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博士分享: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宝贝儿

北大博士分享: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

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吴群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短期来看,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只包括了从博士毕业前一年开始的开题到最后的答辩通过;但长期来看,这个周期同时包括了刚入学时基本知识技术的学习、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以及完成最后一篇完整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周期的组成中,这三个部分对我而言同样重要,特别是前两个部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01、确立职业方向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感到比较幸运的是自己比较早就确立了将经济学研究作为一生工作的职业方向,并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较早确立职业方向,为我省去了大量徘徊、筛选、尝试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开展学术研究。即使我的个人能力有限,利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我也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补平短板、构建优势。如果不能够确立职业方向,就容易犹豫徘徊,浪费较多的选择、搜寻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导师给了我足够的方向指引和学术支撑,并给予了我很大的自由研究空间。导师的指引和支撑减少了我走弯路的可能性,并以很多的前期工作作为基础节省了我大量前期所需要投入的固定时间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在前沿文献的阅读和重要工具的学习等核心能力的提升上。自由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在深度上实现一定的突破。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杨汝岱副教授对我的大力帮助。02、确立论文写作的可行方案确立了职业方向后,在学习基本知识技术和开始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策略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时至今日,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内容和培养体系。基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工具,以“三高”(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和各类计量方法为基础扩展开去,其内容不断深化、广延不断拓展,越来越细化、专业化。如果只是就理论学理论、就方法学方法,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统筹掌握。而如果将经济学论文写作与学习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可以缓解论文发表压力;另一方面,在实践运用中所使用的理论方法总是能够掌握得更为深入、印象更为深刻。在尝试撰写论文时,努力尝试使用西方经济学数理模型、思考尝试多种不同计量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主动学习方式。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广、涉及面大,不断尝试不同领域的研究,对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03、整合研究成果并注重创新研究进入到博士论文开题等正式环节之后,事实上博士论文就逐渐进入尾声,一方面需要新的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统筹整合此前的研究内容,形成完整的论文体系。经济学类研究的特性之一是经济类研究涉及面广、联系多样,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子领域也会涉及非常多、非常重要的关联经济学话题。例如,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贸易与发展经济学,考察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就涉及到贸易和发展两个重要的领域。而发展过程中,制度因素是重要的作用变量——不论是作为解释变量还是被解释变量——这就又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样丰富的关联对我们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国外知名高校的优秀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篇经济学博士论文可以由多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组成,并不强求一个非常细化的论文研究题目,而是使用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来统筹其多元的研究内容,例如“An Essay on International Trade”、“An Essay on Macroeconomics”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细化深入的博士论文研究范式。如何从一个细化的问题得到一般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发现与结论,同那种多元式的、联系广泛的博士论文,具有同样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我想这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取决于博士生自身的研究特点和优势。博士论文撰写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思考论文的创新性贡献与定位。对于这个问题,撰写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点、成文有体系。学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性,寻找和把握创新性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大量的文献积累和方法掌握是一个基本前提,达到以点带面实现突破。这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局限在我们博士学习期间,而是更为长期的职业生涯所同样需要积累发现的。我想博士论文只是阶段性地达成了这一目标。此外,经济学科的研究特点决定了,重大、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历久弥新的。美国上世纪的“大萧条”已经过去了八十年,至今还有大量知名学者在进行研究。注重对这些重要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可能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方向,也可以体现出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吴群锋

萧何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博士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发表多篇论文

