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长春市又成立了一所高校,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由原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转设更名而来。听起来“建筑科技”比“城建学院”更具有公办高校的风范。在国内高校名称中含“建筑科技”的大学此前只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所,如今有了新晋成员。目前国内的“建筑”大学越来越多,此前的许多建筑工程学院在升格大学之时顺便取消了“工程”直接叫建筑大学的居多,比如沈阳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都采用的这一策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独立学院(俗称三本)之中除了少数高校还能继续维持甚至有了更好的出路之外,大多数都走上了转设更名之路。在更名之路上,有些大学直接采用原来的名字,只是稍做变动,比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更名为郑州西亚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直接去掉前缀改名闽南科技学院;而更多的民办大学在改名之中都尽量摒弃自己原来的“民办风”,至少在名字上接近公立高校。比如国内唯一叫大学的原三本高校吉林外国语大学,建立之初的名字是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是不是听起来满满的民办风格,而在2018年改为吉林外国语大学之后不明真相的还以为和其他公立的外语大学差不多呢。吉林外国语大学国内有些民办大学的实力还是不错的,比如武昌首义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西安翻译学院等高校在当地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其中的王牌专业就业情况甚至超过许多二本高校。其实要说民办大学一直以围绕自己的特色专业来发展,竞争力还是可以的。但是随着高考人数的急剧增加,一些民办高校也逐步走上了盲目扩招之路,开设专业已经脱离了办学初衷,开设专业五花八门,时下什么热门开什么,结果搞得连原本的王牌专业实力却在走下坡路。武昌首义学院高校建设还应回归教育本质,以自己的擅长领域来展开专业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满街走的社会中始终具有竞争力。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自从建校以来就一直本着“城建”来发展,所有的学院及专业都是行业内专业,结构工程,给排水,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都是建筑行业内的热门或者急需专业。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6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江华 庞鑫鑫)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精神,深化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营造国际化氛围,并为学校专业教师、行政管理教师创造学习进修新机会。吉林建筑科技学院与泰国格乐大学在签署合作协议基础上开展硕博研究生培养,在4月30日成功签订学生硕士直通车与教师硕博委托培养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就硕博研究生项目内容,授课方式方法,合作意向等方面达成友好共识。该项目设置博士学制3年、硕士学制2年,按照泰国高教部关于硕博研究生各专业教学大纲的审批要求,采用中文授课,并于2020年5月开始启动招生。由泰国英语教学奠基者格乐博士(美国大学 David & Elkins 博士)创立于1952年的泰国格乐大学是国际大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IAU)、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学校致力于以发展智慧型社会、创造培养知识体系和发展教学体制为目标,设有本硕博三个层次,下设工商管理学院、传播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法律学院、政治沟通学院、国际学院。开设本科大类专业20个、硕士专业8个、博士专业6个,细分培养方向共计123个。其中政治关系、公共管理是泰国国家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教育学、体育、法律是泰国教育主管部门特批可中英泰多语言授课的示范型优质学科专业。此次合作,双方秉承着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实现优质人才和师资的高质量培养,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国际友好交流与合作。这必将对拓展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有效实现多元化国际办学产生积极的重要推动作用。
未来网高校频道4月1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庞鑫鑫)4月10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召开了硕士点建设工作会。该校校长韩立强、副校长陶进、副校长赵海平,科研处、人事处、土木水利等5个硕士点建设负责人及各学科领域负责人参会,会议由赵海平主持。会议开始,由土木水利硕士点建设负责人赵俭斌、电子信息硕士点建设负责人尤文、建筑学硕士点建设负责人任乃鑫、工程管理硕士点建设负责人丁晓欣以及艺术硕士点建设负责人缪肖俊分别对硕士点建设的主要情况,意见措施及建设规划等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和总结。随后,陶进对《关于扎实推进2020年学校硕士点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要求各专业点建设负责人要围绕目标任务,在学科方向凝练、纵向和横向课题及其经费、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学术氛围、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好2020年硕士点建设工作计划和审核准备。接着,韩立强讲话,他表示:硕士点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和根本性工作。从学校目前状态看,这项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很多,任务很艰巨,需要我们找准短板,措施到位,精准发力;同时要有规划,有目标,持续努力。各硕士建设点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已出台的有关博士引进、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激励政策;硕士点队伍建设是核心,要将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采取灵活的“柔性引进”和“成果转移”等政策,启动学术(学科)带头人遴选;要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努力提升硕士点的建设水平。最后,赵海平要求各硕士点建设负责人结合会议提出的建议继续梳理,强调重视自有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加强自有硕士生导师的培养,要让更多的成果体现学校为第一完成者。据了解,此次会议明确了该校硕士点建设的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学校还将继续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强化激励机制,更好地引领学校硕士点建设工作,为最终获得硕士授权点打好基础。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非营利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2000年6月成立的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校坐落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拥有学建大路、迎宾路两个校区,占地80余万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教学、实训场馆和标准化公寓总建筑面积45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000余万元和馆藏纸质书84万册、电子图书66万种、中外文期刊350余种,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0亿元,完全满足了学校本科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2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39个,涵盖了“工、管、艺、文”四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一支以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577名专任教师中,有二级教授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级专家称号8名、省级教学新秀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目前学校拥有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学校建有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吉林省“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2015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7年被批准为吉林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研项目6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级应用型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4项、省级教研项目14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优秀教材三等奖3部。学校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党委获得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获得吉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国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多项奖项。