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求职信息的占21.6%,由此可见学校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然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能提前走访企业,原计划的春招工作相应地推迟或取消,因此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受到了阻碍。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信息量和信息拥有能力本就存在差异,主要求职渠道的封锁会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虽然网络招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网络信息泛滥,毕业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又快又好地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5)、就业心理受到影响就业心理变差,就业焦虑、紧张,对自己丧失信心。在疫情的影响下,为了不扩大疫情,人们都选择居家隔离,当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年轻一代就算不工作,家里也能供吃供喝,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悠闲的生活中产生了怠慢的心理,从而选择推迟就业或不就业,这也是近些年来所出现的“慢就业”现象。一些毕业生对此次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够,过度想象疫情的严重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理解不到位。并且,因在家等待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参加毕业答辩和就业,从而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而且,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只能居家隔离,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参加应聘是采取线上的形式,无法看到同职位竞争者的真实实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6)、就业质量下降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就业受到影响,就业质量下降。疫情期间,整个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大部分企业无法盈利,生产经营压力大,企业生存发展成了最大的难题,因此,这些企业只能通过减少人力成本的方式以达到继续盈利的目标。并且,大学毕业生在校园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校园里,大学毕业生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很少,当到了准备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有很大的期望,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普遍偏高,都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符合工资高、待遇优越、自己感兴趣的、能够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中自我成长的、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稳定的要求。当自己开始就业之后,如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待,心里可能会产生不快,对待自己的工作产生消极的态度。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渠道相对应地减少,虽然在网上也可以了解到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但远不及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的更全面,因此这也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对求职公司、求职岗位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认识了解不全面,从而导致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与工作岗位不相匹配,企业没有招到自己想要的员工,劳动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降低工作匹配程度。六、调查过程1、问卷确定前期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采取线上的形式展开。2020年7月25日,实践队队长发布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的大致计划:首先在7月31日中午12时前,每个队员设计一份问卷,问卷题目控制在15—20个题之间,可适当参考,并上传到群里;在8月1日到3日开始集体讨论,确定最终问卷。在7月30日,全体成员已经完成制定问卷并上传至群里。2、问卷确定中后期在8月2日12时,实践队全体成员开始了问卷确定的第一次讨论,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对于调查问卷的看法和建议,参考每个成员按要求上传至群里的问卷,挑选了一些比较贴合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调查的问题,最终基本确定了20道问卷题目;8月4日,实践队队长上传第一次讨论后确定的问卷,实践队全体成员开始第二次的讨论,提出问题并对于其中的问卷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例如问卷中关于高校毕业生要求的薪资问题,专业划分上的问题以及问卷中的错别字:8月5日,实践队队长再次上传第二次讨论后的调查问卷,世家牛全体成员开始了第三次讨论,修改后,最终调查问卷确定。3、问卷调查阶段8月9日实践队开始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一共130份,每个队员平均调查10份问卷,8月15日前上传收集到的问卷截图至群相册。在实践队队长发布问卷调查任务之后,实践队全体成员通过发布问卷调查二维码的形式收集问卷,在15日之前,以超额完成问卷调查的任务,总共回收了196份有效问卷。七、调查内容1、基本信息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跟基本的调查问卷一样,都设置了一些基本信息的提问,比如,性别、专业、学历等。虽然看起来,这些问题的提出与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这些基本信息是问卷调查的基础,虽然看起来与问卷调查的主题无关,但是也能反映出一些客观数据和现象,从而可以帮我们找出问题,并为我们解决措施的提出提供基础和信息。比如说提问专业,每个专业就业前景是不一样的,这也导致了每个人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一样,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好就业,自己的工作能够符合自己的就业期望,因此可能就觉得就业形势还不错,但是对于就业情景不好的专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开始找工作,开始担忧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自己找的工作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望,因此就会认为就业形势比较差。2、毕业打算毕业打算这一问题的设置能够让我们掌握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做的打算,是准备开始参加工作还是选择继续深造。从这一问题我们也能掌握高校毕业生在临近毕业之时面对就业压力以及就业现状自己的心态。高校毕业生对于自己所要找的工作的要求在我们设计的问卷中,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最为核心的一部分,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反映出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对自己心目中的工作的要求,也可以反映出目前毕业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比如还有专业对不对口问题,我们都知道,选择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比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对自己要更好一些,在工作时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尤其是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上的工作任务,对于专业不对口的人来说,可能这就触及到了知识盲区,在工作上就有了更大的压力。3、工作的城市选择我们都知道一二线城市工资相对来说都比较高,这也是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工作的城市为一二线城市的原因之一,当然,在一二线城市工作,也满足了高校毕业生心理上的需求,因为在毕业前大家最主要接触的是校园生活,毕业后大家都想自己能出去,到外面的城市闯一闯,并且一二线城市生活上相对比较便利,不管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问题上相比于其他线城市都是要高的多,这也是高校毕业生选择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原因之二,在这些城市工作多年之后,自己也会选择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生活,还要考虑日后生活问题。4、疫情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有哪些此系列问题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最重要的问题。