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两年,北大学生写的一封信吗?《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20万》。专硕研究生没有宿舍的事,越来越多了……2018年,北大专硕学生给校长写了一封信《为了留在北大,我可能要花二十万》,由此揭开了高校不给专硕研究生提供住宿的现状。北大研究生住宿不足,被爆出至少45%的专硕新生将无法入住宿舍,想要有宿舍住,就直接用简单粗暴的抽签方式决定。话说非全研究生不提供住宿很正常,为何专硕研究生也没宿舍?这种情况,不止一所,越来越多名校专硕研究生,都将没有宿舍住。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会被租房费打败吗?读着研,租着房,这是一群没有宿舍的专硕研究生。越来越多的高校不给专硕提供宿舍:尤其是一些985、211名校研考菌从近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发现,很多高校在简章中明确声明:学校未给专硕研究生安排宿舍。1、北京大学实行住宿申请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2、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地点在北京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不解决住宿;培养地点在珠海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在珠海安排住宿;定向就业的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不解决住宿。3、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为全日制125100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以及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除少数民族骨干、强军计划)的考生,不提供宿舍。4、复旦大学从2019级开始,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面向西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等专项外,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5、南开大学对于只面向非应届生招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提供住宿。6、清华大学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解决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或者录取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住宿。 8、厦门大学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类别的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和定向新疆高校培养博士学历师资计划的新生除外)不安排住宿。9、暨南大学2020年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面向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招生,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定向,考生档案不转入学校,学校也不接受户口转入、不提供奖学金、住宿、公费医疗和就业派遣。10、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里写道:我校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11、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录取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按我校财务公示收费标准缴纳学费,不享受奖助学金,学校不提供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录取为定向就业,不转户口档案。综上所述,这里想对21的同学们说,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学校各方面的政策,包括报考条件、学费、奖助学金、住宿等等。如果不提供住宿的话,还要考虑一下经济成本这个问题。申请调剂以及报考非全日制的同学,基本上所有学校在招生简章中都会说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转户口和档案、不安排住宿,甚至不提供医保。尤其是调剂生,如果学校承诺与全日制一同培养,是否签订协议等等,在申请非全之前要向校方了解清楚。另外,有些学校会特别说明,非全可以申请住宿,多看下招生简章要求。为了专硕考生不再提供住宿?1、专硕扩招趋势自2013年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来,2017年进行了首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五年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改革任务和保障。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专硕报考占比首次超过了学硕,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能达到60%左右。一方面各院校招生计划扩招,另一方面是专业学位广泛认可,专硕扩招是大势所趋。作为全国高校的领头羊,北大在研究生招生工作启动通知中有这么一段话。一方面这段话给我们释放了这么一个信息:总体招生人数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会调整学硕和专硕的招生比例。学硕招生还要进一步压缩,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进一步培养成学术型博士,因此学硕会更难,专硕招生人数将会相应上升。在没有宿舍楼增加的情况下,今后专硕的同学还是会面临这种形势。2、宿舍资源越来越紧张在扩招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985、211这类重点大学,扩招尤为明显。按照招生信息来看各大高校每年都会有小幅度增加,虽然没有大的分水岭,但是积少成多。在不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未来宿舍紧缺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很大可能会相继步入上述几所高校的后尘。这是体制内和校方领导该去探讨的一个问题。2、一线城市报考人数多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宿舍不足的情况多少一线大城市,那里寸土寸金,盖宿舍楼的成本很大。况且这些985&211也是扩招的主力军,在短时间无法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僧多粥少的情况会越来越明显。考研报名人数,这些985、211院校成了考研报考重灾区,一线城市人数爆满,尤其是北京,研究生报考率是最高的。2020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达425295人,比上一年度增加41938人,增幅达10.9%,仅仅北京地区就有近20所院校报考人数过万。因此,报考人数多,扩招多,房价贵,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宿舍急需不足。当然也有高校在想办法解决这些状况,比如有的每年发放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与租房公司签订优惠合同。还有的像复旦大学启动了研究生住宿社会化改革,积极寻找拓展社会资源,以“社会化运作+园区化管理”的方式帮助全日制专硕学生解决住宿需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就是,以后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不提供专硕、非全日制等学生的住宿。但是为了给自己的未来投资,考上了研究生,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继续读书。租房住,可能很难。但读硕还是要继续。
2021考研是“扩招”还是“缩招”?一直是21届考研人密切关注的问题!受今年疫情影响,20考研扩招达到了18.9万人,有小伙伴担心,20年扩招这么多,21年会不会缩招呢?今天分享君就来说说这个问题!从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21考研仍然是一个扩招趋势,比如暨南大学。暨南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扩招986人!暨南大学7月20日发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21年计划招生4476人,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生约3490人,对比之后发现今年在此基础上扩招了986人。暨南大学202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涉及招生计划内容:2021年暨南大学面向中国大陆高校计划招收硕士生约47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约4100人,学术型硕士生约1700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2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生约600人,实际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约40人,“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约30人,单独考试专项计划招生约10人。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学院、各学科专业的招生指标仅为预计招生数,且已包含推免生名额。学校将根据推免生接收录取情况,于2020年10月中旬再详细公布各学院各专业的统考招生计划。在2021年录取阶段,我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计划与统考生初、复试情况对各专业招生计划进行相应调整。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2021年暨南大学具体招生计划见各学院招生目录(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为例)而2020年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涉及招生计划的信息为: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生约36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约3200人,学术型硕士生约1600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1600人;非全日制硕士生约400人,实际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约36人,“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约20人,单独考试专项计划招生约10人。各学院、各学科专业的招生指标如下图(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为例):暨南大学2021年拟招人数相比2020年扩招986人。如果小伙伴发现更多考研院校2021研究生招生扩招,欢迎留言区分享!
