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政亭2020年,岁在庚子,适逢邓从豪先生百年诞辰,谨以此文表达我们深深的怀念。一1979年-1982年,我跟随邓老师读硕士研究生,此后在他身边工作,直到1998年邓老师因病去世,前前后后跟随了他将近二十年,向他学习做学问、学习做人,收获良多,感慨良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谈起!邓老师是山东大学的一面旗帜,是标杆式的人物,可谓高山仰止!邓老师是国内外著名理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新中国山东大学的第五任校长。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三等奖各一项,国家教委(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等等。邓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相当于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从1955年起,邓老师入党提干,先后担任化学系副主任、主任,光学系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长等。创建了理论化学研究室并亲自兼任主任。还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山东省激光学会理事长,山东省人大常委、山东省人大教育组副组长等。在领导岗位上,他全面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公正无私、呕心沥血,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深受广大师生的拥护和爱戴。邓老师是我们一生的楷模。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二1992年,邓老师收到来自他的家乡江西省临川县政协和县教育局的来信,希望他写一个自传。不巧,邓老师有紧急任务在身,抽不出时间,于是希望我来替他写一个草稿,最后由他定夺。邓老师把我叫到家里,跟我谈他的家世、求学经历及调来山东大学的过程。这份自传刋印在《江西临川县文史资料汇编》,现摘要如下:邓老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兄弟姊妹六人。邓老师是兄长,自小学习成绩突出,上小学时,教他数学的徐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特别喜欢邓老师,称赞他聪明,解题思路很清晰。徐老师名字中有个豪字,于是把邓老师的原名涱泉改为从豪了。小学毕业后,邓老师考取南昌中正中学,成为全乡第一个中学生,离乡到省城读书,初中毕业后,保送本校高中部。这六年中,每到假期,他都回到家乡,放下书包就下地,帮助父母干农活,由于疲劳,有时竟然拄着锄头睡着了!高中毕业后,他步行几百里,历时一个星期,到战时设在福建长汀的厦门大学赶考,由于旅途劳累,蚊虫虰咬,风餐露宿,感冒了,但仍然咬牙坚持考试,最后一门考试还碰上了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最终,邓老师在千余名考生中名列前茅,被厦大化学系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全家既高兴,又为路费和学杂费发愁。邓老师的父亲几夜未曾睡好,最后牙关一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仅有的全家赖以活命的口粮地典当出去!虽然筹到了邓老师去厦大上学的费用,他父亲却由这块土地的主人变成了新主人的雇工。不用说,全家老小的日子更加艰困了。邓老师说到这里时,眼里泛着泪花,说,我看到父母那么难,我真的不想去厦大了,一度想到南昌中正大学(也先期考了中大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去读。他说,南昌中正大学也算是我的母校,我就读的中学是她的附中,几位中大的老师还到中学部来给我们上过课,要比去厦大读书节省点。但是,父亲态度坚定,他说,再难不就是几年嘛,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于是邓老师从父亲手里接过了那沉甸甸的学费,也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告别父母去厦大报到了。三1941年秋,邓老师开始了在厦大四年求学的生涯。新生第一学期上无机化学课,主讲教师是大名鼎鼎的傅鹰教授,即后来成为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的那位化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30年代曾在山东大学任教。邓老师说,在一次课上,傅先生写了几个公式,说它们先作为经验公式来使用,实际上可从量子力学推导出来!傅先生的这一席话对我很震撼,量子力学竟那么神奇和有威力,心向往之!接下来,傅先生又说,学习量子力学需要比较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化学系开设的数学和物理远远不够。邓老师课后想了很多,做了一个影响终生的决定,他要到数理系去听课!那时的厦大,数学物理还没有分家,称作数理系。在这里他认识了谢希德,即后来的中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校长。邓老师与谢希德在厦大数理系同学四年,成为一生的朋友,邓老师去上海,或谢先生来济南,都要互相探望。邓老师在厦大求学四年,未曾回乡探亲。他说,一方面没有钱,不想再向父母要路费,他们已经够难的了,另一方面正好用假期的时间把两个系的功课都学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哪有天才?所谓天才,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也用来学习罢了!邓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精神,通过四年的艰苦卓绝卓的努力,获得了厦门大学数理系和化学系的两张毕业文凭!笔者曾见过邓老师的这两张文凭,这两张文凭也曾在《邓从豪校长百年诞辰图片展》上展出过。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四年,1945年夏季邓老师从厦大毕业了,并且在厦门集美学校(即现今的集美大学)取得了高中部数学组的教职,教数学正得他所愿。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之后,邓老师匆匆赶回阔别四年的临川老家,全家人悲喜交加,互诉衷情。邓老师为父亲赎回了土地,后来又多买了几亩,全家人的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四邓老师在集美学校教了两年高中数学。学生中有一位张乾二,后来成为著名理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福州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是厦门大学教授。1990年代初,邓老师曾邀请张先生来,为我校理论化学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角动量理论。张先生曾深情回忆起邓老师为他们讲课的情形,某些细节记忆犹新也十分感人。他说,邓老师兼修数理和化学两系,讲的是数学,而随时能结合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潜力。2005年,集美大学为曾在母校学习和教学的两院院士塑像,共有八位,邓从豪院士和张乾二院士师徒二人赫然在列,一时传为佳话。1947年,南昌中正大学向邓老师发出了召唤,希望他能回南昌,为家乡效力。邓老师觉得能够胜任,再者离家更近了,方便照顾父母。邓老师高高兴兴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南昌,这块曾经度过六年中学时光的热土,希望能够实现自幼就有的科学救国的理想。他从助教做起,不论答疑辅导、批改作业还是带实验,都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深得系领导老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和高度评价。正当邓老师准备在中大一展宏伟抱负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对民主人士的迫害益发变本加厉了!1947年冬天,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很快席卷全国。南昌中正大学的学生们很快卷入了学潮,但遭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和南昌市当局的镇压。两名和平示威的学生被射杀,更加激起了民愤!一天午饭时,邓老师和几位青年同行在一起边吃饭边议论。邓老师态度明确地站在游行示威的学生一边,支持学生们的正义行动,反对当局的镇压恶行。不料早有隐藏其中的暗探报告给了学校当局,很快一份被开除教职工和学生的名单张贴在校园公告栏里,邓老师就列其中!中大教务长郭庆棻教授爱邓老师的才华和人品,他也是召唤邓老师离集美来中大的招聘人,得知消息后心急火燎,紧急从中斡旋,最终学校当局收回了成命,但却留下了“严命训诫,以观后效”的尾巴。邓老师彻底凉了心,为留在中大的前景担忧。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就写信给他以求职。这个人便是刘椽教授,此时正担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刘先生曾在厦大给邓老师主讲过物理化学课,了解邓老师数理系化学系双修,知道邓老师的优秀,是刘先生的爱徒,正是山大化学系所需的人才。于是紧急向校方汇报,获准后立即回信邓老师并发出了聘书。1948年春节后,邓老师离开南昌这块伤心地,先坐火车到上海,然后乘船来到青岛山东大学报到。自此直到1998年病逝,邓老师扎根齐鲁大地,为科学事业,为教书育人,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五邓老师在上海等候开往青岛的航船时,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便去外文书店逛逛,不意淘到了宝贝,在书架上发现了量子化学大师金布尔(Kimball )著的《量子化学》。