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一直在想要不要考研,考研的后路真得更好吗?也许很多学生觉得这个社会看重能力,不如给自己预留三年积累实践经验的时间,让自己在社会中学习能力,而且生活中也有一些本科生就业发展比很多研究生还要好,这样的想法也有合理之处。不过很多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的时候,看到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三点明显的区别,反而开始理解读研的重要性。一、就业起点高现在高学历人才太多了,既然有这么高素质人才,企业自然会优先挑选高学历人才。一些好的公司单位只对硕士毕业生开放招聘岗位,研究生学历成了招聘门槛,本科生连投递这些公司和岗位的机会都没有。研究生可以找到更好的公司工作,就业起点比较高。就拿报考公务员也是一个道理,对研究生开放的岗位各方面待遇条件明显比对本科生开放的岗位好。即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竞争一个岗位,在面试的时候,企业还是偏向于研究生。二、薪资待遇更高一般工作单位给研究生的基本工资比本科生高,绩效工资当然也是看能力。但研究生一般对口工作几率高,本身具有专业性优势,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绩效工资也比较高,研究生的总体薪资水平比本科生高。而在福利补贴等方面,研究生也比较有优势。一些公司单位为了留住研究生人才,给他们提供更加丰厚的住房补贴等,还给研究生安排落户,这是很多本科生没有的优势。三、晋升机会多在公司单位里,上级领导更加重视研究生,一般有晋升机会优先考虑提拔研究生。尤其在一些事业机关单位,学历是晋升的一个考察标准,更容易获得提拔。在私人企业,管理层也希望提拔研究生做高层,这也比较好理解,高层的学历水平层次越高,越容易管理下属,对外宣传也比较有面子。当然非常优秀的本科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获得晋升机会。研究生还是更加容易获得晋升机会,这就是比较显著的一个优势。进入社会和职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比较高,可以为人才更高的就业平台、更高的薪资待遇以及更多的晋升机会。当然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还是需要能力和拼搏。读研的优势有这么明显的三点,你是否想要考研呢?
考研于我而言,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岔路口,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基本决定了我人生以后的方向。很庆幸,成功上岸让我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我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理工专业,四年的光阴,我喜欢什么专业没有搞太明白,但我反感理工类这点我倒是意识得清清楚楚。在大三的寒假,我们一整个宿舍都决定考研,我更是选择了三跨,跨考复旦经院。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跨考考研,我以后就得从事我不喜欢的行业,所以考研对于我而言,除了镀金,更重要的是提供我在另一个领域求职的资本。我是个懒于搜集信息的人,总认为一切技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跳梁小丑,这也是我一战信息不对称导致失败的部分原因。我舍友在分析比较了北京的大多数考研机构后,告诉我掌腾考研在北京众多考研培训机构中应该算是性价比很高的。于是,我带着期盼与好奇参加了寒假体验营,也了解到了经济学考研界的名师郑炳老师。虽然郑老师的口音自带“幽默”,但他确确实实让我领略到了经济学的奇特,也让我觉得在考研路上有了个可靠的指路人。没有丝毫犹豫,我就报了郑老师的定向班课程。郑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是零基础跨考最好先看看高老先生的宏微观。寒假在家我翻了翻高鸿业的书,三月到五月,跟着郑老师的视频课学完了初级宏微观,也认真做了课后题,那时候的我认为保持这样的进度和学习态度,上岸应该不是那么难。让我至今想起还后悔万分的事情就是,我被我的舍友带入了游戏的坑,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大四开学,不分昼夜打游戏的情况才有所改善。