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学的发展,很多同学想要报考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身能力。但是,很多同学担心学费太高,不敢报考。那么,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一下2020金融学在职研究生各招生院校的学费情况,提供给同学们参考!目前,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正在招生中,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2020法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什么?2020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学费一览表(内附院校)
现在,考研究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以前知道要进研究生院,有国家的公费,但是,现在国家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入学的新生每人交学费,因为研究生的性质不同,各专业的收费标准也不同,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学费“最贵”的研究生专业盘点,“贵得惊人”,不拿奖根本读不起。我想很多人都听过MBA这个词,听说这个词在偶像剧中有,很多霸道总裁和高级精英都是MBA,其实这个词是工商管理硕士,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专业的学费太贵了,轻松是万学分,这是MBA专业的收费大学的学费,看到这个学费,你觉得“贵得惊人”吗?现在的社会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人很多,现在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多,所以毕业后很容易就业,当然,学费也比较高,学制不同,各大学的收费标准也不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比全日制学术的学费要贵得多,清华大学的1万/年学费和上海财经大学的6万/2年学费标准,学生不拿到奖学金的话,很多人读不懂。如果大家关心过考研究生,今年的金融经济类专业知道收分数多高了,报名人数逐年膨胀,除了这个专业就业好之外,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其工资待遇确实非常好,当然学费也比较高,一般超过国家大部分学习8000元的学费标准,幸好现在取消了公费研究生的计划,但是各个学校的奖学金和奖学金比较多,好好学习,拿到奖学金的话就不多了。相信高中的时候有学习艺术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通过艺术考试,合格后可以以较低的分数去名牌学校,知道了艺术生的费用,就知道不是谁都可以选择的课程,同样艺术硕士也是,学费也贵得惊人,你知道哪些高学费的研究生专业?你获得过研究生院的奖学金吗?
受各国国内经济状况变化、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各国出国留学费用每年也都有一定的起伏。各国硕士留学费用一定是有意出国读硕士的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智课选校帝就为大家揭秘硕士学费一年多少费用。希望会对有硕士留学意向的同学们有所帮助。1、美国硕士留学费用美国硕士留学费用:美国的教育制度跟中国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申请美国硕士教育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你所学的专业在美国研究生学习年限。美国硕士留学的课程:管理、计算机等等一般是两年。在硕士留学费用上,根据你所学习的专业不同、学校性质不同(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学校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不一样,美国硕士留学的费用成本有一定的差异。美国硕士留学法学院费用:每年$43,000到$35,000左右。美国硕士留学商学院费用:每年$46,000到$39,000左右。美国硕士留学工程学院费用:每年$3,5000到$1,5000左右。美国硕士学校的学习费用从1万多-3万多不等。具体到学校学费是2万多 1万生活费,每年平均消费3万多美金。美国硕士留学一般通过学分数付费,商科和法律最贵学分在1000-1800美金每学分。一般70学分左右可以毕业。不免课的话需要7W-13W美金别的科目需要5W左右(都是2年的)。每年约3,000-7,500美元。有的学校收取额外的住房费,有的则预收伙食费。到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第一年一般住在学生公寓或宿舍,常常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住一间。不过,某些设在大城市中的学院、大学及语言学校等允许学生在校外找较便宜的住房。2、英国硕士留学费用英国名校学历的高质量和国际公认被很多中国留学生看好。在英国留学被当作是一项极有价值的长远投资,但是同在英国,不同的学习项目费用差别也很大。A、学费和生活费英国的研究生学费水平较高,而硕士学习阶段学校也不提供奖学金。英国的学费因专业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平均来看,文科学费较低,为6750-8200英镑/年;商科是7000英镑/年;理科较高,为6500-9500英镑/年,医科更贵一些,大概是6200-17000英镑/年。而MBA的费用最高,一般都在15000英镑以上,一些闻名学校的MBA学费可达到25000英镑,也就是将近30万人民币。在生活费用方面,平均是每年7200英镑,当然也根据地区和个人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像伦敦、曼彻斯特等物价水平较高的地区,可能达到9000英镑。B、住宿方式多样学校宿舍:超过半数的留英外国学生选择住在就读学校提供的宿舍或公寓。许多学校都确保向外国学生提供第一年的住宿,通常是男女分住的宿舍。公寓住宿费用通常包括膳食费、能源费和部分洗衣费。校方提供的住宿通常离学校较近,所以你在上学的交通费上无需支出或不用支出太多。假如在学校提供的自炊式公寓住宿,意味着你得自己购买食物、支付洗涤费用。清洁费通常已包含在房租里。私人住房出租:私人出租的公寓及房舍自成单元,且通常配有家具。几个学生通常共同分担租金、水电费和电话费。寄宿家庭:入住英国家庭费用包括平时早晚两餐及周末三餐的膳食费、清洁费和洗衣费。3、加拿大硕士留学费用很多人选择去加拿大研究生留学,但是对其留学条件及留学费用了解甚少。下面我们为大家进行加拿大研究生留学费用及留学条件介绍:在加拿大各地读研究生,收费标准相差较大。拥有6家附属教学医院和73个研究中心科研机构的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是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高等学府,其师生中先后有6人获得诺贝尔奖。这所大学接受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留学生。在这里就读研究生课程每年学费约为9700加元(1加元相当于6.3元人民币),书本费约为1000加元。至于食宿费,在校内的住宿费用为每年5400~6800加元,在校外与他人合住为每年6000加元左右。生活费中还要包括医疗保险费(每年约500加元)和交通费、通讯费等等。圣·玛丽大学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它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和全球性商业管理等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学费约8500加元,食宿费每年6000~7000加元,每年医疗保险费413加元。