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左氧氟沙星技术改造项目 1、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简述年产1,000吨左氧氟沙星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4,997.3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14,139.3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858万元。包括土建、设备、安装、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2、项目实施单位本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使用募集资金对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由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具体实施该项目。3、项目前景分析左氧氟沙星是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在1994年开发成功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具有卓越的体外活性,比氧氟沙星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大以及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可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妇科疾病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外科感染、胆道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耳鼻口腔科感染等多种细菌感染的一种口服或肠胃外用的广谱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喹诺酮类药物最优秀的代表。本公司系国内最大的左氧氟沙星生产企业,多年来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左氧氟沙星绿色创新工艺研究,已将原来需七步合成的传统工艺路线缩短为四步,减少了三废排放,实现了节能降耗,该技术工艺的6项专利申请已获国家知识产权总局受理。同时,公司承担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 “十二五”计划第一批课题中的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左氧氟沙星技术改造项目已完成工艺优化研究,公司在左氧氟沙星的生产方面具备明显的技术及研发优势。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所统计,我国左氧氟沙星近三年的销量分别为1,050吨、1,390吨和1,750吨,增长迅速。同时随着左氧氟沙星2011年起晶型等方法专利逐步到期,以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左氧氟沙星的市场容量将有望进一步增长。本公司现有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实施年产1,000吨左氧氟沙星技术改造项目,年产能将扩大到1,400吨,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影响力和自身经济效益。
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背景 受益于消费升级,居民对于品牌和品质的要求逐年升级,高端与次高端白酒销量提 升,与中低端白酒反差鲜明。相对于高端白酒稳定的竞争格局,次高端白酒行业格局尚未确定,未来次高端白酒的营业收入将进入放量期。公司的品牌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产 品结构上移,“年份原浆”系列产品持续放量充分享受消费升级红利。为紧抓行业战略性 机遇,实施技改优化产业结构,为公司“双品牌、双百亿”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二)项目建设概况 项目由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建设地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 城区古井镇张集南古井生态产业园西,项目总占地面积1,220,000平方米(约1,830亩)。 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制曲车间、酿造车间、存储酒库、灌装车间与配套生产设施,提升基酒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中高端产品品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66万吨原酒、28.40万吨基酒储存、13.00万吨成品灌装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园区。项目预计总投资892,446.18万元,其中拟使用募集资金不超过500,000.00万元(含500,000.00万元)。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顺应环保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坚持“绿色酿造”,促进公司转型升级的需要 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 展目标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安徽省“十三五” 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白酒制造业作为食品工业重点发展行业,鼓励白酒行业通过技 术改造,构建“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生态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具有较强生产力的食品产业体系。 此次酿酒技改项目按照“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有安全保障”的总体设计思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是积极落实和贯彻国家环保、产业等宏观政策的需要。 2、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优质基酒储存能力,优化产品结构,保障公司“双品 牌、双百亿”战略目标落地的需要 较长时间的恒温储存是生产中高端白酒产品的必要条件之一,越是高档白酒,用于调酒的基酒贮存期要求越长。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基酒的品质将显著提高,优质基酒的比率也将大幅提升。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占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为“双品牌、双百亿”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3、坚持“智能制造”,有效提升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降本提效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GDP占比持续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白酒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公司部分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较低。本次项目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整体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政府产业政策 2019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二类的“限制类”产业中去掉了白酒产业,本次政策修订的导向中也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国家产业监管部门鼓励 白酒行业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现代化水平,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2、公司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与品牌优势公司所在地亳州酿酒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酒文化底蕴深厚,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主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全球十大烈酒产区之一。白酒产业一直是亳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全市共有白酒企业13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素有“十里酒乡,百家酒厂”之誉。以“古井贡”为代表的白酒品牌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开展优质白酒酿造的地缘优势和品牌优势显著。 3、白酒行业结构性增长和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行业企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经过近三年的调整,白酒行业从2015年以来呈现逐步复苏迹象,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得以回升。在行业调整的背景下,公司也积极转变经营思路,狠抓精细化管理、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71%和26.10%,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04.17亿元,净利润20.98亿元。白酒市场的结构性增长和公司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而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也有利于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五)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白酒酿造工艺需求,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建设包括:浓香酿造原粮及制曲区(制曲车间、培曲房、曲库、原粮钢板仓及工作楼、谷壳钢板仓及清蒸车间)、浓香酿造区(浓香酿造一区、二区)、陶坛储酒区、不锈钢酒库勾调区、包装物流区、动力能源与污水配套区、辅助配套区(中转酒库、消防站、食堂等)。项目总体投资金额为892,446.18万元,包括建设投资以及流动资金。 (六)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指标较好,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改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6.66万吨原酒生产、28.40万吨基酒储存、13.00万吨成品灌装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园区。若按成品酒对外销售测算,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148.06亿元,年均净利润28.93亿元,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税后)22.81%,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5年)为8.54年。
