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调研报告」奏好提质增效“三部曲” 打造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冉有

「调研报告」奏好提质增效“三部曲” 打造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关于洪泽经济开发区转型提质的调研思考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开发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平台载体。但在“开发区热”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入驻门槛低、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沿袭传统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开发区面临的首要课题,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本文通过对洪泽经济开发区在“腾龙换鸟”“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个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为经济开发区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对后发地区而言,招商引资是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招商形势也与过去发生了较大转变,过去招商是“有资源缺项目”,因此捡到篮子就是菜;现在是“有项目没资源”,土地指标成为最稀缺资源。洪泽也不例外,一边是很多大项目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土地而流失;而另一边则是由于前期招商门槛低,很多小项目、低效项目入园发展,这些小项目占用较大的土地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的破产停产,有的举步维艰,还有的项目根本就没建成,造成资源很大的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洪泽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依靠“腾笼换鸟”,巧做闲置资产文章,通过二次招商、依法破产、托底收购等方式,让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新资本,带动了园区新的投资发展。——“二次招商”引来“华丽蜕变”。一边是亟待激活的闲置资源,一边是想要快速落户的优质项目,如何做好“二次招商”工作?洪泽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常态性企业走访工作将各类概念化的存量数字化作可视化的信息,强化存量信息的指向性,使“二次招商”工作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洪泽经济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二次开发”的决策部署,精准摸清存量资源的“家底”,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对接联系,提出零供地招商,向现有土地要产出,计划通过三到五年将低效企业逐步清理出开发区,真正让“二次招商”成为产业提档升级的助推器。2016年成立质效提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排出一批占地多、税收少、开票少的“一多两少”企业,并根据这些企业的厂房结构、设备情况、用地规模等基本属性,建立低效企业“数据模型”,并在项目招引过程中根据客商需求,有意识的进行资源匹配,为待置换项目牵线搭桥。2017年以来,洪泽经济开发区累计盘活闲置低效企业49个,新增投资总额82亿元,盘活土地近4000亩,是新征工业用地的2倍。——“依法破产”释放“沉淀资源”。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低效企业中,“僵尸企业”往往遗留问题最多,如租户难迁出、地块质押、各种债务等,大都是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处置难度也最大。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问题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近年来,洪泽经济开发区依照破产程序,建立政府与法院、管理人、债权人的“四位一体”联动互动机制,积极协调闲置厂房腾空,督促管理人依法办理土地、厂房等变更登记手续,全力保障新项目尽早入驻、尽快投产,较好地破解了破产案件审理中资产处置僵化、债权实现率低的瓶颈问题。2018年,全球最大包芯纱供应商天虹集团通过司法竞拍获得破产企业原宝利嘉纺织所有资产,天虹集团进驻后,投入2亿元利用8个月时间正式投产,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开票8800万元。在洪泽经济开发区,通过司法程序处理僵尸企业已成为一种常态,加快推动了市场出清、释放了大量沉淀资源。——“实体转型”助推“国企升级”。国有企业承载着国有经济的重要部分,肩负着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推进国企实体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企要在落后的和过剩的产能中退出,腾出发展空间,就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导,通过现代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洪泽实际的国企实体化转型之路,一直是洪泽开发区人思考的问题。2018年,洪泽经济开发区实行政企分离,根据“投资需要、建设需要、融资需要、民企需要”的原则,对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润洪融资担保公司、洪盐新能源公司实行实体运作,推动国有公司实体化转型。特别是对三次流拍的闲置企业资产由开发区下属国有公司投发公司进行“兜底”收购,为招引新上项目做准备。今年以来,投发公司竞得原中宝汽车内饰、友林煤矿机械资产,并置换给加福得食品、卓典食品发展食品加工;购置原国铝高科部分资产,分别置换给中岩装配式建筑与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利用现有土地投资建设装配和枕轨项目。筑巢引凤——打造投资高地要引“凤凰”来,先要栽好“梧桐树”。高标准的园区道路纵横交错,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新上项目紧锣密鼓的建设……这是洪泽经济开发区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洪泽开发区立足宜人宜居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大力开展“筑巢引凤”。在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平台载体上下足功夫,使园区建设更具竞争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栽好“基础配套”之树,夯实硬件基础。近三年来,洪泽开发区按照“准确定位、拉开框架、挖掘内涵、提升层次”的思路,拉开新一轮基础配套建设大框架。园区投入10亿元对基础配套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巢湖路、洞庭湖路、幸福大道、九牛路等主干道,初步构建了“五纵五横”的道路网络,拉开了园区发展框架;建成化工企业“一企一管”及其配套工程,对化工企业污水排放、管运、处理实施全过程监测。投入1亿元用于改造园区企业排水、污水管网维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大力改善企业发展外部硬件条件。随着园区的发展,产业用港需求不断加大,洪泽正规划建设该区首个大吞吐量码头,总投资25亿元,一期规划总用地638亩,码头泊位岸线约1km,建设装卸、待泊泊位共15个,通过能力达400万吨/年。——栽好“营商环境”之树,提升软件环境。近年来,洪泽开发区对有实力、有潜力、有市场、有需求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方案,推动形成骨干企业支撑、高新企业拉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多点撬动的企业发展梯队。积极探索投资入股、设备租赁、代建标准化厂房、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对实体企业强化融资扶持,先后为海珠机械、三联新材料、苏丰新材料等企业协调银行贷款近3亿元,为开发区“产城融合、二三并进”提供重要资金支撑。创推洪泽区“你说我做、口头申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程代办、当场出件”的“口述制”极简式开办企业工作机制,企业申请人只需提供有关人员身份证明和住所证明,无需准备、携带其他任何表格和材料,口头述清拟申请事项的信息内容,由开办企业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其量身制作极简式的申请表格和材料,“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手续”成为新常态。——栽好“平台载体”之树,拓展发展空间。优质的平台载体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孵化器”,也是承载企业发展的“新空间”。近年来,洪泽开发区不断完善科技创业园、亿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软件产业园、东区等项目承载平台,特别是洪泽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按照“立足洪泽、引领江苏、辐射全国”发展理念,围绕“科技服务、数字服务、贸易服务、人才服务、创新服务”五大战略,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四大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数据交易、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服务、物联网研发、人工智能开发、互联网金融、国际智能制造”七大中心,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同时,重点加快3个“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即行政服务平台建设,从项目洽谈、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的职能,把开发区优质资源注入总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变“筹钱开发为借力发展”;担保公司平台建设,增强润洪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扶持企业充分发展。“凤凰涅槃”——助企华丽转身在洪泽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有的创建于建国初期,有的始建于上世纪,这些企业经历了行业发展的巨大变革,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巨大考验,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但由于入园较早,现有的厂区规模、车间设备以及周边环境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洪泽经济开发区奏响“凤凰涅槃”新乐章,助推企业华丽转身。一是以科技创新撬动企业裂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则是这个主体中的关键。