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与金融科技应用研究院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妒火线

广东金融学院与金融科技应用研究院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

2019年3月31日,金融科技应用研究院(FAL)创办人梁辰龙、陈健荣及相关工作人员共赴广东金融学院,开展面向在校大学生金融科技专题的分享讲座,并与校方院长等领导共同讨论双方未来合作方向。讲座于下午3:00开始,主题为《信用风险模型在金融科技中的开发与应用》。讲座开始前,校方领导先给梁校长和陈老师颁发了广东金融学院“客座讲师”荣誉聘书。在讲座中,梁校长为在校大学生分享有关信用风险模型的开发流程与监控指标,并与在校学生们开展了有趣的互动。记忆尤深的是一位来自金融工程学院的大一女学生,不仅在讲座中全程拍照和备忘,还针对她所有的疑惑一一提问,例如金融工程学到的定价模型与金融科技中的模型在理论和应用层面上的差异?大学期间学习的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位大一女学生在讲座结束后并没有停止她的思考,仍一路FAL梁校长到学院教学大楼办公室,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看得出这位大一女学生的迷茫和一些她想要坚定下来的方向。在回答完大学生有关讲座内容以及就业方向的疑问后,梁校长和陈老师随校方领导一起来到了会议室,就未来合作方向展开了深层次的讨论。最后,金融科技应用研究院(FAL)与广东金融学院签订了校企产学研人才基地建设协议书,广东金融学院与金融科技应用研究院互相颁发战略合作铭牌,希望双方在合作之后可以为在校大学生带来更多的专题讲座、更好的服务与福利,在金融科技学术研究上共同探索,结合双方优势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杀阴

任买科技研究院: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应用盘点

任买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在2020年是如何使用的,它的一些传统用途是什么?任买科技研究院为你做了近期盘点。1、众筹平台Kickstarter、Patreon、GoFundMe等公司展示了传统银行业之外的金融科技领域。众筹平台允许互联网和应用程序用户在平台上收发他人的资金,并允许个人或企业在同一地点汇集各种来源的资金。现在可以直接向投资者寻求项目或公司的支持,而不必去传统的银行贷款。尽管他们的申请范围从家庭和朋友的资助到粉丝和赞助人的资助,但多年来众筹平台的数量成倍增长。2、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是金融科技运作的标志性例子。Coinbase和Gemini等加密货币交易所将用户与比特币或莱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买卖联系起来。除了加密货币之外,区块链服务如BlockVerify通过在区块链上保留出处数据有助于减少欺诈。虽然加密货币甚至区块链对fintech的使用可能有些争议,但近年来,它们无疑在投资界掀起了风暴。3、移动支付似乎每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使用某种形式的移动支付。事实上,根据Statista数据,2019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使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出现了允许消费者在线或在移动设备上交换货币和支付的服务,包括流行的支付应用Venmo。苹果(Apple)和阿里巴巴(Alibaba)通过Apple Pay或支付宝进入移动支付业务,大家肯定都已经有丰富的体验了。4、保险金融科技甚至扰乱了保险业。事实上,insuretech(也就是所谓的insuretech)已经包括了从汽车保险到家庭保险和数据保护的所有内容。此外,保险科技初创公司正日益吸引资金,据CNBC报道,去年3月,保险初创公司Oscar Health获得了约1.65亿美元的资金,估值为32亿美元。此外,根据2019年福布斯(Forbes)的数据,受欢迎的个人金融公司Credit Karma的估值为40亿美元。5、AI股票交易及扩展应用程序AI咨询通过提供基于算法的资产推荐和投资组合管理,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扰乱了资产管理行业。自从能够全天候分析各种投资组合选项的更先进技术兴起以来,金融机构已经适应了提供在线机器人咨询服务的方式——包括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和先锋(Vanguard)。此外,其他受欢迎的AI咨询服务包括改进和Ellevest。或许金融科技领域更受欢迎和更大的创新之一是开发股票交易应用程序。以前投资者必须直接去纽交所或纳斯达克这样的证券交易所,现在,投资者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轻触手指买卖股票。由于罗比霍德(Robinhood)或橡子(Acorns)等价格低廉、最低要求不高的应用程序,无论从何处投资,只要有任何预算,都从未如此轻松。6、预算应用程序2019年,金融科技最常见的用途之一是为消费者编制应用程序预算,这些应用程序多年来的受欢迎程度呈指数级增长。以前,消费者必须创建自己的预算、收集支票或浏览excel电子表格来跟踪自己的财务状况。但是,在金融科技革命推动金融服务应用程序的发展之后,消费者可以轻松有效地跟踪他们的收入、支出和其他预算工具,这些工具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金钱的看法。像Intuit(INTU)这样的预算应用——Get Report Mint帮助消费者追踪他们的收入、每月付款、支出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他们的移动设备上。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报告》

