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商业银行经营稳健。在2020年,商业银行重点关注风险能力,净利润5年来首次负增长,而综合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成效显著。整体经营良好,净利润首次下降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从130.8万亿元增长至232.34万亿元,持续平稳发展。截至2020年末,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至265.79万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4.40%,发展态势良好。2015-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总体稳健。2014-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8.7%。2020年以来,银行业信贷投放总量维持高位,资金来源充裕支撑资产扩张提速,再加上“量增价跌”以及资产质量阶段性承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总体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1%。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9392亿元,较2020年下降2.5%,这是2015年以来净利润首次下降。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效果显著不良贷款率下降201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波动上升,主要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截止至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4%,较2020年第三季度有所下降。存贷比波动上升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主要用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来衡量流动性。一般来说,存贷比越低,流动性比例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国有银行由于规模大,存款来源充足,因此存贷比低。城商行由于地域对业务经营的限制,因此存贷比也较低。但跨区域经营战略实施后,其存贷比会有上升的空间。201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为76.81%。资本充足率不断优化银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0%,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72%,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2%。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前瞻产业研究院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商业银行经营稳健。在2020年,商业银行重点关注风险能力,净利润5年来首次负增长,而综合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成效显著。整体经营良好,净利润首次下降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从130.8万亿元增长至232.34万亿元,持续平稳发展。截至2020年末,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至265.79万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4.40%,发展态势良好。2015-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总体稳健。2014-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8.7%。2020年以来,银行业信贷投放总量维持高位,资金来源充裕支撑资产扩张提速,再加上“量增价跌”以及资产质量阶段性承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总体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为1.1%。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9392亿元,较2020年下降2.5%,这是2015年以来净利润首次下降。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效果显著不良贷款率下降201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波动上升,主要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截止至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4%,较2020年第三季度有所下降。存贷比波动上升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主要用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来衡量流动性。一般来说,存贷比越低,流动性比例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国有银行由于规模大,存款来源充足,因此存贷比低。城商行由于地域对业务经营的限制,因此存贷比也较低。但跨区域经营战略实施后,其存贷比会有上升的空间。201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为76.81%。资本充足率不断优化银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不断上升,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0%,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72%,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2%。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梳理问询函发现,不少公司连续多年被监管层问询,部分公司被主办券商多次提示存在经营风险。ST华印因2018年底净资产仍为负数,公司未能实现“摘帽”,其股票转让继续被实施风险警示。公司日前收到年报问询函,自2012年以来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业务量锐减,连续七年亏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45.79%,流动负债为6989.97万元,而期末货币资金仅139.67万元,资金压力较大。全国股转公司要求ST华印说明是否存在资产被抵押、质押的情况,是否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并要求公司结合经营现金流量、盈利状况、偿债安排及新业务的开拓情况等说明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ST致生此前曾因连续多年净利润高速增长成为新三板明星公司,后因深陷3.53亿元重大项目风波,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经营日渐困难。