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2号工作论文《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研究得到了四点主要结论:结论一: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发展而变化。对比金融系统网络的初始状态、信用风险冲击下和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的结构可以发现,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用风险冲击下其聚类系数大幅攀升、平均路径长度缩小,金融系统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凸显,但在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系统网络特征呈现出不同于信用风险的变化,金融系统的结构随着风险的加深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个重要结论即可有效解释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系统性风险传染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金融系统风险要采取不同类型的风险防控措施。结论二: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从情景模拟来看,信用风险传染呈现链式反应的特征,风险传染路径主要存在于资产负债关联密切的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日常监管捕捉和发现,当风险爆发后可采取阻隔风险源,切断风险传染路径的方式防控风险传播。流动性风险的传染则是瞬时在多个节点(金融机构)同时爆发的网状式传播,风险爆发的面较广,且金融机构的同步行动易造成合成谬误,将使风险放大或二次扩散至系统内其他机构。风险的隐蔽性较高,突发性较强,日常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应树立动态监管、多维度监管的理念,对系统中重点区域、圈层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转换监管重点,及时将风险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三: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风险联动特征均较为明显。近几年,随着资管、债券发行承销和同业等多种业务使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应尽快覆盖到此类机构,建立日常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结论四: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信托业作为资金供需方的中转枢纽,在刚兑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资金供需双方的风险传导影响;金控集团由于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频繁,股权结构复杂和风险隔离措施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其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因此,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
来源:金融时报2020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经过3年的防与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监管短板不断补齐。面对疫情冲击,金融系统保持稳健运行,韧性与潜力凸显。不过,今年金融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银行业面临较大的不良贷款攀升压力,宏观杠杆率也出现了阶段性上升等。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收官并不意味着防风险工作的终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金融风险防控显成效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下,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采取多方面措施,取得积极成果。目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近3年的集中整治,重点领域的金融乱象已得到有效处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正在健全和完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今年治理金融乱象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根本性整治,P2P网络借贷机构数量归零,互联网资产管理、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虚拟货币交易、互联网外汇交易等领域整治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且,在本轮逆周期调节过程中,影子银行无序扩张现象继续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规模持续压缩,今年前11个月,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分别下降3395亿元和639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5.140, 0.00, 0.00%)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017年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出发点是消除金融领域存在的监管套利、无序扩张、结构失衡和信用偏离等系统性问题,整治的重点是化解资金空转、影子银行、违法腐败及互联网金融乱象等风险隐患。目前来看,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已经取得重大成效。 在重拳治乱象的同时,监管短板也在加快补齐,其中,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主要表现为有序推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开展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以及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等。 王青提到,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基础性金融法律制度进入修订过程,统筹监管框架逐步成型。同时,今年开始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也是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一环。 金融风险出现新变化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但受内外部各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金融业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风险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必须充分重视、冷静研判。 在疫情冲击下,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活动反而必须扩大以对冲下行影响,一些新风险点随之产生。对于不良资产上升压力,监管有充分预估并多次提示,商业银行也加大了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同时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经营稳健性和信贷投放能力。当前,银行业各项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资产质量较为稳健。 谈及今年金融风险的新变化,王青表示,今年重要领域的金融风险指标“一升一降”。“升”表现为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较快上升,不过,随着明年GDP增速快速反弹,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特殊政策措施有序退出、社会融资增速相应回落,2021年宏观杠杆率将逐步趋稳,有望进入一个回稳甚至略降过程。“降”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得到有效抑制。 此外,金融科技风险正在引起监管层更多关注,这也是今年金融风险的一个突出变化。面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可能产生的新型金融风险,监管层明确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解决好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王青表示,一方面,少数科技公司在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存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金融领域,运用自身技术、数据和市场优势开展跨界混业经营,进而形成新的增量金融风险。金融科技监管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新监管课题,各国都普遍处在一个探索和完善阶段,总体目标是在创新、效率和安全之间把握好平衡。 此外,近期以华晨汽车、紫光集团、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等为代表的信用债违约事件连续出现。针对债券市场乱象,11月21日,金融委“严厉”表态: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抓存量防增量 扎紧监管藩篱防风险没有完成时。根据监管表态,明年严监管态势还将延续。“我们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处置风险模式,但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银行承担高昂救助成本的问题仍未根本扭转。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切实履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文章中谈到。 防风险的重点任务也已经清晰。12月22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前瞻性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必须要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永煤违约事件发生之后,监管层显然对于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都更为警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 存量和增量风险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化解?对此,兴业银行(20.17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化解存量风险来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是两项主要任务。从增量风险来看,需要注意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缺口加速暴露的压力等。不良率上升和非标资产回表,对金融机构资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继续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保障中小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王青提示,明年要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债务规模持续较快上升可能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引导信用风险有序释放等方式,通过市场约束手段控制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内的信用风险累积。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明年要严防资金池、加杠杆,着力防范住房租赁金融风险。他建议,应尽快出台住房租赁条例,从根本上构建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住房租赁市场。
