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STEM项目一直都是理工科的“地盘”,但是近年来政策的不断调整,已经有不少文科和商科的项目都被列入STEM项目的名单。那么经济学硕士STEM项目有哪些呢?经济学硕士STEM项目以下是2018年美国排名前50的学校的经济学项目STEM项目▌1.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Yale的IDE项目开始于1955年,一直保持着小班教学的传统。这个项目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提供给学生前沿的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及政策分析和发展经济学方面的工作所需技能。▌ 2.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有很多经济学相关的项目,并且都是STEM项目,首先是社会科学定量方法。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定量方法,专注与经济、历史、政治、心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多个领域。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项目开设在文理学院,同样是STEM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开设的,同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严谨的科学方法。这个项目的选课自由度非常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适量的调整课程的选择。金融经济学的硕士项目开设在商学院下,也属于STEM项目,哥大商学院是世界顶尖级的商学院,其金融项目也是数一数二。▌ 3.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开设在文理学院经济学系下的经济学硕士也是STEM项目,该项目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定量方法的灵活性来定制适合学生以后的目标。项目课程包括计算经济学,经济分析,金融经济学等。杜克大学还有一个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项目。该项目是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联合项目,为了培养与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编程技能。▌4.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位于华盛顿,地理位置相对优越。该项目实在2017年全新开设的,项目注重定量和实证,项目时长2年,共有45学分,其中包含15学分的定量课程,有前提课程背景要求。▌ 5.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应用经济学项目开设在继续教育学院下,项目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数据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6. 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相对于其他传统的金融项目,布兰迪斯的MA项目更侧重于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和国际商务。课程关注的是商业、金融和经济学的定量内容。近几年来该项目课程有所改革,现在课程更倾向于分析、定量方向,由9个分支变成了5个分支。▌ 7.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文理学院下开设三个经济类的硕士项目,并且都是STEM项目。分别是经济学、经济政策和全球发展经济学。经济学硕士的核心课程是微宏观经济学、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培养学生成为经济分析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进入商界、咨询行业和中央银行做准备。经济政策硕士学位与纯经济学硕士学位不同,他更加偏向于政策与管理两大方面,课程由经济系和商学院联合设置,可以让学生不仅掌握经济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习管理相关的知识。全球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研究,为学生进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该项目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学习的知识也很广泛,学生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入全球发展政策学位进行学习。▌8.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UIUC的政策经济学项目针对想要在政府或私人机构有所发展的年轻人,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分析和定量技能,为申请Phd做好必要的经济学准备。该专业是大班授课,共招收150人,学生可以在1年或2年基于自身的学术和语言背景修完学位。项目可根据需求自由定制,有12个不同领域的课程可供选择,并且可以跨院选修。UIUC的金融硕士项目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项目,成立于1958年,经历了50年的探索和历练,到现在无论从师资、研究水平还是设施等方面都成为了精华所在。历史造就了MSF项目的稳定性以及全面性,而它的不断创新又让它成为美国金融项目的佼佼者。关于经济学STEM项目先梳理就到这里,在选择美国学校的时候,rank是一个参考因素,属于STEM项目也可以作为择校的一个参考因素哦。往期文章如何扬长避短获得各大名校offerCaltech化学学姐@想要出国留学的你「海外学子行」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体验申请不迷茫,芝加哥学姐带你开始逆袭之旅摩根斯坦利招聘官告诉你,怎样的“软实力”才能获得面试官的青睐
来源:全景网全景网12月4日讯 12月4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将于12月5日-6日在位于深圳大学城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本届年会不仅有重磅嘉宾的主旨演讲,当今经济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还将首次举办以该学院院长海闻名字命名的“海闻讲座”。中国经济学年会创办于2001年,至今已经20年,今年的年会是继2007年和2014年后,第三次在深圳召开。从最早的6家发起理事单位,到目前已经扩展到28家,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年创办年会的目的就是让中国的经济学与世纪同行,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促进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图/北大汇丰商学院)据悉,在12月5日的年会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博雅资深教授周其仁、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将分别做主旨演讲。当日还将举行2020年当代经济学颁奖盛典,四位获奖者林毅夫、王江、熊伟、魏尚进将分别发表获奖演讲,同时,托马斯萨金特、拉尔斯彼得汉森、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杰弗里弗兰克尔、肯尼斯罗格夫、詹姆斯赫克曼等多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将通过视频方式发表祝贺演讲。此外,今年的中国经济学年会将组织67个论文及专题分会场,邀请全国各高校的在经济学前沿研究有建树的作者报告自己的论文,同时由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做出论文评价。除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领域,本届的论文主题更多的集中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门类,关注资源与环境保护、碳减排、数字金融、人口结构等等热点话题,并进行深入的经济学研究和模型推演。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表示,中国经济学年会更像是对过去一年来各高校经济学研究工作的一次检阅,是高校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今年中国经济学年会来到第二十届,作为创始理事长,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组织了全部20届年会。为了纪念海闻院长的特殊贡献,从本届开始,中国经济学年会将在闭幕式特别增设“海闻演讲”环节,每届将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进行演讲。海闻讲座的首位演讲者将由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担任。另据了解,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还将同步举行女经济学者午餐会及女经济学者联谊会专场、高校经济学师资招聘会、经济学类图书展等活动。(全景网)
