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项目场址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四至为:东至阳光新路,西至兴济河,南至卧龙路,北至刘长山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二、建设规模济南欧亚大观商都·城市综合体项目总用地面积为4.6公顷,规划用地面积271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53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0140平方米,主要建设商业、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写字间、公寓等功能;地下建筑面积65190平方米,主要建设地下车库和其他附属用房等。项目同时进行场区道路和绿化建设。三、项目投入总资金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4280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93300万元、其他费用42700万元、基本预备费6800万元。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济南市主要商圈分部情况济南比较突出的有七大成熟商圈:泉城路商圈、经四路商圈、西市场商圈、英雄山商圈、花园路商圈、北园大街商圈和洛口商圈。泉城路商圈:泉城路商圈坐拥泉城广场,是济南市核心商圈,也是济南最大的综合商圈。它拥有泉城路、泺源大街两条主要商业街和舜井街、芙蓉街、朝山街等几条副街。其中尤以泉城路大型商超最为集中,泺源大街则聚集数家星级酒店。经四路商圈:经四路商圈东起共青团路,西至纬十二路,主要商业街由人民商场、人防商城经四路段和大观园商业街构成。大观园商业街再往西延伸的经四路段,以美容美发用品街和各个特色小商铺构成。西市场商圈:西市场商圈是济南西部的综合商圈,以综合百货和小商品两大主力业态着称泉城,是综合商业街和专业商业街结合的典范。以华联商业街为主街,纬十路、纬九路、经二路为副街,外延扩展至济南经纬路片区老商业街,如万紫巷商业街。英雄山商圈:英雄山商圈是济南南部综合商圈,以马鞍山路为主要商业街,东连体育中心,西至英雄山路。以体育休闲、小商品和文化用品为主要经营业态。花园路商圈:花园路商圈以花园路东段为主要商业街,核心位置济南市工程咨询院15在洪楼广场附近。以大润发超市和银座洪楼店为主力商厦,中小服装店、餐饮店居多,以生活消费品为商圈主营品类,其实力应属济南次级商圈。北园大街商圈:北园大街商圈以北园大街为商业主轴,是济南市最大的专业商圈,主营家居、建材、五金、电工电料。中恒商城、白鹤建材城、东亚家居、富雅家居、居然之家等大型家居建材批发市场自西向东分布于北园大街两侧。近几年大型超市也纷纷在此设店,华联超市北园店、银座北园店,逐步使这一专业商圈向综合化发展。泺口商圈:泺口商圈是济南市的大型专业化商圈,批零兼顾,以纺织品、服装鞋帽为主营品类。包括泺口服装市场、洛口鞋城、窗帘城、家具辅料市场等,而新开业的山东通讯城也渐渐成为了该商圈的主要成员之一。洛口商圈现如今正以清河北路的改造连接东部的济南木材批发市场、黄台装材市场,并以区位优势与北园大街商圈一起构成了济南北部品类齐全的综合性专业化大商圈。2、济南综合性商业街介绍济南综合性特色商业街集中在泉城路商圈、西市场商圈和英雄山商圈。主要商业街有:泉城路、泺源大街、朝山街、经四路、经二路、马鞍山路。3、济南专业性商业街介绍济南市专业性商业街主要集中在济南北部,洛口商圈和北园大街商圈。主要商业街有:济泺路、北园大街、水屯路。商业街总体而言是伴着商圈而发展,但也有些特色商业街,由于济南市工程咨询院16主力消费群体的集中而脱离商圈。例如山大路济南科技市场,山师东路。两者都毗邻高校,主力消费群体集中,因此它们成了脱离商圈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区,并以自身的专业性,引导着济南乃至周边地区。4、济南市概况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济南北接京津唐,南接长三角,西连黄河中上游,东连胶东半岛,在全省处于承东接西的位置。济南市现辖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6个市辖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3个县,代管章丘市1个县级市。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9〕1231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报来《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铁总发改函〔2019〕38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完善高速铁路网布局,加强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意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濮阳至济南段(项目代码:2017-000052-53-01-002133)。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一)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起自濮阳东站,经河南省濮阳市,山东省聊城市、德州市、济南市,终至济南西站。正线全长209.7公里,设站7座,其中新建5座。聊城地区同步建设存车场。济南枢纽采用南部引入京沪高铁济南西站方案,同步建设本线与济南方向联络线,新建济南站至大明湖站联络线。(二)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最大坡度:20‰。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引入枢纽地段根据工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3级。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其他技术标准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3000万人/年。三、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建设安排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为409.3亿元,其中:工程投资386.5亿元,动车组购置费22.8亿元。其中,山东省承担引入济南西站方案增加工程投资23亿元;济南站至大明湖站增建三线投资15.4亿元,由山东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承担12.32、3.08亿元;其余投资370.9亿元,资本金计185.45亿元,山东省出资110.95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61.73亿元),由山东省及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财政安排出资;河南省出资18.86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7.3亿元),由河南省及濮阳市财政安排出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5.64亿元,由企业自筹解决(中央预算内投资另行研究确定)。征地拆迁费用依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经出资各方认可后计入项目地方股份。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本项目山东段由组建的合资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河南段由河南城际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项目建设工期4年。四、下一步工作要求(一)严格按照批复要求落实各方出资,涉及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的,应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建立持续稳定的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不得随意调整,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深化项目技术方案研究,加强地质勘察工作,降低工程实施风险。统筹做好本项目与济南至青岛铁路、京港(台)高铁通道北京经雄安至商丘段及相关路网衔接。(三)加强服务铁路客站的城市公共交通换乘设施建设,实现与城市建成区、城市其他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便捷直达。合理确定铁路客站周边开发建设的功能定位、规模和边界,做好规划预留和控制,重视产城融合、站城一体,规范有序推进开发建设。新建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确保人民群众乘坐高铁出行便利。(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运营中要切实落实生态保护、防洪和污染防治各项要求,落实好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的保护措施。(五)强化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工作措施。五、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同步安排外部电源电力工程,确保与本项目同步建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联合参谋部在通讯迁改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六、如需对本项目审批文件所确定的内容进行调整,请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我委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7月16日
1月12日上午,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孙述涛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2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市长孙述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每一年的此时此刻都备受社会关注,因为需要把准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所以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可谓凝聚了社会共识,对于接下来一年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有何不同?天下泉城客户端记者走进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揭秘2021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历时三个多月反复修改,数易其稿1月12日上午九时许,山东会堂,孙述涛开始作政府工作报告。场内一片安静,而在场外,千万泉城市民通过各种途径注视着。值得注意的是,为缩短会议时间,孙述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采用了简化版本,会议印发的则为报告全文。简化版本约18000字,报告全文则为24500字。从报告中,可以看见济南的过去与未来,看不见的却是起草组三个多月的辛劳。此前三个多月,位于龙奥大厦7楼的济南市政府研究室会议室不曾安静过,这里是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主阵地”。会议室中,白色墙壁上一行红字格外醒目:“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也贯穿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全过程。2020年9月底,起草工作方案制定,随后济南市政府成立了以孙述涛任组长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济南市政府秘书长刘科任组长,政府研究室抽调精干力量参加的起草组。据了解,起草组成立后,孙述涛便随即召集组内成员召开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大纲,孙述涛又亲自带领起草组两次专题研究讨论,最终敲定初稿。在起草过程中,孙述涛也亲自参与报告的修改,并对报告内容甚至文风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起草方案制定的那一刻起,起草组成员的精力便开始高度集中。不容遗漏,不容有误,起草组还要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动。在会议室中常见的情景是,一人大声朗读数据,另外多人全神贯注盯着屏幕仔细核对,这是为了确保最终的万无一失。济南市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常峰告诉记者,报告起草期间,彻夜加班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即使不在会议室,在上班路上、在入睡前、在午餐中……眼前都会浮现某一项数据、某一处措辞。报告的容量有限,报告起草必须体现“精”,精炼、精准、精细,要做到真正的“字斟句酌”,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斟酌。常峰介绍,让他们头疼的还有做“减”法。“因为很多部门提供的内容很丰富,但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体现,所以只能压缩。有的还需要反复沟通交流,来确定哪些工作、哪个项目更重要,哪个试点要推进,要把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列入报告。”常峰说。此外,还随时有“加法”要做。1月8日,《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刚刚经过济南市委常委会审议,但在1月9日晚,一份突然的“喜报”传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向济南市委市政府发来喜报:截至2020年年底,济南市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如此重要的信息,政府工作报告必须有所体现,这样的“加法”此前也有多次出现。重要的除了内容,还有文风。济南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杨同鲁介绍,报告虽然是一种公文,但是也力求生动活泼,口语化。“不一定要讲究对仗之类的修辞,重要的是让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杨同鲁说。记者了解到,政府工作报告在2020年11月底完成初稿。孙述涛带领起草组参加了市人大、市政协和党外人士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了意见建议。2020年12月28日,济南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报告进行了专题研究,2021年1月8日,政府工作报告经过济南市委常委会审议。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建议,结合中央、省、市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对报告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才形成了1月12日的正式报告。开门写报告部分意见建议被直接采纳报告的起草,除了要面对复杂的数据,起草组更要广开言路走出门,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听取民声。