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时可能会被高概率被问到的问题玄通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时可能会被高概率被问到的问题

最近有被开题答辩的事情搞得头大吗?论文就像这只袜子,而你就是怎么也逃不过去“它的气味”的小鳄鱼。我们大多数同学在准备答辩时,总是从自己“想象”中的角度来准备,这一期就从“我们想象中的开题答辩”和“老师眼里实际的开题答辩”两个方面分享关键点给大家。我们眼里更多偏向答辩表现力的,例如PPT怎么做的高大上,而老师眼里更是偏向于你讲的内容规范性。接下来就跟着小Young一起看下去吧!01我们眼里的答辩虽然我们想的和老师想的答辩过程存在偏差,但是我们这些准备也不是白做的,和老师的结合起来堪称无敌!这一部分的Tips适用范围更广,我们不论在论文答辩或者小组汇报,工作汇报都可以用到。另外,开题会的时候不要怕。一般来说,再烂的题目,评委们也都会让你做的。因为他/她们往往抱着这样一种乐观的心态:“万一这个烂题目真的捣鼓出些什么来呢……”作为代价,他/她们一定会让你改的。开题答辩不仅仅是一种论文审查形式,更考察答辩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程度、临场应对能力及心理素质等。因此,下面这些小技巧还是很有实践性的。01.开题报告和PPT格式问题审核的时候,答辩老师除了考核你的逻辑思维、写作功底,格式绝对是一个非常好挑毛病的地方。对于老师来说,格式是否规范是学生对待开题答辩态度是否严谨的体现。02.答辩前熟记每一项写作内容答辩的时候禁忌磕巴,不能流利的回答老师的问题。遇见不会的问题,跟老师解释原因,不要强达,因为不懂装懂比不懂还容易留下糟糕的印象,老师较为喜欢坦诚的学生例如假设在你的开题中有许多并非一手资料,一定要在老师问的时候,说清楚引用来源,尤其是数据,不可造假。03.提前对论文写作框架的铺展进行准备PPT做得简洁,一般包含框架就可以,其他内容自己来脱稿扩展。04.论文选题方面要底气十足让评阅人和答辩人员都能感受到你的气场,你就是这个选题当仁不让的专家,那就是讲台上最靓的崽。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搞清楚和研究选题紧密相关的方方面面,做到了然于胸和对答如流。心底的自信来源于了如指掌。特别是对选题有关的政策背景、历史背景、关键理论、核心学者、主要症结、地方创新、国际趋势等充分积累,使自己成为选题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评审和答辩老师往往也有“猎奇”的心理,希望了解这些他们不清楚、平时没办法了解但又特别渴望认识的问题。05.总结答辩经验开题答辩是硕士、博士学位新征途的开始,它的通过率较高,但是与后期论文的质量息息相关。总结答辩的经验可以积累更多专业方面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学术水平上升。也可以获得答辩技术方面的技巧,使自己的演讲能力与辩才得到提高。02老师眼中实际的答辩既然是老师眼里的答辩过程,那么我们就从老师视角来看一下,老师们认为实际答辩过程应该的关注点(以下第一人称就是严肃又可爱的答辩老师)咳咳,严肃严肃,正片开始。大部分的工作应该做在开题答辩之前,是不能指望开题答辩这个过程帮你解决什么问题的,答辩老师只能给建议、参考,学生回去后要跟导师商量修改完善的具体方案。所以,开题都有些走过场的成分,以提意见为主(我们学院就给每人5分钟陈述,没时间做你精彩的演讲),通过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能因为必过,你就“是是是”“好好好”“嗯嗯嗯”的应付了事,或者带着开题时候的一堆问题拖到最后答辩。概括而言,开题答辩通常也问不到那么高端的问题(前两个推文讲到的那些),基本上都是在苦口婆心的给大家讲规范性:01.是否与专业方向相关大部分同学选好导师就跟着导师的研究方向去做,但不乏研究方向和专业方向不符的情况。在选题时就要注意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方面跟自己专业建立联系。因为毕业后学校安排论文抽查,因为这个问题不通过的比例是蛮高的。别留下“尾巴”,还得自己收场。02.题目是否够新颖有些同学投机取巧,导师也审查不严格,开题的题目知网都能搜到一模一样的,甚至连里面的研究目的、方法、基本内容都大幅度相似,这种真的是骇人听闻了。学术不端啊,同学,别弄巧成拙。03.是否采用采用成熟的理论或方法学术论文是要反映基本的理论研究素养,用合适的理论支撑、且使用成熟的研究方法解决对应问题,这同时也反映了你是否对研究方向的背景熟悉程度。这是要起码展示清楚的。基本问题是,选用的理论不相关,或者过于宽泛,无法有效反映面向潜在理论贡献的具体理论分支。做激励问题,是有需要层次、双因素、公平理论等基础的,但学硕用这些有点“隔靴搔痒”了,要针对具体理论问题定位更具体的理论议题,比如领导员工关系、自我效能、组织惯例等等,这些是要自己先聚焦理论问题才能解决的。04.内容框架是否符合基本格式对应上一个问题,实际开题答辩中大量的修改问题集中在“不晓得理论分析维度、框架、方法”,导致“自己拍脑袋列提纲”。对此,要说的是,答辩老师不是万能的,有可能无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那些做很细致实证研究的同学,这个工作只能你自己考证了。首先文献读多了自然也就知道自己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老师们也是从规范性、严谨性来透过报告评价你对理论选取与框架设计的合理性。拿社科类文献框架举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第三章理论模型解析;第四章试验或实证设计;第五章实验或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第六章结论展望05.研究边界是否明晰研究边界就是选题的大小、跟以往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否有研究的时效性。这些内容都是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在选题时就应该明晰。做小而精的话题更好,不能贪大图全。06.数据或调查资源前面的问题有了大体的想法,通常才会涉及到这个具体问题。也就是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有效性,这关系研究方法的选择,而且通常变更起来很麻烦可以提前跟自己导师、师兄师姐交流。07.参考文献文献参考应该是研究方向对应的经典、最新、权威、多来源的文献,这些文献就相当于你的理论支撑,共同表明你的选题是有价值的、有趣的、有延续性的所以你的文献是这样吗?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应该做在开题答辩之前,不能指望开题答辩这个过程帮你解决什么问题的,答辩老师给出建议、参考,回去后也要自我反思,跟导师商量修改完善的具体方案。

小康

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抓住建党百年这个重要节点,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高度重视历史、善于借鉴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毛泽东说,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艰难创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奋勇开拓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应对挑战、进行斗争的智慧和经验丰富而宝贵,这既是我们联结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力量之源。越是认真品读,就越能感知我们党靠什么经受考验、靠什么力克强敌、靠什么发展壮大;越是悉心领悟,就越能从中获得政治营养、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党的百年历史,是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伟大精神中蕴含着崇高的使命观、荣誉观、苦乐观、生死观、气节观,彰显了忠诚与勇敢、精神与意志、牺牲与奋斗等精神特质,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这些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深切领悟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革命勇气和历史担当,自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引领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面对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风险与机遇同在、压力与挑战并存,但党的百年历史给了我们开创辉煌开启未来的决心与信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务求在新局中抢抓机遇,在变局中战胜挑战。克敌制胜的法宝往往蕴藏在历史深处,内容厚重丰盈,思想博大精深,启迪取之不竭。探寻和提炼这些制胜法宝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植根百年党史的沃土强基固本,用心学习研究历史,悉心汲取营养,充分释放历史经验的恒久魅力、时代张力和前行动力。作为军队党员干部,重点要聚焦强军打赢、紧跟形势变化、立足自身岗位,把学习党史、总结经验同学习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联系起来,同钻研古今中外战史战例贯通起来,把军事理论素养搞扎实,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搞清楚,把克敌制胜的招数搞精通,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关键要以学促用、以行践学,使之转化为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处理复杂关系的智慧、破解僵局困局的能力。每名党员都应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挑战,客观分析存在的矛盾问题,把学到的好经验好方法付诸具体工作、对接斗争实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通过学习党史增长经验智慧、磨砺意志品格,随时做好“敢战斗”的准备、掌握“善斗争”的艺术、强化“打胜仗”的本领。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樊伟伟(91208部队)编辑:叮当●众志成城 聚力合围 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能做什么●全国社会组织纷纷行动 坚决抵制非法社会组织(第十二期)●部管社会组织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在京举行点击下方图中小程序进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专题征集涉企乱收费问题线索小程序码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坏孩子

