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TCL集团(000100)公布了自重组后的最新业务及组织架构。TCL集团下设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群、产业金融业务群、新兴业务群三大业务板块,8个总部职能部门,及若干独立运营服务平台,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由原来的“正金字塔”结构调整为“倒金字塔”结构。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群、产业金融业务群、新兴业务群。其中;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群,包含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含华显光电技术控股有限公司(0334.HK))、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产业金融业务群,包含TCL金融控股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和TCL资本;新兴业务群,包含翰林汇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TCL教育网有限公司、惠州TCL环保资源有限公司、TCL 医疗控股有限公司。8个职能部门则由原来的14个部门精简合并而来,承担管控职能;原有整合集团资源、为产业提供专业服务的部门重组为独立运营的若干个共享型服务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结算费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组织架构从原来的“正金字塔”结构调整为“倒金字塔”结构。TCL集团方面表示,这样的调整是为了体现用户导向和业务导向,同时也是体现高层管理团队服务用户、支持业务的角色调整。在高管分工上,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分工也进一步明确: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负责公司全面管理,分管华星光电、TCL资本,集团总部战略及结构部、人力资源部,TCL大学;COO兼CFO杜娟,负责公司业务运营管理及财务管理工作,分管TCL金融、倜享、启航、集团总部财务运营部;CTO兼工业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华星光电首席科学家闫晓林,负责技术战略及研发相关管理工作,直管工业研究院,分管聚华印刷显示、华睿光电业务;高级副总裁黄伟,负责管理政府关系、审计监察、党务等相关工作,并负责旗下环保业务的管理;高级副总裁金旴植,继续担任华星光电CEO,负责华星光电全面管理;副总裁兼董秘廖骞,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和资本市场相关工作的管理直管战略及结构部,分管翰林汇业务。与重组前相比,公司法定高级管理人员数量从8人调整为6人,不属于法定高级管理人员的副总裁人员数量从12人调整为9人。自去年以来,TCL集团展开一系列动作,以推动重大资产重组规划,大力剥离全部智能终端业务及相关配套业务。2019年1月7日,TCL集团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议案。对比此前的业务架构可看出,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群在业务架构中占据了相对核心的地位。这也与此前TCL重组的思路一致,即战略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新材料业务。而结构的调整思路中,体现出减少上市公司层面与核心业务板块各部门的管理层级,精兵简政优化上层管理组织和人员的特点。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当前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强调战略明确后的行动力,此次TCL集团在原已领先行业的高效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其全面建立起以用户以市场为中心的全新高科技集团公司。
近日,由格创东智联合TCL工业研究院和华星光电共同组建的智能制造联合设计中心(以下简称联合中心)成立大会在深圳举行。TCL集团CTO、高级副总裁、TCL工业研究院院长闫晓林、华星光电高级副总裁陈盛中、TCL实业控股副总裁、格创东智CEO何军、TCL工业研究院(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大海等出席大会。图:联合中心揭牌仪式TCL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研究机构,拥有多个CNAL国家产品认可认证实验室。工研院和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以及科研院保持密切的合作,并与Intel等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发软件、仪器和设备,研究方向涵盖互联互通技术,平板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等多领域。工研院拥有员工500余人,直接从事技术研发的员工占80%,核心团队均为国内知名的专家型人才。联合中心集中了格创东智、TCL工业研究院和华星光电的优势资源,将发挥协同效应,推进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创新研究和研发成果落地。目前,联合中心将重点专注于AI在制造场景的研发与落地。基于AI算法的ADC视觉检测系统,给工业装上眼睛和大脑ADC 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产品缺陷分类检测技术,针对生产过程中器件图片进行智能缺陷分类与识别,能从系统层次为制造企业节省生产人力并提高生产效率。团队前期已积累了丰富的ADC技术储备:工研院基于强大研发实力和技术积累,拥有丰富的图像AI算法;格创东智基于深耕制造多年的研发技术和业务能力,熟悉丰富的业务场景,拥有深厚的制造IT经验和核心生产管理类信息化系统建设与集成经验,并自主研发了OEE/IFM系统。基于前期已积累的ADC技术储备,联合中心将继续探索ADC在更多场景和行业的应用。制造大数据 x AI的AI算法平台,打造智能制造的中枢大脑联合中心将专注于AI在制造业的应用探索与验证,围绕制造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开发AI智能制造应用接入的大数据平台与AI算法中台,以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工厂的产能与良率。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产品化包装过程,构成企业的核心数据能力,为数据的定制化创新和数据反馈的持续演进提供强大支撑。AI算法中台AI算法中台从大数据平台获得数据,与业务模块实现标准化接口交互,针对质量检测,工艺优化,设备健康预测等业务模型,提供完整的人工智能服务,从技术上可以灵活的提供包括分类、检测、分析和预测的产品级算法能力,成为智能制造的中枢大脑。联合中心基于华星光电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等进行AI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通过AI数据驱动和机理结合的方式,解决智能制造中最亟需解决的质量、效率、能耗、成本等问题,加速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华星光电产线上的落地验证,并推广与普惠至半导体、电子、通讯、家电家居等更多制造业场景应用。联合中心的成立,格创作为中坚力量,将在AI、大数据与工业融合的前沿领域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更优质的沉淀。在联合中心搭建的平台上,格创将深度参与前沿技术创新、研发面向一线生产的场景解决方案、在国内顶级智能制造工厂落地验证,这将加速格创东智成为智能制造的领跑者。
【猎云网北京】12月3日报道十年一次新旧轮替的跑道交汇在了2019年。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任何诞生于风口的项目都曾被捧为“明星企业”。2019年,创业投资市场迎来调整重塑,跌宕起伏的剧情就像上一个互联网时代结束留下的余震,令本来就有些迷茫的创业氛围更加人心惶惶。此时此刻,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痛定思痛的改革之路。对投资人来说,“广撒网、多下注”的投资逻辑将不再成为猎捕独角兽的资本之道,与之相对的则是多看、多听,具备耐心陪跑的长远目光;从创业者的角度,回归商业本质,让客户为产品买单,成为比打磨PPT更重要实际的丈量标尺。为了帮助创业者和投资人重新蓄力,2019年,猎云网携全新品牌“新势力(New Force Summit)”亮相。12月10~11日,我们将齐聚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开启“2019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带来一场汇聚近百位投资人、5000+创业者、500+媒体的年度盛会,为创新势力开启新十年搭建产业互联、互动的平台!雷鸟科技CEO、TCL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宏伟确认出席猎云网2019年度新势力峰会雷鸟科技CEO、TCL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宏伟李宏伟多年来深耕于互联网科技行业,拥有丰富的产品设计、运营与技术经验。带领雷鸟科技,联合TCL电子产品中心、TCL工业研究院研发了中国首款可旋转智慧大屏——TCL·XESS智屏。颠覆性的产品设计开创了全新的智慧大屏交互方式,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变革。在企业经营方面,李宏伟带领雷鸟以精益创业的方式迭代创新,进行推荐系统革命,落地AI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以数据驱动业务增长。2019年上半年雷鸟科技实现收入2.5亿港元,同比显著增长63.3%,上半年净利润远超去年全年净利润水平。NFS2019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新势力”代表未知,也往往意味着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年轻一代的企业家、还是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思路,必将在下一个以技术变革为驱动力的十年里迎来更多产业机遇,产生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这当中,也将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投资机遇。NFS2019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New Force Summit新势力品牌峰会),我们将见证这些新势力的风采。 New Force Summit ,重点聚焦新经济体系及新产业结构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家。峰会期间,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旨在挖掘创业新生力量,致敬新商业世界的创业领袖。优秀的企业更加需要被大众所拥抱,让我们共同见证2019年!
