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召南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皮弁鹬冠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丨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小微企业融资困境2016年我国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结构具有明显差异,中小微企业的抵(质)押贷款比例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本就缺乏房、车等固定资产作抵押,但银行贷款却更倾向于向小微企业发放抵押贷款。论及原因,我们可以归因于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不及大型企业,需要更多的抵押担保来补充,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风险评估是按照主体信用来进行的。然而,中小微企业也有回款稳定风险低的“好”业务,理想的供应链金融可以介入到中小微企业的每笔业务中,依托真实的贸易背景,针对特定的、风险可识别的现金流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以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为基础,穿透业务优化现金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以供应链上下游真实贸易为基础(而不仅以企业整体状况为依据),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优化现金流继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目的。在供应链上,往往会出现地位相对强势的核心企业,是目前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理想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贯通供应链起点至终点各个环节的信用,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融通资金的使用限制在可控范围内。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信息流只是供应链的反映,供应链金融业务需要的还是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把控,单纯把握信息流的轻模式并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环境。供应链金融交易形态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战略关系融资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形态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预付款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四种,对应于企业交易流程的不同环节,由此也对应着不同的风险。由于应收账款融资直接确认了以信用较好的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所以是目前较为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十分多样化,但是由于针对的是一笔交易,所以在交易进程中不同的产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预付款融资在发货后可以直接转为库存融资。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基础基础流动资产规模已经具备,供给端能力限制行业规模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三种形态都是依托于应收账款和(未来)库存来进行的。在我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已经具备一定体量,为开展相应的供应链融资奠定了基础。然而,供应链融资的规模远远不及基础的应收账款和库存融资规模。但银行家调查问卷显示,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持续大于50%,说明企业融资的需求持续存在,而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持续低于50%,说明银行贷款审批条件在不断收紧,这表明,影响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的因素出现在产品供给端。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应收账款为主的供应链融资艾瑞分析认为,影响市场规模的主要三个因素在于核心企业的配合程度、对存货价值的准确度量和监控能力、基于供应链信息对小微企业综合授信风险定价能力。这三个因素既是行业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市场参与者的关键能力,由于商业银行这个资金充裕的参与者在后两项能力上稍显薄弱,其他参与者的资金、杠杆率相对受限,所以应收账款融资是我国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开展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应收账款的规模推算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融资的额度是应收账款本身的70%-80%,库存融资的额度是货物价值的30%-50%,结合艾瑞对市场专家访谈,在一个具备能力优秀的供应链金融提供者的供应链体系内,30%的供应商被供应链金融产品覆盖,预计供应链金融行业整体渗透率远低于此,在此我们按20%预估。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伴随着资金充裕的银行和具备核心能力的其他类别市场参与者合作加深,或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库存融资的操作风险后,未来市场可以迎来快速增长。核心业务能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核心能力核心企业的配合程度决定了应收账款融资规模银行更加青睐以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开张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原因在于:(1)以应收账款为直接还款来源,相对于订单融资、库存融资不涉及货物的发出及分销,从流程和时间上风险更容易确定;(2)业务围绕核心企业开展,核心企业整体信用资质更高;(3)核心企业原本已经是银行的客户,在此基础上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降低了获客成本;(4)直接对接核心企业ERP系统减少了与众多小微企业对接系统的成本。从业务角度而言,无论线上化是仅仅介入资料提交环节还是已全部渗透到风控环节,由于本质上需要核心企业确认还款,所以核心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且无法替代,并不会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发生本质改变。库存融资业务核心能力对存货价值的准确度量和监控;对质押存货的分销能力库存融资以存货价值为融资的基础,从授信到贷后涉及到三个层次的核心能力:(1)对存货价值进行准确度量从而确定融资金额;(2)在存货质押过程中控制物流把握人为操作风险;(3)出现逾期后对存货的快速分销变现能力。尽管对于存货的自行分销是在出现逾期后不得已而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业务过程中,衡量自身是否有能力在逾期后自行分销货物是需要前置在授信环节的。可以看出,库存融资与线下实体物流的联系更为紧密,也需要服务商与供应链嵌入更加紧密才能快速分销逾期后的质押存货,所以银行等纯粹的金融机构对这类产品的开展力度远不如应收账款融资,从业者多为电商平台或物流机构。