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未来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详细分析——现在考研还值得吗?鬼玲珑

未来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详细分析——现在考研还值得吗?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研究生毕业后(国内的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的就业形势会怎么样?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更有发展?这是一篇长文,中间是详细的分析,如果大家想挑重点看,请直接看文中的加粗部分和文末的结论。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明年这一届的考研的难度一定会只增不减,于是就有一些同学问我:孙老师,既然考研难度这么高,能考上的肯定都是很优秀的,那等硕士毕业了,就业前景肯定好吧?不然谁会去考呢?也有的同学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就业形势以后一年比一年严峻,而且硕士的学历也越来越有“通货膨胀”的感觉,那有没有可能等好不容易又多花了两三年时间读完研毕业,结果发现能找到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找到的工作好?这时候最理智的决策是不是先“把坑占上”,后续再慢慢图谋职业上的发展?看到大家这么多疑问,那我在这里就自己这些年来从事考研辅导的经验以及接触到的研究生就业的各种各样的见闻,努力做出一个细致的解读,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发现有什么疏漏,有什么想补充的,欢迎在文末留言指出,我看到后会回复各位。)研究生就业问题牵动人心首先我应当坦率地指出一个残酷的事实——硕士生的就业确实一年比一年难,这种情况类似于十几年前本科生大幅扩招的时候带来的学历贬值现象。我们看一下数据:近20年来,历年硕士生录取人数整体保持了很快的增长速度,1997年录取5.1万人,那时候物以稀为贵,硕士生绝对是香饽饽;2005年录取32.5万人,规模已经是1997年时的六倍多;而2018年录取人数突破60万,2019年录取人数预计在64万左右(由于某种原因,从2017考研起官方不公布具体录取数据),十几年时间又翻了一倍。现在有一句调侃是说,现在大街上扔块砖头下去,砸死十个人有八个是硕士生,虽然有夸张,但是却说明了一定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作为本科生,如今再来看待硕士生的时候,不要再把其当成精英、天之骄子来仰望,而当成是日趋普及化的一种学历教育,是每个本科生想进一步提升自己都可以去考虑争取的常见途径,甚至是对很多工作岗位和职业生涯来说迟早都要拿到的一个门槛级的文凭。你要对自己说,硕士生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了这样的看法角度,你才能对待考研这件事有一颗平常心(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其实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考试前的心态会不会产生很大起伏),从而客观、理性、长久地考虑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人生的节奏和主动权。把考上研究生了就当成是鲤鱼跳龙门、麻雀变凤凰,就此一劳永逸、万事大吉地走上人生巅峰的想法如今已经不切实际,如果你抱有这样的期望,只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读了研也不会感到开心、满意。甚至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人读研后心态失控,总是跟人说千万别读研,否则会跟他一样后悔。你可以看到他一会骂学校管理混乱,一会骂导师不负责任,一会骂专业没有前景,一会叹息自己为了读研年龄大了耽误很多事……我相信没有同学希望自己以后会这样吧?读了研迟早也要去应聘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是把每年所有的硕士生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就业难易程度的,实际上这个每年60多万人的群体内部,就业上的差距非常之大,实在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随便举几个方面的例子,你就有直观印象了:同一个研究生专业,如果是全国TOP5名校硕士毕业的话每月工资3万元,普通一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1万元,而如果是口碑在国内倒数、实力孱弱刚刚才获批设立了这个专业的硕士点的二本院校的硕士毕业工资3000元,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对口工作。同一个院校毕业的硕士,如果是热门的、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新能源、大数据、新材料等等,offer那是拿到手软,公司随便挑;如果是冷门的或者属于夕阳产业的专业毕业的,比如说历史学、社会学、采矿、水利水电、造船的硕士,那其中除了一小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且个人心仪的工作以外,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就很艰难。同一个院校且同一个专业毕业但导师非同一人的硕士,由于各自的硕士生导师在这个领域的学术能力、江湖地位、人脉资源、人品性情、行政职务等方面相去甚远,硕士生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也会相应天差地别。这方面我也是深有体会,篇幅所限,先不详细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单独探讨。招聘硕士的展位前也是人山人海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都对硕士生的就业产生了可见的影响,比如:你是否坚持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愿意去尝试从事不限专业的校招岗位?比如有的硕士生读研只是为了拿一个硕士文凭,而不想从事所学专业(因为对本专业实在没兴趣或者前景看衰等),而有些大企业校招的时候很多岗位(特别是管理培训生、营销岗、创意策划岗、综合业务岗等)都是只看综合能力不看具体专业的,这时双一流等名校毕业的或者个人能力突出的硕士生转行就比较容易,反之转行就比较艰难也就无法就业。你对工作地点有没有要求?比如你一心想硕士毕业回家乡城市工作,但你所学的专业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提供对口的岗位,你怎么办?或者你想去大城市工作,但专业对口的话你只能深入农村或者在荒郊野岭的施工现场上班,你怎么办?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提前考虑好,没能就业。你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是否饱和?比如现在很多同学都读了会计学(学硕)、财务管理、会计(专硕)、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财会类的硕士,但你知道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有多少吗?据财政部和其他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000万左右的会计从业人员,2000多万的会计持证人员,其中600多万具有初级会计职称证以上证书,就连号称中国最难通过考试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截至2017年12月31日也达到了10.5万人!会计这个行当业已饱和,如果你现在准备考财会的研究生,几年后毕业了你就要做好在这个战场厮杀搏命的准备。再比如法学专业的硕士(包括法律硕士),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专业排行榜里名列前茅,但是中国哪里需要这么多的法学人才呢?每年法院或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招考一共才有多少名额?每年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顾问或法务专员的招聘才需要几个人?何况现在往往只要名校毕业的,如果你是在一个别人都没听说过的二本院校里读了个法律硕士,就业当然就很不乐观了。你是不是跨专业考研?有些用人单位和岗位对于跨专业的硕士抱有不信任的心理,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招聘教师或者行政人员时,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招考时,要求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所学为相同专业(或属于同一学科大类)。