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金融学专业高校最新排名,全国金融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是这七所地气郁结

考研金融学专业高校最新排名,全国金融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是这七所

金融学专业属于考研率较高的学科之一,而国内知名的金融学专业强校众多。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应用经济学)评估成绩,国内108所开设应用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排名在前的依次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2019考研金融专业高校排名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学科的诞生地。在1912年,严复就任国立北京大学就已创立。1985年,北大经济系领风气之先,创建经济学院,成为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98年。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三、中央财经大学1984年7月5日,中央财经大学组建成立经济管理系。2003年11月5日,在经济系的基础上合并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成立经济学院后,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才培养特色愈加鲜明、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研究向高质量、高层次、高产出方向发展,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的能力日益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在国内国际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经济学院。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成金融学院。致力于塑造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打造“新一代银行家摇篮”的品牌。五、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学位点之一,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被评为财政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六、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国大陆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金融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致力于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科研水平的一流师资队伍,以培养具备批判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前瞻力的国际化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致力于在中短期内,使学院成为亚洲一流、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教学、科研基地。七、厦门大学厦大经济学科成立于2005年6月的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学院现在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既有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学院教师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良,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处在全国同行领先地位,是厦门大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鬼上身

东财、西财及天津财经,金融实力谁最强?考研金融难度排行如何?

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都是专业财经院校,其中,东财和西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都属于五大财经重点院校,在行业内均有较大影响力,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也出现了分化,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在当年的211工程评选中,东财落选而西财获得了211认证,所以这些年来东财的实力和影响力有下滑趋势,而西财则在行业内基本保持了实力和影响力。天津财经大学虽然是普通财经院校,但实力较强,在京津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从学校整体看,在当前,三所院校中,以西财实力和影响力最大,其当年获得211认证,2017年又获得“双一流学科”认证,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其次是东财,虽然当年落选211,2017年也没能获得“双一流”,但毕竟底蕴较强,依然具备较强的实力;天津财经借助京津地区的良好地域,近年来发展较快,不过比起前面两校还是有一定差距。在全国财经院校的排名中,西财一般居于3、4名,东财则排名四财一贸之后,位居第6名,天津财经则一般在10名左右。具体到金融学科实力,三校中,无疑是西财最强。西财的王牌专业就是金融,其金融整体实力居于全国top5的行列,从学术型到应用型,形成了以金融学院、证券与期货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为主体的教学与研究体系,成为内地大学重要的金融强校。东财和天津财经作为专业院校,其金融也是重要的学科,两校对于金融的发展都很重视,近年来发展也很不错。从考研的角度说,考研金融,既包括学术型,也包括专业型,这三所学校都有较大规模的招生,其中,以西财的规模最大。不过,西财这几年已经逐步减少了学术型金硕学硕士的招生,目前的规模大约是每年共计100人左右,但专业型的金融硕士(MF)则规模较大,每年大约会招收200多人。从考研难度看,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三校当中,考研西财金融的难度是最大的,其次则是东财,最后是天津财经。不过西财金融实力虽强,但地域不是很好,东财地域劣势更是明显,天津财经地域虽然不错,但实力一般,因而从总体来看,三校的难度都不算特别大。当然,由于金融的持续热门,“扎堆”考研金融的现象比较明显,不但金融本科背景的考生大多数会自然选择考研金融,很多非金融本科背景的考生也加入了考研金融的行列,竞争确实不小;加上这几年考研热,考生越来越多,而财经领域能“扎堆”报考的专业其实主要就是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热门专业,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考研金融的难度。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年考研的专业中,金融无疑是最难的专业之一。因而,如果打算考研金融,合理选择目标院校是影响成败的关键性要素之一,请注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清春

考研:金融学实力强大的名校主要有哪些?专业课试卷难度怎样呢?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金融专业最近十年来一直是热门专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在向“后工业时代”迈进的过程中,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血液”,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应地,对金融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专业逐渐热门起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预计,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人才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不过,从现实看,这些年金融专业的热门,使得很多高校也大规模增加了招生和培养力度,特别是2010年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金融硕士(专业型,MF)的出现,更是从制度上做出了大力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人才的举措,金融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在近年来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很多大学新增了金融专业,大大扩充了金融方面的人才培养。因而,从当前的供需总体来看,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有供大于求的趋势。自然,如果选择学金融,就需要从高端着手,也就是进入金融名校,获得专业的良好训练。实际上,金融行业本身属于服务业,学习该专业本来就需要“高大上”,名校背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筹码。国内拥有比较强势的金融专业的名校,主要有两类:一是985综合性名校,二是知名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按照人大经济论坛的视角来看,国内金融学科及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主要是如下这些学校。从综合性大学来看,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北大、南开、复旦、中山、武大等人文社科类强校,具有强大的金融学科实力;从专业型院校看,主要是西南财经大学、两财一贸等院校的金融实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有4点: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实力强大,是传统的金融强校,南开、西南财经大学等学校也是传统实力强劲的金融强校。2、近年来,北大以光华学院、经济学院、深圳汇丰商学院三驾马车,方阵式的发展下,金融学科实力,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都实力强大,已经有凌驾于中国人民大学之势。3、清华大学在经管学院和五道口的强强组合下,也实力强大;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蓬勃发展,影响力日增;这些学校虽然以前不以经济金融类见长,但基于它们本身强大的平台优势,在大力提升经济金融方面很有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在金融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4、从就业来说,金融还是以名校+学科实力为主要衡量标准,特别是名校优势很重要,所以,北清复交及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很大优势,是国内属于第一梯队,而南开、厦大、武大、两财一贸等属于第二梯队,西南财经、中南财经、东北财经等属于第三梯队。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打算考名校金融研究生,主要以第一二梯队为主,尤其是第一梯队,认可度最高。从专业课试卷难度来看,一般来说,认可度越高的学校,专业课难度越大,所以,第一梯队的北清复家及中国人民大学难度最大,这一点,可以从它们的历年专业课试卷中看出来。试卷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灵活性较高,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往往多以主观题的方式大分值考察,很容易丢分;二是阅卷标准比较严,往往有“压分”现象(名校压分是常态)。因而,如果考名校金融研究生,跨专业考生需要适度谨慎报考,因为对跨考生而言,专业的思维框架往往没有建立起来,考这类名校,专业课方面容易吃亏。你觉得金融专业好就业吗?你打算考名校研究生吗?