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7日在“2018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暨《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18》发布会”上表示,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继续深化公司治理改革。凌敢还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监管部门提出了15条银行业和保险业开放措施,下一步还将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原则加快落实扩大开放。希望有经验的上市银行可以发挥好桥梁作用,进一步引入、学习外资银行稳健的经营合规文化、激励相容的考核机制、董事监事的敬业精神等等,探索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以下为文字实录: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见证了中国4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上市银行公司治理”课题,意义十分特殊。对商业银行来说,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稳健经营的前提,更是基业长青的基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问题,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三点意见。一、上市银行应深刻认识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性上市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标杆和排头兵,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现阶段深化银行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个“重”体现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银行具有高杠杆性和风险外部性等特征,公司治理出了问题,不仅给自身带来风险,也将直接影响金融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继续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第二个“重”体现在上市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对银行业整体影响大。中国现有43家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家城商行和8家农商行,基本上覆盖了国内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看,上市银行占商业银行的总体比重已超过了80%,各家行在资本市场上基本也都是权重股。可以说,每一家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风险管理情况都和资本市场稳定乃至国家金融稳定大局息息相关。第三个“重”体现在更多中小银行上市给公司治理带来新课题。近年来,不少中小银行陆续登陆资本市场,如城商行群体中已有20家在A股、H股上市,资产规模占城商行一半以上。中小型上市银行是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一类主体,股权结构多样,治理主体多元,市场化程度高,对公司治理的要求也更高。银保监会成立之初即召开了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郭树清主席指出中小银行在股权管理、股东行为管理、董监高履职等方面还存在7类问题。中小银行公开上市,总体上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治理机制,但有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如在香港上市的银行就面临着股权管理难度增加、内地与香港监管制度差异等问题。二、上市银行应成为银行公司治理的典范作为公众公司,上市银行是社会各界观察银行业运行的重要渠道,一举一动都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牢牢守住公司治理监管底线,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在公司治理建设上做好表率。一是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要坚持“治行先治党”的原则,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做好公司章程与党委议事决策程序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中银协对城商行公司治理专题调研发现,上市城商行已全部完成党建入章程的相关工作,值得肯定。二是规范股权管理保障中小股东权益。郭树清主席提出,中小金融机构在股权管理方面,要坚持“长期稳定”“透明诚信”“公平合理”三条底线。上市银行要持续优化股权结构,保持股权相对稳定;要严格审查股东资质,提高股权透明度;要平衡好不同股东利益,坚持依法照章行事,尤其是严格约束控股股东行为,严防侵犯中小股东权益。三是强化风险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健全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要强化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厘清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职责,大力培育风险为本、合规优先的企业文化,积蓄可持续发展后劲。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上市银行应保持对各类信息的敏感性,尤其重视建立市值管理和声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全面性、长期性规划,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三、上市银行应积极探索公司治理的改革方向公司治理随着实践变化而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科技进步和商业模式变革对商业公司治理提出新挑战、新任务。上市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先进群体,应当仁不让,积极探索。一是保持开放心态推进对外开放。不少上市银行在股改时期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与此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治理理念,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如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商行的第一大股东仍为外资金融机构。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监管部门提出了15条银行业和保险业开放措施,下一步还将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原则加快落实扩大开放。希望有经验的上市银行可以发挥好桥梁作用,进一步引入、学习外资银行稳健的经营合规文化、激励相容的考核机制、董事监事的敬业精神等等,探索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公司治理。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公司治理的辅助工具增多,基于IT系统的支持,直销银行、民营银行等超越了传统“层层授权、层层上报”的模式,大幅提高了运行效率,公司治理图谱更加简洁清晰。上市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大多是先行者,希望可以继续保持学习型、创新型的治理理念,探索传统和创新、线上和线下、“跑街”和“跑数”等理念、模式的有效结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三是注重长远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是其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上市银行作为公众企业,应怀抱一颗赤诚的社会责任心,在某些领域更加先人一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加大力度,回馈好社会,在与社会良性互动中打造“百年老店”。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公司治理建设是一个永远开放的领域,上市银行是优秀的、先进的群体。上市银行公司治理体现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体水平,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加快探索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东方金诚评级来源:金融时报记者:徐贝贝2020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经过3年的防与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监管短板不断补齐。面对疫情冲击,金融系统保持稳健运行,韧性与潜力凸显。不过,今年金融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银行业面临较大的不良贷款攀升压力,宏观杠杆率也出现了阶段性上升等。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收官并不意味着防风险工作的终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金融风险防控显成效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金融委靠前指挥下,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采取多方面措施,取得积极成果。目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近3年的集中整治,重点领域的金融乱象已得到有效处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正在健全和完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今年治理金融乱象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根本性整治,P2P网络借贷机构数量归零,互联网资产管理、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虚拟货币交易、互联网外汇交易等领域整治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且,在本轮逆周期调节过程中,影子银行无序扩张现象继续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规模持续压缩,今年前11个月,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分别下降3395亿元和6399亿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017年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出发点是消除金融领域存在的监管套利、无序扩张、结构失衡和信用偏离等系统性问题,整治的重点是化解资金空转、影子银行、违法腐败及互联网金融乱象等风险隐患。目前来看,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已经取得重大成效。