比如下图所示,2018年12月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就是如此要求的——“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均应符合该岗位专业要求条件”。某高校招聘行政人员的要求你本科读的学校是什么档次的?随着研究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看重第一学历,毕竟为了高考你学习了三年,考研一般只准备半年多,用人单位觉得本科阶段最有参考性,何况还有很多考研的学生为了能考上对于本科的课程全都敷衍了事甚至直接逃课,等读研的时候除了考研指定的那几门课以外其他专业知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很多人的心态就是为了掩盖读了个很差的本科学校而去刷硕士学历,导致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都是不断往更高档次的院校流动。……以上各种情况都对就业率产生了影响,显然不能泛泛而谈。而我们想考研的同学都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去奋斗的,所以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人云亦云,听别人说现在硕士普遍不好就业了,或者看新闻报道说2019的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又如何如何下降了,就觉得自己如果读研了也一样不好找工作了,这种观点绝对是片面的!相信自己,考研加油!结论那此时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应该怎么办?要我说,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三个字:想清楚。想清楚,说起来很轻松,可真正做到真的很难。就此来全面分析的话,都够我写一本很厚的新书了。但我还是想在这里尽量多给大家一些提醒,希望你能认真读完,相信肯定会对你有帮助: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发现要不要考研这件事情实在是因人而异的,甚至可以说,不是考研值不值得的问题,而是考研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研究生(近十年来考研录取率整体在1:3左右),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学术,搞研究。如果你本科就是就读名牌大学,对所学专业有兴趣,行业前景又光明,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准备考研吧!现在不读研,未来职业发展会处处受限,过些年回过头看往往会后悔的。如果你本科学校很不好,或者专业很尴尬,想考到一个更好的学校提升自己、证明自己,那也努力去考吧!虽然不敢说考上了未来一定前程似锦,大富大贵,但是肯定会比你现在本科毕业直接去找到的工作要强,而且更有发展前景。同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在能保证考上的基础上,尽可能去选择含金量更高的名校,你多去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浪费!当然,跨专业考研需谨慎(不是说不要跨专业,而是要认真考虑是否合适与值得),要通盘考虑好,不能一时冲动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就打算转行,如果你读研后发现新换的专业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或者自己还是感到不满意、不感兴趣,又该怎么办呢?何况跨专业考研的话相比那些和你同场竞技的考本专业的人,无论是在考研的备考中还是后续的读研中,你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被淘汰下去,这个账一定要会算。如果你本科也没怎么好好学习,又不能找到太好的工作,对学术也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是想通过读个研究生逃避巨大的就业压力,或者看见身边好多人都嚷嚷着要考研自己心痒了也想试试,读研期间也没有吃苦的准备,不打算发愤图强、大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希望能继续再浪个几年,就业的事等到硕士快毕业的时候看情况再说,那我建议你还是不要考研了比较好(至少在你还没想清楚之前不要考)。因为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考研,考不上是大概率事件,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很可能要失败的事情上呢?退一步说,如果你运气爆棚,人品爆发,幸运地考上了研究生呢?那恕我直言,以刚才所讲的这种精神状态去考研,你也只能考上很一般的院校的很一般的专业(名校的好专业几乎可以确定考不上),这对你来说又有多大的价值和提升呢?学历的提升因为学校一般而显得很有限,甚至不足以弥补增大了两三岁的年龄带来的求职上的劣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年龄快30岁的硕士毕业生,特别是尚未生育、几年内可能要去生孩子的女生)。再考虑到你为了考研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两三年如果工作的话本来能挣到的工资和其他机会成本,确实不太划算。如果决定要考研了,必须要抱着一定成的信念,坚持复习下去直到复试结束。切忌瞻前顾后,摇摆不定,前怕狼后怕虎,今天担忧自己考不上怎么办以致整夜失眠,明天在自习室复习坐不住了突然觉得要是直接去找工作也不错,要是因为考研错过了难得的工作机会怎么办。抱着赌一把、试试看的心态来复习也要不得,不肯踏踏实实吃苦,只想着稍微看看书就去考试,能考上最好,考不上拉倒,无所谓的事儿,大不了老子去找工作。凡此种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白白蹉跎了大好青春。考上研究生了也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考研成功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平台,努力的人生才刚刚起步,绝不是考上了就万事大吉,坐等开启躺着赚钱模式。如果想取得辉煌的工作成就,接下来面对的各种事情(学术科研、发表论文、考取证书、实习实践、应聘的笔试面试、职场晋升……)都是一道道关卡,都要像考研的时候那样倾尽全力,不可懈怠。如果不考研而去选择找工作,是否会存在反而结果更好的可能性?本科学历更好就业或者未来发展更好的这种可能性还真有。所以上文提到的先“把坑占上”的策略不失为明智之举。随便举两个例子。第一,现在有好多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及以上”。请看下面这张图,2018年12月某事业单位最新招聘的要求,学历要求一栏非常有代表性。假如你现在是本科,遇到了这样一个要求是“本科及以上”的岗位,而且这个岗位是你所心仪的,你凭自己的努力又能应聘成功,那你为什么还非要去考研呢?等过几年你研究生毕业了,再回来应聘这样的岗位岂不是费时费力还白白丢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何况几年后如果形势变化你连想应聘的机会都没有了也是可能的。如果你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学历,等工作步入正轨后完全可以通过读在职研究生来镀金。某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第二,有些用人单位招聘一些岗位时宁愿选择本科生也不要研究生,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觉得本科生年龄小未定型更有培养潜力,或者同样的工作既然本科生能干没必要花更多的钱雇研究生,或者觉得研究生想法太多不听话、对工作比较挑剔、跳槽的可能性大,或者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把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本科生。比如下图是2018年公务员考试黑龙江省某单位对某岗位的招聘要求,招收的是经济金融类专业,明确注明“只限本科”。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1如果你本科就是这类专业,读了个硕士也是这类专业,结果毕业了竟然发现反而人家不要你了,连报名资格都被剥夺了,是不是觉得很悲催?(有此要求的岗位并不罕见,笔者还见过多次类似的情况,比如招收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侦查学专业、外语专业、历史学专业、档案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然后要求“只限本科”的公务员岗位等等。下图再随便举一例。)公务员考试的岗位要求2看到了吧?研究生的烦恼也真不少呢!所以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绕开各种各样的“坑”。你提前想到了多少,就会相应少走多少的弯路,所以一定不要偷懒呀!篇幅所限,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如有想说的话,欢迎留言讨论或提问,我看到后会进行回复的,让我们共同探讨。