雷锋网 AI 掘金志按:7 月 12 日-7 月 14 日,2019 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于深圳正式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在大会第三天的〖智能商业专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EO助理肖利华,京东零售首席科学家兼技术副总裁胡鲁辉,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数据挖掘实验室主任胡侠,苏宁零售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俊杰,TCL研究院 (香港)研究所总经理俞大海,扩博智能CTO柯严先后登台发表精彩演讲,分享了各自对智能商业的理解与实践。其中TCL研究院 (香港)研究所总经理俞大海以《AIxIoT-TCL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为主题,分享了TCL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与经验。俞大海介绍,制造行业的数据极其不平衡,正样本多,负样本少。用传统机器学习的做法训练模型效果非常差。TCL的做法是用生成对抗网络去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产生更多的负样本,然后通过强化学习去训练模型。他指出,现在行业的通行做法是在已有的业务流程上去应用人工智能,效果比较有限。因为现有的业务流程是为人服务的,未来我们也可以尝试去设计一套为机器学习服务的业务流程。俞大海还提到,很多工厂不便把数据上传到公有云,但在私有云上做人工智能的应用成本又太高。这个问题可以用边缘计算来解决,先在边缘端处理数据,只将特征信息上传至云端,甚至直接在边缘端实现某些功能。以下是俞大海的全部演讲内容,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非常高兴能来这里分享我关于智能制造的经验。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实践”。为什么要强调“应用实践”呢?因为智能制造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可以专门开一个这样规模的论坛来讨论。智能制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想必在座各位都很熟悉。无论中国的智能制造2015还是欧洲的工业4.0,内涵都非常接近。所以我今天不给大家科普,而是聚焦我们在一些应用上的实践。智能制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并不像它在安防、零售这些行业那样立竿见影。因为制造领域的流程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角度来说非常复杂。人工智能可以在制造领域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过去很多年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尝试,尤其是TCL,在过去十年里下了很大功夫。我来自TCL研究院,我们聚焦的是人工智能可以为生产、检测等环节带来哪些改变。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实践和对于未来趋势的思考。提到TCL,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视,但其实我们不光做电视。TCL有两大事业群:第一个是智能终端和新兴业务版块,包括刚刚说到的电视,目前我们已经超过LG做到了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此外我们还有手机和家电,比如黑莓、阿尔卡特等品牌都是TCL旗下的。第二个是半导体显示及材料版块,我们在这个领域探索得非常深入,位居先进制造行业的一线阵营。半导体显示跟传统的组装、OEM行业不一样,它属于精密制造,对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要求非常高。这给我们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简单介绍下我们研究院的技术布局,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二是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后者包括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三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TCL在全球拥有香港、欧洲、美国、西安、武汉和深圳6大研发中心,有很多的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共同为TCL的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下图是我们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所有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无论是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建模,还是NLP、ASR等。其中部分是为智能终端服务的,包括电视、手机、智能家居等。下图展示了我们智能制造的物联网平台。我们有自己的工业云、大数据云、IoT云,以及人工智能平台。后者在TCL的工业物联网中可以提供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NLP、BI等能力,服务于我们的智能工厂、供应链、市场前端甚至研发。这里面的每一个板块都有很多内容可讲,这里不展开叙述。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我们的AI服务。最底层是我们团队在过去五六年里积累的各种能力,可以整合成一套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进行统一输出,也可以输出给第三方平台。这套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可以移植和转化到不同的应用场景当中。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由非常复杂的算法组成的,要把它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中就必须进行移植和转发。我们的这套方案可以完美应用到应用层的各个产品中,包括手机、电视等等;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工业物联网做为TCL的一个产品,不仅服务于自身,也可以输出给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我们提供的除了云端解决方案,还有边缘端的解决方案,不同的算法和技术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分享一些具体案例。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案例,比如跟中国最好的电池企业和整机生产代工企业合作,去提升他们的制造能力。但我觉得半导体显示行业是TCL探索非常深的一个领域,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由于时间关系,就只以我们自己的工厂举例。首先回顾一下TCL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投入。2009年我们投建了第一家半导体显示工厂,迄今刚好十年。目前TCL一共有8家半导体显示工厂,3家在深圳,2家在武汉,还有2家在建,一家刚刚立项。半导体显示通俗来说就是显示屏,我们的产品线覆盖了大大小小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也包括柔性屏。已经投产的5家工厂,T1、T2、T3都是智能制造2025的示范单位。我们在建这些工厂的时候就想得非常远,怎么把智能制造做到最优。2016年开始,我们对所有工厂陆续进行了自动化和数据的改造,目前改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017年至今,我们成功搭建了物联网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所有工厂都能够收集、管理和分析我们想要的数据,真正做到了可视化。去年开始,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进行了很多时间,逐步收获了成效;预计明年我们将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所有工厂。在智能制造领域,我们关注三个核心部分:一是IoT平台。如果你的工厂足够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高,精益化管理也没有任何问题。你想让它真正走向智能化,就必须发展IoT平台。因为你的数据是多维度和多模态的,如果没有IoT平台采集数据,让它和机器相关联,后面的智能化是无法实现的。这对工厂提出了很大挑战。二是大数据平台。大量数据涌进来,可能有些有用,有些没用,怎么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管理,把数据转化成服务,这一点非常重要。最后才是人工智能的平台。用数据结合生产流程去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帮助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什么要智能化?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三是产能和良率达到最优的平衡状态。之前精益制造要解决的是这些问题,现在的智能化也是。其中的挑战非常大。智能制造流程复杂,通过精益制造和自动化我们已经把产能和良率提得很高了,但任有进步的空间。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依托各个设备产生的数据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以数据为驱动,实现高效的管理和精准的判断。总而言之,制造业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良率。具体怎么做呢?下面用两个案例为大家解答。下面这张图展示了我们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它大概包含了20道工序,每天会产生70万张图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图像,在保证产品的情况下提高良率。怎么做呢?过去我们人工总结了100多种缺陷,派10个人三班倒(也就是30个人)来检查这些图象,如果发现问题就进行修补。刚建厂的时候这种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使得我们在同行中的良率非常高。但随着产能和良率的提升,我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做了,一是成本非常高,二是人工的方法已经很难再提升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用深度学习技术去分析机器产生的大量图像,这个过程并不复杂,很快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过去的人工流程用了5年时间总结经验才达到比较完美的效果,现在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一年就把它替换掉了,而且效率还更高。不需要再人工总结问题和标注,而是让机器从上百万的图片中自动学习,就可以找到自动找到这些缺陷,而且还能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原来需要10个人,需要只要一个就行了,他只要保证机器不出大的问题就可以了。由此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边际效应。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自学习,我们在某些环节提前就能发现问题,不必等到良率出问题了再去解决。我们甚至可以提前一到两个小时预警,把问题扼杀在萌芽期。因此我们的检测效率提升了20%,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再看另一个案例。刚才我们说的是用算法检查产品的缺陷,下面谈谈怎么用数据和算法去发现生产流程中的问题。以前这件事情完全依赖于专家,需要一个干了十多年的老工人去判断哪台机器出了问题。以前我们觉得这个事情AI做不了。后来才发现不是,因为人的经验也是一个数据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只要把知识和信息数据化,让算法在流程和数据之间寻找相关性,就能够做到。下图是传统的深度学习或机器学习的做法。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模,对大量的数据做分类或回归,从而找到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类预测。这种做法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数据非常干净,还需要人去做标注,把人的知识转化过来。但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用对抗生成网络,用历史数据去生成一个环境,模拟数据产生的过程,让数据更贴近真实情况。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因为生产制造行业的数据极其不平衡,正常的数据非常多,负样本非常少,可能99%都是正样本。如果单纯用这些样本分析,效果非常差。如果我模拟一个环境,就可以让他在线下学习,就像下围棋一样,让机器跟自己下3000万盘棋。这样就会产生更多贴近真实情况的负样本,我们把它用于强化学习去训练预测模型。这个预测模型可以根据你的任务去调整,最终得到想要的效果。举一个Pump寿命预测的例子。这个工作以前完全靠人的经验,没有几年产线工作经验的人做不了这个。人工检测,稍微判断失误就会导致停机,停机一个小时,将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我们现在用机器学习做,一次停机都没有。而且还是提前预测它的健康寿命,提前进行维护和维修,保证它绝不宕机。前面介绍了TCL在工厂里应用人工智能的两个案例,下面再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人工智能在工厂里可以做到什么?我觉得有三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还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已经在实践中证明过的。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这些环节。