5月22日,ST致生收到全国股转公司下发的年报问询函,因公司认为2016年实施完毕的南阳智慧农业项目的客户和供应商涉嫌合谋诈骗,业务不具有真实性,公司于2018年对项目已确认收入、成本等项目进行追溯调整,导致调减2016年营业总收入2.75亿元,调减2016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5478.8万元。全国股转公司要求ST致生说明2018年度对南阳项目进行追溯调整的依据及合理性。在对2017年年报发出的两份问询函中,前述智慧农业项目也成为ST致生被问询的重点内容。彼时监管层便开始关注公司持续经营情况。截至2018年12月31日,ST致生未分配利润合计-3.6亿元,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公司资金链断裂、经营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员工离职普遍,且存在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导致涉诉、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况,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全国股转公司要求ST致生结合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持续经营能力改善措施及效果,说明公司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2018年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指出,今年将采取多举措强化挂牌公司年报监管:一是敦促挂牌公司按期披露年报,如开发完善科技监管系统、组建年报审查专项小组等,从行业、会计和法律方面多维度对年报进行“问诊”,对挂牌公司年报中的财务规范性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对于涉众性强、存在高风险事项的公司进行重点审查。未来全国股转公司将持续深化挂牌公司年报审查工作,引导挂牌公司充分披露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挂牌公司整体信息披露质量。
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在多重利好作用的叠加作用下,国内旅游业逐渐回暖。但与此同时,旅游业的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等投诉事例也频频成为舆论热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通过经营风险和司法风险数据,重点分析旅游相关企业的风险情况。经营风险盘点:2020年新增经营异常1.67万次,行政处罚1.59万次从经营风险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全国旅游企业累计产生5.68万次经营异常,5.96万次行政处罚,4724次严重违法。其中,2019年旅游企业产生2.1万余次经营异常,2.29万次行政处罚,1748次严重违法。2020年新增经营异常1.67万次,行政处罚1.59万次,严重违法1428次。司法风险盘点:2020年三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从司法风险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旅游企业参与诉讼的裁判文书有17.87万份,累计产生近4万次被执行人信息,1.64万次失信信息。其中,2020年有8.21万份裁判文书的诉讼有旅游企业参与,产生1.46万次被执行人信息、5610次失信信息,三项数据均为历年最高。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
e公司讯,连续3交易日涨停的*ST基础(600515)3月4日晚间公告,经向控股股东征询,对方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公司2019年业绩亏损,且2020年业绩预亏,盈利能力较弱。公司同时面临大额逾期本息风险、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重整失败风险、触及风险警示风险。公司未来经营面临多种风险,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价在7个交易日内涨幅已达38.39%,公司提示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常态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在多重利好作用的叠加作用下,国内旅游业逐渐回暖。但与此同时,旅游业的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等投诉事例也频频成为舆论热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通过经营风险和司法风险数据,重点分析旅游相关企业的风险情况。经营风险盘点:2020年新增经营异常1.67万次,行政处罚1.59万次从经营风险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全国旅游企业累计产生5.68万次经营异常,5.96万次行政处罚,4724次严重违法。其中,2019年旅游企业产生2.1万余次经营异常,2.29万次行政处罚,4667次严重违法,均为历年最高。2020年新增经营异常1.67万次,行政处罚1.59万次,严重违法1428次。司法风险盘点:2020年三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从司法风险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旅游企业参与诉讼的裁判文书有17.87万份,累计产生近4万次被执行人信息,1.64万次失信信息。其中,2020年有8.21万份裁判文书的诉讼有旅游企业参与,产生1.46万次被执行人信息、5610次失信信息,三项数据均为历年最高。编辑:莉莉 审核:崔凡 校对:海锐声明:本报告全部内容版权均属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所有,欢迎媒体及行业转载引用。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数据来源及数据出处,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商情报网讯:瑞晟智能今日(8月18日)申购,本次公开发行股份1001万股,发行市盈率34.75倍,申购代码:787215,发行价格:34.73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2500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2.5万元。瑞晟智能发行情况一览表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公司概况】瑞晟智能是一家专业的智能物流系统供应商,专注于工业生产中的智能物料传送、仓储、分拣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服装、家纺缝制行业,可以为其提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内部生产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细分行业主要市场参与者之一。同时公司的产品也应用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中。