在重拳治乱象的同时,监管短板也在加快补齐,其中,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主要表现为有序推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开展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以及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等。王青提到,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基础性金融法律制度进入修订过程,统筹监管框架逐步成型。同时,今年开始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也是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一环。金融风险出现新变化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但受内外部各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金融业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风险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必须充分重视、冷静研判。在疫情冲击下,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活动反而必须扩大以对冲下行影响,一些新风险点随之产生。对于不良资产上升压力,监管有充分预估并多次提示,商业银行也加大了不良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同时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经营稳健性和信贷投放能力。当前,银行业各项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资产质量较为稳健。谈及今年金融风险的新变化,王青表示,今年重要领域的金融风险指标“一升一降”。“升”表现为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较快上升,不过,随着明年GDP增速快速反弹,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特殊政策措施有序退出、社会融资增速相应回落,2021年宏观杠杆率将逐步趋稳,有望进入一个回稳甚至略降过程。“降”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得到有效抑制。此外,金融科技风险正在引起监管层更多关注,这也是今年金融风险的一个突出变化。面对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可能产生的新型金融风险,监管层明确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解决好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王青表示,一方面,少数科技公司在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存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金融领域,运用自身技术、数据和市场优势开展跨界混业经营,进而形成新的增量金融风险。金融科技监管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新监管课题,各国都普遍处在一个探索和完善阶段,总体目标是在创新、效率和安全之间把握好平衡。此外,近期以华晨汽车、紫光集团、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等为代表的信用债违约事件连续出现。针对债券市场乱象,11月21日,金融委“严厉”表态: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抓存量防增量扎紧监管藩篱防风险没有完成时。根据监管表态,明年严监管态势还将延续。“我们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处置风险模式,但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市场纪律、破产威慑和惩戒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以社会稳定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银行承担高昂救助成本的问题仍未根本扭转。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必须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切实履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责任。”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文章中谈到。防风险的重点任务也已经清晰。12月22日,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前瞻性应对不良资产反弹,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压实各方责任,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化解风险。坚决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必须要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永煤违约事件发生之后,监管层显然对于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都更为警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存量和增量风险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化解?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化解存量风险来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是两项主要任务。从增量风险来看,需要注意银行业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中小金融机构资本缺口加速暴露的压力等。不良率上升和非标资产回表,对金融机构资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继续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保障中小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王青提示,明年要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债务 规模持续较快上升可能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引导信用风险有序释放等方式,通过市场约束手段控制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内的信用风险累积。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明年要严防资金池、加杠杆,着力防范住房租赁金融风险。他建议,应尽快出台住房租赁条例,从根本上构建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住房租赁市场。编辑:HX
来源:新浪财经【相关阅读】郭树清: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赵建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不是速决战、歼灭战,而是持久战。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有金融就有风险,加总到宏观层面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系统性风险。防风险攻坚战中的风险是指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与经济周期的大环境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构性问题联系在一起,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征。如果说过去几年,我国的防风险攻坚战是对金融发展不规范,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杠杆扩张过快的一次纠正和出清,那么今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情冲击下,风险形势开始变得更加复杂严峻,防风险攻坚战的任务从而就更加重要。因为疫情的爆发,是一种重大的外生冲击,除了在健康卫生方面造成的损失外,对现代经济最严重的冲击是停工、停产、封城、封路等防控举措造成的强制中断。当前中国虽然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但仍出现局部地区零散爆发的局面,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处于一个“总体控制+零散爆发”的态势 ,导致当前的系统性风险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宏观流动性风险,疫情造成供应链中断后,资金链随之断裂,整个流动性沿着产业链蔓延,继而引起更大范围的资金链断裂。二是信用风险批量暴露与不良资产恶化问题,今年是信用债、城投债和地方债的集中偿付期,企业和地方政府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旦新债接不上,就会发生实质性违约。当前信用债市场一片哀嚎,需要引起重视。三是问题中小银行的破产风险,有很多区域性银行,受到当地经济严重下滑的影响,加上自身管理不善,不良率高企,声誉出现恶化,可能会引发挤兑。
本文主要内容原刊载于《世界经济研究》2019年第1期,题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新变局、新风险、新机遇——2019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作者】张广婷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参考消息网3月6日报道展望2019年,全球贸易摩擦升温、金融环境收紧、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以及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等,将拖累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包容性深受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加剧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这些都将成为全球金融风险偏好逆转或爆发的导火索。世界经济复苏动能减弱风险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景气程度面临下滑,增长动能转弱,风险点增多。全球经济复苏并非是由技术革命支撑而来的内生性增长,而是由政策性推动带来的恢复性增长。第一,美国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值得高度警惕2019年美国经济将在财政政策惯性作用下继续保持复苏,由于复苏的根基更多是建立在基建刺激、减税效应和股市泡沫膨胀之上,本质上是对以政府背书为基础的经济干预的效果。从中长期看,美国将在2020年逐步取消财政刺激,若美国经济在财政政策刺激下小幅复苏,并未带动内部经济健康运行,届时美联储货币加息周期持续,经济复苏将难以为继,并将随着政策作用力减弱而回归平庸常态。其一,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若升温,由此引发的不确定性将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伤害。另外,特朗普政府在监管、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进展较慢,许多新政策实施力度也将不及预期。特朗普极力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已引发与多国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并将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制和报复措施,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冲击。