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动物们

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背景 受益于消费升级,居民对于品牌和品质的要求逐年升级,高端与次高端白酒销量提 升,与中低端白酒反差鲜明。相对于高端白酒稳定的竞争格局,次高端白酒行业格局尚未确定,未来次高端白酒的营业收入将进入放量期。公司的品牌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产 品结构上移,“年份原浆”系列产品持续放量充分享受消费升级红利。为紧抓行业战略性 机遇,实施技改优化产业结构,为公司“双品牌、双百亿”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二)项目建设概况 项目由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建设地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 城区古井镇张集南古井生态产业园西,项目总占地面积1,220,000平方米(约1,830亩)。 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制曲车间、酿造车间、存储酒库、灌装车间与配套生产设施,提升基酒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中高端产品品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66万吨原酒、28.40万吨基酒储存、13.00万吨成品灌装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园区。项目预计总投资892,446.18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不超过500,000.00万元(含500,000.00万元)。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顺应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坚持“绿色酿造”,促进公司转型升级的需要 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 展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安徽省“十三五”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白酒制造业作为食品工业重点发展行业,鼓励白酒行业通过技 术改造,构建“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生态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具有较强生产力的食品产业体系。 此次酿酒技改项目按照“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有安全保障”的总体设计思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是积极落实和贯彻国家环保、产业等宏观政策的需要。 2、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优质基酒储存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保障公司“双品 牌、双百亿”战略目标落地的需要 较长时间的恒温储存是生产中高端白酒产品的必要条件之一,越是高档白酒,用于调酒的基酒贮存期要求越长。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基酒的品质将显著提高,优质基酒的比率也将大幅提升。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占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为“双品牌、双百亿”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智能制造”,有效提升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降本提效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GDP占比持续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白酒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公司部分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本次项目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整体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政府产业政策 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二类的“限制类”产业中去掉了白酒产业,本次政策修订的导向中也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国家产业监管部门鼓励 白酒行业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现代化水平,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2、公司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与品牌优势公司所在地亳州酿酒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酒文化底蕴深厚,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全球十大烈酒产区之一。白酒产业一直是亳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全市共有白酒企业13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素有“十里酒乡,百家酒厂”之誉。以“古井贡”为代表的白酒品牌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开展优质白酒酿造的地缘优势和品牌优势显著。 3、白酒行业结构性增长和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行业企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经过近三年的调整,白酒行业从2015年以来呈现逐步复苏迹象,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得以回升。在行业调整的背景下,公司也积极转变经营思路,狠抓精细化管理、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71%和26.10%,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04.17亿元,净利润20.98亿元。白酒市场的结构性增长和公司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而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也有利于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五)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白酒酿造工艺需求,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建设包括:浓香酿造原粮及制曲区(制曲车间、培曲房、曲库、原粮钢板仓及工作楼、谷壳钢板仓及清蒸车间)、浓香酿造区(浓香酿造一区、二区)、陶坛储酒区、不锈钢酒库勾调区、包装物流区、动力能源与污水配套区、辅助配套区(中转酒库、消防站、食堂等)。项目总体投资金额为892,446.18万元,包括建设投资以及流动资金。 (六)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指标较好,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66万吨原酒生产、28.40万吨基酒储存、13.00万吨成品灌装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园区。若按成品酒对外销售测算,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48.06亿元,年均净利润28.93亿元,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税后)22.81%,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5年)为8.54年。