瑞晟智能提供的智能物流系统涉及制造过程的物料传送、信息采集及传输、生产决策,是智能工厂的传输大动脉及信息神经网络,承担实物流及信息流的传送、传导任务并提供实时决策的功能,是构成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营情况】截至2020年6月30日,瑞晟智能资产总额为20,426.41万元,负债总额为6280.4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3783.50万元。2020年1-6月瑞晟智能实现营业收入6478.5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76.61万元,下降比例为34.26%;2020年1-6月瑞晟智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95.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6万元,同比增长0.89%。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区间为10000万元至11000万元,同比下降37.58%至43.26%;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400万元至2600万元,同比下降26.85%至32.48%。2020年前三季度预计业绩较上年同期较大下降,主要因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瑞晟智能财务数据一览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瑞晟智能主营业务具有季节性特点,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悬挂生产系统的安装、调试等环节在制衣车间进行,与制衣企业淡旺季错峰,通常来说含有春节等假日的第一季度以及夏季的第三季度是制衣企业的生产淡季,但是对于公司来说是安装旺季,所以使得公司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收入确认较多,所以通常公司在第一季度、第三季度收入较低,第二季度、第四季度收入较高。由此可能存在单季度业绩波动较大甚至亏损的风险。【经营风险】(一)公司2020年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在春节法定假日后延期至2月10日复工,复工后部分工作人员因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而进行隔离导致无法按时返回工作岗位,公司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因疫情影响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对公司在采购、生产、销售、工程安装、物流运输等各业务环节均产生不利影响;4月以来随着国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下游行业的需求收缩、公司新签订单金额相比同期降低、海外部分合同实施受限,从而对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经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阅,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78.55万元,同比下降34.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8.75万元,同比下降80.42%。由于2020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以及考虑到下半年新冠疫情发展、公司下游行业复苏速度及公司后续订单签署的不确定性,公司2020年全年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二)公司产品及业务单一的风险公司主要产品针对服装、家纺等缝制企业进行设计,主要为其提供生产物料智能化搬运、存储及相关信息化管理的功能。特定化的功能设计使得公司产品及业务领域较为单一,报告期内公司面对的下游客户行业集中,主要为服装、家纺等缝制行业,2017-2019年公司对该行业客户形成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00%、93.97%、97.24%。这使得公司对缝制行业需求依赖较高,如果公司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三)季节性波动风险公司主营业务具有季节性特点,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中的智能悬挂生产系统的安装、调试等环节在缝制车间进行,与制衣企业淡旺季错峰,通常来说含有春节等假日的第一季度以及夏季的第三季度是制衣企业的生产淡季,但是对于公司来说是安装旺季,使得公司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收入确认较多,所以通常公司在第一季度、第三季度收入较低,第二季度、第四季度收入较高。由此可能存在单季度业绩波动较大甚至亏损的风险。(四)宏观经济和行业波动风险发行人所处的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智能化装备的投资规模及增速。如果未来宏观经济疲软,或者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发行人下游物流装备的固定资产需求有可能出现下滑,这会减少对智能物流装备的采购,因此本行业面临一定的宏观经济和行业波动风险。(五)境外销售面临波动的风险2017年-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748.43万元、3,649.67万元、4,906.32万元,占比分别为18.42%、22.39%、20.25%。公司目前的境外销售业务多布局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市场受政策法规变动、地缘政治局势变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涉及的海外法律环境将会更加复杂。同时,汇率波动也会给公司的业务带来潜在影响。境外销售存在公司不能及时应对境外市场环境的变化的风险。(六)业绩波动风险2017-2019年度,发行人营业收入分别为9,798.19万元、16,680.68万元、24,689.81万元,收入增长较快但规模仍较小。发行人未来经营业绩取决于宏观经济、市场需求变动、客户投资延迟或取消、大额订单的波动、未能按照预计进度验收等外部因素以及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核心技术人员变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果上述内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发行人将面临业绩波动风险。(七)非悬挂式仓储分拣系统未达预期的市场前景风险目前公司的非悬挂式仓储分拣系统2017年至2019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001.11万元、1,335.85万元、1,012.3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0.55%、8.19%、4.18%,该产品处于发展初期,在市场当中尚未形成竞争优势地位,销售规模较小,承担该类产品的子公司沈阳瑞晟报告期持续亏损。该产品市场参与者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一直处于行业高端市场领先地位,国内也有众多公司从事此类仓储物流行业。发行人存在无法扩大该类产品销售规模的风险。