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天菩萨

读博费钱,作为一个穷博士生,你如何解决经济压力?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编辑 | 学术君常听人说,读博费钱,读文科博士更费钱。对于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的人而言,读博已经给父母压力很大了,更何况很多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的学子了。读书至此,而立未立,烦恼顿生,路在何方?我身边就有很多穷博士生,来自农村的小庆,读古代文学方向的博士,父亲务农为生,母亲两年前得了大病,学校每个月1300元的补贴在物价上涨的今天难以维持日常开支,以致经常处于温饱的边缘。古代文学专业本来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平时又被导师拉去做项目,也几乎没有时间打工赚钱,可以想到经济压力非常大。读博期间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本身有经济问题。很多博士生的父母生活贫困,依靠务农、打工为生,因而他们难以获得家庭的强有力支持;2、学校补贴有限。国家规定的补贴普通高校每月1300元,一年发放10个月,而奖学金基本和学费相互抵消,所以到手的平均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3、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的费用高。文科博士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很多文献需要购买或复印,笔者仅一个学期购书与复印资料总费用就超过2000元,但是仍然还有更多的资料需要引入。4、论文投稿需要版面费。僧多粥少,时间紧迫,很多期刊录用稿件之后需要作者额外出一些版面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5、社交支出。无论是过时过节对师长、亲属的问候,还是平日的友人小聚,都离不开“孔方兄”的帮助。聚餐AA制的话,平均一人几十元,若是轮到请客,动辄就是三五百大洋。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交支出就是婚宴上礼,读博期间是朋友们结婚的高峰,全年平均下来,至少一个月就有一个同学结婚,礼金按平均500来看,每年至少支出6000元。所以说,读博期间,如果没有家庭在后面支撑着,还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必然会带来很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会演化出日常的焦虑和内心的挣扎,以致很多人都会在读博期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这种纠结可以理解。研究一下读博经济压力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经济的压力很大程度来自个人的需求和欲望大于资金来源。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于开放时期,从小不说锦衣玉食至少衣食无忧,进入大学以后更是受自尊心的驱使和各种时尚风气的影响,改变了很多淳朴的习惯,学会了买名牌、吃大餐、刷信用卡,和朋友相处也越来越不顾自己家底地大方,膨胀了消费欲望,扩展了生活的必需。有很多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问题还在于自己如何处理江湖事务。包括对于科研的支出,也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扩大。如何解决读博期间的经济压力呢?1不忘读博初心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当我们决定读博的时候,就已经走上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已经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所以从大视野看,当前的经济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读博啊?难道不是因为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吗?热爱是不因自己状况的好或坏、不因行业发展的高与低而依然坚定向前的动力。读博期间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学术中的问题,而不是使尘虑盈心。2在困境中懂得知足与感恩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慨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大抵多数古代读书人都经历了类似的“寒窗”之苦。这样想来,和古人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已然是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甚至和我们的祖辈、父辈相比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他们经历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生命受到威胁的时代,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再艰苦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吧。有时候真的感觉,不是生活太残酷,而是我们的心太软弱了,当我们这一代人把前人视为“幸福与理想”的生活当作“惨淡的人生”的时候,已经表明时代的精神大大地虚弱了,我们或许真的被宠溺太多了,我们需要懂得知足。我们也应当感恩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感恩我们的父母亲朋,若没有这样公平的环境,可能我们连学都没得上,若没有父母亲朋的支持,我们就没有安定的后方。3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支出 把生活中的支出分成必需和超需两类,对于必需的支出,不要犹豫,对于超需的东西,比如多买一件名牌衣服、换个手机、时不时下个馆子等等,就要严格管控了。关于上礼这块大支出,需要和朋友讲清楚现在的难处,降低上礼的档次,礼轻情谊在,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时刻提醒自己和别人,读博是特殊时期,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处世模式。生活中的消费需要控制,科研上的投入也当限制,很多时候图书馆有的书不必购买可以借阅,很多资料可以看电子版本,不必都用纸质版。当我们看到生活的本质,了解自己的现状后,用理性规约自己的行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不要怕得罪人,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4适当开源,用头脑赚钱 我们都已经是读到博士的人了,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动用头脑,在业余时间挣些外快,比如可以去一些学校兼职、课外辅导、写文章等等。在挣钱的时候,要始终记得,我们的核心诉求是完成博士学业,不能让挣钱的事情压倒学习的事。读博期间,经历经济的困境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必然的过程,“栽种有时,建造有时”,一切都有其时刻,读博就要承受读博的难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也许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才造就出我们坚强的品性,才让我们长得更有韧性,才让我们更珍惜这份荣耀吧!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道,现在的书生,生活优越,为什么学问做不好呢?就是心不专,做好手头的事,做好当下的事,做好基础的事,才是对生活困境的正确克服,才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正道。不要抱怨、不要分心,眼睛向内、关注自己,专心致志、方能成事,与天下读书人共勉!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东阳马生)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戴震