洪泽开发区大力推动域内企业创新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产研结合、成果转化等多种手段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全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2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拥有知识产权工程师150人。特别是洪泽经济开发区统筹推进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量质并举培育‘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等科技型企业,很多企业走上了深耕“创新化”发展的转型道路,目前拥有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既有主攻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产业关联强的‘三高一强’项目,也有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小巨人’企业。二是以攻坚举措推进项目管理。项目是开发区发展的“牛鼻子”。洪泽经济开发区始终把项目特别是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产业转型、平台提质的突破口,对开发区所有项目实行“分类推进、逐个攻坚”。在建项目抓进度。对洽谈成熟的项目迅速安排签约,并完善开工条件;对已开工项目强化工程进度的节点管理,跟踪推进。质效较好的项目抓提升。对清华密胺、国铝高科、宇天港玻等6个一期已投产的重特大项目、30个亩均税收较高的企业和53个新增长点全力帮办服务,强化要素供给,“一企一策”保增长。质效一般的项目抓转化。对体量较小、税收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前景较窄的企业引导其靠大、靠强,加入主导产业产业链。质效较差的项目抓置换。对长期关停或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企业迅速与客商沟通,动员其出让资产,对原项目予以置换。三是以更新思路推进产业培植。开发区本质上就是推进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实现低成本扩张。近年来,洪泽经济开发区冲破传统经验管理思维的禁锢和束缚,从管理转型的大处着眼、细节抓起,实行精细化管理。抓两个主导产业实力做强:化学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银珠化工、清华密胺等现有旗舰型企业做大做强;现代纺织产业重点推进化纤、毛纺、棉纺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抓两个新兴产业链条做长:航空铝材产业链,重点扶持国铝高科新上二期工程冷轧、熔铸、军工型材3个产业链延伸项目;机械加工产业链,做强现有冶金机械产业,同时招引机械加工类项目配套协作发展。抓两个产业园规模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将打造成创新型和智能化园区,正在与南京高新区南北“合作共建”,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服务外包类企业入驻;东区配套产业园,将加快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玉环汽摩配产业项目,做大体量、集聚集群。通过几年的提质增效,洪泽经济开发区现有企业近400家,其中规上企业167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1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11家,用工总人数约3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亿元,规模工业应税开票销售15亿元。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省简政放权“开办企业”先进开发区、省苏北地区双创人才示范集聚试验区等荣誉。在全省排名连续四年实现进位,位列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第67位(总计115家),苏北片区省级以上开发区排名第17位(总计40家),首次位居淮安市县(区)省级开发区第2位。洪泽开发区的转型之路,给全市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是,无论是“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还是“凤凰涅槃”都是自我革新的过程,需要改革的决心和坚守的初心,要实现园区的高质量的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把低质效企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城市综合功能区。启示一:创新招商模式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关键一招。开发区能否成功转型,关键在于能否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招商引资的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天虹纺织、金虹新材料能够落户洪泽经济开发区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洪泽经济开发区早谋划、多洽谈、善创新的结果,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的现代纺织产业园则是洪泽经济开发区以商引商的现实案例,入园项目主要是通过现有企业的业务关系为洪泽纺织产业的补链、强链引入上下游企业。全市各级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洪泽开发区的招商模式,如推动零供地招商,优先推荐使用闲置低效企业,引导现有企业采取合作、租赁等方式增加投资,力促闲置土地、厂房的充分利用;推动链条式招商,从产业链设计开始,明确未来招商引资的主要目的地、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投资团队、销售市场在哪里,点对点地上门精准招商;专业化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加大人员培训,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招商积极性。启示二:企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动力源泉。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开发区”考量的重要标准。洪泽开发区在推动园区转型过程中,注重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引导企业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引领和创新能力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创新,洪泽经济开发区诞生了多个领军行业企业,在淮安市第三届企业科技创新大赛中,洪泽区江苏埃夫信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久裕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及淮安巴德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3个项目入围全市优秀项目,入围项目数位列各县区第一。我市各级开发区在推动“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都要注重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源。如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下功夫,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支持设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在打造创新孵化载体上下功夫,围绕科技创业和科技产业集聚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科技招商,打造更多两个科技孵化平台。在培养引进科技人才上下功夫,通过协调调动、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集聚科技型、创新型人才,为开发区转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启示三:提升软硬件环境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梧桐之树。开发区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洪泽开发区一手抓基础配套提升承载力,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生态规划、环保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3400万元用于园区路网及附属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居住的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各类项目承载平台;一手抓体制机制提升内生力,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从有利于项目建设、园区质效、帮办服务、保障发展的角度出发,细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目前有些开发区处于“空转”和“产业孤岛”状态,在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功能配套、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开发区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改善服务环境,如高度重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配套,解决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员”转变,打造实体经济发展的创业福地、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启示四:坚持部门联动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效率保障。在推动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闲置土地基本上都已在企业名下,并且办理了银行贷款质押,企业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导致从行政和司法上都难以进行转让、回收。国土部门回收土地由于受已使用土地占比、出让协议未规范、举证取证难、周期过长等因素影响,往往不愿意也很难推进土地回收。这也是各级开发区在转型升级中遇到共同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职能部门联动执法、形成合力。如法院、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围绕低效企业盘活工作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土地回购机制,加快低效用地使用清理,探索建立低效用地的倒逼机制,对存在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企业在能耗、金融信贷和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差别化政策,形成工作合力;项目招引部门要强化招商协议的履约管理,用协议中投入和产出约定来倒逼企业形成内生动力。作者:洪泽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周海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展现新面貌!

