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本网讯 记者李国辉报道 对整个金融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扎实进取的一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日趋成熟,给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性战略机遇。依托金融科技,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互联网化程度得到迅速提高,加快实现了信息科技助推金融创新与转型发展的步伐。一年来,我国金融业形成了一些新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日前,在经历了近一个月时间的初选和复选两个阶段的专家评审,《金融电子化》杂志社举办的“2018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评审结果成功揭晓!由银行、证券、保险、科研院所等金融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参评事件的行业及社会影响力、创新性、业界表彰、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维度进行打分,最终遴选出“2018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获选的10件大事分别是:(1)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顺利完成,中国现代化票据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2)中国建设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首家内部科研力量整体市场化运作的商业银行;(3)中国民生银行成功上线分布式核心账户系统;(4)网联平台全面建成,通过“双十一”峰值考验;(5)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构建互联网金融统一身份核验平台,实现身份核验一站式接入;(6)中国银行完成全球信息科技一体化建设,构建业界领先的科技引领全球服务体系;(7)浦发银行发布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带动开放银行建设热潮;(8)中国人寿集团建成人工智能平台“国寿大脑”,助推数字化转型;(9)第二代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地域、征收机关、业务种类全覆盖,国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0)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联合发布全功能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获选的“10件大事”,具有鲜明的数字化时代特征,展现了我国金融业服务社会经济能力的跃升,激励着我们加快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的步伐。1. 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顺利完成,中国现代化票据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主要内容:2017年7月,人民银行做出重要决策:明确于2018年国庆期间正式实施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实现票据市场交易的完全统一。按照人民银行统一部署,2018年10月1日至5日,在369家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接入机构的积极配合下,上海票据交易所顺利完成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工作。电票贴现后业务统一通过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办理,执行《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29号)及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相关业务规则,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仅处理电票贴现及贴现前业务,不再处理电票贴现后业务。真正实现了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同场交易,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基本建成,中国现代化票据市场发展驶入快车道。10月8日为交易融合上线后的首个工作日, 当天电票承兑量262.98亿元、转让背书1151.12亿元、贴现194.81亿元、转贴现312.32亿元、质押式回购54.76亿元、买断式回购0.32亿元、提示付款1155.27亿元。系统运行平稳顺畅、业务处理准确无误,标志着纸电票据交易融合投产上线取得圆满成功。本次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工作是全票据市场统一投产上线,涉及到2361家法人金融机构、90901个参与网点,一次性将1540821条存量电票数据由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迁移至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涉及面之广、情况之复杂在国内金融基础设施中尚属首例。专家点评:票据由于其融资成本低、流程简便、期限灵活等特点,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货币市场工具。上海票据交易所实施的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项目,实现了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同场交易,建成了全国统一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契合了票据交易和投融资功能日益凸显的发展趋势。纸电票据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等业务规则的统一,将进一步规范票据市场的交易行为,提升交易活跃度,促进票据市场的对手方发现和价格发现;统一的票据市场也将吸引非银机构等更广泛的参与,进一步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层次,激发票据市场的潜在活力。同时,推动人民银行对再贴现业务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确保再贴现工具对涉农、小微、绿色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从而发挥央行货币信贷政策的精准“滴灌”效应。未来,希望上海票据交易所不断加强票据链接广大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独特优势,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助力优化货币政策传导,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使票据市场在国家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点评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巴曙松)
理工科考生:考金融类研究生好吗?网友:比本科金融专业更具优势考研报名在即,身边不乏很多本科工科男,在上了几年工科专业后,厌烦了工科生的死板、女生较少找女朋友难、毕业找工作薪水低等缺点后,考研决定弃坑学金融,“钱途”与前途都比传统工科好。小编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较明智的选择,为什么呢?考研在我国的大学体系中,如果把专业粗略的分为两大类理工科和文科类,那么在本科阶段,理工科可能还能学到一点“技术”,而文科类,基本就是学个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总两者的毕业作品就能看出来一些,理工科经常要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动手的过程了,而文科类的专业,就是以论文来决定你的毕业水平,而且论文中的数字,绝大部分是对市面上公开数据进行再次解读。理工科本科经济学和金融学,学的东西几乎一样,几门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等两个专业都要学的,不同的可能是一些比较分支的方向,要知道无论是经济学和金融学,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称,都各自有很详细的细分方向。所在本科阶段这两个专业给你带来的认识,基本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差异,对你的未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金融学专业对于本科是工科的考生,未来有志于继续从事经济类或金融类的工作,那么小编建议你本科不要读这两个专业,听起来很奇怪,这是因为这两个专业,尤其是金融学,除了“行为金融学”好一些,其他的方向都是越到后面越是一堆数字公式的计算,对逻辑能力要求非常之高。