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见一丈人

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概念:纪录片范围正在扩大,囊括诸多类型纪录片是以非虚构纪实内容为核心,具有认知及娱乐等特征的视频作品。主要有电视记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部分,内容分为宣教型、审美型、工业型三大类型纪录片发展背景:多方因素共促产业发展,公共广播与新媒体是国际纪录片产业发展方向政策驱动、通信文娱支出增长、教育水平提升、网络视频发展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四大驱动力,以Netflix为首的新媒体正推动全球传统媒体数字化发展,NHK与BBC试图在公共广播领域再创新高发展现状:台网同步传播下产业平稳发展,商业模式仍以广告销售为主新媒体纪录片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纪录电影头部效应明显。商业模式多元化,但仍主要以广告销售为主,预计2020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格局与价值:以电视台为产业主力,多角色入局方能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形成电视台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纪实+”“品牌+”“产品+”三个维度将有效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趋势与困境:收支分离与纪录电影冷淡成为产业困境,国际化传播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专业纪录频道依然是收支两条线运营模式,商业化效果较差;纪录电影市场信心不足,观众付费习惯仍需培养;未来国际化传播将成为纪录片传播新主场,新媒体发展依旧看好纪录片范围与特征纪录片范围正在扩大,多种衍生类型殊途同归传统纪录片是以展现非虚构纪实内容为核心,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展现,具备完整的影视结构、制作水准精良的电影、电视或新媒体艺术形式,兼具认知与娱乐功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片出现多种衍生类型,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概念相互融合,在纪录片领域中共同发展。纪录片内容类型三大类型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片从制作平台与传播领域上划分可分为电视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类型。其内容各具特色,协同发展。1.电视纪录片是以电视节目形式为创作载体,电视台专业纪录频道、省级卫星综合频道等为主要发行、传播平台,内容类型多以宣教型为主,致力于以平民视角与真情实感出发,引起时代共鸣。2.新媒体纪录片艺术形式多样,以主流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自媒体平台为发行、传播平台,以极强的活力扩宽了纪录片的题材方向、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3.纪录电影作为纪录片在电影领域的分支,以电影形式为创作载体,以电影院线为主要发行、传播平台。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2019年纪录电影市场仍在持续发展中。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总体向好,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呈现出偶有曲折,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文化禁锢被打破,纪录片作为重要的影像文本,成为文化艺术领域重要的表达形式。90年代纪录片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国家影视机制改革与主体积极参与交织并行,推动纪录片形成第一次创作高峰。21世纪初,电视栏目化与市场化要求与纪录片制作理念/周期的矛盾,导致纪录片产业发展整体回落。2010年至今,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互联网介入,纪录片出现“微纪录”、“新媒体纪录片”等新纪录片形式,拓宽了纪录片发展空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驱动力多方因素共同驱动纪录片行业发展当前,中国纪录片正由产业链条各方驱动实现快速发展。1.“加强版限娱令”规定了纪录片在各大电视台的播放时段的硬性指标,为记录片内容创造了巨大缺口2.新媒体平台开始关注纪录片受众人群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开始向上游生产端前进,逐步从外购转为自制,极大的促进了纪录片的内容供给。3.在社会高速发展下,用户知识需求越发强烈,纪录片蕴含的高浓度知识、深层次内容的价值逐渐被用户挖掘,纪录片得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4.经过多年发展,成熟的纪录片服务平台开始在内容、传播、资本三大维度服务中国纪录片产业,驱动整个纪录片产业蓬勃向上发展。政策驱动政策造就巨大内容缺口,推动上游制作端快速成熟2010年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任务,构建了纪录片整体市场体系及发展战略。2013年,“加强版限娱令”下发,大大加快了纪录片产业化的速度。一方面,《通知》在限制娱乐节目的播放,无形中拓展了纪录片的竞争空间。另一方面,《通知》要求上星频道“按周计算平均每天 6:00 至次日 1:00 之间至少播出 30 分钟的国产纪录片”,在当时纪录片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极大的内容缺口,从而使得民营企业、新媒体平台纷纷加入上游制作端,推动了上游生产端的快速成熟。核心参与者驱动新媒体平台加大纪录片投入,用户市场价值潜力巨大潜力巨大的用户市场促使新媒体平台在纪录片领域加大投入,留住高质量人群,为年轻用户定制内容成为新媒体平台入局上游制造方的重要目的。一方面,纪录片受众整体质量较高。去年《风味人间》尝鲜会上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透露,纪录片用户整体画像以男性为主,高于大盘15%左右,无论职业特点、收入特点、内容品味上,均是平台质量最高的用户,当有《蓝色星球2》《大猫》等头部作品出现时,用户比例会从10%上升到15%-20%。另一方面,年轻用户有较大培养价值。根据B站2017年招股书显示,其82%的用户都是出生于1990-2009之间。当下纪录片成为B站最受欢迎的频道之一,足以当下年轻用户对纪录片拥有浓厚的兴趣。为吸引年轻用户,腾讯视频2019年推出《风味人间2》《宵夜江湖》《潮city》《决胜!无人机》等纪录片,紧扣当下年轻一代物质条件优越,有较好的审美基础和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特点。用户需求驱动知识需求增加,纪录片认知价值正被挖掘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鲜事物增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越来越高,而自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碎片化、空泛化的局面产生,进一步造成用户知识焦虑的情况。在应用技能、消遣娱乐、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四大知识需求维度中,前三者均有一定的内容供给,而在通识认知领域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性,一方面,通识认知驱动培训机构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内容付费领域在内容深度方面略显乏力。纪录片依托长期的发展优势,在知识浓度、内容层次、以及体裁形式上有较大优势,逐渐成为用户满足通识认知需求的主要途径,纪录片的认知价值正逐渐显现。产业服务端驱动支持平台成熟,全方位促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专业平台的诞生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搭建了更专业的舞台,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提高纪录片产业的曝光度,助力中国纪录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创始于2003年,是国内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专业平台与国际化影视节展。一方面,为全球纪录片提供专业服务,包括优秀纪录片推选(金红棉奖)、市场交易、融资、专业论坛、国际培训和公众展播(金红棉影展)六大维度。另一方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还与国际上著名纪录片专业电影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流程,为中国电视平台提供国际合作的全流程服务。国际纪录片发展现状新媒体发展与公共广播价值挖掘为国际纪录片企业发展重点2018年全球的传统媒体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切身感受到重重危机。喜欢随时随地观看内容的年青一代观众已经成为了网络视频流最强大的势力。新媒体在全球扩张如火如荼,打破了有线电视以渠道垄断为基础的传统盈利模式。和传统付费电视(有线/卫星)比起来,在线视频观看时间上更加灵活且没有捆绑销售,传统媒体纷纷开始了实行“改革创新”拥抱数字化战略。作为全球纪录片巨头的英国BBC与日本NHK,更聚焦与自己公共广播的定位,以此作为变革与发展的起点,推动自身价值进一步发展,通过更加贴近生活、紧跟时事政治的内容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让自己公共广播的地位得以稳固。纪录片产业投入规模投入规模增长放缓,新媒体投入占比上涨2013至2015两年间纪录片产业投入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年增长率高达57.5%。近三年来实现平稳发展,2018年增长率达到16.4%,近三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均保持15%左右。一方面,制播分离制度推行较为顺利,纪录片市场化程度加深,民营公司制作程度增加,经费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另一方面,尽管近三年是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从2016年占总投入规模的12%到2018年达到24%,实现了翻倍增长。但电视台呈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纪录栏目盈利较为困难,商业化道路发展缓慢,致使部分地方台与卫星频道在纪录片上投入减少。纪录片产业市场规模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2013-2015年实现纪录片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的助力,纪录片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从22.8亿攀升至46.8亿,每年市场增长率保持在30-50%。随着互联网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导致电视行业发展趋于平缓,一定程度上对纪录片市场造成影响,而互联网与纪录片的结合尚待进一步发展。从2016年至今,纪录片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每年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中国纪录片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多样,广告销售仍是主要收入来源总体来看,近些年的市场化运作使得相当一部分观众能够接受付费观看,社会资本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纪录片的商业空间,为纪录片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纪录片盈利模式得以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以广告销售、版权售卖、IP授权及衍生品开发等为主,但广告销售仍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一般超过50%。同时,电视台因其资历与经验丰厚,为企业进行高端定制纪录片也成为其一大盈利来源。相比于其他类型作品,纪录片商业化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纪录片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随着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丰富纪录片盈利模式,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具备更多的想象和创新空间。中国纪录片制作模式制播分离趋势下,多种制作模式并存随着纪录片观看需求不断增加,纪录片栏目缺口逐渐显现,传播主体需要更多的外方制作力量介入以推动纪录片市场需求供给。早期纪录片多以电视台自制作为主要制作模式,随着“制播分离”的制度发展,民间资本的介入使得纪录片产业得以实现更自由、更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催生出更多元化的制作模式。外购、联合制作、委托承制三种制作模式有效的凝聚民营制作主体、新媒体平台与电视台的资源,使民营主体与制作、传播主体得以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市场贡献更优质的纪录片作品。电视纪录片和新媒体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播出量趋势下降,网络播放迅速增长多元化渠道推动纪录片能够触达更多受众,增强其传播影响力。一方面,2012-2016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播出总时长稳定增长,2016年达到约7万小时,虽然,受与新媒体纪录片激烈竞争的影响,2017-2018年全年播出总时长出现波动,但是总体已取得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介入推动纪录片在网络渠道传播,借助网络视频发展的大势,2014-2018年纪录片网络点击量实现迅速增长,虽然全网占比略有下降,但是从绝对量来看,仍然是可观的进步。纪录电影制作与公映数量上涨显著,整体仍需积蓄力量纪录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纪录片业态中的重要一环,从2014年以来出现高速增长局面。受2017年纪录电影市场爆发的影响,2018年纪录电影产量和供公映数量均有所上升。民营公司纷纷试水纪录电影,2018年57部新片中超过70%由民营公司出品。对比美国2018年共生产纪录电影142部,是中国纪录电影年产量的2.5部,我国纪录电影在制作数量上与纪录片成熟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公映许可数量来看,2018年合计有16部电影公映,新片占比高达56%,与2017年前老片占大部分比例的现象有所改观,但整体基数过小,在新的发展周期中仍需积蓄力量。纪录片产业链形成电视台为主力,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链已经逐步清晰,涉及纪录片创意、资金募集、制作、市场推广、播放等流程,形成多种产业主体参与的产业格局。纪录片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补贴、基金投资、制作方投资、社会众筹等方式;制作主体与传播主体沿着产业链相互延伸,往往形成角色交叉,主要为电视台、民营公司、国家机构、新媒体机构。此外,电影院线也是主要传播主体之一;广告代理商是纪录片广告合作的主要对象,营销服务商主要负责纪录片营销策划及市场推广;技术/硬件厂商提供相关支持服务,产业服务组织则对纪录片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纪录片商业价值概述多角色入局,扩大纪录片商业空间随着近些年来新媒体与民营企业的入局,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与制作空间,增加了纪录片渠道与内容的种类,使大众对纪录作品更为熟识,同时也积淀了一批核心用户。而更多的,是扩大了纪录片在商业化进程中的想象空间,将纪录片与其他领域的角色赋能,在商业模式、价值空间、内容范围上实现革新,为之后的纪录片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纪录片商业价值挖掘纪录片品牌价值初步呈现,形成品牌化集群近些年来,纪录片IP与品牌的结合带来巨大的联动效应,并产生价值裂变,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风味》系列,《老广的味道》系列、《人生一串》等美食系列纪录片,还有《故宫》、《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围绕故宫来打造的系列IP。借助既有品牌的传播力,进行创新化和持续性开发,并形成新的品牌,同时反哺品牌,扩大影响力。这已经成为很多中国纪录片运营成果的重要手段。央视纪录频道基于这一运营思路,已经成功打造了《如果国宝会说话》、《航拍中国》等系列品牌化的纪实内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魅力”系列,都将在未来继续围绕着“品牌”+“纪实”的双线合并,互相哺育的方式继续发展,原创品牌与纪录形式的结合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动力。“纪实+”为纪录片商业化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呈下降趋势,仅仅依靠广告的盈利模式对纪录片项目显然已经趋于颓势。为此“纪实+”跨界成了纪录片人必然的出路之一。纪录片不仅具有普通娱乐产品的属性,更是一种高效的传播载体,纪录片的商业价值正被逐步挖掘。近几年,其他产业与纪录片的跨界合作也正从简单的经济行为向着更深层次迈进,对纪录片行业有着超乎想象的推动力。近几年纪录片与其他产业的跨界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汽车、银行和奢侈品等企业都在与纪录片业跨界合作。在新兴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呈现出新景观,纪录片边界和类型的模糊化,让产业背后拥有更多想象力。“产品+”开拓纪录片更大价值空间传统纪录片衍生品产品的种类相比电影来说较少,只有书籍、影像制品及部分取景地的旅游开发,其价值一直被低估。随着近些年IP产业、电商等产业发展,深入挖掘纪录片品牌商业价值的举措越来越多。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开发“风味”IP产业链,“风味”系列IP应运而生,美食脱口秀《风味实验室》和《风味原产地》,同时联合家乐福、万达广场、胡姬花、东风雪铁龙、康师傅、雪花匠心营造六大品牌,共同组建了“风味美食联盟”,线上线下多维发力,完善衍生品线下布局。在纪录片衍生品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纪录片本身的经济效益也能获得提升,对完善纪录片产业链、推动纪录片产业化发展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困境与突破专业纪录频道收支分离,仍需成熟发展全产业链运作相比于国外纪录片成熟的纪录片运作,国内纪录片在流程控制、成本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在商品化、市场化、资本化、品牌化方面仍需大力发展。目前专业纪录频道依然是收支两条线运营模式,频道负责生产和播出,而广告、销售、网络传播则属于另外部门负责,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将电视台内部资源整合,完全打通与社会资源的接口,从创意阶段就全链条运营一个品牌项目,仍是专业频道甚至主要电视频道面临的一大问题。纪录片行业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力量,更要在纪录片的类型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和产业运作,以及在商品化、市场化、资本化、品牌化等方面同步发展。纪录电影市场信心不足,观众院线消费习惯仍需培养当前市场对纪录电影的接受程度略有提升,但市场信心依然不足。一方面,电影节相对活跃的宣发公司对纪录作品的认可相对不高,很少参与纪录电影的宣发,从历年实际票房来看仍是如此。同时,从纪录电影排片来看近一年上映的纪录片中,除了《厉害了我的国》首日排片达到了8.8%,有5部在1%-4%之间,大部分排片不足1%。另一方面,纪录片的主流市场一直在电视和互联网端,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在为纪录片生产买单,观众为纪实内容付费的意识相对单薄。多年来,观众习惯于免费收看纪录片作品。对于以满足娱乐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院线观影来说,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纪录片还为观众无法实现这一需求。总的来说,解决纪录电影产业困境首先应从源头入手,提升纪录作品质量,紧跟政策导向,同时培养用户对纪录片的付费意愿,推动市场商业化进程,使纪录电影乃至纪录片产业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中国纪录片发展趋势传播方式与运营思路发力,新媒体将成为纪录片第一力量艾瑞咨询认为,未来,纪录片将成为各新媒体平台的新宠,商业资本的注入也将进一步扩张,新媒体将以更贴近用户的传播方式与电视台比肩,改写纪录片版图。一方面,传播的方法决定了纪录片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遇到的不同环境,不同发展前景。新媒体的纪录片的收看时间、方法是任意的,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非定时播放的新媒体视频平台上观看纪录片;另一方面,近两年来,新媒体有了明显的改观,爆款纪录片开始出现,IP化更加明显,商业意识逐步清晰,更加年轻化、轻体量,和电视纪录片也进一步拉开距离,同时也在积极向电视、院线、海外不同渠道输出作品。依托新媒体策略,“分众”模式为纪录片精准定位用户随着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制作用户喜欢的作品与将优质作品精准触达核心用户成为纪录片行业的痛点。分众定制模式与C2B分众放映模式将成为纪录片产业发展一大趋势。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依托其海量用户数据趋势开展分众定制模式,分析不同属性的用户喜好,反推纪录片创意构思及制作,以痛点作品进一步沉淀核心用户,以达到“分众定制,多方触达”的传播效果。未来,电视台或将通过网络调研、平台创意合作等形式开展分众定制,为纪录片的细分市场运作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受障于用户付费模式与用户娱乐需求,纪录电影市场发展迟缓。在传统花费大量资金用作宣发的B2C模式中用户与院线得不到有效匹配,并不适合资源有限的纪录片作品。C2B模式将主动权“交还”给用户,以用户反驱优质作品传播,实现以需求驱动传播。出海作品与国际联合制作内容将继续增加“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是今年来中国纪录片的传播方向。纪录片作为文化名片,一直以来都承担着表达国家意志、引导与整合社会价值观的使命。无论是专题的政论作品还是社会现实纪录片,传达主流态度、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都有显现。随着我国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已成为重要的议题。国家电视台正在积极制作、推广符合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同时,新媒体也在国际传播方面协同发展向世界传达中国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曾由