来源|零壹财经10月15日,作为“ICT中国·2020 高层论坛”论坛之一的“2020年国际金融科技圆桌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主办,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支持。会上,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报告》(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PDF版全文报告)。于百程表示,无论是从监管上还是技术的应用上以及产品的规范度上,近两年,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均获得了明显提升。尤其是今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9个地区、开展的60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这对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标准和引领作用。一、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首先,从政策维度上观察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在中国,技术或者科技与金融的大规模融合是从互联网金融开始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模式等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很多风险的暴露,所以从2016年开始,国内进行了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今年是整治收官之年,风险基本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整治的过程中,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依然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近两年甚至是在加速。第一,在去年底,央行发布了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这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之后全国各地都以此为框架开展了金融科技的规划和试点。在今年,金融科技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支持,目前包括像蚂蚁集团在内的几家金融科技类公司,都在上市过程中。第二,在政策的进展上,最早是从深圳福田区,再到北京、上海,另外还有广州以及成都和重庆,这些地方都发布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在整个金融科技发展上,这些地区都是相对领先的。其次,从技术的维度上看一下整个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撑。第一,大数据是在金融科技里面应用最广泛的一些技术,在2012年之前,常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在高并发的数据存储分析上是有明显弱点的,此后全国主要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建立了大数据分析平台,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各类技术在大数据领域也在不断的应用,形成了BI、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数据智能等等,大数据现在发展得已比较成熟。第二是云计算。云计算在2006—2009年的发展阶段非常重要,当时IaaS、PaaS、SaaS三种云计算服务全部出现,IT、电信、互联网公司开始大力发展云服务,之后传统公司也纷纷上云。到现在整个国内云计算市场发展已经形成了主流平台和标准模式,像阿里和腾讯的公有云市场份额都过半了。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人工智能获得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数据、算力和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基本上解决了前两个问题,算法在2014年的时候,整个深度学习的算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在金融科技领域比较重要的就是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在2014年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和95%。另外近两年在国内非常热的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是在产业服务上,目前头部互联网公司,像蚂蚁、京东数科,包括主流的大的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创新型金融机构,都将区块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在进行研发和应用。如果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解决了生产力提升问题,区块链基于不可篡改性、信任机制等,更多的解决了生产关系的问题,所以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再次,从金融科技市场参与主体来看,主要有:1)持牌金融机构,国有大行、股份行纷纷成立了金融机构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进科技应用。2)互联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像蚂蚁、京东。3)专业金融科技公司,这类公司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比较强的细分竞争力。4)技术型公司,这类公司可能服务整个产业,但金融业是他们服务的一部分。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2013—2017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新成立的高峰,之后有所回落,这是因为随着金融科技行业不断地发展,以及主流公司已经形成了稳定和引领性的格局,进入门槛在提高。从整个发展情况来看,优胜劣汰愈发显现,并且头部公司在逐步登陆资本市场。二、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情况目前全国9个地区、60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通过对这些创新应用试点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大概判断出中国金融科技的创新方向,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第一,从地域上来看,北京最多,有17个,其次是上海、成都,其他地区基本上是四五个。第二,从申请机构的类型来看,银行类居多,有60家银行参与了试点申请。另外支付公司,保险机构等也积极参与到监管试点当中。第三,从关键技术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生物识别,是主要的技术类型。全部试点应用/产品当中,涉及大数据的有48个,人工智能32个,区块链19个,云计算8个。其他主要涉及生物识别、TEE、物联网、API、流媒体、OCR、5G等多种技术。第四,从应用场景来看,信贷是最多的,基本上占了一半的比例,所以说信贷科技的创新是在中国现在金融科技创新上深度最深,广度也最广。其次是运营管理为23%,然后依次是支付为13%,多场景为12%,身份识别、溯源、保险理赔三个场景占比均为2%。在这些场景里面,代表性机构有国有大行、科技型公司等。在应用试点的渠道类型,目前基本上全是线上业务。纯线上业务创新占比是65%,线上线下结合是33%。另外据零壹智库统计的试点机构参与数排行中,工行、农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都比较多,非银行机构里,银联参与得比较多,五次。三、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标杆案例第一,农行做的微捷贷,预计到今年底,微捷贷贷款用户要达到15万户,贷款余额不低于一千亿。从产品类型上看,对于小微借贷的服务,微捷贷主要是在行内的小微企业的行为做依据,借助纯线上的手段,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二,中国银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采用的核心技术是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企业要达到3万户。第三个是宁波银行的快审快贷,也是信贷服务产品。第四是建行——5G智能银行,也提出了它的预期赋能成效,要解放全行300多人员的工作量。也有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试点不是单一机构申请的,比如广发行和同盾共同申请的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金融服务,核心技术包括了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最终希望能够服务的银行客户有5万户;以及苏州银行和钛榕科技做的基于大数据供应链知识图谱分析产品。四、 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第一,创新试点应用将助力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标准体系的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同时也会带来很多风险,用采取创新试点的方式能够比较好的发现问题,建立标准,建立规范。采用试点方式,有利于中国金融科技创新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金融科技行业平稳发展。第二,金融科技从银行科技到保险科技,到资管科技全面铺开。目前在保险领域的精准营销、风险控制还有保险的核保,在智能技术的使用上在不断的深入。另外在资管科技上的智能投研也在不断的投入,一些头部科技公司已经把资管科技作为未来非常重要的业务重点在铺开。第三,数据技术和场景将成为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技术是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再与场景结合,场景是业务的落脚点,这三者结合会让金融科技项目的发展会更加有效。第四,金融科技将注重以降本增效为中心,重塑行业增长。金融科技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但是如何判断什么样金融科技是市场真正所需要的?这取决于是否带来业务增长以及能否真正地给业务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这也将是未来评价金融科技是否真的能够满足机构的需求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第五,5G、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金融科技深化。5G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给整个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带来新的动能,会加速金融科技的深化,前面提到这些技术已经在金融科技普遍应用了,但是5G和区块链加速的深入,会带来一些更多元、更交叉性的、不同的创新点。*书籍推荐*为顺应当前全球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普及区块链基本知识。01区块链、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和数字资产研究院联合推出《数字货币极简读本》。朱嘉明、黄江南、肖风、长铗等联名推荐!!!