祖己

2020就业形势严峻!春招没了,毕业生该如何自救?

前段时间疫情肆虐的时候,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这个段子能让我们开心一笑,却深深扎着公司的心~有的人也许幸运一点,还能在家“自由”地办公,但中小企业却压力巨大。中小企业受影响的同时,应届毕业生也开始心急如焚!疫情导致企业受影响,就业需求下降,同时,2020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庞大,今年的就业形势可想而知,非常严峻......即将毕业的学生随之陷入困境。1.毕业生数量创新高据教育司最新公布的消息,202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874万,比往年增加40万,创历史新高!年后的这段时间正是每年大学生的春招季,是应届毕业生应聘的高峰期,但因为疫情的影响,全国都暂停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打乱了毕业生的就业节奏。虽然人社部积极提倡高校采取线上招聘的形式,但仍有极大部分的学生求职受影响。春招难以进行了,许多毕业生就会滞留到后面的秋招,而秋招的主要对象是2021年的毕业生,所以到时候必然导致就业挤压,竞争激烈。这届毕业生即将要和累计两年的应届毕业生,以及累计两年的海归人才竞争岗位,就业确实有点艰难。2.企业经营困难,减员降薪岗位需求方面,疫情导致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原本资金就不够充足,遇到疫情更是雪上加霜。针对疫情所受影响,清华和北大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公司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是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而大部分公司应对现金流短缺的方式是减员降薪。危机不仅仅体现在中小企业上,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30.4%的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无影响的企业仅占17.81%。来源 / 智联招聘 所以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着竞争人数多,岗位需求少的窘境。3.毕业生何去何从?①继续深造,提升个人竞争力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环境下,教育是最好的出路。国家为了缓解今年的就业压力,已经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的规模,其中硕士研究生将扩招18.9万人。回顾往年的类似情况,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研究生扩招増幅为34.1%;2009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研究生扩招増幅为16.3%。研究生扩招的同时报名人数也相应的增加。一方面是国家鼓励人民继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明智的人都会选择继续深造,提升个人竞争力。疫情在冲击我们每个人的同时,未必不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好机会。不要让疫情只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或许你可以选择避开就业,通过考研提升自己。▽那么问题来了,读研该选择国内还是国外呢?从报考人数的总趋势上看,考研人数持续上涨, 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甚至达到了341万,比2019年高出51万,涨幅惊人!来源 / 中国教育在线在国内研究生扩招的同时,报名人数也在猛增,所以国内研究生竞争依旧激烈,出国读研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启德也将为意向出国读研的同学开设专业的面试答疑通道,让你和澳新“八大”面试官进行1对1交流!还有多项启德独家奖学金助力,只要你够优秀,留学申请服务费说免就免!②快速积累实习经验就业形势严峻,应该更加意识到积累实习经验的重要性。当和一个学历、能力相当的人面试同一个岗位,简历上缺少实习经验的人自然处于劣势。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大部分企业都在减员降薪,找实习就更没戏了。所以启德为专有实习需求的同学开通澳洲本土企业远程实习计划,足不出户,就能参与澳洲的实习项目!“远程实习”听起来是个新概念,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在远程实习计划中,你可以100%在线体验澳洲企业的真实项目;你可以在项目中与上司和团队成员进行积极的沟通, 并在体验结束时进行评估;如果你表现出色,还可以收到项目主管的推荐信和完成信。如果你参与的实习是计算机相关的,那么你首先要在线参与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接下来,项目主管会在线分配任务,比如让你设计一个班级考勤签到系统,而且每周末要在线参加项目会议。直到项目完成,主管会给你发送完成信,如果表现超出预期,主管还会给你发推荐信。项目主管都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专家,你可以有很多机会向专家取经哦~想积累实习经验?想考研提升自己?3月8日-3月9日【澳新“八大”名校研究生面试】将会为毕业生寻出路!