礼法度数

2020金融学考研院校热度排行:武大2,北大4,上财7,清华20

2020金融学考研院校热度排行:武大2,北大4,上财7,清华20金融学是近几年在财经院校比较热的一门专业,对口专业部分的就业生优厚的薪金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让越来越多的考生趋之若鹜。金融学毕业生就业面非常的宽,一般有这么几类:首先,银行。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类银行,都是非常不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四大国行,虽然收入可能不如投行,但是胜在稳定。其次,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这类型的公司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虽然辛苦,但是薪金待遇会比较优厚。金融学专业考研院校当然金融学考公务员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能进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小编相信你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一个质的改变;就算没有进入这些核心机构,在一些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不喜欢在企事业单位,在高校当个老师也是可以的,一年两大假,福利待遇不要太好。当然还有很多相关的职位,这边就不一一说明了。武汉大学除了现有的一些岗位,现在在市场上还是缺乏一些复合型的金融人才的,比如高级管理人才、精通外语、法律、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人才;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专才会吃香,但是如果你能身兼多能,前景会更好。北大金融就业确实来说算是很不错的,但是因为考生越来越多,报考难度逐年增加,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财经类、985、211类的学校更是难上加难,如果要确定考相关的研究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英语和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打牢。如果觉得金融学难的话,其实也可以选择应用经济学下设的其他专业,或者是保险硕士、税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等经济类的专硕。2020年金融学考研院校热度榜情况如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报考。清华大学2020金融学考研院校分了两大类,第一类的高校有14所,都是5星级的,最好的前三高校是人大、武大与南开三所人文社科类强校,北大、厦大位于第四五位;后五位中,六七八位是三所财经类院校,分别是央财、上财与西南财大,前10的最后两位是复旦与中南财大。金融学2020考研院校热度排行四星级别的财经类考研院校有39所,多以文科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为主,也有部分理工类院校,文科类的比如南大、西北大学等,综合类的如吉大、川大等,理工类的如清华、西交、华科等,还有很多省级的财经类院校,如江财、天财等,以上就是2020金融类考研院校热度排行,大家对此怎么看?

蹉跎行

这15所“考研”难度较大的金融院校,能考上的才是真本事!

“反正考了大学也没用,还得要继续考研,否则将来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其实我已经听到有不少的大学生跟自己这个抱怨过了,甚至有些已经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考研就直接选择出社会找工作了。说实在的大家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毕竟现在的大学生真的是太多了,如果只有一个大学文凭说实话还真是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考研已经成为了现在大学生的一条出路。要说现在最吃香的专业,金融学应该能排上号了。但金融学吃香对学历专业的要求也就更加的严格了。如果真的想要在金融方面有所建树,其实考研都是不够的,最好还能考博这样才更加有立足的本钱。而且金融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研究生毕业的差不多半年以后薪资都能过万,混的稍微好一点的年薪几十万那也是属于正常现象。当然一般大学生想要达到这样的薪资水平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都是成正比的。要不然人家那么辛苦的考研做什么?而且跟学校、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自身的能力塑造、实践经验紧密关联。其中,融资和资本运作、咨询服 务方面,发展前景更广一些,而且收入也颇丰。再说俗气有一点,说自己考大学不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让自己过上舒适生活的工作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吧!毕竟大多数的人都还是在为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奔波。当然认真来说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还是比较多的,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行业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所以如果是对金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我下面给大家介绍的15所大学的研究生。1、人民大学2、五道口金融学院3、上海财经大学4、西南财经大学5、北京大学6、厦门大学7、复旦大学8、对外经贸大学9、南开大学10、中央财经大学11、西安交通大学12、湖南大学13、武汉大学14、中山大学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其于泽也

国内金融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考上身价翻倍,“钱途”无限

国内金融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考上身价翻倍,“钱途”无限金融学,顾名思义,就是和金钱打交道的,算是一个十分高大上的专业了,所以每年高考填报都是热门专业,可是并非所有学校的金融专业都很厉害,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金融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考上身价翻倍,毕业薪酬剽悍!首先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厦门大学,它们无一例外的金融学院师资力量都非常雄厚,汇集了我国财政金融学科领域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均衡组合、具有强大发展后劲和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一大批财政金融领域的领袖人才,这些都足以说明它们的实力之强。然后就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及我们的北京大学,这几所学校也是一样,拥有很强的师资力量,还有金融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研究生导师。也正是因为太强劲的教学实力,所以才比较难考,如果能考上,真的是身价翻倍。最后就是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复旦大学,这些学校的学术研究都在努力与世界接轨,毕业后很多去国外名校。而且学校凭借学院优良的基础设施、资深的师资团队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国际化视野,成就了一批批活跃于金融界的学术和实践人才,清华北大或者本校的金融专业继续深造,研究生一般都能去比较不错的券商或其他金融机构。以上就是我国金融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考上身价翻倍,毕业薪酬剽悍!所以2019报考的同学,好好加油哦,争取考入这十所学府,为自己争得一份光明的未来!