学校向学生提供多种住宿条件:既有含膳食的单人间和双人间,也有不含膳食的公寓房。加拿大南部的里贾纳大学下设9个院和23个系,研究生课程包括应用科学、工商管理和工程类等等。在这里读研究生每年学费约6600加元,校内住宿费约2500~3000加元。包括一日三餐及独立卧室的家庭住宿费用每月525加元。4、新西兰硕士留学费用研究生一年学费在20000-25000纽币/年之间,相当于10万-12.5万人民币一年,看你读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奥克兰大学的学费是最贵的,生活费一年6万人民币,每周允许打工20小时,工资在7-10纽币(税后)之间,房租每周90-120纽币,交通月卡165纽币(2 stage范围内随便坐,相当于10公里),电话包月,坐机随便打,没月只收30纽币,PS,纽币兑人民币1:5左右。5、澳洲硕士留学费用在澳洲留学,各类大学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不同,通常八大名校的学费相对较高,而偏远地区的大学的费用相对便宜,中国学生少的大学的费用也会便宜些。遵循以上的规律,偶们基础可以大致划分为:八大名校每年的学费在28000澳元左右,生活费用12000澳元左右,如果读2年的硕士须要筹备50万左右的留学费用。大部分中国学生喜欢申请四星级大学的学费在2万澳元左右,生活费12000澳元,2年的硕士总破费在40万左右。6、新加坡硕士留学费用部分中国学生不喜欢申请的便宜地区的大学,学费在13000澳元左右,生活费1万澳元,2年硕士研究生的总花费在30万左右新加坡留学一年所花的费用大概在15000到30000新币左右,当然会根据不同的学校有所不同,具体的费用如下(1)新加坡学校的学费:新加坡大学课程的费用大概是每年6000到17000新元,如果留学生学习的是工艺学院则是每年9800新元,新加坡的预科大学是按月收费每月需要240新元,如果留学生是进入中学学习,则学费是每月130新元。现在新加坡研究生留学是一大热门,新加坡南星留学根据其独有的资源优势,为我们提供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费信息,新加坡国大和南大硕士研究生一年的标准学费是14800元新币。(2)新加坡留学的食宿费用:大学所提供的宿舍也包括伙食和洗衣服务,大概的费用是在每月160到350新元,不过新加坡的学校所提供的宿舍都只允许学生住一年,一年之后学生必须搬出宿舍另想办法,另外,获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的学生是不能住学校宿舍的。新加坡当地人所出租的民居费用相对较高,是在每个月1000到2000新元之间,同样也会提供三餐和洗衣服务。留学生在新加坡留学期间如果是自己解决伙食,那么每个月的花费也不会太多,只要200到300新元就足够了。(3)新加坡留学的其他费用:在新加坡留学所需要的书本费大概是每月30到50新元,交通费是26到60新元,零花钱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大概范围是每个月60到100新元。留学生只要获得新加坡的学生签证,都可以享受新加坡的免费医疗待遇,因此医疗保险费或医药费都是不会产生。7、马来西亚硕士留学费用双联课程非常有名,但是提供的专业较少,大多是MBA和IT方面的专业,毕业获得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过的学士学费,硕士1-2年。在马来西亚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学费+生活费):8万左右/年。推荐学校亚太信息科技大学、英迪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马来亚大学等等。8、日本硕士留学费用本科或同等学历毕业生,在语言中心通过约一年到一年半日语的学习,达到日语2级以上,参加各个大学的入学考试,进入大学。在国内是无法直接申请到大学的,所以要通过语言学校的过渡。完成硕士学习一般需要2年。在日本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学费+生活费):10万左右/年。 9、韩国硕士留学费用本科或同等学历毕业生,在韩国大学里语言中心通过约一年韩语学习,达到韩国语5级及以上,即可直接申请进入该大学或者选择其他大学继续进行本科阶段学习。完成硕士学习一般需要2年。在韩国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学费+生活费):5-8万左右/年。推荐学校高丽大学、建国大学、忠北大学、庆熙大学、宏毅大学、成均馆大学、荷仁大学等。10、荷兰硕士留学费用荷兰社会稳定富足,政府大额补贴教育,学费低廉,政府为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留学环境,荷兰政府及当地知名院校为引进国际学生,近年来为优秀留学生增加了不少奖学金的投入。并且,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留学生更容易在学成之后在荷兰找到工作和取得居留权。学费:读本科每年所需费用约4000欧左右/年(3万元人民币),硕士约9000欧/年。生活费:每年5000欧/年(合约4-6万元人民币)打工:打工需申请。平时一般每周工作10个小时,假期可以全天工作。11、爱尔兰硕士留学费用教育质量高,多年来享誉全球,硕士一年时间。爱尔兰政府对中国学生留学爱尔兰不实行配额制度,签证容易。爱尔兰拥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各种社会福利已超过英,法等国,名列世界第十一位。与美国有较强的联系,而费用相对英国低很多。在爱尔兰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学费+生活费):25万左右/年。12、法国硕士留学费用公立大学免学费,两年时间获得硕士学位。享有全世界仅有的住房补助,25岁以下享有交通及就餐补助。法国的文凭含金量高,世界范围认可。法语在欧洲大陆实用面广,就业竞争优势。法国的文化底蕴浓厚,是旅游、文化、艺术之都。在法国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由于学生进入专业课程以后学费全免,只需支付生活费):3-5万左右/年。13、瑞士硕士留学费用瑞士奉行中立政策,社会治安良好,是世界政治,经济最稳定的国家之一。瑞士的管理及酒店管理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瑞士得天独厚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优质的实习环境,学生享有带薪实习,并有法律规定最低的薪金;由于专业需要,学生都会掌握第二外语,如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课=17186&refer=biaoji&程,十分实用。在瑞士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学费+生活费):15-18万左右/年。推荐学校蒙特勒酒店管理学院(HIM)、瑞士酒店管理学校(SHMS)、那莎泰尔酒店管理学院(IHTTI)、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等。14、俄罗斯硕士留学费用俄罗斯留学性价比高,教育质量好,世界名牌大学入学要求低,无需高考成绩,掌握俄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音乐、美术、医学、计算机、工程等学科的传统强国,并且是众多新中国领导人的摇篮;中俄双方政府互相承认学历。在俄罗斯就读硕士一年的费用(学费+生活费):5-8万左右/年。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硕士一年学费情况有了大体了解。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最后预祝同学们留学顺利!