近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及网上确认工作已结束,全国共有27455名考生经网上确认报考暨南大学,相较于去年增加1170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统考确认报名人数统计据统计,在今年确认报考暨南大学的考生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0119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342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10人。确认报考考生中,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占确认报考总人数的51.6%,男女比例为2:3。今年暨南大学的热门报考专业为工商管理(2041人)、电子信息(1773人)、公共管理(1406人)、金融(1330人)、英语笔译(978人)、新闻与传播(856人)、会计(750人)、法律(非法学)(654人)、药学(569)。暨南大学考点确认报考人数为8467人,较去年增加了895人。2021年暨南大学已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789人,较去年增加105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424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65人。具体接收推免生情况及统考指标一览表详见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确认工作由以往的现场确认改为网上确认。为更好地服务考生,暨南大学通过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发布招生简章、网上确认须知、各类通知公告等内容。学校同时开通了电话咨询渠道,解答考生疑惑,全方位保障报名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安排,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举行。目前,暨南大学承担的各项考务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暨南大学 一“研”为定来源: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老话说的好“学无止境”,多数学生为了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都会选择在毕业之后选考研来提升自己,能够在读研期间,获得一些学术成果。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考研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历,好在就业当中减少一些竞争压力。但是随着考研学生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有所下降,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当中,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如今,2021年考研笔试即将开始,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却迎来了一个“坏消息”,多所高校发布重要通知,将不再为研究生提供学生宿舍,考研党听到后都惊呆了,表示:为何不再说?多所高校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清华大学该校在招生简章当中,明确规定,由于本校学校的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也就是不转档案的研究生,将不会为其提供学生宿舍。简单来说,就是全日制的非定向就业类别考研党,几乎都能够被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按照2019年学生住宿收费标准来看,每人每学期600元,但是今年具体的收费标准,将会以考生所受到的录取通知书为准。北京大学该校在2021年的招生简章当中,也有明确表示,本校将实行住宿申请的制度,鼓励那些有条件的学生不申请住宿,对于部分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研党,是能够有资格申请住宿的。但是对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来说,学校将不会安排学生宿舍。暨南大学在2020年暨南大学的招生简章当中,也做出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只会面向在职定向的就业人员进行招生,录取的类别是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考生的档案是不会转入学校的,本校也不提供奖学金、公费医疗、就业派遣以及住宿,并且也不接受户口转入。厦门大学该校明确表示,被录取为全日制定向类别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不会安排研究生宿舍,其中不包括定向新疆高校培养博士学历的师资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新生。除了以上笔者所提高的4所高校之外,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发布了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通知。让考研党欲哭无泪,都在纷纷表示:早干嘛了!多所高校不再为研究生提供研究生宿舍会有哪些影响?安全问题如果说高校不对研究生提供宿舍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在校外住宿,不说校外上学方不方便,安全问题就难以保证。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一个人在外面住非常的不安全,为了减少经济负担的话,通常都会选择老校区住宿,这一情况就很难担保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经济压力多数专业及高校的专硕学费相对来讲要比学硕高,但是所拿到的奖学金会比学硕低。如果此时高校还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话,那么对于普通家庭读研的学生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不能专心学术大部分学生考研就是为了能够在读研期间做出一些成果,在毕业之后,能够在就业当中减少一些竞争压力。虽说学生可以做兼职来补贴住宿费,但是专硕的课程并不会比学硕少多少,学术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如果每月多为了租房发愁的话,很难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术当中。总而言之,虽说多所高校都不在为研究生提供宿舍,但笔者觉得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因为学生可以以此来锻炼自己,因为在外面住宿的话,每天起来的都非常早,但是这也能够让他们提早地适应工作时间。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你对于高校不提供研究生宿舍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到下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0年研究生初试报名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于是研究生相关的话题最近也屡屡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最火的话题应该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由于本人是在读研狗一枚,对这个话题也比较关注,看了网上各方的观点,因此决定结合自身实际体验和观察到的情况,来梳理一下“遭歧视”这个问题。