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获得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本科教育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搞创新,脚踏实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创建百年民办名校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定位:面向城市建设、运行和管理领域,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培养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扎实、善于实践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聚集了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级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省级教学名师等高级人才。学历教育:实行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学制4年(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学制5年)。颁发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奖助学金:学校鼓励在校生刻苦学习、励志图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奖励在学习、科研以及社会实践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设有城建励志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并同时享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始终以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双高”为导向开设了贯穿学业、就业、职业、创业全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每年组织“百家名企进校园”举办多场次、多层次的校园毕业生招聘和推介活动,毕业生就业范围涵盖了中建、中铁及中冶等“国”字头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省内高校前茅,每年有一批毕业生被国家“985”、“211”重点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校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转换制度,为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梦想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提供了场所和平台,推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健康发展,获得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被吉林省公务员局、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吉林建筑大学,简称吉建,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吉林建筑大学前身是1956年国家城市建设部创建的长春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是吉林省第一所土建类中等专业学校,也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成立“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的土建类本科高等学校。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亿元,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2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设有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等18个院部,开设本科专业45个,涵盖工、管、理、艺、文、法六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3000余人,研究生近千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优势学科:建筑,土木,交通就业也不错:想学土木工程,那我可以告诉你,吉林建筑大学在同等分数线的学校来说还是不错的,虽说不是985,211,但是作为一个建筑类重本,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过我在的那几年已经有点下滑了,我们校招阶段中建八局已经不去我们学校了,据说是往届毁约太多),我们那届中建一局、三局北京公司、五局、七局还有中铁几个局都去了。这个学校虽然是在吉林,但它的建筑学科还是挺不错的,关键是他有众多的调剂名额,我这里列出的只是她的凤毛一角。还有一些其他的工科专业也有一些调剂名额比如电气工程。这个学校大概有十次复试,就是因为它很多专业招不满。如果你的分数不高,真的是可以考虑一下。大家也可以看看我这个视频。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庞鑫鑫)7月9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召开2020年校级科研立项线上答辩评审会。评审会由该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韩立强教授主持,校学术委员会23名成员,67个科研项目申报人以及科研处相关人员参加了评审会。 正式评审前,召开了校学术委员预备会,副主任委员陶进教授对评审基本要求、办法、程序和时间安排等进行布置:评审分为两大组进行,一组评审34项(重大专项、中青年扶持和平台专项),二组评审33项(青年培育)。 评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围绕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案、前期研究基础、科研团队等方面进行汇报,并接受专家质询。各学术委员依据事前审核的申报材料,结合现场汇报,本着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申报人给予针对性、有侧重的指导和评价。 评审会历经近6个小时的汇报、答辩、评审打分,最终确定49项科研课题为学校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总立项率73.1%,同比去年增加8项。 49个立项项目分布为:重大专项3项;中青年扶持项目18项(科技类10项,其中重点5项、一般5项;社科类8项,其中重点3项、一般5项。),青年培育项目23项(科技类17项,社科类6项。),平台专项5项。 今年特殊时期用特殊的方式开展的校级科研课题评审体现出两个特点。第一,“云端”远程提问、回答和交流的方式新颖、轻松,申报人通过屏幕共享,直观表达自己课题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通过一问一答的交流,拉近了申报人与专家之间的距离,同时又能让更多教师有机会线上参与科研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科技给人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第二,今年教师申报积极性高,课题数量多、选题新,见解独到,整体申报质量好于往年,通过课题申报达到以评审立项促进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和能力提升的目的,意义重大深远。
未来网高校频道11月25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庞鑫鑫)11月22日,2019年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年度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吉林建筑科技学院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成功入选中建节协年度“好建筑行动示范项目”并授予“中国好建筑”称号。据悉,2019年中国好建筑活动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组织,围绕能效提升、绿色建筑、智慧运营、健康舒适和超低或近零能耗建筑等五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实践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对项目提供的信息、材料、数据进行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符合中国好建筑评价指标的19个案例,该校是今年东北唯一、吉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单位。副校长陶进教授代表学校领取证书并接受中国好建筑授牌。 为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行业为支撑的建筑能效可持续提升的创新机制,从2017开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美国能源署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国好建筑行动”,在能源基金会(中国)的资助下,构建了“中国好建筑行动”平台。入选“好建筑行动示范项目”命名为“中国好建筑”称号,还授予中国建筑界三大奖之一的“华夏好建筑”殊荣,同时向全球推送。 该校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和资源禀赋,创新集成应用高保温性能的墙体和门窗、高气密性和避免热桥等最新建筑节能技术,带有太阳能耦合的多能互补型地源热泵系统,带有全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毛细管辐射供热/供冷末端系统,风光互补并网发电技术,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等六大关键技术,联合长春建工新吉润、浙江陆特能源科技、哈尔滨森鹰门窗、天普太阳能等10多家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出我省首个“更加节能、更加舒适、更好空气品质、更高质量保障”的人居环境,形成适宜产业化、规模化推广的,多项建筑节能和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集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体系。 