博士毕业工资不高为什么还要读?听听这位博士师兄怎么说

去年的时候我们部门招了一个博士,谈论间得知她的工资并不高,税前只有8000元。而我是两年前硕士毕业来公司的,在研发部门,目前研发部门的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以上,起初的薪资是6000元,过了两年也涨到了7500元。不禁感慨,博士的薪资也并不是很高,但估计涨幅会大很多。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统计,就计算机专业年薪统计,硕士研究生平均约22万,博士研究生年薪平均是23万左右,这样看来,博士研究生的收入并不高,那么读博还有必要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呢?也曾问过几个博士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博士师兄的回答确实让我信服。1.博士能带来的不只是金钱钱只是一个职位的附属品,我们更看重的是收益,而收益并不等于钱。博士能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个收益包括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生活质量、自由时间、社会声望等等。光是一个博士学位,在普通人听来,都会将你的地位提高一节。2.博士有更多的机会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进高校,硕士生只能做辅导员之类的,博士可以当讲师,逐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这一点硕士生现在是没法达到的;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进一家民营企业,起薪可能是2000元左右的差距,但是每年薪资的涨幅以及职位的晋升,这些都是博士优先,硕士生是没法比的。如果博士和硕士同时考公务员,博士几乎是可以直接录取,而硕士生还是要和本科生竞争的,博士是按副处级别的待遇,而硕士是按副科的待遇。博士生在今后的发展空间会比硕士生大得多。3.博士的永生论死亡分为肉体和精神上,对于著名科学家来说,他的生命是永恒的,因为永远会有人记着他。对于普通人来说,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肉身的死亡,另一种是认识他的人都死亡。而作为博士生他的死亡有第三种,当没有人在引用他的文章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说,博士是永生的。当然博士也不是那么容易读,考博容易,毕业难。博士期间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读博士一座独木桥,沿途的风景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没有人懂,没有人理解,但也要相信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剩下的交给时间。

花烛错

读博一年收入10万?博士补助提高,看看有没有你

对于博士生而言,是高校所有学生中收入最高的群体,但是如果不是真正去读了博士,也很少有人清楚博士生真实的收入。所以很多人也比较好奇,读博一年到底收入多少钱?当然,大部分高校对博士的补助是按照国家的基本政策而定的,以北京某高校为例,脱产博士每年会获得1万元的学业奖学金,这部分基本上是用来抵扣博士生的学费。所以说脱产的博士生是不用交学费的。除此之外,国家每年为每位博士提供一万二的补助,分10个月发放,同时学校为每位博士提供八千元的补助,也是分10个月发放。因此,把三部分加起来,正常情况下,博士每年的基本收入是3万块钱。但事实上,博士生每月拿到的收入要高于这个基本收入,因为每个导师团队根据团队的科研项目收入,会给每个博士发一些劳务津贴,根据导师的不同,这部分津贴的差距就比较大,少则有三五百一个月,多则能有三五千,所以综合下来,博士生一年的收入平均大概有4-5万左右。最近,某高校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博士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塔主看了通知中各类资助标准,瞬间吓一跳,有些奖学金的金额设立的非常高,比如校长奖学金每年大概9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的资助,博士一年的补助足足十几万元!即使拿不到校长奖学金,拿个一般的助研奖励一年也有6万块,在加上平时发的基本补助,一年10万块也是很轻松的。乍一看有人觉得,这就是某个学校的个例,并不能代表全国高校的平均待遇,其实,塔主读博的时候,就有博士科研的各类奖励,当时的国家奖学金是3万块,校长奖学金是5万元,而金额最高的腾飞奖学金是每年12万,连续发放两年。所以说现在国家和高校对博士生的奖励程度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些奖学金的名额也是非常多的,并不是个别学生的专属奖励,同时也说明,这两天博士的补助在进一步的提高。既然博士的奖励这么高,那么作为在读博士,不用为自己生活费用而发愁,可以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科研任务,如果想拿到更多的奖励的话,那么只要安心搞好自己的研究,多发表各类科研成果,既能够得到奖励,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你的学术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塔主建议,对于博士而言,不用去干其他的杂事赚小钱,只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收入自然很可观,因为我们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请大家牢牢把握!