厦大经济学科在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较完善的科研训练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学术科研功底。一直以来,厦大经济学科研究生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高水平科研活动,涌现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系统、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2020年,经济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成果颇丰,截止到10月,经济学科博士生已有多篇论文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最优期刊发表。本期推送为大家介绍厦大经济学科博士生2020年度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的合作发表论文。发表情况概览(1)郭晔,黄振*,姚若琪:战略投资者选择与银行效率——来自城商行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2020,55(01):181-197.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差异,并对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效率的渠道进行分析。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更为多元化,本文选取2008—2016年102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第二,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是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时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境内非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最后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三,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引制"与"引智"渠道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郭晔,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宏观金融、金融制度与金融风险、行为经济等,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迄今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黄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金融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银行学、债券市场与风险管理,迄今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姚若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金融学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银行风险。(2)刘诗源,林志帆*,冷志鹏: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 经济研究,2020,55(06):105-121.税收激励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直以来是财税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这一问题在文献中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数据,测算企业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分生命周期阶段看,税收激励的作用集中体现于成熟期企业,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现行税制设计及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策略、创新特点和融资状况的差异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样本回归显示,税收激励显著促进成熟期的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他类别或阶段的企业无显著影响。进而,本文以2014年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得到一致的结论。考察企业专利还发现,税收激励使成熟期企业发明授权显著增加,提高了创新质量。本文研究对于推动减税降费改革以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刘诗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20届博士生。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现代财经》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财税政策、企业微观行为。林志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企业研发创新、中国金融市场、财税政策。冷志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税收理论。(3)宁博,潘越,蒋敏:婚姻、家庭与公司金融研究进展. 经济学动态,2020(01):114-127婚姻状况、家长里短不仅仅是私人事务,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嵌入公司经营治理进而影响公司发展。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和实证方法的改善,从婚姻和家庭视角探讨公司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在金融学领域成功探索出婚姻和家庭因素影响公司决策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案,构成了家庭经济分析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首先梳理婚姻和家庭形成经济影响力的内在机理,即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家庭资源的配置过程以及个人的行为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婚姻和家庭在创业、公司发展和传承等方面的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概括,并就其中具有启发性的创新洞见进行全面回顾,旨在为推进中国情境下的家庭因素与公司金融的交叉研究提供文献上的借鉴。宁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20届博士毕业生,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潘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等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迄今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以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来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4)张明志,陈榕景:城市流动人口如何影响企业出口?. 经济学动态,2020(05):85-100.本文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本文不仅提出了城市流动人口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成本作用机制,分析了高人力资本流动人口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人力资本作用机制,而且讨论了"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拥挤效应"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互补效应"存在的可能性。实证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降低了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成本机制的存在;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流动人口通过提高流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人力资本机制的存在;进一步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城市流动人口影响企业出口的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中,存在着"拥挤效应"和"互补效应"。张明志,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3部。陈榕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20届国际贸易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国贸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人口,迄今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期刊介绍《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综合性经济理论类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动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己任,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致力于发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中重大现实问题的高水平理论研究类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学习与研究者、经济政策决定与执行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服务,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而努力。《经济学动态》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既坚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及时反映国内经济理论动态,也坚持探讨和跟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同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动态性、信息性、政策性、实用性、学术性、综合性吸引着广大读者,成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管理人士。来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

狼群之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第五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第四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第三牛博士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我想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我还没考证过。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第一牛博士论文以上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学精彩推荐:历史学“百篇优博”出版、获奖与提名名单如何為您的博士或碩士論文選擇一個成功的研究題目?如何只用12周写一篇学术论文?▼

