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专硕:L学长的考研心得分享大团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专硕:L学长的考研心得分享

今天很高兴邀请到L学长来分享他的心得,诙谐幽默、富有思想!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受到黄同学的邀请来写一下考研的经验,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后来在黄同学的一声声大佬中迷失了自我,厚着脸皮写下这篇经验贴。我本科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于今年一志愿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录取,就读于金融专硕专业。请大家不要误会,社科院还是双非,与我的本科院校,我称之为比翼双非。(邻家小黄:这位学长谦虚了......)回顾整个考研过程,如果问我成功经验,我只能说没有,有的那点前面学长学姐也讲得巨清楚了,我看他们写的太好了,怎么一年前不写。那如果要问失败教训我可有太多可讲,以下字字血泪,不止我个人的还有其他学长学姐的,今日就分享给后浪们,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一、 学习方面各科学习方法前面学长学姐讲的太多,不讲了。补充几个注意点:1、 张宇老师没有网上有些黑子说的那样不堪,跟他学过的同学都知道张宇老师教的好,我有个朋友就表示张宇老师讲的非常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今年他第五次考研还跟着张宇老师;2、 何凯文老师授课时的心灵鸡汤非常激励人心,同学们跟着何老师学可以很好的锻炼心态,坦然接受自己的考研失败而不会一蹶不振;3、 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尤其是英语,这样是真的事倍功半,本人血泪教训,请大家引以为戒二、一定要立场坚定,心态良好我于大三的寒假开始准备考研,最初打算考人大,稀里糊涂的学了半年之后,在七月份认清自己考不上的现实,由于已经学了很久的396了,我将目标转为外经贸,于是又开始学外经贸的专业课和英语一,由于本人英语比较差,在啃了一个月英一后放弃外经贸,转备考央财(由于本没打算考央财,对于央财的考试科目都不了解,误以为考英二),此时八月初,我改学央财的专业课并且开始学数三,愉快的做英二大约一个月后才知道央财考察英语一。由于舍不得学习数三而投下的成本,我硬着头皮继续备考央财。终于到了十月份,想到上一年央财19年极高的分数线,我非常难过的开始寻求一个新的目标,在非211的财经类和非财经类的211的多个选项下,我注意到了社科院。于是报名,开始学新的两本专业课书籍,此时距离考研只剩两个月了,我此时非常心累,由于不断降低目标自己觉得非常失落,与当初理想相差甚远·,于是每天一天的时间要花半天打王者、看b站、刷知乎,以此分散注意力缓解自己的失落感。考后看到我的辅导资料,专业课集齐了各个学校的书、从英一到英二、从逻辑、写作到级数求和。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考研期间走的最长的弯路,由于大量的试错又浅尝辄止,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在降低目标过程中调整心态的内耗。如果从一开始就认准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坚持下去结局或有不同。这是我失败教训之一,也是对各位来者的劝诫: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试错,在前期定下适合自己的目标后就不要怀疑自己,关掉心中胡思乱想的念头,一心朝着那个目标前进。三、不自律的克服办法我是一个很不自觉的人,但是我做了一些措施来抵消不自律带来的坏处,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是很有自制力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我的方法。我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常常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顺带不吃早饭,在考研期间由于压力较大,失眠熬夜的日子反而更多,以至于我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按时起床吃早饭的。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自觉,我去了经院办公室做勤工助学工作,由于在老师眼皮底下,我不得不按时去办公室,并且在老师旁边就变得比较能静心的学习(老师看我备考很少让我干活,感谢老师),这种状态还能持续一会。同时,由于自己贪玩,为了不让自己玩手机和平板,我将手机平板全丢给在阶梯教室学习的同学保管,自己则去教一楼自习。所以如果自身不是能沉下心学习的人,不妨借助外物,像雨果为了强迫自己写作不出去玩,把自己的所有衣服都扔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等。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狠,要对自己狠一些,如果老沉迷手机就自己把手机砸了(我做过),虽然以后八成会王境泽附体,但是管他呢,能多饿一会是一会。不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静下心来学习,就算是强迫的也行。四、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这一点是我在考研过程中从我朋友、同学身上看到的,对我们而言这真是血一般的教训。首先说一个事实,很多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为求稳选择报考本校,可能大家已经知道了,他们大部分惜败了,而很多成绩一般的同学报考更好的学校,没考上的人他们常常沮丧的发现以自己的水平如果报考本校是能被录取的,为什么在一年的学习后他们的水平反而超过了之前更自律、知识功底更扎实的同学呢?无非是目标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我一同学习的朋友们情况大多是:考人大的惜败,但是如果他的水平去考外经贸就能读了,考五道口的如果后来去考央财就考上了,不至于想调剂都四处无门。大部分人都如我一样,是庸人,我们定下目标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古人讲的“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所以如果你能接受的最低目标是央财,那就把自己当作考五道口的学生吧,不到最后一刻,不用去想央财的事,到报名的时候,如果五道口你有把握就去,如果没把握就果断放弃去备考央财,不用担心教材问题,降维打击者掌握更高思维模式向下兼容,学习成本并不高,这一点在你学到后来你便能理解,即万变不离其宗,更何况在公共课上更高标准下的训练会给你极大的助力,专业素养的广泛深厚也能使你的复试更容易脱颖而出。以上便是L学长的心得分享,再次向他表示祝贺和感谢!微云寄宿考研预祝各位顺利上岸!!!

道莫邪

想考985名校金融硕士,这6点必须知道,关乎你未来发展!

