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以来,暨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东工作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示精神,通过集中、持续举办“暨南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搭建起全校性的新思想学习主平台,让校领导班子及全校中层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以此为引擎,延伸统揽相关主题、创新学习形式,实现各校区学院领导干部及师生学习贯彻新思想的全覆盖。“希望通过研修班的集中培养,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八种本领’,确保立德树人的正确政治方向。”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开班动员会上表示。研修班自4月初开班以来,已经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信息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吴涧生、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等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四个走在前列”批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等主题作了系列专题辅导报告,并将持续加入专题学习内容,充实课程体系。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作为广东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讲师团成员,作了研修班的首场报告。研修班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和“暨南学习论坛”两个主平台,在2个月时间内,通过持续举办系列专题辅导报告会、个人自学、集体研讨、撰写学习心得等形式,使全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内容还借助暨南大学党委打造的“1+8+X”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微平台,做好学习动员与二次传播,实现全校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和单位结合研修班内容,积极组织师生,拓展学习主题内容与学习平台,从课堂、社区沙龙到圆桌论坛,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进一步强化新思想在校园“五进”效果。目前,暨南大学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以研修班为主阵地,学校二级党组织学习平台和校园党建思政新媒体矩阵为重要支撑的覆盖全校的“1+X”新思想学习体系,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融入教学育人体系、融入学术科研活动、融入高等教育事业,结出丰硕成果。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说,通过研修班的集中学习,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让“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成为我们的内在自觉,做坚定信仰的表率。研修班课程设计既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本质内涵的阐释,又有对新思想逻辑起点和发展脉络的梳理,更有对广东实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学懂弄通做实,做忠实践行的表率。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卢健民说,“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学习的心得、学习的收获与广大师生进行宣讲、分享,在宣讲中做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师生听得懂、能领会,不断增强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见习记者王忠耀 通讯员苏运生)
5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广东省文化厅和暨南大学共同承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广州)日前在暨南大学开班。来自英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印度、巴西等25个国家的31名优秀青年汉学家将齐聚羊城,以“开放中国,领潮广东”为主题,重点围绕“中国岭南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三大主题,参加校内学术讲座和对外实地考察,开展为期21天的研修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世界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增进不同民族间相互理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与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交相呼应,为新时代“中国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方法和视角。他希望青年汉学家们潜心研修,获得学术成果;用心体验中国悠久的文化,收获新发现;希望学员间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珍惜汉学带来的缘分。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表示,暨大将充分利用文学、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的优势师资与学术资源,为汉学家们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让他们对于当代汉学和中国的发展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他们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切实的帮助。他希望汉学家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世界各国与中国开展文化对话。研修班邀请了广东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少波教授、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教授、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等将分别为学员们讲授“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中国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与新时代的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岭南文化与一带一路”等专题。此外,研修班还根据学员们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中国社会变迁、经济形势与国际政治、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课程。据介绍,在粤研修期间,学员按照自身需求定制个人研修计划,暨南大学根据各位学员的研修方向,精心挑选了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为研修全程的指导教师,并安排青年学者作为研修助手,协助学员与导师、中方机构和学者沟通交流。除了上课的教学形式,今年参加广州研修计划的学员们将参观广州南沙自贸区、东莞松山湖高新产业开发区、港珠澳大桥等体现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代表性地区或地点,走进触摸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粤剧艺术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南海博物馆、鸦片战争纪念馆、开平碉楼、佛山祖庙等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场馆,以及沙湾古镇、黄埔古港、华侨博物馆等海上丝绸之路的集中展示地等。这些实地考察涉及广东的工业及经济文化、法治及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等,以及岭南的历史文化。研修计划结束后,各国青年汉学家将就其在中国研修的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并提交研修报告,学员的研修成果将会汇编成册,结集出版。据悉,31名青年汉学家大部分都有过来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与中国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来自印度尼西亚建国大学的林雪莹1998年便怀着国画梦来到中国留学,虽然开始修读了汉语专业,但留学期间,她学习了京剧、工笔画、国画、书法等,成功圆梦,并对中华文化和语言有了更深的了解。她感叹这段学习经历是无价之宝。来自贝宁的学员Bouko Chabi Dramane先后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11至今在贝宁孔子学院担任中国语言与文化教师。青年汉学家的很多研究内容都与中国有密切关联,如中国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外经济关系、中外民间交往、现代跨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岭南文化、“一带一路”、移民社群等。自2014年启动以来,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已经举办10期研修班,接待了来自81个国家的289位青年汉学家,这些青年汉学家通过在中国的研修,拓宽了视野,推动了自身的研究,加强了与其他国家汉学的交流,成效显著,研修活动在海内外获得积极反响。2018年,研修计划将首次开设春季、夏季和秋季班,分别于5月、7月和9月在重庆、广州、北京、上海、西安和杭州6个城市举办(7期研修班),年度研修人数将超过200人。
