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经济学博士毕业,面临工作选择难题,犹豫是从政还是专研学术连环骗

北大经济学博士毕业,面临工作选择难题,犹豫是从政还是专研学术

学历越高面对工作选择就越多,这也是很多人读完研究生之后再选择继续深造。这年头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甚至硕士毕业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博士生相对来说就要少很多。博士的含金量比起硕士自然的高出不少,但是他们在面对工作时也有烦恼,并不是找不到,而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博士毕业生遇到的难题。这位网友说自己是北方的普通家庭,家里也没有什么背景,工作全靠自己的努力。当年自己在北大读完硕士之后,没有选择出来工作,反而是继续留在学校攻读博士。后来也算成功上岸,拿到了北大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也相继收到了很多offer,但是自己只保留了两个。一个是留在北京,去一家985大学当老师,每年的课题和基本薪资加在一起最开始也有二十多万的收入。第二个是福建省定向的选调生,前两年是科技副县长的级别,两年后转为正式的副处级。觉得这两个都不错,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网友看完之后也是纷纷给他出主意,有网友说道:建议还是选第一个好些。毕竟经济学也是你的强项,985大学的老师在社会地位上也不比副处级差哪里去。而且近几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不少,假期也多。大学教师不比高中初中教师,课程相对要少很多,人轻松薪资也不错,没事自己也可以搞搞课题研究,轻松又自在,比在官场上打拼强多了。还有的网友说道:北京是能体现个人能力,福建是考验你的为人处世能力。如果你擅长和人打交道的话,还是建议去福建的好。985的老师归根到底终究也只是个老师,你去福建发展好了说不定还能在政界做出一番事业。你留在北京只能说是达到了人生的终点,但你去福建那就是人生新起点,未来还不知道能达到什么高度。政界和学术界的选择,教师行业薪资稳定,生活轻松。政界得学会处事圆滑,处处看人眼色,一旦熬出头那就是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择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哈珮

博士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毕业

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一项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对于科研人才的需求加大,以及院校对博士生培养的目的,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篇数有了量上的增加。那么,博士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毕业?博士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毕业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数量,教育部并没有特别规定,都是各个学校、各个专业自己规定,甚至各个老师的规定也不相同。所以,博士生要看自己就读院校,关于博士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根据要求来完成。一般来说,博士要发表2-3篇论文才能毕业,其中,少不了发表sci论文。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发表论文要求:1、理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2、工学、农学: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至少1篇发表(或录用)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在EI检索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需为英文(或其第一外国语)。3、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要求,想要拿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就必须拿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如何写作和发表论文,成为博士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若你完成了论文稿件,亦或者在选题上存在困难,可以找知实学术编审润色、推荐刊物,给予论文写作和发表上的专业指导,让你发表学术论文更容易。论文发表常识与技巧分享,关系百家号:知实学术,或发消息与我沟通。