2019纪录片生产总值超66亿元|《纪录片研究报告》发布

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66.60亿元,同比增长3.3%。4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B站以线上形式举行。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项目主持人张同道从内容、生产、产业运营等角度全面地回顾了2019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格局,并对纪录片年生产总值、增幅等关键数据进行了梳理。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66.60亿元,同比增长3.3%。《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纪录片的传播依然以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为主,新媒体传播迅速上升。在回顾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的同时,《报告》也对世界纪录片的发展格局和趋势,做了梳理和展望。▌电视纪录片:资源重组应对挑战 2019年电视纪录片在历史、文化、自然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佳作,如着眼历史的《七十周年社会发展和国家献礼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关注现实的《城市24小时》《人间世》,自然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饱含科学意识的《手术两百年》……2019年电视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23.1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电视播出以央视、专业纪实频道和一线卫视为主,地方频道为辅;专业纪实频道格局发生了大规模调整,分化明显,央视纪录频道全面改版,上海成立纪录片中心,湖南金鹰纪实频道继续深耕青春题材,北京纪实频道与体育频道合并为北京冬奥纪实频道。国际方面,Discovery与斯克里普斯网络互动公司完成合并,2019年全年收入111.44亿美元,同比增长6%,2020年推出流媒体业务。迪士尼兼并21世纪福斯,国家地理从此成为迪士尼品牌一员,2019年11月推出Disney+,一个季度内获得2860万订户。BBC大力改革在线视频平台iPlayer,宣布3年播出5部蓝筹纪录片。法国电视集团连续5年预算平衡,收视率达28.9%,同比2018年上升0.5%。NHK数字4K和数字8K两个高清频道正式播出,战争史纪录片和灾难纪录片仍然是主打类型。▌纪录电影:票房转化率有待提高 回顾2019年,中国纪录电影现实题材增多。《四个春天》讲述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零零后》彰显国际化语境里的中国教育现状;《大河唱》《尺八·一声一世》讲述民族音乐的故事;群像电影《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燃点》展示了中国社会的两幅凡人素描……这些影片虽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票房转化率较低。2019年中国纪录电影总票房为1.49亿人民币。国产片上映19部,票房5319万元;进口片上映5部,票房9584万元。票房前三为《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5022万元)《徒手攀岩》(3641万元)《四个春天》(1147万元)。放眼全球,纪录电影的票房表现也不容乐观。2019年,全球放映的纪录电影只有《徒手攀岩》《他们已不再变老》,全球票房分别为2860万美元、2090万美元。▌视频网站:崛起迅猛,竞争加剧近些年,中国新媒体纪录片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质的蓝筹大片,又有轻盈灵巧的短视频。哔哩哔哩推出的《生活如沸》在美食中加入人生感悟,《历史那些事儿》《但是,还有书籍》具有轻松的人文气质;优酷视频推出了像《他乡的童年》等作品,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腾讯视频推出了《早餐中国》《宵夜江湖》《风味原产地·潮汕》等美食纪录片。2019年纪录片生产总值中新媒体总投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18.2%,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纪录片仍然是美食类节目。腾讯视频、优酷视频与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正在重塑纪录片规则和版图。中国电视纪录片与网络纪录片传播前十榜单上的作品无一重合,说明观众分化日益明显。从世界范围来看,纪录片市场也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态势。Apple TV+ 、Disney+、Quibi都已上线,NBC Universal旗下Peacock、华纳旗下HBO Max正等待上线;BBC和ITV联合推出流媒体平台,公私合营,开展文化保卫战;美国迪士尼、华纳兄弟、NBC和HBO等传媒巨头、英国BBC和ITV将自己的版权节目从Netflix撤出,流媒体巨头Netflix面临着空前的挑战。▌面对疫情,纪录片人在行动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纪录片人冲到了一线,用真实的镜头客观地记录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报告》也专门对此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在国内,《武汉日记2020》《武汉:我的抗“疫”日记》《疫战》《在武汉》等带着生活的毛边呈现,留下珍贵的疫情记录;北京卫视《生命缘》、上海广播电视台《城市的温度》、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中山广播电视台《我们的战“疫”》等片焦点是武汉,景深在全国;中国国际电视台的《武汉战疫记》、解读中国工作室的《中国抗疫志》则全视角、大跨度讲述了中国的抗疫历程,既有宏观大局,又有微观细节。中国之外,NHK播出《紧急报告新型病毒肺炎:感染扩散到什么程度了?》,BBC播出的《新冠病毒:改变英国的一周》显示出面对危机的公共意识与快速反应能力。这些鲜活的纪实影像,成为了大众了解新冠疫情的另一个窗口。2020年,纪录片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马上要进入第三个十年。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的关系,确保纪录片在真实的支点上舞蹈,建构多元共生的纪录片生态,依然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发布会尾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总结道:“不管纪录片产业发展还有多少瓶颈,但纪录片始终是记录历史、记录现实、记录大千世界最真实生动的影像,我们坚信纪录片永远会有它的活力和魅力。”来源:广电时评

