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咨询考研的事,我向来都是以鼓励为主,这里不是打击你,初二水平考研究生,步子迈的太大了,欠缺的东西太多100%的炮灰。初二就不上了,为什么?学不下去还是学不懂?不管是哪个原因,九年义务教育你都完成不了,高考,考研就更别提了。如果你能考上是对300万考研人的羞辱。如果你真是天才,不至于初二就读不下去。不怕你不信,我们逐科分析,政治这一门科目应该是你能考的最高的一门了,不需要你多深的知识积累,毕竟大家几乎都零基础。英语这门课首先你单词不过关,中间差了高中和四级的积累。对于大学生来说,考研英语工科A区国家线才39分,足以见其难度。另一个点没有中考和高考的技巧训练,阅读会出现看不懂,看懂了做不对的问题。考研阅读都选自科研相关的文章,没有背景知识的积累,给你翻译成中文也不一定能选对。数学更不用说了,初二水平也就停留在三角形相似证明的水平吧,中间隔了高中数学,高等数学,等你学习概率论就能明白:初二学生直接考研究生属于不可能事件!专门课,你有专业吗?专业课不仅仅是一本书那么简单,专业课学习前会有几句话,学习本课程前请先学习完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任何一门专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多种学科文叉,要学的东西很多的。不然大学干嘛要四年,一年学完专业课毕业不就行了?最后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根据2020年考研报名条件,你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每年的考研成绩一下来,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成功上岸的春风得意,而失败了的垂头丧气,甚至还有些人,一时想不开而做出傻事。然而有这么一位老人,86岁那年,他才开始报考大学,后来,又在不被人看好的96岁开始读硕士,并接着在105岁时读了博士。考研失败又如何?只要愿意坚持,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一、靠着努力,高龄考上大学很多人认为,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但对于读书而言,只要愿意,什么时候都不晚。1998年,赵慕鹤的小孙子即将考大学。但他的孙子,因为成绩差,自认为考不上,整天都唉声叹气,急得直哭。为了让孙子静下心来学习,也为了充实自己,赵慕鹤决定和他一起报考大学。此时,赵慕鹤已经86岁了,但他依旧志在必得。遗憾的是,爷孙俩虽然学习很刻苦,但因为学习时间不足,都没有考上。赵慕鹤是个乐观的人,他劝解孙子说,失败没什么好气馁的,今年没有考的上,还有明年!就这样,赵慕鹤和他的孙子,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因为学习认真,准备充足,这一年里,赵慕鹤考上了空中大学文化艺术系,而他的孙子考上了中华大学。然而,虽然赵慕鹤考上了大学,但周围人都不看好他。老年人上了年纪,思想迟缓不说,还容易多病多灾。能拿到录取通知书,是靠赵慕鹤的坚持和努力,但能否拿到毕业证书,还得看他的身体情况。有一位教授甚至直接对赵慕鹤说:“如果你读完,我给你下跪。”二、足不出户,拿到硕士学位面对这些质疑,赵慕鹤只是一笑而过。读书学习,是他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活到哪天,就学到哪天,何须照顾别人的眼光?就这样,赵慕鹤开启了他的大学时光。他每天风雨无阻,跑去学校上课,唯一一次的迟到,是发生了车祸。他紧紧把握着每一次的学习机会,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外,下课回到家也是用功复习课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28个学分,平常人要花六七年的功夫,才能修读完,但赵慕鹤只花了四年,就完成了。91岁那年,在周围人难以置信的眼光,他成了班上第一个顺利毕业的学生。重拾书本,让赵慕鹤感觉他的头脑变灵活了,也更加“年轻”了。年纪大了又如何,只要拼起来,年轻人也未必是自己的对手!几年后,抱着这样想法,觉得还没有学够的赵慕鹤,看到朋友的儿子打算报考研究生,按捺不住,自己也报名了。当时,离考试只有不到三个月,但赵慕鹤丝毫不慌。他有序地安排着学习时间,用挑灯夜读的精神,足不出户地学习了三个月后,成功地考进了南华大学的哲学研究所。三、谦逊好学,不拿年龄说事很多人面临失败时,总是哭诉说,自己这一次失败,将会错过许多,年龄也再不合适了。然而他们没有想过,如果真的有成功的决心,哪里会总是失败呢?在南华大学刻苦学习的两年期间,赵慕鹤从来不因为自己年纪大,而倚老卖老。他的家,安在高雄,每个星期都要搭车到学校上课。虽然很累,但赵慕鹤依旧不缺课,认真完成教授安排的作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与赵慕鹤年纪相差很大,总是很照顾赵慕鹤。但他从来不因为年纪大,就目无尊长,而是谦逊有礼。他热爱学习,也热爱他的老师和同学。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态度下,两年后,赵慕鹤交出了一篇优秀的论文,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当时,98岁高龄的他,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了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研究生。虽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赵慕鹤依旧没有停止他的学习之路,几年后又读了博士学位。人们说他活到老学到老,但在他自己看来,他学到老还远远不够。只要愿意,哪里会没有成功的机会呢?考大学和硕士时,赵慕鹤一直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决定做什么事,就要狠一点,否则做不成。”他能成功,见怪不怪了。