随着2021年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逐渐结束,今年将会有100多万的考生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也就是在九月份开始正式的研究生生涯。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研究生都是新的起点,将来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的紧张,也会更加辛苦。对于家长来说,这又要承担着巨大的经济成本,无论是未来三年里面的学费以及生活费,都会是一个大问题。在读本科的阶段,家里面可能有积蓄,可以给学生随意挥霍,但是经过四年的折腾,许多家长的积蓄已经被掏空。所以很多家长都希望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在读研阶段能够节约,避免盲目消费。因此,很多的家长都从生活费方面着手,约定每个月的生活费,这样就能够避免过度消费。但是也有家长又害怕自己的孩子读研辛苦,如果没有给予充足的生活费,生活会变得很艰难。所以很多家长都是处于矛盾之中。在这样情况下,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一下研究生生活费排行榜,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再给予相应的生活费。5000元以上能够给予研究生每月5000元以上的生活费,家庭条件应该是非常不错,在大学校园里面,应该会生活得很滋润,即使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只要没有大额的消费,都会过得很好。通常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各种消费比较大,才适合这个段位的生活费,普通专业没有必要给那么多。3000元—5000元这个段位的生活费,适合于普通中产阶级的家庭,比如家里父母都是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在企业做管理或者是做小生意等,所以家里有相对稳定的所入,或者是家里有较高的积蓄,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在读研阶段吃苦,给予这个生活费就已经足够。1500元—3000元这个生活费对于节约的研究生来说,已经很足够。毕竟读研究生的人,起码已经有22岁,应该为家里面考虑,同龄毕业的同学都已经在工作赚钱,而自己依然要花家里面的钱,所以这部分学生会很节约,希望能够过一个基本生活就行,不想再给家里面增添负担。0元—1500元部分家长甚至给没有给孩子一分钱,孩子却依然能够完成研究生学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个别学生根本无须家里面给钱,自己就能够有积蓄。比如现在距离研究生开学有一段时间,已经被录取学生就会开始工作,开始赚钱,这样就能够解决学费问题。到开学阶段就有奖学金,如果遇到好的导师,每个月还会有几千块钱的补贴,平时又可以做部分兼职,所以基本不需要花家里多少钱。家长给予生活费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无论家里是否富裕,都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特别是已经到达研究生阶段,更加不能够继续纵容,不然很容易让研究生产生啃老心理。在考虑研究生的生活费问题时,应该考虑好以下两个因素。一、研究生所读的专业研究生的专业不同,导致学业的繁重程度以及补贴各方面都不同。比如说艺术类专业,肯定要花费更多的钱,但空余时间比较多,可以做各种兼职,所以取中等段位的生活费就好。而医学类专业、文科类专业都要忙于学习,平时导师的科研基金较少,所以也要上本科那样,给相应的生活费。而管理学、经济学、工科以及理科等相关的专业,可能会有比较多的补贴,特别是工科类的专业,科研项目多,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家里的生活费。二、读研期间所在的城市由于各个城市的消费档次不同,所以家长们给予研究生的生活费也应该有所区别。比如普通的二线城市,物价水平较低,就没有必要给3000元以上的生活费。如果是一线城市的话,那么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以充足的生活费。总结:家长考虑研究生生活费的时候,要考虑到家庭经济实力、所读专业以及所在城市等三个方面的因素,需要量力而行,而且不能够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最好是希望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勤工俭学,能够让生活费自给自足,这既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不能够有更加前瞻性的理财观。
首先第一点,庆幸你是一个研究生,还有一个最后的去路(后面细说)。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印象里,银行都是高薪的代表,而每年上市银行年报公布的数据平均年薪往往也都是几十万元(说实在真不知道它这个数据怎么来的,除非高层的工资都高到吓人,否则就基层人员这点工资,基本没有一个可以达到所在银行平均数的)。现实中的银行,薪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特别是刚入职的员工,薪酬更是低得令人发指,我仍让记得我当年刚入职时,实习期税前收入2100元,税后到手1100元,实习期的收入还不足以自己生活,需要父母赞助,半年之后转正,税前月收入为4500元,但是税后到手也就3000出头而已,如今经过了近十年的奋斗,现在的税前月收入也不过就是12000元左右,税后在8000元左右(三线城市),所以工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28岁经济学硕士,刚毕业时肯定意气风发,结果没想到这自己入行之后去要去柜面或者当客户经理吧,现在的银行,除非你是博士生,反正很少一毕业就进后勤管理部门的,基本上而言,都必须在一线先混个一两年,有机会的转到后勤,没机会的可能就在一线一辈子了,在一线,代表着就是工资低、压力大,所以你想辞职,一点都不稀奇,特别是做客户经理的,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很多人连一年都熬不过去。大专职校非应届毕业生,本身有没有什么特长技能的话,在银行工作之后,一般能跳槽的也就是在金融圈子里了,但是金融圈子的面对的压力都是一样的。如果想要离开这个压力大的环境,那么只能跳出去,幸运的是你是一个研究生,还有一个大专职校这个退路。当年和我一起入行的一个研究生女生,就是受不了当客户经理的压力(任务没完成,一直被约谈),最后就是跳槽去我们当地一所大专任教(大专、职校一般对老师的学历要求只需要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即可),所以如果你想离职,可以从这方面考虑,工资收入适中,但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相对轻松了很多。不管是选择继续留下,还是选择辞职走人,这都是你的权利。希望你慎重选择, 早日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
