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位于中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实施院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联盟成员,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高校。实力如此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如何?小编从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率、就业单位、就业行业等方面对高校进行了整理,供考生参考。毕业生基本情况中央财经大学2020届毕业生共4430人,其中本科生2460人,硕士生1864人,博士生106人,男女比例为1:1.77;毕业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54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2.39%,其中本科生366人,硕士生174人,博士生9人。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02%,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6.71%,硕士生就业率为96.3%,博士生就业率为98.11%。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国内升学人数占比分别为28.29%、1.88%、1.89%;出国留学人数占比分别为22.11%、0.7%,0.94%;签协议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17.2%、77.41%、86.79%;灵活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18.66%、15.93%、8.49%。其中,税收学、贸易经济学和国际商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毕业生深造情况该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人数为69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8.29%。其中,考取北京高校研究生人数为610人,占比为87.64%;考取京外高校研究生人数为86人,占比为12.36%;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为352人,占比为50.5%;考取外校研究生人数为344人,占比为49.43%。本科毕业生中,出国留学人数为544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22.11%,分别去往美国,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其中去往美国留学的人数最多,为999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36.58%,去往英国留学的人数第二,为176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32.35%。毕业生签约情况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签约人数分别为423、1443、92人,占比分别为17.2%、77.41%、86.79%。其中签就业协议人数占比分别为62.17%、65.9%、91.3%;签劳动合同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37.83%、34.1%、8.7%。毕业生就业流向该校毕业生签约地域以北京、广东、江浙沪为主。签约北京单位比例为56.28%,其中本科生为33.1%,硕士生为62.72%,博士生为61.96%。除北京外,本科生签约江浙沪占比为13.48%,西南地区占比为13.24%,广东占12.29%。硕士生签约江浙沪占比为6.72%,广东占比为6.72%,华东地区占6.51%;博士生签约江浙沪占比为8.7%,华北地区占比为7.61%,西南地区占比为6.52%。毕业生就业行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金融业工作人数占比分别为35.22%、52.04%、18.48%;银行业占比分别为25.77%、25.43%、7.61%;保险业占比分别为2.13%、6.51%、2.17%;租赁、商务服务业占比为12.06%、7.21%、1.0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分别为13%、14.83%、9.7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8.51%、6.58%、2.57%;房地产业占比分别为4.26%、2.91%、1.09%;教育行业占比分别为3.31%、1.94%、5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13%、2.77%、7.61%。
2018年高考在即,今天给大家重点推荐的专业深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是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名副其实的大热门专业之一。没错,它就是经济学专业。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下吧!很多人报考经济学专业,是看中了该专业未来可赚大钱的前景,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学专业不像字面上那般“多金”,而是一个理论兼应用型的专业。说得直白点,该专业主要培养的主要是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与未来能否赚大钱关系不大。从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主干课程来看,该专业更加偏重理论教育。而偏重理论的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去向往往很“尴尬”,想做研究层次不够,想做管理应用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考研成了每年各大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之一。从直接就业角度来看,经济学专业较为对口的职业有经济分析人员、对外贸易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等。不过,经济分析人员、金融机构人员的从业门槛近年来越来越高,也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胜任,所以更多的经济学本科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从开设经济学院校来看,更为优质的选择是“两财一贸”等国内顶尖财经类院校,这些院校毕业生就业端十分吃香,离拿高薪更近;当然,人大、北大、厦大、复旦等985名校的经济学专业也具有不俗实力,毕竟学校的品牌和实力在那里。而一般本科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就是走考研或考公这两条路,否则是很难从事专业直接对口相关工作的。2018年高考的小伙伴们,凡事不能仅看表面,高考志愿专业选择亦是如此,不要被一些专业的外表所迷惑,多花一些时间深入了解目标专业的内涵,相信对于你的专业选择会大有帮助!更多高考志愿填报经验,欢迎交流分享!