过程中有不少的挑战,因为我们面临着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把数据和人工智能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此外,人工智能能不能做决策,能不能做认知智能,怎么去做,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从实践来看,我们暂时还没有做到,但这是不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呢,会不会出来一些新的应用。还有知识图谱。我们调研大量制造业企业后发现,知识图谱对智能决策和智能预测非常关键。没有知识图谱,说明你对自己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不了解。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不是画出来的文本,而是真正数字化的知识图谱。我们的实践证明,深度学习非常好用。未来它能不能跟自动化学习或者强化学习结合起来呢?从我们的时间来看,这是有效果的。我认为这个方向值得深入研究。数据方面,有标签的数据实在太重要了。即使我们做了一些自动化学习的方案,也仍然很依赖有标签的数据,有标签的数据越多,对效果的提升就越快。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把人工智能加到已有的生产流程中去,它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不能发挥全部价值。于是我们开始思考,现有的生产流程是不是可以改进呢?改变生产的整个框架和流程,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放进去。因为现有的流程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人工智能有效,是不是可以专门为它去设计一个流程呢?我想不只是智能制造,在零售等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也同样值得思考。另外,我觉得边缘计算将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很多企业——尤其是工厂,很难把数据上传到公有云,他们都有自己的私有云。但是如果所有东西都在私有云上做,成本太高了,这时候边缘计算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我们希望未来的人工智能不需要把所有数据都上传到云端,而是在机器端就已经处理了,只上传一些特征信息,甚至某些功能直接在机器端就能实现。最后插播一则小广告。TCL跟香港大学合作成了一个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我们投入了很多资源,也获得了香港政府和香港大学的大力支持。希望有志于人工智能的朋友可以跟我们联系,寻找合作的机会。TCL开放了13个项目,包括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半导体显示材料等,我们将提供自己优势,比如数据和应用场景,欢迎大家来合作。
当前,民营经济有多重要?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近一个月内,有三次阐释,这很少见。各方声音都在喊民营企业发展艰难,但越是普遍焦虑的时期,就越应该挺住,尤其实体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脊梁,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顽强生长起来,为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民营企业中,就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而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崭露头角,不断展现中国形象的企业品牌涌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品牌这个江湖里,有抱负、不作假、利国利民的品牌才能称为大国品牌。就如同最近霸屏CCTV以及各大媒体网站的大国品牌纪录片《向伟大时代致敬》中所讲述的,作为民营企业、大国品牌代表的TCL,就是四十年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好见证。03:00▲CCTV大国品牌纪录片《向伟大时代致敬》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从电话大王到王牌彩电,TCL见证了国人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改变,见证了越来越强的中国制造史。从偏僻小厂到千亿企业,TCL同样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变革的缩影。1四十年间,民营经济的起与浮翻开改革开放的历史,“承包”、“下海”、“个体户”、“万元户”、“股份制合作”、“互联网创业”,透过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可以感受到民营经济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可能性。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TCL集团的命运,也是因为改革开放而被彻底改变。四十年间,经历了从偏僻小厂到千亿企业的变革。TCL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TTK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涌现的13家合资企业之一。 1985年,TTK 公司决定更改商标为“TCL”,业务拓展到电话领域。 1999年,TCL在越南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开始海外布局。 随后,TCL进军印度、菲律宾、印尼和俄罗斯市场。 2004年,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开创性举措,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2014年,TCL集团全球营业总收入超千亿元,进入千亿俱乐部。 2017年,TCL已经连续4年营业收入过千亿,电视业务全球前三。从无到有,以TCL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发展从个体小规模经营,到跨国大集团发展,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边天。2坚守实业 大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竞技这个时代,在竞争舞台上,中国需要的是能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品牌。在与苹果、三星、LG这些全球大品牌同台竞技的过程中,中国品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世界级大牌?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驰而不息地带领大国品牌TCL走向全球化发展,37年的不竭坚持与坚守创造出的成功之路概括出的“四个金句”,或许可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坚持创新,努力把未来带到眼前”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创新的奋进是TCL不变的基因,TCL的创新体现在一个布局,两大领先上。布局前沿核心科技,研发新型半导体技术和材料,并力争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上与全球科技巨头并跑。37年来,从一家从事磁带生产的企业走到消费电子第一强,作为高科技企业,TCL这一路走来只有一个法宝——研发。2005年,TCL集团工业研究院成立,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TCL已经在全球拥有28个研发机构、10余家联合实验室以及4个CNAS资质认证实验室,近8000名技术研发人员。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 TCL 集团已累计申请中国专利 34,941 件,美国专利 8,057 件,其中,华星累计申请中国专利 13,624 件,美国专利 7,388 件,核心技术专利能力居中国企业领先水平。两大领先:一是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开发应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解锁领跑优势。TCL具有专门开展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场景研究及图像、大数据领域关键技术等研发中心,2018年9月TCL在波兰华沙正式成立了TCL集团欧洲研发中心,主攻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此外,TCL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入布局,华星光电等多个工厂已经开始实现改造,生产环节已实现100%自动化。二是从技术与产品双突围上进行全球化业务创新。作为最早探索全球化的中国企业,早在2015年,TCL凭借扎实的创新实力,制定了“三军联动、品牌领先,扎根重点市场”的国际化再出发路线图,如今,TCL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收近50%来自海外。▲“实业的根越深,经济的脊梁越硬”曾几何时,日韩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领域长期垄断,直到2009年,李东生做了一个大胆决策:投入巨资进入液晶面板这个公认最烧钱、设备折旧超快的领域,也就是华星光电项目。近几年,TCL对华星光电面板业务的投资金额超过1800亿元,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为“缺芯少屏”奋起直追。作为国内首家荣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的面板企业,华星光电多项指标已提前达成中国制造2025纲要设定的国家指标。目前,包含量产与在建共计7条产线的华星光电,已经成为技术、产能、产品线、智能化程度全球领先的面板企业之一,液晶电视面板全球出货量位居第五,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全球行业领先。这样的决策并不是个例。TCL从实业起步,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打破国际行业巨头垄断,以企业力量推动整个国家实业的发展振兴。就如李东生说过,自己代言的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种实业精神。▲“从制造到智造,从巨大到强大”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下,TCL从仰人鼻息到同台竞技,见证了越来越强的中国制造实力。1987年,李东生初到德国,前往飞利浦公司参观学习,被世界巨头的气场和技术所震撼。31年后,李东生又来到德国,参加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FA展。TCL高端子品牌XESS的首款新品——浮窗全场景TV “Living Window” 亮相,实现全场景智能融入家庭生活,突破人们对现有电视的想象。从制造到智造,如李东生所认为的“科技领先是跟国际巨头竞争的根本,TCL力争做到全球领先”,不断深化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能力。▲“用从不计算梦想,到努力收获梦想”在《向伟大时代致敬》里,李东生提到“40年前,我的梦想是想用我所长,做一家争气的中国家电企业。”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TCL一路风雨兼程,澎湃前行,坚守实业,收获梦想。不平凡的时代造就不平凡的人,“实业兴国,这是TCL的坚持,是我始终不变的梦想。”37年来,李东生一直坚守实业报国梦,从大学毕业进入TCL,他拒绝过惠州市副市长的政治前途,放弃了房地产救急的权宜之计。在他看来,唯有发展实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 “我这么多年一直做实业,没有跨界”,李东生认为实业一种积累,得要耐得住寂寞,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够把实业做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承担责任”是李东生也是TCL努力要收获的梦想。3致敬时代浪潮 大国品牌让全民自豪TCL发展到现在,已经实现了产品、研发、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全球化,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TCL LCD电视销量全球第三,北美市场销售量表现尤为亮眼,连续三年被当地权威媒体评为在美增长最快的电视品牌。营销上整合全球资源进行顶级IP布局,内马尔代言、赞助FIBA、冠名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全球联动并精细化开展本地化营销,形成TCL品牌效应1+1>2的效果。全球化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也成为大国品牌TCL的支撑和标杆。▲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TCL集团“全球品牌大使”内马尔广告片投放TCL的全球化发展和成就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近日播出的CCTV2《对话》 中李东生就提到:“没有这个时代,就没有TCL,没有李东生,是时代成就了TCL和李东生。”所以置身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代与国家发展的宏大发展背景下,TCL也发出了向这个伟大时代致敬的强音,用“梦想、实业、智造、创新”传递企业价值观,引发了全民的情感共鸣和积极参与。李东生的金句得到了叶檀、吴晓波、向松祚、水皮、管清友等权威经济学家、财经人士的集体点赞,更在抖音上引发了“致敬时代新姿势”挑战赛的全民致敬时代正能量浪潮。从经济学家到草根红人再到社会各个圈层的参与,挖掘出了全民的民族自豪感。从坚持实业、坚守梦想,到创新智造、力争第一,以TCL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一直用实力说话,在当下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中营造最有力、最活跃的机体,与伟大时代同行,担当起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结束)