鬼潜艇

研究报告: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广州居首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李晓喻)21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广州居首,青岛次之,昆山第三。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营商环境分成软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商务成本、社会服务和市场容量六个指标,对商务部公布的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前30强进行了营商环境水平测算分析。根据其研究报告,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前十名依次为广州经济开发区、青岛经济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报告指出,广州经开区营商环境居首,主要得益于经济总量大、基础设施完善、户籍门槛低等。但广州经开区科技创新不足,今后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造有利于科技研发的氛围。从分项来看,软环境方面二三线城市经开区实力较强;基础设施方面一线城市经开区具有绝对优势,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居第一;社会服务方面,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开区、西安经开区位居前三。报告建议,今后各经开区应依法保障各类所有制和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在政府资金投向、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质许可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占全国10%左右,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占20%左右,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期,中国对改善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越发重视。继今年5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支持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投资项目审批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提出要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等创新举措,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完)

告之海曰

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北京经开区社会服务进步明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北京经开区社会服务进步明显,昆山经开区产城融合促转型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宋兴国 李燚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着我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排头兵”和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的重担。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收入约占全国总量的10%。前30名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万亿元,占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比重为37.7%。同时,各类开发区也被要求建设成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11月27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位列指数排名前五名。报告注意到,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不断推进,各地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工作从为企业提供商事管理、法治公平和政务服务等领域的“补短板”开始,逐步进入追求产业链稳定、营造企业创新氛围等新的阶段。注重产城融合报告注意到,开发区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较为发达的开发区,往往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比较密集的都市圈地区。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都市圈”时代,我国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从产业和人口的空间布局上,也开始从过去的“大功能板块分区”,进入“组团式”发展阶段。其中,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我国城市和区域建设的标杆项目,往往都采取了类似的发展理念。所谓“组团化”发展,其核心是,构成大都市圈的每个组团,都是功能齐全的混合型布局,居民绝大部分日常的生产生活,都可以在组团内部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都市圈解决,从而减轻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压力,减缓城市病。而从开发区发展历史来讲,往往距离中心城区较远、承担的主要是单一的生产职能,“产城融合”的程度不够,因此,一些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指数上,往往在体现产城融合的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服务指数上得分较低。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开发区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的补完,也成为了提升城市营商环境、缓解城市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19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昆山经开区跻身第5名。而在本报告营商环境水平测评中,昆山经开区也仅次于广州经开区,排名第2。总体来看,昆山经开区的“产业园区”属性仍然比较明显,在开发区人均进出口总额、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物流用时指数、税负成本指数、工业水气价等涉及生产属性的三级指标中,排名都非常靠前。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目前存在的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营商环境短板,昆山开发区也正在推动从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市转型,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东部新城”和“生态、业态、形态、神态有机融合”等目标,布局青阳港滨水城市中心、夏驾河科创走廊、蓬朗老镇特色街区、“东新街-朝阳路”商业中心、高铁南站商务区“五大区域”,实施蓝天保卫、碧水畅流、净土守护“三大工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群众获得感。根据报告测算,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综合排名较上年上升4位,至全国第十一名。其中,社会服务指数得分进步最明显,2019年该地不断增加医疗、教育供给,全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720个、学前教育学位630个,科技研发强度继续稳居第一,园区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报告则指出,长期以来,开发区作为产业园区,主要承担生产职能。但随着城市发展形态的变化,“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位于大中城市的经开区,为了避免城市病和长距离通勤,通过产城融合发展,实现职住平衡、降低居住成本,也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营造创新氛围报告指出,从目前来看,各地经开区在商事管理、法治公平等方面,都做出了长足的努力。但是,创新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营商环境建设不能仅限于通常商事管理的便捷、公开、高效,还应更多关注优化创新环境问题。以南京经开区为例,在此次经开区营商环境排名中,南京经开区位列第四,相比去年的第十,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具体来看,南京经开区在软环境指数中得分位列第4,社会服务指数第5,基础设施指数第8,市场容量第9,生态指数第11,商务成本指数第20。软环境、社会服务指数、商务成本和市场容量分别比去年上升了5位、6位、3位和1位,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则分别下降1位和2位。依托南京市的良好资源,南京经开区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领域,都有着较好的资源优势,同时房价相较于杭州等同等发展水平城市也有优势。强大的制造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链条、成熟的制造业服务机制,是南京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南京经开区依托LG、德国博世、中电熊猫、康尼机电、天加环境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液晶谷、中国(南京)智谷等重大载体平台,做精做优做强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这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南京经开区也非常愿意为这些企业提供从物料供应、金融服务到纾困激励的一系列服务。疫情期间的亿元企业补助金、全国首创的“政企金”合作模式实现企业贷款秒批等,都是南京经开区改善营商环境的尝试。报告认为,尽管南京经开区打造了围绕“产业链”的营商环境优化措施,但下一步,应该围绕打造“创新链”,推动服务于创业创新的政务服务、软环境等营商环境改革。(作者:宋兴国;李燚)

同声相应

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可研报告通过市级评审

2018年1月5日,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在金海湾会议室举行。市委改革办、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人,临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商务局局长张剑主持。会议现场会上,张剑传达了市委岳普煜书记的重要批示及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开发区改革创新进行专项督查的有关事项;临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育敏介绍了准备升级国家级开发区的前期准备情况,希望市直各部门对《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将以这次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全面加快临汾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步伐,全力打造临汾乃至山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后,山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汇报了《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概括、编制依据和编制思路。并重点从升级的背景及必要性、总体框架规划构想、土地开发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环保资源生态安全影响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和讲解。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都原则同意可研报告,并结合各自工作,对可研报告提出了具体工作建议和要求。张剑主持评审会议张剑强调,开发区提质升级和改革创新是省、市重点工作,临汾开发区是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的试点,是临汾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意味着我市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工作进一步推动,将对我市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听取《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汇报,感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切合实际。希望临汾开发区和报告编制单位,要根据市直各部门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迅速修改完善可研报告。各部门要尽快出具论证意见,确保升级工作顺利推进。郑育敏(中)汇报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工作会后,临汾开发区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可研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市直相关部门出具了论证意见,市政府正式上报省政府,这标志着临汾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可研报告通过市级评审。(辛 慧、李俊艳)