金嗓子

任买科技研究院:告诉你什么是金融科技?

任买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当你通过微信支付给你好友发了一个红包,你可能认为你没有参与一次革命性的体验。但自从金融科技(fintech,financial technology的简称)问世以来,金融服务业就开始自暴自弃,发展缓慢。无论是在当地咖啡店购买咖啡,还是管理财务,金融科技在2020年都在我们身边。金融科技已经被用于许多最新的技术开发——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应用甚至到加密货币。金融科技将最新的技术发展与金融服务或应用结合起来,帮助企业(主要是初创企业)扰乱了传统金融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但是,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让任买科技研究院来告诉你。金融科技是一个用来描述金融技术的术语,一个包含金融服务中任何一种技术的行业——从企业到消费者。金融科技描述了通过软件或其他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任何公司,包括从移动支付应用程序到加密货币的任何内容。广义而言,金融科技描述了任何使用互联网、移动设备、软件技术或云服务来执行或连接金融服务的公司。许多金融科技产品旨在将消费者的资金与技术联系起来,以便于使用,尽管该术语也适用于企业对企业(B2B)技术。金融科技已经开发了几十个应用程序,并改变了消费者获取资金的方式。从Square(SQ)等移动支付应用向保险和投资公司发布报告,金融科技已经扰乱了传统的金融和银行业,并可能对传统的实体银行或金融机构构成威胁。最初,金融科技指的是应用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后端系统的技术,但后来发展到包括大量其他更关注消费者的应用。到2020年,通过这项技术(通常在你的智能手机上)可以管理资金、交易股票、支付食品或管理保险。金融科技提供的工具正在改变许多消费者跟踪、管理和便利其财务的方式。事实上,根据2016年的数据,人们使用一到三个应用程序来管理财务。而且,投资者似乎看好这个行业。仅在2017年,金融科技投资就飙升了18%。据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金融科技提供了一个灵活的选择,可以在不需要实体银行的情况下参与金融服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目的——通过易于使用的技术,让消费者直接进入他们的金融生活。

日月得之

工商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 布局区块链应用

本周中国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主要方向是开展金融科技新技术前瞻性研究及技术储备、重点金融科技领域战略规划布局和创新应用,其中也包括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那么区块链技术目前在金融领域有哪些应用呢?来源: 央视网

杀犬

《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中国保险报网讯【记者 康民】 11月14日,金融科技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平安金融壹账通、蚂蚁金服研究院、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上,各位专家紧紧围绕“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如何平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以及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等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规模现已位居国际前列,应强调按照“依法合规、积极稳妥、趋利避害”等原则推动金融科技有序发展,注意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会议期间,还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和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共同研究撰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报告立足于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质,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从金融科技的驱动技术、应用场景、风险与监管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系统梳理总结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脉络与最新情况,并对标国际监管趋势与国内典型案例,分析各关键驱动技术应用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该报告有助于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相关政策、行业开展金融科技应用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和研究支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高度关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态势,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前沿研究,为金融科技监管和自律工作提供决策支撑;认真履行社会组织对外交往职能,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协会自身也注重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行业自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产品登记、数据统计、信息共享、涉嫌违法违规金融广告监测、违法违规活动举报等平台系统,持续提升行业自律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泛爱万物