“终一生,成一事。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甚至是挫败时,要初心不改,一直坚守。”这是李东生办企业的心得。40年来,他挥汗如雨,斗志昂扬,用一腔热血去践行实业报国的情怀和信仰。有人问,做实业投入那么大,划算吗?他只是笑了笑,“梦想怎么算?”有人问,当初为了企业改革压上身家性命,值得吗?他反问道:“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机会去实现人生抱负,如果不抓住是不是太可惜了?”有人问,当年的国际并购差点让TCL一蹶不振,后悔吗?他摆摆手,“再来一次,我依旧会这样做,而且会做得更好”。其言铿锵,掷地有声。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首一路的磕磕绊绊,李东生感慨良多:“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这辈人的幸运,改革开放造就了TCL,也成就了我个人。”从“电话大王”到“王牌”彩电1982年,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并没有选择到政府单位去干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这令当地人事局的同志颇为疑惑:“这么好的工作都不要,你想做什么?”李东生的回答朴实而坚定,“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坐办公室,我想到工厂去”。于是,位于李东生家乡惠州的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迎来了第43名员工。这个以生产磁带起家的合资公司在1985年遇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危机:港方投资人宣布退出合作。临危受命的李东生来到香港,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处理港方股东退出后造成的业务真空,这让第一次做业务经理的他倍感压力。好在时任公司总经理张济时手把手教了李东生许多业务经验,并鼓励他放手去干。几个月下来,李东生逐渐掌握了谈判技巧,工作也开展得相对顺利。处理完这桩突发事件,李东生又接到了帮助公司寻找新业务的使命。经过一段时间市场调研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录音电话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话依旧是老百姓眼中的奢侈品。面对国内通信市场的巨大潜力,包括李东生在内的TTK创业者们决心建立一家电话机厂。兵贵神速,几个月的谈判和筹备之后,1985年9月,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李东生担任总经理,TCL这个品牌的发展序幕也自此拉开。厂子有了,产品哪里来?作为电子工程师的李东生带领一帮工程技术人员,挤在一间铁皮房内讨论产品设计,检测电话质量。一次又一次失败,一遍又一遍改进。终于,国内最早的扬声免提按键式电话——TCL-HA868研制成功。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1989年,TCL电话机以近千万的年销量取得全国第一的成绩,“电话大王”实至名归,而这款中国电话机市场单个型号销量最大的产品——HA868,功不可没。在TCL电话机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李东生却开始着手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1993年,身为TCL电子集团总经理的他决定向彩电业进军。做彩电,绝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困难接踵而至。没有生产许可证,他多次登门拜访彩虹集团董事长,希望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彩虹集团一条停产已久的彩电生产线;产品设计方案不过关,他就带队参加国际电子展,研究新产品,在模仿借鉴中探索出一条快速跟随、局部创新的发展之路。在李东生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第一台TCL28英寸王牌大屏幕彩电面世,首批产品销售势头很猛,“王牌”一炮而红。随后,李东生乘势而上,提出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的营销理念。“进入彩电市场之前,我们各地销售方式更多的是靠分公司总经理的个人能力,并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推广策略。”李东生回忆说,公司聘请了营销顾问搞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地做推广方案,逐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市场站稳了脚。1995年,凭借经营观念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TCL的彩电销售额超过10亿元,利润8000多万元,超越了许多国内老牌彩电企业,“黑马”成色分外耀眼。TCL前身TTK工厂。 (资料图片)从产权改革到整体上市1996年年底,刚刚就任TCL董事长的李东生意识到,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司想有更进一步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势在必行。“作为董事长,要对企业发展承担最主要责任,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要问自己,企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经过一些系统研究,李东生提出了“经营变革、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时至今日仍被TCL管理团队认同并使用。改革,在1997年进入到深水区。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体制僵化所带来的效率低下、激励缺失等问题愈发凸显,产权改革刻不容缓。“摸着石头也要过河!”4个月紧锣密鼓的调研准备后,李东生及其团队交出了一份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案:动增量,不动存量——以国有资产增量作为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随后,李东生与广东省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为期5年的授权经营协议:核定当时TCL净资产约为3亿元,全部归政府所有;每年企业净资产增长率不得低于10%。根据上述协议,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东生需交50万元保证金,且从授权经营之日起,基本工资只发50%,达到目标才能领到全额工资。在当时,对于月工资只有几千元的李东生来说,5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筹得这笔保证金,孤注一掷的李东生心一横,将自己和父母的房子都拿去做了抵押。“得知我把家里的房本拿去做抵押时,母亲甚至怀疑我犯了贪污罪,非常担心。”昔日这段小插曲让李东生啼笑皆非,“了解事实真相后,父母不仅没有责怪我擅作主张,还鼓励我好好办企业,不要把房子的事情放在心上”。父母的理解给李东生增添了许多干劲。2001年年底,TCL结束了5年的授权经营,成绩单远远超出预期:TCL5年国有资产增长两倍多,销售收入从56亿元增加到211亿元,上缴税收总额由1.51亿元增加到12.54亿元……产权改革在不断释放红利的同时,也为李东生团队大刀阔斧地参与市场竞争扫清障碍。而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在日后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作用格外明显。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国有资本要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台下,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的李东生听到这番话后,暗暗萌生出下一步企业体制改革——集团整体上市。可是,方案一经提出便引来各方争议,“以上市之名行套利之实”等质疑声不绝于耳;证监会以“TCL在内地资本市场已有上市公司,母公司不可以再上市”为由,不予支持。一时间,李东生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转机,出现在当李东生将整体上市的意义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后,得到的肯定和支持。2004年1月,TCL集团通过与子公司TCL通讯换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从此以后TCL在市场上高歌猛进,连创佳绩,迎来发展史上的又一段黄金期。而李东生和他的伙伴们也开始有了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和抱负。TCL集团总部大楼。 (资料图片)从并购受挫到“鹰的重生”1999年,李东生带领TCL实施全球化战略。在越南建厂的成功经验提升了李东生对国际化的信心,很快,他把目光放到了真正的主战场——欧美市场。2004年1月,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汤姆逊是传统显像管电视的鼻祖,生产出了世界第一台彩电。并且,身为世界500强之一,汤姆逊的体量比TCL大得多。对于李东生而言,这场蛇吞象般的豪赌,风险有多大,诱惑就有多大。此役一成,TCL将跻身全球彩电行业前三。更何况,2004年正值中法文化年,收购两家法国公司,也将成为中法友好交往的见证。经过几天谈判后,双方签订了协议。这一年,李东生登上《财富》杂志封面,被授予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并购之后,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业务快速增长,而是困难重重。彩电行业从显像管时代迅速转型到平板时代。汤姆逊原有的显像管技术,几乎一夜间完全丧失了价值,资产变成了负担。李东生看到了技术迭代的趋势,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而在手机领域,核心科技的缺失和热销手机质量的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国外品牌和国内山寨厂的双重夹击,TCL手机业务遭遇滑铁卢,成立2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重压之下,李东生瘦了20多斤,股东大会上,他第一次被点名批评。2006年上半年,TCL公司亏损7.38亿元,国际化道路遭受重创。紧接着是多名高管离职,媒体质疑和各种应声而起。在争议中,李东生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发表了反思文章《鹰的重生》,指出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但是在40岁时,它必须作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完成蜕变。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李东生号召TCL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应对危机,共同推动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变革,坚定推进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决心。李东生说:“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国际化是必经之路。”这些话并没能立刻平息社会各界对他的质疑,但却赢得多位企业家的支持和尊重。有人评论说,不管TCL最终结局如何,李东生已经用他的行动表明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锐意变革、坚韧不拔。而TCL的实践,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2007年年底,TCL终于以3.6亿元的盈利摘掉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帽子。李东生说:“如果并购这个事情让我重做一遍,代价肯定不会那么大,但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不要再去想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从构建创新体系到实施品牌战略国际并购所带来的一系列挫折让李东生清楚地看到,真正强大的企业,能够将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可以在全产业链形成布局。“在技术创新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依靠自主研发、人才储备和长期的投入。”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李东生着手打造真正属于TCL的创新体系。2005年,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在深圳成立,这个当初只有30人的团队为日后TCL技术能力的增强立下赫赫战功;2010年,负责搜集前沿技术信息及探索互联网应用的TCL美国技术创新中心在美国硅谷成立,旨在携手美国企业、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开发;2018年9月,TCL集团欧洲研发中心在波兰成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能力。“创新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这也正是TCL在每一轮产业竞争、每一次迭代升级中保持活力的法宝。”李东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涅槃重生后的TCL在创新的战场上稳扎稳打,捷报频传。发展至今,TCL集团已拥有近8000名科研人员,28个研发中心,10余家联合实验室,技术覆盖QLED等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智慧互联等领域。截至2018年9月,TCL累计在国内申请专利34941件,在美国申请专利8057件。“日韩企业正是凭借上游液晶面板技术和产业能力,才能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上大展拳脚。”在李东生看来,要想和日韩企业掰手腕,没有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是万万不行的,因而他把第二步棋落在了液晶面板上。2009年,TCL启动华星光电项目,决心投入巨资上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对于技术门槛极高的面板行业而言,人才是关键。