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考金融专硕越来越热,2019年复试线大涨,学金融好就业吗?驷驖

报考金融专硕越来越热,2019年复试线大涨,学金融好就业吗?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说到金融两个字,一般人的理解就是“高大上”,专业好,将来好就业,也正因为如此如此,自2010到2011年设置金融专硕以来,考研的人数一路看涨,考试难度加大,竞争加剧,就业形势并没有一路看好。“冷丝说人文教育”先带你看看今年几所自划线名校的金融专硕复试线:自划线高校金融专硕普遍看涨看到了吧,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复试线都超过了400分。这个复试线是一个什么概念?按照百分制计算,你的每一门课程需要达到80分及以上,你才有资格进入复试,还不用说后面复试的高淘汰率。这个难度有多大,你自己掂量一下就心知肚明。再来看看2018年金融专硕的国家线:2018年专硕国家复试线表面上看,分数似乎不高,其实不然,金融学专硕考试的难度较大,相比较其他专业分数,该专业的分数还是较高的。这是今年金融专硕的国家线:2019年国家专硕复试线相比较2018年,复试线上涨了15分,这个幅度明显是很大的,估计很多考生会复试线上涨而落败。金融专硕契合了时代时代发展,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已逐渐成长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柱,各国的经济资源日益呈现出金融化、证券化的特征,金融领域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关键领域,也是转嫁国内风险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的外资银行、城镇商业银行遍地开花,以支付宝、京东钱包、贝宝、财付通以及各级网商银行等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这一现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与金融市场实践接轨,熟悉金融市场运作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刻不容缓。复旦大学毕业典礼金融学专硕由此诞生,报考也一直处于持续升温状态。不过,国内金融专硕从招生到培养面临很多问题。区别于国外将金融学科纳入商学院的做法,国内研究生教育中的金融专业一般设置在应用经济学金融专业或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的学科下。因此,国内的金融硕士培养更重视经济学知识而非综合商学基础,在招收本专业研究生时也不会突出考察考生的商学背景和相关知识素养。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教师的学位学历水平是打开高校大门的敲门砖。同时,在各种规章制度及科研任务考核的要求下,大多数教师基本无暇深入参与企业的社会实践。高校金融专业教师与从事金融实践的业界人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脱节”,也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培养出来的专注于金融理论知识的学生与金融市场实践所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鸿沟。南开大学毕业照另外,部分高校还存在教师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课程难以按照原培养计划开展的现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将专硕与学硕应分开教授的课程合并到一起,难以体现不同金融学位之间的异质性教育。金融专硕的实验课程设置不足,实验教学教师缺乏丰富的市场实践经验。相比较国内高校,国外金融硕士培养经验值得借鉴。国外部分名校金融专硕的必修课程,一般都是由学术界和业界人士共同讨论而开设的,十分注重金融理论和金融市场实践的结合。具体而言,教学师资既与业界人士存在较为广泛的行业经验和学术交流,又有部分教师直接来源于金融实践部门或相关企业 。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行业实践经验的丰富和累积,既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知识结构不局限于书本和学校,又增长了学生对于金融行业更为直观和透彻的学识。同时,国外金融学硕士培养立足于市场对金融人才的最新需求,定期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完善,使学生学到最实用的金融专业理论模型和研究工具。天津大学另外,国外一般会设置助教来协助导师管理学生,甚至开放专门的金融研究室来解决学生课堂疑惑和讲解课后作业等。国内金融专硕还是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培养就业需要的金融人才。结合市场实践,国内绝大部分金融专硕需要改进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与金融市场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是未来金融专硕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高校培养金融专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与金融市场发展实际的脱节上。这种培养方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解决金融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金融技术和工具的利用,不利于未来金融专硕快速融人就业环境。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培养经验,结合金融市场实践来培养金融专硕,是我国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比如,可以采用我们最为熟悉的“校企合作培养”“双导师指导模式”等等。由高校全职教师与金融领域相关企业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共同导师的“双师制”,有助于金融专硕解决在金融实践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厦门大学“冷丝说人文教育”还认为,校外企业导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岗位,培养企业当前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助于企业人才的提前选拔和培养,减少日后进行大范围招聘的成本。金融专硕确实很热门,除了国内几所综合性名校,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不一定就高,未来就业也不一定就看好,这一点,你可要认清楚。

口欲察味

金融硕士Or金融学硕士?傻傻分不清楚

好多要学金融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童鞋特别愿意把这两个硕士弄混,今天猫叔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两个专业有啥区别?金融学硕士作为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金融硕士作为职业教育,则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习的过程有啥不一样?种类金融硕士学制类型应用型硕士学制2年学习形式全日制and非全日制导师双导师制费用自费种类金融学硕士学制类型学术型硕士学制一般3年学习形式全日制and非全日制导师单导师制费用公费或自费或委培很容易读么?种类金融硕士政治(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英语(统考)英语一或英语二业务课一数学三(统考)或396经济类联考业务课二(统考)金融学综合难易中等种类金融学硕士政治(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英语(统考)英语一业务课一数学三(统考)业务课二(统考)经济学难易难种类金融学硕士政治(统考) 英语(统考)英语(统考)经济学专业综合业务课一同等学力申硕业务课二(统考)同等学力申硕难易容易以上是猫叔和各位童鞋们分享的精彩内容,如果您觉得有帮助,请搜索微信公众号“猫头鹰报考”,关注猫头鹰报考,做你身边报考的好帮手!

片山

金融硕士面试:期望多少薪资?回答20K被淘汰,HR评价太不现实!