近些年来,重视倾听社情民意,“开门写报告”已经成为济南市政府公共服务的知名品牌,这一传统依旧贯穿于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的“开门写报告”活动从2020年10月初便正式启动,自10月中旬开始,报告起草组先后召开6次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市民代表等多个层面的意见建议,为写好政府工作报告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报告起草组兵分多路,聚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战略和“五个济南”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和村居进行实地调研,与市直和区县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发展思路和对策,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筹划好2021年和“十四五”的政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广泛开展线上征求意见活动。从11月10日开始,报告起草组面向全社会鼓励广大市民群众通过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12345市民服务热线、济南日报、济南广播电视台等渠道,向报告起草组建言献策。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副组长、市政府研究室主任丁林桥介绍,“开门写报告”活动启动以后,济南广大市民参与非常踊跃,从收到的意见建议来看,不但有老百姓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见建议,部分专家学者、巩晓彬等体育明星均参与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在这其中,既有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好的意见建议,也有一些指向日常停车、智慧交通、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对于广大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在报告中都进行了一些参考借鉴,能够直接采用的都在报告里边采纳吸收了。”丁林桥说。而对于一些不适合吸收进报告的意见建议,会梳理出部分思路性的措施在报告中体现出来。“另外还有一些意见建议,可以作为下一步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会继续加强调研。”丁林桥说。不仅有2020,还有“十三五”不仅有2021,还有“十四五”由于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不难发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有对2020年的整体工作回顾,报告还回望了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济南成就,同样,报告不仅对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也对“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着墨颇多。丁林桥介绍,以上因素形成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不同。“从我们起草的难度来说,应该说比之前难度增加了很多。从起草工作一开始,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汇报。”丁林桥说。历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敲定,报告以总结2020年工作为主,但在“十三五”的回顾部分,也全面展示了5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在这一部分中,“迈上新台阶”连续出现6次,展示出5年来济南的巨大进步。“报告都用‘五年来……在某某方面,迈上新台阶’来进行一些总结回顾,应该说更加振奋人心了。”丁林桥说。而报告中“‘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部分,起草组也是下了大功夫。2020年12月15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丁林桥介绍,报告中的这一部分按照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相关精神,对“十四五”时期采取了相对比较宏观的安排部署。“报告深刻领会了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相关会议精神,将总体性、方向性的要求,在其中进行了安排部署。”丁林桥说。拆分任务更加具体民生实事更见分量报告中提到,2021年,济南将“围绕实现目标,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主要抓好十五个方面工作”,这与往年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数量对比。对此,丁林桥解释说:“以往一般都是分为10个或者8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安排部署。今年为了突出重点,把一些内容进行了细化。”丁林桥举例,从产业发展方面来说,具体分成了三个任务来体现,分别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相当于把之前的一个任务拆成了三个任务来进行分述,这样重点更突出,而且更务实,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社会各界也都反映,今年的报告,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具体项目或者是具体工作来安排。”丁林桥说。2021重点工作因为更加具体而变“多”,民生实事则因分量更重而变“精”。报告提到,“我们面向全体市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遴选确定了22件民生实事,提交本次会议审议。”这与2020年的报告中的“23件”相比,有“1件”之差。然而,虽然数量虽然少了,并不意味着民生保障力度打折扣。丁林桥介绍,民生实事由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梳理,也广泛征集了民意,后期还经历经了网络投票等环节,最后经相关决策程序最终确定。为何变少?丁林桥解释,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些正常工作,这次就不再作为民生实事来进行安排部署。“每一件实事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所以说数量虽然少了一件,但是分量应该说是更重了,它更加切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丁林桥说。市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获得前行的信心,全市上下也将用行动来兑现已经许下的承诺。事实上,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紧密联系,人们也期待在下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更加亮眼的成绩,更加光明的未来。记者:姜富海美编:李欣蔚编辑:姜富海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2日讯 5月12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市长孙述涛作《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济南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济南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全省,这一年政府的工作干得怎么样?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济南市如何聚力攻坚,寻求突破与发展?快来一图速览!闪电新闻记者 段嘉琪 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12日在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济南市市长 孙述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深入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空前考验。我们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迅速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建立战时指挥体系,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构筑起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防控网络,用最短时间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抗疫工作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我们始终把各项防控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持续阻断输入性风险,控制流动性风险,严防聚集性风险,自2月12日以来连续90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为率先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四早”防控方针、“四集中”救治原则,调集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救治水平,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治愈患者零复发、医护人员零感染,先后派出7批125名医务人员,倾力支援湖北保卫战,彰显了泉城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我们始终把全力推动复工复产达产作为重中之重,抢前抓早部署企业复工,密集出台惠企业17条、促消费15条、稳就业2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选派1090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四进”攻坚行动,精准高效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料、销售、资金、物流等实际困难,积极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企业复工率、产能恢复率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一季度多数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建立。在这场战“疫”大考中,广大医务工作者舍身忘我、救死扶伤,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各级下沉一线干部、志愿者不惧风险、坚守岗位,广大群众众志成城、全力配合,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铸就了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人民防线。在此,向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英雄,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全体市民,向关心支持济南疫情防控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一、2019年工作回顾2019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扬起龙头”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1+474”工作体系,以实干实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较好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省会龙头加速扬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3.4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4.2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进出口总值增长17.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全省。——全域一体加速融合。济南莱芜区划调整重大政治任务顺利完成,支持莱芜、钢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全域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济莱高铁开工建设,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事业实现等高对接,区划调整红利快速释放。——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28%,数字经济占比39%,成为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入选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浪潮集团成功获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省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运营,引领带动50余个高端项目在全省布局实施,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大科学装置落地实现零的突破,省会科创高地优势更加凸显。——枢纽功能显著增强。货运大北环投入运行,济郑高铁、黄台联络线破土动工,“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全面提速,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正式启动,青兰、滨莱、济青高速改扩建全线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开通运营,省会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高点起步,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加快建设;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显著优化。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指数全国第七,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全国第九,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万户、增速全省第一,“在泉城·全办成”成为济南靓丽新名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8%,2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新增学位数全省第一,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在济首发,城市低保标准提升至全省最高,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泉城市民越来越为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省会首位度持续提升。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增强。