不离不劳

2019年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报告:范围正在扩大

来源:格隆汇核心摘要:概念:纪录片范围正在扩大,囊括诸多类型纪录片是以非虚构纪实内容为核心,具有认知及娱乐等特征的视频作品。主要有电视记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部分,内容分为宣教型、审美型、工业型三大类型纪录片发展背景:多方因素共促产业发展,公共广播与新媒体是国际纪录片产业发展方向政策驱动、通信文娱支出增长、教育水平提升、网络视频发展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四大驱动力,以Netflix为首的新媒体正推动全球传统媒体数字化发展,NHK与BBC试图在公共广播领域再创新高发展现状:台网同步传播下产业平稳发展,商业模式仍以广告销售为主新媒体纪录片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纪录电影头部效应明显。商业模式多元化,但仍主要以广告销售为主,预计2020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格局与价值:以电视台为产业主力,多角色入局方能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形成电视台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纪实+”“品牌+”“产品+”三个维度将有效挖掘纪录片商业价值趋势与困境:收支分离与纪录电影冷淡成为产业困境,国际化传播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专业纪录频道依然是收支两条线运营模式,商业化效果较差;纪录电影市场信心不足,观众付费习惯仍需培养;未来国际化传播将成为纪录片传播新主场,新媒体发展依旧看好纪录片范围与特征纪录片范围正在扩大,多种衍生类型殊途同归传统纪录片是以展现非虚构纪实内容为核心,通过艺术的加工与展现,具备完整的影视结构、制作水准精良的电影、电视或新媒体艺术形式,兼具认知与娱乐功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片出现多种衍生类型,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概念相互融合,在纪录片领域中共同发展。纪录片内容类型三大类型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纪录片从制作平台与传播领域上划分可分为电视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三大类型。其内容各具特色,协同发展。1.电视纪录片是以电视节目形式为创作载体,电视台专业纪录频道、省级卫星综合频道等为主要发行、传播平台,内容类型多以宣教型为主,致力于以平民视角与真情实感出发,引起时代共鸣。2.新媒体纪录片艺术形式多样,以主流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自媒体平台为发行、传播平台,以极强的活力扩宽了纪录片的题材方向、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3.纪录电影作为纪录片在电影领域的分支,以电影形式为创作载体,以电影院线为主要发行、传播平台。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2019年纪录电影市场仍在持续发展中。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总体向好,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呈现出偶有曲折,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文化禁锢被打破,纪录片作为重要的影像文本,成为文化艺术领域重要的表达形式。90年代纪录片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国家影视机制改革与主体积极参与交织并行,推动纪录片形成第一次创作高峰。21世纪初,电视栏目化与市场化要求与纪录片制作理念/周期的矛盾,导致纪录片产业发展整体回落。2010年至今,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互联网介入,纪录片出现“微纪录”、“新媒体纪录片”等新纪录片形式,拓宽了纪录片发展空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驱动力多方因素共同驱动纪录片行业发展当前,中国纪录片正由产业链条各方驱动实现快速发展。1.“加强版限娱令”规定了纪录片在各大电视台的播放时段的硬性指标,为记录片内容创造了巨大缺口2.新媒体平台开始关注纪录片受众人群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开始向上游生产端前进,逐步从外购转为自制,极大的促进了纪录片的内容供给。3.在社会高速发展下,用户知识需求越发强烈,纪录片蕴含的高浓度知识、深层次内容的价值逐渐被用户挖掘,纪录片得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4.经过多年发展,成熟的纪录片服务平台开始在内容、传播、资本三大维度服务中国纪录片产业,驱动整个纪录片产业蓬勃向上发展。政策驱动政策造就巨大内容缺口,推动上游制作端快速成熟2010年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任务,构建了纪录片整体市场体系及发展战略。2013年,“加强版限娱令”下发,大大加快了纪录片产业化的速度。一方面,《通知》在限制娱乐节目的播放,无形中拓展了纪录片的竞争空间。另一方面,《通知》要求上星频道“按周计算平均每天 6:00 至次日 1:00 之间至少播出 30 分钟的国产纪录片”,在当时纪录片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极大的内容缺口,从而使得民营企业、新媒体平台纷纷加入上游制作端,推动了上游生产端的快速成熟。核心参与者驱动新媒体平台加大纪录片投入,用户市场价值潜力巨大潜力巨大的用户市场促使新媒体平台在纪录片领域加大投入,留住高质量人群,为年轻用户定制内容成为新媒体平台入局上游制造方的重要目的。一方面,纪录片受众整体质量较高。去年《风味人间》尝鲜会上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透露,纪录片用户整体画像以男性为主,高于大盘15%左右,无论职业特点、收入特点、内容品味上,均是平台质量最高的用户,当有《蓝色星球2》《大猫》等头部作品出现时,用户比例会从10%上升到15%-20%。另一方面,年轻用户有较大培养价值。根据B站2017年招股书显示,其82%的用户都是出生于1990-2009之间。当下纪录片成为B站最受欢迎的频道之一,足以当下年轻用户对纪录片拥有浓厚的兴趣。为吸引年轻用户,腾讯视频2019年推出《风味人间2》《宵夜江湖》《潮city》《决胜!无人机》等纪录片,紧扣当下年轻一代物质条件优越,有较好的审美基础和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特点。用户需求驱动知识需求增加,纪录片认知价值正被挖掘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鲜事物增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越来越高,而自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碎片化、空泛化的局面产生,进一步造成用户知识焦虑的情况。在应用技能、消遣娱乐、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四大知识需求维度中,前三者均有一定的内容供给,而在通识认知领域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性,一方面,通识认知驱动培训机构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内容付费领域在内容深度方面略显乏力。纪录片依托长期的发展优势,在知识浓度、内容层次、以及体裁形式上有较大优势,逐渐成为用户满足通识认知需求的主要途径,纪录片的认知价值正逐渐显现。产业服务端驱动支持平台成熟,全方位促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专业平台的诞生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搭建了更专业的舞台,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提高纪录片产业的曝光度,助力中国纪录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创始于2003年,是国内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专业平台与国际化影视节展。一方面,为全球纪录片提供专业服务,包括优秀纪录片推选(金红棉奖)、市场交易、融资、专业论坛、国际培训和公众展播(金红棉影展)六大维度。另一方面,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还与国际上著名纪录片专业电影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服务流程,为中国电视平台提供国际合作的全流程服务。国际纪录片发展现状新媒体发展与公共广播价值挖掘为国际纪录片企业发展重点2018年全球的传统媒体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切身感受到重重危机。喜欢随时随地观看内容的年青一代观众已经成为了网络视频流最强大的势力。新媒体在全球扩张如火如荼,打破了有线电视以渠道垄断为基础的传统盈利模式。和传统付费电视(有线/卫星)比起来,在线视频观看时间上更加灵活且没有捆绑销售,传统媒体纷纷开始了实行“改革创新”拥抱数字化战略。作为全球纪录片巨头的英国BBC与日本NHK,更聚焦与自己公共广播的定位,以此作为变革与发展的起点,推动自身价值进一步发展,通过更加贴近生活、紧跟时事政治的内容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让自己公共广播的地位得以稳固。纪录片产业投入规模投入规模增长放缓,新媒体投入占比上涨2013至2015两年间纪录片产业投入规模高速增长,2015年年增长率高达57.5%。近三年来实现平稳发展,2018年增长率达到16.4%,近三年市场规模增长率均保持15%左右。一方面,制播分离制度推行较为顺利,纪录片市场化程度加深,民营公司制作程度增加,经费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另一方面,尽管近三年是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从2016年占总投入规模的12%到2018年达到24%,实现了翻倍增长。但电视台呈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纪录栏目盈利较为困难,商业化道路发展缓慢,致使部分地方台与卫星频道在纪录片上投入减少。纪录片产业市场规模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2013-2015年实现纪录片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扶持与市场化的助力,纪录片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从22.8亿攀升至46.8亿,每年市场增长率保持在30-50%。随着互联网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导致电视行业发展趋于平缓,一定程度上对纪录片市场造成影响,而互联网与纪录片的结合尚待进一步发展。从2016年至今,纪录片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每年市场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8亿。中国纪录片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多样,广告销售仍是主要收入来源总体来看,近些年的市场化运作使得相当一部分观众能够接受付费观看,社会资本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纪录片的商业空间,为纪录片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纪录片盈利模式得以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以广告销售、版权售卖、IP授权及衍生品开发等为主,但广告销售仍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一般超过50%。同时,电视台因其资历与经验丰厚,为企业进行高端定制纪录片也成为其一大盈利来源。相比于其他类型作品,纪录片商业化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纪录片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随着互联网与纪录片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丰富纪录片盈利模式,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具备更多的想象和创新空间。中国纪录片制作模式制播分离趋势下,多种制作模式并存随着纪录片观看需求不断增加,纪录片栏目缺口逐渐显现,传播主体需要更多的外方制作力量介入以推动纪录片市场需求供给。早期纪录片多以电视台自制作为主要制作模式,随着“制播分离”的制度发展,民间资本的介入使得纪录片产业得以实现更自由、更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催生出更多元化的制作模式。外购、联合制作、委托承制三种制作模式有效的凝聚民营制作主体、新媒体平台与电视台的资源,使民营主体与制作、传播主体得以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市场贡献更优质的纪录片作品。电视纪录片和新媒体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播出量趋势下降,网络播放迅速增长多元化渠道推动纪录片能够触达更多受众,增强其传播影响力。