来源:证券时报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2020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证书授予仪式暨学术讨论会”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会上,2020年博士创新项目入选名单揭晓,并举行了2019年、2020年博士创新项目证书授予仪式。“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下各国央行的放水政策等,一系列似乎‘异常’的重大经济事实与现象得不到经济学解释。”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在夏斌看来,今后五十年、一百年正是涌现经济学大师的年代,纵观经济思想史,历史上经济学大师的出现,不是纯偶然的,首先是时代的召唤,其次是自身学术志向的确立、学术规范的潜移默化、学术钻研精神的孜孜不倦,以及周围学术氛围的支撑,“基金会从事此类学术公益活动,目的是为挖掘未来经济学大师的个人潜质,塑造、培养青年经济学大师的社会氛围,乃至繁荣中国的经济学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旨在激励和资助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作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助力其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该项目每年资助一次,每次资助10位青年学者,每位入选者将获得资助经费 10 万元人民币,后续资助其4万元人民币出版博士论文。自2016年开办以来,“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已举办五届,评选出50位优秀青年学者。这些受资助的获奖论文,勇于探索经济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创新,对推动大中华区经济学领域青年学子的学术追求,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在高校博士圈发挥了学术标杆性影响。据悉,该项目往届评选出的许多优秀青年学者如今已成为经济学界的教授、副教授,在各自研究领域成果卓著。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存储、分析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相应地,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必然会对经济学研究与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极大拓宽了经济学研究范畴,而且冲击着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勇于创新与变革。传统经济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主要发生在物理空间,其扩张也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活动则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或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中,经济活动的扩张也不再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融合渗透、赋能引领,推动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根据经济活动空间不同,数字经济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数字经济,即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运输(传递)、消费、支付等经济活动全过程都在数字空间完成,无须依赖物理空间,如加密(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第二类是融合数字经济,即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交互融合中,物理空间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能够在数字空间得到实时反映,如在共享经济中,订单、支付等环节是在数字空间完成的,而具体的共享服务则往往在线下的物理空间进行。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算法 算力 数据”已经成为典型的生产方式。这使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极大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学研究应把这些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产生机理和运行逻辑、数字化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目标、数字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治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的拓展,使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要求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首先,由于受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的限制,以往统计分析往往采用少量样本进行研究,容易造成数据遗漏和分析不完整等缺陷。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能力发生质的飞跃,海量数据资源可以满足经济学研究对大样本数据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全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大大提升了经济研究的精准性。其次,以往经济学分析的数据大多是结构化的数值数据,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了数值数据,还有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但计量分析、统计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很难处理这类数据。再次,传统经济学研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搜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模型、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这种静态、滞后的研究往往会削弱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甚至可以在预设环境中对经济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分析,实时生成研究报告,实现精准预测,这就能够极大增强研究成果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因此,经济学者应高度关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样本数据扩大、数据结构种类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重视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技术在处理分析海量异构数据(相关的多个数据的集合)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和变革,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精准性和对经济实践的指导性。(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2日 09 版)