《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重磅发布

来源:北国网11月14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平安金融壹账通、蚂蚁金服研究院、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由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聂欧主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对《报告》进行详细发布。历时半年调研数十家机构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正深刻地改变金融业态。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创新与监管的“竞赛”也越来越激烈,当前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逐步深入,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发挥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服务升级、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有效应对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跨界传染、技术依赖风险、放大金融顺周期性和监管套利等挑战,诸多难题待解。为此,《报告》研究小组历时半年时间,走访调研数十家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项关键驱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由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等单位提供撰写支持,形成近10万字研究报告。《报告》从金融科技的驱动技术、应用场景、风险与监管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脉络与最新情况,并对标国际监管趋势与国内典型案例,分析各关键驱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报告》共七章,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项关键驱动技术的自身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阐述,并形成一系列认识和判断,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控制、投资顾问和客户服务等金融业务场景已得到较多应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可能产生技术安全风险、责任主体难以认定、放大市场顺周期性等风险,面临数据共享交流整合不够、技术成熟度不足、人才储备有待加强等挑战。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部分业务场景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生产实践。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可期,但仍存在安全稳定性问题、隐私泄露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面临底层技术有待发展成熟、处理速度尚难以完全满足金融业务需求、缺乏统一的金融领域应用标准等挑战。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稳步推进,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应用私有云、行业云,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使用公有云支持业务发展,典型应用场景包括IT运营管理、底层平台开放、交易量峰值分配、网络安全管理等。同时,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也可能产生过度技术依赖风险、服务中断风险、服务滥用风险等风险,面临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IT系统升级改造及云服务选型困难等挑战。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反欺诈、风险管理、投研投顾、评分定价、金融监管等,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发展较快。同时,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也可能产生数据垄断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风险,面临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数据孤岛现象有待进一步缓解、沉淀数据仍需开发等挑战。最后,《报告》根据国际监管政策的盘点与梳理,提出了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六大启示:倡导正确理念,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风险防范,完善多元治理;坚持技术中立,强化功能监管;关注技术发展,善用监管科技;优化管理机制,促进合规创新;做好行业自律,推进标准建设。正视金融科技的“双刃剑”特性会议上,《报告》获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肯定。专家们紧紧围绕报告内容以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4个多小时的讨论,尤其对如何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给出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断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模式重构并加速构建市场竞争新格局。她提出,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关注数据安全、责任界定、监管挑战等几大问题。要趋利避害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价值,就要做好倡导正确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平衡创新监管、加强手段建设这四方面工作。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对《报告》给出了高度评价,并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势不可挡,监管手段应该及时跟上,同时要对伪创新、伪科技进行辨识和严厉打击,及时向市场提示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杜艳认为,金融科技应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确定业务边界并持牌监管,以金融行业的标准来实行统一监管。另外,在准入管理清晰的情况下可考虑牌照开放,鼓励真正符合条件的机构进入市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鹏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金融领域有好的创新,就必须有严格且高质量的监管。金融有很强的外部性,涉及到民众的资金安全和社会的金融稳定。只有严监管,遏止监管套利等“伪创新”,才能给真正的科技创新带来发展空间和机遇。蓝海与挑战并存会议上,金融科技从业者如何把握当前机遇,助推金融业变革,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普惠金融开辟了一条新路,即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可能性与可控性。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金融科技不仅推动了技术对金融业带来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和资本的制度安排来带动技术本身的进步,最终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新经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金融科技业态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而当前的一系列创新似乎还主要用在金融领域,但很快就会扩展出去,形成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技+”现象,最终形成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提到,商业银行是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当前还主要将科技手段应用于升级风控、精准获客和预测市场等方面。下一步,商业银行应“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落实监管部门有关要求,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质效,将从资产端”更多地运用科技来服务中小型企业,这是大势所趋。未来一段时间后,运用科技手段去服务企业,将既是实体经济的需求,也是一片蓝海。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邱寒认为,“金融+科技”一定要回归业务的本源,而科技一直都只是工具,只有切实解决了业务问题的金融科技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一批中小银行已经在转型中感受到力不从心,只有学会辨别真伪科技、实现整体赋能,这些中小银行才能生存下去。这其中,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对此,瞭望智库总裁夏宇指出,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否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柔性基础设施”,是否能成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助推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需要政府、金融界、科技界、研究机构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早日形成一致共识。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确实稍微领先于全球,但主要体现在应用领域。目前,很多国家开始高度重视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重大机遇,这就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因此我国应该平衡好风险和发展关系,既要做好合规管理,防范风险,又要鼓励创新探索,支持发展。

