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章亚南接受审查调查凤凰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章亚南接受审查调查

据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章亚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省纪委监委指定,目前正接受晋中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章亚南简历:章亚南,女,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浙江衢州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至1988年4月,山西省电力建设干部学校工作;1988年4月至1998年1月,山西省电力建设公司第四分公司团委副书记;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太原高等电力专科学校教师;1999年3月至2005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处副处长;2008年3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总编;2017年12月至今,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副社长、《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法定代表人;期间,2008年11月至今,兼山西省企业战略与政策研究会秘书长、法定代表人;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兼《生产力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

无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 兼总编章亚南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章亚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省纪委监委指定,目前正接受晋中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章亚南简历:章亚南,女,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浙江衢州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至1988年4月,山西省电力建设干部学校工作;1988年4月至1998年1月,山西省电力建设公司第四分公司团委副书记;1998年1月至1999年3月,太原高等电力专科学校教师;1999年3月至2005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处副处长;2008年3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总编;2017年12月至今,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副社长、《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法定代表人;期间,2008年11月至今,兼山西省企业战略与政策研究会秘书长、法定代表人;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兼《生产力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晋中市纪委监委)

留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趋向及应对战略研究”开题

3月28日,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杜传忠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趋向及应对战略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举行。本次评审专家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教授担任组长,专家组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牛志伟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原校长刘书瀚教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兰冰教授。杜传忠就项目的选题背景、研究价值、框架思路及逻辑、研究重点与难点、主要创新与特色以及项目研究进度与预期成果等作详细汇报。专家组高度肯定了该项目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认为该课项目契合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的研究设计合理,论证逻辑严谨,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科学。专家组建议课题研究应强化理论分析,构建创新型理论分析架构;融合技术、经济、社会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杜传忠代表课题组感谢与会专家的指导、建议,表示将认真吸收借鉴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充实研究内容和完善研究设计,力争高水平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负责人表示将为该项目研究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以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东首

