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舜之将死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编辑 | 学术君常听人说,读博费钱,读文科博士更费钱。对于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的人而言,读博已经给父母压力很大了,更何况很多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的学子了。读书至此,而立未立,烦恼顿生,路在何方?我身边就有很多穷博士生,来自农村的小庆,读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父亲务农为生,母亲两年前得了大病,学校每个月1300元的补贴在物价上涨的今天难以维持日常开支,以致经常处于温饱的边缘。古代文学专业本来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平时又被导师拉去做项目,也几乎没有时间打工赚钱,可以想到经济压力非常大。读博期间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本身有经济问题。很多博士生的父母生活贫困,依靠务农、打工为生,因而他们难以获得家庭的强有力支持;2、学校补贴有限。国家规定的补贴普通高校每月1300元,一年发放10个月,而奖学金基本和学费相互抵消,所以到手的平均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3、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的费用高。文科博士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很多文献需要购买或复印,笔者仅一个学期购书与复印资料总费用就超过2000元,但是仍然还有更多的资料需要引入。4、论文投稿需要版面费。僧多粥少,时间紧迫,很多期刊录用稿件之后需要作者额外出一些版面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5、社交支出。无论是过时过节对师长、亲属的问候,还是平日的友人小聚,都离不开“孔方兄”的帮助。聚餐AA制的话,平均一人几十元,若是轮到请客,动辄就是三五百大洋。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交支出就是婚宴上礼,读博期间是朋友们结婚的高峰,全年平均下来,至少一个月就有一个同学结婚,礼金按平均500来看,每年至少支出6000元。所以说,读博期间,如果没有家庭在后面支撑着,还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必然会带来很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会演化出日常的焦虑和内心的挣扎,以致很多人都会在读博期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这种纠结可以理解。研究一下读博经济压力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经济的压力很大程度来自个人的需求和欲望大于资金来源。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于开放时期,从小不说锦衣玉食至少衣食无忧,进入大学以后更是受自尊心的驱使和各种时尚风气的影响,改变了很多淳朴的习惯,学会了买名牌、吃大餐、刷信用卡,和朋友相处也越来越不顾自己家底地大方,膨胀了消费欲望,扩展了生活的必需。有很多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问题还在于自己如何处理江湖事务。包括对于科研的支出,也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扩大。如何解决读博期间的经济压力呢?1不忘读博初心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当我们决定读博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已经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所以从大视野看,当前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读博啊?难道不是因为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吗?热爱是不因自己状况的好或坏、不因行业发展的高与低而依然坚定向前的动力。读博期间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学术中的问题,而不是使尘虑盈心。2在困境中懂得知足与感恩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抵多数古代读书人都经历了类似的“寒窗”之苦。这样想来,和古人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已然是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甚至和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他们经历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生命受到威胁的时代,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再艰苦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吧。有时候真的感觉,不是生活太残酷,而是我们的心太软弱了,当我们这一代人把前人视为“幸福与理想”的生活当作“惨淡的人生”的时候,已经表明时代的精神大大地虚弱了,我们或许真的被宠溺太多了,我们需要懂得知足。我们也应当感恩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感恩我们的父母亲朋,若没有这样公平的环境,可能我们连学都没得上,若没有父母亲朋的支持,我们就没有安定的后方。3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支出 把生活中的支出分成必需和超需两类,对于必需的支出,不要犹豫,对于超需的东西,比如多买一件名牌衣服、换个手机、时不时下个馆子等等,就要严格管控了。关于上礼这块大支出,需要和朋友讲清楚现在的难处,降低上礼的档次,礼轻情谊在,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时刻提醒自己和别人,读博是特殊时期,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处世模式。生活中的消费需要控制,科研上的投入也当限制,很多时候图书馆有的书不必购买可以借阅,很多资料可以看电子版本,不必都用纸质版。当我们看到生活的本质,了解自己的现状后,用理性规约自己的行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不要怕得罪人,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4适当开源,用头脑赚钱 我们都已经是读到博士的人了,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动用头脑,在业余时间挣些外快,比如可以去一些学校兼职、课外辅导、写文章等等。在挣钱的时候,要始终记得,我们的核心诉求是完成博士学业,不能让挣钱的事情压倒学习的事。读博期间,经历经济的困境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必然的过程,“栽种有时,建造有时”,一切都有其时刻,读博就要承受读博的难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许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才造就出我们坚强的品性,才让我们长得更有韧性,才让我们更珍惜这份荣耀吧!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道,现在的书生,生活优越,为什么学问做不好呢?就是心不专,做好手头的事,做好当下的事,做好基础的事,才是对生活困境的正确克服,才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正道。不要抱怨、不要分心,眼睛向内、关注自己,专心致志、方能成事,与天下读书人共勉!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大间谍

想读经济学的博士(首选金融学)是去浙江大学好还是上财好?

