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考研经济学都是同学们激烈报考竞争的学科门类之一,22考研的同学们应该也不例外,不管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考经济的小伙伴们,今天辽小都为大家分享经济学干货,让大家在考研初期更多的去了解学科门类的知识!一、经济学的定义想要报考经济学的专业,一定要先了解专业究竟讲的是什么,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因此首先了解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二、经济学门类划分经济学这一学科门类,可以划分很多的专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侧重点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专业经济学门类下的学科分别是:一级学科0201理论经济学包含6个二级学科:020101政治经济学、020102经济思想史、020103经济史、020104西方经济学、020105世界经济、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级学科0202应用经济学包含10个二级学科:020201国民经济学、020202区域经济学、020203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产业经济学、020206国际贸易学、020207劳动经济学、020208统计学、020209数量经济学、020210国防经济。一级学科0270统计学包含1个二级学科:027000统计学。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通俗来说,可以理解为一级学科是一个专业,而二级学科是不同的的学习方向。专硕学位点包括:(0251)金融、(0252)应用统计、(0253)税务、(0254)国际商务、(0255)保险、(0256)资产评估、(0257)审计。三、包含专业【经济学门类学硕专业包含】0201理论经济学的专业有:比较经济体制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国际公共采购学、国际经济学、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发展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企业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世界经济、网络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的专业有:保险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传媒经济学、大数据金融、发展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风险管理与精算、公共经济与管理、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管制经济学、国防经济、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国际文化贸易、国民经济动员学、国民经济学、国土资源与生态经济学、合作经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学、技术经济学、健康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学、金融科技、金融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金融学、金融与风险统计、精算学、经济大数据分析、经济数学、空间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流通经济与管理、能源经济、能源经济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农村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全球价值链、全球经济治理、商务英语研究、商业大数据分析、商业经济学、数理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税收学、税务学、统计学、投资经济、投资经济学、投资学、消费经济学、信用管理、应用经济学、运输经济与物流、政策性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务。0270统计学的专业有:管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流通工程与技术管理、流通经济与管理、统计学。专硕专业包含: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四、考试科目经济学的考试科目一般为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具体考试初试科目查看报考学校公布的硕士专业目录即可了解。分数构成为政治满分100分,英语满分100分,数学满分150分,专业课满分150分,总分为500分。五、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我们都知道,经济学考研学硕与专硕完全不同,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科目不同经济学学术型研究生一般考以下四门课程:政治、英语一、数学三专业课(一般考西方经济学)当然,也有大学喜欢另辟蹊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考数学一,而数学一与数学三的差别比较大,数学三有一些不考的数学一会考,比如三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等,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看清楚报考大学的具体要求。而经济学专业型硕士,大多数学校一般考以下几门课程:政治、英语二(英语一)、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满分150分)、专业课(专业综合)专硕里面不考数学的大学比较多,比如,有上面列举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都是经济学非常厉害的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英语也有考英语一的。总结一下,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只有政治是完全一样的,其它科目基本上都不相同。2、考试难度不同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考试科目完全不同,这直接就导致了考试难度上的差别,比如,专硕不考数学,将会让考试变得容易不少。毕竟,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同学,数学三简直是难得“要命”。虽然学硕考研科目较难,可分数线会低一些;而专硕,虽然考试容易,但是报考人数较多,特别是有很多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会选择专硕,导致最后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高。3、招生人数不同学硕与专硕还要一个不同点在于,招生人数上,一般学硕招生人数要少于专硕,并且学硕中有一大部分还是保送研究生,所以,考试难度也较大。学硕学制一般为三年。而专硕一般招生人数会更多一些,学制多为两年。4、学费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专硕学费要比学硕贵很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我们可以通过其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看到,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硕的学费是一年8000元,而专硕的学费要贵很多。比如,金融专硕,2年的学费就要13万8,而复旦大学的相关专业,要更贵一些,一学年的学费就达到了10.9万元。那么以上这么多的经济学考研解读干货,自己要怎样选择呢?辽小都建议大家,如果数学不好,就选择考专硕,经济学专硕学费与学硕的学费不是一个量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反之则尽量不要选择专硕。院校选择,以地域为重,财经类院校的分布地域性非常明显,比如,一个省份基本上都有一所非常不错的财经类大学,因此同学们也可以根据地区进行选择。
日本的商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学,一类是经营学。日本经济学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和经济思想史六大方向,每个专业方向上还有具体的专业分支。日本最著名的大学群——七所帝国大学,是大部分留学生首选目标,那么,读经济学的同学们,有哪些不可不知的特点呢?1.东京大学东京大学是帝国大学之首,也是日本排名第1的国立大学,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东大排名24位。东京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能申请其“研究生”,可以直接出愿参加修士考或博士考。直接考试难度很大,如果你一定要通过“研究生”入读东大的商科,那么可以考虑申请其他研究科。比如,工学研究科教授,大多是跟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相关的;人文社会系研究科的教授,基本跟经济史和经营史相关的;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的教授,几乎都是围绕金融工程做的研究;综合文化研究科的教授,课题研究以经济制度、国际经济为主。2.京都大学京都大学在日本国立大学中排名第2,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8位。京都大学人文气息浓厚,学术地位很高,与东大齐名。京都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很多,各个专业分支上都有教授在研究。申请京都大学需要走AAO审查,比较看重学生的出身院校,被录取的学生当中基本都是来自国内985或211院校。