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年半,对比长三角、珠三角,谁更有实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6年半。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此为标志,京津冀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年后的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距今已有5年时间。按照《纲要》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其中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2020年时间已过去一大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期目标完成得怎样?京津冀跟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还有多大差距?如何赶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主要目标如期实现从人口和大城市病来看,截止至2019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低于中期目标提出的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而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的“大城市病”也得到缓解。从交通一体化来看,河北省与京津先后联手打通或拓宽京昆、京港澳、京台、首都地区环线等对接路29条段、1774公里, “十三五”规划期间所有京津冀干线公路对接路全部完成路线方案对接。截至2019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476公里,居全国第3位。此外,“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京张高铁、张唐铁路、津保城际、石济客专等建成通车,京雄城际、京沈客专加快建设,2019年,河北全省铁路总里程突破7900公里,居全国第2位。从生态环境看,联建联防联治已跨上新台阶。其中,河北省强力推进传输通道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在廊坊、保定等京畿地区划定20个县11880平方公里“禁煤区”,实现散煤“清零”,8个通道城市和张家口、雄安新区全部纳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范围。从产业对接协作看,截至今年6月底,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11727个。强化与京津两市的分工协作,打造与京津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新型产业集群,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石家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扎实推进,环首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总体来看,京津冀三地联合推进协同发展工作,中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好,涉及的主要指标大部分能够按时完成。”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刘秉镰在肯定京津冀协调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了担忧,“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经济增速明显处于劣势。从区域角度来看,南北差距依然比较大。京津冀发展与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任重而道远。”京津冀与长三角差距依然较大一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都是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而长三角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龙头城市上海的带动下,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独占鳌头,整体实力更是无可匹敌。珠三角也不甘示弱。在龙头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下,已迅速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开放性和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广州和深圳更是被寄予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厚望。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三地自协同发展以来,依靠北京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国家政策支持,正步伐轻盈大步向前。尤其是《纲要》明确提出打造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三大区域之间的角逐更趋白热化。从数据分析,京津冀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刘秉镰教授系统比较了三大区域从2009年到2018年10年间的发展状况,结论是: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仍存在一定差距。从经济发展看,京津冀GDP总量及GDP占比在三大地区中均处于劣势地位(见图表)。从图表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从2009年到2018年三地GDP总量看,均呈上升趋势,但长三角GDP总量远高于珠三角,珠三角GDP总量又明显高于京津冀;从2009年到2018年三地在全国GDP总量占比来看,长三角对全国GDP的贡献率远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不仅如此,从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占全国的比重来看,2014年京津冀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倍,到了2018年,降到了1.17倍。从交通基础看,长三角公路和铁路运营里程总数是京津冀的2.2倍 ;长三角港口和机场吞吐量是京津冀的1.8倍,其中港口吞吐量是京津冀的16倍;珠三角港口和机场吞吐量是京津冀的1.2倍,其中港口吞吐量高达京津冀的50倍。从产业发展水平看,京津冀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长三角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2.53%,珠三角为42.37%,京津冀仅为35.70%;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总量远低于其他两地。从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京津冀创新投入最高,但是创新成果数量却最低,创新效率低下。京津冀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均在三地中居首位, 京津冀创新成果数量却在三地居于末尾,远低于两地的创新成果水平,专利总量仅占长三角的26%。京津冀创新效率低下,亟需提升。“客观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提速与战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18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任重道远。”刘秉镰说。