金融硕士面试:期望多少薪资?回答20K被淘汰,HR评价太不现实!现如今,最热门的行业里绝对会有金融行业,据网上公布的一份数据来看,金融业在过去三年,年均工资均突破10万+,2016年达到117418元,等到2017年又增长了百分之十,位列各行业第二。关于金融行业这个前景究竟如何,薪资水平如何,相信这是很多学金融的学生都最关心的问题,因为未来的就业和薪资直接影响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过高工资自然就对应高压力,金融行业里要学很多东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很快,相比其他行业,要学习的新东西肯定会多一些。薪资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重要,不管是对新人还是对老员工都是这样,企业有义务给员工足够的福利待遇,但员工也有义务给企业认真工作,创造利润。有一位金融专业毕业的硕士生面试时被问到期望多少薪资,他回答了20K却惨遭淘汰。HR说他对工资的要求太不现实了,刚毕业的学生应该注重自己能在公司里学到什么经验,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高薪。这位硕士生觉得很委屈,不都说金融高薪吗?他询问了一些前辈,他们的确都拿到这么高的薪水了啊!就算他是刚毕业的学生又如何?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比前辈少。这位硕士生想知道金融行业对待硕士毕业生都是怎样的态度,他该要求多少薪资才算合理呢?我们来看看网友的评论:“高收入却也迎来高门槛,想爬得越高,付出的代价肯定也要成正比。要想走到真正的金融圈,名校的硕士学历成为基本要求,这样的危机感也促使更多的人走上金专之路。”“金融硕士就是为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而设立的,说白了,大部分人就是奔着工作去的。人大最占优势的就是金融政府机关的就业,各种商业银行总行啊、财政部啊、央行啊,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任何院校。工资水平低的地方,一般技术水平也差,事实上,各方面都差。”“某些HR的前辈对你说“前几年不要太注重薪资,先好好学东西,在我们这能学到很多东西”,都纯粹是想压价的。能不能学到东西,成长性好不好,不要听别人忽悠,自己好好判断。在面对机会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在,人的实力在,就可以看重薪资。现在的机会那么多,一家公司不行再去面试下一家,只要有实力,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刚毕业几个月可以不考虑太多,因为没经验比较没谈判的资本,大部分老板当然巴不得尽可能的减少人力成本。找工作一定要看公司好不好,其实从工作环境,待遇就能直接看出来,说不看工资的都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罢了。”看完以上的评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鸳鸯

考研金融专业为何这么热?金融学硕与专硕有哪些差异?

小编专注考研的研究,分享过来人的考研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时下金融专业早已成了人尽皆知的考研热门。十年前,人们已经开始逐渐发现,从事金融行业,比如当时的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待遇比一般行业好很多,而且有大笔的年终奖金可拿。金融从业人员,个个西装革履,鲜衣怒马、财大气粗。所以,从那时开始,人们就逐渐认识到,金融行业有“金”,要淘金就进入金融行业。这种认识,逐渐影响到大学生们对于就业、行业和考研的认识和想法。2009年,随着研究生体制的改革,研究生从过去的单一的方式变革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金融专业的专业型硕士——金融硕士因运而生,即MF,以区别于学术型硕士,金融学硕士。2010年开始,金融学硕和专硕同时招生,只是金融专硕当年开始招生的学校比较少,主要是一些985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浙江大学等名校。2011年开始,其他很多学校开始跟上,特别是那些第一梯队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比如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最初,社会整体对于专硕不是很认可,认为是二等研究生。当然,对于金融硕士,自然也不是很认可,大家仍然喜欢报考金融学硕。而就业单位在招聘时,也喜欢招聘金融学硕。那几年,金融学硕的考研难度很大,比如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的复试线往往超过380分,而金融专硕的考研难度则相对较小,往往上了国家线就基本可以考上。随着社会对于专硕的重新认识,大家很快意识到,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几乎没有差别,而早期考试招收的专硕,往往学制只有两年,所以,社会很快就开始对专硕转变态度,从不太认可到逐渐开始追捧。对于金融硕士,自然开始热捧,考研金专的难度逐渐增加,而金融学硕逐渐开始缩招,考研难度也开始下降。到2016年开始,金融学硕的招生规模已经大大缩小,且难度下降;而金专的招生规模大大增加,且难度大大增加。考研金融非常热门,很多其他专业的学子跨考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是跨考金融专硕。目前,从难度到招生规模,再到学制,学费等,金融学硕与专硕差异较大。金融学硕相对考研难度下降,招生规模较小,学费低,一般不超过10000元/年,学制三年;而金融专硕则报考者火爆,招生规模较大,2014年之前开始招生的学校,学制通常是两年,而14年之后开始招生的学校,有些是两年,有些是三年,学费往往是越好的学校越贵,不同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学费低的通常不超过10000元/年,而学费高的则可以达到每年五六万。考研金融专业的持续热门,反映了金融行业发展较快的特点,也反映了其高收入的特点,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发展产物。但近年来,大批金融研究生的入学和毕业,使得这个行业也积蓄了不少人才,对行业发展有利的同时,接下来几年的金融专业的人才也面临开始饱和的局面。所以,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请合理分析自身情况和行业情况,不可盲目随大流去跨考金融专业!