考研金融专业有多热门,竞争有多大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但是不是随随便便报个金融学,未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如果要报金融学,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一、不要轻信难度排名考研专业难度排名、学校难度排名都是一搜一大把,很多考生在最初也许就会用这些排名作为报考指导。其实每个学校的难度是有自己不同特征的。清华经管,其难度在于对数学的要求,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难度则在于总分。北大四院的难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让你觉得掉了一层皮。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难度的排名,不如深化理解学校的培育方向能否与本人对将来的规划相契合。二、学校名气越大越好在金融这一行,学校的要素有时以至大于才能的要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了学问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课内容各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优秀教员资源可以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十分考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范畴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假如本人实力足够,那么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能够辐射全国的名校;假如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的范围。三、高校就业侧重点不同由于本身定位及历史缘由,不同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途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倾心于学术,那么CCER是首选;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固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剖析、经济模型的研讨,而光华则更注重商业研讨;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四、择校择专业眼界放宽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非仅仅是经济或管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征的金融信息专业,招不够的时候靠从北大四大经济学院调剂。很多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开展也势头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近几年在不动声色中开展得十分良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属于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讨生院、社科院研讨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讨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征专业,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固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择校择专业的时候眼界一定要宽,由于在很多名校,经济学硕士(除却思想史等比拟冷门的研讨方向)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程度是差不多的,有时分去挤金融的阳关道,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五、校友是第一手资源由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迸发式开展所构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十分考究同窗、同乡友情。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互相协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以至在某种水平上能够以为,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其校友资源。假如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际是生长的必修课,由于你的实习以至将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逐步构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六、金融读研≠高薪金融真正能拿到传说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而且大券商还十分看重本科背景,所以仅仅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不一定够。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岗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妥但薪水更低。所以,总体金融专业的硕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没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总与付出成正比,千万别梦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就手到钱来。

红樱桃

2021年想读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有哪些院校可选?

金融专业,是受到广大在职人士欢迎的优质专业,很多同学想要报考金融在职研究生,但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些院校,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2021年,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主要是以同等学力申硕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两种方式进行招生的。其中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后期通过申硕考试可以获得院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可以获得外国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经过认证后等同于国内双证。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有哪些在招院校。一、同等学力申硕招生院校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和吉林大学。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招生院校主要是社科院-杜兰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以上就是对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的相关介绍,同学们想要详细了解院校信息、预约报考,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报考金融学在职研究生,为未来增添厚重的筹码,一起努力吧!

痴呆症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落马,工程院也曾出过“腐败院士”

12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一则新闻: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尽管公布官员落马被查的消息,可谓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常态”,但这则消息,却因为其“主角”身份特殊,颇为引人注目。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民是社科院系统少有的落马干部。因此,王立民此番被查,对学术科研领域的纪检监察工作而言,算得上是一则颇有分量的消息。尽管王立民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依然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但通报之中“严重违纪违法”的表述,已经足以说明:王立民身上的“事”绝对不小。从简历上看,王立民的任职经历可谓“亦官亦学”。他既曾担任过重庆市双桥区委书记、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也曾在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国企担任高管,而他进入学术科研领域工作,则是从2013年开始的。2013年,王立民就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2014年又到社科院,担任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后来又转至其较为了解的专业领域,担任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直到被查。一直以来,社科院这种学术性质的单位,都较少出现情节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因此,公众从印象上看,很容易觉得这种单位是所谓的“清水衙门”。但事实上,这样的观念,明显低估了学术科研领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某些学术科研单位的领导,乃至某些成绩卓著,名声在外的科研专家,都有可能走向违纪违法的“不归路”。尽管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被查官员在数量上并不算多,但从涉事官员的级别上看,却有一个正部级的高官,在社科院的岗位上出了问题。2016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正部级官员赵胜轩因涉嫌违纪被免职的消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证实。而在免职之前,赵胜轩正是社科院四名副院长中排名第一的副院长。中科院系统也同样出过问题,2014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许安,便因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承揽工程提供帮助并收受好处费,被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并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审理查明,2009年10月,中科院空间中心科研综合楼(又称九章大厦)在地下食堂改造过程中需要安装中央空调。担任园区建设办公室主任的许安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招标。某科技公司因之前做过九章大厦的空调工程,顺利承揽了该项目,报价85万元。许安随后向公司经理刘某索要了10万元的好处费,刘某通过他人将10万元现金送往许安的办公室。身为一名身居要职的科研人才,许安只为了10万元的蝇头小利,就出卖了自己的操守与中科院的利益,实在令人不知道该作何表情。最终,许安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如果说许安这样的人,还只是算是科研领域的“小角色”的话,那么2017年落马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则无疑是一名“科研大咖”。孟伟在行政职务之外,还是2009年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让他获得这一头衔的,是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在环科院工作期间,孟伟承担过数个国家级科研课题。2013年5月24日,孟伟为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报告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此外,他还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2006-2020》的相关工作,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案设计被国务院批准实施,他在实施中更是担任了技术总师一职。其实,和其他工作相比,学术科研工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特殊。学者也好,专家也罢,所有人性的弱点,在他们的身上都同样可能存在。为此,和任何其它领域的纪检监察工作一样,只有扎紧制度的笼子,同时擦亮监督者的眼睛,才能杜绝违纪违法现象在学术科研领域发生。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法制晚报、北京日报等

风之语

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录比汇总

在路上,献给今天考研和所有奋斗的人,加油!报考心理学院的学子们,也许今年的专业题量很大。希望你们不遗余力奋斗到最后一分钟,我们期待着你们踏进心理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上海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社科院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中,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招收中国国外留学生的资格。愿你胜利在望愿你如愿以偿愿这份往日好运带给你加油!我们一“研”为定接下来看看社科院的录取统计。硕士研究生报考、推免、上线生源情况很多考上看到报录比就退缩了,觉得没信心,觉得自己考不上;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结语考研的路途充满了艰辛和泪水,但结果会是快乐的,只要你认真的努力了,全心地投入了,我相信在考研的路上你收获的不仅仅只是最后的录取通知书,而更多的是一份受益终生的经历,一段永远难忘的经历人生有五颜六色的价值观,但一种价值观一旦被你认可,你就可能一辈子追求这个价值观而无怨无悔;世界有千紫万红的思想,但你只要接受其中一种,你就能够终生信奉它而至死不逾。祝考研顺利!祝福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考研人亲爱的考研学子们,勇敢地去乘风破浪吧如果没人陪你走到终点,那我可以研路有你,研途有我奔跑吧,骄傲的少年

卡到阴

如何成功考研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书?

