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银保监会工作论文: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避免重蹈网贷平台覆辙空世界

银保监会工作论文: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避免重蹈网贷平台覆辙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银保监工作论文: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避免重蹈网贷平台覆辙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既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能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避免重蹈网络借贷平台的覆辙?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0年第二期工作论文给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这篇名为《虚拟资产的国际监管思路及其对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的启示》的论文,作者为深圳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红。现年49岁的李文红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赴深圳任职前,为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此前,李文红曾多次就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安排公开表态。银保监会工作论文称,在金融业务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呈加速趋势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应当密切跟踪研究区块链、分布式账户等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和银行监管的影响,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沟通交流和政策辅导,强化专业资源配置和工作机制建设,做好监管准备。与此同时,要对“新业务新模式”及时进行穿透定性,明确业务实质和所应适用的监管框架。工作论文指出,总体上看,各国监管机构普遍在现行监管框架下,依照金融业务的本质,分类实施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为此,要求各金融监管部门按照“穿透”原则,无论某项业务采用何种名称和形式,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深入研究其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和流程,分析其业务实质、法律关系和风险特征,明确其是否需要纳入监管以及所需申领的牌照类型和适用的监管规则。论文称,目前,国内外已形成广泛共识,鉴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所有金融业务都应当持牌经营并纳入金融监管。 因此,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只要从事同类金融业务,都应取得法定金融牌照,遵循相同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以维护公平竞争,避免监管套利,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谈及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关键的,论文认为,在于能及时对各类实质为“金融业务”的经营活动进行穿透定性,对没有牌照但实质上开展金融业务,或者虽有牌照但超范围经营、未按照业务实质遵守相关监管法规的情形,在规模不大、社会影响面较小的时候就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止今后再出现“类网贷问题”。否则,待非法或不规范金融业务发展到较大规模后才进行整治,往往会导致金融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付出沉重代价,也容易干扰经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对于“监管沙盒”,银保监会工作论文表示,要密切跟踪研究各国在监管沙盒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试点机制,即中国版的“监管沙盒”。对于可尝试但又暂时看不准的业务,可先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决定是否持续开展并予以推广,既避免监管制度安排妨碍金融创新,也防止因监管不足和滞后造成“创新”风险隐患。与此同时,工作论文还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其他问题,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是否存在不恰当的融合、是否存在交叉补贴?有没有按照商业和市场原则开展关联交易?有没有运用垄断地位和资金优势,进行低价倾销、亏本销售,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另外,有没有做好客户信息保护,有没有不恰当地使用客户信息?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金融业,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长期稳健发展,因此不仅是金融监管机构,也是其他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纪恋日

银保监工作论文: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避免重蹈网贷平台覆辙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既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能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避免重蹈网络借贷平台的覆辙?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0年第二期工作论文给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这篇名为《虚拟资产的国际监管思路及其对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的启示》的论文,作者为深圳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红。现年49岁的李文红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赴深圳任职前,为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此前,李文红曾多次就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安排公开表态。银保监会工作论文称,在金融业务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呈加速趋势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应当密切跟踪研究区块链、分布式账户等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和银行监管的影响,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沟通交流和政策辅导,强化专业资源配置和工作机制建设,做好监管准备。与此同时,要对“新业务新模式”及时进行穿透定性,明确业务实质和所应适用的监管框架。工作论文指出,总体上看,各国监管机构普遍在现行监管框架下,依照金融业务的本质,分类实施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为此,要求各金融监管部门按照“穿透”原则,无论某项业务采用何种名称和形式,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深入研究其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和流程,分析其业务实质、法律关系和风险特征,明确其是否需要纳入监管以及所需申领的牌照类型和适用的监管规则。论文称,目前,国内外已形成广泛共识,鉴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所有金融业务都应当持牌经营并纳入金融监管。 因此,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只要从事同类金融业务,都应取得法定金融牌照,遵循相同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以维护公平竞争,避免监管套利,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谈及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关键的,论文认为,在于能及时对各类实质为“金融业务”的经营活动进行穿透定性,对没有牌照但实质上开展金融业务,或者虽有牌照但超范围经营、未按照业务实质遵守相关监管法规的情形,在规模不大、社会影响面较小的时候就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止今后再出现“类网贷问题”。否则,待非法或不规范金融业务发展到较大规模后才进行整治,往往会导致金融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付出沉重代价,也容易干扰经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对于“监管沙盒”,银保监会工作论文表示,要密切跟踪研究各国在监管沙盒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试点机制,即中国版的“监管沙盒”。对于可尝试但又暂时看不准的业务,可先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决定是否持续开展并予以推广,既避免监管制度安排妨碍金融创新,也防止因监管不足和滞后造成“创新”风险隐患。与此同时,工作论文还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其他问题,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是否存在不恰当的融合、是否存在交叉补贴?有没有按照商业和市场原则开展关联交易?有没有运用垄断地位和资金优势,进行低价倾销、亏本销售,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另外,有没有做好客户信息保护,有没有不恰当地使用客户信息?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金融业,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长期稳健发展,因此不仅是金融监管机构,也是其他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百步一饮

