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百度派 @Babybiubiubiu我个人觉得据我所知,大部分的金融博士毕业生都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虽然有些人会去华尔街,但这个比例并不是很大,不管博士金融项目的水平如何。博士学位和硕士、学士、博士学位是研究学位授予的知识和认知肯定的贡献,不同于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的是相应领域的能力和才能。这是第一点,你需要再三考虑你想做什么。其次,最直接的衡量一个博士毕业生的方法是造纸。研究分理论和实证两部分的金融,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在做实证研究。如果你想分割这个领域,有资产定价,企业融资,投资等等,然后每个都有自己的细分。如果你能在你的金融学博士学位上取得领先,你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获得至少一个这样的背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编程等等。如果你下定决心做研究,去读博士。否则,金融领域就足够了。博士课程的目的是创建模型,根据教授我们的教授,硕士课程的重点是应用模型。所以博士是在教科书和诺贝尔奖名单上保留名字的人,而硕士是负责赚钱的人。从我的观点来看,我不认为金融真的必须是一个博士学位。因为金融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在企业金融、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甚至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定量,都有共同的应用。建立一个模型的任务是给数学家的,而金融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最大化模型的收益。很尴尬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市场敏感。我知道很多教授都是数理专业背景的,他们在专业方向上都很好,但有一部分先选择了金融学博士,留在教学中无法在市场上达到同样的水平。真正的市场总是比任何模型都复杂。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们希望通过深造,增强自身的能力,为将来找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现在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为许多学生的梦想。当硕士变得更加普遍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选择读博,希望博士毕业以后,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时大家都会想,博士毕业以后,年薪会有多少?毕竟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代表着最高的学历水平。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发现博士的工资待遇可以划为三个档次。具体如下:第一档:985高校金融、经济、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的博士这些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基本上都会进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工作。这两个行业的公司都是非常的赚钱,而且已经成为一定的垄断,规模效应明显。每年这两个行业的公司招聘博士人才,给出的年薪都会非常的高。比如前段时间,华为公司招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博士,年薪就达到100万。金融行业由于成本低,赚钱的速度快,能够给高级人才薪酬待遇也非常的好。比如某证券公司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开出的年薪就有50万。这只是刚开始的待遇,当真正熟悉业务,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年薪都会百万以上。所以,每年大量的学生都会考金融、经济领域的研究生。第二档:重点大学普通专业的博士这类博士包括工科、理科、文科等大部分的专业的毕业生。这也是博士中最大的群体,也是具有代表性。很多博士都是进入高校做老师,其他的是进入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总体的年薪水平是在10万-30万之间。比如进入高校做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月薪就是8000元左右,加上其他的补贴,大概是每月一万左右。当然,这不包括额外的收入。而进入国企或者是大型民企的研发部门,差别有点大。国企的的研发部门月薪是一万左右,空余时间比较多。而大型民营企业研发部门,能够给博士的年薪大概是20万—30万,然后,再根据实力能力再进行调整或者是给予奖励。第三档:普通大学文科专业的博士中国能够招收博士的高校已经非常的多,除了顶尖的名校,地方的普通高校也可以接收博士。如果是文科博士,又是毕业于普通学校。那就只能进入事业单位、高校等工作,而且一般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大学。总体来说,工资水平不会很高。年薪在6万—15万之间。也有部分博士会选择在一二线城市的民办高校任教,工资待遇会高一些。大家需要明白,高学历并不代表高工资。博士带来的是职业的起点,至于自己能力有多强,能够拿到多高的年薪,则需要社会来评估。博士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果是技术类型的博士,那就想当吃香,年薪让很多人都眼红。如果是普通高校文科类的博士,属于理论型的博士,那收入就会低很多。现在国内的高校以及企业都十分看重博士的学历出身,如果是海归的博士,还会更受欢迎,企业给的薪酬也会更高,更让人眼红。因此,很多的学生都想到国外“镀金”。你认为博士就能拿到高工资吗?欢迎发表看法!