这是一本世界名著,邓老师早就知道有这本书,但却不知道到哪里去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邓老师欣喜不已,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到山大报到后,邓老师请人做了一块小黑板,挂在宿舍里,一有空就研读金布尔的书,并在小黑板上推导书中的公式,每章末的习题也在小黑板上推演,在书边写了很多的注释,对重点难点进行了勾划。邓老师对这本书反复读了很多遍,可以说对它的核心内容了然于胸,吃透了它的精髓,于是就开始选题做研究。邓老师的第一项研究选题是键函数,它来自氢分子成键轨道的启发。研究论文初稿写成后,邓老师把它寄给了吉林大学副校长唐敖庆教授。唐先生是邓老师仰慕的量子化学大师,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他的研究论文,很受启迪。唐先生很快给邓老师回了信,对邓老师进行鼓励并对论文提出了修改建议,还附上了他近期发表论文的抽印本。信中还告诉邓老师,教育部将于今年,即1952年的暑假在青岛举办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目的是培养物质结构师资,届时你可来听听课。主讲人除了唐先生外,还有卢嘉锡教授、吴征铠教授和徐光宪教授。这几位教授都是邓老师所敬重的著名理论化学家,卢先生是邓老师的恩师,在厦大时曾听过卢先生所讲授的晶体化学课。邓老师如愿参加了这期研讨班,聆听了几位大师的学术演讲,眼界大开。见到了分别几年的卢先生并互诉别情。此后,唐先生接受邓老师到吉大进修了半年,大大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1962年-1964年,教育部委托唐敖庆教授在吉林大学举办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与1952年暑期的研讨班不同,这期讨论班是集体做学术研究,讨论班成员都是来自全国高校的量子化学精英,有吉大的孙家钟、江元生,山大的邓从豪,厦大的张乾二,北师大的刘若庄,川大的鄢国森、古正,云南大学的戴树珊等。唐先生为大家主讲群论课,讨论班选择配位场理论作为集体研究课题,指定邓老师为讨论班的班长。唐先生在一次讲课时说,在点群和连续群之间缺乏一座桥,搭建起这座桥,就能把点群和连续群统一起来进行描述,现在它们是孤立的,并交待说,从豪同志,你来考虑一下吧。邓老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生之明。于是苦思冥想,食不甘味,沉溺资料,泛舟书海,终于想到了这座桥是否就是一个耦合系数?有了这个耦合系数,是不是就把原本无关的点群和连续群联结起来了?经过数不清的日夜探索和数学推导,终于建立了这个耦合系数,并执笔写出了第一篇关于配位场理论的奠基性研究论文!此后,以此文为基础,对各种配位体场的情形进行了推广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最初发表在吉林大学学报,讨论班结束后,经过大家的补充研究后发表在中国科学。1966年暑期国际理论物理大会在北京召开,唐敖庆教授在会上作了配位场理论研究的报告,被评为大会十大优秀成果之一。“文革”结束后,此项成果毫无争议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此为基础的科学专著《配位场理论方法》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图书一等奖。邓老师把这本科学著作的中英文版各两本赠送给了山大图书馆。六1980年代初,《配位场理论方法》中英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唐敖庆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研究集体)通过构造一个耦合系数,串联起了点群和连续群,实现了对它们的统一描述,由此对配位场理论计算方法取得了新的突破。国际上,同类的研究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说,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超前了至少十年!除却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之外,经过这样的培养和锤炼,研究集体的成员成为了中国理论化学的中坚和旗帜,是唐敖庆先生构建的理论化学研究大厦的顶梁柱!人们把这个团队称为唐敖庆八大弟子。此外,八大弟子的研究生和各大学及中科院各单位的老师及研究人员,也有不少来讨论班参加听课学习者。邓老师当时的研究生是关大任,前来进修的山大教师是佘敬曾先生和居冠之老师,他们都很有成就。佘先生后来去了中国海洋大学,居老师去了南京大学。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结束后,八大弟子回到原单位,独立选择研究课题,开始了向理论化学科学高峰攀登的新征程。邓老师选择的研究方向有两个,其一是量子化学基础理论,主要是电子相关及多电子原子的波函数及能量计算方法,其二是分子反应动力学,主要是过渡态理论及量子反应散射理论的新方法。为此,他付出了后半生的全部心血,直到生命的终点。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研究集体的再一次聚首,是在“1978年10月-1980年1月 吉林大学-全国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继1977年恢复了大学全国统一招生之后,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工作。八大弟子除古正先生外都招收了研究生。唐敖庆先生提议,经教育部批准,七大弟子的研究生在本单位修完英语和政治课之后,集中到吉大学习专业课和学位课,学完后再回到原单位完成学位论文。唐先生主讲量子力学和量子化学,其他成员每人都选择一门自己擅长的课程,邓老师主讲的是化学反应的量子碰撞理论。此外,进修班还吸纳了与吉大同城的东北师范大学赵成大先生的研究生,赵先生主讲了统计热力学。邓老师的研究生冯大诚、王镇和韦苞洋以及山大化学系的刘成卜和刘传朴两位老师同时前往学习、进修。进修班结束后,冯等三位研究生回山大,在邓老师指导下做学位论文研究,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后,冯大诚留理论化学研究所工作。返校后,刘传朴老师讲授结构化学,刘成卜则考取邓老师的研究生,读完硕士博士之后,再到吉大唐敖庆先生孙家钟先生那里做二年博士后。刘成卜获得了“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他学问好、人品好、工作能力强。邓老师临终前选择了刘成卜担任理论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室更名为研究所后任所长,由他带领大家继续完成邓老师未竟的事业。参加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和量子化学进修班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日后大都成为中国理论化学研究队伍的骨干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唐敖庆先生和他的弟子的伟大创举。七冯大诚老师的聪慧和博学人所共知,深得邓老师赏识。他在邓老师指导下做电子相关研究,开创了氦原子研究,他是编写程序的高手,参与了后续多电子原子问题的研究,他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借鉴,对相关的获奖项目贡献很大。我于1964年-1969年就读山大化学系,留校后去了物理系,参加了1979年夏季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的导师是邓从豪教授。化学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定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另外两门是英语和政治。由于与化学课疏离日久,复习起来很吃力。我去找邓老师,怯怯地说,我能否不考化学而代之以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和数学物理方法。邓老师一口答应了,未作任何迟疑,说很好,这些课都是做量子化学研究所必需的。这三门课刚刚在进修班上学过,复习起来难度不大,于是我顺利通过了,成为了邓老师的学生。人说邓老师很严肃,不苟言笑,很难接近,而事实上,邓老师很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由此可见一斑。还在化学系读书时,课余时我常进资料室翻翻杂志,发现,邓老师发表的论文很多。如前所述的键函数,以及双原子分子势函数,有机化学分子轨道,配位体场,过渡态理论,光谱的分裂等等。这些论文分布在山大学报,吉大学报,化学学报,物理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国科学等杂志上。邓老师论文的特点是,每一篇都充满了数学公式,这些公式不是抄来的,而是他自己推导的。论文中还有许多在化学上未曾听说过的人名和学术术语,读起来如同天书,依我当时的知识根本看不懂,但内心充满了对邓老师的仰慕和崇拜!为了给研究生开题提供参考,邓老师开设了几次学术讲座,除了他自己讲授,还请来了光学系的同事著名物理学家陈继述教授作学术演讲。另外,还鼓励和提倡我们到数学系学习进修,帮助我们加强和提高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融和的意识与能力。印象最深受到震撼的是,邓老师在一次讲座上说,做科学研究恰如工作在青藏高原上,目标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绝不能找块木板子的薄处戳窟窿!即是说,选择的课题应该是科学意义重大,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影响广泛的。邓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邓老师主讲过很多课,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各个层次的基础课专业课学位课十多门。邓老师讲课采取启发式,条理清晰、清楚明白,板书干净漂亮,公式推满一黑板又一黑板,从来不看讲稿,并适时介绍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他本人的研究成果,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在科学研究方面,强调选择重大课题,釆取严肃诚实的科学态度,找到正确而有效的研究方法,用不断求索的精神,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谨遵邓老师那里学到的讲课风格和科学研究求实的态度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受益终生。