天忘朕邪

经济学博士就业——向左:高校老师,向右:业界精英

Hello大家好,我是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学姐Adria。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经济学专业求职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先说一下我的学校:罗格斯大学,它是一所非常典型的美国州立大学,总体在美国排名50位左右。那由于罗格斯大学的经济学没有对外招生的master项目,只有undergraate和Ph.D项目, 所以我当时申请的是Ph.D项目。其实说到经济学博士的就业,无非两个方向:向左,高校老师;向右,业界精英。下面我主要以我的学校为例,讲一下经济学博士的就业,希望能帮到你们。一、求职资源求职一般就是,如果去学术界工作,就在每年的AEA学术会议或者各大高校的招聘,老师推荐,如果去业界工作,就在各大公司和招聘网站或者老师人脉推荐。学校也有一些招聘会可以参加。这个是关于经济学专业的一个总体介绍,接下来我们看下就业资源都有哪些。1.招聘会招聘会主要是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9月份左右)学校会有全校的招聘会,系里自己没有什么招聘会,这些主要是订阅学校的招聘信息,会通知大家。2.校友圈校友各地都有,美国中国或者毕业之后去其他国家的也有,业界和学术界都有,看个人发展方向和social networking的能力。3.实习资源(教授提供)实习主要是问问自己的老师有没有可以提供的资源,看看能不能推荐。之前学姐有听说过教授推荐学生去Bank of England的,一般大家不太聊这些,资源也是教授自己私下给学生讲的,大家主要还是学术方向为主,业界不是很主流,但是你想去业界可以跟老师聊,老师有资源的话会给你提供一些帮助,看不同教授的不同情况。二、就业去向如果去学术界工作,基本去一些文理学院或者teaching college(不太可能去排名前几十的科研型综合性大学),或者是排名相对靠后一点的大学。不过去文理学院或者teaching college也是教课和科研任务同时都有,并且是tenure track的职位。回国的高校基本上是大城市比较好的大学,985或211等高校,还可以回国高校或美国高校继续读博后,不过这类情况稍微少一点。如果去业界工作,就是去一些大的公司做经济师或者其他相关方向,工作地点在各个城市都有。三、薪资情况如果是在美国工作,学术界一般起薪在8-9万美金左右,业界一般也在9-10万美金。如果在国内工作,学术界一般年薪加各种福利也在35-50万左右,根据各个学校情况不同来定。如果是业界工作,工资不是特别清楚,后续可以了解。四、求职准备如果想去学术界工作,一定要做好科研有好的论文,最好能在学习期间跟教授合写论文,或者有发表的论文。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多认识一些同领域的人,多交流。如果去业界工作,可以在寒暑假多找一些实习。五、个人经验分享我个人目前没有在美的实习经历,但是自己的学长学姐和一些同学有一些,基本上就是要投简历或者social networking找人推荐,然后面试等等。好了,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经济学博士就业,想去学术界工作就要做好科研,有高质量的论文,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多认识一些学术界的人脉,跟老师经常沟通,寻找合写论文或者发表论文的机会。想去业界工作,就是寒暑假找一些实习,跟老师经常沟通,保持好的关系,看看老师能不能介绍一些资源。不论你选择哪条路,持续耕耘,扎实自己的技能,求职充分准备,不懒惰,调动一切身边资源,那么你终将会找到满意的工作。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勇敢追梦。当然,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和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孔有

北大博士分享: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

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吴群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短期来看,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只包括了从博士毕业前一年开始的开题到最后的答辩通过;但长期来看,这个周期同时包括了刚入学时基本知识技术的学习、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以及完成最后一篇完整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周期的组成中,这三个部分对我而言同样重要,特别是前两个部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01、确立职业方向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感到比较幸运的是自己比较早就确立了将经济学研究作为一生工作的职业方向,并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较早确立职业方向,为我省去了大量徘徊、筛选、尝试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开展学术研究。即使我的个人能力有限,利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我也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补平短板、构建优势。如果不能够确立职业方向,就容易犹豫徘徊,浪费较多的选择、搜寻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导师给了我足够的方向指引和学术支撑,并给予了我很大的自由研究空间。导师的指引和支撑减少了我走弯路的可能性,并以很多的前期工作作为基础节省了我大量前期所需要投入的固定时间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在前沿文献的阅读和重要工具的学习等核心能力的提升上。自由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在深度上实现一定的突破。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杨汝岱副教授对我的大力帮助。02、确立论文写作的可行方案确立了职业方向后,在学习基本知识技术和开始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策略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时至今日,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内容和培养体系。基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工具,以“三高”(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和各类计量方法为基础扩展开去,其内容不断深化、广延不断拓展,越来越细化、专业化。如果只是就理论学理论、就方法学方法,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统筹掌握。而如果将经济学论文写作与学习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可以缓解论文发表压力;另一方面,在实践运用中所使用的理论方法总是能够掌握得更为深入、印象更为深刻。在尝试撰写论文时,努力尝试使用西方经济学数理模型、思考尝试多种不同计量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主动学习方式。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广、涉及面大,不断尝试不同领域的研究,对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03、整合研究成果并注重创新研究进入到博士论文开题等正式环节之后,事实上博士论文就逐渐进入尾声,一方面需要新的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统筹整合此前的研究内容,形成完整的论文体系。经济学类研究的特性之一是经济类研究涉及面广、联系多样,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子领域也会涉及非常多、非常重要的关联经济学话题。例如,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贸易与发展经济学,考察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就涉及到贸易和发展两个重要的领域。而发展过程中,制度因素是重要的作用变量——不论是作为解释变量还是被解释变量——这就又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样丰富的关联对我们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国外知名高校的优秀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篇经济学博士论文可以由多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组成,并不强求一个非常细化的论文研究题目,而是使用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来统筹其多元的研究内容,例如“An Essay on International Trade”、“An Essay on Macroeconomics”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细化深入的博士论文研究范式。如何从一个细化的问题得到一般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发现与结论,同那种多元式的、联系广泛的博士论文,具有同样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我想这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取决于博士生自身的研究特点和优势。博士论文撰写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思考论文的创新性贡献与定位。对于这个问题,撰写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点、成文有体系。学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性,寻找和把握创新性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大量的文献积累和方法掌握是一个基本前提,达到以点带面实现突破。这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局限在我们博士学习期间,而是更为长期的职业生涯所同样需要积累发现的。我想博士论文只是阶段性地达成了这一目标。此外,经济学科的研究特点决定了,重大、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历久弥新的。美国上世纪的“大萧条”已经过去了八十年,至今还有大量知名学者在进行研究。注重对这些重要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可能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方向,也可以体现出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吴群锋