蜜月期

《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广州青岛昆山位列前三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记者丨宋兴国,雷悦雯 北京报道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在新一轮针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放管服”等改革下,各地的经开区如何再次起到示范作用?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新型城镇化提速和经开区自身模式亟待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营商环境的改善如何帮助各地经开区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加速实现转型升级?目前,全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占全国10%左右,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占20%左右,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开区对地方经济贡献更大,有的达到了当地生产总值的六成。《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提出,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如何看待全国各经济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水平?各个经开区营商环境有什么短板?8月21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京东数字科技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报告以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名为基础,对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 为地方经开区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提供参考指标体系,为经开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预判分析。从测算结果看,2019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报告认为,经开区可通过AI、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促进园区产业聚集,提升园区营商环境。比如京东城市的AI+产业发展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数字网关技术打破各委办局的数据壁垒,让海量多维数据实现“高效对话”,以此针对财政管理部门、投资招商管理部门、经济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保管理部门等,提供AI+财政划拨、AI+招商引资、AI+企业扶持、AI+人才引进等“AI+”解决方案。比如针对投资招商部门,“AI+产业发展”综合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当地营商环境、明确招商方向、评估招商效果,以及对招商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和政府投资的有效性。一、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广州经开区第一,青岛第二,昆山第三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标有6个分项指标,分别是软环境权重30%,基础设施权重10%,生态环境权重10%,商务成本权重20%,社会服务权重10%,市场容量权重20%。从测算结果看,2019年营商环境指数最高的前十名,分别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经开区营商环境情况看,长三角、珠三角的营商环境水平最高,营商环境指数前10名中珠三角占2个,长三角占4个。京津冀的经开区营商环境水平比较靠后,无一进入前十名。二、软环境指数:青岛经开区、西安经开区、成都经开区、广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位居前五软环境指标分为5个三级指标,即市场主体和人口的数量,市场主体和人口的增速,内外资利用情况,税负情况,社会信用。其中市场主体和人口数量指标,分为企业数量、快递数、常住人口数三个指标,各占1/3权重。市场主体和人口增速指标,分为快递增速、企业增速、快递用户增速、人口增速四个指标,各占25%权重。内外资利用情况,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资使用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资投资增速,各占25%权重。税负情况使用一般预算收入与GDP比值。2.1二三线城市企业增长快,西安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长沙经开区企业增速位居前三从开发区的企业数量增速看,西安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合肥经开区,杭州经开区的增速高,但是一线城市北京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金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的企业数量增速在全国靠后,这与这些地区低附加值产业面临退出疏解压力,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再出发的新形势有关。从经开区企业数量看,昆山经开区、南京江宁经开区、青岛经开区、苏州经开区,哈尔滨经开区,位居前五名。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广州经开区、南京经开区、芜湖经开区、北京经开区、上海金桥经开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最后几名。三、基础设施指数:烟台经开区、长春经开区、淮安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交通投资有增长空间本报告也对经开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测算,包括经开区高铁便利度(用高铁站距离经开区的最近距离)、经开区物流所用的时间等。一线城市经开区基础设施水平具有绝对的优势。一线城市5大经开区位居全国30个国家级经开区前五名。其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位居第一,该地拥有全国唯一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多个交通模式有效衔接的优势。基础设施指数在全国排名靠后的有烟台、长春、淮安、连云港经开区等。这些一般都不是全国综合枢纽城市。未来,这些城市在多个交通领域需要加快投资步伐。四、社会服务指数: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开区、西安经开区位居前三社会服务指数,有9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图书馆数量、体育馆数量、医院数量、小学数量、高等教育情况、科技研发情况、银行网点情况、城市孵化器数量、快递数量。其中高等教育包括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比重2个四级指标。城市孵化器等使用第三方数据,高等教育使用统计年鉴数据。科技研发指标用城市科技研发强度和经开区每千个企业专利数加权测算。社会服务指数位居前5位的经开区分别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开区、西安经开区、上海金桥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前五位中有3个经开区位居一线城市。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图书馆、体育馆、医院、大学、银行网点等指标均列30个经开区首位。此外,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紧邻上海火车站南站及虹桥机场两大交通枢纽,人流量大,交通物流便捷,不仅线下购物方便,线上网购更加近在咫尺。4.1北京经开区、上海经开区研发投入、转化双强从经开区所在城市科技研发强度看,级别比较高的超大城市具有绝对优势。比如研发投入资金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最高的分别是北京、西安、上海、南京、长沙、苏州、宁波、天津、成都。经开区每千家企业拥有的专利数,一线城市拥有绝对优势。比如经开区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前几名分别是上海金桥经开区、北京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天津经开区和南京经开区。但是一些城市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大,专利数量并不多,这可能反映出科技投入产出比不高。经开区可以通过和第三方联合成立智能城市研究院的方式,培养本地人才,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通过汇聚政产学研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高端人才,实现高端人才本地化。通过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申请科研课题,孵化科技创新,实现先进技术本地化。最终,通过智能城市研究院,为本地企业输送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赋能本地企业,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产业创新,实现地方税收增加、经济增长。五、生态环境指数:北京经开区、秦皇岛经开区、烟台经开区、宁波经开区、青岛经开区位居前五北京在30个经开区所在城市中,有着最高的建成区绿化率。排名前五的经开区中,除北京外,其余四个均靠近海洋,属于海滨城市,这使其具有较好的空气质量和建成区绿化率。经开区可以基于空气质量、气象和天气预报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细粒度分析、历史空气质量统计分析和未来空气质量预测分析。六、商务成本指数:淮安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长春经开区、沈阳经开区、芜湖经开区得分最高,成本最低从结果看,二三线城市经开区的商务成本比较低,商务成本指数得分最高(商务成本指数是逆指标,成本越高,得分越低)的前10名,分别是淮安、连云港、长春、沈阳、芜湖、秦皇岛、哈尔滨、烟台、西安、镇江经开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商务成本指数得分最低的后六位经开区,分别是广州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杭州经开区、北京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上海金桥经开区,除了杭州外,其他地区均为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市场竞争激烈,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房价因素成为拉高其商务成本的主要原因。另外,华北地区的工业用水价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位于北京、天津和秦皇岛的多个经开区,其工业水价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拉高了其商务成本指数。6.1淮安经开区、连云港经开区房价收入比最低作为商务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所在城市人均收入和2019年一季度新房价格等多个参数计算的房价收入比指数,被认为是衡量经开区及其所在城市,在全国竞争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房价收入比一线城市最高,在20左右(按照每100平方米房价,与双职工家庭夫妻两人工资之比),而淮安、芜湖、连云港只有5左右。尽管北京、上海的收入仍然全国领先,但受限于过高的房价,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金桥两大经开区和北京经开区位于三十个经开区末位。而土地市场持续火热的杭州,当地的杭州经开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广州经开区和广州南沙经开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经开区。在房价收入比较低的经开区中,除去连云港、淮安等三四线城市的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得分相对靠前,长沙经开区的工资水平在30个经开区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但房价收入比却较低,房地产市场的良好管控,成为了提升当地经开区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七、市场容量指数: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昆山经开区第二本报告市场容量指数在传统社会零售数据的基础上,引入国内主流电商的消费零售数据,综合考量线上线下的消费市场潜力。