翠湖寒

这些专业考研率很高,但排名最高的却不是金融类,而是它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都觉得如果考研的话,那么考研人数最多的专业应该就是金融、法学以及教育类、医学类吧。尤其是金融类应该是考研大军行列里面最多的专业!毕竟是弄钱的,大家肯定觉得学历越好才能有更好的岗位。在传统的人中可能觉得,除了会计专业就是法学是考研最多的,因为这两个行业可以说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必须要学得非常透彻、精明,才能更好的就业。但其实事实并不是大家所想象中的那样的!每个大学都有不同的特色专业,而这些特色专业也不一定是这个学校里面考研率最高的专业,而真正考研率最高的专业却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专业并非金融类,而是这一个专业,接下来就给大家公布一下各大专业的考研率排行榜。排在第一名占考研率42.7%的是临床医学。可以说,在医学类中临床医学才是考研率里面最高的学科。考研率几乎占据了所有专业里面的最高数据,而这一个比例也是非常吓人的,当然结果也是并不意外!因为学医的学生一般都要非常的精明、不能马虎,人命在自己手里,怎么可能让一个本科学历得学生进入医院呢?除非你真的有本事。所以就需要不停地拔高自己,让自己增长更多的学识,才能好好的为病人进行手术。这可以说位于第一名也是理所当然地,所以并非是大家想象当中的金融类。除了考研率非常高,可以说大家在选择考研学校的时候也十分谨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因为清华北大毕竟是知名学府,能力是非常高的,而且掌握的实验室也是比较多的。这些知名的院校可以说是实力担当,能够考上,那么就证明你的前途基本不用担忧了!排名第二名是能源动力,这一专业能够排到第二,可以说结局也是有点意外。但是这件事也说明这几年能源动力专业也是正儿八经的就业率上线了,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需要他们有更高的学历!而这个专业非常难学,可能这就导致考研率越来越上升吧。所以越多的考生想要去扩充自己的眼界吧。排名第三的是工程力学。这门课能够排到第三名,其实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一个专业要求的技术性还是很高的,需要你比较精通这一方面的知识,需要你不断的进行磨炼,然后深造自己。而且这一门学科学的知识难度也和排名第二的能源动力专业差不多难度,难度都是非常大的!你要掌握许许多多方面的知识点,所以要深度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其实无数人选择考研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学历,进而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考研这条道路。这条道路真的很不错,能够给你自身就业增加一定的利处之外,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上扩充你的眼界。所以,如果你可以通过考研这条路走上社会的话,那么就证明你的未来前景也是会不错的!以上就是这些专业考研率很高,但排名最高的却不是金融类,而是它!

盗王坟

最新!全国金融实力排行榜(名单)