劫中劫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告诉你:985、211跟普通高校毕业后工作的区别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有发表过一篇《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平方公里的经济学》的专栏,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与深思。在专栏中这样讲到:“孩子学得越多,所学的东西越贵,这种信号就越强,越有可能帮助孩子说服选拔考官。所以,孩子接受各种培训,重要的不是培训本身,而是培训以后的那张证书,可以表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结合毕业生的职场生涯,理论都是一样的。在找工作时,面试官一开始看到的也是那张证书。不管是学历证书也好,职位证书也好,会优先挑选学历高的,有职业证书的,这叫首因效应。与985、211院校的学生相比,同等普通高校面试的求职者就会显得黯淡无光。当你大学毕业拥有985、211的学位文凭后,你将会:1、光宗耀祖。家人有脸面,曾经的老师同学也会对你另眼看待。不是因为你在学校获得了多少奖项和殊荣,那些都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你从985、211这样的名校毕业了。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2、拥有比非名校更多的选择权。你还没有毕业就会收到很多offer,你在众多优质的企业中挑选最适合的岗位,决策权在你手上。不用到处投简历,职位自己送上门。3、你将会受到比非名校更好的待遇。面对在同一家公司,从薪资上来说至少高出2倍。然后是待遇,住宿可能是最好的;房间的设备设施也是最好的;连岗位晋升也具有优先权的。4、高起点。985、211毕业的学生,有着同校或者更高阶院校的同学或者朋友。凭借自己的朋友圈层,也可以发展得很好。5、个人综合素养高。985、211的毕业学生,接受着最高学府的教育,有着全国最知名的老师,有着更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是高于普通院校的。而我们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1、有一个茫然期,自己不知道毕业之后该做什么。很多毕业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毕业之后大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可能是销售,也可能会转行。2、选择的岗位有局限性。没有名企发放offer,工作需要自己到处去投简历。适合自己的岗位基本上都是专业相关的。最后从专业岗位上挑选自己觉得不错的,企业认可的工作。3、待遇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待遇极低,没有享受跟高等学府同样的待遇,没有别人底薪高,没有别人住宿好,没有别人升职快。4、起点稍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同校或者稍微高一点的院校。所以能靠的朋友力量薄弱,最后只能靠自己。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985、211对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是有歧视的。5、个人综合素质稍低。因为教育上来说,有些学校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首屈一指的,普通高校自然比不上。其实也有很多人说学历只是敲门砖,进入职场后看的还是个人实力。但是社会是复杂的,首先在竞争同一岗位时,你要具备这块敲门砖,你才有机会展现你的实力。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没办法与985、211这样的相提并论。在没有高文凭前提下,一定要在专业能力上完善自己。这样才会在自己职场道路上走得远,跑得快。最后,高考发榜了,祝愿广大学习都考上理想的大学。#2020年高考成绩即将出炉#