佐鸣

考上人大金融硕士真的很爽……—19考研金融硕士经验分享

复试结束快一个月,终于在拟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我清晰地明白为期两年的考研之路至此划上了句号。本人毕业于某985的财经相关专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金融专硕,二战上岸,备考周期六个月,这里将给学弟学妹分享一些一战失败至今的经验与教训。一、择校择专业关于择校择专业问题,我其实没有太多个人经验。报考人大基本出于自己高考失利的一个执念,所幸作为文科生对于这种偏文科金融的考试风格还算顺手。但这里还是很建议各位学弟学妹在做决定前多去看看各大高校的考研真题,摸清各类学校的考试风格,比如偏文还是偏理,试题是偏规矩传统还是灵活多变,每年报录比等等,再根据自己的长、短板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而我选择金融专业主要是出于其较好的就业前景,以及自己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相关课程,有一定积累,最终认定这个学校加专业是够一够可以达到的目标。初始各科复习我大部分科目的复习均从七月开始,政治科目则从八月下旬开始接触。基本保持每天都复习得到各科,没有长时间的空白和搁置。1. 政治(65+):我从八月下旬开始看肖老的精讲精练,但这里我不太推荐花过多时间在这本书上(因为内容过于详细,一遍看下来的时间线过长,对于十月以后的政治复习作用不大,比较适合入门熟悉),到十月初也同时刷完了1000题并开始二刷多选。十月底开始听其他老师的网课,重点熟悉主观题解题思路,并通过凯程的两次全真模拟充分练习了考试时间和卷面的安排,获得了不错的主观题分数。但到最后一个月我忙于练手各家模拟卷的选择,没有再静下心来三刷自己1000题的错题回归基础知识,导致最终考试选择题在基础的知识上频繁失分,也是一个教训:政治复习到后期不能没有节奏地东看西看,选定几本资料,在此基础上把自己总结和订正过的东西先看好看熟是非常重要的。2. 英语二(85+):我在大学期间考过四六级(580+)和雅思(7.5),因此对于英语二的学习比较有信心,复习安排没有很紧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英语水平适当调整复习时间来提高整体科目的复习效率)。我从七月开始保持每周两套英一或英二近五年真题并订正(除翻译和作文)的节奏,以熟悉对考研试题的感觉,并标记阅读和完型的错题,不断总结套路;同时每天(在凯程的早自习时间)背50个左右的单词,保持现有词汇量。进入九月后,二刷英二真题的错题分析,重点背记真题出现过的生词。十月份开始,重点转向翻译和作文,下笔完成对应真题,基本保持两天一练(30分钟左右)的频率,因为英语二难度较低,真正的分差其实就在主观题上。十一月开始,凯程组织的每周作文批改给了我很大帮助,从字迹到行文安排等等都让我的大小作文有了更为规范标准的呈现。3.经济类联考综合(130+)(1)逻辑:从八月开始,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刷完了《逻辑精点》,感觉比较简单就放松了节奏,没有养成卡时间做题的习惯。九月开始刷周建武的两本题库才逐渐感到做题速度太慢,在后期凯程的几次396全真模拟考试中,明显出现逻辑部分思考时间不够的问题,正确率一直不高。十一月开始重新回顾凯程关于论证逻辑的课程,总结笔记,每天限定时间并提高刷题量,不断训练不被选项带跑的做题思路,在考前把错误率稳定在了一个较低的水平。(2)数学:396的数学比较简单,个人感觉考察的更多是文科数学类的细心与滴水不漏。我在暑期开始跟着李东红老师的课程完整过完了高数、线代、概率的基础知识和讲义上的题目,八月下旬总结完一本基础知识(定义、推导过程、公式等)的笔记供后期复习翻阅。九月十月刷了两遍《核心笔记》并总结错题到自己的题型笔记上,同时完成了第一遍真题。十月下旬集中听了整体题型,我一般先自己做题再针对疑难的部分重点听课,把真题对应到自己的题型笔记中,这个时候做题往往就是细心程度的考量,很少再有不会的题目。十一月直到考前我没有再做新题,就是不断地复习自己前几个月的笔记和错题,不断通过考试和真题自测去练习细心和答题节奏。(3)写作:从十一月开始,全程跟上凯程安排的作文一对一批改的节奏,加上自己练习,严格保持每周大小作文各练笔两次。通过和批改老师的交流,相比一战我对于396的写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结构一定一定要清晰。我在自己开始准备的过程中总结了王诚老师资料里关于作文立意的讲解,搭建了自己的立意模板,主要是按照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来摸索不同的审题与立意方式;接下来通过定期的练笔(主要是练真题题目)和每周作文批改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立意模板,并尽量做到用相对固定的行文思路展开立意,在立意不出错的基础上力求结构清晰;最后通过集中的396模拟考试训练写作时间和节奏。这样一个过程下来,考试时其实不管遇到哪种论题,我都基本可以保证一个合格以上的分数。4.专业课(110+)我一战失败是因为专业课未过线,二战专业课提升了近三十分,但仍有很多遗憾和教训,这里重点讲一下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一战失败后我发现自己在专业课学习上最大的教训是埋头自学,没有学习任何网课或报班,只是机械地整理书本,复习思路非常局限。因此七月份刚到凯程,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刷完了凯程基础班的课程,同时也发现,在复习开始的阶段,集中跟随网课节奏非常高效地帮助我回忆起了一战时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快速建立了新的框架思维,在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中,我也就比较坚定地采用听课+课下总结这样的模式。专业课内容较多,这里建议大家同样在暑假结束前确定一个较为适合自己的模式,百日过程中再推翻重来的风险是很高的。金融学:七月听完基础班课程,开始跟上暑期强化班的授课直到八月下旬。这期间基本上是课前看完对应章节书本,课上听课并在讲义上记录要点笔记,课后练习选择题巩固,达到对于书本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能够清楚知道选择题考点对应在哪个知识点这样(也就是了解知识点都会怎么考)。八月下旬和整个九月,我都在整理自己的框架笔记,这也是我觉得金融学学习提升最快的一段时间:主要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参考暑期讲义的结构将黄达这本书划分成几大部分(如利率、国际金融等等),来搭建整本笔记的框架,同时补充进自己做题和课外查阅的一些零碎知识点,手写笔记也无形中加深了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在进入十月后,主要任务就是背记这本框架笔记,接触真题,同时我也开始针对简答和论述开始积累题型笔记(这本就只记录主观题要点和思路)。后期凯程所开设的热点课程是非常有益于复习多轮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的,因此我也会补充热点问题到题型笔记中开拓思路。公司理财:这门课我觉得能比较好的和金融学搭配起来复习,因为它整体对于背记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理解原理,准确计算。因此我在暑期听完强化课后就着手完成笔记,主要是整合书本的逻辑思路和表述、对于经典例题记下完整的解题过程,同时每天刷一章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到九月下旬基础知识掌握得已经比较牢固。之后就是练习真题以及二刷课后习题,最好标注多次错误的题目以备考前三刷,我也集中记录了自己常错的知识点定期翻看。到十一月基本就是训练考试的时间安排和答题细心,整理简答的题型笔记,同时物品集中列出了所有书本和课外涉及到的公式来保持记忆。