星崎

2018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中国高校在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仍缺“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肩负重任。随着“双一流”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期待。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定期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致力于客观全面地呈现世界范围内高校经济学科的研究力水平以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世界位置。7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即《2018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旨在通过报告,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较少争议的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报告力求实现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的有机融合。国内名高校经济学科国际化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介绍,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知名高校都在进行经济学科的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纷纷去海外引进高质量人才。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客观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中国高校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因此,该排名的推出,为国内高校打造世界一流经济学科提供历史方位的同时,也便于我国科研主管部门更为科学地考核、评估科研机构,从而为推进和实施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战略提供客观依据,并为学生报考大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的参照,促进研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期刊学术论文发表、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但论文发表数量,特别是在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定一个学科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大学、学科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评议依据,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拥有明星级教授的前提条件。当前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均是基于论文发表篇数。但存在的弊端是,这些排名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参差不齐,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之排名有失偏颇。《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更为立体、科学,具体表现在:在排名依据上,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在期刊选择上,选取19本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综合顶级和分支领域顶级经济学期刊,基于这样高水平经济学期刊而得出来的排名更能客观反映是否属于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在期刊权重上,对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14本分支顶尖期刊做了不同权重处理;在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记者注意到,排行榜采取了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排名,以确保排名的科学性。田国强教授介绍,得到的排名结果相当稳健,也应对了该排名的科学性。国际权重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从榜单动态变化看,整体上大陆高校在近五年来综合排名呈上升趋势。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都居于全球前60名,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凸显了上海财大理论经济学跻身上海市高峰Ⅱ类学科建设计划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近三年排名情况显示,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始终位居大陆高校第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大陆高校排名也稳中有升。究其原因,随着国内经济学科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高校海归经济学博士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大陆高校在国际重要权威经济学期刊的论文发表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在2017年的全球排名中得以突显出来。排行榜基于综合顶尖类(top 5)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田国强教授强调这个单独排名的地位就像芯片是半导体的心脏一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仍然缺“芯”,虽然近年来在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近五年发文数的中国第一(6篇)与世界第一(173篇)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田国强教授最后表示,一般情况下,评价一个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力,通常是拿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来考察的,而这只是一个维度,还有其他综合性的维度,比如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同行评价、全球雇主评价等多项因素。我们希望达到的是,根据国际上通常采用发文篇数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争议。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行榜将每年发布一次,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学科的国际研究力排名。

