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金融将成为激活内外双循环的动力源。近日,由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与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发布会在陆家嘴新兴金融产业园举行。根据《白皮书》,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全部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均值首超7%,反映出金融业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重点行业,行业重要性日益凸显。2019年长三角城市金融发展水平排名TOP10城市出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合肥、无锡、温州、南通和常州分列第一至十名。展望未来,长三角区域有望形成以陆家嘴金融城为门户型枢纽、区域级金融中心城市为依托、若干功能性金融节点为补充的全新区域一体化金融格局。金融“明星”城市相继诞生会上,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永超代表编制组系统分析了2019年长三角29个核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创新特点、科创板上市情况,发布了2019年长三角金融创新十大案例及2019-2020年长三角十大金融中心城市,并对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全部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均值首超7%,反映出金融业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重点行业,行业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长三角诞生了如合肥、无锡、杭州等一批金融“明星”城市。2018年,合肥金融业增加值较2017年增长20%,在长三角各城市中增速最快;无锡保费收入首次进入长三角前五名;杭州本外币贷款余额在长三角各城市中增长最快,高达25%。《白皮书》根据长三角各城市在金融业增加值、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服务、金融人才发展、金融创新水平等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评选出2019年长三角城市金融发展水平排名TOP 10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合肥、无锡、温州、南通和常州分列第一至十名。新基建或催生数字金融裂变式增长科创板进一步放大了各地的科创水平,成为长三角提升科创产业能级的重要平台。在赵永超看来,沪、苏、杭三市占长三角科创板企业数量超过七成、企业市值份额占比超过八成,无可置疑的成为长三角科创“引擎”。“2019年长三角金融创新趋势出现分化,市区两级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普惠金融、特色金融成为长三角金融创新主流领域。”赵永超表示。展望长三角的未来,赵永超认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未来几年将进入关键阶段,金融将成为激活长三角内外双循环的动力源,注册制将进一步释放资本市场改革红利,长三角区域有望形成以陆家嘴金融城为门户型枢纽、区域级金融中心城市为依托、若干功能性金融节点为补充的全新区域一体化金融格局,新基建有望催生数字金融裂变式增长。白皮书还遴选出了“2019年长三角十大创新案例”,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温州市“农民资产受托”金融改革创新、上海市“浦江之光”行动、上海金融法院与上交所联合创新大宗股票执行处置模式、宁波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系列创新、上海证券交易所“沪伦通”正式通车、滁州市“兴农贷”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海浦东新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湖州市打造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及芜湖市“互联网++金融审判”模式化解不良风险等十项。加快推进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此外,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嘉旭就“十四五”时期陆家嘴金融城建设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及重大任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会各位专家领导就陆家嘴金融城未来五年发展的特色定位、重点方向等进行充分的探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熊世伟首先肯定规划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并指出未来五年陆家嘴金融城应着重打造不可复制的金融特色定位,加大金融城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承担力度。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指出,陆家嘴金融城应加快协调机构和监管资源,推动金融创新落地。上海保险交易所再保险事业部总经理赵雷则建议,将陆家嘴打造成国家级金融创新突破试验区,加快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间互联互通。(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今天(3月4日),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会长曹福龙一行来相城,调研我区金融发展情况。区委书记顾海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春华,区委常委、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苏学庆参加活动。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主要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金融科学研究,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为促进金融业支持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市金融各行业之间的横向交流、加强与上级金融行业机构的纵向联合等发挥桥梁作用。曹福龙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江苏省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展厅、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和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对相城区的先进材料、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江苏省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是相城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的江苏首个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整合国际、国内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动,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曹福龙走进中心展厅,仔细询问了中心定位、建设模式、组织架构等内容,对中心目标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愿景表示赞赏。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曹福龙在研发社区精细的规划图前驻足许久。顾海东从区域优势、发展规划、人才吸引等方面,全方位解读了该研发社区的发展蓝图,并表示将坚定不移做大做强高铁枢纽这一核心资源,聚力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打造国际顶级、不可复制的研发社区。随后的交流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对相城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2017年以来,相城区重点发展科技金融,致力于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科技金融新生态。经过发展,相城区的科技金融产业正在实现“弯道超车”,全区基金规模近1100亿元,并获2018年江苏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第一名。苏州国发集团、东吴人寿、苏州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负责人对相城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表示高度肯定,并纷纷期待与相城在金融领域展开交流合作。曹福龙表示,相城区整体发展定位准、标杆高、力度大,近年来变化十分明显。“相城区金融发展的创新思路和态势令人振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研究会将认真消化、吸收此次调研成果,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好服务工作,努力营造金融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相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资料:今日相城工作室 顾婧编辑:今日相城工作室 杨心悦