该校的科研楼先后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科学技术示范项目、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全国首批超低能耗建筑标志性项目、国家“十三五”两个重点研发计划的全国重点跟踪项目。该校借此平台申报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建立了吉林省高校《建筑清洁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和《绿色建造与发展管理研究中心》;建立了校企合作《严寒地区浅层地热能利用与多能互补技术研发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学院》;参与国家和本省多个相关标准的编审;成果转化推广应用5个项目约100万平方米,联合培养多名研究生,吸收该校十多个专业的师生开展“双创”,反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已形成学校持续创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1月6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2021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推选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挑战杯”竞赛线上工作部署会顺利召开。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海升出席并主持了线上工作部署会,赛事组委会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负责同志,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及全体学团干部参加了线上工作部署会。 会议伊始,由校团委书记于倩对本次竞赛进行讲解。于倩书记从挑战杯的竞赛章程、参赛作品要求、作品分类、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其中着重对校级赛事组织实施进行了分析解读,鼓励各单位专业教师率先垂范,踊跃指导学生参赛。 随后,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春宇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普通本科院校学科竞赛项目的重要性上进行政策解读,突出竞赛的群众性和导向性,督促各学院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教师指导、学院初赛、评选推优等工作。科研处处长崔正旭在会上谈到,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科研成果数量成绩喜人。今后,要以"挑战杯"等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为载体,作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指导老师要加强专业和技术指导,培养稳定持续的学生科研团队,拓展学生科研创新的舞台,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高质量竞赛作品提供坚强的科研支撑。 最后,吕海升对以往“挑战杯”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对接下来学校即将开展的2021年“挑战杯”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提升挑战杯竞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各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特聘教授和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为学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第二,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有效提升此次竞赛的作品质量,对三大类竞赛作品要做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在保证其他作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在自然科学类作品上做出突破; 第三,统筹协调,共享资源,增强竞赛工作的动力和合力,加强沟通协调,提升竞赛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做好竞赛组织和相关激励机制的制度保障。 据了解,“挑战杯”竞赛是评价高校学科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高校最为普及的赛事。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挑战杯”竞赛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在吉林省和全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吉建科师生将持续在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为学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讯员: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尹红媛)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庞鑫鑫) 2020年7月,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出台了《特殊需要专业人才管理办法》。经过积极接洽,9月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建锴教授正式受聘为该校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成为学校聘请的首个特殊需要专业人才。 该校建设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科研示范建筑,拥有六大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体系,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23项授权专利,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董建锴教授将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博士生、硕士生进驻,共同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 据了解,董建锴教授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曾是香港理工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的访问学者,2019年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聘请为博士生导师。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董建锴教授主攻热泵、室内人工环境和建筑蓄能等研究领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多个高级别课题(经费283万)。受聘学校后,董建锴教授将带领学校中青年教师建设新的研究实验室、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高水平论文、冲击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9月4日上午,该校董事长、校长韩立强、副校长孙绍霞、副校长陶进、副校长赵海平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董建锴教授就学校科研提升、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当天下午,该校市政工程学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学院院长陈淑芳教授对董建锴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董建锴教授对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赞扬了学校教师队伍年轻,有朝气、有活力,表示非常愿意与学院教师共同协作。 陶进指出,董建锴教授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是本专业不可多得的顶级专家,学校教师应珍惜机会,充分利用科研楼优越的科研条件,在董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陶进副校长进一步强调,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历经20年,从人无我有跨越发展到人有我强,相信有董教授的加盟,必定会实现人强我优的再次腾飞。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于忠洋 庞鑫鑫)又到一年毕业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这个属于2016级全体同学和老师们的毕业季变得有些“与以往不同”。无法回到熟悉的校园,论文答辩、毕业典礼、合照合影……许多事情只能通过网络进行。相处了四年的老师同学离别之际,也只能通过电子屏幕,道一声“珍重”。 疫情就是命令,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毕业生服务工作,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细化工作部署,切实服务好每一位毕业生,尽全力把疫情对毕业各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咨询办理、寄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文件事无巨细,辅导员老师全力服务。 寝室内的个人物品怎么办?学生忧心、老师关心、学校挂心,“一点一滴见初心”。该校统一部署,辅导员老师集体行动为毕业生打包、邮寄个人行李物品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韩立强校长、吕海升副校长多次前往寝室视察,确保工作有质有序开展。 2406名毕业生、623间寝室,每一间寝室、每一位同学的个人物品辅导员老师都要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和同学们一一确认好,仔细打包好。7天时间,56名辅导员老师,早出晚归的他们中午在椅子上吃盒饭,稍作休整就继续整理争分夺秒地工作,为了同学们能早日收到包裹不为琐事挂心专心学业、专心实习。 截至到目前,毕业寝室总数623间已全部整理完毕,700余名同学的自提行李已经收拾妥当,选择邮寄的4897件行李已经在路上,这背后是每一个秉承“为学生服务”初心的辅导员老师不计回报地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