经营管理大学院偏向MBA,也是可以申请的。3.大阪大学大阪大学与我们国内浙江大学相当,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2位。大阪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分支齐全,但是有几个方向教授很少或几乎没有,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比如经济制度、进化经济学和行动经济学。4.东北大学位于日本仙台市的东北大学,曾是鲁迅的母校,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9位。东北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各个专业方向齐全,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几乎都可以申请,且设有三个辅助的研究中心。5.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大学在世界排名110,日本国立大学第6,与我们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实力相当。经济学专业各分支齐全,但微观经济学、进化经济学、经济制度、行动经济学和博弈论这几个方向教授很少。6.九州大学九州大学与国内南京大学在世界排名差不多,124位,是日本西部地区举足轻重的综合国立大学。九州大学经济学偏向计量经济学方向,开设在经济学府中,分为两个专攻:经济工学和经济系统,比较看重学生的数学背景。7.北海道大学北海道大学在日本简称“北大”,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39位,是日本一流的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的经济学在修士阶段更偏向实证研究,理论经济学方向的教授比较少,总体来说,各个方向都有相关的教授在研究。以上就是帝国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特点了,你还有哪些问题和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互动~
经济学是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在大学的专业当中,经济学是学科门类,下属四个一级学科,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财政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每个一级学科下分为很多专业,目前大部分院校招生都是按照大类来招生,进入大学后再进行二次分流;那么家长考生要注意区分他们的区别;经济学类下分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工程和数字经济专业;部分院校也是在本科也是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而在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分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经济学下有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下有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和国防经济等;跟经济学专业的性质,对语言、数学要求都比较高,同时还有好的单位对学历和学校的也很看重;可以在研究生阶段选择较好的方向去发展;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性质,本文的经济学专业,将不统计具体的方向,因为方向大体一致,只写本科开设相关专业的方向去区分;大家重点选择好院校,以及硕士博士阶段的方向,提前做好规划;故分为以下6个方向:数字经济&数理经济、商务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农林经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和体育经济管理,还有能源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等方向;
每年到了招生的季节,经济学专业的高考分数还是蛮高的,同时,经济学专业的分数也都比同类高校高出不少。再有就是给大家排除一个误区,不少人可能以为是文科,其实经济学和其他文科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经济学专业对于数学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尤其是越往经济学理论方面学习,对数学要求更高。但有很多学经济学专业的同学,毕业后有种十分空洞的感觉,学习的内容涉及特别多的方面,但想要深入去了解又觉得没有学会。这主要是经济学更偏向于是一门学术型学科,而非应用型。一、专业介绍经济学是一个学科门类,下面包括两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等。但在本科专业中一般是设置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等专业,其他一般在研究生期间开设。二、开设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财政学、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二、开设院校四、就业方向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各行业都有经济预测和分析的人员,但一般只会设立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的决策部门。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预测以及分析的人员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2.对外贸易人员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市场营销人员 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营销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4.管理职位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当他们正式进入社会时,他们也可以获得一些管理职位,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等。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教人“自私”,那么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的则是“经世济民”。
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建议我们选理科,因为理科在高考报考志愿时可供选择的专业比较多,而文科生的专业选择就比较少了,来来回回就那些专业,报考专业时很苦恼。接下来介绍的这几个专业都是文科生才可以报的专业,但是如果不考研,根本没有出路,一定要考虑清楚再报!一. 历史学历史学专业可以说是文科方面典型的一个专业,初中时就在接触学习了,等读了高中,文科生会更加系统地学习,它是文综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会对历史学非常感兴趣,他们觉得毕竟学历史学习了这么多年,有一定的历史素养,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但要告诉你的是,历史学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是非常有限的,它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当考古学家,或者是去一些文献机构,政府部门,档案部门和国家机关工作。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些工作岗位特别是去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工作的这些岗位,本科生对他们有多大的吸引力呢?本科生的优势在哪里呢?在这里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硕士学历。所以说,如果你对历史学特别的感兴趣,建议你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之后再考虑你的就业问题。二. 哲学专业一说起哲学专业,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特别高大上,特别抽象的一个专业,哲学中比较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哲学的性质已经注定了它的研究方向比较多的就是往抽象这方面去研究,而且课程复杂深邃,很难理解,如果想要在本科阶段去谋生基本不可能,这也就解释了哲学专业为什么是各大高校的冷门专业。因此各位考生在选择这个专业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三. 工商管理专业我们之前经常听说“管理热”这个词,工商管理专业在前几年是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但是近几年人们对它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明白了只要是管理类型的专业,本科就业是没有多大优势的,为什么呢?第一点,你不能做学术研究,因为本科学历你的学术层次太低,第二点,你不能去企业做管理,因为你根本没有相关的经验进行管理,第三点,你不能去企业去做战略分析,因为本科毕业的你实力确实很一般。所以同学们在选择这个专业时要考虑清楚!四. 经济学专业经济学这个专业包含很多东西,它的分支比较多,在本科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空洞的东西,只是学一些基本的应用,基本的理论,很多学生学完四年还不明白经济学的重点在哪里。但在研究生阶段就不同了,研究生阶段你再学经济学它就有方向了,一个是应用经济学一个是理论经济学。这样一来,如果你想进行实际的应用或者是进行学术研究,你就需要考研,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再分流,选择你想要去的方向。