在李东生等人的努力下,长达半年之久的“招兵买马”,收获的是一支由200位业内资深人士组成的“梦之队”。2011年投产以来,华星光电始终保持满产满销。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32英寸电视面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55英寸UD等高规格大尺寸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研究机构评论说:“通过华星光电,TCL集团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彩电产业链的企业,从此,中国彩电企业彻底摆脱过往电视成本受制于上游厂家的局面,从产业链上游层面掌控了电视市场价格话语权。”由于历史原因,TCL各类产品发展非常不均衡,广告、包装和终端形象参差不齐,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认知混乱。品牌上的缺陷,在国际并购期间暴露无遗,这也是让李东生感到最为不安的,“长期以来,我们的品牌定位都不太清晰,始终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品牌形象也不够鲜明”。品牌重塑迫在眉睫。李东生和管理团队搞起了头脑风暴,并在集团内部成立一系列品牌工作坊。2007年5月,新的品牌战略:创意感动生活——“The Creative Life”为TCL赋予了新内涵。“务实的创新者”,这个全新的品牌理念也让人眼前一亮: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进和改变,在产品设计上锐意创新,带来启发人心的消费体验。后来几年的发展证明,在主要产品形态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的体验经济时代,这次品牌战略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传播。“世界级知名品牌一直都是TCL努力的方向。”在2018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李东生表示,过去30多年,TCL通过技术能力的积累,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地位的确立,在全球彩电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未来,TCL要以世界级企业为标杆考量自己,在更深层的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力量,同时在品牌升级方面继续努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芃达)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10月22日,深圳依旧暖意融融,街头片片绿色带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对TCL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的采访是在华侨城洲际酒店VIP休息厅开始的。这里刚刚举办了TCL华星2020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从会场匆匆赶来的李东生还穿着会场上那身灰色西装,黑色皮鞋擦得锃亮。连续奔波多日的李东生脸上略显疲态,可当记者问及今年公司经营状况时,这位63岁的“老帅”脸上露出了笑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TCL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今年第二季度,TCL品牌电视机销量跃居全球前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TV面板市场份额居全球前二;LTPS手机面板市场份额居全球前三,柔性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居全球第四。李东生的人生大起大落。他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被誉为“中国企业崛起于国际市场的旗帜性人物”;也曾陷入低谷,被《福布斯》杂志调侃为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最差CEO”;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作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几十年商海沉浮从未击溃过李东生的信念。他很爱将TCL比作一艘大船,支撑这位船长在无数次大风大浪中笃定前行的,正是他的实业信仰、报国情怀。到国际市场去198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李东生被分配到家乡广东惠州的一家机关单位工作。明明已经端上了“铁饭碗”,李东生却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高中班主任的教诲——“学理工科能投身实业,建设一国之基础”时时萦绕在耳边。于是,他辞职来到了TCL集团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在车间找到了一份维修生产设备的工作。从此,李东生的命运便与这家企业牢牢绑在了一起。从一名技术员到TCL通讯总经理再到TCL集团董事长,敢打敢拼的李东生只用了14年时间。有一次,他到飞利浦公司考察,期间获赠了一个雕塑,主人公是“做灯泡的小女孩”。这件纪念品见证了飞利浦在100年间从一家做灯泡的小作坊成长为跨国巨头企业的历程。从那时起,打造一家享誉世界的中国企业成了他实业报国梦想新的内涵。在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TCL液晶产业园生产线上,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正在讨论PCBA板问题。(资料图片)2001年对中国和TCL而言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那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凭借可靠的供应链与高效的营销网络,TCL在与长虹、康佳的彩电大战中“笑到了最后”,如愿登上中国彩电销量第一的宝座。面对喜人的成绩,李东生没有太多喜悦,因为那时候的他已经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内家电企业间的厮杀太过激烈,国内市场利润已经“薄如刀片”。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同行已在不远处磨刀霍霍,新一轮冲击就在眼前,中国家电企业的生存之路究竟在哪里?“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TCL理应在这样的征程中扮演先锋角色。”那一刻,李东生下定了决心。可令李东生没想到的是,国际化道路远比他预想得艰难,以至于差点让他和TCL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李东生时常感慨:“做企业就像打仗。冲锋号吹了,部队也冲上去了,这时候唯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山头拿下,不能想退路在哪里。”就在TCL准备在国际舞台大展拳脚之际,法国汤姆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向李东生抛来了橄榄枝:“有没有兴趣购买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当时,这家堪称彩电鼻祖的企业规模远比TCL大得多——740万台电视的年产能,占有12%的美国市场、8%的欧洲市场,拥有3.4万种专利,覆盖彩电、彩管、数字技术及影像显示技术……一连串诱人的数字让李东生亢奋不已。同时,对于TCL来说,收购汤姆逊不仅意味着TCL可以立即跻身欧美市场,更重要的是,公司将拥有一套世界级研发体系。这让理工科出身、技术情结严重的李东生根本无法拒绝。2003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图为签约仪式现场。当然,李东生也清醒地看到,能被拿来出售的业务绝不会是一块优质资产。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多轮博弈,双方终于在巴黎时间2004年1月28日晚签署合资协议,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TTE)正式成立。这笔“蛇吞象”的并购也因此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企业崛起里程碑式事件”。5个月后,TCL再度出手,收购法国电子业巨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短时间内的两次重大并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气魄与实力,也让李东生成为最受欧洲业界关注的中国企业家。然而,全球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国际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等待李东生和TCL的将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淬炼。秒变“敢死队长”如果将TCL的国际化历程比作登山,那么2004年无疑是它第一次攀上高峰。接下来等待他的是一路下行,直至最深的山涧。在李东生的记忆里,2004年底的巴黎分外寒冷。一方面,在阿尔卡特巴黎总部大楼里,“并购后将产生3000万欧元亏损”的消息如凛冬之风直刺骨髓;另一方面,诺基亚、摩托罗拉先后向国内市场投放超低价手机,联发科与山寨机更是咄咄逼人,两路夹攻使得TCL通讯在国内手机市场上迅速由盛转衰,2005年度亏损额高达9亿元。李东生从来都不是一个胆怯的人,但在整合阿尔卡特海外业务这个陌生战场上,他突然发现原先的很多经验似乎都不起作用了,这种无力感甚至蔓延到了彩电市场上。2005年,全球彩电业技术路线由之前的模拟、显像管迅速向数字、平板转移,LCD(液晶显示)彩电一哄而上,这意味着TCL从汤姆逊公司买来的技术一夜之间成了行业“弃儿”。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东生再次站了出来,亲自担任TTE CEO,主导重组公司欧洲业务。“TCL要做产业报国的‘敢死队’,我就是‘敢死队长’!”李东生说。为获得资金支持,“敢死队长”李东生跑去香港向银行方面详细说明重组方案细节;汤姆逊公司想袖手旁观,他就两个月内三赴欧洲,想尽办法将对方拉回到谈判桌上。那时候,李东生几乎每天都要与同事通一两个小时电话。有一次,电话那头传来重组陷入僵局的消息。说到激动处,李东生腾地站了起来,甚至将餐厅里的碗碟碰到地上,摔了个粉碎。这让同行的员工十分惊愕。在他们眼中,李东生一直都是个儒雅的人,可见当时其背负了多大压力。在李东生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底,坎坷而复杂的重组基本完成,TTE的“大失血”终于被遏制住。下一步,绝地反击!要实现盈利,必须全面改造TTE陈旧的经营体系。李东生决定成立新的欧洲业务组织,由阎飞担任总裁。2004年加入TTE的阎飞没有辜负李东生的信任,在很短时间里就完成了业务模式重构与团队组建。这支由“中国的激情+欧洲的严谨、理智”组成的“梦之队”让TTE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取消中转仓库、完善考核制度、提升售后服务、大手笔的奖励……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奇效。2007年9月份,并购后的TCL终于在欧洲市场收获了第一个盈利月。这一刻,李东生如释重负,心中却五味杂陈。50岁的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一幕幕过往从眼前飞过:从第一次去香港谈生意时内心的兴奋与忐忑,到为公司改制押上父母的房子,再到如今生死关头的放手一搏——那个振臂一呼、身先士卒的“敢死队长”从未离开。重新展翅飞翔从2006年至2008年3年时间里,李东生一边带领大家应对业务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与挑战,一边冥思苦想如何让TCL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化经营能力的跨国企业。唯有变革才能找到重新出发的方向,唯有创新方能汇聚重新出发的力量。当李东生用自责、内疚甚至是沉痛的笔触写下《鹰的重生》时,无异于是向过往的自己宣战。文章中,他主动承担责任,反思自己的性格弱点与管理失误,并用鹰的故事勉励所有人:“必须把旧的、不良的习惯彻底抛弃,甚至要放弃一些曾经支撑我们走向成功但在今天已经成为障碍的东西,唯有如此才可以重新飞翔。”文章首先发布在TCL内部网站上,仅跟帖就有2万多条。那是2006年6月14日深夜。那一刻,李东生清楚地意识到,从现在起,他将带领团队全力打造一个全新的TCL。企业文化再造与人事组织架构调整必然带来巨大的痛楚。为此,李东生曾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对一些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主管不加约束,部分已不再适合担任管理职务的创业元老仍身居要职。明知如此,我却没有果断调整。这不仅影响了员工干事创业的士气,也严重阻碍了企业变革创新的进程。”国际化这一跤让李东生下定决心,变“人情管理”为“制度治企”。那几年,许多跟随他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老臣相继离开,这对一向重情重义的李东生而言,是忍痛割爱,更是折翼之殇。也正是在那几年里,TCL成立了财务公司,以求降低负债,稳定现金流,优化资产质量;适度收缩规模,逐步清理那些只能带来规模无法提升利润水平的项目;创新产品布局,培育技术优势,打造自主品牌。2008年3月份,TCL发布了3年以来第一份盈利年报。很多人在不同场合都问过李东生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再做选择,是否还会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他的答案永远是肯定的。“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不过敢于先跨出这一步的企业遇到的困难、风险更多,付出的代价更大。当然,这也能倒逼我们持续提升竞争力。”在李东生看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能力就是国际化给TCL带来的最大礼物。瞄准前沿技术TCL的国际化进程像极了过山车,急升猛降、忽高忽低。一路颠簸让李东生清醒地认识到,提升全球竞争力必须要有核心技术以及完整产业链作支撑。于是,他将目光瞄准液晶面板制造这个在当时被公认为技术门槛极高、“烧钱”速度最快的行业。“汤姆逊项目遇到挫折还可以消化。如果折戟面板领域,TCL就再无翻身之日。”面对这样一个投资远超国际并购的大胆决策,连管理层内部都出现了质疑声。“创新就是试错,没人敢保证哪种创新一定正确,一定成功。不去试,哪里有机会?哪里知道行不行?”李东生的选择看似激进实则经过了深思熟虑。在华星第一条生产线建设过程中,李东生亲自上阵搜罗人才,花了大半年时间组建起一支由200人构成的团队。他带领团队昼夜奋战,一边四处募集资金,一边与合作伙伴反复商谈。