逃乎丹穴

为什么一纸论文,就能让年轻博士生走上绝路

科技有温度。天下网商记者 贡晓丽博士生正在成为高危人群。6月13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华人博士生陈同学,被发现在校园内上吊自杀,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披露,人们发现,杀死陈同学的,竟是一篇被顶级会议收录的论文。博士生自杀事件频发 陈同学今年30岁,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他读博的第6个年头。陈同学在自杀前设定了一封定时邮件,其家人、导师均已收到这封邮件,从邮件内容来看,导致这场悲剧的缘由,可能是“要求撤销出错论文,却被导师拒绝”。在邮件中,陈同学对短期内完成的一篇ISCA论文被顶级会议收录表示内疚,因为这篇论文存在严重的问题,在设计方面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在论文即将发表之际,陈同学虽然已经疯狂进行了修改,但仍认为这个错误较为明显,甚至以至于论文有可能被“全盘否定”。由于导师坚决不同意撤稿,又担忧自己的学术生涯和名誉受到严重影响,万分痛苦的陈同学最终做出了自杀的决定。由一封遗书和陈同学生前与好友的聊天对话拼凑出的故事,可能并不能揭露所有的真相。但像陈同学一样备受煎熬,最后选择自杀的博士生,并非少见。去年10月,浙大一位博士生失联,警方在钱塘江某处大桥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其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写着:单纯就是,有那么点累了,所以就算了。今年2月,斯坦福一位中国博士生自杀,年仅26岁。事件发生后,斯坦福校长公布了校方开设的心理疏导专线电话。类似的博士生自杀事件不胜枚举,折射出了博士生群体所处的压力困境。博士生压力胜过996 “离诺贝尔奖还远,但离诺贝尔不远了。”在知乎关于“读博压力有多大”的提问下,两千多位网友赞同了这个回答,不少博士生认为读博绝对是个高危职业,一不小心可能会累出人命。很多博士生自称“科研狗”,比“程序猿”艰苦一些。在他们看来,互联网公司的“996”根本不叫事,科研+教学+项目及各类繁琐的日常工作,早11到晚11,每周7天连轴转很常见,堪称711实验室。这还只是读博所需的“基本配置”,知乎一位回答者@霍德华表示:读博准确说是247,7天24小时铺在科研上,解决不完的问题,哪怕做完实验了,满脑子也还是科研的问题,吃饭在想,洗澡在想,做梦都在想。超长待机时间,让博士生们身心俱疲,脱发、失眠、抑郁、酗酒、自杀等副产物迎面而来。今年5月,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便发表社论呼吁,读博不该有害健康(Being a PhD student shouldn’t be bad for your health),引发了热烈讨论。社论中引用了比利时一项针对三千多名博士的调查结果:博士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是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两倍以上,三分之一的博士有出现精神疾病的风险,其中抑郁症的风险格外高。哈佛大学附属研究小组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揭示:博士生极有可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8所名牌大学的大约500名在读的经济学博士生,发现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前两周内至少有几天都有自杀念头。更严重的是,还有很多学生不想坦诚的说出自己的心理压力,因为担心这会伤害他们的职业生涯,从而自己默默承受压力,最终走向“深渊”。近7成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 对博士生来说,阶段性的职业生涯目标就是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然而,博士生要毕业太难了,而且,不像此前的任何一个教育阶段,这种困难并不是靠自身努力就能克服,还要取决于导师、专业、学校等外部因素,部分研究成果的取得,甚至需要一点运气。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一直以来,博士生毕业不仅要求撰写数万字的毕业论文,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需要在国内或国外期刊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硬性要求发论文才能毕业,不仅令学生压力山大,更在一定程度上催逼学术腐败问题。据南方都市报今年4月报道,2018年,深圳大学研究生院顺利毕业的博士、硕士共38人,可是退学的却有132人,132名退学学生中,有74%是因为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无法毕业而退学。可是,论文,特别是能上学术期刊的论文有那么好写吗?知乎上,一位网友便哀叹,读博后才真正理解,为什么都说创新是最难的,在科研方面,能用勤奋解决的问题都不叫做问题。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看到每日忙忙碌碌、实验反反复复但没有进展的自己。2019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建议修订《学位条例》有关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研究生毕业考核程序等,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而不仅是发表论文。不久之后,清华大学修订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然而,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大学实属凤毛麟角,更多的大学不但没有放宽论文要求,反而开始严格限制博士生的最长学习年限,建立起分流淘汰机制,这让延迟毕业的博士生们更加惶惶不可终日。读博为什么读到绝望 在美国,博士生退学很常见。根据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GS)发布的数据,大约四分之一的美国科学与工程博士生会在头三年主动放弃学业。《科学》杂志曾经采访过9位博士生阶段退学者,他们有的是因为发现自己逐渐失去了对科研的好奇心,有的是感到自己之前对学术生涯的定义并不完全正确,有的则是在科研之外还有其他想完成的事业。总之,这些博士生并不执着于“你必须拿到学位,你必须拿到学位”,而他们又无一例外地在其他领域有了一片天地。《科学》杂志说,“如果在读博过程中觉察到不适合,你可以选择退学”,但在中国,这种主动式退学很难获得理解。不否认,很多人纯粹是因为兴趣志向去读博,对这些人来说,重要的是读博丰富了人生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目标。可在信奉“学而优则仕”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中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把读博作为通向某种目标的手段。从功利的角度讲,读博成功的收益很大。每年,全国各地都有许多面向各大高校引进选调生的计划,在部分省份,名校博士短短2年就能当上副处;如果不向政界发展,企业同样对博士青睐有加,像人工智能这样的热门专业,博士毕业生起薪就能达到80万;就算想留在院校继续搞研究,博士也是最起码的敲门砖。正因为博士有那么多好处,才被许多中国家庭视作实现阶层跃升的跳板。可是,读博的成本其实也很高,不但要放弃工作机会,有时甚至还要放弃感情机会,作为博士生,哪个不是背负了沉重的期望,特别是那些出国读博的普通人家孩子,根本不敢细想家庭为此付出的牺牲。对这些博士生而言,一旦退学,多年努力化为泡影,可是继续坚持下去,又完全看不到未来,就是这么绝望。