其实歧视或者说鄙视链是一直存在的,像是985/211院校的歧视双非院校的,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哪一个更有含金量之类的。但这次让广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意难平或者说觉得气愤的点更多的在于某HR所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先不论说出这话的HR专业与否,有没有搞清楚相关的政策,此话一出,大杀四方,简直就是对广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降维打击。无知者对“非全日制”的傲慢与偏见来看看微博上“非全日制被歧视”话题的评论中,支持就该被歧视的人都说了些什么?上图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评论的截图,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里面有这么几类人:1.压根就没有搞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原来的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就想当然发表意见的人;2. 以在校时长衡量学习的刻苦和难易程度的人。这些人的逻辑是不是已经滑坡到马里亚纳大海沟去了?此论调约等于,在校的都是好好学习的,不在校的都是混吃等死的。3. 你要能考上全日制干嘛去考非全?说这种话的人大有一副老子天下最牛的架势,我就是不稀罕这种注水学历,不然我随便都能考上。更有甚者认为读非全的人都是一边工作挣着钱,一边混着学历还想和别人一起竞争,简直是什么都想占的贪心鬼。基于以上,首先我需要呼吁一下,恳请大家认真的了解一下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后,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有什么要求,什么标准下才能得到证书之后再来发声。有关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红头文件内容网上很容易就能查到,这里就不再赘述。结合我校(某985高校)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内容再来说一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差别真的有上面所说的那么大吗?这是我校招生简章的开头部分,其中对什么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做了说明。且在非全日制中特别说明“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所以那些以在校时长为衡量标准的人,是不是可以歇歇了。同时最重要的一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其实应该算是本次热点话题中的苦主们觉得最苦的点,所以个人觉得把这次的歧视等同于985/211歧视双非是不合适的,这次的歧视非全和全日制的比较线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你让那些辛苦努力的人情何以堪?看完了这些,再来看看苦主们都有什么想法。苦主们也可以分成几大类:1. 努力普及教育部对非全日制的相关制度要求的;2. 认为一边当社畜、一边当研狗其实已经很辛苦了,应该尊重别人的努力;3. 歧视是长期存在的,选择这条路之前就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相较之下,苦主们都算是比较克制了,多不过求一个入场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不是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由于这个话题的不断发酵,各官媒、自媒体号、营销号等都在针对此问题发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此,试着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件事。国家或教育部的层面从官媒的发文还是不难看出国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这件事的立场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坚定的,一直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名,同时表明官方的支持态度。但由于2020年招生简章中加了一条“按照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20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人员。”让大家觉得教育部的态度稍显暧昧,加之此事件的影响,很多人担心非全日制退回到原来在职研究生的状态。社会的层面社会层面主要讨论用人单位,毕竟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总是非常健忘的。而与非全直接相关的是用人单位的态度。今天看到一篇央视网评论,其中谈到“用人单位简单地对“非全日制学生”树起‘免招牌’,其实是一种偷懒,直接后果就是‘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个人对此觉得深以为然。诚然用人单位需要关注成本问题,毕竟一刀切看起来快速高效,而且所谓的好单位似乎不担心招人问题。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单位更应该谨言慎行。这些单位的言行会深深的影响其他的用人单位,作为一个专业的公司和HR,你可以将非全日制拒之门外,但是你不能带着偏见,傲慢的说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这样无知的话。这不但无法体现出企业的风度,更落人口实,让人觉得可笑。更何况,其实机会是双向的,你给了别人,别人同样也给了你。学校的层面很多人认为非全日制是注水文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学校也是在随便应付这件事,且想当然的认为开设非全的专业基本以文科类的专业为主。事实上,以我校为例,很多我们称为“高精尖”的专业同样在招非全日制的学生。我整理了2017年与2020年各学院非全日制招生情况,汇总为下表。从中可以看出,2017年和2020年非全日制的总体招生数量相差无几。虽然有一半多的学院在2020年减少了招生人数,但同样有近一半的学院增加了招生人数,而且很多原本不招生的学院也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是在结合实际的师资、教学情况及学生和社会的反馈来调整招生的数量和专业。如果是注水的非全日制,像生物材料、空天科学这样的学院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对学院和学校来说又有什么好处?个人层面最后来说说深陷这次热搜中的苦主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实事求是的说,其中确实有一些人如大家所说,是抱着混个学历贴点金的心态来的。对于这种人,他应该也没有想要靠这个文凭再就业,只是为了在现在的单位升职加薪使用,可能也就不太会喊冤了。这种人如果喊冤,我只想说:“你都这样了,还要啥自行车”。但是相信大多数的同学之所以选择读研,是为了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获得更多的认可。非全日制的同学,放弃了自己休假的时间,放弃了与家人朋友玩耍的时间,放弃了睡懒觉、葛优躺的时间,承受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基本上白天在公司是社畜,晚上回家当研狗,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同样的要求和标准下获得认可拿到证书,结果你用人单位轻描淡写的说你不配,苦主们的内心真是何其悲凉啊。从第一届非全参加秋招被歧视到以上的各种分析,不难看出,非全被社会认可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保证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序落实;需要社会摘掉有色眼镜,与时俱进,敢于突破惯常;需要学校更加努力完善学风建设和师资教学建设;同时更需要学生们更加勤勉,好学向上,不辜负时间、国家、社会、学校及自己。人生从来就没有坦途。想要争取公平就要做到比全日制还要优秀,这样才能打破固有观念。有句话说的很对,公平的世界是由强者建立的。这一定很难,但是这从你报非全的那一刻就应该明白。也希望各位非全的同学们不要轻言放弃,迎难而上,把巴掌还给那些傲慢又无知的人!