01首先必须明确指出的一点是,不管研究生如何大规模扩招,其实中国目前国家的高学历人才还是比较欠缺的。就是说我们目前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2020年,国家做出了关于研究生大扩招的一个重要决定,其实这个方针对于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当然很多人可能会批判目前的研究生扩招政策是为了应对目前就业的困境,但是其实实际上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的研究生数量增加对于国家人力资本的一个积累,是非常关键的。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其实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刚刚超过50%,也就是说刚刚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这个阶段。02但是其实这在英美等一系列发达国家,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这种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研究生,不论怎么研究生扩招,其实还是没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那种水平,而且还发展得远远不够。当然前面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待这个研究生的扩招的问题。其实我们回到研究生本人或者是说2020年考研的这些考生而言,在这个时候出台关于研究生招生数量扩招的决策,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因为我们目前国家的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而且2020年大学生毕业的这个总数非常多,也是突破了历史的新高。所以为了缓解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在扩招的时候考虑到毕业生的一个就业困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我们考虑更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就业方面的考虑,更长远的考虑,就是对于考生本人或者是研究生本人未来的长远发展。其实就读研究生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技能上面的储备,而且也是对于研究生本人的思维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的养成,都是非常有价值的。03根据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先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相关观点,其实教育的投资是相比于其他的物质资本的投资,具备有更高的一个回报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是个人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上面增加一些投入,就像我们现在的研究生进行扩招,很多人去选择就读这个研究生的话呢,未来的个人收益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相比于直接去工作所积累下的这种工作经验上面的技能要回报更高,也就是说读了研究生之后,个人的未来长远发展将会更有价值。所以总体而言,不论研究生怎么扩招,扩招多少,对于国家也好,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好也都是有用的。并不是很多人觉得,经过考研的这种数量上面的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一种扩张会导致很多人读研究生没有用。这一点是不可能的,而且未来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大规模扩张也是一种常态,因为毕竟是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个人发展最迫切的需要。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成都市的211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光华大学迁成都,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组建四川财经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双一流工程:应用经济学(自定)。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从西北地区参评高校的同类学科看,西南财经应用经济学排名在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之后,与西北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同档;统计学排名在西安交通大学之后,与西北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同档。本科毕业生 3898 人,1537 人读研,占毕业生总 人数的 39.43%。其中国内读研 810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 数的 20.78%;出国(境)读研 727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 数的 18.65%。硕士毕业生 2043 人,44 人升学读博,占硕士毕 业生总人数的 2.15%。其中 16 人出国(境)读博,占硕士 25 毕业生总人数的 0.78%;28 人国内读博,占硕士毕业生总人 数的 1.37%。本科生在西南地区就业比例 42.82%,硕士生在西南地 区就业比例 52.87%,博士生在西南地区就业比例 63.75%。毕业生在金融行业的分布为41.94%,其中本科、硕士毕 业生的分布分别为35.27%、49.02%,均远高于其他行业。毕业生有 1018 人进入《财富》杂志评选 出的年度“世界 500 强”企业工作,占单位就业毕业生人数 的 26.77%,有 1267 人进入《财富》杂志年度“中国 500 强” 企业工作,占单位就业毕业生人数的 33.32%。签约“一行三会”共计4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人、硕 士毕业生41人,中国人民银行的比例最高。签约国有商业银行共计31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25人、 硕士毕业生193人,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比例较高。签约政策性银行共计3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1人、硕士 毕业生23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比例最高。签约股份制商业银行共计20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06 人、硕士毕业生102人,招商银行比例最高。签约会计师事务所共计13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6人、 硕士毕业生50人,安永比例最高。签约证券企业共20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62人、硕士毕 业生146人,中信建投比例最高。签约保险企业共计252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37人、硕士 毕业生115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比例最高。签约基金企业共计2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人、硕士毕 业生27人。签约 IT 及互联网企业共计 303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194 人、硕士毕业生 109 人,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比 例最高。签约地产企业共计 171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91 人、硕 士毕业生 80 人。