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270个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突破3000亿元,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进央企总部城、省企总部城建设,47个总部项目成功落地。夜间经济、品牌首店等消费新热点加速形成,现代消费新地标不断涌现,入选全国夜间经济十佳城市。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金融业增加值、税收收入、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稳居全省首位,朗进科技、华熙生物、迈科管业成功上市,法人财务公司达到11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物流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国际内陆港加快建设,董家铁路货运中心投入运营。开行欧亚班列158列,新开国际(地区)航线10条。5A级物流企业达到14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科创集聚效应明显增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1%,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2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278.4亿元、居全省首位。齐鲁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首批师生入驻,中科院在济新落地院所6家。 (二)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0亿元和3400亿元,医疗康养、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面完成钢铁去产能任务,济钢、小鸭、轻骑等一批传统企业实现“老树发新芽”,企业上云2.7万家。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2家,省级以上瞪羚企业达到80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平台载体支撑更加有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三桥一隧”建设加快,绿地国际博览城、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提速,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质子临床治疗中心主体封顶。国际金融城快速崛起,入驻境外世界500强企业12家,全国500强企业21家,金融机构330余家。 (三)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城市双修、城市设计国家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40条,打通瓶颈路37条,新开公交线路43条,建成水厂3座,建设5G基站6000个。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大力实施“十化”提升行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试点,全面推行路长制,拆违拆临3196万平方米,建绿透绿97万平方米。新开工郊野公园6处,绿化提升城区主次干道107条,裸土覆绿218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深入实施,北方国际种业之都建设坚实起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功创建3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深化“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开办、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出口退税等办理效率大幅提高。“企业需要、部门报到”等服务企业新机制落地实施。12345热线在全国率先实现市民诉求一单通达街道社区。新增减税降费233亿元,落实原有税费优惠政策695.2亿元,认真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出台18项政商交往正面清单。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企业开办实现秒批秒办,4100多家企业竞相涌入。济南综合保税区提前半年封关验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成功举办国际高端峰会54场。济南签证中心投入使用,实现32个国家就地签证。“双招双引”成效显著。举办大型招商活动24场,签约项目总投资1.0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52.9亿元、增长31.4%。出台“双创19条”,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7人,山东首个“院士之家”落户济南,建成全国首家人力资本产业园。(五)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大力开展扬尘集中整治、移动源污染管控、工业源深度治理,提前完成城区126座山体绿化任务,建设绿色通道150公里。PM2.5平均浓度达到53微克/立方米,提前完成省下达的2020年目标。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任务,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标,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入围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重点泉群连续16年保持喷涌。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土壤环境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商河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水平全面提高。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加快推进,与湖南湘西州、重庆武隆区和临沂市的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取得积极进展。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3%和9.1%。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连续1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685元和每年5480元。启动省市医疗机构药品、耗材联合采购,部分癌症早诊早治在全国率先纳入医保统筹支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得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72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9.5万户,棚户区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落实“一城一策”调控方案,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平稳运行,入围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40所,新增学位5.97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建成“泉城书房”12个,30个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63处,国医堂(中医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全覆盖。新建全民健身场地492处,72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成功举办首届泉城马拉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服务保障任务。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态势,累计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团伙332个。平安济南建设扎实推进,连续9年命案全破,社会治安持续平稳。全力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3.4%和14.7%。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高标准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国防动员建设得到新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民族宗教、援藏援疆、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过去的一年,我们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我们着力推动体系重构、职能重组、效率重塑,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我们注重打基础、立规章、抓落实、强督查,强化制度创新,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我们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26件、政协提案642件;我们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多措并举激励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着力减轻基层负担,政风行风焕然一新。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引领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斗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在济单位和各类驻济机构,向驻济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济南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城市首位度较低,辐射带动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不高,省会城市能级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比较薄弱;城市治理制度体系还不完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程度不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有短板;城市内涵品质挖掘不充分,泉水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发展环境还不够优,重点改革任务仍然繁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养老托育、食品安全、污染防治等与市民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制度创新和执行能力亟待提升,部分干部的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仍需增强。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举措,认真改进解决。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也是济南加速崛起、走在前列的关键之年。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投资带来巨大冲击,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更要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省经济呈现触底回升、加速转型态势,我市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龙头效应不断增强。特别是4月28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来济调研,对济南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和新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提供了动力,必将对省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对标新定位、落实新要求,拿出新举措、作出新成绩,推动省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对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扬起龙头”工作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咬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不动摇,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路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和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省控目标。实现上述目标,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丰富内涵和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省会改革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围绕做好“大”的文章,重点是锚定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目标不放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挖国家战略红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制定发展战略、擘画发展路径、强化发展举措,加快壮大经济综合实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努力实现城市的规模体量大、空间格局大、发展潜力大,提升城市能级,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进一步凸显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做好“强”的文章,重点是聚焦提升产业层级、构建创新生态、彰显文化特色、激活内生动力,抓紧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塑造省会新优势,在新一轮竞相发展格局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努力实现产业实力强、科技教育强、文化软实力强、创新能力强、发展活力强、城市竞争力强。围绕做好“美”的文章,重点是彰显“山、泉、湖、河、城”独特城市风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国文明城市,塑造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活力、魅力、吸引力,努力实现人文生态美、社会生态美、自然生态美。