同学们都知道,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竞争自然也是愈发激烈。除此之外,研究生近些年还有两个很大的变化,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关注到?考研君已为大家整理好,赶紧一起康康吧,毕竟数月后这些可能和你息息相关。01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或将不能毕业第一个消息是关于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也就是说可能将有越来越多的在读研究生不能毕业。不仅考研比较困难,现在,读研也不简单,很多人因为论文问题不能成功毕业。· 2018年,江苏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江苏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说实话,这两年清退的人数已经快接近万人了!真是有点扛不住!清华大学也曾出台过细致的“分流机制”,那么这种“硕士分流”的规定又将会引发怎样的趋势或现象?01对于导师来说,也许在选择研究生时会更谨慎地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做科研或者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延期毕业的虽是学生,但拖延导致科研任务无法顺利进行的话可是会让老师挠头的!02与以前不同的是,今后将采用严进严出的模式,编撰、拼凑,甚至内容缺乏营养的论文,更难通过盲审和答辩。03一大批进取心、自控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进取心势必会有所增强吧!也是一个不错的督学办法!怎么做才能防止“被分流”呢?未来的研究生们,赶紧学起来 ① 还在备考中的同学,在准备考试的同时做好心理准备,想清楚学业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然后自然会用努力规避“分流”!② 已经是在读的研究生们,建议制定清楚地未来规划,知道现在要做什么,将来会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治学,少睡懒觉!谁都不会一直监督着你,只有靠自己!02部分高校不再为研究生提供住宿另一个坏消息之前考研君也曾提过《10多所高校明确不再为全部研究生提供宿舍!》高校下发规定明确不为全部研究生安排宿舍,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实行住宿申请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地点在北京的专业学位硕士生不解决住宿;培养地点在珠海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在珠海安排住宿;定向就业的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不解决住宿。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为全日制125100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以及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除少数民族骨干、强军计划)的考生,不提供宿舍。复旦大学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面向西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等专项外,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也提到会协助全日制专硕以社会化的方式解决住宿需求,对此学校协调了社会资源,提供爱久公寓供学生选择。下表是2019级硕士研究生提供的住宿收费情况,水电费等其他费用另外结算。学校会给专硕每月800元补贴,一共10个月。南开大学对于只面向非应届生招生的专业学位(一般指的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律不提供住宿。清华大学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解决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或者录取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住宿。 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厦门大学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类别的研究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和定向新疆高校培养博士学历师资计划的新生除外)不安排住宿。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暨南大学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定向,考生档案不转入学校,学校也不接受户口转入、不提供奖学金、住宿、公费医疗和就业派遣。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安徽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后,不享受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助研津贴,学校不安排住宿。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深圳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来源:2021年招生简章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校除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外,对于专硕也将不再安排住宿。学校不安排宿舍的研究生范围较之前比起来更广了,这无疑也从侧面印证了,研究生扩招与宿舍紧缺的矛盾更加尖锐。我们在读书期间,主要的花费是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而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住宿一般是由就读的学校提供,基本上一年只需要800元左右的房租,如果在外面租房,花费将会提高10倍不止,因此大家都想住在学校,但是近些年一些高校却不再提供住宿。刚开始这只针对非全日制的考生,可是渐渐地有些院校对于全日制的考生也是不再提供住宿了!·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由于宿舍紧张,仅给全日制临床医学学硕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需自己解决。· 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简章:实行住宿申请制,住宿费用自理。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学硕安排住宿,培养地在北京的专硕不安排住宿。· 复旦近几年的宿舍也是越发紧张。从2019年起,专硕不再安排在校内住宿。也就是说,除了学费、生活费外,大家还要额外支出一笔住宿费。如果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小伙伴勉强还算可以,但是如果是在北上海等一线城市,租房的费用高到离谱!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考研不易,读研更加不易,考上的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努力学习!正在备考的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考上就是万事大吉,求学路上,还有很多磕磕绊绊!不过,考研君坚信这些和同学们圆梦的快感比起来不算什么,相信你们一定会笑到最后!
