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对术语的定义。这方面社会科学远不及自然科学明确。这一方面原因是自然科学的术语都是著作家第一次使用的,如果不去定义那么就无法开始写作。而社会科学的术语基本上都是从社会交往语言中借用过来的。粗心的作者认为再去定义是多此一举。他们可能认为这些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是人所共知的。 我认为对术语的定义与否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它成为判定一种学说是否严谨的界限。对术语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当然也是很难的。微积分是从函数的极限开始的。我们目前高等院校微积分教科书中对极限的定义曾经历过多次的修改。这本身就说明定义术语的困难及重要。用极限的定义能解决好多微积分题目。我给经济学所下的定义有别于前人的定义,也有别于主流经济学的定义。我把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内容放在价值上,即价值循环的整个过程就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而不是什么财富,也不仅仅是分配,更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学研究的是价值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积累、再分配和再生产运动过程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实用主义很容易把经济学定义为财富的学问。其实古典经济学就是从这样定义出发的。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那本书的名字就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歇尔也说经济学是研究财富和人的学问。如果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的学问,而货币作为价值的承担者来说,那么经济学就是把市场作为研究核心的。这远远不是经济的全部。就业理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也不能离开经济学的定义。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经济运动过程的分析,定义相应的概念或术语于,进而进行演绎,这样能够得出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对术语的定义,需要在经济领域中发现并得出,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是一项浩繁的工作,所有的术语都需要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把重点放在了市场。比如所谓的不确定性就是这样。自由竞争是不确定性的根源。如果不允许自由竞争,市场交易都是被场外指定进行的,那么这样的经济走势就是确定性的。历史已经表明,确定性只有在经济停滞的时候才能实现。可以说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经济,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比如原始经济条件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经济统计史指出1800年以前世界经济基本没有增长。当然那时候的经济也是确定的。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原动力。一旦市场被启动起来,它就会把越来越多的因素纳入到市场中来。发现价值,使其在市场中交易,以价格的变化完成对象和资金的反方向流动,是市场的最大贡献。当市场中纳入新的交易要素的时候,经济学理论也相应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比如当信息、知识、康养、美容等等在市场上活跃起来以后,经济学术语就多出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康养经济和美容经济等等。 生产、市场、消费;分配、再分配、再生产是市场往复循环的过程。单纯研究市场的经济学正像马克思所批评的那样,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作前提的。这样的研究是把分配放在次要位置的。马克思的经济学作为知识体系的伟大贡献就是把生产和分配提高到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地位。 西方经济学的贡献是增加经济分析工具箱里的分析工具。合理预期是西方信息经济学的主要术语之一。他们常用的解释语句是“纳入分析框架”。他们的目的是让经济分析的工具箱充实起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经济运动的规律对成型理论具有颠覆性作用。经济分析的工具也必须随时调整。这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经济学系列课程前几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每个人都要学点经济学的原因,以及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分类。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将陆续介绍经济学中的几个专业术语(或概念)。这些专业术语,有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有的是大家并不怎么听过,但这些专业术语可以体现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今天我们先介绍第一个概念——假定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时,他们发现一个密封起来的罐头,就想打开罐头充饥。但是缺少工具,物理学家说:“可以用岩石击打罐头,使其表皮破裂”。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将罐头加热,使其膨胀一直断裂”。这时候,经济学家说:“我有更简单的办法,首先假定这个罐头是打开的……”这是网络上流传的一个笑话,不过也道明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首先要根据研究内容做各种各样的假定。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众多普通人形成的市场的运行规律,而单个的人从性格、习惯、喜好和思维模式等方面来说都是千差万别。因此,为了研究的可行性,经济学要对研究内容进行简化,就是提出一个一个的假定。比如说,通常假定经济学研究的个人是合乎理性的人。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利益那什么是合乎理性的人呢?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合乎理性的人就是在市场中企图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利益的一群人。根据这个假定,我们知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包括所有的人,比如缺乏判断能力的人和甘心无私奉献社会的慈善家都不是合乎理性的人,也不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除了上述的假定之外,经济学的很多假定看上去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比如,经济学在研究市场的时候,通常把市场按照竞争性或垄断性的大小把市场分成四种(后面的文章将会详细介绍)。为了更简单地说明问题,在刚学习经济学的时候,一般假定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只有竞争,而没有垄断的一种市场)。除此之外,经济学家还对完全竞争市场提出很多非常苛刻的假定条件。比如:假定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信息是完全的(就是只要一个人愿意,就可以不付出成本而且没有时滞地掌握市场中最新、最完善的信息);完全竞争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假定劳动者的流动性是完全自由的;假定市场的产品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的等等。产品没有任何差别这些假定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经济学家只能找到一些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比如:水稻、小麦等农产品市场。现在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既然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学家为什么还要研究它呢?原因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现实问题时,如果一开始就把复杂的因素考虑进去,往往很难找到研究的切入点,结果可能是令人沮丧的。所以,经济学家总是先提出各种各样的假定条件,试图把这些复杂的问题转换成最简单的模型,再把复杂的因素考虑进去,最后研究比较接近于现实的模型。