在此系列的问题上我们还涉及了为了应对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学校应该怎么做,以及大学生应该做哪些准备,面临就业压力是,是否需要相关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以及希望学校提供那种方式的辅导,毕竟因为疫情大家在心理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知道需求,尤其是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心理上可能被影响的更大。八、调查结果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总共回收196份有效问卷,远远超出130份的回收计划。1、文理科人数上差不多在我们关于专业的问卷题目中,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占的人数比较多,其中文学的人数是最多的,占了总人数的16.84%,但相比于其他的专业,实际上也没有多出太多的人数,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这几个专业之间就相差4-5个人,相差较小。但是,在我们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中,男女生比例相差较大,其中,男生只有61人,占了总人数的31.12%,女生有135人,占了总人数的68.88%。2、高校毕业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要求普遍较高在我们回收的问卷调查中,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研究生都有涉及,其中最多的是本科生,总共166人,占了总人数的84.69%。面临毕业,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打算升学考研,其次准备工作,入职各类基层事业单位,备考公务员,备考国企事业单位,但选择自主创业和参军入伍的人少之又少,196个人当中只有3个人选择自主创业,3个人选择参军入伍,这也许跟我们调查问卷对象当中女生比较多的原因有关。当然在我们问卷调查当中,也有小部分人选择不就业。在我们关于疫情影响下毕业找工作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还是选择薪资高的问题当中,绝大部分人都选择薪资比较高的那一份工作,总共有119人,占了60.71%,39.29%的人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今后的职业选择中,高校毕业生最看重的是收入与财富,占了总人数的82.65%,其次是兴趣特长我,占了总人数的36.22%,再者是自我成长、自我独立,占了总人数的28.06%。总的来说,高校毕业生对于工作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满足高薪、兴趣特长、得到锻炼、工作稳定的要求,当然我最重要的还是高薪这一要求。并且,根据我们问卷调查中得到的反馈,高校毕业生希望自己日后工作的公司拥有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培训进修的福利,这三种福利所占人数都差不多,分别占了总人数的89.29%、86.22%、80.61%。3、高校毕业生对于专业对不对口问题采取平常心对待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162人未来工作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占了总人数的82.65%,有34人未来工作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占了工人数的17.35%。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或者相关的工作,但是,对于所选专业对不对口这一问题,大部分的毕业生认为选择不对口的专业会给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这种现象目前很普遍,是可以接受也可以克服,当然,也有很小部分的毕业生觉得找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根本无法就业,占了总人数的2.25%。由此可见,对于专业对口这一方面,毕业生不是特别看中,采取平常心对待。4、高校毕业生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工作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毕业生选择在武汉、杭州等二三线城市找工作,占了总人数的47.96%,其次是选择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找工作,占了总人数的22.96%,少部分人选择在学校所在地或者回乡就业。高校毕业生认为在大城市工作机会多、资源更好,当同样机会多的同时竞争压力也大;也有小部分人认为就业机会随处都有 主要看自身的业务能力。因此,新冠肺炎的爆发对于高校毕业生所选择的就业城市影响不大。5、就业途径以校园招聘会及招聘网站为主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通过校园招聘会以及就业招聘网站,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校园招聘会这一就业途径被堵塞,毕业生主要在网上查询就业相关信息,也有一部分毕业生亲朋好友介绍工作。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除了在网上查找就业信息,应聘面试也是采取网上会议的形式,这可能导致毕业生对自身能力不自信,面试紧张。6、高校毕业生认为新冠肺炎对自身影响有利也有弊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是有影响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疫情对自身就业有利也有弊。疫情会造成心理恐慌,不想外出找工作增加感染的风险,再者,岗位减缩,竞争激烈 ,能不能找到工作还得另说;当然也有毕业生认为疫情也能促进个人、加快成长,进而更加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在等待疫情结束期间,毕业生可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为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考取各种证书,了解社会信息,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7、高校毕业生偶尔关注疫情期间国家发布的就业政策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只是偶尔关注疫情期间国家发布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8、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且差于往年,岗位减缩,竞争激烈,跨国跨境就业交通受阻,除此之外,毕业生认为自己就业难也与自身有很大的关系,自身不成熟的就业观念、自身实际技能不符合要求、缺乏职业生涯计划、对企业认识不足、企业户籍歧视都会影响就业。9、因为疫情,高校毕业生对于心理辅导的需求较高不管对于哪个人来说,疫情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担忧,焦虑。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就业前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相关心理讲座、与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咨询等。九、调查的意义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意义重大,回收的196份问卷较好地反映出疫情影响下地方性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便于我们了解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为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国家和高校出台相关的政策推动毕业生就业。十、看法和建议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从我们的调查中显示,疫情影响之下,毕业生对于工作的要求仍然很高,但是也存在部分毕业生对自我认识不足,高估自己的能力以及对就业市场认识不足,导致就业时自身竞争力不足,面试失败。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拓宽自身知识面在疫情期间,在还没有开始复工之前,可以在家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3、多了解就业相关政策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显示,高校毕业生只是偶尔关注今年疫情期间国家发布的就业政策。今年疫情,3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网上就业服务、拓宽就业和升学渠道、强化就业困难帮扶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就业一直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在享受这些帮助政策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自己,认证对待工作。当然,在面对就业压力,选择升学考研什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能提神自我,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自身就业竞争力也能相对提高。参考文献[1]丘昌君 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 中国青年报 2020[2]丘昌君 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 中国青年报 2020[3]丘昌君 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 中国青年报 2020[4]宋小姨 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Z] 知乎 2020[5]宋小姨 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Z] 知乎 2020文稿:吴美琴图片:吴美琴来源:湖北师范大学