1金融学博士毕业后的职业定位博士毕业后的职业定位影响你的院校选择。首先可以肯定,不管是上财还是浙大,其金融学都是挺不错的,两个学校也均是比较好的学校。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和理论经济学相比,偏向应用。博士毕业基本上职业路径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学术界,二是业界(从政、创业等也划到这一类别中)。学术界就是进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业界就是各类金融机构,比如大类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机构,小类别的比如信托、金融租赁、担保行业等。下面具体来分析:(1)如果定位业界,建议选择上财。最重要的原因是上财在上海,而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进入业界的机会多,金融界的优秀人才数量,上海在大陆独居榜首,这没有任何争议,所以,业界,选上财。(2)如果进入学界,两校建议选择浙大。原因是浙大的综合排名遥遥领先上财,校友资源上财难以望其项背,而进入业界,浙大的资源更多,这里的资源要放眼全国、全球,而不是局限在上海、浙江或中国沿海地区。所以,将来毕业后的定位:业界选上财,学界选浙大。2从博士毕业要求看:浙大难度低,上财要求高浙大博士毕业的要求相对上财低,之前参加学术会议,碰到过两校的博士。谈及博士毕业要求,浙大是要求发表自己定的刊物目录(该目录可以到网站上下载),浙江上其他高校评职称、评奖评优也基本山是参考浙大的这个目录。而上财博士毕业要求更加国际化一些,师资方面更国际化,海归比例更高,近些年上财的经济学在国际排名持续提高,经济学国际顶级刊物都有斩获,比如AER、RES、Econometrica等,特别是田国强掌政之后,做了很多和国际接轨的工作。当前国内大学数高校博士毕业还停留在CSSCI的阶段,两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基本上是拿SSCI来谋取教职,竞争力很强。所以,根据自己的定位以及客观条件来做选择。综上,两所学校的经济学博士专业选哪一个都不错。如果将来进业界,个人建议首选上财,如果计划进学术界,选浙大。博士毕业不容易,如果想做的很优秀,更是不易。博士阶段想出牛文,需要下大功夫不可。

卡夫卡

王福重,一个经济学博士,为何如此信口开河?

王福重,一个经济学博士,为何如此信口开河?职业可以有差别,但没有贵贱之分。“农民出大力、流大汗就是愚蠢和懒惰的行为……”“农民不值得尊重,因为老实巴交辛苦干活的农民是最懒惰的……“”农民甚至几乎没有什么贡献,因为农民辛苦种地并不会发明东西,也不会开放新世界。”工作之余,刷刷新闻,看到了网上流传的一个经济学博士王福重的言论,可以说还挺火了。于是翻开百科,王福重,经济学博士,北大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名头可谓响亮。今天,祥子就和大家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可以看出来,这位博士想强调的是科学的重要性这点毋庸置疑,也早有定论,马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原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科学也只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就好像一架机器有无数个零件,作用不同而已。隔壁农村老王说了:“我虽然没受过啥高级教育,但我知道,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各行各业便是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手、足、嘴、耳、眼、大脑等等。你们说说,身体缺了哪部分是健全的。”解放生产力靠科技、知识不错,但根据实际,提高农民的技能是需要一定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的农民劳动还需要靠“蛮力”才能完成,所以王教授说话有点不腰疼。既然是博士,又是公众人物,那么为何要用如此拙劣的话呢。换个说法,不就是想表达:“用科学技术解放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使农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正常说话不行吗?为何要用这样的言论贬低农民,伤害农民的感情,以及一切有良知的人的感情。第二,职业可以有差别,但没有贵贱之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职业也许可以分出高低,但没有贵贱之分。仔细想想,广大农民是整个国家最大的后备力量,最大的后方。国家要发展城市建设,农民工就从农民中走来,不辞辛劳,冲去一线干起来,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哪里没有“农民”的坚强身影?在往前说,战争时期,农民拥军支援前线、交公粮制军需物资、冒枪林弹雨组担架队上火线,这些巨大无比的力量,可以忘了吗?一叶障了目而不见了泰山?还大放厥词,用一句祖宗们常说的话叫“罪过啊”!不论是农民还是其他工作人员、亦或是像博士这样的高材生,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工作的性质不同,所以别瞧不起农民,大家都有各自的事儿,做好各自的事就好。最后,人的收入高低,虽然不是以“出大力、流大汗”的辛苦程度来定的,而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是由你自身的价值决定的,是由自身可替代性大小决定的。但是,人的价值、贡献的大小,也不是以收入高低,自身可替代性大小来衡量的。我是祥子,很荣幸能和各位远方老友们交流。