本人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读金融研究生,路过答一下~社科大的硕士是以各个所为单位进行招生的,再报考前就要确定自己读哪个所,跟经济相关的所就有经济所、工业经济所、金融所、城乡建设所、数经所等等。每个所得招生名额很有限,小规模的只招1-2人,大规模的招7-8人。每年报考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竞争压力不大。有时候有的所还会出现招不到学生的情况。考社科大的硕士研究生不难的。首先,社科大的分数线比较低,高于国家线10分左右。这个分数都考不到的话,其他好学校也是上不了的。其次,复试不难,好不容易过了初试,很多同学担心复试。社科大的复试一般按照1:2的比例复试,不会像有些学校复试比例很高。比如金融所,招7个人,一般会有8-9个人进入复试,所以如果你的初试成绩在中等偏上,复试基本没有问题。再有就是,社科大的专业课难度低。经济学考的经济学原理,题很简单,经济学中级水平就够了。题型上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没有计算题。建议报一个考研班,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学好数学、英语和政治,专业课将高鸿业的书看五六遍,再看余老师的西方经济学,当然别忘了政治经济学。考上社科院不是问题。社科大的老师三年只带一位学术型研究生,跟其他大学相比,老师会有更多时间培养学生。很多老师有着浓厚的学术作风,一般不会让你干与学习不相关的活,他们手中都有很多高质量的项目,如果学生水平够,会有足够的机会用来锻炼。至于博士,社科大的英语难度非常大,仅次于北大,好在专业课的难度依旧不大。总之,如果你喜欢学术,想好好学习,在这里学习比较适合你。祝您考试顺利。

猫娘

从“哲学家”到“金融专家”,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原党委书记王立民被双开:弄虚作假骗取职务

一位出身中纪委检查员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原党委书记被双开:弄虚作假骗取职务。11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组、湖北省纪委监委公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民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资料显示,王立民今年54岁,曾兼职大学副校长。先后任职于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处级检查员,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重庆市双桥区委副书记、书记(党校校长、行政学院院长),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设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海南省洋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挂职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正厅局级),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潇湘晨报注意到,王立民的任职经历可谓“亦官亦学”。——曾在政府机关、保险公司、国企、研究机构等任职。任职地域跨度也大,黑龙江、重庆、海南、北京都留下他的足迹;同样在专业跨度上,从哲学研究到金融领域,曾在社科院两大研究所任副所长。去年12月4日,王立民在任上落马。令公众比较关注的是王立民“哲学学者”和“金融专家”背景。澎湃新闻曾报道,到了社科院哲学所,王立民很快成为知名的“哲学家”。2015年12月,国内哲学界最权威的《哲学研究》开卷第一篇发表了《抗战精神与唯物史观》,就是王立民书记的大作。他还于2016年1月2日在另一权威学术刊物《世界哲学》上发表了论文,随后《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中国社会科学网分别在显要位置转发。而《世界哲学》和《哲学研究》这两份权威学术期刊,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这两份“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很快遭到了哲学所内部人士的质疑。但王立民表示写的论文是“正能量的论文”。同时,王立民在其老父亲病重时撰写的散文《父亲的目光》先后被《作家文摘》、《新华文摘》转载。除此之外,王立民的“空降”背景——报道称,与学术机构领导通常具有的官方介绍略显不同的是:王立民的毕业院校、所修专业、学历学位等学术经历在官网上并未呈现。据供职社科院的人士介绍,按先前惯例,院内各研究所所长和书记,大部分提拔自该所内部,鲜少从院外引进。哲学所网站介绍王立民“曾兼任大学副校长”,根据证券日报的消息,这所学校还是211学校,但王立民始终无法给出这所学校的名字以及获得聘任的具体情况。2016年6月,王立民以哲学所党委书记身份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受到表彰。同年,王立民成为一名“金融专家”。从哲学所书记出任金融所书记。2019年12月4日下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潇湘晨报注意到,这次王立民被查的消息是中纪委与湖北省纪委监委联合发布。但在王立民任职经历里,并未搜到相关湖北工作的内容。今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民(正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湖北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荆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王立民作出逮捕决定。中纪委最新通报称,王立民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生活纪律,违规公款吃喝,变相使用公款雇佣私家车司机,生活奢靡;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称。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天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系金融学专业考博经验贴