新增月产 280 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本项目拟利用肇庆市端州区风华电子工业城内的现有厂房及租赁外部厂房等建筑进行片式电阻器产品技改扩产。项目建成后,于 2023 年达产时实现片式电阻器新增月产能规模约 280 亿只(新增年产能规模约 3,360 亿只)。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下属端华片式电阻器分公司,项目总投资 101,18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93,430 元(含基建投资及扩产用设备投资等),建设期利息 2,850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4,900 万元。(1)片式电阻器有明确的目标市场需求片式电阻器主要应用于 5G 通信领域、汽车电子、PC 领域和家电类领域。5G 建设是新基建核心内容,是近 5 年到 10 年我国刺激经济最重要的抓手,该市场对于小尺寸片式电阻器需求巨大。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片式电阻生产厂商,有良好的地域优势,随着公司小型化配套能力提升,将进一步加快扩大 5G 市场份额。家电行业近年来结合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向智能化、网络化、小型全贴片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为了达到国家新能效的要求,变频等新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家电产品中,带来了大功率贴片电阻、高压电阻、合金电阻、抗硫化电阻及小尺寸电阻等需求。家电领域是风华高科传统的优势领域,公司有着良好的客户基础,现有客户的大量需求是公司新增产能消化的保障。电阻市场的竞争主要是规模成本的竞争,由于公司产能规模与台系同行仍有一定差距,通过本次技改扩产,可大幅提升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加快提升市场份额。(2)公司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端华分公司自 1994 年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形成厚膜技术、薄膜技术和合金技术三大技术平台。厚膜技术平台的生产技术成熟稳定,已达到国内外先进同行的水平,并成功组建厚膜片阻产品线、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产品线、厚膜保险丝产品线、厚膜网络电阻器等产品线;薄膜技术平台的薄膜技术水平和工艺设备能力已达到了日本和台湾先进同行的水平,并成功组建薄膜片阻产品线、薄膜保险丝产品线;合金技术平台目前已完成该技术平台工艺设备的引进,并组建了合金电阻产品线。端华分公司的这三大技术平台是主要技术基础,并且已经日趋成熟。按照电阻的技术进化趋势及终端产品应用环境变化趋势,片阻的小型化、高精度化、高功能化、网络化及薄膜化等是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公司的三大技术平台可确保公司持续往此技术趋势升级,因此公司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公司技术人员持续专注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优化,持续推进片阻产品性能改善,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为提升公司片式电阻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夯实了技术基础。(3)公司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公司在 2016 年、2018 年片式电阻器产能升级及技术改造过程中,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人员在设备选型、技术水平、生产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积累了相对完善和深入的经验,为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项目产品新增月产 280 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的产品为片式电阻器,型号主要有 03015、01005、0201、0402、0603、0805、1206、其他片阻、薄膜电阻、合金电阻等。项目的投资构成及经济效益情况1、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750,516 万元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线技改及信息化建设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圣世达实施。项目拟对山东圣世达现有工业雷管装配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电子雷管脚线和高强度塑料导爆管生产线,并搭建完善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本项目将大幅度提升山东圣世达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脚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市场需求,从而为公司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该项目拟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山东圣世达生产运营效能和管理决策水平,以适应金奥博集团化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运营。2、项目必要性分析(1)实施工业雷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方向2018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工信部安全[2018]237 号),指出“2022 年底前,将工业雷管生产线装配工房内直接接触雷管的现场操作人员减至 6 人(含)以下。生产线技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不再延续生产许可和安全生产许可;在工业雷管、火工药剂、震源药柱等生产过程中的高风险岗位实现人机隔离操作;推广数码电子雷管装配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山东圣世达现有的工业雷管装配生产线建设较早,用人多、自动化水平较低,不满足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要求。项目拟对现有的雷管装配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装配部分直接接触雷管作业人员不大于 6 人,同时搭建先进的生产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产品生产信息、质量检测信息的实时监测,有效提升生产运营效能和本质安全水平。(2)优化产品收入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工信部《民爆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强度导爆管雷管以及数码电子雷管发展,工业导爆索向系列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要求。《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及目标》提出“鼓励开发新型起爆器材,推广应用数码电子雷管;到 2025 年底,工业雷管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全面升级换代为数码电子雷管,所有工业雷管全面满足全生命周期公共安全管控标准要求 ”。为进一步减少电子雷管装配人员,降低导爆管和雷管脚线的成本,本项目对现有电子雷管和导爆管雷管装配线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改造,同时配套建设高强度塑料导爆管生产线以及电子雷管脚线生产线,一方面能够满足公司内部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的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新增电子雷管脚线生产线,可满足行业内其它雷管厂家对这些辅材的需求。本项目的实施不但将有效提升公司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雷管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将增加公司对外提供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和电子雷管脚线的能力和收入,优化产品收入结构,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3)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运营效率信息化建设对提升民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通过搭建设备管理、生产管理、智能化看板、物料追踪、智能仓储和新能源管理等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从人、财、物、信、时、空六个方面全面覆盖生产、物流和销售等方面的运营管理,形成一个能将产业生态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智能环境,有效提高生产和爆破服务效能及其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体验,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总成本,实现公司全业务链条的统一管理和协同运营。3、项目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民爆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冶金、交通、水利、电力、建筑和石油等领域,尤其在基础工业、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民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倡导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海外工程投资力度,有助于民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公司具备本项目实施的强大技术基础公司致力于民爆行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拥有 100 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山东圣世达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和自主研发了电子雷管、高精度高强度导爆管雷管、低爆速水胶炸药、小直径水胶炸药和抗冻水胶炸药等高端爆破器材,获得发明专利 4 项、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另外,山东圣世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89 人,研究员 4 人,高级工程师 7 人,高级经济师 2 人,注册安全工程师 7 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 23.6%,具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基础。