就像物理学中研究力学的时候,先假设表面是光滑的,然后再把摩擦力考虑进去研究。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下一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介绍学习经济学首先要搞明白的几个常见概念。如果您对经济学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的经济学常识,可以关注我们。也非常欢迎有疑问的读者给我们留言,一起来讨论经济学的相关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 4月18日,由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首份《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成立学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程恩富提出“海派经济学”,但真正迎来高潮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之后。目前,中国原创经济学研究已经形成十大学派。 具体来看,2010—2020年,中国一线高校、研究机构几乎都同步进入了经济学理论的原创阶段,并且各有代表,新结构经济学、新供给经济学、新财税经济学、新市场财政学、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域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观经济学、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资产相对论、国家资本结构理论等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相继崛起,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大本土原创经济学派别以及多个着眼于经济学局部创新的理论。 另一方面,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进入初步繁荣阶段,中国这些原创的经济学创新主要分布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财税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经济学方法论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国从事原创经济学创新的学者来源也分布广泛分布于社科院、央行、财政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部分头部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现有西方经济学已经很难再指导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步西方国家的老路成为业内共识。 因此,《报告》呼吁,政府应该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支持中国原创思想的创新,中国原创经济学思想纳入社科基金的支持范围,纳入学生学习和教学考核之中,这样中国本土经济学才可以尽快成熟,世界经济学的中国时代也才可以尽早到来。 “当前我们最大的挑战还是来源于货币与财税领域,中国学者应该在此方向创新。”在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高连奎看来,目前世界上八十多个获得诺奖的学者中,因货币理论获奖的只有一个,而在财税领域尚无人获奖,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可以大有所为。
社会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在国外虽然已有近百年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受到充分关注。关于社会经济学的专著,我们除发现20世纪早期德国维赛尔(F. Wieser)著有的《社会经济学原理》(1914年)和美国克拉克(J. M. Clark)著有的《社会经济学序言》(1936年)外,其他大多数是80年代以来涌现的论文集和论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克教授的专著《社会经济学:社会环境中的市场行为》,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研究经济学问题,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总体上说,社会经济学尚无完整体系,只能在国内外原有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稀缺物品和股份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经济行为,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简单地把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学说史。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思想及理论渊源。从这一学科的兴起,到20世纪中叶的衰落,到90年代以来重新受到重视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正本清源的探索,梳理社会经济学思想的脉络,研究社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社会学大师的社会学思想及理论贡献。(2)社会经济学理论。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领域、经济与社会的互动理论、经济运行与社会制度、文化与社会发展、民族经济学;社会资本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嵌入理论、网络理论、不同社会结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社会及制度基础问题。通过对上述基本理论问题的较系统深入的探索,为我国社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做一个粗略的铺垫。(3)社会经济学的方法论。方法论创新是当代经济学界尤需关注的中心问题。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无疑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显而易见,现有经济理论的种种困惑及其在解释、指导经济实践中的误区,迫切需要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实现方法论的创新与突破。市场经济并非毫无生气的平台,经济运行轨迹深深嵌入于社会结构和各类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发展过程之中,并作为各国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在深层次上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因而社会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乃是以历史分析、整体分析、制度分析、跨学科方法和跨文化方法的一种新的综合。方法论的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方法仍然成为大多数经济学人习惯的思维定势的现实背景下,拓宽研究思路,从方法论角度构建中国社会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强调综合应用历史研究方法、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整体和跨学科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广阔的宏观视野、深厚的历史视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视野的结合上,丰富和拓展经济研究的现有研究框架。关注方法论问题,至少促使人们对西方经济学的既有方法进行深维度反思,而不是继续不假思索地成为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前提与方法论原则。(4)应用性研究。在经济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力图勾画出社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中的若干重要理论进行归纳和提炼。运用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剖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改革和福利国家发展趋势等前沿课题,揭示社会经济学广阔的理论与政策前景,使社会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构建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学作应有的贡献