不止于万

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国发院经济学博士培养方案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培养方案改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其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以教学育人为根本,于1996年秋季开始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以建成国内最为严谨、严格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教育体系为愿景,一直坚持严格的教学标准,不断改进经济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具自身特色的博士培养体系,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经济学学者。2012年,为使中心的博士培养更具国际化、规范化和本土化,以期培养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博士生,国发院以博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欧美、香港、台湾等十几所名校为主要比较样本,具体到经济学博士培养的方方面面,重点比较了各院校博士培养计划、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资格考试设置、学年论文等方面,同时对比较样本中有突出特色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式方法,从中发现国发院现有博士培养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制定了新的五年制博士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中,国发院博士培养,以学术与科研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取消博士毕业论文发表要求,强化综合考试和专业领域资格考试,增加第二学年论文和第三学年论文(英文),实行全过程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的培养方案实施以来,尤其取消毕业发表要求增加学年论文后,学生学术发表不减反增,且质量大大提高,以新培养方案实施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为例,2012年9月入学的9位博士生,毕业前共61人次在国内和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其中,44人次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经济研究7人次,管理世界5人次,经济学季刊4人次,世界经济4人次,金融研究2人次,其他CSSCI期刊22人次)。英文方面,共有17人次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自17届博士毕业以来,至19届三届国发院的博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深受欢迎,近一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诸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迅速成长为各校的青年研究骨干。近年来尤其是新培养方案实施以来,国发院也保持了每年至少一位博士毕业生赴海外高校任职(包括韩国成均馆大学、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至少一位博士毕业生赴国际组织(世界银行/IMF/联合国等)就职的良好势头。本文转自北大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贵人迷