其二,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导致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产生巨大损失。因为美国企业在海外的收入可能会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对美国人财富和企业昂贵资本的冲击,甚至可能会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其三,美联储加息步伐与长端利率的走势失衡,或将增加美国企业债务风险。当下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在低利率环境下整体风险较低,如果美联储加息节奏把握失衡,导致利率上升过快,不仅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产生冲击,也必将导致企业的偿债负担加重,在增长质量本身没有得以提高的背景下,会否触发债务危机犹未可知。并且,以减税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推高了美国债务风险。其四,特朗普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是否带来企业中长期投资,增强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尚是个未知数。第二,欧元区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复苏面临“内忧外患”2018年欧元区经济并未能够维持2017年平稳复苏的步伐,经济增速暂时下降,欧洲经济两大主要引擎德国、法国,经济增长也弱于预期,呈现下滑态势。主要原因或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其一,从内部自身来看,其中如消费者信心强弱带来的国内需求下滑,重债国再次暴露欧洲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仍处于谈判中的英国脱欧进程等,给仍处于恢复中的欧元区经济平稳增长带来威胁。其二,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贸易摩擦对外贸产生冲击,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动摇欧央行维持低利率的信心,新兴市场金融波动对欧元区内部的传导等,成为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风险源。整体看,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开始减弱,经济增长或将难以维持2017年均衡态势,开始出现分化倾向,由于欧元区各成员国在资源禀赋、增长驱动力和金融风险高低等方面的不同,在增长降低的幅度上略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欧元区一些限制经济增长的“顽疾”尚未真正解决,如经济减债压力、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结构改革步伐缓慢等,限制经济长期增长潜能。第三,日本经济深受外部因素影响,增长小幅下滑在国际大环境呈现不确定性前提下,日本经济增长或将呈现小幅下滑态势,其中如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国内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足、日元因避险需求被动升值、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下政府高负债压力等,都将威胁稍有起色的经济增长。一方面,从国际因素看,高度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增长将因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贸易摩擦升温而回落。目前来看,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当季同比降为-0.3%,继二季度经济下滑以来进一步降为负数。从出口看,2018年9月日本出口金额同比降为-1.34%,可见,外向型特征明显的日本经济正深受国际局势多变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国内经济表现来看,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呈现下滑态势。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将会对日本国内经济增长造成重要影响。其中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状,也使得日本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大大降低;同时,收入增长速度跟不上消费支出也将导致理性消费倾向显著降低。从企业层面来看,国际贸易格局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面临的运营成本上升,减缓企业投资计划。第四,新兴经济体增长继续放缓,不确定性和分化加剧虽然新兴市场国家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当下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和政治风险总体偏高。经济基本面较弱和国内金融风险较高的新兴经济体极易受到威胁,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增长整体趋弱的前提下,各国经济走势也将明显分化。国际贸易摩擦的紧张局势和发达国家进入加息周期的金融风险相互叠加,也将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压力。其中,依赖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高负债且国内结构性改革尚未见效的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增长或将面临货币危机,从而导致增长下滑;而如俄罗斯、伊朗、沙特、土耳其等深受国际政治危机影响的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增长放缓已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因追求高质量、更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增长势头将有所减弱。对中国来说,2018年经济去杠杆等国内偏紧政策和追求高质量经济增长目标等成为经济增长放缓主因。非经济因素或将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风险第一,非经济因素或将引发金融市场波动,谨防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趋势性逆转风险首先,由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摩擦的影响或将在2019年对经济产生影响。目前,这一影响已经开始在欧洲、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显现。另外,由地缘政治、美国制裁等非经济因素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也将成为明后两年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点。其次,美国特朗普政府减税等财政刺激政策对2018年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是随着以基建为主的项目不断完工,这种提振经济的效果也将在2020年逐渐减弱,加上因财政刺激导致的通胀上行,货币政策必将不断收紧,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也会影响金融市场参与者信心,引发美股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再次,明后两年需要重点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出现的趋势性逆转风险,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尤其需要关注因贸易摩擦导致资本流向的变动,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资本流动趋势。根据金融危机演变路径可知,货币危机与资本外逃常常互为因果。鉴于此,部分新兴经济体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降低对外部资金的过度依赖,转变片面追求外向型的高增长经济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谨防汇率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叠加效果给本国实体经济带来影响。第二,新兴市场高债务即将到期,或将引发“债务—通缩”风险2019年和2020年将是新兴市场国家债务到期集中的年份,据相关数据显示,近2万亿美元债券和贷款将到期,并且非银行部门的外币债务占GDP比重已高达14%。高负债到期后,对实体经济必将有所传导,或将引发“债务—通缩”风险。一是,债务的长期累积意味着借款者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资本回报率的边际递减,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都势必减少。二是,基于对借款者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及高债务不可持续的担心,银行等贷款者往往收紧放款条件从而抑制融资需求,通货紧缩油然而生。三是,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内脆弱性的加剧,风险冲击将得以放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即负债占GDP比重)已经升至历史峰值,高达107.70%。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在节节攀升。从全球整体债务规模来看,国际金融协会分析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已达247万亿美元,比全球经济总量70多万亿美元高出近4倍。相较2008年危机爆发前,全球债务规模增加了70万亿美元。高杠杆水平下的实体经济将会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变动更加灵敏。一旦风险偏好逆转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则可能触发实体经济的大规模违约风险,进而升级为系统性危机。其中,引发风险的源头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恢复常态化进程,其中前瞻性风向标是美国联邦利率或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第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美元短缺将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缩2019年,美联储持续加息为全球货币政策奠定了主基调。受美联储加息影响,部分发达经济体相继加息,政策利率逐步向长期中性水平靠拢,而新兴经济体在选择应对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还是缓解资本外流压力的目标之间,出现分化,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2018年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3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由2008年危机阶段最低0.25%升至当下的2.25%,上升了2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美联储至少加息2-3次,加息态势不改。从发达国家来看,欧元区和日本正考虑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英格兰银行的政策利率已经由0.5%升至0.75%,加拿大央行的政策利率也已经由1%升至1.75%。另外,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也呈现分化趋势。