现在很多人觉得大学生很轻松,学业负担并不重,轻轻松松就能毕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很多专业的课程都有难度,必须要努力学习,才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而且有一些专业情况更严重,难度很大,还特别累。比如下面的5个大学专业,学习任务重,甚至比高三还要忙,可以说大学里最累的专业。不过,毕业后发展前途很好,让人羡慕。一、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在校学生不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 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上不断提高。在应聘时,不少医院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对外科熟识,动过多例手术,而且还要 在内科或者是专科干过几年。而近几年新兴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传统意义上比较小却很实用的专业,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续增 长。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二、软件工程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除考取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外,主要毕业去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三、经济学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9 、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四、数学数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还是十分广泛的,要是选择继续深造,就可以在研究所、院校等从事数学专业工作,或者去做一名数学教师。也可以向公共管理方面考虑,以后去政府机关工作。很多人还是会考虑到比较大的软件公司任职,可以作为数学顾问,研究模型、算法等,证券金融公司也需要数学方面人才。有良好数学功底的人其专业拓展面很宽,特别是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都需要用到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数学专业有很多就业岗位可以选择。五、建筑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建筑学专业就业面广,毕业生可以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策划、室内装饰设计、或者是根据自身条件经自学或培训参与建筑相关的各类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而经济学是诺贝尔奖在社会科学中唯一授予的学科。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小到民生,大到国计,都可以找到经济学理论的切入点进行研究。那么,该专业招生情况如何?需要学习哪些课程?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呢?院校课程设置有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学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但是,开设经济学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能有所差异。北京大学经济学科是该校第 17 个进入全球前 1% 的学科,该校教学改革,推出了双语教学、实验教学、本科导师制等一系列措施。精品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史、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公司金融、投资学、公共经济学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课程设置上除去经济学基础课程以外(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该类专业学生还要读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投资学、金融衍生品、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以及统计学、编程、计算机以及数学相关课程。在新高考改革省份,原只面向理科生招生的经济与金融、金融工程、量化金融实验班要选考 " 物理 " 科目,其余经济学类专业不限科目,对于高考语种也不限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课程与欧美知名大学高度吻合,与国内高校研究生考试直接接轨。学校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等 17 门基础专业课;开设计量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经济学说史等 12 门核心专业课;此外,还开设了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等 9 门实践课程。该专业大部分课程实施 "3+1" 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以学生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延续课;通过学术学业拓展计划引导学生接触学术大师,走近文化经典,包括 " 经典读书 " 活动、学科前沿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暑期组织在校本科生到签约实习基地(全国排名前列的 7 家大型资产评估机构)实习,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经济学专业录取时无科目限制。人才培养各有特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顾新宇表示,学校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双语课程学分,用外语讲授前沿的经济学知识,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增加法学、管理等通识课程,采用宽口径培养模式,以及与不同专业探索交叉学科实验班,如三语人才实验班、跨境电商实验班、金融科技实验班。在学术人才培养方面更是打造了高端博士学术人才储备的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和鸿儒人才实验班,在本科阶段即开设研究生阶段的基础课程。目前在科技的推动下,经济学已经全面打开理工基础的局面,学生在校期间需学习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统计学、计算机等课程,C++、R 语言、Python 语言等编程课程已逐步成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提高经济学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真正做到文理交融、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目的。此外,该校还强化国际化特色,例如经济学类学生参加外教教授的 " 暑期学校 " 必修课程,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学生需在大三前往法国交换的要求,以及各类经济学专业对应的交换项目,延展了学生的人才交流空间,对于优异的学生学校积极输送前往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实习和任职,并推荐学生到亚投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参观实习等,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经济跳动的脉搏。北工商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王金秋介绍,学校经济学专业是我国经济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切入点,构建了多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打造理论基础深厚、方法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关注直接就业学生的专业需求,同时为有学术兴趣和潜质的学生未来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帮助其构建 " 厚基础、宽口径 " 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具有强大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由专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科研能力培养、创新实践参与、学业生涯设计和未来职业规划;通过理论教学、科研实践、社会调研和实验室模拟等培养方式,让学生既能学好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既了解 " 圣贤书 ",又关注 " 窗外事 ";本专业一直与国外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学生交往和合作关系,学生可参与学校 "2+2""3+1" 或 "3+1+1" 等国际交流项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经济学按大类招生。