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夜生活”中的酒吧市场规模达到438.7亿,排名前三城市出炉大幻影

中国“夜生活”中的酒吧市场规模达到438.7亿,排名前三城市出炉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促进“夜经济”。从大排档“撸串”到夜游各大景点,从24小时不打烊数字公共服务到子夜穿梭外卖骑手无一不演绎着中国丰富的“夜生活”,这更是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酒吧是众多出色夜生活中的一种,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酒吧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实现升级,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酒吧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酒吧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酒吧行业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01.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38.7亿元。从全国城市境内前十城市的酒吧排名可知,居于榜首的是上海,酒吧数量将近4000个,排名第二位的是北京,酒吧数量2372,这两座城市能位列第一、第二,相信大家都不意外。可是再排名第三位的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排名第三位的是成都,酒吧数量为2078家,而在人们意料中的广州(1520)、深圳(1352)只能甘拜下风。排名第六位的是兰州,与第五位的深圳酒吧数量差距非常小。事实上,一个城市酒吧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城市的夜生活情况。随着国内酒吧文化的盛行,酒吧已然成为年轻人们夜生活最受欢迎场所之一。在酒吧里人们可以卸掉一天的伪装,做回真实的自己。不用在被严肃的职业装包裹,再不用对谁职业的微笑,此时此刻,没人会计较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可以放声大哭,高声宣泄,酒吧甚至成了年轻人灵魂的医院,满身是血的人,为了活过今天而来酒吧,这样的医院必不可少。每个五光十色的城市下面都掩藏了许许多多的酒吧,这里是一群颠沛流离之人最后的心灵港湾,在酒吧,讲究性价比很难,因为你来是来释放自己,寻找“自我,”抑或是怀念曾经的青春年少。多数人之所以喜欢到酒吧,是因为酒吧里陌生的人群和环境给人以莫名的安全感,在这里,人们可以与陌生人快乐的饮酒,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在酒精的发酵下模糊起来,大家肆意挥洒青春,将压抑许久的苦闷、欢乐情绪安全释放。酒吧承载了喝酒、聊天、交友、放松等多种功能,是现代人休闲娱乐的社交场地之一。随着酒吧行业的日益发展,酒吧不再是世俗眼中纸醉金迷的地方,它变得更加健康有序,更加亲民。酒吧消费正成为多数人眼中,常见的平民化的休闲娱乐选择,是大家惯常的夜生活方式。

梦舞鞋

2021年中国酒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组图」

2019年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为1179亿元,数量达到4.2万家。针对COVID-19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这些举措在防范大流行病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居民在酒馆内的消费。疫情影响酒馆行业收入酒馆是中国餐饮行业的一部分。中国的酒馆指以向顾客供应酒精饮料为主小食为辅的餐饮场所,有些酒馆也向顾客提供现场助唱、台球、飞镖等娱乐设施。与其他夜间娱乐场所相比,酒馆主要通过销售酒饮、食品和小食实现收入,且人均消费及经营场所的平均面积较小。受益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中国酒馆数量的增长,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约844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约117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7%。2020年,COVID-19疫情对中国的聚会消费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COVID-19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为防止输入性病例及第二波大流行病在国内的爆发而采取的隔离政策。这些举措在防范大流行病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居民在酒馆内的消费。自2020年4月中国进入大流行病防范常态化以来,中国餐饮及酒馆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逐渐恢复,并逐渐回到大流行病前的经营水平。截至2019年末,中国约有4.21万家酒馆,相较于2015年末的3.47万家,中国酒馆总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5.0%。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中国酒馆总数由2019年末的约4.21万家下降至2020年末的约3.51万家,其主要原因在于部份小型独立酒馆因国内的防疫政策缺乏现金流及运营资本,进而导致停止营业。三线以下城市发展潜力大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自2015年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及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酒馆数量的增长水平,证明中国酒馆行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国酒馆行业将呈以下发展趋势: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其觉者乎

2021年中国酒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组图」

2019年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为1179亿元,数量达到4.2万家。针对COVID-19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这些举措在防范大流行病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居民在酒馆内的消费。疫情影响酒馆行业收入酒馆是中国餐饮行业的一部分。中国的酒馆指以向顾客供应酒精饮料为主小食为辅的餐饮场所,有些酒馆也向顾客提供现场助唱、台球、飞镖等娱乐设施。与其他夜间娱乐场所相比,酒馆主要通过销售酒饮、食品和小食实现收入,且人均消费及经营场所的平均面积较小。受益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中国酒馆数量的增长,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约844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约117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7%。2020年,COVID-19疫情对中国的聚会消费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针对COVID-19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为防止输入性病例及第二波大流行病在国内的爆发而采取的隔离政策。这些举措在防范大流行病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居民在酒馆内的消费。自2020年4月中国进入大流行病防范常态化以来,中国餐饮及酒馆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逐渐恢复,并逐渐回到大流行病前的经营水平。截至2019年末,中国约有4.21万家酒馆,相较于2015年末的3.47万家,中国酒馆总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5.0%。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中国酒馆总数由2019年末的约4.21万家下降至2020年末的约3.51万家,其主要原因在于部份小型独立酒馆因国内的防疫政策缺乏现金流及运营资本,进而导致停止营业。三线以下城市发展潜力大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自2015年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及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酒馆数量的增长水平,证明中国酒馆行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国酒馆行业将呈以下发展趋势: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臣工

2021年酒馆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夜间经济推动下酒馆行业恢复高增长态势

夜间消费规模破30万亿元,酒馆为消费产品形态之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从而推动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夜间经济就是其中之一,夜间经济的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对应服务以拉动消费,夜间消费市场或将成为近几年的重要发力领域。2016-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整体发展规模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规模达26.43万亿元,2020年持续增加,规模突破30万亿元。虽然夜间经济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提供的夜间消费产品形态相对较少,部分投资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其中,中国的酒馆指以向顾客供应酒精饮料为主小食为辅的餐饮场所,有些酒馆也向顾客提供现场助唱、台球、飞镖等娱乐设施。与其他夜间娱乐场所相比,酒馆主要通过销售酒饮、食品和小食实现收入,且人均消费及经营场所的平均面积较小。酒馆数量将恢复上升,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较大截至2019年末,中国约有4.21万家酒馆,相较于2015年末的3.47万家,中国酒馆总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近5%。2020年,受疫情影响,酒馆数量较2019年有所下降,至2020年末为3.51万家,其主要原因在于部份小型独立酒馆因国内的防疫政策缺乏现金流及运营资本,进而导致停止营业。随着国内防疫限制政策的放宽和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中国酒馆数量预计将于2021年逐渐恢复,至2025年达到5.69万家,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0.1%。分城市来看,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自2015年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及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酒馆数量的增长水平,证明中国酒馆行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行业收入将恢复增长,年均复合增速突破18%受益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中国酒馆数量的增长,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约844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约11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2020年,由于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为防止输入性病例及第二波大流行病在国内的爆发而采取的隔离政策。这些举措在防范大流行病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居民在酒馆内的消费。自2020年4月中国进入大流行病防范常态化以来,中国餐饮及酒馆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逐渐恢复,并逐渐回到大流行病前的经营水平。在中国夜间经济的增长及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酒馆行业的收入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人民币1839亿元,相比于2020年的人民币约7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8%。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金阁寺