例如,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部分新兴经济体的经常账户盈余不断减少,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与日俱增。这部分新兴经济体只能跟随美联储采取加息政策。其中如土耳其为了应对里拉危机,将国内政策利率由7.25%升至22.5%,印尼、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也分别上调了国内政策利率。同时,还有部分新兴经济体为了适应本国改革转型的需要和缓解经济下滑的压力,采取了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例如,巴西央行的基准利率已经由2015年的14.25%降至2018年的6.5%;中国央行保持稳健中性政策立场,利率中枢稳中趋降。全球贸易摩擦或将导致贸易失速风险第一,全球制造业生产减缓将导致贸易扩张动力减弱2019年全球贸易争端和需求走弱共振下,世界贸易增长将呈现降温趋势,尤其是制造业的放缓对贸易增长构成压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将呈现缓慢下滑态势。其中,全球工业生产增速降低也是解释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可以看出(见图3-19),自2018年以来,全球制造业PMI指数降幅明显,可能的原因是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信心降低,贸易商品投资的回报已变得不那么确定,如果出口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补偿关税,则会影响利润率,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减缓生产计划。(图3-18 全球贸易增长情况预测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图3-19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第二,全球贸易摩擦正导致由美元主导的贸易格局逐渐改变在美国利益优先的前提下,2018年美国与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多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贸易摩擦,这种趋势肆意发展下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还会打击缓慢复苏的贸易增长态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威胁之一,各国经济增长也将为此将付出巨大代价。这种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单边主义,也使得各国发现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秩序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寻求建立非美元为主的贸易结算方式。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由于贸易结算长期依赖美元,美元汇率波动成为影响这些国家产生贸易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传导至本国金融市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元、欧元和英镑等发达国家储备货币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尤其美国出台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冲击各国贸易。因此,寻求建立非美元结算方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摆脱陷入美元结算“路径依赖”的重要且可行的方法。例如,中国目前已经与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算的比例在提高。在国际贸易中使用非美元的贸易结算,不仅能够加快各国之间双边贸易规模,还会尽量降低因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冲击,扭转了美元主导国际贸易结算带来的不平衡。第三,大宗商品价格或将出现下行压力阻碍贸易复苏通常情况下,全球贸易政策、各国汇率变动以及资本市场风险状况,都将显著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同时,全球经济增长转弱,需求下行压力增大,全球贸易摩擦也将长期存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都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冲击,导致油价出现大幅波动。另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美元走强,也会导致黄金等贵金属价格难有上涨空间,黄金等贵金属价格或将呈现震荡走势。例如,代表大宗商品市场走向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近期持续走低,尤其是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由2018年7月最高1773点,下滑至2018年11月最低1003点,跌幅达43%。在全球产能出现过剩、各国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或将维持低位,这增加了全球通货紧缩的预期,促使消费者推迟购买行为,对全球贸易复苏产生一定的压力。(图3-20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第四,全球贸易摩擦蔓延至投资领域,投资增长面临障碍当下,国际经贸竞争压力加大,各国为了加快自身经济复苏步伐,维护发展利益,加大各种经贸规则的审查和限制力度,导致全球经贸关系紧张,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由贸易领域蔓延至投资、金融等领域。为保障自身利益,各国转而寻求更有效且更强硬的措施来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冲击,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各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审查趋严,针对外资收购叫停的案例与日俱增。例如,七国集团(G7)成员相继出台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新标准,加强对进入本国外资的审查力度,各国对外资收购叫停的案例明显增多。由此也可见,启动外国投资审查机制已是大势所趋。正在兴起的投资壁垒和关税壁垒对全球投资的恢复性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01银行业再现亿元级罚单 涉房信贷违规仍是高发区日前,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称,前期,银保监会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对包括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五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合计3.2亿元,其中有两家银行被罚金额均超1亿元。上述被罚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涉及贷款、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内控等诸多领域,其中涉房贷款违规依然是吃罚单的“高发区”。监管部门对违规银行开出大额罚单的做法,体现了金融政策从紧的导向。今年银行贷款额度相对充裕,不排除出现很多违规或过于任性的贷款内容,导致各类贷款风险增大,甚至会影响贷款秩序。大额罚单的开出,是为了更好落实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导向。(证券日报)02天山生物卷入场外配资风暴 公司回应天山生物近日牵动着资本市场的心,9月11日天山生物再被爆出背后实控人竟是场外配资老板,最高12倍杠杆配2000万元,天山生物再度引起市场关注。8月19日至9月8日,12个交易日内天山生物股价飙涨近500%。天山生物不仅被深交所全面排查发现有些交易可能涉嫌新型股价操纵行为,更是被新华社点评称这种炒小炒差的“歪风”容易形成恶劣的示范效应。天山生物9月11日中午火速发布澄清公告,称智本正业一直从事农业投资管理,从未从事过股票配资业务。上述传闻均为不实传闻。经上海智本正业核实确认,其网站域名已于2020年3月21日到期,到期后已无官网。根据域名信息查询结果,该域名已被注册人dropcatch.com重新注册,并沿用原ICP备案信息,假冒上海智本正业名义,进行非法活动。(e公司官微)03藏格集团及实控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调查*ST藏格(000408)9月11日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通知,中国证监会于9月10日分别对公司控股股东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藏格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肖永明下发《调查通知书》,藏格集团及肖永明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从*ST藏格的公告来看,并未点明此次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不过,在今年4月公司披露2019年度报告后,公司再度被爆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况,财务报告也被出具了非标意见。受上述立案调查消息影响,截至近日午间收盘,*ST藏格股价跌停。关于2019年度报告中披露的资金占用事项,根据*ST藏格的自查结果,主要涉及直接非经营性占用资金3.33亿元,间接非经营性占用资金6.39亿元,合计9.72亿元;此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资金占用。(e公司官微)04警惕“券商私募实盘大赛”背后的骗局如今,市面上的炒股实盘大赛多如牛毛,普通投资者通过围观牛人操盘,或许可以增长自己的“炒股技能”,但也要擦亮眼睛,小心一些顶着“私募大赛”幌子的骗局,所谓的主办方、参赛选手、新闻链接、现场图片通通都是假的,为的就是诱骗投资者入局。近日,湘财证券、光大证券等就发现被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义,举办所谓的私募实盘炒股大赛,券商提示投资者要警惕诈骗,以免财产损失。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这一骗局背后的利益链可能有几类:一是通过虚假大赛包装出一批“牛人”,这些“选手”再化身为“直播间老师”,通过向投资者荐股骗取资金,这一类型的骗局最为常见。二是吸引私募参加,然后以所谓“透视”私募持仓收取散户费用。三是向一些私募收取费用,让他们交“广告费”“活动策划费”,5000元至1万元不等。(上海证券报)05全球能源需求疲软 油价再度暴跌 油价在经历了一段平稳期后再度开启暴跌模式,周二WTI原油期货重挫逾7%,布伦特原油大跌逾4%。尽管美元过去一周走强、美国夏季驾车高峰期结束、美国炼油厂维护季到来等众多因素可能都拖累了油价,但本质还是需求暴跌惹的祸。媒体在美国劳动节假期的一项分析显示,美国50个州中有22个州疫情加剧,印度和英国疫情也更加严重。在全球感染人数激增的背景下,需求担忧再度笼罩市场。而沙特此前下调原油出口价格更像是一根导火索,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号——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也认为全球能源需求疲软。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欧根·温伯格表示:“原油价格疲软仍在继续,我们认为最主要是由需求担忧导致的。”Rystad Energy的分析师Paola Rodriguez-Masiu也认为:“原油下跌是由于今年剩余时间需求前景疲软所致。”美银美林分析师彼得·海尔斯更是悲观地表示,即使有了新冠疫苗或治疗方法,全球原油需求也需要3年时间才能从疫情中恢复。