数据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市场容量指数居首。其后则是昆山经开区、北京经开区、广州经开区、上海金桥经开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天津经开区、广州南沙经开区、武汉经开区和南京经开区。而结合线上与线下数据的消费市场指数,镇江经开区、上海金桥经开区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进入前三。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经开区,主要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而长春经开区则由于线上消费的优势,进入消费市场指数的前十。经开区可以把社会消费数据、线上消费数据和居民收入数据相结合,基于居民线上消费数据和线下消费数据,结合居民收入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城市消费水平及地区居民消费情况进行跨时空分析,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周期、消费群体特征和偏好,由此建立消费画像。消费画像可以使政府更清晰具体的了解城市消费环比水平,居民消费相关情况,辅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优化产业结构等,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八、主要区域经开区营商环境分析1、一线城市经开区:北京、上海、广州⑴北京经开区:转型加快,处于腾笼换鸟的阶段根据报告测算,北京经开区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得分均位居第五位,生态环境指数居首位,市场容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其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居第15位,短板是商务成本和软环境,得分分别位居第28位、24位。北京经开区企业增速慢,原因是北京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根据北京经开区负面清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9年版)》),该地禁止和限制的产业比较多,包括汽车、生物医疗的一些产业。北京基础设施良好,物流时间在全国第三快,但是平均工资和房价收入比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可见北京如果发展一般制造业,很难有可持续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发展高科技产业,则具有优势。北京经开区每千个企业专利数为全国第二,有专利的企业比例也是全国第二,全市研发投入强度为全国第一。这表明北京作为全国科技中心地位凸显。但是北京经开区小学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后,另外经开区附近河流水质比较差。这也表明,北京经开区产城融合性待加强,社会服务配套还不够完善。⑵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金桥经开区:基础设施最好,工业同样面临转型问题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上海金桥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得分第一、第二,社会服务得分第一、第四,市场容量得分均居前六名之内。但是上述经开区也有短板,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比较差,商务成本比较高,这与北京的情况类似。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金桥经开区,工业都面临转型的问题。上海过去支撑经济的石化、钢铁、汽车等遇到了需求下降的情况。上海金桥经开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一个巨大的优势,是科技力量强。其中上海金桥经开区有专利的企业数量占26.65%,位居全国第一。⑶广州经开区营商环境全国最好 但仍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根据报告测算,广州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得分为全国第一,这与其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以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软环境指数全国靠前有关(分别位居全国第四、第五、第四位)。广州经开区基础设施良好,物流平均用时短,科技型企业多,雾霾浓度低,好天气数量全国靠前,该地市场容量大,这与广州作为全国商业中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一)的定位吻合,广州近年来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作为全国一线城市户籍门槛低,反映出该地营商环境水平在全国具有巨大的优势。广州开发区多年来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广州开发区也专门成立了营商环境改革局,这是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第一个直接以营商环境命名的机关部门,该部门改变了过去多部门对营商环境改善的“多龙治水”面貌。广州经开区利用“区块链+AI”技术, 试点上线了“商事服务区块链平台”,开启了“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的企业开办模式,在全国开办企业方便性上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广州经开区科技创新不足,广州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不到北京的一半。未来广州经开区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尤其是要创造有利于科技研发的氛围。良好的科技研发氛围,需要有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科技实验室等。建议广州经开区对科研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为该地未来产业升级提供支持。2、中西部城市经开区:西安、成都、长沙⑴西安经开区企业数量增速第一 科研产出待加强在本报告的营商环境测评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指数位列第四。具体来看,在软环境指数方面,西安在30个经开区中名列第2,社会服务指数位列第3,商务成本指数第9,基础设施指数、市场容量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则分别位列第10,第19和第25名。西安经开区显示了整体良好的经济活力和招商引资环境。尽管GDP规模和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经开区中处于中游偏下位置,但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经开区中位列第一。同时经开区企业数量在30个经开区中稳居第六,而经开区企业数量增速排名第一,快递数量增速和快递用户增速同样居首。税负成本指数位列第五,对于企业也颇具吸引力。房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随着西安人口快速增加,需求增长引起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房价收入比指数得分在30个经开区中排名靠后,且随着西安房价在2019年持续领涨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还有进一步攀升可能。⑵成都经开区:经济总量西部第一,公共服务短板待补成都经开区的营商环境指数在30个经开区中排名第六。具体来看,软环境指数位列第3,基础设施指数位列第8,商务成本指数第12,生态环境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市场容量指数则分别位列第13,第19和第16位。在经济结构层面,成都经开区的GDP总量在所有30个经开区中居于第11位,在中西部地区仅次于武汉经开区和长沙经开区,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总体来看,企业数量在中西部地区经开区中,落后于西安和武汉经开区,但增速尚可,成都经开区企业数量增速在30个经开区中位于第11位。⑶长沙经开区企业注册快,软环境良好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第八,这与软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指数排名靠前有关。长沙商务成本很低,指数排名第十一(逆向指标,成本越低,得分越高)。长沙经开区的短板是生态环境待改善。长沙经开区2018年企业增速在4成左右,全国第三。2019年情况类似。2019年1月至5月,长沙经开区园区新增商事主体(企业)1709家,同比增长52.59%,累计达到9785家。3、东部与东北城市经开区⑴黑马青岛经开区软环境居首 营商环境排名第二测算发现,青岛经开区营商环境在众多发达的南方经开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紧随广州经开区,排名第二。软环境、生态环境是青岛经开区的优势,尤其是软环境指数,排名第一。其中,青岛经开区在利用外资规模、投资规模、税负成本、经开区企业数量、快递增速等多项软环境指标中排名靠前。⑵哈尔滨经开区——东三省经开区中营商环境最好在东三省的省会城市经开区中,哈尔滨经开区营商环境最好,排名11,沈阳经开区排名14,长春经开区排名16。测算结果表明,东三省三个经开区存在共性,即商务成本较低、空气质量好。工业水价、电价、用气价格、工资成本、房价收入比处于较低水平。长春经开区商务成本排名第三,沈阳第四,哈尔滨第七。九、 大数据+AI赋能营商环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帮助地方企业成长壮大、精准引进所需人才。十、对各经开区发展的建议经开区应当依法保障各类所有制和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在政府资金投向、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一线城市经开区要切实降低房价成本,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另外一线城市应该切实控制房价成本,加大共有产权房,以及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的步伐。经开区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清单制度。按照全国统一标准编制并公布本级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审批事项名称、适用范围、前置条件、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并实行动态管理。中西部以及一些二三线城市,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房价收入比低的优势,加快实施创业创新,吸纳投资资金,促进企业注册增长,做好孵化工作。从生态环境来看,一线城市以及一些二线城市要加快产业腾笼换鸟的步伐,加快经开区化工、钢铁等重工业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减少对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质的污染,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经开区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很多经开区研发经费投入很大,但是在专利指标方面表现落后。这说明很多经开区企业对研发重视不够。当地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科技研发环境,比如建立科研平台,对研发产品投资给予金融、财政等支持,促进成果运用。经开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和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自主权。一线城市开发区减少购买汽车、住房,以及对常住人口子女的教育限制。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可以加强经开区等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尝试开展“大站、快跑、高运量”的城郊快速铁路的建设,优先在经开区与城市中心、交通枢纽之间形成地铁+城郊铁路的轨道交通体系,提升经开区通勤体验。在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通过电商、物流、金融、技术等资源输出和政府配套产业政策,联合打造“人才优势+成本优势+产业链服务+政策引导”的服务体系,促进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经开区可通过AI、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促进园区产业聚集,提升园区营商环境。报告团队:学术指导:黄朗辉;报告负责人:陈晨星 耿雁冰 报告主笔:定军 报告撰写:宋兴国 王佳昕 报告设计:邓居轩 技术支持:京东数字科技智能城市事业部数据科学家张钧波,剧梦婕、胡洋吉、宋礼、张英霞、孔鑫等亦对报告有贡献联系方式:dingjun@21jingji.com;songxg@21jingji.com