每年高考季,许多学生关心如何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薪资满意的工作。如果你有意学习金融方面,这几所财经高校起薪最高,甚至达到了部分高校的两倍之多,让你赢在起跑线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校201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7.15%,本科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7026元,硕士研究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9491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工程。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30余万人,一大批校友已经在中国金融业的顶峰发光发热。全校整体就业率达到95.71%,毕业本科生工资起薪6000元以上超过45%,硕士研究生工资起薪8000元以上超过50%。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有1个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1.86%,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平均起薪分别为6912.54元、8463.79元、10754.49 元。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9名;A股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11名、本科毕业校友排行第4名,硕士毕业校友排行第32名。2019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平均薪资为6288元。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辽宁省重点财经大学。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学校也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牵头构建了中英合作办学联盟。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率为96%,平均起薪位于全国一流。你觉得哪一所高校你最满意呢?
在我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数学课,学习数字推理和事物之间的量化关系,我们曾经听说过很多小朋友从小就有很强的数学天赋,小小年纪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就拿到金奖。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小学时数学很差,虽然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但是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甚至是毕业后工作都会用到数学,所以学好数学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在大学里,就有这么一个专业,研究的内容要求对数字特别敏感,那就是金融学。金融学可以说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专业了,研究的是和财富打交道的学问,学习的主要是经济学、金融理论等。从国内各重点财经院校的金融学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出来,这个专业的人气有多高。而且从每年的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聘的单位都是非常高薪的,有国有银行、投行、咨询公司、券商、保险、基金公司等。但要想学好金融学,去名企拿高薪,就必须学好数学,这是金融学的基础。而今天小新带给大家的这位,他小学的时候数学才考了5分,但大学毕业后读研究生,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答辩,成功拿到了金融学博士学位,在他41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名校的首席教授,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代表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郎咸平。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郎咸平教授,近十几年来,他一直活跃在香港和大陆,参加各类经济讲坛和电视节目,在国内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国内很多重要经济难题上都有非常犀利的观点,人送外号“郎旋风”。从公开资料可以发现,郎咸平1956年生于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家里有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他共5口人。由于排行老三,年龄最小,所以妈妈很疼他。但据郎教授自述,他小的时候总感觉孤独和压抑,常常望着天空发呆。可以看出,他小的时候有点自卑。小学时,他连123都不会写,一加一等于几也不会算,在一次小学算数考试中他才考了5分。后来到了中学,郎咸平12岁过后就像是开了窍一样,逐渐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成绩一次次进步,从全校的800多名,进步到500多,再到300多,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地建立了自信,最终他考上了台湾的东海大学读经济专业。大学期间的一次月考中,郎咸平作弊被抓成绩作废。这件事成为郎咸平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反思自己,痛定思痛,从此他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别人每天学习8个小时,他就学习16个小时,就是在这样残酷的自我要求下,他渐渐地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开始发现自己并不是很笨,大学毕业他成功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两年的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台湾找了多份工作,但是都太如意,所以他在母亲的支持下,决心去美国留学,最终他考上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但由于成绩一般没有获得奖学金,所以他母亲毅然决定卖掉房子凑足了学费供他去留学。自此郎咸平就开始了他“开挂”般的人生。在沃顿商学院的两年里,郎咸平跟着学校一位公司治理方面的大牌教授做研究,其实就是个打杂工。由于这位教授非常严谨严厉,给手下的学生非常大的压力,正是这样高强度的锤炼和学习,让郎咸平的留学生涯非常饱满,可以说他在这里赚到了经济和金融知识的“第一桶金”。