举群趣者

2019年就业形势严峻?5条出路送给你,第1条大家都看好!

在今年1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人力资源部就给出了数据,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是834万,而这一数据正好是2006年的两倍。可以说,从2010年以后,“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宝座一年换一个主人,并且这只是应届毕业生的数据,还有往年未就业的,再加上考研二战未成功的,这样,算下来,破900万应该是稳了。先说一下各大媒体普遍的基调: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各大公司不仅收紧了招聘规模,而且裁员风波一直未停。过去的一年,魅族被传裁员610人,随后美图陷入裁员传闻,称是内部人员优化重组,腾讯阿里京东等巨头都相继被传裁员,但公司都称为正常人事变动。所以,大公司尚且如此,甚至有人建议,2019不宜跳槽。但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如何破解困局呢?观察号结合工作经验,提几条就业方向供参考:第一、 通过考研提升自身能力。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290万,比去年增加50多万,这里肯定有一部分同学是在就业的压力下选择考研的,但是观察号要告诫同学们,考研不是为了逃避,是通过提升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水平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二、 参加公务员考试2019年国考招考人数最多的十个部门就目前来讲,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仍然是比较好的,国考一般在12月份,省考一般在上半年,当然公务员考试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选择报考的部门和职位要懂得取舍,尽量不要去挤独木桥。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现在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服务意识,基层工作也比较辛苦,大家仔细思考再选择。第三、 参加教师招聘现在免费师范生实行定向就业,对于非师范的同学来说,国家早已放开教师资格考试,不再是师范院校的专利,所以有此意向的同学可以先考取教师资格证,再参加各地区的招聘考试。此外,虽然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压力大,但毕竟还有两个假期,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第四、 国企等事业单位国企一般到毕业季的时候都会到各大高校宣讲,有的直接采取校园招聘,这种情况拿到offer的机会要比海投简历大的多,观察号的朋友在电力系统,直言待遇已不如以前,但即使目前的待遇也令很多行业艳羡不已了,所以国企等事业单位可以作为大家的另一个选择。第五、 创业说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了,但在创业之前,大家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因为创业就意味着面临风险,在大学期间要有详细的职业规划,并参加相关的实践,不可盲目跟风。当然,外企和私企也可以作为大家的选择,但就当前形势来看,当公司面临经营策略调整时,裁员等情况又会重新出现,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够支撑你的岗位,自然不用担心。综合以上判断,前四个选项仍是大家目前的优先选择。你怎么看今年的就业?毕业如何抉择,请看:毕业的十字路口,你真的想好了吗?