利合

重器之“轻”——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蹲点报告(一)

编者按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前行,正在给青海大地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由此呈现的是理念的全新变化,是实践的波澜壮阔。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题报道。本报记者将通过蹲点采访,挖掘报道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反映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增添新动力,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敬请关注。重器之“轻”—— 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蹲点报告(一)铜箔边部检验。工作人员检查产品外观。测定锅炉水中的碱度含量。图为微孔铜箔展示。俯视生箔车间。走向世界的“青海造”2012年,25000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实现达产;2013年,实现超薄型非载体铜箔成型的重大突破;2016年,青海锂电产业的重要“补链”——投资24亿元的年产40000吨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一期项目破土动工;2017年,细如发丝的6微米铜箔产品批量化生产;2018年,在国内首创微孔铜箔……诺德股份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一开始的工艺全复制,到自主研发、批量生产,已发展成为中国锂电铜箔行业的龙头企业,也让“青海造”迈步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黄灵燕 摄6微米,什么概念?一根头发直径的十二分之一;一张普通A4打印纸厚度的十五分之一。随着5G商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市场对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电池需求快速扩容,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轻薄化趋势愈演愈烈。6微米铜箔产品拥有直接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需求等优势,成为当下企业竞相追逐的热点。在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中,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及电力传输的“神经网络”。薄如蝉翼,细过发丝,6微米锂离子电池用双面光超薄电解铜箔是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为代表的3C产品、ESS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航天等产品电池的核心材料。作为新一代国之重器的锂离子电池,曾经亮相央视财经频道大型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而其中,贯穿始终的6微米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让人连连称奇。意想不到的是,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德股份)在青海的工厂就是这6微米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的主要生产供应商。从惠州走向青海诺德股份集团旗下拥有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联合铜箔)、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青海电子)和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青海诺德)三大全资电解铜箔制造基地的诺德股份,是我国铜箔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正是缘于诺德股份,才有了今天的青海电子、青海诺德。“十二年前,我们怀着振兴民族工业的满腔热忱,将电解铜箔项目在青海这片热土上扎根发芽,开启了铜箔制造的新篇章。数十载风雨沧桑,我们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现如今已成为中国锂电铜箔行业的龙头企业。”诺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青海电子和青海诺德两家公司总经理周启伦说。2007年,诺德股份青海电子入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分两期建设年产25000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于2012年实现达产。公司成立之初,就本着使用惠州联合全套成熟的电解铜箔生产制造技术,依托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此举对于延伸我省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基础材料产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加快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和规模,拉动我省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公司成功开发出6微米双面光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产品,实现超薄型非载体铜箔成型的重大突破;2016年6月,青海锂电产业的重要“补链”——投资24亿元的青海诺德年产40000吨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一期10000吨项目破土动工;2018年8月,一期10000吨动力锂电铜箔工程项目投产,青海诺德生产的第一卷铜箔——新一代动力电池用环保型6微米高抗拉无铬电解铜箔诞生;……“截至目前,诺德股份电解铜箔一年43000吨的产量中,除惠州生产的8000吨外,全部来自青海。”周启伦介绍,诺德作为国内第一家研发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的企业,从惠州走向青海,从一开始的工艺全复制,到自主研发,批量生产,应该说,随着青海诺德年产40000吨电解铜箔的全部投产,未来,青海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电解铜箔主产区。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知名电子企业所用电解铜箔都来自诺德,来自青海。诺德铜箔在国内市场连续七年蝉联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铜箔生产供应商,不仅如此,近百项发明专利,使得研发能力在同行业首屈一指。周启伦说,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立足国内,将目标指向全球,力求成为世界范围内辐射上下游,整合新能源产业链的先行者。从厚到薄的突破一卷薄如蝉翼、性能优良的6微米锂电铜箔需经“千锤百炼”才能诞生。诺德股份是国内率先实现6微米锂电铜箔批量生产的企业,6微米抗拉强度稳定达到40公斤以上,在保持高抗张特性的同时,延伸率仍然保持在5%至7%。诺德股份青海地区技术部副经理李梓铭说,锂电铜箔生产要经过溶铜制液、生箔制程、分切制程及品质检控四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外观没有瑕疵,性能优异,却极其艰难。周启伦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铜箔在国内空白,技术各方面都不成熟,只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们靠着创新自主品牌,提高设备精度,完善工艺技术,提高设备检测自动化程度等,才有了产品从厚到薄的发展。从35微米、18微米、12微米,至9微米、8微米、7微米、6微米、5微米,再到4.5微米、4微米,甚至到微孔铜箔,虽不是一蹴而就,却也冲出万难。行走在青海大地上,诺德股份铿锵有力。5月15日,走进青海诺德锂电铜箔生产车间,我们感受着这里无处不在的“高精尖”。和所有进入车间的工作人员一样,我们穿上天蓝色的隔尘服、套上防尘鞋罩、戴上帽子、口罩,经过喷淋间360度无死角除尘,走进整个工序的核心——生箔车间。在这个无尘化管理的生产车间里,我们看到,48台自动生箔机正在满负荷运转。一眼望去,整个车间不超过10名工作人员,一个人同时负责几台设备,生箔机控制系统显示的速度、收卷张力、长度等一目了然。陪同采访的诺德股份青海地区行政部经理阿力说,车间环境属无尘等级,温湿度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实时传送,实现多终端监控。整个车间里,作业流程数字化管控,智能终端无缝采集,电子表单无纸化作业,数据实时自动汇总……青海诺德已走向国内行业领先,所生产的6微米高抗高延电解铜箔已拥有与日韩等企业同类产品相抗衡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诺德股份青海地区常务副总经理李永贞介绍,在行业顶尖生产设备、中控系统、在线检测设备和信息追溯系统的助攻下,诺德股份铜箔生产线已经实现了“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无论是周启伦、李永贞这些老诺德人,还是年轻一代的诺德人,谈及微孔铜箔,脸上满是骄傲和自信。“透过微孔铜箔,依然能看清眼前的事物,如同戴上一副茶色眼镜。”周启伦说,微孔铜箔的研发成功,在减轻锂离子电池重量的同时,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对动力电池行业技术提升有重大推动作用。随着青海千亿锂电产业规划的实施,以及全球锂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诺德股份瞄准技术前沿和高端产品再次发力,于2018年3月成功试产微孔铜箔,成为国内首创。即在厚度为6至12微米的原有锂电铜箔基础之上做二次深加工,确保铜箔物理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可保持较高的延展率与抗拉强度。目前,微孔铜箔已通过各项性能测试,同等面积箔材,其重量减轻20%至50%,从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同时,通过箔材孔隙间形成的“锚型”黏合, 功能涂层粘附力、浸润效率及浸润一致性等均得以大幅度提升,从而明显提高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微孔铜箔的成功研发,让诺德铜箔技术水平再一次站在了国际第一梯队的顶峰。从加到减的转变诺德从集团公司到每一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各厂承担新产品研发、工艺技术改进、技术推广等,从小型实验室推广到研发实验机,再从小批量生产,推广到整个生产线批量生产。可见,强大的研发团队、创新型人才是支撑公司不断革新和进步的关键。“生产一万吨铜箔运行成本相当高,而生产工艺从8微米到6微米铜箔产值将增加20%,再提升到4微米,产值增加30%。”周启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生箔机4万安倍的电流生产6微米铜箔,其线速度是10米/分钟,可出成品铜箔1吨/天。10000吨/年铜箔产值达10亿元以上。自2017年6微米铜箔批量化生产以来,产量占主导产品的50%-60%,8微米占总产量的40%-50%。未来市场4.5微米、4微米将成为趋势。在周启伦看来,铜箔轻薄化是一个趋势,能帮助增加电池能量密度,但是单单靠厚度上的改变,对锂电池性能的提升可能不会太大,在轻薄的同时需要在铜箔的其他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2017年,由于设备老化铜箔切面质量不良,造成退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上下绞尽脑汁,寻求专家解决困难。李永贞说:“这个问题难住了技术人员,我试图向国内外专家求助,得到的答案是,需要50万元技改成本。于是公司成立跨部门创新工作小组,力求找到最佳办法。”长期从事铜箔分切工作的刘春霞首当其冲。她和同事陈玉虎发现由于机械磨损使得切片水平线偏差,导致卷边。如何解决,刘春霞陷入深思。心心念念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答案迎刃而解。一个手串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如果我们在切割刀片的尾端加装一颗牛角珠,那么刀片就可以平衡在水平线上进行切割,而且牛角珠不是金属,不会对铜箔和机械造成影响。”果然,创新小组试验性地在一台切箔机上加装了一颗直径15毫米的牛角珠,问题解决了。李永贞说:“这一创新将铜箔切面质量不良造成的退货率降至零。”无独有偶。李梓铭对提高电解铜箔抗拉强度的研发,仍然记忆犹新。2018年底,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李永贞带领技术部的工作人员成功将电解铜箔的抗拉强度提高到每平方毫米40公斤以上,但表面粗糙度Rz要求小于2微米。为了提升抗拉强度,降低粗糙度,技术部人员通宵达旦,尝试增加多种添加剂,均未见效。李永贞出差路上都在一直思考这一增一降的难题。一天,坐在宾馆里,他突然“灵光一现”,加法不行,为何不尝试减法呢?翻出草稿纸,列出添加剂的所有成分,李永贞反复思索后拨通了李梓铭的电话:“去掉一项添加剂。”而这一项却是业内公认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去掉关键性添加剂真的能成功吗?”李梓铭心里打鼓。第二天一大早,他与同事们开始了新的实验——做减法。在实验室内,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阴极辊上生出的表面光亮的铜箔,逐渐有了信心。当做减法后生产的第一张铜箔拿在手上时,李梓铭和同事们激动不已。谈及未来,30岁的李梓铭说,相信诺德锂电铜箔将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里风驰电掣!未来已来。新能源时代,时刻保持着竞争力和吸引力,致力成为全球锂电铜箔领导者,诺德已经在路上。大国崛起,重器先行。6微米电解铜箔,彰显着重器之轻,却浓缩着青海工业的最新发展,无不让我们感受到青海工业的进步与飞跃、担当与荣光。记者感言一块微孔铜箔 透视出中国自信贾 泓“瞄准技术前沿和高端产品,我们积极开发研制了微孔铜箔,并已具备了量产能力。”周启伦手里拿着一卷微孔铜箔,话语间毫不掩饰内心的骄傲:“2018年3月,诺德成功试产微孔铜箔,成为全球首创。”“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同步试验多种铜箔。这是我们与下游企业沟通后,为其科研创新提供的必要材料,也是为未来市场做出的产品储备。”在李永贞的办公室内,可以看到多种铜箔样品,他说:“这些产品可能在几年甚至十年后才会进入量产阶段,我们有信心,中国的相关产业将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优质的产品储备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制胜牌’。”薄如蝉翼的微孔铜箔,透视出铜箔行业科研创新的中国速度;短短的话语间,展现的是一个企业对中国锂电行业的自信;诺德人对国内市场的判定和理解,道出的是地处偏远的青海企业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信。每每提起高质量发展,一说创新,二说人才。但在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自信心变得更为重要。有了这样的中国自信,才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到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有了这样的中国自信,才能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中,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走得更稳;有了这样的自信,企业才有能力更加从容地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登高望远,将企业的自信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发展自信之上,将企业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对中国乃至世界行业发展的前景之上,企业的发展方能大跨步、勇创新、够稳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正是像诺德一样充满中国自信的企业,在青海、在中国,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汇聚成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凝聚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自信。作者: 林玟均 贾 泓 通讯员 肖子树 来源:青海日报