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增强中国检察自信

来源:检察日报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增强中国检察自信——江苏“检察翻译官”的编译故事“通过两年多的编译工作,我对中外检察制度有了一定的比较研究,真切感受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要有自信,而不能盲目认为国外检察制度就好。”日前,记者见到江苏省常州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剑时,这位“检察翻译官”喜上眉梢,在完成编译工作的同时,还由译至研,形成《中美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的课题成果,可谓是“双喜临门”。和他一样,江苏检察机关的24名“检察翻译官”,在该省检察院的组织下,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用2年8个月的业余时间,编译出《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检察官的权力》《大到不能倒?——检察官办理涉企案件的启示》等三本译著,第四本译著《日本刑事司法和刑事诉讼法改革》也将交付出版。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认为“江苏检察机关在涉外人才法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得很深很实”。编译丛书的念头缘于一次机缘巧合有着18年法学研究经历的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刘华曾经感慨:“我到检察院工作之后,找到的检察域外书籍,要么太陈旧,要么不权威,非常需要一些国外检察制度方面的译著,以了解国外检察工作最新情况。”“编译检察域外丛书的念头,缘于一次机缘巧合。”这套丛书的执行编译、江苏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张登高介绍说。2018年初,因为一个课题调研的需要,他查阅了很多外文著作,但是由于版权问题,在国内看不到原版,只能请人从国外“海淘”回来。这些书由于没有注释翻译,读起来晦涩难懂,用起来事倍功半。而当前的检察译著或长于理论介绍,短于实务操作,或多于叙事普法,少于制度普及,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方面的更是凤毛麟角。现实有不足、实践有需求,江苏省检察院开始着手谋划编译工作。做好编译工作,人才是关键。该院在全省检察机关“海选”,最终确定了50余名有志于编译工作的检察官组成编译团队,其中核心成员24人,一些人拥有海外留学背景。据江苏省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朱建华介绍,翻译团队成员来自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研究室等各个不同部门,既有法学博士等法学类高专精人才,也有翻译专业,日语、德语专业等语言类科班教育背景。编译的“小目标”和“大目标”“2018年5月25日,那一天大雨如注……”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的刘俊杰是学海商法的,他清楚地记得编译工作正式启动的日子,“来自全省三级检察院的数十名检察人齐聚省院,研究如何翻译《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外面雨下得激烈,我们讨论得热烈,对编译组织、标准、编译方法、语言风格、分工等作了明确。”刘华勉励编译组要“做点高端有意义的事”,并为编译组确定了一大一小两个目标:“大目标”是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出一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已经正式确立,但是为其提供支撑的理论体系还在不断构建过程中,“以他国为镜,可以增自信知不足”,编译引进、审视借鉴域外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小目标”则是通过集体编译学术著作,为检察人才成长搭建一个舞台,拓展提升检察人员的能力,由此走上由译至研的成长之路。“做点高端有意义的事”,让每位参与编译者都心潮澎湃,同时也难免忐忑。毕竟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也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索。第一关就是选题和选材。域外检察著作浩如烟海,各国检察制度各有特色,译哪国的书籍?译哪本书?这是编译团队首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此,江苏省检察院专门成立了编译委员会,刘华担任编委会主任,院领导全部担任副主任及编委会委员,并多次专门召开党组会对编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为编译工作把脉定向。选择具体书目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围绕我国法治实践中发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检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确定待编译书目后,由编译委员会集体把关决策。据张登高介绍:“我们先在国外的法学图书排行榜以‘检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确定大致范围,再邀请在美国留学的同行,结合国外法律专业数据库中检索的相关文献,详细了解比较书籍内容和评论,初选系列图书供领导决策。选定书目后,再商请法律出版社与国外原著版权商洽谈版权转让事宜。”得益于严谨的选书流程,编译的几本译著均对域外司法制度进行了深度审视、发掘、思辨,获得法律界广泛好评。第一本译著《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揭示出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先行国家刑事司法制度发展中的重要特征,“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结论在当下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值得借鉴。第二本译著《检察官的权力》详尽记录了检察机关从立案、指控到量刑的全过程,阐述了检察机关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及受到的制约。第三本译著《大到不能倒?——检察官办理涉企案件的启示》聚焦检察官办理的企业犯罪案件的微观视角,详细介绍了美国检察官在惩罚与保护之间的权衡取舍,在当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对检察机关办理涉企犯罪案件具有启迪作用。第四本译著《日本刑事司法和刑事诉讼法改革》将视野转向日本,介绍本世纪以来日本为加强司法权监督制约,着力推行的多轮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刑事司法的改革完善提供镜鉴。精神苦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盐城市检察院的王新玥是团队中唯一有翻译学硕士背景的成员。她把这次编译工作比作“西天取经、历经考验”,是一次“精神苦旅”。由于成员分散在全省各地,多为业务骨干,日常工作繁忙,于是采用分工负责、集体修改、反复推敲的方式,按照每位编译人员知识储备、专业分配任务,定期召开编译推进会,统筹进度和风格,日常则采用网络会议、微信群等方式沟通交流。对于编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集中邀请专家学者商讨解决。比如,编译组在翻译中遇到了principle of legality、principle of opportunity这一组对应词汇,没有现成的翻译,为此,结合上下文及检察法律背景知识,团队集思广益,最终译作“起诉法定主义原则”“起诉便宜主义原则”,这一译法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除了法律术语,一些“冷知识”也很考验编译组成员。如《大到不能倒?——检察官办理涉企案件的启示》一书中介绍的“爱奥尼亚管理公司船舶污染案”,其中涉及“轮机长”“大管轮”等大量船舶、航运类的专业词汇,常州市新北区检察院梁秋芬查阅了大量资料,最后在其从事航运业务的爱人帮助下,精准完成了编译任务。分工翻译初步完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校稿阶段,新问题接踵而来。由于汉英思维不同,译者容易被原文表达带偏,不地道的翻译腔影响阅读体验。如按照原文机械翻译句子可能翻译为“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被长期作为一个重要的讨论事项,有赞成也有反对”。译者结合原文意思和中文读者阅读习惯,将其翻译为“检察裁量权历来饱受争议,毁誉参半”,便于读者理解。全程参与组织编译的江苏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谭大金介绍,“四本书编译下来,编译团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工作经验:从刚开始各自为战,到后来接到编译任务第一步就是集体学习背景知识,共同建立语料库,分享交流编译知识,确定整体编译行文风格,最终形成了‘共同准备——分别翻译——多重质检——专家把关’的工作流程”。为检察事业不断“拓荒”2019年8月14日,《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新书发布会在江苏省检察院举行。最高检有关部门、法律出版社、江苏省法学会、南京大学法学院等1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省级检察院自主编译域外检察专著,还是第一次见到!译著体现了较高的专业和编译水准,更体现了江苏检察官的一种担当。”“该书内容上恰逢其时,极有现实意义。”“文本选择具有专业性和本土借鉴意义,翻译用词准确,文字通畅,接地气有内涵,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江苏省检察院组织编译系列丛书必将在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工作上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对司法工作者很有参考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的编译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进一步提升译稿的精准性、加强检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陈卫东、龙宗智等知名法律学者更是亲笔撰写书评。此书也受到了法律人的青睐。这本书在京东上架后,第一版很快售罄,求书心切的外省同仁托人联系编译者,询问是否有购书渠道。“那种成就感、收获感、荣誉感难以言表。”王新玥很开心。刘华在序言中写道:“希望通过这一小步,打破交流屏障,拓展新时代检察官的国际视野,促进更好地立足脚下、砥砺前行。”“翻译完第三本书时,我有一种毕业的感觉。”编译组成员中的大姐、南京市检察院的张英姿是英语学士、法律硕士,曾从事听力翻译10年,到检察院工作后担心英语不用会“萎缩”。这次编译工作不仅让她重拾英语,还拓展了视野,在编译《检察官的权力》一书后,她将书中案例开发为《域外判例分析及借鉴》课程,向更多检察人员介绍域外名案办理的经验和不足。很多编译组成员将编译成果运用到了检察工作中,并走上了由译至研之路。“在面对具体检察工作时,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更有深度了。”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的何湘萍将《检察官的权力》一书中的辩诉交易制度与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确定刑量刑建议进行比较分析,思考检察官的权力应该如何科学运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如何深入落实,确定刑量刑建议该如何规范提出,形成了研究成果,并在检察PLUS演说会上讲述。刘俊杰将《大到不能倒?——检察官办理涉企案件的启示》一书中关于合规监督的做法,运用到检察机关如何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等。朱建华告诉记者,江苏省检察院为编译人才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目前编译团队已内部孵化四组精品课程,为规模化培育编译人才奠定了基础”。卢志坚杨威

