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红果研:几岁考研是最佳年龄?25岁考研究生,算不算晚?任曙

红果研:几岁考研是最佳年龄?25岁考研究生,算不算晚?

考研,除了获取知识,更多的是获得校友圈。如果,通过考研能够和更优秀的人认识(老师、同学),打破你现有的交际圈层,那么,几岁都不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49岁的宿管阿姨和自己的儿子同时考上了研究生的事儿。2018年12月,母子一起考研,他们的共同科目是英语和政治,不同的是,儿子有数学两门专业课,她自己有汉语两门专业课。最终,儿子拟录取为复旦大学研究生,阿姨则拟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突然谈到这位阿姨呢?因为我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是:“我今年已经25岁,考研晚不晚?”看到这个提问的时候,我立即想到了这位阿姨,也想到了很多很多20多、30多、40多考研人的故事。年龄,确实是我们在选择考研的时候会考虑的问题。因为年龄,很多时候会质疑自己选择考研这条路到底对不对?到底要不要走下去?应届生考研人,关于年龄的问题可能考考虑的更多的是“我读研完都25、26了,感觉年纪都有点大了”。已经参加工作的人选择考研,关于年龄的问题想的更多的是“我现在都26了,辞职面临无收入,考不上的话耽误一年时间,考上的话读完也快30了”......为此,我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考研人,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闪闪发亮的人生我今年30岁,读研二,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在怀宝宝的时候动了考研的念头,真正开始准备是在宝宝一岁左右的时候。关于年龄,我觉得看心态,也看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吧。那时候选择考研,身边的人都挺支持我的,因为那是我当下最想做的事儿。记忆最深的就是去考试那天,我扎了一个马尾,然后背了双肩包,滴滴师傅知道我是去考研的,还误认为我是那年的应届生,当时真的很开心,所以发挥的也好吧,哈哈哈哈哈。只要选择了开始,那么就不晚,如果想要,那么就去做!@The-Ou今年21岁,正在备考20年考研。我这个算是正常考研的年纪,所以觉得年龄问题好像对我没什么影响。如果考上的话,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年纪也刚刚好。希望自己一战上岸,20考研人们加油。@空巷子在职考研三战上岸,今年27岁。一战失败后,一直觉得不甘心,在大学毕业后找来一份工作支撑自己的生活,然后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二战失败了。可能就是应了那句话“一旦动了考研这个念头,除非考上,不然一直都会念念不忘”,所以我又选择了三战。看着身边的朋友兢兢业业工作,付了房子的首付,说不羡慕那肯定不可能。但是拼着一口气吧,今年终于考上了。房子、车子,慢慢的我也会有的,但是不读研究生,我可能会遗憾一辈子吧!@申月十一36岁考上的研究生,选择考研其实是为了工作有突破吧。这个年龄考研的人好像不多,但是这好像也是我最好的选择。现在的研究生同学,好多都比我小,感觉这种体验还是很奇妙的。@大梦想家阿肆今年26岁,正在备考20年研究生考试,没有辞职,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有考研的念头是去年的时候,那时公司招了一批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刚来的他们福利待遇就比和现在待了两年的我不相上下,公司给他们的项目也是很好的。当时,那种差距感让我觉得学历的这个坎,果然能在有的时候敲醒自己。为了提升自己,也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我选择了考研。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路子,但是我觉得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也是我能走的路。@无问西东现在23岁,去年本科毕业,今年一战考研。去年毕业后,工作换了四五次,最长的做了四个月,最短的不到一周。可能就是因为毕业的时候,没什么规划,也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一直没有安定的工作。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是我觉得提升自己总没错。只管努力,总会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吧~@one day我27考上的研究生,专升本读了两年本科毕业后就工作了,工作两年后选择考研。我感觉自己也蛮能折腾的,因为我经历了专升本,22岁专科毕业,24岁本科毕业后就工作了。但是在工作中觉得自己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就业,而且学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辞职考研了。虽然27岁考上研究生比正常按部就班读下来晚了几年年,但是读一个一本的研究生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自己也可以趁读研的三年有一个改善和提升。在我的世界里,喜欢的事情就去做,和年龄无关。当然了,我也觉得学历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机会。上面这些人,他们阅历不同,年龄不同,追求不同,但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考上研究生,遇见更好的自己。无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当做出选择的时候,就走下去。开挂的人生,从不晚!你呢?在几岁选择的考研?又是在几岁考上的研究生呢?