高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学校,还在于专业的选择,以上几个专业是文科比较典型的专业,名字听起来都很高大上,实际上不好就业,如果不考研,基本没出路,考生在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慎重报考!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现代经济学的十个理解误区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处在市场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由于理论突破和实践跨越的双重需要,中国的经济学工作者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毫无疑问,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学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经济学界应该怎样才能快速追赶上先进思想并引领潮流?该如何立足本土、研究国情、开拓创新?这是经济学研究必须重视的问题。当然经济研究工具的选择也显得十分必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特殊的国情也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挑战。我国的经济学研究起步晚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如何才能后来居上?首先应该密切关注我国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论体系、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规范、创新等。但是,目前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只有从误区里先走出来,走出困境,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本文总结了十个误区,以下一一分析。误区之一:经济学必须通俗易懂。在中国,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学必须通俗易懂。高深难懂的,特别是那些大量使用高深数学的经济理论,只不过是某些经济学家的故弄玄虚而已。似乎经济理论应该像民谣那样让人朗朗上口,才达到经济学服务于社会的目的。首先应该承认,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因而具有社会科学的共同特点。但是,与此同时经济学又是社会科学当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因而又具有自然科学严谨的特点。现代经济是个复杂系统,对复杂系统的研究需要复杂的分析工具与方法,简单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由于经济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现代经济学家便有了明显的分工,并且分工进一步细分,因此也产生了在经济学领域内“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因此,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没有经过系统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就没有办法看懂经济学期刊的学术论文。这种现象,与物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是类似或一样的。如果要求经济学必须通俗易懂,首先必须将分析工具或方法简化,这样就没有办法对复杂的经济系统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而只能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深入了解规律本质及进行预测。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物理学理论充满大量公式,比经济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也要求物理学必须通俗易懂,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物理理论深奥难懂(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家在故弄玄虚。事实上,要求经济学必须通俗易懂,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经济理论的专业性研究与经济知识普及化、大众化、实务化混为一谈了。列宁说过,一个理论只有被广大群众掌握以后,才能产生最大的物质作用。经济理论也不例外,特别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是广大人民的经济活动,与所有人密切相关。如果经济理论能够为广大人民所理解、所掌握,那么这将极大地促进整个经济的高速、高效发展,也能够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与福祉。因此,经济理论需要普及。但是,这种普及不能替代专业化的经济研究。这与医学知识的普及是一样的。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普及医学养生知识,那么整个社会大部分人的健康水平将大为提高,但是这不能替代医生的作用和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知识的探索。正如对艾滋病的预防及传染渠道的知识宣传普及,并不能取代医学界对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一样。社会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少数人进行更专业的研究,使大多数人只要了解知识的普及就足够了。因此,经济学是否需要通俗易懂,需要视对象而定。对于初学者或者实际工作者,如果只是想了解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的介绍与教学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是想了解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及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则必须阅读经济学学术期刊的学术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深奥难懂的。记得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培训中心”(也称福特班)学习期间,对经济机制设计的文章感到深奥难懂,就问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任课教授,需要多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看得懂?他简单回答说,5年。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他是指必须经过经济学博士学习阶段(在美国,大约为5年)的系统训练,才能看得懂所学专业的学术论文。误区之二:现代经济学不适合指导中国经济实践,西方经济模型不适合描述中国经济运行,因为中国经济有西方经济没有的特殊性。这种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经济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本质上的区别。所谓西方经济理论,实质上就是私有制市场经济理论。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理论确实不适合指导我们的经济活动,因为经济实践者主要并不是也不用对市场价格的信号做出反应。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给束缚住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国家说了算,厂长不用自己去找市场、找原材料,不用担心自己亏损或盈利,因为盈亏都由国家承担。但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建立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机制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与每个方面,如果还抱着现代经济理论不适合中国经济运行的观点,势必导致很多偏颇。不管是私有制,还是中国目前的混合经济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而且,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实践者,无论是公有制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者私有企业主,还是消费者个人,均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都是在维护自身所代表的利益前提下,根据市场价格信号,进行经济活动。所以,在目前这种市场经济制度下,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或者现代经济学,有相当部分可以用来借鉴并指导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深化经济改革。例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在国与国经济交往时如何维护中国的自身利益?在充满风险的国际市场上,如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在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在金融监管与金融开放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如何应用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经济学维护国家利益?