四谛

清朝博士论文震惊西方,中国古代经济哲学让凯恩斯叹为观止

这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在世界舞台上的首秀,陈焕章让我国的古代经济思想在美国轰动一时,他不会知道,他的书影响了美国的农业政策。环球财经趣闻,带你开心看世界,轻松学财经。02:33一:让凯恩斯沉思的《孔门理财学》20世纪初的一天,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合上一本书,陷入了沉思。此书的作者名叫陈焕章,是第一批拥有中美双重学历认证的海归。1904年,他参加科举高中进士,1907年公派留学,赴往美国。几经寒窗,陈焕章于1911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部用英文撰写的60万字著作——《孔门理财学》,正是他的博士论文。这本书用西方经济学构架,系统地介绍了儒家经济思想,以及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活动。一直思考西方经济理论的凯恩斯,为书中神秘的东方力量所折服,挥笔写下长篇书评。凯恩斯说他非常喜欢将中国的诗篇、格言和社会生活场景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他惊异于中国古代完善的税收制度,还评论孔子是一位极端的贸易自由论者。陈焕章让我国的古代经济思想在美国轰动一时,回国后,他一生致力于弘扬孔学,于1933年在香港病逝,他不会知道,他的书影响了美国的农业政策。二:影响了西方的常平仓制度1933年,时任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正苦思如何有效地干预农业,《孔门理财学》中的内容跳进了他的脑海。在“政府信贷与公共救济”一章中,陈焕章介绍了起源于战国的“常平仓制度”: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于粮食歉收的年份卖出所储粮食,稳定粮价。在书中,陈焕章重点记录了常平仓制度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应用,并总结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两大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华莱士立刻将常平仓制度写进了美国的《农业调整法》,成为罗斯福新政延伸至农业的标志。华莱士曾公开表明:我把中国古代农业政治家的实践——“常平仓”引入美国农业立法中。陈焕章的作品让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了解到,孔子早就发表过对利息的看法,唐朝时期我国就有了证券的雏形,中国的悠久传统与西方思想一样,都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这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在世界舞台上的首秀。在用英文出版了近百年后,2009年,《孔门理财学》终于有了中文版本,感兴趣的观众可以买来阅读。点个关注吧,每天三分钟,玩转财经史。

丘得之矣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3位博士生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

近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6级博士生刘诗源作为第一作者与WISE2019届博士毕业生林志帆(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以及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冷志鹏合作的论文“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在《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正式刊出。税收激励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直以来是财税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这一问题在文献中并未取得一致结论。现有文献的一个重要缺失在于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生命周期上,现行税制的适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税基、发展目标、研发能力与意愿均存在显著差异,税收激励的功效可能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企业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以准确衡量税收激励,基于现金流模式法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对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总体上看,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分生命周期阶段来看,税收激励的作用集中体现于成熟期企业,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现行税制设计及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投资策略、创新特点和融资状况的差异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样本回归揭示,税收激励显著促进成熟期的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他类别或阶段的企业无显著影响。进而,本文以2014年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得到一致的结论。考察企业专利还发现,税收激励使成熟期企业发明授权显著增加,提高了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文献中关于税收激励效果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也为如何让减税降费的“红包”精准落袋、设计一套契合企业生命周期特征的税收政策、调整现行税制使其在供给侧改革下更加积极有效而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刘诗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6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现代财经》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财税政策、企业微观行为。林志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5级2019届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导师为龙小宁教授,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企业研发创新、中国金融市场、财税政策。冷志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税收理论。厦大经济学科在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较为完善的学术训练和科研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科研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尚品质、厚实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与方法、了解中国实际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国际化的研究和管理人才。来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预言者

投票丨你眼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是哪篇?