博士毕业去哪工作?过得怎么样?我们采访了21位博士

概括来说,博士毕业后的归宿主要有:高校任职(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博士后等。从上海某双一流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博士毕业后的去向来看,在就业行业和单位分布上,尽管教育和科研行业依然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主体,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选择进入非学术行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各个领域,特别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均非常需要博士毕业生发挥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此聊一聊我们学院2017年21人(有经济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的就业去向,现在过得怎么样?01、9人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培养的是科研型和创新型人才,博士是为高校储备的教师人才。因此博士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都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王某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最后到博士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坎坷,本硕博毕业于双一流的我如今进入了某985大学,成为了一名青椒老师,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当初获得了学校30万的人才引进基金和20万的科研启动项目基金。但是青年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除了部分精力照顾家庭外,我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在这个过程中压力虽然大,但我过的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某讲师这个阶段是“博士-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种职业发展模式中最辛苦的一段经历,进入高校是我博士毕业所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未来科研道路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对自己多年研究情况的一个实际检验。特别是现在高校教职向market倾斜,很多一流高校施行非升即走政策,对这个阶段的讲师提出了普遍的要求:发多少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到国家课题,教学任务达到多少量,帮老教授打杂,指导本科学生毕设和竞赛等。你会发现一天到晚忙得要死,长夜既不漫漫,也无心科研。你要知道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达到考核要求,尽可能快地评上副教授。@宋某薪资上又是一个痛点,读了这么多年书,准备回报父母,回报家庭的时候,对着工资条独自擦眼泪。现在的市场情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刚毕业的博士薪资高的是真高,可以看看各校招聘有帽子的博士计划,特聘杰出博士计划等,高的有上百万年薪,低的10万以内。10万这点钱你在一线城市连温饱都成问题,谈何做研究。@张某家庭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男博士,养家养孩子养老人,就这种压力和薪资,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老实讲真的挺难的,希望他们理解,多陪陪他们,利用好教师身份带来的福利,给他们希望,这是我能想到的。02、5人去了政府部门科研并不是读博的真正目的,读博的真正目的是过上一个好的生活并有幸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行业,因此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并不是所有人的首选,我们这一届有5人就选择了选调生和公务员。@赵某我从小的梦想就是从政,我想为我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事,读博后从政也是我回馈家乡的一种方式吧,我很幸运的考上和服从组织分配到我们市的选调生,在这一年多的选调生期间我实实在在为我们的老百姓做了一些事情,自己的从政之路还算是顺风顺水,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我过的很充实、很踏实。@蒋某我是沿海某省的选调生,一直在基层锻炼,之后有望进入省会城市的机关工作。你进来以后会发现,现在省一级政府的新进公务员基本上都是211以上的硕士博士,整个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升迁来讲,博士学历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的出身好,起点高,博士看问题层面一般比较高,用词更专业更高级一些,可能会很符合某些高层次大领导的口味。有弊的主要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少。@李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公务员行列。对于博士生来说,虽然起步是主任科员,但是仕途上并没有捷径。一般博士在工作经历上还不如二十四岁开始工作的研究生丰富,以后提更高级别的领导会吃亏。@许某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方面现在也不是很好,所以我面临养家庭和养孩子的各种资金困难。体制内的弊端还是很多的。@郝某说实话我选择进入公务员行列现在有点后悔,虽然现在自己是个主任科员,但是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材料,还有很多面子上的应付,我觉得现在自己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多话好多事都是违心的,但是又不得不做,不这样做我就在这一行存活不下去,感觉现在特别的虚伪,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了。03、2人去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是科研的一个工种,一般博士选择博士后是感觉科研还挺有趣,想再做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姜某去个高平台,增加自身资历,借力多弄些好文章。换个研究领域,以前博士课题导师安排的不喜欢或过时了,不好出东西,也或是离应用远,换个组学点东西,做跳板,出站了要么去国外新方向的,要么做实用的去企业,因为国外和企业雇人是真金白银的,不是本领域的熟手不要。@翟某很多学校强行要求师资博后,然后博后期间拿到基金和相应的论文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后而言,不会特别难。加上博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还是相对容易出来的。但是这条路的缺点就是有不确定性,还有一个就是年龄问题。 04、4人去了企业随着国家一些地区引进人才政策的发布,有一部分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企业,这也是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方式。@谢某博士毕业后我去了企业的联合营销部门。肯定会有人问了,怎么去联合销售部门?这里就需要在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一个必备的技能,营销能力。对,就是要求研究人员的营销能力。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是TOP10%的营销力,但是基本的营销技术,解说技能,写文章的能力还是要有的。由于我所在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世界企业500强,所以薪资待遇还是比较不错的,现在凭自己的能力买了房付了首付,也买了车。@刘某博士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了企业的研发部门,帮助企业做一些产品设计和研发,我最大的贡献是在一次企业面临危机时,我的一个设计理念触动了企业的神经,之后我负责带头搞研发,使得企业转危为安,并获得了高额的利润,我也从企业底层研发升职至研发部门经理。@王某我选择进企业是迫于无奈,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水平一般,也只是刚刚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不多且质量不高,所以在选择进高校的道路上碰壁,好的学校进不去,差的学校不想进,最终不得不选择进入了国企,不过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轻松和幸福的。@包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度不高,公司实力也不高的一般的中小企业,不过在企业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企业公关、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掌握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大约在企业做了1年后我选择了辞职自己创业,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公司发展也蒸蒸日上。不管博士毕业后进入什么行列,从事什么工作,我都希望我们尽职尽责,回馈社会,实现我们博士生的价值。最后祝所有博士毕业生们事业有成、工作顺利、阖家安康。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留言,作者,三石