而侈于德

想考全日制研究生,但年龄接近三十岁了,还要考吗?

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人才就业市场变得“拥挤”了,有不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国正在往好的发展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之下,从少数人读研,变成了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读研。所以,有些年龄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也想考个研究生来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特别是想考个全日制研究生,毕竟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更加吃香一点。可是,年龄接近三十岁的情况下,还考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合适吗?不得不说,目前学历内“内卷”的情况确实不容小觑,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能会出现可能严重的学历“内卷”,也不是不可能的,不是吗?为了生活,为了自身职业发展瓶颈有所松动,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考全日制研究生,未必不是好的选择。从考公这个角度来说,三十岁左右的全日制研究生,在不少地区依然是香饽饽。虽然有的地区公务员报考条件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但有些地区公务员报考条件中,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再从其他就业角度来看,通过一些招聘信息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有些高校招聘人才时,对研究生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如果以本科学历求职,需要拥有中级职称才行。可见,年龄接近三十岁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是可行的道路。特别是哪些稀缺、热门、实践性强的专业研究生,只是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其实,现在有一些用人单位会对全日制研究生的职场人士,在年龄要求方面有所放松,不管怎么说,能顺利拿到研究生学历,不算是一般人。当然了,接近三十岁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局面。有些人大学毕业就已经结婚生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家境经济条件不错,暂时可以减少一个劳动力,也能维持基本运转,不然的话,确实很难抉择,而且基本上都不太会考虑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年纪不小的情况下,考全日制研究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要进行一些取舍,若能维持基本生活状况,而且自身读研意识较为强烈,不怕吃苦,不怕煎熬,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那么可以考虑拼搏一下。毕竟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不算很大,而且考研的念头一旦产生了,很难让它平息下去,不是吗?总而言之,年纪不小考全日制研究生,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坏处。想要十全十美,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且快到三十岁的年纪,应该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有得必有失,你可以得到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但在某些方面必然有劣势存在,如工作经验年限等。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不管哪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只能说做出合适的选择。要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直在冒险的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考不考研,年龄也会一直上升,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对于年纪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考全日制研究生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

落水狗

年近四十岁还能否选择读研甚至继续读博

首先,能够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的职场人都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从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来看,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即使在将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发展以后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岗位升级上,而且随着职场上的事情越来越多,很少有人能有机会继续提升学历,所以职场人能够有条件继续读研是应该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情。实际上,当前有不少职场人会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考虑重新回到高校继续学习,这在近些年来也比较普遍。在年近四十岁的时候读研应该注重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在方向的选择上要尽量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其二是要注重行业经验与研究课题的结合,尽量要通过自身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来促进自身的科研;其三是要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平台,积极提升眼界。如果有进一步读博的计划,本身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读博士的过程往往会非常辛苦,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上,相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博士研究生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会比较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博士研究生都是在读博第六年才能毕业。最后,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很多职场人在读研之后都获得了岗位升级,也有不少职场人在读研之后进入了自己理想中的行业领域发展,所以职场人读研会为自己的职场发展打开一个新的空间。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泛然而辞

25、35、45岁,不同阶段报读在职研究生,都为了什么?