来源:新浪财经11月26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金融高质量发展广州峰会今日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十四五”广东金融发展,新征程新辉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鹏出席并解读《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主编许鹏许鹏表示,《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的编撰背景是基于当前金融的大好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问题作过需要重要论述,总的精神大致是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的宗旨,必须防控好金融风险。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论述的重要指导之下,这些年来,广州金融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刚才陈志英市长也已经说到。许鹏称,积极践行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大力防控金融风险,取得的迅速发展,不但有利推进了广州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广州金融蓝皮书》本着记录广州金融发展、服务金融决策的初心,应运而生,所以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以下为许鹏解读原文:尊敬的李扬老师、陈志英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会议组织方给予我们《广州金融蓝皮书》这么一个隆重的发布仪式,也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给予我这样一个推介发言的机会,我发言的题目是:“打造高水平的广州金融发展研究学术平台”。刚才大家在发布仪式也看到了,实际上一起推出来的有一大批金融方面的蓝皮书和相关学术著作,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主导之下完成的。那么我们这本《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也就是《广州金融蓝皮书(2020)》,也是由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和广州市社会科学家联合组织编撰的,今年已经出版的3本书已经售謦,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依托的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是国家首批25个高端智库之一,也是唯一的金融智库,不但站的高度很高,而且确实实力很强,我们能够联合这样一家机构,一起来做《广州金融蓝皮书》,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在蓝皮书方面的研究一直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我们从事蓝皮书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目前出版有8本反映广州金融社会主要领域的蓝皮书,而且成绩应该说非常不错,全国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央和地方局出版的蓝皮书共有3000多种,其中在最具权威的机构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出版的500多种,常年纳入评审的有400多种,广州社会科学院的广州蓝皮书在这里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我们有3本蓝皮书在全国排名类别里第一位,广州经济、广州社会、广州文化,我们有6本蓝皮书进入全国排名的前20%,也就是说在前50位,唯度过去金融领域空缺,基于此,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得到广州金融业协会、广州金融研究院以及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支持,推出了这本《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借此机会简要汇报一下《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一是《广州金融蓝皮书》编撰背景与意义,二是基本框架,三是2020年报告的主要内容。编撰背景是基于当前金融的大好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问题作过需要重要论述,总的精神大致是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的宗旨,必须防控好金融风险。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论述的重要指导之下,这些年来,广州金融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刚才陈志英市长也已经说到。应该说,积极践行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大力防控金融风险,取得的迅速发展,不但有利推进了广州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广州金融蓝皮书》本着记录广州金融发展、服务金融决策的初心,应运而生,所以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在这里面做了简要总结,就不一一说了。《广州金融蓝皮书》基本框架,我们定位很清楚,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广州区域金融,也就是要系统分析并动态跟踪广州金融阶段性发展的总体状况,在总体结构上由五个部分构成,主体是一个主报告,还有四个部分,包括热点问题篇、综合观察篇、行业研究篇、专题分析篇。主报告是通过构建金融研究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对某一阶段广州金融发展整体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估,我们构建了包括六个维度,也可以说是六个一级指标,或者说六个分指数,21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构成广州金融指数体系或者说指标体系,我们主要维度包括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系统、金融创新、金融开放,这个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给出来了,这些指标是经过了严格科学的遴选,在众多指标里筛选出来的。充分考虑到评价科学性、代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多种方法的赋权比较、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指数合成,我们测算了2006-2019年的金融发展情况,我们是以2006年作为基期,这一年完全避开了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它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它的数据表现应该比较正常,作为基期整体上国内外环境上比较合适。而且我们知道,2006年是广东省实现金融强省战略取得重要进展的关键一年,2006年也是我们广州市政府单独开始设施金融监管部门,那时候还不叫监管,叫做金融工作服务办公室。所以,以2006年作为基期既有科学依据,也有现实理由,这是我们的基本考虑。我们的指数,实际上总指数、分指数就是假定2006年的基数为1000,今后不论怎么延续,它都是以2006年作为基期。那么以这个指数作为工具,我们深入分析广州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分析为基础也提出了新世纪推动广州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建议,这是主报告的主要内容。那么其他四篇,实际上从名称可以想到,热点问题篇主要是从国家金融领域的现实情况出发,围绕当前热点进行一些分析评价。综合观察篇就站在全局角度描绘广州金融发展的概念和整体趋势。行业研究篇是对全部行业有反映,无论是主流行业还是新兴金融业态,我们对一些行业都要有所观察、有所体现。专题分析篇基本上是每年围绕一个专题。2020年年度报告是我们《广州金融蓝皮书》的首部报告,意味着我们以它为起点,今后每年都要出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目前整个是收入了21个报告,除了主报告之外,还有20篇研究报告,总共有35万字,归纳起来探讨广州金融业整体情况进行比较系统分析,我列举了指数的初步阶段,以2006年作为基期,我们测算2019年广州金融综合发展指数为12000多,14年间的平均增速达到23.17%,是同期广州GDP平均增速的2.22%,这个情况可能与大家平常的印象不太一致,我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李扬老师刚才说到的,广东金融也好、广州金融也好,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可能还不如它实际达到的好,这里面可能是有一个落差的,这个落差是不是我们指数所反映的幅度,另当别论,但是我非常赞同李扬老师作的评价,我认为是符合事实,是非常客观的,也是我们金融学界、金融实务界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而且我们经过测算的均衡分析,发现在此期间,14年之内,各年总指数、分指数总体上表现均衡,这说明在这期间,广州金融业整体上实现了稳健的跨越式发展。从分指数来看,总的来说有三种表现,发展规模指数、市场金融指数、市场开放指数中规中矩,年均指数20%多,有两个指标表现非常优势,一是金融机构指数,达到了68%多,二是金融创新指数,更加耀眼,平均达到100%以上,三是生态环境指数,略微滞后,但它也不错,平均只有12%多。我想这也恰恰印证了改善营商环境,包括金融创新发展的环境,确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营商环境实际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对当前广州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展开了深入探讨,各个篇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对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之下广州金融发展问题我们也展开了探讨,还有很多热点问题,限于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明的。具体情况可以看书和金融发布稿,我们编撰《广州金融蓝皮书(2020)》,实际上与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编撰出来的《广州金融白皮书》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广州金融白皮书从2008年开始就编撰出版,一直没有间断。白皮书代表的是官方立场,蓝皮书代表第三方或学界立场,志英市长组织制定的广州金融发展的宏伟蓝图实践得怎么样?亿通局长组织推出的广州金融发展举措效果怎么样?在我们这里作为一个学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可以得到印证。当然,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做这个工作,编撰团队没有经验,广州金融变化又比较快速,所以我们可能不一定能够完全跟上节奏,我们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衷心的拜托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学术机构,在今后给予多多关注和支持,目前它还是一棵小苗,在大家的精心培育和关怀之下,它一定能够成长为广州金融学术领域的一棵大树,谢谢大家!
