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强三甲,创一流!广东援藏专家精准助力,林芝市人民医院成“标杆”立而问焉

强三甲,创一流!广东援藏专家精准助力,林芝市人民医院成“标杆”

进藏一年半以来,广东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积极推动各项医疗援藏工作,成效显著。即日起,广东卫生在线推出系列报道,分享广东对口帮扶林芝7个县(区)2020年医疗援藏工作情况。林芝市人民医院位于藏东南地区,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和广东省卫健委的领导下,医院全面强化学科建设,启动“521”行动(五大中心,两大平台,一个基地),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刘光明(左四)到林芝市人民医院调研指导输理念,强专科2018年1月,林芝市人民医院被正式确认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强化医院“三甲”建设,广东省15家三甲医院与林芝市人民医院建立“院包科”长效机制,打造升级版组团式援藏模式,全面强化医院学科建设。帮扶建成心血管专科、创伤骨科、ICU、妇产科等14个市级重点专科,正在发展自治区级6个重点专科;推进传染病中心、危重症救治中心等功能单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帮扶林芝市人民医院在西藏自治区各家医疗机构中,率先获得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实现心血管诊疗技术全覆盖;▲林芝市人民医院获中国胸痛中心正式授牌开设老年医学科门诊,在西藏七地(市)人民医院中率先开设麻醉及疼痛门诊,建立消化病诊疗中心,并率先挂牌成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分中心;2020年成功开展新项目、新技术75项,填补了林芝市多项技术空白,同时完成骨关节置换手术近150例,为高原骨关节疾病规范化诊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援藏专家进行左拇指不全离断再植术本地医生已可单独完成多种类型三、四级腹腔镜等手术,妇科肿瘤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腹膜透析术等多个领域实现“零”突破。▲援藏专家成功开展自治区首例房颤房扑射频消融手术建平台,育人才想要切实提高林芝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必须要从根上“治”起,打造出一支属于林芝的先进医疗队伍。援藏专家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帮扶带教方式,加强对本地医务人员的培养,目前已培养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26名;按照重点学科建设需求,每年还派出10名以上技术骨干前往支援医院进修学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援藏专家着力提升本地人才的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带领本地学员申报科研课题,建立科学研究素养,首次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在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医院进一步探索师带徒、结对子与住院医师规培、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实现“四证合一”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经与暨南大学医学院、西藏大学医学院及西藏民族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培训机制,并与暨南大学共同举办《在职人员攻读暨南大学临床医学及护理学高级研修班高级研修课程项目》,建立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本地培养机制,已经纳入在职研究生课程教育49人。医院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疗水平提高。通过柔性援藏形式,引进三批次21名医疗骨干,强化医疗能力建设;本院医务人员赴内地开展学术交流47人次。▲雅江医学论坛—林芝市麻醉与呼吸重症学习班安排援藏专家或本地业务骨干在每周二至周五下午授课,学习内容涵盖医院管理、病例讨论学习、护理业务培训、临床新技术新业务进展等,已授课80多场次;邀请省内外40多名专家莅临医院举办培训、学术交流34场次,惠及1600余人次。▲雅江医学论坛暨第二届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和输液安全培训班治未病,送健康“治未病”一直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工作部署之一。援藏工作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基层,提高当地居民保健意识。引进关节康复公益项目,筛查关节疾病患者683人,为数十名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免费开展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援藏专家到波密县开展义诊活动协调市卫健委设立“骨关节炎患者住院手术补助基金”,为18位精准扶贫农牧民给予住院补助(每人5000元);援藏专家开展义诊活动21场次,累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万余元,足迹遍布林芝七个区县。▲援藏专家到米林县琼林村开展义诊活动强防控,严落实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疗队骨干坚守林芝,牵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专家组和后勤保障组,积极筹措防控物资,群策群议共克疫情,面向全市医疗单位、防控机构及基层医护人员做新冠肺炎防控的培训讲座。▲组织疫情防控大演练▲为全市及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作新冠救治和防控工作视频远程培训援藏专家还深入墨脱县中学、波密县中学和林芝广药集团开展疫情防控培训授课和现场指导,并向医院、学校、茶场赠送了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发放了《疫情防控知识》《复工复产指引》等宣传资料,对校医和疾控人员进行培训,将传染病防控技术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作者|王晟编辑|尹蓁 责编|张秀丽来源 |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満州編

考研难,考名校更难:如何轻松进名校?