这时候,我觉得复旦离我应该是遥不可及了。我联系了掌腾考研的咨询老师,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将定向班改成了上财,因为考虑到上财考的都是客观题,不需要花费大量记忆的时间。就这样,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考中,这期间,无数诱惑在引诱着我,甚至是平常无法引起我注意的事物在考研期间也拥有了一定的魅力指数,我像是聊斋志异里苦读的书生,周围有无数魑魅魍魉,妖魔美女,但我只能静心。除此之外,别人的进度更是让我焦急,当我才看完一遍数学时,别人早已开始刷起了真题,索性最后我不听不问,一切跟着自己的进度走。到了最后十几天,正是需要大量记忆的时候,我因为惧怕背书,政治的肖四也没背下来,最后出分,我差一分就能进入复试,而我考的差的一门正是政治。后来我发现我的分数是能进入上财的调剂复试的,我选择了一个硕博连读的专业,七天的时间准备复试,懒癌又一次发作,我不认识任何上财的学长学姐,我也没有去找任何复试经验帖,两本书的主观题,我只背下来不到一页纸的内容,三选一的调剂复试,我不出所料地被刷了。二战还是工作?命运又把我安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岔路口。一战后我就立马找了个编剧的工作,到我毕业时,我已经工作了半年了,这时,我早已经习惯了编剧工作的灵活有趣,让我再过三四个月的苦行僧生活,我还能坚持住吗?我当时问了自己两个问题:让我一辈子当编剧,我会开心吗?如果不读研,我会甘心吗?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我决定八月辞职考研。在我挣够了毕业旅行的费用和考研期间的生活费后,我决定继续考上财。八月,我去了西安、开封、越南,在旅行中思考自己的将来。九月整理好思绪,在我闺蜜的学校旁边租了三个月房子,开始准备二战。太多琐碎的事情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的情绪和态度:合租的姑娘们放弃了考研每天撸猫玩乐,学校里的学弟的暗送秋波,没有社交活动的乏味无趣,每天脸上都写着“丧”,可是一想到去年一分之差的不甘心,想到以后能从事理想职业,这些都支撑着我在寒冷的冬日离开温暖的被窝,走上十五分钟到图书馆学习。背书,是我深恶痛绝的一件事,但是我知道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来,二战时,我逼迫自己把肖四背了三四遍。当一个人能将自己最不擅长最讨厌的事情也能做好时,他应该就具备了成功的素养了吧。二战考完后,我每天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没有一战时的无所谓,二战是真正意义上的破釜沉舟,也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万幸,历经了这么多困难险阻,最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九月,我能去上财上学了!总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深刻认识到成功带来的鼓励作用远大于失败带来的激励。当你成功时,曾经吃过的苦都有了意义,回忆起来更多的是庆幸是欣慰,而当你失败时,那些披星戴月的情景彷佛在暗示你的无能,为你的失败雪上加霜。其实考研真的很公平,考查的就是你有没有毅力有没有用功,它不像高考,会有智商因素、运气因素综合作用。我见过人大的学子考研惨败,也听过三本学校的学生一战复旦法硕第一,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以后进入社会,可能再也没有比考研更公平的事情了,因为只要你付出过,努力过,拼搏过,对自我有正确的判断,努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命运女神都不会亏待你的。两次考研,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我成长了很多,懂得了责任的意义。以后的人生,我要为自己负责,同时,我也要为父母减轻负担,承担起一部分家庭的责任。如今想起,大学的前三年我算是有一半都荒废了,直到经历了认真准备考研的那段漫长岁月,我才觉得我的大学时光有了意义,我才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在,我准备好好工作四个月,同时备考CPA,考研的时光已经结束了,但考研精神将贯穿我的生命,坚持长久不间断的学习是一件超酷的事情!