每年报考在职研究生的考生,从年龄上来讲向来参差不齐,从20几岁到40几岁不等。年龄不同在职读研给大家带来的收获也有不同之处。小编将不同年龄段人群分为三类,分别是:● 定大方向阶段: 25岁-32岁● 基本定型阶段:32岁-36岁● 追求稳定阶段:36岁-45岁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各年龄段在职读研的特点:▼定大方向阶段: 25岁-32岁在25、26岁时,基本上工作了两三年,有基本的经验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个提升自己的平台,而在职考研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既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又能给自己带来升职的捷径。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已经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需要学习什么。明确目标后再去在职考研,根据自身的需要,有目的吸取知识,给自己的上升增加砝码。▼基本定型阶段:32岁-36岁这个年龄段人群事业基本定型,而且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很清晰了。这个年龄段人群选择读在职研究生,基于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本,想要在行业领域有更突出的表现。也有一部分对自己的事业也会有一些想法的人群想要通过在职考研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达成某种夙愿。▼追求稳定阶段:36岁-45岁在36岁职业基本定型后,在36—45岁期间,大多数人只是求稳定,更多的是带后来人。这时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组织目标,包括和团队的目标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这个年龄段职业生命的延续。这个阶段人群在企业里承担重大职责,更追求在这个岗位上稳稳当当地尽职尽责,很多在社会上很不错的成功人物都是从这阶段出来的。这个时候选择在职考研,多数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诠释对专业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带新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群是因为个人喜好选择在爱好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其实,不论在哪个年龄段在职考研,都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回报。小编认为最需要读在职研究生的人群是:25岁-32岁的定大方向阶段和32岁-36岁基本定型阶段的人群。如果把人的核心竞争力分成四部分:知识、技能、经验(眼光)、心理素质。大学阶段和就业阶段培养的是知识和技能,而读在职研究生就是对知识和技能以及经验(眼光)的再次升华。而这两部分人群最需要提升的也就是这三方面,所以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人群,不论是大学生、出入职场的新人,在最需要充电的时候,别让机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

生物哀之

如已经30多岁,请慎重选择考取一般院校的全日制研究生

“啊,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是张爱玲的一句经典语录。出名要趁早,成功也是如此。毕竟,年轻就是一种资本,可以尽情的去尝试,去拼搏,哪怕方向错了,失败了,吸取经验教训再重新来过就好。而对于已经30多岁的人来说,是否坚持考取一般院校的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和时间问题。全日制研究生脱产学习三年,这三年无收入,只消费。哪怕是兼职打工,那么家里怎么办。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可能会出现尴尬的经济危机。哪怕是未婚单身,也要承受来自家人施加的压力,为什么不去工作结婚,反而去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够稳定,不够让人放心。其次是就业问题。三年毕业已经是临近35这个入职大关了。如果公务员笔试能力强,那么还可以趁着应届生的身份拼一次国考省考,成了皆大欢喜,不成的话,去一般的私企很难被接收。除非所学专业需求量大,或是实际能力出众。私企更愿意选择刚毕业或是有个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而不是一个将近35岁的硕士研究生。人生路漫漫,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主角,没有那么惊人的成就。我们要慎重选择我们的人生路。毕竟,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心路历程是不易的,每一步都要选择好,要为自己爱的人和自己负责。