除津、唐、石、保外,还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抛开其它,单单只是比较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2019年的GDP总量,也能说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京津冀地区GDP合计8.46亿元,同比增长6.1%;珠三角GDP为8.6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9%;而长三角地区GDP合计23.7万亿元,同比增长6.4%。长三角地区GDP总量“一骑绝尘”,非京津冀和珠三角可比。正视差距,刘秉镰教授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6大政策建议。首先,加快发展经济,缩小南北差距。培育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极,除津、唐、石、保等传统地区之外,还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雄安、沧州、廊坊、武清、临空经济区、河北自贸区等;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提升转化能力,培育活跃的科技交易市场,以此延伸区域价值链。“北京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但是部分科技成果却‘蛙跳式’转移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地区还没有形成创新链和创新产业链。接下来应该充分运用北京科技创新优势提高其转化能力,延伸京津冀区域的价值链。”其次,发挥好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多中心空间结构优化。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为指导,形成体系分明、梯度合理、结构连绵、高效融合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提升京津周边地区中小城市能级,加快区域整体的均衡发展;在加快通州、雄安建设的同时,尽快启动京津都市连绵带建设;谋划京津冀滨海城市群提升。第三,建设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交易链、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京津冀地区有很多高校,应该强化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相关的机制,探索网络化的生态建设模式,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第四,优化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分工与空间布局。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加快促进相关产业转移;注重产业规划协调,根据京津冀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升级与梯度转移,形成“多中心集聚、多轴线梯度分布”的空间布局。第五,持续推进京津冀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深化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机制体制改革,破除京津冀行政与贸易壁垒,加快城市群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产业融合发展等。第六,加强京津冀政府协同治理,探索建立京津冀利益共享机制。要打破三地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问题,必须解决利益共享机制问题。这方面三地都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今后应该形成更广泛的利益协同机制。“随着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城市群的逐步建成和完善,定会缩小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刘秉镰乐观表示。2009—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GDP及GDP全国占比一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制图编辑:姚坤(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大甩卖

兴边富民我们在行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第二届中国兴边富民论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2020)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研讨会”12日在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承办,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次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民族团结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庆安,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经济学家、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全国社科工作办社团管理处负责人孙彦忠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冯常海主持。郭广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民族大学施正一教授等一批民族经济学奠基人已经开始论证西部大开发战略,他们把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起来进行思考和研究。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地区重大现实发展需求服务,推动民族经济理论发展,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他希望与会人员通过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田联刚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对全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谋划民族地区“十四五”以及到2035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兴边富民和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作为社科重点学术社团,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的支撑,凝聚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力量,参考总结分析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平衡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七位专家学者就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分析。本次研讨会会期2天,设有6场“平行论坛”、“学术期刊圆桌论坛”、“会议小结”、“平行论坛-研究生专场”、“闭幕式暨颁奖仪式”等环节。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十五届全国民族(地区)高校经济学院联席会。专家学者们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与兴边富民等主题进行了研讨。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 | 经济学院摄影 | 马丹妮排版 | 张恩培责编 | 马丹妮主编 | 李红亮