理论和实践可谓一对孪生兄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理论产生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而实践催生理论又为理论所牵引。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一定是不科学的、形而上的或纯逻辑的,反过来说,理论的创新发展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为依据。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观察当今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有一种脱离实践的倾向需要我们注意和警惕。中国当下的经济学研究在摆脱热衷于政策解释、文件辅导、经典注解的同时,出现了以下需要警惕的几种倾向或问题:其一,越来越热衷于闭门造车。一些人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毫不沾边,既不是实践进程的科学总结,也不是未来发展的务实建议,而是仅凭主观意志、热衷于异想天开的逻辑演绎和文字幻变,除了孤芳自赏外,毫无社会意义。其二,越来越精心于概念创造与话语标新。习惯于把简单的道理用晦涩复杂的词汇表述,热衷于生搬硬套外来的词汇,不管是否符合中文的逻辑和法式。其三,越来越沉迷于数理范式。无论需不需要、严不严谨都要堆砌一些复杂的函数关系和数学公式,满篇充斥着并非必要的希腊字母和拉丁文字,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明了的实践问题繁琐公式化。其四,越来越专注于引论立论。习惯于通过引述论点来论证观点,不注重实践依据,不注重是否“需要”或者“必须”。只是与过去言必求马、恩不同,现在是无论是否贴切和需要,都言必引用欧美学者的观点,似乎一篇论文不引述若干西方学者的话语,就不成为论文了。其五,越来越屈服于外来标准。撰写论文、采用文稿、评价文章都以西方特别是欧美刊物或其偏好为标准,西方论文范式成了衡量文章形与实的唯一范式。总的来说,这些倾向使中国经济学研究中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西进”或“西化”的色彩。那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又是怎样的呢?它似乎不同于我们一些学者的做法。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与实践总体上是符合的。我们熟知的萨缪尔森主编的《经济学》,到现在已经修订出了第19版,而修订的依据就是西方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实践成果,包括中国发展创造的成功实践经验。而我们一些学者的经济学研究却是一种脱离中国实践的“西进”与“西化”,因而这种西化带来的必然是虚化。这种脱离中国实践的西化和虚化是否有道理?答案是否定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走出一条在整体上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我们对这种道路的自信在于,中国从一个基本毁于战火的“一穷二白”的国家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种迅速发展的状况是很多发达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既然如此,偏离中国独特发展实践的西化和虚化,显然是不科学的。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诚然,中国的发展实践全面汲取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例如,中国实行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其中有不少与西方市场经济共同的地方。在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发展中应该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包括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式和表达范式,一味排斥也是不科学的。但中国的经济学不能仅有这些内容,特别是不能完全套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与范式,它应当同时甚至更多地反映给中国带来巨大发展独特实践的成果。也就是说,中国应该建立与自身伟大实践相符合的经济学理论与范式,其中包括对市场经济实践的理论提炼与范式呈现,但不应是全盘追崇西方而导致的与中国实践脱节的虚化。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构建是否具有实践基础呢?答案是肯定的!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及40多年的改革与开放已经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主体上体现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从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这也是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各方面都认同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情不一样。中国人口众多,数量超14亿;底子薄,人均资源很少。相对于人口数量来说,中国的国土面积可谓十分短缺。美国按大口径算,国土面积超过中国,但人口刚刚超过3亿人;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近1.5亿人;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超过中国,而人口只有3700多万人。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实现快速发展殊为不易。与此同时,中国所建立的社会制度也具有独特性。由于多种原因,中国既不能走1949年前的道路,也不能走西方的道路,更不可能走苏联的道路,而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在经济上的特色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发展环境不一样。新中国70多年来的发展可谓内困外扰,始终处于紧约束之中。从内部看,因常年遭受战火侵害,新中国建立时面对的几乎是一片废墟,只能白手起家;又因为特殊的外部环境,只能自力更生。即便没有外部侵扰,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都非常困难。从外部看,由于制度差异及其他重要原因,中国始终受到一些国家的围堵与封锁;中国坚持奉行不称霸和各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对外原则,从不侵略别国,也从不从外部掠夺资源;中国不处于世界发展的高位,引进资源要素不容易,在自身的资源要素还容易流失的情况下,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时常伸出援手支持落后或贫穷国家。第三,发展方式不一样。中国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有许多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做法,有自己的体制特点。概括地说,一是坚持“两轮驱动”:一方面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地、科学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二是把握“两个抓手”:一手抓最落后群体的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抓解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温饱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另一手抓与最先进的生产体系和科技手段的对接运用,力求后发先至,实现跨越发展。三是实行“两个途径”: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实施分类指导;同时发挥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发达地区运用各种手段支持落后地区。四是用好“两个市场”:一方面,坚持眼睛向内,深入广泛地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挖掘内需潜力;另一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最大限度地运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五是重视“两个手段”:一方面,科学运用物质手段或经济杠杆,充分激发各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特有的进取精神,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尽心出力。