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开始进入下半场。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曾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扩招增长幅度超过20%。距离硕士扩招政策公布两个月后,各省和各大高校纷纷公布了2020年硕士生的招生计划。从实际情况看,今年硕士生扩招名额可能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各省研究生扩招大PK国家公布研究生扩招的消息后,各省纷纷响应,包括湖南、上海、天津、贵州、湖北、广东、江西、河南在内的省份公布了各自的扩招计划。作为教育大省,河南省今年的扩招幅度较大。河南省教育厅表示,将最大限度地扩大招生规模,力争把全日制研究生规模扩大20%以上。天津的扩招幅度也不小,总体增幅达22.9%,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3594人。上海则明确,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对考生吸引力更大的部属高校,则没有明确表示扩招计划。此外,湖南、贵州、广东、江西也有宣布各自的扩招计划。▎高校大扩招:部分高校超千人截止2020年4月29日,各大高校也陆续发布了2020年考研招生计划,其中10余所高校增加超过1000人,不少高校已扩招幅度超过50%。双一流高校方面,广西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宁波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扩招数量都较多。根据广西大学3月5日发布的公告内容,广西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去年广西大学全日制共招收3225人,今年预计同比增长33%。据宁波市教育局官网消息,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获批3340名,比去年净增1008名,总体增幅达44%,在校研究生规模有望突破8000人。4月26日,云南大学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近期工作答疑中宣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长20%以上。以2019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3500人、扩招20%计算,则2020年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将在4200人以上。目前已公布招生计划的高校,非双一流高校成扩招的主力军,这些高校的硕士生扩招幅度基本都在20%以上。据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消息,该校2020年共有220个学科、专业(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4409人。此外,中国计量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扩招幅度都超过了40%。▎扩招专业:临床医学等名额增幅大本次硕士生扩招,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学科成“最大赢家”。今年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曾表示,今年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3月3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4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表示,广东省2020年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比增长50%。高校方面,西南医科大学2020年研究生计划招生指标经过两轮追加,实际扩招比例近30%;华中科技大学将扩招名额全数安排在医科。专家认为,此类安排与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直接相关,反映出当前社会在人才领域的现实需求。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需求专业也是扩招的热门专业之一。今年3月,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提出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均表示将在人工智能等学科扩招。▎扩招之外,高校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研究生培养贯穿了高校的方方面面,招录仅仅是其中一环。今年硕士生史无前例的大扩招大幅度增长,将给高校后勤、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据报道,此前有多所高校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是本次硕士生扩招的重点。硕士生大幅度扩招带来的住宿紧张,可能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除了住宿问题外,教学空间、实验室等科研软硬件条件是否足以满足扩招后需求,也是高校必须加以考虑的。然而,物质条件等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今硕士生招生大规模,高校是否有足够数量的优秀导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此外,教育主管部门等对研究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高等教育方面,今年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一面是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一面是研究生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校来说,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来源:青塔
文/林回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正在房地产公司担任HR的桐桐坦言。她继续解释:“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认的,或者说有些岗位要求说研究生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背景的申请者)就报不了。”无独有偶,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在其2020年秋招工作中也表现了类似的态度。今年9月初,有网友反映该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在问答环节中,明确回复了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一时间,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满,并向湖北人社厅举报该企业涉嫌就业歧视。尽管目前该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已经删除了相关文章,并清空了公众号进行整改,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该公司的做法和HR的态度就是一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同时,2018年有大比例的考生不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因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而不愿调剂至非全日制的考生约占47%。相关数据不完全估算,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为3.625万人,在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为11.538万人,毕业生为2.552万人。如果现实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容易被歧视、被偏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报考呢?“应该”被歧视?某航空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浩,正在某航天院校读两年半学制的非全日制MBA,学费七万多元。他认为,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的学历歧视是应该的,很多人都是为了“混学历”,因为“付出的时间精力也都不是一个程度的嘛”。这个月,吴浩已经上完了一天英语课和近一周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他评价:“上课内容其实没啥意义,是挺水的。