经济学无疑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考研专业,很多同学都想考经济学研究生,但是,面对学硕、专硕、专业、学校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通过这篇文章,在对经济学考研有一个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再给大家一些建议。为了详细了解经济学考研,首先对该专业进行一个介绍。01经济学专业基本情况想要查看考研的相关专业,我们只需要上一个网站即可,那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我们先在该网站找到“专业库”,然后选择需要查询的专业即可,我们选择经济学,先看查看学术型专业。理论经济学下设专业应用经济学下设专业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下设有三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而这三个一级学科下,又分别有其二级学科,这个才是我们考研要报考的专业,比如,理论经济学下设有以下理论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等7个二级学科(专业)。考研时,大家只能从这7个专业选择一个报考。而应用经济学下设有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11个专业。最后,统计学下设有一个专业,就是统计学,以上,就是经济学的学术型专业,这些专业冷热门差别较大,分数线也差异较大,具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们下面再看看经济学的专业型专业。经济学专业专业型专业总共有7个,他们分别如下所示,这几个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差别较大,具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报考即可。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下面,我们再看看经济学专业考研最近几年的分数线情况。02经济学专业国家线统计我们先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4年到2019年的经济学专业的国家线情况,下表格列出了所有专业的国家线,我们看到,2014年经济学的国家线已经到了330分,并且一直较为稳定,到2019年时,已经到了345分,注意满分500分,而工学专业只有270分,同样是500分的满分。我们下面再看经济学专业型硕士的情况,同样比较高,有330分到345分,特别是2019年,高达345分。这个还只是国家线,而很多热门院校的复试分数线还要高于国家线,我们看下中央财经大学的2019年复试分数线。中央财经大学2019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复试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财政学,348分,高于国家线3分,其它专业都高于国家线,二十到四十分,而专硕的分数线更高,比如,金融学专硕分数线高达385分,整整高于国家线40分。从这个分数线,不难看出,经济学下设的金融专硕到底有多热门,考试难度到底有多大了。看完了分数线,我们再看看经济学考研专硕与学硕的区别有哪些?03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我们都知道,考研分为学硕与专硕,其它大多数专业的学硕与专硕考研的差别在于数学与英语上,比如学硕考数学一、英语一,而专硕考数学二、英语二。而经济学考研则完全不同,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科目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大多数大学,一般考以下四门课程。政治英语一数学三(数学一)专业课(一般考西方经济学)当然,也有大学喜欢另辟蹊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数学考数学一,而数学一与数学三的差别比较大,数学三有一些不考的数学一会考,比如三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等,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看清楚报考大学的具体要求。而经济学专业型硕士,大多数学校一般考以下几门课程政治英语二(英语一)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满分150分)专业课(专业综合)专硕里面不考数学的大学比较多,比如,有上面列举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都是经济学非常厉害的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英语也有考英语一的。总结一下,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只有政治是完全一样的,其它科目基本上都不相同。2、考试难度不同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考试科目完全不同,这直接就导致了考试难度上的差别,比如,专硕不考数学,将会让考试变得容易不少。毕竟,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同学,数学三可一点也不容易,简直是难得“要命”。但是,虽然学硕考研科目较难,但是分数线会低一些,而专硕,虽然考试容易,但是,报考人数较多,特别是一些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导致最后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高,继而变得让本来容易的倒不容易了。3、招生人数不同学硕与专硕还要一个不同点在于,招生人数上,一般学硕招生人数要少于专硕,并且学硕中有一大部分还是保送研究生,所以,考试难度也较大。而专硕一般招生人数会更多一些,并且一般还是2年。4、学费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专硕学费要比学硕贵很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我们可以通过其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看到,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硕的学费是一年8000元,而专硕的学费要贵很多。比如,金融专硕,2年的学费就要13万8,而复旦大学的相关专业,要更贵一些,一学年的学费就达到了10.9万元。以上,就是经济学考研学硕与专硕的一些不同点,那么,经济学考研,我们如何选择大学与专业呢,学硕与专硕又如何选择?04关于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建议建议一:数学不好,就选择考专硕如果,大学时没有学过数学,属于跨专业考研,就选择不考数学的专硕会更容易成功一些,如果数学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择。