其无有乎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

德又下衰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近9成担心就业前景 半数要考研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李华锡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中国青年网【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周颂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新鲜出炉,灵活就业未来或成年轻群体的刚需

2020年,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加严峻。面临不可抗的外部环境,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观念是否有所转变?就业现状如何?是否会考虑多元化的灵活就业方式?针对这些疑问,近日,金柚网研究院联合豆豆兼职发布了《2020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调研数据,从宏观面和微观面对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就业环境、就业现状和趋势予以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就业观念趋于理性受疫情影响,经济受到重创,企业裁员、现金流吃紧现象频发,总体用工需求挤压,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也同步降低。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为1237 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但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从环比来看,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同样地,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求职申请人数则增加。因此,从供需配比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度明显增大。面临相对严峻的外部就业环境,大部分毕业大学生更倾向于先就业再发展,据金柚网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54.7%的大学生毕业后计划求职进入就业状态,78.2%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全职稳定的工作,同时,67.5%的大学生会考虑长期从事兼职工作。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更趋理性。新一线城市成为大学生就业首选地近年来,伴随着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对大学生求职留驻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据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计划在新一线城市就业,占比超一线城市。从行业来看,互联网、游戏、软件行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最强,且意向和实际情况偏离度小。从岗位来看,人事行政、运营、市场推广岗位受欢迎程度高。另外,因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和年轻人就业观转变,兼职的供需量逐渐增加。据金柚网旗下豆豆兼职平台企业访谈需求显示,餐饮、零售、物流、教育培训以及娱乐行业对兼职类的用工需求较大,需求岗位包括服务员、营业员、客服、充场、APP试玩、主播和才艺老师等等。从调研数据来看,有意向和实际在做兼职工作的学生占比约为20%,大学生选择兼职的动因主要是考虑基于全职工作之外,通过兼职获取更多的收入。此外,在择业上,兼职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优势也非常显著。灵活就业未来或成年轻群体的刚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群体面临愈发严峻的就业环境,倾向于先就业后发展,且在全职工作之外期望通过兼职增加收入,有长期兼职需求。此外,新一代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开放,期望从事更多元的兼职岗位,做一名酷炫的斜杠青年。因此,从内外驱动因素来看,灵活就业未来或成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的刚需。为支撑大学生群体灵活就业需求,国家层面应出台更多保障大学生灵活就业权益的政策,规范灵活就业市场秩序,引导用工企业开放更多真实岗位;用工企业层面应秉持诚信交易原则,为大学生群体营造更为安全健康工作环境,并及时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同时,人力资源平台作为人岗最优匹配的中间组织,应尽可能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耗,为企业用工和学生求职提供更多便利。豆豆兼职作为年轻群体的灵活就业平台,依托于金柚网全国服务体系以及“B+C”平台优势和行业资源,构建人才大数据,实现智能化人才精准匹配与精细管理,满足个性化求职需求,推动年轻人灵活就业的同时,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发展。文末福利关注公众号“金柚网”,后台回复“大学生就业调研”,即可下载领取金柚网研究院与豆豆兼职联合发布的《2020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稳扎稳打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近9成大学生担心就业前景,半数毕业后考研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 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 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 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 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 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 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 “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 “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 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 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 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 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 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 “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 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 “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 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 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 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