祢然疲役

科技赋能主流金融 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华师大赛区圆满落幕

来源:时刻头条2020年12月19日,“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华东师范大学赛区暨金融科技前沿与发展论坛”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逸夫楼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上海亚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大亚浦金融科技应用研究院共同承办,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提供全程指导。本次论坛以“科技赋能主流金融”为主题,汇集了全球多地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同助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推动技术挖掘与金科项目启航。聚合校企资源,助推金融科技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致辞中指出,当下,金融科技正处于时代的风口,以人口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正在重塑整个金融业态。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地处上海的国家一流A类高校,近年来,学校金融学科以经济与管理学部建设为依托,深入对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需求,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工作创新。同时,钱旭红校长表示,目前正在设想“三步走战略”,希望通过这一战略推动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国家在此领域发展作出华东师大独特的引领性贡献。相信围绕着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一定能够进一步聚集校内外国内外金融科技的创新资源,为加速推动金融科技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亚商集团董事长、华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陈琦伟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份,但从我们所处的场景角度来看,2020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真正是一个转型之年、转变之年,而转折意味着你要寻找有没有真正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从现在的认识来看,从人类经济史来看,从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转到其他国家成功经验来看,到了一定的节点,除了人的主观愿望以外,科技是非常实质性的,而且超过人的主观愿望以外的力量,会改变经济对历史运行的轨道。大数据的开发、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结合不是1+1=2,数据在经济运行方式上完全变成了一种新的资源,而我们正处在它的元年。会上,在华东师范大学钱旭红校长、周傲英副校长,以及亚商集团董事长、华东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陈琦伟的共同见证下,“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验室”签约仪式隆重进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枫、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李英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首席信息官周衡昌依次上台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岳华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实验室”校企合作新篇章。四大维度共助金融科技健康维稳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傲英从区块链的角度,对金融科技发展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他认为,区块链是新一轮金融科技重新走入大众眼前的一个影子,是典型的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典范。其本质是用数据来重塑人类的信用体系,对中国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情,信用体系建立了,整个民族的素质就提高了,这是区块链根本意义所在。数据是万物互联的桥梁和纽带,人是万物之灵,所有的一切为了解决人的问题。新型金融科技以大数据为核心,用于解决金融问题的信息技术。只有信息科技的人理解了金融,才能发明新的技术。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也在从数据库角度来做区块链,并且新一代数据管理分析系统获得国家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和教育部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则从金融科技风险监管的角度,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演讲。连平提到,近几年金融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所引发的风险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一般认为风险涉及四个方面:安全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会上,连平着重讲到,行业垄断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尤为注意。金融科技发展之后,大而不能倒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是监管要特别关注的。在此之外,监管需要面临的还有多而不能到、快而不能及的问题。 未来监管该怎么做?他认为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框架,并提出了包含明确金融科技公司认定的标准、构建金融科技公司监管指标体系等八个维度的监管举措。同时,他表示金融监管也需要关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最重要的是突出公平原则,也要注重提升审慎性和穿透性。上海纽约大学全球网络计算机终身教授张峥带来了全球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最新、最前沿的发展成果。在演讲中张教授用“你是谁”的哲学问题开篇,用老药新用、信用评估等生活案例将与会嘉宾引入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世界中,他讲到,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做假,也可以做监管,做好事。最后,以印度小哥为例,谈到:“对于码农来说,也是有理想有情怀的,希望培养下一代年轻人。这个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但是世界肯定是连接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首席信息官周衡昌从银行从业人员的角度切入,从对金融科技的理解、怎么做好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如何全方位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转型可以选择的技术路线等四个方面,看现代银行业拥抱金融科技,打造数字化银行。最后,周衡昌提出,银行业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数字化银行而言非常重要。演讲结束,在华东师大金融科技研究院理事长、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华东师大校长助理、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斯阳,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娟的见证下,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军、上海亚商投顾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佳分别上台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岳华进行战略合作签约。科技赋能主流金融,注入发展新动力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未来科技又将如何赋能主流金融?由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交叉研究院副院长杜刚主持,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俞枫,新加坡交易所副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朱英华,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娟作为圆桌嘉宾,共同参与“科技赋能主流金融”圆桌论坛,对本场论坛进行升华和总结。俞枫从金融科技为国泰君安的业务等方面带来的改变和挑战出发,认为:“金融科技对主流金融机构来说,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手段和可能性,也能更好的接近客户,走进客户,融进产业。金融科技的风口不在于某一个,关键是找到场景做,这些技术发展才是健康的。如果技术发展很难落地,产生效益也是不容易。”陈庆从如何平衡金融创新和监管谈起,提到:“金融科技和监管,可能是金融科技和风控之间的关系。而科技和风控永远在平衡的一个过程当中,金融科技和监管其实没有矛盾,金融科技和风控其实也不是矛盾,而是在运用过程当中不要忘了要理解这些风险,怎么能够把科技在金融里面落地。”朱英华以资深的金融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谈到:“银行的初衷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满足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花多少钱就足够了,关键是产生符合大家期望的产出。”对于未来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主攻方向,他表示,数字是很重要的资产,创新要关注数字。李娟从数字货币的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场景切入,提到:“银行和科技双方的定位,一个不要太拘泥于我是一个实现部门,还有一个不要太拘泥于我是一个传统金融机构。双方定位都要往前走一走,这样的金融科技融合对将来的数字货币,甚至是银行结算功能,都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于市场颇为关注的数据隐私问题和人工智能对金融科技等的应用,四位嘉宾也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俞枫表示,数据基础对金融机构来说很重要,数据是重要资产,最后留下来的是客户的数据资产,保护客户的资产核心的数据是传统金融机构必须面对和必须重视的,也是底线。朱英华认为,用数据,要尊重客户的意愿。未来的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没有可能单方去赢,这是银行人的良心,银行人的监管底线。对于人工智能,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会不会成为现实,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怎么做选择和决策,但不应该为了个人私欲,放肆地、无限制地去往前推进程。陈庆则表示,现在的金融、科技,不是某一个金融机构或者某个产品,而是一个生态。当市场的生态效率能够高到很透明,信息很容易取得的时候,人工智能真的有可能起到非常超越人类的作用。李娟提到,大量需要融合人才的时候,必须要有真正对金融学科的敬畏心、尊重和踏踏实实的学习,最终和现在的科技融合以后形成复合型人才。这是未来市场上面,包括金融机构、科技公司需要的未来之星。同日上午,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暨华东师范大学赛区复赛顺利进行,本场复赛分为逸夫楼和科学会堂两个赛场同时进行,28家金融科技企业和高校代表团队带来一场科科技赋能金融的思想盛宴。本次比赛,由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院长阳德青,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明,上海市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娟,新加坡交易所副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担任逸夫楼赛场评委,由平安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产品总监王睿,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朱英华,国泰君安信息技术部数据技术主管苑博,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澈清组成科学会堂赛场评委。针对项目路演,专家评委进行专业点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至此,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复赛阶段全部赛区决选圆满结束,本次大赛共有53个项目进入复赛阶段,共18位评委参与项目评选,发表7篇主旨演讲,进行3场专题研讨论坛,直播访问人次累计超过35,000人次。第一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以“创新、应用、赋能金融科技新时代”为主题,通过专家指导、资金帮扶、投资对接、政策落地等赋能措施帮助项目落地,以专业化、生态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政企学研融”紧密结合方式,快速聚集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资源,为金融科技新经济扬帆起航注入新动力。