一晃眼,又到了六月份,大四的学生终于要彻底告别学生时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彻底结束,即将要正式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有点感伤的同时也会这个社会充满了恐惧和期待。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也马上要进入实习期了,而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考研考博,来继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考研能够考上,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也是亲戚朋友所期待的。对于部分人而言,的确如上诉所说,自己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有一次聊天小懒听闺蜜讲到:“我好怕啊,怎么一下子就快毕业了呢?我还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所以你就去考研了?”“嗯。”她点点头。生活中好像有很多的小伙伴如小懒这闺蜜一样,十几年的学生生涯突然结束,虽然说自己已经准备应届毕业了,但终究还是有部分的小伙伴没有准备充分,一切都来得比较突然,真的来了,就接受不了了,迫不得已,就选择暂时去考研。考研很难,每三四个人中只会有一个人考得上,这个社会还是比较公平的,能考上的那个人绝大部分是这三四个人中间最努力的那一个,而且是真心努力想要考上的那个,这样的人,祝考研顺利。尝试一下总没有错,若你自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朋友,大胆一点,走向社会吧,迟早是要进入社会的,属于我们的责任和负担想跑都跑不掉,能躲个几个月,还能躲一辈子?虽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刚进入社会是最苦的时候,但这也是最酷的时候,不是吗?
关于很多人对于说是否要考研这个问题估计有疑问,教育部局教育局的同志在2008年的时候报考,报考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38万,然后对比2017年的时候增加了37万人,然而增长的卫视18.4%,其中的毕业生占据了131万人对此说,已经比去年增加18万人然而,对于考研增加人数的增长率年为最高的,然后我们这次可以看一下,通过数据都可以看出几年,考研的走势。其实是否要考研,我估计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最好的是循规自己的内心选择,不想考那就不要考了,考研基本上已经是一大趋势了,如果你现在不考,但是以后也会考的,据我所知,有很多工作几年甚至将近30的人又重新拿起了书本来学习考研,那个时候考上的几率和研究生只能含金量,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那个时候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是不能比了,而且那个时候的社会角色也多了,社会关系也复杂了,总之不容易考上,考上之后被用人单位认可,其实很大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他们两个基本上都是一个毕业生,然后虽然在一所学校毕业,但是一个是研究生毕业,一个是则是没有读研的,于是他们两个同时到一个单位应聘,等到进去的时候,很多面试官问了好多问题,他们两个都出来了,可是突然的时候才发现两个人原来是在同一所学校读的书,这个时候感两个人开始讲述了面试的经历。这个读过研究生的人直接说还行啊,面试官问的问题我基本都能达到,关于好些问题吧,也是能够顺利解决的,然而这个没有考研的学生则没有说的太多,此时就能够知道了,怪研究生这一项我也当时确实没有考虑。于是面面相觑,没有说过多的话,于是两个人回家,但是第二天情况接到公司的通知了,当然显而易见,第一个研究生毕业的人接到公司的通知,说可以顺利上班,然而对于公司待遇,他们两个也是很有大差别的,虽然那个没有考研的大学生也被录取进去了,但是两个人的工资差别实在太大了。这个研究生毕业的工资一个月大概是四,基本工资是4000多然而,没有考研大学毕业,这个工资都没有那么多了,大概只有2000多,就像说两个人可能进公司是同一天,但是工资差别实在太大了,这个给那个没有读研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打击,所以说为了自己的以后考虑,如果你说你现在的经济条件,还有个人能力都是比较不错的话,考虑你继续考研的,因为这样会对以后你的就业工作有更大的帮助