(八)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产品中智能悬挂生产系统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瑞典ETON公司、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智能悬挂式仓储分拣系统的竞争对手主要为以奥地利科纳普(Knapp)公司、德国杜克普公司为代表的境外公司;智能非悬挂式仓储分拣系统面临众多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另外,随着智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的增长,总是会吸引新的竞争者加入,未来新竞争者的加入,将会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存在未来不能适应行业竞争、落后竞争对手的风险。(九)主要生产及经营场所无法按期完成搬迁的风险公司计划将宁波地区的主要生产及经营场所搬迁至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向的新建生产基地处,如若新建生产基地无法在2020年10月租赁协议到期前完工建成,公司预计将继续租赁宁波裕德(原圣瑞思机械)的房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持续产生关联交易并发生关联租赁费用,存在无法按期完成搬迁的风险。
文 / 本刊记者 益达 互联网企业业务模式的快速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在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类风险的挑战,IT风险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深入洞察互联网企业信息科技风险治理面临的主要风险、治理现状以及存在的痛点和挑战,中国互联网协会信息技术(IT)风险治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会发起了《互联网企业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现状调查问卷》。参与本次调研的互联网企业中约43.5%已开展出海业务,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欧盟成员国开城的企业占比最多,超过了66%。其次是美国(62.96%)和俄罗斯(55.56%)。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互联网企业选择在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城。科技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数据信息保护增强根据调研报告发现,参与调研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设立了信息科技风险治理责任部门,其中,68%的受访企业已明确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的实体责任部门,主要由风险、安全、合规、内控、法务等部门承担。18%的受访企业以跨部门的工作委员会形式开展工作。此外,14%的受访企业反馈尚未设立明确的责任部门,根据统计分析报告发现,尚未设立明确的责任部门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非上市公司。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9.03%的企业设置了首席风险官(CRO)。而在信息科技风险治理责任人方面,由首席信息官(CIO)、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承担企业信息科技风险治理责任的情况较多(18.18%),此外,部分企业由公司法人(13.64%)、首席执行官(CEO)(15.91%)、业务条线负责人(15.91%)承担信息科技风险治理责任,首席风险官(CRO)、首席技术官(CTO)占比较少,另外少数企业尚未明确信息科技风险治理责任人。这体现出部分互联网企业仍未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责任人同时承担经营管理和决策,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独立性有一定影响。法律合规管理领域。近年来,我国网络空间法治不断推进,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的信息科技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以《网络安全法》为代表的网络安全立法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随着《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陆续发布,即填补了我国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空白,也进一步构建了网络安全管理框架。《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出台、《未成年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章节,标志着互联网执法、司法体系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个人信息保护一直是全球的热点话题,已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大幅度提升了互联网企业出海的合规门槛。因此,法律合规工作是互联网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结果显示,93.48%的受访企业已设立独立的部门承担法律合规工作。而剩余6.52%尚未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企业均为员工数量小于500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从调研结果来看,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合规已经引起了互联网企业的高度重视,其中93.48%的互联网企业已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企业法律合规重点,其次是业务安全管理与数据管理,占比均超过了70%。在开展法律合规工作中,对法律、行业规范和准则的追踪不及时(32.61%)、解读不准确(32.61%)并不是互联网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50%的受访者所在企业认为难以根据法律法规准确评估企业运营现状是否符合合规要求才是现阶段最大的痛点。除此之外,与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整体情况相同,互联网企业法律合规工作过程存在的困难仍以人员因素为主,认为“法律合规专业人员缺少信息科技相关专业知识”的受访者占比为50%。在合规工具方面,超过60%的互联网企业部署的合规工具仅用于收集汇总法律合规文件,39.13%的企业形成了法律知识合规知识库。仅有21.74%的企业运用了智能化合规风险监测工具。这表明互联网企业法律合规工具普遍停留在基础法律文件的收集和管理层面,距离自动化、智能化地监测、评估和处置企业合规风险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业务安全管理领域。在需要开展业务安全风险治理的企业中,由安全部门开展业务安全管理的占比最高(60.98%),其次是法律合规部门(58.54%)与业务部门(51.22%),风险管理部门、内控部门和审计部门也都涉及业务安全管理。