冲刺阶段安排的题型课思路非常清晰,通过这门课大家基本上能够对于会考到的题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这里需要强调,专业课的背记是直到考前都不能轻易放松的任务,我在考前一周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好好静下心来再回归笔记,金融学考试作答论述题时一些书本常见的话术回忆得不够迅速完整,也是一个教训。后期形成自己的笔记和答题思路后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背记过程,比较枯燥但非常重要因为专业课考试节奏很快,熟练回忆能够节省不少时间。复习时间安排我的备考周期从七月开始直到考前,基本遵循凯程的时间安排。暑期两个月尽快熟悉各科目,并打好基础。百日初期完成各科笔记,十月份开始训练真题及各类题目,开始积累题型笔记。十一月主要训练考试时间安排,培养考试习惯,背记并不断补充之前的笔记。进入十二月主要是保持其他科目的感觉温习笔记,必要时回归书本,着重加长背记政治和专业课的时间。我本人的学习方式一直不是时间战,更喜欢相对稳定的时间安排来减少自己的焦虑,一战期间也是由于学习时间不稳定心态波动非常大,因此刚到集训营,我就有意地去培养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模式,后期有加长时间,平均下来大概每天有效学习10-11小时。上午:主要是英语和396科目的复习7:20-8:40 背英语单词/做英语真题并订正/后期是训练翻译+翻看真题分析9:00-10:10 396数学10:20-10:50 396逻辑10:50-11:20 政治11:50-12:40 政治下午:专业课复习14:00-17:00 金融学或公司理财整块时间复习晚上:专业课、其他未完成进度科目的复习18:00-21:30 公司理财或金融学整块时间复习21:40-23:30 专业课刷题、作文训练等等(主要是平衡各科目进度的时间)复试过程初试结束后,会有一个比较漫长的等分时期,这里建议大家无论初试感觉如何都尽快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中,复试占比40%。我在结果出来前大概只过完了《商业银行》这本书,没有足够重视对历年复试真题及面试题库的分析和记忆,之后的准备还是比较辛苦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又由英语笔试和专业课笔试构成,在复试当天的上午完成,全程三小时,面试在下午举行,每人5-10分钟,包括自我介绍和中英文回答专业课问题。今年人大的英语笔试有所变动,将以往的阅读换成了翻译和写作,但难度不大,基本和英语二真题相当,作文主题是“公平”,综合来看对于答题速度和英文思考能力可能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专业课笔试风格较为稳定,仍然是对于常考章节的考察,其中《商业银行》考察并购相关的计算题和书本例题基本无异,《证券投资学》也大多是对于基础知识的高频率考察,比如最小方差组合、组合方差计算等等,总之熟练掌握、理解书本重点章节的定理内容和例题计算,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在面试部分,主要是进场后座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抽取中英文专业课问题作答。在中文问题环节,我抽到的题目是利率倒挂相关,由于了解不深,在做完名词解释,列举相关实例后被老师了更为细节的问题,没有给出合适的回答。因此这里建议大家在准备面试题库时,对于利率、商业银行、央行等重点考察对象最好能有一个完整、从小到大的知识链条,从而应对老师灵活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回答不理想的情况下,也要积极作出回应或者尽量多阐述自己相对熟悉的部分,避免较长时间的停顿与卡壳。总体来说,如果初试是选拔赛,复试更像是一个及格赛,无论准备得是否充分,一定要保证没有硬伤环节,即不及格科目。在凯程的收获我在凯程报名了半年特录班,从七月开始二战直到复试录取,都得到了凯程各位老师的辅导和陪伴。相比单打独斗的一战,这种指导给了我很坚实的心理上的后盾,在出现复习进度停滞不前、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时,都能够随时得到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帮助以及研友的理解支持。因此我在凯程最大的收获就是这种团队感,问题总会解决,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过程。其次,凯程所提倡的一系列学习方法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一战期间,我没有记录笔记的习惯,也并没有模拟过考试,做题没有卡时间习惯,最后上考场对于主观题的作答非常慌乱。来到凯程后接触的框架笔记和题型笔记等方法使我逐渐提高了对知识整合记忆的能力,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意识也得到增强,同时每个阶段的模拟考试使我更好地感受、训练了考试时间安排,培养了考试习惯,在最后考试时调整到了相对良好的心态。最后,在凯程集训营期间,我养成了稳定的作息模式和生活习惯,这对于较长周期的备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促进心态的稳定,良性调节紧张备考期间的心情,还有利于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况,应对压力与各种学习任务。个人心态调整及经验最后我想聊一聊自己在备考时的心态调整经验。由于是二战,我对于大部分科目都有着一定的经验,同时吸收一战时心态波动的教训,我在集训营期间一直注意保持稳定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心情波动,同时告诫自己,要攻坚的部分已经非常明显,(专业课),即方向已经很明确,我只需尽全力解决问题就好。同时,我习惯和班主任以及家人研友定期沟通,保持和外界的交流,在状态不佳时果断休息调整,不打时间战,通过对效率的提升来促进对心态的调节。考研是一个过程,所有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从生涩到熟练,从不确定到确定的,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这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调节自己,在最终考试时发挥一个平均以上的水平。我想给大家两点个人建议,一是心无旁骛:考研是一个机会成本很高的选择,一旦决定考研,就最好拿出生活中90%以上的时间来专心备考,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尽快熟悉节奏,提高效率。我个人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备考期间我基本做到了每天坚持,可以说专心和坚持是考研胜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二是及时求教:在备考这样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必然会有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出现,在这种时候最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寻求机构指导,而非自己埋头苦学,在偏离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这也是我一战失败的教训,时间宝贵,我们都应该减少无谓的摸索。希望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在考研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式和思路,完成最初的目标,考入理想学府!