央行论文谈金融危机传导:加强预期管理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央行论文谈金融危机传导:加强预期管理,注意协调本外币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的当下,继央行2020年1号工作论文聚焦金融危机传染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论文的第一篇也将目光投向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上。这篇题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预期传导和政策共振》的论文,作者为孙国峰、李文喆、刘琼、 张淳奕 、宋婧瑄,均来自央行货币政策司,其中,孙国峰为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等人在论文中以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加速器和考虑国际因素的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选取24个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001年发源于美国的互联网危机、2008年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发源于法国等欧元区国家的欧债危机及2013年发源于俄罗斯等国的新兴市场危机共四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预期传导和政策共振。论文对不同的预期和政策变量运用泰勒规则回归,将其残差作为“预期缺口”和“政策缺口”,通过危机发源地经济体和受冲击经济体间预期缺口或政策缺口的相关性来度量金融危机的预期传导和政策共振。论文主要关注两类预期,即宏观经济预期和金融市场预期,金融市场预期又进一步细分为股票市场预期与债券市场预期。政策共振主要关注货币政策,用货币市场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立场的衡量指标。论文的结论是,宏观经济预期传导的实证分析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中存在明显的宏观经济预期传导,跨国经营与全球分工导致不同经济体市场主体的宏观经济预期在危机中存在明显的联动效应。金融市场预期传导的实证分析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中存在明显的金融市场预期传导。四次危机中,股票市场预期和债券市场预期都存在比较明显的联动效应,债券市场预期的传导效率相对低一些。政策共振的实证分析显示,前两次危机期间,美国政策缺口会显著影响部分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欧美经济体)的政策缺口。基于上述结论,孙国峰等人提出4条政策建议:一是要加强预期管理。注重稳预期,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关切,消除市场疑虑,避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加快对预期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家信心,为稳定预期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保持与主要国际金融组织、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密切沟通。既了解其他经济体经济金融的最新进展,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意图和考虑,充分评估对本国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及时解释本国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促进其他经济体央行对本国的了解并将本国因素纳入其决策函数中。三是注意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均衡,把握好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三方面的平衡。四是继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向价格型为主转型。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大都采用以价格型为主的调控框架,推动调控框架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有利于加强与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宏观政策国际协调的效率。《货币政策委员会讨论论文》刊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撰写的研究论文、货币政策委员会合作研究员的工作论文以及货币政策司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研究类论文等,旨在面向国内外打造我国货币政策学术研究品牌,刊发与货币政策理论及最新实践有关的独创性学术论文,引领货币政策研究方向。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及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央行2号论文: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监控风险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7日电 中国央行17日发布了2020年第2号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其中提到,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工作论文指出,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发展而变化。对比金融系统网络的初始状态、信用风险冲击下和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的结构可以发现,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用风险冲击下其聚类系数大幅攀升、平均路径长度缩小,金融系统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凸显,但在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系统网络特征呈现出不同于信用风险的变化,金融系统的结构随着风险的加深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个重要结论即可有效解释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系统性风险传染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金融系统风险要采取不同类型的风险防控措施。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从情景模拟来看,信用风险传染呈现链式反应的特征,风险传染路径主要存在于资产负债关联密切的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日常监管捕捉和发现,当风险爆发后可采取阻隔风险源,切断风险传染路径的方式防控风险传播。流动性风险的传染则是瞬时在多个节点(金融机构)同时爆发的网状式传播,风险爆发的面较广,且金融机构的同步行动易造成合成谬误,将使风险放大或二次扩散至系统内其他机构。风险的隐蔽性较高,突发性较强,日常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应树立动态监管、多维度监管的理念,对系统中重点区域、圈层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转换监管重点,及时将风险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风险联动特征均较为明显。近几年,随着资管、债券发行承销和同业等多种业务使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应尽快覆盖到此类机构,建立日常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信托业作为资金供需方的中转枢纽,在刚兑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资金供需双方的风险传导影响;金控集团由于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频繁,股权结构复杂和风险隔离措施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其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因此,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此前,银保监会及央行曾分别对信托、金控机构出台监管规定。4月14日,银保监会就《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进一步规范明确信托公司行政许可准入标准,强化与其他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等有效衔接。2019年7月26日,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监管范围,将市场准入作为防控风险的第一道门槛,严格股东资质监管,强化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监管,并合理设置了过渡期。(中新经纬APP)