建议二:“家里有矿”随便选,否则别考专硕通过前面介绍,已经发现,经济学专硕学费与学硕的学费不是一个量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如果,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则尽量不要选择专硕。建议三:院校选择,以地域为重金融学院校的分布地域性非常明显,比如,一个省份基本上都有一所非常不错的财经类大学,比如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市的上海财经大学等,所以说,选择大学的主要依据就是地域问题,尽量选择自己将来想要就业城市的大学。以上,就是关于2021经济学专业考研的一些知识以及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考研还有成本?当然!先不说买资料、考研班的相关费用,复试前的住宿费、交通费也让许多寒门学子犯难。但这绝对不是考验的绝对成本,真正的宝贵价值很多人已经注意到——时间!时间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大大超过了短期内的物质成本。其实,仔细计算一下时间成本,更容易让考研计划科学可行,也更能让考研目的明确,让考生信心十足。考研成本分析风险成本风险问题,是你在决定考研以前最应该提前想清楚的问题。是考试就会有成功和失败,如果最终没考上,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承担这个结果,也有后续的计划可以弥补这次错过?大四上学期,往往是校园秋季招聘火热进行的时候。在别人忙着各种实习、找工作的时候,你却需要保持沉稳的心,坐在教室、自习室里温习;别人各种毕业旅行,天南地北四处游玩的时候,你需要拒绝各种诱惑,安心做题。等到来年的二月份,考研成绩公布的时候,不少同学的工作已经落实得七七八八。而这时候的你,如果没考上,将意味着你和无数的工作机会、实习经验都失之交臂。而此时,离毕业仅剩三个多月,除了毕业论文,你很难有时间再顾及其他。资金成本考试以前,你可能会报考研全程班,一报一千多;学长学姐的经验资料,一买两百多;专业课真题要买,政治大纲要看,英语资料要做;指定的专业书籍,有的已经不出版了,淘宝上花两倍的价钱,也得淘回来……而这,还仅仅只是"考研成本"的一部分。考试的时候,一般初试报名费160,复试一般100。考试结束后如果能够被顺利录取,那么学费也要计算在内,费用各个学校都有所不同,一般学硕学费在5000-8000每年,专硕学费较贵,大多每年都一万以上。心理成本考研的那段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一朝回到了曾经的高考时代的感觉。每天精神高度紧张,看书看到奔溃,压力真的有山大。每天走进图书馆、走进自习室的那一秒,就感觉到了紧张的复习气氛。周围的人都在学习,每当你想有所松懈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告诉你:你的潜在对手,都这么用功了,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如何控制好考研成本一、避免时间“负”成本关于考研的成本问题,许多人只是意识到了会花费时间和金钱,但却没有意识到成本是如何产生的。对于成功者来说,任何付出都是有道理可循的;但对于还没有打算付出的人来说,如何让未来收益最稳定最大化才是要仔细斟酌的。考研的时间成本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前准备所用的时间,一部分是读研两到三年所需要的时间。一个思路清晰,目的明确的考生,在战略上已经让成本有效。有些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准备复习,但却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似乎时间成本为正,而收益为零。其实在考研准备的阶段,一部分人的时间成本是“负数”――考研的复习时间如果没有发挥有效意义,就成为了“负”资本,因为其中所包含的机会价值已经白白流逝。这点尤其是体现在那些想法游离,迟迟无法进入状态的“等闲考生”身上。跨考咨询专家通过对众多学生的分析概括了如下几个影响时间成本的因素:第一,坚定性。临报考前,仍不能确定专业方向。所学校,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偏好,或者雄心壮志,但是专业的选择却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详细考虑。如果说本科阶段有太多限制条件和太多盲目因素影响报考,那么报读研究生则是考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数学系同学考经济、金融专业,中文系同学考新闻传播专业,其目的性很明确。热门专业报考难度大,抛开想避免竞争或者求稳求保的各种想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特点和发展方向的专业,是面临职业选择的大四学生的自然要求。确定好专业倾向的同学,往往都比较早开始复习,在大三或者更早就对基础课进行预热,或者收集相关院校信息和导师资料。这些同学在今后的抗压、抗情绪波动的稳定性都超过犹豫不决的“等闲考生”,坚持到最后一刻依然稳定发挥的也是早早确定专业方向的同学。而随便报考的同学,大致也是最后缺考退缩的人——反正也是一时之选,那最后也就一时决定取消吧。第二,计划性。“单项”冠军,却总有掣肘的弱项。研究生考试正越来越多地呈现“无差别”化的特点,至少在初试阶段,除了三大项国家统一命题,就连专业考试也推出了心理学、教育学、历史、计算机全国联考及金融联考等统一考试。这就大大推动了考研时间成本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考生花费多少复习时间,就可能获得多少相应的回报。不管是对未来的研究生专业怀着多么大的兴趣,考研毕竟是一项理性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好成绩,哪科都不能偏废。有人因为对高等数学抱有畏难情绪而选择纯文科专业,但英语又成了拦路虎;有人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沉迷于专业书籍中,却对英语、政治不管不问。这些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做法。真正想把考研的准备时间充分利用的同学,总是做到攻守平衡,不给考试留下任何失误机会。第三,连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看到别人找工作就发慌的同学,这类人往往都是最先开始行动的,参考资料最先做,考研的各种信息也最先得知。但看到周围同学西装革履去面试,自己也坐不住了,把书本丢到一边又去弄简历找实习。等过段时间,又觉得还是继续上学最适合自己,把书找回来却已经生疏。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找准方向,时间在摇摆不定中丧失了有效意义。因此,建议最好在大三下学期就做好准备,到大四上学期开始前的暑假就能有明确的考与不考的决断。不排除有看一个月书就上一流名校的牛人,但大部分的同学都应尽量避免时间“负成本”的产生。二、时间成本最小化最小化战略一:认清专业形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一条对那些依然迷茫以后从事哪行的同学,以及被调剂后是否选择接受相关条件的同学尤其适用。