弟子异之

酿造业研究报告及2021年展望:登高望远 拾级而上

来源:联合资信作者: 工商一部 报告概要白酒作为社会交往、餐饮聚会的重要饮品,其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及产业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2019年以来,白酒产业集中化程度发展预期愈加明显,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减少,同时头部白酒企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白酒行业当前利润总额增速大于销售收入增速,同时收入增速又大于产量的增速,充分说明中国的白酒行业质量在整体提升。目前有市场存续债的白酒企业以AAA和AA级别居多,存续债规模主要以AAA级白酒企业为主,品种上主要构成为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中长期债券,发行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白酒制造企业具备很强的盈利及经营获现能力,现金类资产较为充沛、债务负担较轻,整体偿债能力很强。集团控股型发债企业需重点关注母公司偿债能力、下属公司分红规模及可持续性、关联方往来款规模与回收风险等。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白酒行业在疫情初期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同时叠加高端白酒提价动作的刺激效果,白酒行业消费快速回暖,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回归正轨,行业头部企业如贵州茅台、五粮液及山西汾酒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预计全年来看,疫情对白酒行业的影响更多是疫情爆发期的短期冲击。展望2021年,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后,预计报复性消费较难出现,更多为补偿性消费和恢复性消费,同时伴随新的消费升级。未来,头部名优白酒企业将占领更大的市场,中小规模以上企业会面对更加残酷的生存环境,部分企业将减产、停产,甚至亏损、被兼并重组。随着行业品牌优势及头部效应的逐步显现,行业内兼并重组将有效提高行业集中度,降低产能过剩风险,行业将进入良性发展期。一、行业概况中国是饮料酒生产消费大国,白酒是中国特有的烈性蒸馏酒,它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蒸馏工艺,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长期以来,白酒一直在中国人的酒类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白酒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得到快速提高,为满足社会消费,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白酒行业在历经了黄金发展期、深度调整期、结构复苏期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白酒行业呈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征、新发展趋势和新消费变化。按香型分类,中国白酒产品大体可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及其他香型,国内市场消费主要集中在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三种类型。目前浓香型是白酒消费的主要香型,市场占有率约为49%,以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为代表;酱香型白酒占比约为19%,以贵州茅台、郎酒等为代表;清香型白酒市场占有率约为12%,以汾酒、牛栏山等为代表;其他香型如凤香型、米香型、兼香型等占比有限。随着白酒回归大众消费,市场消费结构逐步发生变化,部分地区消费者口味有向“轻柔、绵甜”及“酱香”型转化的趋势,口味的变化将有利于清香型、酱香型等白酒市场份额的提升。二、行业政策环境国家对白酒制造行业总体的发展思路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减少污染、保障安全;完善白酒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提高准入门槛;鼓励优势企业、名优白酒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小酒厂。在行业发展历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行业准入等对行业供需关系、盈利水平及发展趋势造成直接与间接影响。2019年,国家发改委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了调整,放开了“白酒生产线”的限制,这个调整顺应了行业发展需求,对白酒产业优化升级有积极意义,对优质白酒资源更加利好,名酒产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自1999年起,国家对白酒制造行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明确规定白酒制造企业必须满足生产场所、工艺设备、产品标准、检验设备、质量安全等多方面条件,规模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白酒制造企业才能取得生产许可证并从事生产经营;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第21号令),继续将“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等列入“限制类”;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等不再列入国家限制类产业。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有关事项的新通知:白酒制造企业申报的销售给销售单位的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下、年销售额1000万以上的各种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调整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核定,并要求省国税局每季度都要进行审核和上报。根据2019年12月3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法(征求意见稿)》,酒类消费税率未发生改变。消费税政策的实施对不同定位的白酒制造企业影响有差异,其中高端白酒制造企业凭借其品牌溢价具备很强的定价权,税负转移空间相较低端白酒制造企业大,普遍通过终端产品价格的上涨将税负转移至流通端及消费端,对生产端盈利水平影响有限,而低端白酒制造企业由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品牌溢价低以及竞争激烈等因素,多通过降低出厂价承担更多消费税,以减轻流通端及消费端承担税负的比例,进而导致低端白酒制造企业盈利水平出现弱化。三、行业运营状况分析2011—2019年,白酒行业在历经了黄金发展期、深度调整期、结构复苏期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白酒行业呈现出鲜明的新时代特征、新发展趋势和新消费变化。2019年,中国白酒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稳定,并向高质量阶段发展挺进,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稳固有序地进行。从产量来看,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176家,完成产品产量为785.9万千升,同比降低0.80%。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增速在2012年达到峰值,2013年开始放缓,2016迎来下降趋势,2017年出现24.67%的最大降幅,随后,白酒产量的下降幅度开始收窄。近年来,行业销量数据基本与产量数据保持同步态势,由于产量减少反应到市场需要一定周期,销量的数据体现稍晚于产量数据。从销量来看,受益于前期代表性名酒开放经销权、下沉销售渠道,规模以上白酒销售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随之开始下降。2019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销量为755.5万千升,同比降低11.6%。从销售收入看,行业销售收入前高出现在2015年,但2016年收入随之出现11.20%最大降幅。自2017年起,销售收入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19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0亿元,同比增长8.24%,达到历史最高值。随着白酒行业迎来复苏,头部酒企纷纷发力,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洋河、泸州老窖等名酒品牌持续扩大市场份额。2017—2019年的3年时间,白酒整体的销售收入增加865.9亿元,行业开始结构性增长和存量竞争。从利润总额看,从2014年开始,规模以上白酒利润总额开始了连续5年的增长态势。这得益于其一是自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持续改善及政策影响,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二借助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的健康饮酒、理性饮酒理念不断增强,少喝酒,喝好酒,健康化趋势明显。白酒行业逐步向头部企业聚拢,产品结构在逐渐向高端化升级,头部企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区域白酒企业而言,一方面在品质上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顺应白酒价格快速升级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出高端、次高端产品,占领高端、次高端白酒市场,才能保证业绩实现持续增长。2019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04.1亿元,同比增长14.54%。四、行业竞争分析从2012到2017年,中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以后,企业数量逐渐减少。截至2019年底,中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176家。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已上市的白酒企业共18家。酒类业务2019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和古井贡酒7家,较2018年增加3家。根据上市公司年度报告,2019年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的白酒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2019年,在中国白酒行业18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5家上市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正增长。其中,贵州茅台龙头地位稳固,2019年市占率达15%;同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2019年CR3达27%,较2018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CR5达34%,较2018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贵州茅台以854.30亿元的营收规模位居行业龙头地位,其营收规模占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的比重达15%;其次是五粮液,市场份额达9%。五、行业财务状况分析联合资信选取截至2020年9月底公开市场存续期债券中白酒制造行业14家发行主体为样本[1],分别针对行业评级模型中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白酒业务良好的盈利获现能力使其形成良性自循环,白酒制造经营主体整体债务负担极轻,财务弹性、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及现金流状况良好。由于白酒主业造血能力突出,集团型企业普遍存在关联方往来占款及对外担保,在分析中应重点关注该类型发债企业其他应收款(集中度、形成原因、账龄、回收风险等)、或有负债风险、母公司债务负担及偿债能力、母公司盈利对下属上市公司分红依赖度、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及可持续性等。1. 资产质量白酒行业样本企业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现金类资产(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理财等)、存货及其他应收款在流动资产中占比较高;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则为非流动资产主要构成。白酒制造企业普遍采用先款后货的现金结算模式,大量经销商预收款积累形成较为充沛的现金类资产。此外,由于白酒具有酿造时间较长的生产特点,半成品(基酒)存货规模普遍较大,叠加每年一季度春节为白酒传统消费旺季,白酒制造发行人多于年底备货满足市场需求,综合导致存货占比较高。其他应收款则主要来自关联方往来占款,如股东及关联方占款、政府融资平台往来占款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垫款等,账龄较长,坏账计提比例较低,对资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2. 盈利能力近年来,白酒制造行业分化日趋明显,白酒制造行业发行人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均呈现增长态势,AAA等级高端白酒制造样本企业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次高端及中低端样本酒企。2019年,样本企业实现白酒业务收入合计2598.09亿元,同比增长13.70%。分级别来看,其中AAA级别样本白酒业务收入贡献突出,占比达到84.06%,同比略有提升。AAA、AA+和AA级别企业2019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3.24%、14.36%和5.89%。同期,白酒行业样本企业综合毛利率达71.85%,AAA级别样本白酒业务毛利率为78.93%,同比提升0.77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毛利率高出7.08个百分点。2019年,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及高端白酒产品价格进一步提升,AAA等级样本企业收入及毛利率水平均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上年;同期,AA+级别样本收入增速为14.36%,2家AA+级别白酒企业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古井集团”)和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鑫农业”)业务毛利率均同比略有下滑;AA级别样本在次高端及中低端酒品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影响下,收入增幅较小。从利润构成来看,样本企业利润核心来源主业,非经营性损益为利润的有益补充,但贡献度不高。行业内企业利润可持续性强。近年来,白酒制造企业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促销投入,销售费用持续提升,对于AA+及AA级别样本尤其明显。2019年,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花香股份”)、今世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世缘集团”)和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力特股份”)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32.16%、45.54%和35.76%,主要系为促进销售,持续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促销(产品陈列、市场开发等)力度所致。3. 偿债能力与现金流债务负担方面,白酒制造发行人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其中短期借款及预收款项(无需实际偿付)普遍占比较高,导致资产负债率对于企业杠杆水平的反映存在一定程度失真。2019年底,白酒制造发行人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值为27.92%,即使剔除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2019年底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为0.73%)后,白酒制造发行人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值虽提升至30.18%,整体债务负担仍较轻。偿债能力方面,白酒制造发行人较轻的债务负担、良好的盈利及经营获现能力均使其具备很强的偿债能力。白酒制造行业中控股型集团类发行人数量较多,该类企业存在现金类资产规模较小、承担平台融资职能、债务规模较大等特点。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白酒制造发债企业较为充沛的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具备较强的保障能力;从长期偿债能力来看,2019年白酒制造发债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5.32%,维持在较低水平;EBITDA利息倍数均值为1532.96倍,长期偿债能力强。现金流方面,整体看白酒制造行业发行人受益于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经营获现能力强。2016年以来,随着需求结构调整,社会库存及渠道库存逐渐消化,白酒制造企业预收款项止跌回升,2019年发行企业预收款项均值为52.17亿元,较2018年增长11.61亿元;同期,发行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值为81.04亿元,较2018年增长24.86亿元,经营获现能力明显增强。[1] 2020年发债主体新增2家,分别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衡水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后者为私募债,公开财务数据未能获取;2020年存续债主体减少2家,分别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伊力特集团有限公司。六、发债企业信用分析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国境内公开发行债券的白酒制造发行共14家,以全国型龙头及地方区域名优酒企为主,行业集中度较高。从信用等级分布看,受益于白酒生产业务盈利及经营获现能力很强的经营特点,行业内发行企业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AAA和AA,合计占存续主体总数78.57%,行业内企业信用质量较高。2017年以来,白酒制造行业新增发行企业6家,分别为江苏安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东控股”)、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伊力特股份、新疆伊力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力特集团”)、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和衡水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水建设投资”)。1. 发债企业性质截至2020年11月底白酒制造行业14家发行企业中,控股集团型企业共10家,是债券市场主要参与者;发行企业性质以国有企业为主,其中国有企业12家,民营企业2家。非集团型白酒制造发行人一般为白酒业务的直接运营主体(上市公司较多),主营业务结构单一,同时受益于白酒主业盈利能力很强、经营获现能力良好等特点,对外融资需求不强,采用直接融资渠道的企业较少,目前有存续债券的企业有顺鑫农业、伊力特股份、稻花香股份和泸州老窖。相反,集团控股型发行人由于承担部分政府融资职能或经营格局多元化,白酒以外的业务发展及与政府关联往来占款带来较强的对外融资需求,多采用直接融资渠道筹措低成本资金。2.各信用等级发债企业概况截至2020年11月底,AAA等级6家发行人均为全国销售型一线品牌白酒制造企业,代表品牌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和“泸州老窖”[2],品牌美誉度极高,产品定位以高端及次高端为主,产品结构及价格带较为丰富、在行业地位、经营规模、全国销售网络布局、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呈现出较AA+及以下等级发行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随着高端白酒市场回暖,一线品牌白酒制造企业自2017年起利润总额规模快速增长,一线品牌白酒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极强的话语权以及消费者品牌认可度,使得价格下跌的影响均在经销商层面得到消化,经营稳定性极强。AA+等级发行人样本容量较少,以区域名优酒企为主,在区域渠道网络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截至2020年9月底,AA+等级2家发行企业分别为古井集团和顺鑫农业。AA等级发行人以区域白酒制造企业为主,主要有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舍得集团”)、今世缘集团、伊力特股份、安东控股、稻花香股份和衡水建设投资。由于AA等级发行企业主打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酒品行业,中低端酒行业竞争激烈且以区域竞争为主,导致该级别发行人近年来收入增速明显慢于AA+及AAA等级发行企业收入增速。白酒制造行业民营企业发行主体集中在AA等级,AA等级发行企业在股东背景、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较AA+及AAA等级发行企业存在明显差距。3. 行业债券发行概况截至2020年9月底,白酒制造行业公开市场14家发行主体合计存续70支信用债券,债券余额合计791.79亿元。从存续债品种看,白酒制造行业存续债券由中期票据、公司债券、定向融资工具及企业债构成,由于白酒制造行业发行主体普遍具有主业盈利能力强,现金类资产充裕等特点,行业存续债券中期限较长的中期票据与公司债券占比较高,合计金额占存续债总额的54.56%。从信用等级分布构成来看,截至2020年9月底,白酒制造行业14家发债企业AAA、AA+和AA存续债券数量占比分别为85.21%、5.18%和9.61%。发债主体主要集中在AAA级别与AA级别;存续债规模方面主要以AAA级别为主,合计存续金额674.72亿元,占行业存续债总额的85.21%。[2]宿迁产发与泸州老窖集团分别为江苏洋河集团和泸州老窖的控股股东,经营主体为两家上市公司。七、行业发展白酒制造行业经过“黄金十年”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行业深度调整,2016年下半年起,白酒制造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高端白酒需求显著回暖,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行业分化日趋明显,高端酒行业寡头垄断格局日渐稳固,具有资金、规模、品牌优势的白酒制造企业将挤压小酒企的生存空间。名优酒企将逐步通过自身品牌优势逐步增加产品结构,发力次高端市场,部分市场份额在向次高端领域转移;中低端白酒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未来发展或更考验白酒制造企业的渠道扩张及执行能力,部分固步于低端产品的企业由于规模、资金、技术、品牌等诸多劣势将会退出行业。未来,随着产业政策放宽以及本次白酒行业整合调整期的结束,行业品牌优势及头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刺秦王