这些根本性或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均可以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现代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基础上的。诚然,现代经济学的一些理论,由于其假设前提与中国实际相差甚远,可能不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但具体哪些理论不适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经济有西方经济所没有的特殊性,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我们所观察到的中国各种经济现象都是一般经济规律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中国经济学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经济学先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解释中国经济现实并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吸收全世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实践上的经验教训和经济理论上的所有合理成分,为我所用。有一个研究令我至今还印象深刻,这就是中国国企承包制的研究验证了信息经济学的正确性,证明了西方经济理论——信息经济学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也是适用的。诚然,有一些西方经济理论不能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但具体哪些理论不适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要因为有若干个西方经济理论可适用于中国经济研究,就全盘接受所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也不能因为有一些理论不适用于中国,就全盘否定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吸收全世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上所有的合理有用的成分,为我所用,然后超越别人。这时候,有用的理论姓“社”还是姓“资”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表述形式与基本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也适合于中国经济研究。西方经济模型的研究起步比国内早,发展相对成熟。在几十年前,他们的经济模型有时候现在拿到国内来看,也仍是很先进的;他们能把制度、产权这些变量都量化,这些都有不少借鉴之处。我们学习借鉴的是现代经济学先进的抽象思维与研究方法,至于具体经济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参数取值范围、解释变量数量的多少、函数形式等均有可能与西方经济模型不同。我们应借鉴其模型的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改选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以为我所用。在对待国外经济理论与研究中国经济的关系上,王亚南先生是他那个时代应用国外先进经济理论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典范。他的被称为“中国式的资本论”的《中国经济原论》及回答了“李约瑟难题”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应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的范本。误区之三:研究生培养教育应该是创造性研究的训练,而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似乎早就成了众矢之的,现在流行的是“素质教育”。然而,即使是素质教育,也是在保证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研究生教育确实应该是培养创造性研究的专门人才,但是这与考试教育并不矛盾。所谓应试教育,主要是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考核。经济学的核心课程有大量的数学模型、数学推导,因此数学基础比较差的人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什么需要上这些课?就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学完这些课程以后,学生才有今后进行他们所认为的创造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这是建设任何一个学术大厦的基石。一个问题是,可不可以不要上核心课程,不要考试,直接进行创造性研究?如果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经济学素养的创造性经济学人才,写出高质量的硕士、博士论文,那么核心课程的系统训练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敲门砖,现代经济学人才是不能用中国传统的私塾或是工匠学艺的方法,即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的办法来培养。基础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考核是经济学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核心课程应试教育当然是难免的而且是必需的。事实上,单单学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这些基础核心课程,要马上进行创造性学术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在国外,学生上完基础核心课程以后,一般还要上一些前沿课程,这些前沿课程不是通过使用教科书,而是阅读某个领域的经典文献与最新研究动态的文献,由任课教师讲授,也可能由教师学生互相讨论。在中国,这样的前沿专题课程很少。其实,这是训练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查阅、如何进行选题、如何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与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要求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课程,不但不会妨碍学生从事创造性学术研究,恰恰是帮助他们如何做研究。在中国有不少人,包括职能管理部门,常常将研究生所得学分,看成与从事研究无关或对立,其实是不了解基础核心课程与前沿专题课程之间的区别。误区之四:使用高深数学会妨碍经济思想的发挥。经济思想(idea)是做经济研究的必要条件。首先应该指出,一个经济思想的产生,通常并不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换言之,数学推导通常不会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经济思想的火花,通常是经过细心观察经济现象、阅读大量文献资料、长期思考、讨论、争论等,才能产生出来,而且产生的思想火花具有偶然性。比如,有人是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突然在某一天的睡梦中得到某一个想法的。但是,数学在一个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想法产生以后,必须通过论证、提升、系统化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理论。有很多想法似是而非,需要严谨地识别真伪。还有很多想法均是在特定假设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列宁说过,真理越过半步,就会成为谬论。因此必须严格界定各种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数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瓦尔拉斯(Walras)的一般均衡论,假设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通过价格调节可以达到均衡状态,这个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假设不等于理论。因为现实世界不是完美世界,必须清楚经济系统是否真正存在一个均衡价格体系。最终,这一个论证由阿罗(Arrow)和德布鲁(Debreu)通过运用数学上的不动点定理(fixed point theorem)完成,从而真正让一般均衡论成为一个经济理论。并成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有一年夏天,Clive Granger访问上海时曾说过,数学是一个信念(belief)。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经济系统非常复杂,要透过大量的、复杂的经济现象去看到本质的规律,必须进行抽象的理性思维,而数学正是抽象理性思维最佳的工具。经济学如此,其他学科也如此。前不久一个搞音乐舞蹈的人告诉我,他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这一经历,对他的音乐创作很有帮助。虽然数学推导不能产生新的经济思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公式没有任何经济思想或含义。许多数学公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经济含义。也就是说,数学公式是经济思想的载体。这就像在物理学中,数学公式大都可以赋予丰富的物理含义一样。我们现在举一个例子,就是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学派的欧拉方程(Eular equation),这个方程包含很丰富的经济含义。理性预期学说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础。