(财联社)主编:胡滨本期责编:尹振涛研究团队:尹振涛、何海锋、李智、范云朋、黄星宇《金融风险周报》栏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与《银行家》杂志社联合出品,主要跟踪和梳理本周最新的金融风险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设立的院级非实体性研究单位,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下属的研究机构,专门从事金融法律、金融监管及金融政策等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网址:http://www.flr-cass.org电话:+(86-10)5986-8205E-mail:flr-cass@cass.org.cn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何凡)“去年以来,各国采取了200次左右降息的动作,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有限;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有助于解决短期的流动性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并且有可能催生新一轮的资产泡沫。”3月20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时这样阐述。陈四清指出,2020年,我国经济克服了世界罕见的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国家大力推进金融开放,在扩大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更加有力地塑造了中国金融业开放、包容、竞争的金融环境,也有效促进了金融业转型和创新,从而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还很不稳定,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陈四清说,世界经济的特点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即“强反弹、弱复苏、不同步”。同时,金融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金融风险共同治理机制减弱;二是超常规的政策形成了长期潜在的影响,全球已经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采取了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政策,扭曲了传统的资源配置和投资的估值,也增加了市场的波动和信用违约的概率;三是金融风险的高度关联性更加凸现,特别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更大范围内联网,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高度关联,金融风险通过网络链条快速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一手抓对外开放,无论是从宏观制度还是从微观制度,金融业对外开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要抓金融风险防控,因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化解风险,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陈四清表示。陈四清建议,金融机构应该增加系统观念,树立整体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努力以高质量的风控来推动高质量的发展。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努力:一是提高风险的治理能力,二是提升规范创新的能力,三是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
金融风险周报(2020年第42期)//前三季度保险业罚金逾1.4亿元 材料造假等成罚单“重灾区”//近1200张罚单、逾1.4亿元罚金,这是前三季度保险业监管交出的“成绩单”。截至2020年9月30日(以披露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为准,下同),银保监系统对保险公司和个人开出罚单数量和金额同比“双升”,罚金金额已与去年全年持平。在被罚主体中,财险公司较为突出,而保险机构在材料和业务上造假套利这一乱象,也已然成为罚单“重灾区”。分析人士指出,“监管之手”对违法违规乱象的刚性约束不断收紧,覆盖经营全链条已成常态。从罚单和罚金数据不难看出,尽管保险业一定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但监管机构对保险业监管力度并未放松,反而加大了对保险机构违法违规现象处罚。(经济参考报)//广州浪奇5.72亿丢失存货全部计提 暴露更多问题//深陷存货丢失漩涡中的广州浪奇披露了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这份预告让公司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却无答案。广州浪奇预计前三季度亏损8~1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预计亏损6.85~8.85亿元。然而,对业绩预告变动原因的解释不明不白,给市场带来更大的疑惑。根据披露的信息,非经常性损益应该给广州浪奇带来正向收益5.8亿元,如今却出现8~10亿元的大窟窿。为何出现这么大一笔差距,在公告中,广州浪奇只字未提。广州浪奇只表示,公司除贸易业务外其余业务板块包括:糖制品业务、工业产品业务、民用产品业务和其他业务均正常运作,目前未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界面新闻)//又见券商员工违规炒股亏了14万又领40万罚单//近日,证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时任光大证券上海仙霞路营业部总经理赵扬,利用其父亲“赵某勋”证券账户交易多只股票,亏损超过14万元,同时,赵杨还被证监会罚没40万元。违规炒股一直是券商从业人员违规行为的高发区,但近年来从业人员“顶风作案”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久之前,大通证券还“爆出”了多名员工集体违规炒股的情况。根据福建证监局公告披露,大通证券对员工开立证券账户情况缺乏有效监控,13名员工入职超过半年未注销证券账户,其中2名员工入职超过五年未注销证券账户,1名员工入职后开立证券账户。违规炒股惨遭“重罚”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值得注意的是,违规炒股还经常和出借账户相关联,新《证券法》也加大了对该行为的处罚,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风险越来越大。(券商中国)//债基踩雷 基金公司动用自有资金接盘//康得新债券违约一年多,影响仍在持续。除了利用法律诉讼手段,督促发行人尽早还款之外,有基金公司主动动用公司固有资金,购买旗下基金持有的债券违约资产。新华基金近日公告,以公司固有资金购买新华增强债券基金持有的“18康得新SCP001”债券。这也是继2016年华安基金之后,再有基金公司接盘旗下基金持仓违约债券。2019年1月,“18康得新SCP001”未能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债券流动性缺失,加之基金规模不断缩水导致流通受限债券占比日渐提高,在遭遇持仓债券爆雷一年多之后,新华基金决定动用自有资金接盘。新华基金在公告中表示,为切实保护新华增强债券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维持基金持续平稳运作和发展,新华基金以公司固有资金购买新华增强债券基金持有的“18康得新SCP001”债券。不过,公告并未透露购买债券的价格及具体时间。(证券时报)//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损失达金融危机4倍多//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和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卡特勒12日发布研究结果称,新冠肺炎疫情预计将给美国造成约16万亿美元经济损失。两位学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繁荣和福祉面临的最大威胁,基于疫情将在2021年秋季前明显得到控制的假设,预计疫情最终将给美国造成约16万亿美元损失,约相当于美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0%。在这约16万亿美元损失中,约8万亿美元为经济封锁和病毒持续传播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另一半则为过早死亡、长期健康损害、心理健康障碍等引发的间接经济损失。每个死亡病例将给社会造成700万美元损失,而健康面临长期损害的康复者需要2.6万亿美元的额外支出,疫情对美国民众心理健康造成的损失将达1.6万亿美元。美媒称,如果该研究是正确的,那么16万亿美元将是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大衰退”所造成破坏的4倍之多,是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美国在战争方面花销的两倍多。(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请点击标题下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蓝字关注我们,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微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ID:NIFD2015
导读:全国政协5月15日在北京召开“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多位委员在会上发言。在“打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传递出来的信息受到高度关注。聚焦重心在房地产金融、地方债、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地方政府和国企软约束、中央和地方金融防风险责任分工、互联网金融风险、金融乱象等等房地产金融——把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探索“慢撒气”方式化解房地产泡沫。建议严格落实需求侧管理政策,为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时间窗口”。进一步加快健全推动房屋长租市场发展的配套政策机制,完善扭转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办法,畅通房地产多主体供应渠道【尚福林】。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住房租赁制度。以人口净流入多的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研究租房支出抵扣个人所得税和租赁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建设租赁住房的土地出让金由一次性收取改为按年收取,促进租赁市场发展。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研究设立国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提供长期稳定的低利率资金支持。完善住房金融制度。坚持购房首付的底线,坚持差别化购房信贷政策,建议采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反向调整的办法,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完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严格限制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拓宽居住用地供应渠道。积极研究在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实施办法。【王一鸣】地方债务风险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政绩观,不再搞GDP挂帅。扩大地方债务规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支撑比较高的GDP增长速度。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在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的情况下,人为抬高增长速度,必然以超出偿还能力的规模筹集资金,加大财政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债务全面审计、信用评级和向地方人大报告的制度。要健全相应的会计准则、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制度,由第三方机构定期审计,进行信用评级。