绍兴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实施主体: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绍兴市袍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内容:黄酒生产车间、办公及生活设施。项目建设工期:24个月。本项目总投资为194158.18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入183700.80万元,其他投入10457.38万元,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10万千升机械化黄酒,并形成年12万千升黄酒小包装灌装能力。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行业地位,能满足企业销售量的增长需求。(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黄酒产业的发展机遇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也是我国独有的酒种,从国际酒类消费呈“低度、营养、保健”的趋势看,黄酒在国际酿酒行业的竞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黄酒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从国内行业情况看,在国家酒类有“普通酒向优质酒、蒸馏酒向酿造酒、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的政策导向,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总体来看,中国黄酒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良好,中国产业政策积极扶持黄酒行业发展。《中国酒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黄酒行业产量预测达到为240万千升,比2015年160万千升增长50.00%,年均复合增长8.45%;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比2015年181.94亿元增长58.29%,年均复合增长9.62%;利税48亿元,比2015年29.75亿元增长61.34%,年均复合增长10.04%。黄酒低度、营养、养生的产品属性激发了黄酒产业发展潜力,黄酒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催生黄酒产业园项目的建设2008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绍兴市区产业规划布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中心城市品位,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绍兴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工作,支持和鼓励都市型工业继续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和鼓励搬迁企业到袍江新区易地建设。2010年绍兴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发布关于2010年绍兴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工作的意见,并对上市公司玻璃瓶厂在内的三家企业实施搬迁。2017年发布的《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盘活利用土地资源,完成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搬迁。进行市区企业的提、转、搬工作,是绍兴市政府坚持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优化市区产业布局,促进市区工业升级,提升市区经济竞争力,促进绍兴市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市区企业的提、转、搬工作,是整合有限的市区资源,促进市区企业易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帮助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和鼓励优势型工业继续做大做强将产生巨大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在绍兴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通过搬迁进行提升转型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酿酒一厂、玻璃瓶厂等生产厂区已陆续完成向袍江新区的搬迁。黄酒产业园项目建成后,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厂区将集中在绍兴市袍江经济开发区,有助于上市公司合理提升产能,并进一步实现生产经营的集约化。3、黄酒产业园项目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绍兴黄酒作为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上市公司旗下的“古越龙山”、“沈永和”、“鉴湖”、“状元红”、“女儿红”等黄酒品牌又是绍兴黄酒中的知名品牌。上市公司近年来的每年黄酒酿造产量基本维持在14万千升左右,基本达到产能上限,增长空间有限。上市公司产量未实现增长主要系因上市公司的生产厂区分别处于越城区、袍江开发区、上虞区和柯桥区,难以发挥产业的集聚优势,给精细化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同时,分散的生产区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无形中也提高了各类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且老厂区的老工艺黄酒生产技术还相对落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上市公司需抓住“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提升生产技术装备,提高黄酒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将形成一个汇聚机械黄酒、传统黄酒、料酒生产和配套黄酒产业研发、现代仓储物流、酒文化展示和酒文化旅游开发的黄酒产业园;黄酒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提升古越龙山的产能产量,为销售增长创造巨大的空间,同时可以增强古越龙山的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拉开与其它黄酒企业的实力差距,是企业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4、一带一路战略、上海设立自贸区战略带来了机遇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在上海设立自贸区等战略部署。这些经济战略部署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经贸的交流与发展,也为上市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一带一路为黄酒原辅材料资源的配置、中西部和中亚等地的市场开拓创造了机遇与有利条件。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为上市公司开展国际酒类贸易提供了便利。综上所述,黄酒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建设可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以高效投入、创新技术来促进黄酒行业的蓬勃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带动行业提高水平,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发展后劲。(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上市公司所生产的黄酒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销售旺盛,并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中、高档型营养黄酒系列产品,生产工艺成熟可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条件较好,上市公司具有可靠的技术力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上市公司将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装备具有国内最新水平的关键设备,提升产品档次,适当扩大产量,为上市公司争得最佳效益。(四)本项目涉及报批事项截至本报告出具日,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如下:1、该项目已取得了绍兴市越城区发改局下发的《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信息表》,完成了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的项目备案。2、本次募投项目用地约为430亩,其中第一批用地约55亩已取得浙(2019)绍兴市不动产权第0045256号土地使用权证书,剩余土地正在准备履行土地审批工作。根据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出具的《关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黄酒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的情况说明》,越城区人民政府将积极协调剩余用地的土地审批工作并安排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尽快完善相关材料,推动用地审批流程,待审批程序完成后将履行土地“招拍挂”程序,古越龙山在履行完毕相关审批手续后,可取得该项地块的土地使用权。

肥女孩

珠江啤酒(002461.SZ):调整东莞珠啤新增年产30万kl酿造及10万kl灌装啤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格隆汇10月22日丨珠江啤酒(002461.SZ)公布,2016年公司编制了《东莞珠啤新增年产30万kl酿造及10万kl灌装啤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原可研报告”)。由因市场环境变化,原可研报告内容已难以适合公司发展要求。为此,公司调整并重新编制了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可研报告新增啤酒酿造能力30万千升/年、灌装能力10万千升/年。现调整为新增啤酒酿造能力30万千升/年、灌装能力10万千升/年,同时对原有20万千升/年的灌装产能进行技改升级。此外,项目还建立智能立体仓库,实施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搭建“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化物流仓储管理系统(WMS)。由于建设内容调整,项目将改名为“东莞市珠江啤酒有限公司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由4.528亿元调整为6.7831亿元;使用募集资金金额由4亿元调整为6.78亿元。该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自2021年12月开始,至2022年12月完成;项目预计全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01%,投资回报期(不含建设期)为7.18年。

其长如辕

中国酒业未来十年趋势报告

“二元竞争”也就是“二元法则”,通俗来讲,如果酒企在限定域境内竞争中不能进入二元内,将会远离消费者的心智,就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在过去的思维框架中,中国酒业已经习惯了基于行政区域之分的竞争格局,这种基于地缘竞争的理念是在以浓香为主体的产业大环境中形成的,正在被中国酒业的品类崛起所打破。1中国酒业竞争格局变迁什么是复合二元结构呢?我们认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个基于地缘竞争方面,主要是全国性品牌与区域品牌的竞争,或者是名酒与地产酒的竞争,我们曾经将行业划分为国酒、省酒、市酒、县酒、乡村酒五个层级;另一个是基于品类竞争方面,主要表现为酱香、浓香、清香、兼香、健康白酒五大品类间的极度竞争,具体表现为酱香在高端市场对浓香市场的威胁,清香在百元以下对浓香酒的威胁,兼香和健康白酒在瓜分消费群上对浓香的威胁。在这其中,酱香品类由于其高端属性和引领属性,从根本上推动了“品类二元竞争时代”的建立与强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酒业进入了“复合二元竞争时代”,这个时代是由过去的“品牌二元竞争”和今后新加入的“品类二元竞争”联合组成,相互交融,更是对中国酒业未来十年的概括描绘。这一轮中国酒业格局变迁是中国酒企发展的分水岭,酒业必须基于需求端再造,才能够获得突破性发展。品牌和品类是开启需求端的两大消费入口的超级杠杆。品牌力的形成源自悠久的品牌文化和长时间的市场教育。在选择白酒时,面子是消费者考虑的至关重要的选择因素。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可以最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面子消费,也因此建立重要的消费入口。所以说,中国名酒与地方名酒,由于具有悠远历史及厚重文化底蕴,同时具有比较好的市场基础,他们仍是代表企业。同时,我们要看到,现在的白酒消费的趋势是品质回归。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买酒时除了面子需求以外,也需要具有品质特点的白酒。“品类”代表了品质区隔和品质的价值。我们说“品类”可以穿越“品牌”的限制,成为消费者又一重要的消费入口。我们看到新一轮的高稳定、高成长的企业主要是品类企业,如牛栏山、习酒、酒鬼、石湾、仰韶、迎驾、花冠、衡水老白干、板城烧锅酒、红星、四特、白云边、丹泉、云门、武陵等,这些具有强大势能的品类代表酒,还有更为长远的发展。2幕后推手是“消费升级”在中国经济与中国酒业消费升级愈演愈烈的背景下, 主流企业若想取得增长,需要做消费升级的生意而不是消费分级或消费降级。这轮消费升级的主体是新中产,不是富裕阶层,也不是工薪阶层,消费升级的本质是需求侧的升级,这种需求侧的升级具体体现在四大方面:品质需求升级、场景需求升级、精神需求升级和体验需求升级。而白酒企业要非常重视本轮消费升级。从五大行业的消费升级案例中可以明确看到这种消费升级。首先是餐饮行业在升级,传统的中高档品牌频频倒闭,而一些细分的品类店开始崛起,这反映出新中产社交方式和审美趣味需求,催生了场景升级。其次,啤酒行业的消费升级体现在传统啤酒出现下滑趋势,精酿啤酒成为了新宠,如青岛和哈啤都出了白啤、百威猛推科罗娜等等,这反映出新中产对品质的需求在升级,从而倒逼企业供给侧品质革命。再是汽车行业,其消费升级体现在10万元以下的SUV江河日下,而大中型SUV则风生水起,这个底层逻辑就是新中产升级从品质需求到精致需求。第四,在日用品方面,飞利浦电动牙刷、小米扫地机器人、日本电饭煲和马桶盖等成为中产阶级的标配。第五,在饮料行业同样面临着品质升级,美国碳酸饮料连续十几年下跌、传统大众饮料也面临持续疯狂下跌,这些反映出新中产的消费升级面临品质需求升级。3“三高战略”同频共振是制胜核心消费升级推动中国进入了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在这一时代,酒企的发展需要高品质战略、高结构战略、高效率战略组成的“三高战略”同频共振。在高品质战略方面,高品质战略是高质量的基础,没有超乎大众的高品质,就没有领先行业高质量,这一点在优秀酒企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如茅台求质控量、对品质近乎苛刻的坚守;国窖1573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仰韶彩陶坊陶香品类、口感工艺研发持续投入与名酒进行对抗;迎驾贡酒坚决坚持生态酿酒,并用实践证明生态酿酒是全国化的根本出路;衡水老白干执着于老白干品类的至臻至美;花冠坚持老酒储藏,最终推出鲁雅香;广东石湾玉冰烧在传统豉香品类发展和升级上走上清雅型品类发展道路;板城烧锅酒独占承德下板城生态酿酒坏境,打造了中国的和顺品类等都是高品质战略的体现。在高结构战略方面,酒企产品的高结构将换来发展增长的高质量,对于酒企来说,掌握了高结构的对话权,就相当于掌握了未来酒企增长的统治权。如泸州老窖的增长是由国窖的高结构引领;习酒的迅速增长依托于窖藏1988的高结构引领;而大部分传统的民酒企业在战略转型期的下滑也是由于在高结构方面缺乏统治权。在高效率战略方面,当前酒业的竞争已经从要素竞争转向了效率竞争,从市场竞争、商业运营、和消费者培育三大逻辑实现高效率突破有利于企业的高品质发展。以茅台酱香系列酒的高效率为例,其千商大会解决了招商高效率问题,万家共享模式解决了消费者培育的高效率,而九字工程则解决了系统复制的高效率。4新时代中国酒企的四类赢家和三类输家在 “复合二元竞争时代”,中国酒业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在未来的酒业竞争中,将会诞生四大赢家与三大输家。明确了增长路径和经营体系的名酒、完成了品类创建的省级名酒、实现了深度创新的特色酒企、占据了大品类头部的酒企将会成为赢家,而战略模糊的名酒、升级不足下沉不够的省酒和无视消费分级的中小酒企将会成为输家。我们认为全国名酒的发展靠战略,省酒的发展靠独门功夫,创新酒企的发展靠消费细分,并且越是占据一级品类领导地位的品牌越具有日益凸显的发展价值。在案例方面,明确了增长路径和经营体系的名酒中,如茅台确立了系列化崛起战略和经营体系;泸州老窖确立了三个百亿战略和经营体系;洋河确立了梦之蓝新国酒战略和经营体系;郎酒确立了三大事业部四大单品战略和经营体系;牛栏山确立了“1+X”区域战略和经营体系。在完成了品类创建的省级名酒中,仰韶依靠陶融香型品类领跑河南;衡水老白干凭借老白干品类称霸河北;迎驾贡酒靠生态洞藏成为徽酒的增长极;花冠依靠鲁雅香品类成为鲁酒振兴的代表。在实现了深度创新的特色酒企案例中,毛铺苦荞酒开辟了健康白酒的蓝海;江小白开辟了饮酒新时代的蓝海;国窖1573则开辟了瓶贮年份酒的先河。在占据了大品类头部的酒企中,张裕、长城共享国产葡萄酒龙头优势;华东干白独占干白葡萄酒品类龙头;茅台悠蜜开辟了利口酒的蓝海。在三类消费升级的输家方面,如果名酒缺乏清晰的增长逻辑,或者缺乏相对应的经营体系,一定不会持续繁荣;如果省酒在未来三年内没有推动产品升级也没有积极实施市场下沉,则将会陷入衰败;未来三年的中小型酒企,面对新时代、新人群、新场景、新文化,如果不能积极创新、抢占细分市场,将会大面积被淘汰。本文源自糖酒快讯