其动也天

人民日报|总结民法典编纂经验 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

总结民法典编纂经验 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中国法学会“积极推动民法典实施座谈会”发言摘编运用民法典编纂经验开展法典化立法研究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许安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十三个方面: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编纂成功的根本保障。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此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为编纂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编纂民法典纳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并确定为重点立法项目。三是扎实丰富的民事立法、司法、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方面的实践,为编纂奠定了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四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体现民法典的人民属性。着力突出保护民事权利这一主线,对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作有针对性的规定,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五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实际,突出体现中国民法典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六是坚持科学立法,把握好法典编纂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研究法典编纂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民法典作为编纂式立法、法典化立法、民事基本法立法的基本定位。七是树立创新思维,适应法典编纂的新立法形式。从工作思路到工作机制,从体例结构到制度内容,从立法技术到审议方式,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八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法与时转则治”。深入研究法治建设中的新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民法典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九是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尊重代表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广大人大代表的意见,凝聚代表们的最大共识。十是坚持开门立法,将问法于民贯穿于编纂工作全过程。10次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7次赴地方调研,专门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有关调查,为立法决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民意基础。十一是强化理论研究。积极研究民事法律理论,广泛听取学界意见,凝聚理论共识,筑牢编纂工作的理论根基。十二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法工委发言人等制度平台及时对外发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十三是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立法工作队伍,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障编纂工作顺利完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科院、中国法学会等参加单位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法典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要运用好民法典编纂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法典化立法研究,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其他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做好人民法院民法典实施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贺小荣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标民法典,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20年5月28日有效的全部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对指导性案例一并清理,决定2件不再参照适用。同时,指导各高级人民法院完成本辖区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通过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有力促进了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二是及时出台一批与民法典配套施行的司法解释。聚焦急需解决的民事法律适用问题,制定了涉及民法典时间效力、担保、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建设工程、劳动争议等领域的7件司法解释,修订了《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与民法典同步施行,对于统一裁判尺度、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三是开展多层次民法典学习培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培训方案,统筹指导全国法院开展学习培训。举办“人民法院大讲堂”民法典宣讲辅导12讲,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训的全国四级法院干警达120万人次。民法典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继续抓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民法典贯彻实施保障机制。1月4日,组织召开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对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再次进行动员部署,健全保障机制,密切跟踪施行情况,持续推进民法典贯彻实施各项工作。二是持续做好民法典司法解释制定工作。3月3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推动民法典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落地见效。目前,正抓紧起草涉外卖快递平台用工司法解释,有序做好民法典总则编、合同编解释一等的调研论证工作,研究制定商事领域、反垄断领域的司法解释,确保民法典的新增重点制度、平等保护理念落到实处。三是扎实推进民法典的学习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民法典新增和重大修改制度、新司法解释以及新旧制度衔接进行重点培训,注重法典化思维养成,陆续推出配套司法解释的系列解读,引导法官更好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则。四是注重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功能。发布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取得积极反响。目前正组织各级法院报送典型案例,为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民法典提供具体指引。五是有序开展案件审理工作。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判了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赔偿数额最高的侵害“香兰素”技术秘密纠纷上诉案,贯彻落实民法典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精神。各地法院根据时间效力司法解释规定,适用民法典宣判了一批案件,例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打羽毛球被击中右眼状告球友案”等。总体而言,民法典在人民法院得到了全面有效执行,民法典新规定新精神新理念在司法领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贯彻实施民法典中全面履行检察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雪樵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民法典贯彻实施指出:“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2020年12月7日,高检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提出全国检察机关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贯彻实施好民法典,同时会议还专门就民法典的溯及力以及法律适用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第一,切实做到诉讼监督与司法救济并重,做强民事检察工作。一是健全民事申诉受理、审查机制。修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增设长达二年的申请监督期限与申请复查制度,做到有诉必理、七日内及时反馈。对认为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或者发出检察建议。二是强化精准监督。注重选择在民法典倡导的法治理念上,有纠偏、创新、进步、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通过公开听证,发布抗诉决定,努力做到监督一件,推动一个领域、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司法理念、政策、导向提升一步。建成全国民事行政专家互联网咨询平台,借助“外脑”,引入社会监督,确保法律正确适用。三是不断健全虚假诉讼防范、发现、追究和制裁机制。制发高检院五号检察建议后,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统一部署运用虚假诉讼监督智能辅助平台,加大查办虚假诉讼和虚假公证、虚假仲裁的执行案件。四是对未成年人、农民工、困难群众等民事主体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依法支持起诉。第二,以民法典权利规定为遵循,客观公正履行刑事检察职能。一是充分尊重和保障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民事权利,通过依法、审慎履职,防止、杜绝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造成不应有的侵害和干预。二是妥善处理刑民交叉案件,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界限,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三是把民法典关于损害赔偿的原则精神运用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引导犯罪嫌疑人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规定等积极履行民事赔偿义务。对同时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刑事案件,优先执行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第三,开展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助力行政机关依法保护公民、组织合法权益。针对行政诉讼只审查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不处理实体利益诉求的问题,全国检察机关把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监督的常态性任务,不仅用行政法判断行政行为是否于法有据,还运用民法典从整体上把握案件争议问题,理清因果关系,促进行政争议与民事纠纷一揽子解决,确保案结事了政和。第四,当好公共利益的代表,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一是会同最高人民法院修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把民法典作为公益诉讼应当遵循的基础性法律。二是贯彻落实好民法典的绿色原则,一月上旬,积极宣传并推广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被宣判胜诉,并加强案例宣传,加快实践推广。三是对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以及众多民事权利主体合法权益被侵害又不便起诉维权等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熊选国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司法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进民法典实施,促进发挥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首先,深入学习领会民法典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进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二是迅速组织学习。通过专题学习、下发通知、列入培训内容等方式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提升实施能力和水平。三是立足全局谋划。坚持把民法典贯彻实施与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结合,与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与谋划推进“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推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加强配套法律制度建设,夯实贯彻实施基础。紧扣民法典立法精神开展立法工作。一是强化配套立法。在研究制定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突出民法典贯彻实施相关内容。在修订行政复议法、起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监督管理条例》等工作中加强与民法典衔接。二是强化法规清理。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民法典相关的法规清理,研究提出修改、废止意见。三是强化备案审查。把民法典作为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备案审查的重要依据,维护法制统一。再次,积极推进执法司法,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坚持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执法标准,加大法律服务力度。一是规范行政执法。把民法典贯彻实施贯穿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全过程,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考核标准,指导地方制定行政执法部门落实民法典工作指引。二是突出律师作用。把民法典学习作为律师培训、执业活动年度考核重点内容,及时制定修订律师从事民事相关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引,指导监督律师依法代理民事案件。三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扩大民事法律援助范围。最后,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实施氛围。紧紧围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做好统筹谋划。联合中宣部印发《关于加强民法典宣传的通知》,将民法典宣传纳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内容,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在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之际,司法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二是突出重点对象。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教育,推动将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三是构建长效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实施“谁服务谁普法”,推动民法典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为民法典编纂和实施贡献智慧力量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王利明民法典编纂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以来,广大民法学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法学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为制定一部屹立于世界法典之林的、21世纪的民法典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第一,在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之前,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就提出了民法典草案专家建议稿,对民法典的框架结构以及制度设计提出方案,为民法典编纂奠定良好基础。第二,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吸纳知名学者参与工作,就重大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凝聚学界共识,对每一编都提出专家建议稿,成为法学界参与民法典编纂重要平台。第三,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在中国法学会领导下,积极组织学者参与民法典编纂,形成原创性理论成果,并在立法中得到转化运用。研究会围绕民法典编纂连续举办7年年会和近50场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研讨重大问题,提出立法建议,充分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第四,广大法学专家通过中国法学会立法专家咨询会等渠道,为民法典编纂献计献策,实现了自己的学术抱负,描绘了人生的光彩画卷。第五,广大法学专家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积极围绕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著书立说,极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的繁荣和发展。在中国知网以“民法典”作为主题词对2014—2020年间的论文进行检索,有数万篇学术文章,同时出版了数百本学术著作,为立法机关提供了重要参考。学界对民法典编纂的学术贡献,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一是体系构建。学界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等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从而实现了民法典体系的重大创新。二是制度创新。民法典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有许多重要制度创新,背后都有学界的贡献。例如,总则编关于主体的分类,物权编中如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合同编中如何适应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人格权编中如何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婚姻家庭编中如何促进良好家风建设,继承编中如何注重家庭成员的互助,侵权责任编如何强化对受害人的救济等规定,都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价值理念创新。民法典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英烈人格利益的保护,还是见义勇为条款的规定,尤其是人格权编最为直接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充分彰显人格尊严的价值,这些都凝聚着学者的心血。四是彰显时代特征。学界呼吁民法典应当回应新时代的新问题,应当对信息社会产生的网络侵权以及数据保护等问题作出规定,应当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作出有效应对,都被立法机关采纳。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政治成果和法治成果。民法典通过后,学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力宣传普及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学研究会发出了“带着民法典回家乡”的倡议,推进民法典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习贯彻落实民法典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陈本宇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法典学习贯彻落实,强调以首善标准推动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深化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始终将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民法典为指引,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将权利义务规范变为治理实践,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大力弘扬民法典自治理念,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法典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元的中国特色民事主体制度,形成了包括意思自治、平等协商等在内的私法自治原则。为了能够保障民事主体有效自我管理,我们创建了“五民”群众工作法,搭建了“小院议事厅”等自治平台,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充分肯定行业协会规定、胡同自治规约等自治规范民事法律效力,引导民事主体通过制定“软法规则”参与社会治理。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和资金支持,形成了包括院落自管会、停车自管会等自治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开展公共服务。二是全面贯彻落实民法典各项规定,努力提升核心区社会治理能力。我们将贯彻落实《民法典》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法规有机统筹起来,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引导其依据民法典,开展各项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组建物管会567个,成立业委会13个,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均超过90%。坚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开展“美丽院落”“感动东城”等宣传评选活动,努力将民法典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弘扬公序良俗,陶冶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社区治理氛围。三是充分发挥民法典定纷止争作用,加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相互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合同、婚姻、继承、拆迁赔偿等适宜调解案件的溯源治理工作。自民法典实施以来,共计开展人民调解案件434件,开展矛盾排查2704次。充分发挥民法典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准确适用民法典,将民事矛盾纠纷消除化解在民事领域,严防矛盾升级和激化,确保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四是坚持民法典保障权利、规范权力价值导向,加快推进核心区法治政府建设。根据民法典新设定的居住权登记、高空抛物坠物调查权等内容,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其中废止12件、修订3件。积极履行民法典规定的四大类行政机关法定职责,依法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将民法典纳入“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并列入“八五”普法规划。通过积极开展“巾帼维权·送法到家”宣讲活动、线上线下普法讲座等多种形式,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人民日报)