彼圣人者

研究报告|NO.4 郑州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郑州高新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城区西北部,是1988年启动筹建的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之一,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区域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总人口35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万余家。本文依据国家高新区创新指标体系,结合郑州高新区的发展同额点,构建了郑州高新区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以2015年标定100的指数为基期进行测算,2015-2018年郑州高新区创新总指数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由2015年的100增长至2018年的184.2,年均增长28.1点。就具体年份而言,2016年较2015年增长了39.6点,2017年较2016年增长了12点,2018年较2017年增长了32.6点。总之,郑州高新区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呈现持续快速上升态势。这说明郑州高新区深入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形成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实现了以创新为驱动的快速发展。在四个分项指数中,创新驱动与创业活力分项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对总指数贡献大,反映园区在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表现较好。服务环境与社会贡献分项指数也实现的持续稳定增长,说明园区在创新创业服务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分项指数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态势,这与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工作开展进度和效用显现速度紧密相关。开放合作与协同发展分项指数在2016年之后增长缓慢,说明园区在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与郑州高新区所处地理空间、发展阶段以及重点工作部署有直接关系。创新驱动与创业活力指数增速最快。2015-2018年郑州高新区创新驱动与创业活力指数分别为100、160、197.9、229.5,2018年较2015年上升了129.5,呈现出了持续上升的变化态势。通过进一步与另外三个分项指标对比分析可知,创新驱动与创业活力指数在四个一级指标中增长幅度最快,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园区创新要素持续集聚和创业孵化培育能力提升。据统计,郑州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当量数由2015年9家增长至2018年的66家,省级以上孵化器由2015年16家增长至2018年的42家,当年新增的科技企业数由2015年的92家增长至2018年的362家。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指数波动中上升。2015-2018年郑州高新区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指数分别为100.0、132.6、117.3、166.9,2018年较2015年上升了66.9,整体上呈现出了波动上升的变化态势。具体而言,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指数在2017年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规模降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衰退,在2018年则出现了明显增长,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这既体现了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也体现了在新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大幅增加。据统计,郑州高新区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4家增长至2018年的9家,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由2015年的10.8%增长至2018年的25.2%。开放合作与协同发展指数增速放缓。2015-2018年郑州高新区开放合作与协同发展指数分别为100.0、142.5、151.0、151.8,2018年较2015年上升了51.8,整体而言,增长速度呈现出由快变慢的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之后开放合作与协同发展指数增长较为缓慢,其中2017年较2016年增长8.5,2018年较2017年仅增长0.8,这种增长态势在所有一级指标中最缓慢的。该指数增长主要来源于多元融合发展,在2016年之后,郑州高新区海外资源整合与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均出现了持续下降态势,这说明逐步弱化的海外资源整合与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拉低了多元融合发展对开放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推动作用。这表明郑州国家高新区未来亟需全面推进对外合作,提升整和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能力,进一步充分利用国际技术以及扩宽海外市场,进而增强创新国际化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服务环境与社会贡献指数增速明显变快。2015-2018年郑州高新区服务环境与社会贡献指数分别为100、116.7、134.1、174.7,2018年较2015年增长74.7,呈现出了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服务环境的持续完善。就郑州高新区产业服务环境方面而言,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由2015年的6家增长至2018年的18家,企业当年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由2015年的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1.8亿元,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机构数由2015年的13家增长至2018年的30家。此外,还可发现,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效果不明显(甚至在2018年出现了恶化现象),社会福利贡献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郑州高新区未来应通过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升园区对社会福利贡献等举措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目 录NO.1 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整体发展态势NO.2 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创新发展指数NO.3 长沙高新区麓谷创新指数NO.4 郑州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NO.5 株洲高新区创新发展评估分析NO.6 南昌高新区创新发展评估分析NO.7 太原高新区创新发展评估分析注: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未经原作者允许禁止修改。

撒鱼

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发布 长沙经开区位居中部第一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伍玲 通讯员 黄姿 实习生 潘怡)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今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显示,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该营商环境指数通过京东数科的技术支持,分别测算了软环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商务成本、社会服务、市场容量,分别占30%、10%、10%、20%、10%、20%的权重。2019年营商环境指数前十名是广州经济开发区、青岛经济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2019年上半年,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深耕“产业项目建设年”,抓实“营商环境优化年”,园区工业投资增速7%左右,是全国的两倍以上。 长沙经开区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注册继续实现井喷,增速为50%左右。根据报告测算,长沙经开区之所以营商环境高居中部第一,与软环境、社会发展服务、商务成本等分项指标得分高有关,上述分项指标分别为全国第五、第八、第十一。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工业快速增长,今年1月至6月长沙经开区完成投资87.2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58.84%,超出全年进度近10个百分点。 同期园区工业投资增速为7%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谈玄

雅安经济开发区关于2020年度“两区四新城”招商引资指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一、招商引资指标完成情况。2020年以来,经开区经合局围绕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和经开区工作的总体思路,积极协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招商模式,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升智能制造新产能。截至目前招商引资指标均超额完成。(一)项目招引。重点引进存储服务、数字文创和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同步开展特色大数据应用示范、大数据应用人才培训、大数据应用创新孵化。截至目前,累计签约大数据项目66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其中应用型项目35个。(二)开展专题推介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4次(3月经开区党工委主任胡雪松带队到重庆开展大数据专题招商推介;4月中关村创新中心网络推介会、5月成都市发改委智库成员“党建共建·互联共赢”活动、6月智汇雅安·聚力发展(四川省异地商会企业家雅安行)、7月上旬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东带队赴重庆开展大数据专题招商推介、7月中旬数字创新大赛、8月中关村信息谷和北清智库商学院共同举办的企业家座谈会、重庆市九龙坡区工商联专题推介会、四川中太经济管理研究院企业家雅安专题推介、中太经管院企业家校友会“数字新经济·发展新动能”、9月中旬在杭州举行中国雅云大数据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东主持举办雅安经开区管委会上海宝钢关联企业专题推介会、9月下旬中马企业家视频交流会、中国雅云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其中省外专题推介会4次。(三)开展与成都新经济委、成都高新区招商活动。经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东及经开区党工委主任胡雪松与成都市新经济委对接洽谈,共同打造“成雅大数据产业协同区”,目前成都高新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与雅职院洽谈校企合作事宜,双方共同探讨了大数据、物联网方面的校企合作机会,并计划在学生就业、产业项目实训、大数据师资培训平台等方面达成合作。(四)搭建云渲染平台。雅安数字经济运营有限公司与四川数娱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已合资组建"雅安云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公司,并完成项目平台方案设计,目前正在做机房设计方案及确认采购清单。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突出招商项目落地,加快项目实施。组织工作专班,对重点项目做好要素保障和行政审批服务,每月督办签约项目推进情况,及时汇总、协调项目落地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各项目顺利落地建设。二是强化信息跟踪,进一步对接落实更多项目。梳理各招商信息,捕捉企业投资动向,重点做好来雅考察企业的对接跟踪,了解项目需求,努力把项目信息和线索变为意向协议和合作项目。三是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中国雅云综合运营中心、数字人才公园、实验小学等项目建设,提高产业园综合承载能力,全方位打响“中国雅云”品牌。【来源: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利货财

领跑通讯业“光之速度”——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蹲点报告(三)