假设有一个代表性经济人,他在第t时期消费额为Ct,获得即时效用为U(Ct)。这个消费者的目标是使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即他将选择一条消费路径(其实也是要决定投资路径)使其一生期望效用最大化。如果用β代表时间折现因子,它将未来消费而获得的效用折算为效用的“现在值”,那么这个数学问题的一阶条件为:这里Rt+1是从第t时期到第t+1时期的资产回报率,It是第t时期经济人做决策时所拥有的信息。这个一阶条件一般称为欧拉方程。欧拉方程有很丰富的经济含义,它代表消费或投资达到了最佳配置状态。具体地说,右边表示如果在第t时期将最后一单位货币用于消费时,所得到的效用为U‘(Ct)。另一方面,如果在第t时间最后一单位货币不用于消费,而是用于投资,则从第t时期到第t+1时期资产回报率为Rt+1。如果将这个Rt+1用于消费,则在第t+1时期,所得的效用为Rt+1U’(Ct+1)。由于Rt+1是随机的,经济人在第t时期做决策时不知道Rt+1,因此必须使用期望值,同时乘以β,将它折算为现在值。因此,欧拉方程表示,当消费与投资配置最优时,经济人对最后一单位货币,到底是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所得效用是相同时。如果右边大于左边,意味着在第t时期消费不足,需要增加消费;如果右边小于左边,意味着在第t时期投资不足。事实上,在物理学上,发射卫星或宇宙飞船的最佳运行轨道,也是由欧拉方程来描述的。误区之五:学习经济理论只要掌握经济理论实质,无须了解详细数学推导过程。如果只是想对经济理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且时间有限,那么详细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可以免去。但是,如果想对经济理论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那么数学推导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严格的数学推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某一经济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知道某一经济理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同时,在数学推导过程中,假设条件、一阶条件、结论与推论,常常可得到很好的经济学的解释,这对深刻理解经济理论极有帮助。对今后立志从事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数学推导过程本身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只有通过这种训练才能掌握如何进行经济理论研究的钥匙,尤其是教科书上的许多数学推导均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经典性的数学方法,非常具有启发性。经济学教科书里的这些数学推导是一种经济学的基础训练,只有在认真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更透彻地了解经济学的严谨性,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基础。在中国,不少教师上课只介绍理论、思想,不进行必要的数学推导。这种教学方法是有缺陷的,特别是对培养学术型人才更是如此;当然,在进行数学推导时要给予经济学上的解释,并举例说明,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数学证明。误区之六:数学和计量经济学均是数学工具,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所起作用是一样的。在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是经济学理论的最严谨的逻辑语言,是经济学理论规范化的最重要标志。为什么需要数学?任何一个理论要成为一门科学,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理论本身要有逻辑一致性;其二,理论和现实要有一致性。要保证一个理论本身的逻辑一致性,即推导上没有自相矛盾,数学是一个很理想的工具。因为它是最严谨的逻辑语言与工具。马克思说过,任何理论如果达到可用数学表达的程度,就意味着这一理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在20世纪,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得经济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更严密,表达更准确。但是数学并不能保证经济理论成为一门科学,因为它不能保证理论与现实的一致性。一个理论,如果建立在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假设基础之上,那么这一理论就不可能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要验证一个经济理论是否能够解释现实,必须用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就是使用经济观测数据,采用适合经济数据特点的统计方法,估计、验证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有效性。计量经济学是连结理论与现实的桥梁。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作是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经济理论与当时的经济现实相吻合,即没有出现与现实相违背的情形,这时理论可以解释当时的现实,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新的经济现象出现,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新的现象,这时候就必须提出新的观点,产生新的理论,以解释新的现象(如Phillips curve);抑或是对旧现象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在这样一个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计量经济学起着数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即它可以检验一个理论是否与当时的现实相一致,数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除可直接量化的因素外,还可以把制度、法律、婚姻等纳入经济学研究中来。数学是一门纯理论的逻辑工具学科,而计量经济学则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能运用数学工具,并结合经济学理论知识来剖析现象,得出更本质的结论,并检验历史和预测未来。作为一种数量分析方法论,计量经济学不是数学或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或应用。正如计量经济学会创始人Fisher所说,计量经济学的重要目标:“是促进以定性与定量方法、经验实证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经济研究范式的发展;促进在自然科学领域广泛使用的富有建设性的严格思维方式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但是,经济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很多方面,任何单一方面均不能独自存在,必须与计量经济学相结合。因此,计量经济学不是经济统计学,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经济理论。尽管这些理论中有一部分具有数量特征,同时,计量经济学也不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尽管这些理论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数理特征。实践证明,统计学、经济理论、数学这三个要素是真正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数量关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三个要素互相结合,才能发挥各自的威力,才构成了计量经济学。”误区之七:计量经济学只是一门课程,不是学科。在国内,有种观点认为计量经济学只是一门课,而不是一门学科。事实上,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学科,大约成形于上世纪30年代。那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呢?简单地说,计量经济学是基于经济观测数据,采用适合于经济数据特点的统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估计经验模型并检验经济理论是否与观测数据相吻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已广泛用于经济学所有领域与分支。在经济研究中,绝大部分的学术研究均是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均需要使用计量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现实的经济系统与观测到的经济数据具有非实验特点。我们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不同的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因此,计量经济学在经验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变得更加独特与重要。比如说,不同的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不同的结论,到底哪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呢?在自然科学中,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重复实验给予回答。但在经济学中,我们只能通过判断哪个研究人员所使用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更好、更有一般性,来判断他的结论更有科学性。