六是形成“两个支撑”:充分发挥各类功能平台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发展和促进创新的有力支撑;积极推动建立横向、纵向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七是推进“两个转变”:在发展道路上由实行资源要素驱动向实行创新驱动转变;在发展内容上由追求高速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八是紧扣“两个目标”:千方百计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努力使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和谐安宁和中华民族的幸福安康。中国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实践足以使我们对深化经济理论研究、建立具有特色的经济学范式充满自信。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跟随。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借鉴是必要的,但不能全盘照套照搬,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及其教科书编写不能以与我们有很大差距的西方经济学及其教科书为标准,如果在内容上模仿,甚至分析方法、语言表达都完全套用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及经济学范式发展创新的最坚实基础无疑是中国自己的实践。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应在三个方面推进创新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功也需要我们把实践中做对、做好的东西总结出来,这样不仅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也能为世界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这就需要我们以中国特色实践为依据或导引,实现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持续创新,作为方向,就当前而言,中国经济学的创新至少可以依次或同时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第一,在现有框架和范式下寻求创新与突破,重点是根据中国经济活动的状态与变化,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和演进逻辑做出新的总结归纳,给其以科学的描述与揭示。第二,对现有框架和范式做适度的改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实践做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提炼概括,形成若干具有指导意义的原理、规制或守则。第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据,融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有益创造,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与基本要求,创造具有世界性指导意义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形成基于中国成功实践、由中国经济学人主创、可以作为世界经济研究重要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或教科书。原标题为《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偏差与矫正》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 范恒山编辑:袁昕流程编辑 吴越
国家社科基金设置各类各层次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既着重基础理论,又期望通过具体问题研究提出对策,进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中国经济学研究在着力基础理论创新的同时,要接轨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前沿问题,不仅要借鉴国际化经济学研究范式,更需要创新研究。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现代经济学研究承前启后,新生代经济学家们渐次贴近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实,将思考和分析聚焦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就是说,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条件下探讨中国经济学创新,历史与现实要求必须基于对国情的认识。这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学家以国家和公众利益为重,选择恰当研究立场。关于经济学的创新,阿马蒂亚·森曾指出:“事实上,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有两个不同的根源。这二者都与政治学有联系,不过联系的方式却大不相同。一方面经济学可以联系到‘伦理学’,另一方面经济学又与我们或许可以称为‘工程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虽然从表面上看经济学的研究仅仅与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有直接关系,但是更深的层次上,经济学的研究还与人们对财富以外的其他目标的追求有关,包括对更基本目标的评价和增进。”然而,一些新生代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理解为效仿西方经济学:片面追求形式化、模型化,结果往往远离中国现实。因为,谁也不可能将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因素一一表示为数学模型中的不同变量。经济学不是数学,经济学的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是“真佛只说家常话”。经济学基本原理无地域限制,分析、论证的方法却有国别之分。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及实现经济学想法的工具。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名经济学家的水平,也不能以运用模型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作为评判经济学研究成果质量优劣的标准。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基于对经济史的稔熟与市场经济理论脉络的清晰。改革开放40多年间的中国经济学,建立和发展了对全球经济学发展都具有显著意义的大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理论,建立和发展了以“渐进”为特征的转型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而且也推进了与西方经济学对接的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分流,推进了大国经济发展的政府干预理论、经济调控理论和经济学科的全面建设。可以预见,坚持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取向,将使中国经济学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经济学研究要接轨国家战略经济学家和经济官员“俯视经济”与“直面社会”,盖因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剖解制度与市场机制运行问题、把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国外经济学家一直努力解释所谓的“中国之谜”,也就是要廓清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的快速增长。这也可以给出中国经济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战略接轨的判断。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意义愈发浓烈。特别是国家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主流研究的视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继而陆续实施。国家战略催生中国经济学的行为规范形成了隐性制度和策应方式。如经济学在高校一方面满足于教学研究,另一方面高校的经济学者与各类官方、半官方研究机构的专家一样,也形成了与国家战略对接的态势,介入各类课题,承接各种咨询。因此,在中国转型和发展进程中,经济学家不仅具备有关国家责任的关怀,而且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侧重对改革和发展“问题单”的解读,并传播结论,发挥智库功用。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用了60年时间,先后经历了以增长为标准,以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改善分配、提高生活水平等为路径,到最终实现以人与资源环境的相适应为目的的发展观。