其自视也

关于考博,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多年前,『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今非昔比,近年来就业市场愈发不景气,在一线城市遍地都是硕士学位的竞争者,外加落户难、孩子教育成问题等各种原因,考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考博,尤其是名校博士,难度不亚于考研,甚至个别大牛导师的报录比堪比国考,就比如北大PKU-GATE的考试人数就多达2000人,远超招生数量。目前,国内博士研究生的招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前两种博士录取,一般来说在考研时或是研一研二期间就已经确定,这里主要介绍后面两种,也就是所谓的“考博”。1 申请-考核制目前,高水平院校已经逐步推行申请-考核制,比如北大、浙大、清华等,当然也有部分院校是申请-考核和统考并行,具体实行那种考察办法,可登录学校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进行查看。这里要注意的是,申请-考核制不代表不考试,更不代表考试不重要。申请-考核制是先向学院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学历和学位证书、研究生期间的成绩单、硕士毕业论文(应届生提交开题报告)、外语成绩证明(四六级、托福、雅思等)、专家推荐信(两封,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的专家推荐,个别学校要求正教授推荐)、学术成果(论文、课题等)、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在材料过审后,才能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根据笔试和面试的加权成绩确实录取名单。在这些材料里比较重要的有:硕士毕业论文,作为硕士期间最大的科研成果,必须保证论文质量,并且不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外语成绩,大部分学校会对报考者的外语成绩提出要求,比如六级480以上或是雅思6.5分以上方可报考,倘若没有达到学校要求,需要另外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英语考试;学术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参加导师课题的经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博导知道你是一个靠谱的科研小助手。2 统考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统考科目是三门,一门外语加两门专业课。一门专业课是专业基础题,一门专业课是针对特定方向的专业题。比如你报考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那么一门专业课就是考宏微观经济学,另一门专业课就是考产业经济学。考博英语是公认的高难度,特别是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北大都是出了名的“英语过了就行“的学校。不过即使如此,翻看大部分院校往年的成绩来看,外语成绩能拉开的分数非常有限,而专业课才是决定你能否战胜其他竞争者的关键。同时,导师也更关心学生的专业水平,毕竟英语只是工具,只要求你能看懂外文文献即可,而专业能力决定了你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多远。3 最后申请-考核制和统考最大的区别在于:申请-考核制报了名,但不一定有考试机会;统考只要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由于考博不限定报考学校的数量,因此小伙伴们可以“多撒网”。对于自身履历过硬,比如名校出身、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文章、参加过高规格的课题,那么可以以申请-考核制为主;如果自身履历一般,本硕院校一般,没有突出的学术成果,那么还是拿出当初考研时的学习精神,以报名统考制院校为主。祝小伙伴们考博顺利~更多考研咨询,欢迎『关注』鼬老师~

霹雳弹

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别,劝你三思!