考研难,考名校更难,究竟难在哪里?1、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近三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分别为201万、230万和290万,复合增长率在13%左右。2020年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27万人,预计21年报考人数会突破400万人。尽管国家今年扩招18.9万人,但是扩招的局限性比较大,还是有很多同学会陷入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状态。2、命题难度有所提升拿2019年考研的英语科目来说,考试结束后,微博热搜英语考试被顶到了榜首,到底有多难呢?据高教社公布的数据:英语一,考60分以上的大概占16%左右;70分以上的大概占3%左右;80分的不到1%;90分以上的仅有0.1%。英语二,70分以上的占15%左右;80分以上的仅3%左右。很多考生考完英语后直接哭着离开了考场。3、复试淘汰率上升很多考生都在扎堆报考一些热门院校和专业,导致院校的复试分数线以及报录比都在坐过山车,少部分院校的热门专业的报录比突破40:1。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不少院校会继续提高淘汰率,复试形式更加多元化,这对本科院校不太好的同学或是初试分数不高的同学来说都是压力巨大。4、推免比例增大你还在用尽全力奔跑的时候,已经有人站在了终点。近些年,许多名牌大学如清华北大的保研率都在不断上升,清华大学2020届的保研率为53%,北大为43.8%,一半的名额都已经被侵占了。并且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保护本校生源,优先录取本校学生,使得考研难度再次增大。换种方式进名校!选择同等学力申硕进名校读研考研的难度主要在入学考试和复试两方面,同等学力申硕则是完全免去了这两项考试,为免试入学。同等学力严格来说是属于在职研究生的一种报考方式,利用周末或假日进行上课学习,更适合在职人员报考学习。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就可以报读,学员只需要提交个人材料到院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入校学习。有不少名牌院校都在招收同等学力申硕的学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等等。同等学力申硕涵盖的专业大类分别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涵盖面非常广,学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专业进行学习。同等学力申硕的学制一般为两年,大专学历的同学学完课程后就可以获得结业证书,本科学历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难度也比较低,再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选择高级研修班进名校读研高级研修班也是免试入学,但它对于报考人员的要求比较特殊,它更适合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董事长及经理人等人员报考,一般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名(具体需要满足哪些要求,还是要以院校的简章为准)。高级研修班,在授课方式上大多与研究生课程班相同,一般是利用周末或假期,以面授为主;在教学上,主要侧重于素质教育,对学员某个范围内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与同等学力相比,高级研修班主要的缺憾就是毕业后只能获得在学校官网可查的课程结业证书,而不能获得硕士学位,因此局限性比较大。以上就是两种免试入学进名校读研的方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六气不调

北京三和美术 书法教育培训中心助力世界汉字节

世界汉字节是依法经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批准,授权文化长征组委会为承办单位,截至目前是世界最高级别、最权威的世界汉字节日。旨在通过这一汉字盛会推动汉字及汉字文化、汉字艺术 和汉字思维的发展,让汉字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汉字思维。汉字发音、美丽世界、文化自信从汉字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汉字优越感。世界汉字节组委会主任张胜利先生张胜利先生书法作品张胜利先生书法作品中国网于2016年11月28日报道 以《文化长征倡议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世界汉字节》为标题分别从7个方面 1:汉字的历史价值和意义;2:国际政治形势的需求,成立汉字节,刻不容缓;3:国际文化交流必然促使汉字兴起;4: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5:表达中国意识形态的需求;6: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的必然;7:现有条件己趋成熟;深入详细的阐述建立世界汉字节重要意义。文化长征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文化平台,是由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武术家、陶瓷家、书法家张胜利先生开创,文化长征是一艘巨大的文化航母,驰骋四海,它带给沿途先进的文化思想,树起了一座座优秀的文化丰碑,被誉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它始终秉承“文化长征、百家讲坛、分享思想、去伪存真、思想传承、享受成功。”的宗旨,用“带着思想上路,为了理想赶路”的理念,“永远在路上”的奋斗精神,努力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从前沿科技走出来,沿着华夏文明的脉络,引领、传播先进的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思想,文化理念,讴歌伟大的新时代、为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努力。已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辉煌走过了112站。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先生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成立世界汉字节这一伟大创举,把汉字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提高到了民族节日的高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民族自豪感做出了独特贡献。张胜利先生和他的世界汉字节因而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年鉴,永载史册。张胜利先生和世界汉字节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年鉴文化长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十六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到目前为止是探讨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持续时间最长,直接参与人数最多 .影响力最大的公益活动,倾力打造了海洋画派、燕京画派、中原书派、中原画派、齐鲁书派等众多书派、画派,并提出“尚势”、“尚趣”是现在和未来中国书画发展方向,“使观赏者和创造者人性更加完美”是艺术的最终目的等书画艺术理念。在书画界、文化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回报社会、回报书画界,经研究决定,世界汉字节组委会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加盟,组成一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团队,举办世界汉字节公益书画大讲堂活动。其内容包括举办免费公益书画教学培训、艺术收藏、书画艺术欣赏,等公益讲座活动。世界汉字节公益书画大讲堂助力成员北京三和美术.书法教育培训中心简介:培训中心主任,著名书法家刘晋先生刘晋先生作品北京三和文化与文化部2015年7月联合创办“翰墨艺术高级研修班”(现更名为北京三和美术.书法教育培训中心),8月成立“公益大讲堂”,9月18日首届高研班开学,同日《翰墨艺术导报》创刊,《北京三和文化网》上线;2016年7月成立“书法名家艺术工作室”,9月9日开班;2017年9月18日学员结业展览之际,中心邀请北京市教委,全国十六所院校教授、博导、硕导、讲师及部分优秀学员参加召开了“首届教学及学术研讨会”,会间深入探讨并决定在2018年增设书法、美术(本科)、硕士研究生考前班、青少年班,专业的导师团队面向全国常年专业培训艺术人才。北京三和美术.书法教育培训中心2018-2019年艺考招生1、招生对象所有对艺术感兴趣的高中在校生要求: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有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能遵守学校纪律服从老师安排,配合学校管理的学生。不设门坎,有无基础均可,文化课成绩优异者优先。2、输送目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聊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人文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北美术学院等为主,兼顾全国设有书法专业的其他院校。3、授课内容与全国各大院校接轨的必修课程:(1)篆书、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各体中代表性法帖4种左右准确临摹 。(2)篆书、隶书、魏碑、楷书、行书各体的创作 。(3)篆刻临摹与创作 。(4)中国书法简史、文字演变简史 。(5)五体书历代经典作品赏析。(6)书法文化常识(历代书论、碑帖、训诂、中华诗词、文学等)。选修课程:素描、色彩、速写、白描 。北京三和美术(书法)教育艺考培训 7月1开学 接受预报名4、时间安排【集训时间】2018年7月1日—2019年3月上旬艺考结束(全封闭培训)【上课时间】7:30—8:30晨读(文化课);8:30—12:00,14:00—17:30,18:30—21:30 (专业课) ;21:30—10:30(自主复习)。5、师资团队全国一流的顾问及导师团队:刘 晋 张荣庆 杨广馨 曹宝麟 丛文俊 徐利明 叶培贵 张世刚 刘彦湖 白 砥 王忠勇 赵欣歌 赵向森 吕铁元 芦海娇 苏亚涛 蒋乐志 方建光 陈 靖 冯宝麟 杨宏朝 曹恩东 胡庆恩 林 峰 张信凯 张志庆 赵盼超 赵坤杰6、其他事宜北京三和美术.书法教育艺考培训 吃住学一体化,配有空调、洗衣机、饮水器等设施。中心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有违反纪律,扰乱他人学习,严重者予以开除。工作室7个多月全天候封闭式上课,每周休息一天,高强度集训,每天上课十小时以上,不能吃苦者请慎重考虑;未尽事宜,请致电联系。教学与坏境培训中心一角培训中心教学研讨会宽敞明亮的教室和谐的学习气氛培训中心编著的十余夲专用手册教学活动剪辑