上课本质上还是老师讲,同学听。只是现在不是大课堂了,在座位的安排上变成了小组的那种形式。”他认为:“即使(在非全日制研究生阶段)有努力学到知识,但在学历衡量上都是一样的。文凭和知识有关系,可没有必然联系。”曾脱产一年在警察大学学习国际关系的小景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是在混学位,同时,“课程水”的评价也让他十分懊恼。他说:“虽然他的研究生毕业证书上标明了‘非全日制’,但是他在警察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与全日制研究生并无二致,并且还常常一起上课自习及参加其他活动。”早上六点,小景和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同起床洗漱,然后集合列队走去教室上课;下午午休过后再次集合,小景会和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自习。4点过后,锻炼身体,到了晚上就自习或者娱乐,10点半准时熄灯睡觉。小景透露,他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业考核标准上也是一致的。每科结课后,都需要通过提交小论文来获得学分,只有学分和毕业论文都达标了才能获得“双证”。“(而我的) 一般都有 90分。”谈起成绩,小景眉毛一挑,颇为自豪。虽然在学习生活以及考核标准上,小景和全日制研究生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他认为工作之后再去读研究生确实更有优势。“就是读的书更能够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然后就更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再去学什么知识,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过全日制研究生的大学研究生导师饶教授则表示他们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全日制优于非全日制,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肯定更认可全日制。但实际上,还得看个人能力。”“不算是”歧视?对于饶教授提出的“个人能力”的看法,桐桐则认为:“我不绝对排除有真的想要学习的人。可根据我三年来看到的情况来说,我只能说肯定很少。”作为招聘人员的桐桐似乎还是更认同吴浩的看法,她认为的“非全日制=本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质量的怀疑。她直言不讳地说:“非全日制是真的水,水上加水”。桐桐坦言,在招聘中“采取一刀切办法”排除非全日制研究生参与校招的做法,“也不算是什么歧视”。公司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公平性和培养目标的考量。普遍认知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的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年龄比较大、可能还是公司中高层,他们与还是“一张白纸”的应届生竞争同一岗位显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校招的培养目标是“想要自己培养人”。桐桐解释道,尤其是地产公司,它们想要通过培养更多自己人来提高人员稳定性,改变目前人员流失率高的行业风气,而在很大概率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大多数的稳定性就比较低。此外,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公司的社会招聘的话,“用人单位是不看你七七八八的学历,只要你达到本科要求,其他要根据你的履历、能力来考核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要求。”而在熊丙奇的眼里,企业招聘不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到研究生学历的范畴之内,就是一种学历歧视。他认为:“企业招聘人才,本来就不应该把这个学历作一个排除选项,应该关注所有求职应聘者本身的能力和素养,你把非全日制学生排除在秋季之外(秋招),这当然是一种歧视,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我国多元化的求学路径之一,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熊丙奇强调:“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只是求学的方式不同而已。”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教育、毕业生考核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不同的标准,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这就是导致招聘中学历歧视的最根本原因。此外,熊丙奇还补充道:“现在这种学历歧视实际上是很难收集到证据的,学生维权难是导致企业老是会有学历歧视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非全日制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新闻,这些负面新闻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所以,企业会在招聘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也不奇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这是一种区别对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做人才筛选时不够专业时就会出现把学历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不是更看重对人才能力全面的评估。真正被影响的人?事实上,被学历歧视所影响的人除了像小景一样“少数认真学习的人”,还有一些报考了全日制但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应届生。从前文给出的数据推测,仍然有53%的人可能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分析人士表示,在就业市场上,真正被歧视影响的可能就是非全日制应届生。2016年,教育部出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意味者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并轨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度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往后两年则有不少自主划线院校出现非全日制名额空缺的情况。有媒体报料,也有不少学校甚至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小彦就是一名非全日制的应届生。2017年年初,大四的她,成功进入了某高校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复试,但后来因为分数原因,接受了学校调剂建议,该年9月入学后,正式成为了一名非全日制应届生。她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们班“大概有一半是应届的”。非全的身份对他们的最大影响就是没有和全日制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现在这个情况,好像我们选择非全日制就是一种罪过,找工作的机会还不如本科毕业直接就业。她在求职中,发现有些银行在电子简历中,只有“全日制和在职”或者是“正规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的选项,根本就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选择。在2016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非全日制就和以往的在职完全不一样了,一样的入学考试,一样的老师教学,学一样的课,参加一样的活动,“为什么非全日制就要被招聘单位定义成低人一等呢?”桐桐认为,学校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的行为“挺坑的” 。因为用人单位还是倾向于一刀切的方法,不会逐个甄别非全日制是否是被调剂的应届生。“但是这些人在选择接受调剂成非全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后果)。”储朝晖也认为,学生在考虑是否接受调剂成非全日制时,“不能太理想”,要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确实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不管是不是应届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他们在空余的时间就应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来应对毕业后就业的不确定风险。