备考经过与感慨转眼到2020年考博,我是从2019年5月份就开始备考的,早期主要是背英语单词,专业课一和二基本没有动手。这就是说我的备考之路长达一年零3个月。我个人属于那种不怕战线拖很长的人,能够持之以恒;但我身边也有那种如果复习很长时间内心会垮掉的类型,所以是否要那么早提前备考需要因人而异。由于疫情的冲击,2020年博士招考比原计划晚了3、4个月,而且考试形式大转变,开卷考试,初试变成了考两门专业课。在这种情况下,先期使用的考博资料,尤其是那些真正仔细看过一遍,有圈点标记的,就变得格外重要。虽然是开卷,也没有太多翻找资料和思考的时间,对知识点的熟悉仍是尤为重要的。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淘宝店“博雅考研考博”为考生们准备的资料。我购买了《2001经济学原理考博定向备考习题册》、《2001经济学原理考博历年真题与详解》、《2001经济学原理考博模拟预测6套卷》,可以不夸张的说,最后经济学原理的考试题目,这三本复习资料基本覆盖了。在复试阶段,包括英语笔试(全校统一)和专业、英语面试。在这一阶段,我自己也出现了一些强弩之末的感觉,复习备考的动力有所下降,希望未来的考生们以此为戒,一鼓作气。初试科目备考策略我报考的是金融系,原定初试科目包括1001英语、专业课一2001经济学原理和专业课二3107金融学。下面我就围绕这几门具体谈一谈。(一)1001英语社科院的英语是众所周知的深、难,也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参考书目自不必多说,有官方的几本复习材料。我个人的方法是先背单词,恢复语感,然后从《英语综合复习指南》开始入手,注意在vocabulary和grammar两部分可以跳过去,因为近年来的题型已经变化了。《阅读高级教程》每天维持手感使用。《社科院考博英语真题解析2015-2018》在复习后期,每天上午和正式考试相同的时间,在3小时内刷完。每道大题建议记录时间,对自己做题速度和时间要求务必心中有数,建立“考试感”,上述英语资料在淘宝店“博雅考研考博”都有。由于16年社科院考博英语更换了题型,16-18社科院考博英语真题建议冲刺阶段使用。当然,我也知道有些同学使用另外一种方法:真题做很多遍,几乎每个词都能看懂,把卷子吃很透。这种方法我个人不适合,因为我认为语感比卷子上那几个“一次性”的生词更重要,所以没有采用。但我不否定它,如果有觉得这种方法好的,可以运用。我始终认为长期维持英语学习的状态和英语阅读的语感十分重要,我的方法是背词典。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本词典,叫做韦氏词根词典,是一本英英词典,开本很小巧,方便携带。这本词典是以词根为导向,一个词根下介绍4个单词,每个单词有英文释义、例句和详解。事实上,一个单词经常会介绍其关联的词汇,比如这个词本身是形容词,在详解里会把其名词和动词形态也提及;而且英文释义中,包含了大量同义、近义甚至反义词,因此每个词根其实可以学到远不止4个词汇。除了词根导向以外,书中还专门涉及了来自拉丁语、神话、动物、数字等的词汇,作为专题,成为了很好的补充。这本书以语言学为视角,行文非常地道,论述保罗万象,对于培养语感、形成对英语词根的认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在考试中遇到的一些生词能够猜出其大概含义。因此我十分推荐。(二)2001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方经济学,另一部分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推荐高鸿业宏、微观两本和社科院自己的余永定《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习题解答》,余永定这两本书电子版在QQ群(群号:854663145)有电子版,大家可以自行在群文件下载。高鸿业的两本书基本属于中级不到的水平,一定要吃透,书后的习题要做一做。余永定的《西方经济学》涉及的面更广阔,但是相对比较老,有些内容确实不属于考试重点了,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是具备一定重要性的,社科院西经的题目经常出现这本书里有而高鸿业里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大家可以在吃透高鸿业之后用它来查漏补缺。政治经济学如果只看一本的话,推荐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可以说是很全面且很贴近当代问题的了。如果政经的基础不牢,从零开始的话,逄锦聚可能偏难、偏综合,那么可以前置看一下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这本书内容更“干”一点,更有“教材感”,适合初学打基础。在吃透这两大部分之后,要综合过一遍历年真题,建议在高鸿业、余永定和逄锦聚这几本书的目录上,对应标注一下真题出现的年份,能够找到一定的规律。近几年政治经济学所占比重下降,代之以计算题,建议做完高鸿业书后习题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博雅考研考博”微信公众号后期考前每日推送的计算题,每天一道,做明白,基本可保无虞。另外,时政方面,“博雅”也为考生做了非常详细且专业的押题,一定要看!(三)3107金融学金融学官方没有明确参考书目,在社科院金融所官网上放出过一份学生读研期间推荐书目列表,比较老也比较散乱,无人维护的感觉。总体来说,想要对金融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可以看一看以下书目:米什金《货币金融学》、法博齐《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彭兴韵《金融学原理》、彭兴韵&曾刚《货币理论与政策》等。但是从考试角度说,看完这几本书还远远不够。金融学是金融系自命题,其风格是偏宏观、重时事。这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是在复习阶段,微观内容比如资产组合、定价、期权期货等各种方程、计算,可以有的放矢,适当节省时间和精力。二是一定要关注时事政治,尤其是在考前,建议追踪金融所各位博导发布的论文、报告和公开演讲,统计其涉及的议题,整理相关的概念、理论、影响、政策含义等内容,这项工作对于备考金融学的重要性甚至要远超读参考书!!金融系复试流程2020年金融系的复试流程与我所了解到的往年现场复试流程区别不大,主要是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两部分。两部分同时进行。考生按初始成绩编号,序号第一名进入专业面试的同时,序号最后一名进入英语面试,以此类推。等于专业面试是正着从前往后轮,英语面试是倒着从后往前轮。专业面试一般是全部博导在场,作为考官。在面试前,考官们会拟定数个题目(大约10个),考生进场后首先做自我介绍,然后会让你抽取一个题目。抽取提目前考生是不知道具体题目的,只能蒙一个序号,然后考官揭晓题目,当场作答。如果觉得这个题目实在不了解,考生有更换一次的机会。作答完成后,如果考官认为需要,可能会就这个话题再一些问题,也可能就考生提交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硕士毕业论文以及个人经历等方面问一些问题。专业面试的问题和初试金融学一样,往往与时事结合紧密。比如2020年有一道题是谈一谈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这种感觉的问题。你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来龙去脉、目前处境、存在问题、政策建议都回答一下。但是一定要简洁、切中要害,在考官面前不要东拉西扯或者详细展开,考官没有时间、也不爱听这些。被老师打断不要惊慌,老师这是在纠偏、也是在帮助你,一定要按老师要求来谈,不要自说自话。英语面试一般是一位固定的老师作为考官。进场后会要求你用英文做自我介绍,然后回向你提出一个问题,所有交流都是英文。考官提出的问题不是标准化的!这个问题可能会与你提交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和硕士论文密切相关,考前一定要结合这个多准备一些!至少我个人的经历是这样的。其他问题说起考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肯定是要不要联系导师了。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能够联系上,最好联系一下,报名之前就联系。但是联系导师对结果的影响可能很微小,因为社科院考博还是很公开、公正的,初试成绩是硬条件!而联系导师与否对初试的影响几乎没有!复试中,初试成绩的影响力也比较大,排位靠后的考生想反超存在一定难度。如果一个导师有超过一名学生上线,他肯定还是愿意要分数高的,甚至在目前这种公开透明的形式下,也只能要分数高的,操作空间不大!至于分数低而报考了同一位导师的那位考生,也许会调剂给没有学生上线的老师、也许会扩招进来、也许会出局,属于听天由命了。总之,我想说的是,联系导师、让导师认识你有一定意义,但是很微小,关键还是成绩!考博是一种历练,尤其对于已经在工作的考生,是一段孤独的路程。但是好在有“博雅考研考博”的师兄师姐们,帮助我们搜集材料、分享信息,让这一段旅程增添了一些光明与指引,也能在群里遇到很多同路人。在这里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帮助的这群人!但是,考博之路终究是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完的,希望未来的考生们能持之以恒,到达自己梦寐以求的终点!