而中国走到这一阶段,只用了不到30年。事实上,国家战略语境的经济社会问题剖解方略与中国经济学密切关联。凯恩斯在评价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贡献时说:“他始终坚持的一点的确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有些人凭借他们在经济学上的特殊天赋和强有力的经济直觉所得出的结论和含蓄的推断。”对于现行的许多政策工具,其实经济学家不知道它们是否有效,如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被掌握的政策变量中作出选择,就需要比较它们各自的效应大小,从而找出政策依据。一如当一个国家无法获得外部资源来建立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体系以及进行资本积累的情况下,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在其内部获得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价格能够自由浮动,以及产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根据这一判断标准,中国经济学研究当在“市场”“国情”语境之中,这也正是国家战略必须关注的问题。“问题导向”引导经济学创新方向问题导向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以问题为突破口和方向,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满足需求。问题导向有助于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有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经济学的问题导向特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具有明确的话题设定;“事件和现象”是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沿着这个脉络就不难破解经济学直面的问题。如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主要以控制、遏制房价为主要标志。宏观调控具有前瞻性、问题导向性,也是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满足了问题导向的三个特征。由此判断,宏观调控是现阶段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与经济学研究的落脚点——经世致用,别无二致。在经济学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条件下,更须提示有研究潜力或正在搞某一方面研究的研究者,如何甄别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其途径之一是从中央的一些文献中释放出信号。如20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乡村振兴”一脉相传,这正因应经济学问题导向的肯綮:是一个交集;政策面关心,学术界也关心。西方学者在概括欧洲中世纪及以前的经济思想状况时指出:“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阿奎那这样的学者都生活在非市场社会中,在这种社会中,基本经济决策是按照传统和命令而不是由个人,即不受限制的经济主体作出的。结果,这些早期的学者对西方社会思想持续的影响主要不在于他们对市场力量的洞察,而在于他们关于社会规律性质的先见之明。他们具有形成经济学的‘前科学的’眼光。”由上引申金融行业改革问题。设若研究金融问题,当然以金融监管为主。再则,金融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中的地位、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界和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以如此思路定位问题,研究者既接近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又领会并感觉问题导向“别有洞天”。“接轨现实”:经济学创新的内在要求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和相关研究的后续效应一直被学术界和经济理论界热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大同、存小异,抑或小一统、共存共荣是对学术问题看法的基本出发点,而彼此砥砺、相与切磋则是切中经济学问题导向后续效应的肯綮。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将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单个市场、单个产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甄别,独立提出了反映经济运行的许多术语和分析工具,学说坚持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这种论具体不玄虚、涉技术微着墨的思维方式,应成为经济学接轨现实问题研究后续效应的“军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在重视“三农”工作的背后,有很多问题涉及经济学问题导向研究的后续效应。如在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中,货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人朝哪里走?这深刻揭示了农村目前的三大焦点问题:农产品流通、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个学者要能够先知先觉,知道政府尤其是高层如何布局农村工作,就要为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备份。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李达把生产关系表述为经济构造。何谓经济构造?李达在1935年出版的《经济学大纲》中认为,经济构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他写道:“当劳动力和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结合为一,而参加于社会对自然的斗争时,就造出特定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有一个“交集”,即政策面关心,学术界留意。政策面关心,说明问题导向有咨政功用;学术界留意,说明问题导向涉关联演进。一如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导向的文献综述不仅包括学术界的文献综述,还包括对政策沿革的综述。在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上,须注意对政策轨迹的把握。如是,文献综述应该是学术界和政策轨迹各占50%。这样的文献综述可自行回答三个问题: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属于独立创新吗,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是补白吗,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是和谁(机构或自然人)商榷吗?自行设问,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便油然而生。在竞争的市场中进行经济往来,预见、洞见和前瞻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解决和对策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方式。因而,中国经济学创新与接轨现实问题研究有助于推演和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渐次展示实际功用和前景。(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理体制比较研究”负责人、《改革》总编辑、北京物资学院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佳宁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中新网10月14日电(甘甜)当地时间10月14日,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在瑞典揭晓。回首半世纪,共有81位经济学大咖获此殊荣。他们是如何“过关斩将”拿下了大奖?其研究成果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研究能解释你“买买买”的冲动行为?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2018诺贝尔奖晚宴举行,诺贝尔奖得主、瑞典王室成员与众多名流出席。奖项年轻选拔却“老道”:考察期有时长达数十年不能保证所有评选结果都绝对正确,但愿每一次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彼得·加登福斯与物理学奖、文学奖等“元老”级诺奖相比,经济学奖足足晚了半个世纪“诞生”,该奖项成立于1968年,次年首次颁奖。