订单融资和战略关系融资核心能力基于供应链信息对小微企业综合授信风险定价由于订单融资处于整个货物交易的早期,只有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作为基础,由于远离最终的商品销售变现环节,涉及到上游供货商未能足额、按时发货、对货权控制落空等诸多环节的风险,所以订单融资开展得较少,部分会以基于战略关系的信用贷款形式开展。而战略关系融资,多是以中小微企业主个人信用为依托,结合供应链贸易信息,利用税收、海关和保险等信息综合评判小微企业信用,额度通常在50万以下。由于额度较低,可替代的信贷产品种类增加,能否获取到有效的数据并进行合理的风险定价是开展战略关系融资的关键。核心能力的施展建立在资金供给基础上银行是主要资金来源,受政策推动未来参与度会更高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取决于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是否具备充足的资金开展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具备天然的资金成本优势以及充足的资金,而小贷公司和保理公司则受限于杠杆率和有限的注册资本金。银行以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通常是借助于小贷公司、保理公司甚至P2P平台开展业务,这就导致非银行的市场参与者可放款规模有限。不同类别市场参与者的核心能力业务能力与资金供给未聚集在同一参与者,限制产品供给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方有核心企业、物流商、资金方、信息系统服务商四类,都可以直接为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但由于供应链融资笔均金额较高,受资金限制,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主要提供方还是商业银行。然而,供应链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三项关键业务能力,商业银行并不完全具备。正是资金与能力的不匹配,限制了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供给。在此情景下,市场参与者开始探索行业合作的可能,使合作方各自发挥所长。合作型供应链金融产品分润分析风险测评者获取主要利润,合作方同时获益,行业合作加深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借款方而言,供应链金融为他带来的好处是与其他更高息产品相比的利差。而对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而言,借款方的利息是其收入,对应会发生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准备,剩余的为利润。分析行业主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利润被具备核心能力的风险测评者获取。当供应链金融产品由银行以外的参与者提供时,利率相对而言更高,借款方效用相对下降但仍为正,主要利润被风险测评者获取的同时银行分润高于自身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见,由具备核心业务能力的非银行参与者主导风险测评,会使资金方和主导方同时获益,推动行业合作加深。企业案例分析苏宁金融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及风控能力凸显核心竞争力苏宁供应链金融依托以苏宁易购为核心、八大体系产业融合、战略客户群为主要场景的生态圈,从产、供、销、存全维度打造供应链金融业务产品体系,解决上下游小微企业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痛点,全部业务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全线上操作,实时到帐。同时通过风控安全大脑CSI系统、智能案件分析系统、物流库存管理系统(4ps)等风控系统及风控技术实现了苏宁供应链金融低成本、低风险运行。存货质押-苏宁供应链金融重点培育的下一个蓝海存货质押融资是苏宁供应链金融重点培育的爆款产品。存货质押业务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管得住货,二是能快速处置、变现。苏宁生态圈海量的客群、丰富的场景解决了这两大难题:苏宁自有的智能物流仓储体系,可以做到出入库数量实时动态把控,系统自动核准质押率实现智能质押;苏宁易购海量客户群体和生态圈战略客户群,可确保家电、家居、建材、食品及各类快销品快速处置、变现。怡亚通分销平台赋予其在贷款客户逾期后快速处置存货的能力怡亚通是集采购与分销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但其主要的营收来源是380分销平台业务。380分销平台供应链服务,将传统渠道代理商模式转变为平台运营模式,整合各地经销商形成自身的分销网络,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城市乃至东南亚等地区的深度分销平台,实现从品牌商到终端的网络扁平,构建一体化运营的直供渠道。由于深耕快消品行业的分销,怡亚通对其链接的分销商业务能力具备一定的了解,更了解行业的销售速度、季节特性等对风控审批至关重要的行业数据,有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贷前审批。同时,强大的分销网络可以在客户出现逾期后快速处置存货,有利于贷后管理。财务成本高企,供应链金融业务受限怡亚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宇商金控平台板块,主要由其下属保理公司、小贷公司和宇商金控的网络借贷平台开展。由于受到较为严格的杠杆率限制,在注册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保理公司和小贷业务所能开展得业务规模有限。而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开展业务,一方面企业融资额度受限,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在平台上挂出标的等待投资人投资,所以放款速度稍慢。而对于怡亚通而言,由于主营业务已经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能够补充到小贷和保理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较为有限,在宏观环境整体“去杠杆”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收缩。对于怡亚通而言,在原本业务需要大量现金流支撑的情况下,适合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减少自有资金放款,开展“轻资产”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但目前而言,这种合作方式面临的困境是双方如何划分坏账风险。发展趋势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资金与业务能力融合,多元市场参与者合作加深从核心业务能力来看,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线上交易平台和物流企业在细分业务能力上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从资金供给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具备着其他资金方所不具备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且受政策推动明显具有增长的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意愿。从合作分润方式来看,银行作为出资方、其他参与者主导风险的测评可以为双方带来效益的增加。在此基础上,艾瑞分析认为未来银行将会加强与其他类别市场参与者的合作。但风险测定与承担的方案,以及双方间的信任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摸索。库存融资进一步标准化、自动化发展从线上化介入程度纵观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各个环节,有待于依靠技术进一步标准化、自动化的环节出现在库存融资的贷前、贷中风控过程中。库存融资的操作风险较大,也曾经出现过较为重大的恶性事件,目前控制操作风险的方案是依靠更重的人力去线下进行。可以预见,当存货的质押状态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依靠货物标准码等技术实现从重模式演变到轻模式后,库存融资的规模将会出现快速上涨。