想去美国学金融硕士?如何选择如何申?

出国读书,商科是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提到商科,那金融肯定是跑不了的。通过国际经济形势判断,金融行业也会是长期火热的高薪行业,但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行业的入门门槛也是在持续走高,留学经历已经是各大知名企业的入门要求。而在众多的可选留学国家之中,美国则凭借其卓越的学术声望,优秀的校友资源和丰富的工作实习机会成为当之无愧的最优选择。奥通留学蔡老师带领大家分析一下美国金融硕士留学:首先,美国有哪些学校硕士开设金融专业?通常而言,MF的项目一般是1年的学制,时间久一点的也就是17,8个月两年的项目很少;费用呢大范围基本在4.5万美金——7万美金之间,5万美金左右是比较主流的;地理位置当然也是咱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作为商科专业的一员非常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如果是在纽约或者波士顿LA地区确实是给项目的综合价值加分不少,下面咱们就根据学校具体的聊一下。第一梯队: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Master in Finance普林斯顿的MSF有点特殊,他的课程设置偏向工程很多说他是金融工程也没啥毛病,但又不是ME的项目,要求申请人具备相当强的数理背景,申请难度极高,在这不多介绍。MIT(麻省理工学院)-Master of FinanceMIT的Sloan商学院应该就不必太多介绍了,很棒。他的MF项目属于STEM之内,强调学习金融理论,量化模型分析和具体的行业实践。项目时常是12或18个月,18个月的项目会多出1个秋季学期和一个春季的实习。斯隆商学院的MF项目09年才开始,15年推出了18个月的计划,每年的计划人数60个左右,录取难度高到没谱学费在80000到100000美金之间。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哥伦比亚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项目时长是两年,学费的话每个学分2400+美金,STEM项目专业,第二梯队: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10或17个月的项目,课程强调定量知识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接受的申请的时候不会限制学生的北京和工作经验。但是从经验来看,还是有相关数理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学生更受青睐。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BC的金融项目向来是非常受到学生欢迎的。毕竟地理位置好,城市的经济发达对学生有着巨大吸引。BC的项目时常一年,招生主要针对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平均工作时间为2.8年,虽然往年是曾经有过应届生被录取,但是这属于个例,如果应届生想申请的话最好能找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评估。项目每年的招生名额在50+左右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每年学费6万+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范德堡的商学院一直是学校的优势学院,小班教学和低国际生比例都是学校的传统,但录取难度也相应更高,虽然不要求工作经验但是标化成绩要求比较高,项目时长一年左右,学费6万+,每年的招生人数基本一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开课在7月份,应届生要做好准备。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UIUC伊利诺伊香槟分校是传统金融强校尤其是本科和博士的教育享誉世界,Msater的教育相对差一点主要是招的人多,(但是说实话美国的硕士项目本来也是这样,人家设置的目的就是给那些在职工作的人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社交关系的。学术性本来)类似的还有普度大学西拉法叶,罗彻斯特,乔治华盛顿,杜兰大学,布兰迪斯,里海大学等等第三梯队:这一档次我认为是一些非热门院校,这个非热门呢主要是指学校排名可能比上述学校低了一些或者可能没有排名,但并不是说学校不好,下文会和大家介绍。而且地理位置相对差了一些。比如Villanova University维拉诺瓦这个学校真的值得大家多多注意,这所学校以前并不在美国的综合排名之内,但是这并不代表学校不好,事实上这所学校位于宾州费城的西郊,是该州天主教最大学校,和乔治城大学一起代表了天主教大学的最高水平,他的学术声誉在美国人眼里是完全不输于纽约大学,波士顿学院等顶级名校的。之所以一直不被各种排名列入只是因为学校的Master和PHD项目比较少被归为地区性大学而已,就像达特茅斯学院和布朗,假如没顶着藤校的名号,就凭他们千八百本科生的规模,一样可能不出现在US NEWS的排名当中。所以去年一入榜直接就被排在了top50的位置上。MSF这个学校开设金融硕士项目,项目时长还1年,课程设计基本是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工作而设计,学费4万+而且本科GPA高的话奖学金也比较好申请。当然录取要求也不低,基本可以参考第二梯队的录取标准,而且过两年应该还会更高一些。Bentley University本特利大学可能对大家而言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好多人也许听都没听过,但是这所学校同样非常优秀,他的商学院属于美国顶级,会计专业和MIT并驾齐驱,学校在波士顿,规模不大只有大几千的学生。MSF该校的金融项目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毕业和入职可以划成等号,STEM项目,毕业生牛的不行,平均薪资超过10万美金。项目时常1年左右,要求面试。其他的威海奥通国际表示像霍夫斯特拉大学,克拉克,德雷塞尔,罗切斯特理工,特拉华,天普等等也是在这一梯队,当然录取难度要比前两个梯队的学校高很多。其次,如何申请美国金融硕士?申请的话呢其实很多都在上文提到了。材料上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标化成绩+文书。比重的话大概来说成绩占40%文书占60%。其中成绩没啥好说的,就是申请的人太多了,竞争太激烈把学校的录取成绩推高了。申请的话什么成绩申请什么学校大家随意百度下就能找到。申请文书重点:美国大学的文书商科研究生就是这么几样个人陈述PS,简历CV,推荐信RL,essay。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意识,这些文书是一套东西,不是分开的。PS代表你自己对专业对学校对自己的认识,推荐信是别人对你的评价,essay是学校想要了解的你,简历是整体的概括你的经历。三维加整体一起对你评价,科学极了。作为一个商科的学生,奥通留学蔡体民老师表示你必须在文书里面表现出你的逻辑。说清楚基本思路,比如你申请金融,那思路上是不是应该按照你是怎么产生了对金融的兴趣,在你产生兴趣之后你怎么去了解他,和他发生了什么故事,现在你对金融有什么思考,未来打算怎么结合金融和你的人生,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我们有什么特点吸引你,以及你未来打算怎么成功。推荐信的话,其实很难自己控制但是推荐人一定要慎重考虑。有个要素必须考虑,就是他是否真的和你有接触,如果你真的找了一个泰山北斗级别的推荐人,审核材料的时候学校第一反应就是要看看他和你是什么关系,如果你们没有真正的工作或者学术上的交流,那这封推荐信就显得比较尴尬。其次,比较好的推荐信,是需要注意的。四个字——有理有据。比如写到,某某具备优秀沟通能力和独特的分析视角。具体怎么体现呢,最好能有比较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而且如果举得例子能和你的PS呼应当然会更好一点。另外,其实就是essay了,但是每所学校对essay的要求不一样,很难说的详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essay不好好揣摩题目或者问题的内涵,那这篇essay不如不写。举个例子威海奥通留学分享,去年MIT的MSF有一篇essay是让学生作为自己的推荐人给自己写一篇推荐信,出题的人当时肯定特别有成就感,但是学生就没那么开心了,怎么写呢?我和文案当时分析要展现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是必须的,但是要想写的出色还是得结合MIT招学生的偏好,MIT官网的项目介绍写的清楚那种能够make some differences的学生是他们的最爱。怎么体现呢,一个是主观意愿,一个是客观能力。表示我们选取了她参加活动之后在学校商学院的分享会上发言的例子。描绘她在活动中的感悟,分享前的准备与提高,分享的效果,以及在分享以后学弟学妹门咨询时她对他人的影响。最后,咱有关于就业:与金融行业比较对口的公司肯定是在金融、证券、投资等领域。低端一点呢就在各大银行,这些地方虽然实力强劲但毕竟人员众多,门槛很低,一般赚钱不会很多。高端一些呢,在投行,证券比较多一些。投行的规模一般也比较大,门槛相对不高,当然收入也不会太多。证券呢人数比投行这种动辄上万员工的企业还是少很多,门槛较高,收入也比投行高很多,估摸着看的话一倍左右。再高端一点呢,就是基金,资本公司这些地方,比如IDG,摩根斯坦利这些。人数会比较少,门槛很高,美本或美研应届生一般只招TOP50的,国内TOP20,其他国家英国top10,澳新加很难这些国家除了有限的1-2所学校能拿出手剩下的都不是太有竞争力,如果学生能进的话肯定个人能力非常强。如果实习经历会很有竞争力,这也是美国学校牛的地方,机会太多了。赚钱最多的呢,奥通留学蔡体民老师个人认为是那些战略咨询公司,DBM德勤,麦肯锡,波士顿。或者四大的咨询部门,埃哲森也很厉害。入门要求比上一个更难一般只招TOP20的,国内TOP10,其他国家英国G5。薪水开始就能达到30万左右,每年翻一倍,两年一晋。升当然这些地方工作压力也很大,淘汰残酷,第一梯队的咨询工作基本是两年为限,要么升职要么淘汰。所以高薪也意味着高压力,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美人关