虽然奖项年纪不大,但对于提名人选的考察并不简单。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名到8名成员。评委会每年从世界各地收到的提名有200个到300个,评选流程包括资格确认、初选和复选。评委会怕“看走眼”,有时会把考察期拉长至数十年。也正因如此,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高达67岁。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在20世纪90年代,因“机制设计理论”相关研究倍受赞誉。然而直到2007年,时年90岁的他才获诺奖“青睐”。他为此调侃,“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我已经太老了。”资料图: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经济学大咖玩跨界:身怀数技 重视交叉研究我们将经济学广泛定义为,经济学家所感兴趣的任何事都可以称之为经济学,即便是其他学科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前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不少大咖都身怀数技,重视交叉学科研究。2014年的获奖者让·梯若尔曾表示,“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组织,但我喜欢研究不同的领域……”他认为,各个领域的贡献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不断提高的。2012年的获奖者埃尔文·罗斯擅于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他在博弈论、市场设计与实验经济学等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2009年的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既是一名经济学家,还是一名政治学家。她对制度分析理论、公共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资料图: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展示其签名的椅子。研究有“温度”:关注人类“心理账户”尽管评委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种倾向性,那就是希望获奖者既有理论论述,又能提供实操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彼得·加登福斯经济学似乎是一种“飘浮”在空中的理论研究,很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评委会在2018年的选择,让不少人感叹,诺贝尔经济学奖真的不再“落伍”了。2018年的大奖花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二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分析称,二人的研究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两大议题。前者首创的综合评估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经济和气候共同发展,后者的理论则被用于制定促进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繁荣的法规和政策。2017年的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研究,被指“让经济学分析更加符合人性”。塞勒通过行为经济学,探究人类“心理账户”。他指出,受多种心理作用影响,人们会变得非理性,难以管好钱包。比如,同样是价值1000元的鞋子,消费者在购买普通款时会犹豫不决,但面对名牌打折款时可能会冲动消费。2015年的获奖者安格斯·迪顿发现,钱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高收入带来的是生活满意度,而非幸福本身。他还专注研究个人消费行为,并提醒人们遭遇经济窘境等负面影响后会节约花钱,但从长期看,“剁手党”们很可能还是会继续“买买买”。资料图: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出席广州论坛讨论。 索有为 摄获奖者的中国故事:期待手机付款的生活体验每次来中国都会期待出门只需带手机就能付款的生活体验,关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使用,我已经是行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据统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81人中,有20多位与中国颇有渊源。唯一女性得主奥斯特罗姆曾多次访华。1997年,她和丈夫文森以及他的中国博士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我们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杭州。我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研究兴趣从那时就开始了。”1978年的获奖者赫伯特·西蒙,与中国多个学术领域的教授长期深度合作。与西蒙有过接触的一名中国教授回忆说,西蒙到访中国的时候还很想见一见钱学森,因为二人在美国总是错过。2012年的得主罗伊德·沙普利与中国的缘分更久。194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作为中士被派往成都,还在服役期间参与了抗日战争。1991年的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虽从未踏足中国,但其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影响深远。他一直关注中国实际问题,与中国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交往颇深。2008年,年近百岁的科斯还自掏腰包举办了一场与中国经济有关的学术研讨会议,并在闭幕致辞中由衷祝福中国。(完)
高校经济学专业大盘点,报考非常火热,学好能赚大钱吗?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门类,它叫做经济学类,经济学类下面有很多专业啊,比如说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等等很多的一个专业,就先给大盘点讲解一下经济学类,里边的经济学专业它的发展前景,以及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到底怎么样?很多家长可能都了解过经济学,但是经济学里面的经济学,他到底是学习哪个专业方向的,笔者带领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本堂课程,还是会从四个方面带领大家来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首先就是他的专业介绍大学期间他一个专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这些会给大家进行一个普及。第二方面就是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考研有哪些,比较对口的专业,还有就是就业方向,以及他的一个工作的发展前景,第三个方面就是它的开设院校,会给大家推荐一些不同分数段,经济学比较好的一些院校,会给大家进行一个普及,大家也可以重点去关注一下这些学校,最后就是经济学的一个指南就是相关的建议,比如说学习经济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或者是什么样的考生,他适合报经济学的何种人群,有哪些给大家会在最后一部分啊进行一个补充。首先我们就来看一下本堂课程的,第一部分专业介绍首先大学里边的经济学这个专业,它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啊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经济学核心思想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像在大学期间如果你报考经济学这个专业,它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够在综合的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或者说是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这样的高级专门人才。如果你要学习经济学,除了说你对一个经济学的学术动态,以及一些政策呀、法规这些了解以外,最好还是能有较强的一个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并且还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外语。这对你以后一个考研深造或者就业,都是有很多的一个帮助的,像大学期间你学习经济学。他有一些主要课程像政治经济学还有像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硕士、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线性代数啊、高等数学还有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等,从他的一个大学的主要课程,大家也能看出来除了说你要对一些经济学的基本课程了解以外,他还要对比如说像数学要求比较高的啊,统计学、高等数学啊这些你都要有一个学习。