鹿鸣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消费金融公司将迎万亿蓝海市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1月18日,“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于会上正式发布。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23家;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金淑英、研究部主任李健等出席并作观点分享。| 消费金融公司将迎万亿蓝海市场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该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消费场景开发将成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报告显示,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同时借助科技的支撑,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消费金融平台核心竞争因素将聚焦于四方面从市场主体看,截至目前,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是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业内专家提出了5项建议: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其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再次,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另外,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责编: 裴熔熔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End

数匝

陆磊:研究修订QFLP和QDLP规则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

来源:证券时报陆磊:研究修订QFLP和QDLP规则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孙璐璐9月26日,由全国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召开。国家外汇局副局长陆磊在会上表示,为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拓展投融资渠道,在股权直接投资层面,国家外汇局正在研究修订QFLP和QDLP规则,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的国际化路径,逐渐形成全球投资基金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陆磊表示,改革和开放要时间窗口,从当前的条件来看,全球“宽货币、低利率”为我国提供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市场发展优势,主要经济体维持零利率或者是负利率,中国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维持了较高的息差,决定了近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改革红利对全球资本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陆磊表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路径。但对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是面临一些挑战:一个是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够成熟,现有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风险管理的能力,海外的业务的能力有待提高,不少方面要交流互建加以提升。二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历史上,支付清算系统的提高,有利的提升了一个国家主权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在发达市场上,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功不可没,有效缓解了制约跨境投资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全球资金投资提供了标尺;登记系统存在进一步便利化,高效化的改进空间。三是开放的顺序和前置条件,目前在理论界可能存在的争议就是,金融市场的开放时机是否成熟,开放是否对货币政策自主权和汇率稳定构成冲击。“我个人对金融史的研究发现,在实行固定汇率的中国香港地区和19世纪与黄金挂钩的英国,实现了金融市场的高水平的开放,即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的优先论。金融市场有韧性,才可以构成大规模的交易,这个才是汇率的决定机制,人民币汇率在这个过程当中的弹性也是势必会进一步加强。“陆磊称。面对以上挑战,陆磊表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的金融市场开放是统筹推进改革和防风险的关键。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顺应市场主体的需求,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打破封锁和围堵的风险,积极融入和拥抱世界金融的体系。二要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核心资产的国际金融中心,推动离岸和在岸市场的规则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培育全球交易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离岸和在岸市场互动的关键期,人民币在官方和非官方储备中的份额,往往取决于在岸市场的开放度。”陆磊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离岸人民币外汇全球日均交易量从2016年2020亿美元增到2019年2840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市场的份额从4%到4.3%,在新兴市场货币排名是第一位。三是要稳步审慎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调控体系,培育市场基准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逐步形成市场化利率调控体系,增强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用改革的办法疏导货币政策传导。四要建立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合规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保持微观政策的跨周期的稳定性、一致性,可预期性。