14岁的男生,可能还在初中的篮球场上撒着欢,但出生于2004年1月的广西男生胡耀元,却已经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在刚刚结束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小朋友”胡耀元却已经能够和2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道,成为复试考场上的一分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小神童”的故事小学入学前已经看完《荷马史诗》胡耀元带着一本《小妇人》和一本法汉翻译教程,点了一杯饮料和一块蛋糕坐在咖啡店里,看书看得十分入神。这本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品,对于14岁男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显然是超龄的。但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胡耀元的阅读能力来自宽松环境的培养。“孩子没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孩子3岁时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这一串高校中文系学生必读的书单,莫女士说得非常轻松,“小时候,我外公也是这样给我讲名著的,这些名著我都读过。”胡耀元的阅读书单一大部分来自妈妈的推荐。“孩子小学时,有一次做作业我忘了签字,老师罚孩子抄半本语文书。我肯定舍不得孩子,于是我抄了半本书。”抄完后,莫女士有了心得,“我发现书里的一些内容对于孩子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些不够,我希望能够补充一点东西。”莫女士向胡耀元推荐了《红楼梦》。胡耀元接受了这本“大部头”的作品,当作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莫女士讨论。想参加高考年龄嫌小,那只好考研曾经担任过英语老师和电视台编导的莫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颇有心得,她表示,自己和很多教育专业人士讨论过教育话题。对于阅读引导,莫女士也很自信,在她看来,并不是非要一纸文凭才能证明读过书,“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得过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有文化吗?”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胡耀元商定,决定在家学习。胡耀元也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学校学不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我很推荐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而且我对孩子的理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小学成绩中等偏上的胡耀元,曾经做过中考的理科考卷练手。“后来忙于复习考试,就没有再练习中考卷了。”按照莫女士和胡耀元原先的规划,胡耀元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限制的变化,未成年人胡耀元无法参加高考。“不让参加高考怎么办?那我只好考研了!”莫女士解释,“我没选择了呀,要不然我们在家里面一直呆着也很寂寞。”为取得考研资格,自考拿下了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需要有本科同等学力。为此,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其中,他已顺利从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胡耀元先后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2014年,胡耀元在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裸考了4门:《大学语文》《综合英语一》《英语阅读一》《综合英语二》,只过了一门《大学语文》;2014年12月初他又来南京报考了2015年一月上旬考的4门课程《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1月上旬,考试4门全部通过。2015年到2017年,他又通过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学一》,《综合英语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阅读二》《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教育学》等将近30门考试科目。复习考研期间,每天还看两集电视剧去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很喜欢传播学,我还自学了文学历史和外语,法语学完了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德语学完了《德语速成》。”对着我们的镜头,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莫泊桑《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他决定选择南京理工大学的新闻系作为考研目标,“之前参加《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时我来过南京,觉得南理工的学风很好,所以我选择了南理工设传学院新闻方向。”带着五门课总分364分,两门专业课120分和125分的初试成绩,胡耀元出现在了南理工设传学院的复试现场。除了相关专业问题,他还用英语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我都看过,是英文原版。”考研备考期间,胡耀元的心态倒是放松。他延续了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时的习惯,每天看书3-4个小时,中午和晚上各看一集电视剧,晚上的时间还出去跳拉丁舞和打网球。