理禀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告诉你:985、211跟普通高校毕业后工作的区别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有发表过一篇《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平方公里的经济学》的专栏,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与深思。在专栏中这样讲到:“孩子学得越多,所学的东西越贵,这种信号就越强,越有可能帮助孩子说服选拔考官。所以,孩子接受各种培训,重要的不是培训本身,而是培训以后的那张证书,可以表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结合毕业生的职场生涯,理论都是一样的。在找工作时,面试官一开始看到的也是那张证书。不管是学历证书也好,职位证书也好,会优先挑选学历高的,有职业证书的,这叫首因效应。与985、211院校的学生相比,同等普通高校面试的求职者就会显得黯淡无光。当你大学毕业拥有985、211的学位文凭后,你将会:1、光宗耀祖。家人有脸面,曾经的老师同学也会对你另眼看待。不是因为你在学校获得了多少奖项和殊荣,那些都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你从985、211这样的名校毕业了。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2、拥有比非名校更多的选择权。你还没有毕业就会收到很多offer,你在众多优质的企业中挑选最适合的岗位,决策权在你手上。不用到处投简历,职位自己送上门。3、你将会受到比非名校更好的待遇。面对在同一家公司,从薪资上来说至少高出2倍。然后是待遇,住宿可能是最好的;房间的设备设施也是最好的;连岗位晋升也具有优先权的。4、高起点。985、211毕业的学生,有着同校或者更高阶院校的同学或者朋友。凭借自己的朋友圈层,也可以发展得很好。5、个人综合素养高。985、211的毕业学生,接受着最高学府的教育,有着全国最知名的老师,有着更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是高于普通院校的。而我们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1、有一个茫然期,自己不知道毕业之后该做什么。很多毕业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毕业之后大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可能是销售,也可能会转行。2、选择的岗位有局限性。没有名企发放offer,工作需要自己到处去投简历。适合自己的岗位基本上都是专业相关的。最后从专业岗位上挑选自己觉得不错的,企业认可的工作。3、待遇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待遇极低,没有享受跟高等学府同样的待遇,没有别人底薪高,没有别人住宿好,没有别人升职快。4、起点稍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同校或者稍微高一点的院校。所以能靠的朋友力量薄弱,最后只能靠自己。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985、211对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是有歧视的。5、个人综合素质稍低。因为教育上来说,有些学校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首屈一指的,普通高校自然比不上。其实也有很多人说学历只是敲门砖,进入职场后看的还是个人实力。但是社会是复杂的,首先在竞争同一岗位时,你要具备这块敲门砖,你才有机会展现你的实力。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没办法与985、211这样的相提并论。在没有高文凭前提下,一定要在专业能力上完善自己。这样才会在自己职场道路上走得远,跑得快。最后,高考发榜了,祝愿广大学习都考上理想的大学。#2020年高考成绩即将出炉#

淚眼俠

他是经济学博士,是世界首富,同时也被称为“窃国首富”

民国四大家族大家都知道,而当中最显赫的家族莫过于宋家,宋子文是宋家最年长的公子,这位哥伦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曾被称为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但同时也被称为“窃国首富”,内战结束后,宋子文被列为“内战首犯“。经济学博士宋子文宋子文为什么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甚至被评为当时的世界首富呢?他的财富从哪里来?首先,宋子文凭借着国舅的身份,兼任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利用职权之便,大肆贪污,大肆以公徇私,比如侵吞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倒卖外汇,倒卖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这点跟清朝的胡雪岩、盛宣怀比起来,手段更高明,数量更大;其次,宋子文和孔祥熙联手,将民国时期几乎所有的产业国有化,实现绝对上的国进民退,又进而将自己变成这些垄断的国有化产业公司的大股东,将宋家的抓牙伸向了国家的各个产业。宋子文到底有多少钱?宋子文自己称只有800万美元,但是日后有人问宋子文的建设银公司(宋子文和孔祥熙联手创办控制中国金融的公司)有多少钱?宋子文说出了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数字,1800亿美元。直到今天,宋子文到底有多少钱还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按中国当时的产业国有化,宋子文通过持股占有的财富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回顾宋子文的发家历史,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1)绝对的权力很容易导致绝对的腐败,尤其对权势显赫的宋家王朝,宋子文也不例外 2)宋子文的发家也是历史的必然,旧制度的落后,草莽时代,必然给了某些人铤而走险的机会。3)绝对的能力加上绝对的制度落后加上绝对的权力,将这种贪腐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宋子文毫无疑问是当时最懂自由经济的中国人,这种高智商的犯罪,就像蛇打七寸一样,比强盗更加致命。