狐步舞

啤酒行业研究报告:精酿风潮渐起,龙头竞争,谁领风骚?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赵国防)1、美国引领精酿啤酒风潮,龙头各有看点1.1、美国啤酒品类变迁及动因探究美国啤酒工业始于 16 世纪 80 年代,期初发展较为缓慢,直到 19 世纪 50 年代大 量德国移民带来先进酿酒技术,美国啤酒工业才得以迅速扩张。从啤酒品类发展 变迁来看,工业淡啤、精酿啤酒先后担负高端化发展之路。1.1.1、阶段一(1850-1950):“禁酒令”政策冲击,精酿品类昙花一现早期德国啤酒工艺传入美国,小型酿酒厂如雨后春笋快速崛起,但此后“禁酒令” 期间啤酒行业快速出清,精酿啤酒仅昙花一现。19 世纪后期,随着外来啤酒文化植根美国,大量小型酿酒厂开始出现,啤酒 厂数量从 1850 年的 431 家增加到 1873 年的 4131 家,达到历史峰值。此时市 面流通的啤酒以欧洲传统风格的艾尔精酿啤酒为主,品类多样,但由于工艺 技术和运输条件限制,其销售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地域色彩较为严重。1914 年一战的爆发及 1920-1933 年“禁酒令”的实施使得美国啤酒行业发展 陷入停滞,小型酿酒厂快速出清。直到 30 年代后期,啤酒行业才缓慢复苏, 并开始向工业化方向发展,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拉格啤酒逐渐取代了传统艾尔 啤酒的市场份额。1.1.2、阶段二(1950-1980):依托规模化大生产,淡啤品类快速崛起啤酒工业化趋势下行业快速扩容,以美式拉格为代表的低成本工业啤酒风靡全 美,淡啤品类快速崛起。啤酒产业规模化趋势下,成本更低的大米、玉米、淀粉取代麦芽被大量运用 到啤酒生产中,以美式淡拉格为代表的成本低廉的工业啤酒风靡全国。1975 年,米勒率先推出低卡新品——米勒淡啤。在保持啤酒特色的前提下, 降低了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含量,使啤酒的口感更加顺滑清爽且热量更低,一 经上市就成为爆款,带动米勒公司销量从 500 万桶快速提升至 3000 多万桶。A-B 紧随其后推出百威天然淡啤(Natural Light)和米狮龙淡啤(Michelob Light)两款新品,并通过加大广告营销投入在 1994 年超越米勒淡啤登顶。1.1.3、阶段三(1980-2010):精酿契合高端化趋势,成为战略新高地随着啤酒人均消费量逐步触顶,中高端品类成为厂商竞争新高地,同时随着精酿 文化的崛起,小型精酿啤酒厂持续增加,进而推动行业二次高端化。1981 年,美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峰值 23.8 加仑且再未超越,啤酒行业销 量增长开始进入停滞阶段,产品和品牌分化加速,消费者对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加剧了啤酒中高端品类竞争。80 年代初期,一些州开始将家庭自酿啤酒合 法化,精酿啤酒厂逐渐以家庭作坊地下室起步,美国随之掀起了精酿文化的 复兴运动。1984 年,美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厂之一——波士顿啤酒公司诞生, 其推出的波士顿拉格成为第一款流行起来的现代美国精酿啤酒。在此期间小型精酿啤酒厂迅速扩张,从 1980 年的 8家增长至2010年的1758 家,这些小型酒厂在艾尔工艺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麦芽、啤酒花、酵母的 种类,并根据当地资源进行了升级创新,酿造出蒸汽啤酒、南瓜啤酒、美式 艾尔淡啤、美式 IPA、美式棕拉格等,独特的口感得到了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在精酿运动的影响下,A-B、米勒等龙头公司也着力开发自己的啤酒新品, 仅在 1994 年 6 大啤酒公司就推出了 60 多种新品牌。美国啤酒产业呈现出以 龙头企业高端啤酒消费为主,小型精酿啤酒百花齐放的业态。此次精酿啤酒崛起带动的美国啤酒行业第二次高端升级,源于美国中产阶级消费 水平的提升和精酿啤酒产业出色的盈利能力。从需求端来看,80 年代美国啤酒产销量进入稳态,政府为减少年轻人因过量 饮酒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对最低饮酒年龄做出限制。1984 年美国国会通过 《最低饮酒年龄法案》,正式将最低饮酒年龄提高到 21 岁。消费者结构的变 化一方面使得美国啤酒人均消费量逐步下降,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健 康,对啤酒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啤酒市场多样化的新趋势;另一 方面,纯手工酿造、品质新鲜、口味独特的精酿啤酒恰巧迎合了消费者的偏 好,其高于普通啤酒的价格也能被美国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所接受。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中低端啤酒,高端啤酒尤其是精酿啤酒售价更高,利 润空间也更大,对厂商的吸引力更高。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端升级趋势下, 美国啤酒行业利润率迅速攀升,从 1982 年的 1.8%快速提升至 2004 年的 15.7%。在精酿啤酒产业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龙头厂商也纷纷涉足市场并加大 研发投入,推动了精酿啤酒产业的创新和升级。美国完善的制度保护也是精酿啤酒在 2010 年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美 国有众多活跃的啤酒协会,如啤酒酿造商协会(BA)、家酿爱好者协会(AHA) 等,各大协会举办的日渐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得美国逐渐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精 酿文化。美国与啤酒产业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条例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啤酒 行业从起点酿造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保证了美国精酿产业竞争环境的稳定。1.1.4、阶段四(2010 年至今):龙头厂商加快收购入局,精酿持续扩容精酿啤酒厂井喷式增长,龙头公司加快精酿领域收购,啤酒行业整体虽有下滑但 精酿啤酒细分赛道持续扩容。精酿啤酒参与者持续增加。美国精酿啤酒厂从 2010 年的 1758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8275 家,当前精酿啤酒厂占比超过 98%。精酿啤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 个性和多样化的口味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开始冲击龙头市场份额。 2014 年美国精酿啤酒销量总和首次超越百威淡啤,啤酒精酿时代已然到来。百威、米勒康胜等龙头通过收购涉足精酿领域,精酿赛道竞争加剧。2016 年, 米勒康胜三周内接连收购 Terrapin、Hop Valley、Revolver 三家精酿啤酒厂; 2017 年,喜力啤酒收购美国精酿啤酒品牌 Lagunitas Brewing;百威英博更是 2011-2017 年间在全球收购了包括鹅岛、拳击猫在内的 10 家精酿啤酒厂。为 了应对来自大型啤酒集团的压力,美国排名前 15 位的波士顿啤酒公司与角鲨 头于 2019 年合并,精酿啤酒厂开始通过联合来增强竞争力。 精酿细分赛道仍处于持续扩容阶段。2019 年美国啤酒市场销量下滑 2%,而 精酿啤酒销量逆势增长 4%,销售收入达 293 亿美元,市占率已达到 25%。 目前美国前 50 大酿酒公司中有 40 家是小型独立精酿啤酒公司,精酿啤酒已 成为美国啤酒产业快速放量的细分市场。1.2、龙头厂商精酿策略及路径探究美国精酿啤酒市场主要由两大阵营组成:以百威英博、米勒康胜为代表的通过资 本注入切入赛道的行业巨头,以及波士顿、云岭等实现真正全国化的专业精酿品 牌。精酿饮用氛围的营造依靠专业精酿品牌的引领,大中型精酿厂商通过商业化、 规模化市场运作不断提高品牌渗透率,从而推动美国精酿市场的蓬勃发展。1.2.1、百威英博:依托并购整合进入精酿赛道,丰富自有高端矩阵百威英博的前身 A-B 公司成立于 1852 年,回顾美国啤酒主流品类由低端向高端 再到精酿发展的过程中,A-B 公司的策略变化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1980 年以前:规模扩张降低成本,低价竞争攫取市场份额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啤酒市场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而啤酒产业 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在这样的背 景下,A-B 公司通过不断扩大生产线和兼并小企业,迅速完成规模扩张。1980 年 A-B 公司总产量已超 5000 万桶,远超其他竞争者。规模效应带来的 成本优势使其以较低的市场价格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公司。 1980-2010 年:多元化+高端化同步发力,并购整合迈向国际化1980 年以来美国啤酒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A-B 公司始终通过洞察客户需求 引领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在米勒淡啤大获成功后,A-B 先后推出 Natural Light、Michelob Light 等多个淡啤品牌,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丰富其产品矩 阵,向上拓展高端品类,向下保留经济型啤酒,形成 8 大系列、39 个品牌、 超 1 万种包装的全方位产品布局。同时为迎合消费者高端化需求,A-B 公司 大力发展 Budweiser、Michelob 等高端系列产品,市占率不断提升,其中 Budweiser 在高端市场的品牌份额从 1980 年的 36%提高到 1996 年的 74%。进入 21 世纪以来,A-B 公司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2002 年与青岛啤酒签署 《战略性投资协议》,2004 年收购哈尔滨啤酒;而英特布鲁(Interbrew)在 2004 年兼并安贝夫(Ambev)集团成立英博集团(Inbev),2008 年英博集团 以 520 亿美元的对价并购了 A-B 公司,自此超过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南非米勒,确立了行业霸主的地位。2010 年至今:自有品牌支撑高端矩阵,并购扩张进军精酿市场百威旗下拥有科罗娜、时代、福佳等众多世界一线啤酒品牌,丰富的高端产 品矩阵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0 年以来,通过优化产品包装、赞助国际 焦点赛事、举办音乐节等方式,百威不断提升其国际化高端品牌形象,为消 费者提供高端定制化服务,并建立了专门的销售部为高端及超高端品牌执行 特定营销策略,实现其规模性高端化。为抢占高端精酿市场,百威通过收购精酿啤酒厂来推出自己的“工艺”品牌。 2011年百威收购芝加哥的著名精酿品牌鹅岛,开启其在精酿领域的并购步伐; 2015 年百威设立颠覆性增长精酿事业部 ZX Ventures,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 寻找可投资、收购的精酿啤酒品牌;当前百威已在全球收购了 23 家精酿啤酒 厂,包括中国的拳击猫和美国的 Wicked Weed、CBA 等,并在全球顶级城市 中心设置系列 POCs,如工艺啤酒酒吧、夜场、高级餐厅等,形成完善的终端 销售网络。此外,2019 年百威将全球著名精酿啤酒分享平台 RATEBEER 纳 入麾下,用于加强其在精酿领域的信息搜集。1.2.2、波士顿啤酒:营销+品控塑造高端品牌力,引领精酿发展波士顿啤酒公司创立于 1984 年,是美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公司之一,其主打品牌塞 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已成为美国精酿领域的标志性产品。1985-1994:精酿拉格大单品打响名号,营销+品控塑造高端品牌形象1985 年 3 月波士顿啤酒公司推出首款精酿单品——塞缪尔·亚当斯·波士顿 拉格,最初以在酒吧、餐厅推销的方式宣传,其独特的品质很快得到远超预 期的反馈,当年即在美国 GABF 啤酒节上打败来自 93 个国家和地区的对手 获得了“美国最佳啤酒”的称号。随后,波士顿拉格成为美国精酿啤酒革命的催化剂,也成为美式拉格的代表 性啤酒,到 1990 年销量已达 11.3 万桶。其快速成长得益于对资金的精准投放,具体体现在合约酿造降本增效、广告营销 扩大知名度、品质把控等方面。合约酿造降本增效:不同于其他酒厂将大量资金用于新建厂房,波士顿啤酒 早期大部分产出都通过租用其他酿酒厂的剩余产能来完成,合约代工的酿造 方式既可以整合微型酒厂的资源满足大众媒体投放广告所带来的需求,克服 了产能不足,也节省了足够的资金用于品牌打造。广告营销扩大知名度:随着连续三年斩获“美国最佳啤酒”,波士顿开始借助 这一名号进行大范围广告营销,并借此打击销量领先的进口啤酒品牌如喜力、 贝克等,成功塑造其用料考究、工艺上乘的高品质形象。在此期间,波士顿 是唯一一家利用传统媒体投放大规模广告的小型酒厂,也是唯一一家经销覆 盖全国市场的精酿酒厂品牌,广告效益使其在百威米勒的渠道把控下杀出重 围,获得经销商的青睐,1994 年其精酿产品已成功销往全美 50 个州,为其 后续销量增长打下了全国性基础。品质把控:1988 年波士顿啤酒公司创造性地在其啤酒包装上标注了最迟销售 日期,以保证消费者能够喝到最新鲜的啤酒,而当时其他制造商的生产日期 仍以一种特殊密码的形式呈现。对于原料、包装、分销的严格控制使得塞缪 尔·亚当斯成为德国进口的第一个美国啤酒品牌,其品质完全符合严苛的德 国《啤酒纯度法》标准。目前波士顿啤酒公司仍是为数不多的会将超过最新 鲜日期的待售啤酒回购的啤酒厂商之一。1994 年至今:寻求精酿啤酒品类创新,占据行业领先地位随着美国精酿啤酒的发展,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波士顿啤酒在 90 年代率 先开展了“极限”酿酒运动,以创新现有啤酒品类样式。1994 年起塞缪尔·亚 当斯接连推出三重博克、千禧、乌托邦等烈性啤酒,酒精度最高达 28%,延 伸了啤酒的定义。