“我喜欢打网球的竞争感。”“特别待遇”如果录取,南理工将为他定制培养方案14岁的男孩儿如果顺利考入南理工,能否融入高校大环境?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骆冬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他属于“考试型”学生,学习精神值得肯定。能够通过研究生统考的笔试,充分说明了胡耀元的应试能力。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胡耀元如果能够通过审核,顺利进入设传学院,学院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为他定制培养计划。胡耀元需要补上研究生必读的相应书目,此外,由于胡耀元一直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因此写作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符合新闻系研究生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胡耀元被南理工顺利录取,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此前,胡耀元在桂林的自学和生活,妈妈一直陪伴左右。莫女士显然已经做好了规划,“顺利考上的话,我们会在校外租房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我们有监护的义务,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学校。”对话“小神童”“做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小学毕业后就在家自学的胡耀元,明显比同龄的男生要内向。紫牛新闻记者抛出“内向”这个词,胡妈妈立刻打了圆场,“他的性格啊,摩羯座。”当年和他一起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就读的同学们,现在和胡耀元还有联系吗?胡耀元的回答是,“他们升入初中后我们就不怎么聊天了,他们比较忙,考试要准备很久的。但每年过节我们都聊天。”更多的时候,胡耀元是一个人自学,但他并不觉得孤独,“从小到大做的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在妈妈的培养下,胡耀元学会了洗碗,“洗衣服主要还是靠洗衣机。”记者问起“《红楼梦》里印象最深的情节或故事”时,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贾宝玉的诗句。“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古诗词。”胡耀元报考的是新媒体方向的研究生,他是如何看待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空间的?胡耀元表示,自己会在QQ空间发表说说,“好友会给我点赞。”
14岁的男生,可能还在初中的篮球场上撒着欢,但出生于2004年1月的广西男生胡耀元,却已经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在刚刚结束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中,“小朋友”胡耀元却已经能够和20多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道,成为复试考场上的一分子。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小神童”的故事小学入学前已经看完《荷马史诗》胡耀元带着一本《小妇人》和一本法汉翻译教程,点了一杯饮料和一块蛋糕坐在咖啡店里,看书看得十分入神。这本宣扬女性意识的作品,对于14岁男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显然是超龄的。但胡耀元的妈妈莫女士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胡耀元的阅读能力来自宽松环境的培养。“孩子没什么压力,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孩子3岁时能够认识一千多字,小学入学前就已经读完了《悲惨世界》《荷马史诗》等外国名著。”这一串高校中文系学生必读的书单,莫女士说得非常轻松,“小时候,我外公也是这样给我讲名著的,这些名著我都读过。”胡耀元的阅读书单一大部分来自妈妈的推荐。“孩子小学时,有一次做作业我忘了签字,老师罚孩子抄半本语文书。我肯定舍不得孩子,于是我抄了半本书。”抄完后,莫女士有了心得,“我发现书里的一些内容对于孩子的语文教育来说还是有些不够,我希望能够补充一点东西。”莫女士向胡耀元推荐了《红楼梦》。胡耀元接受了这本“大部头”的作品,当作故事看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莫女士讨论。想参加高考年龄嫌小,那只好考研曾经担任过英语老师和电视台编导的莫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颇有心得,她表示,自己和很多教育专业人士讨论过教育话题。对于阅读引导,莫女士也很自信,在她看来,并不是非要一纸文凭才能证明读过书,“陈寅恪没有在任何学校得过任何文凭,你能说陈寅恪没有文化吗?”小学毕业后,莫女士和胡耀元商定,决定在家学习。胡耀元也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学校学不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家学习期间,文科由胡耀元自学,莫女士指导,理科请人回来一对一辅导。“我很推荐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而且我对孩子的理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小学成绩中等偏上的胡耀元,曾经做过中考的理科考卷练手。“后来忙于复习考试,就没有再练习中考卷了。”按照莫女士和胡耀元原先的规划,胡耀元是要参加高考的。但由于广西高考对于年龄限制的变化,未成年人胡耀元无法参加高考。“不让参加高考怎么办?