都会夜

每年博士生招生和毕业生人数是多少?读博和找工作面临哪些难题?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曾经是香饽饽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头衔,如今也风光不再。北大未名湖结冰了随着博士研究生的扩招和毕业人数大幅增长,博士也不吃香了,就业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博士生招生和毕业人数近十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博士早就不是香饽饽。根据中商数据提供的信息,博士生招生自2009年到2016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而2016年开始,每年以增长1万余人的速度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的博士生招生已经接近10万人。博士生招生和毕业情况(中商数据)国家的总体布局是,扩大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填补社会急需人才的缺口。从国家开始扩招博士研究生这一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并没有将博士学位看得过重,而是看重博士的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海外博士大规模回国就业,这也与国内高校博士毕业生形成了竞争关系,博士早就不是香饽饽了。读博士当然是为了增加砝码,这也是很重要的人生规划。博士学历虽是一纸文凭,却是发展的筹码之一。尤其是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博士学历本身就是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评职称、晋级、科研评奖,甚至包括解决家属户口等,持有高学历在许多关键时候就相当于持有通行证和优惠证。冬天里的清华大学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科研单位,高学历人才依然受青睐。持有博士学历的毕业生不仅给自己建立起进入社会的信心,也会多一次敲门的机会。但是,考博的风险依然存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大多青春年华已逝,年龄劣势 凸显 ,就业面反而越来越窄。但毕竟多读几年书,付出的成本也更多 ,就业期望值肯定比较高,要求自然就多。然而可供选择的岗位却少,同时,大多博士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无缘于中高层技 、管理岗位。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以及就业政策的约束,加上用人单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许多企业在招聘博士时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绿草如茵的复旦大学当前社会中“唯学历高”的年代逐渐被淘汰,高学历不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因为,许多博士的年龄与阅历不成正比,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7-30岁左右,但大多是“直线型”研究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比较单一,可塑性不高。长期单纯的实验室研究生活又会使人觉得他们办事稍欠灵活,人际交往过于死板。而对于招聘博士,由于企业在初期的人力资本上需要更多的投资,他们会更注重求职者的技术和经验,许多工作可以由硕士和有经验的本科生胜任,且待遇要求明显低于博士 ,这对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是获取利润的途径之一。博士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会紧张,就业需要灵活化。对于注重质量的企业为博士提供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博士毕业生也正遭遇“学历歧视”,随时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个人的就业核心力比高学历来得更具竞争性,博士研究生在求职时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摆正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美丽的武汉大学在当前危机共存的就业环境下,先择业再就业不仅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提倡的就业途径,博士研究生也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早早丢弃“一职定终身”的固定模式,争取求职的更大主动性。先就业,不一定要专业对口、地区发达、工资很高,而是在基层工作中先储备更多的实战经验,危机过后再重新择业,将自己的就、择业过程变成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模式。我国目前虽然处于经济下行期,但也是处于经济上升和转型时期,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是企业今后用人的趋势。正因为如此,真才实学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尖端人才,将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博士毕业生在掌握了深层的理论知识后,通过的工作经历与经 验积累,这对于二次就业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浙江大学老建筑高学历是否会被无限贬值?如果学历不再论英雄,是否会让更多人不再潜心科研?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如何真正培养出就业行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等?冷丝认为,这些问题都值得有关教育部门和社会深思。