郑州夜经济研究报告出炉!郑州人“夜生活”的“秘密”全都在这里……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吴智星/文 见习记者 左冬辰/图累计演出43场,演出频次越来越密集、上座率80%以上,高峰时几乎满座,一度开票即售空,这是本土话剧《关虎屯的艳俗生活》在两年时间里的成绩单,也是郑州小剧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9月4日,RET睿意德发布《郑州夜经济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市民消费“下半场”崛起,剧院、小剧场、Livehouse、深夜电影等纷纷深入这一消费时段,挖掘夜经济潜力。郑州的夜经济有哪些业态?夜宵、酒吧、KTV、Livehouse、电影院、24h便利店、24h书店、24h健身房、电竞酒店等九大核心夜生活业态咱郑州一个都不少。但郑州人在夜经济形态选择上,并不是那么丰富,比如夜间吃喝玩乐上,偏爱吃饭和睡觉,而且有早吃早睡的特点。【吃】先说吃。报告显示,18:00~24:00是夜间餐饮消费最为集中的时段,这六个小时消费额占夜间餐饮消费总额的90.82%。而这六个小时主要消费体现在“夜市、酒吧、精酿餐厅与外卖”。为了吃,咱们郑州人的宵夜一条街在国内也十分有名,而且历史悠久。比如健康路一条街,是国内较少的、保持至今且保存较好的复合型夜市街区,不但有吃吃吃,还有可以让你逛逛逛的零售部分,尤其不远处还有体育业态。据睿意德华中区总经理石俊东介绍,复合型夜市街区在东南亚区域相对发展不错,在国内是相对比较难见的。当然,郑州人的夜生活选择区域还是相对丰富的,比如二七广场的德化街、德化新街区域、健康路夜市区域、花园路区域等都很不错。但这个消费区域趋势也在变化,从郑州夜生活阵地西郊在向东移。随着占道夜市烧烤“归零行动”,汝河小区夜市、一厂夜市等一大批知名夜市消失,夜市辉煌时代结束,消费人群开始向室内、商圈转移。 比如高铁站、CBD等核心商务区周边商业街兴起,催生了新的夜宵聚集地;汇艺银河里、海汇中心、龙湖里等正成为中高端消费人群的集聚地,随着他们消费时间段越来越向深夜挺进,一些商业街开始把营业时间向后拉长。郑州人爱吃,这是有数据来说话的。火锅这一品类,2018年郑州美团交易金额全国第一,订单量全国第二;烤串这一品类,2018年餐饮品类门店数占比增长全国第二;小龙虾这一品类,2018年店铺约1500家,每天消费量约30吨。除了出去吃,咱郑州人也爱夜间点外卖。报告援引口碑&饿了么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郑州夜间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61.3%。据石俊东介绍,郑州在夜间外卖半年增速达108%,最终流向网吧、高校、 酒吧和办公室。2019上半年,郑州的夜间外卖(晚9点至次日凌晨4点) 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1.3%。占全部外卖订单的比例,从2018年的7.4%上升到2019年的9.6%。在吃上,除了啤酒撸串小龙虾老三样,咱郑州人其实也喜欢新花样。报告提到,深夜笠食堂、白石の深夜食堂、白石の烧肉酒场、一代目日式深夜食堂、一宗·深夜食堂、深夜食堂-海鲜大咖等代表性深夜食堂日益增多,而且多是围着二七商圈、花园路商圈、CBD商圈、东站商圈等核心商圈、次商圈设立。【喝】说到喝上,郑州有一条有名的酒吧一条街,农科路酒吧一条街。但说起来郑州酒吧街道的历史,其实很长,早在碧沙岗附近就有一条街,是业内有名的静吧一条街。或许可以追溯得再早点,在1996年时就有了第一家酒吧目标酒吧,随后逐渐有了酒吧+音乐表演、酒吧+迪吧、综合性的娱乐场所等形态的出现。花园路附近的农科路酒吧一条街,已经汇聚大大小小的酒吧在此街道,并成为了年轻人的聚集地。现在,酒吧还在演变,报告中发布的精酿酒吧就是一个新趋势。根据报告显示,2017年起酒吧细分领域中精酿餐厅迎来发展指数级增长。郑州近年兴起的有代表性的精酿餐厅就有 「造」、「剧会井」、「Helens」、「Rubber man」等。但郑州的酒吧数量比着武汉、西安、长沙等并突出。报告中显示:截至2019年8月,郑州共有酒吧588家,较一年前在数量上有较大提升,但在长沙、西安、武汉等中部城市比起来,在邻居阵营中排名垫底。西安以893家占据首位,其次是武汉768家,长沙732家。从聚集分布上来说,目前郑州酒吧已经逐步形成国贸、紫荆山、CBD等几大聚集地,并且郑州酒吧聚集与商业和商务活动呈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排在头部的极大聚集地多是爱购物的小年轻与白领扎堆的地方。石俊东认为,特色化与文化的挖掘、沉淀将是下阶段郑州酒吧的发展路径,清吧细分里精酿餐厅迎来高峰,而精酿餐厅盛行与该品类的整体崛起、夜生活消费升级、夜市的消失有关。【玩】说起玩,郑州夜间玩的样式并不很丰富。作为夜间消费的下半场,Ktv、剧院 Livehouse 深夜电影等是一些人的选择。先说ktv,高校周边商业体是KTV重度聚集区,也就是说大学生们偏爱这一方式。剧院则是相对比较新的方式,大剧院看大戏,小剧场最先锋,集中分布在城中、城东。演出也具有综合性,比如河南艺术心、象剧场、小皇后大剧院等。而2015年以来,以大卫城剧场为代表的小剧场兴起。比如上文中的《关虎屯的艳俗生活》就受到不少市民欢迎。而小剧场正在助力“河南创造”,除了《关虎屯的艳俗生活》、《喜乐铺子》、《黑色星期五》等都表现不错。Livehouse:7Livehouse一家独秀,承包90%以上的音乐现场除此之外,Livehouse在郑州也在发展,比如7Livehouse,在郑州一家独秀,承包90%以上的音乐现场。但这一业态郑州处于一个单体发展形式,既未形成连锁品牌走出去,也未吸引一线品牌走进来。从硬件体验、市场多样化和规范化程度,都有极大提升空间。近两年大热但电竞酒店,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新爱好。报告显示,2018年郑州的电竞酒店一跃进入全国发展先列,这依赖于郑州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数量支撑。目前在数量上仅次于西安,位居全国第二。它们多分布于大学城周围3公里,其中90后消费者占到80%,多数95后,近9成为男性。但石俊东认为,电竞酒店在未来还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服务,甚至可以和篮球赛事等这样的比赛跨界合作,将到店的消费维度更加多元。【趋势】今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其中指出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紧接着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也都推出促进繁荣夜间经济的措施,让夜经济成为了“大热”的词汇。8月30日,梁家辉导演并主演都《深夜食堂》公映上映两天后豆瓣评分5.5分,将国人对夜经济对探讨聚焦在了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上。夜经济大火,面临着怎么样的趋势和挑战?在石俊东看来,郑州夜间经济消费类型过于单一,同类夜间经营的业态档次整体偏低,尤其缺乏以文化为基底的多元化消费方式。同时,郑州夜间活动区域整体较为分散,承载夜经济发展的商业配套不足,夜晚城市活力过早消失。虽然郑州夜经济主力消费人群年龄区间约18-30岁,但近年东区商业街区的中年消费人群比例已明显增加。对于郑州来说,以城市夜景、音乐喷泉、灯光秀等作为吸引人气亮点融和城市文化,以餐饮、零售、娱乐业态为载体,丰富城市旅游和城市休闲功能的“城市秀+”模式、突破郑州主城区无大体量娱乐项目的局限,通过城区大体量商业或场馆为载体,以夜间大型娱乐或体 育运动为媒介,增加夜间活动时间,带动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的夜间消费的“大型娱乐+”模式、发掘本地历史文化基因和后天打造景点,开展夜间景点运营,与餐饮、娱乐、零售功能结合,打造 夜游文化的“夜游+”模式、以特色餐饮业态为基础,以主题性演出、大型娱乐项目等为亮点,以步行街、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载体的“餐饮+”模式等都在郑州有着发展机会。 【大咖观点集锦】龙湖里CEO刘鹏阁:最近三个月时间,夜经济经常出现在媒体上、朋友圈,2014年底,我们做未来规划的时候,主要经营时间就是晚上。龙湖里如何做夜经济。我们害怕自己在富人区,也骄傲在富人区。这个项目被质疑,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做好夜经济,吸引大家远到而来,不做这样的事情就会死掉。我们要成为郑州商业的名片,龙湖里已经开业8个月了,做的业态有书店、全日餐厅,精酿酒吧,龙湖里希望加强夜经济文化。CCD中央大街总经理杨雅岚:CCD是城市中央文化服务区,重点是更好地服务市民。在夜晚,怎么全方位的服务好市民利用?很多城市有灯光艺术节,我们也会用高科技手段做亮化,做郑州首届的元宵灯展和庙会,比如说全息影、每一片灯光都能亮起来的互动的装置等等。灯光秀亮起来的CCD会是郑州最亮的大的一个区。要做好对市民的服务,晚上的服务功能也做起来。玩什么、看什么、吃什么,从多个方面推进夜经济。晚上的服务有哪些?比如说,为喜欢跳广场舞的市民开辟一个地方、为喜欢轮滑的小朋友提供广场、为滑板爱好者做一个公园、为爱吃夜市的市民提供服务等。只有人来了,生意才能来。米唱文化全国品牌总监任全礼:夜经济是从晚间经济到深夜经济的转变。郑州的晚间经济没有那么落后,但是深夜经济相对比较薄弱。比如ktv每天的运营数据,80%的营业额18-0点,0点后贡献值在10%-5%。如何把晚间经济延伸到深夜经济?符合法律法规,制定更好的营销方案、措施,引流,营业时间更长,把一个品牌丰富起来。郑州崛起超出预期,我在东区上班,2年前和现在相比,夜间街道的人气都发生很大变化。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郑州的梧桐树已经种下了、茁壮成长,郑州经济夜间经济值得期待,不管是自己还是未来多个的品牌,都会让郑州的夜越来越精彩。悦来悦喜运营部总监申玉杰:郑州的悦来悦喜便利店已达到200多家,店面90%以上24小时营业。郑州夜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经营前期是发展中的市场培育期,我们会有亏损,相信经过瓶颈期后,会迎来郑州夜经济的光明前景。头部品牌肯定会来郑州,对我们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外来品牌对本土消费习惯掌握不够到位,我们比较熟悉。外资进入也是一个学习和竞争机会,促进我们提升。河南商报总编辑李欣:其实,目前郑州夜经济规模水平不落后。郑州处于新一线城市第九位,夜经济是其中评分中的一项,而郑州夜经济的排名也处于中部位置。为何对郑州夜经济的发展有信心?夜经济不是刚需,它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里面的中更高的一中追求。在东区,为何海汇、龙湖里发展起来,是因为当地的经济水平已经可以支撑这个形态。郑州新增人口很多,特别新增中小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这就决定了郑州未来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城市,一个城市没有年轻人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可以看到的郑州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城市发展的野心。因此,我对郑州夜经济的发展很有信心。

茴香

2021年酒馆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夜间经济推动下 酒馆行业恢复高增长态势「组图」

夜间消费规模破30万亿元,酒馆为消费产品形态之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从而推动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夜间经济就是其中之一,夜间经济的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对应服务以拉动消费,夜间消费市场或将成为近几年的重要发力领域。2016-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整体发展规模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规模达26.43万亿元,2020年持续增加,规模突破30万亿元。虽然夜间经济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提供的夜间消费产品形态相对较少,部分投资开发仍处于初期阶段。其中,中国的酒馆指以向顾客供应酒精饮料为主小食为辅的餐饮场所,有些酒馆也向顾客提供现场助唱、台球、飞镖等娱乐设施。与其他夜间娱乐场所相比,酒馆主要通过销售酒饮、食品和小食实现收入,且人均消费及经营场所的平均面积较小。酒馆数量将恢复上升,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较大截至2019年末,中国约有4.21万家酒馆,相较于2015年末的3.47万家,中国酒馆总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近5%。2020年,受疫情影响,酒馆数量较2019年有所下降,至2020年末为3.51万家,其主要原因在于部份小型独立酒馆因国内的防疫政策缺乏现金流及运营资本,进而导致停止营业。随着国内防疫限制政策的放宽和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中国酒馆数量预计将于2021年逐渐恢复,至2025年达到5.69万家,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0.1%。分城市来看,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自2015年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及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酒馆数量的增长水平,证明中国酒馆行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行业收入将恢复增长,年均复合增速突破18%受益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中国酒馆数量的增长,中国酒馆行业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约844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约11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2020年,由于疫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为防止输入性病例及第二波大流行病在国内的爆发而采取的隔离政策。这些举措在防范大流行病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居民在酒馆内的消费。自2020年4月中国进入大流行病防范常态化以来,中国餐饮及酒馆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逐渐恢复,并逐渐回到大流行病前的经营水平。在中国夜间经济的增长及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酒馆行业的收入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人民币1839亿元,相比于2020年的人民币约7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8%。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周頌