那我只好考研了!”莫女士解释,“我没选择了呀,要不然我们在家里面一直呆着也很寂寞。”为取得考研资格,自考拿下了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需要有本科同等学力。为此,2014年10月至2017年,胡耀元报考了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南京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自考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等多个专业,其中,他已顺利从广西大学自考英语专业毕业。胡耀元先后通过了30多门自考科目。2014年,胡耀元在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裸考了4门:《大学语文》《综合英语一》《英语阅读一》《综合英语二》,只过了一门《大学语文》;2014年12月初他又来南京报考了2015年一月上旬考的4门课程《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1月上旬,考试4门全部通过。2015年到2017年,他又通过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学一》,《综合英语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阅读二》《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教育学》等将近30门考试科目。复习考研期间,每天还看两集电视剧去年11月,胡耀元正式开始复习考研。“我很喜欢传播学,我还自学了文学历史和外语,法语学完了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德语学完了《德语速成》。”对着我们的镜头,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莫泊桑《项链》法文版中的一段。他决定选择南京理工大学的新闻系作为考研目标,“之前参加《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时我来过南京,觉得南理工的学风很好,所以我选择了南理工设传学院新闻方向。”带着五门课总分364分,两门专业课120分和125分的初试成绩,胡耀元出现在了南理工设传学院的复试现场。除了相关专业问题,他还用英语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作家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我都看过,是英文原版。”考研备考期间,胡耀元的心态倒是放松。他延续了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时的习惯,每天看书3-4个小时,中午和晚上各看一集电视剧,晚上的时间还出去跳拉丁舞和打网球。“我喜欢打网球的竞争感。”“特别待遇”如果录取,南理工将为他定制培养方案14岁的男孩儿如果顺利考入南理工,能否融入高校大环境?南京理工大学设传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主任骆冬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胡耀元在复试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最终能否录取,正在等待最后审核。他属于“考试型”学生,学习精神值得肯定。能够通过研究生统考的笔试,充分说明了胡耀元的应试能力。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有序的过程,胡耀元如果能够通过审核,顺利进入设传学院,学院会针对他的特殊情况,为他定制培养计划。胡耀元需要补上研究生必读的相应书目,此外,由于胡耀元一直采用的是自学的方式,因此写作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以符合新闻系研究生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胡耀元被南理工顺利录取,接下来的生活怎么安排?此前,胡耀元在桂林的自学和生活,妈妈一直陪伴左右。莫女士显然已经做好了规划,“顺利考上的话,我们会在校外租房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我们有监护的义务,不能把压力转嫁给学校。”对话“小神童”“做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小学毕业后就在家自学的胡耀元,明显比同龄的男生要内向。紫牛新闻记者抛出“内向”这个词,胡妈妈立刻打了圆场,“他的性格啊,摩羯座。”当年和他一起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就读的同学们,现在和胡耀元还有联系吗?胡耀元的回答是,“他们升入初中后我们就不怎么聊天了,他们比较忙,考试要准备很久的。但每年过节我们都聊天。”更多的时候,胡耀元是一个人自学,但他并不觉得孤独,“从小到大做的这些都是我愿意的。”在妈妈的培养下,胡耀元学会了洗碗,“洗衣服主要还是靠洗衣机。”记者问起“《红楼梦》里印象最深的情节或故事”时,胡耀元流利地背诵起了贾宝玉的诗句。“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古诗词。”胡耀元报考的是新媒体方向的研究生,他是如何看待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社交空间的?胡耀元表示,自己会在QQ空间发表说说,“好友会给我点赞。”