人大喜邪

3岁上小学14岁上大学 小伙刚满18岁考取海大研究生

6岁上小学,18岁参加高考,这是大部分人的求学历程,可他18岁就以高分考取研究生。青岛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大四学生赵天亚去年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专业的研究生,以398分的高分通过了初试,近日,刚满18岁的他拿到复试成绩,以笔试第一、复试第五的好成绩顺利通过。热爱海洋 14岁考上大学记者联系上赵天亚时,他还在菏泽老家,三天前,他刚过18岁生日。热门专业那么多,为何选择水产养殖学?“因为爱好。”赵天亚说,小的时候,家里的鱼缸中养了很多小鱼,他时常趴在鱼缸边,歪着头问:“爸爸,这是什么鱼?”“鱼为什么不睡觉?”长大后,赵天亚通过网络学习了解了不少关于鱼、关于海洋资源的知识,对神秘的大海更加感兴趣。爸爸是会计师,母亲是公务员,一两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数学和汉字的基础知识,不仅能识字,唐诗宋词他也早早就会背诵。 3岁上学,中间连续“跳级”,2016年,14岁的赵天亚考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怀揣一颗探索海洋的心,重续儿时的梦想。“青岛是一座沿海城市,同时不少亲人生活在青岛,考虑到我年纪小,在这里上学照顾起来方便,这也是自己报考青农大的一个原因。”赵天亚说。当时的他因为年龄较小,刚入学时受到不少媒体关注,纷纷报道这个追寻海洋之梦的少年。年龄小 大学4年备受照顾“大一时,爸妈很担心我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照顾。”赵天亚说。大三上学期,赵天亚骑车不慎摔伤了腿,上课路上同学们变成他的“拐杖”,到了饭点变成他的“外卖员”。由于年纪小,班主任、专业老师对他总是格外关心。对于老师和同学的照顾,赵天亚非常感激,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在青岛农业大学,他度过了充实的四年大学时光。“我从来没觉得跟同学有啥不一样,交流起来也没有代沟,就像同龄人一样。”赵天亚说,父母并没有因为他是独生子而过度溺爱,小时候,父母就很重视对他独立性的培养,打扫卫生、洗衣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12岁时,我就开始住校,刚开始确实有些困难,但慢慢就适应了。”赵天亚说。未来想读博当大学老师进入大学校园的赵天亚,虽然比周围同学显得稚嫩,但他却在心中早早就定下考取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大学四年,他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参加过两次海洋知识竞赛,先后获得二、三等奖。大三下学期,他和另外五名同学被分配到水产公司实习,他所在的小组负责大菱鲆养殖和挤卵工作,每天给鱼换水、投喂食物,虽然每天身体疲惫不堪,但却收获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在考前最后一个月,为了克服浮躁情绪,他坚持每天在操场跑步。“压力是有的,可天天想着压力于事无补,还影响学习,不如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赵天亚说。如今,他以398分的高分考取中国海洋大学,不仅如此,他所在的宿舍4名同学,其中3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研究生。再过几天,赵天亚就要返回青岛农业大学,接下来一段时间,精力主要放在毕业论文答辩上。“我想读博士,未来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从事学术方面的工作,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海洋强国贡献一份力量。”说起未来的打算,赵天亚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讲述心得:学习上善于找窍门作为经历过高考和考研的学子,在学习上,赵天亚也有自己的一套。“在数学上,我感觉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天赋。”赵天亚笑着说,自己的数理化成绩一直比较好,尤其是数学。提起学习方法,他认为自己的优点是善于总结,从不同题目中寻找共同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像大部分学生一样,赵天亚也有偏科的现象,那就是英语。“上高中时,我英语成绩不太理想。”赵天亚说,对于这一点,他有清楚的认识,但从来没有当成一种压力。“一味想着困难解决不了问题,重点还是怎么去做。”在英语学习上,他的“窍门”就是记笔记,对于单词,他从来不死记硬背,日常学习中发现不认识的就记下来,下次遇到还是不认识再记下来。反复记录得多了,再遇见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自然就记住了。“在学习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放平,认清不足,少想多做。”赵天亚说。学习过程中,除了自己的努力,赵天亚认为,老师的鼓励对学生同样重要。记得刚上初一时,他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不要有压力,把心里话写出来就可以。”语文老师告诉他。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终于按要求写完一篇作文。从那以后,他对写作文不再那么排斥。兴趣:爱读书爱听英文歌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赵天亚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听音乐。说起读书,并没有固定的类型,从小到大,除了阅读海洋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外,文学、天文方面的书籍他都有涉猎,总之对什么感兴趣就读什么书。记得高中时,到一位同学家里玩,看到书桌上放着一本霍金的 《时间简史》。他随手抄了起来,看了几页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临走时向同学借了过来,利用一个周的时间读完。文学方面的书籍就更多了,其中比较喜欢看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赵天亚说,对于书籍的选择,多数都是通过浏览网页获得的,遇到感兴趣的,就会让父母给自己买,对于他的要求父母通常都会满足。对于音乐,赵天亚最喜欢的是英文歌。“也算是爱屋及乌吧。”赵天亚说,同学中有不少“追星族”,平时交流中,大家会一起分享一些外国歌手的歌曲,渐渐地,自己也喜欢上几个歌手,然后特意买他们的专辑,听着听着就上瘾了。“考研之前,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放一首舒缓的英文歌曲,这样有利于放松心情。”

成人礼

4岁读完初中,13岁上重点大学,17岁成为研究生,为何被劝退?