综合第一点提到的文科类本科阶段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大部分想从事金融的人都会去考研,而国内北清复交这几个学校,最喜欢的是本科阶段读理工科,研究生阶段读金融学、经济学,用人单位也是如此。经济学对于国内排名靠前的金融机构,他们绝大部分部门对招聘的要求都是研究生起步,可以说这是一个敲门砖了,所以不管你本科学啥的,只要研究生阶段回到金融学、经济学,其实问题不大, 更进一步说,如果本科阶段去学理工科,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数学能力,后期你会有一定的优势,至于本科阶段金融学、经济学那些东西,买几本相关书籍来看看,绰绰有余。大家对此怎么看?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金融学专业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即金融学类的下属专业,10多年了,该专业一直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上海财经大学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108所开设应用经济学学科、金融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评估,排名前三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育部评估的金融学学科具体情况如下:依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整理金融学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不仅仅是财经类高校,很多综合性高校也名列前茅。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学科被评为A+等级,财经类高校仅有中央财经大学被评为A+等级。金融学学科被评为A等级的高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厦门大学。其中,厦门大学为综合性大学,其他高校为财经类高校。值得一提的是,南方考生和家长不太注意的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实力很强的财经类高校。一些理工类高校或者说工科类高校在金融学学科方面也有较好的实力。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所年来,这些高校也在大力发展财经类学科和专业,金融学学科也因此发展较好。一些传统的财经类高校和综合性高校,考生和家长相对较为熟悉,而一些地方财经类高校不太为人熟悉,其实,这些地方财经类高校同样在金融学方面也颇有建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该校的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首都经贸大学的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会计学、金融学获批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由此可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无论在学科还是专业建设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山东财经大学两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B+,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为B-,成为有两个以上B+学科的三所省属高校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B以上经管学科的省属高校,整体学科实力进入全国财经高校前10名。地处杭州的浙江财经大学,该校这几年也发展很快,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浙江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等2个学科为省A类一流学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学科为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一般而言,冷丝建议,你如果要报考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可以根据这个排名表格选定自己的报考目标。你的实力够强,当然可以大胆报考名列前茅的高校,如果实力一般,你应当首选排列靠后的高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调查:政府与机构提前入场“抢人” 供需失衡下薪酬节节攀升“金融科技人才一直很紧缺,特别是研究生基本在研一就被订购一空了。最受欢迎的学生一般是本科学技术类专业,比如计算机、微电子之类,研究生再修金融,技术打底,金融拔高。”9月22日,广东省一家高校的导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记者在平时跟金融机构人士交流中也了解到,超过半数的金融机构每年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增速超三成。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已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和全国金融科技中心,目前在金融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阶段,科技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和跨界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为在职业平台、发展前景上促进人才培养和储备,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取得飞跃式进步,深圳市福田区近期举办了“湾区(深圳)金融科技人才节”系列活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巡视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林居正致辞时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和“双区驱动”的框架下,深圳肩负着更全面、更深远、更具战略意义的先行先试重大使命;深圳金融科技的稳定健康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人才基础是否牢靠,是否决定了深圳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度、稳健程度、创新程度和国际化程度。刚刚进入9月,金融机构早早开启了下一年的校招。可见,金融科技人才不仅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倾力吸引的重点项目之一,更是各家机构的必争之地。以券商、基金为例,目前至少已经有30家券商、30多家基金提前开始了2021年毕业季的招聘活动。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证券、申万宏源、中金财富、广发证券在内的6家券商开启了金融科技招聘专场,主要岗位包括风控系统开发岗、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等。“先下手为强,不少学生早早就被选定了。通过实习对生源进行筛选,如果表现优秀,只要后续能通过公司的招聘考试,基本就可以录用。为了能够抢到适合的人才,公司还展开了有奖推荐,一旦有实习生被录用,推荐人可以得到500元到1000元的奖励。”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机构已将金融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2019年全证券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为205.01亿元,同比增长10%。资金投入不断加码,金融科技人才也成为各大券商眼中的“香饽饽”。由于IT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行业整体收入较高,所以备受高校毕业生欢迎。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道路千万条,科技第一条。不做金融科技肯定是死路一条,再像过去通过手工统计的方式,肯定是要被淘汰,现在不管是存、贷款都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这种科技手段实现,其实这几年银行业有个明显的特征,随着金融科技的逐渐成熟,员工越来越少,网点越来越少。我们行硬性规定,每年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增速超三成,但这种投入在整个行业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一家城商行的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金融科技未来给出如上评论。