地区比拼话题近年备受瞩目,而要想在区域竞争中胜出,金融资源的占有颇为重要。新财富区域金融力排行榜,尝试通过金融实力这一视角,解析中国31个省份的竞争能力和态势。我们的排名显示,31个省份的金融实力显著不平衡,其大致可分成四个梯队:主要金融中心和金融交易市场所在地的广东、上海、北京处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天津、湖北、福建7个省市具备一定实力,却与第一梯队有一定差距;其他占据中国大半个江山的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21个省份,金融实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同时,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在广东、上海和北京三地,使得大多数省份银行“一叶独大”,证券期货、基金业发展严重不足,金融结构存在失衡。由于全国性金融中心不可能遍地开花,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意味着中国需要建设多个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力得分较高的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等地,可以通过差异化布局,逐鹿其间,提升竞争力排位。近年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的江苏和浙江,经验值得参考。尤其是浙江依托杭州活跃的互联网创业氛围和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已形成以蚂蚁金服为龙头,恒生电子、同花顺、连连支付等金融科技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站稳金融力“准一线”地位。从排名看,在反映上市公司实力的“资本化程度”这一维度上,除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之外的省市,均得分较低,但空间显著。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已经是城市竞争的重要维度,如何善用金融工具、善用资本市场,各省大有可为。而有11个省市在金融、保险业GDP占地区GDP比重这一指标上的得分,高于区域金融实力位于榜首的广东,也反映了早前经济脱实向虚下,部分地区或有过度金融化之忧。地方政府如果忽视当地产业承载能力,过度热衷发展金融业,可能会带来资源配置不当,挤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虽然金融对产业升级推动意义重大,然而其发展仍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经济地理的变迁,让中国的城市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地区竞争力话题备受瞩目,“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强”、“二线弱”等概念层出不穷。一线城市努力守成的同时,“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则努力直追甚至发起反超之势。特别是近两年,城市之间掀起了一波波的“抢人大战”,送钱、送房、送户口,简化各类手续办理流程,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这是一场事关城市未来的流量战争。抢人大战背后,其实是城市与城市间、省份与省份间的竞逐。要想在城市竞争中胜出,金融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对于地区经济,有人将资本比作血液,实体产业比作躯干,金融中心则为心脏,源源不断把血液输送到全区域的各个器官,支撑其运行和发展。地区之间的资金流向,最终影响到一地的GDP和财富增长。中国地域辽阔,由于空间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地方金融政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主体行为等差异,各区域的金融实力呈现出显著差异。那么,31个省市的金融实力如何,差异有多大,优劣势与空间何在?哪些因素影响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在金融与产业之间关系日益紧密、资本市场成为区域博弈新的竞技场的背景下,哪些地区善于借力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发展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新财富尝试从31个省市区公开发布的经济数据出发,选取了宏观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程度、金融机构实力、融资能力、地区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六个维度,根据其下的16个二级指标,测算中国31个省市区的金融实力。根据31个省市区的金融实力总得分,我们得到了“中国区域金融力排行榜”榜单,希望这一榜单能够帮助各个地区发掘提升区域金融实力的密码。01六大维度16个指标评估31省市的金融实力排名的六个维度中,“宏观经济实力”得分由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计算而来;“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维度下设金融、保险业GDP及金融、保险业GDP占地区GDP的比重两个指标,得分由这两个指标计算而来;金融机构实力由包括银行、证券、公募基金的金融机构法人数及其所掌握的资产总额计算而来;“融资能力”这一维度上的得分由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计算而来;“资本化程度”得分则是由地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2017年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四个指标计算而来;“民间资本活跃度”的得分由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的地区上榜富人数及上榜者财富总额计算而来。六个维度下的16个指标全部采用由万得(Wind)提取的31个省市区2017年度统计数据,经过标准化后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榜单,充分体现了区域金融实力的马太效应(表1)。表1:新财富中国区域金融力排行02区域金融实力呈马太效应在31个省市区中,广东、上海、北京3个省市以金融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位列榜单前三名,无论是从7.39分、6.63分、6.05分的总得分,还是从六个维度的分项得分数据来看,这三地都以压倒性的差距碾压全国其他省市。这3个省市也是中国的绝对一线省市,经济最为发达,我们暂且称之为一线组团。第二梯队,以金融实力总得分低于5分、高于2.9分为分割线,包含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天津、湖北、福建7个省市,排名依次从4到10。这7个省市区,除四川和湖北外,基本都位于中国东部地区,我们且称之为东部组团。江苏和浙江分别以金融实力总得分4.86分和4.36分位列第4和5名,处于第二梯队的头部;山东、四川、天津、湖北、福建5个省市的总得分在3分左右,已经与第一梯队的广东、上海、北京构成一定的差距,总得分不足它们的1/2。第三梯队,总得分以2.2-2.9分为分割线,包括河南、河北、辽宁、重庆、安徽、湖南、山西、陕西、云南、广西和江西11个省份。这11个省份,除辽宁、河北外,基本位于中部和西南地区,我们称之为西南-中部组团,它们的金融实力总得分均在3分以下,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仅有0.5分。其中,河南、河北、辽宁位居本梯队的前三甲,得分均高于2.7分。第四梯队,金融实力总得分低于2.2分的省份,由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西藏、海南和吉林组成。这10个省市,除海南外,基本都位于西部和东北,我们暂且称之为东北-西部组团。它们之间的总得分只相差0.2分,介于2.17分和1.9分之间,均处于底部水平。纵观整个榜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实力显著不平衡,呈现金融资源的分布向领先金融中心集中的态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突出。四个梯队中,处于第一梯队的广东、上海、北京拥有金融领域的绝对竞争力,也是中国主要的金融中心和金融交易市场所在地。第二梯队的东部组团,由于先天的地理优势,也具备一定的金融实力,却与第一梯队已然形成一定的差距。而占据中国大半个江山的东北、中部、西部地区,21个省市区的金融实力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第一、第二梯队差距显著,两个梯队的金融实力得分差距也仅在1分以内。中国区域金融差异也引起了政商学界各方的关注,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之一是中国区域金融差距先缩小后扩大。金雪军、田霖(2004)通过计算1978—2003年东部与中西部金融相关比率的差距发现,1978-1984年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1984-1994年这一差距趋于缩小,1994-2003年又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还有学者重点分析了区域资金流动、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关系。郭金龙、王宏伟(2003)通过对1990-1999年数据的计量分析,认为区域间资本流动是形成区域间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门洪亮、李舒(2004)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与国家区域投资政策的倾斜方向、倾斜力度的变化以及资本流动的方向高度一致。而从新财富的榜单也可以发现,区域金融实力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竞争力处于第一、第二梯队的省市区,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金融和经济高度相连,对于难以晋身金融中心的地区,如何借力资本市场等金融资源,提升区域金融竞争力,成为题中之义。03三大金融中心比拼:广东为什么超越北京、上海?北京、上海、广东,谁是中国的“金融之都”?虽然在教科书上,上海被定义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但是,北京拥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大企业总部,更庞大的金融资产规模;坐拥广深两大金融重镇的广东,近年则在民营金融、普惠金融和跨境人民币结算、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领域优势突出……2018年9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4)发布,内地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青岛、天津、成都、杭州、大连9个城市进入榜单,中国金融中心整体性崛起势头强劲。其中,上北深广排名均较上期提升,且均进入“全球金融中心20强”。在新财富的榜单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金融实力得分差距非常小,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优劣势也各异。广东以总得分7.39分,成为最具金融实力的省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分项来看,除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个维度上,广东的5.65得分低于上海的8.11分和北京的7.49分,在宏观经济实力、金融机构实力、融资能力、资本化程度和民间资本活跃度5个维度上,广东均高于上海和北京(图1)。图1:广东、上海、北京金融实力对比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从金融实力对比来看,广东、上海、北京各具优势。位于榜单第二名的上海,显著优势在于“金融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机构实力”。尤其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维度上,上海遥遥领先。2017年度,上海的金融、保险业GDP为5330.5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高达17.4%;如果单以这一项指标来衡量,上海当之无愧是全国最具金融特征的城市。同时,上海在“金融机构实力”这一维度上的得分也高达10.39分,仅次于广东的11.5分,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上海不仅拥有非常发达的银行业,在证券机构,特别是公募基金的数量和资产总额上也具有绝对优势。