4岁读完初中,13岁上重点大学,17岁成为研究生,为何被劝退?出生于1983年、湖南省华容县普通家庭的魏永康,从小天资过人,父亲魏炳南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百货公司工人,因此魏永康成了家庭的希望。曾学梅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改变家庭现状,对于魏永康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基本生活都大包大揽。包括洗衣服、洗澡、洗脸、端饭,甚至高中时候都还亲自喂饭。为了不让别人打扰儿子学习,曾学梅甚至杜绝同龄的孩子过来和儿子玩。除了学习之外,魏永康什么都不会做,孤僻,低能。而他也不负母亲的众望,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轰动全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天才神童之名,如雷贯耳!魏永康在12岁的时候还分别获得过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三等奖、岳阳赛区化学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13岁,魏永康以602分的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是重点大学!16岁获得湘潭大学物理竞赛二等奖。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这一路走来,魏永康顶着神童与天才之名,可谓是连战连胜,璀璨耀眼!但是,3年后,魏永康被劝退了:他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会打扫,屋子臭烘烘,经常窝在寝室看书,却忘了参加考试和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0分,不是不会,而是生活能力的低下让他忘了,也失去了读博的机会。也就是20岁被劝退之后,他一路的耀眼光环慢慢地褪去了。诚然,纵使不读博士,他也是重点大学的人才,前途光明,但是,一个抑郁孤僻、自理能力极差的天才,你真的认为他的前途会光明吗?并不见得。不过,魏永康今天的现状,倒是改变了一些,在经历了一系列求职失败和大量挫折之后,他在亲友的帮助下适应生活,已经娶妻生子,并且考上了211的北京工业大学。所以,他再落魄,也比很多没学历的人要强一点的,目前做软件开发,但是也很少说话,可见童年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方式,始终会影响他一辈子。否则他是有成为一方大佬的可能性与概率的。这还是现代选择面比较宽一点,不然就是王安石笔下活脱脱的一个“伤仲永”,“泯然众人矣”了。魏永康给我们的反思是:1.家庭和媒体社会的捧杀。在魏永康还没有功成名就的时候,他的名声就很大。名声来得太早并不是好事,因为它会捧杀,毁掉一个人。当年媒体也对他进行了立体式轰炸,这也是一种捧杀。而一旦魏永康被劝退了,母亲曾学梅立马就受不了了,当面叫儿子去死。因为面子、别人的嘲笑更让她受不了。她所做的一切自然有为了改变现状、出人头地的原因,但是也有虚荣在作祟,而虚荣是最容易毁灭一个人的。但是,站在曾学梅的角度,她含辛茹苦,真的有错吗?到底是什么错了呢?2.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代表了一个人智商很高。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做得好,在各个圈子各色场景混得开,代表一个人情商高。那到底哪个更重要呢?说实话都很重要。而魏永康属于智商高情商低,并且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智商情商都是可以学习培养而有所提高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情商,那他学习再好,智商再高,那么在社会上碰壁、悲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总有一些人在说独处多么好,寻求共情和流量,但人类社会自始至终是群居社会,是人情社会,是关系社会。看到独处的好处时,也应该看到独处的坏处,长时间独处,会让一个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大幅度退化,甚至出现抑郁,身体心理双双不健康。而一个人、一个公司,明显更愿意看到和接受会穿着打扮、会说话办事的人,相信你是老板也会这样选择。3.神童情结,不如按部就班。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是神童,但是也有很多父母,会健康、快乐地培养孩子,可能学习不是很好,但是至少正常健康,步入社会能够独立生活。这种按部就班的人很多。而魏永康就不是按部就班的,还有其他神童也是。王思涵14岁考进沈阳工业大学,毕业前夕被责令退学。中国科技大学神童宁铂,如今却出家为僧。同样是神童的干政,长期找不到工作。还有很多,人们只看到神童和震撼,却看不到,连续跳级,身体、心理年龄和身边的人不适应,包括儿童天性的被压抑,他们该如何自处?和与他人相处?4.到底是谁的错?曾学梅有错吗?她本来没错的,除了读书学习,还有更好的改变现状、超越阶级的方法吗?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更好的了。她的错处在于教育方法的不得当,过于虚荣与过分注重成绩,忽略了孩子生活、社交、情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以成绩定人,也不是她规定的。这么看来,是不是应试教育有问题?我们常批判八股文,其实八股本身也是应试教育,和我们今天的作文等方面,在本质、性质和形式上没有多大差别,我们今天也脱离不了“八股”,所以一味批判古代八股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我们考试作文不也是类似的格式与模式?那八股文有什么错和值得批判?说白了它们都是应试教育,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罢了。应试教育确实有问题,但是没有应试教育,又找不到比它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科举制和八股文也是这样,古人也知道它们有问题,但找不到更好的,只能接受“最坏的方法中最好的那种”。但是注重应试与经济,也必然要接受素质和道德滑坡的风险。只能说福祸相依,其实本质根源问题是上升通道狭窄、社会生存压力大、竞争压力大、教育资源不均衡,丛林法则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施加在我们身上,你认为呢?