此外,邓老师邀请了世界顶尖的理论化学大师,如卢夫汀、科普曼和米勒教授等来山大讲学,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及时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动态、激发科学研究的潜力和能力、提高竞争力。八邓老师学术成就杰出,英名蜚声中外,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实至名归,遗憾的是这一称号来得晚了点。邓老师当选院士后,化学院和理化所为他举行了庆祝大会。会上,邓老师的好朋友、好同事杜作栋教授作了深情演讲。杜先生是著名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家,幽默风趣,他说:古有孔子孟子,今有邓子,称子的人都是有很深学问的人,读有机化学,其中的分子轨道理论我不懂,请教邓子,经他一讲解,我就清楚明了,如醍醐灌顶。我把我的学生推荐给邓子读博士,学成归来,研究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杜先生说的学生是冯圣玉,圣玉雄姿杰出,绝非泛泛之辈,他把量子化学方法用于有机硅高分子化学研究,与纯实验研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邓老师一年到头无休,星期天把自己反锁在资料室里钻研文献是常有的事,虽然成就斐然,但日积月累的透支,也拖垮了他的身体。1998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邓老师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科教事业,享年七十八岁。邓老师逝世后,理化所决定出版《邓从豪科学论文选集》。我们确定了一个原则,即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邓老师的成就和光辉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议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晶体材料学家、邓老师的老师卢嘉锡先生题写书名,请著名无机化学和量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老师的朋友、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先生作序,请山东大学校长、著名美学专家、与邓老师共事多年的同事和朋友曾繁仁教授写一篇综合纪念文章。刘成卜负总责并对外联络。根据徐先生和曾校长关于"你们先写个初稿″的要求,由我起草序言和综合纪念文章。冯大诚负责收集邓老师的全部文稿、照片等,并编写论文目录、起草年谱和大事纪。由于希望在邓老师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把《邓从豪科学论文选集》分发给来宾,时间非常紧迫。但在校院领导支持下,张乾二院士(张是卢先生的学生)和黎乐民院士(黎是徐光宪先生的学生)的帮助下,以及山东大学出版社紧张而有效的工作,《邓从豪科学论文选集》按时足量高质量地出版了,我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在邓老师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展涛副校长高度评价了邓老师光辉的一生,感谢邓老师为国家为山大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称邓老师是山大人的骄傲!他号召全体山大师生以邓老师为榜样,踏踏实实实实地工作,把科学研究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来宾代表有山东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老师的厦大校友和江西同乡艾兴先生,济南大学校长、原山大化学院教授奚正楷先生。他们都深情地回顾了与邓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宻切交往的有益往事,情深谊重。这次纪念大会之后,刘成卜老师和我赴京,把邓老师的《邓从豪科学论文选集》恭递到卢嘉锡徐光宪先生手中,感谢二老的宝贵支持,永久铭记不忘。卢徐二老深情缅怀邓老师,嘱咐我们永远继承邓老师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努力完成邓老师的未竟事业。我们将卢徐二老的教导铭刻在心头,努力付诸实践。邓老师的为人和做学问,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我们永远学习他怀念他,永志不忘!邓老师创建的理论化学研究所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根据地,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她、发展她。要真正做到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决不辜负邓老师的希望!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工作中的唐敖庆 资料图片 A02版他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新中国成立伊始,他谢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导师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国。他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唐敖庆。早年好学、矢志不渝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出生。1936年唐敖庆参加大学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三所高校录取。因仰慕北京大学化学系曾昭抡教授(我国化学学科奠基人),他选择到北大化学系学习,正是这次重要的选择,决定了他未来一生的走向。“七·七”事变爆发后,唐敖庆随校南迁至昆明,在西南联大化学系继续勤奋学习。每天,他都在昏暗的油灯下挑灯夜战,眼睛高度近视,眼镜片上的螺纹一圈圈地增加。上课时,即使坐在第一排,也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就通过加强记忆力,提高上课效率,把教授讲的内容要点和复杂的化学符号、公式全都记在脑子里,课后立即打开记忆闸门,将其迅速记在本子上,靠着这个方法,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1940年唐敖庆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在此期间他洞察到量子力学的诞生引导科学家把注意力从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于是他以坚实的数理功底开始钻研量子力学,探索微观化学。1950年1月唐敖庆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美国乘船辗转回到祖国。回国前夕,他谢绝了自己美国导师的挽留,并诚恳地对导师说:“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的祖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爱国者不会嫌弃祖国贫困的。”唐敖庆的挚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曾说,以他的勇气、才智和勤奋,如果停留在一个固定的领域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将会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果、获得更高的荣誉,可他总是为了祖国需要放弃个人的追求。艰苦创业、成就卓著唐敖庆回国后,先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半年后升为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唐敖庆主动请缨,不讲条件与报酬,怀着赤诚的奉献精神来到长春,支援东北高等教育事业,与物理化学家蔡镏生、无机化学家关实之、有机化学家陶慰孙通力合作,与来自全国高校的7名中年教师和11名应届毕业生,开创了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从此他与吉林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个对设备、材料和实验空间要求相当严格的领域,创系之初,唐敖庆面对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化学系就设在日伪时期修建的小楼内,几间狭小的办公室,30多位员工挤在一起,没有像样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品。化学系的第一届学生做实验,围着的是一张像卖肉案板似的实验台,加热用的是废旧墨水瓶改做的酒精灯。但唐敖庆没有被困难吓倒,坚持克难前行。作为系里的年轻教师,他主讲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等十几门课程,有时一周的课时达16个小时之多。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工作, 吉林大学化学系已经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行列,并于1978年在该系物质结构研究室的基础上,创建了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 唐敖庆任首任所长,该所下设的两个实验室后来均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即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在这个研究所已正式命名为唐敖庆研究所,成为我国理论化学研究的重要中心、高层次理论化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窗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于2009年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并成立以吉林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先生命名的试验班。