色戒

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相继在《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以科学理论分析为重点,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传染和预警进行了理论研究。团队成员宫晓莉、熊熊、张维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继在期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发表论文。宫晓莉,熊熊波动溢出网络视角的金融风险传染研究[J],金融研究,2020,(5):39-58摘要: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宫晓莉,熊熊,张维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度量与外溢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8):65-82摘要:为研究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系统内的传染情况,本文首先根据金融机构间相互关联的信息溢出效应,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溢出网络,甄别出金融网络风险传染中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随机波动特性,以及金融变量间的动态相关性,计算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条件风险价值和边际期望损失,以研究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特征。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同业拆借利率和通胀率水平)、公司层面(杠杆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及网络关联程度层面考察了系统性风险外溢因子的驱动因素。进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考察风险外溢因子驱动因素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程度,并使用Logit模型对系统性危机状况进行预警。实证研究采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公司的上市金融机构市场数据展开,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传染中的影响力要大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上升时期反而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我国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与整体金融系统的违约风险相关性较高,非银行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系统性风险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通货膨胀水平和债务杠杆水平会明显地助长系统性风险的外溢。银行同业拆借成本和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负作用于系统性风险外溢指标。金融机构间信息溢出网络紧密度增加会推高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宏观审慎风险防范机制应考虑“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加大对民营银行、中小型银行的支持力度,进行差异化监管。同时,所选取指标为构建宏观审慎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简介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金融工程与数字金融团队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团队负责人张维教授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下的课题“金融风险分析、防范与控制”作为起始标志。团队根据金融市场的构成特点,选择了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来认知金融体系的运行和风险规律,从基础的金融工程、到金融系统工程、再到计算实验金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FinTech)、金融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量化投资,始终秉承“技术+金融”的交叉学科思想和学术价值观,以“瞄准国际金融学术研究前沿,服务中国金融发展重大需求”为宗旨展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团队目前围绕数字技术下的微观金融运行规律及其风险管理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以及天津市和企业委托的多项研究项目,近五年在JEBO、JEDC、《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高水平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团队还翻译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实物期权专著,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计算实验金融专著《计算实验金融研究》;团队(合作)提出的关于引导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应对新冠疫情有序复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得到了中央和天津市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团队依托计算实验金融平台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泰君安等在内的多家重要金融机构得到应用。信息来源 / 熊 熊图文编辑 / 刘 洋责任编辑 / 李 庚

不然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来源:金融界网站央行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提出,近几年,随着资管、债券发行承销和同业等多种业务使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应尽快覆盖到此类机构,建立日常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同时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央行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提出,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研究得到了四点主要结论:一是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的发展而变化。这是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风险传染关系的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二是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三是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四是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血芙蓉

