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长率基本与2019年持平,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增长质量继续提高。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统筹“稳增长”和化解风险的关系,加快建立健全促进消费长效机制。202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长率基本与2019年持平,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定性因素上分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了微幅波动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GDP基数大幅提高,宏观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有所减弱。我国政府对经济调控的手段逐渐成熟,宏观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20年GDP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第二,经测算,2020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微幅下滑,因此,若国家不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那么我国经济实际增速将在其潜在增长轨迹上运行。第三,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采取降息、扩表等措施,总体有利于我国外部需求的增加,从而带动我国出口增长;中美双方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经贸摩擦导致的负面影响有所减缓。2020年,国家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信号清晰可见,同时,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下,2020年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带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中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实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灵活调控政策下,房地产投资总体稳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杠杆率提升、房地产投资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等因素,使得房地产需求逐渐趋于平稳。对于制造业投资,有利因素是2019年政府推出减税降费、降低社保缴费率、以国资充实社保、降低宏观税负等政策。从方向上看,这些政策将有效提高企业利润,激发企业投资热情。整体而言,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依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有效手段。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模型预测,2020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为8.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4.1%,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3%,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5.1%,比上年略微减少0.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将继续强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居民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5%。在各项消费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预计2020年我国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继续强化。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府更加重视发挥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消费升级过程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汇聚融入实体经济,促进存量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优质增量资源进一步扩充,可以靶向破解实体经济发展难题,熨平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影响。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模型预测,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4.4万亿元,名义增长7.8%,增速比上年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进一步收窄。2020年,物价总体运行平稳,前高后低。物价的推动因素通常可归结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超发和外部输入等。需求拉动,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或者说出现正的产出缺口,通常由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产能利用率、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之差来判断。从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上看:其一,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预计为75.8%,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负的产出缺口。表明我国工业整体仍然处于去产能去库存的调整阶段,负产出缺口对CPI增长有向下的推动力。其二,2019年M1和M2依然维持正常增速,基本与GDP名义增长率相一致。因此,不存在明显的超额货币供给对CPI上涨的推动力。其三,根据世界银行判断,2020年国际油价将与上年持平或略有波动。因此,未来如果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PPI价格总体平稳,由PPI价格变动向下游CPI传导的动力将不足。其四,针对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多项政策稳定猪肉价格,相关措施效果也逐步显现,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虽然猪肉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但总体趋势是逐渐下行,从而带动食品价格和CPI价格有所回落。其五,2019年政府推出减税降费、降低社保缴费率、以国资充实社保、降低宏观税负等政策。从方向上看,一方面,减税降费的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抑制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利润,拉动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对物价产生向上的推动力。由于减税效应的复杂性,政策效果以及对CPI的影响强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综合以上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2020年我国物价水平将处于政策调控目标范围之内。据预测,2020年,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阶段。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2%和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持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总之,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增长质量继续提高。相关政策建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相比降低融资成本、扩大信贷规模的货币政策,应更多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负债规模和债务率并不算高,和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经过多年持续治理也基本得到控制,目前的财政状况还存在一定的提升债务率的空间。另一方面,债务问题可以靠经济增长来解决,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稳定了经济增长,那么一定程度上的财政债务增加并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建议在2020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增加赤字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高政府部门债务率,增加一般债、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资金。与积极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协同,改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货币信贷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依赖其结构性工具,如定向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及基于宏观审慎评估基础上的差异性准备金率、差别化存贷比、差别化监管费等。这些结构性工具基本上可归为差别性数量配置和差异性利率成本两类。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功能,需要加快完善货币信贷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工具组合及市场建设,并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和协同性就业政策,共建金融服务平台或产业基金等,引导优化金融配置、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对不同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政策,鼓励其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金融和就业支持,激励金融机构参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产业基金,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金融配置。同时,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反映流动性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求结合经济运行下行压力,逆周期地适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借贷便利操作、抵押补充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宏观审慎评估参数等数量型工具和逆回购利率、准备金利率、流动性便利利率、贷款基础利率(LPR)等价格型工具,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边际调节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治理体系改革,统筹“稳增长”和化解风险的关系1、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统筹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逐渐加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力度,有序提升金融领域对内和对外开放,鼓励内资、外资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活力。发挥对内、对外开放的“鲇鱼效应”,倒逼经济效率和经济活力的提升。以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有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转让技术、市场开放、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坚持“一行一策、分类监管”的思路,通过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中小银行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引导中小银行回归基层、服务实体。