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为了方便各地区学员上课,除了在本地区开设了课程班外,还在很多地区开设了课程班,其中报考深圳地区。现在,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深圳班正在招生,那么,2020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深圳班是怎么招生的呢?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深圳班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招生的,通过此方式报考,具体流程如下:1、参加研修班学习同学们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深圳班,首先要参加研修班学习。参加研修班学习,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提交报名材料给院校,等院校审核通过就可以入学学习了。同学们修满学分,就可以参加院校自行组织的结业考试,考试通过获得结业证书。2、参加申硕考试同学们在参加完课程学习,修满学分,获得结业证书之后,就可以报名参加申硕考试了。申硕考试时间:往年,5月份考试,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改为11月份考试。考试科目:综合和外语。考试分数线:每科满分100分,考生达到60分即可通过考试。 3、参加论文答辩申硕考试通过,撰写论文并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2020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深圳班怎么招生的相关内容。目前,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深圳班正在招生,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本科毕业几年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20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
中国侨网12月26日电 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网站消息,日前,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2019“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开班典礼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隆重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孟庆瑜,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华文学院院长邵宜、党委书记史学浩,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学员,以及部分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出席开班式,共同开启首届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之旅。开班典礼由邵宜主持。林如鹏代表暨南大学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教育部语用司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说,中华经典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通过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书写、讲解等一系列活动,挖掘与诠释其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探索更有效地服务于海外学习者的手段和途径,有助于引领人们更好地熟悉经典、理解经典、传承经典,从而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与暨南大学始终秉承的“声教讫于四海”的办学初心和使命完全契合。暨南大学也必将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中文教育界的沟通、交流、合作,尽最大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供支持。孟庆瑜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海外中文教师崇高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在海外中文教学一线艰辛的付出有力推动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老师们努力提升自我、不断进取的精神也十分令人敬佩。他特别感谢暨南大学这所百年侨校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教育部语用司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职能部门之一,也将不断提供更大支持,与暨南大学和广大海外中文教师一起,共同推动中华经典的传承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员代表,来自加拿大的姚岚女士发言。她说,能够用一己之力让身处海外的孩子们亲近中文,走近经典,不仅仅是在提升语言水平,更是在培养中文审美和文化传承。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共同参加首届“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她感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非常期待能够将中华经典这份清雅深邃的礼物通过现代诠释传播开来,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开班典礼上,华文学院学子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艺术团同学们用曼妙绰约的舞蹈生动诠释了中华经典《采薇》《昭君出塞》中所饱含的文学审美;华文教育系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现场朗诵《中华颂》,慷慨激昂,满怀激情,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应用语言学系同学的诗朗诵《寄情新时代》,深情讴歌走在复兴之路的新中国、新时代;研修班任课讲师伍畇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新贤大师压轴出场,颂一曲《将进酒》,书一幅《中华经典》,诵写搭配,同台演绎,别开生面地呈现中华经典浑厚魅力。
央广网广州5月30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陈文举、李伟苗)5月30日,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广州)在暨南大学举办结业仪式。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广东省文化厅和暨南大学共同承办。研修班自5月11日开班,三周时间里安排了授课、游历和研修等环节,突出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广东发展及岭南特色文化。研修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多个领域,为学员进行“中国学”研究、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深入而多样化的视角。暨南大学还为学员安排了各自的“课题导师”,与学员开展学习交流并指导论文写作。研修班结束后,暨南大学会将他们的研修论文收集、结集出版。据介绍,本次研修班的学员挑选强调“专中选优”与学术性。31名学员中,来自大学和研究所背景的占绝大多数,其中不乏在当地已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如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塔吉克斯坦斯拉夫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刘星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建国大学中文系主任林雪莹等。“中国发展和成长得非常快,但是传统文化的留存还是随处可见。”来自英国的作家、译者、配音演员月雪芳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她相信,当代中国可以通过使用传统的叙事形式,为世界其他地方充当创造性和文化催化剂。来自哈萨克斯坦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副主任库拉拉,正在编写新的哈中双语教材。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哈萨克斯坦兴起汉语学习热潮,在全国的1800多万人口当中,每年到中国留学的超过1.5万人。