两年后他顺利拿到了金融学硕士学位,但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又成功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样的学习速度,自沃顿商学院建校以来都是屈指可数的。博士毕业后,郎咸平留校任财务学讲师,郎咸平在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奠定了他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其后的五六年间,他多次跳槽,先后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芝加哥大学访问正教授。38岁他从美国来到香港,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三年后,41岁的郎咸平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首席教授。随后郎咸平调整研究方向,从美国经济问题研究转向亚洲经济问题研究,从此郎咸平多次发声,成为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有人这么评价他,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从郎咸平教授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可能经历一段灰暗的时光,但只要不放弃自己,建立自信,坚持梦想,拥有永不服输的精神,就有可能走出逆境,创造惊人的能量。
4月17日,从2019年安徽高职院校分类高考中获悉,一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金融博士生,竟然以高中生的身份,报考了安徽一所高职类医学大专院校。博士报考大专,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据了解,这名中科大博士生名叫朱俊鹏,是一名正宗中科大毕业生,已工作6年。他的本科学业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业,都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的。本科学的是数学,研究生和博士学的是金融工程。据朱俊鹏透露,2013年从中科大毕业后,先后在银行和一知名科技公司上班,待遇丰厚。但他并不满足安逸的现状。在2019年安徽省高职院校校分类考试中,他以社会考生的名义,以高中毕业学历身份,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最终考试成绩揭晓,他在省考文化课中取得满分,考了300分;校考考了278分最高分,也是校考第一名。未来,他将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里进行3年的全日制学习。17日,朱俊鹏在高考体检后,解释了要去读大专的原因,他笑着说:没毛病。他说,自己虽然是理科男,但兴趣一直比较广泛;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爱人和岳父影响;萌生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岳父的推荐,另外一方面自己成家了,要留在合肥学习。朱俊鹏说,专科的学习时间比本科短,报考医专主要考虑到偏向职业方面,不需要学历什么的,他已经是博士了,技能教育更符合他的需求。他还透露,大专毕业以后,有可能开一家口腔诊所。因为需要进行全日制学习,朱俊鹏已经做好了辞掉工作,专心在校学习3年的准备。他说,之所以拿到了博士学历还来考大专,主要是想获得技能知识,他希望经过3年的专科学习,未来能将在中科大学到的知识和医学大专知识相融合,成为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开辟一条新的职业道路。小编觉得博士的路子是选对了。在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和关心程度会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牙医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毕竟学历不能当饭吃,是不?对于博士生读大专,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发表您的看法。(胡霈霖)
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在英国金融博士毕业,其实有很多高薪工作可以选择:可以去研究院,可以去银行,可以去四大,但你有想过成为一名大学讲师吗?今天的主人公在英国待了8年,读了本科、硕士、博士,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硕士期间,她成为了全英第一个以国际学生身份当上英国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学生代表。当时通过两年时间,提高了国际学生的满意程度,10个国际学生有9个都100%的满意,后来也被国内大学邀请回国做过讲座。从小就励志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她,经过8年的顽强拼搏,终于在英国寻得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精神,才造就了现在的她,感情充沛、经历丰富,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学讲师面试的流程如何?主要考察什么能力?博士毕业后,还有哪些职业可以从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专访,走进她的故事。Xihui的简介目前接到Teesside University的Offer,即将成为Lecturer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博士就读于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Corporate Governance专业;研究生就读于The 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Management (Financial Analysis)专业;本科就读于The University of Northampton,Business Management专业;专科就读于韶关学院,大三来到英国读本科。专访现场01Q:您一般是通过哪些渠道找到大学招聘的信息呢?在Jobs.ac.uk,国外非常著名的招聘网站,大学招聘都会在上面发布。02Q:大学导师面试流程是怎样的?和其他行业的面试有什么不同?如果是国际学生面试大学讲师,一定要有个博士学历。另外一个就是,没有像其他银行等行业,并没有考试和笔试。