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控制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稳妥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有序处置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加强预期管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基础理论、颠覆性技术的探索研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严格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营造有助于创新发展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3、夯实资本市场基础,稳妥应对外部冲击,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股市、债市、汇市的实时监测,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阻断跨市场、跨区域、跨境风险传染,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切实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同时,加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日常监管和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金融市场舆情监测,健全重大舆情快速响应机制;加强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加强与市场沟通,快速回应舆论关切,稳定市场情绪,切实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加快建立健全促进消费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1、健全促进消费长效机制,巩固消费升级势头,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首先,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切实保障和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其次,抓紧落实2019年已出台的一系列稳消费、促消费政策措施,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消费限制,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挥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从供需两端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夯实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再次,简化资质条件和审批流程,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建设可快速响应的现代化供应链基础设施,持续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推动旅游、文化、健康、体育、教育培训等高品质服务消费发展,抓住5G商用带来的信息消费升级机遇,带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2、加强市场消费环境建设,创新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由于技术和产业的变革、收入水平的变化、新商业模式的涌现等多因素叠加,我国当前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着不同以往的深刻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消费形态正在由实物消费加快向服务消费转变。2019年前三季度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已经超过实物消费,占居民消费的50.6%。二是消费需求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同类消费品中,居民对高端消费品偏好显著上升,如2019年“双11”家居按摩椅销量相比往年大幅度上涨。三是消费观念由非理性逐步向理性转变。消费者心态不断成熟,越来越注重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炫耀性消费、攀比性消费等非正常消费现象有所减少,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步走向成熟。四是消费方式由传统的线下交易行为逐步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化消费模式转变。经过4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不仅建设成了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而且形成了追求创新和变化的消费文化,居民对新消费方式更容易接受和使用。3、科学把握消费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消费环境建设首先,增强和拓展中高端收入群体的消费品供给。一方面,加快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开展产品高端品质认证和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扩大中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通过增加中高端消费品进口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激发市场竞争。其次,引导和培育新兴消费产业。结合绿色化、智能化、健康化等消费潮流,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融合、不同消费领域融合,深入推动消费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打造多样化消费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再次,补齐消费领域存在的短板。加快完善城市商业设施,规划和布局新型消费载体建设,强化信息化在各类商业载体中的覆盖和应用,拓展新型消费产业和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商圈向消费体验、文创时尚、产品定制设计等新型消费中心转变,加大商品质量、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和治理力度,增强消费市场监管的科技性和动态性,加速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效能,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课题负责人:李 平 孙世芳执行负责人:娄 峰课题组其他成员:樊明太、万相昱、张延群、刘 溟、吴 浩、郭文鹃、胡 洁、冯 烽、王喜峰、朱承量、胡安俊、左鹏飞、程 远、秦 悦等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周锐 王庆凯)长江商学院日前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指出,中国产业经济在2017年持续L型走势,稳中向好,但原材料和成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产业恢复的不利,应予以关注。长江商学院科技创新与创业副院长、金融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甘洁判断,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矛盾开始缓解,基本面整体得到提升。据介绍,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产业经济报告》数据来源于对约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进行的季度调查。样本是通过对国家统计局2013年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即销售额大于2000万人民币)的企业按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随机抽样产生的。报告指出,继2017年第三季度产业经济轻微改善后,第四季度呈明显的温和扩张态势:一是生产量明显扩张。基于不同规模企业生产量的变动幅度发现生产量的绝对规模与上季度相比也呈扩张态势;二是企业毛利率有所改善,毛利率大于15%的企业占比由上季度的31%升至本季度的35%。此外,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单位成本持续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涨势,单位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达到43%。报告还对2017年全年中国产业经济进行了回顾。报告认为,产业经济在2017年保持L型态势,稳中向好。反映工业生产规模的生产量和用电量在前三季度基本上持平,第四季度则出现普遍而明显的温和扩张。报告显示,地产、出口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似外界报道的重要。因此,四季度的向好更多反映了工业企业整体基本面的提升,有望持续。固定资产投资2017年虽有提升,进行了扩张型投资的企业占比由上半年的1-2%升至四季度的5%,但仍相当疲软。调查显示,企业对未来3-5年的预期有较大幅反弹,82%的持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感到不乐观的企业主要担心订单不足、产能过剩。此外,环保问题跃升为第二大担忧,企业为此感到担忧的达到29%,大幅高于2016年的4%。但过去两年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开始缓解,将此列为悲观原因的企业在2017年占比为20%,远低于2015年的69%。此外,多数企业认为,中国商业环境对企业运营提供了较好的法律保障,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报告认为,2017年前3季度生产规模保持平稳,而四季度则出现广泛而明显的向好迹象,尤其是民营企业首次扩张。同时,企业对于未来3-5年的预期也有较大幅反弹。但报告也指出,产能过剩的覆盖面和严重程度仍然较高,投资疲软,整体景气水平尚未进入扩张状态。(完)
央视网消息: 昨天(12月7日),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1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数据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项国有经济改革重大举措都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随着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从产业领域看,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在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均在1%以下;国有经济更多是布局在第二、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32%左右,且自2013年以来一直表现出缓慢收缩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国有企业户数占全部国有企业户数的比重约在64%左右,且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和2600多户全民所有制子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混改也成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各省区市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49%。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政: 截止到2019年,我们中央企业混改比例达到70%,相比党的十八大以前,也就是2012年,这个比例提高了20%,那么在参与混改的企业当中,70%的企业利润获得了较大增长,说明我们混改取得很好的成效。(来源:央视网)