鉴于计量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上主要研究型大学经济学博士培养项目一般均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三个学科列为经济学理论核心课程系列。每一系列至少有两门课程,甚至更多。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计量经济学系列就包括六门课(学季制),需要整整三年才能修完。除了基础课程以外,计量经济学还有不少分支,如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主要用于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学(主要用于微观经济的实证研究)、金融计量经济学(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等,这些大致是根据应用领域来划分的。也有根据经济数据特点来划分的,如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等。以研究对象看,可划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还有根据研究方法来划分的,如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等。总之,计量经济学不是一门课程,它是一门学科,是现代经济学中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论。误区之八:学术讲座特别是国际学术讲座的听众越多越好。初一听,这种想法似乎符合经济规模效益。因为邀请一位国外或国内学者,尤其是知名学者,要花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如果要求有很多听众,这种讲座就只能是大众化的、介绍性的、综述性的讲座。这种讲座是有用的,特别是对本科生或应用型硕士生,我们应该时常举办这种讲座。但是如果只有这种讲座,我们在研究上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而不可能赶超并引领潮流的。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讲座,是国际知名学者介绍自己现在的研究,通常是未发表的研究报告。能听得懂的人,只能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因而人数不可能太多,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这种讲座值得不值得去办?表面看来听得懂的人少,故而经济规模效益差。但是,科学研究不能只用短期的、直接的经济规模效益来衡量。如果请了一个知名学者讲座以后,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应用其方法、模型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上,这就非常值得。学术讲座一般代表最新、最前沿的研究。由于经济学学术论文发表周期较长,即使是最近出版的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也是二三年前写出来的,已经不是最新的研究前沿了。事实上,不可能有大部分人均听得懂的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听不懂没有关系,有个大致(哪怕是模糊)的印象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想从事同一方向的研究,你就可以知道哪些是前沿,并据此准备知识。这样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而且能很快上道。今年夏天,举办计量经济学国际培训班,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听不懂,但知道了要学习计量经济学,应该修哪一些数学、概率、统计课程。这样的心得就是一种收获,值得。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听得懂并能消化前沿的理论,而且听学术讲座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开始可能是没有任何感觉,这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积极主动参加学术讲座是一种学术习惯与学术素养,它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如果因为一开始听不懂就放弃,那就很难有长进了。误区之九:国际学术研讨会需要有五个国家以上的学者参加。在目前中国高校管理中,大多存在一种简单的数量管理模式。比如,教师职称晋升,必须有若干篇所谓一类核心刊物或权威刊物的论文;博士生毕业之前也需要发表若干篇一类或几类刊物的论文。召开所谓国际会议,也是采用数量管理的简单方法,即要求必须至少有多少个国家的学者参会。上述规定或做法,其实反映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国际学术研讨会需要有五个国家以上的学者参加”是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例子。没有五个国家的学者就不能称为国际研讨会?有五个国家的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就一定是高水平的研讨会?一个国际会议水平、质量如何,当然与参会学者来自多少国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取决于会议内容的水平。国际研讨会的“国际性”,说的是学术研究水平的国际性,而并非国籍的国际性联盟。记得改革初期刚开始允许个体私人业主雇佣工人时,规定雇工在7或8人以下不算剥削。根据在哪里?究其根底,原来在《资本论》里,马克思用英国的例子,算出在当时英国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资本家如果雇佣7-8人,剩余价值大致为零,没有剥削发生。但是,英国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一样吗?中国的各个地区情况一样吗?我们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一切。我们应研究的是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实际,而非照搬西方的经验。中国经济学正处于国际化过程中,国际交流是促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规范化的快捷途径。国际交流有很多种途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召开国际会议。在中国,举办国际会议的动机或目标,有时是为了今后统计上报教育部等全国性评比。其实,这样做,掩盖了召开国际会议的初衷。国际会议是为了让校内与国内的学者、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外研究的前沿及最新动态,与国际同行建立学术联系,并扩大中国经济学在国外的学术影响力。WISE过去五年举办了很多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在举办这些国际会议时,我们从来没有考虑到需要邀请多少个国家的学者,以后是否要上报等问题。但是,我们从这些国际会议中获益良多。误区之十:知名经济学家是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在中国,有不少知名经济学家常常对并不属于他们研究领域的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与看法,就好像一个人一旦成了名,就变成万事通了。同时,社会大众也有这样一种看法,即知名经济学者对所有经济问题均了解掌握,并能对所有问题找出症结,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有求有供。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不少上述现象。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live Granger曾经谈起他获奖前后的差别。获奖前与常人无异,但获奖以后,很多人特别是新闻记者和一般人都期望他所讲的每句话均富有哲理,对所有问题均有正确的看法。去年他被邀请到泰国,泰国国王接见了他并要他对泰国经济增长做出预测。但是Clive Granger对泰国的经济运行状况不了解,怎么能轻率地做出预测呢?——经济学家有了通用的分析工具,但不等于他就是可以随便开包治百病的“药方”的“万事通”。事实上,知名学者不可能成为万事通。举一个例子,就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即LTCM)。LTCM成立于1994年2月,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券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之一。LTCM聚集了一批学界与业界精英,包括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es。LTCM建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系统模型,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及衍生产品的投资组合,从事投资套利活动。在1994-1997年间,该公司每年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8.5%、42.8%、40.8%及17%,业绩骄人。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预测失误,最后到了破产的边缘。该基金在2000年已倒闭清算。这个例子说明了,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虽然在经济理论上能独领风骚,可以设计出近乎完美的模型,并用这些模型进行实际操作,但实际运行的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因此,经济学家,即使是知名经济学家也不可能是“万事通”。结束语本文讨论了中国经济学专业学生与学者对现代经济学存在的十大理解误区。