分命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中需要明确的问题

当课题一旦选定,随即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课题方案的设计,这是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之前对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程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规划与部署的关键性工作。依据赛恩斯编译的经验来看,课题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几个环节。一、要起一个好的题目。所谓好的题目是指,课题题目大概能揭示、照应本项研究的内容,力求明确、简单、完整,最好要表达清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要素。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或一组有待于解决、验证和回答的问题。课题设计中首先有必要思考以下一些问题:这一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没有研究的必要;通过研究对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科研实践工作能否产生推动或影响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研究这一问题价值在哪里。同时思考这类问题前人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二、要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希望获得的对某一研究现象及其有关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课题设计中,要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着重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明确核心概念并作出界定。方案设计中要聚焦研究内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本项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作出表述,让课题组成员明白本项研究是针对什么基本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是什么涵义,是多大的区间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中心,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包括评审项目或指导研究的专家们,明白该项研究的话语体系。所谓核心概念就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往往在题目中就会显现。2.要明确科学研究目标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认识科学规律,探索未知领域,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知识,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就是要“道前人所未道,作他人所未作”。因此,在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时应着力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提出新的见解和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路径,使研究具有创新性。三、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一般来说,当我们选定课题时已经将研究内容大体确定,明确核心概念又进一步聚焦了研究重点,但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要用书面形式将研究目标确定下来时,还是会感到研究内容比较混沌,把握不住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同样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研究内容,相同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还需要一个将研究内容逐步筛选、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筛选和分解,研究的目标更加集中、明确,脉络更加清晰,由一个互相交织的面变成了一条条贯通的线,再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了既可用科研方法实施,又可进行过程检测与分析的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了。在这同时,当把所有的研究内容排列归类时,研究重点也就清晰凸显了。当然,在研究方案中还需要明确很多内容,譬如确定研究方法和实施程序,明确预期研究成果等。