2020年,金融科技依旧是金融圈的热词。36家上市银行中报可看出,“金融科技”提及频次依然是有增无减。很多银行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子部门,以支持金融科技发展,不难看出他们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去年8月份,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工行、建行、农行、交行、招行、民生银行等纷纷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步入2020年上半年,依托发展规划的布局,这些银行的新技术应用迎来爆发期。2019年全国性银行金融科技总投入超过千亿元, 今年上半年这种趋势有增无减。中报显示,邮储银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51.6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53%。招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39.22亿元,同比增长7.9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86%。民生银行上半年信息科技项目投入19.01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之外,各家银行都在着力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至6月末,建行科技类人员数量为10940人,占集团人数的2.98%。建行称,公司将加强智慧安全运营平台建设,新增安全服务96个,优化安全服务39个。增强人工智能平台服务能力,改进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111个人工智能模型,并应用于多项业务领域。邮储银行表示将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制定2020年信息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招聘,总行信息科技队伍较上年末增长20.35%。股份制行中,民生银行上半年公司及民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人员数量219人。浙商银行持续增加金融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含外包)达1700余人。不过虽然都意识到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但是,缺乏专业性、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面对的最大困难。尤为突出的是中小银行,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难以吸引或自我培养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目前,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扎堆聚集在一线城市,而技术专家则主要来自高校、顶尖实验室、研究所或者其他科技公司等。严重的供需失衡,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一直居高不下,这也让一般的中小银行难以望其项背。据平安银行的年报,去年该行科技人力支出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4%。“金融科技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既要懂金融又要懂科技,而这两个行业都是出名的高薪。我们一个程序员,公司一年的支出约在50万,资深技术员过百万也不少见,不少技术主管的薪酬比行长还高。”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力招聘公司Michael Page(中国)此前的调查报告中,92%的受访金融科技企业发现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短缺。报告显示,85%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遇到招聘困难,45%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招聘困难是难以找到符合特定职位需求的人才。92%的受访从业者预测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前景光明,同时受访者认为,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这一行业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一家总部在华南的城商行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常年招聘金融科技人才,但很难招到,即使招到了,很快就被人挖走了。“我们银行一个资深架构规划师的岗位,薪酬包已经开到一年60万以上,但是半年都没有面试到合适的人选。当然这个薪酬对于银行来说已经不算低了,但是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确实只是个中位数。”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职位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商业银行科技规划或者软件设计工作经验;熟悉传统银行系统架构,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具有深刻的理解。市场需求急速扩大,高校也注意到此方面的变化,不少高校开始设置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专业,或是调整某些专业的培养方向,以适应岗位需求。如深圳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
中国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习辉(编者注:此文是中国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习辉在2018年由金砖智库主办、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区块链金融峰会”所做的发言,经金砖智库CBGG授权星空财经首发)2018年7月1日,由金砖智库主办,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区块链金融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百余位经济、金融、区块链、信息技术、大数据等领域官产学代表,围绕区块链未来发展趋势、落地应用、数字货币的趋势及风险以及区块链+金融等话题展开学术讨论和思想碰撞。中国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习辉在本次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该机构的部分工作重点以及对区块链的见解,“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考虑到过去几年金融和科技领域的新现象、新理论、新应用都非常多,所以我们所在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追踪研究以及前瞻性的一些规划。同时,信息安全是我们在金融领域最关注的事情,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谈到区块链应用的看法,习辉认为,“我们在金融领域用区块链的时候,大家都强调一个点,我们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我们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是它能解决我们现实的什么问题和痛点。区块链能够解决我们的一个痛点是,它使得跨信任的、中低频、多环节、串行化的业务,能够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还有加密技术等算法进行一个技术并行化处理。”同时,习辉还认为,区块链可以从信息共享层面赋能金融,同时还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监管科技的支撑,在跨境KYC、资产登记、支付清算等方面区块链都有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展望未来,习辉认为,如果说互联网连接了人类,那么,区块链实现了微观的主体新关系的信任制度的建立。以下为精彩演讲原文:习辉:尊敬的主办方、各位朋友早上好,我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的习辉。这两年致力于Fintech(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发现,在金融领域的各种诈骗特别多,所以我们发起了一个金融启蒙的小活动,也做了一个公号来主要是向大家宣传一些金融知识、宏观政策、风险防范等等这方面,如果大家有关注的话可以扫一下公号。