事实证明,李东生的未雨绸缪为TCL长远发展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2009年11月16日,TCL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华星光电正式启动;2011年8月份建成投产;2012年9月份达到月产10万大片玻璃基板的满载产能,这标志着TCL从此拥有了“面板—模组—整机—国际化销售”全产业链供应体系,产业链上游受制于人的时代一去不返。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建立话语权并未令李东生满足,他敏锐地洞察到中小尺寸面板将拥有更大市场空间,随即付诸行动。2014年,华星光电在武汉投资160亿元,建成国内第一条6代LTPS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2017年3月份,耗资350亿元的华星光电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落户武汉;截至今年9月份,TCL华星已建及在建的面板生产线共计6条,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2019年,TCL华星将战略布局的触角首次伸向海外,在印度开建模组生产基地。李东生十分看好印度平板电视广阔的市场前景。更重要的是,该项目与智能终端项目协同建厂,可实现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缩短订单周期与物料运输距离,提高供应链效率。但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原材料、劳动力等供应也不充足,多变的税收政策更让管理团队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项目进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坐镇“大本营”的李东生早就想好了对策——安排项目团队与印度驻中国大使馆协商解决员工签证问题,尽快前往印度工厂“救火”,采取包机运输设备的方式保障项目如期完工……“过去10年我们交了很多学费,逐步学会了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经营管理自己的业务,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成功的基础。”李东生说。受疫情影响,李东生今年基本没有去海外出差。但是,依靠成熟稳定的全球化供应体系,TCL仍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昔日的“跟跑者”已呈现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势头:TCL彩电出货量仅落后三星一个位次,居全球第二;在液晶面板领域实现全面领先;在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无论是Mini-LED还是印刷OLED,TCL都与三星并肩站在了技术竞技场的最前沿。专注创新发展国际化给TCL上的另一堂课叫作“专注、创新”。在TCL着力扭亏增盈的那几年,李东生砍掉了电脑、智能楼宇等业务板块。他清楚,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必须“集中火力”。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没有被放弃或压缩的是TCL工业研究院。因为他知道,创新是TCL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2019年4月份,在李东生主导下,TCL完成了资产重组,拆分为TCL科技与TCL实业两个集团,分别聚焦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两大领域,发力技术创新。经过新一轮变革,TCL更加专注主业,“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愿景愈发明确。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叠加期,李东生带领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5G应用等技术领域,以创新求突破。“长周期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之一,取得技术突破的唯一路径是坚持创新。”在研发投入方面,李东生可谓不遗余力。2019年9月份,以智慧显示业务为核心的鸿鹄实验室成立,其目标为构建“AI×IoT”全场景智慧生活。今年,TCL又与三安光电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Micro-LED技术开发;战略入股JOLED,加速推动印刷OLED实现工业化量产;收购天津中环,向半导体显示与新能源材料等上游产业链延伸;并购苏州三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今年上半年,TCL科技研发投入高达28.8亿元,同比增长28.9%;实业研发投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7.3%。得益于持续创新,今年前三季度TCL科技营业收入达487.1亿元,同比增长18.4%,TCL华星营业收入达323.8亿元,同比增长31.9%。今年上半年,TCL品牌电视机海外市场销量达731万台,同比增长3.4%,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7%。“全球电子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重组,只有真正掌握核心能力的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TCL必须坚持国际化战略不动摇,通过建立全球运营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同时持续提升工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10年前的豪言壮语此刻均一一兑现。而今,已经63岁的李东生依旧雄心万丈:“我们的目标是在各个业务板块均实现全球领先。”为此,他带领TCL完成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品牌推广、销售服务的全球化布局;在波兰、墨西哥、巴西、埃及、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28个制造基地、28个研发机构、10座联合实验室;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63岁的他仍保持着常年出差的工作节奏,卸下了“敢死队长”头衔的他又当起了“全球飞人”。“我是做工业的,做工业就要扎扎实实,抬头看天,低头赶路。”“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要挺直中国经济的脊梁必须做大做强实业。”“我这一辈子就做了TCL这一件事,企业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为梦想拼尽全力,才不负人生。”科技强企、实业报国,李东生说,自己此生无悔。(经济日报记者李芃达)
2020年10月22日,全球显示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这是TCL华星云集全球半导体显示业内精英的行业大会,旨在展示创新成果,建立跨产业领域交流平台,建设新型显示产业链的生态联盟。为了推动显示行业创新发展,TCL华星在大会上公布最新技术路线图,明确未来显示发展方向,抓住未来显示的突破机会,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亮出科技底色大会伊始,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做开幕致辞,向所有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对半导体显示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充满信心。随后,TCL科技高级副总裁金旴植、TCL华星副总裁张鑫等行业专家相继展开精彩的演讲。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TCL华星CEO金旴植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三安光电技术中心总经理徐宸科TCL华星副总裁、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张鑫TCL科技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TCL工业研究院院长闫晓林这是TCL华星密集发布高新技术的盛会,TCL华星展示多个“全球首款”产品和技术,并携全系列产品亮相,包括TV显示屏、手机显示屏、车载显示屏、电子纸等显示屏,甚至推出新型显示的材料及器件,展示自主创新成果,亮出科技底色。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有非常抢眼的四款展品,包括全球首款142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全球首款48吋8K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全球首款6.7吋AMOLED云卷屏、全球首款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这四款展品首次对外亮相,科技底色十足,比如,全球首款142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ini-LED显示屏,这是TCL华星开发的全球首款关于玻璃基的Mini-LED前瞻显示技术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采用了业界领先的黑态光学设计,可以带来了百万对比度的极致黑画面体验、和更广的动态显示范围。这款产品从生产技术、画质表现都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准,相信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这款产品是以11吋单体作为最小的拼接单元,可实现大屏的模块化无限拼接,便于组装与拆卸,非常适用于如办公室会议机、指挥中心、影院等多样化的商业显示场景。142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又如,全球首款48吋8KIn-cell Touch AM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也有诸多创新点,它是全球首款采用LTPS技术的贯穿式曲面ITP液晶显示屏,采用行业首发的分区数最高(5096分区)的Mini-LED背光。In-cell的触控技术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顺畅的操纵感。除了触控,该产品还可同时具备悬浮触碰功能,通过手势也可进行完美操控。在未来无人驾驶的时代,该款产品可以作为一体化超大显示屏,成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交互平台,未来汽车不再只是传统的交通工具,而将成为集办公、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为驾驶者提供极佳的视觉享受和驾乘体验。全球首款48吋8K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此外,全球首款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采用全球领先的喷墨印刷工艺,是全球首款17吋喷墨印刷柔性显示屏。这款产品色域高达100%,有更加艳丽的显示效果。另外,显示屏中因未添加彩膜,屏体的厚度得以减薄,卷曲特性也因此提升,让显示也变得似水柔情。未来TCL华星将做更大尺寸的打印柔性显示,应用到大中型显示设备上,比如柔性电视,曲面或者折叠显示器,透明商用显示等。全球首款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另外,全球首款6.7吋AMOLED云卷屏,是柔性技术的另外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类似滑盖手机,通过滑动机壳可使原先卷曲藏于机壳内部的柔性屏被“拉出”,实现显示屏幕尺寸从小变大,从而切换产品显示尺寸。缩小时产品非常方便携带,拉开后使得显示画面得以完美展现。该款产品可以在不改变机身厚度的前提下,在同一部终端上实现一部手机和一部迷你平板电脑的功能性结合,兼具便携与大屏幕。全球首款6.7吋AMOLED云卷屏上述创新成果,只是TCL华星的冰山一角。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TCL华星还展出多款创新产品,包括:65吋全球最窄边框8K全面屏、全球首款基于IGZO技术的85吋8K+120HzLCD高阶TV显示、器件效率和器件寿命居于全球领先水平的量子点发光材料及器件(QLED)、国内首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折射率CPL材料、全球首款可实现多方向弯折的7.2吋十字折显示、全球首发的13.5吋高分辨in-cell双屏显示、业界最大的黑白显示42吋电子纸模组等。巩固领先地位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TCL华星亮相的多款创新产品,昭示着公司已由“产品领先”转向“技术领先”。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的行业地位,TCL华星近期以Mini-LED技术为主要抓手,中长期以印刷OLED/QLED、Micro-LED技术为主要抓手,专注于下一代显示技术和生态的领先布局。TCL华星之所以专注于下一代显示技术,正是看到这些领域的市场空间。随着5G智能手机渗透率逐渐提升、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的快速兴起,中高端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商显设备、车载设备等领域新品迭出,传统市场平稳增长和商用显示市场快速起飞驱动市场需求持续提升。此外,终端消费者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抖音等短视频催生旋转智屏、新冠疫情催生屏下指纹识别等场景。这要求TCL华星继续聚焦行业及终端客户需求,准确把握终端市场应用节奏,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在对细分市场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掘更多新兴领域,积极布局新兴细分市场,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此,在新型显示模式上,TCL华星瞄准Mini-LED/Micro-LED、印刷OLED/QLED。在Mini-LED/Micro-LED方面,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于Micro-LED技术开发。