中新社厦门12月5日电 (闫旭)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小组联合厦门大学、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5日揭牌成立。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将为深化两岸金融的务实合作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的新平台。合作各方将通过协商组织建立相应的、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两岸经济金融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在理论研究、业务实践、制度创新、人员往来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两岸经济金融合作研究的新模式,推动两岸金融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表示,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今后进一步推进两岸金融的务实合作,加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交流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蔡荣俊透露,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以合作方的方式参与进来。“我们将尽快使中心运作起来,并保持常态化运作,进一步推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金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他说。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在揭牌现场致辞时表示,合作各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了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在当前两岸合作发展的大环境下,该中心的成立既是“应运而生”,也是“水到渠成”。张荣表示,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将秉持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宗旨,进一步推动两岸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努力推出一批有见地、有深度、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完)
新华社厦门12月5日电(记者付敏、黄鹏飞)5日,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作为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活动成果之一,该中心的成立得到了两岸金融业界密切关注。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由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小组联合厦门大学、厦门国贸集团、厦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等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为深化两岸金融的务实合作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的新平台。中心成立后,合作各方将通过协商组织建立相应的、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在理论研究、业务实践、制度创新、人员往来与培训等方面合作交流,探索建立两岸经济金融合作研究的新模式,推动两岸金融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在揭牌现场致辞表示,各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促成了该中心成立。“厦门大学具有两岸金融发展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张荣说,厦门大学金融学科历史悠久,在台湾研究方面也独具特色与优势,中心将秉持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宗旨,进一步推动两岸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努力推出一批有见地、有深度、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成果。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表示,中心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推进两岸金融的务实合作、加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后还会有更多机构以合作方的方式参与进来。(完)
来源:新浪财经2020年9月12日,“2020文化金融蓝皮书发布会暨新形势下我国文化金融区域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导,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承办。会议发布了第四版“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0)》,并就新形势下我国的文化金融的区域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主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于德江、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等领导和专家做了主题发言并就蓝皮书做了点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长金巍就《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0)》的主要内容做了介绍。据介绍,报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共同研创并组织编写,比较全面地分析和展示了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状况。蓝皮书总报告以“站在十年成长的时间节点”为题,不仅对过去的2019年文化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也对十年来文化金融发展情况做了回顾和总结。虽是2019年的年度报告,但蓝皮书仍兼顾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形成的新的影响。作为建言,总报告对文化金融政策需要关注的一些新的焦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应对疫情困局,重振股权融资市场;在新经济框架下寻求文化金融发展新路径;关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文化金融的作用与使命。《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0)》在保持历年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报告显示,我国债权类文化金融规模增长较快,创新较少;股权类文化金融仍处于低谷,反弹困难。蓝皮书以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文化产业债券、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文化产业保险等五个领域为分析对象,更为集中地分析了2019年各个市场的发展情况。在行业篇中,电影、艺术品、传媒产业、创意设计服务业依旧是报告关注的主要行业。在区域篇中,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北京、深圳、南京和宁波四个城市在文化金融方面的发展状况。会议同时进行了关于“新形势下我国文化金融区域发展”的主题研讨。北京新元文智智库董事长刘德良、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晓锐、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缪大伟、宁波市文旅局产业处处长廖先锋、成都市青羊区金融局局长周泽峰等做了发言,分别就北京、深圳、南京、宁波、成都等城市的文化金融发展情况做了分享,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金融如何助力文化产业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据悉,“文化金融蓝皮书”已经连续出版四年。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单位的努力下,蓝皮书正在逐年完善、逐步提高水准,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金融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业研究报告和文献参考资料。