(3)项目实施具备客户和品牌基础公司深耕民爆行业多年,凭借先进的民爆器材生产和爆破技术、智能装备、高质量的产品、快速的响应能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应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产业形态格局,与国内多家大型民爆器材生产和爆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外建设了 160 余条生产线。公司完善的品牌服务体系和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品牌基础和客户基础。4、项目投资概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 15,208.91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 15,208.91 万元。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经测算,本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14.14%,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7.72 年。6、项目的立项、土地、环保等有关报批事项本项目正在履行发改委立项备案程序和环评手续,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无须办理相关手续。
年产12000吨电子级六氟化硫和年产2000吨半导体用电子级四氟化碳生产线技改项目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总投资 7,000 万元,项目规划利用现有厂房和土地,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购置电解槽、整流机及其他配套设备,以提升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 12,000 吨电子级六氟化硫和年产 2,000 吨半导体用电子级四氟化碳。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提高特种气体产能、扩大供给,满足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需求根据卓创资讯预计,2018-2022 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仍将以平均超过 1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到 2022 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411 亿元,特种气体将为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公司已成为中国西电、平高电气、林德气体、昭和电工、关东电化等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随着公司订单数量增多,高纯六氟化硫、高纯四氟化碳等特种气体的产能瓶颈将逐步显现。因此,公司亟需资金注入扩大气体产能,并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产品、人才和客户资源快速拓展市场,更好地满足大型企业对特种气体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本项目通过技改升级增加特种气体的产能,弥补公司产能短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强化成本控制,发挥产品协同效应的迫切需要科美特凭借雄厚的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实力、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在充分保证合理利润空间的基础上彰显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产销能力不断提升。目前科美特的六氟化硫特种气体的产能达到 8,500 吨,四氟化碳特种气体产能为 1,200 吨,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科美特的下游厂商大多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半导体制造大型厂商,除了产品质量及产品价格之外,下游厂商看重供应商的产能规模及稳定供货的能力。本次技改产能扩张,将进一步有利于科美特发挥规模优势强化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和水平,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3)保证产能供应,巩固现有优势地位的必然要求在集成电路等特种气体的高端应用领域中,下游客户对气体供应商的审核认证周期较长,而公司经过多年行业沉淀在高端市场领域形成了突破,积累众多优质客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本项目通过增加氟碳类等电子气体产能,保证产品的供应量,加速特种气体国产化的进程,有利于稳固公司在电子气体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巩固自身的行业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地位。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连续出台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产业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 年版)》、《“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部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旨在推动包括特种气体在内的关键材料国产化,大力支持和推动特种气体产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2)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本项目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持续深入,中国经济将持续平稳增长,而特种气体作为“工业的血液”,其整体市场也将随之继续平稳增长;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集成电路、光伏能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疗、电气特种设备等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日俱增,特种气体是上述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外延、刻蚀、掺杂、气相沉积等工艺,下游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带动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保持持续高速发展。(3)丰富的客户积累和成熟营销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高效的市场转化能力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积累了昭和电工、韩国大成、普莱克斯、ABB等众多知名客户,并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及台湾、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获得国内外各行业客户高度认可,形成了“境内+境外”的全球销售网络,既能有效促进产品销售,又能在信息、渠道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成熟的销售网络为项目提供了充分保障。4、项目实施主体和建设地点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为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镇东三环路三段 19 号科美特现有厂区范围内。
1、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主要包括三部分:(1)在现有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厂房改造及设备提升,改造项目面积 10,123 平方米,购置设备 60 台/套,其中生产设备 52 台/套,公用设备 8 台/套;(2)对企业进行数字化工厂车间 MES 及物流配置系统建设,主要为四号车间、五号车间、六号车间、数控一车间、数控二车间实施 MES 系统数字化改造,对数控一车间、数控二车间进行物料配送系统升级,同时,进行 MES 系统与 PDM、ERP 系统数据集成,并购置相关设备 8 套。(3)技术引进高档卧式五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及高档立式车床,研发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高档立式五轴车铣复合中心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结合集团公司现有的先进加工手段、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销售体系,实现卧式、立式、龙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国产化生产。解决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和装配能力不足的生产瓶颈,以及复杂零件一次装夹无法保证精度需求的难题,实现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及关键功能部件国产化生产,替代进口设备。同时可以满足微电子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设备需求。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18,068.30 万元,其中基建工程及设备改造 7,647.90 万元,信息化建设 1,695.00 万元,数字化工厂建设 1,190.00 万元,技术引进项目5,635.00 万元,预备费 1,900.40 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资金 3,068.30 万元,其余 15,000.00 万元为募集资金。2、项目实施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项目实施背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司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难度急剧增大,需要采用先进生产手段,制造高端机床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市场需求,企业目前的销售净利润率较低。近年来,高档卧式车铣复合中心、高档数控立式车床、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自动化产线设备、智能机床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原有的厂房面积、恒温设施、起重设备及部分工艺装备和研发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档机床的制造需求,为了提质增效、加快企业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对原有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进行转型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及产业链升级。