美人关

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

(原标题: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近日,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持续发酵,激起千层浪,也引发网友对博士、博士后的关注。翟天临毕业照。微博截图读博有多难?做博士后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博士和博士后究竟有什么区别?博士、博士后们攒了一堆话想一吐为快——从“小白”到博士:“世人都说读博好,唯有脱发忘不了”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生小李,读博两年,发量渐少。“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头发就开始一根一根掉了。”小李苦笑,“很希望知道如何在读博后仍能保持乌黑浓密的头发?”某日凌晨,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熬夜,咖啡已经不够用,补大蒜”。要靠生吞大蒜来提神醒脑,这就是像他这样的在读博士生,最日常的画像。说起博士、博士后,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一个个无敌“学霸”的形象。但事实上,这群博士和博士后们从来都不是“无敌”的,从入学到毕业,要想啃下这个学位,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多位在读博士及已毕业的博士都达成了共识:考上博士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一旦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大家往往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每天除了正常吃喝拉撒睡之外,要么就在文献里埋头苦读,要么就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修不够学分也不能毕业;发表SCI论文是博士毕业的关键,常常面临各种被拒;到了学位论文环节,“论文必须要写出厚若一本书的篇幅”这件事更是熬得不少博士生失眠又脱发。在昆明某科研院所博士后刘乐的回忆中,2015年至2018年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成功发表SCI论文还要算是件幸运的事情。“有的同学论文或因没有创新性,或研究不够,各种被拒,焦虑到一晚上一晚上地失眠。”他说。云南大学一博士生导师介绍称,要想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往往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入学考试”、“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诸多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还需要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由本人入学后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一至若干篇。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三年的时间,多则八年也有。而数据显示,中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读书苦,科研累,毕业难上加难,难怪有博士调侃:“读博的真相其实是——又苦、又穷、又枯燥。”从博士到博后:“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读完博士去干什么?有人毕业即获得正式工作,直接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去了企业及其他,但也有人选择继续留在科研院所,成为一名博士后。博士后,常常被人误解为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事实上,它只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博士后的任期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对于在昆明一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后小周而言,他之所以选择当博士后,是因为博士毕业后未能出国,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剩的最好出路,只能是当博士后。小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专业毕业后,先是争取了出国做博士后的机会,但取得资格后却意外被顶替。后来他得到山东某高校的工作机会,却因待遇问题得不到兑现而离职。辗转多地后,他选择来昆明一科研院所当博士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历高,就业面反而不大。”谈及博士毕业后的求职经历,小周用“一把辛酸泪”来形容。小周介绍,相比读博期间的又苦又穷,博士后享有约15万元/年的政府津贴,但因工作需要跨领域,追求更高水平的论文,所以所获得的这些津贴背后,往往也注定意味着更多付出。博士后的生活是怎样的?“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小周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八点到实验室,中午不休,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去休息,再加上必须起早贪黑、全年无休,极少有时间娱乐,甚至是谈恋爱、照顾家人。小周说:“这是博士后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小周看来,读博搞科研好似一场赌博:赢家少、输家多。读博读了六、七年迟迟不能毕业,或是因为就业面窄无奈将博士后当成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大有人在。“如果对科研不是真爱,如果没有极强的自制力和强大的内心,真的不合适读博或者做博士后。”小周说。对此,刘乐也深表认同。他称,如今回过头来看,选择成为博士甚至博士后,可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但天也不一定降大任于斯人。要想成为博士后,总共分几步?在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博士后,首先得取得博士学位。而要取得博士学位,一般有三种情况: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本硕博连读;以及先本科再硕博连读。以常见的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为例,需要这几步:1、本科毕业后报考所选学校,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复试后入学。2、攻读硕士学位,修完特定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取得硕士学位。3、考博,参加入学考试,通过笔试和复试后入学。4、攻读博士学位,完成理论课学习,取得要求学分;海量积累,寻找研究方向;申请开题报告;发学校指定要求的小论文;发大论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5、取得博士学位,申请博士后。事实上,博士后堪称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已经超过16万人。其中100余人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科研创新队伍中重要的骨干力量。然而这一支骨干力量以及更多普通博士生、博士后,他们的心酸和艰难又有多少人看到呢?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是万人羡慕的对象,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也会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巨大。诚如刘乐所说,“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乐趣,或是自律的快乐,这条路将很难走下去。”致敬爱科研的你们你们辛苦了(文内采访对象均采用化名)中国新闻网

巧转

38岁博士生年薪3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这工资还不如硕士,很心酸

38岁博士生年薪3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这工资还不如硕士,很心酸提起博士生,我们都会觉得很厉害,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般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要么就是学习成绩非常好,要么就是比寻常人有耐力,因为它不是那么容易攻读的。在这个学历越来越不满足当下现状的社会,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学历越高越好,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读博,但博士生与硕士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门槛又提高了,而且也更加艰难。有人觉得,博士生就是为了搞科研的,如果是为了赚钱,还不如早点下来找工作,硕士生的学历够用了。事情真的是如此吗?我们不如来看看下面一个例子。有一位博士生后悔自己选择读博,在毕业后不想做科研,便去找工作,发现自己的工资已经不如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硕士生,这样的心理落差让他没办法接受,只觉得特别心酸。这位博士生说:当初读博的时候被理想主义冲昏头脑,只想着自己的兴趣。现在才发现读了这几年,收入比硕士毕业的同学落后十万不说,没有publication,未来的出路还是一片漆黑。请问这样的科研谁想要?如果让我重新再做一次选择,绝对不会再读博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来看看有此经历的网友是如何评价的:“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或者本科生,都需要学历这块敲门砖,才能进入到梦想的殿堂,但是当你进去以后,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硕士生同学的工资能超过公司开给博士生的,说明他的水平确实厉害,在工作岗位上,他没有放弃努力,依旧在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容易缺乏的。当然,在如今的大趋势下,太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找份好工作不容易。”“科研需要的是运气和机遇,80%的人进到某组拿到课题的瞬间就宣告科研之路终结了。读博做科研的道路的确艰苦,但路都是自己走的,不要怕孤独,你会逐渐找到同行者。”“科研工作只是一种模式,只要是能用自己的idea推动领域不管是产业还是基础研究的转化都是值得人尊重的,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现行的焦躁,使得这种想赚快钱的环境摧毁了大多数年轻人才的梦想。”“有的专业是不得不去读博的,只要选择了,就不能后悔。如果学医不读博,根本进不了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当然,除了学儿科。北上广的公立三甲医院里的医生都是些神仙级别的,普通一线是当地的神仙级别,二线三甲里一汪水都是博士,不是博士根本进不去。如果只读到研究生,只能在三四线的小地方混。”“总觉得自己是20%的那些幸运的学生,却发现是陷在了80%的平庸里不得动弹。科研?不存在的。只想着毕业赶紧逃离了。”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想表达的呢?