TCL华星生产的MLED星曜屏是国内首家使用Mini-LED背光技术的显示屏,拥有超高的对比度、超薄的屏幕的厚度、HDR高亮度、低能耗以及超强的色彩表现力。MLED产品的画质体验可媲美OLED,相比OLED更具成本优势,是当前LCD技术的最高水准,是公司冲击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印刷OLED方面,TCL华星投资日本JOLED。OLED面板的制造主要包括蒸镀和打印两种工艺,现在的主流工艺是蒸镀。TCL华星瞄准OLED打印技术,另辟蹊径。OLED打印技术不需要蒸镀机,生产设备简单,具有成本优势,并且绕过摆脱国外企业技术垄断。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共赢。为加快产业发展,TCL华星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围绕面板微系统、材料、器件等方面共筑产业链生态圈。在面板微系统方面,TCL华星瞄准光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大尺寸屏下指纹、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触觉反馈传感器等。通过光感测,红外感测,触控反馈等技术与面板集成,实现面板微系统技术方案。在新材料/器件开发方面,广东聚华作为业内唯一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聚焦印刷显示工艺的基础、关键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应用;华睿光电开发具有自主IP的新型OLED关键材料,光学覆盖层(CPL)材料实现量产出货,印刷OLED材料的红绿发光材料性能大幅改善;QLED红、绿材料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已获突破,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二。未来,TCL华星继续和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围绕面板微系统、新材料和关键器件等方面,共同打造半导体显示产业生态圈,让公司由效率、产品、技术领先,迈入生态领先。(7548745)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人物志)“终一生,成一事。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甚至是挫败时,要初心不改,一直坚守。”这是李东生办企业的心得。40年来,他挥汗如雨,斗志昂扬,用一腔热血去践行实业报国的情怀和信仰。有人问,做实业投入那么大,划算吗?他只是笑了笑,“梦想怎么算?”有人问,当初为了企业改革压上身家性命,值得吗?他反问道:“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机会去实现人生抱负,如果不抓住是不是太可惜了?”有人问,当年的国际并购差点让TCL一蹶不振,后悔吗?他摆摆手,“再来一次,我依旧会这样做,而且会做得更好”。其言铿锵,掷地有声。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首一路的磕磕绊绊,李东生感慨良多:“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这辈人的幸运,改革开放造就了TCL,也成就了我个人。”从“电话大王”到“王牌”彩电1982年,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并没有选择到政府单位去干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这令当地人事局的同志颇为疑惑:“这么好的工作都不要,你想做什么?”李东生的回答朴实而坚定,“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坐办公室,我想到工厂去”。于是,位于李东生家乡惠州的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迎来了第43名员工。这个以生产磁带起家的合资公司在1985年遇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危机:港方投资人宣布退出合作。临危受命的李东生来到香港,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处理港方股东退出后造成的业务真空,这让第一次做业务经理的他倍感压力。好在时任公司总经理张济时手把手教了李东生许多业务经验,并鼓励他放手去干。几个月下来,李东生逐渐掌握了谈判技巧,工作也开展得相对顺利。处理完这桩突发事件,李东生又接到了帮助公司寻找新业务的使命。经过一段时间市场调研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录音电话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话依旧是老百姓眼中的奢侈品。面对国内通信市场的巨大潜力,包括李东生在内的TTK创业者们决心建立一家电话机厂。兵贵神速,几个月的谈判和筹备之后,1985年9月,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李东生担任总经理,TCL这个品牌的发展序幕也自此拉开。厂子有了,产品哪里来?作为电子工程师的李东生带领一帮工程技术人员,挤在一间铁皮房内讨论产品设计,检测电话质量。一次又一次失败,一遍又一遍改进。终于,国内最早的扬声免提按键式电话——TCL-HA868研制成功。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1989年,TCL电话机以近千万的年销量取得全国第一的成绩,“电话大王”实至名归,而这款中国电话机市场单个型号销量最大的产品——HA868,功不可没。在TCL电话机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李东生却开始着手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1993年,身为TCL电子集团总经理的他决定向彩电业进军。做彩电,绝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困难接踵而至。没有生产许可证,他多次登门拜访彩虹集团董事长,希望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彩虹集团一条停产已久的彩电生产线;产品设计方案不过关,他就带队参加国际电子展,研究新产品,在模仿借鉴中探索出一条快速跟随、局部创新的发展之路。在李东生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第一台TCL28英寸王牌大屏幕彩电面世,首批产品销售势头很猛,“王牌”一炮而红。随后,李东生乘势而上,提出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的营销理念。“进入彩电市场之前,我们各地销售方式更多的是靠分公司总经理的个人能力,并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推广策略。”李东生回忆说,公司聘请了营销顾问搞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地做推广方案,逐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市场站稳了脚。1995年,凭借经营观念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TCL的彩电销售额超过10亿元,利润8000多万元,超越了许多国内老牌彩电企业,“黑马”成色分外耀眼。TCL前身TTK工厂。 (资料图片)从产权改革到整体上市1996年年底,刚刚就任TCL董事长的李东生意识到,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司想有更进一步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势在必行。“作为董事长,要对企业发展承担最主要责任,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要问自己,企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经过一些系统研究,李东生提出了“经营变革、管理创新”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时至今日仍被TCL管理团队认同并使用。改革,在1997年进入到深水区。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体制僵化所带来的效率低下、激励缺失等问题愈发凸显,产权改革刻不容缓。“摸着石头也要过河!”4个月紧锣密鼓的调研准备后,李东生及其团队交出了一份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案:动增量,不动存量——以国有资产增量作为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随后,李东生与广东省惠州市政府签订了为期5年的授权经营协议:核定当时TCL净资产约为3亿元,全部归政府所有;每年企业净资产增长率不得低于10%。根据上述协议,作为第一责任人,李东生需交50万元保证金,且从授权经营之日起,基本工资只发50%,达到目标才能领到全额工资。在当时,对于月工资只有几千元的李东生来说,5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筹得这笔保证金,孤注一掷的李东生心一横,将自己和父母的房子都拿去做了抵押。“得知我把家里的房本拿去做抵押时,母亲甚至怀疑我犯了贪污罪,非常担心。”昔日这段小插曲让李东生啼笑皆非,“了解事实真相后,父母不仅没有责怪我擅作主张,还鼓励我好好办企业,不要把房子的事情放在心上”。父母的理解给李东生增添了许多干劲。2001年年底,TCL结束了5年的授权经营,成绩单远远超出预期:TCL5年国有资产增长两倍多,销售收入从56亿元增加到211亿元,上缴税收总额由1.51亿元增加到12.54亿元……产权改革在不断释放红利的同时,也为李东生团队大刀阔斧地参与市场竞争扫清障碍。而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在日后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作用格外明显。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国有资本要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台下,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的李东生听到这番话后,暗暗萌生出下一步企业体制改革——集团整体上市。可是,方案一经提出便引来各方争议,“以上市之名行套利之实”等质疑声不绝于耳;证监会以“TCL在内地资本市场已有上市公司,母公司不可以再上市”为由,不予支持。一时间,李东生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转机,出现在当李东生将整体上市的意义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后,得到的肯定和支持。2004年1月,TCL集团通过与子公司TCL通讯换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从此以后TCL在市场上高歌猛进,连创佳绩,迎来发展史上的又一段黄金期。而李东生和他的伙伴们也开始有了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和抱负。TCL集团总部大楼。 (资料图片)从并购受挫到“鹰的重生”1999年,李东生带领TCL实施全球化战略。在越南建厂的成功经验提升了李东生对国际化的信心,很快,他把目光放到了真正的主战场——欧美市场。2004年1月,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汤姆逊是传统显像管电视的鼻祖,生产出了世界第一台彩电。并且,身为世界500强之一,汤姆逊的体量比TCL大得多。对于李东生而言,这场蛇吞象般的豪赌,风险有多大,诱惑就有多大。此役一成,TCL将跻身全球彩电行业前三。更何况,2004年正值中法文化年,收购两家法国公司,也将成为中法友好交往的见证。经过几天谈判后,双方签订了协议。这一年,李东生登上《财富》杂志封面,被授予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等媒体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并购之后,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业务快速增长,而是困难重重。彩电行业从显像管时代迅速转型到平板时代。汤姆逊原有的显像管技术,几乎一夜间完全丧失了价值,资产变成了负担。李东生看到了技术迭代的趋势,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而在手机领域,核心科技的缺失和热销手机质量的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国外品牌和国内山寨厂的双重夹击,TCL手机业务遭遇滑铁卢,成立2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重压之下,李东生瘦了20多斤,股东大会上,他第一次被点名批评。2006年上半年,TCL公司亏损7.38亿元,国际化道路遭受重创。紧接着是多名高管离职,媒体质疑和各种应声而起。在争议中,李东生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发表了反思文章《鹰的重生》,指出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但是在40岁时,它必须作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完成蜕变。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李东生号召TCL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应对危机,共同推动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变革,坚定推进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决心。李东生说:“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国际化是必经之路。”这些话并没能立刻平息社会各界对他的质疑,但却赢得多位企业家的支持和尊重。有人评论说,不管TCL最终结局如何,李东生已经用他的行动表明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锐意变革、坚韧不拔。而TCL的实践,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2007年年底,TCL终于以3.6亿元的盈利摘掉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帽子。李东生说:“如果并购这个事情让我重做一遍,代价肯定不会那么大,但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不要再去想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从构建创新体系到实施品牌战略国际并购所带来的一系列挫折让李东生清楚地看到,真正强大的企业,能够将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可以在全产业链形成布局。