围绕做好“富”的文章,重点是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实现物质生活富、精神文化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围绕做好“通”的文章,重点是构建政府、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构建全方位开放大通道、大平台,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地,努力实现城市运行通畅、高效、便捷,政府社会群众联系畅通,城市交通便捷顺通,同世界各地开放连通。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强化挑大梁、当先锋、打头阵的责任担当,真正把省会经济“龙头”扬起来。坚决扛起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趟出路子的重任。发挥资源要素集聚优势,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趟出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举的路子;发挥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做好整合提升的文章,趟出创新引领动能转换的路子;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趟出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路子;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加强政策集成创新,趟出放大国家战略效应的路子。坚决扛起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的重任。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链条衔接配套,引领区域间产业协调布局、错位发展、有机融合;发挥好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引领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环境污染区域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引领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坚决扛起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的重任。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求,在创新沿黄区域协作机制上作出示范;加强黄河沿岸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作出示范;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推动沿黄产业合作上作出示范;推进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在带动黄河流域对外开放上作出示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及其时代价值,讲好齐鲁“黄河故事”,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作出示范。三、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我们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化危为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聚力推动城市能级强势跃升。始终站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谋划推进工作,制定实施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战略引领、系统衔接、突出特色、省市区统筹,增强规划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着眼服从、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高标准修订完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高质量编制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认真研究事关全市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三区三线”评估调整,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化城市规划市级统筹,加快编制重点片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制度规范,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典范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与沿黄各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引领和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沿黄区域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启动“数据黄河”工程,规划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强化沿黄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提升流域污染治理一体化水平。实施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着力吸引集聚京津冀、长三角开放资源,建好用好“京沪会客厅”,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积极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率先推进济齐全面融合和济淄、济泰同城化,加强与胶东、鲁南经济圈的协同协作,强化省会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推进先行区建设全面破题起势。把先行区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对标雄安新区,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高标准修订完善发展规划。突出高端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四新产业”。在加快“三桥一隧”建设的同时,新启动建设一批跨河通道,高水平推进区域路网、市政设施、5G网络、大数据中心建设,适度超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绿色智慧的新城。举全市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用好用活改革权、试验权、先行权,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推出一批首创性改革经验。建立健全省市一体化推进机制,凝聚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黄河南岸至小清河区域规划策划,有序推进低端产业外迁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形成南北呼应、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试验162项创新举措,尽快推出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开展平行进口医疗器械试点,建设食品药品器械检验检测大平台。加快山东非标黄金产业中心建设,培育非标黄金加工贸易集散地和非标黄金要素市场。支持区内银行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业务。推行“数字保险箱”区块链服务,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示范区。持续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措施,进行深化改革压力测试,努力实现投资自由便利、科技金融创新、信息联通快捷,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与泰安、曲阜共享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加快建设黄河文化体验区、主题公园,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高地。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特色文化传承工作,开展文物拯救保护行动,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历史遗迹保护修复,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挖掘整理泉水典故文脉,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扩大泉城文化国际影响力。高水平办好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整体策划包装名泉、泰山、齐都、运河等优质资源。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直播经济总部基地、短视频双创基地,打造新媒体之都。积极推进博物馆、档案馆、规划展览馆等设施建设,新建“泉城书房”12处,推动更多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让文明成为泉城最美底色。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把兴区强县作为省会跨越赶超的关键举措,完善政策、放权赋能,压实任务、严格考核,激励区县加压奋进、争先进位。支持经济强区发展壮大高端产业,争当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加大对远郊区县帮扶力度,实行更加有效的产业协作联动机制,推动在全省排名后进区县位次跃升。支持莱芜、钢城、莱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与主城区深度融合。支持平阴发展玫瑰、阿胶产业,支持商河建设医药化工产业园、中日康复产业园和高端花卉苗木生产集散基地。各位代表!今年省会将全力以赴跨入万亿俱乐部。我们一定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努力提升济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奋力开启省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二)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守好关键环节重要卡口,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严格执行“三个百分之百”。加强对重点地区入济人员的跟踪服务,落实特殊场所管理和重点人群管控措施。提升核酸检测服务能力,快速识别和精准管控各类风险源、薄弱点。提升社区精细化防控水平,引导市民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审慎稳妥抓好学校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开学复课,确保校园绝对安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左右,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稳岗返还、减免社保缴费等减负力度,增强企业创造和稳定就业岗位能力。实施“选择济南共赢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畅通高校毕业生来济留济就业渠道。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建立健全就业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制度,创新开展云招聘、云面试等活动。建立面向就业的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多措并举保市场主体。坚持与企业携手共克时艰,发挥好服务专员作用,全面落实落细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增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存发展能力。扎实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健全清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搭建工业产品供需对接信息平台,提高本地产品产销率和配套率,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面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力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等服务业恢复增长。强化投资关键作用。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抓好重大项目策划和梯次推进,确保270个市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47亿元。实施工业投资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0%、10%以上。加快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实现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策划实施一批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项目。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多措并举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努力扩大民间投资。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全力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商业综合体100个左右,优化提升宽厚里、百花洲、芙蓉街、老商埠等特色街区,高水平打造泉水特色夜经济集聚区,建设泉城路高品质步行街。加快培育高端消费、高端服务市场,扩大文化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推动传统服务企业线上线下融合,支持发展新零售、直播带货、生鲜电商、智慧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安心消费系列活动,加快提振消费信心,全面恢复市场活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建立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稳定海外市场,实现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开展“济南造、全球行”优质产品出海行动,打造防疫物资、农产品深加工和激光切割机等优势产品产业链。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帮助加工贸易企业纾解困难,鼓励外贸出口转内销。积极组织参加或筹办各类线上展览展会,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线上外贸平台。加快建设绿地全球贸易港和东亚博览会永久场馆,打造“买全球、卖全球”消费服务平台。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打造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增外贸实绩企业800家。 (三)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行动,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壮大实体经济,塑造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超前布局高端前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山东重工百万整车整机绿色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装备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建设,放大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效应,加快建设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推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支持山钢新旧动能转换升级等项目建设,打造精品钢产业集群。建设量子保密“齐鲁干线”,培育壮大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产业,打造国际领先的“量子谷”。依托E级超算、高性能服务器、云计算装备等优势资源,大力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加快打造“中国算谷”。加快推进重点芯片项目,建设北方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区块链、空天技术、核电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攻坚行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企业上云3万家以上,新增数字化工厂30家。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抓好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场景应用“试验场”,着力在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核心软硬件、融合性新兴业态等方面率先突破。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建设提升以国际金融城为核心的载体平台,构建高效运营服务机制,加快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积极引进培育外资银行、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动进出口银行在济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着力培育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建设新型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支持山东城商行联盟等企业做大做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1万亿元和2万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0家左右。 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物流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大宗货物交易平台、智能仓储中心,积极培育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网络平台货物运输、物流金融等业态,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打造物流服务全产业链,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0家以上。着力培育电商平台,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引进培育知名会展品牌,办好重点展会,全力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培育壮大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融创文旅城、明水古城等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促进旅游产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加快提升商贸服务业档次,优化专业市场布局。壮大阳光大姐等龙头企业,推动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打造泉水体育品牌和知名体育赛事。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加强产业发展市级统筹,明确区县产业定位,加快建设21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完善“一链一策”政策体系,精准提供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场景应用、融资支持、人力资本等配套服务,打造一批紧凑型产业链。实施市场主体梯队培育行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增“上规入库”企业1000家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立市、质量强市,加快形成一批名企、名品、名牌。(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教兴市战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加速集聚科创资源,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发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战略支点作用,高水平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推进中科院科创城建设,加快先进电磁驱动、固体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承接一批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人工智能与空间安全、医养健康山东省实验室,抓好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评估考核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支持济南高新区与自贸区共建共享,携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推动科教产教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科创园区、创新综合体,培育打造“山大系”“第一医大系”等品牌,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支持驻济高校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双一流”“双高”建设。鼓励高校围绕我市重点产业设置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一批新工科、新医科等专业。实施高校集聚区建设升级行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优化创新生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0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探索成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公司,积极引进各类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打造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 6+N”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和畅通技术创富、技术造富制度通道,营造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打造人才特区。以超常规举措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最优人才生态。聚焦自贸区、先行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人才制度改革创新试点试验。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提升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等人才工程,强化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创新海外引才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办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欧美同学会双创大赛。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本产业园,做大做强人力资本产业,推动人才价值资本化、股权化。建设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实行高端人才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积极推进人才社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攻坚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落实“放权、精简、集成、共享”要求,加快简政放权、流程再造。完善审批服务“四维协同”机制,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环境。加快推进“五减”改革,力推清单之外无证明,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涉企事项全部容缺受理。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推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实现全程网办、半日办结。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务实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管理体制,加快剥离社会事务和开发运营职能,引导开发区回归本源、聚焦主业、重塑活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岗位绩效薪酬体系。强化制度创新,优化审批流程,打造极简、极速、极优品牌。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开发区突出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实施市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推行扁平化管理,稳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科学高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市级投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攻坚行动和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混改项目20个以上,至少1家企业上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引导重点企业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制度,实施“标准地”供地改革。加强土地储备市级统筹,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优化标准厂房、新型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加快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开展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交易试点,建立指标调剂机制,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向绩效管理要财力,落实完善“五方协同精准联控”机制。深化股权投资改革,组建专业化财政投资公司。落实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加强财政收支市级统筹,理顺市、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一网四库一平台”,实现信用数据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立健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和服务市场培育。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旗舰企业”培育计划,新增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2家。完善“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发挥好“济企通”服务企业云平台作用,打造惠企“直通车”一体化平台。健全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开通服务民企12345专席,严格落实接诉即办、法律服务代理、限时清欠等机制。探索设立“企业家日”,建立民营企业表彰激励机制。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民营经济服务年”,我们将全力提供更加细致、周到、贴心的服务,播洒阳光雨露,培育发展沃土,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真正让企业领跑城市、让市场活跃城市!(六)加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双招双引”、扩大对外开放攻坚行动,不断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当好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力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建成投用陆港大厦,构建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基地。开行欧亚班列220列,打造全国重要货运集散地、全省欧亚班列集结中心。积极增开国际货运航线,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高标准建设济南港,积极推动与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以及渤海湾港合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契机,积极推动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引擎性项目落地。 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抓住用好设立日韩合作专属区机遇,规划建设中日国际医疗产业园、中日韩抗衰医美和康复设备产业园等高端载体,打造对日韩开放战略支点。加快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推出净地15平方公里。高标准推进济南综保区建设,加快章锦综保区申建。规划建设临空国际免税城,积极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高质量推进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发展,提升侨梦苑、台湾工业园承载力。