2019年烈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近期,驴迹科技发布了《2019年烈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综合各方数据,报告针对全球酒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烈酒酒水类市场分析 、 未来市场发展预计、投资机遇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投资要点】国产白酒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逐渐向高端聚拢1. 白酒销量增长强劲,但中低端下滑严重;2. 2018年三大高端白酒龙头茅五泸收入增速28.26%,利润增速32.82%,明显快于行业收入12.88%、利润29.98%的增速,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明显。进口烈酒,行业发展出现新契机1. 进口酒中,进口品类中以烈酒的成长性较为突出,2017-2018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2018年总金额10.52亿美元,超过啤酒(9.04亿美元)位列第二;2. 烈酒长期三把交椅,于是在市场腰部形成了很大的机会空间,众多中小品牌进入。目录一、 全球酒业现状 1、 全球葡萄酒基本情况 2、 全球啤酒基本情况 3、 全球烈酒基本情况 二、 国内烈酒酒水类市场分析 1、 烈酒主要品类及特色: 2、 酒类行业大数据 1)白酒 2)进口烈酒 3、 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排行: 4、 全球烈酒价格特征: 5、 主要烈酒公司财务数据对比: 1)2018年毛利率以及净利率对比 2)估值及增速对比 6、 生产模式 1) 白酒 2) 进口烈酒与白酒的对比 7、 销售模式 1) 烈酒销售渠道 2) 中国酒流通行业尚未成熟,传统渠道效率低 3) 中国酒流通行业集中度以及主要企业的比较 4) 流通环节的问题 8、 中国烈酒的消费分析 1) 酒类人群属性 2) 画像分析 3) 消费场景 4) 购买因素分析 5) 青睐品牌 6) 烈酒的消费频次以及可替代性 7) 酒类地域属性 9、 宏观政策影响 1) 消费税政策为白酒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 关税政策为进口烈酒的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0、 竞争分析 1) 白酒竞争格局 2) 进口烈酒竞争格局 11、 烈酒主要企业 1) 贵州茅台 2) 五粮液 3) 帝亚吉欧(Diageo)4) 保乐力加 三、 市场风险 1、进口烈酒 1)价格不够透明,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可以操作 2)假酒隐患 3) 消费场景狭窄 四、 未来市场发展预计1、白酒 2、进口烈酒 五、 投资结论 6、 生产模式1) 白酒白酒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的蒸馏酒,它的酒体风味形成最为复杂,也是正产周期最长,成本最高的蒸馏酒。以酱香型为例酱香型的独特香型也使得茅台不能像浓香型白酒迅速扩大规模,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是所有白酒香型中最长的。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主要分为投料、发酵和贮存3个主要流程。其中发酵过程需要花费大约1年的时间,贮存过程又需要花费大约4年的时间,因此酱香型白酒从投料到成品酒销售,整个生产流程合计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发酵过程历时1年,产品形态是基酒:酱香型白酒的发酵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经历2次投料和8次发酵。每年的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茅台开始投料,这标志着生产周期的开始,这次投料占原料的50%,被称为下沙。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后出窖,再投入剩下的50%的原料,被称为造沙。再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后,出窖烤酒,以后每发酵一个月烤酒1次,一共烤7次。因此同一批原料要经过9次蒸煮,8次加曲和发酵以及7次烤酒,整个过程需要花费1年的时间。9、 竞争分析1) 白酒竞争格局1、 白酒市场四个核心价格带的竞争格局越发清晰我们按照终端价格将白酒分为高端(700元/瓶以上)、次高端(300-700元/瓶)、中端(100-300元/瓶)和中低端(100元/瓶以下)四大类。高端主要包括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产品,。高端白酒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品牌拉力,护城河较宽。受益于富裕人群数量持续高增长,将带动高端白酒市场量价齐升。目前三家高端白酒龙头,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合计收入约785亿元,占白酒行业收入比重达13.87%,未来仍将保持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短期内很难有强敌挑战。次高端主要包括舍得、水井坊、剑南春、郎酒、青花汾酒、洋河梦之蓝M3、M6等产品。次高端的品牌力稍逊于高端白酒,除依靠品牌拉力外,渠道推动力也很重要。根据洋河副总裁在2017年秋季糖酒论坛上的发言“全国化品牌入场券基本发放完毕”,未来主流次高端品牌将瓜分次高端市场份额,享受此价格带扩容带来的增量。中端主要包括古井贡、口子窖、老白干等地产名酒的主力高端产品以及一线酒的主力腰部产品如茅台、五粮液的系列酒、泸州老窖特曲等。中端酒主要以地产酒为主,地域性更加显著。根据酒业家推算,地产酒收入占比在2015年达到42%左右,由此推算出地产酒收入规模约2300亿元,由于一些白酒企业收入可能未在统计局数据中体现,我们推算地产酒收入规模在2300-2500亿左右。区别于高端商务、政务、高端礼品市场,地产酒龙头最能顺应大众消费自然升级。但此价格带竞争激烈,渠道推动力大于品牌拉力,未来有品牌能力或渠道推力强的地产酒龙头和全国化品牌系列酒或将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吉大港

酒吧第一城名不虚传,下半年至少新增6家夜店品牌!

魔都上海,越夜越精彩。上海市场俨然一块巨大的蛋糕,尽管目前的夜店数量已经数量巨大,但依然有很大的市场开发空间。这不,即便疫情下,各大夜店品牌也还相继进入。据了解,这些夜店即将在上海开业,包含杭州OT,Playhouse,奥斯卡等,Owner Circle上海2店在8月开幕,才开张没多久因为疫情暂停营业的Ce La Vi也要在9月回归;相关消息称还有4~5个夜店品牌即将登陆上海,加起来预计今年下半年上海要开6-8家夜店。新店不停开,活动不断!后疫情时代,上海的夜生活被重新点燃!新夜店轮番开张TAXX将在原MYST旧址延安饭店开设2店原上海老牌夜店MYST延安饭店旧址,于17年下半年停业。今年也做出了新规划,在MYST场地旧址开设TAXX品牌二店。据称此次是签了10年合同,预计三个月左右就会开业!不得不说延安饭店MYST作为一代上海人夜店的回忆,其场地也将自带情怀加成,MYST也曾是上海最早的百大夜店之一。而作为上海网红夜店品牌TAXX,在上海的品牌热度也一直是持续不减。期待此次新店与老牌夜店旧址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Owner Circle 上海2店在8月开幕OC作为上海市场新晋品牌,在上海夜店市场也持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消费亲民,相较于其他大型夜店整体消费偏低。据业内人士称,OC品牌二店也即将在上海启动,具体位置暂时未知。Dr.Oscar/ONE THIRD/PLAY HOUSE上海分店奥斯卡作为中国首个剧院式夜店品牌,目前在全国已有多家门店在营业/筹备。分别是:无锡、沈阳、大连、哈尔滨、合肥、长春、海口、天津、常德、郑州、温州、太原、昆明、扬州、济南、呼和浩特、益阳、柳州、洛阳、北海、绍兴、大理、青岛、临沂。如今在上海的分店设在淮海路核心地段,已经在装修筹备,将在明年年前开业。作为中国早期网红夜店品牌ONE THIRD,目前也是开一家火一家。杭州店去年自营业,就一直火爆,周五周六一卡难求,而且也创造了无数杭州单桌消费记录。如今其要在上海开设分店,在武宁路已经选址完成,距离开业半年左右,想必届时也将引来不少粉丝。据悉早在今年1月份,有网友无意中搜索到了PLAY HOUSE北京店,上海店等公众号。由此可见,PH集团至少在去年就做好了进入上海北京的打算。目前PH在全国门店分别为:贵阳、重庆、成都、长沙、西安以及三亚(筹备)。开酒吧,大家都喜欢开在哪里?去年以来,“夜经济”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集体热词。北京、上海、天津、济南、南京等多个城市已专门出台“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举措。而在所有的“夜经济”活动中,酒吧又是最具活力的一个消费场景。如果把城市酒吧类型分为Live House、夜店、清吧三类,不同类型酒吧的分布可以可以给人们营造不同城市氛围。根据百度地图慧眼POI数据显示,上海是全国酒吧数量最多的城市,排在第二名的是成都。根据DT财经此前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上海的夜店占全部酒吧数量的40%。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夜上海的传统,成为全国最嗨的城市。昆明的清吧最多,占比超过90%。在昆明的清吧小酌一杯,感受一下“岁月静好”的旅游城市之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成都的LIVE HOUSE 很多,所以成都的民谣很发达。那里出了一首曾经火极一时的《成都》。而从下图的酒吧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的夜店集中在新天地、淮海中路附近,北京的夜店集中在五道口和三里屯。这说明酒吧集中区都在城市热门的商圈附近,其他的城市也显现出了这个趋势。商圈附近店铺多,会更容易形成聚集效应。逛街、吃饭、娱乐一条龙服务,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消费者。此外,商圈附近的消费者也更有消费能力。声光视讯人的机会在哪里从百度地图发布的《主要城市酒吧活力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首先,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消费习惯呈现了多元化态势。消费范围变大,文化消费的内涵更加丰富,城市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其次,人们生活水平在提升,中国服务行业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有更多机会享受和娱乐。为此,不要小看酒吧文化的兴起,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特征,以及这座城市在服务业上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它也给声光视讯人释放了一个信号:只要善于观察与挖掘,你会发现娱乐业仍有大片市场待开放,声光设备入驻新晋娱乐场所仍有大文章可做。不论是酒吧,歌舞厅还是KTV,它们都不仅仅依据所谓的建筑或者室内设计的经验来进行设计。如今,“新颖的图形+大胆的灯光+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了一剂提高夜场活力的的神奇配方。用震撼的视听效果,带来颠覆性的都市夜生活体验,把酒吧打造成一个让人忘记外界喧嚣的娱乐圣地,一个都市中声光动作合为一体的夜生活娱乐空间,正式声光视讯人所擅长的。总而言之,酒吧市场的蛋糕就摆在那儿了,能不能吃到可就各凭本事了。