形魂

“如果再来一次,30岁以后读研究生,我会多做一些准备”

以30岁高龄重回大学校园深造充电已不是一件稀奇事。竞争令人清醒,生活的意外使人进步。如今,清醒着想要进步的人越来越多。常常在教学楼的楼道里碰到刚好下课的人。有时候这是一群中年人,从外貌和年龄上,我们真的很难分清究竟谁才是老师;有时候这是一群年轻人和几个中年人,他们可能都是同班同学。大学校园是一个聚合又包容的存在。大龄青年重回学校的理由比较相似——提高个人实力,提升竞争力,未来获取更多收益。当我们下定决心,放下一切顾虑,拼尽全力考上研究生以后就会发现,对于大龄读研的思考,有些事情“想多了”,有些事又“想少了”。如果可以,多做一些读研准备,或许能多一些从容,少一些焦虑。代沟入学之前想过年龄的问题,还好我不是同学中最年长的。入学以后,跟同学们的人际交流代沟成为首发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不论是衣着审美,说话方式,大量使用的网络暗语,还是最潮流的明星八卦,我都有些无所适从。常常是他们一群人聊得欢天喜地,我坐在旁边当着“捧哏”。就连导师都比我清楚年轻人的世界,可能这跟他们待在校园长期耳濡目染有关。工作经历让我领会到团队的意义,跟同学们建立“革命的友谊”是未来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步骤。本着迅速脱离“老龄化”,青春再现的目的,我开始通过网络了解年轻人喜欢的话题,分析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表达方式,默默记录。依靠此前的工作经验,我快速解决第一个小麻烦,顺利融入集体。“倚老卖老”或许是同学们想与我拉进距离的缘故,亦或许是他们确实需要拓宽信息范围,课余时间,小同学们总爱问我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和感情的一些事情。我则仗着自己大几岁,有经验,抱着“过来人”的心态,事事喜欢提意见,讲道理。学习成绩评估给我当头一棒。我突然认识到,虽然我的同学们年轻,却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专业课和学术方面,我远远不及他们。长久的工作让我迷失自己,“前辈”心态令我尴尬不已。在学习方面,我是个弱者,曾经的夸夸其谈让我羞愧。大龄青年读研,摆正心态,放下过去很重要。专业知识跟不上考研突击的那些专业知识很快就显得力不从心。研一的专业课课程安排紧凑,压力很大,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大约三个月过后,我的激情就被学术的“乏味”碾压得粉身碎骨。学习状态和专业知识的断层是最初进入研究生学习模式的一大障碍。每次开会,若不提前准备,我大概都是“呆若木鸡”的状态。多数同学们能在会议上表达一些个人意见。压力和焦虑动摇了我的信心,还好,多年工作练就的抗压性让我“迎难而上”。上课之前,阅读大量资料,提前准备好一些观点,以便老师抽问。下课以后,复盘一次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讲述的内容。前期的目标只有一个——课堂上有话可说,下课后有内容收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专业知识也是一个难点。无法表达专业内容,类似于“没入行”。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天朗读专业书籍20分钟,提高专业表达能力,效果还不错。学术“0”思路选择了研究生这条路,必然要经受学术的洗礼。大龄读研,别说写论文,起初就连学术的脉络都完全摸不着。离开校园太久,对专业不熟悉,底子薄弱。进了学术的殿堂,却不知道学术在哪儿。好在年龄大的优势就是“脸皮厚”,多跟老师沟通,是我确定学术方向的重要途径。导师会推荐许多可靠的专业书籍,介绍论文撰写的方法,并建议我多听学术讲座活动。刚开始,我能够参加的学术会议就一定会去听。