近日,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公布了2020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名单(原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共10人获奖,来自8所高校。图源官网图源官网这8所高校分别为复旦大学(2人)、上海财经大学(2人)、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其中仅一所“双非”高校,即河北大学。具体获奖名单如下:最后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看经济学相关学科的情况。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对于理论经济学学科,共有9所高校评为A类,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评为A+。对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共有15所高校评为A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评为A+。此次获奖的8所高校,除了河北大学,其它7所高校的经济学学科评估结果均为A类,实至名归。河北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学科评为C+,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为C,这次能获此奖可见该学生和导师足够的优秀。“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原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旨在激励和资助有志于在经济学领域作出创新贡献的中国高校经济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助力其在学术前沿领域潜心研究,为经济科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该项目每年资助一次,每次资助10位青年学者,每位入选者将获得资助经费10万元人民币,后续资助其4万元人民币出版博士论文。自2016年开办以来,已举办五届,评选出50位优秀青年学者。祝贺以上获奖者及单位!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的创新与变革(学术随笔)孙运传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存储、分析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相应地,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必然会对经济学研究与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极大拓宽了经济学研究范畴,而且冲击着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勇于创新与变革。传统经济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主要发生在物理空间,其扩张也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活动则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或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中,经济活动的扩张也不再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融合渗透、赋能引领,推动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根据经济活动空间不同,数字经济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数字经济,即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运输(传递)、消费、支付等经济活动全过程都在数字空间完成,无须依赖物理空间,如加密(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第二类是融合数字经济,即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交互融合中,物理空间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能够在数字空间得到实时反映,如在共享经济中,订单、支付等环节是在数字空间完成的,而具体的共享服务则往往在线下的物理空间进行。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算法+算力+数据”已经成为典型的生产方式。这使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极大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学研究应把这些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产生机理和运行逻辑、数字化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目标、数字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治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的拓展,使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要求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首先,由于受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的限制,以往统计分析往往采用少量样本进行研究,容易造成数据遗漏和分析不完整等缺陷。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能力发生质的飞跃,海量数据资源可以满足经济学研究对大样本数据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全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大大提升了经济研究的精准性。其次,以往经济学分析的数据大多是结构化的数值数据,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了数值数据,还有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但计量分析、统计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很难处理这类数据。再次,传统经济学研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搜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模型、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这种静态、滞后的研究往往会削弱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甚至可以在预设环境中对经济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分析,实时生成研究报告,实现精准预测,这就能够极大增强研究成果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因此,经济学者应高度关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样本数据扩大、数据结构种类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重视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技术在处理分析海量异构数据(相关的多个数据的集合)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和变革,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精准性和对经济实践的指导性。(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存储、分析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相应地,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必然会对经济学研究与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极大拓宽了经济学研究范畴,而且冲击着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勇于创新与变革。