独角兽

新书速递|《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扎根中国经验进行社会学本土化经验典范

深入剖析工业体制与乡土生活秩序如何交叠共生的社会学力作《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是中国当代社会学人个案研究的典范之作,既记录了上世纪90年代南部中国一个村庄的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和机制,又树立了如何扎根中国经验进行社会学本土化经验典范。作者折晓叶基于此书建立的经验田野点,开启了其后续的社区、产权和政府行为研究,而后续的这些研究都成为当前社会学前言和热点问题。可以说,该书成为理解中国学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根据对南部中国一个“超级村庄”的实地考察写成的。作者在书中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了农民怎样在村域内集体地实现向非农的转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外来力量与村庄内在的社会结构怎样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村庄的社会变迁。由于这一变迁的实际过程既受到沿海外来经济的直接影响,又具体地发生在一个小范围的村庄里,因此,本书要特别说明新的经济动力与传统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又由于这种种变迁并未按照一般现代化和发展理论的某些预期假设而进行,因此引发出种种新的动力、规则、方式、关系和问题,本书又着重探讨了这些正在变化和形成中的新现象。《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变迁》作者简介:折晓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党校科社教研室讲师、亚太社会学学会(APSA)执行委员会中国执行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与社区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合著者:陈婴婴)、《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等。作者为本书所拟的再版前言详细介绍了自身的研究新路及对所研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特录如下,以飨读者:这本书初版于1997年,距今已有23年。后来在2007年重印过一次,这次又经商务印书馆协议重刊,编入“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系列。商务印书馆对待学术著作的执着态度,起到了动员作用,增加了我对再版的信心。毕竟社会变化太过迅速,那段乡村工业化的历史虽未远去,但时过境迁,对于它的再现大概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才不至于误读。关于此书,我不仅把它看作自己曾经留下的一段笔墨,也把它看作小村庄回应大社会变迁时留下的一个印迹。当我把它作为一个活的样本、一个记录乡村工业化的典型类型,拿起来重新审视时,不免有一种新的感受。书中所描述的村庄工业,是珠江三角洲农村改革开放初中期典型的“三来一补”加工业,企业形态则是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合作制类型。这种产业和产权模式与其他几种类型的乡镇企业一起,曾经在较长一个时期里发挥过重要作用,直接推助了乡村工业化乃至宏观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本书所称谓的“超级村庄”也在较短时间内转型成了一种我称之为的“非农社会经济区”。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链转换等宏观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乡镇企业产权改制等微观制度变革,这些“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企业股份合作中的“集体”制度也逐渐解体,“乡镇企业”最终被作为一种制度遗产记入了史册。但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非农化,使得中国农村不仅经济上发生了急遽变化,而且社会结构上发生了转型,乡村社区的日常生活也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存活至今的那些超级村庄,凭借着它们业已形成的地位和实力,迅速完成了产业和制度转型,因而仍然活跃在城乡之间,在乡村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超级村庄作为中国那一特定时期的一个特别类型,可以说是工业进村之后村庄变迁的一种顶峰状态。它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在不同区域发展模式中都存在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本书所研究的村庄,作为初始案例,使我对超级村庄有了一个定性的认识,确定了它的基本特征,从中获得的认识和结论,被用来作为比较研究中设立假设的基础和依据,它所提供的调查资料,也被作为与其他几类村庄进行比较的材料。在后来的研究中,我和合作者曾以《社区的实践》为题,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问题,关注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出现此种现象,反之在同一条件下又为什么会存在多样化的选择。经过对不同地区的发达村庄进行考察后,我们采用“集体制”合作体系、“股份制”合作体系和“村政”与“民企”合作体系三种基本指标进行分类,在经济同样发达的邻近省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选定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在每个案例村周边选择了一两个非超级的村庄进行观察比较,以便对变迁发生的限制性条件进行说明。通过深入地讨论村庄实践中的各类问题,我们延展了本书的主题,进一步发现了村庄工业化过程中“新的经济力量与传统力量之间互动融合”所产生出的种种新的动力、规则、方式和关系,对于乡村日常工业生活的逻辑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初始案例村的追踪研究是必要的。十年之后,带着比较研究的视角,我又一次回到这个村庄,有过数天短暂的观察,这时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机器生产的轰隆声已经减弱,土地大多已被水泥覆盖,村庄业已改为城市居民点,村民从事着农业之外但也不同于工业的各种职业,体制上的“村改居”已然成为邻近大城市的村庄的必然归宿。但是我所观察的核心问题仍然凸显,只不过那个“新的力量”已经由工业化变成了城市化,但仍然与“乡村传统力量”之间发生着冲突与合作。我曾有多个研究议题,都始发于对这个超级村庄的观察和讨论。产权变革即是其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在该书中我初步认识到“产权体系不仅是一个经济构造,也是一个社会构造”;之后基本上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提出产权是一种“社会性合约”,并试图从“产权怎样界定”这个基本问题入手去破解乡镇企业改制所面临的产权难题;再以后还从土地产权建构机制上建立过一个“追索权”分析框架。至今我所关注的这些产权难题依然存在,致使一些超级村庄发生了诸多问题,有的甚至解体。不过,这恐怕不仅是村庄里的乡镇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其他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难以绕开的问题,只不过各自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书中所描述的超级村庄,在鼎盛时期已经形成了“自然城镇化”,有的成为地方实际上的非建制的“中心地点”。这些村庄以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为中心,既向城又向乡扩展出去的关系,显然不同于以往。特别是,超级村庄并不都发生在城市郊县或城市化地带或者发达地区,有的就地处远离中心城市乃至远离乡镇的地方,在相对落后的周边地区拔地而起,并在诸多方面实际上发挥着地方中心的作用。这种自发的、自然的城镇化是农村改革以来中国乡村城市化不同于以往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对于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今天也还有待继续观察和讨论。本书只是对一个具体村庄变迁的深描和解释。书中收集的资料,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地调查所得。对这个村庄的多次进入,使我品尝到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滋味,既甜美又苦涩,也使我体会到经验观察和记录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这种尝试的初衷以及我如何选择这个村庄进行研究,在原书序言中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想要补充的,是对于长时段实地调查在学术积累上有何种意义的一些理解。在我看来,学术研究需要一代代一项项地积累而不断前行。作为学人,长时段的学术积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文献的积累,这可以让我们在遇到难题时易于给自己的研究定位,知道从哪里开始又要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就是对经验研究的积累,这可以让自己的学术志趣和偏好落在实地。当日常生活事件扑面而来时,更易于捕捉到其中的要意,让研究的脉络有似水到渠成,延展下去。这也算是我愿意将此书作为经验积累中的一种,让它重现于学界的一个原因吧。这次再版仍保留了原貌,未做修改和增补,难免留有很多疏漏和错误,用现在的眼光看,也许会对问题有新的理解和解释。但我希望它作为一段历史记录原样保存下来,让后来者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当下,探索未来。

郭公

法媒:研究认为蓝鲸靠记忆和经验完成迁徙

参考消息网2月27日报道法媒称,一个美国科学团队发现,鲸似乎非常依赖记忆以作出它们的迁徙决策。据法新社2月25日报道,每年春天,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会从它们冬天的繁殖地哥斯达黎加沿海向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迁徙。它们会搜寻它们最爱吃的食物磷虾。报道称,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追踪这些庞然大物的迁徙,却无法解释它们如何选择行程。现在,一个美国科学团队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他们考察了10年间60头装有跟踪器的蓝鲸的活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同浮游植物每年春天大量繁殖的时间进行了比较。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他们的研究说,鲸似乎非常依赖记忆以作出它们的迁徙决策,这同大多数迁徙的陆地动物不同,陆地动物会绕道而行,以适应资源的不断变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生态学家布里安娜·阿布拉姆斯说:“蓝鲸使用记忆,或使用通过长期经验发展起来的预期,来基本上配合通常情况下磷虾生长兴旺的时间,而不追随某一年的具体情况。”她说:“我们认为,它们必须使用记忆或者它们过去的经验,以便在某种程度上对冲风险,因为海洋中有太多变数,非常难以准确预测某些事情何时发生。”不过,阿布拉姆斯也说:“随着气候变暖,我们看到很多非常规的情况。这些情况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变化范围。这让人担心,变化的幅度将远远超过蓝鲸或其他动物能适应的水平。”