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及其与中国经济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并用其合理的理论成分与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从而从理论上解释并指导中国经济实践。(作者洪永淼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本文收录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WISE足迹》一书,写于2005年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成立之初,旨在澄清当时比较流行的对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一些理解误区。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已经变成基本常识。为了保留当时的历史风貌,本文除个别文字外保留历史风貌。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略有删节。)《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WISE足迹》,谢嘉晟、张兴祥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考研大军”人数突破了341万,考研人数和热度近年来越来越高。去年的考研还没出结果,就有许多大三的同学慢慢了解甚至已经开始接触、准备考研了,那么关于大家经常提到的“学硕”和“专硕”有何区别呢?准备考研的学生们又该如何在“专硕”和“学硕”之间做选择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专硕”什么叫“学硕”“专硕”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硕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而“学硕”全称“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硕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向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简单来说就是说专硕侧重就业,学硕侧重研究。专硕和学硕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它们的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专硕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联系十分紧密,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一般都会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而学硕培养出来的一般都是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虽然专硕和学硕处于同一层次,不过二者的招生专业却略有差别。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仅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0个专业。学术硕士,招生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学科,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专业都可以报考学硕,而专硕的招生专业则大部分是那些有相应工作职业对应的专业。专硕和学硕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专硕入学难度略低于学硕。专硕公共课英语科目多考英语二,难度相对较小;专硕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科目或考数学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难度较小。而学硕考英语一,公共课数学科目考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难度较大。专硕和学硕的学制也有区别,专硕学制一般为2-3年,学硕学制一般为3年。专硕实行双导师制,一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以校内导师为主,而学硕实行的是单导师制。专硕的论文强调实际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学硕的论文则相对传统,强调科学理论研究与原创学术创新,一般为学术性论文。专硕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如果想再读博士的话需要重新考博。而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再参加全国统考了。2016年以前普遍情况是报考学硕的人略多于专硕,但是近年来报考专硕的人数已经赶超学硕,而且有越拉越远的趋势。不论是专硕还是学硕,竞争的热度和难度都很高。专硕报考人数多,而学硕招生人数少,还有较高的推免比例,因此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考上并成为一个硕士研究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就业难易度二者则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招聘单位对于专硕和学硕的学生认可度基本是一样的。成绩优秀,努力上进,积极的学生在就业中肯定会更突出一点。不过由于专硕的双导师制的优势,校外导师往往能在就业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不小的帮助。总的来说,偏就业的考生可以选择专硕,而有教研、科研想法的考生可以选择学硕。学硕有硕博连读的优势,而专硕相对来说又一定的就业优势。考试难度学硕略高于专硕,不过目前竞争都很激烈,难度都不小。一般来说,专硕的学费也会比学硕贵,学硕的学费不会超过8000元一年。读者朋友们更偏向“专硕”还是“学硕”呢?
如果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三个专业,会不会太杂了?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关系。一般决定考研的,基本上四种选择: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小类)、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大类)、跨其他专业大类考研。举例说明如下。社会学专业属于社会学类,社会学类还有其他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学类属于法学大类。本科生是社会学专业的,可以本专业考研(考社会学专业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小类)考社会工作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大类)考法学专业研究生。当然你也可以跨其他专业大类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从考研备考来说,以上四类难度依次是越来越难的。相应的准备时间应该是越来越长的。从学术积累的角度来说,一般肯定是建议前两种,除非对自己本专业完全不懂、不感兴趣或者是找到了方向,才建议考虑后面两种考研。博士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关系。读博士的,绝大多数是本专业读博,就是与研究生阶段专业一致。少数跨专业所属小类、跨专业大类考博,极少数跨其他专业大类考博。原因还是学术积累、考试难度、准备时间来说的。当然也存在少数天赋异禀的人,可以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不同的专业。
看过奇葩说导师薛兆丰的辩论,被薛教授圈粉。罗老师评价薛教授是“唯一能把话说明白的经济学家”,总是能够就把一个个经济学原理讲的通俗易懂,印象深刻!薛教授始终在节目中强调,经济学不只是一门象牙塔里的学科,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他在节目中辩论时采用的角度,往往就是经济学的角度,而且从这个角度出发,会得到与往常截然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薛兆丰语录:“经济学不一定能够改变世界,但一定可以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很多同学想去学习经济学!想改变看世界的方式。经济学也成为考研里面就业最好最热的专业之一,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都出现了扎堆报考的现象。但很多考生甚至不了解经济学是什么?如何去备考择校。接下来,为你们解析经济学!经济学含义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 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 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 中心目标。经济学这几年国家线话不多说,看图经济学国家线经济学门类划分经济学学科门类,包含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2 个一级学科,16 个二 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 6 个、应用经济学 10 个。1.应用经济学其下设二级学科为: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这其中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在当今社会成了超级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相比其他专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数太多,如果学艺不精可能会消减掉这些专业优势。