藤田

39岁博士年薪2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混得不如硕士,网友:很心酸

39岁博士年薪2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混得不如硕士,网友:很心酸这几年经常有一个讨论的就是硕士和博士哪个就业更好的问题,或者说出现了一些看起来似乎硕士的发展比博士好的情况,再加上原有的一些对于博士有过高期待的人群开始质疑读博的选择。大部分博士都是先经过科研体系洗礼几年,然后再跳到企业的,当然,现在无论国企、民企,都意识到员工学历的重要性,也开始注重战略、研究、调研、算法的重要性,也会直接招收博士进行培养。小编身边就业的博士有的接着读博后,有的去学校当老师,有的去公司做事过去就是经理,博士确实就业方向比本硕要窄,但是人也更少,所以决定就业质量的还是供需。一般来说,博士的年薪不会超过30万。网上有一位39岁博士年薪20万,却直言后悔读博,混得不如硕士,他们公司里的一个硕士生,和他同个专业,却能拿到比他多出几万的工资,网友:很心酸。我们来看其他具体的评论:“一定要先收集各种信息,自己想清楚了再读博。不适合的人,非要读博,这真不是一个好选择,极端的甚至会以悲剧收场,这种事也发生过不少了。关于读博这个问题,不同专业,不同家境,不同生存环境和朋友圈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心态。读博如果是为了就业,专业真的很重要。”“就理工科而言,博士找工作还是比硕士难得多,但找到之后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工业界提供了绝大部分就业岗位,企业可以接受硕士转行,却接受不了博士没有相关研究背景。好在大部分企业还是尊重学历的,博士以技术面为主,小部分企业邀请参加群面,压力面,直接拒绝。”“博士期间看重的是能力培养,包括逻辑思维深化,技能学习,到达可以“刨根问底”,见微知著的一个过程。不是说博士生掌握有那么多技能,而是说一名博士生拥有在短时间内学习并适应绝大多数工作的能力,我觉得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意义。”“先不说读不读博,终身学习,读书的能力是必须的,如果你想度过一个比较有质量的人生。你只有上了一个平台,才会发觉那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广袤的。如果读博,这几年当然不会白废,很多企业需要的就是某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是肯定可以大显身手的,就业薪资和发展前景很好。”你们对于读博的问题如何看待的呢?请发表你的意见吧!