而民不争

潮汕某山区镇稳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与大家交流xx镇稳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稳就业”是国家长效发展的根本目标,更是民生工程。所以,我的调研活动主题确定为“关于xx镇稳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旨在通过调研,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和本镇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积极拓宽渠道,促进“稳就业”,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本地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xx镇截至今年上半年,总劳力约xx人,其中近一半的劳力在外就业,其余部分散居家乡从事经商、种植业、农业、零工等。经商多以个体经营为主,不成规模;就业的形式较为单一、落后,对新事物的接纳容纳度不足;可提供就业的岗位不多,可供选择的就业范围很局限。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现实条件的制约,由于本镇的资源缺乏开发利用,生产条件落后,就业形式单一(以农业为主,小手工业为辅),造成年轻劳力多向外地发展,留守儿童和老人比例大。另一方面,不少人消极就业,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高不成低不就。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本镇“稳就业”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牵头,多方联动,方能有效改变现状。具体做法有:1、政府部门要着力缓解民营、微企融资困难,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活力,发展特色产业,吸引年轻劳动力回乡就业。2、可根据我镇实际,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动能,释放巨大就业潜力。3、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巩固扶贫效果,帮助更多人就业。4、积极开发发展旅游业。我镇地广人稀,风景秀丽,宁静朴素的环境氛围往往是城里人逃离喧嚣的首选之地,很适合发展旅游业。红色村庄、农家乐、体验茶园生活、特色景点等,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旅游业来促进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5、加强观念引导,拓宽就业人员的视野,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长效发展。

请致天下

高度重视“重中之重”——稳企业保就业深度调研

今年就业形势复杂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一些大学陆续举行了毕业典礼,与往年相比,有更多穿上毕业服的大学生还在为找工作不断奔波。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本就压力陡增,又突遭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大学生就业呈现哪些新变化?面对多重挑战,高校及高校毕业生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全面看待大学生就业压力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不少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市场需求下降等困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人才需求。与往年相比,企业“春招”计划有所减少,出现了有岗不聘、延期招聘等现象,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出现同比下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全面看待。虽然拿到了一家物业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彭小芹仍选择参加将于7月19日举行的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她要等成绩公布后,再决定是“二战”还是工作。不仅是彭小芹,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148名应届毕业生中,有30余人在准备考公考编(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录),占比约20%。据几位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估算,虽然整体考公考编率达不到这么高,但这一群体在高校毕业生中占到不少比例。除了考公考编时间推迟,一些企业要求与学生线下见面后再签约,也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新华医疗招聘经理曹洪洲告诉记者,线上招聘更多是无奈之举,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视频面试与学生达成意向,但许多信息还要线下确认,因此学生要到岗实习一段时间再签约。“最近疫情出现反弹,好几个与北京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学生无法到岗实习,也没法与企业签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节奏。”山东农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冯国营也注意到类似问题。“以往大家会对工作进行挑拣,今年我们向同学们讲清就业形势,鼓励大家‘先就业再择业’。”在采访过程中,多位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不约而同谈到,“就业难”背后更多是一种“选择难”,新就业情况要求大家要有新就业心态。今年2月底,得知考研失利后,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孙祎才开始参加网络招聘活动。孙祎先瞄准专业对口工作投递简历,却几次遭到拒绝,随后她调整就业方向,凭借当过家教老师的优势,于6月初先后拿到成都一家培训机构和南昌一家职业院校的录用通知书。她说,自己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合适工作,得益于积极调整心态,合理下调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同样,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学前教育4个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但学院毕业生就业受影响不大。“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珍惜现有工作机会,一方面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能只想着对口工作,只要有比较心仪岗位,可以先‘跨界’就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就业联络员山淼说。求职招人“两难”局面更明显稳企业与保就业从来都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但当前出现一个悖论——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企业对人才需求逐渐回升。“按照用人规律,大部分企业每年都要进行人员优化,主要是招聘应届毕业生。如果没有受到强烈冲击,企业应该会按照原计划进行人员招录。”山东万豪生态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董小娟告诉记者,企业复工复产后,马上开始应届毕业生“春招”工作,但到目前,30人的招聘指标仍未完成。实际上,民营企业一直是应届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据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2014年到2019年,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从50%上升到53%,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从65%上升到68%。但今年疫情发生后,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就业“求稳”心态上升。据求职招聘平台“猎聘”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在影响毕业生选择工作最关键的因素中,“稳定”因素从去年的第五名跃升至第二名,许多毕业生想瞄准国企、外企一步到位,或参加考公考编,到中小企业就职意向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求职招人“两难”局面更明显。王迪是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受生产制造型企业欢迎,他于去年底就拿到了中国重汽、豪迈集团以及三四个中型制造企业的录用通知书。经过反复比较,他最终选择去中国重汽工作,因为“薪资高、工作稳定”。而他的同班同学也主要选择海信、海尔、歌尔、豪迈等国有企业或大型民企,到中小企业就职的人少之又少。 对于这种情况,董小娟也深有感触:“有几个学生拿到了我们公司的录用通知书,但感觉农资企业工作环境艰苦,最终放弃了工作,而选择考研‘二战’。”疫情下,招聘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中小企业推介由此受限,也加大了他们的“招聘难”。往年“春招”,山东杰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既开展线上招聘,也组织线下宣讲会,还邀请学生到企业参观,现在却只能把招聘信息放到网上。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丁晓有些无奈地说,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学生看到的只是海量企业中的一个名字,感受力没有线下那么敏感。“当前,存在着高校毕业生集中到大企业就业而忽略中小企业的情况。中小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影响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要梗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认为,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修炼内功,把企业做强做大,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另一方面毕业生也要看到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做到就业“多条腿走路”。当然,从当前稳就业现实出发,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要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山东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对于符合规定的招用应届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最高1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功夫在诗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等到临毕业,而应该“功夫在诗外”,从根本上出台治本之策,建立起长效机制。威海新北洋荣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金融机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今年公司制订的招聘计划仍有缺口,却不喜欢招聘应届毕业生。对此,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陈乃华道出原因:“不少岗位在高校没有对口专业,刚入职的大学生要培养两三年才行。”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才能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部分学科、学院进行调整,与兖矿集团合作共建了新能源学院。新能源学院成立后,校企双方深入开展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加强能源基础学科与新能源学科交叉融合,为山东省、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同时,学校还将相关学科资源整合,成立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在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同时,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除了及时调整学科设置,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科内容设置同样重要。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一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张晓特意在大三暑假到校外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了Java开发体系。互联网时代,软件工程专业市场需求大,不少高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但教授的内容仍然偏理论,企业更喜欢能直接上手操作的学生,导致不少学生选择再“补补课”。“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还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冯国营说。随着海外疫情暴发,原本计划出国深造的山东财经大学管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郑娜只能先在国内就业,而此时她已错过大半个“春招”。郑娜曾在一家企业实习三个月,得知她的情况后,该企业决定先录用郑娜。“相比于其他准备出国的学生,我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因为我提前接触了相关工作。”郑娜说。此外,不少高校也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从末端就业向全端培养转变”。从去年开始,青岛大学在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会附送学生一份“人生规划档案”,其中包括学生篇、家长篇和共同篇三部分。“学生篇是让学生思考读大学的意义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长篇是让家长分析孩子的优势特长,共同篇则是把两者的认识进行比较综合,然后确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岛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工作处处长解涛解释。尽早清楚发展方向并为之做好准备,无疑也是助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好办法。(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命行天下