本项目实施势在必行且亟待达产占领市场份额。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项目产品为高端装备制造机床和轨道交通制造机床两大类,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同时,本项目是在重点领域的机械行业进行数字化建设并对传统机床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对《中国制造 2025》的执行。(2)项目建设必要性①项目实施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需要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虽然我国机床工业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国外先进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直到现在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本项目的建设将优化普通车床结构,以专业化、柔性化、特色化为目标,以数控、高档、精密、高速为方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技术创新战略。本项目的建设完成,是在我国机床工业关键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有助于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②项目实施是深化工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保国家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低档数控机床的产能过剩和高档数控机床的供应不足而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其中附加值较低的简单经济型数控机床占比较大。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床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关键零部件生产依然受制于人,出现了利润不高、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又是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紧迫要求。③项目实施是促使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需要“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本项目既将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数控系统)渗透到机床产品中,增加了机床产品的技术含量,又实施了信息化办公提升改造、数字化工厂建设车间升级建设等信息化工程,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④项目实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适用于轨道交通制造的机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等产品系列化程度高,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状况更是占据很大的比例,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因此,建设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可以实现定制的规模化生产,同时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加工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数字化工厂 MES 及物流配置系统建设完成后,制造单元将在系统实时监控下进行工作,可实现连续“无人化生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人数量,大大降低人工工时费用,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本项目建设是企业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减少零件的在制品数量的需要,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政策可行性本项目是在重点领域的机械行业进行数字化建设并对传统机床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陕西省制造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政策要求。本项目建设有助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有助于产业转型升级。(2)技术可行性宝鸡机床是专业生产各类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普通车床的国家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宝鸡机床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研发团队,产品开发全面采用CAD、CAPP 系统,被评为“全国 CAD 应用工程示范企业”、“陕西省 CAD 应用工程示范企业”、“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为了扩大数控机床的生产规模,提高数控机床的档次和技术水平,宝鸡机床于 2005 年建成了工业园,2006 年进行了两期数控机床产业化技术改造,进口了西班牙五面体加工中心、瑞士数控精密外圆磨床、德国、日本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精尖设备,增添了数控导轨磨床、数控龙门加工中心、蜗杆砂轮磨齿机、三坐标测量机等多台设备,使企业的技术开发、加工、检测手段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未来,宝鸡机床将引进更多专业的、经验丰富的研发及生产相关技术人才,继续加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建设投入,持续开展相关研发活动,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3)经验可行性宝鸡机床拥有省级技术中心,专门从事新产品的开发。技术中心有研发人员164 人,其中研究生 18 人,大学本科 146 人。工程技术高级职称 30 人,中级职称 134 人,工人高级技师 18 人,技师 65 人,其中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一名,国家专项津贴专家一名。截至 2019 年底,宝鸡机床拥有发明专利 27 项。宝鸡机床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2007 年入选《中国机械 500 强》,并连续五年被评为“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授予“中国机械行业竞争力之星企业”;连续多年被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评为“自主创新十佳”、“产品销售收入十佳”、“数控产值十佳”、“出口创汇十佳”、“精心创品牌活动十佳”企业。4、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项目名称:高档数控机床产业能力提升及数字化工厂改造项目项目类型: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实施主体: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秦川机床控股子公司)项目实施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开发区高新十四路项目建设期:3 年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在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基础上,进行建筑工程、设备、信息化、技术引进及数字化工厂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高档卧式车铣复合中心 5 台,HMC 系列精密卧式加工中心 30 台,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20 台,高档数控立式车床 120 台,自动化产线 20 台(套)的生产能力,达产后年产值为 32,680.00 万元。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供销总社发布废电回收处理行动方案2020年12月03日,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积极打造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行动方案》。废电回收处理政策再出方案,22年供销总社力争废电处理能力达社会总量三分之一。自5月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后,近日供销总社联合发改委,结合工作实际,发布了打造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行动方案。《方案》指出,22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力争年废电处理能力达社会总量的三分之一。1)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加强多平台联合引导家电消费升级,开发农村家电消费市场;2)健全回收渠道,整合供销总社系统资源,将家电销售、废电回收处理产业链同日用消费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进行协同推进,鼓励回收企业与家电生产企业、个体回收者合作建立多元化回收渠道。3)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废电利用能力。鼓励废旧家电处理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投入,开展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重点加强线路板处置、元器件无损化高效处理、稀贵金属提取等无害化、高值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处理产物附加值,从而降低处理企业对废电处理补贴收入的依赖度;4)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家电销售、回收处理体系中的应用,健全各环节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降低废旧家电收运和存储成本,提高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效率。废旧家电拆解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发布,供销总社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拆解能力扩张50%,份额提升至35%。