大雪谷

读博有多难?博士后是个啥?来看看这些人的亲身经历

近日,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持续发酵,激起千层浪,也引发网友对博士、博士后的关注。翟天临毕业照。微博截图读博有多难?做博士后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博士和博士后究竟有什么区别?博士、博士后们攒了一堆话想一吐为快——从“小白”到博士:“世人都说读博好,唯有脱发忘不了”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生小李,读博两年,发量渐少。“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头发就开始一根一根掉了。”小李苦笑,“很希望知道如何在读博后仍能保持乌黑浓密的头发?”某日凌晨,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熬夜,咖啡已经不够用,补大蒜”。要靠生吞大蒜来提神醒脑,这就是像他这样的在读博士生,最日常的画像。说起博士、博士后,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一个个无敌“学霸”的形象。但事实上,这群博士和博士后们从来都不是“无敌”的,从入学到毕业,要想啃下这个学位,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多位在读博士及已毕业的博士都达成了共识:考上博士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资料图:图书馆里学习的学生。来源:东方IC朱永茂 摄一旦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大家往往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每天除了正常吃喝拉撒睡之外,要么就在文献里埋头苦读,要么就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修不够学分也不能毕业;发表SCI论文是博士毕业的关键,常常面临各种被拒;到了学位论文环节,“论文必须要写出厚若一本书的篇幅”这件事更是熬得不少博士生失眠又脱发。在昆明某科研院所博士后刘乐的回忆中,2015年至2018年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成功发表SCI论文还要算是件幸运的事情。“有的同学论文或因没有创新性,或研究不够,各种被拒,焦虑到一晚上一晚上地失眠。”他说。云南大学一博士生导师介绍称,要想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往往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入学考试”、“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诸多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还需要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由本人入学后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一至若干篇。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三年的时间,多则八年也有。而数据显示,中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资料图:高校学生正在参加毕业典礼读书苦,科研累,毕业难上加难,难怪有博士调侃:“读博的真相其实是——又苦、又穷、又枯燥。”从博士到博后:“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读完博士去干什么?有人毕业即获得正式工作,直接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或去了企业及其他,但也有人选择继续留在科研院所,成为一名博士后。博士后,常常被人误解为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事实上,它只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博士后的任期不长,被认为是一种从事科研的过渡性安排。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对博士后在站资助时间为两年。对于在昆明一科研院所工作的博士后小周而言,他之所以选择当博士后,是因为博士毕业后未能出国,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剩的最好出路,只能是当博士后。资料图: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工作。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小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专业毕业后,先是争取了出国做博士后的机会,但取得资格后却意外被顶替。后来他得到山东某高校的工作机会,却因待遇问题得不到兑现而离职。辗转多地后,他选择来昆明一科研院所当博士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历高,就业面反而不大。”谈及博士毕业后的求职经历,小周用“一把辛酸泪”来形容。小周介绍,相比读博期间的又苦又穷,博士后享有约15万元/年的政府津贴,但因工作需要跨领域,追求更高水平的论文,所以所获得的这些津贴背后,往往也注定意味着更多付出。  博士后的生活是怎样的?“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小周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八点到实验室,中午不休,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去休息,再加上必须起早贪黑、全年无休,极少有时间娱乐,甚至是谈恋爱、照顾家人。小周说:“这是博士后生活的真实写照。”资料图:实验室中科研人员正在工作。中新社发 刘冉阳 摄在小周看来,读博搞科研好似一场赌博:赢家少、输家多。读博读了六、七年迟迟不能毕业,或是因为就业面窄无奈将博士后当成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大有人在。“如果对科研不是真爱,如果没有极强的自制力和强大的内心,真的不合适读博或者做博士后。”小周说。对此,刘乐也深表认同。他称,如今回过头来看,选择成为博士甚至博士后,可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但天也不一定降大任于斯人。要想成为博士后,总共分几步?在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博士后,首先得取得博士学位。而要取得博士学位,一般有三种情况: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本硕博连读;以及先本科再硕博连读。以常见的先本科再硕士再博士为例,需要这几步:1、本科毕业后报考所选学校,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复试后入学。2、攻读硕士学位,修完特定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取得硕士学位。3、考博,参加入学考试,通过笔试和复试后入学。4、攻读博士学位,完成理论课学习,取得要求学分;海量积累,寻找研究方向;申请开题报告;发学校指定要求的小论文;发大论文;博士论文答辩通过。5、取得博士学位,申请博士后。事实上,博士后堪称科研第一线的生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博士后研究人员累计已经超过16万人。其中100余人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科研创新队伍中重要的骨干力量。然而这一支骨干力量以及更多普通博士生、博士后,他们的心酸和艰难又有多少人看到呢?高智商、高学历的他们是万人羡慕的对象,而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也会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巨大。诚如刘乐所说,“如果不能享受科研的乐趣,或是自律的快乐,这条路将很难走下去。”致敬爱科研的你们你们辛苦了(文内采访对象均采用化名)

借黑钱

一篇感人的博士致谢触动了我,读不读博到底该怎么选择?