一方面,2012-2016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播出总时长稳定增长,2016年达到约7万小时,虽然,受与新媒体纪录片激烈竞争的影响,2017-2018年全年播出总时长出现波动,但是总体已取得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介入推动纪录片在网络渠道传播,借助网络视频发展的大势,2014-2018年纪录片网络点击量实现迅速增长,虽然全网占比略有下降,但是从绝对量来看,仍然是可观的进步。纪录电影制作与公映数量上涨显著,整体仍需积蓄力量纪录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纪录片业态中的重要一环,从2014年以来出现高速增长局面。受2017年纪录电影市场爆发的影响,2018年纪录电影产量和供公映数量均有所上升。民营公司纷纷试水纪录电影,2018年57部新片中超过70%由民营公司出品。对比美国2018年共生产纪录电影142部,是中国纪录电影年产量的2.5部,我国纪录电影在制作数量上与纪录片成熟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从公映许可数量来看,2018年合计有16部电影公映,新片占比高达56%,与2017年前老片占大部分比例的现象有所改观,但整体基数过小,在新的发展周期中仍需积蓄力量。纪录片产业链形成电视台为主力,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产业链已经逐步清晰,涉及纪录片创意、资金募集、制作、市场推广、播放等流程,形成多种产业主体参与的产业格局。纪录片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补贴、基金投资、制作方投资、社会众筹等方式;制作主体与传播主体沿着产业链相互延伸,往往形成角色交叉,主要为电视台、民营公司、国家机构、新媒体机构。此外,电影院线也是主要传播主体之一;广告代理商是纪录片广告合作的主要对象,营销服务商主要负责纪录片营销策划及市场推广;技术/硬件厂商提供相关支持服务,产业服务组织则对纪录片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纪录片商业价值概述多角色入局,扩大纪录片商业空间随着近些年来新媒体与民营企业的入局,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与制作空间,增加了纪录片渠道与内容的种类,使大众对纪录作品更为熟识,同时也积淀了一批核心用户。而更多的,是扩大了纪录片在商业化进程中的想象空间,将纪录片与其他领域的角色赋能,在商业模式、价值空间、内容范围上实现革新,为之后的纪录片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纪录片商业价值挖掘纪录片品牌价值初步呈现,形成品牌化集群近些年来,纪录片IP与品牌的结合带来巨大的联动效应,并产生价值裂变,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风味》系列,《老广的味道》系列、《人生一串》等美食系列纪录片,还有《故宫》、《故宫100》、《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围绕故宫来打造的系列IP。借助既有品牌的传播力,进行创新化和持续性开发,并形成新的品牌,同时反哺品牌,扩大影响力。这已经成为很多中国纪录片运营成果的重要手段。央视纪录频道基于这一运营思路,已经成功打造了《如果国宝会说话》、《航拍中国》等系列品牌化的纪实内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魅力”系列,都将在未来继续围绕着“品牌”+“纪实”的双线合并,互相哺育的方式继续发展,原创品牌与纪录形式的结合将形成巨大的市场动力。“纪实+”为纪录片商业化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呈下降趋势,仅仅依靠广告的盈利模式对纪录片项目显然已经趋于颓势。为此“纪实+”跨界成了纪录片人必然的出路之一。纪录片不仅具有普通娱乐产品的属性,更是一种高效的传播载体,纪录片的商业价值正被逐步挖掘。近几年,其他产业与纪录片的跨界合作也正从简单的经济行为向着更深层次迈进,对纪录片行业有着超乎想象的推动力。近几年纪录片与其他产业的跨界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汽车、银行和奢侈品等企业都在与纪录片业跨界合作。在新兴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呈现出新景观,纪录片边界和类型的模糊化,让产业背后拥有更多想象力。“产品+”开拓纪录片更大价值空间传统纪录片衍生品产品的种类相比电影来说较少,只有书籍、影像制品及部分取景地的旅游开发,其价值一直被低估。随着近些年IP产业、电商等产业发展,深入挖掘纪录片品牌商业价值的举措越来越多。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开发“风味”IP产业链,“风味”系列IP应运而生,美食脱口秀《风味实验室》和《风味原产地》,同时联合家乐福、万达广场、胡姬花、东风雪铁龙、康师傅、雪花匠心营造六大品牌,共同组建了“风味美食联盟”,线上线下多维发力,完善衍生品线下布局。在纪录片衍生品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纪录片本身的经济效益也能获得提升,对完善纪录片产业链、推动纪录片产业化发展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困境与突破专业纪录频道收支分离,仍需成熟发展全产业链运作相比于国外纪录片成熟的纪录片运作,国内纪录片在流程控制、成本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相对薄弱,在商品化、市场化、资本化、品牌化方面仍需大力发展。目前专业纪录频道依然是收支两条线运营模式,频道负责生产和播出,而广告、销售、网络传播则属于另外部门负责,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将电视台内部资源整合,完全打通与社会资源的接口,从创意阶段就全链条运营一个品牌项目,仍是专业频道甚至主要电视频道面临的一大问题。纪录片行业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力量,更要在纪录片的类型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和产业运作,以及在商品化、市场化、资本化、品牌化等方面同步发展。纪录电影市场信心不足,观众院线消费习惯仍需培养当前市场对纪录电影的接受程度略有提升,但市场信心依然不足。一方面,电影节相对活跃的宣发公司对纪录作品的认可相对不高,很少参与纪录电影的宣发,从历年实际票房来看仍是如此。同时,从纪录电影排片来看近一年上映的纪录片中,除了《厉害了我的国》首日排片达到了8.8%,有5部在1%-4%之间,大部分排片不足1%。另一方面,纪录片的主流市场一直在电视和互联网端,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在为纪录片生产买单,观众为纪实内容付费的意识相对单薄。多年来,观众习惯于免费收看纪录片作品。对于以满足娱乐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院线观影来说,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纪录片还为观众无法实现这一需求。总的来说,解决纪录电影产业困境首先应从源头入手,提升纪录作品质量,紧跟政策导向,同时培养用户对纪录片的付费意愿,推动市场商业化进程,使纪录电影乃至纪录片产业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中国纪录片发展趋势传播方式与运营思路发力,新媒体将成为纪录片第一力量艾瑞咨询认为,未来,纪录片将成为各新媒体平台的新宠,商业资本的注入也将进一步扩张,新媒体将以更贴近用户的传播方式与电视台比肩,改写纪录片版图。一方面,传播的方法决定了纪录片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遇到的不同环境,不同发展前景。新媒体的纪录片的收看时间、方法是任意的,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非定时播放的新媒体视频平台上观看纪录片;另一方面,近两年来,新媒体有了明显的改观,爆款纪录片开始出现,IP化更加明显,商业意识逐步清晰,更加年轻化、轻体量,和电视纪录片也进一步拉开距离,同时也在积极向电视、院线、海外不同渠道输出作品。依托新媒体策略,“分众”模式为纪录片精准定位用户随着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制作用户喜欢的作品与将优质作品精准触达核心用户成为纪录片行业的痛点。分众定制模式与C2B分众放映模式将成为纪录片产业发展一大趋势。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依托其海量用户数据趋势开展分众定制模式,分析不同属性的用户喜好,反推纪录片创意构思及制作,以痛点作品进一步沉淀核心用户,以达到“分众定制,多方触达”的传播效果。未来,电视台或将通过网络调研、平台创意合作等形式开展分众定制,为纪录片的细分市场运作增强信心。另一方面,受障于用户付费模式与用户娱乐需求,纪录电影市场发展迟缓。在传统花费大量资金用作宣发的B2C模式中用户与院线得不到有效匹配,并不适合资源有限的纪录片作品。C2B模式将主动权“交还”给用户,以用户反驱优质作品传播,实现以需求驱动传播。出海作品与国际联合制作内容将继续增加“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是今年来中国纪录片的传播方向。纪录片作为文化名片,一直以来都承担着表达国家意志、引导与整合社会价值观的使命。无论是专题的政论作品还是社会现实纪录片,传达主流态度、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都有显现。随着我国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已成为重要的议题。国家电视台正在积极制作、推广符合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同时,新媒体也在国际传播方面协同发展向世界传达中国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共犯者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表明 新媒体纪录片迅猛崛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在线发布。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新媒体纪录片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质的蓝筹大片,又有轻盈灵巧的短视频。新媒体共投入约13亿元进行纪录片生产,同比增长18.2%。2019年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纪录片仍然是美食类节目。腾讯视频、优酷视频与哔哩哔哩不断推出重量级纪录片,正在重塑纪录片规则和版图。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电视传播处于缓慢衰减状态,专业纪实频道格局发生了大规模调整转变。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年生产总值约66.60亿元,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纪录片产业仍处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较2016年之前有所放缓。其中,纪录电影票房出现滑坡,由2018年的5.34亿元降至2019年的1.49亿元。2019年,全球纪录电影波澜不惊,各国均没有现象级作品。中国上映国产纪录片19部,票房5319万元,冠军《四个春天》为1147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纪录电影现实题材增多,呈现了当代社会文化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四个春天》讲述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零零后》彰显国际化语境里的中国教育现状;《大河唱》《尺八·一声一世》讲述民族音乐的故事;群像电影《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燃点》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凡人素描。 北京大学教授陆地在发布会现场指出,中国纪录片市场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繁荣。如果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就,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拓宽纪录片的投资渠道,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市场化程度,减少对平台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纪录片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质量。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于2009年开始发布,已经连续11年。哔哩哔哩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说,报告同时具有文献价值和美学价值,能从中看到中国纪录片走过的道路,又可以学习、交流,从中得到启示,助力纪录片创作。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井水清表示,今年的新版蓝皮书有个新特点,即中英文合集出版。前面两年,五洲传播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合作推出了蓝皮书国际版,得到国际同行的欢迎和关注。相信新版蓝皮书更具国际化视野,将成为国际纪录片业界了解中国纪录片发展的窗口和中外合作的行动指南。