传统经济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主要发生在物理空间,其扩张也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经济活动则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或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中,经济活动的扩张也不再主要表现为在物理空间的数量累加,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融合渗透、赋能引领,推动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根据经济活动空间不同,数字经济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数字经济,即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运输(传递)、消费、支付等经济活动全过程都在数字空间完成,无须依赖物理空间,如加密(数字)货币、网络银行等;第二类是融合数字经济,即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交互融合中,物理空间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能够在数字空间得到实时反映,如在共享经济中,订单、支付等环节是在数字空间完成的,而具体的共享服务则往往在线下的物理空间进行。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算法+算力+数据”已经成为典型的生产方式。这使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极大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学研究应把这些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产生机理和运行逻辑、数字化企业的性质和发展目标、数字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治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的拓展,使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要求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首先,由于受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的限制,以往统计分析往往采用少量样本进行研究,容易造成数据遗漏和分析不完整等缺陷。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能力发生质的飞跃,海量数据资源可以满足经济学研究对大样本数据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全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大大提升了经济研究的精准性。其次,以往经济学分析的数据大多是结构化的数值数据,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除了数值数据,还有很多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但计量分析、统计分析等传统研究方法很难处理这类数据。再次,传统经济学研究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搜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统计模型、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这种静态、滞后的研究往往会削弱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甚至可以在预设环境中对经济数据进行自动智能分析,实时生成研究报告,实现精准预测,这就能够极大增强研究成果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性。因此,经济学者应高度关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研究所面临的样本数据扩大、数据结构种类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重视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等数据分析技术在处理分析海量异构数据(相关的多个数据的集合)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创新和变革,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精准性和对经济实践的指导性。(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肩负重任。随着“双一流”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期待。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定期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致力于客观全面地呈现世界范围内高校经济学科的研究力水平以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世界位置。7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即《2018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旨在通过报告,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较少争议的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报告力求实现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的有机融合。国内名高校经济学科国际化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介绍,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知名高校都在进行经济学科的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纷纷去海外引进高质量人才。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客观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中国高校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因此,该排名的推出,为国内高校打造世界一流经济学科提供历史方位的同时,也便于我国科研主管部门更为科学地考核、评估科研机构,从而为推进和实施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战略提供客观依据,并为学生报考大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的参照,促进研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期刊学术论文发表、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但论文发表数量,特别是在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定一个学科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大学、学科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评议依据,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拥有明星级教授的前提条件。当前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均是基于论文发表篇数。但存在的弊端是,这些排名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参差不齐,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之排名有失偏颇。《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更为立体、科学,具体表现在:在排名依据上,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在期刊选择上,选取19本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综合顶级和分支领域顶级经济学期刊,基于这样高水平经济学期刊而得出来的排名更能客观反映是否属于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在期刊权重上,对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14本分支顶尖期刊做了不同权重处理;在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记者注意到,排行榜采取了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排名,以确保排名的科学性。