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这个就是我所供职的机构,目前从事三大方面的研究。因为金融和科技这两个非常让人瞩目也是薪酬水平在行业居于Top2的两个领域发生了一个非常炙热的恋爱,所以在过去几年这个领域的新现象、新理论、新应用都非常多,所以我们所在这个领域也做了很多追踪研究以及前瞻性的一些规划。此外,信息安全可能是关系到我们在金融领域最关注的事情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是我们简单的成果。我们也有小的组织和平台,就像我们和工信部的朋友也做了很多的交流,我们这个平台主要是致力于把在金融领域的政产学研用的一个关联。我们都知道技术它需要很多的关注,需要资本的推动。其实应用的导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而金融领域在过去25年信息化建设中间对IT的发展投入重金,不惜重金。也借用一位工信部的同事说的话,金融如一骑绝尘,把所有其他行业的信息化都甩在了后面,这都是拿钱堆出来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也希望以金融应用促我们,不管是区块链也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我们国家这些领域的一个进步。今天我和大家主要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刚才听了忠民理事长还有李鸣所长他们讲到很多关于技术的构想,其实由于我本人的背景,我是货币的背景所以我来看技术的时候,可能经常会和大家有一些碰撞,有一些业务和技术交叉的地带,所以这些领域反而是特别有意思的,也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刚才讲到金融领域的应用,其实我们在金融领域用区块链的时候大家都强调一个点,我们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我们其实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是它能解决我们现实的什么问题和痛点。如果说到这个领域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我想在座的技术专家一定比我更专业。从我们关注的视角来看,关注到它由于软硬件的发展性能是大幅度提升的,从我们最早提比特币一分钟交易七笔,现在可以在实验室达到万笔,以及我们发现带宽已经有了很大的支持,今天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整体的区块链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间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共识算法的改进以及新建的跨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区块链上,一方面同时向诸多个节点写这个信息的同时怎么样进行隐私保护的问题。我们也看到,现在我们在隐私保护方面探索了很多新技术,比如说零知识证明技术,以及等等的一些新的方面。但是它依然存在着速度慢,还需要信任的设置,以及需要做一些跨链的通道设计并且配套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在这个最前沿领域,我们希望在技术延用的各方,能够于金融隐私保护这块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之前讲区块链它是完全去中心化,不需要经许可的。在金融领域我们也探索了一个新的经许可的分布式账本的一个建设,这也是我们对于隐私保护的一个新的机制。关于技术前沿由于时间关系就给大家分享这三个点。我们刚才讲金融业我们是关注的它解决的痛点,从金融业最早我们应用区块链来看,我们从交易层面大家觉得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或者叫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极大地支撑了我们国家金融服务的提供,它能解决哪些方面的痛点呢?可能我们认为从信息交互方面能解决痛点,解决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模式。过去我们的信息交换都是通过我们标准报文,我们在金融统计也好,还是说和各商业银行的接口也好都有一套报文体系。这套报文体系需要实现三个对接,一个叫系统间的对接,需要技术方面和业务方面的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其次我们还需要信息层面的对接,此外我们还需要后台运行层面的对接,三大对接在我们进行联合调试的时候就会发现耗时、耗成本,所以我就说区块链对于我们金融领域第一个解决的就是我们可以提质增效,降成本。第二个点就是解决我们另外一个痛点,就是使得跨信任的、中低频、多环节、串行化的业务,能够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还有加密技术等算法进行一个技术并行化处理。这个里面可能近期有非常典型的应用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关注,就是6月25号的时候Alipay(支付宝)发布了他们区块链跨境的支付结算的一个应用。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实现了在香港和菲律宾GCash之间的实时转账,可以说它实现了实时的,低成本的,优汇率的一个转账技术的实现。这个过程中渣打银行负责它整个清算和汇率兑换的这样一个工作。这个地方其实在我们全球金融区块链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好的落地的案例和场景。就是我刚刚提到的解决了我们金融领域的第二个痛点,通过串行化业务,通过技术实现并行化的问题。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关注的点,就是我们提到信任机制的改变。刚才忠民理事长提到了,从货币角度来谈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它的一个信任机制是国家信用。基于这个信用机制、记账体系还有现在所有的支付体系都是基于国家信用的这样一个支付清算体系。这种记账权的把握可以说是牢牢地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来掌控,这也是我们全球的金融体系为什么如此关注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点。在这块的记账权的把握现在创造了技术的信任机制,所以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在金融领域两个核心的痛点就是这两个。第三点对于未来的展望,我想用六个字来说,赋能。我们老是说技术赋能金融,其实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说首先提升金融治理能力,从全球金融的这样资本的快速流动和监管外溢行为,货币政策的国家化的这种外溢的情况下,监管的协同和全球治理,我想区块链至少可以提供到信息共享层面的。第二个就是在我们内部不同监管之间的监管协同,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监管科技的支撑。此外在应用层面跨境的KYC、资产登记、支付清算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应用场景。第二个说增信。我们老说区块链它传递了价值,解决了多主体无中心的信息同步,此外我们也探索一下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一个变革?刚才李鸣所长也提到了就是说在治理模式的适应,我们目前中央集权式的治理模式和现在这种区块链去中心的分布式的商业模式需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对接,这个变革的实现也有赖于我们在机制、制度层面进行改进。此外如果说互联网连接了人类,那区块链实现了微观的主体,新关系的这种信任制度的建立。未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提一个理念就是以应用促发展,就是以应用场景的实现促技术发展,以资源整个促应用发展。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各位!(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金融科技人才缺口调查:政府与机构提前入场“抢人” 供需失衡下薪酬节节攀升“金融科技人才一直很紧缺,特别是研究生基本在研一就被订购一空了。最受欢迎的学生一般是本科学技术类专业,比如计算机、微电子之类,研究生再修金融,技术打底,金融拔高。”9月22日,广东省一家高校的导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记者在平时跟金融机构人士交流中也了解到,超过半数的金融机构每年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增速超三成。