1997 年为减少对合同酿造的依赖,波士顿开始购买酒厂自 建产能,随后致力于精酿啤酒品类创新;2010 年塞缪尔·亚当斯与德国唯森啤 酒公司合作推出 Infinium Ale,成为百年来在德国《啤酒纯度法》下创造的第 一种新型啤酒;2011 年塞缪尔·亚当斯通过旗下子公司 A&S 创建了第一个 “精酿啤酒孵化器”,该子公司专注于研究和发现特殊的啤酒风格并提供给精 酿爱好者;2010 年以来,随着精酿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凸显,波士顿逐步开拓了酒精苏打水、扭曲茶等其他调味麦芽饮品业务,成功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波士顿啤酒的创造力使塞缪尔·亚当斯在丰富精酿啤酒品类的同时始终保持 领先地位。2019 年 5 月波士顿啤酒以 3 亿美元收购了角鲨头精酿,旨在与大 型啤酒厂商抗衡的同时整合精酿啤酒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服务。2019 全年波士 顿啤酒公司总出货量达到 530 万桶,同比增长 23.8%,实现营收 13.29 亿美元, 其中啤酒、苹果酒、茶、Truly 苏打水占比分别为 42%、24%、20%、14%。1.2.3、纵向复盘、横向对比来看,波士顿精酿成长之路值得借鉴以精酿啤酒厂商自身纵向发展为着眼点,我们将波士顿啤酒与精酿联盟(CBA) 从增长驱动、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波士顿啤酒均表现优秀。量价拆分来看,2006-2015 年量价齐升带动波士顿啤酒、CBA 营收稳步增长。 但自 2016 年起,精酿啤酒厂商业绩明显分化,其中波士顿啤酒在经历短期波 动后,通过品类拓展(主营啤酒/苹果酒/茶/苏打酒精四大板块)、并购整合(收 购角鲨头)实现销量持续高增,带动营收进入新成长周期;而 CBA 主营的精 酿啤酒业务逐步进入稳定期,销量难以持续上涨使得营收增长乏力。运营现状来看,波士顿啤酒仍维持独立运营,并于 2019 年收购角鲨头进一步 增强其在精酿啤酒领域的竞争实力;而 CBA 在 2016 年就与百威英博签订分 销与酿造协议,并最终于 2019 年向百威出售了其剩余全部股份,成为百威旗 下全资子公司。而运营现状的本质源于盈利能力的差异,对比波士顿啤酒、CBA 毛利率、净利率 表现来看,波士顿啤酒出色的盈利能力及稳定性是其在精酿赛道胜出的关键。对比来看,波士顿啤酒毛利率维持在 50%水平,CBA 毛利率维持在 30%水平, 而两者销售费用率均相对较高,波士顿啤酒更高的毛利率可以实现更为稳定 的盈利能力。其中波士顿啤酒的净利率在 8%-11%,而 CBA 的净利率波动较 大,盈利能力较差。我们对波士顿啤酒、CBA 的盈利能力进行了拆解,更高盈利能力主因优秀的 成本控制能力,整体吨酒价更低。1)成本方面,波士顿啤酒年产量大约为 CBA 的 5 倍,且罐化率高达 74%,规模效益叠加成本节约凸显成本端优势, 对资金和费用的精准把控使得其在收购小型啤酒厂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能够 保持高效产能;而 CBA 在 2015 年之后销量有所下滑,旗下科纳酿酒厂的扩 张加剧了产能过剩,2019 年 CBA 产能利用率仅为 53%,拖累整体业绩表现; 2)经营效率方面,波士顿致力于提供最新鲜的啤酒并于 2010 年推出“最鲜 啤酒计划”,将库存周转时间缩短至三到四周,进一步减少了未结订单,有限 的订单积压量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3)发展策略方面,除成本领先这一竞争 优势外,波士顿啤酒还提出了差异化竞争和聚焦单品的一般性战略,通过不 断开发新产品区别于其竞争对手,在精酿啤酒市场始终保持较高的品牌影响 力和美誉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宣传和销售费用的落地和转化;此外波士顿 啤酒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积极开发酒精饮料等其他产品,通过新品类 酒精苏打水等承接销量压力,保持了营收的高速增长态势。4)线下营销方面, 波士顿通过培育高端消费场所接触核心消费者进行圈层营销,如开设亚当斯 啤酒屋,举办品鉴会、晚餐会、俱乐部活动等,以此建立同层消费圈,精准 定位目标人群,节约了部分品牌营销费用。以精酿啤酒厂商、工业啤酒巨头横向对比来看,波士顿啤酒、百威英博在精酿啤 酒领域均积极布局,两者在盈利差异、费用投放、战略布局等方面各有千秋,当 前已成为精酿啤酒领域重要引领者。两者盈利水平的不同主要源于成本端差异:1)百威英博所具备的工业化生产 规模效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百威英博作为美国最大的啤酒酿造商,2019 年全球销量达 5614.27 万千升,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规模效应;而波士 顿啤酒作为独立的精酿企业,产量仅为百威英博的 1%,受制于精酿啤酒规模 限制,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2)精酿啤酒的高品质意味着高成本,原材料价 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成本上升。2019 年波士顿啤酒的单位成本为 119.78 美 元,而百威英博仅为 42.56 美元,成本端差距明显。作为超高端啤酒品类, 精酿啤酒在原材料的选取和生产工艺的控制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加上近 年来精酿啤酒的复兴和扩散导致优质啤酒花等原料价格上涨,推动波士顿酿 酒成本一路攀升。3)波士顿啤酒的部分生产依赖于第三方啤酒厂,相比自有 啤酒厂成本更高。为解决产能不足,波士顿在第三方酿酒厂的产量占比已从 2017 年的 10%上升到 2020 年的 35%,和百威英博相比存在一部分代加工成本。从费用端来看,百威英博和波士顿啤酒都反映出较高的销售费用率:1)两 者在产品定位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百威英博定位高端,依靠高费用投放 树立品牌形象,巩固品牌壁垒,与波士顿啤酒本身作为精酿企业的定位相近。 2)二者在分销模式上存在不同点:百威英博建立了完善的大客户分销体系, 通过并购培育自身专业经销商团队,并对独立分销商推出激励措施,如提供 只能放置百威产品的冷藏设备、对销售额满足一定条件的分销商提供较高比 例的营销费用回扣等;而波士顿啤酒并非其经销商产品组合中的主要品牌, 无法与经销商达成更具约束力的分销协议,因此在销售费用的转化效率方面 存在差异。3)精酿啤酒由于保质期较短,具有较高的产品运输成本,反映了 更高的分销费用。战略互补:百威纵向切入精酿赛道,波士顿开展横向规模竞争:对比来看, 2019 年波士顿啤酒公司产品单价为 236 美元/桶,远高于百威英博的 109 美 元/桶,精酿啤酒的高单价正是百威英博大肆收购精酿厂商的重要原因,有望 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达到更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而波士顿啤 酒也通过同业收购实现资源和效率的整合,以便在营销、原料采购、谈判和 其他投入成本上更具优势,拓展其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2、中国精酿啤酒风潮渐起,龙头竞相争先2.1、中国啤酒品类变迁及动因探究2.1.1、阶段一(1949-1990):行业扩张背景下,经济型淡啤主导市场啤酒行业发展初期,国内消费水平落后叠加厂商工业化扩张,拉格工业啤酒占据 市场主导地位。20 世纪初德国和俄罗斯的淡色拉格工业啤酒开始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居民消费能力较低,因此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的拉格啤 酒成为首选。20 世纪 80-90 年代啤酒行业进入并购整合期,价格战压力下厂商通过减少酒 精浓度并使用缺乏麦芽香气的啤酒花制品和酒花浸膏代替啤酒花来降低成 本,薄利多销的盈利策略导致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啤酒市场同质化、低质 化严重,低端经济型淡啤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1990 年我国低端啤酒消费 量占比超过 90%。2.1.2、阶段二(1990-2008):首批精酿品牌出现,小众圈层引领消费受到欧美精酿风潮的影响,以高大师为代表的国产精酿品牌先后成立,精酿啤酒开始流行于消费水平较高的小众圈层。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欧美精酿啤酒文化的崛起,国内亦开始出现销售具有 当地特色啤酒的小型啤酒屋,此后代购产业起步、海淘网站兴起使得精酿概 念进一步深入人心。2008 年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精酿啤酒酿造企业高大师啤酒工厂成立,随后以丰 收精酿、拳击猫为代表的第一批精酿品牌出现,并在一线城市逐步扩张。此 时的精酿啤酒产业规模较小,品牌独立,市场渗透率低,消费群体多集中于 熟悉精酿文化的小众圈层。2.1.3、阶段三(2008 年至今):精酿意识觉醒,全方位步入发展快车道进口啤酒的快速扩容促进了国内啤酒厂商精酿意识的觉醒,一方面纯正的精酿啤 酒厂快速增加,同时啤酒龙头也纷纷布局精酿品类,精酿啤酒逐步崛起。进口啤酒消费量显著上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产啤酒的口味 开始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使得 部分消费者转向品种更加丰富的进口啤酒,进口啤酒消费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 2008 年的 2.81 万千升快速增加到 2018 年的 82.11 万千升,年均复合增速 高达 40%。外国市场的冲击促进了国内啤酒厂商精酿意识的觉醒。该时期精酿啤酒厂商 数量从 2012 年的 7 家增加到 2018 年的 848 家,同期销量从 56.7 万吨增加到 82.9 万吨,国内精酿啤酒稳步增长。同时国内龙头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精酿 品类,其中珠江啤酒率先针对高端市场推出全新雪堡·精酿系列,并拟在精 酿啤酒项目投资超过 2.5 亿元;青岛啤酒在旗下的 16 家社区酒吧推出系列精 酿生啤;而华润等也紧随其后涉足精酿领域。精酿啤酒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 年我国精酿啤酒消费量达到 87.3 万千 升,占啤酒消费总量的 2.4%,市场规模达到 128.37 亿元,同比上涨 13.1%。 随着国产精酿啤酒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昂贵的进口啤酒趋 于理性,本土精酿品牌对进口啤酒的替代效应逐步凸显,2019 年进口啤酒销 量开始出现下滑。此次精酿啤酒崛起源于供需两端共振,供给端来看,啤酒市场趋于饱和,由增量 向增质转变;需求端来看,消费品质要求提升,精酿啤酒社交属性不断增强。传统工业啤酒发展进入瓶颈期,消费升级趋势下厂商需要通过产品结构升级 提升盈利能力。中国啤酒销量在 2013 年达到高点后波动下行,中低端产品销量自2014 年以来持续下滑,量增驱动业绩增长已然成为历史,精酿品类成为 厂商实现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对比来看,美国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的 价差在 2 倍左右,而中国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的价差达到 3-4 倍,盈利空间 巨大;同时国内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高薪白领、海归精英等,消费能 力强,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为厂商提供了较高的利润空间。行业竞争层次提高,由地面战转为抢夺制空权的空战。在经历了两轮并购整 合期和调整期后,中国啤酒行业进入整合末期,CR5 已超过 75%。随着中国啤 酒行业高端化趋势日渐明朗,市场竞争回归为以产品为核心、以消费者需求 为导向的竞争模式,企业在高端精酿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决定了其能否在新一 轮消费结构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推动厂商加快产品研发与布局。人均消费水平提升伴随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要求提升。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人均 GDP 由 2012 年的 39,874 元提高 至 2019 年的 70,892 元,CAGR 为 7.46%。经济环境的改善使得人们的消费 观念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 90 后和 00 后过渡, 追求个性时尚和潮流正是这些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同时生活压力的增大也 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品质生活的享受,对啤酒的消费观念开始从“拼酒”向“品 酒”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产品的高需求倒逼企业加速产品升级,提 高高端及精酿啤酒占比。精酿啤酒社交需求逐步增加。啤酒本身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高品质、风味 独特的精酿啤酒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开始出现在商务社交、高端约会场 所。不同于普通啤酒平淡如水,精酿啤酒的高浓度能够使人们在优雅小酌的 同时达到微醺这一社交必备途径。同时由于高档餐厅、夜场、KTV 消费人群 比价空间小,其价格接受程度更高,保障了精酿啤酒需求释放。精酿啤酒作为舶来品具备一定的价值加成。由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水 平较为落后,消费者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好感度和接受度较高。精 酿啤酒作为“先进文化”的标志,产生了远超消费品本身的价值,具有精神 富有和口袋富有的双倍象征,因而更容易被啤酒爱好者推崇。2.2、国内厂商精酿策略及路径探究当前中国精酿啤酒的业态主要有三种:第一类是前店后厂的啤酒工坊,主要生产 即产即售的自酿啤酒;第二类是工坊啤酒厂,即专业精酿啤酒厂;第三类是华润、 青啤等大型啤酒企业的精酿啤酒子品牌及其生产线。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专业 精酿啤酒厂、啤酒龙头的精酿子品牌占据精酿啤酒市场的主导地位。2.2.1、龙头厂商:“自主开发+入股并购”随着我国啤酒行业开启高端化进程,大型啤酒酿造企业的资源投放、渠道建设、 营销推广均开始向高端化倾斜,而国内龙头公司进军精酿领域的路径主要包括自 主开发新产品和引进国内外精酿成熟品牌两类。