龙女

一位求学内地港生的“奔跑”与“思虑”

“犹如奔跑,当你习惯了节奏,学会欣赏沿途风景,会爱上这种朝目标奋进的感觉。在这里,踏实努力就能靠近梦想。”广东暨南大学2015级港生陈童如是形容内地求学时光。很快,她将开始新的奔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香港读高中时,陈童便许下梦想:到内地读书。5年前,她报考并顺利入读暨大应急管理专业。陈童坦言这几年的成长像获得了一种“加速度”。“记得踏进校园前,我还是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样子。”在学校和老师帮助下,她很快找到了“奔跑的节奏”,成为本科新生训练营志愿者,当选班级班长,加入学生社团联合会……在校期间,她曾参加征文、演讲、创新创业等比赛,还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生领袖成长计划高级研修班和港澳台侨学生学习与发展创新项目等课外拓展活动。“我去了北京、陕西、云南等很多地方,有机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国情和历史。”陈童说,内地学习时光丰富充实,结交了朋友,扩宽了视野,全面提升了能力,感受到自己获得“惊奇”成长。“最大收获是亲眼见证内地飞速发展,触摸到祖国的历史,懂得站在历史高度看待国家与香港根与叶的关系。”去年,陈童顺利完成主修的应急管理专业学业,获得学校“优秀毕业生”和“有作为、有贡献”毕业生荣誉称号,还作为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她修读的商务英语双学位,也将于本学期毕业。之后,她将继续攻读应急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朝着目标奔跑,我很享受这个追梦之旅。”她说。近年来,陈童还兼任学生辅导员,为新入学的香港学弟妹解疑释惑。她分享自己的经验,带他们参观历史文化古迹,帮助他们融入内地学习生活。她常对学弟妹说:“要多用脚步去感受内地发展进步,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于所学专业,陈童直言,相对冷门,却非常重要,正愈加受到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细心观察疫情防控、处置过程。她说,这是一次重大突发事件,考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内地防控措施非常有力,民众积极配合,让疫情较快得到控制”。陈童还积极加入抗疫行动,参与《逆行的天使》等两个MV制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加油致敬。“作为香港学生,我们深深地为国家展现的力量所震撼!能与英雄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就是最大的幸福和骄傲!”她在感言中说。相比对疫情的担忧,陈童更挂虑去年以来家乡香港遭遇的动荡冲击。她一直关注着香港局势,常与香港同学交流。“黑色暴力破坏力极大,参与者中有不少年轻人,这令我和在内地读书的香港同学痛心疾首。我们不解、焦虑、愤慨,为香港未来深感忧虑。”陈童认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出在香港国情教育缺失,导致年轻人容易被蛊惑和操纵。反中乱港势力和媒体不遗余力宣扬“港独”等错误思想,让一些年轻人产生错误认知和行为。她认为,香港修例风波背后有一个组织化链条,有外部势力介入支持。“我想对受外部势力和反中乱港分子煽惑而做出违法行为的同龄人说:多了解历史,多到内地走动,就会改变错误认知;不要偏听偏信,莫因一时糊涂,前途尽毁。”陈童说,奔跑要在正道上,方向错了,会悔恨终生。经常往来香港和内地,陈童见证了广深港高铁通车、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对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更深切体认。她认为,若香港年轻人多来内地,就能感受到这里的发展生机,看见并找到自己的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历史性机遇。我希望学成后投身其中,也希望成为内地和香港沟通的桥梁,为两地发展贡献力量。”陈童说。来源:新华网