大白若辱

毕业2020,你想了解的就业形势分析来了

今年的就业形势,目前表现出两个特征:① 严峻,但有希望② 低开高走先分析下“严峻,但有希望”是什么意思。众所周知,每年的毕业生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主要还是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的缘故。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874万,增幅和增量均为近年之最。同时,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全国停摆近两个月,就业市场出现疲软,很多企业都取消了春招计划。毕业生难免有焦虑情绪。但是,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障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等6部门共同举办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已经正式开启,从5月到8月中旬,将重点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大专项行动。而以下五项政策被大家称为国家送给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五个大礼包:①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扩招18.9万人;②增加专升本招生人数;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人。同时,也在研究第二学士学位的扩招;③扩大中小学教师招聘规模,落实应届毕业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的工作;今年“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并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规模,还计划招收40万毕业生补充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配备;④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⑤推行高校毕业生户口托管,全力促进毕业生考编及考公务员。同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将组织开展五个行动,来进一步保就业。①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加大力度推进精准征兵、精准动员,落实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②开展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行动,大力开拓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努力开发适合毕业生的科研助理岗位。全国城乡社区和基层卫生部门新增岗位优先招录应届毕业生。③开展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行动,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有关部门也将落实一次性补贴、返还失业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④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行动,如“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央企“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聘行动”等线上招聘会,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全天候就业服务。⑤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领大学生投身“双创”。以上这些信息,真的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最大的曙光和希望了。从职前菌在企业端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陕西70%的事业单位新招,只针对应届生。武汉组织25万岗位用于应届生招聘,在汉和武汉籍应届生享受1500元就业创业补贴。这些都是往年不曾有过的利好。再来看看第二个关键词:低开高走从前程无忧网站的数据来看,2月春招季中,因疫情影响,有33%企业春招职位持平,20%企业增加。另三成暂时观望。整体职位数是同比下滑的。但在全面复工复产后,观望企业重新提供了相关校招岗位。往年4月网申结束,今年很多企业已经延后到了5月底。(数据来源:前程无忧)以四川某高校的统计为例,19年秋招季共有300家企业参加了校招,共提供1.5W个岗位。而春招季国内企业全面转为线上后,在线参与校招企业2000+家,提供岗位10W个。可见,大家也要转变思维,不能再像学长学姐一样,只关注校内的相关信息,而是要主动出击,发挥自己网上冲浪的特长,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再从另一个数据来看,17年春招和秋招岗位比1:5,大多数企业在秋招季就完成了校招任务,18、19年因考研等人数越来越多,春招秋招比下降到1:3;今年受疫情影响,比例回落到1:4。但和17年相比较,其实今年春招的岗位数并没有少很多。在行业的选择上,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很心仪,但实际上,仅有一半的人实际从事了这个行业。而没有太多人想要从事的专业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实际就业的人数却很多。再重叠疫情的影响,显然,物流、在线教育、电商平台等行业,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图片来源于网易新闻丨数读)最后,再和大家聊聊应届生的平均求职状态。经前程无忧2019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双一流高校中,27.5%的毕业生在秋招期间投递简历的数量在5份以下,34%的毕业生投递简历量在5-10份,25%的毕业生投递11-20份简历,还有13.6%的毕业生需要投递20份以上的简历才能找到工作。统计所有的毕业生,我们可以发现,24.5%的同学用1个月找到工作,20.5%的同学用2个月找到工作,26%的同学找到工作需要3个月,而有29%的同学用了4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找到工作。而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在求职周期这块的数据为,51.5%的同学在1个月内找到了工作,16.3%的同学花了2个月找到工作,8%的同学花了3个月找到工作,24.2%的同学花了4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才找到工作。所以,不管是哪一年,不管是不是985,求职都不易。希望应届毕业生可以放平心态,放下焦虑,踏踏实实进行网申。最后,祝大家都能收获心仪的OFFER!

埃殆为病

2020年大学毕业生都找到好工作了吗?今年就业形势如何?

近期,南京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近18万元广受关注,又有一批毕业生表示内心受到了打击。自疫情出现以来,2020届毕业生、2021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屡屡被提出来,很多学生和家长担心这样的就业形势是否会影响未来发展,是否需要继续读书过渡一下,让很多同学没毕业就产生了就业焦虑。今天带大家先回顾下去年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长三角、珠三角仍是最受吸引力的地区近几年,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很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就业资源好,就业率高,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2017~2019届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杭州近几年的人才引进政策也吸引了大批量的毕业生。其次为天津、苏州,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 上海、北京由于就业机会非常大,仍然是本科生就业最满意的城市,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的生活成本较低、就业资源也不错,吸引了大量不想去北上广的毕业生。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排名第一据报告显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铁道运输类等专业平均收入较高,平均收入在5000-7000不等。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工资高是近几年大家所熟知的事情,随着科技进步,这一类岗位暂时不会饱和,但随着懂技术的人越来越多,高精尖的人才会成为了缺口。其实,本科毕业程序员工资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毕业一年或者刚毕业就基本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如果你打算进入这个行业,就要做好这个行业经常加班、压力大等情况的心理准备,对于渴望在大城市立足的人来说,这个行业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据报告显示,本科和高职近几年的绿牌专业与就业前景息息相关,计算器、自动化、交通运输类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主要是理科生的专业。很多同学可能疑惑了,照这么说文科生就没有前景了吗?其实现在很多学生已经不追求专业对口了,除了传统的一些职业,比如教师、医生等需要专业对口或者相关资质,越来越多的新兴岗位是无法做到对口的,比如新媒体、产品经理等,但是一些专业素养还是有要求的。如果你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可以在大学选择实习或者尝试做一些有利于你就业的事情,增加资历。大学生考研比例不断上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几年,很多学生会选择继续读书来进行缓冲,工作后不满意再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据报告显示,2014届毕业五年内研究生平均薪资水平高于本科毕业生1000元左右,就业满意度也高于本科毕业生。随着疫情的影响,虽然去年有很多学校新增了大量名额,去年考研的学生吃到了一批红利,但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考研的压力不会降低。其实,就业好坏还在于你的心态、勇气和选择,还是那句话,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的。只有懒惰的人才会一直抱怨下去。