“唐敖庆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大师级学科后备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唐敖庆班”突出化学、生物科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五个专业方向,坚持“小规模、高规格、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实行全程导师制和国际化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毕业生选择深造比例达到95%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顶尖名校求学,为基础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学校围绕“唐敖庆班”开展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与改革等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新文化记者 刘暄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强基计划》的专业性质和发展前景,鲤鱼升学特别规划了学科深度解读栏目,供大家了解。第1期:数学专业 第2期:物理学专业 第3期:生物科学专业 第4期:化学专业01 化学专业报考建议开门见山,首先上结论:化学属于理学门类,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与方法,实践课很多,所以要求一定的动手能力。一般学校培养学生都是将化学(理学)与化学相关的工科专业相结合,不同学校侧重点又有所区别。简单来说,想当老师,考虑师范院校;想搞科研,需要考研,如果现在不能确定自己未来想从事的细分方向,建议选择行业特色高校,或者二级学科比较丰富的综合类学校,这样未来选择的机会和方向很多。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02 化学学什么,就业如何?化学属于理学门类,是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大类中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其中化学和应用化学是两个基础专业。本科阶段,化学专业学生基本上与实验室分不开。主要课程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化学原理、生物化学。很多学生、家长会把化学和化工专业混为一谈,但事实上2者区别还是很大的。化学专业是化工以及环境、制药、食品、材料、医学、农学等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但化学专业属于理学门类,而化工、环境、制药、食品、材料、医学、农学等专业都属于工学。研究理论基础是理学的专长,解决具体问题的是工学,理学和工学差别非常明显。就业前景:一般来说,理学的整体就业的情况是不如工学的。化学这类理科专业本科毕业主要有3种就业方向:教师:从这个专业的招生院校就可以看出,大多是师范类院校招收化学专业学生。深造:基础学科本科阶段学到的内容相对较浅显,想要成为化学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继续考研、读博。以北京大学为例,化学专业出国率接近50%,保研率35%。在化学高度相关的专业领域做基础研究,成为国家基础建设的人才。工学,是用理学研究出来的,化工、环境、制药、食品、材料、医学、农学等工学领域都需要理学人才(理论、研究)的支撑。师兄师姐说:化学专业学生:化学专业非常重视实验,特别是到了大三,每周会安排好几个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比较适合这个专业。应用化学(化学生物方向)学生: 学的就是基本的化学,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就是比其他化工、高分子、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们多学了一点点生物。本科基本是这样,研究生才会比较深入。应用化学学生:比化学多学一点工科课程,比化工多学一点理科课程,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所以就业和深造选择会稍微多一点。如果你喜欢理论,那就学化学;如果你喜欢应用科技,就学化工。应用化学夹在中间很尴尬。海洋化学(基地班)学生:本科学的东西在学术上基本没用,要在本专业上有所成就,必须读研。基地班保安比例很高,接近一半,加上自己考研的,有70%-80%的同学本科毕业读了研。03 化学专业哪些学校比较好?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中,26所院校开放了化学专业招生。仔细观察开放招生的学校名称,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综合类大学外,还有不少校名就很有指向性的行业特色大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仔细观察这类学校化学院系(专业)的简介,同样开设化学专业,但是每个学校偏重的点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旨在建立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化学学科北京理工大学面向国家与国防重大需求北京师范大学侧重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大连理工大学从传统化工优势领域拓展到新兴高新技术领域因此,面对眼前同样开设化学专业招生的26所学校,也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他们的特色,综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来申请。其次就是要看看自己的分数能不能上。因为开放招生的学校因为本身层次就非常不错,所以每年在四川招生的分数、省排名要求都比较高。但是分数高并不一定等于学科实力强。一些专业实力很强,但是在川内知名度并不那么高的学校就是推荐重点关注的学校,比如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是我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中,2012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排名第四。2020年9月全球ESI化学学科排名中,吉林大学位列第27位(全球前1‰学科)。相对来说,吉林大学人才培养平台也很丰富的,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涵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化学、材料化学、食品安全与药物化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点。所以,如果走强基计划,按照本-硕-博连读的模式,吉林大学能提供的路径还是很丰富,化学与化工结合,学生能选择的方向相对多样,提升空间也更大,比一般综合类大学,化学专业能提供的,好太多了。如果没有走强基计划,当然也可以选择这些学校的化学专业,但是你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好好考虑应该选哪些院校,就像我上面列举的,就算专业方向都是化学,但不同学校培养侧重点也会有区别。考虑当老师,当然师范类化学系优先,但如果考虑搞科研,在实验室做研究,那最重要的就是在细分方向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里建议你主要考虑行业特色高校。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就是“大而全”,针对学科专业办学,教师队伍规模大、专业结构相对齐全,学生规模大,细分专业方向多。如果是想从事工科,为工科服务,那么在考研的时候,就不要再选择化学专业,而是考取化学相关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像化工、环境、制药、食品、材料、医学、农学等。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同时我们为大家系统梳理了《强基计划详解手册》(上下册),涵盖强基计划所有要点,需要的家长可私信我领取。《强基计划详解手册》(上册)目录*参考来源:院校官方网站、阳光高考网、知乎等,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若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了目前中国最精高端的科学研究技术,是中国最高端的科研人才的聚集地。目前中国一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00个左右,其中依托高校为主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共只有180个左右,目前中国有高等院校2000多所,所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高校来说是个非常稀缺的资源,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绝对能够反映出这个大学的科研实力。本次统计反映出拥有3个及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5所大学,这些大学也代表了目前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请看下图:第一集团(3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及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以上的大学1、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遥遥领先,涉及摩擦学、汽车安全工程、水利、精细化工工艺、电力系统、数字通信、智能系统、精密仪器、化学工程、电子学、环境学、低维量子物理、膜生物学等学科。