非知得也

选大学:文科生的专业选择,选对专业,毕业即就业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文科的专业选择与就业问题不像理科生那样容易,理科生就业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可以将潜在的竞争者挡在行业外,文科生的竞争优势被庞大的求职团体稀释,使文科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显得尤为的坎坷。那么文科生从专业方向,到就业选择,应该怎样去规划呢?今天选大学app就来说说文科生的专业选择问题。文科生可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文科专业集中的8个学科看起来很多,但具体到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差别就相当大了,因为500多种专业大多分布在理、工、农、医等门类下面,所以文科所能报考的专业比理科要少。选大学app现在就来总结一些文科生报考热门专业,供家长及考生参考!对外汉语专业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更加迅猛,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在国际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对外汉语业在高招和研招中越来越受考生青睐,但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新专业。早在1981年,北京语言大学就开始招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中国本科生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与汉语言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是教育部在全国设立的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主要招收中国本科生,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和外语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语言教学理论、技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及从事外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专门人才。大学推荐: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新闻学专业新闻学是一种包含搜集、撰写及报道新闻的学科。在广义上,它亦包含了编辑和演示新闻专题的过程。新闻学在报业、电视、电台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上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新闻学专业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而一般本科毕业生可以从事网站编辑、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记者等工作。大学推荐: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也是声名赫赫。会计学专业会计学专业主要学习和掌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熟悉国际国内的会计惯例、准则和法规;掌握会计学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与技巧;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开发和使用财务软件,能够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我国现有注册会计师12万,每年从业人员增量为30%—40%,几乎所有的商业运作都需要会计的参与。传统的会计业将重点放在对现金流的管理上,这主要是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监控。但现在的会计从业这会根据需要通过专业手段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控制,如帮助决策人进行战略方向分析,管理风险并提高公司业绩等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会计的就业一直非常好,在职人士选择在职读非全日制会计硕士或读同等学力课程研修班,虽然最后获得的证书不同,但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积累的人脉都是自己最为宝贵的财富。大学推荐: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经济学专业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学科,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比较广泛,经济学专业主要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工作,经济学有着“管理者孵化器”的美称。当然,本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很高,如果考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背景和浓厚兴趣,这是一个天然优势,这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思维模式,愿意思考的学生更适合。大学推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虽然文科生的就业优势不像理科生那么明显,但胜在它包容性强,就业面也相对较宽一些。但是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在很很多招聘信息里,都会限定专业,比如xx专业优先录取。那些不太受专业限制的职业,我们将来毕业后也是可以选择的。志愿填报要从长计议,各位考生和家长最好在2018年高考志愿填报考试之前就对相关信息提前进行了解,未雨绸缪。

大相片

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大签署合作共建协议

南方网讯 12月29日上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举行。笔者从仪式上获悉,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携手发力政校合作,将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共建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这是广东医科大学进一步发挥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就地提升地方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广东医科大学服务东莞,深化东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东莞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当天下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正式揭牌,并进行校院共建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启动仪式。双方签署了包括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共建病理科、医学技术学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共建检验科、研究生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研究生高级研修班合作办班、附属医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战略合作框架及附属医院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对应科室签订共建高水平临床专科合作协议等18个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学中心、心脑血管医学中心、肾病与泌尿医学中心、皮肤整形医学中心、甲状腺中心、乳腺中心等特色专科高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董勇介绍,医院将坚持高起点、高平台、高标准,按照医科大学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转化为一体,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介绍,学校将以共建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为契机,发挥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医疗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学校附属医院群的优势资源,集聚各学科教学科研人才的合力,快速提高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学校将高度重视医院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把医院建设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为东莞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不断迈上新台阶贡献广东医力量。南方日报记者 杜玮淦 通讯员 王丽君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揭牌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杜玮淦 通讯员/王丽君)12月29日上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举行。笔者从仪式上获悉,东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医科大学携手发力政校合作,将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共建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这是广东医科大学进一步发挥高等医学院校的优势,就地提升地方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广东医科大学服务东莞,深化东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东莞市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当天下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正式揭牌,并进行校院共建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启动仪式。双方签署了包括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共建病理科、医学技术学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共建检验科、研究生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研究生高级研修班合作办班、附属医院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战略合作框架及附属医院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与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对应科室签订共建高水平临床专科合作协议等18个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学中心、心脑血管医学中心、肾病与泌尿医学中心、皮肤整形医学中心、甲状腺中心、乳腺中心等特色专科高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董勇介绍,医院将坚持高起点、高平台、高标准,按照医科大学高水平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转化为一体,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介绍,学校将以共建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为契机,发挥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医疗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学校附属医院群的优势资源,集聚各学科教学科研人才的合力,快速提高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学校将高度重视医院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把医院建设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为东莞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不断迈上新台阶贡献广东医力量。