2018年4月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研究报告

一、金融产品情况经中投在线查询,截至2018年4月20日,共计6873只私募股权基金,正在募集中的私募股权基金11只。其中在募产品中,产品类型为成长型的私募股权基金8只,产品类型为并购型的私募股权基金3只。截至2018年4月20日,共有684只资管产品,在售中的资管产品12只。在售产品中,年化收益率在8%-9%之间的资管产品4只,年化收益率在9%以上的资管产品8只;产品期限在1年以内(含)的资管产品2只,1-2年(含)的资管产品9只,2年以上的资管产品1只;投资方向为基础设施的资管产品9只,投资方向为工商企业的资管产品2只。截至目前,共有1182只信托产品,在售中的信托产品51只。在售产品中,年化收益率在8%以下的信托产品9只,年化收益率在8%-9%之间的信托产品31只, 年化收益率在9%-10%以下的信托产11只;产品期限在1年以内(含)的信托产品9只,1-2年(含)的信托产品48只,2年以上的信托产品1只;投资方向为房地产的信托产品9只,投资方向为基础设施的信托产品32只,投资方向为工商企业的信托产品10只。二、特色产品(一)XXX货币投资基金1.产品概况2.交易结构3.产品特色货币基金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货币市场基金与其它投资于股票的基金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固定不变,始终为1元。基金实施红利再投资,使收益就不断累积,增加投资者所拥有的基金份额。2、流动性好、安全性高。投资者可以随时可根据需要而赎回基金。3、风险性低。货币市场工具的到期日通常很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一般为4-6个月,因此风险较低,其收益率通常只受市场利率的影响。4、投资成本低。货币市场基金不收取申购、赎回费用,其管理费用也较低。5、货币市场基金通常被视为无风险投资工具,适合资金短期投资生息,以备不时之需的现金以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持有。三、未来发展趋势从市场整体持有人结构分析,2017年半年报时,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约为5.1万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约五分之三,即3万亿元,个人投资者占比约五分之二,即2万亿元。在一个以机构为绝对主导的市场中,控制好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上规模适中、资金充足的公司前景看好,未来货币基金将呈现几大发展趋势。首先,在新的竞争中,客户结构相对分散、货币基金规模1000亿元左右、资本金充足的基金公司更有发展空间。其次,机构版货币基金必须将前十大持有人的占比降低到50%以内,否则新的流动性资产要求将使货币基金的收益有所降低,在竞争中完全处于收益劣势。再次,未来机构版货币基金的竞争主战场将是90天剩余期限、20%低收益流动性资产的品种。当前,客户相对分散、现有货币基金规模较大的公司在协调客户资源,为旗下产品创造合适的集中度上明显更具优势。反过来看,受到单一银行存款、同业存单投资集中度的限制,货币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公司就将遇到可投高收益资产不足等问题。第四,货币基金总规模受到200倍风险准备金的要求限制,发展1000亿元规模货币基金需要5亿元的资本金补充为风险准备金。这条规定对于部分想大力发展货币基金但资本金不充足的公司来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源自元立方金服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单身夜

《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发布,未来五年内消金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万亿

1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并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了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四个主要特征:一是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费用下降。从2016年到2019年,消费金融年利率从23.41%降到16.84%;二是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发行ABS和金融债的占比显著提升。2019年上半年发行消费金融类ABS共34单,发行规模为959.78亿元;三是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在增加,依托场景的业务占比降低,同时现金贷的占比在增加;四是行业整体受行政处罚较少,截至2019年11月底受处罚仅3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0%。报告同时预测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有望在2019-2023年实现翻番。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在信贷风险方面,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信贷风险总体可控。《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在未来几年内的正式推出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金融行业的信贷风险累积。报告还指出持牌消金公司的优势将不断体现。持牌消金未来应在保证风控的情况下,重点考虑如何降低服务费用。关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在政策方面的建议,与会专家认为,第一,对于消费金融类信贷服务要按照贷款类型而非机构类型监管;第二,要进一步鼓励、支持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ABS、金融债等渠道开展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第三,在消费信贷公司的整体利率保住“36%以上为非法放贷”红线基础上,应允许消费金融公司根据自身风险成本设定合理贷款利率。

电车狂

高金、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联合发布《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报告(2020)》中国跃居全球第五!