985金融学硕士被辞引发讨论,网友质疑只因为不愿跑腿做琐事?

近日一知名博主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一则有关辞退女硕士生的职场故事,并且引发了许多讨论。故事中这位从某985大学毕业的金融学女硕士拥有出众的外形及其极佳的工作能力。如此优质的职场新人理应在单位中大展拳脚,但最后还是被辞退淘汰掉了。单位中一些老员工认为该名硕士生“眼高手低”并且十分“好高骛远”,因为她自认为自己是985研究生起点高,所以不愿去做一些琐事和一些重复较多的跑腿任务。最后博主表示道:学历不是衡量一个职场新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更要看是否愿意沉下心来做那些所谓的“琐事”!此番分享一经出现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网友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人为硕士生打抱不平,他们认为既然是硕士毕业而且工作能力强,就应该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职务而不能一味让人去跑腿当廉价劳动力。有反对就有赞同,不少网友赞同博主的观点,同时也表示自己也曾在职场遇到过一些“眼高手低”名牌大学生。其实这样的话题在每年的毕业季都屡见不鲜,无论是大专、本科毕业亦或者是研究生、博士毕业,当大量的毕业生涌入职场时,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和现实情况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有些毕业生甚至怀疑自己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难道进企业就做了廉价劳动力?正如这件事中,该名女硕士生拥有极高的起点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所以她认为自己就应该做一些难度高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是去跑腿做琐事。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家都是从底层工作做起,无一例外。复印、跑腿、抄单子甚至拿快递订餐等等,“本科毕业,打杂半年”并不是一句玩笑话。无论是五百强企业亦或者是小公司,初来乍到的职场新人总是要在底层工作中摸爬滚打一番。如果能从中熟悉公司整体业务流程,明白该职务的具体要求和方向,其实打杂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倘若打杂是“新手任务”,接下来深入实际工作便是“刷副本打怪”了。实现中,不少企业认为这些新人还不能“打怪”只能继续做“新手任务”,而毕业生则认为自己的技能无法释放变得郁闷不已,最后还被贴上“眼高手低”的标签。我个人认为一些职场老员工冒然地将“眼高手低”的标签贴在年轻人身上是极其不公平的。如今很多90后步入职场,他们的想法和上一代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不愿意一味谄媚,一味地打杂做琐事。老一辈的员工也许会认为多熬熬便能出头,新一代的年轻人压根不会这么想。一些年轻网友表示道:做不下去我就换,去别家做事,去哪都是上班干嘛一味让我打杂?在我看来,进入职场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无法轻易改变,但必须要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是否愿意面对打杂跑腿和无尽的琐事?所在企业是否能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利?自己是否真能学到东西?等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只有认真负责地考虑过这些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在职场上遭遇重大的落差。所对于此事,您有什么看法呢?

蓼萧

考研金融学专业高校最新排名,全国金融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是这七所

金融学专业属于考研率较高的学科之一,而国内知名的金融学专业强校众多。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应用经济学)评估成绩,国内108所开设应用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排名在前的依次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2019考研金融专业高校排名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学科的诞生地。在1912年,严复就任国立北京大学就已创立。1985年,北大经济系领风气之先,创建经济学院,成为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98年。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三、中央财经大学1984年7月5日,中央财经大学组建成立经济管理系。2003年11月5日,在经济系的基础上合并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成立经济学院后,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才培养特色愈加鲜明、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向高质量、高层次、高产出方向发展,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的能力日益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经济学院。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成金融学院。致力于塑造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打造“新一代银行家摇篮”的品牌。五、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学位点之一,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被评为财政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六、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大陆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金融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致力于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科研水平的一流师资队伍,以培养具备批判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前瞻力的国际化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致力于在中短期内,使学院成为亚洲一流、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教学、科研基地。七、厦门大学厦大经济学科成立于2005年6月的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学院现在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既有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学院教师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良,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处在全国同行领先地位,是厦门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是问穷也