八净

使用定量还是定性分析法去写方法论呢?写好METHODOLOGY的技巧

写好METHODOLOGY的技巧本文的方法论是研究该论文的一种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撰写英国论文时,由于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其方法论往往是最具挑战性、最耗时的部分。那如何写出论文的 methodology呢?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质量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区别?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方法论,重点介绍了方法论的两种基本研究方法,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并给出了论文中的 methodology实例,供大家参考。Contents1 什么是方法论2 方法论部分的重要性3 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定性和定量3.1 Quantitative methods :定量分析法3.2 Qualitative methods:定性分析法4 Methodology怎么写:实用的技巧1. 什么是方法论方法学(methodology)描述了用来调查研究问题的行动,以及用于确定、选择、处理和分析信息用于理解问题的特定应用的基本原理或技术,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研究的总体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在研究论文的方法论部分,需要回答两个核心问题:数据是如何收集和产生的?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呢?书写应直截了当,准确,并应经常使用过去时。2. 方法论部分的重要性教学法部分,同学们必须说明你是如何取得并分析你的成果的,原因如下:读者群需要知道数据是如何获取的,因为你选择的方法会影响到结果,进而影响到你在论文讨论部分如何解释它们的重要性。方法学在学术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可靠的方法会导致不可靠的结果,从而损害你的分析价值。一般情况下,学者可以选择几种方法来研究问题。文章中的 methodology部分应该很清楚地说明了学者们选择特定程序和技术的原因。读者希望了解数据的收集或生成是否符合该研究领域公认的惯例。举例来说,如果你用的是多重选择问卷,读者需要知道它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答案范围来供应答者选择。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符合实现研究总体目标的要求。举例来说,你需要确保有足够大的样本数量,才能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供建议。这种方法应该涉及到所期望的问题和你所采取的措施来防止它们发生。至于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必须描述它们是如何被最小化的,或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不会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影响你对结论的解读。3. 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定性和定量你要用什么方法来准备一篇论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研究的主题,以及你的论文要回答的问题。多数情况下,你会采用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方法,虽然一些项目会从两者的结合中获益。3.1 Quantitative methods :定量分析法什么是定量分析?跟随科学范式的研究者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这一方法是对数据进行量化,并从目标人群的样本中归纳结果。按照结构化数据收集流程,将数据输出为数字。量化研究也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对于量化研究,要获得有效的、可概括的结果,你应该足够详细地描述你的方法,让其他研究者接受你的研究。说明您是如何处理测量变量的概念,抽样方法或纳入标准,以及您用来收集数据的工具,程序和材料。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调查 (Surveys)描述调查的地点、时间和方式,需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设计题目的?题目的形式是什么?(如多项选择题、力克特量表)你用什么抽样方法选择参与者?你是通过电话、邮件、网络还是当面进行调查的?参与者需要多长时间回复?样本量和反应率是多少?你可以将完整的问卷作为附录,以便你的读者能够确切地看到所收集的数据。实验 (Experiments)详细说明你用来进行实验的工具、技术和程序:你是如何设计这个实验的?你是如何招募参与者的?你是如何处理和测量这些变量的?你们试验时用到哪些工具和技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在实验研究中复制你的结果,这一点非常重要。现有数据 (Existing data)解释你如何收集和选择相关资料(例如出版物或档案数据)以包含在你们的研究中:你从哪里获得资料的?数据最初是如何产生的?你选择材料的标准是什么(比如日期范围)?3.2 Qualitative methods:定性分析法什么是定性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方法,它的目的是用计数来解释观察到的事物,而定性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对你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全面详细的描述。定性分析不是提供预测和因果解释,而是提供背景和对所收集数据的解释。该研究方法具有主观性,对调查对象的选择要求较低。因为定性研究的方法更灵活,更主观,所以反思你所采用的方法并解释你所做的选择非常重要。探讨您用于选择参与者或来源的标准,您进行研究的背景,以及您在收集数据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您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还是被动的观察者?定性数据分析法有哪些?访谈或小组讨论 (Interviews or focus groups)描述采访的地点、时间和方式,需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发现和选择参与者的?有多少人参加?访谈的形式是什么(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采访时长是多少?采访内容是如何录制的?参与观察 (Participant observation)描述你在哪里、何时以及如何进行观察或进行人种学研究:你观察了哪些团体或社区?你是如何接触到他们的?你花了多长时间进行这项研究,研究地点在哪里?你在社区里扮演了什么角色?你如何记录你的资料(例如视听记录、笔记)?现有数据 (Existing data)解释你如何选择案例研究材料(例如文本或图像)作为你分析的焦点:你分析了什么类型的材料?你是如何收集和挑选它们的?定性分析例子:Mixed methods:混合研究方法将传统的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产生了现代方法。根据Brannen和Moss (2012),混杂研究方法的存在源于其潜在性,通过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融合在一起,使研究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复杂的关系。在社会研究中,混合方法还以三角划分的概念而著名。据 Haq所说,三角测量通过在一项研究中运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方法,使研究人员有机会就单一现象作出多种发现。Methodology应该包含的内容以下是一篇论文方法论应该包含的内容,也就是methodology的基本机构:目标您需要重申您的研究主题或问题,并概述您打算如何研究该问题。如需考虑伦理或哲学方面,请详述。所选研究方法论的概述确定您是选择使用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或两者结合。当选择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时,你需要进行初步的文献和教科书研究,以便建立标准的研究方法,通常在你选择的研究领域中使用。若您不确定从何处开始,您可以访问您的大学图书馆,请图书管理员帮助您选择最适合的参考文本。解释说明你选择的方法论说明您选择研究方法的理由。您也应该提供一个概览,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比其他研究方法更适合。仔细想想下面,你的研究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进行的,研究对象是谁。这可能包括,例如,关于访谈地点或焦点团体的资料,日期和时间范围,以及参与者是否属于某一特定人群。数据是如何被分析的?若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则需要在分析数据前准备数据。比如,你需要检查变量,丢失的数据,以及异常情况。假如你用电脑软件协助分析,这些资料也应包括在内。关于质量数据,你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找出你的想法和主题并分类和编码。您也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如叙事分析或话语分析,来解释回答背后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材料和设备?它可以包括任何东西,从用于科学实验的实验室设备到分析结果的计算机软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或困难吗?如是,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呢?您如何克服它们?找参与者、获得同意或缺乏进行科学实验所需的资源等都可能造成这种情况。评论这个短语应该用来评估你已经做过的研究,并且证明你选择了这个方法。您不必深入了解更多细节,因为您将在论文的结论部分对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您需要简要地说明您的结果是否具有结束性,有无任何可变因素,以及您选择的方法是否实际有效。4. Methodology怎么写:实用的技巧方法论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你的研究方法。您也需要说明为什么选择使用它们以及如何应用它们。重点在于表明你的研究是认真地进行的。所以尽可能保持你的写作风格的简洁,这将确保读者易于理解和消化。以下是 paper代写专家在撰写论文时所采用的5种 methodology写作技巧:看看其他论文的方法论部分请指导老师为你提供以前所写论文的不同范例。通过阅读以往学生所写的方法,你可以对你最后完成的方法论部分有个大致的了解。计划你的结构不管你选择哪种研究方法,你的论文方法论应该是一个结构清晰,文字精炼的部分,它能为你选择的研究方法提供有力而合理的论证。在草拟提纲时,向导师询问有没有遗漏什么,结构是否合乎逻辑。考虑你目标读者写方法论的时候,要考虑到那些可能会阅读你的方法论的读者。举例来说,如果你选择了通常属于自己研究领域或学科范畴的研究方法,你就不必给出太多的理由或背景资料。当您决定使用一个不那么流行的方法时,建议您详细了解如何和为什么选择使用这个方法。保持专注于你的目标和研究问题论文方法学应提供清晰的解释,说明你选择的研究方法为何适合你的研究目标。在写论文的时候,要确保你选择的研究方法要与论文的总体目标和目的相联系。为帮助您集中精力,在方法论一节的开头就可以清楚地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及你遇到的障碍或困难若您在数据收集或分析阶段遇到任何问题,请使用“方法集”小节来讨论您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但愿以上提供的 methodology范例,能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方法学,也能帮助大家区分定量与定性。不管你是在读本科还是读硕士,论文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完成主要研究项目中最困难、最耗时的部分。写作方法部分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得清楚。请记住,你研究项目的方法部分的目标是确保读者完全理解你所选择的方法。您应当使用方法论部分提供为什么选择特定的研究方法而非其他可能的研究方法的明确理由。不要在教学法中提到你的个人观点、想法或兴趣,要保留你的真实信息,并且要确保所有内容都有适当的学术参考来支持。如果同学仍然不清楚论文的methodology怎么写或者有任何不明白之处,欢迎随时联系专业论文辅导机构 - 英伦译制社。我们的专家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有深刻的理解。还等什么?赶快咨询吧!我们客服给同学们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刑德