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精心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充分发挥全球招商合伙人、招商大使作用,调动商会协会和重点企业积极性,用好并购基金,实现以商招商新突破。办好用好重大招商活动,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左右。突出先进制造业招引,新签约工业项目200个以上,制造业引资占比不低于15%。加强引进项目的洽谈把关、评估考核,健全签约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实施友城倍增计划,积极承办国家级外交外事等重大涉外活动。推动领事机构落户实现突破,拓展济南签证中心服务功能。扩大国际泉水节影响力和市民参与度,高标准推进明府城及周边区域品质提升,打造独具泉城特色的国际会客厅。加快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实施重点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规范化整治,营造“类海外”生活环境。(七)大力提升省会功能品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织密航空运输网,加快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支持雪野机场改扩建,开工商河通用机场。完善“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济郑、济莱高铁和黄台联络线建设,开工济滨高铁、济枣旅游高铁,积极推进德商高铁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确保2号线年内通车,开工轨道交通二期规划全部6条线路,开工主城区至济阳、先行区有轨电车项目。加快构建“三环十二射”高速路网,确保济泰、大东环、济乐南延等5条高速公路通车,开工绕城大西环。加密畅通城市路网,推进工业北路东延等快速路建设,加快城区主次道路改造,打通27条瓶颈路。加快公交管理改革,实施公交扩能提级工程,新开公交线路20条,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完善智慧交通体系,打造路通心畅气顺的出行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广城市精细化管理试点经验,完善路长制,加快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强力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无违建街(镇)达到80%以上,实现中心城区裸土清零。开展城市风貌三年提升行动,深化“三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济南站南北广场改造提升。推进垃圾分类立法,完成垃圾分类试点任务,完善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成投用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市厨余垃圾处理厂。按照全市“一张网”要求,推进供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加快实施济莱长输供热,建设LNG储气调峰设施。新建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4000个以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整合提升智慧泉城平台。建设5G基站1万个,实现主城区、县城重点区域信号连续覆盖。实施“数字济南203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全力打通“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加快构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产业与经济发展四大领域智慧应用赋能体系,让城市更聪明、更健康、更智慧。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攻坚行动。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市传染病医院新院建设,推进区县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治机制,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积极推进济南医药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强化城市安全保障。实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行动,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铁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六场攻坚战”。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大扫除”,加快城乡“雪亮工程”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及示范城市。推进“法治六进”工作,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省会信访稳定。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人民防空工作。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实施“食安济南”品牌提升工程。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加快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和弱项,完善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教育、社会治安“六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健全社区居民协商自治机制,推动城乡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全覆盖。实施网格化改革提升行动,推进城市管理网、综治维稳网、治安巡控网、社区服务网多网合一,做到见屋知人、见人知屋。加快物业管理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推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建立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带权进城、带资进城,着力解决子女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新增租赁住房面积120万平方米,让省会“新市民”住得下、住得起、住得好。 (八)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坚持生态立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泉涌的生态家园。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市域内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开展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深入推进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继续实施清洁取暖攻坚行动,实现平原地区全覆盖。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巩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深入开展陆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净土保卫战。抓好重金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快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城市水系治理,持续推进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改造提升,实施全福河、柳行河等城区河道有水工程,谋划雪野湖与城区东部水系联通。推进抗旱水源调蓄连通工程,除险加固59座病险水库。加强重点泉群泉水动态监测,严控地下水开采,涵养泉水生态系统。实施泉水景观整体提升工程,让泉城市民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谋划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新建城市绿道115公里,打造花卉景观大道和花漾街区100条(处),开工建设各类公园131处。持续开展山体治理修复,完成人工造林16万亩。加大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力度,推进“多规合一”规划落地,加快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 (九)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努力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强化脱贫人口跟踪帮扶,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群众一户不落全脱贫,1006个贫困村一个不少全达标。健全完善即时帮扶机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继续做好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工作。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高标准打造“泉水人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工程,新建一批精品园、示范区,打造50万亩产业核心基地,建设提升14家田园综合体。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建成高标准农田29万亩。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50%以上。加快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打造美丽乡村。科学稳妥推进合村并居,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建成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同步建设123个示范村。开展“四一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建成3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任务。深化乡村文明创建,加快农村殡葬改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实现街镇、村居全覆盖。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引导农用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出台点状供地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率达到60%以上。深化农村产权市场体系“三台共建”。 (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保障改善民生攻坚行动,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展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全面完成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任务,开工建设中小学、幼儿园13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加强中小学“食堂+配餐”标准化建设。抓好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遴选10所职业院校开展无偿专业技能培训,积极争取1所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职业学院。支持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扩面行动,适时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医保惠民政策,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580元,全面推进驻济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联合招采试点。精准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740元和494元。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提供更有温度的医养健康服务。加快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38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办好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规划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加快“扁鹊小镇”建设,新建国医大师(名中医)、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0个。关注“一老一小”,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21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提供就近便捷托育服务。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一城一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提高住房建设质量。大力开展棚户区改造攻坚行动,加快城中村改造,新开工安置房15546套。高标准改造整治老旧小区50个,重点改造建设水电气路及光纤等设施,积极推动户内改造,继续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完善便民商业、社区诊所、文体休闲、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让社区居民住得更舒心更安心。前期,我们面向全体市民广泛征求意见,遴选确定了23件民生实事,提交本次会议审议。我们将强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安排,尽心尽力把民生实事抓实办好,让泉城市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收获更多的幸福!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推进高效政府建设。强化整体政府意识,理顺市与区县、部门与区县的权责关系,建立权责明晰、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增强制度意识,加强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建立完善政府系统规章制度体系。加快政府工作流程再造,确保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监督。提高12345热线办理水平,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标准建设数字政府,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强化重大行政决策、政府合同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后评估。