其中百威主要通过收购全球精酿 品牌布局精酿领域,华润和重啤采用国内国外双品牌运营模式,而青啤、珠啤则 通过自身产品创新占位高端及精酿市场。百威:专注收购高端精酿,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百威高端啤酒主要构建策略为“Outside-In”:Outside 指公司聚焦目标市场 中的高端及精酿啤酒消费渠道;In 指公司运营依靠专业化团队及组织架构。设置专业部门深耕精酿市场。2015 年 6 月百威成立颠覆性增长精酿事业部 ZX Ventures,将精酿啤酒和旗下自有高端产品作为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ZX 以扩张产品组合、品牌延伸和可复制性为目标,专注于全球投资或收购精酿 啤酒品牌。其中中国市场选取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成都和香港 6 个中 心城市作为重点,在中国首创高端事业部模式运行其高端和超高端品牌。线上构建以高端产品为主的直营电商体系。2014 年百威开始开拓电商渠道, 2015 年成立电商事业部专攻线上营销,先后在天猫开设了 7 个包括百威精酿 在内的不同啤酒品牌直营旗舰店,随后与天猫合作计划推出大数据酿酒、在 京东平台发布拳击猫线上专享罐装精酿等,以电商独有的创新包装提高品牌 渗透率;同时与盒马、美团、饿了么等零售平台展开合作,提供产品送货服 务,打通精酿啤酒“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销售模式。线下实行深度分销,抢占高端消费渠道。精酿啤酒消费场景以高端餐饮、夜 场为主,百威在市场拓展过程中聚焦这一领域,依托大商制买断夜场、高端 餐饮等渠道,抢占高端消费市场。为保证产品供应和提高啤酒新鲜度,2018 年百威在武汉设立百威英博亚太区首个精酿工厂,专门生产旗下精酿品牌产 品;2019 年百威与捷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首次尝试经销商股份合作模式拓 展渠道网络,进一步提高对于市场的掌控力。开设终端酒吧实现场景打造,不断升级线下消费体验。2017 年百威正式开启 在中国的线下终端布局战略,一方面将旗下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 首家鹅岛精酿酒吧;另一方面将目光瞄准中国本土品牌,先后收购了上海本 地化程度较高的比利时风味精酿啤酒屋开巴和精酿品牌拳击猫。其中拳击猫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精酿啤酒品牌,曾连续 4 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精酿酒馆, 也是首个获得啤酒世界杯奖项的中国小型啤酒厂。百威通过将拳击猫产品引 入更多酒吧、提供体验进行品牌扩张,同时依靠瓶装产品拉动销售,成功将 拳击猫推广至沪外市场,目前百威已在中国核心城市开设 8 家精酿啤酒馆。华润:联手喜力进军高端,打造完备高端矩阵联手喜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品牌矩阵。雪花按照“3+3+3”大战略稳步推 进,其中前三年(2017-2019)有质量增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三年 (2020-2022)决战高端、质量发展,后三年(2023-2025)高端制胜、卓越 发展。具体到高档酒销量方面,2016 年整体销量在 90 万吨,预计 2020 年销 量 148 万吨,到 2025 年规划销量达到 319 万吨。高端品牌矩阵方面,雪花联 手喜力打造双品牌高端矩阵,雪花国内品牌方面,2018 年超级勇闯 SuperX、 匠心营造上市,2019 年马尔斯绿上市,2020 年新脸谱上市,此外还开发了拉 维邦黑啤、黑狮白啤等品牌;喜力等国际品牌方面,2019 年喜力经典销售 14.6 万吨,2020 年低苦度产品喜力星银上市,2020 年重新上市 Sol,预计 2021 年将引进红爵、悠世等品牌,持续推进高端化进程。规划 10 万吨精酿啤酒产能布局,未来将构建精酿品牌矩阵。2019 年底华润 与深圳市宝安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 100 亿元在深圳建设总部大厦和 精酿啤酒厂,包括研发中心、啤酒博物馆、精酿工厂、啤酒文化小镇、啤酒 休闲广场等一系列项目,其中精酿工厂产能规划 10 万吨,除生产精酿品类外, 还将生产黑啤、白啤,并供应全国;2020 年华润开设线下门店雪花鲜酿快送, 提供新鲜扎啤、精酿啤酒运送服务,拓展了精酿啤酒新型营销模式。青啤:自主研发+场景创造,提供精酿啤酒综合性体验产品创新方面,打造多样化精酿矩阵迎合市场需求。青岛啤酒在产品布局上 兼具合理性和前瞻性,2010 年即推出奥古特、逸品纯生两个高端单品提升啤 酒消费档次;2014 年起青啤连续四年推出四大精酿单品:全麦白啤、皮尔森、 IPA 和琥珀拉格,四类产品定位不同目标人群,在口感、风味、价格上体现 出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中全麦白啤成为青岛啤酒高端品类中的后续主推产品。产品运营方面,建设独立架构、专业团队对精酿品牌进行维护和精细化管理。 青啤设立了创新营销事业部、新特产品事业部、现代渠道事业部等专业部门, 专注“高尖精”、“新特”产品研发和新渠道挖掘,通过立体精准营销,将新 产品推广时间缩短为传统方式的一半。渠道运营方面,提供线下高端体验服务创造消费场景。青岛啤酒首创行业第 一家社区啤酒主题门店——TSINGTAO1903 酒吧,构建“沉浸式”品牌体验模 式。TSINGTAO1903 酒吧由青啤生产线直接供应新鲜原浆和精酿啤酒等,融合 了产品销售和场景体验,打造出集品牌传播、社区销售、休闲娱乐、互动体 验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当前 TSINGTAO1903 酒吧全国签约门店数已超过 160 家,覆盖全国 56 个城市,在新品推出、新渠道拓展等方面引领行业。重啤:嘉士伯中国重组上市,精酿产品矩阵优势明显2020 年底嘉士伯资产通过重组进入上市公司,未来品牌、渠道协同效应进一 步强化。2013 年底嘉士伯集团入主重庆啤酒,并于 2020 年兑现承诺将嘉士 伯中国资产重组进入上市公司。当前公司已形成“本地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 牌”品牌组合,未来乌苏、1664 仍处于渠道势能扩张期,将持续享受啤酒高 端化带来的增长红利。2020 年公司整体销量接近 250 万吨,其中 8 元以上中 高端产品销量超过 80 万吨,占比高达 30%以上。精酿产品矩阵丰富,增长趋势强劲。公司超高端品牌包括 1664、京 A、风花 雪月、格林堡、布鲁克林等精酿品类。其中 1664 为国际化超高端产品,而京 A 为北京标志性精酿品牌之一,当前形成 “国内京 A+国际凯旋 1664”的精 酿产品布局;风花雪月定位旅游人群,在全国 10 个大城市设立了 1150个形象店。此外,2019 年嘉士伯中国精酿中心建成,产品规划包含 K1664 系列、 嘉士伯、格林堡、布鲁克林等国际化高端及超高端精酿啤酒,并计划供应整 个亚太区域。珠啤:率先布局精酿啤酒项目,高档雪堡布局长远率先布局精酿啤酒项目,未来具备先发优势。2017 年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 金中,拟投入 2.52 亿元用于精酿啤酒项目,其中广西、东莞、湛江、湖南四 个项目均投入 0.63 亿元,分别在子公司的主要厂区内建设实施。新增生产线 将用于生产附加值高的精酿啤酒,品种包括原浆桶装啤酒、5L 装或 1L 装罐 装啤酒,预计共新增产能 8000 吨。此外,公司亦经营着精酿酒吧,未来有望 把握此轮精酿浪潮,获得先发优势。新推高档纯生迎合高端升级,精酿雪堡布局长远。一方面,目前主销区大部 分餐饮渠道主流价格带在 8-10 元,未来 3-5 年会升级到 10-12 元,因而珠啤 在 19 年推出 97 纯生,能更好迎合升级趋势;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来看, 精酿品类是快速扩容的细分赛道,公司雪堡品牌目前仍处于品牌提升阶段, 处于消费者口碑积累的阶段,当前体量大致在 5000 吨,预计未来 5 年有望达 到 2 万吨体量。2.2.2、小众精酿:“品质引领+渠道创新”随着大型啤酒厂商在精酿领域的扩张,小众精酿品牌在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 与之展开多维度竞争。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小众精酿啤酒品牌包括两类:一类以 高大师、熊猫精酿为代表,立足精酿圈建设产品文化,同时在渠道端拥有良好动 销,成功布局商超、餐饮端以及盒马、全家等新零售平台,依靠包装和品质创新 向大众圈进行品牌渗透;一类以泰山原浆、优布劳为代表,通过连锁加盟完成全 国化网络布局,推出鲜啤创新产品打破价格壁垒,以精酿品质和主流高端啤酒价 格带做降维打击,持续放量抢占市场份额。产品端:深耕品质,拓展精酿啤酒市场广度+深度自 2013 年“高大师”推出中国第一支灌装手工精酿啤酒“婴儿肥 IPA”以来,国 产小众精酿啤酒开始用瓶装部分代替桶装生啤配送,解决了啤酒品质不稳定的问 题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产品酿造上,在原料选取、酿造工艺、产品品质上都遥遥 领先于工业化啤酒。同时小众精酿致力于在品类上进行独特的风格创新。拓宽受众广度,推出更适合中国传统口味的大众精酿啤酒,以此将精酿品类 推向更大的消费市场。如高大师的“茉莉花茶拉格”和熊猫精酿的“熊猫眼- 蜂蜜艾尔”等,均为大众接受度更高的入门级产品;挖掘产品深度,在口味上寻求突破以满足专业爱好者的需求。如牛啤堂在 2015 年就开始建设国内首个橡木桶陈酿车间用于酿造木桶陈酿啤酒,并率先 推进过桶酸啤,其 2019 年推出的牛比克系列酸啤在日本、英国等世界酿造大 赛中屡获金奖。资本端:再融资解决资金链难题相较于大型啤酒厂商,很多国内小型酿酒厂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线质量和品控不稳 定、产品分销不力等。2016 年以熊猫精酿获得 2000 万元巨额投资为标志,再融 资成为解决小型精酿酒厂生产难题的重要方式。投资注入一方面拓宽了品牌的营 销资源和分销渠道,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酿酒厂生产线建造和设备更新的问题。渠道端:创新渠道建设,打破大厂渠道垄断在啤酒龙头厂商于大部分销售渠道拥有垄断地位的背景下,小众精酿品牌转而通 过场景化、家庭化、便利化形式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在传统商超、餐饮渠道的基 础上积极开拓新兴消费渠道。自建终端,打造精酿啤酒酒吧、餐吧等体验式消费场景。国内精酿啤酒品牌 多起步于前店后厂的啤酒工坊模式,以消费场景的打造带动精酿氛围传播, 培育关键消费领袖,通过精酿啤酒展和品鉴交流会等提升品牌圈层认知度。通过细分渠道打开传统渠道壁垒,填补中餐厅、文旅等渠道空白,避开与大 型厂商的正面竞争。2018 年优布劳与海底捞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定制产品,将 精酿啤酒引入火锅店,次年即完成 4.2 亿的销售额;啤酒上游设备供应商乐 惠国际也在 2019 年宣布进入精酿啤酒市场,计划在中餐厅投放生啤售卖机, 以解决新鲜精酿啤酒在中餐厅消费场景下的供给缺口。 开创精酿啤酒超市——“瓶子店”,精准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如上海第一家把 精酿啤酒引进烟纸店的“啤酒阿姨”,店内有 3000 种不同的国内外啤酒陈列 出售,其模式简单易复制且弱化了品牌效应,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性和 便利性。销售模式:构建主打“新鲜”和“方便快捷”的产品配送体系在销售模式上,部分国产精酿品牌推陈出新,依托直营终端门店布局泛全国化市 场后,以鲜啤配送为切入点,将精酿啤酒消费场景由酒吧向家庭转移。精酿啤酒 配送服务使居家消费更加便利,消费者无需前往门店即可享受新鲜醇正的精酿啤 酒,增加了啤酒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优布劳在完成社区店+社区社群模式全国化布局的基础上,率先推出便携装啤 酒配送项目——鲜扎闪送,完成啤酒“最后一公里”新鲜配送;泰山原浆依托其分布全国的 1300 家直营店,成功打造出一套“产品订单-按 需生产-物流配送-信息化系统”独特“7 天运营体系”,实现新鲜啤酒当日3、精酿啤酒扩容加速高端化,首推青岛啤酒未来随着中国精酿啤酒消费群体持续渗透、消费场景不断增多,精酿啤酒体量将 持续扩容。从啤酒主力消费人群来看,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更迭,90、00 后类似 于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更加标榜个性,崇尚潮流;从消费偏好来看,国 产淡啤虽长期霸占市场,但精酿啤酒作为啤酒产品中的新鲜血液已得到消费者认 可;从产品结构来看,当前中国啤酒销量见顶回落,借鉴美国历史,判断处于高 端化转型拐点,高端销量增长可持续;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当前中国人均 GDP 与美国八十年代高端化转型时期大致相当,未来中国人均 GDP 可预期的持续增长 将为高端及精酿啤酒需求的释放提供有效支撑;从消费水平来看,中国人均啤酒 消费量较低,且人均消费金额和啤酒均价均低于国际成熟市场,高端及精酿啤酒 仍有广阔增长空间。3.1、精酿啤酒扩容对啤酒吨价影响测算精酿啤酒扩容趋势下,未来市场吨酒价将稳步提升。仅考虑结构升级情形下,2025 年吨价中枢有望提升至 3500-3600 元/吨,涨幅在 11%-13%;若同时考虑结构升级、 直接提价情形下,2025 年吨价中枢有望提升至 3900-4100 元/吨,涨幅在 23%-30%。仅考虑结构升级影响: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9 年中国低档/中档/高档/ 精酿啤酒销量占比分别为 68%/21%/8.7%/2.3%,其中精酿啤酒消费量为 87.3 万吨,市场规模达 128.37 亿元;结合 Euromonitor 数据、渠道调研数据,我 们 判断到 2025 年 中国低 档/ 中档 /高 档/ 精酿啤 酒销 量占 比 分别 为 55%/25%/14%/6%,其中精酿啤酒消费量有望达到 230 万吨;此外,假定精酿 啤酒吨酒价在 6000 -8000 元/吨,则 2019 年行业平均吨酒价在 3157 -3203 元/吨,预计到 2025 年行业平均吨酒价在 3505-3625 元/吨,吨酒价提升 11%-13%。若同时考虑结构升级、直接提价综合影响:结合 2018 年以来各大厂商提价节 奏,假设未来啤酒行业年均提价幅度在 1.5%-2.5%,同时考虑结构升级影响, 预计到 2025 年行业吨酒价中枢水平在 3898-4134 元/吨,吨酒价增幅可达到 23%-30%。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丹心令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内容