这问题被问得太多,今天来解答下。【一,升职容易】说来奇怪,2006时,我在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尔福上班,有十来个同事都不约而同报了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的在职硕士。他们有些还做了同班同学,类似“团购”报名。我当时本科毕业3年,还不明所以,我问一个同事为何要报考,这种在职硕士周末上课,多辛苦啊!?他说“学着玩玩!”我问学费多少,他说3万。但是,没有学历证只有学位证,我觉得不值得,也不正规,所以我就没报。2008年底,新加坡领导支持中国项目的三年时间期满,要回国了。留下的这位置我力争自己能内部提升上去,还自信满满的,因为我业绩优秀,每年给公司省上千万美金的成本,各部门有目共睹。结果,没轮到我,给了另一个同事,老外总监说是HR推荐提升这同事的,因为他有个硕士头衔,我才本科。于是,2009年初,我愤而辞职。【二,高就容易】2010年,老同事聚会,其中一位入职了一家大型企业集团,汽车行业,在上海有30来家子公司,包括各整车、零部件的独资、合资和自有品牌工厂。他的职位抬头是Managing Director,中文叫做“执行董事”,薪水比德尔福涨了一倍。这个职位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培训一年,然后派驻其中一间分厂做董事,参与重大事项和项目的决策,类似总部特派员。我问他,这么好的工作能够面试得上,有没啥秘诀?他说了三点,让我记忆犹新:“一,全天候面试1天,总共7个面试官,你得入他们每个人的法眼;二,全英文面试,你得英语流利;三,交大、复旦、同济任一大学的硕士。”【三,转行容易】2009年我离开德尔福,跳槽后努力工作,终于做了个经理。2013年,外国总监新设了个副总监职位,估计就是他的接替者,我们三个平级经理明显都在竞争,尽管吃饭时和和气气,聊聊天气,但工作时开始尔虞我诈。哪知道总监忽悠了大家一年多,让你们努力工作表现,但这副总监职位一直空着谁也不给。总监玩空降,2014年底离开中国前仨月,他从某奢侈品公司跨行招来了个人,直接接替了他的总监位置。后来知道了,此人有个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MBA,说跟我们公司接触过好几次,前后大概有一年时间,同我们总监、美国总部副总、中国工厂厂长都见过。不过他岁数比我们仨都小,且简历单薄,刚毕业三四年在台企做到个小主管,就全职脱产读MBA,然后在奢侈品公司做了3年经理。一个外行,满打满算也就7年的工作经验,是什么让他直接来做我们总监的?不得而知。目测他这次入职的年薪少说有60万朝上。【四,面试容易】2016年,新单位待了7年,我也该动一动了。上半年我尝试跳槽,结果简历投出去杳无音信,面试电话少得可怜。实际上我还是个“跳槽大师”,不但自己面试过几十次,2010在天涯论坛我还开了个帖子《扫盲贴,一贴让你找工作成功率80%以上》,几十万浏览量,上万回帖,此间这几年我就指导过上千人跳槽。时隔7年再求职,难道就变天了,怎么会没面试通知的?我从“关系”“资历”“学历”“人脉”“投递渠道”这五个维度,挨个分析了一下,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学历上。想到自己的在职硕士论文也即将过关,我将简历做了一个小改变,此后,在招聘网站和简历投递频率都不变的情况下,面试电话较之前暴增了很多,十倍是夸张,五倍肯定有。总之,在2016年夏天那仨月,我密集面试了差不多20次:苹果(Apple)、奎斯特(Quest Dianotics)、西门子医疗(Simens)、林克斯设备(Lynxx)、英格索兰(Ingersoll Rand)、溯高美索克曼(Socomec)、丹纳赫(Danaher)、德国杜尔涂装(Durr)和飞利浦(Philips)的经理岗位,也去面试了瑞典奥托立夫(Autoliv)、德国欧司朗(Osram)的总监职位,并尝试过民企米高、贝斯特、屹上的副总,还包括德国公司吉徕(Gira)的中方负责人一职。(这里解释俩小插曲。有人会问:“怎么有这么多工作机会的?”不知道,即使是经理级别的岗位,我也投递了上千个不同的公司,也许这就是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特有的就业机会,也是体量。也有人问:“你怎么有这么多时间请假面试的?”因为我有25天带薪年假,而且上班不用打卡,领导是外国人在美国。)这简历上所做的一个小变化就是,我将学历“本科”改成了“硕士(在读)”。刚刚那十几家公司的职位要求都写得是“本科以上学历”;初面时,有差不多10家的HR跟我确认,问我是不是在读这个硕士;大领导面试过程中,有差不多有3家外企的外国面试官提及了这个硕士,且其中1个美国副总还问过我,对硕士期间的哪几个课程特别感兴趣。【五,证书容易】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的在职硕士报名费,十年以来,从3万元到10来万,再到现在的价格,见下图,是我随意截取的同济大学的学费指导价。报名费也不是啥秘密,每家大学的类似费用都是公开的,你自己登陆你身边大学的主页和公众号,都可查,现在报名费都可以微信和支付宝付款了。当然,自从高考放宽年龄限制后,在职研究生也开始提供双证了,只是报名费比脱产学要高出大概20%,可能考虑到在职人士有工资吧!之前只有学位证,现在俩证书都能获得。【六,悟性容易】从德尔福就职期间,我就不断收到若干朋友和网友的跳槽就业、职业规划提问和咨询,至今有上万咨询量了。我确实为此耗时不少,尽管这不是我的主业。其中关于咨询者的悟性来看,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就同一个职业问题的解释,专科应届毕业生大多会继续再问几个为什么;本科应届生会,有少部分不明白继续问为什么;硕士应届生,基本每一句都能懂,一点就通,鲜有需要重复解释的。这种感性的东西,我将之归类为悟性。这里,并不是对学历高低有多少歧视,从整体人群宏观的角度去看,文凭确实不一定代表水平,但能提高悟性。从具体事务的视角去看,不同学历在阅读能力、识物认知、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战略和运筹等等方面,区别还是明显的。以上这几个特征,如果加起来算作悟性的另外一部分的话,我觉得用俗话来表述,叫做“格局”。当然,更直接的就是金钱的诱惑,根据我的统计,按照2018当下的物价计算,硕士平均会比本科一辈子多出200-3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无论潜规则还是明规则,在大城市年薪30万以上的岗位,实际上都是要求硕士以上学位的,还有往20万发展的趋势。以上六点,已经不言自明。本科毕业最好去考研,大专毕业3年也可以直接去读个硕士,越早越好。实在不忍心加上第七点,颜值容易。