编舟记

海外华文媒体 拥抱融合时代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点开一个名为“华人头条”的手机客户端,中国新闻、国际讯息、华人动态……海量信息,及时快捷,一应俱全。“华侨华人遍布全球,如何才能搭建一个迅速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所在国、祖(籍)国乃至全球的最新形势?”这是阿根廷华人黄琪旺创办这一客户端的初心。近年来,像黄琪旺这样投身华文新媒体的华侨华人不计其数。在新技术的助力下,海外华文新媒体如雨后春笋,长势蓬勃,不仅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新一代移民共享、互动、交流的信息平台,也成为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新生力量。拥抱:必须走这一步去年9月,希腊华人梁曼瑜离开工作多年的传统媒体,加入“希华时讯”,成为这家华文网站的总编辑。每天,即时发布最新讯息,在微博、微信公号等社交网络同步更新。说起这份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崭新工作,她向本报记者感叹:“做新闻热情更高了!”拥抱新媒体,早已不是梁曼瑜一个人的选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向新媒体转型已经成为海外华文传统媒体不约而同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几天前,梁曼瑜在参加澳门全球传媒产业发展大会时发现,身边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媒同行都在聊同一个话题——如何做好新媒体。“目前,海外华文媒体大多朝着融媒体方向发展,大部分基于已有传统媒体,衍生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还有一部分华文新媒体则是独立发展而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彭伟步向本报记者分析称。插上“互联网+”的数字化翅膀,华文媒体爆发的全新活力令人惊叹。2015年,阿根廷侨胞黄琪旺为了扭转海外华侨华人在信息获取方面渠道少、时效慢的困局,创办“华人头条”客户端。短短3年之间,“华人头条”已经覆盖全球43个国家超过1000万的华侨华人受众,预计到2019年底,全球合作站点将突破200个。“必须走这一步,否则就跟不上了。”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副总编辑蒙令华告诉本报记者,去年3月,他们开设了“日本关西华文”微信公众号。一年多时间,公号的粉丝量和文章阅读量都稳定“飙升”。“过去,我们的报纸是半月刊。现在,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每天及时更新,报道更加灵活,更受受众的欢迎与认可。”讲述:架起中西桥梁“在国外居住多年,每年回国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都发自内心地想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梁曼瑜说。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海外主流社会对于了解中国的需求同样很大。兼具传播时效性和受众针对性的华文新媒体,成为一个极好的渠道。梁曼瑜介绍,去年她所在的华文网站专门开设“中国新闻”、“一带一路”等栏目,向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介绍中国发展、中国方案。中共十九大召开期间,他们还与国内媒体合作,每天以图文结合的中英文报道,第一时间向海外受众传递中国声音。黄琪旺也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华人头条”的定位:“搭建一个‘融通中外’的多层次、立体化新媒体智慧平台,用微小的力量推动海外传统华文媒体转型发展,发挥‘聚侨心、解乡愁、化情结’的作用。”近年来,依托与海外站点及国内媒体的合作,“华人头条”源源不断地将中国故事推向海外。他们将剪辑翻译后的电视公开课《中国正在说》推介给海外主流新媒体,受到热烈欢迎。十九大期间,“华人头条”制作中、英、西三语视频,发表相关报道,总浏览量达2000多万次,单篇最高点击量高达100多万次。“不受时间、地区限制,报道及时高效,内容丰富灵活,传播成本大大降低,媒体经营渠道不断拓宽。”在蒙令华看来,这是华文新媒体的特点,也是其能够更好地联通华侨华人与中国、中国与世界的优势。彭伟步认为,大部分海外华文新媒体在打造互联网媒体产品的同时,仍兼具媒体责任、传播效力、盈利模式等多重考量,在生产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依然保留传统媒体的专业属性和社会使命,这尤为可贵。期待:未来大有可为新形势下,海外华文新媒体如何在四面开花的同时,形成合力,发声更加响亮?在华侨大学海外华文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王琰看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辅相伴、共依共存,将是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趋势。未来,各国华文媒体可以共同打造“内容+生产”的“云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彭伟步也认为,抓住信息技术的浪潮,主攻新媒体发展,将是海外华文媒体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华文新媒体可以因地制宜,多用当地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文化自信,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此外,华文新媒体还可注重用当地语言翻译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能被当地主流社会听见、接受。”“现在,我的团队里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梁曼瑜说。相比传统媒体大多以老一代华侨华人创办为主,华文新媒体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华人群体,并因此更有活力。“他们对高科技更感兴趣,也将更多新技术、新形式吸纳进来,用以制作新闻,传递讯息。”来自祖(籍)国的支持,则让华文新媒体在海外的发展更有底气。5月17日,第十七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在广州暨南大学结业。据悉,参加此次研修班的91家华文媒体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设有官方网站,大部分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媒体转型和发展正是此次研修的重要内容。5月29 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第三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也将在杭州举行。“如今,我们海外华媒和国内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这对我们在海外的发展大有帮助。”《欧洲华声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列对本报记者说。未来,华文新媒体将大有前途,也将大有可为。(本报记者 严 瑜 贾平凡)《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26日 第 01 版)