问题来了:3月22日,我们发布了“问题来了丨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有哪些?”,发现大家推荐的博论大部分均以著作面世,阅读极为方便。根据各位粉丝的热心推荐,小编向大家介绍以下这些牛轰轰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牛逼文?(若有遗漏,欢迎补充,页末投票吧!)▼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葛剑雄,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西汉人口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也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篇博士论文,师从谭其骧。该书研究西汉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考察自然、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汉末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探讨关中、西北、东南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并附有各郡国人口数量、增长及迁移的表格,为研究汉代历史必备之书,也是硕博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经典参考书。▼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西汉政区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谭其骧。本书通过对西汉史的全面考察,论述了西汉政区地理沿革过程,复原了西汉各个时期郡国一级政区面貌,描述了二百年间郡国置废离合的全过程,并略及县邑一级政区沿革的若干问题。探究了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弥补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填补了断代政区沿革研究方面的空白。全文分两篇,上篇叙述了高帝十王国的地区沿革。下篇概述了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的沿革,同时对《汉书·地理志》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考证。▼陈苏镇:《〈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陈苏镇,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为其就读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祝总斌。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它完成了秦朝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历时200余年。其间,除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外,儒家的《春秋》学也起了重要作用。该文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后扩充、修改以《〈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一书出版。卢云:《汉晋文化地理》卢云,毕业于复旦大学,师从谭其骧。其博士论文《汉晋文化地理研究》是文化分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别从学术、宗教、婚姻和音乐(俗乐)等角度,对汉晋时期(包括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和魏晋时期)文化区域的分布状况和地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为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韩昇。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学界沿袭陈寅恪的魏晋统治阶级两分法进行反思,试图重新解读和描绘政治集团内部的复杂情况。▼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李碧妍,毕业于复旦大学,《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为其博士学位论文。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美)黄仁宇:《明代的漕运》黄仁宇,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明代的漕运》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对于研究明代商业运输、经济发展等均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傅衣凌、杨国祯。本书通过解读闽台地区现存的族谱、分家文书等家族史资料,考察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宗族组织的不同类型、宗族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探讨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反映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财产关系的共有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泛家族主义”倾向。▼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张先清,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教授。《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支平。后以《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一书出版。本书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闽东福安县的乡村天主教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文章认为,明清时期当地乡村宗族对天主教信仰的皈依,是天主教能够深入福安乡村社会传播、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一些乡村宗族的天主教化,天主教信仰得以依附在这些宗族中。依靠地方宗族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对当地民间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一种区域性主流宗教。▼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为其就读于南开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冯尔康。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史学研究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法)路易·德尔米尼:《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一书是法国学者路易·德尔米尼就读于法国高等试验学院时的博士论文。全文400余万字,是法国国家级的博士论文。该文以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共有5大卷。第一卷是《东印度公司时代》,第2 卷是《茶叶时代与中国的债物》,第3 卷是《广州与鸦片的时代》,第4 卷是有关18 世纪广州对外贸易的地图、图表和照片,第5 卷是《夏尔·德·康斯坦中国贸易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耿昇教授主持该书的汉译工作,认为德氏该书不仅限于广州,可以说是一部当时整个中国的贸易史。不仅局限于贸易,而是一部通过贸易而反映出的中西关系史,涉及了中西双方的政治、文化、伦理、价值标准诸方面的差异。▼(美)孔飞力:《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孔飞力,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为其就读于哈佛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后易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正式出版。该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法)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史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该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德国战俘营中。该文由独立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地中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第二部分从经济制度、国家、社会、文明、战争等各方面论述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第三部分主要叙述菲利普二世统治下地中海发生的具体的事件。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长时段”的理论,把历史时间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三种类型,为法国和世界的新史学运动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陈侃理,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员,《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为其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苏镇。后以《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一书出版。本书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威,最终走向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权政治的尴尬处境。▼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克利福德·达比,《北平历史地理》为其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虞和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为其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以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国商会问题的学术专著,探讨了商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商会内外部关系、商会的功能与作用。不仅从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来考察和剖析商会,而且还把中国商会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中来加以观察与对照。好啦,看完这么多历史学博士论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指头,投出你心目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吧!▼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热情推荐!编排:@林大蕾