“在技术创新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依靠自主研发、人才储备和长期的投入。”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李东生着手打造真正属于TCL的创新体系。2005年,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在深圳成立,这个当初只有30人的团队为日后TCL技术能力的增强立下赫赫战功;2010年,负责搜集前沿技术信息及探索互联网应用的TCL美国技术创新中心在美国硅谷成立,旨在携手美国企业、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开发;2018年9月,TCL集团欧洲研发中心在波兰成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能力。“创新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这也正是TCL在每一轮产业竞争、每一次迭代升级中保持活力的法宝。”李东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涅槃重生后的TCL在创新的战场上稳扎稳打,捷报频传。发展至今,TCL集团已拥有近8000名科研人员,28个研发中心,10余家联合实验室,技术覆盖QLED等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智慧互联等领域。截至2018年9月,TCL累计在国内申请专利34941件,在美国申请专利8057件。“日韩企业正是凭借上游液晶面板技术和产业能力,才能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上大展拳脚。”在李东生看来,要想和日韩企业掰手腕,没有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是万万不行的,因而他把第二步棋落在了液晶面板上。2009年,TCL启动华星光电项目,决心投入巨资上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对于技术门槛极高的面板行业而言,人才是关键。在李东生等人的努力下,长达半年之久的“招兵买马”,收获的是一支由200位业内资深人士组成的“梦之队”。2011年投产以来,华星光电始终保持满产满销。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32英寸电视面板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55英寸UD等高规格大尺寸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研究机构评论说:“通过华星光电,TCL集团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打通彩电产业链的企业,从此,中国彩电企业彻底摆脱过往电视成本受制于上游厂家的局面,从产业链上游层面掌控了电视市场价格话语权。”由于历史原因,TCL各类产品发展非常不均衡,广告、包装和终端形象参差不齐,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认知混乱。品牌上的缺陷,在国际并购期间暴露无遗,这也是让李东生感到最为不安的,“长期以来,我们的品牌定位都不太清晰,始终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品牌形象也不够鲜明”。品牌重塑迫在眉睫。李东生和管理团队搞起了头脑风暴,并在集团内部成立一系列品牌工作坊。2007年5月,新的品牌战略:创意感动生活——“The Creative Life”为TCL赋予了新内涵。“务实的创新者”,这个全新的品牌理念也让人眼前一亮: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进和改变,在产品设计上锐意创新,带来启发人心的消费体验。后来几年的发展证明,在主要产品形态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的体验经济时代,这次品牌战略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传播。“世界级知名品牌一直都是TCL努力的方向。”在2018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李东生表示,过去30多年,TCL通过技术能力的积累,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地位的确立,在全球彩电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未来,TCL要以世界级企业为标杆考量自己,在更深层的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力量,同时在品牌升级方面继续努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芃达)
10月22日,全球显示生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这是TCL华星云集全球半导体显示业内精英的行业大会,旨在展示创新成果,建立跨产业领域交流平台,建设新型显示产业链的生态联盟。为了推动显示行业创新发展,TCL华星在大会上公布最新技术路线图,明确未来显示发展方向,抓住未来显示的突破机会,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亮出科技底色大会伊始,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做开幕致辞,向所有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对半导体显示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充满信心。随后,TCL科技高级副总裁金旴植、TCL华星副总裁张鑫等行业专家相继展开精彩的演讲。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TCL华星CEO金旴植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三安光电技术中心总经理徐宸科TCL华星副总裁、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张鑫TCL科技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TCL工业研究院院长 闫晓林这是TCL华星密集发布高新技术的盛会,TCL华星展示多个“全球首款”产品和技术,并携全系列产品亮相,包括TV显示屏、手机显示屏、车载显示屏、电子纸等显示屏,甚至推出新型显示的材料及器件,展示自主创新成果,亮出科技底色。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有非常抢眼的四款展品,包括全球首款142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全球首款48吋8K 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全球首款6.7吋AMOLED云卷屏、全球首款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这四款展品首次对外亮相,科技底色十足,比如,全球首款142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ini-LED显示屏,这是TCL华星开发的全球首款关于玻璃基的Mini-LED前瞻显示技术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采用了业界领先的黑态光学设计,可以带来了百万对比度的极致黑画面体验、和更广的动态显示范围。这款产品从生产技术、画质表现都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准,相信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这款产品是以11吋单体作为最小的拼接单元,可实现大屏的模块化无限拼接,便于组装与拆卸,非常适用于如办公室会议机、指挥中心、影院等多样化的商业显示场景。142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又如,全球首款48吋8K 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也有诸多创新点,它是全球首款采用LTPS技术的贯穿式曲面ITP液晶显示屏,采用行业首发的分区数最高(5096分区)的Mini-LED背光。In-cell的触控技术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顺畅的操纵感。除了触控,该产品还可同时具备悬浮触碰功能,通过手势也可进行完美操控。在未来无人驾驶的时代,该款产品可以作为一体化超大显示屏,成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交互平台,未来汽车不再只是传统的交通工具,而将成为集办公、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为驾驶者提供极佳的视觉享受和驾乘体验。全球首款48吋8K 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此外,全球首款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采用全球领先的喷墨印刷工艺,是全球首款17吋喷墨印刷柔性显示屏。这款产品色域高达100%,有更加艳丽的显示效果。另外,显示屏中因未添加彩膜,屏体的厚度得以减薄,卷曲特性也因此提升,让显示也变得似水柔情。未来TCL华星将做更大尺寸的打印柔性显示,应用到大中型显示设备上,比如柔性电视,曲面或者折叠显示器,透明商用显示等。全球首款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另外,全球首款6.7吋AMOLED云卷屏,是柔性技术的另外一种独特的展现方式,类似滑盖手机,通过滑动机壳可使原先卷曲藏于机壳内部的柔性屏被“拉出”,实现显示屏幕尺寸从小变大,从而切换产品显示尺寸。缩小时产品非常方便携带,拉开后使得显示画面得以完美展现。该款产品可以在不改变机身厚度的前提下,在同一部终端上实现一部手机和一部迷你平板电脑的功能性结合,兼具便携与大屏幕。全球首款6.7吋AMOLED云卷屏上述创新成果,只是TCL华星的冰山一角。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TCL华星还展出多款创新产品,包括:65吋全球最窄边框8K全面屏、全球首款基于IGZO技术的85吋8K+120Hz LCD高阶TV显示、器件效率和器件寿命居于全球领先水平的量子点发光材料及器件(QLED)、国内首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折射率CPL材料、全球首款可实现多方向弯折的7.2吋十字折显示、全球首发的13.5吋高分辨in-cell双屏显示、业界最大的黑白显示42吋电子纸模组等。巩固领先地位在全球显示生态大会上,TCL华星亮相的多款创新产品,昭示着公司已由“产品领先”转向“技术领先”。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的行业地位,TCL华星近期以Mini-LED技术为主要抓手,中长期以印刷OLED/QLED、Micro-LED技术为主要抓手,专注于下一代显示技术和生态的领先布局。TCL华星之所以专注于下一代显示技术,正是看到这些领域的市场空间。随着5G智能手机渗透率逐渐提升、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的快速兴起,中高端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商显设备、车载设备等领域新品迭出,传统市场平稳增长和商用显示市场快速起飞驱动市场需求持续提升。此外,终端消费者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抖音等短视频催生旋转智屏、新冠疫情催生屏下指纹识别等场景。这要求TCL华星继续聚焦行业及终端客户需求,准确把握终端市场应用节奏,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在对细分市场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掘更多新兴领域,积极布局新兴细分市场,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此,在新型显示模式上,TCL华星瞄准Mini-LED/Micro-LED、印刷OLED/QLED。在Mini-LED/Micro-LED方面,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于Micro-LED技术开发。TCL华星生产的MLED星曜屏是国内首家使用Mini-LED背光技术的显示屏,拥有超高的对比度、超薄的屏幕的厚度、HDR高亮度、低能耗以及超强的色彩表现力。MLED产品的画质体验可媲美OLED,相比OLED更具成本优势,是当前LCD技术的最高水准,是公司冲击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印刷OLED方面,TCL华星投资日本JOLED。OLED面板的制造主要包括蒸镀和打印两种工艺,现在的主流工艺是蒸镀。TCL华星瞄准OLED打印技术,另辟蹊径。OLED打印技术不需要蒸镀机,生产设备简单,具有成本优势,并且绕过摆脱国外企业技术垄断。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共赢。为加快产业发展,TCL华星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围绕面板微系统、材料、器件等方面共筑产业链生态圈。在面板微系统方面,TCL华星瞄准光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大尺寸屏下指纹、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触觉反馈传感器等。通过光感测,红外感测,触控反馈等技术与面板集成,实现面板微系统技术方案。在新材料/器件开发方面,广东聚华作为业内唯一的“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聚焦印刷显示工艺的基础、关键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应用;华睿光电开发具有自主IP的新型OLED关键材料,光学覆盖层(CPL)材料实现量产出货,印刷OLED材料的红绿发光材料性能大幅改善;QLED红、绿材料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已获突破,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二。未来,TCL华星继续和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围绕面板微系统、新材料和关键器件等方面,共同打造半导体显示产业生态圈,让公司由效率、产品、技术领先,迈入生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