央广网上海8月18日消息(记者傅闻捷)2020年8月,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的《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火热出炉。本报告是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对2018年第4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报告。《报告》由主报告与副报告组成,主报告为年度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共分四章,第一章是要分析2019年度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主要关注经济总量变化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相关特性,分析产业发展与结构变化的总体状况、相关性、影响因素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发现年度发展的总体特征。第二章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我国产业发展历史、产业发展的要素投入效率、产业关联与产出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产业政策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章基于投入产出的视角进行大类产业发展动态分析,以开放经济为导向,分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类产业发展的状况、两类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异同,并进一步深入剖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联动状况。第四章是分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及投入产出效率,尤其对这四个区域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动态发展状况、在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探讨。副报告独立成篇,题目为《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与对策》,是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8-GZ-02)成果。副报告主要研究上海目前至未来,如何在全球资源价格上升、汇率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信息化、技术进步快速和劳动力成本加大等因素影响下,在现行产业体系结构性缺陷较为严重,低端产业产能过剩,高端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状况下,建设与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符合上海未来需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探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期对上海经济与产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稳增长、调结构,2019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报告》表示,2019年度是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遇到重大挑战的年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从摩擦升级为严重的关税战争,引发全球经济波动乃至下行,令投资者风险担忧加剧,也使中美两国经济与产业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下行的趋势,失业率上升,消费物价水平上升,稳增长、调结构依然是本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1、从宏观基本面看:1)GDP保持6%以上增长,有放缓趋势。从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增速维持上一年度的放缓态势,继续下降。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5359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4%、第二季度为6.2%、第三季度为6%,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201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保6%应该可以。2)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增幅下降,失业压力依然。2018年底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期城镇调查失业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增加至2019年2月的5.3%,随后有所回落,但于9月回到5.3%,为近年最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第四季度累计增长6.5%,2019年第一季度上升至6.8%,第二、第三季度回落至6.5%、6.1%。3)CPI上升、PPI下降,通胀通缩压力显现。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CPI从2.5%一路向下至1.5%, 2019年3月回升至2.3%,随后受猪肉价格影响持续增长至9月的3%。PPI自2018年10月的3.3%骤降至2019年1月的0.1%,随后四个月有所反弹并于6月再次触及零点。2019年7月起PPI转负并持续向下,于9月达到-1.2%,显示生产者原材料价格下降,通胀通缩压力双显。2、从产业发展状况来看:1)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本年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略有波动,四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3.5%、2.7%、3.3%和2.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在2019年度降幅略大,从年初的高点6.1%,降至第三季度的5.2%;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依旧维持其比较稳定的状况:2018年第四季度为7.4%,随后有所下降于2019年第一季度达7%,第三季度回升至7.2%。2)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本年度第三产业贡献率保持稳定,2018年第四季度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56.9%,2019年第一、二、三季度分别为61.3%、59.3%、61.2%。第二产业贡献率占比较上一年度略有上升,平均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从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处于36%上下。第一产业贡献率占比从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2018年第四季度为5.9%,2019年第一季度则为全年度低点1.8%,第二第三季度为3.4%和4.1%。3)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资本使用效率来看,多数行业的资本产出系数在近几年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说明以往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在不断降低,国家急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增长。从劳动力的产出效率来看,虽然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在不断增长,但是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近几年不断走低,鉴于中国目前尚未完成工业化这一现状,说明第二产业急需转型和发展,防止出现第二产业的低端锁定问题。同时,从劳动力投入的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和研究生等高质量的人才占比非常少,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知识和技术型人才的比例。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我国的1单位能源消耗只能产出5.69美元产值,远远低于世界7.91美元的平均产值,说明我国能源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4)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效率、产业链核心技术需要关注。本报告从产业体系中的五种关联入手,以产业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产业上下环节、左右相关之间的关联效率问题。总体来看,我国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还存在非常多的低效率问题。具体来看,从产品关联视角,多数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较高,产业增加值较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价格关联视角来看,由于我国上游多国有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价格波及效应可能会损害下游中小企业的利润。从投资关联和劳动关联的视角来看,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投资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大。5)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有效果,但需要与时俱进调整。报告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产业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一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在于战略性新兴行业需要投资数额大,风险高,行业特性导致各国普遍选择产业政策进行扶持,以提升企业家信心。报告研究发现,目前的各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产业政策已经不少,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的确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但也发现了政策效率不高的方面,例如一些新兴产业出现了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的现象、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升反降。另一方面,产业政策的设计以选择性产业政策为主,功能性产业政策偏弱,导致对良好的市场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的维持不够,有过分干预市场的现象。这样就减低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实施的效果,有违设计产业政策的初衷。产业政策的实施效率与产业政策实施的配套措施也有密切相关性,例如关键人才培育以及政策配套,知识产权的监管,产业发展创新的服务状况等等。6)2019年度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增长喜中有忧,继续增长不均衡。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中部经济增长乏力,东北地区经济有所起色。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与各区域产业发展的不均衡相关,与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报告发现四大区域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是东部地区效率最高,次之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效率差一些。投入产出效率的状况直接反映了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的问题,总体上我国各省区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还是以粗放为主,未来需要大力调整发展方式,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报告》表示,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当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革命就会爆发,而产业革命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更大规模发展,导致了经济大规模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的进步,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尽管,全球对此尚未取得共识,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未来对谋求未来全球经济、政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战略。