在业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企业的主要挑战为难以有效地识别和防范业务策略漏洞,而在技术漏洞和管理漏洞的识别方面,受访者普遍认为企业表现较为良好。此外,业务安全管理通常依赖于业务风控平台,根据调研结果显示,73.17%的受访企业自行研发了风控平台,17.07%的企业采用外购的服务平台,另外还有9.76%的企业尚未应用平台技术来管控业务安全。这说明互联网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安全风控是互联网企业的主要趋势。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在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企业中,90.48%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公司已经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人。其中,26.19%的企业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责任部门为法律合规部门,28.57%的企业为信息安全部门,14.29%为数据管理部门,跨条线的工作委员会占比16.67%。从企业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活动来看,超过90%的企业已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了记录,然而其中约23%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在定期维护和更新记录方面存在困难。此外,超过80%的企业已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和个人信息泄露应急处置预案,76.19%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已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整体来看,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已积极采取活动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在组织架构、管理政策和流程方面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在搭建自动化的工具平台和审计活动方面相对滞后。数据管理领域。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数据质量管理方面已有超过50%的企业制定了企业级数据标准,实现了采集阶段的数据校验,并认为对于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能够及时整改。然而,仅有约35%的受访者认为其所涉及企业的数据质量足够支持数据价值实现。这表明虽然大部分企业已认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然而目前企业数据质量对于支撑数据价值的充分实现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超过80%的企业已开展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约90%的企业已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方法,然而24.44%的企业尚未根据分类分级方法对数据进行标识。在数据安全技术工具方面,数据防泄漏工具、全站加密传输、敏感信息加密存储、运维堡垒机以及密钥管理系统等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在互联网企业应用较多。内容治理领域。在开展网络内容服务的企业中,74.19%已设立网络内容生态治理负责人。在网络信息内容审查人员规模方面,大部分企业审查人员团队维持在千人以下,但也有6.45%的企业配置了超过万人的审查团队,这体现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在内容管理方面非常重视,资源投入高。调研结果显示,在内容治理措施方面,建立用户账号管理体系(占比90.32%)、实时巡查平台内容(占比87.1%)等方式较为普及,多级人员审核和技术审核也是目前企业普遍采取的内容审核机制(占比77.4%)。同时,超过90%的受访者反馈企业已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设立了投诉举报渠道。但是,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目前仍比较欠缺(仅48.39%)。应用管理领域目前敏捷开发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应用开发的主要模式。在涉及应用管理领域的企业中,30.30%的企业已由公司统一制定敏捷开发政策和细则。此外,45.45%的企业已在公司层面制定政策,由各事业部基于政策制定可落地的管理细则。然而约有2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敏捷开发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足。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超过90.91%和超过75.76%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已在软件开发需求阶段考虑到隐私和安全方面的要求。这表明互联网企业已逐步落实Privacy by Design 和Security by Design的管理思路。平台管理领域。随着互联网企业管理架构不断地发展和调整,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或集中化管理的平台服务也逐渐成为互联网企业建设的重点。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所在企业均涉及对于数据平台、风控平台、运维平台、云平台、开发平台的管理活动。互联网企业应及时回头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调研情况来看,互联网企业普遍已经在法律合规、业务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管理、内容治理、应用管理、平台管理、基础设施运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了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活动。同时,调研也总结出互联网企业在开展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若干具有行业共性的发展特征和关键挑战。部分互联网企业尚未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信息科技治理架构。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期,业务发展迅速,风险治理往往相对滞后。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部分互联网企业尚未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治理组织架构,科技风险管理缺少独立性和管理层支持,使得工作推进存在重重困难。数据成为互联网企业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的重点。