北大经济学院是该校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学院。 学院本着 " 宽口径、厚基础 " 的教学方针,新生进入经济学院以后,前两年以学习经济学的主干基础课程为主,不分专业。从第三年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人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培养方向。顾新宇介绍,贸大招生录取专业中,经济学类专业较为火热,不仅包含了热门的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等金融类专业,也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财政学等专业,应用经济学科也入选了国家 " 双一流 " 中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近几年学校经济学类的专业招生分数居高不下,基本上网罗了学校在各省招生分数的高分段学生。从 2018 年开始,随着大类专业的推行,专业招生计划数 " 打包 " 增加,因此专业中分数段更趋于理性。以北京理科为例,2019 年学校招生分数金融学类最高分为 666 分,最低分为 659 分;经济学类最高分为 658 分,最低分为 656 分。该专业在招生上无特殊身体条件要求,但从学生情况来看,具有数学、英语特长的学生在学习发展中具有较大优势,未来选择方向更加多元。王金秋介绍,近 3 年,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率达到 100%。北京市生源考生录取平均分排名本校各专业前列,在前几年一本招生的年份,文史类录取线高于北京市一本控制线平均分 10 分以上,理工类录取线高于学校同类考生录取平均分 20 分以上。记者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 2020 年普通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考查询发现,大部分学校经济学专业对选考科目没有要求,但个别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如: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学类要求考生物理/历史选考其中一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要求考生物理/化学/生物选考其中一门;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经济学专业要求考生物理/地理 选考其中一门。而上海纽约大学同一所学校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经济学类对选考科目要求也不一样。就业面广 深造率高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有哪些呢?近几年,职场上对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端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向主要为考研、从事经济分析研究类工作、从事经济运营管理工作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类学生近 3 至 5 年整体毕业去向以出国读研和国内深造为主,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在国内读研,选择高校 97% 为双一流院校,除去在本校就读以外,录取前三位的学校为清华、北大、人大。国外读研学生占 40% 左右,留学目的地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具体学校包含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学生就职于金融行业人数最多,包含银行、证券、保险等,其他主要分布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以及商务部、外交部、中联部等政府机关。近 3 年来,北工商经济学专业共培养本科生 167 人,人才培养质量位列全国前 10%。2018 年的升学和就业率 100%,其中,考研出国率超过 40%。部分学生在大三阶段获得与 UCC、考克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联合培养的机会,获得国内外双学士学位。部分优秀本科生毕业后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此外,部分优秀学生毕业后到宾西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美国东北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深造。
导读:经管专业热度不减,报考人数趋势仍在逐年上涨,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经管专业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今天,不讨论经管专业的好与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我们从另一角度,聊聊大热背后,该如何理性看待和选择。为什么经管专业怎么热客观上来看1、经济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命脉,管理是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利器,所以从本质上来看,经管类专业的所具备的特殊吸引力,从一开始就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解释;2、我们可以把国家很形象的比喻成为一个大型的上市公司,那么一家公司的运营发展,获利营收,就需要资本的运作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而这就直接的促生了市场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市场有需求,供应端自然会火热追捧。3、统计显示,2019年国内考生倾向专业的首选是金融学和经济学,占比达到32.6%,其次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工科类方向,占比达到29.8%,第三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占比达到18.3%,其中华东地区和部分沿海城市,考生倾向选择专业的前三名分别为: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疯狂追逐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这么多人?就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学生和家长所普遍关注的就业率以及薪酬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对此,艾瑞咨询分析师表示,专业的就业率以及未来的薪酬和上升空间是国内考生选择专业时的首要因素,占比达到了62.3%,其次是个人兴趣,占比44.4%。2019年第一季度薪资统计显示,广州地区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的平均薪酬最高,为11135元/月;其次为银行业,平均薪酬为10794元/月。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今年3月份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指出,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4成,贡献率合计近7成。本科毕业生分学科门类毕业去向分布,在众多学科专业当中,经济学类(包含金融学)的就业率高达96.94%,位居首位。所以从上边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社会发展趋势所致,还是受众关注度增高,都是让经管专业成为“网红专业”并保持多年热度不减的重要因素。