听完以后,认真整理讲述者的思路,理清论文框架,再大胆的仿写,练习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待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都有了明显提高后,我就开始尝试投稿。不出意外,几乎所有的稿件都会被退回。但退回稿件上的审核拒绝意见是“宝贵的财富”。我反复修改调整后,再反复投稿,慢慢地,也有了“成功的喜悦”。家庭大龄研究生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脱产学习就没有收入来源。房贷和车贷每一秒钟都在增长,想要心安理得的学习并不容易。家庭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生活的重担都在“队友”身上。大家需要互相包容、支持和关心,一起度过艰难的几年。珍惜学习机会,也不能忘记陪伴家人和孩子。孩子成长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错过甚为可惜。即使频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奔波往返,我也乐在其中。阅读能力下降和记忆力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体内容的呈现模式使我们逐渐习惯碎片化和小段化的阅读方式。长期以往,阅读能力不知不觉间早已下降。记忆力在生活的琐碎和劳累中,大不如前。参考论文资料或参考书籍几乎都是几百页以上,想要完成导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需要高效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提炼能力。最初,我很难完成阅读任务。总觉得自己认真地看完了每一个字,抬起头,又好像什么也没看过,脑子里空空如也。那些大段、晦涩又充满大量专业术语的文字似乎自己浮动起来,在我的视线里跑来跑去,无法看到实处。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令我寝食难安,学习进度基本跟不上。为了尽快恢复阅读能力,我卸载了手机上的全部自媒体;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读完一定数量的内容,并总结阅读收获;一旦完不成就自我惩罚——跑步或禁止吃零食。这个过程虽然有点煎熬,量变带动质变,成效卓著。落差当我30岁重归校园读研的时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都在生活的道路上意气风发。有人升职加薪,有人跳槽到名企;有人刚买了房子,有人换了一辆好车;有时候他们在上野公园赏樱花,有时候又在普吉岛晒太阳。这一切,总让我感觉心虚,让我思考30岁以后读研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年终大家一起聚餐,眼看着别人工作顺利,年终奖丰厚,说不羡慕,那真是假的。自己不能为家庭承担更多,反而成了一个有力地消耗者,心态方面出现断崖式的落差。Late is better than never。有些事,总要自己先相信,才能让别人相信。选择也需要一些“义无反顾”。我再也不看朋友圈,有时候也看一些“鸡汤文”,再弄点“庸俗”的爱好,释放压力。美好的未来虽晚必到。当我正式毕业,拿到理想的offer,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单选|你会考虑30岁后读研吗会不会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往期精彩:考研初试400+的高分考生调剂仍落榜,惋惜之余,有些事你需要知道考研复试每题都能答,最后却因成绩低落榜,个中缘由“似曾相识”大学为本科生配导师,一些研究生却忙起来了考生遇到网传“考研复试导师必问题目”,押题成功,却未必是好事