随着线上业务飞速发展,网络用户数量和网络活动产生的数据量呈井喷式增长,数据资产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基石与核心竞争力。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管理既是监管合规重点关注的方向,也是行业风险集中的领域。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企业普遍在数据相关领域投入资源最多,开展信息科技风险活动也最为迫切。互联网企业是“以科技治科技”的领军者,人员和生态因素成为科技风险治理的主要挑战。互联网企业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自研发水平,通常依赖技术管控措施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对于能够利用技术方式管控的风险往往表现良好。然而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最常发生及难以防范的风险事件却并非来自于信息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员工。缺少针对新技术的风险管理指引和标准。互联网企业是创新的试验田,在业务和运营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新的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风险,而对于企业如何调整机制有效地应对新风险,目前国内外均缺乏相关指引、标准和可落地的解决方案。综合来看,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度过业务高速发展的初始阶段,迈入了稳定发展状态,企业应当回头审视自身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更加有效的治理架构,积极参与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2020年,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严峻。12个月中,有9个月处于高位,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大国竞争冲突呈现出扩大趋势。印度和美国有9个月,英国和欧盟有8个月,巴西有7个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均处于高位;阿根廷、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6个国家多数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处于中高位。近日,《法治日报》记者从2020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年度报告中获悉上述信息。该报告由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重创了全球经济,根据历史规律,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的时候,联合国贸发会指出贸易战就是更深层次的经济不景气的症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经济衰退及其后期的影响是支撑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的源泉,这就表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WTO上诉机构前主席张月姣说。张月姣指出,我国企业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的执法焦点,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成为很多高科技企业制定策略的一个重点考量。贸易救济频繁使用国家安全特点突出据了解,“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是由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编写的趋势监测指数。通过定量指数和定性分析,旨在较为全面合理地反映全球经贸摩擦的主要变化趋势,并发现新的风险点。“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指标涵盖进出口关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进出口限制性措施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五大领域。张月姣说,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经济全球化动力逐渐衰减,世界经济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逆全球化的流行思潮,还有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科技战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受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一些国家的民粹主义势头会抬头,而且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贸易保护措施。2020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五类措施的采用情况证明了这一点。报告指出,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五类措施的采用情况符合贸易措施运用的基本规律,但也呈现出新的趋势。进出口限制措施方面,在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该措施体现了明显的冲突加剧态势。2020年,进出口限制措施指数有10个月处于高位,最高的为3月(475);1个月处于中位,为65;仅1个月处于低位。进出口限制性措施在3月至6月呈现震荡走势。从产品覆盖范围来看,2020年,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进出口限制措施共涉及69个两位海关编码,占全部98个两位海关编码的70.4%。除疫情下对药品和医疗器械采取的进出口限制措施较多外,措施还主要聚焦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器及其零部件、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措施涉及产品范围同时也延伸到饮料和酒等消费品领域。贸易救济措施方面,该措施仍是主要国家频繁使用的工具,需要密切关注该措施对其他措施的影响,其中很多措施直接延展到包括知识产权调查和出口管制等领域。2020年,有7个月贸易救济措施指数处于高位;3个月处于中位;仅两个月处于低位,表明经贸摩擦强度较大。从新立案情况来看,2020年,美国、印度和加拿大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居20个国家(地区)的前三位。进出口关税措施方面,该措施是主要国家比较谨慎采用的措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2020年,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有8个月处于低位;有1个月处于高位;有3个月处于中位。发展中国家发布的进出口关税措施数量占比81.2%,主要发布国家为巴西、土耳其、阿根廷和印度。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则具有“隐蔽性”,对经贸的影响应引起关注。