田国强教授介绍,得到的排名结果相当稳健,也应对了该排名的科学性。国际权重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从榜单动态变化看,整体上大陆高校在近五年来综合排名呈上升趋势。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都居于全球前60名,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凸显了上海财大理论经济学跻身上海市高峰Ⅱ类学科建设计划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近三年排名情况显示,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始终位居大陆高校第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大陆高校排名也稳中有升。究其原因,随着国内经济学科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高校海归经济学博士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大陆高校在国际重要权威经济学期刊的论文发表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在2017年的全球排名中得以突显出来。排行榜基于综合顶尖类(top 5)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田国强教授强调这个单独排名的地位就像芯片是半导体的心脏一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仍然缺“芯”,虽然近年来在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近五年发文数的中国第一(6篇)与世界第一(173篇)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田国强教授最后表示,一般情况下,评价一个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力,通常是拿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来考察的,而这只是一个维度,还有其他综合性的维度,比如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同行评价、全球雇主评价等多项因素。我们希望达到的是,根据国际上通常采用发文篇数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争议。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行榜将每年发布一次,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学科的国际研究力排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取得长足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科体系不断扩展、学科结构持续优化、研究方法多样化、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以及学术影响力日渐上升。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一些学术短板也亟待补齐,学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取得长足发展。学科体系不断扩展。世界经济学以世界经济为研究对象,以探索世界经济运行规律为目的。我国世界经济学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主题及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实践。近年来,“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全球经济治理和中美贸易摩擦等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焦点和研究主流。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关键词频统计中,“一带一路”自2016年以来一直高居首位。2017年,属于世界经济学范畴的“一带一路”主题图书达211种,而2016年仅42种。分别以“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价值链”为主题的世界经济学中文论文,各有3篇入选《世界经济年鉴》“2018年世界经济学最佳中文论文TOP10”。学科结构持续优化。世界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辖多个三级学科。其传统子学科为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世界经济统计学、全球宏观经济学、国际发展经济学等。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全球经济治理学等新兴子学科得到长足发展。从2015年到2019年,国际政治经济学发文数量增长100%,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增长80%,全球经济治理学增长15.5%。新兴子学科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学由部分传统子学科强势主导的局面。国际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全球经济治理学纷纷崛起,在世界经济学发文总量中的合计占比从2015年的14.1%提升至21%,而国际贸易学的占比则从32.7%降至27.4%,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占比从17.1%降至14.2%,全球宏观经济学从10.2%降至8.6%。研究方法多样化。世界经济学研究由过去的定性分析为主,转向现在以定量分析为主。大致在2000年以前,我国世界经济学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即通过逻辑推理、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断等思维方式,着重从质的方面研究世界经济的特定属性。但定性分析方法易受个人价值观影响,不利于结论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的广泛普及,以及统计数据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所带来的统计数据数量的扩大、质量的提高、可得性的改善,定量分析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主流。定量分析方法计算较复杂,且计算量较大,需依赖计算机和功能较为强大的统计学软件。同定性分析相比,定量分析更加系统、严谨、高效、精确。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大数据现象,并将定量分析的基础从统计数字等结构性数据扩展到文字、声音、图像等非结构性数据,世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一轮变革正在孕育。当代世界经济学定量分析更强调议题、经济学理论、数理统计方法、统计数据之间的高度一致性。这个研究过程链条长、研究难度大,各节点都会影响最终结论,因而对研究者素质要求很高。只有议题、理论、方法和数据之间高度一致,才可能得到可靠结论。作为世界经济学综合性最高且难度最大的领域,多国宏观经济模型在中国实现从无到有。新世纪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相继开发了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和全球宏观经济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汇率变动、利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和世界经济预测中。多国宏观经济模型基于经济学一般理论和世界经济学多个子学科理论,研究生产、收入、消费、投资、金融、跨境经贸等多种经济行为。它需要将多个经济体的复杂经济行为连接在一起。这些经济体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异质性,设定实证模型时需要体现这些特殊性。模型对经济理论假说的验证和统计模型的估计,要同时考虑统计方法的适用性和各经济体样本数据的可得性。多国宏观经济模型是科学、系统、综合分析世界经济运行的有力工具,有利于分析国际经济行为互动特别是经济政策跨境溢出和世界经济运行全貌。大型发达经济体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一般都研制了多国宏观经济模型,以便助力自身经济决策或国际经济协调。