4月来了,22考研的童鞋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复习着,时间也已经不允许你再拖延磨叽、有心无力地准备了,你还有5500单词没背,英语阅读你还没开始练习,专业课你还在纠结报考哪个学校和专业,你感觉日日人焦虑,月月人崩溃,年年岁岁催人老。一可恨的是,你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学霸,不分昼夜的学习,这让你开始紧张起来了,你不禁会思考:考研人究竟每天该学习多少个小时?考研需要每天都起早吗?其实学习时长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任务,每天学习的时长都会有相应的差别,是否起早也还是看自己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更高一些,有一些学生早上学习效果比较好,头脑也比较清醒,喜欢早上早起背单词。如果每天坚持早起,但是每天白天都昏昏欲睡,状态非常不好,那你就尝试一下,早上可以休息充沛,白天去提高学习效率;但也有一些学生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学习效果更高一些,喜欢早上睡懒觉,晚上利用时间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那就不要在浪费晚上的时间去追剧刷视频了。二一般来说,一天学习能达到8个小时高效复习就很不错了,最重要的是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初期培养好习惯,后期才能在高强度的学习中更加高效,游刃有余。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时间其实是被白白浪费掉了,学习任务并不饱和,学一两个小时就歇一会,看看手机,做做小动作。没有持续高效地产出,这样很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学习效果一般,时间自然也就浪费掉了!三建议大家,尽量在有成块的时间去学习的时候,关掉手机网络,调成静音模式,关机也可以,放在书包或是口袋等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以免总是被手机消息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当然,除了用手机听课或者找资料。手机往往是我们浪费时间的重要原因,在复习过程中,如果抵抗不住手机的诱惑,喜欢拿起来翻翻看看,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沉溺于手机当中,就会很容易浪费掉学习时间。当我们了解了我们自己的学习习惯之后,就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新的作息时间,保持一个月,你的身体也会主动调整,适应并形成新的习惯。起初会艰难些,可以找几个研友一起改变,互相叫对方起床,互相提醒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到了后期,就会容易很多,也能体会到一起战斗的快乐。
来源:财经记者圈文|陈薇沁,责编:陈子文,原载于一条(ID:yitiaotv)根据教育局数据,202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有377万人报名,比去年多了10.6%,5年内考研人数翻倍。除了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22-24岁的年轻人,还有一大批年龄超过30岁的考研者。一条在3月发出一份“30岁+考研人”的调查问卷,并深入采访数十位30-40岁的考研人。不少人选择在职备考,在迈向中年的路上,抓紧时机提升自己;也有人35岁年薪百万,却决定辞职考研,积累一定物质基础后,想在学习中滋养精神;有33岁大龄单身女性,边考研边被父母催婚;不少近40岁管理岗在职的人考MBA,试图为职场发展拓展人脉;最硬核的莫过于职场妈妈考研,“工作-带娃-备考”三点一线,几近007奋斗模式。0130+考研人:人生路上的“多选题”31岁的李豫鲁,是青岛大学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的研一新生。2020年底考研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医生,曾进行了4年的医疗扶贫。“全家人都觉得我当医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祖上四代都是医生,太爷爷的老师是清代的末代御医。”背着父母和医院院长,他在外租了一间自习室,备考传媒专业。医院有事就往回跑,中间开车要3个小时。李豫鲁形容自己这个群体“向青年逆行”——背着父母和单位偷偷进行考研准备,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比自己小10岁的人做同学,用20几岁时赚到的钱支持30岁时的梦想,“享受叛逆的刺激与学习的孤独。”结合50位调查者的问卷数据和20位考研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一些特征: 年龄多处于30到40岁; 男女比例几乎是1:1; 已婚和单身各占一半,已婚者多数已有孩子; 人群的年收入跨度在20-100万。而至于30多岁的人考研的理由,十分多元化。很多人认为是目前学历含金量不足,导致长期无法升职;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包括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2020以来疫情的影响,使这个群体又更“壮大”了。根据《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今年比上一年整整多出了36万的考研者,其中不乏疫情影响下升职受阻、甚至失业的大龄考研者。02我年过30岁,为何选择考研?2020年中,在某广告公司任HR总监的陈挺,用3个月的时间裁掉了办公室近80%的员工。老员工会来找他“求饶”,后来他一度听到敲门声就恐惧。亲历一波裁员潮后,“为了摆脱那种窒息感,也是想督促自己要进步。”他跟公司协商签了一份协议,37岁的他决定脱产考研。如今他正在居家备考某商学院,“专业难度较小、适合30+人群的管理类硕士(MBA、EMBA、MEM、MPAcc等)现在尤为受欢迎,我们的项目今年录取比例从4:1变成近8:1。”他解释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作为某国际酒店集团的财务总监,35岁的Vivi年薪百万,她却认为自己“离CEO或者项目主管就差一个顶级商学院的学位”,毅然辞职考研。同时多年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她,见多了人心冷漠的时刻,她也想借读书暂避职场,少些消耗、让精神多一些滋养。一部分人想要在学校里寻找新的机遇。