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奕民表示,汉学研究是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为世界贡献智慧的重要端口。通过此次研修活动,希望每一位海外汉学家回国后,能将在华的所见所闻所思转化为研究成果并广为分享。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文科的专业选择与就业问题不像理科生那样容易,理科生就业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可以将潜在的竞争者挡在行业外,文科生的竞争优势被庞大的求职团体稀释,使文科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显得尤为的坎坷。那么文科生从专业方向,到就业选择,应该怎样去规划呢?今天选大学app就来说说文科生的专业选择问题。文科生可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文科专业集中的8个学科看起来很多,但具体到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差别就相当大了,因为500多种专业大多分布在理、工、农、医等门类下面,所以文科所能报考的专业比理科要少。选大学app现在就来总结一些文科生报考热门专业,供家长及考生参考!对外汉语专业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更加迅猛,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在国际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对外汉语业在高招和研招中越来越受考生青睐,但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新专业。早在1981年,北京语言大学就开始招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中国本科生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与汉语言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是教育部在全国设立的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主要招收中国本科生,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和外语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语言教学理论、技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及从事外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专门人才。大学推荐: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新闻学专业新闻学是一种包含搜集、撰写及报道新闻的学科。在广义上,它亦包含了编辑和演示新闻专题的过程。新闻学在报业、电视、电台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新闻学专业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而一般本科毕业生可以从事网站编辑、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记者等工作。大学推荐: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也是声名赫赫。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主要学习和掌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熟悉国际国内的会计惯例、准则和法规;掌握会计学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与技巧;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发和使用财务软件,能够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12万,每年从业人员增量为30%—40%,几乎所有的商业运作都需要会计的参与。传统的会计业将重点放在对现金流的管理上,这主要是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监控。但现在的会计从业这会根据需要通过专业手段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控制,如帮助决策人进行战略方向分析,管理风险并提高公司业绩等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会计的就业一直非常好,在职人士选择在职读非全日制会计硕士或读同等学力课程研修班,虽然最后获得的证书不同,但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积累的人脉都是自己最为宝贵的财富。大学推荐: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经济学专业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学科,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比较广泛,经济学专业主要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工作,经济学有着“管理者孵化器”的美称。当然,本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很高,如果考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背景和浓厚兴趣,这是一个天然优势,这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思维模式,愿意思考的学生更适合。大学推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虽然文科生的就业优势不像理科生那么明显,但胜在它包容性强,就业面也相对较宽一些。但是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在很很多招聘信息里,都会限定专业,比如xx专业优先录取。那些不太受专业限制的职业,我们将来毕业后也是可以选择的。志愿填报要从长计议,各位考生和家长最好在2018年高考志愿填报考试之前就对相关信息提前进行了解,未雨绸缪。
青年汉学家在穗研修在岭南各地游历。暨南大学提供中新网广州5月30日电 题:31名青年汉学家在穗研修:拓展和深化“中国学”研究中新网记者 郭军30日,来自英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印度、巴西等25个国家的31名优秀青年汉学家结束了在广州为期三周的的研修,顺利结业。记者从当日举行的结业仪式上了解到,研修期间,青年汉学家们按照各自的研究意愿和基础,被分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国经济”4个组别,他们听讲座,与导师交流,撰写论文,行走岭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他们的“中国学”研究。本次研修计划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广东省文化厅和暨南大学共同承办。研修围绕“开放中国,领潮广东”的主题精心策划,突出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广东发展及岭南特色文化。研修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多个领域,为学员进行“中国学”研究、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深入而多样化的视角。青年汉学家在穗研修。暨南大学提供据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云飞介绍,本期研修班学员来自大学和研究所背景的占绝大多数,其中不乏在当地已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如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塔吉克斯坦斯拉夫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刘星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建国大学中文系主任林雪莹等。林雪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广州了。她说,每一次来都能看到广州“不同的面相”,通过这次在广州的学习,除了和其他青年汉学家成为好友之外,同时也了解到更多关于广州的故事,感受到广州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自英国的作家、译者、配音演员月雪芳目前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现在小说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思,女主角是从现代转向传统的女孩,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而来到广东学习粤剧。“这次我们来广东学习,几乎每天都有参观博物馆或传统建筑的内容,我还在想怎样把它们编到小说里去。”她说:“我的小说是想表明,即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迷人和鼓舞人心。”来自哈萨克斯坦列尼古米列夫欧亚国立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库拉拉,2010年曾在兰州大学留学。目前正在编写新的哈中双语教材。