龙鸣

不到两年三度调整,55岁经济学博士赴西部就职,晋升

撰文 | 蔡迩一青海省委副书记就位!据青海发布4月9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批准:吴晓军同志任青海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现任省级党委副书记中,比吴晓军年轻的有两人,分别是1967年8月出生的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和1967年8月出生的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严。担任江西省会一把手1年吴晓军,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今年55岁,江西泰和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5月入党,经济学博士。公开资料显示,吴晓军长期在江西学习、生活。1984年9月,18岁的吴晓军到江西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4年后成为江西省经济信息中心干部,从那时起至此次调整之前,吴晓军在江西工作了33年。在这逾30年的时间中,吴晓军历任江西省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公室干部、主任科员,江西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副处级秘书、调研员,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等。在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工作期间,吴晓军还在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继续进修了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6年8月,吴晓军到地方工作,成为鹰潭市委常委、副市长。4年后,吴晓军成为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后历任省工信委主任、发改委主任等。在担任江西省发改委主任期间,吴晓军曾在2017年2月对外表示,江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江西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首期20.91亿元补偿资金全部下达。”2017年3月,吴晓军任江西省副省长,两年后(2019年9月)跻身省级常委。2020年3月30日,南昌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宣布吴晓军兼任南昌市委书记。如今,吴晓军职务再度调整,成为青海省委副书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南昌是省会、是龙头,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核心龙头作用,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南昌最强的担当、最重的使命。”在南昌市的领导干部大会上,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曾这样表示。吴晓军履新一个月后,南昌市便召开了“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在现场 ,吴晓军提到了四个“坚决破除”:坚决破除影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影响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影响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影响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思想观念他说,要将视野放大,着眼长远、放眼全国、立足全球制定发展目标、谋划发展路径;向好的学、同强的比、与快的赛,做到工作争创一流、个人力争上游、群体百舸争流;将劲头铆足,抢抓危中之机、拼争全年目标。吴晓军还是“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链长”。在2020年5月,他曾主持召开虚拟现实产业链发展推进调度会,要求善于从产业链角度谋发展、出举措、抓落实,不断增强江西省南昌市VR产业的“链主”地位,加快打造“世界级VR中心”。时隔6年 再有南昌书记跨省履新十八大后,王文涛、龚建华、殷美根和吴晓军先后担任过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是在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担任南昌市委书记的,2015年3月,王文涛从江西跨省到山东工作,担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2018年3月,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的王文涛又转任黑龙江省省长。2020年11月,王文涛进京,他现任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龚建华是在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任南昌市委书记的,他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龚建华之后,殷美根成为新一任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在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任南昌市委书记,他现任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吴晓军是时隔6年之后,再有南昌市委书记跨省履新。从江西到青海如今,吴晓军从江西到了青海。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因境内的青海湖而得名,面积72万平方公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青海是我国幅员面积最大的省;是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海拔最高的省;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现任青海省委书记是王建军,省长为信长星。其他常委除了吴晓军,还有:公保扎西: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滕佳材:青海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杰翔: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宇燕(女):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丛乐: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马吉孝: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訚柏:青海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瑞峰: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刘格平: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王黎明: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今年以来,有多位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到位:今年1月,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吴存荣任重庆市委副书记今年2月,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履新江苏省委副书记今年2月,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叶建春空降江西,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今年3月,时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的刘小明空降广西,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今年4月,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同日,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蓝佛安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如今,青海省委副书记也到位了。据政知君统计,天津、河北、浙江、福建、河南、湖北、云南、宁夏等省区市的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暂缺。资料 | 新华社 央视 南昌日报等校对 | 葛冬春【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违其度