致高考毕业生:我为什么劝你慎重选择金融专业

作者 | 黑曼巴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编者按:高考只是一场考试,报志愿才决定人生。面对这样一次命运的重大抉择,刚高考结束的考生和家长可能也是一时无从下手,有人说要选学校,有人说要选专业,还有人说要选城市......格隆汇特此召集格隆汇的会员朋友,以过来人的报考经历的分享以及对行业发展情况的解读等等,为广大学子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篇为格隆汇会员“十里路”的投稿,希望能够让高考毕业生们对于金融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作为全国高考最重灾区河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大学生,刚刚三十而立的我本科就读于上海某211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就读于香港某Top3大学金融专业,如今已经在金融行业浸淫五年。昨天高考分数一出,亲戚家和领居家有高考的孩子立马来问我报考志愿的事情。令我非常吃惊的一件事是,他们居然不约而同地问我让自己的孩子读金融专业怎么样,认为我一路从还不错的学校的金融本科读到硕士,然后在金融行业也干了几年,觉得我做得还挺不错。听完后,被工作摧残到麻木的我有点老泪纵横的感觉,心里一肚子苦水吐不出,还要在外人面前装坚强。如今金融寒冬下,祖国未来的花朵和他们的家长依旧对这个行业抱有美好的幻想。自己作为一个金融专业科班出身、又在金融行业工作了五年的“老司机”,希望可以客观地谈谈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希望高考毕业生可以取之精华、弃之糟粕。1我当年高考后为什么选择金融专业呢?高一的时候,由于自己一直喜欢周末泡书店,一次机缘巧合读到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货币战争》。年少无知的我读完后心潮澎湃,认为只有做金融的人才是掌控这个世界的人,自己一定要努力成为金融界的大人物。接着,自己又在书店读到另一本书《墨迹》。名字听起来跟金融靠不上边,实际上是一位叫曾子墨的美女写的个人自传。保送人大,转学美国常青藤大学,进军华尔街,穿着各类名牌在大摩每天做着影响商界的大case,急流勇退离开投行去做了财经记者。一个有颜、有才的美女传记,自己看得如痴如醉,认为金融圈都是这种如沐春风的美女,让我对其的憧憬又增添一分。之后,我陆陆续续地读了一些初级的金融投资类书籍,每天中午午餐期间必看中央二套的《环球财经联线》。当我周边的同学还没有确定自己要去哪里读哪所大学时,我就已经信誓旦旦地跟他们说我要去北京或者上海的大学,只读金融专业。当时自己的成绩并没有特别好,特别是理综自己掉队比较厉害。自己在网上查了北京和上海自己有能力上的大学的金融分数线之后,才知道金融基本是每个学校录取的最高分,而北京上海的高校录取分数比其他城市同等大学的还要高。至此,自己便攒了一把劲,开始奋力直追,成绩逐渐从班级中等走向前列。高考成绩出来后,自己放弃了去某985院校而选择了上海的某211高校读金融,圆了自己高中三年的梦想。当时报志愿时,自己就已经感受到金融专业的火热程度——上海某二本院校的金融专业比一本线高30几分,我一位可以读北大的同学为了读金融选择去了人大,我们高中的市理科状元去了清华经管读金融……大家一致的认为,只要读了金融,将来就能进入金融机构拿高薪,甚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2进入大学后,很多的东西跟自己的预期大相径庭。全国知名的重点大学,专业课上大半的学生都在玩手机,除了一两位老师是认认真真地讲课,大多数是对着PPT照本宣科,期末考试突击一把大多数人也能取得还不错的成绩。我以为可能是我们学校太水了,于是自己便向复旦经济学院的学生要了课表前去蹭课,发现复旦的学风确实要好很多,但是教授的教学感觉跟自己学校也差不多。我问过很多名校本科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一个问题,“你大学四年觉得专业课上学到了什么?”。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大家感觉大学四年几乎什么都没有学到,一毕业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上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因为大学的金融专业课大多数都是偏理论性的知识,离实操很远并且很多的知识如果不做学术是用不到的。除了一些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实用,其它的精美的经济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等等确实有点像是巴菲特说的经济学家伊甸园里的美好。大二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一入学,我们系里金融专业有120名左右的学生。大二我们学校有转专业的政策,只要绩点排名系里前五就可以随意转专业。就这样,其他学院的各种专业背景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纷纷转到我们金融系,人数激增到160人。而到了本科毕业时,大家才发现金融专业本科找工作基本只能去银行,而且是柜员岗或者零售岗。那些从其他学院转专业的学生肠子都悔青了,特别是计算机类、通讯类专业的同学秋招时好像在宿舍打打游戏大厂的offer就来了,而金融行业说我们只招硕士以上的学生。3所以,按照目前金融行业核心岗位的招聘标准,意味着读完本科你至少要读个硕士出来。当然,笔者身边也有非常优秀的本科生去到很好的机构的核心岗位,但是真的很少很少。找工作无望的情况下,和大部分人都有读研计划的打算,大家在大三时纷纷踏上了申请留学和考研的路。申请留学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除了美国那些顶级名校很难申请,英国、香港或者新加坡的TOP相对而言还是很容易去的。但是有一点,金融硕士的学费很贵。拿相对便宜的香港来说,也要二十几万人民币,再加上租房和生活费等成本,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很多出国读金融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学费贵花销大算什么,只要我毕业了,一年的收入还不轻轻松松就cover掉了。(这个啪啪打脸的想法后面会讲到)另一条考研之路,就相对而言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了。毕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没有办法支付出国留学高额的学费的,所以升学就只有考研这条路。金融硕士的考研热也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很多本科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怀揣着金融梦转专业考取金融硕士。业内大家比较公认的金融名校“清北复交”和“两财一贸”的金融硕士,一方面大部分名额都给了保研的学生,特别是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基本都是本校各专业绩点靠前的学生保送的,这样留给考研的名额就变得特别少。这几个学校每一年金融硕士的报录比一般都在5%以下,竞争极其惨烈。每一年,考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励志故事都会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二战、三战甚至四战买梦的学生,在海淀区破旧的小区租一小间房,除了睡觉就是去北大清华的自习室复习。笔者的同门师兄,一直将自己的目标定在复旦,三战失败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去了一个政府部门。毕业后的青春,他们赌上了太多的东西,就为了拿到名校金融硕士的入场券。4有幸拿到金融硕士入场券的幸运儿们,大多数最终发现现实依旧比想象中残酷。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家的四万亿救市让金融行业迎来了上升的朝阳期。很多名校毕业的金融专业学生,如果有幸能进到券商的投行部、资管部等核心部门,刚毕业年入百万的确实不在少数。拿投行部来说明——进入投行部,只要来了项目,基本两三个月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地在项目地搬砖,如果一年做的几个项目能够过会,那不愁没有丰厚的年终奖。《华尔街之狼》里小李子尽情表现出的人生赢家的富裕和糜烂的生活,《欢乐颂》里刘涛霸道女总裁的大姐范和要做空男朋友妈妈公司的霸气,《大时代》里刘青云分分钟几百万和操纵股市的刺激,《亿万》里“金融巨鳄”艾克斯翻云覆雨斗智斗勇的帅气……无不向大家宣示这一行独有的魅力。所以,各行各样优秀的人才都想着能在金融行业掘金,华尔街汇集了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全世界最高的智力团队。2016年,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在一次演讲中,痛心疾首地说:“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板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可以说是在如今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了。但是,过去几年人才供给端的虚热导致的金融专业人数的上升,对应的是经济周期下行环境下金融市场的惨淡。中国金融行业是随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而发展的,如今的金融资产规模和金融行业利润相对整个经济体而言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脱实向虚”、“金融成本侵蚀实体利润”等方面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再加上最近强监管的趋势,实际上金融行业受到的发展约束越来越大了。无论是从基数效应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发展之所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竞争的白热化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每年一到招聘季节,有一个段子就会流传盛广——很多清北复交、海外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发现自己在就业准备上已经做到如此完美——认真学习绩点已经很不错了、各类实习都做了(金融岗位很多实习都没有工资,但是绝对比996工作强度大),该考得证书都考了(CFA、ACCA考证费用上万),最后投简历依旧是石沉大海。不是因为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市场没有需求。股市一个大回调,二级市场不用说,一级市场被联动的没有业务。最后谈谈金融业的高薪,这是大家最为误解的地方。一般情况,顶级券商的投行部起薪也就是一万多,在所有岗位里算多的了,主要是看奖金分红。金融业内有句“五年不开张,开张吃五年”的说法,某一年的年终奖多得确实有点吓人,但是其他几年就少得可怜。平均下来,跟很多主流行业的薪资并没有多很多。去年某顶级券商投行部爆出基本工资5000的新闻笔者也有去求证,确实是真事。5结语金融行业是一个资源集约型行业,对于大多数家庭优秀、有强大背景资源的人来说,在这个行业里确实可以如鱼得水,实现丰功伟绩。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入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到了瓶颈。在一些非核心岗位,做着自己感觉不到增值的工作,前途自然就不用说了。而去了类似于投行、研究部、资管等核心岗,一方面没有资源你很难吃得开,另一方面即使你积累很长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发现你也很难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所以,我是希望大家除去对金融的误解后慎重地选择金融专业。如果你确确实实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也做好了未来进入这个行业所要付出努力的准备,那我依旧觉得这个行业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优秀赛道。