她介绍说,最近五六年,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哈萨克斯坦学汉语的热潮起来了,在全国的1800多万人口当中,每年到中国留学的超过15000人。带着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汉语学习效果的问题,三年前库拉拉又回到中国,在中山大学攻读“教育经济与管理”的博士学位。在导师的帮助下,她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借鉴中国在少年儿童当中推广英语教育的经验,探讨如何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系统的汉语教学体系。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中央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的教师黎明带着“中印‘移民女作家’比较研究的课题而来。他一边当老师,一边在继续攻读华侨学领域的博士学位。他表示,此次到广州来,想尽可能地收集在印度找不到的中文书籍和资料。除了室内课程,青年学者们此行更重要的活动是游历。除了个别曾在广东求学的,青年学者们基本都是第一次来到广东,这方水土带给他们莫大的惊喜,古典中华的传统魅力、当代中国的神奇变化,鲜活地显现在他们面前。黎明感叹,我们去了很多特别的地方,实地感受了许多古老和当代的中国文化,这为我们学习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很多信息。来自乌克兰的亚历山大则在游历过程中非常注重观察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商贸形象,他是乌克兰第一本“汉语乌克兰语大词典”的编纂者,眼下又正在为专门的汉语商贸词汇研究收集素材。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在结业仪式上表示,今天的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文化发展日新月异,为新时代“中国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理念与新的视野。暨南大学在海外汉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一定的实力,通过参与承办此次研修班,为暨大的研究提升了新的台阶,开启了新的方向,扩展了新的格局。(完)
国际在线消息(驻广州记者 韩希)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广州)结业仪式30日在暨南大学举办。 这次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活动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广东省文化厅和暨南大学共同承办,来自23个国家的31名学员参加了为期20天的学习和考察。自5月11日开班开始,在三周时间内安排了满满当当的授课、游历和研修。研修围绕“开放中国,领潮广东”的主题精心策划,突出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广东发展及岭南特色文化。研修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多个领域,为学员进行“中国学”研究、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深入而多样化的视角。开班之后、四场讲座以“中国近年来建设成就与新时代发展规划”开篇,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少波教授主讲,从经济的视角直观地展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新面貌和新愿景,让学员首先对当代中国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其他三个主题讲座包括“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发展”、“文物里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分别由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教授,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讲授。之后,青年汉学家们按照各自的研究意愿和基础,分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国经济”4个组别,分别聆听分组讲座4场。承办方的暨南大学还为学员安排了各自的“课题导师”,与学员开展学习交流并指导论文写作。研修班结束后,暨南大学会将他们的研修论文收集、结集出版。这次的研修计划除了上课之外,还包括不少的实地考察,上越秀山、游中山纪念堂,访黄埔古港、看粤剧博物馆,到开平碉楼感受独特的建筑语言,去佛山祖庙观咏春拳,在番禺区沙湾古镇考察中国基层社区治理,还有南沙自贸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深圳改革开放博物馆、珠海港珠澳大桥等等,既展示了古典中华的传统魅力,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参加本次学习的各国学员来自大学和研究所背景的占绝大多数,其中不乏在当地已颇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表示,通过学习和参观,实地感受了许多古老和当代的中国文化,为他们学习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很多信息,也为他们研究汉学提供了帮助。
南方网讯 (记者/杨智明)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大部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的转型升级变得空前重要;特别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抓住政策机遇优化升级迫在眉睫。由泰克威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湾区创新大讲堂”课程第一期首播已于3月14日隆重推出,全年轮番播出,今年计划播出五期。该课程凝聚各大高校理论与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在联合暨南大学推出的大型线下公益课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实战研修班》的经验基础上,专门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的一系列大型线上公益科技创新实战课程体系,为面临转型困境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据悉,泰克威创新发展研究院在过去12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实践基础上,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强强联合,依托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实验室”,研发了“高新技术企业版、创新型企业版、未来独角兽版”三个层次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咨询产品,从研发平台构建、管理体系导入、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为企业科技创新夯实内功。
中新社广州1月27日电 (蔡敏婕)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登台发言27日在广州举行,23名来自卫生、文艺、教育等界别的政协委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其中,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才流通成为关注内容。人才是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和动力源泉,促进粤港澳三地人才往来互通,便利粤港澳居民创业就业学习生活,对增进三地民众福祉及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意义。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多维度细化相关措施,便利三地人才往来。广东省政协委员、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宣群称,可以在湾区内探索“双聘教授”机制,允许港澳高校的一流科学家与学者在内地高校长期同时受聘;试点开通双向跨境绿色通道,允许部分经核准人员“零手续”进出三地人才合作区。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汪华侨建议,对标国际湾区,建立区域性传染病医疗研究中心,统一调动大湾区疾病防控资源,人员配备可采用固定工作人员与柔性引才专家库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医疗人才的流通。交通便利化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常巨平认为,在大湾区内可以采用先进的磁动力承运系统,建设超高速磁浮交通物流网,大湾区内任意两地车程3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岭南文化人才交流也受关注。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教授叶农建议,在广东各级学校开设岭南文化传统文化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在毕业时,掌握一至二门传统艺术;多举办针对港澳地区中学生的“广府文化”学习体验班与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等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