燕燕

啤酒行业研究报告:精酿风潮渐起,龙头竞争,谁领风骚?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赵国防)1、美国引领精酿啤酒风潮,龙头各有看点1.1、美国啤酒品类变迁及动因探究美国啤酒工业始于 16 世纪 80 年代,期初发展较为缓慢,直到 19 世纪 50 年代大 量德国移民带来先进酿酒技术,美国啤酒工业才得以迅速扩张。从啤酒品类发展 变迁来看,工业淡啤、精酿啤酒先后担负高端化发展之路。1.1.1、阶段一(1850-1950):“禁酒令”政策冲击,精酿品类昙花一现早期德国啤酒工艺传入美国,小型酿酒厂如雨后春笋快速崛起,但此后“禁酒令” 期间啤酒行业快速出清,精酿啤酒仅昙花一现。19 世纪后期,随着外来啤酒文化植根美国,大量小型酿酒厂开始出现,啤酒 厂数量从 1850 年的 431 家增加到 1873 年的 4131 家,达到历史峰值。此时市 面流通的啤酒以欧洲传统风格的艾尔精酿啤酒为主,品类多样,但由于工艺 技术和运输条件限制,其销售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地域色彩较为严重。1914 年一战的爆发及 1920-1933 年“禁酒令”的实施使得美国啤酒行业发展 陷入停滞,小型酿酒厂快速出清。直到 30 年代后期,啤酒行业才缓慢复苏, 并开始向工业化方向发展,适合规模化生产的拉格啤酒逐渐取代了传统艾尔 啤酒的市场份额。1.1.2、阶段二(1950-1980):依托规模化大生产,淡啤品类快速崛起啤酒工业化趋势下行业快速扩容,以美式拉格为代表的低成本工业啤酒风靡全 美,淡啤品类快速崛起。啤酒产业规模化趋势下,成本更低的大米、玉米、淀粉取代麦芽被大量运用 到啤酒生产中,以美式淡拉格为代表的成本低廉的工业啤酒风靡全国。1975 年,米勒率先推出低卡新品——米勒淡啤。在保持啤酒特色的前提下, 降低了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含量,使啤酒的口感更加顺滑清爽且热量更低,一 经上市就成为爆款,带动米勒公司销量从 500 万桶快速提升至 3000 多万桶。A-B 紧随其后推出百威天然淡啤(Natural Light)和米狮龙淡啤(Michelob Light)两款新品,并通过加大广告营销投入在 1994 年超越米勒淡啤登顶。1.1.3、阶段三(1980-2010):精酿契合高端化趋势,成为战略新高地随着啤酒人均消费量逐步触顶,中高端品类成为厂商竞争新高地,同时随着精酿 文化的崛起,小型精酿啤酒厂持续增加,进而推动行业二次高端化。1981 年,美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峰值 23.8 加仑且再未超越,啤酒行业销 量增长开始进入停滞阶段,产品和品牌分化加速,消费者对多元化产品的需求加剧了啤酒中高端品类竞争。80 年代初期,一些州开始将家庭自酿啤酒合 法化,精酿啤酒厂逐渐以家庭作坊地下室起步,美国随之掀起了精酿文化的 复兴运动。1984 年,美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厂之一——波士顿啤酒公司诞生, 其推出的波士顿拉格成为第一款流行起来的现代美国精酿啤酒。在此期间小型精酿啤酒厂迅速扩张,从 1980 年的 8家增长至2010年的1758 家,这些小型酒厂在艾尔工艺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麦芽、啤酒花、酵母的 种类,并根据当地资源进行了升级创新,酿造出蒸汽啤酒、南瓜啤酒、美式 艾尔淡啤、美式 IPA、美式棕拉格等,独特的口感得到了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在精酿运动的影响下,A-B、米勒等龙头公司也着力开发自己的啤酒新品, 仅在 1994 年 6 大啤酒公司就推出了 60 多种新品牌。美国啤酒产业呈现出以 龙头企业高端啤酒消费为主,小型精酿啤酒百花齐放的业态。此次精酿啤酒崛起带动的美国啤酒行业第二次高端升级,源于美国中产阶级消费 水平的提升和精酿啤酒产业出色的盈利能力。从需求端来看,80 年代美国啤酒产销量进入稳态,政府为减少年轻人因过量 饮酒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对最低饮酒年龄做出限制。1984 年美国国会通过 《最低饮酒年龄法案》,正式将最低饮酒年龄提高到 21 岁。消费者结构的变 化一方面使得美国啤酒人均消费量逐步下降,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健 康,对啤酒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啤酒市场多样化的新趋势;另一 方面,纯手工酿造、品质新鲜、口味独特的精酿啤酒恰巧迎合了消费者的偏 好,其高于普通啤酒的价格也能被美国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所接受。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中低端啤酒,高端啤酒尤其是精酿啤酒售价更高,利 润空间也更大,对厂商的吸引力更高。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端升级趋势下, 美国啤酒行业利润率迅速攀升,从 1982 年的 1.8%快速提升至 2004 年的 15.7%。在精酿啤酒产业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龙头厂商也纷纷涉足市场并加大 研发投入,推动了精酿啤酒产业的创新和升级。美国完善的制度保护也是精酿啤酒在 2010 年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美 国有众多活跃的啤酒协会,如啤酒酿造商协会(BA)、家酿爱好者协会(AHA) 等,各大协会举办的日渐有影响力的活动使得美国逐渐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精 酿文化。美国与啤酒产业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条例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啤酒 行业从起点酿造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保证了美国精酿产业竞争环境的稳定。1.1.4、阶段四(2010 年至今):龙头厂商加快收购入局,精酿持续扩容精酿啤酒厂井喷式增长,龙头公司加快精酿领域收购,啤酒行业整体虽有下滑但 精酿啤酒细分赛道持续扩容。精酿啤酒参与者持续增加。美国精酿啤酒厂从 2010 年的 1758 家增加到 2019 年的 8275 家,当前精酿啤酒厂占比超过 98%。精酿啤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 个性和多样化的口味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开始冲击龙头市场份额。 2014 年美国精酿啤酒销量总和首次超越百威淡啤,啤酒精酿时代已然到来。百威、米勒康胜等龙头通过收购涉足精酿领域,精酿赛道竞争加剧。2016 年, 米勒康胜三周内接连收购 Terrapin、Hop Valley、Revolver 三家精酿啤酒厂; 2017 年,喜力啤酒收购美国精酿啤酒品牌 Lagunitas Brewing;百威英博更是 2011-2017 年间在全球收购了包括鹅岛、拳击猫在内的 10 家精酿啤酒厂。为 了应对来自大型啤酒集团的压力,美国排名前 15 位的波士顿啤酒公司与角鲨 头于 2019 年合并,精酿啤酒厂开始通过联合来增强竞争力。 精酿细分赛道仍处于持续扩容阶段。2019 年美国啤酒市场销量下滑 2%,而 精酿啤酒销量逆势增长 4%,销售收入达 293 亿美元,市占率已达到 25%。 目前美国前 50 大酿酒公司中有 40 家是小型独立精酿啤酒公司,精酿啤酒已 成为美国啤酒产业快速放量的细分市场。1.2、龙头厂商精酿策略及路径探究美国精酿啤酒市场主要由两大阵营组成:以百威英博、米勒康胜为代表的通过资 本注入切入赛道的行业巨头,以及波士顿、云岭等实现真正全国化的专业精酿品 牌。精酿饮用氛围的营造依靠专业精酿品牌的引领,大中型精酿厂商通过商业化、 规模化市场运作不断提高品牌渗透率,从而推动美国精酿市场的蓬勃发展。1.2.1、百威英博:依托并购整合进入精酿赛道,丰富自有高端矩阵百威英博的前身 A-B 公司成立于 1852 年,回顾美国啤酒主流品类由低端向高端 再到精酿发展的过程中,A-B 公司的策略变化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1980 年以前:规模扩张降低成本,低价竞争攫取市场份额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啤酒市场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而啤酒产业 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在这样的背 景下,A-B 公司通过不断扩大生产线和兼并小企业,迅速完成规模扩张。1980 年 A-B 公司总产量已超 5000 万桶,远超其他竞争者。规模效应带来的 成本优势使其以较低的市场价格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市占率第一的龙头公司。 1980-2010 年:多元化+高端化同步发力,并购整合迈向国际化1980 年以来美国啤酒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A-B 公司始终通过洞察客户需求 引领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在米勒淡啤大获成功后,A-B 先后推出 Natural Light、Michelob Light 等多个淡啤品牌,并针对不同消费人群丰富其产品矩 阵,向上拓展高端品类,向下保留经济型啤酒,形成 8 大系列、39 个品牌、 超 1 万种包装的全方位产品布局。同时为迎合消费者高端化需求,A-B 公司 大力发展 Budweiser、Michelob 等高端系列产品,市占率不断提升,其中 Budweiser 在高端市场的品牌份额从 1980 年的 36%提高到 1996 年的 74%。进入 21 世纪以来,A-B 公司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2002 年与青岛啤酒签署 《战略性投资协议》,2004 年收购哈尔滨啤酒;而英特布鲁(Interbrew)在 2004 年兼并安贝夫(Ambev)集团成立英博集团(Inbev),2008 年英博集团 以 520 亿美元的对价并购了 A-B 公司,自此超过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南非米勒,确立了行业霸主的地位。2010 年至今:自有品牌支撑高端矩阵,并购扩张进军精酿市场百威旗下拥有科罗娜、时代、福佳等众多世界一线啤酒品牌,丰富的高端产 品矩阵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0 年以来,通过优化产品包装、赞助国际 焦点赛事、举办音乐节等方式,百威不断提升其国际化高端品牌形象,为消 费者提供高端定制化服务,并建立了专门的销售部为高端及超高端品牌执行 特定营销策略,实现其规模性高端化。