为配合工作任务,《方案》制定了废旧家电拆解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农村家电更新消费专项行动,规划行业发展专项行动以及示范推广专项行动等四大专项行动。其中废旧家电拆解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将主要依托供销集团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开展,具体方案:1)扩大拆解规模:新增四机一脑拆解线、建设塑料、线路板、金属、压缩机等深加工项目,实现拆解产物高值化,对家电生产线进行智慧化改造;2)提高拆解份额:通过内生+外延模式,将供销系统拆解能力提升50%,市场份额提升至35%。3)提升拆解水平:升级改造ERP系统、线上竞价平台、信息实时监控系统,打造回收、拆解、销售的全流程信息平台;提升原材料质检、仓储物流管理、拆解生产工艺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拆解产物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跟踪考核。《方案》指出,供销总社将加大专项资金支持,组织开展家电销售回收处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工作推进情况的跟踪、通报。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完善趋势下,龙头企业有望在资金、政策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家电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1.家电社零单月同比增长 2.7%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20 年 1-10 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19.1 亿元,同比下降 7.0%。10 月单月家电社零总额为 684.1 亿元,同比上涨了 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亿元)及增速(%)白电外销延续高景气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0 年 10 月家用空调外销延续快速增长,内销同比转正,总销量867.66 万台,同比增长 12.4%,其中内销 529.58 万台,外销 338.08 万台,同比增长了 4.5%和27.4%,冰箱和洗衣机内销同比增加 6.9%和 9.0%,外销同比增加 36.7%和 22.8%。我们认为白电内销已逐步回归正常运行,海外疫情影响再次凸显,产能转移至国内仍在持续,白电出口在四季度有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速。奥维云网数据显示 w45 和 W46,空调零售额线上同比增幅为40.8%和-44.9%,线下同比为-30.84%和-23.21%,尽管销售额有所承压,但线上价格同比上涨了 7.4%和 15.3%,线下价格同比上涨了 11.98%和 32.5%,我们认为销售额承压主要原因为今年"双十一"周期拉长,部分需求已提前释放,从价格来看,今年双 11 并未发生类似去年的价格战,后续价格有望维持增长态势。我国白电主要销量(万台)及增速(%),2020 为 1-10 月数据家电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率(%)家电产品线下销售额增长率(%)家电行业 Q3 业绩恢复明显2020 前三季度家电行业(申万家电指数)营业收入 8171 亿元,同比下降 3.29%,归母净利润为 543 亿元,同比下降 15.51%,其中 Q3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了 13.37%和 16.42%。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 Q3 白电和厨电内销需求持续释放,家电出口订单超预期。家电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长率(%)家电行业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长率(%)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关联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申请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建议书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商业计划书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废旧家电回收处理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1
一、支持领域支持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智能化应用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环境等进行改造提升,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二、支持方向(一)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扶持方向:支持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开展对生产制造环节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能力进行改造升级的项目;支持以安全、绿色、环保、节能、节水为目的的技术装备改造及生产环境改造项目。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向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全流程延伸,重点支持深度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制造工艺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项目。(二)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鼓励企业运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装备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新和改造,支持开展以装备互联互通、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生产过程和管理手段智能化控制为核心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及柔性化生产等项目建设。(三)重大项目奖补。支持符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时尚制造、安全制造等重点发展方向的重大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四)技术改造投融资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和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给予贷款贴息或融资租赁贴息。(五)上市公司本地改造提升项目。引导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深圳企业,将其在资本市场上所募资金投资在深圳实施的工业或技术改造项目。三、设定依据(一)《深圳市关于实施技术改造倍增计划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行动方案(2017—2020年)》(深府办〔2017〕22号)。(二)《深圳市关于实施技术改造倍增计划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深府办规〔2017〕9号)。(三)《深圳市技术改造倍增专项操作规程》(深工信规〔2019〕3号)。四、支持的项目数量及扶持方式(一)支持数量:有数量限制,根据资金年度规模滚动安排。(二)扶持方式及标准:1.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事后方式。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申报单位上年度实际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额(含制造及配套环节投入)的10%给予扶持,且年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其中对固定资产投入的扶持比例不少于80%。2.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事后方式。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申报单位上年度实际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额中智能化改造部分(含制造及配套环节投入)的20%给予扶持,且年度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其中对固定资产投入的扶持比例不少于70%。3.重大项目奖补。事中方式。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同步扶持,且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扶持的固定资产投资最长可追溯至项目申报年度前2个自然年度)。扶持金额按扶持标准,采取分期核算经专项审计后分段拨付方式操作,每期拨付金额根据当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比例确定,拨付期最长不超过3年(从首次扶持当年度算起)。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根据专项审计结果确定,如审计结果与项目申报单位向市统计部门申报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不符,按就低原则确定。单一申报主体单一年度累计扶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4.技术改造投融资项目。(1)贷款贴息。按照单个项目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70%的贷款金额和不超过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贴息,贴息年限最长3年;(2)融资租赁贴息。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先进适用设备的,按照5%的融资租赁利率给予贴息,计息期最长不超过3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且不超过企业的融资成本。5.上市公司本地改造提升项目。事后方式。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扶持,且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扶持的固定资产投资最长可追溯至项目申报年度前2个自然年度)。注:①一个申报单位可以申报一个技术改造投资项目(项目类别1),同时同一申报单位可就同一项目或同一投入叠加选择项目类别2至5中的任一项申报一个项目(重大项目的续报项目除外);②项目实施期以发票时间/海关进口报关单时间为确认依据,项目投资额为截至申报截止日扣除可抵扣税款的实际投入金额;③项目资助实行总额控制原则,如果总资助金额超出财政预算,则对项目资助比例和上限进行缩减。五、申报条件申报条件由基础申报条件和专项申报条件两部分组成。