GDP快被韩国赶超,身为经济学博士的普京,这20年都干了些什么?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是普京上台时对全体俄罗斯百姓的承诺。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再回头看,这句承诺实现了吗?据最新统计,2019年俄罗斯的名义GDP为1.69万亿美元,仅略高于中国广东省。在全球排名第11位,跟第12名的韩国思密达不相上下(韩国GDP为1.64万亿美元)。而且因为今年疫情、油价暴跌的因素,大概率会被韩国超过。可以明显看出普京当初的承诺是兑现不了了。于是大家纷纷陷入了沉思:俄罗斯经济为什么会落到这个下场?有同情俄罗斯的人说是因为西方国家打压,对俄罗斯经济进行制裁导致的。也有比较客观的人说是因为俄罗斯经济太依赖能源出口,在能源价格下跌的大环境下,走向衰退是必然的。这些分析都有些道理,但是没说到根子上。像俄罗斯这种中央集权的国家,兴与衰都取决于领导人的战略决策水平。换句话说,普京对经济的认知水平才是造成俄罗斯经济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一、2000年到2008年,俄罗斯经济异军突起很多人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克格勃出身,但是很少人注意到他居然还是个经济学博士。普京于1997年获圣彼得堡矿业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在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这篇论文中,普京主要论述了他的几个观点:1.能源私有化,不利于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普京认为私营企业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不会真正投资到能源勘探等基础工作上。只会不断索取国家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长期看不利于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2.国家应该收回能源行业的控制权,作为政府重要财源,保障国计民生。普京认为能源行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行业,交给财团寡头控制,他们偷税漏税,穷奢极欲。对俄罗斯政府而言没带来多少好处。相反,如果政府收回能源行业的控制权,有了巨大的能源收益,政府就有财力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3.收回能源控制权对国家利益最大化和恢复俄罗斯国际政治地位意义非凡。私营企业控制能源时,会互相恶意竞争,贱卖国家资源。只有国家掌握控制权,才能提高俄罗斯能源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并且作为一把锋利的外交武器去增加俄罗斯外交谈判的筹码,有利于恢复俄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可以说普京当时对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分析真可谓是入木三分,后来的执政方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1.普京上台后,强硬出击,打掉了财团寡头尤其是能源寡头,收回国家对能源的控制权。比如2003年以偷税漏税等罪名逮捕了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并指使国家全资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吞并了尤科斯石油公司。2. 政府把巨大的石油收益拿出来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巩固了执政基础,推动了经济发展。政府大力改善被忽视的医疗保健和教育体系,并对民众住房进行补贴。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以至于俄罗斯姑娘当时都唱“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从2000年到2008年,俄罗斯的GDP平均增长高达7%左右。3.外交上使用能源武器拉一批,打一批,实现俄罗斯经济和外交利益最大化。比如利用中日矛盾, 在远东石油管道问题上大做文章,最后却搞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另外还记得2008年石油价格暴涨到147美元一桶吗,没有俄罗斯在背后搞鬼?我不信。在这8年期间,普京对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矛盾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实施的内政外交策略也是非常有效的。二、2009年到2019年,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2008年,俄罗斯GDP总量就达到了1.66万亿,而2019年GDP总量才1.69万亿。考虑到美元的通货膨胀因素,可知俄罗斯经济近10年来其实是一直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急转直下呢?很多人说是08年金融危机和后续跟西方国家闹翻造成石油价格暴跌毁掉了俄罗斯中兴之路。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普京身上。他对经济的认知水平的停滞不前导致了俄罗斯经济深陷“资源”泥潭不能自拔。像俄罗斯这种大国,是不可能永远指望出卖初级资源生存,更别说发展了。怎么办呢?其实中国和其他已发展起来的国家已经给出了答案:走出口外贸导向型的道路。出口导向型原理:通过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税收优惠和开放国内市场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出口国外赚取外汇,同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用外汇来购买先进的轻工业设备和技术来升级国内轻工业。如此循环,最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俄罗斯土地资源,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地理空间和文化上距离欧洲消费市场又非常接近。完全可以充当“欧洲工厂”,摆脱经济对资源的严重依赖。可惜普京没认识到这点,依旧停留在“能源王国”层面不能自拔。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08年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能源需求,导致石油价格一蹶不振之际,2011年爆发的美国页岩油革命给了普京的“能源王国”美梦最后的致命一击。从此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阵脚大乱,错招百出,经济也一蹶不振。相反,中国抓住了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在2001年加入了WTO,最终一步步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开始起飞。结论:俄罗斯经济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成也普京,败也普京”,马云曾说过:“一个企业家的格局的决定了这个企业高度”,这句话用在一个国家身上也是很贴切的。喜欢的话,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加关注!