蓝皮书在历年报告中不仅描述和展示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非常注重相关政策研究并形成建言献策,四年来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如:发展文化产业链金融、构建和完善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推动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推动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文化金融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金融管理、文化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等,这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文化金融发展决策和规划以及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讯 2020年9月12日,“2020文化金融蓝皮书发布会暨新形势下我国文化金融区域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导,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承办。会议发布了第四版“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0)》,并就新形势下我国的文化金融的区域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主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董事长于德江、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等领导和专家做了主题发言并就蓝皮书做了点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长金巍就《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0)》的主要内容做了介绍。据介绍,报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共同研创并组织编写,比较全面地分析和展示了我国文化金融的发展状况。蓝皮书总报告以“站在十年成长的时间节点”为题,不仅对过去的2019年文化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也对十年来文化金融发展情况做了回顾和总结。虽是2019年的年度报告,但蓝皮书仍兼顾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形成的新的影响。作为建言,总报告对文化金融政策需要关注的一些新的焦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应对疫情困局,重振股权融资市场;在新经济框架下寻求文化金融发展新路径;关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文化金融的作用与使命。《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0)》在保持历年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报告显示,我国债权类文化金融规模增长较快,创新较少;股权类文化金融仍处于低谷,反弹困难。蓝皮书以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文化产业债券、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文化产业保险等五个领域为分析对象,更为集中地分析了2019年各个市场的发展情况。在行业篇中,电影、艺术品、传媒产业、创意设计服务业依旧是报告关注的主要行业。在区域篇中,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北京、深圳、南京和宁波四个城市在文化金融方面的发展状况。会议同时进行了关于“新形势下我国文化金融区域发展”的主题研讨。北京新元文智智库董事长刘德良、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晓锐、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主任缪大伟、宁波市文旅局产业处处长廖先锋、成都市青羊区金融局局长周泽峰等做了发言,分别就北京、深圳、南京、宁波、成都等城市的文化金融发展情况做了分享,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金融如何助力文化产业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据悉,“文化金融蓝皮书”已经连续出版四年。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单位的努力下,蓝皮书正在逐年完善、逐步提高水准,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金融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业研究报告和文献参考资料。蓝皮书在历年报告中不仅描述和展示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非常注重相关政策研究并形成建言献策,四年来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如:发展文化产业链金融、构建和完善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推动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推动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文化金融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金融管理、文化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等,这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文化金融发展决策和规划以及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周尚伃)(编辑 李波)
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蒋勇)《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为2.1万亿元,但总供给只有1.3万亿元,供需缺口达8000亿元。报告预测,今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所谓绿色金融,简单来说就是金融业对生态环保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资金支持。从2017年国务院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以绿色债券为例,去年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44只,发行金额2600多亿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的18%,排名世界第二。近日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显示,去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为2.1万亿元,但总供给只有1.3万亿元,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达到8000亿元。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罗施毅表示:“看着确实需求量很大,但是我们又找不到很好的项目,希望相关部门或者社会机构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搭桥建平台,来获取这些绿色项目的信息。”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认为,应该建立统一的绿色项目库,从而提高绿色项目的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项目库,统一的登记系统,把绿色项目库的融资主体标准、项目主体标准和企业各方面能尽量统一,这样在开发金融产品的时候,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就可能做到低成本、高效率。”梅德文说。对于如何更好地为潜在的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绿色金融论坛上也提出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他还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因为有些项目是中长期的,需要五年、十年期限的钱,但是银行体系不能提供这么多中长期的资金,如果能够尽快地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尤其是比较长期的融资工具,那就可以解决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无法满足绿色融资需求的问题。第二,关于风险偏好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量的钱是银行的钱,没有太大的风险偏好,因为这是储户的钱,不能随便乱来。但是我们有很多绿色科技的项目风险比较高,收益也比较高,银行没法投,其他资金想投又没找到渠道,风险偏好和这个项目的风险特征不匹配。第三,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而导致收益率太低,低到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无法接受。那怎么办?政府就得出来给一点激励机制,央行再贷款或者地方政府的贴息,又或者是某一个比较便宜的担保等等。这样就可以把回报率提高,金融机构愿意接受这些项目。”