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本来在国企上班,年薪30万,孩子出生后他却突然生出了“育儿焦虑”。“不如去读个MBA,认识一些新朋友,未来可以一起创业做幼儿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将来。”“说白了就是内卷”,在华为做行政、33岁的郭德冈说,从去年开始,有同事突然就考上了复旦,家里人开始备考南大,大有人人都是研究生的趋势,她联想:学历是否和升职挂钩?对于在山东长大、从小被教育“学习和吃饭一样重要”的郭德冈来说,考试是强项。几个月后,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附言“上班、带娃的间隙抽空复习,竟然比去年国家线高近70分”的研究生初试成绩单照片,她也觉得自己有点凡尔赛,“但这个成绩确实缓解了焦虑”。丈夫对她考研尤为支持,主动承担起带娃重任,“高学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整个家庭未来的保障”。两个人决定等她考上以后交换生活状态——丈夫再去考研,她负责学习、带娃、分享经验。33岁的补习班老师Lisa认为部分企业对研究生学历有硬指标,比如说公立院校招聘,比如说公务员考试。她在补习班教英语,断断续续已有10年。她的工作包含帮老板筛选面试者的简历,“我招人时一般会先把研究生学历的人挑出来进行复试,再去看本科学历的人工作经验如何。”而Lisa自己的职业理想是进入公立学校或者知名教育机构。如今她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自己的“教育类硕士”考试,“明白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心态后,我就照着这个方向努力。”34岁的苗庄之前在人民日报当了10年记者。辞职读研,是因为记者日复一日的工作能看到尽头,能力没有提升,在体系下性格越发圆滑,“其实现在80%的工作未来都会被AI淘汰”。目前他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AR、V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运用。他认为自己本身已经积攒了多年的工作经验,正好趁着疫情这段全球经济紧张的时期,去学一些新兴专业,待经济复苏后,再申请自己理想的工作。在这群大龄考研人中,令人不解的当属申请海外研究生项目的人,很多人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在疫情下坚持交昂贵的学费上网课?在洛杉矶当地创办了一所考研机构的Rebecca给出了答案:“30+的海外考研人,有人为了绿卡,有人为了孩子,有人为了学历,有人为了人脉……”Rebecca今年35岁,自己也在南加州大学传媒系读研究生。她继续在当地读研的主要原因,是要等绿卡的面试通知。疫情来袭后,这项移民业务停工了大半年,一旦选择回国,前几年的努力就浪费了。Rebecca的机构负责的学生人数,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升。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来自尔湾的30岁贵妇,据说之前是北影表演系毕业,申请经费到位。“有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会对儿媳妇有学历要求。申请专业上,对方希望是艺术史或者珠宝鉴赏。”30岁+考研人,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无论如何,都是一群特别拼的人。03自习室、居家、培训机构:苦读还是花重金?无论是脱产还是在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开车3小时来回单位和自习室的李豫鲁是个极端案例。他在曲师大租了考研自习室的一个格子,30个人共用一整间,3个月只需1000块。他说这是为了“彻底和熟悉的环境隔绝,一心一意把备考这件事做好。”开车途中,他会提前复印好单词书放到手机支架上,红灯亮了就翻上几页,经常会被后面的车摁喇叭,“还是有点危险,不推荐大家都用这个办法”。到了自习室以后,空间里最响的声音就是翻书声。没有人吃东西、聊天,手机调成静音。李豫鲁在自己专属的课桌上用彩色胶带工工整整贴上了每日计划。单身人士或许可以选择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拖家带口的职场妈妈们往往必须在家完成复习。职场妈妈JoJo的孩子刚满2岁,家里没什么人能帮忙带孩子。平日她报名了3000元的网课,每天上班前看1节课,中午午休温习,晚上回家再看上1节课。等到临近考试的1个月,再请一个私教突击薄弱环节,1节课1000元,上完5节课,就差不多上考场了。李老师主要负责考研培训的销售,他认为绝大多数30岁以上的考研者“不听营销、不爱花钱”。“如果说一个考研套餐,包含了考研资料、项目推荐、一对一辅导、英语私教、面试模拟等等。他们会在套餐里挑出最需要的部分,再去计算每个项目的成本。一个6万6的套餐最后就被拆成了一个2万3的组合。”38岁全职妈妈韩小鱼曾经参加过考研机构的宣讲会,拿走了他们免费发放的考研资料,自学效果也不错。但也有极少数愿意花重金的人。李老师透露,过去的5年里,他的200多个学生中,只有一个冲到了最前端,进了美国沃顿商学院。撇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她花了10万,我们突击了面试,Personal Statement来回修改了5遍。”这位学员在申请前就查阅了大量商学院的资源配置,包括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沃顿,这个数字约是100万。到了30岁+的年纪,“考研人”的社会经验也多了,大家会更理智地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04记忆衰退、被催婚…… 大龄学习的困境一点不少 尽管大龄考研人的目标更明确、心智更成熟,但“逆龄而行”的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还是一点不少。传统的考研有两个阶段:全国统考和面试。大多数大龄考研者比较头疼的是英语、数学、政治,主要都和这个年龄段人“明显下降的记忆力”相关。