老虎塔

研究生就业形势分析:有点难,所以步子要迈好

最近几日和朋友闲聊,一直关注着他们学校的就业情况:同学小康就读的是排名60内的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很多硕士毕业到中学当老师,年薪大概在15万左右,补贴不算,各地区标准可能会有些不一样。而其它专业比较一般,他的一个师姐,挤破脑袋进了一家公司,月薪只在5k左右。受教育的目标都是促进更好工作这一目的的(不是为工作)。当然,道德、良知等肯定包括在里面。现如今,研究生的就业真的很难,所以步子要迈好。就业很难,把姿态放低一个博士朋友小梅读博已经很痛苦,按她的话说是“扒掉半层皮”,而就业恐怕是“扒掉另外半层皮”:当初她在国企和高校之间徘徊,国企工资高,但高校稳定而且社会地位更好,用她父母的话说是更适宜女生,最后她选择了高校。即便这样,她进入高校前几年还是需要“拼命的”,因为现在高校都是预聘任制:预聘任就是进去前几年给你设定个目标,达到了目标就转长期聘任,相当于拿到了编制。博士的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硕士生留校,除了几乎不能从事教学岗,只能从事行政助理,包括辅导员岗(党员)等外,现在很多学校已经转人事代理了,没有职称什么的。博士扩招之后,这种情况会更甚。听过一个高校教师招聘部门的老师说:“现在的硕士一抓大把,有我们挑的,不要着急选。”何其恐怖!最近参加面试的小华,给我讲了他懊悔的事情。在面试高校的试讲环节,在场的面试老师对他提了一些意见,无论谁提意见,他都一遍遍的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和安排……。他说:“当时我也知道自己有些冒失了,但是就是有想解释的冲动。”听着小华的描述,我能想象出那个试讲环节的热闹与尴尬。年轻人最怕别人不理解自己,总是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做学生的最怕自己冲动和不虚心求教。一个学姐答辩时,她的指导老师,也是答辩主席多次嘱咐她:老师指出什么问题,听着、记着就行,如果觉得老师错了,可以在记完之后,在用类似“您说的很对,我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的礼貌性话语去解释,绝对不能强行打断和争论。你觉得老师不理解你,但我们在反复解释的时候,同样并不会理解台下提出这个问题的老师的感受。有时候这份偏执会让自己跌入深渊。总而言之,你去面试,是要对面试官施加影响,让他认可你,所以你的姿态应该尽可能低。职业与爱好“一切为着金钱的目的的选择都是耍流氓”,话可能有些极端,但真正适合自己的永远都不会错,关于婚姻和爱情,关于职业和创业,甚至关于未来的一切。所以,如果有一种职业是你的爱好,选择它。一个朋友小唐跟我说:他2011年上理硕士毕业。刚开始一直在招行的应用研发岗,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爆,转而开始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发展,如今已经提拔为正处级研发总经理。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微软、摩托罗拉、希捷等外资企业相当火爆,在业内是制度完善和工资绝对数高的典范。但是他却选择了招行,主要还是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他说:“选择职业还是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被短期利益蒙蔽,更不能看一时的行业兴起,选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才是王道。”第一份工作这个梗也是与同学的争论中思考的。她说第一份工作先干着,以后慢慢找合适的;我强调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要考虑自己的爱好和未来的规划等,因为这份工作会跟着以后的你一辈子。假如你选择第二份工作,HR绕不开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初选择这份工作?如果你跨行了,还有至少“你为什么选择跨行?”等等一系列附加问题,而且转换有各种成本,在从头开始新工作可能很难。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种标签,比如选择高校,往往意味着你有一种追求安稳的需求和性格,你在里面做的更多的也是事务性工作。如果在之后去选择市场类、管理类相关的岗位,基本很难成功。因为别人很难相信你还有那种洞察力、紧迫感和野心,你在关键时期也没有培养一种市场的敏锐性。之前,认识一个同学小吴因为毕业来临,草率的选择了留在高校,两年后想出来闯闯,但在很多企业的招聘面试中败北。毕业季的选择可能比较匆忙和紧张,同学签约的消息必定会对自己形成压力。一位女教授说:“认准青山不放松,即使要换工作也不要换工种”,所以刚开始还要选好,要高瞻远瞩。求职看薪资要看整体薪酬,选择企业也要更多的考察自己的兴趣爱好、地域选择和家庭因素,以及考虑一家公司的福利制度、奖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等情况。生活中虽有至暗时刻,哪怕这样,也不能降低标准,匆匆给人生设限。如果真是走到了这一步,女教授也说了:“如果你真的选错了,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壮士断腕,不然就廉颇老矣了!”坚持和改变创造未来30年前,任正非对着一道城墙门洞猛攻,30年后,依然如此,这个门洞是什么?信息通信领域;马云是个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和创新突破力的人,他做电商平台、支付工具,也做无人超市和盒马生鲜,甚至操作系统,所以他的“商业帝国”非常庞大;马化腾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他牢牢的占据了即时通讯这个领域,四两拨千斤,“版图”越来越广;百度应对扩张的方式是:继续专注在搜索引擎领域,剥离附属产业,所以他的子公司也很强。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且坚持很重要。罗大佑注册了微博、知乎等宣传新专辑,了解年轻人的评价;刘若英化身导演,首次参与综艺节目宣传自己的新电影。要知道,作为音乐教父的罗大佑一向桀骜和高冷;作为“奶茶”的刘若英给人“超凡脱俗”之感。可见,这个时代变化之快让人不可捉摸。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罗振宇曾提出一个概念叫“U盘化生存”。意思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自带信息”,你只有“自带信息”才有“插拔”和“协作”的可能和需要。什么是“自带信息”?罗振宇解释说:“在这样一个时代,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说到底,就是“内在有料”,俗称有干货的人,最重要的是你的知识和能力,你的认知和气质,这些东西既可以让你“糊口”,也让你可以面对潜在的困难。就像罗振宇本人,他不属于任何组织,他被称为“知识商人”。如何让自己“自带信息”?读书、行走、实践和思考,今天,你读研所做的,都是在努力“自带信息”:你努力学好的JAVA可能在公司里解决一个程序问题时正好派上用场;你读过的书可能让你更加深入的理解项目提案;你做PPT的技巧可能让领导注意到你的能力……。最后说一句,就业很难,请你好好把握。文:募格科聘