实际上在本世纪初,新一轮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已经开始,而越演越烈的中美贸易摩擦(战)已经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贸易摩擦的背后是产业体系、产业链与产业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更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态势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全新的全球竞争,其中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已经箭在弦上。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会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建立者的争夺,即谁能够建立起新兴产业的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并获得足够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国家的产业就赢了,企业就赢了。例如5G产业的技术标准是一直华为孜孜以求的,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召开前夕,沃达丰和华为宣布,两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独立的3GPP 5G新无线标准和Sub6 GHz频段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测试。华为成为此标准的主要设计者,这就是华为在5G产业方面的强大竞争力所在。2、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所谓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是指能够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与供应商的软实力。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虽然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场与多边贸易信用的,但拥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企业往往是他们掌控了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例如半导体产业链上的芯片加工设备、芯片设计、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等就是如此。因此一旦竞争力趋于恶性,谁拥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谁就可以卡他人脖子。3、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从平台支撑从产业规模的增长来看,从2017-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来看,社交型电商平台支持该行业增长了2.5倍,短视频平台行业增长率超过100%,共享单车、第三方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O2O外卖平台等等的发展,其行业增长率也是十分可观的。例如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制定者领先者是GE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重要平台。我国从2018年开始推进这一平台的建设发展。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未来会更趋激烈。4、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开始对科研院所等开展“独立行政法人”改革,使其由“国家机构”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行政法人”,其核心特征是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赋予用人单位自主权,结果取得了显著技术研发成果。在此基础上,2015年日本政府对“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进行了修订,首批31家“国立研发法人”被正式批准设立,其目标是提升日本产业技术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日本又在积极探索“特定国立研发法人(超级法人)”制度的设立,以期打造具备世界最高研究水平的研发机构,出更多新产业新技术成果,保持日本产业未来领先地位。5、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已经从争夺产业创新人才、产业高科技人才到今天的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设置障碍隔离竞争对手国家的人才,不接受其教育,不接受其工作这样的竞争手段以保护技术的领先性,尽管这不利于全球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但至少保护了自己的技术秘密。从美国的近期表现可以看到,对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已经到了如此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教育体系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培养未来科学技术与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同时建立新的人才引进、使用体制机制,如深圳已经宣布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可以减免(补贴)个人所得税至15%。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应用此政策,加上香港几所世界级大学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不可限量。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展望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突发性疫情使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生产、消费等活动被打断。防治疫情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稳定经济大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为 2020 全年经济增长奠定基础。1、2020年成为战略转型关键一年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与产业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影响我国多年实施的“出口导向的战略”,为此中央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即加快形成以经济与产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国新一轮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补短扬长,实现高质量发展。2、2020年就经济总量而言应该能够保持正增长经过努力,总体看,我国经济正在恢复,制造业首先恢复增长,带动服务业逐步复苏。从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季度中国经济被迫下行,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增长3.2%。可以认为随着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恢复正常是可以期待的。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以GDP总量49234.20亿元居于首位,江苏省紧随其后,为46722.92亿元,山东省则是33025.8亿元,居第三位。据统计,有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超过两万亿元,19个省份超过一万亿元。可以估计,我国2020年全年GDP增长是个正数,如果可以能够达到3%的增长就十分好了。3、2020年四大区域经济有亮点,但依然是不均衡的2020年上半年四大区域中,东部省份江苏、浙江、福建3个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率先实现由负转正。中部省份中,湖南省经济增速处于领跑位置,上半年经济增速同比增长1.3%,实现了正增长;江西省和安徽省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分别为0.9%和0.7%。在西部省份中,西藏自治区上半年经济增速为5.1%,四川、重庆等9个省份的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东北三省中,辽宁省上半年经济增速为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8个百分点;吉林省、黑龙江省经济增速降幅均比一季度有所收窄。从趋势看,今年各大区域经济增长正在从负转正,下半年随着疫情状况好转,双循环战略、新基建战略的实施,预计经济将会更有好的表现。4、2020年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加入了全球分工体系,几乎所有的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加入到了全球产业链当中去。但产业链的治理权绝大部分掌握在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手里,在产业链上说一不二,可以任意选择供应商。如果把中国的公司阻击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之外,我们多年的积累会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对于产业链治理权的竞争,过去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可以说如果我们没有治理权就不能掌控整个产业的发展。为此,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一方面是要重新考虑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治理权与安全问题,一方面是要以国内需要为主要导向,以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力为考量,通过新基建推动现行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理,扬长补短,而这就是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任务与目标。
原标题: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建议报告《理论周刊》将陆续推出系列策划,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言献策。本期,我们刊发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林毅夫院长领衔撰写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建议报告》。如何“因势利导”和“倒弹琵琶”上篇·详见06版如何变“隔空唱戏”为“二龙戏珠”下篇·详见07版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雒雅梅)一、背景通胀是 2021 年最重要的宏观变量之一。我们在此前发布的报告《后疫情时代的通胀极简 分析框架》中也强调了今年关注通胀的重要性。经过 2020 年全球的天量宽松,目前市场 对于通胀的预期明显开始升温,导致了美债收益率开始上行,并引发了全球市场的调整。通胀的货币基础已经出现,但通胀的真正回归需要实体经济的配合。全球主要经济体广义 货币增速明显上升,本轮基础货币超发效果已经显现,为通胀归来提供了货币基础。当前 全球 M2 同比增速为 19%,仅次于 2008 年的历史高点 21%。当前中国、美国、欧元区和 日本的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分别为 10.1%、25.8%、12.6%、8%。除中国以外,美、欧、日 增速仍在上升。发达国家中,欧元区(+0.9%)、德国(+1.3%)、法国(+0.6%)、意大利(+0.6%)CPI 同比增速由通缩转为通胀。美国(+1.7%)、英国(+0.7%)、加拿大(+1.1%)CPI 同比 增速保持见底回升的趋势。日本(-0.6%)表现相对比较低迷。新兴市场国家中,印度、南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 CPI 同比增速均位于 3%以上。印 度由于去年食品价格大涨带来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各国 PPI 同比的走势相对比较一致,基本是在 2020 年 4-5 月触底,随后开始反弹。判断今年经济复苏后的通胀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通胀结构,一方面我们能够得到居民 消费和经济活动的结构化表现;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通胀水平将会对货币政 策的方向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胀上行将会带动名义利率上升,从而可能对高估值市场 和板块(例如新兴国家股市、美股科技行业等)形成压制。