34岁,从部队退伍的穆西目睹了多个队友的“职业瓶颈期”——转业或者是继续留在部队,都会受到学历的限制。他决定报考中欧商学院,而备考科目中尤为折磨的是英语的练习,“拿红宝书背单词,从abandon(放弃)开始。翻到第二页的时候,第一页的单词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反反复复一直是abandon、abandon。”因为长期在部队,没有英语使用环境,他的口语更是别扭,私教老师形容“和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没太大区别”。比穆西更惨的是英语老师的另一个学生,据说学着学着人就不见了,3个月后再见到他,说是因为考研得了抑郁症。自嘲自己是“996打工人”的李阳,每天下班后还是会用kindle刷往年的研究生考试题。他认为“自己的脑子割裂得太厉害”,总是没法从工作中迅速切换到试题,等到缓过来,往往就快睡着了。这也是大多数在职备考的打工人们普遍碰到的难题,“无解,只能挺过去。”在一条发出的调查问卷中,有50%的人表示自己尚未组建家庭,很多人自嘲“在解决个人问题之前,单身人士仿佛不配考研”。家长常常将“考研”视为“结婚”的对立面,传统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的观念根深蒂固。正常情况下,30岁出头、有房有车、医生编制的李豫鲁绝对是相亲市场里的抢手货。父母原本期待给他安排几个相亲对象,在今年成家立业。他却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备考新媒体类研究生。“在他们看来,我是彻底掀翻了稳定的生活,大吵一架在所难免。”长期待在学校,李豫鲁身边现在都是98、99年的人,年龄相差10岁,大家喜欢剧本杀、看漫展,他喜欢看书、看戏剧,“爸妈现在心情很复杂,又想催又想放弃”。33岁依旧单身的Lisa已经拒绝与父母沟通“婚恋”好久了。她说自己特别喜欢一句话:“不要看着别人开花、自己没有开花就着急,也许你本来就是一棵树。”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周期是不一样的。在她的人生规划里,结婚并非必要,她已经习惯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生活,并为未来的读研生活存下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让所有考研者最佩服的“王中王”——非工作、带娃、读书三合为一的全职妈妈莫属。备考湖南师范大学MBA项目的JoJo正是这样一名职场妈妈,本职是一名银行职员。2018年她第一次裸考,英语差了几十分。2020年4月再次报名考研,开始认真复习。不幸的是,复习阶段撞上了银行的业务高峰期。领导出门跑业务,她要处理办公室大大小小的考核、报表,并且及时和总行沟通。几个月下来,她瘦了十几斤,内分泌失调,住院好几天,休息了快2个月才缓过来。先生为此十分反对她考研,认为这是“雪上加霜”,给自己太大压力太累了,而且耽误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的黄金时期。JoJo知道,学习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16岁,妈妈突然中风,家里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妈妈的病上,她高考失利,只能先读专科。在过去的10年,她也一直以赚钱给妈妈治病作为唯一目标。直到2年前,妈妈去世了,“我才开始想重新做自己,不再只是去赚钱,我想去弥补学习上的遗憾。”答应了先生就“只搏一次、不录取就放弃”,JoJo每天看书8-10个小时,主要在中午、晚上还有周末。就连这次跟一条的采访,也推迟到了她研究生面试结束以后。”。05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 无论是20岁,还是30岁、40岁,学霸永远是学霸。35岁的Vivi考上研究生乃至读研的经历堪称强悍。怀孕3个月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中欧商学院的MBA项目。怀孕7个月开始上课,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临盆,在隔壁的学校医院生娃。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了学校的Nursing Room照顾,然后跟教授商量,把延期1个月的期末测试给考了。同是学霸的郭德冈,计划未来做综合管理的岗位。前年考了财务相关的中级经济师,去年考了人力相关的人力资源师,算了算还缺一个工商管理类的硕士,今年就考上了西北大学MBA项目笔试加面试的第一名。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都是有工作保底的人,今年考不上就明年继续咯,拖个3、5年也是常事。”“尽管过程苦,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吃苦的机会。”“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再体验一次这种沉浸的学习的心境,就已十分受益。”Lisa今年英语差了几分,考研落榜了。短暂的自我怀疑后,她理了理思路,打算先回补习班继续上班,“我的5年计划,是在明年考研成功,后面3年边工边读,第5年去公立院校面试。”刚满30岁的奶爸阿正自嘲说成为了“大龄考研人中的反面教材”。他原本从国企辞职,计划考北大光华,“今年竞争太激烈,我过了去年的分数线,发现今年竟然高了5分。”收到结果后,他分析了未来几年家人的需求和自己职业发展路径,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考研计划,开始创业做幼儿教育。面对考研的成功或失败,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再接再厉,有人暂且搁置。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742天01欧洲著名政治家托马斯 · 莫尔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而选择中最难的,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前几天,知乎热榜上有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27 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发帖的姑娘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姑娘是2016年的毕业生,但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于是决定继续深造。