糜稽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从5月份到8月中旬:①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扩招。②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③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④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延伸阅读: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疫情使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日前,据人社部公布数据获悉,今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减少95万人,3月份环比降幅收窄。其中,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9%,环比小幅回落,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据报道,若按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测算,当前失业人数前者在900多万,后者在2000万以上。面对就业压力,中央层面首次将“六保”作为调控底线,其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位,与随后的“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三者紧密相连,表明在经济下行幅度加深情况下,这将成为地方决策管理逻辑的底线。事实上,疫情对各地区、各产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城市面临的保民生、救企业、稳就业压力与方法论也不尽相同。因此,清楚疫情造成的复苏瓶颈,是城市为稳住就业基本盘,全面恢复经济活力的前提。来源:综合 教育部网站 经济观察报编辑:tf10

敢问心斋

教育部: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网友:研究生也“贬值”了?

以及谁家要是有位大学生,大家都羡慕不已,因为那个时候的大学基本都能包分配,很多毕业生都能拿到“铁饭碗”!而如今呢,本科毕业生遍地都是,很多有编有岗的职位以及名企都要求硕士了,而且还要面对百里挑一的尴尬局面! 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大家知道,由于受到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严峻。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今年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进行升学扩招,其中硕士研究生就同比增加18.9万人。所以今年研究生将会增多,也成了一个必然趋势!据教育部统计,我国目前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这样一个数据很多人看了都有些毛骨悚然! 任何事情都是遵循市场规律的,那就是物以稀为贵,学历也是如此。现在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越来越多,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有网友评论:难道研究生也贬值了吗?其实不然!研究生的扩招导致看起来研究生学历不值钱了,但是现在的培养机制、设施设备、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学生水平等方面,都相比以前有了巨大的发展,现在研究生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是远高于十年前的研究生的,中国的高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实,并不是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降低了,而是竞争变激烈了而已。 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在求职就业方面也是很有优势的,特别是一些需要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岗位,需要升职加薪的时候,研究生学历就是一道敲门砖,没有你就进不了。再说,读研究生的真正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拿一个学历而作为就业的砝码,而是为了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探寻人生方向、打造自身长板核心竞争力。所以,读研究生是值得读的。 研究生的增多,这也导致研究生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近日有不少研究生都在网上吐槽了自己的辛酸,觉得自己的导师不太“给力”!选择导师让很多研究生感到有些无奈,因为这必须完全依靠自己,而且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及经历的前提下做出选择!所以如果想要研究生能更容易地选到好导师,只能是尽量把差的导师淘汰掉!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规范导师们的行为,并已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将要求导师不得安排研究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此外,导师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教育部近日还发布通知,提到会将把师德师风、政治表现、指导精力投入、学术水平、育人实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对于以上教育部传来的“好消息”,广大研究生们看到之后,无不拍手叫好,尤其是那些深受导师所累的学生,估计早已经叫苦不迭,有苦说不出吧。各位研究生们,你们的导师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