一方面,专业有周期性。之前大红大紫的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已经被许多学校从硕士生招生名录上剔除,换成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或者干脆转划到软件学院。经济类专业的报考形势持续走高,但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让这一年毕业的经管类学生尝到了寒冬滋味,而这也许仅仅是经管类人才市场疲软的开始。农业、林业、轻工等非常基础的行业人才需求却略有回升,在国家大力扩大内需的指导方针下,这类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人才肯定不会走软。如果报考的那一年新心仪的专业是香饽饽,毕业后却发现是明日黄花,心理落差无法弥补,经济期望值也缩水不少。另一方面,哲学、历史、中文、经济学、教育学等基础学科需要提升教育层次。这些专业的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研究所、公务员等单位,都是非常重视学历层次的地方。从跨考的理解学员中调查,东南一带的高校,硕士生只能担任辅导员等行政工作,博士的分配都竞争激烈,因此想往这方面发展的同学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是必须的。技术层面上分析,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助理最低要求数学系硕士,索尼中国上海研发中心的复试名单上鲜见本科生的名字。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想从事研发核心业务,学历也是敲门砖。但对于一些思维活跃,外向型的同学,成为职业经理人是目标,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专业,花太多时间在学校反而会让自己脱离社会,书生气太重,与职业要求相距甚远。最小化战略二:性格因素至上,态度决定一切。想不想读研,可能大家都回答是。不过跨考咨询师就遇到很多两难选择的同学,比如:某非重点工科学校女生,化工专业,有保送资格直读本校本专业硕士,在工作与读研之间摇摆。就其具体情况分析,女生首先不大愿意读化工专业,其次觉得自己的母校档次还需要提高,再次对于今后化工专业毕业后的职业走向不清晰。但最后她还是接受了学校的OFFER,原因是——因为不想工作!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为了缓解眼前的压力而采取最省力的办法,读研是暂时的避风港,至少两三年时间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岂不知,时间成本正在增长延伸,两三年后的回报如果不能与成本对应,从经济角度客观上来讲是得不偿失的。还有的同学觉得读研非常失望,不满学校的学术水平,也没有动力去听讲座、找实习;或者觉得做实验占用太多的时间,自己沦为“老板”的廉价劳动力而心存忿忿。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不是适合做学问,是不是能够在研究生阶段保持饱满的热情持续求上进,自己的性格和态度是关键因素。论文难发,实验难做,但总是有超过90%的同学正常毕业。时间成本客观存在,就不要再附加额外的心理成本。先,付出了时间成本,不要给自己限定太明确的收益。是不是花了多少努力就应该上什么学校进什么专业?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没有任何保证可言。某同学从一地方师范学院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都远不如同届其他同学,当别人都在外企找实习或者做兼职老师的时候,自己没有相关的人际网只能看简历石沉大海。似乎这样的结果是和原本付出的时间成本所不匹配的。在我们看来,这只是研究生在读阶段时间成本的继续延伸。其次,时间成本的计量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心理相互作用的,要学会自我排解。比如某同学报考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面试时被淘汰,调剂到浙江工业大学,不仅没有觉得失望,反而马上第一时间就开始准备注册造价师的考试。在他看来,本科时候没有时间准备职业考试,研究生阶段就必须有所觉悟——既然时间成本已经产生,之后任何阶段的弥补措施都是降低成本的大好机会。再次,绝对不能过高估计时间成本。究竟付出多大努力得到什么样的收益,谁都无法定义。有的人在考研准备阶段,不是没有注意到时间成本而左顾右盼,而是过分压迫自己,拒绝一切与考研无关的事物。上文提到,其实申请出国的部分工作,申请奖学金等许多活动都可以在大四一年和考研准备一起进行,不要为了宏远的目标而成为“强迫症患者”。否则一但失败,失去了朋友和正常生活,时间成本将会被无限放大。如果你能肯定地告诉自己,我确定要选择考研,那就勇敢去做,把所有的风险所带来的顾及都抛于脑后。毕竟,现在你就是投资人。用现在的努力,换明年一个崭新的未来和希望。你付出的所有成本,终究会因为你的努力,获得它应有的收益。
考研报考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一个自己适合的专业与院校呢?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而考研,为了避免大家继续去撞车像上海财经大学那样1000多人报考就录取几十个人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长学姐对经济学报考的认识吧。学长一:我是15考研,本科末流985金融,看到很多同学在谈跨考金融,想以我的见闻谈一谈这个问题。1,考研院校歧视问题。确实有,但老师歧视的并不是本科的出身,而是它所带来的整体素质差异。实践证明不跨校的考研生在日后的实验和就业中确实占有一定优势,并非偶然。当然这种差距并非不可弥补,请大家相互理解吧。2,规则。金融学硕的规则相对比较严重。专硕好一些。导师对于学硕就是生命。上财金融学硕都是直博,传递了一些信号。3,跨专业。本科金融再读金融其实效果并不好。这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本科专业有数学,统计,计算机,会计,法律,英语,小语种。其他的专业一定要三思,跨了之后或许你会发现还不如自己原来的专业,或者跨别的专业更有性价比。4,难度。211以上的金融相关学硕,基本上就要做好主动被规则和二战的准备,与努力无关。专硕略好,不用搞定导师,但难度依然很大,努力只是底线。建议大家查查报录比就知道了,注意增加的推免人数。而且北京上海的公共课和985专业课都存在压分现象。以400为线准备吧。5,就业。可说的太多。概括一下:计算机,数学,小语种,会计,法律。除了金融之外大家必须要精通其中至少两种,拿到相应证书。英语至少达到考研70分级别。才有大家所期待的好出路。建议大家先想好自己将来究竟想从事哪方面金融行业,在哪里就业生活,然后再决定。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单纯朦胧的向往金融实在不可取。 注:仅供考研同龄参考,仅个人见解。如果是长得漂亮或帅,家里有钱,家里有背景,本地人不出省,本科c9名校。以上具备两者以上,不用看本文。