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联合课题组日前联合发布了《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报告(2020)》。从全球排名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已跃居全球第五。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素来是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为客观反映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准确对标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最佳实践,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围绕资本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从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市场功能和市场质量四个维度,构建评估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联合课题组以实体经济总量和资本市场规模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为研究样本,计算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数。根据测算,2019年,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排名结果如下。第一,从竞争力综合排名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排名第1至第2位的美国、英国属于资本市场强国第一梯队。排名第3至第9位属于第二梯队,分别是日本、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和法国,其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8位大幅提升至第5位,从第二梯队的末尾跃至第二梯队的头部。排名第10至第15位属于第三梯队,分别是德国、瑞士、中国台湾、新加坡、巴西和印度。排名第16至第20位属于第四梯队,分别是西班牙、俄罗斯、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属于资本市场欠发达国家。第二,从竞争力构成要素看,美英两国在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市场质量和市场功能方面的表现均较为突出。中国的市场规模排名仍然居前,市场功能排名大幅提升,市场质量和制度环境排名保持稳定,综合排名显著上升。墨西哥、阿根廷等因经济发展缓慢,四个维度的指标排名均靠后。第三,从竞争力对标结果看,中国资本市场既有“量”的优势,但也有“质”的短板。市场规模类排名长期居前且保持稳定,如股票市值、股票交易额、债券余额、GDP增长率、GDP总量等指标均排名靠前。市场功能类排名波动较大,特别是IPO筹资、IPO公司数等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排名波动较大,直接影响竞争力综合排名。与市场活跃度相关的指标排名靠前,如流动性指标。法治指数、营商便利指数等软指标有所改善。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尤其是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见效,资本市场在保持规模指标领先优势的同时,功能指标排名显著提升,带动综合排名大幅升至全球第5位,显著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的差距。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重点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活跃度,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投资者保护,努力建成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共相

扩大金融开放,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按既定节奏履行承诺,以真抓实干的态度和决心,持续扩大金融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国内外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大力吸引国际资本,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世界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措施见效,金融业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又一个首单!去年12月,上海,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中国境外投资者认购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顺利落地。同月,高盛集团正式启动程序收购合资公司高盛高华100%股权,高盛高华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从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到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者本外币汇出比例限制,再到给予外资机构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格,彻底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金融开放举措落地见效,金融业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中国简化和加快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流程,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为开放的中国金融体系增添了活力。”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援引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的话指出,“对于集团的很多客户来说,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继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和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之后,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供应机构之一的富时罗素公司去年9月宣布,从2021年10月起,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这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全球资本市场指数的纳入,会使外资机构投资人更愿意配置人民币资产,助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无论是高盛这样的大型券商还是中小企业,都在积极把握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投资者信心与日俱增,“开放的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合作共赢的重要推动力”。“磁力”增强,中国国债成为全球投资理财“避风港”去年5月,惠誉评级公司成为继标普全球公司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去年12月初,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中国基金托管牌照,成为继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之后,第三家获得基金托管牌照的外商全资金融机构。汇丰银行针对近1000家全球顶级机构投资者和大公司的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将分配给中国的投资组合平均增加25%;在股权投资者中,有71%希望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瑞银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固定收益部主管海登·布里斯科表示:“全球资金流入中国的速度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客户与我们沟通,许多客户开始首次配置中国资产。”“全球投资资金正在涌入中国,去年国际金融巨头不断扩大在华业务,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中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长谷川克之指出。过去两年,人民币资产“磁力”增强,外资不断加码中国债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规模已经超过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5%。去年11月,债券通还迎来首家南非投资者,服务范围扩展至34个国家和地区。彭博社评价说,中国国债去年成为全球投资理财的“避风港”。在欧盟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看来,市场规模庞大、经济复苏迅速、持续扩大开放,使中国金融市场即使面对疫情挑战,仍对全球投资者保持吸引力。全球保险经纪公司韦莱韬悦亚洲投资组合顾问组长保罗·科威尔表示,投资者应该在未来10年将其投资组合的20%分配给中国,因为“中国的运行效率是世界其他地区都不能比拟的”,“这将增强全球投资组合的韧性与稳健性”。引入竞争,中国金融机构着力做大做强扩大金融开放将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加健康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动能。“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推动中国不断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德威特认为,外资金融机构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使中国国内金融机构努力提升、做大做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在存贷款等领域,传统中资金融机构具有长期经营的规模优势和网点优势,但在银行的中间业务,特别是全球资产配置及衍生品设计领域尚有不足。“外资参与竞争可以进一步敦促中资金融机构加大改革和发展力度,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刘利刚坦言,金融开放必然会带来更多竞争,这要求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服务、金融科技等方面迎头赶上,金融监管也应提升能力和水平。“海外券商和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短期对国内券商行业来说会有些阵痛,但长期来看,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将提升境内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资本市场正处于开放发展的高潮,未来还将继续发展壮大,外国公司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独立分析师弗雷泽·豪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和期待。(本报北京、布鲁塞尔、东京1月8日电)《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9日 03 版)