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已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和全国金融科技中心,目前在金融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阶段,科技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和跨界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为在职业平台、发展前景上促进人才培养和储备,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取得飞跃式进步,深圳市福田区近期举办了“湾区(深圳)金融科技人才节”系列活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巡视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林居正致辞时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和“双区驱动”的框架下,深圳肩负着更全面、更深远、更具战略意义的先行先试重大使命;深圳金融科技的稳定健康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人才基础是否牢靠,是否决定了深圳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高度、稳健程度、创新程度和国际化程度。刚刚进入9月,金融机构早早开启了下一年的校招。可见,金融科技人才不仅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倾力吸引的重点项目之一,更是各家机构的必争之地。以券商、基金为例,目前至少已经有30家券商、30多家基金提前开始了2021年毕业季的招聘活动。包括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证券、申万宏源、中金财富、广发证券在内的6家券商开启了金融科技招聘专场,主要岗位包括风控系统开发岗、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开发等。“先下手为强,不少学生早早就被选定了。通过实习对生源进行筛选,如果表现优秀,只要后续能通过公司的招聘考试,基本就可以录用。为了能够抢到适合的人才,公司还展开了有奖推荐,一旦有实习生被录用,推荐人可以得到500元到1000元的奖励。”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机构已将金融科技视为“核心竞争力”之一。2019年全证券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为205.01亿元,同比增长10%。资金投入不断加码,金融科技人才也成为各大券商眼中的“香饽饽”。由于IT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行业整体收入较高,所以备受高校毕业生欢迎。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道路千万条,科技第一条。不做金融科技肯定是死路一条,再像过去通过手工统计的方式,肯定是要被淘汰,现在不管是存、贷款都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这种科技手段实现,其实这几年银行业有个明显的特征,随着金融科技的逐渐成熟,员工越来越少,网点越来越少。我们行硬性规定,每年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增速超三成,但这种投入在整个行业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一家城商行的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金融科技未来给出如上评论。2020年,金融科技依旧是金融圈的热词。36家上市银行中报可看出,“金融科技”提及频次依然是有增无减。很多银行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子部门,以支持金融科技发展,不难看出他们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去年8月份,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工行、建行、农行、交行、招行、民生银行等纷纷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步入2020年上半年,依托发展规划的布局,这些银行的新技术应用迎来爆发期。2019年全国性银行金融科技总投入超过千亿元, 今年上半年这种趋势有增无减。中报显示,邮储银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51.6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53%。招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39.22亿元,同比增长7.9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86%。民生银行上半年信息科技项目投入19.01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之外,各家银行都在着力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至6月末,建行科技类人员数量为10940人,占集团人数的2.98%。建行称,公司将加强智慧安全运营平台建设,新增安全服务96个,优化安全服务39个。增强人工智能平台服务能力,改进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111个人工智能模型,并应用于多项业务领域。邮储银行表示将加快科技队伍建设,制定2020年信息科技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常态化招聘,总行信息科技队伍较上年末增长20.35%。股份制行中,民生银行上半年公司及民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人员数量219人。浙商银行持续增加金融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含外包)达1700余人。不过虽然都意识到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但是,缺乏专业性、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银行发展金融科技面对的最大困难。尤为突出的是中小银行,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难以吸引或自我培养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目前,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扎堆聚集在一线城市,而技术专家则主要来自高校、顶尖实验室、研究所或者其他科技公司等。严重的供需失衡,使得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一直居高不下,这也让一般的中小银行难以望其项背。据平安银行的年报,去年该行科技人力支出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4%。“金融科技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既要懂金融又要懂科技,而这两个行业都是出名的高薪。我们一个程序员,公司一年的支出约在50万,资深技术员过百万也不少见,不少技术主管的薪酬比行长还高。”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副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力招聘公司Michael Page(中国)此前的调查报告中,92%的受访金融科技企业发现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短缺。报告显示,85%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遇到招聘困难,45%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招聘困难是难以找到符合特定职位需求的人才。92%的受访从业者预测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前景光明,同时受访者认为,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这一行业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一家总部在华南的城商行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常年招聘金融科技人才,但很难招到,即使招到了,很快就被人挖走了。“我们银行一个资深架构规划师的岗位,薪酬包已经开到一年60万以上,但是半年都没有面试到合适的人选。当然这个薪酬对于银行来说已经不算低了,但是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确实只是个中位数。”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职位需要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商业银行科技规划或者软件设计工作经验;熟悉传统银行系统架构,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具有深刻的理解。市场需求急速扩大,高校也注意到此方面的变化,不少高校开始设置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专业,或是调整某些专业的培养方向,以适应岗位需求。如深圳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