主观上分析个人认为,经管类专业对于学生和家庭本身的吸引力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和家庭对于自我价值实现和家庭地位提升有所需求。学生希望能够有所建树、创造价值、多赚钱。虽然这么说可能会有铜臭的味道,但很多时候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地位和价值就是靠金钱或者资产,这是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人们心理的变化,在这样的浮躁大环境下,很难让人沉淀下来,慢慢去一步一步做自己的事情,达到心里自己的预期地位。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很多的鸡汤,告诉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要特别努力,比如这样:努力的意义:不要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一无所有。不要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一无所有。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一无所有。是的,没错,这很励志,也很棒,但是真的对于学生来讲,只给激励,不给方法和行动指示,只会让他们更加迷茫。而这个时候,经管类专业就突出了它的优势,因为它是最能靠近衡量标准,最能有机会接近上层社会。不论好坏,理性看待2016年北大的37名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中,有15名选择了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也不相上下。经管专业不仅在高分段疯狂收割学生,对于中低分段的学生也是钟爱有加。经管专业这么热,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到底要不要选择,是坚持自己想学的,还是跟风随大流。对于经管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说经管专业好,但也有人反对孩子去财经类院校。站在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结果不一样。我们不评论好坏,就针对于这样现象,说说如何理性选择,应该怎样选择。2017年9月,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做客《开讲啦》,在当期视频中,对于学生是否应当选择经管专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调侃道:清华的经管学院是误人子弟的地方。施教授认为,经济是研究经济规律,它是需要高级学位的,在本科学经济就是打铺垫的过程,根本不是为了找工作,是为了读博读研。本科是一个通识教育的过程,是让你学会做人,在某一个方面产生一点兴趣,经管专业恰恰相反,让大家过早的接触了就业,想到了挣钱,想到了工作面宽。很多家长迫于社会舆论和就业压力,会拿着鞭子打着孩子去学经管,为了就业。其实,看完施教授的演讲后,我还是很认同的。没有看过这一期视频的人,可能不太清楚,施教授并不是反对本科生去学经济,而是希望学经济的学生是具备自我驱动力,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的,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去研究钻研,并且取得一个更高的学位会更加的出色。从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来看,对于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个高的学位,在你未来就业会有很大的优势。12月18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考研341万人报名,较上年增加51万。如今,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我们简单看一个信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2018年度拟接收毕业生情况,几乎全部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学经管“我到底适不适合学习经管专业”?我想这是很多对经管专业有意向的人心中的一个问题。从上文的叙述中,大家应该也了解了经管专业选择上的一些衡量维度,下边,再总结几条,供大家参考:①数学学科中上等优秀的孩子,可以考虑学习。因为经管专业涉及数学、统计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专业课程,对于数学的要求较高。②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的学生;③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④书面表达能力,经管类专业需要学生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快速的讲将文字、数据与观点形成报告;⑤语言表达能力。经管专业更加的需要团队协作,数据分析和展示,并能通过演讲表达完整的观点,与多方沟通协作。⑥个人兴趣一定要明确,对该专业有兴趣,喜欢这一类的新闻或者对数据敏感,也就是上述提到了,需要个人有内驱力。⑦有较明确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单纯的为了以后能挣钱要去学习该专业,不是不可以,但如果不想和普通大众一样,一定需要超前的思维和理性的规划。最适合的还是做好读研的打算(建议,但不是绝对,根据个人情况自定)。小编有话说: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想表达的是,正确的看待院校和专业,专业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冷热”之分,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最合适的一定是最好的。正如施一公教授所传达的观点:专业选择一定是路越走越宽,乘着年轻的时候,有梦想的时候,挣钱工作并不是唯一追求,学习一门技术的同时,仍可以多元化多维度的去发展自身的能力,做新时代的斜杠人才。
辽宁大学 2020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76.48%,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79.02%,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 71.39%。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有 46.88% 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 " 教育 " 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 " 其他企业 " 为主。近日,辽宁大学发布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共 6066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404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66.63%;毕业研究生 2024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3.37%。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76.48%,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79.02%,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 71.39%。从其去向构成来看,2020 届毕业生以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为主(28.93%)," 自由职业 "(17.95%)和 " 升学 "(16.50%)次之;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 " 升学 "(22.81%),"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20.98%)次之;研究生的主要去向为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44.81%)," 自由职业 "(15.86%)次之。