二、美国CPI2.1 框架拆解借助美国劳工统计局披露的信息,我们对美国 CPI 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拆解,深入到 8 个 层级科目,每一个细分项都有对应的权重。当前这个完整的八层框架是我们国内第一个、 也是拆分最细致的模型。CPI 细项包括 8 个一级科目,25 个二级科目,79 个三级科目,105 个四级科目,21 个五 级科目,32 个六级科目,15 个七级科目,8 个八级科目。从完善的通胀框架出发,我们构建了两个预测通胀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构建“美国疫情受损板块价格指数”。我们挑选了疫情受损行业的 CPI 同比增 速,按照其占总 CPI 的权重,加权计算了所有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板块价格同比增速,包 含:住房租金,发动机燃料,机动车保险,公共交通,教育,娱乐,这些分项占 CPI 的权 重合计 47.7%。“美国疫情受损板块价格”在 2021 年 2 月同比增长 0.4%,较上月(+0.1%)上升 0.3 个百 分点,但剔除燃料价格后,同比上涨 0.36%,较上月下降了 0.01 个百分点,表明实际消 费需求仍有修复空间。2020 年 1 月同比增长 1.7%,2000 年至今的历史平均值为 1.3%。 假设回到历史平均水平的 1.3%,我们估计疫情受损板块对美国 2021Q4 整体 CPI 的额外 拉动为 0.9%左右。第二个是自下而上,从“衣食住行康乐教他”这八方面及其子类目单独进行分析,这样更加 有利于跟踪经济和消费的结构性分化。需要说明的是,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也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指标之 一。PCE 采用的是链式加权平均,CPI 采用拉式加权平均。因此 CPI 使得不同时期的物 价水平更具有可比性,而 PCE 则是从居民消费支出的角度可以反映出消费结构的变化。 CPI 通常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因为联邦政府会使用 CPI 对社会保障等福利进行调整,一些 金融产品(例如 TIPS、通胀掉期合约)也是使用 CPI。而美联储在观测物价总体水平的 指标体系中,主要看的是 PCE。美国的 CPI 和 PCE 历史走势非常趋 近,趋势则更是一致。PCE 是由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编制,而 CPI 是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编制。PCE 没有独立的价格调查,分项价格变动主要还是引用了 CPI、PPI 以及其他调查数据。CPI 和 PCE 在变动趋势上基本一致,由于 PCE 通常在下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发布,比 CPI 的发布要晚半个月左右,因此 CPI 的市场影响力更大。美国经济分析局在编制 PCE 的时候,会结合相邻时间段的数量和价格进行加权计算,因 此每个季度分项权重都会改变,没有固定的比例。PCE 同比分项的权重和个人消费支出 (现价)的权重更加接近。2.2 住宅(权重42.4%):住房租金价格是影响美国CPI今年上行的决定性因素 之一住宅是美国 CPI 中权重最大的分类,占到 CPI 的 42.4%,因此住宅价格的变化对美国 CPI 未来的水平至关重要。住宅 CPI 中,住房租金占住宅 CPI 的 79%,占 CPI 的 33%,所以 住房租金价格可以说是影响美国 CPI 的决定性因素。1960 年至今,住宅在美国居民的个人消费支出(PCE)中一直保持 15%-18%的水平。而 CPI 中的住宅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在 CPI 的权重也是 40-43%区间波动,占比相对 稳定。因此我们从图 10 可以看到历史上住宅 CPI 同比和美国整体 CPI 同比的走势基本一 致。2021 年 2 月美国住宅 CPI同比增长 1.8%,环比增长 0.3%。当前住宅价格同比增速是 2013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去年同期为 2.7%。当前住宅 CPI 同比增速低迷,主要是受到租金价格的拖累。2 月住房租金同比增长 1.5%, 是 2011 年 8 月以来的最低值。2020 年美国楼市销售火爆、房价上涨,美国住房自有率在 2020 年上升到了 65%以上。但是由于疫情导致大量低收入群体失业,下半年部分地区的 租金补助和失业补助陆续到期,补贴规模缩小。美国可供出租房屋的空置率去年逐季度上 升,在 2020Q4 上升到了 6.5%。因此住房租金价格受到了压制。从全国层面我们可以看到,本次疫情中租金下跌最严重的是东西海岸的大城市。例如旧金 山、纽约、西雅图租金价格分别同比下降了 26.1%、20.8%、19.5%(从去年 2 月疫情开始至今年 2 月),但目前已经有见底回升的趋势。当沿海城市的高租金暴跌时,中型城市 的租金价格却迎来了上涨。大城市由于人口流动因此疫情往往更加严重,防疫措施也更加 严格,而中型城市为就业者提供了相对更安全的居住环境、就业机会,以及比大城市更低 的租金,因此中型城市的租房需求受到了刺激,但目前来看整体涨幅趋缓。经过了一年的 暴跌,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之间的租金差距正在缩小,例如去年 3 月旧金山两居室的租金 是博伊西的 3.4 倍,但今年 2 月下降到了 2.2 倍,尽管仍有差异,但是对于居民来说,可 负担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再加上疫情的好转、经济活动的恢复,大城市更多的就业岗位 以及更高的薪资将会是一个新的吸引力。复盘过去 20 年历史,美国房屋售价同比增速的拐点一般会领先住房租金一年半到两年左 右。2019 年 7 月为 2%,是 2012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若按照一年半到两年的滞后效应,那么住房租金同比变动的拐点将会出现在 2021 年上半年。2021 年 2 月住房租金 CPI 同 比增长 1.5%,也是 12 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时环比增速提高到 0.2%,我们认为住房租金 的增速已经处于底部。考虑到失业率和租金增速的相关性较高,我们认为,随着就业市场 的逐渐复苏,预计今年年底失业率会下降到 4.5%的水平,参照历史上 1998、2006、2017 年的水平,今年 Q4 住房租金价格同比增速有望达到 3.5%左右,略微高于疫情之前的增 速水平。除了住房租金之外,我们再来看另外两个分项的价格。在美国低利率环境与财政补助的刺 激下,美国耐用品消费在 2020 年下半年强势反弹并快速增长,家居(包含家具和家电) 同比增速从 2020 年 8 月开始就保持在 2%以上的增速,2020 年 12 月同比增长 3.2%是 1989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今年 1-2 月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所放缓,预计今年上半年将 会继续保持在 2%以上的同比增速,但下半年同比增速会逐渐回落到 1%以内。燃料和公用事业价格从 2019 年开始就比较低迷,同比增速在 1%以下,在低基数和能源 需求恢复的影响下,燃料和公用事业价格同比从 20 年 9 月开始明显改善,今年 2 月同比 增长 3.4%,环比增长 1.1%。我们认为:1)冬季有季节性取暖需求,今年 2 月南方地区 严寒天气导致限电停电,电价和天然气价格明显上涨,预计天气变暖后会有所回落,但去 年 Q2 的超低基数会导致今年 Q2 同比增速在 3%以上。2)美国部分州的公用事业委员会完全监管电价,部分州则将非管制价格(对于发电)和管制价格(对于输电和配电)结合 起来,因此一般居民用电价格相对稳定。3)从最近二十年的时间段来看,现在的增速水 平已处于平均水平以上。2.3 交通运输(权重15.2%):原油价格是主要驱动力,机动车价格上涨空间 有限交通运输是 CPI 的第二大权重分类,包括 2 个二级科目:私人交通(占 CPI 的 14%,占 交通 CPI 的 92.7%)、公共交通。所以私人交通 CPI 与交通 CPI 的同比增速变动基本一致。2021 年 2 月美国交通运输 CPI 同比增长 0.6%,环比增长 1.7%。私人交通同比增长 2.2%, 和交通运输大类一样由降转升,而公共交通仍然是拖累子项,同比下降 16.2%,环比下降 2.3%。燃料和机票价格将是今年在疫苗普及和经济复苏推动下改善空间比较大的项目。受到疫情 影响,原油价格大跌导致汽油等发动机燃料价格(占 CPI 的 2.9%)在 2020 年大幅下滑, 2 月国际油价上涨推动燃料价格同比由负转正,上涨 1.4%。短期来看,供给端 OPEC 延 续减产协议,同时美国 2 月德州寒潮导致部分炼油厂被迫关闭,影响供给。需求端,出行 需求尚未明显恢复导致机票价格仍然同比下降 25.6%。中期来看,我们看好油价将会在年内最高上涨到 80 美元/桶。需求端,经济活动复苏将会 带动商务、旅行等出行需求改善,是推动油价上涨的最大动力。供给端,寒潮结束后,美 油供给将会逐渐恢复,未来经济复苏和油价上涨也会使 OPEC 的减产节奏一步放缓(甚 至也可能会转向增产),此外如果未来伊朗的制裁被放松,那么伊朗石油又贡献了部分供 给;但另一方面美国拜登总统的清洁能源计划将会对美国页岩油行业产生压制,有可能会 导致美国页岩油产量下降。所以供给端整体偏中性。机动车价格同比高增,增速已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机动车价格同比增速有望保 持在 3%以上,下半年增速会逐渐回落,年底有由正转负的可能性。私人交通中,车辆价 格占到了接近 50%。从 2020 年 8 月开始,车辆价格同比增速就已经转正,9 月至今保持 在 4%左右,一方面是因为低利率刺激美国耐用品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由于社交距离 限制的原因,居民出行需要私家车来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其中,二手车价格涨幅 9.3%远 高于新车涨幅 1.2%,这一情况类似于 2009-2010 年。但是随着贷款利率的逐渐上行,社 交距离限制政策的解禁,以及机动车价格现在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判断后续新车和二 手车的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去年 11 月至今,二手车价格已经连续四个月环 比下降。2.4 食品饮料(权重15.2%):同比增速将高位回落,保持温和上涨2021 年 2 月美国食品饮料 CPI 同比增长 3.5%,环比增长 0.2%。目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二到四级子分类的同比增速均高于过去 20 年的历史平均水平。食品饮料在美国 CPI 中是第三大权重分类,包括 2 个二级科目:食品(占 CPI 的 14%, 占食品饮料 CPI 的 93.2%)、酒精饮料(只占 CPI 的 1%)。从 1970 年到 2000 年初,家庭食品价格和外食价格的历史平均增速相近,均在 5%左右。 但是自 2009 年以来,二者增速差扩大,家庭食品和外食价格的平均增速分别为 1.4%和 2.6%。家庭食品价格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出现过下跌,但外食价格持续上涨,这主要是 因为餐厅供应预制食品的成本与在超市和杂货店零售食品的成本之间存在差异。2020 年, 家庭食品价格上涨了 3.5%,外食价格上涨了 3.4%,这种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食 品价格快速上涨,而外食价格增速相对稳定(2019 年家庭食品和外食分别上涨 0.9%和 3.1%)。2020年,整体食品CPI增长了3.4%,主要是由肉禽鱼蛋(+6.1%)、乳制品(+4.4%)、 无酒精饮料(+3.6%)大幅上涨所致。我们判断,2021 年家庭食品价格将上涨至 1.5%左右,非家用食品(外食)价格上涨至 2.5%左右。大多数类别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预计都会回到最近 20 年的历史平均水平或以 下。价格有上行风险的是大豆、油脂、小麦的价格。大豆和小麦的上涨动力是国际需求强 劲导致国内库存收紧,同时连带油脂和小麦粉的价格相应上涨。2.5 医疗保健(权重8.9%):处方药价格大,整体上行空间不大2021 年 2 月美国医疗保健 CPI 同比增长 2%,环比增长 0.4%。目前处于历史低位,过去 20 年的历史平均增速为 3.5%。一方面,医疗护理服务同比增速在 2019 年 10 月到 2020 年 9 月都保持在 5%以上的增速,在高基数的影响下 2020 年 10 月开始增速有所下滑。另一方面,药品价格大幅下跌也是拖累因素。美国的高昂药品价格一直困扰着民众。2020 年 9 月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了行政令,要求将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为药物支付 的费用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最低价格挂钩。该命令将于 2022 年 1 月 1 日生效。 未来,拜登政府是否会继续执行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任何规则仍有待观察,但药品定价和 降低医疗保健成本是拜登一贯的主张之一。展望今年,随着居民正常生活的恢复,对于医疗、牙科、眼科等接触式医疗护理服务的需 求将会有所恢复,但考虑到 2020 年基数较高,我们判断今年年底会拉动整体 CPI 同比增 长 0.2 个百分点左右。2.6 教育与通信(权重6.8%):教育和通信价格表现分化2021 年 2 月美国教育与通信 CPI 同比增长 1.7%,环比增长 0.1%。目前处于历史中枢水 平,过去 20 年历史平均值为 1.6%。但分开来看,教育价格持续下降,而通信价格的增速位于历史高位。