总结民法典编纂经验 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

运用民法典编纂经验 开展法典化立法研究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许安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十三个方面: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编纂成功的根本保障。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此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为编纂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编纂民法典纳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并确定为重点立法项目。三是扎实丰富的民事立法、司法、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方面的实践,为编纂奠定了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四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体现民法典的人民属性。着力突出保护民事权利这一主线,对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作有针对性的规定,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五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实际,突出体现中国民法典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六是坚持科学立法,把握好法典编纂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研究法典编纂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民法典作为编纂式立法、法典化立法、民事基本法立法的基本定位。七是树立创新思维,适应法典编纂的新立法形式。从工作思路到工作机制,从体例结构到制度内容,从立法技术到审议方式,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八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法与时转则治”。深入研究法治建设中的新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民法典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九是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尊重代表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广大人大代表的意见,凝聚代表们的最大共识。十是坚持开门立法,将问法于民贯穿于编纂工作全过程。10次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27次赴地方调研,专门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有关调查,为立法决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民意基础。十一是强化理论研究。积极研究民事法律理论,广泛听取学界意见,凝聚理论共识,筑牢编纂工作的理论根基。十二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法工委发言人等制度平台及时对外发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十三是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立法工作队伍,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障编纂工作顺利完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科院、中国法学会等参加单位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法典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要运用好民法典编纂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法典化立法研究,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其他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做好人民法院民法典实施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贺小荣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标民法典,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20年5月28日有效的全部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对指导性案例一并清理,决定2件不再参照适用。同时,指导各高级人民法院完成本辖区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通过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有力促进了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二是及时出台一批与民法典配套施行的司法解释。聚焦急需解决的民事法律适用问题,制定了涉及民法典时间效力、担保、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建设工程、劳动争议等领域的7件司法解释,修订了《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与民法典同步施行,对于统一裁判尺度、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三是开展多层次民法典学习培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培训方案,统筹指导全国法院开展学习培训。举办“人民法院大讲堂”民法典宣讲辅导12讲,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训的全国四级法院干警达120万人次。民法典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继续抓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民法典贯彻实施保障机制。1月4日,组织召开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对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再次进行动员部署,健全保障机制,密切跟踪施行情况,持续推进民法典贯彻实施各项工作。二是持续做好民法典司法解释制定工作。3月3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推动民法典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落地见效。目前,正抓紧起草涉外卖快递平台用工司法解释,有序做好民法典总则编、合同编解释一等的调研论证工作,研究制定商事领域、反垄断领域的司法解释,确保民法典的新增重点制度、平等保护理念落到实处。三是扎实推进民法典的学习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民法典新增和重大修改制度、新司法解释以及新旧制度衔接进行重点培训,注重法典化思维养成,陆续推出配套司法解释的系列解读,引导法官更好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则。四是注重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功能。发布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取得积极反响。目前正组织各级法院报送典型案例,为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民法典提供具体指引。五是有序开展案件审理工作。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判了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商业秘密侵权案件赔偿数额最高的侵害“香兰素”技术秘密纠纷上诉案,贯彻落实民法典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精神。各地法院根据时间效力司法解释规定,适用民法典宣判了一批案件,例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打羽毛球被击中右眼状告球友案”等。总体而言,民法典在人民法院得到了全面有效执行,民法典新规定新精神新理念在司法领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贯彻实施民法典中全面履行检察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雪樵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民法典贯彻实施指出:“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2020年12月7日,高检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提出全国检察机关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贯彻实施好民法典,同时会议还专门就民法典的溯及力以及法律适用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第一,切实做到诉讼监督与司法救济并重,做强民事检察工作。一是健全民事申诉受理、审查机制。修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增设长达二年的申请监督期限与申请复查制度,做到有诉必理、七日内及时反馈。对认为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或者发出检察建议。二是强化精准监督。注重选择在民法典倡导的法治理念上,有纠偏、创新、进步、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通过公开听证,发布抗诉决定,努力做到监督一件,推动一个领域、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司法理念、政策、导向提升一步。建成全国民事行政专家互联网咨询平台,借助“外脑”,引入社会监督,确保法律正确适用。三是不断健全虚假诉讼防范、发现、追究和制裁机制。制发高检院五号检察建议后,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统一部署运用虚假诉讼监督智能辅助平台,加大查办虚假诉讼和虚假公证、虚假仲裁的执行案件。四是对未成年人、农民工、困难群众等民事主体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依法支持起诉。第二,以民法典权利规定为遵循,客观公正履行刑事检察职能。一是充分尊重和保障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民事权利,通过依法、审慎履职,防止、杜绝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造成不应有的侵害和干预。二是妥善处理刑民交叉案件,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界限,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三是把民法典关于损害赔偿的原则精神运用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引导犯罪嫌疑人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规定等积极履行民事赔偿义务。对同时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刑事案件,优先执行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第三,开展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助力行政机关依法保护公民、组织合法权益。针对行政诉讼只审查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不处理实体利益诉求的问题,全国检察机关把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监督的常态性任务,不仅用行政法判断行政行为是否于法有据,还运用民法典从整体上把握案件争议问题,理清因果关系,促进行政争议与民事纠纷一揽子解决,确保案结事了政和。第四,当好公共利益的代表,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一是会同最高人民法院修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把民法典作为公益诉讼应当遵循的基础性法律。二是贯彻落实好民法典的绿色原则,一月上旬,积极宣传并推广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被宣判胜诉,并加强案例宣传,加快实践推广。三是对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以及众多民事权利主体合法权益被侵害又不便起诉维权等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熊选国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司法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进民法典实施,促进发挥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作用。首先,深入学习领会民法典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进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二是迅速组织学习。通过专题学习、下发通知、列入培训内容等方式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提升实施能力和水平。三是立足全局谋划。坚持把民法典贯彻实施与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相结合,与服务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与谋划推进“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相结合,推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加强配套法律制度建设,夯实贯彻实施基础。紧扣民法典立法精神开展立法工作。一是强化配套立法。在研究制定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突出民法典贯彻实施相关内容。在修订行政复议法、起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监督管理条例》等工作中加强与民法典衔接。二是强化法规清理。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民法典相关的法规清理,研究提出修改、废止意见。三是强化备案审查。把民法典作为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备案审查的重要依据,维护法制统一。再次,积极推进执法司法,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坚持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执法标准,加大法律服务力度。一是规范行政执法。把民法典贯彻实施贯穿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全过程,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考核标准,指导地方制定行政执法部门落实民法典工作指引。二是突出律师作用。把民法典学习作为律师培训、执业活动年度考核重点内容,及时制定修订律师从事民事相关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引,指导监督律师依法代理民事案件。三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扩大民事法律援助范围。最后,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实施氛围。紧紧围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做好统筹谋划。联合中宣部印发《关于加强民法典宣传的通知》,将民法典宣传纳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内容,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在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之际,司法部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二是突出重点对象。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教育,推动将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三是构建长效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实施“谁服务谁普法”,推动民法典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为民法典编纂和实施贡献智慧力量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王利明民法典编纂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以来,广大民法学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法学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为制定一部屹立于世界法典之林的、21世纪的民法典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第一,在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之前,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就提出了民法典草案专家建议稿,对民法典的框架结构以及制度设计提出方案,为民法典编纂奠定良好基础。第二,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吸纳知名学者参与工作,就重大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凝聚学界共识,对每一编都提出专家建议稿,成为法学界参与民法典编纂重要平台。第三,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在中国法学会领导下,积极组织学者参与民法典编纂,形成原创性理论成果,并在立法中得到转化运用。研究会围绕民法典编纂连续举办7年年会和近50场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研讨重大问题,提出立法建议,充分发挥了重要智库作用。第四,广大法学专家通过中国法学会立法专家咨询会等渠道,为民法典编纂献计献策,实现了自己的学术抱负,描绘了人生的光彩画卷。第五,广大法学专家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积极围绕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著书立说,极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的繁荣和发展。在中国知网以“民法典”作为主题词对2014—2020年间的论文进行检索,有数万篇学术文章,同时出版了数百本学术著作,为立法机关提供了重要参考。学界对民法典编纂的学术贡献,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一是体系构建。学界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等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从而实现了民法典体系的重大创新。二是制度创新。民法典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有许多重要制度创新,背后都有学界的贡献。例如,总则编关于主体的分类,物权编中如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合同编中如何适应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人格权编中如何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婚姻家庭编中如何促进良好家风建设,继承编中如何注重家庭成员的互助,侵权责任编如何强化对受害人的救济等规定,都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三是价值理念创新。民法典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对英烈人格利益的保护,还是见义勇为条款的规定,尤其是人格权编最为直接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充分彰显人格尊严的价值,这些都凝聚着学者的心血。四是彰显时代特征。学界呼吁民法典应当回应新时代的新问题,应当对信息社会产生的网络侵权以及数据保护等问题作出规定,应当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作出有效应对,都被立法机关采纳。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政治成果和法治成果。民法典通过后,学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力宣传普及民法典,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学研究会发出了“带着民法典回家乡”的倡议,推进民法典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习贯彻落实民法典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陈本宇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法典学习贯彻落实,强调以首善标准推动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深化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始终将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民法典为指引,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将权利义务规范变为治理实践,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大力弘扬民法典自治理念,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法典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元的中国特色民事主体制度,形成了包括意思自治、平等协商等在内的私法自治原则。为了能够保障民事主体有效自我管理,我们创建了“五民”群众工作法,搭建了“小院议事厅”等自治平台,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充分肯定行业协会规定、胡同自治规约等自治规范民事法律效力,引导民事主体通过制定“软法规则”参与社会治理。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和资金支持,形成了包括院落自管会、停车自管会等自治组织,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开展公共服务。二是全面贯彻落实民法典各项规定,努力提升核心区社会治理能力。我们将贯彻落实《民法典》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法规有机统筹起来,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引导其依据民法典,开展各项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坚持党建引领,组建物管会567个,成立业委会13个,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均超过90%。坚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开展“美丽院落”“感动东城”等宣传评选活动,努力将民法典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弘扬公序良俗,陶冶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社区治理氛围。三是充分发挥民法典定纷止争作用,加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相互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合同、婚姻、继承、拆迁赔偿等适宜调解案件的溯源治理工作。自民法典实施以来,共计开展人民调解案件434件,开展矛盾排查2704次。充分发挥民法典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准确适用民法典,将民事矛盾纠纷消除化解在民事领域,严防矛盾升级和激化,确保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四是坚持民法典保障权利、规范权力价值导向,加快推进核心区法治政府建设。根据民法典新设定的居住权登记、高空抛物坠物调查权等内容,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其中废止12件、修订3件。积极履行民法典规定的四大类行政机关法定职责,依法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将民法典纳入“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并列入“八五”普法规划。通过积极开展“巾帼维权·送法到家”宣讲活动、线上线下普法讲座等多种形式,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