目前有工程咨询乙级资信评价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工程咨询包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商业计划书,资金申请报告等。林业包括: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征用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作业采伐设计等。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正文一般由以下各章内容组成: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背景情况第三章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第四章 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第五章 综合评价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第八章 相关说明2、附件(1)项目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和有关专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调查报告(2)拟占用征用林地各项补偿费用估算(包括估算范围、估算标准和估算结果)(3)其他有关材料3、附表(1)项目区林地分权属按占用征用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2)项目区林地分权属各地类面积统计表(3)项目区林地分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如为经济林、应附分产期面积统计表)4、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3)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图5.3 正文内容5.3.1 总论概述建设项目的提要情况、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总体情况及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等,包括: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业主性质(国有、集体、私有、合作、独资、外资、股份等)、隶属关系、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单位,项目建设的目标、投资规模及来源、拟用地规模、项目效益,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2、拟占用征用林地概况。包括拟占用征用林地的空间位置、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蓄积、占用征用林地类型等。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5.3.2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包括项目的由来及提出等情况、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等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基本情况。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5.3.3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1、需明确林地现状情况调查分析方法。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4位小数;蓄积单位用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拟占用征用林地权属为集体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权属为国有的以场(圃)为基本单位。2、详细阐述拟占用征用林地的位置、地貌等基本情况,占用征用林地类型情况,林地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地类、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龄组、经济林不同产期等),竹林记载株数。3、调查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情况,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对照,要特别注明属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情况。对于项目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情况要认真调查与分析。硕鑫咨询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十二路首创富北高银27号楼17层