2、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传染病学、材料学、流体物理学、能源清洁、工业控制、计算机设计、光学仪器、化学工程、水稻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3、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仿生药物学、基因工程、材料化学、核物理技术、微结构学、湍流系统、光纤通信、环境学、分子结构学、膜生物学等学科。第二集团(4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的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光纤通信、医学基因、海洋工程、机械系统与振动、金属复合材料学、癌基因、微生物代谢、纳米加工等学科。5、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医药生物技术、配位化学、计算机软件、金属矿床、固体微结构物理、污染控制学、生命分析化学等学科。6、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器人技术系统、焊接生产技术、水资源环境、精密热加工、可调谐激光技术、复合材料、空间环境材料等学科。7、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凝固技术、无人机特种技术、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水下信息与控制、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等学科。第三集团(18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大学8、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理论化学、无机合成、超分子结构材料学、汽车动态模拟、超硬材料、集成光电子学等学科。9、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医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工程、集成电路系统、应用表面物理、聚合物分子工程等学科。10、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西那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械制造系统、金属材料、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动力工程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等学科。11、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肿瘤学、眼科学、有害生物控制、光电材料技术学等学科。12、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口腔疾病、生物治疗、高分子材料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开发等学科。13、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水资源与水电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病毒学、杂交水稻等学科。14、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煤燃烧、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材料成形及模具、激光技术等学科。15、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内燃机燃烧学、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化学工程、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等学科。16、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认知神经科学、地表资源、环境模拟污染控制、遥感科学等学科。17、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等学科。18、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海洋地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土木工程防灾等学科。19、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械传动、煤矿灾害控制、输配电装备系统安全等学科。20、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等学科。21、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亚热带建筑科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制浆造纸工程等学科。22、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毫米波、生物电子学、移动通信等学科。23、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精细化工、工业装备结构分析、海岸和近海工程等学科。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软件开发、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航空发动机气热动力等学科。25、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软件架构等学科。好了,以上就是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多的25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因为研究所太多太分散,在此不列入统计。以上25所大学也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科研水平最高的大学。各位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第一所、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主体是现在东南大学的前身。1952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后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其后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当时的南京工学院是南京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工科体系完备,综合实力强劲。不过从1956年开始,南京工学院的多个系科陆续分出,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①无线电工程系:1956年国家从该系调出了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该学校就是如今电子科学领域最牛的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②化学工程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如今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实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如今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了江南大学的名牌特色学科,实力全国领先。④机械系: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虽然江苏大学并不是双一流高校,江苏大学在省属高校中的实力是一流的。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在工科领域相当有实力的双一流高校。第二所、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华南工学院。该学校汇集了当时中南地区所有最为优秀的工科院系,奠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深厚的工学基础,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从1953年开始,华南工学院的一些专业开始陆续分出,成就了5所双一流高校。①铁道专业:1953年该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如今中南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全国前十水平,在中南地区是领先的。②机械工程、电机工程: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的部分专业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如今华科的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学科实力全国前五。③无机物工学专业:1954年调至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学科就是化学工程,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④水利系、测绘系:1954年起两个系先后调至武汉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水利和测绘一直是武汉大学比较有实力的两个工科类学科。