小红帽

新时代主题、总目标、总任务及其关系的理论思考

来源:人民论坛网总目标是时代主题的映射和反映,是时代总任务的凝聚和集成。总目标的明确,对于引领和推动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总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价值、重大现实意义,既不应与总任务简单混同,也不应在理论上留白。推动新时代理论创新,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迫切需要我们对时代主题、总目标与总任务这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阐释,进一步明确总目标的内涵及架构,厘清学术研究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与问题,从而不断深化认识、推进实践创新。明确一个时代的使命任务,尤其是总目标、总任务等,对于引领和推动这个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时代总目标,是对一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奋斗方向、使命任务的集中归纳概括,它反映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基本特征,汇聚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总目标的明确,对于引领和推动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总目标”这一重要概念以来,学界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通过系统梳理发现,当前学界对“总目标”这一概念的研究依然有不充分、不深入之处,尚未对其作进一步阐释,没有明确这一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对新时代的主题、总目标、总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解读。而这些问题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深入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有如下四点应当成为未来研究探索的重要方向:其一,新时代总目标这一概念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不应留白,对其内涵本质等进行深入研究、论证、阐释,是学界的重要课题。其二,很显然,“复兴”是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是新时代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总目标而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根本战略部署安排,是新时代的总任务。对此,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其三,对新时代总目标和新时代主题词等作出明确界定,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学术及实践意义。其四,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总目标、总任务等一系列重大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阐释,进一步丰富发展相关理论,丰富理论建构,以更好地聚焦时代主题、明确目标使命,凝心聚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国际关系等都处在一个演变发展的“十字路口”,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世纪性公共安全危机更是加剧了这个大变局的不确定性。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内涵与形式已经发生多重改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瞄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克服困难,摆脱阻挠,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化解危机,抓住机遇,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整个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巨大考验、历史功绩所在。虽然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始终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拥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在当前如此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推动新时代理论创新,加强新时代理论武装,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迫切需要我们对时代主题、总目标与总任务这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阐释、有效“赋能”,不断深化认识,推动实践创新。当前学界关于总目标和总任务的概念界定及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总任务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着重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过程中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对推进新时代的实践探索、理论创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关于新时代主题、总目标、总任务三个概念,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文献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等更多地是围绕总任务进行了阐释,而对于总目标未作展开论述,对于时代主题的界定也有待进一步明确。总任务与总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①明确指出了总任务的内涵,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与总任务相对应的总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界定和诠释这一概念?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章节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包括总目标在内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将其置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之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主、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新要求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坚定行动指南。值得思考的是,当前我们虽然在指导思想层面确立了“八个明确”,同时提出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但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重大范畴和内涵,尚未明确回答。通过文本研读可以发现,在“八个明确”中,“总目标”一词出现了两次,但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另一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二者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的内涵不同、层次不同,其从属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范畴之内,相当于一个总课题的子课题。从十九大报告的大标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可以看出,十九大报告集中解决的正是新时代总目标的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理论建构、战略部署、工作安排等,无不是围绕这个总目标而展开的。因此,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课题的基本内涵,即新时代的总目标,十分必要,意义重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究竟是什么对于新时代总目标这个客观存在,当前学界的表达和阐释尚存在概念界定不够清晰或概念混用等情况。例如,学界使用的比较相近且比较多的概念有:目标、奋斗目标、伟大目标等,有时也会与总任务等概念混用。这也充分说明: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对这些基本概念还缺乏深入系统的认知。现在,这一问题应当被厘清并加以系统化研究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总目标如何界定,其内涵包括哪些内容?这需要我们对党的发展历史、重要文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资料进行一些梳理和回顾,从中探寻内在关联。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主题就是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在此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明确其基本内涵,反复强调“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再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好、发展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千百万革命先辈的深切夙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指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很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进行说明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实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就是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与此相关的论述十分丰富,我们由此可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清晰定位——既是“战略全局”,也是“宏伟目标”。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的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到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实施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些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大事,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其本质都是对自身不断走向强大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追寻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为前提,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追求,以实现民族、国家的解放发展为使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承担着艰巨的历史重任。使命就是目标,使命就是任务,使命就是责任,使命就是担当﹔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指引,目标就是动力。无论是救国、兴国、强国、复兴的历史逻辑,还是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性质与使命,这些因素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交汇在一起,并直指一个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这个总目标是时代主题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决定了新时代的主题词必然是“复兴”二字。对新时代主题、总目标、总任务及其内在关联的认识需要深化其一,对“新时代”的深入认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②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主题、总目标及其与总任务的内在关联具有指导意义。廓清新时代主题、总目标和总任务及其相互关系,首先要对“新时代”这一概念有深入认识。“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可以说,“新时代”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文本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来把握其内涵:一是历史方位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是多重意蕴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时代内涵上,“新时代”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其不仅“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同时也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四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上,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五是时代意义上,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五个层面既界定了“新时代”的内涵,同时也是我们深入研究新时代主题、总目标、总任务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前提。其二,新时代主题、总目标与总任务的内在关联。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曾动摇的意志和决心,也是一场孜孜以求、接续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其可被划分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历史阶段,复兴历程今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必须现代化,但我们所要建成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迄今有别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新路。借助新技术革命有利条件,中国展现后发优势,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新方案,这是对新时代总任务进行设计和部署的重要遵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方向、旗帜。此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关联。一方面,强国是复兴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条件,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高度契合﹔另一方面,中国的强大必须要以复兴为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成为真正强国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这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定位。其三,进一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作出明确定位。总目标是时代主题的映射和反映,是时代总任务的凝聚与集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重大现实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深刻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以目标明确方向,以目标引领行动,以目标激发斗志,以目标焕发精神。建党百年,是我国即将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阶段的重要历史节点,有必要以新的理论成果作为新的实践指导。在这一时刻,我们应当进一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新时代主题词作出清晰界定,以此彰显其时代价值与特殊意义。其四,进一步丰富完善发展党的理论,做好理论建构、理论阐释、理论宣传。明确新时代的主题及其基本特征,准确定位新时代的总目标、总任务,探讨总目标与总任务的相互关系等基本问题,是推动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的根本举措,有利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更好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引领未来,不断把完成总任务、实现总目标的历史进程推向前进。(作者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注:本文系2019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新时代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9MZD03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该课题首席专家】