癫螳螂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纪录片“转型年”如何走?

导读:4月18日下午,“国际视域下中国纪录片产业与传播论坛2018”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下简称“《报告2018》”)的国内版与国际版,多角度分析2017年世界纪录片发展趋势,为纪录片行业提供了前沿状况与专业思考。文 | 多米发布会现场,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对2017年度纪录片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盘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仑表示,《报告2018》是自己手边实用的行业指导工具书,从中能获得对事业和产业激励机制的启示及思考。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也对《报告2018》做出了较高评价,认为《报告2018》中用数据充分论证并反映了2017年作为纪录片转型之年的独特经验。旅英华人导演书云评价,《报告2018》(国际版)的发布是一次非常大的突破,国外纪录片从业者对此书也表示了高期待。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张同道教授的介绍,了解一下过去一年中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未来趋势预测。▲世界纪录电影发展平稳,但缺少现象级作品2017年,全球纪录片佳作不断,但缺少现象级作品。美国院线纪录片全年出品164部,票房冠军为中美合拍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出自Netflix的纪录片《伊卡洛斯》荣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新媒体纪录片已经登上舞台。纪录片大师频出新作,美国直接电影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法国新浪潮电影老祖母阿涅斯·瓦尔达《脸庞,村庄》,新纪录电影主将埃罗尔·莫里斯的《苦艾草》和90岁的克劳德·朗兹曼的《燃烧弹》,均成为值得关注的年度电影现象。▲世界纪录片战略调整,公司兼并,主帅换人2017年,美国探索传媒集团加入数字新媒体大潮,收购斯克里普斯网络互动公司,向新媒体、特别节目和产业发展。迪士尼收购国家地理频道,后续发展有待观望。福斯传媒集团中国区节目及制作总监王雁表示,国家地理的创作在求新求变的同时,仍将持续保有其原有DNA进行创作。英国BBC发布年度新计划,重申BBC背后的核心哲学是平等思想:每个人都有权利接触到最好的节目,无论他居住何地,贫穷或富贵,老迈或年轻。亲安倍政权的日本NHK会长辞任,新会长上田良一表示“要重塑共公众对NHK的信赖”,回归媒体中立立场。《731部队的真相》揭露日本731部队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反思人性之恶。▲中国纪录片年收入超60亿,卫视频道表现强势根据统计,2017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39.53亿元,年生产总值为6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中国纪录片已形成一个以专业纪录频道、卫视综合频道为主力,以新媒体为重要支撑的基本格局。卫视纪录片传播力度提升,《本草中国》第二季、《老广的味道》第二季、《本草中华》《百匠百心》等节目呈现出季播化、品牌化的特点,“纪实+”产业群渐见雏形。▲新媒体纪录片大势发展,IP开发、自制成为未来趋势2017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的活跃用户规模保持“三国鼎立”的格局。新媒体纪录片特点突出,培育IP、开发IP市场成为新媒体纪录片发展趋势。自制突出,腾讯视频成立了“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优酷致力于打造纪实院线,B站推出了针对纪录片的“寻找计划”。短视频发力,给纪实影像产业化更大的想象空间。▲纪录电影开启院线时代,历史文化题材接近成熟纪录电影《二十二》斩获1.7亿元票房,成为年度世界纪录片票房冠军,开启了中国纪录片新世纪的院线时代。历史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发育接近成熟,如《记住乡愁》第三季、《本草中国》第二季、《传家》第二季等。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提供多维视角。如《生门》《零零后》《极地》等。恰逢中共十九大、建军90年,出现了《辉煌中国》《航拍中国》《大国外交》《强军》等作品。国际合作成为常规制作模式。同时,国际媒体对于中国的关注持续增强,一带一路成为年度主题。