⑤电讯工程专业:1956年华南工学院的电讯工程专业参与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第三所、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学校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原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1955年起学校的部分专业开始外调,先后成就了两所双一流高校。①汽车专业:1955年汽车专业并到长春汽车拖拉机工程学院(今吉林大学);②1958年,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专业整体调整到新组建的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第四所、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就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学校肇始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当时的大连大学可以说云集了国内工科相关领域的众多顶级专家,实力是非常牛的,不过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52年开始,大连工学院建校初期的八个系和十多个学科大部分被调整到内地其他院校或独立为国家专门科研机构,学校损失巨大。①数学系:数学系被撤销,师资被调往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是现在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②物理系:由王淦昌领衔的核物理师资被调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物理师资并入吉林大学;③光学系:王大珩领衔的光学师资被调往长春组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1956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后继续分拆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④电机系:并入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⑤电讯雷达系:当时国内唯一的电讯雷达系全体师生派往抗美援朝战场,战争结束后撤到张家口组建解放军军事通讯学院,后迁至西安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讯雷达专业成为了如今西电的王牌专业。⑥船舶系:由船舶工程专家杨槱领衔的船舶系并入上海船舶工程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⑦化工系:该系液体燃料组参与合并组建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⑧煤化工系:该系的师资迁到山西组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⑨起重运输专业:并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今太原科技大学);⑨科学研究所:大部分师资划归中国科学院,后设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这4所工学院,被分的最惨的是大连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损失最小,如今在这4所工学院中,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南大学实力最强,大连理工大学虽然也不错,但是缺乏拔尖的A+学科,华南理工大学是这4所院校中唯一的非中央直管的双一流大学。
化学学科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下面从化学学科获得国家一级学科的学校名单中为你介绍化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系肇始于191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是国立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化学系。化学学院目前下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和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等3个系,以及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起源于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伊始的化学门,正式成立于1995年4月,是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的实体化专业学院。其主体——化学系创建于1921年,是我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3、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吉林大学化学系,设有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本科专业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七个研究生专业。200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排名第四;201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级学科,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6年,历经九十年,复旦大学化学系已成为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和开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化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19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化学专业排名28位,2019 US News全球化学专业排名30位。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6、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现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雄厚、在国内和国际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机构。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系还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由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六个单位组成。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12个二级学科。8、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1年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建立,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纳米材料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能源化工等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化学学科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看完了化学专业名校排行榜,你觉得哪所就业率最好,欢迎评论探讨。
吉林大学东北第一高校武大校长的女儿选择吉林大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主要是强者很强的道理,就算是短暂的衰退,实力也非常的强,就像吉林大学的实力,虽然吉林大学在2000年左右合并了6所高校,成为中国高校中的巨无霸高校,师资和实力差距绝大的几所高校拉低了吉林大学的平均值,造成最近十几年来吉林大学各项排名数据的下降,但是吉林大学也为很多高考低分学子提供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当年还担任中科大副校长,目前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由于自己女儿不满足中科大的招生要求,因此为女儿选择了吉林大学,作为高校圈内的专家,把自己女儿的教育托付给吉林大学,说明了中科大对于吉林大学某些强势专业的看重!吉林大学的唐敖庆班 平等和尊重是吉林大学对学子的呵护中国的高中学子其实已经非常的优秀,有很多人因为临考失常而造成与名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然而追求平等和尊重的吉林大学给了所有吉林大学学子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唐敖庆班是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于2009年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并成立以吉林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唐敖庆先生命名的试验班。"