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依法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配置,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三)推进务实政府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变革,始终保持创新、求变、进取的活力。健全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形成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强化斗争精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落实正向激励、容错免责、澄清关怀等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让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争当开路先锋、改革闯将。(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促进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政府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压减10%以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织密制度的笼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省市廉政教育基地作用,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济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奋斗!(来源:济南日报)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月12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了济南市2020年的经济成绩单。孙述涛说,2020年,济南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领跑全省,预计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去年,济南市委书记、市长曾就“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迈过1万亿元门槛”作出承诺。据《大众日报》2020年4月报道,2020年是“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把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向深处、向细处、向实处扎实推进,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现将16市2020年重点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予以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其中,济南市承诺事项包括,加快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家北方地区总部经济基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迈过1万亿元门槛。这一承诺要求在2020年12月底完成,责任人分别是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官方发布数据显示,济南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443.3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06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3265.22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835.09亿元,增长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416元,增长5.7%,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5430美元。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评估共6条线!↓↓↓济南本次共规划6条线路据悉,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有6个项目,包括3号线二期、4号线、7号线一期、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主要任务是解决主城区东西向交通拥堵,支持济南“北跨”战略,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建立串联城市主要枢纽和功能区的骨架网络。线路图仅供参考3号线二期南起一期工程终点滩头站,北至遥墙机场站,主要沿机场路走行,连接空港组团、遥墙机场等客流集散点,与一期工程共同形成衔接中心城区和对外客运枢纽的重要线路。4号线主要沿青岛路、顺安路、经十路、唐冶中路走行,是一条贯穿主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连接西客站片区、中心城区、国际金融城、唐冶片区等重点区域。7号线一期工程为连接黄河南北的骨干线,线路途经东部新区核心区、城市中心区以及黄河以北先行区等片区。6号线主要沿经一路、明湖西路、大明湖路、山大南路、凤凰路走行,连接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东站三大对外交通枢纽,以及西客站片区、商埠区、国际金融城、王舍人片区、东站片区等重点区域。8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23公里,沿经十东路敷设,东端设绣源河车辆段。8号线一期工程为中心城区至章丘的快线,线路连接唐冶片区、圣井片区等区域。9号线一期工程沿胜利路、金舆大道、响泉路、钢化路走行,为中心城区东北部骨干线,线路连接华山片区、王舍人片区等重点区域。2020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确保2号线年内通车,开工轨道交通二期规划全部6条线路,开工主城区至济阳、先行区有轨电车项目。济南地铁3号线奥体中心站内,乘客开始陆续上车。李于洋距离正式开建还多远?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复杂又缜密的工程,主要分为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试运行等阶段,涉及40多个技术专业,需要经过多项繁琐程序。其中前期规划阶段分为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四步:第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现状等相关资料,启动线网规划编制;第二,征求国土规划、发改、交通、环保等市级各部门及各区政府意见,稳定规划方案;第三,完成线网规划编制,并由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进行技术性审查;第四,市规划主管部门将线网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分为市级层面、省级层面以及国家级层面:市级层面:包括启动建设规划编制;征求财政、国土规划、发改、住建、交通、环保、园林、文物等市级主管部门意见,稳定规划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主报告及配套文件(包括环保影响评价、客流预测、沿线土地控制、交通一体化衔接、社会稳定分析、泉水影响评价、文物等专题报告);报告经专家评审,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意见。省级层面:市发改部门向省发改部门上报建设规划主报告;省发改、交通、住建等部门联合委托评估单位依据国办发〔2018〕52号文开展技术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国家级层面:分为环评审查和主报告审查。环评审查包括:将建设规划环境评价报告呈报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函审和专家评审;生态环境部出具审查意见。主报告审查包括:省发改部门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委托评估机构对建设规划进行评审;评估机构组织评审并完成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报送文件转住建部,住建部进行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审查并出具意见;国家发改委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由此可见,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评估后,距离国家发改委批复已经不远了。接下来就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第一,建设单位启动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主报告及环评、稳评、安评、节能、地灾、防洪、水土保持、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卫生、客流预测等配套专题报告;省市各主管部门组织完成可研相关专题专家评审,并出具审查意见;向省发改委报送可研报告,省发改委组织可研主报告专家评审;省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省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就相当于项目拿到了“准生证”,可以开工建设了。而勘察工作贯穿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阶段主要在前期调查和搜集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必要的勘察方法查明轨道交通项目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土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材料;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勘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线路规划,统一线路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明确线路的平面位置、车站位置及断面设计,确定各系统之间的接口,进一步稳定线路车站等设计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施工图纸。
01:3912月3日,市政府研究室主任丁林桥带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一行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听取市民对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孙述涛任组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领导小组,组建了市政府秘书长刘科任组长、市政府研究室主任丁林桥任副组长的报告起草组,全力推进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报告起草组先后召开6次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市民代表等多个层面的意见建议,收集意见建议100多条,为写好政府工作报告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报告起草组成立以来,兵分多路,聚焦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战略和“五个济南”建设等重大课题,先后10余次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和村居进行实地调研,与市直和区县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发展思路和对策,广泛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筹划好明年和“十四五”的政府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广泛开展线上征求意见活动。从11月10日开始,《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面向全社会鼓励广大市民群众通过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12345市民服务热线、济南日报、济南广播电视台等渠道,向报告起草组建言献策。对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能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组将认真研究吸纳;需具体办理的,将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办理。活动结束后,将评选出“金点子”进行表彰奖励。自线上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市民群众十分踊跃,目前已收集各类意见2万多条,为报告起草积累了丰厚的社情民意。“当前‘开门写报告’工作正在推进中,政府工作报告也步入了紧张的起草阶段,真诚地希望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提出宝贵意见,为起草好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贡献‘金点子’。”丁林桥表示。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评估。本轮评估,济南市规划的线路有哪些?从申报和建设程序上看,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意味着什么?距离正式开工建设还有多远?记者对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济南本次共规划6条线路据悉,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有6个项目,包括3号线二期、4号线、7号线一期、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主要任务是解决主城区东西向交通拥堵,支持济南“北跨”战略,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建立串联城市主要枢纽和功能区的骨架网络。线路图仅供参考其中,3号线二期南起一期工程终点滩头站,北至遥墙机场站,主要沿机场路走行,连接空港组团、遥墙机场等客流集散点,与一期工程共同形成衔接中心城区和对外客运枢纽的重要线路。4号线主要沿青岛路、顺安路、经十路、唐冶中路走行,是一条贯穿主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连接西客站片区、中心城区、国际金融城、唐冶片区等重点区域。7号线一期工程为连接黄河南北的骨干线,线路途经东部新区核心区、城市中心区以及黄河以北先行区等片区。6号线主要沿经一路、明湖西路、大明湖路、山大南路、凤凰路走行,连接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东站三大对外交通枢纽,以及西客站片区、商埠区、国际金融城、王舍人片区、东站片区等重点区域。8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23公里,沿经十东路敷设,东端设绣源河车辆段。8号线一期工程为中心城区至章丘的快线,线路连接唐冶片区、圣井片区等区域。9号线一期工程沿胜利路、金舆大道、响泉路、钢化路走行,为中心城区东北部骨干线,线路连接华山片区、王舍人片区等重点区域。