基础申报条件:(一)申报单位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注册的企业单位独立法人;(二)申报项目所属产业不属于国家、省、市产业导向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且不属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三)技术改造类项目按《深圳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深经贸信息规〔2017〕3号)规定在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备案系统中备案(四)申报单位具备实施申报项目所需的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等主要条件保障;(五)申报单位不违反国家省市联合惩戒政策和制度规定,没有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六)申报单位不存在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验收不合格未满3年或项目逾期未申请验收达1年以上情形;(七)申报单位提交的生产经营数据应与报送市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致;(八)同一项目或同一投入不得在市级政府资金中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确因政策允许需申报多项专项资金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予以标明并注明原因。专项申报条件:(一)技术改造投资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有实际生产制造环节,申报项目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 B类(采矿业)、C类(制造业)、D类(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行业分类代码在0610至4690之间;(2)申报项目的实施地应在深圳市。(二)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2)申报项目的实施地应在深圳市;(3)申报项目上年度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投资不少于500万元。(三)重大项目奖补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申报项目的实施地应在深圳市;(2)申报项目投资额可纳入市统计部门工业投资类别统计;(3)申报项目已列入《市重大工业项目名录》;(4)单一申报单位每年度只可新增一个首次申请的项目,且该项目的投资进度不低于20%;(5)申报项目如已获得深圳市产业链薄弱环节奖励的,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并证明本次申报的投入与其不存在重复。(四)技术改造投融资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2)申报单位已经取得在深圳设立的银行或银行分支机构所发放的贷款并实际支付利息,或与融资租赁机构签有融资租赁合同,并实际发生融资租赁费用;(3)贷款贴息项目实施期为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流动资金贷款等贷款合同明确资金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符合计息条件;(4)融资租赁项目起租时间于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租赁公司须具备融资租赁业务资质。(五)上市公司本地改造提升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2)申报单位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主体与申报单位为同一主体;(3)项目投资额需纳入市统计部门工业或技术改造投资类别统计;(4)申报项目与申报单位所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建设内容一致(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公告、资金使用公告及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能明确反映出所筹资金与申报项目直接对应);(5)申报项目已获得深圳市产业链薄弱环节奖励的,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并证明本次申报的投入与其不存在重复。六、申请材料申请材料由基础申请材料和专项申请材料两部分组成。基础申请材料:(一)企业技术改造扶持计划项目申请书(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填报,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样表详见附表1);(二)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三证合一新版本,已关联电子证照,无需企业提交);(三)技术改造项目备案表(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备案系统自行下载打印,非技术改造项目可不提供);专项申请材料:(一)技术改造投资项目还需提供以下材料:(1)项目投入明细清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按申请指南提供的模板附表2中的表1填写并上传Excel表格,具体发票、付款凭证、合同等佐证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窗口受理,留待审计环节核对;为简化流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合并审计,同时申报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的请在该清单基础上填报智能化改造投入并上传同一张Excel表格;建议A3纸正反面打印/复印)。(二)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还需提供以下材料:(1)税务部门提供的上三个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2)上三个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审计工作尚未完成的,可由财务单位财务决算报表替代,注册未满一年的可提供验资报告,代替材料应有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签字,盖公章);(3)项目投入明细清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按申请指南提供的模板附表2中的表1填写并上传Excel表格,具体发票、付款凭证、合同等佐证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窗口受理,留待审计环节核对;为简化流程,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合并审计,同时申报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请在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投入清单基础上填报智能化改造投入并上传同一张Excel表格;建议A3纸正反面打印/复印);(4)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参照申请指南提供的提纲1-1撰写并上传);(5)单位专业资质文件、技术检测报告、有效专利、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用户使用意见等证明材料及目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将作为专家评审确认智能化改造效果的评审依据);(6)企业认为需补充说明的材料(加盖申请单位公章;企业“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相关评价指标的必要材料,如项目实施前后用工人数、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证明材料,将作为专家评审确认智能化改造效果的评审依据)。(三)重大项目奖补还需提供以下材料:(3)项目投入明细清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按申请指南提供的模板表2填写并上传Excel表格,具体发票、付款凭证、合同等佐证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窗口受理,留待审计环节核对;建议A3纸正反面打印/复印);(4)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撰写提纲见附件1-2,包括但不限于各关键时间节点的投资完成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5)单位专业资质文件、技术检测报告、有效专利、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用户使用意见等证明材料及目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将作为专家评审参考文件);(6)企业认为需补充说明的材料(加盖申请单位公章;项目实施拉动投资,企业“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相关评价证明材料,如项目实施前后用工人数、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证明材料,将作为专家评审参考文件)(四)技术改造投融资项目还需提供以下材料:(1)项目投入明细清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按申请指南提供的模板附表2中的表3填写并上传Excel表格,具体发票、付款凭证、合同等佐证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窗口受理,留待审计环节核对;建议A3纸正反面打印/复印);(2)技术改造投融资利息费用清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按申请指南提供的模板附表2中的表4填写并上传Excel表格,具体发票、付款凭证等佐证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窗口受理,留待审计环节核对);(3)申报单位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或与融资租赁机构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五)上市公司本地改造提升项目还需提供以下材料:(3)项目投入明细清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按申请指南提供的模板附表2中的表5填写并上传,具体发票、付款凭证、合同等佐证纸质材料无需提交窗口受理,留待审计环节核对;建议A3纸正反面打印/复印);(4)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参照申请指南提供的提纲1-3撰写并上传);(5)证监会核发的IPO批文(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6)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公告和证监会核准文件(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7)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等资金使用公告(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8)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与募集资金及资金使用相关的验资报告(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9)募集资金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10)单位专业资质文件、技术检测报告、有效专利、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用户使用意见等证明材料及目录(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将作为专家评审参考文件)(11)企业认为需补充说明的材料(加盖申请单位公章;企业“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相关评价指标的必要材料,如项目实施前后用工人数、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证明材料,将作为专家评审参考文件)(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求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具体情况按模板大纲提供,按各模块顺序依次撰写,需列出目录,标注页码。