不敬

大学里的金融学到底学了个啥?

本人是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四狗,大学里也算是蛮努力的人,认真勤奋的那种。然而四年下来我一脸懵逼,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疑问,我大学四年到底学了???嗯,我读的是金融学,说实话,我读这个专业真正学会的就是理财意识。金融学,听起来很高级,也是个相对很热门的专业。因为读的是财经类的院校,所以当初我很理所当然地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么我这个专业到底读了些什么呢?首先是必修的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每周就两节课,课后不练,就是属于学了马上就忘的类型,然后期末时集中复习刷题应付考试。然后就是专业性一点的金融学、中央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学、金融营销学、固定证券收益、公司金融等,但实际上老师讲课是非常浅的,分析几个金融学名词概念,这个金融理论是怎么导出的,这道利率题怎么算等等。课上是听懂了,过几天又马上忘了,可能连这个金融名词是什么意思都想描述不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的学校不够好,老师没有特别高的学识,但怎么的也是个硕士、博士吧。我想象中的怎么炒股、怎么分析K线图、怎么理财全都没有接触,不过我们学校倒是有个特色,有个专门的实验场所让我们大规模模拟炒股、炒外汇、炒期货,但是只是简单的熟悉、玩玩,这个还是稍微有点意思的。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金融学的误区,每次别人说你是学金融的啊,那你会炒股了喽。我就笑笑,其实并非如此。当然,有人要说了,大学里本来就是教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深入地学习要靠你自己。没错,我们专业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去主动深入,就算你主动了,就能够深入进去吗?我相信,每个高考完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很大程度上是一无所知的,如果身边没有一些真正读过体验过这个专业的人,无法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个专业。但是,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就业又是至关重要的,需重视。金融学,毕业以后大多数的就业去向是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财富投资公司等,其中银行占很大比例,其他的证券公司等,可能进去就是个金融销售,属于金融底层,发展如何,看你销售能力了。金融学这个专业非常看学历,对日后就业来说,如果不是985、211类的名校,个人建议慎重选择这个专业,因为我觉得并没有学到很硬的技能。而且,这个专业一般要读到硕士才有较大机会进入金融核心圈,金融分析师是个比较核心的岗位,而且金融学最好和统计学、计算信息类的专业结合起来学,比如本科读统计、硕士选金融这样的会更好就业。这是我读了四年本科金融学的感想总结,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仅供大家选择专业时候参考。至于,大学到底该选什么专业,从哪些角度去考虑,我得好好理理,下篇文章见分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