2020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观”,比我们想象中靠谱!

「毕业即失业」,2020年应届生还有半年的时间缓冲,到2019年底,那些没有考研以及考研了等待成绩的大学生们已经在忙碌着找工作了,Ta们赶着校招会、人才市场并随时掏出手机看招聘软件上HR的回复,在争取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的大军之中,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张欢是其中的一位。2019年这一年,待在大学里的她,感受到了来自职场残酷竞争的压力,之前充满了对互联网公司好感,比如不需要穿正式职业装、不需要见人就喊“x总”,不需要完成那么多销售指标等,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做一些创意策划案等。但从年初的996争议到年底裁员等社会新闻,她感到互联网公司揭开温柔的面纱后的残酷真相,甚至她还设想进入一家创业公司,找个上升期的老板一起干,反正自己以后也想创业。应届生工作并不好找!很多企业雇主对招募TA们心存忧虑:一方面他们担心大学毕业生在走进社会时候有一个角色转化期,往往不符合较高心理预期就会频繁跳槽,耗费公司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整个网络弥漫着对98后“多金”、“贪玩”标签化误解。张欢对此颇为愤愤不平,“其实我们也都渴望赚钱,不靠父母,并且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任何阶段应届大学生都是一样的处境!”01 现在大学生其实更“务实”了!58同城招聘研究院联合中华英才网调查全国651所高校2020年应届毕业生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或许能帮助雇主更好的理解当前大学生的平均期待以及他们的就业倾向。2020年应届毕业生大专生平均期待月薪为5851元、本科生平均期待月薪为6998元、研究生期待月薪为9904元,这普遍高于企业所能开出的平均薪水,这主要是与当前物价上涨、房租成本等有关。这种薪资导向是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专升本以及自学考试热度不减,报考2020年研究生考试人数突破341万人,为有史以来最高。工资期待高并不意味着现在大学生“傲娇”了。报告还显示甚至93.12%大学生愿意不同程度的加班,仅仅只有6.88%的大学生表示会按时下班不接受加班。大学生对加班影响的打分均值仅为2.28分,44%的大学生认为加班对于生活影响程度一般。这意味着网上出现对于“996”情绪化的抵制以及上升到劳动法争执与当代大学生基本无关,他们甚至做好了上职场吃苦准备了。应届大学生的“务实”态度还体现在他们对公司的选择上,在公司所有制性质上他们中有35.78%更倾向于优先考虑福利待遇规范并且稳定的国企,而民营企业吸引力则25.59%;有25.78%大学生倾向于选择100-499人规模的公司,有23.05%大学生倾向于选择1000人以上公司,这意味着很多创业企业或者小微企业很难再用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去感染应届毕业生加入公司奋斗。当然,理想和现实之间毕竟是有差距的;想当公务员、进国企基本万中挑一的机会,真正缓解就业压力依然要靠广大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之中,互联网公司依然成为应届大学生的首选,有24.38%大学生会率先考虑进入IT/互联网行业,这高于金融、教育、制造、文化传媒、房地产行业、生物医药等其他行业。02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对20岁至27岁年轻人的魅力值不减?Z时代属于互联网氛围之中成长的一代,其中还不乏一些网络达人,他们的网感普遍要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强。武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周峰是智能硬件圈中小有名气的KOL,在读大学时就经常被大厂邀请去看发布会,不过他感到一个人做自媒体瓶颈很明显,担心自己毕业之后空闲时间不再多,因而想去互联网企业锻炼,周峰告诉我,“我主要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至于能拿多少钱倒没有太在意。再说互联网公司不是扁平化管理吗?没准我还能被领导重视呢?!”今年,华为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招募20-30名天才“少年”并开出了百万年薪。笔者注意到华为招募的大多是工科类的博士,华为历来是在985高校招募计算、通讯、技术等热门专业并以高于同行的双薪挖人,引发互联网热烈讨论主要还是“天才少年”的话题性。一般互联网公司给出的工资水平相对更有参考价值,据了解,目前BAT校招的月薪平均不低于20万;移动互联网新兴“三小巨头”(字节跳动、美团、滴滴)开到平均25万+年薪抢人。对于广大学生进互联网公司的热情,周峰同学认为,“大家还是都希望自己所找的第一份工作能够与所学的专业更匹配一些,如果自己所学的专业实在是找不到对口的,才会考虑其他行业。”周峰推了推眼镜严肃的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岗位覆盖专业比较多,技术岗位那些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专业能够进,产品经理岗位涉及设计、开发,运营岗位涉及新闻与传播、文学、经管等岗位,无论文理科都能在互联网公司找到对应岗位,相比很多传统行业专业局限,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做的销售岗。