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紧随其后,这两个专业的特点是能够学到一门纯熟的统计工具,能够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的数量分析。精确的量化分析恰好是现代经济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因此这两个专业对擅长数理的人是性价比很高的。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虽然属于应用经济学之列,但是在学习中理论性也较浓。2.理论经济学其下设二级学科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最基本理论的学科,适合造就经济方面的通才,就业面宽阔,但是针对性不强,可能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又属于什么都不是特别对口的情况。这两个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热门专业,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如果有自己的其他特长,将会成为特别受市场欢迎的“综合能力强+特长鲜明”的高级人才。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以及人口研究性比较浓厚,相对容易考取,但是很多为了读研而读研的考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后,因为缺乏兴趣而倍受煎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如果能把握时机,学有所成,值得看好。哪些小伙伴适合报考经济学呢本科学经济学的同学,本科学的相对比较浅,读研深造更有优势。本科是管理学的同学,经管不分家,管理学的同学一般大学课程也会涉及到经济学的内容。本科学理学工学的同学:经济类的数学考研相对比工学要容易很多,专业课相对来说背的比较多,再上工学就业环境一般,而且学习压力大,所以每年理工类的同学跨考经济学占大多数。本科学人文社科类的同学,经济学的专业课相对考的比较基础,背的偏多运算较少,而且就业面广,唯一对同学压力大的就是数学,但经济类(396)联考的院校对数学低很多,所以也可以考虑。经济学中学硕or专硕的选择学制不同学硕一般三年,专硕一般两年,但是也要具体学校具体分析。调剂不同,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调剂起来是学硕要占优。招生人数不同,学硕推免较多,统招人数较少,专硕推免较少,统招人数较多。学费不同,经济学专硕学硕的差别在学费这一块较大,学硕平均在8-1万左右,专硕一般在1.5万以上,少许学校会在3万左右,学经济学学费是偏高的。考试科目不一样学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一般为数学三)和学硕专业课;专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二)、数学三(396经济类联考)和专硕专业课。上面讲的是普遍的区别,那么从专业课角度来看,学硕和专硕也是有所区别的。这个区别的源头主要是培养目的的不同。一般来说,学硕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而专硕培养的是实用性的人才。当然经济学中各专硕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其中最热门的就属金融,也是每年跨考最多的,所以小伙伴如果基础一般可以避开它,选择性价比高的国际商务或者统计硕士都是可以的,性价比高。中财毕业照择校指南对于择校你首先要问自己一下三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三个决定性因素吧。1、是否非名校不可,即是否有名校情结。比如清北人复交,四财和一贸(央财、上财、西南财、中南财、对外经贸)。以及其他的一些985学校(比如武汉、南开、南京、四川等等)。2、读研毕业后想去哪个地方发展,即是否对学校的地域有要求?比如非京津冀不可、非江浙沪不可、非珠三角不可?3、是否能够接受去一些理工类、师范类学校读经济学专业?一般来说经济学考研里面根据学科实力档等分为五个梯队第一梯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综合实力国内最强的四大天王,地理位置好,学科实力强,但是经济学的形式来看,具体推免生占的比较,适合学霸类同学报考)基本报录比都是在12:1以上。第二梯队:中国人民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98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国贸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区位优势)、南开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但在北京处于弱势,不过也是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所以排第二梯队,985)、中央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北方,211老牌财经类,牌子响)、上海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南方,211,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优势)、厦门大学(覆盖整个南方但在上海处于弱势,不过同南开、人大一样是三大全经济重点学科学校之一);中山大学(老牌985名校之一)基本报录比在10比1以上,而且这个梯队的院校大小年情况严重,报考时要及时了解这些信息。第三梯队:是区位稍差的211财经和区位稍差但经济还行的985,其中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就业覆盖西南地区和深圳地区,211院校,金融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覆盖湖北地区,211院校,金融二批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区位处于劣势,但是区域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是985)、暨南大学(211,产业经济学全国第一,广州区位优势)、等;报录比也是在10比1左右,专硕一般为6-8比1。第四梯队:一些经济学科很弱的985学校或一些211学校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地区性财经院校。如东北大学的经济学科不算强势,相对来说就业方面也没有很大的优势。财经类里面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南京财经,浙江工商,天津财经等,报录比在8比1左右,适合普通院校同学以及跨考的同学报考,性价比很高。第五梯队:其他普通院校。例如宁波大学,青岛大学,江苏大学,河北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凭借自己原有的优良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虽然起步稍晚,但在经济学与其擅长的学科相结合的交叉专业领域表现十分突出。另外,一些省内经济类院校在与当地经济相融合的领域也表现突出。这些院校的实力不可小视,比如山西财经大学等,安徽财经大学等。报录比一般也在6-8比1,相对难度适中,有的院校会招收调剂。
对于一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无法确定具体的考研专业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要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考研专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首先考虑自己的本科专业;其二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考研方向;其三是根据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趋势来选择考研方向。当前的考研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所以考生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本专业,这样会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复习过程。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很多专业之间都会存在交叉合作的现象,比如经济学、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选择大数据相关方向,所以可以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有不少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会选择与金融领域相结合的方向,未来也会从事金融领域的相关岗位。如果对于本科期间的专业不感兴趣,同时也没有更多的研究方向可以选择,那么也可以考虑跨考,但是跨考的范围不应该有太大的跨度,应该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具体方向,比如数学、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可以考虑跨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在选择具体方向的时候,也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自身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最后,在决定考研方向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趋势,虽然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专业的热度是不同的,有的专业就业情况会好一些,而有的则会相对差一些,比如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生往往更容易实现就业,而且薪资待遇往往也比较高。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