飞行猫

找到了!说“文科生太多”论文4名作者都是经济学博士……

“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的相关工作论文引发热议这篇论文在最后谈到,当前,我国即将由人口转型的第 III 阶段过渡到第 IV 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膨胀,转变为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和渐行渐近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对此,文章列出的“应对之策”之一,是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文章具体谈到,未来我国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首先环境宽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创新要冒风险,如果人们知道即便失败,也有饭吃、有房住、有病看,就会敢冒险、敢创新。第三控制房价。创新创业靠的是年轻人,但其多半没钱。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第四重视教育。要重视母亲和少儿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覆盖面、教育公平性;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另外,论文还主张,要重视储蓄和投资。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要清楚我国不仅肩负发展的重任、而且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要明白没有积累何来增长。其次要认清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要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其力图改变、但回天无术,因此不要以此为学习的榜样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进步周期长、见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认为创新性破坏难找规律),因此我国当前还是要以人、财、物的储蓄为本,教育和科技为辅。论文作者均为经济学博士据澎湃新闻,这篇论文的4名作者分别是:陈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经济调查。徐瑞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唐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养老保障改革。高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文章注释道,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另据央行研究局网站资料,《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及时刊登这些文章,有助于促进与经济金融学界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推动社会力量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网友:文科生做错了什么?这番有关“文科理科”的言论引发网友争议。有网友认为文科是求底蕴,理科是求发展,不能抛弃底蕴谈发展;也有网友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此说法不无道理,毕竟不能指望文科生去发展实业 ,“身为文科生也无力反驳”。专家、媒体发声:鄙视链没有赢家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想用自己的一些研究为文科生“正名”↓在我们的相关研究前,有一些教育学的研究指出,理工科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加具有激励反应的这样一种导向,也就是说如果你给他一个比较强的激励,他就会去追求这样一个目标,而文科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有更加长远的发展的观点。于是我们就去研究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学科背景,我们就发现,一个地方官员,如果他是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学的是社会科学和文史哲之类的这样一个学科背景,那么他所在的这个地方,科教文卫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就要上升1.3个百分点左右。而相应地来说,学理工科的背景的领导所在的地方,他们的科教文卫支出的比重就要更低一点。考虑到一个地方的财政支出占这个地方的GDP的比重大约在20%左右,所以1.3个百分点的差距实际上已经是比较高的了。红星新闻则认为:若是单纯将“文科生太多”当成一个新的网络梗,或认为这纯粹是在歧视文科,多少误解了论文的原意↓将“文科生太多”视为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其背后的逻辑或许是“在研发和生产制造端创造价值与财富的人不够多,在流通和消费端制造溢价的人太多”。前者少了,会使得生产率低下,产品供不应求;后者多了,则会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进一步制造溢价,造成收入看起来可观,钱却很不经用的生活状态,国家也会陷入经济停滞,即“中等收入陷阱”。另外,论文的不严谨在于,文理分科并不等同于研发生产与流通消费这两端的分野。文科生可以参与研发和生产制造,理科生也可以投身流通和消费领域,如果简单将问题归结于文理分科,无疑忽视了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性和选择权,也忽视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经济状态下的教育和就业空间。所以,因为这样一篇并不严谨的工作论文,一个并不清晰的“文科生太多”表述,就上升到“歧视文科”的高度,其实大可不必。不过,评论员也指出,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也客观说明“文理科之争”有多么激烈↓文理科互相的争论从未平息。理科生认为文科生不懂科学,没有逻辑,只知死记硬背,文科生认为理科生没有人文修养,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纯属“工具人”……事实上,这样的争论和互相歧视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问题并不在于文科理科孰优孰劣,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如果你认同文科的优势是人文修养、审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你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如果你认同理科的优势是科学与逻辑,那么你的知识体系又是否能与之匹配?即使“文科生太多”真的是导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理科生又是不是越多越好?毕竟,我们需要的是合格的理科生,而不是不合格的。文理分科从来都不是绝对化的割裂,而是相互交融。客观来说,我们的教育仍不完美,通识教育和逻辑教育就一直是短板。这造成文理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个体,理应重视并进行自我调整。一个文科生,难道就不应该尊重和了解科学,就不应该拥有逻辑?一个理科生,难道就不应该有人文和艺术修养?片面区分文理科,强调所谓的“自身优势”,其实往往是在掩饰自身孱弱的一面。可是,与其掩饰,何不去提高自己?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如今从事对口工作吗?对今天热议的话题,你怎么看?(来源:上观新闻)