并且互联网公司最近几年的用人需要还比较旺盛,很多产业不太景气,而互联网公司注入了新兴人才储备力量之后后劲也会更足。不过,2019年这一年所产生的劳资纠纷事件引发舆论密切关注,对于大学生们认识互联网公司与其他公司拥有同样的职场生存法则打了“预防针”。互联网公司要系统反思的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会成为背黑锅的部门,并成为酿成互联网公司危机公关的重灾区。报告还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于最佳雇主调查中最看重的指标是“公平、公正、平等的管理原则”(指标重要性高达60.31%),这甚至超过了“与工作投入相匹配的薪酬回报”和“给员工提供获得自我价值的机会”(指标重要性分别是53.75%和51.02%)。因此,弘扬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对于所有行业的所有公司都异常重要。如果能够在员工薪资福利待遇规范化,即使出现业务调整而裁员也要做合规赔偿,双方能以“公平、公正、平等”原则理性处理,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03职场新人,请干掉这碗“鸡汤”!作为一名互联网公司行业观察者,阿星还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进入互联网行业,毕竟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及数字经济发轫期,即使以后转行进入其他行业从事工作,数字化思维以及互联网行业视野也能受益终身。经济周期的起起伏伏是正常的,今年就业形势确实“太南了”,这里阿星结合过来人的心得给出五点体会,希望对学弟学妹和职场新人们有所帮助:(1)清晰了解自身的职业规划,站在新起点上做思考,从“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自己有什么机遇?”“有什么样的挑战?”SWOT分析开始,给自己做出一个三年规划和定位。如果起步时无意识状态,不管走多远、经过多少曲折,最终还是得想这个问题,那样丧失的时间和机会越多。我们大学同学也有些先知先觉的,他们在大学阶段就明确努力的方向,把自己擅长项做到了行业极致,早早开了公司当上了老板,成功路径比同期毕业的同学快很多。(不要讨厌“成功”这个词,成功了对你没有坏处)(2)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跨出大学不是学习终结,反而是实战式学习和自驱动式学习的开始。适应职场不妨转变学习心态,在学校里学习是自己出钱让老师来教,在公司里学习是老板出钱给自己学,更应该珍惜机会。职场学习并不是通识类、发散式的学习,而是充分解决自身工作问题和工作需要短板,急用现学、现学现用。(在没有掌握足够的职业技能和公司做出成绩之前,不要和老板谈加工资。)(3)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很多朋友一开始就贪图安逸进一个大公司混日子,等到被裁员的那天发现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没有提升。另外不要只看企业的规模,小公司如果有领导欣赏或者倚重,更能锻炼人;很多时候,所谓的“平台”是指组织的信任度以及给予施展的空间和资源。与其在制度完善大公司做螺丝钉,不如潜力大、前景好的创业公司与老板一起成长。我相信创业公司和小微企业更需要人才!(如果遇到大公司和小公司两个offer比较时直接看薪水给的高低作为选择标准,或者找小公司招聘负责人暗示下给得起就过来)(4)重视团队的力量,不要太迷信自己的能力,凡是做到万事不求人的话,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就会逐渐退化,那些不合群的人往往无法调动团队参与一起工作,而无法担任管理者角色,在职业生涯之中始终处于基层位置,最终沦为被支配的角色;再加上心高气傲,就更容易被社会激烈的竞争边缘化。(即使有一颗创业的心,如果锻炼起自己管理水平团队并带出团队,最终也是活该累趴自己。)(5)正确看待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作用,用得好可快速了解行业信息、提升个人技能、传播健康的三观为自己带来更多资源和影响;用得不好会给公司和自己添乱添堵,并容易被一些网络情绪或一些不良风气比如杠精、丧文化、酸、喷子等,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网上还流传一些成功学暴发户的营销套路,职场新人需要保持服务心态,给公司和其他人带来价值,才会被人尊重和重用;反而越是急功近利,越容易成为别人的韭菜。(网络之外还要有自己的交际圈子,大学时同学和职场中的要好的同事不要断线,积累自己的社交资产和信誉,保持长期主义。)【结语】从应届大学生调研报告之中,看得出现在大学生就业观比很多人想象中更加成熟。互联网一直都是年轻人的文化主场,也是目前解决就业的主流行业之一。当前科技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发展引擎,正酝酿AI、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成果,很多行业都在积极其变化,对年轻人依然有巨大发展红利,可以说,互联网/IT行业还很年轻,值得应届大学生为之热情参与。还是那句话“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每一个人职业发展际遇都不一样,我相信保持靠谱正念心态、认真生活的人,终不会被时代辜负!■【作者:李星(靠谱的阿星),科技自媒体&媒体专栏作家,靠谱汇创始人】