为抢占高端精酿市场,百威通过收购精酿啤酒厂来推出自己的“工艺”品牌。 2011年百威收购芝加哥的著名精酿品牌鹅岛,开启其在精酿领域的并购步伐; 2015 年百威设立颠覆性增长精酿事业部 ZX Ventures,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 寻找可投资、收购的精酿啤酒品牌;当前百威已在全球收购了 23 家精酿啤酒 厂,包括中国的拳击猫和美国的 Wicked Weed、CBA 等,并在全球顶级城市 中心设置系列 POCs,如工艺啤酒酒吧、夜场、高级餐厅等,形成完善的终端 销售网络。此外,2019 年百威将全球著名精酿啤酒分享平台 RATEBEER 纳 入麾下,用于加强其在精酿领域的信息搜集。1.2.2、波士顿啤酒:营销+品控塑造高端品牌力,引领精酿发展波士顿啤酒公司创立于 1984 年,是美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公司之一,其主打品牌塞 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已成为美国精酿领域的标志性产品。1985-1994:精酿拉格大单品打响名号,营销+品控塑造高端品牌形象1985 年 3 月波士顿啤酒公司推出首款精酿单品——塞缪尔·亚当斯·波士顿 拉格,最初以在酒吧、餐厅推销的方式宣传,其独特的品质很快得到远超预 期的反馈,当年即在美国 GABF 啤酒节上打败来自 93 个国家和地区的对手 获得了“美国最佳啤酒”的称号。随后,波士顿拉格成为美国精酿啤酒革命的催化剂,也成为美式拉格的代表 性啤酒,到 1990 年销量已达 11.3 万桶。其快速成长得益于对资金的精准投放,具体体现在合约酿造降本增效、广告营销 扩大知名度、品质把控等方面。合约酿造降本增效:不同于其他酒厂将大量资金用于新建厂房,波士顿啤酒 早期大部分产出都通过租用其他酿酒厂的剩余产能来完成,合约代工的酿造 方式既可以整合微型酒厂的资源满足大众媒体投放广告所带来的需求,克服 了产能不足,也节省了足够的资金用于品牌打造。广告营销扩大知名度:随着连续三年斩获“美国最佳啤酒”,波士顿开始借助 这一名号进行大范围广告营销,并借此打击销量领先的进口啤酒品牌如喜力、 贝克等,成功塑造其用料考究、工艺上乘的高品质形象。在此期间,波士顿 是唯一一家利用传统媒体投放大规模广告的小型酒厂,也是唯一一家经销覆 盖全国市场的精酿酒厂品牌,广告效益使其在百威米勒的渠道把控下杀出重 围,获得经销商的青睐,1994 年其精酿产品已成功销往全美 50 个州,为其 后续销量增长打下了全国性基础。品质把控:1988 年波士顿啤酒公司创造性地在其啤酒包装上标注了最迟销售 日期,以保证消费者能够喝到最新鲜的啤酒,而当时其他制造商的生产日期 仍以一种特殊密码的形式呈现。对于原料、包装、分销的严格控制使得塞缪 尔·亚当斯成为德国进口的第一个美国啤酒品牌,其品质完全符合严苛的德 国《啤酒纯度法》标准。目前波士顿啤酒公司仍是为数不多的会将超过最新 鲜日期的待售啤酒回购的啤酒厂商之一。1994 年至今:寻求精酿啤酒品类创新,占据行业领先地位随着美国精酿啤酒的发展,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波士顿啤酒在 90 年代率 先开展了“极限”酿酒运动,以创新现有啤酒品类样式。1994 年起塞缪尔·亚 当斯接连推出三重博克、千禧、乌托邦等烈性啤酒,酒精度最高达 28%,延 伸了啤酒的定义。1997 年为减少对合同酿造的依赖,波士顿开始购买酒厂自 建产能,随后致力于精酿啤酒品类创新;2010 年塞缪尔·亚当斯与德国唯森啤 酒公司合作推出 Infinium Ale,成为百年来在德国《啤酒纯度法》下创造的第 一种新型啤酒;2011 年塞缪尔·亚当斯通过旗下子公司 A&S 创建了第一个 “精酿啤酒孵化器”,该子公司专注于研究和发现特殊的啤酒风格并提供给精 酿爱好者;2010 年以来,随着精酿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凸显,波士顿逐步开拓了酒精苏打水、扭曲茶等其他调味麦芽饮品业务,成功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波士顿啤酒的创造力使塞缪尔·亚当斯在丰富精酿啤酒品类的同时始终保持 领先地位。2019 年 5 月波士顿啤酒以 3 亿美元收购了角鲨头精酿,旨在与大 型啤酒厂商抗衡的同时整合精酿啤酒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服务。2019 全年波士 顿啤酒公司总出货量达到 530 万桶,同比增长 23.8%,实现营收 13.29 亿美元, 其中啤酒、苹果酒、茶、Truly 苏打水占比分别为 42%、24%、20%、14%。1.2.3、纵向复盘、横向对比来看,波士顿精酿成长之路值得借鉴以精酿啤酒厂商自身纵向发展为着眼点,我们将波士顿啤酒与精酿联盟(CBA) 从增长驱动、运营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波士顿啤酒均表现优秀。量价拆分来看,2006-2015 年量价齐升带动波士顿啤酒、CBA 营收稳步增长。 但自 2016 年起,精酿啤酒厂商业绩明显分化,其中波士顿啤酒在经历短期波 动后,通过品类拓展(主营啤酒/苹果酒/茶/苏打酒精四大板块)、并购整合(收 购角鲨头)实现销量持续高增,带动营收进入新成长周期;而 CBA 主营的精 酿啤酒业务逐步进入稳定期,销量难以持续上涨使得营收增长乏力。运营现状来看,波士顿啤酒仍维持独立运营,并于 2019 年收购角鲨头进一步 增强其在精酿啤酒领域的竞争实力;而 CBA 在 2016 年就与百威英博签订分 销与酿造协议,并最终于 2019 年向百威出售了其剩余全部股份,成为百威旗 下全资子公司。而运营现状的本质源于盈利能力的差异,对比波士顿啤酒、CBA 毛利率、净利率 表现来看,波士顿啤酒出色的盈利能力及稳定性是其在精酿赛道胜出的关键。对比来看,波士顿啤酒毛利率维持在 50%水平,CBA 毛利率维持在 30%水平, 而两者销售费用率均相对较高,波士顿啤酒更高的毛利率可以实现更为稳定 的盈利能力。其中波士顿啤酒的净利率在 8%-11%,而 CBA 的净利率波动较 大,盈利能力较差。我们对波士顿啤酒、CBA 的盈利能力进行了拆解,更高盈利能力主因优秀的 成本控制能力,整体吨酒价更低。1)成本方面,波士顿啤酒年产量大约为 CBA 的 5 倍,且罐化率高达 74%,规模效益叠加成本节约凸显成本端优势, 对资金和费用的精准把控使得其在收购小型啤酒厂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能够 保持高效产能;而 CBA 在 2015 年之后销量有所下滑,旗下科纳酿酒厂的扩 张加剧了产能过剩,2019 年 CBA 产能利用率仅为 53%,拖累整体业绩表现; 2)经营效率方面,波士顿致力于提供最新鲜的啤酒并于 2010 年推出“最鲜 啤酒计划”,将库存周转时间缩短至三到四周,进一步减少了未结订单,有限 的订单积压量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3)发展策略方面,除成本领先这一竞争 优势外,波士顿啤酒还提出了差异化竞争和聚焦单品的一般性战略,通过不 断开发新产品区别于其竞争对手,在精酿啤酒市场始终保持较高的品牌影响 力和美誉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宣传和销售费用的落地和转化;此外波士顿 啤酒始终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积极开发酒精饮料等其他产品,通过新品类 酒精苏打水等承接销量压力,保持了营收的高速增长态势。4)线下营销方面, 波士顿通过培育高端消费场所接触核心消费者进行圈层营销,如开设亚当斯 啤酒屋,举办品鉴会、晚餐会、俱乐部活动等,以此建立同层消费圈,精准 定位目标人群,节约了部分品牌营销费用。以精酿啤酒厂商、工业啤酒巨头横向对比来看,波士顿啤酒、百威英博在精酿啤 酒领域均积极布局,两者在盈利差异、费用投放、战略布局等方面各有千秋,当 前已成为精酿啤酒领域重要引领者。两者盈利水平的不同主要源于成本端差异:1)百威英博所具备的工业化生产 规模效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百威英博作为美国最大的啤酒酿造商,2019 年全球销量达 5614.27 万千升,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规模效应;而波士 顿啤酒作为独立的精酿企业,产量仅为百威英博的 1%,受制于精酿啤酒规模 限制,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2)精酿啤酒的高品质意味着高成本,原材料价 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成本上升。2019 年波士顿啤酒的单位成本为 119.78 美 元,而百威英博仅为 42.56 美元,成本端差距明显。作为超高端啤酒品类, 精酿啤酒在原材料的选取和生产工艺的控制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加上近 年来精酿啤酒的复兴和扩散导致优质啤酒花等原料价格上涨,推动波士顿酿 酒成本一路攀升。3)波士顿啤酒的部分生产依赖于第三方啤酒厂,相比自有 啤酒厂成本更高。为解决产能不足,波士顿在第三方酿酒厂的产量占比已从 2017 年的 10%上升到 2020 年的 35%,和百威英博相比存在一部分代加工成本。从费用端来看,百威英博和波士顿啤酒都反映出较高的销售费用率:1)两 者在产品定位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百威英博定位高端,依靠高费用投放 树立品牌形象,巩固品牌壁垒,与波士顿啤酒本身作为精酿企业的定位相近。 2)二者在分销模式上存在不同点:百威英博建立了完善的大客户分销体系, 通过并购培育自身专业经销商团队,并对独立分销商推出激励措施,如提供 只能放置百威产品的冷藏设备、对销售额满足一定条件的分销商提供较高比 例的营销费用回扣等;而波士顿啤酒并非其经销商产品组合中的主要品牌, 无法与经销商达成更具约束力的分销协议,因此在销售费用的转化效率方面 存在差异。3)精酿啤酒由于保质期较短,具有较高的产品运输成本,反映了 更高的分销费用。战略互补:百威纵向切入精酿赛道,波士顿开展横向规模竞争:对比来看, 2019 年波士顿啤酒公司产品单价为 236 美元/桶,远高于百威英博的 109 美 元/桶,精酿啤酒的高单价正是百威英博大肆收购精酿厂商的重要原因,有望 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和规模效应达到更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而波士顿啤 酒也通过同业收购实现资源和效率的整合,以便在营销、原料采购、谈判和 其他投入成本上更具优势,拓展其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2、中国精酿啤酒风潮渐起,龙头竞相争先2.1、中国啤酒品类变迁及动因探究2.1.1、阶段一(1949-1990):行业扩张背景下,经济型淡啤主导市场啤酒行业发展初期,国内消费水平落后叠加厂商工业化扩张,拉格工业啤酒占据 市场主导地位。20 世纪初德国和俄罗斯的淡色拉格工业啤酒开始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居民消费能力较低,因此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的拉格啤 酒成为首选。