工作了两年,也经历了许多,后来慢慢发现,自己在事业方面逐渐停滞不前了,身边学历高的朋友都在自己的事业上蒸蒸日上,而我自己却和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晚上也因此经常失眠,经过几经思考,最后我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考研!毕业工作两年后再决定考研,这时候的我对大学的知识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到底有多差呢?我竟然忘记了两位数的乘法怎么算了,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夸张,但这是真的,大学的我就是个学渣,我是学旅游管理的,现在考研,准备考金融学硕,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一片迷茫,没有方向,知识也跟不上,但是通过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以及刻苦的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顺利靠岸了。现在我就分学科谈谈我的考研心得,大家可以借鉴,也许不适合所有人,但即使对你们有一点点帮助也是好的。01.数学对于数学的学习,我是最头疼的,基础特别差,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所以在每次周末去上面授课之前,我都会先看一遍汤家凤老师的视频课,并做好笔记,以为自己已经懂了,但是每次去上面授课就又怀疑人生了,因为视频课是从基础看的,但是视频课老师是直接上真题的,所以每次面授课后我就下来把老师讲的内容自己再做一遍,然后再找一些类似的题练习,这样过完基础阶段。到了强化阶段,一方面跟着面授老师的课走,一方面课后练习汤家凤老师的1800,或者是张宇的相关习题,到了强化中期就开始每天一套真题,严格按照模考时的3个小时完成一套题,然后对答案,把错题整理在错题集,大概的学习路程就是这样,还有一点,是我个人的经验,当把所有的真题做完以后,我会把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的题目总结整理在一起,这样你会发现其实没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会怎么变着花样出题一目了然。02.英语对于英语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攻克单词关,我的做法是这样的,背单词书,总是背了忘,效率不高,但是我发现历年真题里面很多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我在做完每一套真题的阅读理解以后,我就会把里面我不会的单词抄在笔记本里,每天早上阅读,这样你会发现,当你抄完十套真题以后,你看阅读理解时的单词障碍就会越来越小,因为单词的重复率非常高。03.专业课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基础阶段看一到两遍课本,熟悉知识点,做笔记,强化阶段,再看一遍课本把知识点串起来,顺便把所考学校的历年考研真题找来,一到两天一套,抄下来,并大概理清楚答题思路,强化后期或到冲刺阶段,一到两天默写一套真题,自己模拟考试答题的格式书写,并熟读背诵。04.政治对于政治学习,我没有太大的经验,除了课上听老师讲的外,课下自己要整理笔记,主要是熟悉知识点,整理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链,比如画马原的知识结构图,或按时间顺序整理毛中特的知识点。小结: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一定要坚持,不要几天又换一种学习模式,这样不利于知识的连贯性和培养自己的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即便模考的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放弃,最后一次模考的时候我的数学才考了78分,当时我觉得我一定考不上,但是后来自己总结经验,不放弃学习,坚持到最后,最后数学三我考了110分左右。所以既然决定了考研,就不要轻易放弃或想着二战之类的,最后祝大家都能一战成名。