唐敖庆班"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学科后备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唐敖庆班"突出化学、生物科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五个专业方向,实行导师制和国际化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每年吉林大学会从所有院系的学生中挑选70名学子入选唐敖庆班,让这些学子按照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完成本科学业!2016年吉林大学优秀本科学子 压线进入吉林大学园林系的优秀学子如果说吉林大学最好的专业,谁也不会想到是园林系,然而最近几年,吉林大学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就出自园林系,当年由于高考分数的原因,王志伟勉强压线考入吉林大学,从最近几年高考分数线来看,压线进入吉林大学园林系的考生分数一定不会很高,然而吉林大学的唐敖庆班给了努力学子重新选择的机会,在进入吉林大学后,王志伟根据自己的学科数学和物理的特长,进入了唐敖庆物理实验班,在吉林大学教授团队的引导下 , 本科阶段就完成了SCI论文两篇,到了2018年7月份,甚至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题为《远离黑洞视界的普通表面不满足热力学定律》(“Surfaces away from horizons are not thermodynamic”)的纯理论研究工作。王志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为论文的第一单位。越努力越幸运,高考高校排行榜只是外面的荣耀,想要走向人生巅峰,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名校的光环只是加载,而个人的光辉需要自己的不断提升自我!
他是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新中国成立伊始,他谢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导师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国。作为学识渊博的一代宗师和资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潜心科研,勇攀科学高峰,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作为知名大学的校长,他治校有方、尊师爱生,为吉林大学的发展与建设鞠躬尽瘁。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爱国敬业,饱含赤子情怀,为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奉献终生,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唐敖庆。“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的祖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唐敖庆唐敖庆在潜心钻研婉言谢绝美国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唐敖庆,1915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成绩优异。无锡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一边在小学教书,一边自学高中课程,1936年参加大学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三所高校录取。 因仰慕北京大学化学系曾昭抡教授(我国化学学科奠基人),他选择到北大化学系学习,正是这次重要的选择,决定了他未来一生的走向。“七七”事变爆发后,唐敖庆随校南迁至昆明,在西南联大化学系继续学习。每天,他都在昏暗的油灯下挑灯夜战,眼睛高度近视,眼镜片上的螺纹一圈圈地增加。上课时,即使坐在第一排,也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干脆把教授讲的内容要点和复杂的化学符号、公式全都记在脑子里,课后将其迅速记在本子上。靠着这个方法,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1940年唐敖庆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在此期间开始钻研量子力学,探索微观化学。1946年,他随同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华罗庚和化学家曾昭抡等赴美国考察原子能科学技术,并被推荐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曾赠送他一把象征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1950年1月唐敖庆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美国乘船辗转回到祖国。回国前夕,他谢绝了自己美国导师的挽留,并诚恳地对导师说:“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的祖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自己祖国贫困的。”唐敖庆的挚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曾评价唐敖庆说,以他的勇气、才智和勤奋,如果停留在一个固定的领域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将会取得比现在更大的成果、获得更高的荣誉,可他总是为了祖国需要放弃个人的追求。唐敖庆现场指导青年学生学习在三个重要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唐敖庆回国后,先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半年后升为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唐敖庆主动请缨来到长春,与众多科学家一起开创了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从此他与吉林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个对设备、材料和实验空间要求相当严格的领域,创系之初,唐敖庆面临着许多困难。化学系就设在日伪时期修建的小楼内,几间狭小的办公室,30多位员工挤在一起,没有像样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品。化学系的第一届学生做实验,围着的是一张像卖肉案板似的实验台,加热用的是废旧墨水瓶改做的酒精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系里的年轻教师,唐敖庆主讲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十几门课程,有时一周的课时达16个小时之多。2000多度的近视,迫使唐敖庆讲学时从不带任何讲义和讲稿,只是列个简单的提纲,所有讲课内容都记在大脑里,讲课时深入浅出,就连非化学专业的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唐敖庆长期致力于理论化学研究,在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和计算化学等三个重要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先后五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原高等化学学报总编、唐敖庆秘书刘永新回忆唐敖庆身为校长却仍坚守教学第一线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唐敖庆严谨的治学品格,深深地启迪着科学事业上的后来者;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出色的教育科技组织的领导者。唐敖庆在担任校领导期间,特别是从1978年起担任吉林大学校长职务后,首先提出了重点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办学思想。在他治校期间,吉林大学作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迅速跻身全国名校行列。他重视教学工作,虽身为校长,仍然身体力行坚守教学第一线后来根据国家需要,他奉命到北京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并出任主任,在此期间他担任吉大名誉校长。尽管工作繁忙,他仍利用节假日时间回校为学生上课办班。师生们对他讲课的反映是:“唐老师讲课常听常新,永远保持着有国际水平的新鲜内容”唐敖庆身为大师所培养的学生之多,在教育界可谓首屈一指。当时全国高校和研究所开设理论化学课程的教师及理论化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几乎都是他的学生,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就有10多位,有的还担任了国家重点大学的校长。 唐敖庆雕塑捐出奖金建立唐敖庆基金唐敖庆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在生活方面,唐敖庆衣着简朴,为人随和。据原高等化学学报总编、唐敖庆秘书刘永新回忆,在吉林大学当校长期间,唐敖庆没有自己专车,只有去市里开重要会议时,才会向校办要车。 唐敖庆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他每次给学生写信,都让老伴出去买信纸、信封,而不肯用公家的。然而,在获得100万元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金以后,他拿出大部分奖金,在吉林大学建立了唐敖庆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将剩余部分分别寄给家乡的学校和中国化学会,用于中国教育事业。