主要原因是,在疫情 的影响下,学校停止教学活动、或转为线上教学,同时叠加远程办公,对于通讯设备和网 络的需求增加。2021 年 2 月,教育同比增长 1.2%,是 1994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通讯同比增长 2.2%,去年 10 月增长 2.8%创 1999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教育和通信价格同步增速将会逐渐回归到 疫情前水平。由于二者权重相近,我们判断下半年教育与通信对 CPI 不会有明显拉动。2.7 娱乐(权重5.8%):休闲服务改善空间较大,休闲商品处于高位2021 年 2 月美国娱乐 CPI 同比增长 0.8%,环比增长 0.7%。目前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过去 20 年历史平均值为 0.87%。休闲服务和休闲商品二者表现分化。2 月休闲商品同比增长 0.3%,明显高于历史均值 (-2.2%)。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居民从户外娱乐转向家庭娱乐,因而对录像、运动器材 等商品需求的大增,同时美国国内产能受到疫情影响、因此依赖进口,这一点也与中国在 家电、玩具、音视频设备等商品的出口高增长相印证。我们认为休闲商品后续大幅上涨的 可能性比较小。休闲服务价格的表现却持续低迷,2 月同比增长 1.1%,低于历史均值(2.3%)。例如社团 活动费、俱乐部入会费、电影票、体育比赛门票的同比增速分别为-0.4%、-5.2%、1.1%、 -14.1%。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影响的弱化和户外出行的恢复,休闲服务会是今年娱乐这一 项修复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休闲服务在 CPI 的权重大约为 3.8%,高于休闲商品(2%), 我们预计娱乐休闲这一大类在下半年有望拉动 CPI 同比增长 0.1%。2.8 服装(权重2.7%):改善空间较大,但权重很低2021 年 2 月美国服装 CPI 同比下降 3.6%,同比增速明显低于过去 20 年历史平均值-0.5%; 环比增长 1.9%,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服装价格占 CPI 的权重比较小,只有 2.7%,其中女性服装占比最大。回顾历史,1990 年代至今服装价格的波动一直都非常小,可以关注的是在 2011-2012 年 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年度增长 2.2%、3.4%),主要还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 苏和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我们认为,户外出行、商旅需求的增加将会使今年服装价格 可能也会像 2011 年一样出现明显增幅,尤其是在 5 月之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珠宝和手表是目前服装这一类里面唯一已经实现正增长的,这是因 为去年资产价格出现较大涨幅,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比较稳定,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目前处 于历史中枢水平,奢侈品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预计珠宝手表价格变动今年保持稳定。因此,若服装类价格能够在今年底回到 19 年四季度的价格水平,那么将会为 CPI 同比贡 献 0.14 个百分点的增长。2.9 其他商品和服务(权重3.2%):个人生活服务是修复的主要驱动力其他商品与服务在 CPI 中的权重仅 3.2%,通常情况下变动也比较稳定,历史上多次大幅 波动都是因为烟草价格的大涨。2021 年 2 月美国其他商品和服务 CPI 同比增长 2.1%,环 比增长 0.4%。目前略低于历史中枢,过去 20 年的平均同比增速为 2.8%。烟草的权重虽然较低,但提高烟草税会导致烟草价格大涨,从而对其他商品和服务这一大 类的价格产生很大影响。烟草税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提高烟草税 有利于降低吸烟率(尤其是青少年)、保护公共卫生健康、降低烟草消费对家庭的负担。 2009-2010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高烟草税,为重启州儿童医疗保险项目提供资金。但反对者 认为烟草税会增加走私和政府收入的损失,由于走私卷烟是已征税香烟的替代商品,因此 消费者无论购买走私产品还是征税产品,都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2 月烟草制品价格同比 上涨 7%,是 18 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在不考虑烟草税的前提下,我们认为烟草价格的增 速将会从高位回落。个人护理 2 月同比增长 1%,环比增长 0.3%,受到疫情影响位于历史中枢以下。个人护理 中包含了很多杂项商品和服务,其中杂项个人服务包括了金融服务、法律服务、洗衣和干 洗服务等等。通常波动比较平稳,受到疫情影响价格大幅下滑,预计将会是今年下半年其 他商品和服务这一大类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三、中国CPI3.1 框架拆解我国 CPI 共有 8 个一级分类,权重是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基期每五年一次轮换, 对于 2021 年-2025 年,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了以 2020 年为基期的 CPI,权重也有所调整, 其中主要是食品烟酒、衣着下降了 1.2、1.7 个百分点,居住上升了 2.1 个百分点。3.2 食品饮料(权重28.8%):猪价进入下降通道,其他食品温和上涨食品饮料占到我国CPI的29%左右,因此食品价格的波动将会对我国CPI产生较大影响。其中,畜肉占 CPI 比重的 5%,猪肉大约占 2.5%左右,猪肉的周期性导致价格波动很大。 在非洲猪瘟加速生猪养殖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2019 年猪价进入上行周期,同比涨幅一 度超过 100%,带动我国 CPI 同比在 2020 年 1 月达到 5.4%,是 2012 年以来的最高值。猪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我们预计 2021 年猪肉平均价格会下降 19%至 39 元/公斤左右, 对全年 CPI 同比将会形成大约 0.5 个百分点的拖累项,对今年 Q4 预计会形成 0.6 个百分 点的拖累。供给有序回升,2020 年 12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 4161 万头,已经恢复到 2018年非瘟之前的水平,猪肉需求相对稳定,因此猪价从历史高位回落,未来值得警惕的潜在 上行风险在于散发的非瘟疫情对生猪产能的扰动。此外,牛羊肉价格一般比较稳定,若猪 肉大涨,替代性需求也会使牛羊肉明显上涨。但在猪价下行的背景下,牛羊肉目前来看也 没有大涨的基础。由于人口没有明显增长,食品的需求端通常比较稳定,而随着供给格局的逐渐优化,食品 价格变动在最近五年变动都相对稳定。我们认为,今年底除了猪肉以外的食品烟酒将会为 CPI 同比贡献 0.8 个百分点的增长。1)我国三大主粮(水稻/玉米/小麦)的自给率都很高,不依赖进口,而且国内有粮食收储 机制,因此我国粮食价格稳定性比较强。2)蔬菜、水果的价格呈现季节性波动,环比变 化有规律,同比变化相对稳定,基本围绕历史中枢水平波动。3)禽蛋由于生长周期短, 产能去化和增加的速度快,下游需求以外食餐饮、学校单位团餐等渠道为主,因此价格同 时受到供给和需求端的影响,波动比较大(例如疫情隔离导致需求骤降,而猪肉则以家庭 消费为主、需求波动较小)。预计今年蛋价总体保持稳定,会有小幅上涨。但是蛋类价格 占 CPI 权重不足 1%,影响较小。3.3 居住(权重22.1%):关键在于就业带动租金价格修复居住在我国 CPI 的权重仅次于食品饮料。居住包含租赁房房租,自有住房折算租金,水电 燃料及其他,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包括住房装潢和维修、物业管理费、其他保养维修 管理费用)。2 月居住 CPI 同比下降 0.3%,从去年 3 月开始已经连续 12 个月下降,但同比降幅正在逐 渐收窄;环比增长 0.1%,连续 7 个月上涨。水电燃料价格的变动在多数情况下和房租变动的走势相近。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我们发现水电燃料和交通工具燃料的波动趋势非常一致,2004 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石 油需求强劲,以及 OPEC 限产保价,因此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从而对我国的物价造成了 上涨压力,居住中的水电燃料和交通通信中的燃料价格都出现了同比超过 10%的涨幅。金 融危机之后,随着我国水电燃料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水电燃料 CPI 的波动性也大大减小。我们认为居住价格在今年 Q4 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将会同比增长 2.5%,会对 CPI 形成 0.6 个百分点的拉动。中国和美国的情况非常相似,去年楼市销售火爆,房价上涨但房租 价格低迷,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失业率的上升,租房需求的减少。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已经 上升到 5.5%,是去年 9 月以来的最高值。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经济复苏推动就业岗位的增加,人流迁徙将会带动租金价格回升。3.4 教育、文化和娱乐(权重13.7%):关注文娱服务和旅游的改善教育、文化和娱乐包含两大类:教育和文化娱乐。文化娱乐分为四类:1)旅游;2)文娱 耐用消费品,例如电视、电脑、录影录像、乐器等;3)其他文娱用品,例如图书、文具、 玩具等;4)文娱服务,例如电影、体育比赛、网吧等文娱活动的费用支出。 教育、文化和娱乐 2 月同比增长 0.6%,其中教育增长 1.6%,旅游下降 4.3%;环比增长 0.8%,其中教育增长 0.1%,旅游增长 5%。去年疫情发生至今,教文娱处于 2013 年以来 的最低水平。旅游和教育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明显。每年 1-2 月和 7 月旺季旅游价格会有明显环比上涨, 接下来的一个月明显下跌。由于年初春节的错位影响,导致每年 1-2 月的旅游价格同比增 速容易出现极值。教育的变动相对稳定,环比增速一般稳定在 0-0.2%,每年 3 月和 9 月 开学季会有明显增长,9 月环比增长会超过 1%。现在旅游市场表现整体仍然比较低迷。从高频数据来看,2021 年 1 月 36 个主要城市的景 点门票平均价格为 62 元/张,同比增长 0.1%,是去年 3 月至今的最低价;三星级宾馆的 平均住宿价格是 300 元/间天,同比下降 2.8%。但是随着国内疫情的良好控制,国内休闲 娱乐旅游市场的各种限制逐步解禁,去年 9 月文旅部对于剧场等演出场所的限制要求观众 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 75%。春节前后为减少人口流动等限制政策也逐一解除,有望 进一步推进旅游市场复苏,在疫苗接种逐渐普及的情况下,今年五一“连休五天”政策有望 推动酒店和机票的预定量大幅增长。总的来看,旅游和娱乐价格将是今年教文娱 CPI 回升的主要动力,今年 Q4 预计拉动 CPI 增长 0.3%。3.5 交通和通信(权重11.3%):今年核心要素是油价交通主要包含: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用燃料,交通工具使用和维修,交通费。通信包含: 通信工具(手机、车载导航等,注意计算机和平板电脑是归入文娱用品),通信服务(电 话费和网费),邮递服务。交通和通信 2 月同比下降 1.9%,主要还是因为交通工具用燃料下降 5.2%,但降幅已经比 1 月的-4.6%大幅收窄;环比增长 1.1%,燃料价格上涨 3.3%是主要贡献项。此外,公共 交通费用也是一大拖累项,但权重比较低。以广州市 CPI 披露的为例,1 月广州飞机票价 格同比下降 49.2%,从去年 3 月开始同比降幅一直超过 15%。中国和美国不同,中国的交通工具价格常年处于下降状态,同比增速的历史平均水平为-2%, 这主要是技术进步的因素,而不是居民需求低。根据中汽协的销量可以看出,2020 年我 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从 5 月开始就保持在 10%以上的增速,汽车的零售额也有一个显著 的增长。与交通工具相似的是,通信工具的价格也一直处于降价状态,2005 年至今的历史平均同 比增速为-9.4%。通信服务价格一般保持稳定,在 2018 年出现过明显下降,是因为当时 国务院推进网络提速降费,运营商下调流量资费。邮递服务在 2018 年初曾经大涨,主要是因为当时国际和国内邮递运输公司上调运费。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如果交通通信的增速水平在今年 Q4 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将会同 比增长 3.8%,为 CPI 贡献 0.4 个百分点的增长。3.6 医疗保健(权重11.2%)医疗保健包含商品和服务两类,分别是医疗器具及药品(西药、中药、保健品、医疗器具、 保健器具),医疗服务(门诊、住院医疗)。医疗保健价格 2 月同比增长 0.3%,是 2006 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从三级子类的同比增速 来看,目前中药增速(1.6%)>医疗服务(0.8%)>西药(-1.8%)。