央行发布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4月17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2号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研究得到了四点主要结论:结论一: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发展而变化。对比金融系统网络的初始状态、信用风险冲击下和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的结构可以发现,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用风险冲击下其聚类系数大幅攀升、平均路径长度缩小,金融系统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凸显,但在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系统网络特征呈现出不同于信用风险的变化,金融系统的结构随着风险的加深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个重要结论即可有效解释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系统性风险传染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金融系统风险要采取不同类型的风险防控措施。结论二: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从情景模拟来看,信用风险传染呈现链式反应的特征,风险传染路径主要存在于资产负债关联密切的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日常监管捕捉和发现,当风险爆发后可采取阻隔风险源,切断风险传染路径的方式防控风险传播。流动性风险的传染则是瞬时在多个节点(金融机构)同时爆发的网状式传播,风险爆发的面较广,且金融机构的同步行动易造成合成谬误,将使风险放大或二次扩散至系统内其他机构。风险的隐蔽性较高,突发性较强,日常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应树立动态监管、多维度监管的理念,对系统中重点区域、圈层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转换监管重点,及时将风险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三: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风险联动特征均较为明显。近几年,随着资管、债券发行承销和同业等多种业务使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应尽快覆盖到此类机构,建立日常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结论四: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信托业作为资金供需方的中转枢纽,在刚兑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资金供需双方的风险传导影响;金控集团由于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频繁,股权结构复杂和风险隔离措施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其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因此,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

如果爱

央行工作论文: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

来源:新浪财经4月17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2号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指出,有效识别系统性风险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在不同类型的机构之间如何传 播和扩散,对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宏观审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中,采用优化和修正的 CoVaR 模型,选取不同行业的 64 家金融机构构建符合中国金融体系特点的异质化连接金 融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以复杂网络中随机冲击和定点冲击的思 路,分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系统中的传导、演化 和变化情况。研究得到了四点主要结论:一是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的 发展而变化。这是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风险传染关系的动态变化的主要原 因;二是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三是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 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四是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结论一: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发展而变化。对比金融系统网络的 初始状态、信用风险冲击下和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的结构可以发现,金融系统的网 络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用风险冲击下其聚类系数大幅攀升、平均路径长度 缩小,金融系统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凸显,但在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系统网络特征呈 现出不同于信用风险的变化,金融系统的结构随着风险的加深处于不断变化中。 这个重要结论即可有效解释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系统性风险传染关系的 动态变化特征。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金融系统风险要采取不同类型的风险防控 措施。结论二: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从情景模拟来看,信用 风险传染呈现链式反应的特征,风险传染路径主要存在于资产负债关联密切的机 构之间,可以通过日常监管捕捉和发现,当风险爆发后可采取阻隔风险源,切断 风险传染路径的方式防控风险传播。流动性风险的传染则是瞬时在多个节点(金 融机构)同时爆发的网状式传播,风险爆发的面较广,且金融机构的同步行动易 造成合成谬误,将使风险放大或二次扩散至系统内其他机构。风险的隐蔽性较高, 突发性较强,日常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应树立动态监管、多维 度监管的理念,对系统中重点区域、圈层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转换监管重点,及 时将风险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三: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在信用风 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风险联动特征均较为明显。近 几年,随着资管、债券发行承销和同业等多种业务使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联系越 发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应尽快覆盖到此类机构,建立日常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结论四: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信托业作为资金供需方的中转枢 纽,在刚兑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资金供需双方的风险传导影响;金控集团由于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频繁,股权结构复杂和风险隔离措施匮乏等多种 因素,导致其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因此,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 险监控。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全文