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我国有关世界经济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学术评价是引领世界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薄弱。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年鉴》逐步探索建立科学的世界经济学评价体系,迄今为止已建立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中英文榜单)、“国际经济学主要图书”和“国际经济学主要学人”等榜单,正在建立“国际经济学主要机构”榜单。这些评价以学术成果为基础,注重学术传播力,在世界经济学领域的品牌效应日渐提升,对世界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能力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日渐上升。在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为我国学界风尚。此外,世界经济学中文论文过去主要发表在世界经济类专业期刊上,现在则主要刊发于世界经济学专业性期刊和经济学综合性期刊。近二十年来,外文成果尤其是英文成果占比不断提高。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论文在英语世界顶级经济学期刊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中国学界主办的英文经济学期刊在全球经济学界的影响力也日渐上升。在国际经济组织任职的中国学人越来越多,中国学术机构声誉快速提升。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一些学术短板也亟待补齐。如前所述,世界经济统计学、国际投资学等部分传统子学科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潜力,以满足实践需要;国际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经济治理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广受期待,但仍很薄弱,有待扶持;国际发展经济学范围广阔,但现有研究聚焦不够,尚待紧扣实践需求,加快研究时代和实践所需的重点议题。世界经济学内部各子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尤需大力倡导和践行。“议题—理论—方法—实践”是迄今为止世界经济研究学术论证的主要范式,其中“理论”和“方法”目前仍主要来自欧美学界。部分中国相关议题甚至全球相关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更多中国立场、中国原创的理论与方法。学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其一,重视国际政治经济数据库的自主创建。现有相关数据库多由外资主导,国内用户使用成本高。中国现有相关政治经济数据均已具备一定基础,但相关研究、考据、整理和应用却面临各种挑战。其二,世界经济学研究的计量等数据处理软件多来自欧美,本土原创软件极少。国内原创基础学术软件开发与应用,有待鼓励、支持和保护。(本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8月8日。)延伸阅读:【世界经济年鉴】世界经济学分支学科年度综述(2013年以来)【刘仕国】《世界经济年鉴》:世界经济学的“清明上河图”【世界经济年鉴】世界经济学2019年最佳论文TOP10候选论文摘要《世界经济年鉴》重磅发布:改革开放40年40本世界经济学年度图书榜单《世界经济年鉴》关注期刊文献发表概况(2019年第3季度)【世界经济年鉴】 世界经济学论文清单说明(2019年第2季度)【世界经济年鉴】 世界经济学论文清单说明(2019年第1季度)【刘仕国】《世界经济年鉴》:世界经济学的“清明上河图”【目录】《世界经济年鉴2017年》【目录】《世界经济年鉴2016》【世界经济年鉴】 世界经济学2015年十佳论文榜单【目录】《世界经济年鉴2016》【世界经济年鉴】 世界经济学2015年十佳论文榜单
国家社科基金设置各类各层次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既着重基础理论,又期望通过具体问题研究提出对策,进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中国经济学研究在着力基础理论创新的同时,要接轨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前沿问题,不仅要借鉴国际化经济学研究范式,更需要创新研究。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现代经济学研究承前启后,新生代经济学家们渐次贴近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实,将思考和分析聚焦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就是说,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条件下探讨中国经济学创新,历史与现实要求必须基于对国情的认识。这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学家以国家和公众利益为重,选择恰当研究立场。关于经济学的创新,阿马蒂亚·森曾指出:“事实上,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有两个不同的根源。这二者都与政治学有联系,不过联系的方式却大不相同。一方面经济学可以联系到‘伦理学’,另一方面经济学又与我们或许可以称为‘工程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虽然从表面上看经济学的研究仅仅与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有直接关系,但是更深的层次上,经济学的研究还与人们对财富以外的其他目标的追求有关,包括对更基本目标的评价和增进。”然而,一些新生代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理解为效仿西方经济学:片面追求形式化、模型化,结果往往远离中国现实。因为,谁也不可能将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因素一一表示为数学模型中的不同变量。经济学不是数学,经济学的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是“真佛只说家常话”。经济学基本原理无地域限制,分析、论证的方法却有国别之分。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及实现经济学想法的工具。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名经济学家的水平,也不能以运用模型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作为评判经济学研究成果质量优劣的标准。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基于对经济史的稔熟与市场经济理论脉络的清晰。改革开放40多年间的中国经济学,建立和发展了对全球经济学发展都具有显著意义的大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理论,建立和发展了以“渐进”为特征的转型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而且也推进了与西方经济学对接的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分流,推进了大国经济发展的政府干预理论、经济调控理论和经济学科的全面建设。可以预见,坚持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取向,将使中国经济学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经济学研究要接轨国家战略经济学家和经济官员“俯视经济”与“直面社会”,盖因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剖解制度与市场机制运行问题、把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国外经济学家一直努力解释所谓的“中国之谜”,也就是要廓清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的快速增长。这也可以给出中国经济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战略接轨的判断。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意义愈发浓烈。特别是国家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主流研究的视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继而陆续实施。国家战略催生中国经济学的行为规范形成了隐性制度和策应方式。如经济学在高校一方面满足于教学研究,另一方面高校的经济学者与各类官方、半官方研究机构的专家一样,也形成了与国家战略对接的态势,介入各类课题,承接各种咨询。