来源:逍遥君自习室(ID:ixiaoyaojun)编辑:学妹之前看到过一篇博士论文致谢,挺感人(全文附在文末),正好前几天有人问我:老师,你觉得到底是直接工作好还是继续读博好呢?说实话,这个问题不该问我首先该问问你自己!之前对我来说读不读博也是很难选择的,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1. 觉得自己也老大不小了,上这么多年学还不能回馈父母,真的很惭愧。2. 担心硕士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毕竟现在好医院竞争很激烈。3. 工作后以后再读博的话担心自己缺少上学时的精力和热情。最后在权衡利弊之下,我在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先工作,放弃直接读博,在工作几年后我重新踏上了博士求学之路。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在毕业前几个月已经确定可以留在自己读硕士的三甲医院,为什么能留下来,一方面自己硕士期间发了几篇SCI,成绩还可以,另外一方面就是导师的全力帮助了。我做出这个选择,最大的前提就是已经确定留院工作,能留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工作是非常难的机会,如果我选择放弃留院直接读博,等博士毕业后也许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毕竟现在大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你的机会不会永远都有。另外我觉得以我硕士阶段的科研功底,工作以后读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业肯定是不用担心的。我先在医院占个坑,拿钱干活,以后再伺机而动,有机会的话还可以边工作边读博,这从战略上来说对我是最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条路我选的挺对,工作几年后我觉得自己临床历练足够了,科研上有更高的追求,所以又踏上了博士求学的路,而且是带薪读博,医院唯一的要求就是博士毕业后要继续为医院服务(当然是签了合约的),既没丢饭碗,也没影响求学。那么对你来说要不要读博该怎么选择呢看经济情况:1. 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也不是非大城市三甲医院不去,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先工作,读博以后看自己经济情况和需要再说。2. 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一心想留在大城市三甲医院,但是这些医院只要博士,留院又留不下来,那么可以先找个小医院过渡,等经济情况允许再辞职读博。3. 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父母不用你操心,一心想留在大城市三甲医院,那么就放心大胆的读博吧。看就职去向:1. 如果你硕士毕业就已经确定可以留院,而且是大城市三甲医院,那么还是工作吧,在大医院占个坑再说,很多人读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找个好医院吗。2. 如果你想回自己家乡小城市,家乡的医院竞争不大,硕士学历已经足够高,也可以先回家工作,读博根据以后医院竞争情况酌情考虑。看性别年龄:1. 如果你本科毕业后工作了好多年,后来辞职去读硕士,在你读硕士的时候就已经三十大几了,如果再去读博士,能按时毕业还好,不能按时毕业的话估计出来都40岁了。如果你是女人,估计也已经生儿育女,如果背后有强大的家庭支持,那么读不读博看你心情。如果你是男人,你把男人最黄金的十年(30-40岁)都献给了学校,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是不是有点可惜?2. 如果你本科毕业直接上的硕士,正常情况硕士毕业是26岁,再来3年博士(按时毕业的话),正好29岁。男的无所谓,如果你是女生,年龄不小了,都知道女博士找对象要求很高,所以也比较难,这个就看你的追求。如果你硕士的时候已经有对象,你读博不会影响谈恋爱,那么你就继续读;如果你没对象,但是事业心比较强,对找不找对象也无所谓,那么你就继续读;如果你对家庭比较看重,也没对象,那么先工作,成家立业后再考虑读博。看自己喜好:1. 如果你不想搞科研,就想早点治病救人,那么你就工作吧。2. 如果你对晋升要求不高,对成为什么学术大咖没兴趣,那么你就工作吧。3.如果你就不想工作,不想上班,就想当学生,那么你就读博吧。4.如果你就喜欢做实验,就喜欢搞科研,写文章,那么你就读博吧。以上不一定囊括所有的情况,具体情况还是看你自己怎么考虑,毕竟读博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延期毕业的比比皆是,之前看到过一篇很感人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博士之路很艰辛,希望大家且行且珍惜,善待自己善待家庭,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定,不要上路了才后悔,路是自己选的,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感人的博士论文致谢全文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这十年中,我最渴望、最追求的是什么?是知识?不是。是美女?不是。而是钱。在我的脑海里,钱就是那种一块、一毛的硬币,我曾无数次翻天覆地的把它们找出来,目的就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吃一顿晚餐,而且找的时候不能太仔细了,太仔细了,下次就没有了。有时候,当我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的时候,我想要是天上能掉下点钱就好了,我抬起头,只看到发黄的树叶正一片一片的落下来;我想要是能在地上捡点钱就好了,我低下头,只看见一些面包的包装纸以及一些插羊肉串的竹签。我从没见过天上掉过钱,也从没在地上捡过钱,所以我不相信有神的存在,因此我没有信仰。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衷心感谢各位同门师兄弟姐妹,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苦难岁月。衷心感谢我年迈的父母,我在这十年之中不忠不孝,没有让他们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他们还不停的支持我,关心我,鼓励我。经常问我“缺钱吗?”所以我相信亲情。我从不要他们的钱,我不想看到一百块钱,就想起几百个鸡蛋,几百担猪草,几千个红砖。衷心感谢我的五个姐姐,是她们陪我度过快乐的童年。她们美丽纯真的少女时代唤起了我对异性的尊重与渴求。她们在我求学的十年中,不停的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身体,生活,要我多吃点,给我寄钱,我也一直拒绝她们。这十年里,她们在广东的毛织厂、制衣厂过着非人的岁月。我不想看到那种用血、肉、生命、青春换来的东西。十年前,她们还是花一般的容颜,十年后,当她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已经不相信她们就是我的姐姐了。最后,我要感谢与我相茹以沫的女友×××博士,我们以总共不到600元的月收入,在上海和杭州这两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生活了5年。这5年里,我没有给她买过像样的礼物,而她却无数次在我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给我寄来她省吃俭用的钱,我才得以完成学业,所以我相信爱情。我无法明白她以275元的月收入,居然还可以救济我,或许她那纤细、苗条的身材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无毁无誉