错误

“招工难,用工荒”背后:轻人就业观念发生转变

近期,多地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北京、山东、广东、浙江等主要用工地,深入招工企业与市场调研了解到,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制造业熟练工与高端人才紧缺,服务业与互联网行业吸纳就业增多。专家认为,年轻人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缓慢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弱化,劳动力呈现“有限供给”态势,随着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招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凸显。——再现“抢人”长龙,老板选工变为工挑老板。近期,广州市中大布匹市场附近不少城中村的街道两旁,挤满了拿着样衣、举着招工牌子的制衣厂老板,甚至排起千米长队,等着被工人“挑选”。一些招工老板告诉记者,眼下制衣工紧俏,尽管日薪较往年提升近两成,但站了几天仍招不到几个人。春节以来,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均出现“用工荒”。位于山东济南的圣泉集团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产销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用工难题限制着企业的发展。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燕俩说,年后新项目开工,有1500人缺口,“一个月只招到150人,虽想尽各种办法,但当地好像已招不到人”。——一线熟练工与高端人才两头缺,结构性矛盾待破解。受访企业普遍表示,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一线操作熟练工和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缺口最大。浙江义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截至2月底,向政府上报用工需求的企业达350家,需求岗位超3.8万个,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岗位,尤其缺少熟练工。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员工缺口达400人,但近一个月才招到十几个合适的人,“许多应聘者难以胜任岗位需求”。广州某质谱仪器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优秀人才都被服务行业和互联网公司抢走,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也面临不断流失的困境。——用工要求放宽,用工成本增加。为了招到工,一些企业只能不断放宽要求。卧龙电气人力行政部部长高绍静说,前几年招工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是一岗难求,但最近两年放宽到“45岁以下”还招不到人,“尤其是今年,为了满足疫情过后的生产需求,已将年龄放宽到55岁”。一些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大部分岗位对体能和精力要求较高,选择“大龄工人”也是无奈之举。义乌市水晶之恋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龙说,相较去年,工人的月工资已经上浮近500元,成本增加不少,但依然招不到人。广东部分制衣厂老板说,制衣工的日薪已经超过500元/天,最紧缺的车位工、四线工、烫工月薪涨至6000元至1万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年轻人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同时,随着劳动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用人单位面临“无人可招”与“无人敢裁”叠加之痛。——年轻人“嫌弃”制造业,“00后”更爱当骑手。由于制造业工作时间固定、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到制造业就业。卧龙电气车间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从小没吃过多少苦,工作累一点就开始抱怨,“钱多点少点反倒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自由”。与制造业相比,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强。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平台骑手超过300万人,其中“90后”占比近50%。而《2020年00后蓝骑士报告》显示,近一年来,新注册“00后”蓝骑士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他们更青睐灵活自由的工作,并有近一半人愿意把这份工作推荐给同龄人。——招人难裁人更难,“员工比企业更强势。”北京某服饰企业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既招不到人,又不敢裁员”。“劳动法太厉害!员工辞职时动辄要你赔偿几万、几十万元。”她说,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企业在“五险一金”、加班费等方面普遍有不少欠账,经不起员工翻箱底算细账,企业越来越弱势。一些受访企业家说,相较于招工难,劳动纠纷更会动摇企业信心,在当前疫情和经济形势下,更希望企业和员工唇齿相依、共克时艰,如果一边招不到人,一边又纠纷不断,结果一定是“巢倾卵覆”。——东西部扶贫协作边际效应递减。近几年,东西部协作扶贫为东部地区带来了一批较为稳定的劳动力。例如,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社局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从新疆、湖南湘西州引来务工人员。然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部分项目将不再有专项补贴,而且,随着大量企业与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并不断发展,就地吸纳劳动力,此类引进劳动力的路子可能越来越窄。面对用工难题,受访专家与企业负责人建议,加快产业升级、建立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并强化人力资源服务,进一步拓宽东西部劳务协作。一是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建立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受访专家认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老路已经行不通,关键是要通过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改善用工环境吸引年轻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高级工程师王娟表示,随着产业不断升级迭代,年轻人也需提高自身本领。有关部门和企业可联合建立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除了教授专业技能,还应适当扩展其艺术、创造等领域知识,从单一技能培训走向多样化培训,提升工人综合素质。二是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建立劳动力供需监测预警平台。专家认为,部分地区集中出现招工难,除了整体劳动力供需矛盾,还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相关。这些地区可通过强化人力资源服务、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来吸引劳动者,运用好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招工提供更大支持力度。部分企业负责人建议,建立科学的劳动力供需监测平台,实时动态监测供需矛盾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对可能出现的用工缺口期提前预警并干预。三是结合乡村振兴,进一步拓宽东西部劳务协作。部分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建立人才交流跨区域协作机制,依托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实现东西部用工联动。例如,加强与湖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对接力度,将劳动力信息采集工作细化到乡村,做到用工信息对称,用工服务到企到人。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 万志云 赵小羽 霍思颖