所以从这边大家也能看出来,虽然说经济学文科生也可以填报,但是这个专业除了说对语文、政治科目要求比较高,因为你要看一些一些资本论或者是西方经济学或者是经济学硕士等等,如果你对语文、政治感兴趣,这些东西你都能读进去看进去,那么如果你想在经济学以后找到工作,或者是为了加强自己,除了英语方面还有对数学你也要一定的研究。经济学这个专业,你要是适合了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熟悉政策知识等这部分学生就读。像经济学类的专业其实是有很多的啊,但是经济学这个专业是非常适合文科生进行填报的,因为你像还有一些比如说经济统计学或者是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这些,其实它对于一些数学要求都要更高一些,所以说经济学相对于经济统计学、数字经济经济工程这些,它更适合文科生来进行填报。如果文科生影响填报经济学类的专业的话。然后我们看一下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发展方向,我们这边主要介绍的就是就业方向和考研方向,他的考研就是比如说可以,有工商管理或者是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因为经济学也一直以来是考研的热门学科,如果你说考研是很难的话,那么如果你考经济学,那就是难上加难。经济学一般也是像比如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像综合类大学里面的经济学和传统财经类大学,所以如果你经济学考研,你觉得比较难的话,或者是经济类比较难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比如说像中南财这些大学,虽然说他不是985,但是他肯定比兰大这些985的财经学院还要好,这是他以后考研方面的,大家可以提前做一点了解。然后就是它的就业方向其实经济学毕业生它的就业面是非常广的,它是和比如说在政府机构或者是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也非常适合自主创业。如果你还具有相关的一个专业资格认证,他的就业层次相对就会更高了,因为可以考很多相关的一个资格认证的证书,另外很多名校的经济学专业,他也有较高的一个生涯率或出国深造率,所以说这个专业非常适合公务员以及考研的。像这边也还有很多就业岗位,比如说像经济预测分析人员,他就是分布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有,但是一般只有比较大的公司中,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这些岗位,主要就是负责各种市场的数据收集分析,随着市场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的分析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还有像一些对外贸易人员就是将一些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资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还有一部分是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以后成立自己的一些外贸公司,还有就是一些管理的岗位比如说金融管理等等。经济学专业它也是属于社会科学学科,并且毕业以后他也是经济学学位的一个毕业证书。然后我们看一下第三部分就是开设院校给大家推荐一些经济学比较好的一些院校,提到经济学就肯定要想到财经类院校,提到财经类院校首先推荐肯定就是在财经类一直久负盛名的,并且在行业内的认可度也非常高的两财一贸,两财一贸是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他们虽然说是211院校,但是相对于经济学类的一些专业啊,包括经济学录取分数绝对是不亚于很多985院校的和很多中等的985院校甚至比他们还要高。所以说如果你想报考两财一贸的经济学类专业,那么你对自己的分数要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也可以关注一下历年的相关录取分数,大多数很多省份呢都会超过很多985院校应该是在660分左右,以上你才可以考虑这几所院校。除了两财一贸还有很多比较好的老牌经济类大学,比如说像西南财经大学也是一所211院校他的经济学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大家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还有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是一所211院校,他的经济学也是国家特色专业,像这些院校他们的经济学报考的性价比啊也是非常高的,当然了分数也是都不低的,如果你考虑西南财经大学或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你在610分左右可以,选择重点关注一下这所学校。然后这边设置的下一个梯度像南京审计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他们的经济学也是都是比较实力不错的,大概也是在同一个档次如果你在570分左右,这些学校也是可以考虑的。然后还有像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还有像哈尔滨商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西安财经大学啊也都是财经类院校,如果你分数在500左右这些院校,都是可以考虑一下,他们的经济学也都是不错的,除了财经类院校还有很多综合类院校的经济学也是很好的,大家也可以多多去提前了解和关注一下经济学比较不错的这些院校。其实经济学他是金融学、保险学、工商管理等热门学科的一个基础专业,也是经济大类考研的必考科目,所以说经济学他的学习也是将理论用于实践,并非是技术性的学科,所以说你在报考经济学的时候可以在选择院校中优先选择一些财经类院校,并且他的院校档次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如果有考研打算的还要提前注意好211、985的一个学校层次。最后就是第四部分报考指南给大家补充一些填报建议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学习经济学要目标高,因为偏向理论的研究所,以说本科它就是什么一个基础,所以说你要达到硕士、博士,才是你追求的目标。第二个就是经济学的理论是非常有趣的,但是这些理论的产生过程确实非常乏味的,你要在四年本科经济学学习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比如说像一些表格、数据数字模型进行打交道,你要有就是提前准备好能接受了这些枯燥,还有就是你想深入学习经济学这个专业,你必须得是本科双专业。比如说是也就是经济学家、数学这个是一个深造的基础,因为经济学你上道层次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些数学法,没有数学你是行不通的,还有最主要的就是有很多人认为学习经济学以后,就可以对经济进行一个准确的预测,并且啊以此来进行投机赚钱,经济学确实有很多理论是研究经济预测的,但是经济学的预测是有严格要求的假设条件,现实中往往比理论要复杂千百倍,因此经济学的预测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的一个预判预测。总的来说,经济学专业它是一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技术学科,因此他就是理论偏向是比较明显的这就是经济学,它是偏理论性的大多数课程。他也是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如果你数学不太考的这部分考生,或者说是你对数学兴趣并不大,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能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你这是要谨慎填报的。学习中还是要有较高的一个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你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话,还有就是数学逻辑基础不够扎实的这部分考生你在填报经济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就是也就说了不光是你的数学好,你也得对现实问题感兴趣,如果你不感兴趣的话势必观察力不足,难以深入体会和掌握经济理论,从而失去了对经济学理论学习的一个兴趣。所以说这些都是要你提前要了解一下经济学所开设的课程,提前去做好准备,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学进去,这个是要填报之前要详细了解的,所以说通过这些注意事项大家也能感觉出来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话有些院校经济学也是招收文科生的。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好啊,她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要求其实是比较高的,如果你对于数学方面并不是很感兴趣的话,那么虽然说他对文科生的招生,也不适合文科生来进行填报的。