面试的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四步:第一,5分钟的presentation,然后interview panel问关于presentation的问题;第二,面试官问例行性问题;第三,我提问题;第四,带我参观商学院,适当性地问些问题。有的大学可能会加上试讲的环节。我的presentation,是要求讲一下,“如何贡献才能符合学校未来五年的战略方向?”我当时主要是从四个角度来回答的:第一,就业机会;第二,学校的国际化;第三,科研成果;第四,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等等。我针对自身的重点来发表主要观点:第一,获得博士学位,有科研文章和科研成果;第二,有教学经验和热衷教学;第三,我能帮学校增加国际知名度。03Q:您认为这个面试,主要是考察什么能力?多方面的考察,一个是语言组织能力,另一个就是会问到一些关于经验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个人的leadership ,organization,time management,team work这些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会问到“为什么会申请我们学校?”,分享下教学经验,比如说,“一个学生出现了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有没有教过这个模块?如果你教过或是如果没有教过,你打算怎么样开始?”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04Q:读博士之后,除了进大学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工作方向吗?可以进研究院,还可以进银行等等。商科的博士也可以多留意一些大公司,很多大公司也需要博士等级的人才。05Q:那现在这个大学的待遇怎么样?待遇挺不错的,特别是在Middlesbrough这个小城市,性价比特别高 。而且学校的养老金福利也挺不错的。06Q:以后打算一直留在英国了吗?我不确定,先做好眼下的事情再说。07Q:请问您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呢?我的规划就是想当一个教授,然后去全国各地讲我的学术报告,分享我的结果吧,这是一个长期目标。短期的话,就要先做到一个讲师,要先有一些教学经验,才能教学跟科研结合起来,写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影响力会大一点。所以,短期3-5年内,希望能成为一个高级讲师,然后在一些好一点的杂志,发表3-4篇论文,10年左右,希望能成为教授,大概是这样的想法。08Q:中国留学生留英求职的优势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是“勤奋”吧。中国人很拼、很努力,不偷懒,基本上能留在这边学习工作的人,除了那些富二代,基本都是认真读书,认真工作。这一点是跟本地人比,我们最大的优势,东南亚的人都是这个优势。09Q:当初为什么会选择CareerVantage?我对比了其他机构,感觉CareerVantage的价格比较适中,而且承诺保证我能拿到工作offer,这个是给了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其他一些机构,没有保证说到我一定能拿到工作为止,他们只是说给辅导建议。刚好当时碰到“奖学金计划”,我也就报名了。10Q: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CareerVantage给了您怎样的帮助?感觉CareerVantage的办事效率挺高的,各方面都能感觉到,比如说修改CV,还有PR那边,都很快给我回应。CV都挺专业的,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可以去follow。在personal statement方面,CareerVantage给我提供了一些比较专业性的词语,就是主动性、积极性比较强的词语。在我拿到interview之后,我联系了CareerVantage的导师,和她聊了一个小时左右的电话,这个对我之后的interview帮助挺大的。导师给我的建议第一个,是我的presentation;第二个方面,就是教会我如何表述,比如在“为什么去这家大学面试”这样的问题。11Q:对于留英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学习的话,建议大家做好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要复习。然后,建议大家尽量找非中国同学一组,多出去走走,参加学校当地组织的社团活动,不要老待在家里,或是对着电脑。工作方面的话,我觉得只要你学习成绩好,工作各方面的硬实力跟软实力都培养出来了,工作机会总会有的,要提前准备,对自己要有自信。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周报记者 罗晶 发自广州博士,站在象牙塔尖的群体,手握直上青云的通行证。在很多人看来,考上博士就是踏上“人生巅峰”。但对博士们来说,从象牙塔的围城里顺利走出来,拿到毕业证书才算是“巅峰时刻”。“在读博士的第三年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很难毕业,这样的焦虑持续到第四年。”曾在长安大学读博的曾墨帆说,那段时间就是上午干坐着,也看不进任何书,晚上还失眠。博士毕业有多难?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2018年,博士延迟毕业率仍为64%,依然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库,博士学位获得者平均学习年限为4.3年。超期未毕业在读博士研究生被列入学校清退名单。近期,30多所高校陆续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包括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有在读博士研究生选择主动退学。曾墨帆试过寻找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都指向同一条路:退学。读博第五年,他选择和自己和解,回到原本的三尺讲台,学生们的好评成为他追逐的新目标。“人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就没有价值。”曾墨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功名博士,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代表着官职名。时至今日,这演变成最高学历的象征,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仍然是功名与利禄的代名词。“当时考博士,更多是出于职业规划的考虑。”