领跑通讯业“光之速度”——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蹲点报告(三)光纤筛选车间。光纤检测。光纤拉丝环节。工作人员在检测光纤。中利光纤: 让光通信材料 成为青海优势产业作为省政府“十二五”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西部第一家集光纤预制棒和光纤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13年入驻东川工业园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依托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青海省科技小巨人”“全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优秀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等,并于2017年建立青海省首个光通信材料研究工程技术中心。本报记者 黄灵燕 摄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曾提出:“只要解决好玻璃纯度和成分等问题,就能够利用玻璃制作光学纤维,从而高效传输信息。”这一设想提出之后,有人称之为匪夷所思。但在随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这一“神话”成为了现实:承载了信息的光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中运行。今天,不论你打开电脑网络或者连接手机Wi—Fi,不论你是网上办公或者休闲娱乐,背后提供支撑的正是光纤网络,这个多年前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信息传输方式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然而,许多人并不知晓,为全国光纤网络供应支撑之一的就是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截至目前,企业用细达245微米的光纤网络输送讯息上千万万芯公里,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千圈。也许,此时此刻你正在从事的通讯活动,就是中利光纤为你做着支撑。也正是这家地处青藏高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全国乃至世界通讯行业做着积极贡献。“125微米”的技术升华曾有人提出,地球的沙子和宇宙中的恒星,谁才最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各种各样的太空望远镜和研究都在缩小这个数字的范围,但它仍然不完全为人所知。而干旱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以上。70%的地球被水覆盖,这意味着剩下30%可以近似为“沙质”。虽然星星和沙子的问题我们无法准确回答,但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答案——地球上的沙子多到无法计数,而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硅。也正是这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元素,成为了我们今天拉近世界各地距离的“光纤”的主要成分。光纤只有245微米细,但这如同发丝般纤细的玻璃体中所蕴含的人类智慧和科技成分难以计量,并且依托它支撑起了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青海中利光纤就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分子。2013年8月,西部地区第一家集光纤预制棒和光纤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利光纤正式入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至此开启了高原光通讯的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通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商务往来,到3G、4G、5G的运用,再到村村通工程,大数据运行以及海量数据的运输都离不开光纤。”青海中利光纤总经理谢康说。责任有多大,能力就要有多大。由于光纤拉丝所需的光纤预制棒生产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截至目前全国光纤预制棒的生产企业也不到10家,而中利光纤不仅有能力生产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并且光纤产品性能得到了三大通信运营商的高度认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光纤通信网络建设。借助国内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光之速度”。据统计,自企业投产以来,已连续四年盈利能力成倍增长。随着2019年三期项目的投产,企业即将形成年产1000吨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规模,企业也即将跃居行业前五强。“洁净之地”的绿色发展之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虽然环境无比纯净,但生态也极其脆弱。为此,能落户青海的企业务必经过严格的筛选。“能落户青海是政府对我们企业的信任,同时,我们对自己企业绿色发展也是要求严格,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也正在积极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节支降耗的发展之路。”谢康表示。——在光纤制造行业领域首次实现上下游产业结合的循环模式。其实企业在建厂时就选择毗邻生产多晶硅的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由亚洲硅业提供生产光纤预制棒用的主要原材料“四氯化硅”,也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附属产品,至此,在光纤制造行业领域首次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三期项目达产后,每年将消耗四氯化硅8000吨左右,为企业节省大量原材料成本。——干式废气处理,99%以上的二氧化硅粉去除率及粉尘收集再创收。一期项目采用行业内广泛使用的湿式废气处理设施除尘,为此,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不外排,采用三效蒸发再循环使用。因废水不外排,废水中的二氧化硅粉尘在三效蒸发系统中结垢,导致三效蒸发系统处理盐水的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处理尾气,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将湿式废气处理设施改造为干式废气处理设施。2018年4月运行以来,彻底改变了除尘系统的脏、乱现象,有效减少了运行设备的检修频次。并且,废气中二氧化硅粉的去除效率更是达到99%以上。另外,干式处理设施除尘过程中无污泥产生,节约了污泥处置费用;除尘过程中收集的副产品二氧化硅实现了创收,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氦气回收技术,提高稀缺资源80%循环再利用率。氦气是一种稀有资源,工业中所有的氦气基本都以高昂的价格从国外进口,但在传统的光纤生产工艺中该气体不可或缺。为了提高稀缺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企业突破了工业废气氦气的回收纯化循环利用技术,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氦气利用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80%,大大减少了废气排放量。——真空烧结,实现氯气“0”的使用。为了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企业投入1000万元对脱气、烧结工艺进行技术改进,将原有脱气、烧结工艺中使用的氯气减少为零,同时减少电的用量,生产工期也随之缩短,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一般固废按类处置,原辅材料循环利用。公司在废气处理设施技改前,处理下来的二氧化硅粉和结晶盐混合在一起,只能按污泥处置。技改后,在处理过程中将二氧化硅粉和结晶盐进行了隔离,由于保证了其品质,二氧化硅粉和结晶盐可以得到再利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的生产废水经过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再经三效蒸发系统蒸发,冷凝水回用于废气处理过程,生产废水“0”外排,通过此举措,提高了能源的循环利用率。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客观环境对企业的生产行为产生着“倒逼”效果,企业从创建起就立足寻找绿色发展之路,几年来企业不断开创出降本增效,循环发展的路子,今天,青海中利光纤在行业内已成为标杆,更多地与行业内其他企业分享绿色发展的实战经验。“光之速度”需要不断突破光通讯行业正如其内在“光”一样,行业发展迅速,技术革新迅捷。青海中利光纤在光纤通讯市场激烈竞争的洪流中,激流勇进,不断突围前行。特别是企业建厂之初,就承担了一系列革新任务,“企业最初建厂时不单要面临光纤技术壁垒,更要面临在青海这样一个高海拔地区所独有的困难,气压低致使动力设备功效下降,以及青藏高原气候干燥,易产生静电,影响产品的强度等问题,设备因为‘高原反应’,导致芯棒沉积和光纤拉丝效率不高,影响产品质量,更影响生产效益。”谢康说起企业革新感慨万千。但是为了发展,谢康带领团队对光棒生产进行了大量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并且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虽然均来自国外进口,但通过消化吸收,不仅为我所用,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创新。近年来,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于2016年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建立青海省首个光通信材料研究工程技术中心,近几年先后被评为“青海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青海省科技小巨人”、“全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优秀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等诸多省市级荣誉。“不进则退”在光通讯行业被誉为座右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8年研发费用支出1942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37%。到目前,青海中利光纤已申请专利32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 “光纤冷却装置”获得2018年青海省首届专利奖银奖。公司取得多项技术秘密,如OVD+OVD制作低水峰光纤预制棒芯棒技术、光纤预制棒组织与成分分析等,为了防止技术外泄,全部以技术秘密进行保护。立足青藏高原的这家光通讯企业,正在以“光之速度”前进,今天,青海中利光纤可以自豪地说,通讯发展有我们来为其做支撑。采访手记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芈 峤2013年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落户青海,至2019年整整6年,记者有幸见证了一个高新技术企业的起步与发展。从第一根光纤的拉丝成功,到企业二期的扩建,再到三期的备建。总的来说,企业发展一路阔步向前。如果究其前进的“秘诀”,我想定是“稳扎稳打”四个字。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言,企业的每一次迈步都是依托深扎土地里的支撑。记得由于进口设备来到高原有了“高原反应”,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研究设备改进;记得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员一遍又一遍改进设计图纸;记得为了实现循环绿色发展,相关人员在上下游对接中多次与商家洽谈……每一次的成功,除了青海中利人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也离不开每一步创新,每一次前进所打下的基础。正如总经理谢康所说:“企业发展正是积累: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市场积累。”在青海中利光纤你可以看到一群80、90后的中坚力量,他们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长,从建厂初期的新手到目前的企业发展之支柱,他们就是积蓄的人才。在青海中利光纤你能发现有一定规律性的技术跨越,每一次都是以上一次的创新为基础,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是为下一次发展做准备。在青海中利光纤你能看到最初的单个企业订单到三大通讯运营商的通力协作,再到与华为等大企业的牵手。企业发展就是这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充满自信。当然,成长必定脱胎换骨,成长必定伴随阵痛,迎难而上积累克服困难的经验,勇敢面对下一次挑战的到来。青海中利光纤是一个每一次采访都感觉有新意的企业;是一个让你信心倍增的企业;是一个在积累中不断质变的企业。作者:芈 峤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