儿子们

如何递交一份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分析项目的必要性,所以需要由专业的团队来制作完成,它更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想要完成一份优秀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们首先要明确项目需求以及目的,这样我们在服务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为项目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可以抓住政府关注的点,有深度的去分析并编制,那么评审专家都会关注哪些方面呢?1、 项目背景分析2、 项目前景市场分析3、 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4、 节能环境分析5、 经济效益:6、 社会效益7、 结论与建议经营范围: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项债申请资金申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田园综合体概念规划设计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突鬓

什么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什么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又是做什么的那?可研的根本出发点本应该是论证项目的可行与否,但目前我国可研的编制基本沦为了制度的小妾,人们不再关注可研结论的重要性,而更多的是考虑它能不能通过行政审批,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率如此之高了。对可研的忽视就犹如一个巨大的财富黑洞,大量的资金被这个吃钱的怪兽所吞噬,这种现状不只出现在民企之中,同时在国企中表现更加严重,百姓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面对严峻的现状,国务院最先提出来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方向,秉着对国家负责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政府首先应该扭转可行性研究报告流于形式的局面,对于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立足于确定可行与不可行的基本出发点,对于不满足评价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这个过程中咨询机构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咨询单位的公证客观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未来,也决定这一个企业家的未来。对于企业一个项目的失败也许就是十年二十年无法翻身,一个人又有几个十年二十年,更何况是一个企业那。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要有决策的基本判断,如果自己不重视可行性研究,那就等于在钢丝上行走,在失败的边缘探足试险。

公德

可研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项目的名称,建设性质,建设条件,法人代表,建设地点,以及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其投资总额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流动资金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由企业自筹解决,以及银行贷款和对外融资解决流动资金的话,也可以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的贷款需要。按照商业银行的年贷款利率进行估算,一般在4%~8%左右。广州中撰咨询广州中撰咨询,把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纳入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范畴,对于项目的总利润率以及总投资收益率,也就是r oo I等对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金限制进行精准测算,从而达到项目的营收经济的平衡和投资回收期的综合效益最佳。项目可研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的最终体现,其包括项目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以及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相关的困难因素等等,对于项目的总投资估算,需要按照不同项目的行业前景以及具体要求,按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体现,按照一个加工制造业的项目来说,既要体现相关的产业关联度,产业上下游的情况以及项目洗了就。情况以及该公司的技术水平的情况以及项目公司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保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