2008年,曾墨帆以硕士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一本院校任教。为了在工作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他考上母校长安大学的博士生。自认又笨又懒的曾墨帆低估了博士毕业的难度,曾一度走到了抑郁的边缘。抑郁的程度如何?“一个上午什么都做不来,晚上也睡不着。”曾墨帆说,家族有精神分裂症的病史,虽说这是在较大压力下才会发作,自己的抑郁情况和这相比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也说不清楚哪天压力过大,就触发了精神失控的按钮。曾墨帆的经历并不是个例。2019年,Nature牵头的一项研究表明,36% 的博士生曾因博士学业焦虑或抑郁,21%的受访者称自己曾被欺凌,21%的人表示曾遭遇过骚扰或歧视。退学?这是曾墨帆想尝试的退路,身边也有这样的“榜样”—同门李堃。在一众亲朋好友的反对声中,李堃在2014年5月放弃了这所211、“双一流”高校的博士学位。退学之前,李堃的经历都很顺遂。本科毕业后考入青岛公路系统事业编制,2004年入职,月入5000元的稳定工作让人艳羡。2006年,他觉得工作枯燥了,决定辞职考研。考研成功后又如愿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既然考上了,以后当个大学老师也不错”。2009年,李堃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生涯。越深入学术领域,他越感到无趣。书上谈的交通运输理论,他只想用双脚去实践。和导师最后一场谈话,李堃拿出了新疆、西藏以及国外的尼泊尔地图,“我想骑行去这些地方,连保险都买好了。”这时候,他的导师才发现再也劝不了,惋惜之余唯有尊重他的选择,并鼓励他往后的人生要去找热爱的事情,“日日精进”。“他不纯粹是为上学,像是借着无拘无束的校园环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钻研文学书籍、诗词歌赋,骑行和旅游。学位证书反倒是附赠的,是次要目的。”曾墨帆也曾试过劝止李堃退学的想法,但曾墨帆还是放弃了劝说,“对他而言,拿到证书是好事儿,拿不到也无关紧要。”现在,无甚交往的人问起李堃退学原因,他一般会回答“做不出论文”,这省去解释的麻烦;普通的朋友问起,他会直接回答“不想读了”,这样对方无从。只有特别好的朋友问起他才会说:“我的人生和这一纸文凭没有太大关联。”一纸文凭,承载着功与名。只不过,有人视为一生所盼,有人看作一张素纸。压力博士退学,“是污点吗?”这是搜索引擎在“博士 退学”关键词搜索结果出现的关联问题,相关的问题还有“博士肄业有多严重?”“博士退学的代价?”“博士退学对博导影响?”博士说不出的压力,搜索引擎能回答。家人是压力来源之一。曾墨帆父亲从小对他要求严格,得知他考上博士,开心得把儿子当作家族骄傲。当他把退学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第一反应是“你不够勤奋”!父亲觉得,儿子让自己面子丢了。直到曾墨帆焦虑的情况愈加严重,父亲才正视了他的情绪问题,担心他哪天会想不开做出意料之外的事,反过来宽慰他,不再指责。得到父亲和伴侣的理解后,曾墨帆在博士第五年退了学。导师是另外的压力来源。很多博士研究生爱把导师称为“老板”,因为他们掌控着论文能否发表、毕业能否顺利通过等“生杀大权”。放弃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的周辰坦承,选择退学的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个体制。2016年,本科学计算机毕业的周辰被录取为计算机与生物交叉方向博士研究生,专业要求将已有方法运用到生物科研(多为实验数据分析),从而完善对生物问题的解释。生物基础并不牢固的他在无数次研究中产生了自我怀疑:连基础知识都不扎实,还谈什么创新?周辰试过寻求帮助。然而,导师工作地点在上海,北大只是他招收博士的其中一个研究机构,加上实验室规模大,一人之力难以兼顾这么多学生。周辰整个博士一年级几乎是一个人在宿舍度过的。“我认为导师是需要在科研方向上给学生启发、解惑,转专业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帮助。但那一年,我只能在宿舍天天看论文,也没看出个道道来。”经历了无尽的自我怀疑与否定,周辰在博二的尾声决定退学。中国已成“博士生产大国”,近年来,传统的导师制向老板制转型,博士生沦为“博士工”的现象引发了“老板与打工仔”的身份调侃。改革迫在眉睫。8月26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回应了“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称将充分采纳这一建议。业内人士认为,导师权力的扩容,赋予导师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更大的自主权,相应的约束规范势必要跟上,防止导师自主权异化为不可商榷、不能更改的“一锤定音”,方能兼顾对学生权益的保障。《答复》提到,教育部已开展相关工作,如“坚决克服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强化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的作用,学术期刊论文等其他形式呈现的创新成果将不会成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门槛”。此外,教育部提及在2020年下半年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等。多样从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仅18人的博士生,到2019年招收博士生数突破10万人。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陈旧观念更需要被打破。博士学位仍然是“最强大脑”的象征,但不再高不可攀。杭州市余杭区某街道办一张2018年招聘公示火了,因为列表中被录取的50名应届生不乏清华、北大博士;每年,深圳的高中招聘教师,都有清华、北大博士位列候选人名单;近两年公务员考试,清华、北大毕业生报考的情形见怪不怪了。多元的选择,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标志。38岁的李堃从博士退学已经6年了。4月,他从上海辞职回到老家郑州,带着他“用博士经历培养的素养”经营理财类公众号赚来的20万元。回到郑州,他拿着5000元月薪乐呵乐呵地运作自媒体工作室,计划着等疫情结束后,就用攒下的钱去骑行旅游,这是他在读博的时候就喜欢做的事,只要奖学金攒够三四千元,就骑上单车满世界跑。同窗们没人把李堃看作失败者、逃跑者,而是人群里足以耀眼的焦点。“试想一下,同门成天都在为论文、为学位焦头烂额,苦思冥想。其中一个异类该吃吃该喝喝,该旅游旅游,没事还主动去找导师聊人生,带着同门满大街小巷找好吃,攒同门的麻将局子。你说这样的人谁能不喜欢呢?”曾墨帆说。赞赏不止来自同门好友。