载驱

金融科技(FinTech)定义、技术应用及未来

金融从来离不开科技,科技赋能一直是金融行业突破传统、升级创新的利器。2019年以来,伴随总体发展回 归理性和内核策源深度创新,科技正逐步从底层基础设施上升至前台金融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科技加速推动金融业务精品化、场景化、智能化,日益成为产业生命线支点。科技对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那么金融科技(Fintech)到底是什么?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文章中曾说:“金融科技,每个机构都挂在嘴边,每个人也都能说上几个观点。可到底什么是金融科技?我们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了吗?恐怕并没有。听不同的人谈金融科技,你会发现金融科技是不同的东西。”一、金融科技(Fintech)的定义Fintech,即finance+technology的缩写,中文译为金融科技,属于CP词汇,诞生于美国,对其定义众说纷纭,下面列举几种。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科技的定义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要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则是,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维基百科对其定义为:是指一群企业运用科技手段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更有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产业。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常在新创立时的目标就是想要瓦解眼前那些不够科技化的大型金融企业和体系。二、金融科技(Fintech)为什么火?金融科技有多火?根据毕马威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投、股权投资 和并购资金一共达到460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就占160亿美元。我国在金融科技领域是全世界孕育“独角兽” 企业最多的国家,据创业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国内200余家独角兽企业中,金融科技领域独角兽有25家,其 数量占比达12.5%,估值占比达30%,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年全球独角兽榜单,586家在列。据该榜单统计,金融服务行业是独角兽覆盖最多的行业,占比13.2%。在入榜的独角兽中,金融科技企业有63家,估值总合40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亿元,占上榜公司总估值的21.6%。今年3月,监管曾表示金融科技行业将可上市科创板。仅仅过了不足半年,科创板就即将迎来两大金融科技巨头。2020年7月,蚂蚁集团对外发布消息称,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月,京东数科也曾被曝出即将登陆科创板。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独角兽公司主要通过颠覆现有行业来创造价值。金融服务和零售业是被独角兽企业颠覆最多的行业,其次是传媒娱乐、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医疗健康。"为什么这么火?就全球整体来看,跟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这几年迅速发展有关;单就中国而言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国内金融管制较为严苛,金融产品和服务都相对不足,这给金融科技的发展留出了巨大的空间;二是金融开放全面提速、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新基建重磅政策出台,这些大事件都极大提升了金融科技应用与落地的速度。三是国家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关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行业监管规则也在积极布局中,相关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将为长期可持续良 性发展营造更为积极有序的生态空间。三、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有何区别?不一样。简单来说,金融科技是一门技术,而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形式。虽然两者都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但金融科技是以科学技术为驱动力,重点在于技术变革,是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的技术,去为金融机构服务;而后者是金融与互联网结合,实际上是一个渠道的拓展,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实现商业模式的便捷性,说白了就是在用互联网作为一个卖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的拓展。举个栗子: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了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其底层是对接了天弘基金旗下的增利宝货币基金。这次结合,不仅让天弘基金一跃成为公募基金中的老大,还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然而也仅仅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因为其产品本质并没有改变,所有的规则还是货币基金那一套,只是销售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延伸想象:假如某天,余额宝的底层变成一个根据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进行智能资产配置的机器人,或许就可以称之为“金融科技”产品了。四、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及应用我们在前文说了,金融科技是以科学技术为驱动力,是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的技术去为金融机构服务,那么我们在此简单介绍一下目前金融科技领域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大数据 / Big Data“大数据”一词的诞生,要“归功”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正是因为这两者的普及,让当今社会成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作为以数字为原材料的金融行业,数据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何收集、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并从中挖掘数据的附加价值,是每个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命题。大数据在金融科技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多,例如耳熟能详的风控、用户画像、波动分析等等,但所有的大数据应用背后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功能强大的基础数据平台,用来整合全域数据,统一标准、口径以及数据加工模式等,为前端数据展现提供支持。注:想深入了解大数据的朋友,推荐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另外,上海交大高金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的的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也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从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网络、服务器、存储器、应用程序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快速供给和释放,将管理的工作量和服务提供者的介入降低至最少。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代表着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以及高扩展性等特点就够了。云计算作为推动信息资源实现按需供给的技术手段,与金融领域进行深度结合,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金融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互联网时代下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银行领域在银行领域,云计算主要应用于IT运营管理和开放型底层平台等方面。