大追踪

经济学博士称要重视理工科教育,就业形势很严峻?填好志愿是关键

据悉,2020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就业率超过了90%,而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了去年,达到了909万,去年因为疫情,有国家大力支持,提供了大量的基层岗位,今年呢,就业形势会更严峻——对高考学子而言,选择好专业,尤其重要。最近“央行论文”火了,一则呢,因为论文建议“重视理工科教育”——《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毕业生收入前十的,没有一个是文科专业——当然有一个金融专业,可惜这个专业文理“通吃”。此论文一出,文理矛盾瞬间激化了——文科生真的没用了吗?美国作家乔治·安德斯在《你能做任何工作:“无用的”自由技艺的惊人力量》一书给出了一个数据,从2012年到2016年,美国新创造了101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只有5%是在计算机相关的领域,剩下90%的新工作都和“文科”有关系。文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我们也得承认——高考改革之后,理科确实要比文科吃香——理科的专业选择要比文科多得多。二则呢,因为写下这些内容的全都是文科博士——四个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养老保障方面,却都强调要重视理工科教育,这是为什么呢。看样子文科博士们也希望表明一个态度:文理生应该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高速发展——研究和实践都必不可少,但目前,中国缺少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实践创新型人才。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们无需为了“重视理工科教育”而自乱阵脚,选择好适合自家孩子性格的专业,才能让他发挥所长——同时,大学期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夯实所学专业,多参与实践,多拓宽知识面,未来才能有竞争优势。高考在即,这几个专业还是不错的,供家长和学子们参考:一、文理科专业以及未来就业方向:1、文科生就业方向:按照新高考模式来看,文科生确实专业选择不多,只要在3+2选择上,偏向于了“政治、历史、地理”,专业选择率基本只能保持在百分之六七十。不过不多的文科专业,未来的工作还是蛮不错的——虽然可能总体上,挣得不多,但胜在比较稳定。首先汉语言文学,这类专业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出来当老师,福利好,休息时间多,但现在嘛,“老师”这个职业,总处在风尖浪口之上,很多年轻人都不太能“受得住这份苦”了。好在国家对教师的重视程度在加强,比如教师职称以后会按照教龄来评定,福利待遇不能比公务员低等等。其次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这类专业可以出来做记者,当编辑,做文案策划,都还是蛮不错的,如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迭代加快,在海量的商品中,人们需要“推荐”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李佳琪和薇亚这么火的原因。接着是法学,提到法学,我首先想到律师——第一印象就是高端大气,但需要非常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当然律师考不上,也可以考公务员,进入公检法和政府机关,虽然挣得会少一些,但国家机关,胜在福利待遇好,又稳定。当然,还有很多文科专业可供选择,比如会计学,很多公司都离不开会计(现在已经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了)、英语专业,去外企,包括有些国企也需要英语过关,还有做导游都是不错的、国际经济贸易,从事国际市场销售的,比较注重实操能力、工商管理,目前管理咨询公司比较多,企业也需要这样的服务。2、理科生专业以及未来就业方向:1、计算机专业:IT行业非常吃香,以前我们总嘲笑IT行业找不到女朋友,现在呢?只要有钱了,还怕没有女朋友吗?14年的时候,有一个工科男“表白”失败——他本来打算送自行车给心仪女生,结果人家嫌弃不浪漫,于是他脑子里迸发了一个想法——把女生的照片“镶”在车轮上,车轮滚动,心仪女生的照片就循环播放,够浪漫了吧?计算机专业出来就业的范围非常广,比如软件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硬件开发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等(我之前就像学学怎么做电脑动画,还蛮难的,学不会)。2、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是未来的主流了,这类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国家也提出了人工智能三步走的规划,就连世界各国都在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从科研院到各大商业巨头,都对人工智能人才求贤若渴,学好了,未来走上人生巅峰根本就不是梦。这个专业出来后,可以做人工智能工程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科学家等等,年薪百万不再是奢求了。3、电气类专业:电气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或许大家对这个专业很陌生,但相信都对“国家电网”很熟悉吧?经常被催交电费。“国家电网”在国内累计拥有专利超过九万项,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网,并创造了全球特大电网最长安全运行纪录。一般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会选择考入“国家电网”,而“国家电网”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据了解,往年“国家电网”招聘中,70%——80%都是来自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理科的专业选择方向相比文科可要广阔很多了,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从事工程技师方面的工作、通信工程专业,从事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等。二、关于选择学校的建议:1、关注各大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给大家推荐这本《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线速查2021》,如果孩子和家长已经有心仪高校了,可以从这本书中查找该校去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便心中有底——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也就是50天左右,找准目标做好最后的冲刺。我建议家长提前做好选择学校的准备?犹记得我高考结束后,首先是班级聚会,老师学生一起狂欢;接着就是到各个同学家去做客,吃喝玩乐,看尽各家风景;最后再全国各大高校去看环境,吃食堂饭菜……最后成绩出来了,才开始慌乱地关心报考的事情,真的是手忙脚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老师喜欢的学生,一般会受到指点的,基本上就是一通乱填。所以提前做好报考准备,真的非常有必要!!再给大家介绍《中国大学专业详解》这本书,书中介绍了2021年高考热点分析解读,13个本科专业大类分析比较,高考志愿填报重要问题解答,54个有前景专业分析推荐,297个大学本科专业详细解读……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书中了解到,出国留学有无发展前景,在大学应该培养什么能力等等。2、关注各大高校的“王牌”专业:给大家推荐《中国大学专业详解》和《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两本书,两本书各有优势,当然家长也可以只选择《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这一本书,搭配《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线速查2021》也足够用了。为什么要建议选择所选学校的“王牌”专业?有两点原因:一是学校在“王牌”专业投入的资源较多;二是,“王牌”专业的老师更加负责、热心。我选择的专业不是学校的王牌专业,相反还比较偏门的——贸易经济,连锁经营专业,而且还是在分校上课——主校的老师们特别讨厌来我们分校上课,一是早上来乘车麻烦,可能还堵车,二是,他们看不起我们这个专业,有老师直言我们出来就是去超市“铲冰”的。犹记得大四写毕业论文时,我们都需要去主校找老师修改论文,每次都只能组队去,否则论文导师根本不待见,甚至直言没空,不要来了。我的论文在答辩时,和一个女生题目重了,答辩导师是我们学院副院长,要求我们两人抽出一个人把论文改了。我不可能让一个女生重写论文,所以只好自己主动改论文,可气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接到我的电话时,直接怒骂我的答辩老师学院副院长脑子“有病”,让我直接这样交,我真的是进退两难,还好我们学院副院长“心疼”我,又看我主动承担修改论文,就亲自给我指导了,这才过了关。主校“王牌”专业的学生哪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啊?我们去主校找指导老师改论文时,那些“王牌”专业的学生一个个都拽得不行,老师也是把他们的论文放在首位,都弄完了才会修改我们的。《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这本书,独创的解读模式,脉络清晰,图文并茂,非常注重实操性,帮助很多家长和孩子解决了报考难题。这本书包含了全新海量的数据,共703个本科专业,765个专科专业,1258说本科院校,1482所高职(专科)院校。除此之外,本书针对学校,呈现了地理位置示意图,重点推荐实力院校及其优势专业,包含了专业的就业前景、考研方向、专业特点等等,绝对是家长和学子们的好帮手——能有效解决填报志愿的主要问题三、做好清晰思路,选择优质学校:上述几本书,有一本是必选的——《录取分数线速查》,这本书收录了698所本科院校近三年不同批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还详细介绍了院校代码,学校简介,办学条件,开设专业,重点学科,收费标准,住宿费等各项我们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这本书的弱点就在于对各个专业没有清晰的对比,就业前景也不太详细,所以建议家长选择《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或者《中国大学专业详解》这两本书,两本可以单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都买下来,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挑选学校的时候,步骤要清晰:首先,选择想去的地点,根据地点选取学校(如果有心仪的学校,可以直接跳过);接着,挑选学校,每个志愿都备好两三所学校;然后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注意王牌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考完后,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带着孩子去学校实地看一看。十二年寒窗,只为高考——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每一天