九龙滩

中国东方发布《2019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

2019年4月10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发布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国东方党委书记、董事长吴跃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成立20年来一直坚守不良资产主阵地,牢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使命与担当,高度重视对不良资产市场的跟踪研究。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东方将切实从政治高度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和功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金融方针政策和监管要求,在“聚焦主责主业,做精做强专业,切实提质增效”三个方面下功夫,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是中国东方跟踪研究不良资产市场的重要成果,至今已连续12年发布。报告采用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与市场热点等设计问卷调查问题和选项,收集了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等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对金融不良资产市场的看法和判断,以及对经济金融领域研究专家进行深度调查访谈,在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把脉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动态,预测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东方总裁邓智毅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2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AMC行业是国民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中央明确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中国东方开拓不良资产主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邓智毅建议扩大AMC不良资产收购范围,适度降低AMC在市场化债转股等股权投资监管资本占用的权重,适当放开在救助问题金融机构过程中“两参一控”的限制,允许AMC阶段性持有多个金融牌照等,促进资产管理公司更好地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独特作用。

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后来者居上 推动金融IT万亿规模

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行业热情高涨银行业纷纷布局迎来新业务增长点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其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且落脚点在于科技,意在科技为金融服务赋能。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行业热情高涨,投资规模显著提升,据毕马威统计数据,当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投资金额达1118亿美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120%,且中国金融科技呈现后来居上趋势。行业布局现状方面,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来进行金融科技领域布局,而布局了金融科技业务的企业也因此迎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高涨,中国金融科技后来居上根据国际权威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且落脚点在于科技,意在科技为金融服务赋能。毕马威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行业发展景气高,行业投资规模显著提升。具体来看,在投资规模上,2013-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投资规模波动上升。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金额创下历史纪录,投资金额达1118亿美元,是2013年的近6倍。2013-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投资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毕马威咨询公司公布的2018Fintech100榜单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国有4家。蚂蚁金服位居榜首,京东金融位居第二,度小满金融排名第四,陆金所排名第十。50强榜单中有9家中国公司入选,体现了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态势。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企业TOP10统计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在此之前,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93-2004年,属于金融电子化时期,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有ATM、POS机、银行的核心交易系统、信贷系统以及清算系统;第二阶段为互联网金融时期(2004-2016年),互联网金融时期呈现的特点是金融机构或互联网公司搭建在线业务平台,汇集海量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变革,对接金融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和资金端,实现渠道网络化。如网上证券开户、网银系统、P2P、移动支付等;第三阶段,从2016年起至今,我国才算真正进入金融科技时期,期间代表性的应用除互联网金融时期的应用外,还包括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为金融IT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银行业开始布局该领域目前,我国金融IT企业在通过新兴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服务的同时,也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取金融牌照,利用自身IT技术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开展如金融产品销售、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业务,实现销售分成或业务分成。根据分析,金融IT企业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第一阶段,市场容量仅千亿规模。而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容量可达万亿规模。以智能投顾为例,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规模达50.4万亿,若智能投顾渗透率达到10%,仅智能投顾的市场容量就达5万亿规模。由此可见,金融科技为我国金融IT企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2014-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除此之外,传统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尚窄(普惠金融供给不足)、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超前发展以及政策支持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后来居上。具体来看,首先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成熟,金融服务覆盖率高,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已有业务的效率。而中国金融服务覆盖率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仅在20%左右),尚存在大量未开发市场,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于覆盖更多的长尾用户,实现普惠金融,发展潜力巨大。其次以云计算、大数据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各个行业提供动力。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不断加大科技金融的研发及相关领域的投资。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者,使得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和使用率以及线上消费、电子支付等科技应用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三是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金融科技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得我国银行业开始纷纷布局该领域。如2019年5月,工商银行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雄安新区正式挂牌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这是银行业内首家在雄安新区设立的金融科技公司。至此,我国已至少有8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每一家在技术研发方面均凭借母行的核心业务优势,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另外,据公开消息披露,中原银行等地方性银行也在规划建设金融科技子公司。来源: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