生非汝有

金融考研择校指南

前一段时间,考研刚出成绩的时候,居高不下的复试分数令人咋舌。2018年极度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让很多人心生倦意,考取研究生深造成为大家集中选择的回炉重造的路。2019年考研人数大约在290万,录取率只有不到25%。 其实,除了经济下行的因素,在商科领域,应届生读研已经成为了普遍的趋势,本科生就业反倒成了少数。还记得去年,去各校做百校行活动,当针对本科生学院时,似乎大家都觉得“就业跟我还远着呢”,提问题也基本就是围绕着“我是考研好,还是出国好?”。回到考研的话题上,考研选择的“因”,会直接影响就业的“果”,如果大家能越早想清楚关键性的问题,在做选择的时候有的放矢,会使得你的就业和你所预期“偏离度不会太大”。作为一名曾经考过研的过来人,下面单纯以就业角度给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为什么而考研?这是一个自己应该彻底想清楚的问题。因为这条路非常艰辛,“考研是一场考验意志和耐力的战争”,其实看似报名非常多,但真正坚持努力到最后的真不多。我本科院校是一所考研氛围很浓的学校,一路上看到无数人从开头的斗志满满,然而大部分最后都逐渐放弃。那些想着边找工作边随便考的,容易陷入纠结和彷徨,因为自己必然面临着好好复习与其他事项的抉择,如何排出你自己的优先级。1)重新选择的机会如前所述,如今大家普遍都会选择深造的行情下,考研会是你第二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号称“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说高考的志愿填报往往是“父母能力、见识、阅历的比拼”。而到了考研申报的时候,你已经不再是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一切都是基于你自己的选择。你是想要重新选择城市,重新选择专业,想要有更好的学校平台和资源…如果答案是的,那么考研都是一条天然的绿色通道。像我本科的时候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上大学,当时考研的唯一目标就是“离开这个地方就是胜利了”,后来到了上海读书之后,世界观和看问题的角度都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对现状非常不满意,但又需要一个平台给你外部支持和缓冲,那么果断考吧。2)就业的缓冲刚上大学时,辅导员都推荐我们去看《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然而,看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读不好大学。绝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涯都是浑浑噩噩,仿佛眼睛一睁,然后一闭,尼玛四年竟然就过去了。毕竟不像过去的高三,有统一目标,有拿着鞭子在后面追赶着让你快跑的老师。大学太自由了,自由得你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所以,当大四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大多数人得状态都是懵逼的。所以很多人会通过读研“推迟就业”,做更好的准备再来进入职场。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生在找工作的事还,普遍比本科生表现优秀得太多(无论是专业的扎实程度,但是考证、实习、找工作方面)。因为经历过了大四的“人心惶惶”,知道社会有多残酷,也知道自己没有了退路。3)做学术这个其实是读研最原本、最应该鼓励的一种初衷。很可惜,真正抱着这样的目标的人太少了。我当年也如此,宁愿写100篇有模版的报告,也不愿意写一篇有创新的论文。如果真是这种想法,真心的祝福你。2 考研是否唯一的路其实还是延续前面的,考研是一条路径,但不是唯一的路径,那么想清楚你是否必须走考研这条路。1)金融核心岗位的要求之前也写过“金融业为何对学历要求那么高”里有提到金融机构喜欢要研究生,主要包括:“金融行业是典型服务业,需要学历装点门面,确实研究生多了几年时间成成长等等”。但读书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道路,很难说读研几年和工作几年,哪个成长更大。尤其是你如果本科毕业就能进入不错的平台(金融、四大、咨询等),或者是实业头部的公司,那么也许直接就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做金融,工作之后,未来也还是有很多职业转化的路径。但是,想做职业转化是需要付出很多,如果想直接从金融行业就业,读研也许是“最轻松”的道路。2)考研VS出国不可否认,对于想要深造的这个角度,出国是更有保障的,因为你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多个专业,从而选择给你offer最好的一家。但如果是从回国就业角度,可以很明确的说,出国留学大概率是不如国内比较好的学校的。即使是欧美世界排名最靠前的学校(排名远胜清北),回国就业也未必PK得过清北。海归劣势四大原因:实习+学制+校友+认可度实习:过去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一直宣传和引导实习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无需赘述了。如今决定你是否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已经不再是你读的专业,而是你在这个行业的实践;国外的学制和地域问题,让海归同学们实习成为非常尴尬的问题;像我给我们的学员推荐各种实习,海归们永远只会哄抢远程的,面对线下的实习只能无奈说“没时间呀、回不了国、我课程好紧”…学制:毕业时间尴尬,通常导致错过暑期实习/校园招聘的时机,很多需要考核的实习/工作,担心“耽误你”而更不愿意招收你来实习。校友:国内的校友的数量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岗位都是内部推荐/代代相传,面试官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师兄师姐,而海归在校友数量上确实不占优势。认可度:知名的海外院校倒是不存在相关的问题,但是有在国外认可度很高,但在国内知名度很低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毕竟HR也没那么多功夫具体去做相关的研究。如各种金融机构的target school名单早已被吐槽过无数次了。有空可以再专门写关于海归择校的文章,但是确实从就业角度而言,出国读研虽然你读书的时间也许短了,也躲过了痛苦的考研,但你在职业规划必须更早、更前,学习和实习各方面要付出成倍的努力。之前做过调查问卷:“你为什么选择出国?”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选择了“想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感受国际生活环境”,很少人选择“害怕考研”。但是我觉得也许残酷的考研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太大,而大多数人都是惧怕未知的结果的。认识你自己,选择更适合你自己的路吧。3 考研择校的核心要素前面做了些关于考研的心理建设铺垫,下面进入本文精华环节。也许看完这部分,想通一些问题,能大大提高你考上心仪学校的可能性。1)考研择校核心纲领我觉得很多同学考研的心态都不对。考研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考上”呀!所以,你择校,“必须”要在你有较大的把握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个人觉得,考研核心要义八个大字:“扬长避短,集中攻破”。