20 世纪 80-90 年代啤酒行业进入并购整合期,价格战压力下厂商通过减少酒 精浓度并使用缺乏麦芽香气的啤酒花制品和酒花浸膏代替啤酒花来降低成 本,薄利多销的盈利策略导致此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啤酒市场同质化、低质 化严重,低端经济型淡啤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1990 年我国低端啤酒消费 量占比超过 90%。2.1.2、阶段二(1990-2008):首批精酿品牌出现,小众圈层引领消费受到欧美精酿风潮的影响,以高大师为代表的国产精酿品牌先后成立,精酿啤酒开始流行于消费水平较高的小众圈层。20 世纪 90 年代伴随着欧美精酿啤酒文化的崛起,国内亦开始出现销售具有 当地特色啤酒的小型啤酒屋,此后代购产业起步、海淘网站兴起使得精酿概 念进一步深入人心。2008 年中国第一家真正的精酿啤酒酿造企业高大师啤酒工厂成立,随后以丰 收精酿、拳击猫为代表的第一批精酿品牌出现,并在一线城市逐步扩张。此 时的精酿啤酒产业规模较小,品牌独立,市场渗透率低,消费群体多集中于 熟悉精酿文化的小众圈层。2.1.3、阶段三(2008 年至今):精酿意识觉醒,全方位步入发展快车道进口啤酒的快速扩容促进了国内啤酒厂商精酿意识的觉醒,一方面纯正的精酿啤 酒厂快速增加,同时啤酒龙头也纷纷布局精酿品类,精酿啤酒逐步崛起。进口啤酒消费量显著上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产啤酒的口味 开始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使得 部分消费者转向品种更加丰富的进口啤酒,进口啤酒消费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 2008 年的 2.81 万千升快速增加到 2018 年的 82.11 万千升,年均复合增速 高达 40%。外国市场的冲击促进了国内啤酒厂商精酿意识的觉醒。该时期精酿啤酒厂商 数量从 2012 年的 7 家增加到 2018 年的 848 家,同期销量从 56.7 万吨增加到 82.9 万吨,国内精酿啤酒稳步增长。同时国内龙头企业也开始纷纷布局精酿 品类,其中珠江啤酒率先针对高端市场推出全新雪堡·精酿系列,并拟在精 酿啤酒项目投资超过 2.5 亿元;青岛啤酒在旗下的 16 家社区酒吧推出系列精 酿生啤;而华润等也紧随其后涉足精酿领域。精酿啤酒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 年我国精酿啤酒消费量达到 87.3 万千 升,占啤酒消费总量的 2.4%,市场规模达到 128.37 亿元,同比上涨 13.1%。 随着国产精酿啤酒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昂贵的进口啤酒趋 于理性,本土精酿品牌对进口啤酒的替代效应逐步凸显,2019 年进口啤酒销 量开始出现下滑。此次精酿啤酒崛起源于供需两端共振,供给端来看,啤酒市场趋于饱和,由增量 向增质转变;需求端来看,消费品质要求提升,精酿啤酒社交属性不断增强。传统工业啤酒发展进入瓶颈期,消费升级趋势下厂商需要通过产品结构升级 提升盈利能力。中国啤酒销量在 2013 年达到高点后波动下行,中低端产品销量自2014 年以来持续下滑,量增驱动业绩增长已然成为历史,精酿品类成为 厂商实现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对比来看,美国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的 价差在 2 倍左右,而中国精酿啤酒与普通啤酒的价差达到 3-4 倍,盈利空间 巨大;同时国内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高薪白领、海归精英等,消费能 力强,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为厂商提供了较高的利润空间。行业竞争层次提高,由地面战转为抢夺制空权的空战。在经历了两轮并购整 合期和调整期后,中国啤酒行业进入整合末期,CR5 已超过 75%。随着中国啤 酒行业高端化趋势日渐明朗,市场竞争回归为以产品为核心、以消费者需求 为导向的竞争模式,企业在高端精酿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决定了其能否在新一 轮消费结构变革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推动厂商加快产品研发与布局。人均消费水平提升伴随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啤酒的品质要求提升。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人均 GDP 由 2012 年的 39,874 元提高 至 2019 年的 70,892 元,CAGR 为 7.46%。经济环境的改善使得人们的消费 观念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 90 后和 00 后过渡, 追求个性时尚和潮流正是这些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同时生活压力的增大也 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品质生活的享受,对啤酒的消费观念开始从“拼酒”向“品 酒”转变。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产品的高需求倒逼企业加速产品升级,提 高高端及精酿啤酒占比。精酿啤酒社交需求逐步增加。啤酒本身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高品质、风味 独特的精酿啤酒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开始出现在商务社交、高端约会场 所。不同于普通啤酒平淡如水,精酿啤酒的高浓度能够使人们在优雅小酌的 同时达到微醺这一社交必备途径。同时由于高档餐厅、夜场、KTV 消费人群 比价空间小,其价格接受程度更高,保障了精酿啤酒需求释放。精酿啤酒作为舶来品具备一定的价值加成。由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水 平较为落后,消费者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好感度和接受度较高。精 酿啤酒作为“先进文化”的标志,产生了远超消费品本身的价值,具有精神 富有和口袋富有的双倍象征,因而更容易被啤酒爱好者推崇。2.2、国内厂商精酿策略及路径探究当前中国精酿啤酒的业态主要有三种:第一类是前店后厂的啤酒工坊,主要生产 即产即售的自酿啤酒;第二类是工坊啤酒厂,即专业精酿啤酒厂;第三类是华润、 青啤等大型啤酒企业的精酿啤酒子品牌及其生产线。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专业 精酿啤酒厂、啤酒龙头的精酿子品牌占据精酿啤酒市场的主导地位。2.2.1、龙头厂商:“自主开发+入股并购”随着我国啤酒行业开启高端化进程,大型啤酒酿造企业的资源投放、渠道建设、 营销推广均开始向高端化倾斜,而国内龙头公司进军精酿领域的路径主要包括自 主开发新产品和引进国内外精酿成熟品牌两类。其中百威主要通过收购全球精酿 品牌布局精酿领域,华润和重啤采用国内国外双品牌运营模式,而青啤、珠啤则 通过自身产品创新占位高端及精酿市场。百威:专注收购高端精酿,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百威高端啤酒主要构建策略为“Outside-In”:Outside 指公司聚焦目标市场 中的高端及精酿啤酒消费渠道;In 指公司运营依靠专业化团队及组织架构。设置专业部门深耕精酿市场。2015 年 6 月百威成立颠覆性增长精酿事业部 ZX Ventures,将精酿啤酒和旗下自有高端产品作为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ZX 以扩张产品组合、品牌延伸和可复制性为目标,专注于全球投资或收购精酿 啤酒品牌。其中中国市场选取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成都和香港 6 个中 心城市作为重点,在中国首创高端事业部模式运行其高端和超高端品牌。线上构建以高端产品为主的直营电商体系。2014 年百威开始开拓电商渠道, 2015 年成立电商事业部专攻线上营销,先后在天猫开设了 7 个包括百威精酿 在内的不同啤酒品牌直营旗舰店,随后与天猫合作计划推出大数据酿酒、在 京东平台发布拳击猫线上专享罐装精酿等,以电商独有的创新包装提高品牌 渗透率;同时与盒马、美团、饿了么等零售平台展开合作,提供产品送货服 务,打通精酿啤酒“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销售模式。线下实行深度分销,抢占高端消费渠道。精酿啤酒消费场景以高端餐饮、夜 场为主,百威在市场拓展过程中聚焦这一领域,依托大商制买断夜场、高端 餐饮等渠道,抢占高端消费市场。为保证产品供应和提高啤酒新鲜度,2018 年百威在武汉设立百威英博亚太区首个精酿工厂,专门生产旗下精酿品牌产 品;2019 年百威与捷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首次尝试经销商股份合作模式拓 展渠道网络,进一步提高对于市场的掌控力。开设终端酒吧实现场景打造,不断升级线下消费体验。2017 年百威正式开启 在中国的线下终端布局战略,一方面将旗下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 首家鹅岛精酿酒吧;另一方面将目光瞄准中国本土品牌,先后收购了上海本 地化程度较高的比利时风味精酿啤酒屋开巴和精酿品牌拳击猫。其中拳击猫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精酿啤酒品牌,曾连续 4 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精酿酒馆, 也是首个获得啤酒世界杯奖项的中国小型啤酒厂。百威通过将拳击猫产品引 入更多酒吧、提供体验进行品牌扩张,同时依靠瓶装产品拉动销售,成功将 拳击猫推广至沪外市场,目前百威已在中国核心城市开设 8 家精酿啤酒馆。华润:联手喜力进军高端,打造完备高端矩阵联手喜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端品牌矩阵。雪花按照“3+3+3”大战略稳步推 进,其中前三年(2017-2019)有质量增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三年 (2020-2022)决战高端、质量发展,后三年(2023-2025)高端制胜、卓越 发展。具体到高档酒销量方面,2016 年整体销量在 90 万吨,预计 2020 年销 量 148 万吨,到 2025 年规划销量达到 319 万吨。高端品牌矩阵方面,雪花联 手喜力打造双品牌高端矩阵,雪花国内品牌方面,2018 年超级勇闯 SuperX、 匠心营造上市,2019 年马尔斯绿上市,2020 年新脸谱上市,此外还开发了拉 维邦黑啤、黑狮白啤等品牌;喜力等国际品牌方面,2019 年喜力经典销售 14.6 万吨,2020 年低苦度产品喜力星银上市,2020 年重新上市 Sol,预计 2021 年将引进红爵、悠世等品牌,持续推进高端化进程。