天保

大学生就业如此严峻,研究生录取又破百万,将来好找工作吗

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今年的大学生而言,除了毕业典礼受冲击外,就业形势,更是面临巨大压力。今年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堪称最难就业季之一。今年2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将会扩大招收18.9万硕士研究生。去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91.7万,这就预示着今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将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10.6万人。有人说,三年后,满大街都是研究生了,好找工作吗?其实,我们通过对往届大学生的分析,未就业者大致有这么几类:第一类,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研究生。一些学校考研究生的比例甚至在半数以上,据报道,有的“学霸寝室”全员考上研究生。没就业的毕业生,少数是因为考研失败,准备复习再考研。第二类,找工作眼高手低,低不成高不就,认为大学生就应该“职业体面,收入丰厚”,但又缺乏就业渠道和实际能力,错失最佳就业时机,迈出校门的第一步就摔一跟头。第三类,选择创业或暂不就业。一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喜欢各种创业,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类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创业。还有一些,选择暂不就业。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三年后百万研究生大军的加入,就业形势是不是更严峻了呢?不得不说,国家为了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推动研究生的扩招,使得研究生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现象。与以往研究生多面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金融机构就业不同,如今,研究生开始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甚至是中小学流动。去年,深圳某中学爆出2019年应聘老师名单,单单北大清华毕业生就有20位,这些毕业生中还有博士后学历的也来应聘老师。而武汉某中学发布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用名单,来自北大清华的硕博士就占了6人。有人认为,对于像北大清华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后学历,他们学了太多的知识,从事教师工作,有些浪费人才,他们应该去一些科研机构。还有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只想找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教师岗位朝九晚五,又有寒暑假两个大假期,薪水待遇又不低,何乐而不为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的就业形势出现的一些新动向和新变化,即是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就业和生存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先生存再发展,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三年后,研究生数量的剧增,无疑会加剧社会人才供需矛盾,增大就业压力,但如果能脚踏实地,重心下移,还是有机会找到工作的。而眼下,教育部等6部门共同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除继续深造外,还鼓励毕业生多面向基层就业,到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单位就业,甚至是参军入伍。将来,大量的研究生,或将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就业,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就业。对于就业形势的这些变化,你准备好了吗?

逃乎丹穴

考研凉了,分析了目前的就业形势后,我决定再考一次

在延迟了大约十天以后,各省的考研初试分数近两天已经陆续公布。341万考生,总是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别看网上晒出来很多400以上的高分,但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可能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接下来怎么打算,是困扰很多同学的问题。先分析一下目前的总体情况:学校延期开学,企业延期复工,大规模的春招基本上已经停止,目前能获得的就业机会,主要来源于部分企业单位的网上招聘,但相对而言机会少了很多,就业难度在加大。所以这时候就业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第一是错过了秋招的高峰期,已经不是最好的就业机会;第二是今年的毕业生将达到874万,就业人数多,但就业机会却可能减少。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就业竞争压力会非常大,而且本科学历本身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如果学校平台再不理想的话,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不会特别高。另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考省市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编制,但这些考试的难度不亚于考研,而且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这上面。个人更建议继续走考研这条路。当然,如果今年有机会过国家线的话,现在可以抓紧时间收集调剂信息。可以预见,明年的考研形势同样很严峻,能争取到调剂机会,一定不要错过。在学校的网站,还有研招网上都有很多调剂信息公布出来,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获得这些信息并不会特别困难。如果连国家线也过不了,那说明这次考研肯定是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要先看结果,先想想自己在备考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找到自己的问题,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说2020年考研已经结束,自己还打算继续深造的话,2021年的考研就已经开始了。对于考过一次研的同学来说,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是已经复习过一轮,哪怕是不太投入,多少也有一些基础了;第二是你已经犯过的错误,很多应届生可能还犯,但你却可以有效避免;第三是很多考研的人到这个阶段还处于起步,或者没有准备的状态,你既有基础,准备的时间有更充分,从概率上来说,考出高分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当然,考研也不是一条很容易的路,要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首先要说的是明年的考研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这跟今年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家对学历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就是第二次考研,心理压力相对要大得多,如果自己还一直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很可能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错过不少就业机会,如果打算再次考研,就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并行动上约束好自己。这次没考上研可能会很失落,但是不等于就没有别的路可走,想清楚了方向,尽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再努力一次,花上大半年时间博取深造的机会,即便效果不好,明年的就业形势相对也会更宽松一点,更何况万一梦想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