非不我告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二〇二〇》发布 新媒体改变纪录片播出格局

有“中国纪录片蓝皮书”之称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于4月18日在线发布,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66.60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为近10年来最低值。新媒体对纪录片生产总量贡献加大,成为影响纪录片播出格局的最大变量。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说,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对纪录片产业有局部影响。但如果只统计电视和新媒体纪录片总产值,2019年同比增长10%。纪录片产业实际上仍处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较2016年之前有所放缓。中国新媒体纪录片快速崛起,成为影响纪录片播出格局的最大变量。播出渠道的多样化,为纪录片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播出机会和收看群体。2019年国内新媒体对纪录片总投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18.2%。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纪录片仍然是美食类节目。中国电视纪录片与网络纪录片传播前十榜单上的作品无一重合,说明观众分化日益明显,两个群体交叉部分越来越少。2019年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呈现出新趋势,题材丰富多元,合作形式多样,形成立体交叉的传播格局。具体来看,自然地理仍是国际传播的硬通货,优秀传统文化从故宫、长城等常见符号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美食也成为国际语言,更多现实生活成为国际传播题材。此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纪录片从业者行动迅速。短视频快速直播,《武汉日记2020》《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疫战》等留下珍贵的疫情记录。北京卫视《生命缘》、上海广播电视台《城市的温度》、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等片焦点是武汉,景深在全国。中国国际电视台的《武汉战疫记》、解读中国工作室的《中国抗疫志》则全视角、大跨度讲述了中国的抗疫历程,既有宏观大局,又有微观细节。发布会上,张同道表示,如何平衡政治、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建构多元共生的纪录片生态,依然是中国纪录片需要努力的方向。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陆地说:“2019年中国纪录片的另一个特征是微纪录片正在崛起,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源头活水。”他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视频化程度的提高,以微电影、微视频、微纪录片为代表的微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不断丰富纪录片的新品种和新的表现方式。创作主体的多元化和创作题材的多样化,无疑会扩大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强化纪录片的生活化和新闻化特征。陆地认为,中国纪录片要取得更大的成就,还需要在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进一步拓宽纪录片的投资渠道,完善产业链;二是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市场化程度,减少对平台的依赖程度;三是进一步加大纪录片的国际化程度。此外,还应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质量。“纪录片产业最终还是要靠产品的质量和创新,靠产品的文化魅力和市场价值取胜。”陆地说。(记者 刘阳)来源:人民日报

成人礼

CDRC《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

4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 ,简称CDRC)举办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发布暨‘纪录片的边界、类型与产能、价值’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负责人何苏六教授依托CDRC13年产业数据支撑,对2017年度纪录片整体表现以及纪录片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回望与前瞻,发布了中国最权威的关于纪录片行业的年度报告。一.数据之外,产业之内CDRC结合近年来纪录片市场的发展,认为中国纪录片是一个价值和市场均被严重低估的产业,被低估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方面:1. 纪录片产业数据之殇:新语境下全领域产业数据统计困难,真实信息难以完全统计。产业数据的严重被低估导致纪录片市场不被看好。2. 新兴媒体、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及民间力量:纪录片产业水平面下的隐形冰山。4. 边界与类型跨界之争:纪实短视频、户外纪实真人秀、网络直播等泛纪实内容划分归类模糊,新的媒介语境倒逼学界业界重思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5. 纪录片价值多元性尚未被清晰划分和认同。由此,CDRC在本次发布和论坛中提出“数据之外,产业之内”的概念,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和产业背景对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产能与价值进行了深入解剖和探讨。二.2017年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透视1. 电视媒体:专业频道播出时长基本饱和,央卫视迎来平台期。根据CDRC年度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约2万小时,同比增加5.8%;各级电视机构投入电视纪录片制作(不含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用于扶持支持国产纪录片生产的资金,超过38亿元(不包括新媒体、民营机构等其他渠道)。在党的十九大在京召开前夕,央视和地方电视媒体集中播出了一批符合时代主旋律的电视纪录片,取得良好收视,并在全社会取得巨大反响,纪录片在观看体验上的视听兼备、内容上的深入浅出,让它可以成为政治传播的拳头文本。CDRC研判,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在主流话语回归的大趋势下,纪录片在政治传播中的潜力将被进一步发掘和释放。2. 院线市场:纪录电影成为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2017年,获得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44部,同比增长37.5%;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9部,同比增长50%,数量再创新高,有79.5%的纪录电影没有进入到院线;纪录电影总票房为2.6 亿元;票房再创新高。纪录电影在2017年整体表现良好,CDRC在发布中对中国纪录电影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纪录电影必将成为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但同时指出,当下纪录电影市场意识和导向不强,行政化思维过重;产品定位、营销发行、产业链开发等欠缺;缺乏成熟和包容的院线发行放映机制的建立;观众对于纪录电影的认知与观赏习惯培育十分必要。3. 新媒体: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2017年,纪录片全网视频总点击量为12928.6亿次,纪录片总点击量为90.5亿次,占比0.70%。其中,腾讯、爱奇艺、优酷土豆的纪录片视频点击量占比分别为37.8%、32.8%、20.4%。相对于热门网络影视剧和网络综艺,纪录片网络点击量仍然偏低。但在新媒体时代,纪录片放下过去高冷的身段,不少成为新晋网红,不但长期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网络议题,而且成功打入青少年喜爱的弹幕网站。2017年,互联网视频点击活跃的纪录片共计2631部;从网络传播效果看,网络媒体、微信公号及社交网民对纪录片的关程度加大,超越往年。优秀纪录片的涌现不断吸引大众眼球。在新的媒介技术驱动下,网生纪录片尤其是纪实短视频热潮的出现,成为媒体融合时代泛纪实内容生态新景观。在发布会上,CDRC针对对纪实短视频这一风口进行了专题案例与观点研讨,具体观点将在《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中呈现。4.纪录片间接经济效益评估近几年纪录片迅猛发展,除去纪录片的版权收入外,纪录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得额外间接经济收入,且推动相关地区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经济发展。在“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产能与价值”主题下,CDRC在会上对纪录片的产业和价值进行了更加多维的解读,分析了纪录片在IP品牌塑造与运营、衍生品开发、品牌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可能性,提振了在场诸多业界人士的信心。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最新确立的纪录片边界和类型划分,据不完全统计,当下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规模已超100亿,带来的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可限量。结合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CDRC在回望自2010年以来的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的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如下展望:1. 边界与类型:在新兴媒介技术驱动下,泛纪实内容生态呈现出新景观,纪录片边界和类型的模糊化,让产业背后拥有更多想象力。2. 国之公器:纪录片主流话语回归,新时代纪录片的政治身份将被继续强化。3. 产业重思:中国纪录片进入政治化产业时期。纪录片的产业化同时也是一次国家在文化领域的谋变,是一场基于国家文化安全和当今社会价值考量所展开的一次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选择。由此,中国纪录片的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化产业时期。4. 数据共享: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业界学界合力拓展产业规模。5. 多轮驱动:互联网、院线、主流媒体、公众构成新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6. 纪实短视频:从全民纪录到全民创作,纪实短视频成为泛纪实内容生态的新晋力量。7. “纪录片的影院观看”会成为一种纪录片接受的新常态,和纪录片产业板块的重要一极。“CDRC前沿发布”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的重要品牌项目,是国内独家以数据思维、数据手段纵览纪录片行业的发布项目,为催化中国纪录片产业标准、加速培育产业数据体系、推动产业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科学参照。此次CDRC在多年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数据之外,产业之内”为发布理念,重思纪录片的边界与类型、产能与价值。得到在场各大纪录片专业频道、知名纪录片制作公司、网络视频的负责人一致认可,与会者主张由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牵头,根据新的时代和媒体语境对纪录片边界、类型、产业、价值进行权威学术定义和总结。本次发布和论坛的核心内容将在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今年年中发布的另一品牌产品——国家级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中具体呈现。(光明融媒记者牛梦笛)