问:本人目前在东部一所一本院校工作,从事经济类专业课方面的教学,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201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类博士,但是需要调档案,学校规定档案一走,人就辞职。本人今年34岁男,小孩马上面临上学,爱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孩子,老人倒是可以来帮忙,但是四年失去收入会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每月2400房贷需要还,目前住着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老人不能给经济上的支撑。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较高,导师人也挺好,如果放弃着实可惜,且在高校没有博士学位,总觉得难以抬头,且发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读,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预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34岁男应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此时全职读书,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家人,爱人倒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想过明年再考在职的,但是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长远考虑,读博是好事,但眼前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内心无比纠结,真是难以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恳请给些建议,谢谢~答:针对您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别轻率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在下决定之前,你要思考好以下这几个问题:1、读博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变化?2、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是什么?博士毕业后是否还想进高校?3、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能否支持你进入更理想的高校?4、目前的情况专心走学术路线天花板在哪里?副高就没法上去了么?有没有可能保持目前工作进度的同时努力一下重要学术成果?5、如果仅仅是想拿学位的话,读在职博士是不是更合适?另外,以你现在的情况辞职读博,还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年龄问题34岁了辞职读博士年龄也是个硬伤,博士毕业差不多38岁了,估计大部分高校都去不了。目前高校和公务员招聘都有35岁的限制,外加你博士毕业也没法申请青年基金了,最后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2、未来发展的限制目前你的爱人工作稳定了,孩子马上上学,学校也基本稳定。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算您读的院校的知名度很高,导师也很牛,你也很强,能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也会涉及到爱人工作调转,孩子入学学区等问题。如果毕业不留北京,再回到原来城市或到其他城市找工作,谁能保证一定会比你现在的发展情更好呢?3、博士毕业后未必还能获得你目前的岗位现在高校的招聘条件不知您了解多少,现在对于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凭真的是越来越苛刻,普通的高校不仅要求求职者有博士学历,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四年之后,就算您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再获得同样的岗位了。现在大多数老牌高校是不差人的,甚至因为生源减少,既有教职工的薪资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非重要的人员少一个算一个。尤其在博士博士后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高校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走一个硕士马上就有一个博士来填补,走一个国内博士马上就有一个海归博士。现在高校教师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出校容易,进校难。也就是说你在高校想辞职很容易,但再次进校就很难了。说实话,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很多目前在读博士生追求的,我身边儿的很多读博的朋友都是在努力发文章,希望毕业后能够进高校当老师,过上安稳的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您现在的生活虽然是别人想要的,可能未必是您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这要看您自己的选择。其实这种事儿,您和爱人和父母达成一致就行了,选择了就别后悔。就您的这个问题,我刚才咨询了一些读博的朋友,有朋友建议您跟单位协商一下能否签个协议,协议保留目前的岗位,可停发相应绩效,毕业后可回来继续工作。朋友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他跟学校签了协议,学校可以为他继续留编,但工资冻结了,没有绩效,公积金其他照旧。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

黑礁

上海大学博士发2篇论文申请博士学位遭拒起诉母校在审,支持谁?