何其偏也

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法、工作经验材料

坚持“一二三四五”做好两委换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法(1)连日来,按照xx省xx市委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安排,xx区运用“一二三四五”工作法,稳步推进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一、坚持一条主线xx区委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牢牢扛起主体责任。该区成立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下设综合组、政策指导组、宣传组、纪律监督组、信访稳定组,建立“四个一”联系指导制度,即1名县级干部联系社区、1名科级干部分包社区、1名组工干部联系街道、1个督导指导组督导街道,形成区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街道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二、明确两个目标xx区把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作为重要目标,确立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导向,要求每个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名35岁以下干部、1名大专学历以上干部、1名妇女干部,同时注重“老中青”梯次搭配,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截至目前,该区社区“两委”成员意向人选平均年龄x岁,较上届下降x岁;大专学历以上人员x人,较上届提高x%。三、严把三个关口在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xx区严把资格审查关口。按照“九不能、六不宜”,从严把握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实行社区自审、街道初审、区级联审的三级审查制度,杜绝“带病上岗”。严把选举程序关口。该区成立区、街道换届政策指导组,制作社区“两委”换届流程图,加强对换届选举程序的培训指导,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严把时间节点关口。该区制定换届日程安排表,细化具体步骤,严格把控换届各环节时间节点,确保如期完成换届任务。四、做到四个清楚xx区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到换届政策清楚,认真学习换届文件精神,熟练掌握“一肩挑”“三改五”和社区“两委”干部人选的资格条件等换届政策。做到社区“两委”现状清楚。对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两委”成员结构要求和交叉任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为选优配强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提供决策依据。做到社区干部思想动态清楚。与现任社区“两委”干部逐一谈心谈话,掌握了解其进退留转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做好思想工作。做到存在问题清楚。对照任职条件、“一降一升”要求、“一肩挑”人选、群众信访诉求等,逐社区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做到任务清、底数明、选情准。五、实行五步联动该区宣传发动早一步,全区制作悬挂宣传条幅x余条,利用微信工作群、公众号等新媒体,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宣传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营造家喻户晓、全民参与换届的舆论氛围;调研摸底深一步,该区结合社区干部述职评议考核情况,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谈话、集中座谈等方式,组织人员开展调研摸底;分析研判准一步,该区多次召开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座谈会和推进会,分包县级干部深入试点和难点社区现场办公,逐一分析研判、解决相关问题;干部储备先一步,xx区组织街道面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报名人员x余人,通过笔试、面试、政审等程序,将x名优秀人员纳入后备干部库;财务审计严一步,该区采取机构自审、街道互审、区级终审等措施,对社区财务进行专项审计,截至目前,该区x个社区已有x个社区完成财务审计工作。xx镇:“三+五”工作法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法(2)xx镇把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细化措施,动员“三个群体”、用好“五个机制”,扎实有序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年轻人”,为“两委”备足人选。镇党委根据前期研判情况,对35岁及以下党员及时跟进,逐一谈话,动员学历高、能力强的35岁及以下党员在“两推”开始前发表自荐演说,积极参与到村“两委”换届工作,有力推动35岁以下年轻人通过合法程序入选。在两推环节,xx镇共有19名35岁以下党员发表了自荐演说,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增添了新生活力。鼓励“老党员”,为换届增加底气。xx镇提前对各村老党员宣传上级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示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带头与干部群众谈想法、说见解,引导老党员们主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换届纪律,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帮助年轻党员摆正心态,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依法依规积极参与选举。在两推过程中,xx岁的建国前老党员xx和x岁的建国前老党员xx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换届工作顺利开展增加了底气。组建“服务队”,为换届保驾护航。为切实保障村“两委”换届顺利进行,xx镇组建由35名站所工作人员和35名管区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村“两委”换届一线,对帮包村落实全程跟踪服务,全力做好村“两委”换届各项工作。镇换届办先后对队员们开展x余次专门业务培训,讲解村“两委”换届业务知识,确保“充电续航”。截至目前,服务队员们已顺利完成各村党支部两推和选举委员会推选工作,所有环节均按规定程序进行;所有档案资料齐全、专人整理、专人保管,各项议程时间符合法定要求,参会人选均达到了规定比例。用好“五机制”,为换届筑牢基础。用好“五机制”,为换届筑牢基础。xx镇坚持换届不结束、分析不停歇、研判不停止,把“17161”工作机制贯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即以“一把手”工程扛起换届政治责任,党委书记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换届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已先后组织召开22次专题党委会研究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设立“七个工作小组”夯实上下贯通领导基础,形成“书记领衔、班子带头、小组直管”的工作模式,建立从准备工作到整个换届完成“一包到底”的专班专管工作机制。建立“一村一策”村“两委”换届研判工作台账,通过对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展座谈调研、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清楚各村具体情况,吃透重难点村的实情,有得放失的制定工作方案。精准研判做到“六个心中有数”,即对各村基本情况心中有数,对各村“一肩挑”情况心中有数,对3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女性干部情况心中有数,对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总体情况心中有数,对可能影响换届的风险隐患和应对措施心中有数,坚持精准施策,提前制定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坚持“一线选人用人”工作机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把工作一线作为考察干部的“主战场”,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及时纳入到村“两委”后备干部人选中,在工作一线征求意见,真正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截至x月x日,xx镇x个村党总支部、x个村党支部已全部完成两推工作,共推选出x名初步候选人,产生选举委员会(选举小组)成员x人,x个村完成选民登记工作。xx社区“三个一”工作法助力“两委”换届选举——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法(3)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群众寄予厚望的一件大事,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对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程的组织领导,xx区xx街道xx社区创新采取“三个一”工作方法,确保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依法依规按时圆满完成。每日一梳理。“今天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自召开动员部署会以来,按照各级关于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文件精神和《xx市城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引》,对照《xx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方案》和工作流程图,每日制定换届选举工作提示清单,对时间要求、宣传动员、确定人选等进行认真梳理。现在,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人员已将每日上班首看清单养成了一种习惯,组织开展学习教育、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等具体工作。每周一汇报。“这周的工作进展报送了没?”这句话社区负责人每周都要过问工作人员。每周对“两委”换届选举的总体情况、党支部换届、居委会换届情况进行小结,并于每周三向街道党工委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有访必接,将每周工作进展情况公示上墙,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监督。同时结合服务站工作深入小区进行入户宣传,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提升居民群众知晓率。每月一总结。“今天,我们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本月换届选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月工作任务”。每月月底xx社区组织召开一次换届选举调度会,会上换届选举工作小组成员依次详细汇报各自工作情况,包括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全方位总结换届选举工作情况,抓住重点,找准症结,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通过运用“三个一”工作法,使换届选举工作做到了履行程序不走样、遵循步骤不减少,有效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严丝合缝、有序推进,从而选好“带头人”、换出“好班子”,为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新时代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