2015 年开始,医疗保健的同比增速独立于 CPI 同比的走势,在 CPI 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医疗保健从 2015 年到 2017 年加速上涨,并在 2017 年 9 月达到 7.6%的同比增速。同时, 医疗保健的主要分项同比增速都非常接近,出现了共振上行的情况。2015 年,福建省三 明市的医改经过三年实践,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并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因此,以 2015 年为起点,“三明模式”逐渐在全国推开。这种背景下,医疗改革深入推进,初衷是取 消药品加成,清除以药养医的现象,所以许多城市开始推行医药分离,医生门诊费大幅度 提高,短期内使得医疗服务支出大幅增加,而药品降价则相对滞后,从而推高了医疗保健 价格的整体涨幅。2018 年医疗保健价格的增速开始放缓。2018 年 5 月 31 日,国家新医保局成立,在此背 景下,医保供给侧改革就绪,医保局采购、定价、支付三权合一,主导“三医联动”,结构 调整开启。10 月发布 17 种独家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 56.7%。11 月《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正式发布,轰轰烈烈的带量采购拉开序幕。我们认为,疫情过后,居民对健康管理会有更高的需求,将推动医疗消费增长。此外居民 对眼科牙科服务等个人健康需求也会恢复,预计今年年底医疗保健大类对整体 CPI 同比拉 动在 0.2 个百分点左右。3.7 衣着(权重6.8%):今年有望从通缩走向通胀衣着包含两大类,分别为衣类(服装、服装材料、其他衣类及配件、衣类服务加工费), 和鞋类(鞋、鞋类配件及加工服务费)。去年疫情以来,衣着类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2 月衣着 CPI 同比下降 0.5%,服装降 幅(-0.4%)小于鞋类(-0.8%)。纺织服装 PPI 也同比下降 1.2%。和美国相似的是,我国衣着价格也在金融危机结束后的 2011 年出现了大幅增长。因此我 们认为,一方面经济修复带动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户外出行的恢复也会使居民的 置换新衣的需求上升。考虑到衣着占 CPI 的权重下调至 6.8%,我们预计衣着价格在今年 Q4 将会拉动 CPI 增长 0.2 个百分点。3.8 生活用品及服务(权重4.7%)与其他用品和服务(权重1.4%)生活用品及服务包含 6 个二级子类,分别为:家具及室内装饰品;家用器具(包括不论是 否用电的大型家用器具、小型家用电器等);家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窗帘门帘和其他); 家庭日用杂品(包括洗涤卫生用品、厨具餐具茶具、家用手工工具和其他杂品);个人护 理用品(化妆品和其他个护用品);家庭服务(包括家政服务、家庭设备修理)。生活用品及服务 2 月同比下降 0.2%,是金融危机结束后 2011 年至今的最低增速;环比增 长 0.1%,最近五个月有小幅好转。具体来看,家庭服务同比增长 3.9%,家用器具同比下 降 0.5%,都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但家庭服务在今年 1-2 月环比增长 1.9%和 1.7%,比 家用器具修复更快。其他用品和服务,作为 CPI 的第八个大类,只占 CPI 的 1.4%左右。主要包含:其他用品 (首饰、手表、箱包、婴儿用品、吸烟用具等),以及其他服务(美容美发洗浴、社会保 护、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和咨询等)。其他用品和服务这个大类,尽管权重低,但仍然可以反映出一些经济现象:1)该大类包 含的细项基本属于单次消费金额较大的可选消费品类,一般在每年 1 月出现明显的环比增 长,体现了居民的过年需求;2)2020 年 8 月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增长 2.4%,同比 增长 6.1%,是 2016 年发布数据以来的最高值,我们认为和去年 8 月黄金价格创下历史 新高有关,大类中包含的首饰受金价影响较大。往后看,预计金价将会继续从高位回落。总的来说,家庭服务和家用电器共同推动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的增速回到疫情前水平,同 时居民收入的提高刺激可选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我们认为生活用品服务和其他用 品服务这两个大类在今年四季度可以共同拉动 CPI 增长 0.1 个百分点。四、核心结论4.1 现状:目前价格仍维持复苏态势,通胀压力尚不明显2 月美国 CPI 同比增长 1.7%,较上月提升 0.3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4%,总体符合市场 预期。核心 CPI 同比+1.3%,较上月下降 0.1%,表明美国经济当前仍在修复阶段,通胀 压力不明显。能源价格上涨是 2 月 CPI 的主要驱动力,但驱动力量不够强,能源 CPI 同比增长 2.4%, 环比增长 3.9%。2 月 OPEC 延续减产协议,美国极寒天气导致部分炼油厂被迫关闭,美 油供给减少,国际原油价格 2 月加速上涨。但显然力量不足以使得 2 月通胀超预期。从价格看,剔除了食品和能源以外的商品需求仍然较弱,服务需求处于相对底部,环比有 所改善,主要是因为疫情好转和疫苗接种的推行,美国部分共和党控制的地区逐渐开始放 开封锁,我们一直跟踪的高频数据也显示居民户外活动逐渐恢复。中国通胀目前呈现出 CPI 的基数效应逐渐消退,PPI 加速上升的情况。2 月 CPI 同比下降 0.2%,环比增长 0.6%;核心 CPI 同比持平,环比增幅扩大至 0.2%。2 月强于市场预期, 部分原因是去年的高食品价格导致的高基数效应逐渐消退(2020 年 3 月开始,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的作用之下 CPI 开始大幅走低)。就地过年对价格也产生明显影响,文化 娱乐需求增加,非食品以及服务价格环比增速都提升到 0.4%。4.2 展望:Q2在基数效应主导下会出现今年高点,下半年通胀水平将会整体 上行,但还不会达到过热状态根据对中美通胀细分类目的详细定性分析,我们认为,随着疫苗接种的推广和疫情的好转, 海内外已经开始放松经济封锁,居民活动也已经在逐步恢复。在今年二到三季度,疫苗接 种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英国,以及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双管齐下的中国,都 能够接近群体免疫的效果,从而带领全球经济共振向上。因此,到今年四季度,此前受到 疫情负面影响的物价水平将会回归常态。我们以疫情之前的物价水平为锚,并参考金融危 机之后各类别的价格走势进行调整,最后得出了对今年四季度美国和中国 CPI 的判断。(1)美国2020 年 Q2 是疫情封锁期,CPI 同比只增长了 0.3%,尤其是 5 月同比仅增长 0.1%。在 去年如此低基数的情况下,我们预测今年 Q2 美国 CPI 同比将达到 3.1%左右,其中 5 月 为 3.3%,是今年的最高点,也会是 2011 年以来的最高值。尽管现在市场已经开始有所 反应,但到二季度市场可能还是会因为出现高读数而产生调整,尤其是居民的通胀预期可 能受到影响。下半年低基数效应减弱,CPI 同比增速会有所回落,Q3 和 Q4 分别同比增长 2.6%、2.7%。2021 年 CPI 主要的上行风险包括:1)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燃料、交通费用价格上涨;2) 失业率下降带来的住房租金价格上涨,住房租金占到 CPI 权重的 33%,因此对 CPI 的变 动影响非常大;3)出行需求恢复,带来服务类价格上涨,包含教育、娱乐、医疗服务等。 但是,也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行业的价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例如食品、通信、耐用品消 费,未来上行空间不大。从结构上来看,二季度会出现高读数,但我们认为下半年出现通 胀过热的概率并不大。(2)中国我们预计中国 CPI 同比今年会呈现逐季抬升的趋势。到今年 Q4,我国 CPI 将同比增长 2.0%,不会有明显的通胀压力。今年我国 CPI 同比主要上行动力与风险来自于:1)输入型通胀,主要是国际原油以及其 他大宗商品带来的价格上升压力;2)失业率下降带来的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出行需求 恢复,带动服务类价格上涨;4)若非瘟疫情卷土重来,对生猪产能造成负面影响,可能 会使得猪价仍然高位运行,但我们现在认为这个情况的概率较小,并且猪价引起的通胀大 概率不会触发货币政策的调整。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近日举行的2018全球服务贸易大会上首次发布了《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18》。《报告》认为,服务贸易是推动我国经济服务化、经济结构高级化的重要途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定义,服务贸易可划分为跨境贸易、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四种提供模式。服务贸易中的“贸易”概念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贸易”,它将投资、要素流动等国际经贸合作形态也纳入其中。服务贸易是服务经济的组成部分,包括跨境交易、贸易和投资等。BOP统计的服务贸易仅是全口径服务贸易的1/3。服务贸易是推动我国经济服务化、经济结构高级化的重要途径。正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通过发展货物贸易、包括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成为我国推进工业化的一条捷径一样。《报告》指出,近年来,数字技术推动数字贸易兴起,数字贸易为世界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新空间。《报告》将数字贸易分为数字货物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据贸易三大类。其中,数字货物贸易包括数字商品贸易,如芯片、机器人、人工智能装备等,这被看作是未来我国全球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竞争中的制高点。还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又可分为两大类:数字内容贸易和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其中数字内容贸易包括数字音乐、电影、动漫、软件和信息技术等,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包括数字旅游、数字医疗、数字金融等。《报告》显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势头良好,比如2018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4216.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6.1%;2012-2016年,在线出境游市场规模以64.2%的年均增长率在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在线出境游市场规模达到424.1亿元,是2012年的7.3倍,2017年达到730.3亿元,较2016年增长72.2%。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海外发行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增长至70.7亿美元。此外,数字音乐、数字文学等新业态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介绍,根据指数测算,中国已进入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前20名,其中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列第1名,在地位指数和规模指数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7位。与此同时,《报告》构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对国内省市、自治区和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的发展绩效做出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反映了各地服务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各地服务产业国际化水平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在中国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指数上,已形成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西部地区竞相发展,东部、中部、西部各具特色的服务贸易发展新格局。《报告》根据发展指数与竞争力理论以及服务贸易当前特征,采用包括服务业规模、结构、地位、产业基础和综合环境五个方面指标,综合、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全球各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来源:经济参考报)