报告显示,2020年,技术性贸易措施指数多数月份处于中位。与其他措施指数比较,体现出来的经贸摩擦冲突较小。但从数量来看,2020年,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五类措施中,技术性贸易措施最多,占比47.4%。技术性贸易措施因其更具“隐蔽性”以及更“不易监督”和“难以预测性”,成为主要国家(地区)常用的措施工具。但同时也应看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也体现了发布国家对透明度义务的遵守,因此需要综合考量。其他限制性措施方面,各国在使用该措施时“国家安全”特点突出,发达国家(地区)是措施发布的“主力”。2020年,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1179项其他限制性措施中,涉及补贴及其他形式的支持措施占其他限制性措施总数的75.9%,体现出受疫情影响,主要国家都发布了支持本国产业和企业的补贴和支持措施。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数量位居前五的均为发达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此外,20个国家(地区)发布的措施覆盖产品范围非常大,几乎覆盖了国际海关理事会确定的22大类98章中的全部两位码产品,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有机化学品、机械设备等。切勿压价恶性竞争务必熟悉国际规则中国企业当如何应对目前的经贸形势?张月姣说,贸易救济是国际上都允许的用来保护公平贸易的措施,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国家滥用贸易措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所以近两年,中国的出口产品成为主要的贸易调查目标,而且被征收很高的关税。在张月姣看来,一是一些国家因为对于中国体制的政治偏见,没有做调查就说“政府干预市场、扰乱了市场”,过去还讲“非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WTO早已有裁定——把一个国家作为反倾销调查的目标征收统一关税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贸易救济是公平的措施,就是要公平比较,现在把整个国家中的企业都作为打击的对象,一律征收很高的关税,是违背关贸总协定的规定的。”张月姣说,一方面呼吁WTO贸易救济措施要公平保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合理计算倾销或者补贴幅度;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如果受到歧视性待遇,应该收集证据,通过WTO等争议解决机制来解决问题。二是中国企业应注意在出口过程中不要有恶性的竞争压价,而是按照质量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合理定价,要高于成本价,有合理的利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倾销的核心是卖的价格低于成本,如果你卖的价格高于成本,进口国没有理由来征收反倾销税,因此一定要按照市场的规则做好成本账,并经得起检查。”张月姣说。三是中国企业对规则要熟悉,对第三方市场要熟悉,避免被拿来和其他国家作比较。“如果没有国际市场的信息,找不出证据就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市场调研非常重要。”张月姣说,“此外,企业也要注意有足够证据证明我们是没有补贴的。在宣传方面要注意,不要让外国人误解我们的鼓励措施都是出钱补贴的,实际上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还要有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要懂得国际规则,企业内部也要有法务人员,懂得这些规则很重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告,WTO争端解决机制仍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的参与度较高。尽管WTO争端解决机制在2019年由于美国阻挠上诉机构成员的遴选和任命,以及针对WTO规则的改革分歧、WTO总干事阿泽维多的提前卸任等问题而陷入危机,且上诉机构至今仍处于停摆状态,但从诉诸该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件情况看,该机制仍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截至目前,共有110个成员作为争端方或第三方积极参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完全可控。为此,2021年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将定期发布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月度报告,加强跟踪和研究主要国家(地区)的经贸措施,通过指数研究变化趋势,为可能的经贸摩擦和冲突提供风险预警,加强对具体受影响行业的分析,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不断提升风险洞察和趋势研判的服务能力,切实为政府、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独家|监管书面调研人身险公司经营近况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为了解前三季度人身险市场发展情况,把握行业发展阶段特点,摸排风险底数,科学研判全年趋势,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近日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内部通知,对人身险公司近期经营情况进行书面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情况。包括:1月至9月总体经营特点及重要业务指标情况,前三季度业务增长是否达成预期计划目标及其原因;公司在战略规划、发展规划方面发生的变动,及产品渠道结构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及其原因;公司总体风险状况评估及最主要的三个风险和隐患。二是2019年公司全年发展形势预判。包括:预计的规模保费、新单续期结构,险种、产品和渠道结构,主要财务指标状况,偿付能力和现金流等指标状况;分析上述指标较2018年末的变化情况和特点。三是2020年一季度业务计划。包括:规模保费、新单续期结构,险种、产品和渠道结构,分析上述指标较2019年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提供2020年“开门红”各渠道主力产品基本情况,含产品名称、类型、主要责任、缴费年限、保障年限和预期规模计划;分析2020年业务增长变化可能对财务、偿付能力、流动性等指标产生的实际影响,逐一列明风险隐患、表述成因并提供公司对应的预案。根据上述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应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经营情况形成简报,报送至银保监会。同时,须逐项填报经营数据统计表。此外,根据要求,填报数据力求准确,简报内容应反映公司实际情况,所填预测数据与未来实际数据的误差原则不得超过10%,须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审阅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