因此,在中国转型和发展进程中,经济学家不仅具备有关国家责任的关怀,而且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侧重对改革和发展“问题单”的解读,并传播结论,发挥智库功用。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用了60年时间,先后经历了以增长为标准,以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改善分配、提高生活水平等为路径,到最终实现以人与资源环境的相适应为目的的发展观。而中国走到这一阶段,只用了不到30年。事实上,国家战略语境的经济社会问题剖解方略与中国经济学密切关联。凯恩斯在评价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贡献时说:“他始终坚持的一点的确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有些人凭借他们在经济学上的特殊天赋和强有力的经济直觉所得出的结论和含蓄的推断。”对于现行的许多政策工具,其实经济学家不知道它们是否有效,如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被掌握的政策变量中作出选择,就需要比较它们各自的效应大小,从而找出政策依据。一如当一个国家无法获得外部资源来建立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体系以及进行资本积累的情况下,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在其内部获得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价格能够自由浮动,以及产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根据这一判断标准,中国经济学研究当在“市场”“国情”语境之中,这也正是国家战略必须关注的问题。“问题导向”引导经济学创新方向问题导向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以问题为突破口和方向,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满足需求。问题导向有助于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有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经济学的问题导向特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具有明确的话题设定;“事件和现象”是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沿着这个脉络就不难破解经济学直面的问题。如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主要以控制、遏制房价为主要标志。宏观调控具有前瞻性、问题导向性,也是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满足了问题导向的三个特征。由此判断,宏观调控是现阶段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与经济学研究的落脚点——经世致用,别无二致。在经济学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条件下,更须提示有研究潜力或正在搞某一方面研究的研究者,如何甄别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其途径之一是从中央的一些文献中释放出信号。如20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乡村振兴”一脉相传,这正因应经济学问题导向的肯綮:是一个交集;政策面关心,学术界也关心。西方学者在概括欧洲中世纪及以前的经济思想状况时指出:“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阿奎那这样的学者都生活在非市场社会中,在这种社会中,基本经济决策是按照传统和命令而不是由个人,即不受限制的经济主体作出的。结果,这些早期的学者对西方社会思想持续的影响主要不在于他们对市场力量的洞察,而在于他们关于社会规律性质的先见之明。他们具有形成经济学的‘前科学的’眼光。”由上引申金融行业改革问题。设若研究金融问题,当然以金融监管为主。再则,金融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中的地位、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界和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以如此思路定位问题,研究者既接近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又领会并感觉问题导向“别有洞天”。“接轨现实”:经济学创新的内在要求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和相关研究的后续效应一直被学术界和经济理论界热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大同、存小异,抑或小一统、共存共荣是对学术问题看法的基本出发点,而彼此砥砺、相与切磋则是切中经济学问题导向后续效应的肯綮。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将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单个市场、单个产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甄别,独立提出了反映经济运行的许多术语和分析工具,学说坚持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这种论具体不玄虚、涉技术微着墨的思维方式,应成为经济学接轨现实问题研究后续效应的“军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在重视“三农”工作的背后,有很多问题涉及经济学问题导向研究的后续效应。如在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中,货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人朝哪里走?这深刻揭示了农村目前的三大焦点问题:农产品流通、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个学者要能够先知先觉,知道政府尤其是高层如何布局农村工作,就要为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备份。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李达把生产关系表述为经济构造。何谓经济构造?李达在1935年出版的《经济学大纲》中认为,经济构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他写道:“当劳动力和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结合为一,而参加于社会对自然的斗争时,就造出特定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有一个“交集”,即政策面关心,学术界留意。政策面关心,说明问题导向有咨政功用;学术界留意,说明问题导向涉关联演进。一如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导向的文献综述不仅包括学术界的文献综述,还包括对政策沿革的综述。在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上,须注意对政策轨迹的把握。如是,文献综述应该是学术界和政策轨迹各占50%。这样的文献综述可自行回答三个问题: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属于独立创新吗,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是补白吗,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是和谁(机构或自然人)商榷吗?自行设问,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便油然而生。在竞争的市场中进行经济往来,预见、洞见和前瞻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解决和对策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方式。因而,中国经济学创新与接轨现实问题研究有助于推演和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渐次展示实际功用和前景。(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理体制比较研究”负责人、《改革》总编辑、北京物资学院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佳宁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