教育部公布了 2021 年考研人数达到 377 万,再创新高,明年肯定会突破400w,而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时候,考研报名人数才140w。从考研人数上很容易得出结论,接下来的好多年,内卷化的程度只会更加严重,因为有一年比一年更多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经济增速早已放缓,蛋糕变大的速度急速降低,慢慢进入到拼存量的时代,这么多毕业生,找工作肯定越来越难。以前一个大专生可以做的工作,后来变成了本科生,现在变成了研究生,我看用不了几年就得变成博士生。为什么这么多人考研呢?因为考研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政治正确。而之所以成为这种“正确”,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随波逐流但又不甘心平凡庸俗,在这种“上进和迷茫”之间不断撕裂。所以只好努力提高人生的“下限”作为“保底”,如是而已。他们不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是为了追求“没那么失败”,不是为了追求“混得好”,而是为了追求“混得不差”所以,从现如今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考研其实不能算是“奋斗”,而更像是一种“挣扎”。
读研好还是工作好,在前两年我也曾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我也曾动摇过、迷茫过…毕竟在人生路上,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就意味着我们要走的路不一样,所以做出选择时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与深思熟虑才行。而不能任性做决定。因为我们若是选择考研,我们在其它同学工作时我们还要继续读书,在学习上钻研。自己又能否做到心无旁骛?如果我们选择工作,那么进入社会后会不会为自己当初没有选择考研而懊悔?那么读研三年和工作三年有何区别?究竟是读研好还是工作好呢?我身边不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下吧。网友一:从毕业到今年正好工作了三年,如今拿着月入几千的工资,怎么说呢,也算是能养活自己,但总跟我抱怨工作太累、总是加班、和同事相处太复杂,勾心斗角,说很怀念读书时候的日子,无忧无虑又很单纯,叫我定要好好珍惜读书时光,虽然不是很明白他们的苦楚但也多多少少能体会到,每个月收到的工资是每天按时上班,不可避免的加班,有时候甚至没有周末双休换来的,所以必然是没有懒觉时光的。当然为此换来的是随时随地凭心情的购物买东西,不会受父母金钱的制约,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自己做决定,不再受学校,父母的管束。网友二:说起来有些扎心,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就业压力,而相比已经工作的同学来说,他们这三年不仅没有赚钱还在付钱读书,大家都知道研究生学费是很贵的,虽说有国家补贴但是相比已经工作的,自然还是负收入的,对比较困难的家庭来说读研究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因为在你学习的这三年如果工作的话都可以养家糊口了,不过这样的对比也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凡事我们眼光都应该放得长远些,不应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来说读研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扩宽自己的眼界,学习到更深层的知识,重要的是可以结实到更高水平的朋友。怎么说呢,读研人的眼界、圈子和工作的人相比确实是不一样的,没有社会阿谀奉承的熏陶,也算是一股清流,相比直接工作的人,他们读研毕业后面对的就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当然会是更高的台阶,更专业的工作,少了很多无脑的工作,工资待遇也自然会好很多。网友三:我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师兄师姐,虽说相比直接工作了的,缺少了几年的工作经验,但天下没有白吃的亏,那些看似白费的力气,最终也会在某一刻成为我们的盔甲,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要有不怕吃亏的格局,才能有力气赶更远的路。且不说他们的工资待遇是比直接工作的要好,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是比直接工作的要更有盼头,他们站在的是更高的一个台阶,他们的对手不是自己的同级,而是那些本科、研究生亦或是博士都是985、211的学生,这样一说想必差距也就一目了然了。网友四:说读研好还是工作好本就是一个双选题,不论对错,而在于做选择的人。上面的分析也就是说在没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条件下的占大部分现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有人专科毕业奋斗五年后就是某企业的老总,有人研究生毕业也只能找到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工作,也有不学无术却可以回家继承家族企业的浪子,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也是公平的。