本科经济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初次就业率最高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26 个学院,其中国际教育学院(96.15%)、蒲河学堂(93.75%)和外国语学院(武圣校区)(92.8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学校前三。2020 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 25 个学院,其中轻型产业学院(100.00%)、新华国际商学院(100.00%)、药学院(96.00%)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前三。从专业就业情况来看,2020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87 个专业,其中经济学 ( 蒲河学堂 ) 、汉语言文学 ( 国学院 ) 、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等 6 个专业初次就业率最高,达到 100.00%,实现完全就业。2020 届毕业研究生涉及 146 个专业,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食品工程等 31 个专业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 100.00%,实现完全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教育业、金融业学校 2020 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 " 教育 "(25.90%)、" 金融业 "(16.61%)及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73%)。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 " 教育 "(28.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1.75%)次之;研究生主要行业流向为 " 金融业 "(23.91%)," 教育 "(21.96%)次之。2020 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 " 教学人员 ",占比为 17.81%;其次为 " 其他人员 "(16.27%)及 " 金融业务人员 "(14.64%)。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单位流向以 " 自由职业 " 为主,占比为 40.17%;" 其他企业 " 次之,占比为 33.79%。毕业研究生单位流向以 " 其他企业 " 为主,占比为 32.89%;" 自由职业 " 次之,占比为 23.67%。近一半毕业生留省内就业 省外就业主要去北京就业区域来看,2020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46.88%),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 54.40%、36.28%。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占比分别为 7.26%、6.64%、5.76%。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沈阳市(54.41%)和大连市(21.42%);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沈阳市(47.35%)的占比相对较高;毕业研究生也主要流向了沈阳市(69.31%)。2020 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 147 人,占比为 7.70%;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 160 人,占比为 8.38%。毕业研究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 193 人,占比为 14.23%;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 99 人,占比为 7.30%。省内生源中,77.66% 选择留在本省工作。10.55% 的省外生源也选择在省内就业,51.67% 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922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 国内升学率为 22.81%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 922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 22.81%;毕业研究生中,共有 79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 3.90%。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363 人选择出国(境)深造(5.98%);其中本科毕业生 360 人,毕业研究生 3 人。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20 人选择自主创业(0.33%);其中本科毕业生 16 人,毕业研究生 4 人。2020 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 " 教育 " 和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上海、广东等地研究生工资比本科生高 1000 元左右学校 2020 届本科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5692.42 元,其中 30.02% 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在 3501-5000 元区间内,17.32% 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在 5001-6500 元之间。研究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6218.69 元。月均收入区间主要集中在 3501-5000 元(30.95%),其次为 8001 元及以上(19.20%)。在北京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 8685.80 元,研究生为 8830.01 元。在上海就业的本科生当前月均收入为 8016.97 元,研究生为 9210.4 元。在广东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为 7322.85 元,研究生为 8826.32 元。而在辽宁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水平为 5012.39 元,研究生为 5092.77 元。从主要就业行业月均收入来看,在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 6956.35 元;而在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领域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 4207.78 元。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来源:辽沈晚报·ZAKER沈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又到一年毕业季,2021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呢?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有70%毕业生有了明确毕业去向。2021年,吉林大学共有毕业生19365人(其中博士生2133人,硕士生6773人,本科生10184人,专科生275人),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为了有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0年9月以来,针对2021届毕业生,吉林大学已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1200余场,进入校园招聘的单位共有3000余家,另有4000多家用人单位在吉林大学就业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开展各类基层选调项目29个,共为2021届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需求岗位十万余个。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吉林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70%已经明确毕业去向,就业质量较以往呈上升向好趋势。来源:中国吉林网