2020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确保2号线年内通车,开工轨道交通二期规划全部6条线路,开工主城区至济阳、先行区有轨电车项目。济南地铁3号线奥体中心站内,乘客开始陆续上车。距离正式开建还多远?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复杂又缜密的工程,主要分为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试运行等阶段,涉及40多个技术专业,需要经过多项繁琐程序。其中前期规划阶段分为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四步:第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现状等相关资料,启动线网规划编制;第二,征求国土规划、发改、交通、环保等市级各部门及各区政府意见,稳定规划方案;第三,完成线网规划编制,并由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进行技术性审查;第四,市规划主管部门将线网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则分为市级层面、省级层面以及国家级层面。市级层面包括:启动建设规划编制;征求财政、国土规划、发改、住建、交通、环保、园林、文物等市级主管部门意见,稳定规划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主报告及配套文件(包括环保影响评价、客流预测、沿线土地控制、交通一体化衔接、社会稳定分析、泉水影响评价、文物等专题报告);报告经专家评审,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意见。省级层面:市发改部门向省发改部门上报建设规划主报告;省发改、交通、住建等部门联合委托评估单位依据国办发〔2018〕52号文开展技术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国家级层面又分为环评审查和主报告审查。环评审查包括:将建设规划环境评价报告呈报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函审和专家评审;生态环境部出具审查意见。主报告审查包括:省发改部门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委托评估机构对建设规划进行评审;评估机构组织评审并完成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报送文件转住建部,住建部进行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审查并出具意见;国家发改委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由此可见,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评估后,距离国家发改委批复已经不远了。接下来就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第一,建设单位启动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主报告及环评、稳评、安评、节能、地灾、防洪、水土保持、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卫生、客流预测等配套专题报告;省市各主管部门组织完成可研相关专题专家评审,并出具审查意见;向省发改委报送可研报告,省发改委组织可研主报告专家评审;省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省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就相当于项目拿到了“准生证”,可以开工建设了。而勘察工作贯穿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阶段主要在前期调查和搜集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必要的勘察方法查明轨道交通项目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土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材料;设计阶段包括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勘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线路规划,统一线路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明确线路的平面位置、车站位置及断面设计,确定各系统之间的接口,进一步稳定线路车站等设计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施工图纸。(来源:大众日报)
12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随之出炉。“咬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不动摇,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提及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报告中的这句话令代表委员们印象深刻。从千佛山上俯瞰全城随着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做好科创、智造、文化、生态、康养这五篇文章,济南有着怎样的底蕴、基础和实力?奋力奔向这“五个济南”,省会又有哪些措施、方法和路径?沿着政府工作报告寻踪,答案已渐渐浮现。科创济南: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发展之路上,创新是一股强大的驱动力。聚力科创、以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也是济南的一项“重头戏”。2019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运营、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大科学装置落地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些都让省会科创高地的优势得以更加凸显。在济南,科创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济南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到2.71%,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22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2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8.4亿元、居全省首位。另外,备受瞩目的齐鲁科创大走廊已启动建设,这也为济南未来的科技创新营造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济南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哪些谋划和作为?按照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济南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教兴市战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加速集聚科创资源,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高水平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推进中科院科创城建设,加快先进电磁驱动、固体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承接一批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济南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携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科创园区、创新综合体,培育打造“山大系”“第一医大系”等品牌,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今年,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济南将打出这一系列组合拳,更好地以创新驱动发展。智造济南: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济南的制造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近年来,在由“济南制造”走向“济南智造”的路上,济南不断加快着步伐,出台了《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着力让制造业变得更加智慧、更加高端。2019年,济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3400亿元。透过这一数据,“济南智造”的“底子”可见一斑。在打造“智造济南”的征途上,今年,济南将实施工业强市攻坚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企业上云3万家以上,新增数字化工厂30家。另外,还将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场景应用"试验场",着力在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核心软硬件、融合性新兴业态等方面率先突破。文化济南:扩大泉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可谓是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这座城市加快打造“文化济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塑成了独特的优势。站在高起点上打造“文化济南”,济南今年计划怎么干?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济南将推动与泰安、曲阜共享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加快建设黄河文化体验区、主题公园,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高地。并且,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展文物拯救保护行动,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历史遗迹保护修复,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挖掘整理泉水典故文脉,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扩大国际泉水节影响力和市民参与度,高标准推进明府城及周边区域品质提升,打造独具泉城特色的国际会客厅。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整体策划包装名泉、泰山、齐都、运河等优质资源。而且,济南还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直播经济总部基地、短视频双创基地,打造新媒体之都。生态济南: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是众多市民近年来的普遍观感。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济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从2019年来看,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提前完成了城区126座山体绿化任务,建设绿色通道150公里。碧水保卫战也成效显著,济南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任务,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标,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入围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小清河崭新颜为做好“生态济南”这篇文章,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坚持生态立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泉涌的生态家园。具体来说,今年,济南将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市域内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开展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继续实施清洁取暖攻坚行动,实现平原地区全覆盖。持续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在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济南将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城市水系治理,持续推进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改造提升,实施全福河、柳行河等城区河道有水工程,谋划雪野湖与城区东部水系联通。另外,还将实施泉水景观整体提升工程,让泉城市民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据悉,济南还将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谋划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新建城市绿道115公里,打造花卉景观大道和花漾街区100条(处),开工建设各类公园131处。加大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力度,推进"多规合一"规划落地,加快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康养济南: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里,济南可谓是一直走在潮头。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众多三甲医疗机构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医学相关院校这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擦亮了“齐鲁医学”这块“金字招牌”。不止在医疗方面优势十足,景色秀美、环境宜人、“一城山色半城湖”、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济南,更是极佳的康养之地。济南加快发展医疗康养产业,打造“康养济南”,优势得天独厚,前景更是广阔。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济南将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将提供更有温度的医养健康服务。加快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规划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加快"扁鹊小镇"建设,新建国医大师(名中医)、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0个。另外,还将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21处。新时报记者:赵云龙 郭吉刚编辑:吕冰校对:王菲摄影:黄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