我为博士正名,为什么说读博是最好的选择?

读博是在某一科研领域寻求人生真谛、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一个人要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读博是最好的选择。读博比读本、读研更难,因为读本是有问题;读研是有问题,没答案;而读博是没问题,没答案,进门难,而出门更难。读博的效益常常难以在短期创造,不像读本、读研那样来得快捷。尽管读博难乎其难,还是有一些勇士把读博当作实现人生目标的另一种选择。如果读博是为了随波逐流,或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学生;如果认为读博会给你的物质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读博是为了混个学位提升自己,让自己和家人更有面子——骄傲地自夸是个博士。那么,请你谨慎考虑!因为要得到一个比大本、硕士更冠冕的文凭,很多方法都比这容易得多。如果读博是为了找工作更容易,多一个博士帽多一条选择,甚至想发财的机会来了!搞笑!因为很多事业编、公务员招考大都是本科,最多一个硕士足矣。很多公司宁可要有实践经验的硕士生、本科生,哪怕是高职生,也不愿出高薪要博士。即使要了,当公司不景气裁员的时候,要最先把科研部门砍掉。一个博士比硕士、本科能选择的行业更少,可能要一辈子只吃一碗饭,要长期从事一个领域枯燥的工作,要多次面对失败折磨你的意志。博士工作时,硕士至少有了三年的收入,大本至少五年的积累,而读博至少在5年之内是负增长,因为收入的多少与行业或职位相关,往往与学位并不相关。人生总是充满了选择,读博还是工作?选择是困难的,有时是痛苦的,这比本科生面临读研还是工作的问题更令人困扰。以前社会上有不少人不理解考研,认为读研是最优厚的职业,似乎读研都是混日子,硕士没有多大的含金量。当今社会又妖魔化博士群体,尤其是女博士,都是混个高文凭往自己脸上贴金。其实博士不是混日子的人,他懂得自律和坚持,是一个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虽然大多数博士需要在刊物上发表论文,从而完成科研项目,拿到了学位,但付出了很多焦虑,常常夜不能寐。一个博士,需要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功夫,啃理论,写论文、搞实验,至少在读博这样一段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时间内如此。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但不一定比那些早工作的同学幸福。一个博士毕业已是近30岁的人了,而社会工作经验有的可能是零,大多数小家庭却是无产阶级,有的成了剩男剩女。这个时候,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也许,很大一部分未读博的同龄人,有了工作、家庭之后,突然感到压力太大,还需要提升自己,往往选择在职读博。听一个在职读博的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此中辛苦不言自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明知读博的经济、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实在可惜,这好比手里捧着个刺猬,因为刺里有肉还是捧在手里。其实好多未读博参加工作的同学也如此:本来想进机关、学校、新闻媒体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最终还是进了不理想的地方,反倒……一旦上了贼船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既然你选择了读博,就应该从容面对。读博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是一种冒险,在挑战生命极限。这种体验是有限的,难得的,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读博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思想上是最为奢侈的。读博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共享“学术午餐”和“科研晚餐”。享受这种方式本身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找到了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之后,对精神、思想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和精神本身的一种方式。读博让你认识更多更优秀的同学,这是一些潜在的人力资源和财富。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至少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毕业之后,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才能拥有的东西。至少所有的成果属于自己,而不像好多人多为别人作嫁衣裳,而到了退休,人走茶凉。读博还可以让你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和某一领域最聪明的人相处,让人少走很多弯路,并迅速接近国内外同行,就像球员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大有“鲤鱼跳龙门”之效。读博更要明白:读博不是通才教育,除非在高校做科研。博士着重培养的是某一领域具有独立研究,能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也就是说,博士只有在某一领域有权威,并不代表所有领域有权威。读博是在某一科研领域寻求人生真谛、接受思想的最高方式。一个人要完全掌握一个科研领域,并在这个领域开创新理论,读博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