根据Wind数据,2017年度,上海拥有银行类法人机构207个,券商法人数17个,公募基金法人机构数达57个。全国近一半的公募基金法人机构落户于上海。同时,上海已经初步建成由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构成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中国最大的证券、保险、期货、外汇和黄金交易市场。正是由于拥有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上海在“融资能力”这一维度上,也显著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得分4.27分。2017年度,上海的社会融资规模达11748.36亿元,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从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来看,上海在股票市场、信托贷款的融资规模上表现出了较强的优势,而这也正是得益于上海拥有全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而伴随科创板落户上交所,上海在融资层面的竞争力可望进一步强化。除此之外,在“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指标上,上海也显著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截至2017年底,上海拥有27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6543.6亿元。金融业极具创富能力,在“民间资本活跃度”这一维度上,上海凭借2500万的常住人口,在2018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占有62席,上榜者财富总额达10941.6亿元。然而,上海的相对劣势在于“宏观经济实力”这一维度,得分为3.15分,仅高于全国中位数得分0.5分。位于榜单第三名的北京,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本化程度”和“金融机构实力”三个维度上都具有较大优势。北京的“金融业发展程度”得分7.49分,仅次于上海,显著高于广东。2017年,北京的金融、保险业GDP达4655.3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也高达16.62%。同时,北京的“资本化程度”得分高达5.86分,与广东不相上下。截至2017年底,北京拥有308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70682.32亿元。虽然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北京比第一名的广东少261家,但是,北京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却比第二名的广东高出63350.73亿元,这个体量甚至比除广东外的各省市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还高。高度发达的资本化程度也促使北京成为创富重地,北京在“民间资本活跃度”这一指标上的得分为5.41分,仅次于广东。从新财富500富人榜的数据看,北京上榜富人达85人,其财富总额也高达17337.4亿元,体现了北京核心的资本圈层资源、优裕的高端人力资源以及活跃的创业氛围对民营企业的引力。北京在上市公司总市值指标上的绝对优势,源于总部经济优势,而这也是北京在金融实力上的“王炸”。无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类机构,还是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类机构,总部均设定在北京。此外,以央企为代表的大部分超大型企业总部也都设立在北京。这些重磅机构为北京带来了政策、信息和总量优势。总部优势,也使得北京在“金融机构实力”上的得分高达8.08分。与广东和上海相比,北京的“融资能力”是短板,这一维度上的得分仅为3.53分,与广东的6.46分和上海的4.27分存在一定差距。2017年度,北京的社会融资规模为8255.26亿元,同比递减38.6%。与广东、上海相比,北京由于没有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的新三板活跃度欠佳,因此在融资规模上稍逊。再来看排名第一的广东。在本次排名的六个维度中,广东在宏观经济实力、融资能力、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金融机构实力五个维度上,均位列第一。在“融资能力”上,广东以2017年度22091.26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区,得分6.46分,在人民币贷款、信托贷款、股票市场融资方面都具备优势。广东拥有深圳、广州两大金融强市,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存在,使之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也具备相对优势。在“金融机构实力”维度上,广东的得分最高,为11.5分。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广东拥有银行类法人机构数219家,根据Wind统计的券商法人所在地数据,广东拥有券商法人数量达27家,公募基金数量达34家,省内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也位于31个省市的首位。深圳和广州不仅各自聚集了一批国内知名的金融机构,同时,广东毗邻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坐享得天独厚的外溢优势。在“资本化程度”上,广东拥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最多,截至2017年年底,广东有56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73万亿元。资本市场助力财富创造,在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中,广东上榜富人最多,一地贡献了113位富人,上榜者财富总额达28610.1亿元。同时,广东也是GDP大省,在“宏观经济实力”维度上,广东以2017年度89705.23亿元的GDP总量位列全国第一。然而,广东也有短板,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维度上,广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得分5.63分,甚至比榜单中第四名的江苏还要稍低。虽然2017年度,广东的金融、保险业GDP以6853.01亿元的总量位列全国第一,但是金融、保险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64%,不足上海和北京的1/2,也低于全国水平的7.95%。正是金融业增加值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不高,以至于广东金融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局面。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7)》经济篇中提出,阻碍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两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平衡、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虽然广东深圳、上海和北京作为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且其各具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不足。北京是全国性的银行中心、金融监管和决策中心,汇聚多数金融机构总部和央企总部,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商业影响力;然而中国绝大部分的金融市场集中在上海和深圳两地,北京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与北京和广东相比,上海金融中心的特征最为明显,无论是在金融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实力方面,还是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上,上海的优势都较为明显。但在“资本化程度”和“民间资本活跃度”这两项指标上,上海落后于北京和广东。在现代城市竞争中,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然而,有“买办”历史的上海,创业精神和对试错的容忍度相对欠缺,在商业和金融创新上存在短板,金融、地产对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较为明显,以至于关于“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阿里巴巴”的讨论,至今仍未结束。然而,科技与金融正在主导全球经济,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主要部分。全球城市的格局也在因此发生变化,一些老牌的全球中心,有的地位在下降,有的也在转型。像纽约不再仅仅是金融中心,也在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变,纽约科技创新领域的从业人员数量以及科技、创意产业的增速在大幅提升。也就是说,未来的全球性城市将既是金融的中心,也是科技创新的中心。而上海相对于北京和广东深圳,在科技创新上稍弱,未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纳入国家战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科创板的落户,上海能不能突破短板,巩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广东,中国经济第一大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意志,广东的地位更显重要。广东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民营经济发达。广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数量最多,广州、深圳长期是中国经济总量第三、第四的城市,其中,广州是华南地区的门户,而深圳则是中国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城市。而自1990年深交所开业,深圳成为中国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了配置全国性资源的能力,宽松的创业氛围下也孕育出平安、招商等大型综合性产融结合的巨头。如今,深圳连年成为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金融业增加值以及和金融业相关的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人员的就业规模,也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金融服务业“金领”集聚地。尽管当前三地处于互相竞争状态,颇有鼎立之势,然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多个金融中心支持不同区域的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中,广东、上海和北京三地正好可以各展所长,尽量弥补当前的不足,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三驾马车,打造可与纽约、伦敦比肩的金融中心体系。04第二梯队:江苏、浙江领先,站稳“准一线”金融实力处于第二梯队的东部组团共有7个省市,其中江苏和浙江得分均在4.3分以上,处于本榜单第四和第五名的位置,在第二梯队中具有绝对优势。图2:江苏、浙江金融实力对比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同处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地理位置相近,经济都很活跃,文化观念趋同,外部资源相对整齐,围绕着两省之间的比拼和“掐架”从未间断。改革开放后,两省也各自衍生出具有标本意义的发展模式,比如以集体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民营经济最为抢眼的温州模式。而在新财富的金融力榜单中,这两个相邻省份各具优势,且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中位数水平(图2)。江苏省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融资能力、宏观经济实力上具备显著优势,而浙江省在金融机构实力、民间资本活跃度和资本化程度上占优。其中,在“金融业发展程度”的得分上,江苏省高出浙江省2.2分。