是何言也

艺恩发布:《2020年Q1在线视频内容市场研究报告》

2020年春节假期的延长、节后用户"宅居"生活的持续,激活了在线娱乐经济,在线视频、短视频、游戏、社交等娱乐消费快速上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在线视频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同比上升7%,春节后流量红利长尾效应延续,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在线视频APP日均活跃用户数、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居高不下。在"宅家"经济的娱乐刚需下,视频平台上线多量内容,内容上新数量整体上扬,影、剧、综、动漫、纪录片五大类内容全线出击,以优质内容争夺用户注意力。此次,艺恩发布《2020年Q1在线视频内容市场研究报告》,从在线视频宏观市场分析、影/剧/综/动漫/纪录片分内容市场盘点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三个维度洞察Q1在线视频内容市场的变化,站在流量红利的新风口、再探视频平台内容新格局。Part.1 宏观市场概述产业整体 | "云娱乐"催生"宅家经济",视频平台迎来消费新增长"云娱乐"需求增长刺激用户活跃度提升,在线视频消费多维增长。在线视频平台中,腾讯视频用户活跃持续领先。内容整体 | 视频平台五大类内容全面开花,各视频平台争夺头部内容内容上新数量整体上扬,电影消化存量、综艺减量明显。优质内容吸睛,腾讯视频以6成头部内容覆盖率领跑TOP20剧综榜。Part.2剧/综/动漫/纪录片市场盘点2-1剧集篇剧集 | 剧集上线总量下降5%,腾讯视频头部剧覆盖率第一台播剧上新减少9部,剧集总量同比下滑5%。2020年上新剧集中,播映指数TOP10剧中腾讯视频占据6席,前五全覆盖,引领头部市场。剧集 | 平台独播内容布局加强,《安家》领衔独播榜独播剧数量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各平台力求内容差异化。腾讯视频独播剧《安家》用户热度与观看度双榜居首,现实主义题材受追捧。剧集 | 大IP网络剧备受欢迎,《三生三世枕上书》综合表现最佳网络剧占比超7成、上新数量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成为用户"宅"娱乐的重要内容源。视频平台是承载IP剧的主阵地。用户热度TOP10网络剧中、IP改编剧占7席,其中腾讯视频独播剧《三生三世枕上书》播映指数最高。2-2综艺篇综艺 | 版权综艺支撑大局,腾讯视频季播综艺质、量双优新年节庆、晚会激增,电视综艺上新数量远超网络综艺。45部季播综艺中腾讯视频20部占比超4成,TOP10节目中覆盖7部,季播综艺的质与量,腾讯视频双双领先。综艺 | 季播版权综艺占比不足3成,《歌手》领跑"综N代"热度榜常规综艺和晚会鼎力,季播综艺退居二线、共计上新22部,其中腾讯视频覆盖率过半、领跑。"综N代"与原创节目各占一半,腾讯视频引领"综N代"市场。综艺 | 平台持续发力网综,春节期间多平台网综竞相播映Q1腾讯视频播出12部网综、占比超4成,领跑网综市场。春节多网综同台竞技, TOP10网综中,腾讯视频独占5部、质量占优,其中《吐槽大会4》播映指数最佳。2-3动漫篇动漫 | 国漫主控市场大局,头部内容覆盖四种类型、集中度高根据2020年新上线国漫分级,少儿动画上线数量是国漫的1/3,国漫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头部国漫覆盖奇幻、冒险、搞笑、恋爱四种类型,集中度高。2月29日《斗罗大陆》单专辑单日播放量8000万破纪录。2-4纪录片篇纪录片 | 美食飘香、现实纪录类高观看,《沸腾吧火锅》成新爆款截至3月10日,2020年视频平台共上线42部纪录片,优爱腾纪录片覆盖率均超3成。头部纪录片腾讯视频覆盖最多,《沸腾吧火锅》观看度夺冠。另外,与疫情相关的现实向纪录片有5部,真实"战疫"记录引发全民高关注。总结与洞察市场总结产业:"宅家"娱乐需求增长激发在线娱乐用户活性提升,短期内在线视频行业涌入大批流量。平台:内容优劣决定流量红利消化度,腾讯视频多部优质剧综领跑头部市场,平台用户活跃度、用户粘性及付费用户增量显著。内容:在线视频内容整体增多。用户"宅家"需求下,视频平台娱乐内容上新数量上扬,在线电影数量激增、综艺大幅减量,剧集、动漫影响相对较小。剧集:剧集上新数量略减,网络剧主导剧集市场,腾讯视频独播剧《安家》与《三生三世枕上书》分别占领台播榜和网播榜热度之冠,头部台、网剧双双领先。综艺:受节庆晚会影响,版权综艺数量环比骤增、支撑大局,1-3月季播综艺中腾讯视频以44%占比最高。视频平台持续发力网综领域,春节期间《吐槽大会4》最受用户欢迎。动漫:少儿动画与国漫上线总量同比减少,《斗罗大陆》等优质国漫主导动漫市场,奇幻、冒险、搞笑、恋爱是国漫市场四大热点类型。纪录片:用户宅居生活下,美食类《沸腾吧火锅》观看度最高,头部纪录片中疫情相关现实向纪录片数量最多。未来趋势洞察◆"亿级"会员时代,视频用户流量红利还待进一步释放,但此次受疫情影响用户激增并非常态,未来视频付费用户将进入缓慢增长期;◆在流量红利的刺激下,精品内容是拉新用户的重要利器,视频平台如何布局优质内容成为致胜关键,根据已获悉Q2剧综预排内容,多部S+超级内容或将在Q2提前释放;◆平台用户圈层、细分趋势下,纪录片、动漫、电影等青年内容关注度上升,垂直内容将成视频平台下一步内容布局的重要领域。

对不起

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一线城市新中产为主要受众,短、深、广成纪录片新形态

一线导读:近两年,纪录片关注度和市场规模不断上涨。受众主要以一线城市的新中产阶层为主,年轻受众偏爱的纪实题材TOP3分别为美食、人文及文化传统。同时,随着头部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等纷纷入局,既加速了纪录片内容的产出,也改变了纪录片市场的格局。来源丨广播广告圈继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走红以来,纪录片这一曾经居庙堂之高的小众内容类型,借助新媒体的裂变传播,华丽转身,走向大众。近几年,纪录片的网络关注、资金投入、产量及市场规模不断上涨,其中,随着中国媒体形态的变迁,新媒体纪录片(新媒体指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的发展尤其显著。数据显示,2017年,全网纪录片总点击量90.5亿次,同比增长13.1%;生产总投入超39亿,同比增长14%,新媒体机构投资6亿,增幅达到50%;电视纪录片全年总产量约2万小时,同比增加5.8%,新媒体纪录片产出更是上涨了50%。新媒体纪录片井喷式的发展,极大地丰富甚至革新了纪录片的制作及传播模式,纪录片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定量调研及定性访谈,通过对腾讯、优酷、二更、马马也、中国纪录片网等21家纪录片制作、传播平台、研究机构及广告公司专家深访,独立第三方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特别发布《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完整地呈现了当下纪录片市场的受众特征、正在经历的转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线新中产为主力受众共鸣成打动年轻人分享主因相比影视综漫,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写实,它的镜头均源自非虚构的现实,这一方面导致了纪录片创作门槛高、叙事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它的高品质,而高品质的内容也为它吸引了大批高品质的受众。AdMaster数据显示,纪录片的受众中,76%来自一线城市,55%月薪在7000到2万之间,82%年龄为18到35岁,74%接受了本科及以上教育,这意味着纪录片的观看者,主要以一线城市的新中产阶层为主。关于观看纪录片的动机、时段、偏好的内容等,数据显示,超68%的受众观看纪录片以放松心情、扩充知识面为目的,睡觉前是观看纪录片的高峰时段,偏爱的观看的内容类型TOP3分别是纪实/访谈、美食及历史。虽然一直以来,表达国家意志、传递社会价值导向都是纪录片的重要主题,但随着舌尖系列、《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美食、文化类纪录片的风靡,纪录片的题材越来越丰富,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只要“投其所好”且有“对口”的宣发渠道,纪录片完全可以在年轻人群中拥有强大的粉丝和口碑,据统计,《我在故宫修文物》有高达70%的受众是18-22岁的年轻人,AdMaster数据显示,61%的年轻用户会愿意主动分享引发其共鸣的内容,18-25岁的年轻受众偏爱的纪实题材TOP3分别为美食、人文及文化传统。纪录片成内容竞争高地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纪录片能够吸引优质、年轻化用户的特点,以及短视频流行推动的受众对视频内容的依赖,使得头部视频网站、主流视频原创平台及短视频平台等纷纷加强了纪录片内容的布局。众多玩家的加入,既加速了纪录片内容的产出,也改变了纪录片市场的格局。据AdMaster观察,纪录片市场的生产、采买、传播、赞助及用户正在发生以下5大转变:1. 单一的内容采购/销售模式向更为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发展,联合出品、联合制作逐渐增多;2. 以视频网站为首的网络平台从渠道维度向内容维度发展,从购置内容向自建内容与合作内容拓展;3. 新媒体、PGC等新型内容平台涌现,多渠道发布自身内容,并设立运营部门管理渠道,与网络平台之间逐渐有模糊边界的趋势;4. 原先不参与内容生产的用户正在并将持续展现出其独特的能力,参与到内容创作中;5. 品牌对纪录片有更多的期待,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内容和渠道中。基于以上五大转变,纪录片播出平台目前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头部为央视等主流融媒体平台,腰部是主流视频平台及二更等新媒体内容机构、社交媒体、知识平台,底部则为抖音、快手等UGC短视频平台。短、深、广成纪录片新形态赞助需找寻内容与商业平衡点新媒体作为一种平台和驱动力,推动纪录片栏目内容的样态创新,造就了更适合其传播特性的“短、深、广”纪录片新形态。不同纪录片从业者也意识到了网络对于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性,微纪录片成了很多纪录片栏目的新尝试。如央视制作的系列纪录片《故宫100》,二更传媒创作的微纪录片《中国人的一天》等。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受众可接受的影片时长虽有所差别,但他们普遍对3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具有高接受度。AdMaster数据显示,对于美食、访谈、传记、旅行类视频,11-30分钟更受偏爱,社会热点、时事、财经、自然风景类视频,偏好时长趋向于6-30分钟。为了适应纪录片“短、深、广”的形态变化,视频创作机构已经开始尝试新的生产模式。基于用户参与及传播的特点,二更提出了“新纪实”的概念,让用户成为故事的主角,成为节目共创的重要力量,并聚力融汇成观察这个时代的敏锐。我们希望把握美好时代的时间维度,聚焦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好故事。比如,2018年七夕,二更全国范围内甄选七对异地情侣,帮助他们惊喜相见,在24小时内《飞越万里去见你》,用户全程参与节目的选题供给与录制,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是节目共创的主要力量。未来,二更将会以新纪实的形式,价值共创,运用规模化、标准化的能力,更多运用于纪实类节目的制作。纪录片形态的变化还对品牌赞助带来了挑战,制作方和品牌需要在更短的时间中平衡内容与商业。据AdMaster SEI数据库数据,与情节结合的深度植入方式品牌回想度高达40%,软广(指中插小剧场)能使产品购买兴趣度提升31%,此外,受众普遍对片头/片尾的鸣谢广告、场景中商品摆放、视频角贴等干扰性较低的广告不感到反感。AdMaster首席内容官王玉梅(Maggie Wang)表示:“与消费分层的社会经济环境一致,如今的内容消费市场分层趋势也愈发明显,纪录片作为小众内容类型,吸引了大量高知高消费人群,新媒体多变的形态正在培养受众持续观看纪录片的习惯,这既是纪录片产业的机遇,也为品牌触达新中产提供了机会”。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在重新定义纪录片,纪录片行业从业者也需要重新审视产业的变与不变。《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完整版