来源:大资管观察作者:袁吉伟摘要: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相比较而言,信托公司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业务模式创新、资金运用形式多样等优势。从目前看,信托公司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为依托股东模式、建设平台模式以及捆绑核心企业模式。未来,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完善信息系统,继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围绕供应链甄别核心企业,通过嫁接核心企业的信用,围绕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的金融服务。未来市场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产业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以上。面对这一蓝海业务,信托公司需要强化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布局和创新发展力度。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第一,抢抓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机遇。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随着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剧,该业务市场极具发展前景。以应收账款为例,截至2019年7月末,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为16.5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市场成长空间会很高。另外,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指出,要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第二,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一直以来较为依赖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和政信业务,即所谓传统信托业务的三驾马车。然而,资管新规后,通道业务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相关需求也有减弱趋势,去通道趋势非常明显;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行业受到严格调控的背景下,展业难度逐步增高,且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逐步深入,隐性债务处置取得一定进展,传统政信业务模式也难以为继。信托公司面临越来越急迫的转型发展需求。而供应链金融则成为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发展方向,2018年信托公司年报中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提及率明显提升。总体而言,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利于信托公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三,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重要职责,就是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工商企业信托业务由于具有抵/质押物不充足、现金流预测较难、资金监管难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信托公司的业务短板。这就需要通过优良的业务模式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内部,只要控制好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业务风险,有利于深化信托公司与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进一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以及主导主体较多。从国际看,主要有核心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物流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主导的业务模式(谢世清等,2013)。从国内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主导机构可以分为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等四类。以下对四类主导机构各自的优劣势做一简要分析。 产品服务方面。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间长,相关产品服务已较为成熟,涵盖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且与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较为深厚的业务关系。电商平台主要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订单融资为主,个别电商已开始提供基于存货融资等产品服务。物流公司主要提供供应链管理、融通仓等服务。信托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种类相比其他几类机构,尚有待完善。 客户资源方面。银行网点多,很多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已成为其客户,有利于强化其与行业核心企业的客户关系,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辐射上下游企业,客户基础较为深厚。电商平台主要围绕平台商户,客户资源基础也较为坚实。物流公司主要为行业核心提供物流服务,也具有一定行业核心客户基础。信托公司过去长期聚焦房地产、政信平台,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发展力度相对不足,客户资源较为缺乏,明显弱于银行、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 风险管控方面。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时间较长,累积的业务数据丰富,有利于增强其风控能力;同时,银行依靠金融科技,已建立了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对完善的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对接,能够更好地监控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电商平台主要利用平台上卖家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相对可靠的信用评价模型,精确对企业进行画像,从而能快速、高效地做出审批决策。物流公司能够精准掌握物流信息,具有较强的存货监测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尚未建立起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对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掌控力度也不足,相比其他机构,风险管控能力也处于相对劣势。 资金供给及成本方面。银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供给能力最强,而且资金成本低,这方面的优势突出。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供给能力受限,而且资金成本也不低。信托公司既可利用自有资金,也可对外募集资金,资金供给能力强于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但资金成本要高出银行很多,部分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实体企业的承受能力。 资金运用方式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更多满足于企业债权融资需求,资金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相对而言,信托公司横跨实业、信贷、资本市场,具有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可以根据融资主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运用形式,或者综合运用多种资金运用方式,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需求。 业务创新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已在应收账款、存款、仓单等方面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能力。信托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突出的创新和灵活性,信托制度的应用空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这赋予了信托公司能够在业务结构设计和资产包装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和模式更迭,从而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相比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产品服务丰富度、客户基础、风险管控、资金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但是在资金运用方式、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则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补足短板,践行特色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分析 总结多年来信托公司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三类业务模式,分别是股东协同模式、生态圈模式、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一)股东协同模式 信托公司直接与某些行业核心企业形成合作关系较为困难,然而部分信托公司的股东为实业企业,例如,英大信托、中粮信托、中铁信托等,股东均为国企,处于产业的核心位置。这部分信托公司具有天然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其股东也有需求进行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支持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整个产业链条。因此,此部分信托公司可以围绕股东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借助股东优势,能够很好地把控信息流、资金流,实现资金的闭环管理,强化业务风险控制。 英大信托股东为国家电网,主要从事电网投资建设。在此过程中涉及向上游企业采购一系列电网设备。而这部分上游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订单后,会有资金缺口问题。此时,英大信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与国家电网的采购协议情况,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完成订单;订单交易资金则作为还款来源,由此形成具有特色的电网建设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模式。 