大型原创话剧《唐敖庆》演出剧照他是一面旗帜感染和影响着后来人作为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研究的奠基人,唐敖庆先生为中国科研事业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开拓者,唐敖庆先生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奉献情怀为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吉林大学原校长伍卓群教授这样评价他:“唐敖庆先生的一生是一面旗帜,彰显他为教育科学卓越的成就,彰显他的崇高思想和品德,他的身上真正达到了道德和文章的最完美的统一。”为了纪念和传承唐敖庆先生的崇高精神,吉林大学先后命名了唐敖庆研究所、唐敖庆楼,成立了唐敖庆基金会,启动了“唐敖庆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在优秀本科生中选拔组建了唐敖庆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2016年,吉林大学创作出大型原创话剧《唐敖庆》。话剧以唐敖庆教授的工作、生活为主线,通过演职人员饱满的舞台表演,集中展现了以唐敖庆为代表的吉林大学前辈们忠心爱国、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宝贵品格和崇高情怀。该话剧所有演职人员均由吉林大学师生担任。随着话剧在多地进行巡演,唐敖庆的精神力量感染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始终以他为榜样奋勇前行!吉网 吉刻APP记者 艾灵 摄影 李煦 (图中部分照片为资料图片)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学校所拥有的院士数量,是评价学校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他们分别是——(按当选年份排序)沈家沈家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聚合反应动力学,超分子化学与层状膜组装的研究,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建立了聚合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共聚物的链段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系等反应统计理论用顺磁共振研究本体聚合中自由基活性的变化,提出了扩散模型。徐如人徐如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几十年来在分子筛的合成化学与晶化理论、微孔晶体化学与分子工程学以及水热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的确定,晶化动力学模型与转晶机制的提出,多系列新型微孔晶体的开发,特别是对新型开放骨架Alpo的开拓与其结构多样性的提出以及近十多年来对微孔晶体数据库的建立,孔道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路线与方法的完善上作出了贡献。郭孔辉郭孔辉,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多项我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我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科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林学钰林学钰,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邹广田邹广田,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高压物理和高压相材料研究,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可以进行高压原位研究的超高压实验室和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与合作者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一系列原位超高压测量实验系统和实验技术,发展了百万大气压下静水压的产生、标定和激光加热中的诸多关键实验技术;发现和确定了200余个新的高压相和新奇的压力效应,揭示了一些新的压致相变机制和规律。冯守华冯守华,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研究。在复合氟化物温和水热合成研究中,应用温和水热技术制备了复合氟化物提出了复合氧化物和复合氟化物水热合成路线制备的无机螺旋链结构,具有左旋链和右旋链共存于同一晶体的特点水热合成出多种新型微孔晶体化合物其合成的硼铝酸盐是最新发现的含主族元素的微孔晶体之一,使人们重新认识微孔晶体的Bronsted酸性质。任露泉任露泉,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轮值主任。长期从事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生物形体、形态、结构、构成、柔性、电渗、润滑及其耦合、协同等单元和多元仿生的系统理论,开拓地面机械仿生研究方向,发明多项不同于传统理念的仿生技术,并拓展到多个工程领域,进行防粘、减阻、自洁、耐磨、抗冲蚀、抗疲劳、降噪和隐形等仿生研究,研制出减粘犁壁、防粘镇压辊、减摩活塞、耐磨轧辊和钻头、多功能热作模具等多种仿生产品。张希张希,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研究。提出了超两亲分子新概念,为可控自组装和解组装提供了新基元。建立了四种可控超分子聚合新方法,可以用来制备可降解和自修复超分子材料。以超分子策略实现了自由基活性的调控,开拓了超分子催化新方向。制备一系列含硒高分子,丰富了动态高分子材料方向。李元元李元元,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吉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研发出高性能铝青铜合金、白铜合金、锌合金、挤压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成形技术等。于吉红于吉红,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研究中作出重要创新性贡献:创建了限定禁区设计分子筛结构的新方法,解决了特定孔道结构设计的难题,预测了分子筛的可能结构,发现并提出了判断分子筛结构可行性的局域原子间距规则;提出了基于模板诱导、杂原子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特定孔道结构多孔晶体材料的若干新途径。林君林君,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探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了航空和地空移动平台电磁探测、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和分布式地震探测的理论、方法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测系统、ATEM系列瞬变电磁仪和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探测仪器装备等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吉林大学始终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为发展战略,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孕育了丰富的学术思想精华,创造了众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来源:吉林大学 消息来源 | 吉林大学官网,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官网 执行编辑 | 王一然 出品单位 | 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教育实力虽不能和北上广相比,但是整体还是不错的。东北地区共有四所985高校,七所211大学,最好的五所大学分别是吉大、哈工大、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哈工程。这其中的前四所均是985,至于要说谁是第一,吉大和哈工大都有发言权,今天我们就不做评价了,要知道二者都是东北最好的大学之一就够了。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吉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刑法学、政治学理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预防兽医学、神经病学。国家特色专业:法学、朝鲜语、新闻学、资源勘查工程、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哲学、化学、车辆工程、放射医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1月,东北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东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冶金工程、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采矿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坐落于大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国家级特色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水利水电工程、软件工程(2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水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国防特色重点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