关于爱

央行工作论文关注金融危机传染: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央行工作论文关注金融危机传染:要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作者:陈月石应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的外溢效应?这是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号工作论文关心的问题。该论文提出,要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的监管和监测,并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这篇题为《金融危机传染实证分析研究》的工作论文作者江洁、陈杰、何海鹰、冯黎黎,均任职于央行重庆营管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发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上述论文在梳理了金融危机传染的定义,分析了金融危机传染的机理,介绍了Copula函数的金融危机传染检验方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多种静态Copula和动态Copula函数对金融危机传染进行了分析(Copula 函数是连接联合分布函数与其各自边缘分布的函数,也被称为连接函数)。上述论文将金融危机传染定义为,金融危机时期和危机后,金融市场相关性显著增强的现象,最终表现为汇率、利率、资产价格以及交易规模等金融市场要素的联动变化。因此,论文主要以资产价格联动变动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金融危机期间中美股市风险传染效应方面,上述论文选择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和上证综合指数(SSEC)两个指数在2006年1月3日至2019年2月27日期间的日收盘指数作为变量。得出的结论为,从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风险传染看,静态Copula函数检验显示,中国股市下跌与美国股市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联动,但这种联动效应在时变Copula函数统计检验上并不显著,表明中国股市波动也有一定独立性。此外,论文选择上证综合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2007年1月4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日收盘指数作为变量,运用T-Copula函数分析中国股市和债市间收益率的相关性变化情况。从国内股市与债市传染看,中国股市和债市之间收益率的相关性在金融危机后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股市下跌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出于资金避险需求,更多的投资者从股市转入债市。为检验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论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19年3月15日期间的4家上市银行股票收盘价为分析对象。结论是,从中国银行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看,不管是否处于危机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并不明显,中小型银行之间的下尾相关系数较高,风险传染较强,但不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导致。根据上述结论,论文给出了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外部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外部风险跟踪监测机制,定期发布风险预警,制定风险应急措施,减缓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二是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型银行在危机期间所受影响有限,是银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应坚持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能够抵御重大内外部风险的冲击。三是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的监管和监测。中小型银行间的风 险传染性较强,且中小型银行数量较多,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型银行间业务往来的监管和监测,建立中小型银行的风险监测和分析框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同时, 应制定中小型银行救助机制的预案,及时减缓风险在机构间的传染。四是引导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各金融市场发展机制,丰富市场参与主体,引导市场主体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各市场抵抗风险能力,避免外部风险对自身造成过大的冲击。此外,在制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时,需充分考量市场间的关联影响,对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行为进行穿透式监管,防范风险跨市场传染。

大海贼

【财经24小时】央行工作论文呼吁降准 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声援实体经济

国务院常务会部署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称,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部署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央行工作论文呼吁降准中国央行在日前发布的一份工作论文中表示, 随着各项监管措施逐步到位,大量表外业务将回归表内。在金融市场风险得到有效缓释的同时,银行资本充足度和准备金也将面临明显约束,我国也应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要求,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税负担,畅通利率传导机制。金融监管部门集体声援实体经济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先后密集发声,“稳”字“好”字成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频繁提及的关键词。综观近期出炉的各项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我国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综合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领域从宏观到微观稳字当头,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趋稳固。美商界呼吁国会加强贸易政策监督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近60个商界团体日前给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写信,强烈支持这两个国会委员会加强对美国贸易政策的监督,迅速举行关于总统行使贸易相关权力的听证会,并考虑是否有必要修改现有授权。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工作继续进行国家能源局表示,各电网企业应继续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等工作,不得以项目未纳入国家补贴为由擅自停止并网工作。前5月全国铁路投资同比下降8.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货运总发送量33884万吨,同比增长11.8%,创今年以来新高。5月全国货运总周转量为240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9%。前5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993.43亿元,同比下降8.5%。审计署将持续推动整治“金融乱象”国家审计署消息,中国审计署将持续推动整治“金融乱象”,继续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对已经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要继续发挥技术手段优势,精准打击、定点清除,加大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力度,坚决遏制同一类问题继续蔓延,避免形成“破窗效应”。山西取消30家小贷公司试点经营资格据“山西发布”微信公众号,山西省首度取消了30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要求不合格主体退出市场,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净化小贷公司经营市场环境。央企5月利润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国资委数据显示,1-5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59.4亿元,同比增加1240.6亿元,增长22.1%,比1-4月效益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实现利润1551.9亿元,月度利润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海自贸区跨境科创中心揭牌据中国证券网报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科创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依托全球顶级科创资源和外高桥保税区配套营商环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专业权威性的自贸区科创峰会品牌迈出关键一步。机构对CDR基金兴趣冷淡据腾讯报道,招商基金、嘉实基金等六家战略配售基金产品正式成立,募资最高一家基金不到300亿元,距离产品规模上限500亿元仍有不小距离。知情人士透露,个人投资者占比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不太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