中粮信托股东为中粮集团,上下游汇集了众多种植户和零售企业。有鉴于此,中粮信托针对与中粮集团有订单合作的上游种植户,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种植户信贷模式,从而解决了上游种植户的资金投入缺口问题。中粮信托针对下游零售商采购中粮集团产品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还特别提供采购资金融资。此外,中粮信托还开发了农产品指数投资信托产品,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 (二)生态圈模式 对于无实业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如何介入产业链是首要的核心问题。信托公司的首要选择就是可以入股或者与行业垂直平台合作,加强行业渗透,增强获取客户的基础。这种模式类似电商平台模式,可以通过平台流量更加精准聚焦客户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不过,信托公司要对合作平台进行选择,确保其在供应链上处于有利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防范线上平台与融资方勾结对信托公司进行欺诈。 中信信托入股佰所仟讯公司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佰所仟讯运作了商品通平台。该平台专门提供工业原材料信息、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等服务,汇聚了大量大宗商品供求信息(张凌之,2018)。中信信托一方面是借助该平台,为线上各方提供资金托管、现金管理和清算等服务;另一方面,与佰所仟讯共同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强化供应链金融管理技术。未来,中信信托还将围绕商品通平台设立供应链金融投资基金,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总体看,入股佰所仟讯平台公司后,中信信托不但强化了大宗商品交易环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而且通过增值服务还进一步提升了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云南信托立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发展,解决客户来源问题。其选择与农业服务平台农加网合作,当地农业合作社或者种植户可以通过农加网申请信贷资金。信托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技术,实现快速审批和放款。云南信托与当地大型农资机构进行合作,由其为当地农户提供农资服务;同时,由其承诺回购种植户粮食,成为放贷的还款来源,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方式,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举措。 (三)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如果不能与行业核心企业实现合作,信托公司选择与其他参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机构合作,则可达到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传统观念认为,信托公司与其他供应链参与机构的竞争大于协同;但实际上,由于彼此间的差异性,协同发展反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部分信托公司可为保理公司提供批发融资服务,而且可针对优质的应收账款,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支持保理机构获取成本更低的资金。此外,信托公司也逐步加大了与供应链管理机构的合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构建起以其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政策建议 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发力供应链金融,应以信托自身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信息科技为创新源泉,强化以下四种能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能力 信托公司长期以来较为擅长房地产融资和基础设施投融资,对于这些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平较高,但在其他产业领域,则专业服务水平不足。这主要体现为缺乏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和有效把控;缺乏对于特定行业领域的长期深耕,无法有效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没有较为明确的特定行业定位和深入布局,缺乏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战略定力。对此,信托公司必须提升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一是应明确所要聚焦的行业领域。汽车、医药等很多行业,都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需要从中确立行业方向,建立针对特定行业方向的展业策略、产品方案和客户群体,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培养专业人才。信托公司需要根据所要布局的专业领域,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研发,以深刻洞悉行业发展规律,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研判。三是可以根据展业情况,适当加强组织变革,以设立事业部、专业团队等形式,形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条线发展。 (二)强化资产端有效匹配的能力 信托融资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资金和机构资金,市场化定价水平较高,整体融资成本较高,一般会超过10%。而实体企业的回报率并不高,尤其在一些传统产业市场,企业竞争激烈,回报率趋于下降,无法负担现有供应链金融成本。因此,信托公司需要有效匹配资产端和资金端,努力帮助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引进担保等方式,降低业务风险水平,促进融资定价下降;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可以加强与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对接,降低资金成本。此外,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帮助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进一步获取低成本资金。 (三)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目前,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仍不高,缺乏针对客户的精准化风险评估工具和手段,也没有建立起供应链金融的专业风控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是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客户准入要求,确定企业客户风险评判标准,明确投后管理要求,推出更加精准的风险管控举措。二是需要建立专业的审批条线,区别于房地产、政信业务,建立更加专业的风控体系。三是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流程化、规范化,加强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信息化水平,更加及时地监测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四)强化供应链业务创新发展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不断升级和迭代,而信托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力度显然不足。信托公司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相对滞后。例如,缺乏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的机制,无法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缺乏针对不同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难以有效解决不同产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信托公司应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防止伪造交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为客户画像,更加精确地进行防线评估。二是丰富供应链金融形式,充分利用股、债等形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模式。例如,通过APP等线上形式提供业务申请入口,便利业务开展。四是加强产业内的生态圈建设,增强获客能力。例如,与垂直电商平台合作,或者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也可通过与行业核心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客户接触面,增强客户资源基础。