规划 10 万吨精酿啤酒产能布局,未来将构建精酿品牌矩阵。2019 年底华润 与深圳市宝安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 100 亿元在深圳建设总部大厦和 精酿啤酒厂,包括研发中心、啤酒博物馆、精酿工厂、啤酒文化小镇、啤酒 休闲广场等一系列项目,其中精酿工厂产能规划 10 万吨,除生产精酿品类外, 还将生产黑啤、白啤,并供应全国;2020 年华润开设线下门店雪花鲜酿快送, 提供新鲜扎啤、精酿啤酒运送服务,拓展了精酿啤酒新型营销模式。青啤:自主研发+场景创造,提供精酿啤酒综合性体验产品创新方面,打造多样化精酿矩阵迎合市场需求。青岛啤酒在产品布局上 兼具合理性和前瞻性,2010 年即推出奥古特、逸品纯生两个高端单品提升啤 酒消费档次;2014 年起青啤连续四年推出四大精酿单品:全麦白啤、皮尔森、 IPA 和琥珀拉格,四类产品定位不同目标人群,在口感、风味、价格上体现 出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中全麦白啤成为青岛啤酒高端品类中的后续主推产品。产品运营方面,建设独立架构、专业团队对精酿品牌进行维护和精细化管理。 青啤设立了创新营销事业部、新特产品事业部、现代渠道事业部等专业部门, 专注“高尖精”、“新特”产品研发和新渠道挖掘,通过立体精准营销,将新 产品推广时间缩短为传统方式的一半。渠道运营方面,提供线下高端体验服务创造消费场景。青岛啤酒首创行业第 一家社区啤酒主题门店——TSINGTAO1903 酒吧,构建“沉浸式”品牌体验模 式。TSINGTAO1903 酒吧由青啤生产线直接供应新鲜原浆和精酿啤酒等,融合 了产品销售和场景体验,打造出集品牌传播、社区销售、休闲娱乐、互动体 验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当前 TSINGTAO1903 酒吧全国签约门店数已超过 160 家,覆盖全国 56 个城市,在新品推出、新渠道拓展等方面引领行业。重啤:嘉士伯中国重组上市,精酿产品矩阵优势明显2020 年底嘉士伯资产通过重组进入上市公司,未来品牌、渠道协同效应进一 步强化。2013 年底嘉士伯集团入主重庆啤酒,并于 2020 年兑现承诺将嘉士 伯中国资产重组进入上市公司。当前公司已形成“本地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 牌”品牌组合,未来乌苏、1664 仍处于渠道势能扩张期,将持续享受啤酒高 端化带来的增长红利。2020 年公司整体销量接近 250 万吨,其中 8 元以上中 高端产品销量超过 80 万吨,占比高达 30%以上。精酿产品矩阵丰富,增长趋势强劲。公司超高端品牌包括 1664、京 A、风花 雪月、格林堡、布鲁克林等精酿品类。其中 1664 为国际化超高端产品,而京 A 为北京标志性精酿品牌之一,当前形成 “国内京 A+国际凯旋 1664”的精 酿产品布局;风花雪月定位旅游人群,在全国 10 个大城市设立了 1150个形象店。此外,2019 年嘉士伯中国精酿中心建成,产品规划包含 K1664 系列、 嘉士伯、格林堡、布鲁克林等国际化高端及超高端精酿啤酒,并计划供应整 个亚太区域。珠啤:率先布局精酿啤酒项目,高档雪堡布局长远率先布局精酿啤酒项目,未来具备先发优势。2017 年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 金中,拟投入 2.52 亿元用于精酿啤酒项目,其中广西、东莞、湛江、湖南四 个项目均投入 0.63 亿元,分别在子公司的主要厂区内建设实施。新增生产线 将用于生产附加值高的精酿啤酒,品种包括原浆桶装啤酒、5L 装或 1L 装罐 装啤酒,预计共新增产能 8000 吨。此外,公司亦经营着精酿酒吧,未来有望 把握此轮精酿浪潮,获得先发优势。新推高档纯生迎合高端升级,精酿雪堡布局长远。一方面,目前主销区大部 分餐饮渠道主流价格带在 8-10 元,未来 3-5 年会升级到 10-12 元,因而珠啤 在 19 年推出 97 纯生,能更好迎合升级趋势;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来看, 精酿品类是快速扩容的细分赛道,公司雪堡品牌目前仍处于品牌提升阶段, 处于消费者口碑积累的阶段,当前体量大致在 5000 吨,预计未来 5 年有望达 到 2 万吨体量。2.2.2、小众精酿:“品质引领+渠道创新”随着大型啤酒厂商在精酿领域的扩张,小众精酿品牌在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 与之展开多维度竞争。目前国内较为成功的小众精酿啤酒品牌包括两类:一类以 高大师、熊猫精酿为代表,立足精酿圈建设产品文化,同时在渠道端拥有良好动 销,成功布局商超、餐饮端以及盒马、全家等新零售平台,依靠包装和品质创新 向大众圈进行品牌渗透;一类以泰山原浆、优布劳为代表,通过连锁加盟完成全 国化网络布局,推出鲜啤创新产品打破价格壁垒,以精酿品质和主流高端啤酒价 格带做降维打击,持续放量抢占市场份额。产品端:深耕品质,拓展精酿啤酒市场广度+深度自 2013 年“高大师”推出中国第一支灌装手工精酿啤酒“婴儿肥 IPA”以来,国 产小众精酿啤酒开始用瓶装部分代替桶装生啤配送,解决了啤酒品质不稳定的问 题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产品酿造上,在原料选取、酿造工艺、产品品质上都遥遥 领先于工业化啤酒。同时小众精酿致力于在品类上进行独特的风格创新。拓宽受众广度,推出更适合中国传统口味的大众精酿啤酒,以此将精酿品类 推向更大的消费市场。如高大师的“茉莉花茶拉格”和熊猫精酿的“熊猫眼- 蜂蜜艾尔”等,均为大众接受度更高的入门级产品;挖掘产品深度,在口味上寻求突破以满足专业爱好者的需求。如牛啤堂在 2015 年就开始建设国内首个橡木桶陈酿车间用于酿造木桶陈酿啤酒,并率先 推进过桶酸啤,其 2019 年推出的牛比克系列酸啤在日本、英国等世界酿造大 赛中屡获金奖。资本端:再融资解决资金链难题相较于大型啤酒厂商,很多国内小型酿酒厂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线质量和品控不稳 定、产品分销不力等。2016 年以熊猫精酿获得 2000 万元巨额投资为标志,再融 资成为解决小型精酿酒厂生产难题的重要方式。投资注入一方面拓宽了品牌的营 销资源和分销渠道,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酿酒厂生产线建造和设备更新的问题。渠道端:创新渠道建设,打破大厂渠道垄断在啤酒龙头厂商于大部分销售渠道拥有垄断地位的背景下,小众精酿品牌转而通 过场景化、家庭化、便利化形式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在传统商超、餐饮渠道的基 础上积极开拓新兴消费渠道。自建终端,打造精酿啤酒酒吧、餐吧等体验式消费场景。国内精酿啤酒品牌 多起步于前店后厂的啤酒工坊模式,以消费场景的打造带动精酿氛围传播, 培育关键消费领袖,通过精酿啤酒展和品鉴交流会等提升品牌圈层认知度。通过细分渠道打开传统渠道壁垒,填补中餐厅、文旅等渠道空白,避开与大 型厂商的正面竞争。2018 年优布劳与海底捞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定制产品,将 精酿啤酒引入火锅店,次年即完成 4.2 亿的销售额;啤酒上游设备供应商乐 惠国际也在 2019 年宣布进入精酿啤酒市场,计划在中餐厅投放生啤售卖机, 以解决新鲜精酿啤酒在中餐厅消费场景下的供给缺口。 开创精酿啤酒超市——“瓶子店”,精准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如上海第一家把 精酿啤酒引进烟纸店的“啤酒阿姨”,店内有 3000 种不同的国内外啤酒陈列 出售,其模式简单易复制且弱化了品牌效应,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性和 便利性。销售模式:构建主打“新鲜”和“方便快捷”的产品配送体系在销售模式上,部分国产精酿品牌推陈出新,依托直营终端门店布局泛全国化市 场后,以鲜啤配送为切入点,将精酿啤酒消费场景由酒吧向家庭转移。精酿啤酒 配送服务使居家消费更加便利,消费者无需前往门店即可享受新鲜醇正的精酿啤 酒,增加了啤酒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优布劳在完成社区店+社区社群模式全国化布局的基础上,率先推出便携装啤 酒配送项目——鲜扎闪送,完成啤酒“最后一公里”新鲜配送;泰山原浆依托其分布全国的 1300 家直营店,成功打造出一套“产品订单-按 需生产-物流配送-信息化系统”独特“7 天运营体系”,实现新鲜啤酒当日3、精酿啤酒扩容加速高端化,首推青岛啤酒未来随着中国精酿啤酒消费群体持续渗透、消费场景不断增多,精酿啤酒体量将 持续扩容。从啤酒主力消费人群来看,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更迭,90、00 后类似 于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更加标榜个性,崇尚潮流;从消费偏好来看,国 产淡啤虽长期霸占市场,但精酿啤酒作为啤酒产品中的新鲜血液已得到消费者认 可;从产品结构来看,当前中国啤酒销量见顶回落,借鉴美国历史,判断处于高 端化转型拐点,高端销量增长可持续;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当前中国人均 GDP 与美国八十年代高端化转型时期大致相当,未来中国人均 GDP 可预期的持续增长 将为高端及精酿啤酒需求的释放提供有效支撑;从消费水平来看,中国人均啤酒 消费量较低,且人均消费金额和啤酒均价均低于国际成熟市场,高端及精酿啤酒 仍有广阔增长空间。3.1、精酿啤酒扩容对啤酒吨价影响测算精酿啤酒扩容趋势下,未来市场吨酒价将稳步提升。仅考虑结构升级情形下,2025 年吨价中枢有望提升至 3500-3600 元/吨,涨幅在 11%-13%;若同时考虑结构升级、 直接提价情形下,2025 年吨价中枢有望提升至 3900-4100 元/吨,涨幅在 23%-30%。仅考虑结构升级影响: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9 年中国低档/中档/高档/ 精酿啤酒销量占比分别为 68%/21%/8.7%/2.3%,其中精酿啤酒消费量为 87.3 万吨,市场规模达 128.37 亿元;结合 Euromonitor 数据、渠道调研数据,我 们 判断到 2025 年 中国低 档/ 中档 /高 档/ 精酿啤 酒销 量占 比 分别 为 55%/25%/14%/6%,其中精酿啤酒消费量有望达到 230 万吨;此外,假定精酿 啤酒吨酒价在 6000 -8000 元/吨,则 2019 年行业平均吨酒价在 3157 -3203 元/吨,预计到 2025 年行业平均吨酒价在 3505-3625 元/吨,吨酒价提升 11%-13%。若同时考虑结构升级、直接提价综合影响:结合 2018 年以来各大厂商提价节 奏,假设未来啤酒行业年均提价幅度在 1.5%-2.5%,同时考虑结构升级影响, 预计到 2025 年行业吨酒价中枢水平在 3898-4134 元/吨,吨酒价增幅可达到 23%-30%。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国际歌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