垂直类博主非全研究僧bot也表示:“就业是双向选择,教育部的原话。”尽管从他的其他微博图文看,也许他一直都在发文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抵制学历偏见,并为同学提拱了自救工具(人社局投诉通道)。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文规定了:“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目前,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定向类别。这些大学的做法与桐桐的想法一致,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严格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招生要求,非全日制就应该只招定向类别,且不允许全日制调剂成非全日制。暨南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广州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华南师范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山东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而熊丙奇则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正如前文所述,他认为,企业明确将非全日制排除在秋招之外,就是一种歧视,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这类涉嫌学历歧视企业的监管,纠正它们在招聘过程中的学历歧视行为,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企业要遵循公平就业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人才招录时,不能出现类似的学历歧视行为,要带头推动就业公平。《中国经营报》也查找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作出行动,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纳入到招聘条件中来推动就业公平的实现。2019年9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市属事业单位在其照片高层次紧缺专辑人才补充公告中,明确说明了在此次招聘中,2016年12月1日后被国内高校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资格。“隐性利益”大于争议从种种现象中可以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的确面临着就业中的学历歧视困境,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仍正在增加,每年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行列的学生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还以南京大学为例,称该大学2020年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约1400人,比去年录取人多出3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在前,为何还有人接连报考的原因到底如何?小景的回答很诚恳:“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与我的升职没啥关系,但其实读研还是能带来很多‘隐性利益’。”他认为,现在看来,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是在同等条件下,我的学历为我的职业生涯加了分,因为身边研究生不多,大部分是本科和专科;第二是研究生学习使我考虑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同时也更深刻,更能照顾他人的感受;第三是研究生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积累的人脉也很有帮助。眼下,小景正在准备在职博士考试,读博需要两名国际关系相关专家额推荐信,小景说,正好可以联系他的“研究生导师试试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所带来的“隐性利益”也是吴浩仍然很乐意去上课的主要原因。他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和硕士学位能为他在日后的各种评分排名中获得加分,以及可能成为日后升职的敲门砖。另外,“带薪上课”的魅力也不亚于“隐性利益”。吴浩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上的非全日制是研究生“属于公派性质”,“在拿工资的同时,还可以再有个研究生学历,”能减轻不少负担。正如吴浩所提及的“公派”读研,桐桐表示,很多公司会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当作一种外部培训手段,巩固人才,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所以,公司通常会鼓励或者要求员工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我公司就会送高管出去培训(非全日制研究生),然后经过一系列内外部的培训后,挂职,考核,通过后就升职了。”非全日制应届生小彦则告诉《中国经营报》,她在考虑接受调剂时,也曾想过,可能毕业后会遇到一些身份认同上的问题,但她觉得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都已经并轨了,未来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还有她认为“学校本身也不错,上课后也发现课程和授课老师都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就没什么可后悔的了”。人脉资源、教养学识、日常考核加分、未来升职的敲门砖等“隐性利益”,仍然远大于就业上的困扰,这或许是很多人依然乐意投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的最主要原因。争议犹存,但中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改革刚刚推行四年,从制度到实践的步步成熟,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编辑:黄玉璐 校对:翟军)
当今社会中职场上面的竞争力度是非常大的,在职人员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以求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历,而报考最多的院校便是暨南大学在职研院校,接下来就介绍一下报考2019年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五大须知!据了解,该院校的招生方式主要是以同等学力申硕为主,所谓的五大须知便是:条件、时间、上课、答辩、证书及优势。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一下。报考条件报名条件在职工作者具备大专学历后,学员只要满足院校的招生条件并通过院校审核,就可以通过同等学力免试入学直接入校学习了。申硕条件本科毕业满三年,并且有学士学位的人就可以参加申硕考试,申硕考试的时间是每年的的五月份,考试难度是相对较低的,通过率很高。报考时间 入学报名时间该校所开设的的同力课程班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春季班以及秋季班,学员可以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其招生时间不定,还是要以院校招生简章为准。申硕报名时间该校的学员在拿到课程结业证书后,只要满足本申硕的条件,便可参加申硕考试的报名,申硕考试在每年三月份报名,五月份考试。上课方式该校的上课的方式主要是周末班以及集中班为主,并且这种方式不会影响到学员的正常工作以及生活,学员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工作学习两不耽误。大量的减轻了学员各种压力。答辩及证书进入论文答辩环节的前提便是申硕考试的成功通过,考试通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论文并通过答辩,便可以获得由华东师范大学颁发的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证书优势在该院校所获得的证书含金量同普通研究生证书含金量是一样的。并且是受到国家和社会承认的,在以后的升职加薪中会有很大的优势。几月份能报考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灵活吗?