学姐二:我是跨专业的一个本科生,我一心想读经济学,一战的时候我死在了复试上了,我基本上都没有犹豫就选择了二战,我本科是工程专业的,但是女生学工程的多但是干这行的就比较少,我的目标就是经济学,死磕上它了,就是喜欢它,其实我对经济学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开始选错了专业就用自己的课外时间来看经济学的书,家里都挺支持的反正多学点东西总是没有坏处的,我一战的时候除了单一的准备,我就没有多了解我自己也知道我的考的专业人比较多,我就想多考点分多看一本书,其实考研除了多读书还要学会了解掌握考研相关专业的动态信息和分析你的入手点在哪里,我就分享一下我考研的时候对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一些了解吧!近几年考研大热,其中经济学更热。比如金融,国贸等专业甚至出现了某些985名牌学校初试370没有复试资格,初试390+复试被淘汰。SO 在如此局面下经济学的学子在择校择专业大多一筹莫展。在热门学校热门地区面前完全蒙圈。下面我来抛砖引玉,给广大生活在水生火热的考生分析分析,纯干货。其一,第一个我要讲的一个必要重要的概念,大多数同学觉得目标院校的专业很好学校很好那自然考研难,另一个学校专业很差学校很差那考研自然简单。这个是非常错误的。由于究其根本考研是个选拔性考研,跟四六级这样的等级性考试(它是考了425给你个证就完了)。选拔性考试的难度是完全由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前的比例决定的。比如你是个笨蛋但是你的对手都是大笨蛋,结果是你胜利。如果你是高手你对手的高高手,你一样考不上。这个是最重要的。其二其实同学院校专业专业的选择,根本上就只考虑院校,专业,地区三个因数。下面我们具体的谈一谈学校来说大概分两大类,传统财经类学校,和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学校: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下面总结下财经类学校跟综合性学校的区别,综合类院校关键就是“综合”这两个字,从我们研究生角度来说,有些交叉学科的资源会更加丰富一些(注意一下招生简介就懂有些文科理科工科都会有交叉学科),但前提是你的专业领域需要做一些跨学科较差,比如会计与大数据啊等等,会计学信息系统啊之类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综合类大学你能接触的人比较广,以后认识的人,接触的人更广,你的人脉也就更广。如果是985综合性大学,那么经费总体上来会多得多,但是综合类大学里面的院系也很多,能分给管理学院多少就不知道能有多少了。财经类大学的好就好在“专业”这两个字,比如西财是个211,但是肯定比川大这个985的财经学院好。术业有专攻,财经大学就是更加专业的老师教学,基本上你进校耳濡目染的全是跟财经相关的东西,接触的人也大部分是在财经领域大神啊。而且财经类大学在研究生层面上来说,在专业领域上面会划分的更深更细一些,并且财经大学的校友在财经领域很多,所以人脉上来说也很有优势,但是这也是有利也有弊的,万一你以后想转行,不做财经这类的,你的人脉相当于废了。除非你去非财经领域,那就有些困难了。反正这些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从不同角度去判断,反正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看自己的看法啦,自己喜好什么,还有喜欢什么氛围的读书环境,如果想去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学感受一下,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是首选,很多浙江江苏的大学都特别古香古色 ,如果对某一领域自己特别有兴趣而且很喜欢财经的氛围,那么财经类大学是不二的选择。很多同学在专业院校的选择上不知道咋入手,其实考研专业院校的选择是可以标准化的,但是必须要依赖数据化、科学化,下面我们总结了科学选择专业院校的18大步骤。大家如果感觉有用请点关注关注我们帮忙转发。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2020考研:学费贵到飞起的高校!你还敢考吗?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是应届毕业生考研的比例增大,还有很多二战三战的同学,很多人因为毕业后没有满意的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而应届生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去一个更好的平台,想去一个名校学习。同学们在前期选择考研院校和专业的时候,应该也看到了一些学校的研究生学费,跟很多普通本科的学费比起来真的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这也跟所学的专业有关系,学校、地域、专业不一样,学费价格也不一样,下面看一些学校的学费,整理2019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学、法学、文学及管理学的学费是每年七千,而法学(非法学)的学费是每年一万,法学学费每年一万三,翻译学年一万一,公共管理、新闻与传播、审计、金融专硕、国际商务专硕、税务硕士的学费是一万三。我觉得我不用纠结考什么专业了,考那个最便宜的,我喜欢的专业是可以换的,我可以喜欢上经济学、管理学的!其实西南政法大学的学费在众多的学校里还是比较合理的,来一下贵一点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很多人梦想的大学,去年该学校金融专业真的是神仙打架了,复试分数线突破了四百分,其实人大的学费不便宜,学术学位硕士的学费是每年八千,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每年两万。法学学起来十分辛苦,读研的学费原来还这么贵,不过毕业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也值得了。而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每年三万,这个更多的应该是社会在职人员的选择,不然对学生来说确实不划算了。武汉大学的收费标准是比较简单的了,学术学位的研究生专业是每年八千,专业学位的专业是每年一万三,不过都是全日制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学费上做法真的很受学生欢迎了,不管是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都是每年八千,非全日制的每年两万二,相比其他学校专业学位的学费都要贵一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非常一视同仁了。今年本来准备考专硕,我觉得学校已经选好了,开玩笑啦,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还是得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而且读研的话一般都可以获得奖学金了,很多学校的奖学金是全覆盖的,也就是不用为学费担心了,而且每个月还有补贴。然后每个月再找一找兼职,研究生生活的费用基本上也不用在找父母要了,很多同学会觉得同学都毕业开始挣钱了,自己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继续读书,其实读研的不会花家里很多钱,如果学习成绩好,还能获得高额的奖学金,大家要加油呀!