这位平阳人是浙大经济学博士,对家乡经济发展很关心!

“每年我都要回平阳,跟乡亲们一起探讨如何加快家乡经济发展。”2020年12月8日上午,水头籍的浙江大学教授潘士远再一次回到家乡,参加“工业发展看平阳”年度系列主题沙龙之“新理念新征程新格局——打造水头绿色发展快车道”,与企业家、专家们一起就产品创新、工匠精神 作 经验分享,帮助企业在开阔视野中谋求更大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实现水头绿色跨越,推动平阳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发展看平阳”年度系列主题沙龙1973年出生的潘士远是水头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已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等国外顶级刊物和国内权威刊物《经济研究》等发表论文50来篇,并有多部著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潘士远1991年从平阳二中毕业,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在学校里,潘士远碰到了来自鹤溪的老前辈——浙大中文系主任蔡良骥先生。在经常与蔡先生的接触中,这位老师鼓励潘士远做好人生规划,继续考研读书。“当时,在农村的孩子感觉毕业后有个稳定的工作就好,对未来没有太大的想法。那时考研的人很少,如果没他的鼓励,我不可能考研,人生的路就不可能这么丰富。”潘士远说,1993年他毕业后分配到水头职技校教书。在确定要报考经济学研究生专业之后,他一边考研一边教学。虽然压力很大,但教他高中物理的王德植老师对他非常支持。“我读书时就喜欢数学。数学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优势挺多的,所以我就选择了报考经济学研究生。”潘士远说。潘士远说,得益于老家很多人的帮助,他顺利考上了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于2003年顺利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我特别感谢当初两位老先生的帮助。我也要努力当好学生们的引路人,做好知识传承。”潘士远身上的荣誉越来越多,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待家乡的热爱。潘士远说,他会一直不留余力地帮助平阳老乡,特别是在学业上。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记者:周兆奕编辑:陈聪 版式:硬盘君责编:朱伟伟 审核:吴日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