综合考虑“题目难度”、“是否考数学”、“竞争激烈程度”、“是否对本科歧视”、“是否有畅通渠道接受该校信息”等等。像如果考金融和商科,很多需要考数学。从数一到数三,难度不一样。因数学为150分,又是最容易拉分的课程,人跟人差距非常大,如果你基础很渣,短期能提高多少是值得存疑的。所以,那就果断放弃需要数学的专业,并没什么可惜的。其中“竞争激烈程度”主要看这个专业的“考录比”,接反映出该专业的火爆程度。如果达到“数十比一”的考录比,你再优秀也凭什么说你自己能有很大概率考上?放弃这类考录比过高的,说实话,性价比太低。别尼玛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大不了来年“再战”,请问你的人生有多少个“一年”?考虑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学习能力还是有很多方面的考证的,并不是单纯等于“日常成绩好”。前面说了,集中攻破,因为考研也就考那么有限的几科,善于“突击”的人是很有机会的。人贵自知,大部分人是没办法像自己的设想那样全年努力,人总有惰性。那么,考虑清楚你到底能咬牙坚持到什么程度,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选择上也必然会有所差别。虽然说考研相对公平,“是否歧视本科”还是能找得出蛛丝马迹的。比如说即使进入复试之后,老师很容易对本校同学或者说名校本科的人更宽容和青睐。尤其是复试的刷人比例太高的,慎选。另外,考虑你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如果你已经考了好几次了,“N战”了,请现实一些,降低你的择校标准,以及说边工作边备考。毕竟,人要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再说。人在生活条件都得不到很好满足的情况下,是很难全身心的好好复习的。2)对于就业而言,地域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前面也提到了,多数人都面临“重新选择”的情况。从功利的角度而言,所读的学校的地区对就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金融而言,已经不是北上深机会更多的问题,是很可能在你回老家之后发现你学的“屠龙之术”。在择校时,地理位置是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北京、上海的经济发达,人才集聚,发展机会相对也会更多。如今年春节照例兴起的“北上广深VS小县城”、“折叠中国”类似的讨论,最终结论就是真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实在太大。但是因区位优势的存在,大城市考研难度也会比同水平的其他地方学校更大。如果你打算以后在读研的城市生活,虽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但北上广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利于眼界的开阔。而二三线城市在面临的挑战、压力少一些的同时,发展机会也会相对较少。如果你老家在这些地方,那么选当地最好的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何选择大城市呢?在金融方面,上海有9所211,北京有26所,深圳只有几个研究生院从就业机会来说,北京≥上海>深圳,但竞争激烈程度北京>上海>深圳。依次北京竞争最激烈,机会也最多;上海机会稍微少一点,但是竞争却小很多;而深圳机会少很多,但竞争也相对更小一些。而且也分行业,像卖方研究所和基金公司在上海非常密集,这也复旦和上财在证券研究领域出了最多校友的部分原因。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未来想就业的城市。如果你未来想去南方工作,中山大学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甚至在当地就业,比北京上海更难考的学校更好。另外像武大、厦大这种区域位置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在广深也有大量的校友。Tips 1:如果想就业好,尽可能选择在大城市的学校(地理位置好的学校就业非常强势,如“上财VS浙大”,你会怎么选?)Tips 2:地理位置不好的院校竞争会大大降低(逆向思维,如果为了上名校,可以考虑南开、武大、厦大等)3)学校有多重要好的学校的影响不用多说,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氛围、身边的同学的素质,对后续人的能力养成影响非常大。毕业的学校某种意义上会跟你一辈子,优秀的校友资源,是可伴你成长的资源。清北学生对国家领导人、世界级名人到学校分享习以为常,而偏远地区的学校偶尔有个三四线明星来唱首歌都觉得受宠若惊…所以首选名气大的学校,985、211的清单里的优先。比如说北邮这种计算机专业排名非常高,像复旦、人大这种以文科见长的学校,计算机并不算是他们的优势学科。但是复旦计算机的就业并不会比同城交大的计算机就业弱多少,去顶级公司的大有人在,毕竟这是大家对“复交”强大的学校品牌的认可。选择学校,远远比专业更重要。Tips 3:尽可能选择综合排名更高的学校(你觉得专业很重要,但是不好意思,“名校渣专业”照样秒杀你“渣校强专业”)4)如何选择专业首先,专业重要么?某种程度上是重要的。但如果和学校比呢,不好意思,如果学校和专业加起来是100分,那么学校大概占到80分,专业也占到20分。很多同学想不通这个问题,经常会纠结“我一定要考金融”似乎不读金融,未来就跟金融无缘,或者自己考上了金融就多有优势似的。不好意思,这些都是你自己“虚妄的遐想”。像我之前招实习生,面过不少,最后我招了个实习生,后来才发现她是学“经济史”的。当时印象反正就觉得是上财的,毕竟看一份简历在开头学历背景那专业的几个字停留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更多的时间,眼神会停留在实习经历、项目经历上,毕竟你写简历这里的篇幅也会更长。很多同学咨询出国方面的,说“我只想读金融”,“XX项目拿的是管理学学位”。其实是没搞懂逻辑,谁说干金融一定学金融?上次我写那篇关于高考的文章“想做金融应该学什么专业”,业内从业人员好多都在下面留言说:反正最不应该学的就是金融学。这当然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是从就业角度,只要是经管类的专业,基本就没多大差别。更能定性你的就业的,是你对行业的认知,实习的铺垫,具体技能的掌握。你说这些都需要对金融行业认识,具体的技能啥的,需要在课堂上学呀,不好意思,都是靠自学。很不幸,我国的商科教育目前实在太理论化了,导致离实践有鸿沟,学金融的人一样也得出来去实习,自学大量的实务知识。金融本就是个非常适合跨界的专业。很多理工科的人想转行,也不一定要考经管,上你最有把握的专业,剩下的知识通过自学和实习去补就行。具体金融行业内,跨界转行的比比皆是。之前我在一家PE的时候,环顾办公室,正儿八经学金融的还真一个没有。有我这种纯法律出身的,有学物理和计算机的,有本硕学土木工程的,大家都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自己通过自学和实习实现的转行。甚至说我还有学中文、学历史、学政治做金融的朋友,干这行真的学啥的都有。其次,学硕VS专硕,重要吗?因为我是学法律出身,大家非常鄙视“法本法硕”,都崇尚法学硕士。后来若干年之后,发现法硕大把工作找得比学硕好的大把。这真的跟专业无关了,跟“人”有关。大家对某些专业的痴迷也让我很费解,报考学校和专业非常扎堆。历来学法律的,大家基本上全部都报民商法、经济法,这几个专业比其他专业考录比高非常多。而我硕士学校考录比最低的是法制史专业,但又是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考录比只有一比一点多。