把地方公益性国有资本与地方债务一并管理。我国地方政府有一块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可以有更大的作为空间。这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来源。下一步可以考虑把公益性国有资本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的预算软约束问题。除了法律、政策规定外,一定要下决心拿出一批案例,打破刚性兑付,相关人员承担责任,即使付出较大代价、面临困难局面,也要有战略定力。【刘世锦】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全国政协常委 尚福林目前我国金融形势总体稳定、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从调研情况看,未来一段时间金融风险仍然易发多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较大。建议: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结合金融业发展规律和特点,探索匹配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评体系,优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支持基础性、战略性创新等金融服务机制,推广政府主导建设担保体系等做法。创新方式方法稳妥降杠杆。狠抓结构性去杠杆这个关键,扭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尽快完善司法处置、税收优惠、工商注销等配套政策措施;建议积极探索推动国有企业母子公司联动债转股、债转优先股、“偿债+债转股”等市场化债转股实现方式。把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探索“慢撒气”方式化解房地产泡沫。建议严格落实需求侧管理政策,为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时间窗口”。进一步加快健全推动房屋长租市场发展的配套政策机制,完善扭转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办法,畅通房地产多主体供应渠道。引导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稳步下降全国政协常委 胡晓炼无论从杠杆率的当前水平还是历史变化看,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贡献均在一半以上,且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问题在国际比较中也十分突出,这既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也有结构性因素的原因。为稳步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要对杠杆率的分子端和分母端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企业“去杠杆”。一方面,压缩存量债务和减少新增债务,在分子端做减法。一是在清除占用大量无效信贷资源“僵尸企业”的同时,防止过剩产能“一面清,一面出”,循环往复出现。二是重视企业境内负债、境外运营问题。三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四是推动社会融资结构向股权融资格局转变。另一方面,创造适宜的宏观环境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分母端做加法。一是宏观政策要中性适度。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避免“去杠杆”进程过于激烈。二是提高新增负债对应的资产质量。在降杠杆的过程中,除了解决数量问题,更要重视质量问题。同样的负债由于产出的质量和效益不同,风险也不同,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应着力提高新增负债对应资产和项目的效益,把好风险关,从追求规模、速度等短期行为,转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全国政协委员 王一鸣我国房地产市场已从总量供不应求转向供求总体平衡、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更趋突出的新阶段,供需形势和面临矛盾的新变化,使潜在风险进一步积累。当前,要加快健全与长效机制对接的基础性制度,逐步调整退出与长效机制不适应的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租赁制度。以人口净流入多的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研究租房支出抵扣个人所得税和租赁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建设租赁住房的土地出让金由一次性收取改为按年收取,促进租赁市场发展。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研究设立国家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提供长期稳定的低利率资金支持。完善住房金融制度。坚持购房首付的底线,坚持差别化购房信贷政策,建议采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反向调整的办法,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完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严格限制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拓宽居住用地供应渠道。积极研究在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实施办法。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全国政协委员 陈雨露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逐步形成了涵盖全国性、行业性、区域性市场和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与此同时,在跨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外部网络安全挑战加剧的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领域在建设与监管方面缺乏统筹的问题日渐突出。为此建议:加快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针对清算机构、金融资产登记托管机构、交易所或交易平台、交易报告库等各类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同特点,制定分类统一的监管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支付、征信等领域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标准,提高监管效能。完善分层分类的监管安排。根据金融基础设施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和业务种类实施分层分类监管。当前的重点工作是强化互联网属性金融基础设施监管。要根据互联网金融整治及长效机制建设的分工,适时进行监管并调整优化。统一实施准入管理。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应进行重新评估认定,合格的予以发放业务牌照,不合格的则限期整改或停业退出。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全国政协委员 肖 钢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是指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又需要由地方政府承担最终偿还责任的债务。这部分债务形式多样,透明度差,已经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建议:明确界限,盘清底数。制定统一口径,甄别核实隐性债务。及时回应地方疑惑,消除地方顾虑,协调解决债务甄别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可比。控制增量,化解存量。制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行动计划,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稳妥实施,对新增项目,要有保有压,及时调整。对历史存量资产,研究如何变成产权,成为今天的资本。把已建成项目的未来收益变成今天的投资,把经常性国有资产运营收入变为地方长期的综合财力。堵塞后门,开启前门。深化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地方举债必须由地方人大审议批准,增强透明度和约束力。强化预算内外约束,严禁违规融资、变相举债,严肃纪律问责。要加大对财力薄弱的欠发达地县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结合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江河治理、公共事业发展,增加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采取倾斜、捆绑方式,有些项目由省里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切实避免马太效应,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 周延礼互联网金融业态的推陈出新对于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满足社会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普惠性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不规范经营和金融违规行为。随着我国金融科技应用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建议: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监管。当前,金融监管要把市场行为监管放在突出的位置,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重罚损害消费者的行为,关停金融诈骗机构并绳之以法,真正让监管者“长牙齿”,让违法者闻风丧胆。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力度。要把监管资源向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处置风险倾斜。重点解决监管部门的“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对监管部门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的投入,提供从大数据存储、清洗、脱敏、计算到呈现监管一体化大数据监管平台工程。发挥监管科技作用精准监管。要提高监管人员的技术和能力水平,娴熟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改进监管方式。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快金融监管科技建设的步伐,在大数据金融安全监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数字金融、数字社会顶层设计。夯实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基础全国政协委员 杨德才为防范化解证券市场重大风险,夯实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基础,必须做到有法必依,用具体措施强化“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底线。要对任何时期的虚假上市重组行为公开追溯信息披露、追溯处罚,鼓励有效融资;修改惩罚条款,提高虚假陈述、造假者及相关机构的违法成本;规范新三板市场实际上运行的注册制上市制度,提升其管理效率与能力。加大拟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的信用建设及其监管力度,严肃信息披露,严惩失信行为,尽快构建有针对性的足额赔偿机制和对失信者的信用惩戒机制。