文/晓宁说教育2020年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这直接导致了今年就业市场的压力倍增,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这样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大学生们为了提升自身的优势,纷纷开始选择考研,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让自己能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定的“地位”。研究生学历能具备哪些明显“优势”?优势一:工作机遇更多众所周知研究生是比本科搞一个层次的学历水平,在求职过程中,可以选择的岗位变多了,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大企业设置的门槛都是研究生学历。优势二:入职门槛相对变低学历提升了,其实也就说明了其实入职的门槛对于自己而言就变低了,在求职的过程中,门槛变低之后,可以选择的工作岗位也就增多了。优势三:就业起点更高拥有研究生的学历之后,就业的起点就相对更高了,比如寻找职位时,不管是岗位级别还是薪资待遇都要比本科毕业生更高一些。优势四:竞争时成功几率变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的竞争力急剧增加,而研究生学历在面对竞争是,要比本科生成功的几率高很多。考研成为大趋势,但研究生迎来2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部分高校不再为研究生安排宿舍这一消息其实我们从2021年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就能看到,比如北京大学表示,自2020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学生试试申请住宿的制度。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不选择住校,另外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以及人事档案不再北大的研究生,将不予以提供住宿条件。除了北京大学之外,还有多所高校都发布了这样的通知,比如北京理工、北京师范、北京航空航天以及上海复旦等等,一本都是出于一线城市的大学。第二个“坏消息”:加大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检查力度这第二个坏消息对于在读研究生来说,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因为教育部明确表示,要加大对研究生论文造假以及学术不端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发现学生有这类的现象出现,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比如计入学生的诚信档案甚至是直接开除学籍。很多考生表示,现在能顺利考上研究生就已经很难了,没想到考上之后还有接二连三的“难题”。不过对于论文审查这件事,只是给学生的压力增加了很多,只要大家按照规定勤勤恳恳的学习,搞学术研究,其实都能顺利的毕业。但是学校不给提供住宿,将会导致读研的成本提升很多,尤其是一线城市的高校研究生,很多研究生毕业的学长调侃道:幸亏自己毕业了,躲过了一劫。对于很多高校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问题,主要在于2点原因原因一: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随着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考研的人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而考研扩招也成为了近两年的趋势,2020年的一年就扩招了18.9万人,这不仅仅给高校的教学增加任务量,同时也是对高校资源的一种考验。原因二:一线城市的报考人数骤增其实大家是要细心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哪些表示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高校,都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之所以学校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因为近几年选择报考一线城市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越来越多,教育部有在提倡高校扩招,那么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住宿条件自然是跟不上使用的,毕竟要想短时间内盖好一栋宿舍楼并不是易事。写在最后:上面提到的这两个消息,对于在读的研究生以及正准备考研的考生来说,无疑都是坏消息,其中论文严查其实影响并不会太大,只是读研的压力增加了而已。但是对于高校不提供住宿来说,学生们读研的成本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一线城市的租房费用是比较昂贵的,尤其是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对此我们对于北大附近的租房情况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比如和人合租的情况下,一个10平左右的小卧室,一个月也需要2000左右的房费,再加上水电以及物业费等等,读研的3年时间在住宿问题上就是不小的开支。不过有些高校也是为了减缓学生的经济压力,对于不提供住宿的研究生会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或者是在租房的时候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今日话题讨论:你对于研究生的这2个“坏消息”有什么看法?高校不再为研究生提供住宿,你认为合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