有个师兄是法制史毕业的,进入某股份制银行总行之后火箭速度晋升,人家没有因为学法制史就跟金融无缘。Tips 4:为了考上名校,大可选择相对冷门/好考的学院or专业,先考上了再说(随便举个例子,网上看过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的经历和介绍,他多次提到北大校友平台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帮助,他是北京化工读的本科,考的是北大的印度语言与文学专业)Tips 5:如果本专业学得不好,大可选择考法硕、管理类联考的专业,这些跨专业考研利器(很简单的例子,清北法硕当然不如光华、经管、五道口牛,但是不好意思,就是比非清北的强;而且去了清北的平台,你有大把的时间和方法去如何击败清北强专业的同学,比如说来我们这儿上课,哈哈)4 总结这篇文章,前面是唠叨话,后面是真心话。大家如果一定想要考虑改变命运,并不是说一定要一蹴而就。很多时候你执着的东西,在若干年你走上职场之后发现,根本不值一提。有的时候,要成功,必须学会舍弃,舍弃那些不重要的,抓住主要的矛盾。考研,最首要的,还是要考上。我见过太多拼了命要考光华、五道口好几年而蹉跎岁月的同学。如果就招那么几个人,还有无数人竞争,从概率学角度上看都那么低,还考来干啥呢?我在很多场合里都讲过,人生不是排名赛,而是淘汰赛。你所认识那些当初初中、高中成绩比你好的人,很多人到现混得都不如你。你唯一需要做的是:不断“存活”下来,不要被淘汰。比如说先考上个982/211,你自然有充足的时间从其他维度(认知、实习、证书等)去击败那些你原先所遥不可望的清北复交的人。——————————附:金融就业选择学校参考之前提到本科想做金融,如何填志愿的文章,对学校做了一些简单的展开,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些调整补充。总之考研的话,建议大家大胆考名校,至少比起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相对而言考研的竞争已经小了不少了,当然综合考虑自己的实力。因为是从就业角度而言的阐述,所以按照我上面说的择校考量因素,地理位置的分数占比会很高,另外学校的综合排名次之,最后才是专业水平,以及说仅代表个人意见,可能不够科学,仅供参考。绝对优势的四大名校——清北复交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四大名校,你可以经常听到“清北复交”四个字打包出现,通常代表了国内最顶尖的院校、最顶级企业的录用要求、北京上海的强势地理位置以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生源。某种意义上,甚至说海外最顶级的名校(排名比这四所高)回国就业也不一定比得上清北复交,因为校友往往都已经遍布体制内和体制外最核心的岗位,从获取信息和人情角度看,优势太多。目前光是有商科的学院,北大有国发、经院、光华、汇丰,清华有经管和五道口,交大有安泰和高金(中欧是合作办学),复旦有经院、管院还有最近新开的泛海。无论是招生要求,以及就业都堪称国内之最。相应清华经管、五道口、光华这种的竞争都堪称变态,复旦交大的考研竞争也异常激烈。就一个建议,如果能上清北复交,无论读多冷的专业都行。金融领域见长的名校——人大+两财一贸中国人民大学声名赫赫,拥有很多商科官方学科重点,仅次于清北的生源以及大量体制内的优秀校友,金融专业也是其强势专业,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清北。生源也是和复旦争夺文科第三,和中科大争夺理科第五。人大校友大量活跃在监管机构、银行总行等核心权力部门。 上海财经大学同样代表上海金融中心的强势地位,另外整个学校金融氛围之强,基本整个学校的就业氛围浓且学生非常努力,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复交,上海金融圈内的校友数量甚至超过复交。号称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银行行长。想滴考取难度比复旦小很多。如果但一定要分的话,从就业角度,人大和上财可以到一点五梯队。人大大家很好理解,上财主要还真就是上海的区域优势。在很多省的录取分数上,上财的分数仅次于复交。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同为地处北京的金融行业的强势院校,两所学校的金融行业校友非常多,在行业内认可度非常高,即使在北京有“清北人”的夹击下,依旧每年大量的同学进入金融行业的顶级机构。其他位居于北上的同济、北师和华师等名校,也有不少学生从事金融行业,但相对而言整体学校优势更多在其他专业上。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也逐步开始招收本科生,社科院属于国家级“智库”、中科院属于顶级科学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不少在金融行业发展不错,具体本科生如何样本还是比较少,但是依靠着本身学校的名气应该也相当不错。第三梯队 传统地区顶级名校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分类是严格按照地区优先的,并非以下的学校并不如上述院校,主要是因为北上地理位置的优势,前述学校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和实习更有优势。但具体到地区,下面的这些学校都是当之无愧的地区龙头。中山大学:华南地区传统商学强校,岭院和经管学院在广深地区竞争力非常强。华南老大,更是商学顶级强校,拥有经济管理类的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如果你想在广深就业,中山大学绝对是非常高性价比的选择。南开大学:老牌金融名校,非常低调,学生在金融行业口碑非常好,就业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校友也都很多。国际金融的实力很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我一直认为南开属于“考研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因为学校实力非常强,而因为地理位置原因考研热度相对适中。实际上整所学校的学生非常拼命且团结友爱,有大量金融行业内校友也会提供支持。浙江大学:其实金融并不算其优势学科,但是作为顶级名校,理工科非常强势,而且地处杭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互联网和创业领域氛围非常好。如果想在杭州工作,从事私募及创投相关的工作,浙大是不错的选择。南京大学:顶级名校,文理学科优秀,金融经管不算强势,但是学生在金融行业口碑非常好,江苏省和上海校友团结且优秀。武汉大学:经济学传统名校,但受制于武汉地理位置,学生去往广深的很多,金融行业校友众多。厦门大学:老牌名校,会计财务见长,校园美丽,南方和上海金融行业校友很强大。会计全国第一,经济金融也算顶级行列。地理位置原因,所以实习不太方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缩写USTC被戏称为“USA Student Trained Centre”,出国堪称顶级,不弱于清北,本身数理学科见长,在国内从事量化方向的校友非常强大。正如其广告所说的:“离上海远,离纽约近”。另外近些年来走出合肥,在上海和苏州都建立了研究院,金融硕士和mba都在上海和苏州上课。其余地方强校地区性名校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在经济学科或者管理学科都具备竞争优势,相当多的校友活跃在金融行业。其他比如说地区性财经大学如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都曾是行业中领头羊,受制于区域位置如今发展有一定瓶颈,但整体学科优势还在,金融行业内校友众多。