2017年度,江苏省的金融、保险业GDP为6783.8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9%。在金融、保险业GDP的总量上,江苏省仅次于广东省,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二,相当于浙江省的近2倍水平。浙江省2017年的金融、保险业GDP总量为3533.0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82%。在“融资能力”的得分上,江苏省高于浙江省0.4分,仅次于广东。2017年度,江苏省的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15243.53亿元,从社会融资规模构成上看,其在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上具备优势。浙江省2017年度的社会融资规模达13330.96亿元,虽然低于广东和江苏,但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力,2017年同比增长78.9%,融资结构较为多元,在信托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市场上都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在“宏观经济实力”这一维度上,江苏省同样领先。2017年度,江苏GDP达85869.76亿元,仅次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浙江省的GDP为51768.26亿元,在全国范围内,低于广东、江苏和山东。然而,浙江省在“金融机构实力”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实力,得分5.05分。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浙江省银行业法人机构数达24.61万家,且有3家券商和5家公募基金的总部于此设立。江苏省则稍逊,拥有银行类法人机构801家,及6家券商,省内没有公募基金法人机构。不过,近年来,江苏省新金融发展迅速,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当金融碰上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或许能为江苏省迸发出较大的潜力。在“资本化程度”这一指标上,浙江也稍稍领先于江苏。截至2017年度,浙江省拥有414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7259.91亿元。仅2017年,就新增了87 家上市公司,平均两个交易日有一家浙企IPO。江苏省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上,都稍逊。截至2017年年底,江苏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为381家,总市值达39903.67亿元,2017年度新增上市公司65家。在“民间资本活跃度”这一指标上,浙江高于江苏1.1分。论创富能力,浙江省更胜一筹。在2018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浙江省拥有58位富人,上榜者财富总额达12232.2亿元,甚至高于上海。江苏省则跌出了创富第一梯队,上榜富人32位,上榜者财富总额为4802.5亿元,与浙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金融实力上,江苏和浙江各具优势,然而由于江苏省在优势领域上更为突出,金融实力总得分高于浙江省0.5分。不过,由于两省各自的资源优势、政策条件都较好,未来在金融实力上,或许还会有一番较量。在第二梯队中,除去具有领先优势的江苏和浙江,山东、四川、天津、湖北和福建的总得分差距在缩小,从最高得分山东的3.32分到福建的2.89分,相距仅有0.43分。在各个分维度上,各省份之间也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不过,虽然这5个省市的金融实力总得分均在全国31个省市的中位数水平以上,但在五个维度上,有省市的得分却接近甚至低于中位数水平。图3:山东、四川、天津、湖北、福建金融实力对比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从金融实力对比图来看,在此次总榜单中排行第六的山东,与其他四个省市相比,在宏观经济实力、融资能力、资本化程度和民间资本活跃度四个维度上具有竞争优势(图3)。特别是宏观经济实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四个省市,宏观经济实力得分仅次于广东、江苏,2017年,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达72634.15亿元。在“融资能力”上,山东省得分3.58分,与北京在此项上的得分持平,2017年度,山东省的社会融资规模为8497.65亿元,同比增长2.23%。在“资本化程度”上,截至2017年年底,山东省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为193家,总市值达21264.77亿元,2017年新增25家上市公司。相对较高的资本化程度,也使得“民间资本活跃度”这一指标上,山东领先于其他四个省市,据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山东省有23位富人上榜,其财富总额为3079.1亿元。虽然山东省在“金融机构实力”这一指标上,得分2.87分,仅次于五个省市中的天津,然而天津、山东也是中国地区“金融机构实力”的分水岭。自山东后,其他省市的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均低于3分,说明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基金)高度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几个竞争力强的省市。在大多数省份,银行业“一叶独大”,证券期货、基金业发展严重不足,金融结构存在失衡。然而,山东省的金融实力也有短板,在“金融业发展程度”维度上的得分仅为2.95分。作为GDP大省,2017年度,山东省的金融、保险业GDP为3651.5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03%,比全国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作为中国西南中心的四川省,在本次榜单中排行第七,是唯一一个闯入第二梯队东部组团的西部城市。四川省在“金融业发展程度”和“融资能力”上的得分较高,分别为3.95分和3.34分。2017年度,四川省金融、保险业的GDP为3203.27亿元,金融、保险业占GDP的比重为8.66%。2017年度,四川省社会融资规模也达7390.84亿元,同比增长11.12%。而四川省的相对弱势在“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和“金融机构实力”上,三个指标的得分均低于3分。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拥有11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5081.1亿元;相应地,在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四川省上榜富人11个,上榜者财富总额为1743.7亿元。身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在本榜单中排名第8,其金融竞争力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维度上,得分为3.89分,在第二梯队的东部组合中,仅低于江苏的5.64分和四川的3.95分。2017年,天津的金融、保险业GDP为1951.75亿元,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高达10.52%,比全国水平高出2.57%。天津的金融业发展程度较高,但在“宏观经济实力”、“融资能力”和“资本化程度”三个维度的得分却在第二梯队中垫底。中部龙头湖北省排名第9,是第二梯队中唯一的中部城市,其相对优势在于宏观经济实力及融资能力,得分分别为3.37分和3.32分。2017年度,湖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35478.09亿元,高于金融实力排名在其之前的天津;得分同样比天津高的还有“融资能力”,2017年,湖北省的社会融资规模为7280.94亿元,与金融竞争力排名第7的四川省持平。然而,湖北省金融竞争力的硬伤在于“金融机构实力”,得分仅有2.31分,与排在其后的福建省相差0.6分。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下,湖北能否提升金融力,且拭目以待。福建省排名第10,在东部沿海各省中名次最低。其显著优势在“金融机构实力”、“民间资本活跃度”和“资本化程度”三个指标上。其中,“金融机构实力”得分2.98分,根据Wind统计数据,福建省拥有银行类法人机构137家,券商法人数3家,公募基金法人机构3家,是除开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五个金融机构重地外,金融机构实力最强的省份。在“民间资本活跃度”上,福建省得分3.21分,根据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数据,福建省上榜富人22位,上榜者财富总额达4344.4亿元。福建省的资本化程度也较高,截至2017年年底,福建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129家,总市值达16725.02亿元。然而福建省的劣势在于“金融业发展程度”,此维度垫底第二梯队。2017年度,福建省金融、保险业GDP为2055.53亿元,不仅总量相对较低,占地区GDP的比重也只有6.39%。05第三梯队:重庆的金融发展程度高,河北的融资能力强处于金融竞争力排行榜第三梯队的西南-中部组团,共有11个省市,其金融竞争力总得分差距较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不过在六个分维度上,有表现较为亮眼的省市(图4)。图4:第三梯队西南-中部组团11个省市金融实力对比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指标上,11个省市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其中,重庆、辽宁和山西三个省份的金融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得分分别为3.4分、3.16分和2.84分。2017年度,重庆的金融、保险业GDP为1813.73亿元,金融业占地区GDP的比重高达9.34%;辽宁省的金融、保险业GDP为1964.58亿元,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8.39%;山西省的金融、保险业GDP为1320.05亿元,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也达8.5%。然而,湖南、江西、陕西三个省份在这一维度上,得分均低于2分,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其中,湖南作为第三梯队的地区GDP大省,2017年度金融、保险业GDP却只有1610.3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75%,低于全国水平达3.2%。江西省也同样,2017年度金融、保险业GDP为1107.12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3%,金融业GDP不仅总量低,占GDP的比重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2017年度金融、保险业的GDP为1300.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94%。在融资能力这一维度上,河北、安徽、河南、湖南则表现出了相对优势,得分均在3分之上。特别是在榜单中排名12位的河北省,融资能力得分为3.54分,高于浙江省,与山东省持平,在融资能力这个维度上,全国排名第六。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融资规模达8346.38亿元,同比增长31.91%;安徽、河南省的社会融资规模也分别为7038.28亿元和6801.67亿元。在宏观经济实力这一指标上,第三梯队的11个省市之间也表现出了较大差异。有GDP相对大省河南、河北、湖南,得分均在3分以上,也有地区GDP稍弱的山西、云南、广西和重庆。11个省市在“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和“金融机构实力”这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差距不大,前两个维度的得分介于2.8分和2.5分之间,后一维度的得分差距也较小,从最高分的辽宁2.31分,到最低分的广西1.79分,相距也仅有0.5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而且,这11个省市金融机构实力的得分也大多来自于地区的银行业得分,证券、基金业的得分基本处于空白。06第四梯队:整体处于底部水平的10个省区处于金融竞争力排行榜第四梯队的东北-西部组团,共有10个省区。