荷兰人

粤政协委员为大湾区献策 人才流通成关注点

中新社广州1月27日电 (蔡敏婕)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登台发言27日在广州举行,23名来自卫生、文艺、教育等界别的政协委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其中,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才流通成为关注内容。人才是大湾区建设的引擎和动力源泉,促进粤港澳三地人才往来互通,便利粤港澳居民创业就业学习生活,对增进三地民众福祉及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意义。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多维度细化相关措施,便利三地人才往来。广东省政协委员、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宣群称,可以在湾区内探索“双聘教授”机制,允许港澳高校的一流科学家与学者在内地高校长期同时受聘;试点开通双向跨境绿色通道,允许部分经核准人员“零手续”进出三地人才合作区。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汪华侨建议,对标国际湾区,建立区域性传染病医疗研究中心,统一调动大湾区疾病防控资源,人员配备可采用固定工作人员与柔性引才专家库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医疗人才的流通。交通便利化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常巨平认为,在大湾区内可以采用先进的磁动力承运系统,建设超高速磁浮交通物流网,大湾区内任意两地车程3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岭南文化人才交流也受关注。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教授叶农建议,在广东各级学校开设岭南文化传统文化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在毕业时,掌握一至二门传统艺术;多举办针对港澳地区中学生的“广府文化”学习体验班与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等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完)