李堃在知乎上发表关于《博士读一半决定跑路了,丢人吗?》的回答,截至9月25日,得到7692个赞同和1000条评论。大部分评论都认为,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很酷”。曾墨帆从博士项目退学后,依然在大学执教。“也算是与自己和解。”他说,不读博意味着在高校上升空间狭窄。硕士或讲师没有申报科研项目的资格,但要评上副教授必须得有项目,升职之路就这样陷入死循环。尽管职称评级、晋升等都会比博士等级的慢一大截,但曾墨帆内心更为笃定了。“现在依然看不下去那些数学公式和模型。我还是喜欢教书,把书教好就行。每年的学生评教,我还是高分的那个。”曾墨帆想通了,好好地教书育人,也是一件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也是能让父亲感到骄傲的。最近,周辰申请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硕士学位,还拿到满意的工作Offer。虽然因疫情关系被迫在家待了大半年,但他还是勇敢选择跳出舒适圈,对现状甚为满意。“毕竟薪水蛮高的,可以专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的曾墨帆、周辰均为化名)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成都市,直属教育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小985)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现有光华、柳林两个校区。学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获评A-。西南财经大学日前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详情如下:1、就业去向2018届毕业生(不含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总人数为5911人,男女比例1:1.86。其中,本科生3634人,硕士2197人,博士80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7.7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03%。硕士毕业生就业率98.72%。博士毕业生就业率100.00%。其中,本科各学院去向明细如下:备注:表中境外留学包含出国境工作的7名同学。2、本科生深造情况本科毕业生 3634 人,1427 人继续深造。深造率:39.27%。国内升学20.80%,共 756 人。境外留学率:18.46%,共671 人。①出国(境)升学 671 人中,28 人进入 QS20183排名前 十的国际顶尖大学,111 人进入 QS2018 排名 11-30 的大学,113 人 进入 QS2018 排行 31-50 的大学。②国内升学 756 人,721 人考取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 326 人考取本校。考取其他院校的 有 35 人。③保研情况2018届保研名单公示:415人。保研率:11.42%。考研率:9.38%。各学院保研明细如下:3、就业地点签约就业地区流向:①本科生在西南地区就业比例 46.16%。②硕士生在西南地区就业 比例 57.03%。③博士生在西南地区就业比例 71.25%。4、就业单位①签约单位经济类型:②签约单位行业:毕业生在金融行业的总体分布为 37.79%,其中本科、硕士毕 业生分别为 28.73%、45.61%,均高于其他行业。博士就业行业以教育为主。③金融行业就业共1423人。5、薪酬、重点单位①毕业生签约起薪2018 届毕业生平均签约起薪 6607 元。其中本科生平均签约 起薪 5766 元,硕士生平均签约起薪 6766 元,博士生平均签约起 薪 7875 元。签约起薪集中在 4000-7000 元,如下:②就业重点单位考取选调生120人。882 人进入《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年度“世界 500 强”企业工作,占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23.42%。918 人进入《财富》杂 志年度“中国 500 强”企业工作,占签约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24.38%。51人签约“一行两会”,其中本科生7人,硕士生41人,博 士生3人,签约中国人民银行的比例最高。分346 人签约国有商业银行,其中本科生 122 人,硕士生 222 人,博士生 2 人,签约中国建设银行的比例最高。26 人签约政策性银行,其中本科毕业生 1 人,硕士毕业生 25 人,签约国家开发银行的比例最高。分198 人签约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本科生 84 人,硕士生 113 人,博士生 1 人,签约招商银行的比例最高。签121 人签约会计师事务所,其中本科生 60 人,硕士生 61 人,签约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的比例最高。143 人签约证券企业,其中本科生 34 人,硕士生 107 人,博 士生 2 人,签约中信建投证券的比例最高。182 人签约保险企业,其中本科生 74 人,硕士生 107 人,博 士生 1 人,签约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比例最高。27 人签约基金企业,其中本科生 6 人,硕士生 21 人329 人签约 IT 及互联网企业,其中本科生 199 人,硕士生 129 人,博士生 1 人,签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比例最高。
全国金融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长举行 湖南日报11月22日讯(记者 易禹琳 通讯员 刘依妮)中国金融向何处去?人工智能能否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方?如何防范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风险?11月21日至22日,第六届“财信”全国金融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2021中国金融学博士生毕业意向交流会在长沙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50余家国内知名财经院校的专家与学者就国内外经济金融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本次论坛由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主办,论坛包括开幕式和主题演讲、圆桌论坛、金融学院(系)院长系主任高端论坛、28场线上博士生平行论坛和2021中国金融学博士生毕业意向交流会。