采菽

访谈|张晓:开疆辟土 共筑辉煌——我与省社科联的创业缘

作为山东省民意调查事业的拓荒者,我与省社科联已经结缘十四年了。都说山东省社科联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于此,我感触尤深——家的情怀,家的温暖,家的力量!十四年风雨云和月,一路走来一路歌。众多社科人既是我志同道合的战友,也是我心心相印的挚友,结下了真真的、深深的、暖暖的情谊。有些人,有些事,已凝结为宝贵的、永恒的记忆……省社科联既是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诞生的助产士,也是辛勤培育民意调查事业成长繁荣的园丁,共同打造和见证了中心的成果和荣光——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成立于2006年。在省社科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心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了直接的、积极的重大作用。目前,中心已稳居我省社会调查领域前列,成为山东省社科界应用研究领域的一大亮点。一、顺时而动,应运而生,开拓创新,唯冠是夺进入21世纪以来,“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愈加彰显。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自应倾听时代足音,紧扣时事脉搏,因势而谋,顺时而动。省社科联时任党组书记刘德龙十分支持我创办民意调查中心的想法,2006年7月18日,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正式成立,业务主管便是省社科联。十四年来,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秉持“公信、公益、公正”的宗旨,始终把“开拓创新,唯冠是夺”作为自己的孜孜追求,收获了若干个第一:——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是山东省第一家面向全省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全国第一家以民办非企业法人为组织形式的民意调查机构。独特的体制机制确保了调查研究的独立性、客观性,成为中立的、可以和国际接轨第三方调查评估机构;——2007年,中心建成目前国际社会调查界使用最广泛、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是山东省第一家启用该系统的专业调查机构。同时拥有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CAPI),并主办了“山东民意网”,为开展专业规范的社会调查奠定了一流的技术平台和先进的调查手段;——2009年,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委托,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系列民意调查报告》,成为我国全运会筹备历史上的创新之举,成就“民意调查彰显民本理念”的独特品牌,被评为十一届全运会“十大亮点”之一;并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为先进集体;——2010年,中心25件调查资料(包括调查问卷、调查报告、领导批示、电话调查录音、媒体报道资料等)作为珍贵文物被省博物馆开具证书永久收藏,并在新落成的山东博物馆专柜展出;——2016年,省委确定15家新型重点智库,中心作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社会组织入选;同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山东省舆情研究基地”;次年,荣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07年9月13日,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运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完成了山东省历史上第一个电话调查样本,张晓主任给访问员颁发“拨通民间第一声”纪念杯。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心系“两头”画出“同心圆”民意调查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中心成立伊始,省社科联领导一再谆谆告诫:千万把好政治关。尤为难忘的是,时任省社科联副主席薛庆国对中心关爱有加,连中心的调查报告也悉心指导,从观点导向到遣词造句,多少次,不舍昼夜……十四年来,中心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应用研究为导向,心系“两头”——一头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决策;一头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从而建立起民众与政府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中心的研究主题分为两个阶段:2012年前,以“民主·民生”为主题,2012年后则侧重于“改革·法治”。共完成100多项专题调查,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首创。所完成的调研报告得到包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多位省领导的重要批示百余次,部分调研成果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近年来,作为山东省重点智库,中心在注重领导批示的同时,更致力于成果的深度转化,将其应用于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政府管理实践,助力政府管理机制创新,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发挥了直接的、积极的重要作用。受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委托,中心分别完成了《“生态环境、食品、药品”领域法律规范立法后评估报告》《省委省政府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山东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效调查评估报告》《关于地方立法公众有序参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析》《山东省公民法治素养及法治环境调查评估报告》《“法治山东”指数调查评估报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系列调查研究报告》《山东省省管国有文化企业受众反应调查评价报告》《山东省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造成落实情况调查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所完成的《关于我省行政执法困境调查及对策建议》,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全省政府系统研讨交流,率先在省政府党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三阶段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对研究报告进行专题研讨,并以“省政府党组会议纪要”的形式给予高度评价。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全省57个部门对照研究报告认真排查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该研究报告直接催生出一个“一号文件”——2016年1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以2016年一号文的形式,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中心多项调研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直接进入党委政府决策为人民服务,是民调中心的底色和本色。我们始终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贴近基层,贴近民众,以民意“温度”探寻民生“家底”。围绕劳动就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物价、冬季供暖、养老、教育、医患关系、住房、物业管理、交通、权益保障、思想道德建设等话题,与老百姓“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力求于细微之处把握大众生活脉搏,研究和推测社会发展走势,真实反映和积极引导主流民意,成为“社会生活晴雨表,国计民生风向标,大众思想心电图,政府民众连心桥”。中心调查访问员与老百姓‘嘘寒问暖,家长里短’,以“民意”温度探寻“民生”家底三、坚持专业规范、严谨治学态度,打造学术精品作为社科工作者,民调中心上下常怀“为民请命”的人文情怀和“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用真情拥抱社会,拥抱火热的生活,敢说话,说真话,力求发出时代强音。同时,严格遵守社会调查的专业规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精品意识,在社科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多年来,中心承担并完成多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同时多次获得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行政管理》《山东社会科学》等国内知名核心期刊重磅发表。2008年-2012年,为充分发挥全省高校和社科机构的作用,省社科联与民调中心连续五年主办了“调研山东”大型社会调查活动,调研成果分别结集为《调研山东(2008)》《调研山东(2009)》《调研山东(2010)》《调研山东(2011)》《调研山东(2012)》,省社科联将其作为全省重点社科出版物,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按年度正式出版。中心正式发表或出版的多项研究成果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的十四年,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十四年,是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十四年,是记录和见证山东乃至中国政治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十四年。展望未来,我们将在省社科联的正确领导下,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倾心倾力打造民意调查的金字招牌,为党委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时代增辉。作者简介张晓,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山东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常委、省智库高端人才、省无党派代表人士议政建言小组成员、省委宣传部舆情研究员、省人大司法监督咨询员、省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来源:齐鲁晚报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敢用也