9月15日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产业结构现代化研究》指出,未来35年中国经济将完成向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两次转型,将全面建成制造业强国、服务经济强国和知识经济强国。为此,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三个层面同时展开,并协同推进。报告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指出世界经济正发生结构转变。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变,第二次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结构转变;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经历第二次转变,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次转变,但受到第二次转变的影响。第一次转变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畜牧业比例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例上升,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二次转变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和工业比例下降,服务业比例上升;如果把农业和工业合称为物质产业,把服务业分成劳务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那么,物质产业比例下降,服务产业比例先升后降,知识产业比例上升,知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按照这一划分,到2015年时,全球已有9个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报告》利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8年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00年前后以来,部分发达国家人均农业和工业增加值的变化,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报告》由此认为,21世纪有些产业的增长可能不是无限的。《报告》指出,18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产业和就业的影响非常大。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正在改变产业形态和就业前景。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越来越多的新工作岗位将诞生。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年代。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说,从产业结构角度看,1984年及以前,中国经济具有农业经济的结构特征,即农业增加值比例高于30%,农业劳动力比例高于50%;我国目前正处于开始向服务经济转变的转型期,即农业增加值比例低于15%,农业劳动力比例低于30%等。何传启强调,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仍然具有农业经济的结构特征。2015年全国有6个地区具有农业经济的结构特征,16个地区具有工业经济的部分特征(或半工业经济的结构特征),7个地区具有工业经济的结构特征,5个地区具有服务经济的结构特征。《报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中国现代化报告2018:产业结构现代化研究》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何传启团队完成的第17部年度报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光明融媒记者金振蓉)
导语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和2022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为6%和4.4%,增速之高为历年罕见,分别比IMF今年初的预测高出了0.5个和0.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1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呈现复苏势头,但结构和区域分化严重,突出表现在供给端快于需求端、美国快于欧日、亚太快于非洲拉美。全球金融市场在流动性充裕、预期改善与政策退出担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表现震荡。展望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加快,但分化与波动仍将是主基调,通胀预期和市场利率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文/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全球经济走势与新冠肺炎疫情演进密切相关。2020年3-4月,疫情在欧美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蔓延,各国普遍采取停工停产和社交隔离措施,全球经济遭受严峻冲击,陷入深度衰退。5月以后,各国经济陆续重启,全球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但由于四季度疫情二次反弹,经济增速再度放缓。为了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我们构建了月度追踪指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全球生产指数、全球服务业和消费指数、全球贸易指数、全球风险缓释指数。根据我们的测算,该指数从2020年4月22.2的低位逐渐恢复至10月的57.8,之后两个月小幅回落至55.8(图1)。2021年春节前后,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加速,每日新增病例大幅下降,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渐减弱,全球经济再次进入复苏通道。2021年2月,全球经济月度追踪指数回升至59.1,连续2个月反弹,四个分项指数分别较2020年12月增长0.7、0.3、1.2和1.1点(图2)。目前,全球经济月度追踪指数仍明显低于2020年1月水平,离疫情前趋势水平仍有距离。图1:全球经济月度追踪指数变动趋势注:指数越大说明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越好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图2:全球经济月度追踪指数分项变化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结构分化,存在三组不平衡不匹配问题。一是全球生产层面复苏快于消费层面。此次新冠疫情对供给和需求端同时造成了严峻冲击,但对需求端的冲击更加严重。从需求端看,疫情初期各国在社会领域采取的封城和社交隔离等防控措施,致使居民无法消费、不愿消费。从供给端看,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生产和物流遇阻。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产业链和供应链逐渐恢复,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OECD综合领先指标、全球粗钢产量等生产端指标基本回到或超过疫情前水平(图3),但居民消费意愿并未出现大幅改善,OECD消费者信心指数较疫情前水平低2个点左右,全球餐馆就餐人数较2019年同期低50%左右,航空客座率仅为疫情前的7成(图4),消费端复苏明显滞后于生产端。图3:全球生产端指标变化趋势(2019年1月=100)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图4:全球需求端指标变化趋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是区域复苏分化,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复苏快于欧元区和日本,新兴经济体中亚太地区复苏快于非洲和拉美地区。2020年美国经济遭遇疫情冲击、宪政危机、金融动荡等多重打击,经济增速下降3.5%,是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但与欧元区和日本相比,美国经济衰退程度相对较小,分别较上述地区低3.3和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复苏步伐也更快,各行业产出规模、工业生产指数、零售品消费和就业市场逐渐恢复。表1:2020年主要发达经济体指标对比(%)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新兴经济体中,亚太地区由于疫情防控得当,目前经济活动逐渐恢复。而非洲和拉美大部分国家疫情仍在蔓延,国内财政资源有限,人均收入较低,医疗水平落后,无法调动足够多的资源保护本国企业、就业或实施疫苗接种,因此经济表现相对较差。截至2020年底,亚洲新兴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已超过疫情前水平,而拉美、非洲和中东新兴经济体工业生产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特别是非洲和中东地区较疫情前水平仍有较大缺口(图5)。图5:主要新兴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复苏情况对比(2010年=100)资料来源:荷兰经济分析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三是实体领域风险减弱,金融领域风险抬升。目前全球经济整体风险有所下降。2021年2月,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分别较2020年底下降95.4和68.9,花旗十国集团和新兴市场经济意外指数也处于相对高位,经济复苏情况好于市场普遍预期。但伴随实体经济复苏,市场通胀预期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脆弱性有所上升(表2)。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2021年2月,新兴经济体证券资本净流入规模为31.2亿美元,较2020年底高点回落70.9%;3月前两周,新兴经济体证券投资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平均每日净流出2.7亿美元。展望二季度,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进一步提速。目前全球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和比例逐渐增加,预计疫情将逐渐改善。全球生产和贸易领域将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餐馆、旅客出行等消费活动也将逐渐从低位反弹,经济复苏将加快。与此同时,复苏进程将进一步分化。考虑到发达经济体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疫苗普及速度更快,预计复苏步伐将更快。预计二季度全球经济环比增长折年率为6.1%,较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增速5.7%左右。表2:全球经济风险热图注:深红色、淡红色、黄色、浅绿色、绿色分别代表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中低风险和低风险,图中数字为指标实际值或月度均值。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本文编辑:王晔君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夏宾 姜新雅)德意志银行集团24日公布了其中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熊奕的“2020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研究报告。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不同行业的经济表现将呈结构性差异。报告认为,下半年不同行业的增长表现将呈现较大差异,批发零售、运输、餐饮住宿、租赁及商业服务等若干行业受影响较为严重,复苏相对缓慢。但与此同时,其他行业的增速有望达到甚至超越6%。报告进一步称,新冠疫情改变了消费者偏好及商业模式,而经济仍在适应这些调整。各地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已为酒店、休闲娱乐等需要密切人员接触的服务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却提速了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在长途旅行减少的同时,短途出行有所增加,继而推升了对汽车的需求。汽车和智能手机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互动,有关这两项的支出很可能增加。汽车换代周期的到来及5G网络的普及也将进一步助推下半年的需求增长。报告还指出,生产者价格指数将得到政府财政刺激及全球需求增加的支撑,而疫情对就业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减少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的就业岗位。受此影响,消费价格通胀或将继续维持在低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