2.5万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与。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斌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莉亚教授以及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马理教授通过线上线下分别就《中国金融向何处去》《杠杆分化、资源错配与高质量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结构性视角》《人工智能与银行高质量发展——基于信贷业务的考察》《危机以来世界货币政策调控的演化与未来发展》做了主题演讲。 圆桌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教授、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郭晔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易行健教授、以及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杨胜刚教授就热点话题“十四五新格局与后疫情时代新形势”展开讨论。【来源:湖南会展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金融博士去学牙医4月18日,一件不大的事情在朋友圈转发,也引起某日报的注意:博士朱骏(化名)博士都毕业6年了,居然去报考专科学校!放弃银行和科技公司的职位,去学牙医去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在数学和金融方面的专业积累都不要,重新开始一个陌生的领医学域,对他是佩服也是对他抉择的尊重。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早在六年前就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博士朱骏(化名),今年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最终取得了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一旦被录取,将在学校里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根据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以博士学历报考高职专科学校,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估计全国也是罕见。高职专科到博士,中间差了三个学历等级:专科到本科,本科到硕士,硕士到博士。只有从专科起步向上攀登到博士的,没见过博士毕业再考专科学校的,这不是颠倒着来吗?据报道,朱骏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都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的,本科专业是数学,硕士以及博士专业是金融工程,2013年毕业后先后在银行和一知名科技公司上班。“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我的岳父和爱人影响,他们都是口腔医生。”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一番考察后,他决定报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是一路过关斩将,以第一名的成绩即将开始三年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习。一路名牌大学毕业,读到博士基本到头的状态,可以充分证明此人非常聪明,但是对于普通人的观点,对于回头读大专这个事情,肯定还是会有不小顾虑:我一个博士生,去考专科,太没面子了吧?别人会怎么看我?一事当先,先考虑别人的观点,不是想到自己。自己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符合他人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就是这种在世俗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爱好。其实,读到博士的人,尤其是工作过6年时间的人,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个体,这一点根本不用怀疑,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是揣测别人的想法,但是这各问题的理由可能还是就来自于世俗的判断,为啥这么说,可能牙科医生的收入、发展前景、以及妻子和岳父所能提供的职业发展和盈利预期,确实是非常确定性的未来,比自己在专业领域发展可能要光明的多。当然兴趣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兴趣使然?读大专是进入行业的通行证我们无法判断朱博士放弃金融职业,去进修大专真的是因为兴趣,但是这个牙科大专的文凭确实是进入牙医行业的最低的门槛儿,有这个毕业证就可以进入岳父的诊所,未来也可以自己开诊所。事实上从社会对人才需求角度说,博士回炉读口腔医学专业,也许是一种非常有“钱途”的选择。根据《中国正畸市场消费蓝皮书》显示,2016年底,中国的牙医执业(含助理)医师数量在15万人左右,其中真正受过正规牙医本科教育的口腔医师可能只是3万人左右,保守估计牙医缺口在12万人,实际缺口可能在17-18万人。而且,种牙植牙都非常昂贵的背景下,在“一口牙等于一辆宝马”的当下,口腔医生收入非常高,一般能达到几十万元,一点不低于选择“996工作制”的程序猿。如果是自己开诊所,独立行医,估计收入要更高一些,年入百万也很正常。有人觉得这是瞎胡闹,有人觉得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毕竟国家培养一个专业人才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毕业后却没进入合适的领域发展,对于国家在朱博士身上的投入来算,尤其是从本科到博士的是十年,可以说确实是一种浪费,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不是胡闹,毕竟读过20年书,又在社会上混过6年的人,对于自己是不是胡闹肯定有自己的更多判断。“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我的岳父和爱人影响,他们都是口腔医生。”