「会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第二届中国兴边富民论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2020)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研讨会”12日在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承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民族团结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庆安,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经济学专家、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冯常海主持。郭广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民族大学施正一教授等一批民族经济学奠基人已经开始论证西部大开发战略,他们把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起来进行思考和研究。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地区重大现实发展需求服务,推动民族经济理论发展,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他希望与会人员通过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田联刚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对全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谋划民族地区“十四五”以及到2035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兴边富民和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作为社科重点学术社团,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的支撑,凝聚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力量,参考总结分析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平衡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全国社科工作办、国家发改委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2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七位专家学者就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分析。本次研讨会会期2天,设有“学术期刊圆桌论坛”、“会议小结”、“研究生专场平行论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等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与兴边富民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非常美

第二届社会发展高峰会2019文旅产业资源链接会在京圆满召开

11月2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社会发展高峰会2019文旅产业资源链接会”在京圆满召开。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王志发,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半月谈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永前,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坚忠,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原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安金明, 中国孔子研究院副院长陈晓霞,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携程文旅研究院首席商务官李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公共关系与品牌推广总监才华,以及200余名文旅领域专家学者、地方代表、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文旅话题,共同探讨新时代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交流共享文旅产业发展经验和资源,为国家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和借鉴。会议由半月谈杂志社总经理室总经理王京忠、郝晓静主持。半月谈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永前在致辞中提到,《半月谈》作为面向基层的重要党刊,宣传社会发展典型,传递发展新动态、新效果,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助力文旅同仁凝聚共识、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增强合作,进一步激活释放文旅发展创新活力,探索出行之有效、普惠群众的融合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半月谈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永前致辞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指出,此次活动汇集各方资源,搭建文旅产业国际型合作交流和全媒传播的平台,共同赋能文旅产业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对接点。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认为,进一步整合民间业界和专业在文旅方面研究的成果,推动我国文旅事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说到,站在全域旅游角度看,文化旅游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对旅游者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因素所构成的宝贵的旅游资源。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提到,无论从全球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文旅产业都是当之无愧的支柱型产业。文旅产业不但规模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活力和潜力。在市县文旅推介环节,重庆市奉节县县长祁美文、广东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郭明远、云南屏边县副县长万执政等地方代表分享当地文旅融合的实践经验,为现场嘉宾展示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文旅融合发展案例。重庆市奉节县县长祁美文说到,奉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致力于把景点扩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远方。着力唱响三峡之巅,核心品牌等,打造处处是风景、时时能体验、事事可融入、人人都参与的全域旅游的发展升级版。重庆市奉节县县长祁美文广东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郭明远提到,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佛山出台以文化消费促进城市消费升级的实施方案。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佛山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佛山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佛山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和佛山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路径、任务和扶持办法,从政府层面确保了文化旅游产业快速的发展。广东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郭明远云南屏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万执政提到,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立“山、水、林、苗、城”五位同构的理念,着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三生空间”。屏边县立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实际,提出了建设苗族风情浓郁的滴水苗城特色小镇。集观光、展示、体验、休闲为一体,按照“苗文化+苗医苗药+旅游+健康”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世界苗人向往的故里,千年苗文化绽放的故乡。