戴安娜

多元优质民办教育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1993年,东莞市第一所民办学校“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在凤岗镇正式开办,民办教育在东莞的发展大幕自此拉开。26年之后,来自东莞市教育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东莞全市民办学校达1223所,在校学生118万人。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民办学校数量、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民办教育在东莞亦经历起步到多元发展的历程。近年来,随着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的持续推进,一批着眼世界、立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端民校走进公众视野。11月1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教育运营与管理研修班和广东海德教育发展集团—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联合主办,以“育人才·慧创2035”为主题的大湾区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东莞举行,与会专家与本地教育工作者为民办教育创新发展支招。作为大湾区节点城市,在东莞占比超七成的民办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主动求变?这是摆在东莞民办教育人面前的一盘大棋。东莞民办教育的出现源于优质教育需求增加“东莞的民办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明显变化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民办学校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家庭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广东海德教育集团副总裁、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创校总校长黄赛勇,也是本次大湾区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主要参与者,谈及东莞民办教育的发展时表示,以新世纪英才、东方明珠为代表的学校出现,呈现了东莞民办教育的初期探索与起步。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社会力量办学的合法性被确立。民办教育办学的春风在1993年吹到了东莞。根据《东莞年鉴》(1997—2001年)(下称《年鉴》),1993年东莞市首间民办学校——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在凤岗镇雁田开班。第二年,东莞市东方明珠学校成立。这一阶段,全市民办学校规模壮大和水平提升的速度比较缓慢,但值得一提的是,东莞从一开始就将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学生学籍等纳入全市教育统一管理。根据《年鉴》,到2000年全市有民办中小学16所,民办中小学在校生达28188人。“进入新千年,东莞民办教育开始了大规模发展。”黄赛勇表示,在灵活用人、政策支持、社会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记者梳理这一时期的东莞民办学校时发现,如今在全市、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皆创办于这一阶段,如2001年东华高级中学创办、2003年光明中学创办、2004年翰林实验学校创办。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开始广泛被社会接受,2002年东莞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创办,即宏远外国语学校。在随后的两三年里,虎门外国语学校、御花苑外国语学校先后招生。原光明教育集团总校长、现茶山中学校长孙煜分析,这一时期东莞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方面是外来务工人员迅速增长导致学位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这批学校的“全寄宿”办学模式契合本地家长的需求,寄宿制便于学校开展教学,因此这批学校很快赢得家长口碑。为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发展,2002年东莞召开全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并于当年11月出台《东莞市民办学校管理办法》,提出对民办学校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高端民校助力东莞教育生态优化和人才聚集在黄赛勇看来,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之后,随着近年来东莞市教育提质扩容的持续推进,民办教育发展进入更加多元的阶段,一方面,政府持续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实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满足公众对学位需求;另一方面,国际教育、双语学校等高端优质学校在东莞的开办,进一步丰富东莞民办教育生态,提升了城市品质。在松山湖,由华为集团联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下称“清华附中”)创办的清澜山学校于2017年开学;毗邻深圳的黄江镇引入省属名校品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学校(下称“东莞华附”);由东华教育集团打造的东华文泽学校今年9月开学;选址清溪镇的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筹)计划2020年开学。教育是民生之本,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东莞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定位不断提升,这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优质民校不断开办形成了人才的聚拢效应。清澜山学校行政校长林静姿任教清华附中,自清澜山学校确定开办后,她频繁来往于北京与东莞,并于2017年开始正式入莞工作。她说,学校里和她一样从北京过来的教师有50多人,“原有清华附中的教师团队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与吸引力,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她透露,目前清澜山学校教师团队约160人,除北京来的老师外,还有50名海归教师,另外约60名是从世界各地招聘的外籍教师。“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大量高科技企业的创办,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学校提供人才‘选、育、留’的空间,让学校变成一棵梧桐树,能不断吸引金凤凰”。在东莞华附,今年秋季开学有7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新教师走上讲台,目前学校正在为明年高中开学储备教师。“我们计划招聘170名教师,招聘宣讲第一站到了北京大学,接着去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还要去成都、重庆。”据东华华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有初步意向来校任教的北大、清华毕业生有19名。目前,海德双语学校也在为明年开学储备教师,并发出面向全国招聘教师团队的公告。该校总投资10.28亿元,分为国内部和国际部,开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建成后可提供约5000个学位。学校招聘公告提出,达到一定职称的教师、校长,最高年薪可达150万元。民办教育人搭台探讨如何做好教育创新文章经过三个阶段、20多年的发展,东莞民办学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已经远超公办学校,成为东莞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8年底,东莞全市有民办中小学296所(含民办中职学校9所)、幼儿园921所;全市有各类在校生168万人,其中非户籍学生118万人(不含高校)。当前,东莞提出全面构建慧教育体系,打造湾区都市,发展品质教育。占比超七成的民办教育如何进一步吸纳优质教育人才,如何发挥各自学校优势、实现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东莞民办教育生态,合力写好民办教育文章,这是摆在东莞民办教育人面前的一盘大棋。在11月16日举办的“育人才·慧创2035”大湾区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上,黄赛勇客串论坛主持。他透露,这是东莞第一次举办这种规模的论坛,希望搭建一个高档次、高水平的民办教育对话平台,带给大家思考——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东莞民办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中能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在现场,来自北京的专家与东莞、广州和深圳的教育工作者,就民办教育的实践、大湾区国际教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带来《民办教育发展: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分享,通过对比世界三大湾区教育分布,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民办教育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民办教育要持续发展,除了解决质量与效率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如何兼顾公平。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满生作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基础教育的推进引起的一些思考》主题演讲,认为广东国际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国际学校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深圳民办教育同样存在数量多、占比大的特点,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民办中小学262所,占全市普通中小学总数的36%。”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张素容以深圳为例,分享《民办教育的挑战与应对》。她透露,深圳从招生管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推荐民办教育国际合作等方式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论坛吸引圈内人围观,也吸引了部分家长来到现场取经。孩子就读南城四小二年级的家长叶女士,当天带着儿子一起听讲座,她希望能通过活动更多了解东莞民办教学体系,了解不同学校办学理念,为选择适合孩子就读的初中学校做准备。■数读东莞各阶段民办中小学数量(据公开数据)到2000年,东莞全市有民办中小学16所,其中高收费民办学校4所,民办公助学校1所,台商子弟学校1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10所,民办中小学在校生达28188人。