应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开放云平台,可以借助API方式构建全面金融服务生态圈,提供生活缴费、资讯查询、网上购物等“金融+非金融”服务,依托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的结合提升了金融账户价值。目的:①增强数据安全性——推进零售业务、网上服务的运作模式发展以及客户需求个性化服务;②增强银行数据的存储能力和可靠性;③降低银行成本,提高银行运营效率。2、证券基金领域在证券基金领域,云计算主要应用于客户端行情查询和交易量峰值分配等方面。通过业务系统整体上云,在数据库分库、分表的部署模式下,可实现相当于上千套清算系统和实时交易系统的并行运算。以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9年完成建设企业云计算平台项目并带来了新的业务和良好经济效益。该项目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共享数据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按需分配和海量数据的可靠处理;②构建了基于多点冗余和有效隔离原则的云计算可信网络平台;③提供了面向证券行业的标准化业务平台云服务;④架构了高性能应用基础平台云服务;⑤实现了多种网上应用系统的部署和运行,形成了以统一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企业云计算平台运维管理体系。3、保险领域在保险领域,云计算主要应用于个性化定价和产品上线销售等方面。定制化云软件能够快速分析客户实时数据,提供个性化定价,还能够通过社交媒体为目标客户提供专门的保险服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区块链 / Blockchain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可以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比特币一定听说过吧,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创造了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在区块链的创新和应用探索中,金融是最主要的领域,现阶段主要的区块链应用探索和实践,也都是围绕金融领域展开的。在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智能合约、金融交易、物联网金融等多个方面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区块链技术可能会颠覆整个金融领域,尤其在支付领域,大家熟悉的银行、支付宝等这样的“中介”可能会消失,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人工智能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2016年3月9日到15日,谷歌阿尔法狗4比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被业界誉为AI领域的又一次里程碑,也让AI的大名传入千家万户。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是AI,属于计算机科学的分支,是一种对人的意识、思维进行模拟的技术。这项技术即厉害又梦幻还很可怕,其可怕之处在于,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过人类智慧,进而威胁人类生存。《终结者》《黑客帝国》《机械公敌》《西部世界》等电影无不宣示着,当“奇点” ( Singularity)到来,人类会不会被自己亲手制造的机器毁灭,就如20万年前,当智人登上历史舞台,尼安德特人面临的命运只有灭绝。(美国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著名的“奇点”理论,“奇点”理论认为技术加速的发展会导致一个失控效应,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迅速改变人类文明。)扯得有些远了,事关人类生存的大事还是交给科学家们忧虑吧,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目前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算得上硕果累累,得益于金融领域的大容量、准确的历史数据和可量化等特点,它非常适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从批准借贷到管理资产,再到风险评估,机器学习在金融生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金融投资管理“智能投顾”(robo-advisor),即智能投资顾问,也叫机器人投顾,这个术语在几年前哪怕是金融从业人员都没听过,但是现在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很常见的场景。虽然这个词的原文里虽然有机器人这个词,但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到机器人。所谓智能投顾,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客户的收益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自动调整金融投资组合。算法交易其实算法交易(有时也叫“自动交易系统”,这个描述可能更准确一些)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 70 年代,它利用复杂的 AI 系统能极其迅速的做出交易决策。算法交易系统通常每天做出几万甚至上数十万比交易,因而“高频交易”(HFT)也被视为算法交易的一个分支。虽然大部分对冲基金和金融投资机构不愿公开谈及自家用于交易的 AI 方法(原因你懂得),但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正在调整交易决策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过机器学习目前在股票和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欺诈检测以往金融欺诈检测系统非常依赖复杂和呆板的规则,面对现今一些越来越高明金融欺诈行为时,越来越显的力不从心。而这正是机器学习在防范金融欺诈方面的用武之地。借助机器学习,系统可以检测出异常的活动或行为,并将它们自动发送为安全团队。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假阳性情况,也就是一些正常的交易行为会被系统误判为存在风险。不过机器学习专家认为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伴以更多的学习数据和日益提高的学习能力,未来 5 到 10 年内,机器学习技术能过解决这个问题。借贷/保险承销目前机器学习在金融领域的借贷和保险承销方面表现非常好,当然这也让业内人士担忧 AI 会在承销岗位上取代人类。特别是一些大型公司(大银行和公开交易保险的公司),已经用数以百万的消费者数据(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金融借款和保险情况(是否有违约记录?还款时间,车辆事故记录?)等这些信息训练机器学习算法。然后这些公司就可以用训练后的算法评估潜在趋势,并不断进行分析以检测可能影响未来借贷和保险情况的趋势,比如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出现交通事故?过去几年客户的违约率是不是越来越高?这些分析和预测对金融领域的公司非常重要,但目前主要是一些大型公司在应用这些技术,因为它们有能力雇佣数据科学家,也有足够的数据用以训练算法。一些保险业巨头,如 State Farm,Liberty Mutual 等都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借贷/保险承销业务上。未来机器学习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下面提到的这些应用,有些目前已经在业内试水,有些仍然处于规划状态。客户服务像聊天机器人和对话式界面正迅速英语在风险投资和客户服务预算等领域。一些公司如Kasisto已经开始搭建专用于金融领域的聊天机器人,通过聊天帮助客户解答问题,比如“上个月我投资了多少?”“我的个人账户两个月前的余额有多少?”等。安全 2.0未来 5 年内,用户名、密码和安全问题等或许不再是用户安全的常见形式。银行和金融领域的用户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除了如目前正在研发的应用在欺诈检测方面的异常检测技术外,未来的用户安全评估或许需要使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或其它生物识别技术。情感/新闻报道分析对冲基金总是把自己压箱底的“秘密技术”藏得严严实实,因此外界很难得知它们是如何利用情感分析和新闻分析为金融投资服务的。不过,业内专家预计未来会有很多机器学习应用用于理解和分析社交媒体、新闻趋势等其它数据源,用来辅助预测股市,而不是只用于股票交易。股票市场的动向事关大量的因素,人们希望机器学习能够发现新的趋势和信号,从而增强人类在金融活动中的“直觉”。金融产品销售及推荐金融产品销售的自动化应用目前已经存在了,虽然其中有些并未涉及到机器学习技术,但是像“智能投顾”这样的算法可以用于为客户调整投资组合提供建议。而且当前已经有不少保险推荐网站采用 AI 技术为客户推荐针对性的车险和家庭保险。未来,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智能应用及助手会比人类投资顾问更值得相信、更客观和可靠。正如亚马逊的 Alexa 及 Netflix 的 AI 推荐系统比所谓人类的“专家”能更好的为用户推荐书籍和影视剧,不断发展的金融服务智能助手也能像它们一样为客户推荐金融产品,而且目前保险行业已经出现这一趋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重点和竞争焦点,而国内5G商用处于关键起步期,金融行业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紧密的行业之一,其数字化转型同样需要5G 技术的支持。