一、经济发展并不会导致生存压力的降低人们总是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生存的压力会变小。但实践表明生存压力的大小与经济发达的程度并无正相关关系,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会给民众带来幸福感。美国、日本、欧洲可以算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地区,但是当地的中下层民众照样面临生存难题,甚至更严重。中国经济相对过去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普通民众“养家糊口”却越来越不易。民众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增长的同时,生存成本也在增加,甚至增加得更快。世界各国民生问题越来越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众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生存成本的升高。经济发展通常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民众收入的提高;二是生存成本的提高。如果收入的提高不能覆盖生存成本的提高,生存的压力就会变得比原来更大。人们往往只看到经济发展所带来收入提高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研究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生存成本的提高的负面影响。经济学家们经常研究如何提高民众的收入,却很少研究如何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笔者提出“生存成本经济学”就是以民众的“生存成本”为对象,并将如何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作为研究目标。经济一直发展,幸福感并不随之增强,从生存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就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变化的只是收入在提高,不变的是生存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幸福感没有增强。幸福不是与收入挂钩的,而是与收入与生存成本的比例挂钩的。二、生存成本与生活成本的区别在我的研究中,我用的是“生存成本”的概念,而不是用“生活成本”,这是因为某种程度上生活成本是可以压缩的,生活质量是可以有弹性的。但生存成本是不可以压缩的。如你可以用几千元的手机,也可以用几百元的手机,但是没有手机却不行,又如你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也可以只接受义务教育,但不接受教育是不行的,这些不仅是生活的问题,更是生存的问题,这也是生活问题与生存问题的区别。而且生存成本也不仅仅限于吃喝,生存成本是一个社会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成本。生存成本是生活成本中的一部分,是维持必要生活所需要的成本。不同的人,生存成本在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收入越低的人,生存成本在其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收入越高的人,其生存成本在生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低。“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是旨在降低民众社会化生存所必须的成本的一套理论体系。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不是要降低民众的生活品质。而是在保持现有生活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民众生存成本在生活成本中的比例,何使民众从高昂的生存成本之苦中解脱出来,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社会整体幸福。比如一个居民其收入为一万元每月,如果生存成本由5000元,降低到3000元,他就每月可以多出两千元用于改善生活,享受生活,这就是建设低生存成本社会的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构成生存成本的要素也在增加,在古代,人们只需要解决吃和住的问题,生存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生存仅限于温饱问题。而现代社会生存问题就复杂多了,人类的生存除了温饱之外,还需要解决交通出行的问题、信息通信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等,生存成本所包含的要素大大增加。三、生存成本的升高是“生存模式”升级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模式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变迁的过程。这种生存模式的升级也会带来生存成本的升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饮食模式、居住模式、交通模式、通信模式、工作模式、社交模式等都在升级。如从农村生活到城镇生活是一种生存模式变迁,从公交出行到汽车出行是一种生存模式的变迁,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也是生存模式的变迁,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再升级到智能手机也是一种生存模式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主流生存模式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90年代就变成了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21世纪就变成了楼房、汽车、电脑、手机等,生存模式升级的路径非常明显。生存模式越高级,民众生存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就越多。生存成本经济学认为科技进步是导致生存模式升级和生存成本升高的最根本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被发明出来,越来越多的服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让人们的生活在更加舒适的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账单等着人们去支付。人类的生存成本其实是随着各种产品的发明、各种服务的出现不断被提高的,这些必须用我们的劳动成果——收入来换取,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既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是生存成本不断提高的历史,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类的生存模式升级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们一旦进入了一种新的生存模式,再想回归到旧有的生存模式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只能选择社会大众普遍的生存模式才可以生存。如果坚持旧有的生存模式,将会生存得更加艰难。因为人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现代人如果离开了手机、电脑、互联网,那么即使回到农村也是很难生存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时期,很多人喜欢用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进行比较,其实这样比较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城市人看起来收入比农村人高,但由于生存成本也高,其幸福感并不一定比农村人高。高连奎,经济学家,美国马萨诸塞州众议院经济学专业贡献奖获得者,国际信息发展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国经智库专家,中国本土经济学创新之新财税学派创始人,新华社高端访谈嘉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栏目嘉宾,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学者,也多次受邀为国内外顶级机构或其决策人士提供咨询或授课,国内如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北京市委讲师团、云南省委省政府,国外如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公司、世界最大主权基金挪威中央银行、新加坡驻华大使馆等; 曾受邀参加TEDxbohaiwan大会演讲,为美联储货币委员讲解货币政策,受邀到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哥伦比亚大商学院等世界顶级机构演讲或授课,其新著《21世纪经济学通论》被美国哈佛大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