至2008年底,东莞全市有民办中小学237所(含民办中职学校7所),全市中小学非户籍学生49.15万人中,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有36.21万人,占全市非户籍中小学生的73.8%。至2018年底,东莞全市有民办中小学296所(含民办中职学校9所),幼儿园921所;全市有各类在校生168万人,其中非户籍学生118万人(不含高校)。■纵深1.如何打好民办教育“东莞牌”?一众优质民校的开办,让家长在公办教育之余多了一份选择。教育作为城市公办配套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口碑形成的辐射影响,进一步为城市品质提升添砖加瓦。以东莞华附招生为例,在上半年举办的校园开放日上,校门口停满东莞各个镇街乃至深圳、惠州等地的车辆。记者从清澜山学校获悉,包括幼儿园在内,学校有在校生500多人,约50%学生为居住在东莞的学生,另外50%的学生为华为的子弟。“学校没有刻意招入华为子弟,他们不少是从深圳过来东莞插班就读,这是学校口碑相传的效果。”林静姿表示,好的教育资源是重要加分项,学校对于松山湖引入高端人才起到一定作用。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体现优质教育面向公众办学,学校设立国际化高中奖学金计划,拟拿出4000万元作为奖学金,奖励给优秀的高中申请者,为更多学生的梦想提供支持。“在办学之初我们就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目前东莞教育正在探索未来学校的建设,首先要思考是谁的未来?”黄赛勇表示,海德双语学校致力培养2035年的创新人才,立足教师的未来,为大湾区教育注入优质师资力量。此外还有家长的未来、社区的未来,“学校所在的清溪镇离深圳龙岗只有10多公里,离香港约1小时车程,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中心点,有深圳、东莞、惠州三个支点,我们希望通过影响清溪社区进而影响东莞,辐射周边。”她表示。定位高端的东华文泽学校今年9月正式开学,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学校提供面向3—18岁学生的K—12国际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国际教育,丰富了东莞民办教育的形式,学校上周举办家长说明会,受到众多家长关注。“目前,东莞正在推进集团化办学、品牌学校以及未来学校,从这三个支点发力,未来东莞教育变化非常大。”孙煜认为,公办、民办学校齐发展,不管是对老牌民办学校还是新办学校,都应该主动寻求办学模式的创新,坚持特色化办学之路。2.如何实现民校差异化、个性化办学?以清澜山、东莞华附为代表的学校进驻东莞,是近年来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的直接写照。同时,东莞采取通过公办学校托管试点、公办民办学校结对、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品牌学校培育等一系列政策,力促教育优质、均衡。为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民办、公办中小学同步招生,民办中小学免试入学。在此背景之下,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如何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办学值得思考。林静姿表示,清澜山学校引入清华附中品牌,提出用4C教育(创新、合作、沟通、批判性思维)引领各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做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胸怀、关注社会、有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秉承清华“无体育不清华”的原则,学校为学生开设20余门体育课程,每天一节体育课,通过每学年十几门体育项目的学习,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今年3月东莞市确定首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东华初级中学、东华高级中学成为民办学校代表,入选首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11月3日—9日,由东莞品牌学校校长和学校骨干组成的80人研修班,在北京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研修经历让东华初级中学沈传标对于学校品牌打造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东华初级中学正在探索‘三大课程(品位课程、思维课程和个性课程)’成就‘三大成长(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和文化成长)’,以课程促成长,以成长促文化,以文化聚精神,以精神立品牌,我们将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积淀”。11月13日,东华高级中学举办校园开放日。如何以品牌学校为契机,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实现自我突破?校长简期颐表示,学校一直倡导既要对学生学业前途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因此将立足于学生生涯规划引导,让学生明确3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通过实施选科跑班,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根据品牌培育方案,未来该校将进一步在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强化“培尖扶弱”工作,让更多学生用适合自己的节奏、步伐在学校学习,实现自我提升。落实到具体实践,简期颐表示,学校将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以课堂创新为手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好思维”;通过公民教育、感恩教育、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好品质”,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观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民办教育要注重质量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在《民办教育发展:全球视野与中国实践》主题讲座中,哈巍表示,私塾教育是中国历史上民办教育最早呈现形式,这些私人设立的教育机构是古代民众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力量办学的合法性在1982年被确立,之后陆续出台多份文件用于指导民办教育办学。”哈巍引用第三方数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民办教育的总体规模将达3.36万亿元人民币,“总体来说,民办教育在国内仍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哈巍以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来对比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分布。他表示,世界几大湾区高校资源相对集中,纽约湾区有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周边普林斯顿、康奈尔等知名高校,旧金山湾区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等高等学府,东京湾区有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同样集聚一批高校资源,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以及香港众多知名高校。“从中学教育资源来看,对比美国最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排名,旧金山湾区有2所学校可以进入公立学校前20%,有8所学校可以进入私立学校排名前20%。”哈巍说,粤港澳大湾区民办教育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大学所占市场比例比较高,民办大学可达30%,民办幼儿园可以达60%—70%,中学的比例相对低。在满足家长对子女教育差异化需求中,民办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大湾区发展民办教育,哈巍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质量和效率,另一个就是公平,“私立教育高度分化后,带来阶层和社会流动的问题,家长的经济收入直接决定孩子的教育环境,这方面的问题值得办学者思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基础教育国际化课程设置是核心“广东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走在全国前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有归国留学生或者外籍华人创办的学校。”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基础教育,周满生给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在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公办教育机构的引领作用,善于发挥民营教育的优势,民办国际学校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其次,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国际化课程设置是核心,要提升教师国际化素养;第三,中国的基础教育一定要扎根本土、放眼全球,要在理解和坚守本国教育特色及传统化的基础上进行中西结合探索。“教育目标包括技能、知识、价值观、态度,老师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的读写算,还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周满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民办教育要强调教育质量的全面推进,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班级建设、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校长领导力、教育科研等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基础教育国际化则是进一步走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阶段。他表示,倡导基础教育国际化不是仅为部分学生开设留学预备班,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包括国际理解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因此,他建议民办学校的投资人、管理人应把真正做好优质的国际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培养一流的人才,发挥民办教育的优势,将教育、教学、考试、升学、指导,做得更好更灵活,把人才培养做得更具个性化,探索建立中西融合的课程体系,将国际通行的课程框架和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发课程。比如,借鉴国外课改经验来深化自身课程改革,强调国际化课程的现代性和探究性,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发自主研究课程。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黄婷 于羽佳统筹: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