数据挖掘你的本科专业四年后会被淘汰吗从就业状况看学科专业选择教育部近日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笔者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数据统计,2018年大学被撤销的专业相比2014年增加了5.2倍——2014年这个数字还只有67个。2014年~2018年,13个学科门类合计被撤销了991个本科专业,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各学科被撤销的专业数量分别为:工学267个、理学189个、艺术167个、管理学131个、文学82个、教育学61个、法学40个、农学26个、经济学18个、历史4个、哲学3个、医学3个、军事学0个。对即将参加2019年高考的学子来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无疑是个风向标。如何保证4年后毕业时专业还在、就业顺利呢?笔者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不同学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倒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学科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为促进高校学子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提供借鉴和参考。理科类国内升学、出国出境最多工科类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最多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将问卷中的13个学科门类合并为5类:人文(包括哲学、文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社科(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理科、工科和“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军事学)。在有效样本中,人文类毕业生有2328人,占比为17.5%;社科类毕业生有5177人,占比为38.8%;理科类毕业生有1624人,占比为12.2%;工科类毕业生有3427人,占比为25.7%,“其他”类毕业生有788人,占比为5.9%。笔者将问卷调查中的“已确定就业单位”“国内升学”“出国或出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6类去向定义为“已落实毕业去向”,2017届高校毕业生的落实率达到85.3%。其中,工科类的落实率最高,为87.6%;其次为社科类,为86.0%;理科的落实率为83.9%;而人文类和“其他”类的落实率相对较低,分别为82.6%和82.4%。从具体的毕业去向看,不同学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社科类“已确定单位”的占比最高,为41.6%;理科类的占比最低,为31.9%。理科类国内升学的占比最高,为27.3%;人文类的占比最低,为16.9%。理科类出国出境的占比最高,为8.8%;工科类的占比最低,为3.6%。工科类选择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占比最高,为21.4%;理科类的占比最低,为15.9%。各学历层次人文类月起薪均无优势人文类毕业生总体满意的比例最低收入是反映就业质量的客观指标之一。总体而言,不同学科之间的月起薪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类和社科类的平均月起薪较高,分别为5737元和4996元;人文类和“其他”类的平均月起薪较低,分别为4621元和4468元;工科类的平均月起薪处于中间位置,为4621元。结合学历层次分析发现,学历层次越高的毕业生,月起薪越高,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在不同学历水平上,就业起薪的学科差异依然存在。对于专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工科类的平均月起薪最高,分别为3562元和14231元;对于本科毕业生和专业硕士毕业生,社科类的平均月起薪最高,分别为5051元和9823元;对于学术硕士毕业生,理科类的平均月起薪最高,为12635元;人文类和“其他”类的毕业生在各学历层次上均没有显著的优势。满意度是反映就业质量的主观指标之一。尽管不同学科的就业起薪、就业结构、就业分布等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满意度来看,各学科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均较高。对于所有毕业生而言,仅有1.5%的毕业生对就业的整体情况表示不满意,而“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81.9%。不同学科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稍有差异,但并不显著。理科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的比例最高,为83.9%,不满意的比例最低,仅1.0%;人文类毕业生总体满意的比例最低,但也达到了81.1%,不满意的比例最高,也仅有1.9%。大学生在地级以上城市就业比例高管理、技术和服务类工作三足鼎立从毕业生的就业城市来看,高校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81.3%。其中,社科类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就业的比例最高,为85.0%;其次是工科类毕业生,比例为84.0%;人文和理科类毕业生的这一比例均为79.0%。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选择主要集中于金融、IT和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25.9%),制造、建筑和采矿业(22.1%),科教文卫业(19.7%),运输和商业(12.12%)等4个方面。由于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方案各不相同,因而毕业生的行业选择表现出显著的学科差异。人文类毕业生进入科教文卫行业的比例最高,达到41.0%;金融、IT和房地产是社科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其次是运输和商业;理科类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选择相对更为分散,科教文卫、金融、IT、房地产、制造、建筑和采矿业是其主要行业去向;工科学生中有41.4%的学生进入制造、建筑和采矿业,21.5%的毕业生进入金融、IT和房地产。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77.5%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各类企业工作,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社科和工科类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例均高于人文和理科类毕业生,人文类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的比例最高,理科类毕业生进入三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小学的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三类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分布多元化,管理类(34.4%)、技术类(24.4%)和服务类(26.9%)工作三足鼎立。