由于地理、资源、政策等原因,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金融竞争力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全国中位数水平。与前三个梯队对比可看出,第四梯队不仅整体在“宏观经济实力”上存在着差距,“金融业发展程度”、“融资能力”、“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金融机构实力”五个维度的差距更大(图5)。也就是说,相较于经济实力的差距,这10个省区在金融实力上与其他省份的差距更大。图5:第四梯队东北-西部组团10个省市金融实力对比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虽然第四梯队的金融实力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在不同维度上也有表现较为亮眼的省市。比如,青海、宁夏的“金融业发展程度”得分要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分别为2.93分和2.5分。2017年度,青海省的金融、保险业GDP为274.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0.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宁夏的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也达314.6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也达9.14%。贵州的融资能力也相对较强,得分2.63分。2017年度,贵州的社会融资规模总额为4045.67亿元,显著高于第四梯队的其他省市。相对应的,贵州省的“资本化程度”和“民间资本活跃度”得分也相对较高。截至2017年度,贵州省拥有2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1306.7亿元。根据2018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贵州省上榜富人4个,上榜者财富总额为448.6亿元。当然,也有金融业给地区经济拖后腿的省市。位于榜单最后一名的吉林省,在“宏观经济实力”维度上的得分为2.44分,仅次于第四梯队的内蒙古和黑龙江,然而,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维度上的得分却只有1.21分,低于梯队内得分最高的青海(2.93分)1.8分,以至于拉低其整体排名。2017年度,吉林的金融、保险业GDP为709.64亿元,但占全省GDP的比重却只有4.75%。同时,从图5可看出,“金融机构实力”这一维度,得分曲线收缩在雷达图的最里端,第四梯队10个省市的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得分差距也只有0.2分。与第三梯队类似,10个省市“金融机构实力”这一维度的得分也基本上都来自于银行业机构的得分,而在证券业、基金业上处于空白。07弱势省份如何提升金融力?通过“中国区域金融力排行榜”,我们发现,无论是从总得分,还是宏观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程度、金融机构实力、融资能力、地区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六个维度的得分数据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份都要显著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特别是金融机构分布上,由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高度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三地,使得东部和其他地区在金融实力上呈现强弱分化明显的“马太效应”。由于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金融中心不具有普遍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意味着需要建设多个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区域金融中心。其中,上海、北京、广东深圳集聚了优势金融资源,可以围绕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国性金融中心。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比如区域金融实力得分较高的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等,可以进行差异化竞争,选择与自身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特色业务,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周边省市。这方面先行一步的杭州,提升金融实力的经验值得参考。在区块链、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金融业,金融科技成为新一线城市重要发展契机的背景下,杭州依靠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积聚的优势,在《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新金融”概念,拟到2020年把杭州建设成以互联网金融创新和财富(资产)管理为特色的全国一流新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目前,依托活跃的互联网创业氛围和众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杭州已形成以蚂蚁金服为龙头,恒生电子、同花顺、连连支付等金融科技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利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杭州未来在新金融服务方面或有弯道超车之势。在技术革命兴起的当下,区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程度在减弱,把握技术的趋势,不仅带动了浙江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让贵州在金融大数据业务上赢得先机,成为差异化发展的典范。地处西南山区的贵州,自2013年谋划发展大数据产业,经过5年的时间,“大数据”已成为地区的标签。而利用大数据的先发优势,贵州实施“引金入黔”工程,致力于构建大数据金融产业链,打造贵州金融城。目前贵州已引入了30余家银行、保险机构、102家新金融企业以及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特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和全国首个众筹金融交易所的落户,以大数据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链已经基本成型。在区域金融实力榜单中,贵州在“融资能力”和“民间资本活跃度”两个指标上已表现出了相对优势,随着贵州大数据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实力排位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大部分省市而言,提升金融实力的根本,一是要用好金融工具,壮大本地区的实体经济;二是要善待民营企业,促进财富创造,并向资本转化。我们的榜单上加入了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地区资本化程度指标、包括新财富500富人榜在内的民间资本活跃度指标,正在于引导各地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民企活力等大部分地区可行的方向上提升金融实力。在现代商业社会,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已经是城市竞争的重要维度。而在反映上市公司实力的“资本化程度”这一维度上,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五个省市的得分远远领先,在如何善用金融工具、善用资本市场方面,其他省市大有空间。比如,四川成都确立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以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为重点发展方向,分别从加大对创投、私募股权投资的政策优惠力度,壮大创业天使投资基金规模;促进消费信贷模式创新;探索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探索运用应收账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等方式,推动企业从负债融资转向盘活资产融资;完善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积极运用永续债券、定向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服务当地的金融、农村、供应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地区产业特色出发,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成为地区借力金融服务产业的选择。民营企业的活跃,对于提升地区资本层面的竞争力同样有拉动作用。民营企业不仅可以为当地贡献就业与GDP,企业家的一部分财富往往又会作为资本,主要投资于本地。广东、江苏、浙江的金融力晋级一线、准一线,一大原因在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企业活力满满,创造了金融需求与供给。在我们的榜单上,另一个指标数据,即“金融业发展程度”下的“金融、保险业GDP占地区GDP的比重”,也值得考究。除湖南和吉林2省外,余下29个省市的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了5%。其中,有11个省市这一指标上的得分高于位于榜首的广东(图6)。从中固然可见,地区的金融实力与金融业增加值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但也不乏当地金融业发展是否真正服务于本地实业的疑问。图6:11个省市的金融、保险业GDP占比超过广东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对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四川具有一定的金融实力和金融特征,致力于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省市,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成为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金融业增加值较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青海的金融保险业GDP占地区GDP的比重高达10.52%,宁夏也达9.14%,以及山西、西藏、辽宁的金融保险业GDP占地区GDP的比重也超过8%,令人欣喜之余,也需要引起警惕: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带动如何,是否存在过度金融化的风险?一般来讲,当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就会被称为支柱性产业。随着各省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升,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过度金融化的担忧。目前,通过税收制度、金融制度获取和控制金融资源,成为一些省市的优选路径。不过,地方政府如果为了繁荣金融业,通过补贴、减税等政策优惠,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到本地注册,虽然有可能带来金融业增加值的提升,却也可能会忽视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挤出当地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值得警惕的是,金融业过度发展可能会带来区域性系统风险。诺贝尔奖得主卢卡斯曾说过,金融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而发展,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金融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虽然金融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意义非常大,特别是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更是如此,然而,金融业不可能脱离实业的需求空转,区域金融应寻求适合自身产业布局和特色的方向,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基金报