来源:大资管观察作者:袁吉伟摘要: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相比较而言,信托公司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业务模式创新、资金运用形式多样等优势。从目前看,信托公司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为依托股东模式、建设平台模式以及捆绑核心企业模式。未来,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完善信息系统,继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围绕供应链甄别核心企业,通过嫁接核心企业的信用,围绕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的金融服务。未来市场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产业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以上。面对这一蓝海业务,信托公司需要强化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布局和创新发展力度。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第一,抢抓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机遇。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随着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剧,该业务市场极具发展前景。以应收账款为例,截至2019年7月末,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为16.5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市场成长空间会很高。另外,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指出,要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第二,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一直以来较为依赖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和政信业务,即所谓传统信托业务的三驾马车。然而,资管新规后,通道业务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相关需求也有减弱趋势,去通道趋势非常明显;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行业受到严格调控的背景下,展业难度逐步增高,且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逐步深入,隐性债务处置取得一定进展,传统政信业务模式也难以为继。信托公司面临越来越急迫的转型发展需求。而供应链金融则成为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发展方向,2018年信托公司年报中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提及率明显提升。总体而言,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利于信托公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三,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重要职责,就是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工商企业信托业务由于具有抵/质押物不充足、现金流预测较难、资金监管难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信托公司的业务短板。这就需要通过优良的业务模式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内部,只要控制好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业务风险,有利于深化信托公司与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进一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以及主导主体较多。从国际看,主要有核心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物流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主导的业务模式(谢世清等,2013)。从国内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主导机构可以分为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等四类。以下对四类主导机构各自的优劣势做一简要分析。 产品服务方面。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间长,相关产品服务已较为成熟,涵盖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且与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较为深厚的业务关系。电商平台主要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订单融资为主,个别电商已开始提供基于存货融资等产品服务。物流公司主要提供供应链管理、融通仓等服务。信托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种类相比其他几类机构,尚有待完善。 客户资源方面。银行网点多,很多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已成为其客户,有利于强化其与行业核心企业的客户关系,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辐射上下游企业,客户基础较为深厚。电商平台主要围绕平台商户,客户资源基础也较为坚实。物流公司主要为行业核心提供物流服务,也具有一定行业核心客户基础。信托公司过去长期聚焦房地产、政信平台,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发展力度相对不足,客户资源较为缺乏,明显弱于银行、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 风险管控方面。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时间较长,累积的业务数据丰富,有利于增强其风控能力;同时,银行依靠金融科技,已建立了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对完善的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对接,能够更好地监控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电商平台主要利用平台上卖家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相对可靠的信用评价模型,精确对企业进行画像,从而能快速、高效地做出审批决策。物流公司能够精准掌握物流信息,具有较强的存货监测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尚未建立起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对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掌控力度也不足,相比其他机构,风险管控能力也处于相对劣势。 资金供给及成本方面。银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供给能力最强,而且资金成本低,这方面的优势突出。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供给能力受限,而且资金成本也不低。信托公司既可利用自有资金,也可对外募集资金,资金供给能力强于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但资金成本要高出银行很多,部分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实体企业的承受能力。 资金运用方式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更多满足于企业债权融资需求,资金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相对而言,信托公司横跨实业、信贷、资本市场,具有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可以根据融资主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运用形式,或者综合运用多种资金运用方式,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需求。 业务创新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已在应收账款、存款、仓单等方面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能力。信托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突出的创新和灵活性,信托制度的应用空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这赋予了信托公司能够在业务结构设计和资产包装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和模式更迭,从而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相比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产品服务丰富度、客户基础、风险管控、资金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但是在资金运用方式、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则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补足短板,践行特色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分析 总结多年来信托公司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三类业务模式,分别是股东协同模式、生态圈模式、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一)股东协同模式 信托公司直接与某些行业核心企业形成合作关系较为困难,然而部分信托公司的股东为实业企业,例如,英大信托、中粮信托、中铁信托等,股东均为国企,处于产业的核心位置。这部分信托公司具有天然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其股东也有需求进行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支持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整个产业链条。