今天主要是谈一下金融专业。本科是金融专业,到研究生阶段可选专业的灵活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商科范畴。那么,本科是金融专业,在选专业上面应该怎么选择呢?先来了解下金融专业的名词解释,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金融专业的可选范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本专业相关,可选专业:金融金融投资金融风险金融管理难易程度:金融相关专业对于学生本科专业背景要求高,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有四年的理论积淀,在申请这方面是占有优势的但是,金融专业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几类专业之一,申请体量大,申请难度比较大,因而要提前订好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专业选择上,可以结合个人情况慎重选择专业,这几个专业学校的难易程度大致可以理解为金融>金融投资=金融风险>金融管理重视数理能力的专业:金融工程金融建模这类专业对于学生的梳理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目标定位为这类的专业,那么在本科就读期间要重视专业课以及跟数学相关的课程,这类课程成绩突出对于申请会有帮助,相反,可能会因为某一个对方比较看重的课程成绩较低而收到学校的拒信。交叉学科:会计与金融会计与金融是英国的热门专业,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主要是将会计和金融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而设立的。列一下几个参考课程:金融学基础、金融统计学、高等国际财务报告、高等会计管理转专业:四年金融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做好了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淀,同时选修课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是考虑转专业的话,一是建议了解下学校是否可以修第二专业,二是可以定好目标专业,然后在选修课跟软性背景的规划上多下功夫。以上,就是对于本科为金融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就读期间可选专业所进行的梳理。金融相关类专业竞争会大一些,因而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加要先定目标,针对性地进行规划,提升进入目标院校的把握。
跨专业考研成功率最高的理工科专业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人数已经高达238万,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同时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跨专业考研也是他们的一个选择。可能对于本科的专业不感兴趣,跨专业考研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可能是想学习不同于本科的另一专业的学科知识。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去跨专业考研成功率比较高的院校,都是我们期望的。下面陈默老师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大学最适合“跨专业考研”的4个专业,金融学排第一,第4轻易上线!专业一:金融学金融学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学科,推荐数学好的同学报考。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很高。考研考取金融学,对于其他专业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来说还是很乐观的。然而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不同,例如说北京语言大学的金融专业开设的是双语课程,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比较注金融方面的宏观理论等等。推荐院校: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专业二: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等。该专业要学习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会受到一些基本训练去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该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考研时除了政治和英语外,对于有美术功底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很友好的。在跨专业考研中,该专业也是炙手可热。推荐院校: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业三:会计学我们知道的会计学,他要求实践能力很强,如果专业本领过强,毕业时薪资问题也很乐观。会计专业的学生关于审计会计的基本知识都要学习,并且要具有技巧方面的知识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会计报考人数在增长。如果你本科是学财务管理等经管类学科,在跨考会计学时成功率会更高。推荐院校: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四:农学类农学类包括很多专业,植物生产,森林资源,水产等7个学科。农学属于很基础的学科,毕业后的就业也非常不错,竞争不是很激烈。而且农学类的考研英语分数要求不是很高,这可以说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来说是一个福音。推荐院校: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西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上是陈默老师为您推荐的考研理工科类专业,希望这些可以给跨考专业考研的学子来说,提供有力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考研中都能成功上岸,获得佳绩!“跨专业考研”成功率最高的理工科4个专业,文科生也能低分上线,你怎么看?
2019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架构转型、技术升级、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信息化成果丰硕。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初选和复选两个阶段的专家评审,《金融电子化》杂志社举办的“2019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评审结果成功揭晓。由金融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参评事件的行业及社会影响力、创新性、业界表彰、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维度进行打分,最终遴选出“2019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获选的10件大事分别是:(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2)中国工商银行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3)中国银行建设“中银大脑”项目,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4)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加快推动普惠金融发展;(5)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上线,实现上市审核全流程电子化;(6)中国农业银行建设新一代数字化云平台iABC,助力数字化转型战略;(7)中国建设银行推出5G+智能银行,打造银行网点新形态;(8)中国光大银行推出“3+N”研发管理模式,实现科技与管理双创新,业务与技术双融合;(9)中原银行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大数据驱动的敏捷银行;(10)农信银“一点接入”工程铸造新型聚合联网模式,快速连接国家金融基础设施。