公德

财经类大学最新排名是这样,机构排名和专业人士观点,哪个靠谱?

财经类大学最新排名是这样,机构排名和专业人士观点,哪个靠谱?国内财经类大学,除了著名的“两财一贸”影响力较大之外,还有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知名大学,在行业里影响力也不错。除此之外,还有以江西财经、浙江工商等为首的一批实力不错的财经类第二梯队的大学,也颇有自己的特色。按照最新版的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来看,财经类大学排名情况如下:对外经贸大学,以全国排名第34名而拔得财经类大学排名的头筹;其次,是上海财经大学,排名第42;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截图再次,是中央财经大学,排名第4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第52,西南财经大学与东北财经大学,并列第73;以及首都经贸大学(第101名)、南京财经大学(第111名)、浙江财经大学(第115名)、南京审计大学(121名)、江西财经大学(第123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第128名)、浙江工商大学(第133名),等等。财经类专业,主要包括经济金融类、财务类专业,比较热门的是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等专业,均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财经类大学往往也是以应用型为主,强调应用性,而对科研能力不太看重;事实上,财经类大学普遍科研能力平平,而因为应用性很强、实用性很强而影响力很大。软科排名中,对外经贸大学排名明显超过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央财经大学,主要就是因为软科比较看重科研能力,而这方面,对外经贸大学较强,所以排名较高。实际上,从财经类大学注重应用性及行列影响力来看,财经专业人士们普遍认为,上海财经大学才是公认的财经类第一高校,其次是央财和外经贸。根据财经专业人士的观点,全国较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财经类大学排名如下。上财、央财、外经贸为三甲,而西南财经大学在金融系统很有影响力,金融学科实力也很强,名列“两财一贸”之后比较合理;其后是中南财经、东北财经、江西财经等实力派大学。你对这些排名怎么看?你觉得机构和财经专业人士的挂观点,哪个更靠谱?

超高频

金融专业最强的有哪些大学?这些学校才是内地大学金融top5!

专注高考、大学、考研及读博欢迎关注:博雅燕园国内那些大学的金融专业最强?首先需要界定一下金融专业的实力包含的范围。在小编看来,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的整体实力,应该是指金融学这个学科及相应的专业的整体状况,应该既包括本科阶段的金融学各个方向及金融工程方向,也包括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型的金融学、金融工程硕士,以及专业型的金融硕士(MF)和金融学博士的水准和实力。这样界定以后,就可以把一些金融名气很大但整体实力其实并不太强的学校“摘”出来。比如上海交大,其高级金融学院自建立后,十年来,发展很快,使得交大的金融实力突飞猛进,但其实力主要体现在专业型的金融硕士领域,名气虽然越来越大,就业极好,但如果从金融整体实力来看,还是显得“单薄”,完全无法与传统的北大、人大等金融强校相抗衡。目前,内地大学金融整体实力最强的几所学校主要是:北大、清华、人大、南开、西南财经大学。从最近四十年的历史发展来看,北大、人大、南开、西财都是比较传统的金融强校。本世纪之前,人大、南开、西财都是金融领域响当当的角色,尤其是人大,一直都被公认为是内地金融第一强校。南开和西财各自也实力不俗。那些年没有学科评估,但这几所学校在金融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是公认的。不过,随着本世纪以来,高校的重新调整和洗牌,金融强校之间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并且增加了金融专业硕士这样一个大的类别,进一步加剧了各自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在于北大和清华的迅速崛起。北大的金融底蕴一直很强,但在本世纪之前,整体实力尚不及人大。但北大以自身的优势地位和强大的平台实力,在本世纪以来,搭建了光华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生院、深圳汇丰商学院的强大金融组合平台,并且各自发展很快,整体性实力大涨,已经超越了人大,而位居第一。清华在本世纪之前金融实力不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尚不及南开和西财。但本世纪以来的接近二十年时间里,以清华的平台和影响力,不但搭建了清华深圳研究院的新平台,其本身拥有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实力迅速增强,已经几乎可以与北大光华学院相抗衡。更重要的是,清华吸收合并了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也就是现在的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这个学院虽然没有本科生,但研究生(包括硕博)实力极为强大,行业内的影响力更是顶级的。由此,清华金融实力大增,虽然目前整体实力似乎依然不及人大,但影响力则似乎犹有过之。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传统金融强校受到冲击,人大虽然被北大超越,尚能基本保持实力和影响力,南开和西财则有下滑的趋势,实力和影响力均有退步,不过,直到今天,这些学校依然算是金融强校。如果非要给出内地大学金融实力top5,则排名依次应该是:1、北大;2、人大;3、清华;4、南开;5、西财。北大作为内地大学中金融最牛的学校,应属公允。你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