义存

13岁读大学,17岁读研究生,“天才神童”被中科院劝退后涅槃重生

文|红青说教育(文章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北宋诗人王安石曾创作过一篇文章,《伤仲永》,指的是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为天赋异禀,小小年纪就扬名四方可以赚钱补贴家用,可是,父亲却是一个目光短浅狭隘之人,将儿子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本来好好培养一定可以有更好的成绩,可是却被父亲白白浪费了才能,最后只能沦落回一个普通人,而这个故事也是真实发生的一个故事,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再有天赋,不学习新知识只靠着天赋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后天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如今,天才少年、天才少女、神童之类的名号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年少成名之后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天才们“陨落”,真正有能力的反而是那些凭借后天的努力,踏踏实实读书的人,所以,才会有了那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吧,因为即使再聪明的人,哪怕孩子5岁可以算100、1000以内的乘除法,在后天的时候没有人引导,到了10岁、20岁也只能算100、1000以内的乘除,所以,哪怕是天才,也要有人引导,也要在各个方面都全能一些,可以学习又能照顾自己,可是天才,但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被誉为“神童”,13岁读大学、17岁读研究生,被劝退后向阳而生魏永康被称为“陨落的天才”,但是,他的成长道路上并没有鲜花与掌声,有的只是坎坷和各种各样“否定”的声音,也让他异常的艰难,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他的父亲魏炳南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残疾军人,一直卧床在家,只有母亲曾雪梅一个人苦苦支撑,好在儿子魏永康的出现,让母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魏永康出生只有两三个月的时候,母亲就会教他认字,还会读诗给儿子听,后来,“神童”展现了自己真正的实力,2岁左右就认识了1000多个字,4岁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初中的课程,小学只念过二年级和六年级这两年,后来,在魏永康8岁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魏永康就已经跳级去了重点中学读书,到了魏永康13岁的时候,其他的同学还在上小学六年级或者初一的时候,他就参加了高考,并且成功考入了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原以为魏永康“开挂”的人生会越来越精彩,可是,在2003年的时候,在中科院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劝退回家,被高高捧起的天才,就这样跌落到了尘埃里。而魏永康这样的天才之所以被劝退,是因为他和任何人都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因为不知道怎么和人交流,魏永康被同学疏远,写论文的时候也不和导师交流,这一切的源头,还要追溯到他的母亲曾雪梅身上,在魏永康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里,他从来没有和同龄的孩子玩耍过,衣食住行都是母亲包办,除了上厕所是他自己来,其他的都 由母亲承担,他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别的孩子玩游戏他学习、别的孩子吃饭他学习,因为妈妈会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别人睡觉他也在学习,可以说,除了学习魏永康什么都不会做,而也就是母亲曾雪梅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导致魏永康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到了大学没有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只能被劝退。当魏永康被劝退回家的时候,母亲几乎崩溃,对着魏永康大骂:我情愿没有生过你。而且,母亲也不敢出门,因为她觉得所有人都在笑话自己,轰动一时的天才被劝退,这种打击到底有多大,我们是无法亲身体会的,不过,后来曾雪梅开始醒悟,开始一点点培养儿子的自理能力,从学习刷碗到收拾屋子,再到后来找工作和其他人交流,魏永康学习的都很不错,后来,魏永康又重新考上北京工业大学,也在08年的时候结婚生子,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也会和妻子一起做家务一起看电视,当休息的时候还会和妻子孩子一起去玩耍,真正的体会到了生活的意义。红姐寄语:在中国父母的心中,似乎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只不过和我们不同的是,魏永康成为了一支真正的“龙”,无奈被现实打败,所以,不论是天才还是平凡,都是自己的一种选择,天才的称号给他带来的鲜花和掌声还是没有平凡人普普通通的生活美好,所以,家长们还在纠结什么?抱怨什么呢?孩子能健康、平安的长大已经是很好的了。今日话题:大家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呢?你希望过着平凡的生活还是万众瞩目的生活呢?欢迎留言讨论!

大灾难

30岁才读研,是不是太晚了?

曾经在网上浏览到几个关于大龄考研的话题,看了下人们的讨论,多数是支持大胆去考研,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但现实中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多少人都摔倒在路上。大张伟曾经说:你随便去问一个人,说给你两个选择,你是愿意结婚生子,然后去稳定工作,你还是愿意做一个有梦想有激情,能够反抗世界的人?所有的人都会选择第二种,但所有的人都活成了第一种。30岁读研,真的太晚了吗?如果按人一生的长度来说,30岁还属于人生的上半场,并不晚。如果按正常的读研年龄来说,可能真的晚了那么几年,但这几年也并非虚度,而是像一场“社会实践”,在社会上真正历练了几年,再次决定去读研,一定是目标坚定的吧。我们一边坚定地说,不要被世俗生活所束缚,但是却在另一边继续拿世俗的眼光去衡量别人。既然如此,不如真正放下对自己的束缚,你嫌30岁读研太晚,但如果你不读研,你也还是30岁,你再去做任何事,可能都会觉得太晚。有的人本科刚毕业就去读研,也有的人工作几年之后才决定去读研,甚至有人不读研,没有哪种人生都是绝对正确和错误的,每个人不同阶段所做的事不尽相同。有人20岁就遇到真爱结婚,也有人50岁才真正找到相伴一生的人。况且现在的研究生有很多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在国内考研,你也可以到国外去申请硕博,而且现在在国外留学回来还能享受留学归国人员福利待遇,创业就业、买房买车都是政策优惠的。现在国内的很多学生都普遍倾向于去韩国读研,一方面是受韩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韩国学历文凭的含金量高且距离我国近,像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梨花女子大学等都很受国内学生的欢迎。在这里小编一定要提醒大家!学校排名并不等于专业排名,如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经营学专业在韩排名前三,所以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