以上材料均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多页的还需加盖骑缝印章;一式两份,A4纸(特殊规定的除外)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七、申请表格在线填报八、申请受理机关(一)受理机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受理时间: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2020年6月12日至2020年6月24日18时(注:超过网络填报受理的截止时间,不再受理新提交申请。网络填报受理截止前已在线提交申请,但后经预审被退回修改的,可于书面材料受理截止前再次提交修改后的材料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按时向行政服务大厅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因今年网络填报时间短且申报企业多,建议可参照附表1中申请书的样表事先填好并准备相应材料,待系统开放后及时在系统中录入并尽早提交预审);2.书面材料受理时间:2020年6月12日至2020年7月24日(工作时间)3.业务咨询电话:18123806053九、申请决定机关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十、办理流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指南――申请单位网上申报――申请单位向市行政服务大厅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合规性初审――专家评审――专项审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核定拟扶持金额――社会公示——下达资金计划――申请单位提交拨付资金有关资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拨付资金。备注: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投融资项目无须专家评审,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和技术装备及管理智能化提升项目合并审计。十一、办理时限集中申报,分批办理。十二、证件及有效期限证件:批准文件。有效期限:申请单位应当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十三、证件的法律效力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十四、年审或年检无。
建筑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绿色建筑孕育丰富市场机遇1、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碳减排目标清晰我国长期以来积极出台举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998年我国签署《京都协定书》并于2002年核准该协定书,该协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7年我国发布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第一部国家法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3年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提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共同承诺将2050年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并作出各国自主决定贡献(NDC);2017年我国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2020年碳减排政策推进加速,我国先后在联合国大会发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中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中明确要求,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框架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后续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有望加速。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举措一览2、建筑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40%,减排孕育丰富机遇建筑业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物化"、"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根据物化、"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定义,建筑全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阶段、建筑施以分为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运行使用阶段、建筑拆除及废弃物处理阶段共4个阶段。建筑拆除及废弃物处理阶段共4个阶段。目前业内普遍所强调的"国内建筑碳100%"观点,大体衰括了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以及建排放或能耗等指标占比超过40%"观点,大体衰括了建筑材料生产、筑运行三个阶段。建筑运行阶段与前两个阶段明显属于不同行业,可于阶段与前两个阶段明显属于不同行业,可将前两个阶段合并统称为"建筑物化,并将"建筑物化"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建筑物化"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开进行分析,其中"建筑物化"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7%,"建筑运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22%,二者合计占比约40%。建筑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我国"建筑物化"碳排放占比约17%。《"十三五"主要部门和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建议》核算数据显示,2015年建筑材料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约为7.0亿吨,加上工业生产过程排放8.3亿吨,合计15.3亿吨;同时根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CEADS)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建设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5亿吨,全年所有行业合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2.7亿吨。因此,可计算得我国"建筑物化"碳排放占比约17%。我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占比约22%。建筑物运行过程中普遍消耗大量电力、热力以及化石燃料,三类能源则主要是煤、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产物,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数据,2017年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量为20.4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93.4亿吨的22%。建筑碳减排激发行业革新,孕育丰富市场机遇。2019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24.8万亿元,占GDP的25%,建筑行业碳减排意味着行业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的革新,绿色建筑将孕育丰富的市场机遇,我们认为这些市场机遇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在建造方式上的革新,能够大幅减少建筑原材料与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污染、提升施工效率,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碳达峰与碳中和发展目标将强化这一趋势。2)制造业节能减排需求有望持续增加,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下,预计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制造业碳减排监管将持续趋严,相关节能减排、提标改造等需求有望持续增加。3)碳汇是指固化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碳汇为主要实现方式之一,碳汇额度可用来交易,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有动力获取更多碳汇额度以抵消其碳排放需求,因此可以促进绿化面积增加,带动生态绿化需求持续提升。4)节能建筑是指建设低功耗的建筑,或者在建筑运行过程中(或在全生命周期中),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升级管理方法,使建筑运行更加节能,如商业建筑中的酒店、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公共建筑的场馆、机场、高铁站、医院,工厂建筑的中央空调厂房等均可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控制实现节能减排。碳减排月标下建筑行业的机遇3、装配式建筑∶碳中和目标强化中长期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优势突出,是我国未来建筑发展必然趋势。传统现浇高能耗、高材耗的特点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通过工厂集约化生产、现场机械化安装不仅能够缩短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同时还能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明显减少碳排放量等多方面绿色环保优势,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PC预制建筑比传统现浇碳减排约11%使用PC装配式建筑碳减排约11%。