获选的“10件大事”,具有鲜明的数字化时代特征,见证了我国各金融机构在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并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展现了我国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不断跃升。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内容: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指导和规范金融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从6方面提出27项重点任务。在战略部署方面,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做好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在科技应用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以及安全管控,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在业务创新方面,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风险防控方面,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做好新技术应用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加强监管方面,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加快推进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服务金融业综合统计,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在基础支撑方面,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治理体系,从技术攻关、法规建设、信用服务、标准规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支撑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2、中国工商银行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主要内容:2019年11月8日上午,工商银行正式对外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ECOS工程以Ecosystem(生态系统)前四个字母命名,具体内涵为:E是Enterprise-level,代表“企业级”,寓意工行立足全集团视角,构建产品整合、信息共享、流程联动、渠道协同的新体系,给客户带来更好的“ONE ICBC”一致体验;C是Customer-centred,代表“以客户为中心”,体现“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仅是“客户身边的银行”,而且是“客户心中的银行”;O是Open,代表“开放融合”,以融e行、融e联、融e购“三融”平台为基石,以API开放平台和金融生态云平台为跨界合作抓手,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S是Smart,代表“智慧智能”,表明工行全面布局“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研发一系列硬核科技平台,为客户服务、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决策管理等提供“最强大脑”,为银行转型创新带来强大动力。3、中国银行建设“中银大脑”项目,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主要内容:“中银大脑”面向集团提供全领域应用、全渠道触达、全体系可控的五大基础服务。通过开放共享的智能服务生态体系,盘活沉淀的数据资产、打通数据与应用断层、打破业务产品壁垒、凝聚智能应用合力,提供统一、开放、共享并随时在线的智慧服务,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智慧金融。实现多项人工智能赋能。“中银大脑”的核心分为感知平台和认知平台:感知大脑具备多模态生物识别、多维度关联知识库、可扩展自然语言处理、可交互机器人这四大基础服务能力,通过感知智能服务中心将这四大能力配置、组合、扩展后,共享给不同的应用系统。认知大脑的基础能力由机器学习平台提供,包含模型训练、模型发布和模型管理三大组件,实现了人工智能建模全流程,将模型生命周期与传统软件工程的开发、测试、投产等阶段有机融合,满足业务人员和数据科学家建模需求,形成数据驱动算法、算法改进模型,模型推动业务的闭环,使得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快速应用推广。4、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加快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供应链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如过分依赖核心企业信用传递、供应链金融平台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企业商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信用传导及多层级穿透困难等问题及风险隐患。在此背景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于2019年7月成立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工作组,从加强自律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交流培训三方面整体推进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建设相关工作。2019年8月,协会正式启动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10月,平台一期项目完成建设,对外试点提供企业综合分析服务与客户尽职调查服务。11月,平台二期项目启动建设,通过连接上海票据交易所,将为市场上各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转让等票据化服务,并提供企业真实性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企业主体信用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截至2019年12月,平台共对接260余家机构,140余家机构意向接入,60余家机构已上线使用。5、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上线,实现上市审核全流程电子化主要内容:2018年11月5日,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和支持下,集中力量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尽快落地。其中,建设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并上线运行是关键任务之一,上交所历经4个多月的建设,2019年3月18日,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科创板股票上市审核系统上线运行以后,所有通过审核系统提交的文件将被视为正式的科创板股票上市审核文件。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从受理到完成审核的全程电子化和信息披露的自动化。科创板股票保荐人使用EKEY登录审核系统上传申请文件、提交问询回复材料,不再需要现场报送书面资料;审核人员在系统中完成审核工作,审核会议的资料通过系统分发,会议纪要通过系统会签存储;审核函件通过系统发送给保荐人,预披露申请文件在审核确认后,通过系统自动推送至网站披露,网站公开的审核进度根据审核系统中的项目状态即时更新;发行审核申请文件和审核文件全部电子化存储,基本不保留书面文档。6、中国农业银行建设新一代数字化云平台iABC,助力数字化转型战略主要内容:2019年初,农业银行党委确定了“数字化转型再造一个农业银行”的战略思路,着力打造客户体验一流的智慧银行、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为有效支持战略落地实施,农业银行以支持产品线上化、业务平台化、经营数据化、服务生态化为目标,建设新一代数字化云平台iABC,实现“薄前台、厚中台、强后台”IT架构转型,为全行数字化转型赋能。“薄前台”,构建移动研发平台、新柜面应用平台及自助设备统一平台,提供组件化的移动开发框架、多团队协同开发能力及灵活可扩展的部署能力。“厚中台”,建设分布式核心系统、分行金融服务平台和开放银行平台,采用微服务技术组件化金融基础服务,为前台应用灵活快速的搭建提供服务支撑。“强后台”,建设基础云平台(IaaS)、应用云平台(PaaS)、大数据平台及金融大脑,为经营数据化提供科技能力输出和IT技术支撑。7、中国建设银行推出5G+智能银行,打造银行网点新形态主要内容:2019年6月,建设银行5G智能银行首次亮相北京。基于“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开放平台,融合了5G、物联网、人工智能、远程交互、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致力于创造智慧、便捷、绿色的数字化交互式新金融体验场所。