因此,此部分信托公司可以围绕股东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借助股东优势,能够很好地把控信息流、资金流,实现资金的闭环管理,强化业务风险控制。 英大信托股东为国家电网,主要从事电网投资建设。在此过程中涉及向上游企业采购一系列电网设备。而这部分上游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订单后,会有资金缺口问题。此时,英大信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与国家电网的采购协议情况,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完成订单;订单交易资金则作为还款来源,由此形成具有特色的电网建设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模式。 中粮信托股东为中粮集团,上下游汇集了众多种植户和零售企业。有鉴于此,中粮信托针对与中粮集团有订单合作的上游种植户,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种植户信贷模式,从而解决了上游种植户的资金投入缺口问题。中粮信托针对下游零售商采购中粮集团产品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还特别提供采购资金融资。此外,中粮信托还开发了农产品指数投资信托产品,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 (二)生态圈模式 对于无实业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如何介入产业链是首要的核心问题。信托公司的首要选择就是可以入股或者与行业垂直平台合作,加强行业渗透,增强获取客户的基础。这种模式类似电商平台模式,可以通过平台流量更加精准聚焦客户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不过,信托公司要对合作平台进行选择,确保其在供应链上处于有利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防范线上平台与融资方勾结对信托公司进行欺诈。 中信信托入股佰所仟讯公司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佰所仟讯运作了商品通平台。该平台专门提供工业原材料信息、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等服务,汇聚了大量大宗商品供求信息(张凌之,2018)。中信信托一方面是借助该平台,为线上各方提供资金托管、现金管理和清算等服务;另一方面,与佰所仟讯共同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强化供应链金融管理技术。未来,中信信托还将围绕商品通平台设立供应链金融投资基金,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总体看,入股佰所仟讯平台公司后,中信信托不但强化了大宗商品交易环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而且通过增值服务还进一步提升了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云南信托立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发展,解决客户来源问题。其选择与农业服务平台农加网合作,当地农业合作社或者种植户可以通过农加网申请信贷资金。信托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技术,实现快速审批和放款。云南信托与当地大型农资机构进行合作,由其为当地农户提供农资服务;同时,由其承诺回购种植户粮食,成为放贷的还款来源,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方式,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举措。 (三)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如果不能与行业核心企业实现合作,信托公司选择与其他参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机构合作,则可达到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传统观念认为,信托公司与其他供应链参与机构的竞争大于协同;但实际上,由于彼此间的差异性,协同发展反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部分信托公司可为保理公司提供批发融资服务,而且可针对优质的应收账款,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支持保理机构获取成本更低的资金。此外,信托公司也逐步加大了与供应链管理机构的合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构建起以其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政策建议 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发力供应链金融,应以信托自身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信息科技为创新源泉,强化以下四种能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能力 信托公司长期以来较为擅长房地产融资和基础设施投融资,对于这些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平较高,但在其他产业领域,则专业服务水平不足。这主要体现为缺乏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和有效把控;缺乏对于特定行业领域的长期深耕,无法有效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没有较为明确的特定行业定位和深入布局,缺乏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战略定力。对此,信托公司必须提升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一是应明确所要聚焦的行业领域。汽车、医药等很多行业,都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需要从中确立行业方向,建立针对特定行业方向的展业策略、产品方案和客户群体,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培养专业人才。信托公司需要根据所要布局的专业领域,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研发,以深刻洞悉行业发展规律,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研判。三是可以根据展业情况,适当加强组织变革,以设立事业部、专业团队等形式,形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条线发展。 (二)强化资产端有效匹配的能力 信托融资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资金和机构资金,市场化定价水平较高,整体融资成本较高,一般会超过10%。而实体企业的回报率并不高,尤其在一些传统产业市场,企业竞争激烈,回报率趋于下降,无法负担现有供应链金融成本。因此,信托公司需要有效匹配资产端和资金端,努力帮助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引进担保等方式,降低业务风险水平,促进融资定价下降;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可以加强与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对接,降低资金成本。此外,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帮助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进一步获取低成本资金。 (三)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目前,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仍不高,缺乏针对客户的精准化风险评估工具和手段,也没有建立起供应链金融的专业风控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是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客户准入要求,确定企业客户风险评判标准,明确投后管理要求,推出更加精准的风险管控举措。二是需要建立专业的审批条线,区别于房地产、政信业务,建立更加专业的风控体系。三是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流程化、规范化,加强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信息化水平,更加及时地监测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四)强化供应链业务创新发展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不断升级和迭代,而信托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力度显然不足。信托公司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相对滞后。例如,缺乏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的机制,无法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缺乏针对不同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难以有效解决不同产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信托公司应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防止伪造交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为客户画像,更加精确地进行防线评估。二是丰富供应链金融形式,充分利用股、债等形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模式。例如,通过APP等线上形式提供业务申请入口,便利业务开展。四是加强产业内的生态圈建设,增强获客能力。例如,与垂直电商平台合作,或者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也可通过与行业核心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客户接触面,增强客户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