云南屏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万执政在圆桌对话环节,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重庆市武隆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贺俊,福建省武平县文体旅游局局长舒健,中国孔子研究员副院长陈晓霞,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携程文旅研究院首席商务官李文围绕“‘文旅3.0时代’,释放文旅消费内需潜力”主题,从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多样化文旅消费以及文旅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对话。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认为目前文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数字化发展;文化产品的服务内容升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旅融合。中国孔子研究员副院长陈晓霞列举并肯定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一些成就,并提出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创造并引导消费,让地下文物、文化资源、文化遗产走出来,同时让文艺作品走进人民生活,形成相应的文旅产品;让静态的景区活起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服务,让老百姓对文化旅游业更满意。重庆市武隆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贺俊提到了武隆区在提升消费方面所做探索和尝试。一是在大数据支持下文旅消费升级与精准扶贫创新上做了一些尝试。随着大数据自动化的到来给旅游这个行业带来新的革命。二是关于旅游文化输出方面的探索。三是打造旅游形象IP比方说制作吉祥物、开发文创产品、创作文艺节目等。四是在展销上的管理创新,把科产研学引入到文旅产业。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旅消费,福建省吴平县文体旅游局局长舒健提到武平利用当地特色为产品创造IP,以此拉动城乡经济消费同时带动文化旅游发展。针对文旅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提到,原来的旅游产品,像货架上的产品,大家买就是了。现在不是这样,我们消费者的这种多样的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使旅行社的产品研发、供给侧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次文旅市场的这种要求,也为旅行社提供更多的动力,使我们的产品研发加快。针对文旅消费的内需问题,携程文旅研究院首席商务官李文认为,旅游的消费是服务消费里面的一个子品类,旅游用户做消费决策的过程和电商或者是买一些奢侈品的消费决策是非常不一样的。旅游有三点是它的门槛,第一个旅游是要消费时间的;第二个门槛是他想跟谁去,针对这个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的需求;第三个部分其实旅游是一个高消费。会议最后,发布“2019品牌文旅榜”:2019中国最佳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成都市、海南省三亚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肇庆市、云南省昭通市、重庆市黔江区、河北渤海新区、湖北省应城市等。2019中国文旅产业最具开发(投资)价值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内蒙古通辽市、吉林省四平市等。2019中国文旅产业最具开发(投资)价值县(市、区):江苏南京市栖霞区、云南省屏边县、湖南省醴陵市、江西省万载县、四川省汶川县、山西省岚县等。2019中国(区域)最具魅力人气旅游城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四川省广安市等。2019中国(区域)最具魅力人气旅游县(市、区):北京市昌平区、陕西省韩城市等。2019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最佳表现城市:陕西省榆林市、江苏省连云港市等。2019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市、区):北京市延庆区、重庆市武隆区、江西省武宁县等。2019美好生活·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广东省佛山市、江苏省扬州市、山东省烟台市、四川省乐山市等。2019美好生活·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县(市、区):福建省武平县等2019中国十佳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省新化县等。2019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山西省沁源县等。2019中国最美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名城:重庆市奉节县等。2019中国最美优质生态人气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区。

光之梦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新闻网讯“第二届中国兴边富民论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2020)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研讨会”12日在京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承办,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次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玉书,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民族团结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庆安,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经济学家、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全国社科工作办社团管理处负责人孙彦忠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开幕式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副司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冯常海主持。郭广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民族大学施正一教授等一批民族经济学奠基人已经开始论证西部大开发战略,他们把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起来进行思考和研究。多年来,中央民族大学不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地区重大现实发展需求服务,推动民族经济理论发展,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他希望与会人员通过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路。田联刚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国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对全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谋划民族地区“十四五”以及到2035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兴边富民和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作为社科重点学术社团,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助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的支撑,凝聚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力量,参考总结分析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平衡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七位专家学者就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分析。本次研讨会会期2天,设有6场“平行论坛”、“学术期刊圆桌论坛”、“会议小结”、“平行论坛-研究生专场”、“闭幕式暨颁奖仪式”等环节。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十五届全国民族(地区)高校经济学院联席会。专家学者们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与兴边富民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摄影:马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