第七章

银行收入太高,被社科院公开点名批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引言现在要说起什么行业最赚钱,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现认为现在处在风口的互联网行业最为赚钱,不少人现在纷纷转行做程序员,成为很多人羡慕的高收入群体。不过也有人认为,在互联网行业的打工人普遍工作比较辛苦,有时候还经常需要完成“996”工作时长,“加班文化”也较为盛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金融行业更为赚钱,因为金融行业的普遍年收入都是其他行业的数倍以上,不像互联网这几年迅速崛起,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薪资水平普遍较高的行业。在我国金融行业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银行、信托、基金和证券等行业。并且随着现在第三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又催生出一些网络信贷金融机构等,它们都归属于金融行业这个广泛的概念之中。不过说起金融业,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还是银行行业了,银行从业者也被称为“铁饭碗”职业。在2019年的一项数据调查中就显示,我国现在金融行业每年的平均收入为131,405元人民币,在全行业的排行中,位列第三。不得不说,金融行业的平均年薪已经高达13万之多,可想而知银行业在金融行业中处于佼佼者的地位,那么它的平均收入还会更高。众所周知,金融行业其实普遍被大家认为是“三高”行业,主要是“高盈利、高报酬和高纳税”。现在由于金融行业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其中,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薪酬是最具吸引力的,很多人现在背负着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的经济压力,薪酬高是他们找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银行业因平均薪资过高被批评根据2020年各大银行数据年报的调查显示,现在银行行长的年薪普遍都在百万元以上,着实令不少人羡慕,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大家对银行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但是现在银行却因为高薪酬的现象被官方指名批评。前不久我国社科院就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中就提及了关于银行行业利润极高的情况,同时还针对现象指出了银行的薪资应该减半。针对这份报告所指出的银行业薪资情况,各个银行由所整顿吗?从去年疫情席卷全国之后,银行行业也着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根据银行的财报显示,现在银行行业的“降薪潮”确实如约而至。在2020年6月,许多银行的薪资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平安银行了,人均薪资普遍下降了3.45万元人民币,而浙商银行的人均薪资也下降到了2.39万元人民币。我们从这两家银行做出的降薪水平也可以看出,目前银行的平均薪资水平着实有些高。银行基层从业者薪资收到冲击不过针对降薪这个现象,不少银行从业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国有银行的银行从业者就认为现在银行的普遍平均收入如此之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高管的薪资高。对于银行的基层员工而言,他们的薪水其实非常一般,如果银行一味的降薪,其实受冲击最大的是基层工作人员。不少银行基层人员也反馈到,现在银行平均薪资完全是被高管企人员所拉高了,自己每个月所拿的工资其实和平均薪资并没有什么关系,薪酬完全是被迫平均了。而且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工作强度较大,业务也较为繁忙,如果在一味的下降薪酬,直接就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少人进银行工作都是抱着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来的,但是现在银行的降薪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薪资收入。这也使得不少银行基层人员在考虑是否选择离职换行。现在对于银行的准确薪资情况,外界还是无法完全掌握,一部分人说自己现在的薪酬为每个月三四千,也有人一年可以拿到10万元以上。并且银行从业者的工作级别越高,拿的工资越让人捉摸不透。结语其实不少网友也曾反馈,现在在金融行业中银行的平均薪酬其实还算较低的,像证券、保险和信托等行业,普遍年薪都在30万元以上,而有的代表性的金融公司,例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年薪都可以达到100万元左右。相比之下银行业的薪酬并没有如此突出,并且如果是银行柜员的话,那么薪酬就更低了。在未来我国如何调整金融从业者巨大的收入差距,以及整顿金融行业收入畸高的乱象,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