鬼作秀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5月27日在成都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亮点,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自2015年首次发布后,已连续发布四年。《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完整呈现了2018年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状况、特点与趋势,并对2018年最热门的短视频领域进行重点剖析,对网络视听内容发展趋势进行专家预判。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结在发布会现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涵盖了2018年网络视听行业的12大特点及趋势。1、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视听领域监管加强,短视频尤为突出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规范文件,要求短视频、网络直播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内容管理,严肃整治部分违规平台和节目,以维护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保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从机构把关、内容市核两个层面为规范短视频传播秩序提供了依据。3月,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以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2、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7.25亿,短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明显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7.25亿,占整体网民的87.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应用类型;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网民使用率为47.9%,呈下降趋势;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3.01亿,网民使用率为36.4%,呈男性化、高学历、城镇化特征,以消费能力较强的20-39岁、二线及以上城市人群为主;互联网电视激活终端规模1.86亿台。短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最近半年新入网的网民对短视频的使用率为53.2%,仅次于即时通信、网上搜素和网络音乐,排在第四位。3、付费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头部平台内容付费成营收主力优质的独家内容、多样化的运营措施推动订阅会员数量强劲增长。截至2018年底,爱奇艺订阅会员人数达8740万,较2017年底增加72.0%,其中付费会员占比达到98.5%;腾讯视频会员达8900万,同比增长58%;阿里巴2019财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到6月)业绩显示,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率达到200%。付费会员收入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未来综合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将进一步完善。2018年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42.4%,超越广告收入(37.2%),成为营收主力。就综合视频应用整体而言,内容付费收入占比为34.5%,较2017年底上升6.4个百分点,广告收入占比47.1%,较2017年下降2.4个百分点。4、短视频应用对增加网民上网时长贡献显著,整体使用时长反超综合视频应用2018年12月,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达5.69小时,较2017年12月净增62.9分钟。其中,短视频的时长增长贡献了整体时长增量的33.1%,排在首位,综合视频应用亦贡献了3.1%的时长增量。2017年6月,短视频应用的用户使用时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仅为2.0%,到2018年6月、2018年12月,这一数字分别增长到8.8%、11.4%,同期综合视频应用的用户使用时长则从10.9%下降为9.2%、8.3%。从这两类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来看,2018年以来,短视频应用日均使用时长迅速增加,与综合视频应用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并在2018年6月实现反超,且优势逐步拉大,2019年2月(春节期间),两者之间的使用时长差距达到峰值。5、网络视频收看终端设备多样化,手机屏最普及,电视屏潜力最大网络视频用户(含短视频)的收看终端呈多样化特征。其中,手机终端数量为7.25亿,用户使用率为99.7%,排在首位;其次是台式电脑,终端数量为3.61亿,用户使用率为49.8%;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分别为37.9%、32.4%,终端数量分别为2.75亿、2.35亿。互联网电视作为未来智慧家庭生活娱乐的核心入口,截至2018年底,覆盖终端2.51亿,激活终端1.86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商业前景广阔。6、网络剧市场增速变缓,圏层爆款频出,优质中小IP受欢迎2018年,全网共上新283部网络剧,较2017年减少了12部,处于增速变缓的变革期。圈层爆款出、热门短剧受欢迎是今年网络剧市场的主要特点。热门圈层剧具备节奏紧凑、故事引人入胜、演员演技在线、制作精良等特点,助推网络剧行业快速发展。从平台看,爱奇艺集中了近半数的上线网络剧,是网络剧播出的主要平台。就类型看,原创网络剧依然占主导地位,但IP剧热度较高,播放热度TOP20的网络剧中,原创剧的数量仅为2部,其余18部全是IP剧。未来,网络影视还是要回归对内容本身的打磨和推敲,创造更多更好的原创作品。7、网综市场BAT、芒果TV四足鼎立,进入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2018年网络综艺市场整体投资规模达到68亿,同比增长58.1%,投资规模迅速提升。头部、腰部网综全面升级,尾部网综市场进一步被压缩,进入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全网新上线网络综艺节目162档,其中腾讯视频、爱奇艺分别上新63、55档,在整体中的占比均在30%以上,优势明显;优酷、芒果TV的数量分别为24、22档,占比在13%左右。播映指数排在前列的网络综艺节目以真人秀为主,题材涉猎广泛。播映指数TOP10的榜单中,优凭借“这就是”系列内容数量占比稍有领先,在腰部11-50名中,腾讯视频凭借多部垂直精品网综表现亮眼。8、网络电影减量提质,分账模式多元化发展网络电影整体质量稳步提升,精品化趋势明显,独播、付费比例不断扩大,分账记录再创新高。2018年,新上线网络电影1523部,同比下降19.5%,其中独播网络电影占95.2%,付费电影占88.6%,平台对独家合作影片提供更高分成及补贴,吸引优质内容,保证平台优势。继爱奇艺之后,优酷、腾讯视频也相继公布最新分账模式,优酷平台播出的《大蛇》单片分账金额突破5000万元,是年度分账金额最高的网络电影,此外还有33部网络电影的分账金额破千万。网络电影时长进一步向院线电影靠拢,“院网同步”成为新的发行模式。9、网络纪录片吸引年轻受众,成为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新动能2018年,各大综合视频平台加大纪实内容开发与投入,网络自制纪录片产量迅速提升,在影响力上,已经成为可与电视比肩的重要一极,甚至在吸引年轻受众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带动纪录片产业整体发展向好。《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创新中国》《纪实72小时》等纪录片在点击量上名列前茅。此外,各视频平台还对一些成熟的纪录片品类进行挖掘,产生出新的有生命力的作品,吸引固定受众群体。主流电视机构与新媒体合作播出纪录片,也成为比较成熟的范式。10、短视频应用在中老年、低学历、高学历、中高收入人群中加速渗透在短视频忠实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接近七成,在校学生群体占将近四成,一线、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相对较小,五线城市用户占比大。2018年中、年底数据对比来看,短视频应用在中老年、低学历(小学及以下)、高学历(本科及以上)、中高收入人群中的使用率提升明显。40岁以上用户的使用率在半年内提升了12个百分点以上;小学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的使用率分别提升了8.5、12.6个百分点,这两类人群在短视频用户中的占比也进一步上升;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人群对短视频的使用率均提升了7个百分点以上,远高于低收入人群。11、网络视听领域资本市场活跃,各大头部平台被看好2018年,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12起,媒体及阅读领域是投资人关注的热点,投融资事件数量最多,为164起,占39.8%;其次为视频/直播领域,投融资事件为70起,占17.0%。资本市场对网络视听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占整体的七成以上。从公布具体金额的投融资事件来看,投融资金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有19笔,主要集中在短视频、直播、音频领域,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事件为今日头条的F轮——上市前投资,投前估值750亿美元。资本市场上,芒果TV成为A股首家国有控股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爱奇艺、虎牙直播、映客、趣头条、腾讯音乐等企业在2018年相继上市。12、长、短视频融合创新发展,优质内容是核心竟争力主要来自视听平台、内容制作机构、媒体以及研究机构的752份专家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未来一年内容赛道细分领域发展主要有以下六大趋势;家庭类、悬疑类网络剧题材被看好,挖掘好故事成为行业共识;“互动剧”认知度不高,“泡面剧”前景被看好;访谈脱口秀类综艺最被看好,原创文化类节目“逆袭”突破;“微综艺”认知度近六成、“微型化”或成为行业趋势;网络纪录片促使纪录片受众结构转变,网络电影期待破圈;超过五成被访者看好竖屏内容,内容单一化成为Vlog发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