相比 4G ,5G网络具备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能力,代表性服务能力包括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以及按需重构的移动网络。5G能够提供更高体验速率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支持大规模、低成本、低功耗物联网设备的高效接入与管理,可提供面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金融科技、智慧医疗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信息交互能力。这将改变传统金融一直存在着覆盖不均衡、大众参与低、安全成本高等难题。高速的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网络环境保障,金融得以通过等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探索改变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等,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服务效率、积极应对传统金融的痛点。5G移动网络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共同构成了万物互联时代的新型基建设施体系,将在创新金融产品、革新经营模式、改造业务流程、重构行业生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满意度与安全水平等诸多议题中带来新的变革。以银行为例,面对5G技术的应用与落地,银行作为三大金融领域之一,在业务经营体系、前中后台的运营以及潜在应用场景的升级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5G+银行”过程中前中后台的变化尤为典型——1、前台变革5G网络环境下,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多媒体等技术在银行网点前台得以灵活运用,助力前台部门在客户营销、融合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典型业务如移动银行、8K直播、VLOG式全方位细致客户识别、远程视频专家服务等。客户体验将从平面到立体,服务更加多元。2、中台变革通过前台多种场景的数据沉淀,后台智能系统对多维度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进行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为中台的政策与策略制定、产品开发和对市场环境、客户动向、内部资源的分析研判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辅助,做到事前的风险预判,更加精准的风险控制,也为前台提供科学的管理和指导。3、后台变革结合 5G 技术高带宽、低延时特性,后台作业的集中与服务的共享将在整个业务上得以体现。5G网络切片的应用促进带宽速率倍增,端到端的网络延迟大幅下降。通过对实时、海量、多态、相互关联的物品数据进行分析,可识别企业或个人的关键属性、追踪其行为特征、掌握企业或个人的实时资产状态,以便开展更加有效的风险监控和全流程监测。这无论对于银行信用评估和风险监控水平,还是对中台的数据输出与数据支撑都将产生质的飞跃。与前中后台同时变化的还有5G在银行应用场景中的深化应用。5G 时代的银行业转型不只是简单的效率提升、服务便利,万物互联意味着金融入口多元化、数据立体化、服务方式更加个性化。应用场景方面,5G会给银行网点带来深刻变革,传统的人与人交互服务将向人与物交互转变,届时便捷、远程、开放等都将成为未来场景的标签。依托 5G网络环境,叠加“大数据+”“智能+”等应用将派生出智慧网点、远程虚拟交易、智能风控、普惠金融以及开放银行等诸多应用场景,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重要契机。场景一:智慧网点智慧网点突破传统银行分区概念,建立从网点外到网点内的一整套客户服务,通过协同、共享打造智慧高效与娱乐互动兼备的客户服务场所。建立远程支持平台,进行业务办理远程指导及远程审核等服务,实现网点无人化、客户自助化;建立智慧网点物联总控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视频流分析等技术,实现智慧网点设备管理、运营管理、风险预警、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行为分析等统一管控。国内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均已推出此类新型智慧网点。场景二:开放银行随着 5G 应用在金融行业的深入,传统银行业务如支付、授信将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跨界互联,充分拓展新渠道、新形式。即银行将各类行业整合到开放银行平台,再通过这些商业生态间接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形成共享、开放的平台服务模式。场景三:智能风控5G 带来的新业务模式将改变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模式和流程,推动风险监控更全面、智能、高效、精准。一是利用“5G+物联网”建立与企业的连接,形成企业产业信息化的数据入口,助力企业产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二是建设垂直行业的物联网SaaS 服务。由点到面将银行信息触角从单一企业延伸整个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游、下游、合作企业的数据信息整合,形成垂直行业整合一体化。三是采用数据分析手段挖掘企业客观数据,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风险。五、金融科技未来走向何方?看世界,全球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金融领域也不会例外,金融科技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望指出:其一,人工智能应用高阶化是一个重要方向,表现为将从计算向感知与认知的高阶演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应用,能覆盖营销、风控、支付、投顾、投研、客服各金融应用场景。其二,云计算应用进入深水区,将更加关注安全稳定与风险防控,拥有上层PaaS甚至SaaS 能力甚至是业务和商业解决方案能力的服务商更能得到客户青睐。其三,大数据应用走向跨界融合,标准与规范是未来发展关键,有深度的大数据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成为重要的技术。其四,区块链从概念走向应用,场景化必不可少,如果说其他技术主要是生产力变革,区块链更像是生产关系变革。金融科技发展的内涵表现为各类新型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跨越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变得越来越紧密,彼此的技术边界在不断削弱,未来的技术创新将越来越多的集中在技术交叉和融合区域。尤其是在金融行业的具体应用落地方面,金融云和金融大数据平台一般都是集中一体化建设,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也会依托集中化平台来部署实现,金融科技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科技的未来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融合生态,这将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故生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报告(2020)

10月15日,作为“ICT中国·2020 高层论坛”论坛之一的“2020年国际金融科技圆桌论坛”在京召开,本论坛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主办,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支持。会上,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发布了《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报告》(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PDF版全文报告)。于百程表示,无论是从监管上还是技术的应用上以及产品的规范度上,近两年,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均获得了明显提升。尤其是今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9个地区、开展的60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这对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标准和引领作用。以下为报告全文:*书籍推荐*为顺应当前全球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普及区块链基本知识。01区块链、零壹财经·零壹智库和数字资产研究院联合推出《数字货币极简读本》。朱嘉明、黄江南、肖风、长铗等联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