随着新零售概念普及,酒类新零售平台与传统酒类市场将趋于结合,该趋势也推动着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酒类新零售市场在2020年的规模约为1167.5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长16.8%至1363.1亿元。同时,酒类新零售平台通过发挥专业化仓储物流的技术优势,并加速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引流,进而优化用户购酒体验、强化用户线上购物习惯,因此行业用户规模有着一定的基础,2020年用户规模达到了4.63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6.4%的受访网民倾向于线上购买酒类商品,同时, 分别有51.7%和56.8%的受访网民认为价格优惠和正品保障是吸引他们到线上购买酒类商品的原因。酒类新零售平台融合线上、线下、物流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激活零售市场的关键步骤,通过连接传统酒企和消费者,并发挥其渠道互通、数字化、场景化等优势特点,为消费者带来种类多、价格低、有保障的购酒体验,推动中国酒水行业步入新阶段。(《艾媒咨询| 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7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市场规模:酒类新零售行业发展迅猛,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360亿元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酒水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传统酒企纷纷转型,拓展线上业务,酒类新零售行业获发展红利。尽管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但在中国疫情防控得力以及基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酒水跨境贸易回稳向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363.1亿元。用户调研:新零售观念正改变消费者购酒习惯,正品保障、价格优惠为用户线上购酒的主要原因目前新零售概念的普及促进消费者培养新型购酒习惯,中国酒类新零售用户群体已初显规模。为扩大新增用户规模,酒水行业头部品牌线上合作不断加深,正品保障、价格优惠成为线上销售的竞争优势,并契合用户需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过半数受访酒类新零售用户因正品保障和价格优惠而选择线上购买酒水,67.9%的受访用户对线上购酒表示满意。发展趋势:酒类新零售多场景发展,行业未来集中化成方向在酒类新零售模式下,酒企更能把握消费群体的需求偏好,未来酒水市场将根据消费者偏好推出更多细分领域,酒水市场垂直分层趋势将更加明显,加速对消费者渗透。同时,酒类新零售B2B平台在供应链、资源匹配、经营赋能方面能更好助力传统酒企,酒水行业未来发展将日益集中化。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酒水行业往新零售模式发展伴随着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完善,酒水行业结合新零售发展的模式愈发清晰,酒企、酒类电商平台、酒水B2B服务平台等均集中精力布局新零售领域。与传统酒水零售模式和酒类电商模式相比,酒类新零售更强调渠道协同,并注重酒类消费者购买体验。因此,酒水市场的竞争重心也转移到供应链环节,而部分酒类电商平台也具备构建渠道的能力,但对于大部分酒企,在新零售时代需要相关服务平台赋能,或借助综合电商平台的供应链优势进行市场竞争。新零售模式破解酒企运营难题酒类新零售发展宏观环境——智能技术红利助力酒类新零售精细化运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及创新,酒类新零售行业获得技术红利,技术的融合及落地应用将有利于酒类新零售行业精细化运营,有效提高仓储物流、支付、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服务质量。酒类新零售时代酒水行业竞争加剧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B端环节,酒类新零售平台有效帮助酒企精简交易流程,通过平台赋能,促进酒企更有效地接触经销商;对于C端,酒类垂直电商和综合电商平台成为酒企的另一重要合作渠道,与传统渠道相比,电商渠道更能有效提高酒企的C端渗透率,并进一步加剧电商、酒水等行业竞争。酒类新零售线上赋能模式分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水新零售线上渠道的赋能模式主要通过数据应用结合供应链管理,核心价值在于数据技术赋能和线下门店发展。酒水新零售通过分析酒类消费者大数据,将酒类消费模糊用户群体精细化,为线下门店店铺选址、售卖酒品种类、经营竞争策略提供数据分析。酒类新零售线下赋能模式分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水新零售线下运营核心价值在于体验增强和流量引导。由于线下门店具有线上运营所不具备的“实物”特征,故能克服酒水线上运营时用户信任低等痛点。伴随商品溯源技术发展,门店酒类商品可以配备商品防伪溯源系统、商品二维码、电子价签等,发挥线下酒类门店的社交属性,推动酒水新零售线下运营更加高效地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并将酒水消费者引流线上,推动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发展。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动态新冠疫情促使传统酒企拥抱新零售传统酒企的线下实体店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纷纷转型拓展线上业务,如茅友公社搭建线上线下零售体系、建立线上商城,酒小二推行“线上销售+线下配送”运营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实体经济,为探寻发展新路径,传统酒企纷纷转型进入新零售行业,增强酒类新零售行业竞争活力。酒类新零售平台打造商业新模式受新冠疫情影响,众多酒类新零售平台打造新模式,如挖酒网开拓MCN、KOL等直播带货线上模式以及玖行玖远采用“智能终端无人零售机+物联网”概念、推出独立APP社群平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酒类新零售平台加速完成传统渠道向新渠道的转变,破解营销困境。酒类新零售资本市场热度高涨2020年酒类新零售投融资事件频发,如品乐侍酒、闻酒荟均获千万级投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伴随着资本热度高涨,酒类新零售行业将高速发展,其产品生态、业务布局将进一步完善。而受资本吸引,入局玩家数量将加速增长,加剧行业竞争程度。中国酒类新零售产业链条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1360亿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167.5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363.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酒类电商企业在C端和B端的布局已初现成效,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供应链及渠道优势;与此同时酒类新零售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建设、提高运营效率、拓宽盈利渠道,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仍值得看好。2021年中国酒类新零售用户规模将达5.36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酒类新零售用户规模约为4.6亿人,预计2021年用户规模将达5.4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类电商充分发挥专业化仓储物流的技术优势,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进而优化用户购酒体验、强化用户线上购物习惯,由此进一步扩大中国酒类新零售用户规模。正品质量保障成网民购买酒类产品最关注问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网民购买酒类产品时最关注的是正品和质量保障问题,其次关注的是价格和品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酒类新零售发展,消费者购买酒类商品的渠道更加广泛。在可选择商品类型愈发丰富的情况下,酒类产品的品质保障将更受重视。品牌声誉及保障措施更为全面的酒类新零售平台将持续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行业也将往头部平台聚拢。网民更偏好购买国产啤酒白酒以及进口葡萄酒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网民倾向于购买国产啤酒和白酒,五成网民倾向于购买欧洲进口的葡萄酒。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啤酒等大众消费型,以及白酒等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酒类商品,国产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且在消费端渗透强;而葡萄酒等产品由于口味及饮酒习惯等原因,进口商品更受用户青睐。酒类新零售发展更重视供应链方面的服务提升,也加速了酒水行业全球融合,也能满足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过半数网民偏好线下购买酒类产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3.6%的受访网民通过线下渠道购买酒类产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尽管当前线下仍为消费者主要购买渠道,但酒类新零售平台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培养并不断强化消费者线上购买酒类产品的习惯,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将愈发明显。超市为酒类新零售用户线下主要购酒场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的酒类新零售用户偏好在超市购买酒类产品,其次是酒类电商的线下门店,占比为44.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较于普通酒类经销商,超市、酒类电商的线下门店对酒类产品的质量、正品具有较高的保障力度,满足用户消费需求,而通过线下引流,酒类电商的线上平台将逐步扩大新增用户规模。正品保障、价格优惠为用户线上购酒的主要原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过半数受访酒类新零售用户因正品保障和价格优惠而选择线上购买酒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酒企头部品牌逐步转型、拓展线上业务,包括自营酒类新零售平台、与垂类、综合类电商平台开展合作运营线上旗舰店、KOL直播带货等形式,因此随着线上合作加深,正品保障、价格优惠逐步成为线上销售渠道的竞争优势。综合类电商平台为网民线上购酒主要渠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8.2%的受访网民在综合类电商平台购买酒水,其次是酒类垂直电商平台,占比为38.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多年发展,综合电商平台在产品丰富度、平台知名度、平台流量等方面均有优势,因此未来酒类垂直电商平台可选择进驻综合类电商平台,借助大平台优势突破流量瓶颈,促进垂类平台发展。超六成用户认为线上酒类产品丰富度更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6.4%的受访酒类新零售用户认为线上酒水种类比线下更丰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门店拥有时间、空间维度的展示限制,不同于线下渠道,线上平台基于自身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多方合作,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并且用户可跨越时间与空间限制浏览酒类产品;与此同时,平台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速AI技术融合,实现精确化推送,迎合用户需求。酒类新零售用户线上购买进口酒水比重高于线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相对于线下购买进口酒水,酒类新零售用户在线上购买进口啤酒、葡萄酒、白酒等酒类产品的比重更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上酒类新零售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与全球酒企开展广泛合作,不断拓宽进货渠道,打造供应链优势,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而扩大酒类新零售线上用户规模。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挖酒网“挖酒网” 成立于2014年,不同于其他To C类酒类新零售平台,挖酒网专注B2B模式,采用“海外直采+跨境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通过技术服务、仓配建设、品牌孵化、供应链金融、专业培训与酒庄游等业务板块,构建葡萄酒产业生态化综合服务平台和酒水行业的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平台。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挖酒网艾媒商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 ,“挖酒网”的网络评价较高,网络口碑指数为61.8。疫情期间,“挖酒网”在维持精细化管理和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外,积极开展专业培训。2020年8月“挖酒网”在8个城市开展 “精品酒庄嘉年华巡展”活动,对市场趋势和销售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为品牌赢得较好口碑。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挖酒网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酒水行业进入到新零售时代,传统酒商需要应对新的竞争模式,而挖酒网B2B模式能够有效整合信息流、交易流和实物流,为商家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具有较大市场需求。同时平台供应链资源丰富,加上供应链仓配一体化优势,能够更好赋能商家。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1919酒类直供“1919酒类直供” 成立于2006年,1919酒类直供平台已形成C端业务、B端业务、衍生业务三大板块,采用“厂商直采+全面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线上平台服务、线下批发零售门店服务、智能仓储物流、提供综合运营解决方案等业务板块,构建了国内酒类新零售综合服务和数字化垂直电商平台。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1919酒类直供艾媒商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 ,“1919酒类直供”的网络评价良好,网络口碑指数为42.0。2020年2月,1919酒类直供逐渐布局社交渠道,增加私域流量,同时收购国内大型B端供应链平台——丹露网,整合丹露网B端资源后,1919酒类直供正加速B2B业务的布局,目前1919酒类直供从B端和C端两端发力 ,逐渐在消费者中得到更多的曝光。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1919酒类直供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1919酒类直供在供应链布局上覆盖范围更为全面,在打通供应链上游的同时对下游接触面也更广,为酒商和消费者之间提供更直接的接触,同时平台的新零售模式、供应链支持、流量引入、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能够更有效赋能酒企商家,但是1919酒类直供在2020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超过1亿,除了受疫情影响外,还受门店扩张资金回笼周期的影响,未来仍需优化调整线下门店网络布局。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酒仙网“酒仙网” 于2009年成立,酒仙网通过与各大酒企达成合作以整合供应商资源,采用“整合酒企资源+拓展渠道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模式向B端和C端的用户提供线上平台选购、高效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同时酒仙网通过开拓多渠道引流,不仅为平台获得更多曝光,也为酒企商家提供良好的流量引入,构建了多渠道、多产品的酒类新零售平台。中国酒类新零售平台标杆案例分析——酒仙网(二)艾媒商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系统监测期间 ,“酒仙网”的网络评价良好,网络口碑指数为61.0。2020年3月起,酒仙网开始抓住直播带货风口,布局“新零售+直播”模式,结合多渠道为线上引流。2020年6月,平台与酒企达成战略合作,由此逐步完善供应链上游,赋能酒企商家。在疫情冲击下,酒仙网2020年仍有不少亮眼表现。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一)酒类新零售发展减少中间商环节,变革传统经销体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类商品具有不易运输的特点,而传统酒类经销体系以先付款后发货模式为主,行业话语权掌握在供应商手上,行业“二八原则”现象严重,巨头占据主要利润,不利于酒水业多元化发展。而酒类新零售发展在渠道和经营体系上为酒水行业带来革新,线上线下融合减少中间商环节,且利用大数据赋能为商家提供精细化运营支撑,能有效突破传统经销体系局限,发展前景看好。酒文化弥久常新,酒类新零售多场景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在节日和重要场合必不可少,与文化和仪式感有关;此外随着全民健康风潮发展,养生、保健等酒类产品需求也在提升。多元化的消费偏好催生了细分领域酒水市场,而酒类新零售模式下,酒企能更精确了解消费群体,酒水市场垂直分层趋势将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B2B平台价值加强酒类新零售发展加速渠道融合,酒水行业也不断打破以往的品牌区隔,酒商从产品、包装、配送等全行业日益集中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限于运营能力,传统酒企在行业集中化加深的酒类新零售背景下面临竞争压力加大,而酒类新零售B2B平台在供应链、资源匹配、经营赋能方面能更好助力传统酒企,其价值将不断加强。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二)跨境贸易发展,酒水零售全球化趋势加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但跨境贸易仍然发达,全球融合趋势加强。酒类新零售行业在酒水进出口方面的交易规模将持续增大。一方面,更多原产地和类别的酒类商品进入到中国消费市场,为垂直市场分层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海外疫情恢复缓慢,国外品牌生产受阻,中国酒企品牌在海外市场发展中获得机遇,也将加强产品输出。头部酒企融合新零售,C端渗透将加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酒类新零售背景下,头部酒企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更多融入到新零售环节。如茅台等品牌在天猫、京东上的优惠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层级消费者关注。借助与新零售平台的合作,头部酒企营销加强,更多往C端消费者渗透。垂直酒类新零售平台面临挑战,策划营销或成突破口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垂直酒类新零售平台发展面临着天猫、京东等强大流量平台竞争,随着电商巨头和酒企合作加深,市场竞争将愈趋激烈。重度垂直化对酒类电商形成差异化战略越来越重要,酒类电商需要朝着策划营销方面转型,策划营销是未来酒类市场中竞争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同时,多元化的战略是未来的一个导向,品牌价值和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酒类新零售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