单看事件本身,小西相信不少人会有一种想法,迫切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困境,才能逼迫一个博士生走"诉讼母校"的渠道来达到获得博士学位?事件还原:2019年7.24日,上海大学博士生柴丽杰因申请学位遭拒起诉上海大学一案开庭审理。其实,事情早在20119.3.28日就曾引发不小的争议,柴博士就上海大学不履行法定职责,未组织有关院、系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其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审定一事,提起行政诉讼。2014年9月入学的柴丽杰博士就读于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法律金融学)专业,至2017年9月已顺利修满博士课程并完成规定的学业考试。柴丽杰博士的诉求比较简单,即要求上海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其博士学位申请进行审核评定,整个过程中争议的核心是"学院另行设置3篇核心论文的指标是否合理,而学校是2篇"(后文有介绍)。按博士生毕业流程,柴丽杰博士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已通过上海大学要求组织的开题、预答辩、盲审、正式答辩等环节,且有个很关键的细节,即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最终答辩意见未"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已发毕业证、未有学位证)。作为博士过来人和研究生的导师,同样认为博士生毕业的流程合理合规。-上海大学-但是,时间节点上柴丽杰博士3年半完成攻读博士学位,以目前普遍4年的博士学制来说,算是小小的"破格"。一般,能提前毕业的博士生都是导师的"自豪与骄傲",科研成果多且取得不错的创新。之前,小西也见过不少提前毕业的博士,其博士生导师会请该研究方向的不少大牛导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算是对该博士最大的扶持,将他"推"出去,让更多的大牛知道这个优秀的年轻博士。不少人会说请外面的大牛来参加答辩就是对博士的扶持吗?真的是如此呢。博士答辩每请一个圈内大牛,远不止是"人情"上的付出,毕竟大家都很忙,能来说明关系不错,而且参加答辩的专家远一些的往返费用和住宿费的成本高于很少的答辩专家费。如不少学校规定,博士生答辩每个专家仅能发500-1000的专家费,少量导师会自己补一部分。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博士生答辩,仅有答辩委员会主席是其他单位(如同城研究所),其余都是本校的博导,这就是在降低答辩费用(起码答辩专家不用支出住宿和往返交通费)。-柴丽杰博士发表论文=-在读期间,柴丽杰博士在南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中国商法年会"发表会议论文1篇。小西觉得可能争议就是不少学校规定"博士生要毕业毕业发表至少3篇与学位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2篇C刊(南大核心)"。当然,小西不是该学科的,对于"中国商法年会"的会议论文"含金量"不妄下定论。不过,每个大学都有申请博士学位要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重要国内核心期刊。-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在柴丽杰博士提供的《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中,同样看到类似的内容"作为2014级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应满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标》(2014年版)。由于拟未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故未能获得学位。"。小西查了下,经济学院的要求是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量得是3篇。在博士生毕业的要求中,有学校、学院/学科、导师三个层次的规定,相对来说/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导师的要求是最高的,而学校的要求往往比较容易。如2018年,清华大学甚至取消博士生毕业论文要求,但是其学科、导师依然有自己的"规定"。-柴丽杰博士微信聊天记录-在柴丽杰博士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学校要求2篇核心论文,学院要求是3篇核心论文。按套路的话,应该是不少导师可能要求4篇,是不是?但是,还真的没有。能让柴丽杰博士论文顺利送审,且组织答辩,说明其导师还是认可柴丽杰博士已达标其课题组博士生的毕业最低要求。其实,类似的情况真的不少,尤其是核心期刊数量和每期版面有限。不少博士生都是因为学术论文尚未答辩而延期毕业,之前有华师教授范军发文《博士毕业必须有2篇C刊文章 华师教授:这要求快把博士生逼疯了》。这远不止是"一刀切"的事情,一旦放开所有毕业要求,博士生质量难以保障又是一个新问题,源头还得从C刊数量和投稿、导师论文署名等多环节共同调整。-上海大学图书馆-柴丽杰博士诉讼上海大学的其他看法在博士生圈子内,针对柴丽杰博士这个问题也有些不同看法。就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而言,1篇南大核心、1篇会议论文的博士生,大部分导师会不会让其申请答辩的,最低要求2-3篇核心论文的原因之一是博士生毕业后想求职,"2篇核心论文"已是不少双非院校最低标准。甚至,不少熟识的博士朋友说,"三篇核心可以博士毕业,真的很爽,其中一个博士当年可是发了5篇才毕业的。"。另外,不同学校会也会根据C刊排名划分不同级别或区,除了数量还有质量的要求。当然,这里面同意透露着深深的自嘲和无奈。因此,在小西看来这个事情本身非常典型,也是许许多多博士生遇到的问题。以目前公示的信息来看,上海大学曾于2018年12月11日与柴丽杰博士沟通过。期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也许会对未来博士学位授予带来新的变革。-博士生毕业-为何不少人非要扯上柴丽杰博士的博士生导师,导师背啥锅?让小西无法接受的是,不少人都不清楚事件本身是什么,甚至分不清诉讼的被告是上海大学还是该博士生的导师,非扯到柴博士的导师对其压榨、不让毕业。如小西在其他评论看到"是谁给导师这么大的权力,一定要改革。"。真的是让人觉得很想笑的一件事,别没事就给原本紧张的"导师与博士生关系"添乱。没有其博士生导师的签字同意,柴丽杰博士连向学校申请博士学位答辩的机会都没有。而且,整个事件中,柴丽杰博士的博士生导师起码是"鼎力相助"柴丽杰博士毕业的,反过来说,柴丽杰博士不管胜诉与否,依旧在上海大学工作的其导师受影响可能更大。在这个事件中,同样有不少人质疑的是仅发表1篇南大核心+1篇会议论文,柴丽杰博士的导师就让其毕业,是否存在要求不严?在这个前提下,还让导师背锅博士生不能毕业,良心何在?就算问柴丽杰博士本人,小西相信他也是感谢导师的。最后,小西想说事越辩越明,理越辩越清!柴丽杰本身是法律金融学的博士生,走诉讼渠道不宜被过度解读,仅仅是一种诉求的方式。不过,小西疑惑的是该规定在学生入学事情,以法律约束而言,是否代表学生入学就同意该规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