网友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有赞成考研,也有赞成读书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东野圭吾前几天同学聚餐时,一个朋友问我:“小海豚,大学毕业后你是选择考研还是去踏入社会找工作呀?”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我是迷茫的,小弟我这才大一,我都还没玩够呢,我还没找女朋友呢,我还想着继续喝酒撸串呢,我才刚刚开始享受大学生活呢,你问我这个?不过,我始终没能说出来,我沉默了。那一刻的我突然觉得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我就不该任凭自己这样子放纵下去。因为,继续一成不变的用着家长的金钱去吃喝玩乐,是对家长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不负责。想想自己从小学到高中4000多个日夜的奋斗,为了生存,为了成绩,几乎完全变成了一只冷血的狼。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也不会去刻意的联络同学间的感情,更不会放弃学习时间跟同学或朋友去喝酒撸串,去KTV。那个时候的我跟同学最多的交流就是相互学习,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讨论考试的最后一道数学题,玩在一起最多的时间就是因为喜欢打篮球,跟朋友一起参加校园篮球赛。我想起小学六年级的我,12岁的少年熬夜背课文,只是为了考上镇重点初中,让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脸上有光。我想起初中时的我,我的初中学校是住宿封闭式的,上初中的头两年还好,初三以后,同学常常能在半夜听到脚步声,睡醒起床上厕所的同学还能看到宿舍大楼门口有一道人影。后来他们才知道,因为宿舍楼大门旁边有一盏灯的缘由,我常常熬夜到凌晨,脚步声是因为灯为声控灯,亮一会儿就暗了,需要不停的用力跺脚。而这一切的一切不再仅仅是为了父母,还因为当时喜欢的女孩儿很优秀,为了能有机会见她一眼,跟她上同一所学校,我铆住了劲终于考上市重点高中。我想起了高中时的我,虽然有时也熬夜,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因为高中的我懂得了高质量的学习比低质量的通宵达旦更好。我开始在上课前认真预习,勾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在上课过程中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顺便提出预习时自己不懂的问题;下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分析讨论老师讲题的方法,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还学会了与同学之间友好的交往联系,时常约上三五好友打打球,帮助同学解答某一道他不会的数学物理题,与自己关系特好的哥们儿姐们儿约饭请客。我似乎高中以后才懂得生活的乐趣,现在想起还是觉得自己太傻,醒悟的太迟。生活,不正是一边努力一边玩乐的吗?到了高三,当班主任说出“你们还有314天就高考,如果失败,你没有机会再重来,如果成功,美好的大学生活在等着你们”的时候我的身体突然抖了一下。那一瞬间我就想象了自己高考失败之后,父母伤心欲绝,喜欢的女孩儿一个人去了某所大学,自己连一句我喜欢你都没能说出口的悲惨结局。于是,我又开始熬夜了,比以往更甚,有时候甚至通宵刷题。为了一道不会的物理题会跑到办公室去打扰老师,久而久之,我成了办公室的常客。不知道的一定会以为我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因为谁都不会想到会有学生问问题这么勤。数学课老师讲到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因为上课时讲的比较快,有些小毛病没弄明白,我便联想到高考时或许正因为自己没明白这个而差零点五分上重点的遗憾。利用课间空闲时间跑到老师的宿舍去询问,次数多了之后,逢吃饭时间还会在那儿吃了再问问题,然后回教室。终于,高考六月来了,然后,高考结束了。是的,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老天也不会让厄运降临在奋斗者的身上。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哭了,我看着手里拿着的offer,想到自己的努力和吃过的苦,我没有一丝侥幸,因为这都是我自己努力而来的,这都是我应得的。至于青春时用力喜欢过的她,高考后我们就不在一座城市了,她去了向往的北方,去见她喜欢的雪,去了于她而言十分期待的北京,而我则留在了南方。虽然一直到最后我也没能有勇气向她说一声我喜欢你,尽管遗憾,不过现在的我依然很感谢当时的她带给我的对学习的动力。我也很感谢当时老师给我的无私帮助,他们真的是好老师,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那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失眠了,我一直在想着朋友问我的问题,“大学毕业后我是选择考研还是去踏入社会找工作。”凌晨三点半,当我想明白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好轻松,就像黑夜痛苦无助的人突然迎来属于他的黎明。