5G智能银行致力于探索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金融赋能社会不一样的措施,以高科技做配方,让新金融之“糖”融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智慧、便捷、数字、环保的金融与社会服务,打造了技术应用与业务创新融合的银行服务新形态。5G智能银行在业内和系统内实现了多项创新应用:第一个使用5G进行业务场景再造的网点;第一个将网点用会议系统互联互通;业内首家将智能语音、刷脸、电子证件等技术融入客户自助业务流程;业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投放到网点;第一个将安保数据复用的网点,创新电子卷宗;建行系统内第一个使用电子身份证等。建行5G智能银行具有识别无介、接触无感、协作无间、安防无忧等亮点。8、中国光大银行推出“3+N”研发管理模式,实现科技与管理双创新,业务与技术双融合主要内容:为顺应国家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等战略布局,服务国家重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提升行内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赋能,进一步打造“国内一流财富管理银行”,2019年中国光大银行落地“3+N”模式,“3”为在青岛、合肥、广州三地成立异地研发中心,“N”为以北京、上海为试点成立N家总分行联合研发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研发管理模式。“3+N”研发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研发模式,充分发挥区域业务资源、人力成本优势,缩短研发流程,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在“3+N”管理模式下,总行科技、分行科技协同业务一线,形成敏捷团队,缩短研发流程,提高研发效能,搭建响应市场、服务客户的快速通道。“3+N”研发管理模式有效利用属地业务资源,统筹行内技术资源,增强创新动力,助力业务转型,形成特色研发方向。如京津冀协同大力发展银政合作,长三角地区集中探索供应链领域,珠三角发力跨境金融服务,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规范关键技术能力建设,探索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9、中原银行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大数据驱动的敏捷银行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去杠杆、金融脱媒等挑战的不断加剧,金融业的竞争环境和行业格局也逐步发生变化,相对来讲,中小银行面临的发展压力更大。基于当前发展环境,中原银行选择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大数据驱动的敏捷银行,领跑中国城商行。围绕转型总体目标,中原银行提出了“一横四纵一基石”的转型蓝图规划。“一横”:项目群的精益管理,确保转型项目群各项目成功落地的整体协调和资源安排;“四纵”:以敏捷组织转型作为切入点,带动大数据应用和双速IT的实现,并通过科技生态建设为未来的技术应用提供支撑;“一基石”:人力、计财、风险、合规、运营、敏捷中心等中后台转型;通过中后台的敏捷化,整体形成共振,有效支撑数字化转型。中原银行通过试点先行、分批部落化的方式,进行敏捷组织架构调整,并探索建立适用于新型组织架构下的体制机制;通过数据用例驱动,初步建立数据驱动的闭环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10、农信银“一点接入”工程铸造新型聚合联网模式,快速连接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内容: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立足自身的行业定位和业务特点,建立和实施以支付清算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为轮、以加强党的领导为轴的“两轮一轴”发展战略,发挥关键节点的作用,主动组织农信机构开展集中接入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工作,解决农信机构在对外发展中碰到的诸多问题。在支付清算服务方面,推行“一点接入”实施策略,贯彻人民银行“断直连”、划分特许清算组织业务边界的要求,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为基础,将行政上的“多法人”转变为业务上的“单一法人”,形成全国农信机构协同入网机制,构建“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农信银-农信机构-客户”的交易链条,各农信机构转变为一点接入农信银就可以低成本进入各金融市场,广泛开展各种业务,从而将“地方性”农信机构与“全国性”金融市场连接起来,使得农信机构具备相对平等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技术支持服务方面,推行“一个银行”的实施策略。在农信机构多法人体制基础上,农信银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提供Iaas、Paas等技术支持服务,利用网络将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化为分布式业务系统,打造互联网核心业务系统,各机构数据有序化,各机构联网“一朵云”,各机构数据中心变成物理分布式云计算的节点,在逻辑上形成一个系统、一个平台、一本账、一个银行。(文章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随着近期2019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国家线的发布之后,我国有34所985大学已经开始向外界公布了研究生录取分数。面对这个分数,很多大学生都表示比较尴尬,其中有部分大学生的考研分数在380分左右,而他们想要报考上海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那么压力大吗?能否报考成功呢?其实今年跟往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今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的招录分数普遍比去年偏高。因此,考研竞争也比往年更加激烈。有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了往年几十分,因此,哪怕看起来是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在实际报考当中仍然有可能落选,因此,每个参加2019考研的学生而言,都应该居安思危。有不少同学的考研分数达到了380分左右,但是他们想要报考上海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压力大吗?380分是一个什么水平呢?能够被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成功录取吗?其实答案并不一定。对于这个成绩而言,笔者要对能够考上380分以上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但是这个考研分数想要报考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按照复旦大学公布的研究生录取情况来看,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在400分左右。因此,虽然考研分数为380分,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但是成功报考这个专业的几率是比较低的,如果能够报考其他大学的研究生专业,那么这个分数可以说是非常高了,进入其他专业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此,这个时候需要考生权衡利弊,到底是坚持报考复旦金融学专业,还是愿意报考其他大学的其他研究生专业。很多大学生对于这个分数都非常羡慕,很多人都表示:如果我能考到380分,可能会去选择一个非常稳妥的专业,而不会冒险去选择一个可能落选的专业。如果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真的按照录取分数线400分来做选择的话,那么即使考了380分,依然不会被录取。这在其他大学生看来是非常遗憾的。如果选择坚持报考很有可能被淘汰,如果是报考其他的专业,那么成绩非常的拔尖,可能被其他专业直接录取,但是要报考上海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这就未必能够被选上。因此笔者认为,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本身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生专业,因此380分也许不能够成功入选。但是也不排除该专业由于分数线过高而报考的人数过少,从而降低分数招生呢,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