麦克尔

王忠林调研稳就业工作并与青年创业者座谈: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王忠林到江岸区调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稳就业工作,并与般若互动科技、十点半文化传播、人人视频、微梦传媒等企业青年创业者互动座谈。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4月25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调研稳就业工作并与青年创业者座谈,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王忠林观摩线上招聘全流程演示,听取高校毕业生留汉情况介绍。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市人才服务中心不仅在线下,还通过开通网络“云招聘”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线上双选服务。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王忠林现场观摩线上招聘全流程演示,听取高校毕业生留汉情况介绍。今年春招季,我市通过开通网络“云招聘”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线上双选服务。王忠林指出,面对疫情冲击,各级各部门要强化统筹,行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通过加强高校毕业生信息衔接,刺激企业招聘积极性,挖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就业潜力等方式,千方百计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尽最大努力满足需求。在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王忠林走进微梦传媒(上图)、人人视频(下图),实地察看企业运营情况。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在江岸区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王忠林察看创业者工作环境,与般若互动科技、十点半文化传播、人人视频、微梦传媒等入驻企业创业者互动座谈。王忠林说,广大青年创业者们与武汉同甘共苦,尽各自所能支援助力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感谢。英雄的武汉不会被疫情打垮,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武汉经济发展韧性强,创新活力足、创业成本低,希望大家坚定信心,继续饱含激情、放飞梦想,加大在汉创新创业力度,助力武汉打赢疫后重振的经济发展战。看到创业者们不少是从事文创产业,王忠林请大家发挥优势,加大城市宣传推广,讲好武汉抗疫故事,展现武汉独有的精神品质和内涵力量。6位青年创业者发言。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第一排左起:般若互动科技创始人汪厚波、十点半文化传播创始人陈利存、人人视频武汉总经理刘僖;第二排左起:微梦传媒人事经理柯友婉、十点半文化传播人事总监王峰、般若互动科技人事经理杨思。在市人才服务中心,王忠林要求把稳就业放在做好“六稳”工作首位,压实各方责任,减负、稳岗、扩就业等多措并举。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调研中,王忠林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扫清观念障碍,学习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营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良好发展环境,全力支持创新创业团队、企业在汉健康发展。要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双创”上水平,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政府采购项目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加大中小微企业技术产品应用。要用心做好人才服务,改革人才激励机制,降低落户门槛,吸引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在武汉、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到武汉,激发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市领导龙良文、徐洪兰,长江新城管委会主任、江岸区委书记马泽江参加调研。长江融媒出品 文字:记者郑汝可 编辑:欧阳崧 校对: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