我想,无论最后的我选择考研还是工作,现阶段的我要做的不是立刻去做好这道选择题,而是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不再让自己这样放纵。如果一直没有目标,那么你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嘛,就像看一本书却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该学习什么知识内容。我需要的是尽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爱好,能够锻炼自己并体现自己能力的事情。而不是让我去做一些自己一窍不通而且完全没有兴趣的事情,或许这件事情本身很高大上,学会了之后对我特别有帮助,但于我而言,它并不适合我。我觉得大学生活的确是自己做主,但并不是说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会去选择,会去辨别自己正确的方向。如果你问我怎么做?我会说,首先把专业课学好,多看课外书,自学一些课外的,很有用的课程,喜欢文学就坚持下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其次,管理时间,自我控制,节约用钱以及最重要的巩固自我。现在不去考虑考研和工作的问题,却要努力的去学,如果最后考研录取了,便再读两年,如果没能考上,以后的我也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我。文章末尾,以正在考研和工作十字路口的选择者的视角,客观分析一下考研和工作各方面的优势,希望对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和同学有一点帮助。首先,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1,增加就业的机会。现在,某些工作的原理和方法大学本科并没有涉及,研究生之后才会有相关的学习,现在甚至一些机构都是直接在研究生院录取工作人员。2,重新选择专业。有许多人高考后所填的理想志愿没选上,志愿调剂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在本专业学习成绩平平,但是他可以选择考研,通过考研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3,起点高。现在许多大公司都需要学历高的,所以考研可以帮你跨过这道门槛,不再因为学历原因被拒退。4,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当你考研考到名校甚至中科院去,在那里你将得到更高等的教育,结识了更厉害的朋友,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其次,大学毕业后选择就业工作:1,经济独立。选择就业上班可以获得工资,让自己财务独立,不再依靠父母。2,积累工作经验。如果你想创业,那么,选择工作会比考研早一点积累工作经验,打下基础。通过上班,可以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知道如何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知道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3,上班可以积累人脉。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结识很多“有用”的人,人脉就是钱脉。,而这些人可能会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创业)带来利益和帮助。最后,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要从心出发,每位朋友或同学要结合自己的实力以及自己家庭的能力,总不能我的家庭比较贫困却一定要去留学,去选择要用到很多金钱的专业,即使这个专业很吃香。最后的最后,衷心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讲个笑话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我高三那年北大送来了一个保送名额,我选择了放弃,原因一是因为考虑到我不太适应北京的气候,二是因为南方的我对北方的澡堂充满恐惧,三是那个保送名额不是给我。
我一直认为战略比战术要重要些,所以本文侧重交代各门考试的构成、考核目的、特征,希望大家能对各门考试有感性认识进而把握复习方向。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不同人面对问题都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里,我想告诉你准备考研的过程可能会面对的问题,然后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当然这里也会提到我的学习步骤和方法,觉得我的套路还行,你也可以按着下面写的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做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