人文类毕业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比例最高,均为20.6%;社科类毕业生主要选择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商业和服务工作;工科和理科类毕业生选择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5.0%和36.1%。毕业生就业状况学科差异显著每个学科都不乏高质量的就业综合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工科类的毕业落实率最高,工科类专科生和博士生的月起薪最高,工科类在制造、建筑和采矿业等行业就业的占比最高;社科类的毕业落实率次高,社科类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生的月起薪最高,社科类在金融、IT和房地产等行业就业的占比最高;理科类的毕业落实率排在第三位,理科类学术硕士生的月起薪最高,理科类就业的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尽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学科差异,但这是群体性的差异,反映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情况。在每个学科类中,对于毕业生个体而言都不缺乏高收入、高满意度的高质量就业情况。因此,所谓的“好专业/好学科”是相对的,与个人的偏好和主观评价有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发展阶段看,201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52.2%;从科技发展看,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位列全球第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得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发言中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年来,教育部尤其注重各地区各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各专业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9年3月25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全国各大高校新增备案最多的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96所)、机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学与技术(96所)、智能制造工程(50所);新增审批最多的3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35所)、网络空间安全(25所)、会计学(13所)。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工作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市场需求是决定专业冷热的主因培养与工作相当的能力更重要《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坦森在评价何为“好工作”时说:“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式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笔者认为,爱上工作或者说获得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个人能够将兴趣、专业和工作统一起来。高中毕业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常常面临高校与专业的权衡问题,怎样选择能有助于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呢?笔者认为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兴趣导向很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应着重从个人兴趣出发,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选择,以便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学所长,将个人兴趣、学科专业与行业职业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实现。如果高考专业志愿选择错了,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又难以转换,那么在就业时即使“学用结合”做得再好,也会因为兴趣与专业不结合而降低就业质量。因此,高中生应该注意发现和培养个人兴趣,在确定个人兴趣的情况下,选择专业就相对容易了。第二,专业会动态调整。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热门专业。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驱动模式是紧密相连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是决定专业冷热的主要因素,数理化、生物、计算机、外语、新闻、财经等都曾是高考中的热门专业。时过境迁,许多热门专业都难以长期保持热度。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撤销。专业调整一方面与市场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与学校和学历有关。教育部撤销专业是与学校关联的,只要该学校某专业的教育质量不能达到一定水平,不管市场是否有需求都会被撤销;撤销专业还与学历有关,增减的专业是本科层次的,本科层次与研究生层次不同。某些专业不适合本科生,却可能很适合研究生,并且市场需求也很大。此外,学科专业是教育部门设置的,与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衔接。从长期看,按学科专业招生应该会有较大幅度的改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并且在学期间允许自由转换专业。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社会紧缺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两个领域的知识常常带来创新,学科专业交叉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趋势。因此,考生应该了解,专业会动态调整,旧的会被撤销,新的将会出现。只懂一个专业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应淡化专业,强化课程体系。第三,工作职业不断变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积累不断加速,劳动力市场进入了一个VUCA(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传统行业和产品大批消亡,而新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新职业将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国金融和IT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平均收入最高,带动了社科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而我国仍是制造业大国,并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维持着工科类毕业生的较高需求。面向未来,学生应该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注重培养自己与工作相当的能力,而不是寻找与能力相当的工作。早作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岳昌君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邱文琪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