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朱博士实际在他的采访中完全表达了自己的小算盘,对于他学数学和金融的背景来说,接近30来岁再转型确实难度比较大,但是有岳父以及爱人的专业支持和行业背景,应该说转型不难,关键是他的引路人在牙医这个行业经验老道,有他们带路,朱博士转型几乎是无风险、高收益转型,可以看到的未来,中国少了一个办公室白领,多了一个充满干劲、经验丰富的牙医老板。当然,朱博士自己的观点是兴趣使然,但是到了快四十岁,工作六年的人来说,再谈兴趣确实有点晚,但是也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确实会泯灭兴趣。与朱骏相映成趣的是“流浪大师”沈巍。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流浪汉饭都吃不饱,跟“读书”联系不到一起。但沈巍就是边流浪边读书,读书流浪两不误,不为世俗所左右,你说你的,我读我的。沈巍与朱骏境遇迥异,处世之道则同。知乎上也有关于类似问题的讨论,其实很多人的误区就是读书多理所应当的拿钱多,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正相关,一般来说,读书多,收入也一般来说会高一些,但是具体到个案,又完全不同,很多文科博士,确实在经济收入上处于弱势,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离钱比较远,拿到博士学位对收入的改善也比较少,甚至赶不上早几年上班的专科生,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房价飞涨,十年几乎十倍的涨幅,早出来十年混社会,造就买了房子,而刚出校门的博士,拿着几千块工资,面对着几百万的房子,确实有深深的无力感。朱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是兴趣使然,我却分析还是认为牙医这条路绝对是无风险、高收益的一条路。这是记者采访时的对话记者:为什么博士学历还要报考大专院校?朱彦俊:一方面是我兴趣比较广泛,平时对历史和医学等学科都非常感兴趣,去年知道有这个分类考试后,就决定往口腔医学方向试一试;另外一方面是,我爱人、岳父也都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我挺好奇的。记者:之前博士所研究的知识就那么放着,会不会觉得可惜?朱彦俊:之前那么多年的学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整体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专业也并不一定会丢掉。比如说,我想学的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还是有交叉的。记者:假如你被医专录取,会不会向更高的学历深造?朱彦俊:暂时没有考虑,我更偏向职业方向,但未来不排除深入研究。记者:口腔医学中有有一门基础课——解剖学,你会不会害怕?朱彦俊:我之前也问过爱人,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应该不会是个难过的门槛。而且我现在已经开始在看医学专业课书本。无独有偶:清华化学博士重新高考读建筑据报道 ,1998年,刘早第一次参加高考,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专业志愿依次是建筑学、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后以612分的成绩,上了浙大的调档线,被该校调剂录取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刘早说,本科学习强调打基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学位,刘早学得很认真。在浙大,刘早的综合成绩从大二到大四一直是全班第一,还担任了该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最终2002年本科毕业后,刘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工反应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但是他还是喜欢建筑学,快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毅然回高中参加高考,以644分的高分实现了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愿望。因此他对自己的专业谈不上感兴趣,也谈不上反感。冲着保送研究生的指标、奖学金和学士。我身边的案例:选择大于努力我的高中同学,后来跟我考入同一所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读了半年,还是决定回去高考,因为转专业太难了,教育部虽然同意可以转专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难度很大。后来这个同学再次高考,进入重庆大学建筑系,后来在央企做建筑规划,趁着房地产发展的十年,基本已经财务自由。如果还是读生物,估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某大学著名实验室的博士后吧。当然这个抉择主要是兴趣的原因,但是没想到后期也带来经济上的差异。这种专业调整我个人认为都是理智选择的结果:1、高校转专业太难,试想高中毕业的小孩子,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考生,知道啥大学专业情况,完全就是瞎撞,碰到哪个算哪个,能拷出来就是成绩了,还怎么在乎兴趣。但是进了大学门再调整就很困难了,又是成绩要求,学习实践。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完全没法转,比如建筑系、医学类专业,,所以只能回去重新回炉。2、职业规划太弱,甚至根本没啥规划,别人说哪个好就跟着去,完全不懂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身边一堆朋友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环保的世纪等忽悠去了生物、环保这些专业,想脱身没那么容易。我有同学学传播专业去了建设银行,进去才发现,学传播和学金融的发展的完全就是天上地下的感觉,自己自学注册金融师,去了国内第一的公募基金,收入自然也是跨越式发展。但是这些行业之间的差别都是工作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的。朱博士最后决定去考牙医,我相信也绝对是看出了其中的差别。3、如果能换专业,我相信身边的朋友,还是读者朋友们有一大批要换个专业,上班十几年,你会发现,选择比坚持重要,行业比聪明重要, 那个考研咨询达人张雪峰也说,对外经贸的金融专业比北大的文史哲学要强太多,对此观点,我也是认同的。最后,如果给你选专业的机会,你会换专业吗?换到哪一个?来源:学术志 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