厘清监管部门职能、“国家队”基金职能与调控行为的边界,运用大数据追查内幕操纵行为,依法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进一步完善退市标准流程,严格依法执行退市制度,去除“僵尸公司”,有进有出,逐步把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维持在合理的动态水平。应重视控制金融风险源头全国政协委员 杨成长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和系统防控工作,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管控金融风险的市场表现,不重视控制金融风险的源头。一些地方政府很重视当地的房价稳不稳、市场利率高不高、政府债务率高不高、是否存在互联网金融机构跑路情况以及银行坏账率是否下降等问题,认为只要这些方面稳定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上就控制住了,但是对于什么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源认识不到位,基本上围绕着当前金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不正常现象采取措施,没有做到彻底根治、刮骨疗伤。重视金融市场的风险,不重视实体经济领域的风险源。许多地方政府简单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金融市场问题,防控工作也主要由金融监管部门来承担,不太重视实体经济领域内蕴藏的金融风险源。重视对金融风险的静态测算,不重视金融风险的动态演变;重视单领域金融风险,不重视金融风险的传导性。由于各种短期静态测算和情景模拟都存在明显缺陷,无法预测金融市场出现异常变化对社会预期的巨大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防风险要立足长效机制全国政协委员 刘世锦当前,地方债务面对的既有短期问题,需要救火补窟窿,更重要的是长期问题,在治标的同时还要治本,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这一领域的长效制度建设。建议: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调整政绩观,不再搞GDP挂帅。扩大地方债务规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支撑比较高的GDP增长速度。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在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的情况下,人为抬高增长速度,必然以超出偿还能力的规模筹集资金,加大财政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债务全面审计、信用评级和向地方人大报告的制度。要健全相应的会计准则、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制度,由第三方机构定期审计,进行信用评级。把地方公益性国有资本与地方债务一并管理。我国地方政府有一块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可以有更大的作为空间。这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来源。下一步可以考虑把公益性国有资本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的预算软约束问题。除了法律、政策规定外,一定要下决心拿出一批案例,打破刚性兑付,相关人员承担责任,即使付出较大代价、面临困难局面,也要有战略定力。避免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全国政协委员 卢春房今年2月末,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已经超过106万亿元。过高的负债率会导致财务费用快速上升、企业信用评级下降、融资困难。建议企业和政府双管齐下,综合施策,化风险于未发。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提高效益。一是加快改革。国企改革关键是要“瘦身健体”。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重大投资、经营决策按程序办理,避免个人说了算,造成重大决策特别是投资决策失误。二是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以收入、盈亏为核心的预算目标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编制水平,推进财务预算和业务预算有效融合。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四是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保资金不断链。一是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时,要评估对一些行业或国有企业的影响。目前房地产、煤炭、钢铁、建筑行业负债率高,对政策的敏感度高,更应慎重。二是对国有企业分类施策。对于“僵尸企业”,采取其它企业收购或兼并重组措施为宜,尽量少破产。对于负债率很高且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可比照“僵尸企业”的方法处理;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可采取债转股、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直接融资等方法减轻债务负担。打赢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全国政协委员 王冬胜我国金融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面对金融风险的累积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在监管金融创新、弥补监管疏漏和空白,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化解防范风险等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此基础上,我对国家防范金融风险提出如下建议:加强跨部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这样既凸显保障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又有助于通过强有力的领导推进跨部门协调,弥补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监管漏洞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尽快形成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大力提高政策透明度,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目前各部委均有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政策、信息披露及引导市场预期方面已有明显提升,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政策、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建议由权威人士通过举行定期、不定期新闻发布会,与市场参与机构及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及时、有效说明一项监管政策的出台背景、实施步骤等情况,以显著提升引导市场预期的实际效果。引导资金流向核心高科技产业全国政协委员 金 李随着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推进,资金从炒作房地产等虚拟投资退出。这些资金如果不加以妥善引导,可能会冲击金融市场,带来其它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如果能够把强大的民意支持转化成对核心高科技的长期投资,可以兼顾化解金融和实体风险,也使得千家万户的长期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更加高度一致。为此,建议:发行支持高科技的长期特别债券,补充国家投入。其中一部分通过可转换优先股形式实施,即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对成功投资项目的股权。这样既可以共享成功的回报,也可以提升社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例,降低杠杆。政府投资于市场化运作的引导基金,由它们转投于核心高科技企业。一旦某项研发取得成功,政府以较低收益平价退出。政府的让利可以提升基金收益,提升其投资意愿。另外,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国企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鼓励核心技术和应用开发企业相互持股,打造荣辱与共的生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核心技术,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其它开发机构进行配套的应用性开发。通过政府采购和对企业用户采购进行补贴等方法,提升早期用户对国产技术的使用积极性。防风险宜宏观微观双管齐下全国政协委员 李晓鹏结合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实践,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谈一谈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认识。从宏观上看,顶层设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中央和地方金融事权的关系,中央加强对金融业的统一管理十分必要,须严格限制地方金融事权,金融、准金融机构的准入和监管规则制定等事权由中央统一负责;二是处理好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关系,应重点弥补分业监管导致的监管碎片化缺陷,以综合监管适应综合经营,加强监管的统筹协调,让金融监管跟上金融实践的步伐;三是处理好产融结合的关系;四是处理好防范风险和深化改革的关系。从微观上看,金融机构需要筑牢四堵防火墙。一是筑牢战略防火墙,始终以国家政策和市场价值为导向,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战略方向、功能定位。二是筑牢体制防火墙,建立总部适度多元、子公司专业化经营、事业部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三是筑牢制度防火墙,通过健全完善风险限额、客户集中度、资本充足率等管理制度,对财务杠杆比率、行业与客户授信比例进行控制,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四是筑牢信息防火墙,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管理,严格履行关联交易额度审批要求,加强品牌信息的资源整合,严格客户信息管理。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避免急刹车全国政协委员 刘尚希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就如一座冰山,水面上的是显性债务,而水面下的就是隐性债务。地方隐性债务主要是或有债务。产生大量或有债务是“风险大锅饭”体制造成的。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思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整改之后,仍产生大量或有债务,这表明“风险大锅饭”体制依旧。原因一是事权过于下沉,财政责任不清晰;二是财政风险评估机制缺失;三是难以预期,面对上级政府政策、标准等诸多的不确定性,下级政府无法形成稳定预期,就会以机会主义方式行事,隐性债务就是其产物。债务不等于风险,风险在于债务资金使用低效。防控隐性债务风险,短期看,要控制增量,保持好债务规模与偿还能力之间的平衡。而从中长期看,关键是用好债务资金。具体而言,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债务控制不能搞“急刹车”;二是盘点资产负债,分类分层编制可变现资产负债表;三是编制地方投融资项目规划,努力做到精准融资、精准建设、精准控制风险;四是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应与经济形势、国际环境的变化关联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