参考沈阳建筑大学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评价研究》,以沈阳市洪汇园项目为例,该项目由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6.06万平米。经严格测算,项目7号楼物化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排放257Kg/m,若以传统现浇方式建造,则单位面积排放290Kg/m,减少约11%。其中主要减排部分为木材、保温材料、砌体、砂浆。假设我国"建筑物化"过程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则对应每年至少碳减排1.7亿吨,占比2%。我国每年"建筑物化"过程碳排放约15.8亿吨,若全部使用装配式建筑(预制PC建筑碳排放减排11%,预计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减排幅度更大),则每年将至少贡献碳减排1.7亿吨,约占全国每年碳排放的2%。沈阳市洪汇园项目预制和现浇每平米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比(Kg)2)钢结构节能减排优势更加显著钢结构建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优势显著。根据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报告测算数据,以多层建筑为例,钢结构建筑建造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0Kg/m,同口径下传统混凝土方案为234Kg/m,减排15%;同时耗水量减少39%,能耗减少12%。钢结构节能减排优势更加显著。因此无论预制PC建筑,还是钢结构建筑,均能够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预计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建筑物化"过程节能减排的重要实施载体,将持续受到政策重视,不断强化装配式建筑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4、制造业节能减排∶提标改造需求增加,看好工业工程龙头制造业节能减排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十三五"主要部门和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建议》核算数据显示,以部门划分,2015年工业部门直接排放二氧化碳37亿吨,占全国总排放的40%,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巨大。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预计未来高污染、高耗能的水泥、冶金与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碳减排要求将持续收紧、能效要求不断提升,相关节能减排、提标改造、智能升级等需求有望持续增加。水泥是工业部门主要碳排放行业,一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强的环保要求,二代技术持续推进。2000年以来,我国已基本普及第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该技术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水泥生产过程较老式干法水泥窑能更加低耗和环保。但其污染问题仍较为严重,难以满足我国对资源、能源和环保持续提升的需求。2015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14.9亿吨',约占工业部门排放的40%,约占全国总排放的16%,水泥是工业部门主要碳排放行业,未来水泥减排大有可为。自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水泥行业政策持续收紧,不断淘汰过剩产能,减少总量排放。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控制排放等原则,我国近年来持续推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该技术在不改变悬浮预热和预分解这一主要工艺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通过高效预分解、节能料床磨粉、数字化智能控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方式,使水泥生产更加节能环保。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的《2019年水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提出,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带来的排放总量,加快落后产能、无效产能的淘汰出局,压减过剩产能等,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总量减排。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9年水泥行业技术改造升级目标和措施∶以"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技术成果为基础,全面推进水泥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具备建设绿色环保、碳排放达标水泥产线的专业工程建造商迎机遇。建筑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建筑碳减排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建筑碳减排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第七章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第八章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附表:关联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申请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建议书建筑碳减排项目商业计划书建筑碳减排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建筑碳减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建筑碳减排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年产30万吨绿色纤维项目1、项目建设内容(1)项目建设地点及实施主体建设地点:浙江省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实施主体: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拟新建聚酯车间、纺丝车间等建筑物共计99337平方米,建设聚酯生产装置1套,引进高速FDY卷绕机672位、自动包装线4条、自动落丝线14条以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生产装置,采用大容量柔性化聚合、聚酯熔体直纺以及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工艺技术,形成年产功能性差别化绿色纤维30万吨的生产能力。(3)项目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2、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99,1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92,650万元,建设期利息2,8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600万元。(2)财务评价根据项目有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7.05%(所得税后),预计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含建设期)为6.74年,项目经济效益前景较好。3、项目核准、土地及环评情况本项目已在长兴县发展和改革委完成备案。本项目计划利用公司已有土地 94.30 亩,新增用地11.32亩。本项目用地已取得浙(2018)长兴县不动产权第0021495号《不动产权证书》,证载土地面积7,549.00平方米,折合约11.32亩。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国家政策支撑为了加快我国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我国政府对化纤工业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近年来主要政策如下: 《中国制造2025》将制造强国提高到了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将“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鼓励发展项目;将“差别化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PS)等高新技术化纤(粘胶纤维除外)生产”列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类。《化纤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开发与专业化应用,化纤差别化率达到65%,并重点实施“差别化、多功能纤维重大专项”。本次募投项目主要为智能差别化纤维,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下游市场需求强劲本次募投项目包括智能化POY纤维、智能化FDY纤维和轻薄、保型、弹性、绿色等差别化纤维,主要应用于中高档服装如高档西服面料、大衣内部面料等,其他应用于地毯等家纺用品。下游服装需求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对服装类纺织品的支出不断增加,服装需求仍然保持稳定。除此之外,房价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以及消费主力人群的改变推动我国中高档服装需求迅速回暖。家纺需求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消费习惯的升级,人们对居室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求由实用性、经济性逐渐向舒适性、文化性和个性化转变,促使床上用品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预计未来家纺行业市场规模仍有向上空间。除此之外,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粮棉争地、城乡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棉花等天然纤维难以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长期来看纤维消费量增长将主要依靠化纤的增长来支撑,化纤仍将是纺织工业发展最主要的原料保障,这也为涤纶长丝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统计,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纤维消费量约为40-50公斤,而我国目前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25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涤纶长丝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