金蜘蛛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第五牛博士论文 答辩之前,就已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且因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 第四牛博士论文 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第三牛博士论文 就是让编辑满世界找,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实例:Christopher A.Sims(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被誉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计量双塔组合之一,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SIMS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他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我检验了其中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第二牛博士论文 没必要长篇大论,千把字足以。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贵族花花公子,本科历史学专业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答辩委员会气得都不想让他答辩。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耻辱,于是他鼓动了爱因斯坦一起帮着求情:让这小子过了吧,他老爸是法国内政部长,咱惹不起。那篇“垃圾”论文后来被薛定谔看到了,薛定谔看着这页论文苦思冥想了一个月,发表了量子力学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猫也成为最有趣的一只猫。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如果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还没考证过。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 第一牛博士论文 以上四牛已经非常厉害了,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剑桥大学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苦体绝甘

在读经济学博士长文直陈: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我真的不想感谢导师

【教育挖挖机】谈古今教化,论中外育人,伴子女成长。前两天,国内一985高校的研究生留下泣血遗书,选择纵身一跳,从极度压抑的研究生生活中得以解脱,留给亲友们无尽的伤痛。长达七页的遗书用生命控诉研究生导师和二传导师,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压抑和心伤。不知道是不是受此事件影响,这几天网上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文章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承担终身连带责任,岂有不感谢之理?今儿挖挖机在网上刷到一篇关于研究生导师的文章,觉得挺有代表性。文中这名在读经济学博士直言,4万多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最难写、最不想写的不是正文,而是致谢部分,因为他找不到感谢导师的理由。在这篇长达几千字的文章中,作者直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没有得到导师的指导;写论文必须的调研,未能获得导师的积极支持,直到提前论文前两个月才得以开展调研;论文成稿过程导师没有给过修改意见,成稿审阅敷衍了事;论文盲审、答辩后的修改,导师也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毕业硕士研究生,挖挖机在这样的硕士学位论文定稿过程中,也确实找不到向这位导师致谢的丝毫理由。不过挖挖机还是要说,应当予以致谢,至少你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责任,导师将一直找在肩上。单凭这一点,研究生注没有不感谢的理由。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凭心而论,挖挖机觉得这位同学在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极高。我们知道,研究生入学之初,高校会根据一定的规则为研究生配备一对一的导师,这名老师就是“导师负责制”的主角,对研究生负责到底。但是,这名导师究竟会是自己人生和学术的导航者,还是只是学位论文上的署名者,那就全靠碰运气了。结合自己当年的研究生生涯,挖挖机认为,导师的“导航”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用自己的学术之风熏陶研究生,引导研究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其次才是根据研究生的特征特长引导其找到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学位论文;其次是在实施科研辅导、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创新的问题,帮助养成学术思维。所以,研究生对导师的期待一定不要像中学、本科阶段一样,期待导师适时为你释疑解惑,像带徒弟一样把你带在身边。研究生要主动争取导师的指导客观地讲,导师们有教学任务,有科研项目,有的还担任了行政职务,确实很忙很忙,而且他们往往同时带有多个研究生,有的导师既带着硕士研究生,也还带博士研究生,见上一面都很难,更别说能给研究生长时间的一对一指导。那么,在这样情况下之下,研究生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抓重点。就是要明白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必须导师亲力亲为。比如商定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涉及的调查研究、论文初稿审改、盲审及答辩后的修改等,这些是最关键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如果导师没有直接介入,即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强,没有与导师沟通一致,也容易在关键时候被“卡壳”,进而影响顺利毕业。至于奖学金什么的,导师也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则次之。其次要抓主动。就是涉及要找导师商定、修改或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提前谋划,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把问题想得更能充分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准备多个应对方案,把准导师的时间节点,伺机争取导师的指导,尽可能地做到与每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机会都效率最大化。总之,之于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不管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指导的多与寡,我们都要怀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敬重之心。即使导师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其问题我们不回避,对于带给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仍旧要怀有感恩之心才是。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故事,探讨教育问题。教育挖挖机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