以上就是咱们对经济学所盘点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给到大家帮助,感谢您的阅读,记得转发收藏点赞哦。大家可以关注我,在我个人主页通过各类小程序,免费对高考志愿进行填报,通过大数据、大分段对各省招生人数、计划及分数进行详尽的了解,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4月18日,由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首份《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成立学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程恩富提出“海派经济学”,但真正迎来高潮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之后。目前,中国原创经济学研究已经形成十大学派。具体来看,2010—2020年,中国一线高校、研究机构几乎都同步进入了经济学理论的原创阶段,并且各有代表,新结构经济学、新供给经济学、新财税经济学、新市场财政学、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域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观经济学、第四代经济增长理论、资产相对论、国家资本结构理论等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相继崛起,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大本土原创经济学派别以及多个着眼于经济学局部创新的理论。另一方面,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进入初步繁荣阶段,中国这些原创的经济学创新主要分布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财税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经济学方法论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国从事原创经济学创新的学者来源也分布广泛分布于社科院、央行、财政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部分头部券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现有西方经济学已经很难再指导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不能步西方国家的老路成为业内共识。因此,《报告》呼吁,政府应该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支持中国原创思想的创新,中国原创经济学思想纳入社科基金的支持范围,纳入学生学习和教学考核之中,这样中国本土经济学才可以尽快成熟,世界经济学的中国时代也才可以尽早到来。“当前我们最大的挑战还是来源于货币与财税领域,中国学者应该在此方向创新。”在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高连奎看来,目前世界上八十多个获得诺奖的学者中,因货币理论获奖的只有一个,而在财税领域尚无人获奖,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可以大有所为。【来源:证券时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纵观2019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产生了诸多研究热点。其中,在经济学视角下,有以下三个热点值得关注:区块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为我国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最多、落地程度最深的领域当属金融。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问题,打破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藩篱,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合作的空间,解决了传统工业制造所面临的资金融通问题。供应链金融通过多级供应商融资体系,依托核心企业及供应商企业的信用,降低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本流转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二者融合共生发展。除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技术也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发挥着区块链在数据共享、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智能、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使用、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过程观、系统观、共享观,是指经济发展过程、动力、方式、效果的全面提升。其中,要素投入将更多依靠科技、人力资本、信息和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依靠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来推动,涉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方式转变、动力切换、效率提升、成果共享,最终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雄厚的经济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手段加强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注重防范和化解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提高防控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从民生角度来看,产品和服务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质量的高低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程度影响最为直接,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供给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质量优势能否形成,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因此,既要提升要素投入质量,又要强调发展过程的效益,注重将成果为全民共享的理念渗透至经济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人民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在于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保持均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速的主要举措,是实现低水平供需均衡向高水平供需均衡转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我们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紧围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抓落实。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多措并举破除无效供给,减少低端产能。紧紧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抓落实。企业是主要的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供稳定、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发展更多的优质企业,激发市场活力。紧紧围绕提升产业链水平抓落实。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对高新技术研究,提升国内中高端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推动中国企业和外企交流合作,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提升产品竞争力。紧紧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抓落实。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畅通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渠道,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来源: 社科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