无奈父亲突然病重,家里还有个刚上初中的弟弟。为了挑起家庭重担,也为了照顾父亲,她选择了回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很快,姑娘如愿考进了离家近的税务局。入职以后,由于姑娘本科学的是汉语言,对税收一窍不通,所以也只能做做文字工作,在办公室做文秘。2018年,姑娘的父亲去世,弟弟也上了高中,母亲陪着弟弟去市里读书,姑娘就常年一个人待在一个半小时就能溜达完的小县城。当姑娘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发现,自己对当前的岗位并不是很满意,工作上也很难再有突破和调动。最主要的是,自己实在不喜欢每天写公文、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还是喜欢原来的专业。于是姑娘决定考研,并报了复旦。2020年一整年,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常常学到凌晨三四点。原本只想了却自己的心愿,给自己一个交代,成不成功都无所谓。没想到在27岁生日之际,姑娘竟收到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复试通过的通知。夙愿一朝达成,但她却突然惶恐了:“我真的应该去读吗,我能养活自己,能找到工作吗,年龄会成为我的限制吗?”02这个帖子目前在知乎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200万,1000多人参与了回答。我稍稍刷了一下前面点赞数较高的几条回答,发现竟没有一人建议姑娘留在小县城当公务员。大家要么摆出两种选择的利弊,建议姑娘根据自身情况做选择,要么直接建议去复旦读研:“答案显而易见。去复旦,相当于人生命的长度至少翻倍。因为人生命的长度不仅仅在于时间的长短,更在于经历的多寡。”“复旦硕士,留给你的是广阔的未来。如果不去读,你的余生绝对是悔恨更多!”“不是谁都有资格‘选择平淡地度过一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要不要在九死一生和十死无生之间选择九死一生——显然这个答案很明显了。”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119:不确定性》中提到:虽然一定的确定性会让我们感到安全、舒适、愉悦,但如果完全确定,也未必是好事。比如说,玩游戏。在搞清楚所有的不确定性之前,我们会玩得很开心;如果一旦通关,每一步都知道如何应对时,我们就会觉得无聊,很快会弃玩。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劝姑娘放弃公务员去读研。因为比起一眼就望到头的人生轨迹,去名校读研或许是丰富人生体验的最好途径。但网友们选择读研的建议,其实是建立在“读研之后未来一定更明朗”的假设上。他们忽略了读研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硕士毕业之后,也有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况且,姑娘已经27岁,研究生毕业最少30岁,现实告诉我们,这个年龄的未婚未育女性,很难找工作。而如果继续当公务员,这一切可能遇见的难题,都不会发生。这个选择难就难在,两个选项的机会成本都很大。选择了继续当公务员,就必须放弃体验新的人生、实现梦想的机会成本;选择了去复旦读研,就必须放弃现世安稳和一辈子的铁饭碗。03我在这个帖子中,还看到很多人鼓励姑娘跟随自己的内心,别太纠结选项的利弊。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凭直觉做选择。这也是生活中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时的策略。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我们基本无法验证,当自己做另一个选择时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大部分人在很多选择上会懒得思考,直接交给直觉,省心。最后,我们的人生基本上被随意的选择所绑架,大概率走向了平庸。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避免这样的结果呢?生涯规划师古典在《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一书中提到了两个方法:①建立完整的原则体系价值观是我们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而在生活中若想顺从自己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的就是原则。原则连接着我们的价值观与行动,它就像指引你行动的灯塔,帮我们成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当面临两难的抉择之时,遵循原则就能迎刃而解。就像古典在书中说的:原则在手,世界我有。比如,把“持续阅读”作为原则的人,面临“看书还是看剧”的决策时,就应该果断地选择看书;把“绝不能没有诚信”作为原则的人,面临“是否因私事放弃已经约好的谈判”时,就果断选择守约。对于知乎上的那位姑娘,如果把“生活安稳”作为原则,那么就算考上了复旦研究生,也可以果断选择继续当公务员。毕竟这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如果把“追求梦想,丰富人生体验”作为原则,那么就果断进复旦读研。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心情或直觉,往往都比较随机,而原则是明确的。一旦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原则体系,就能极大地缓解“选择困难症”。04②比较选项的后悔程度古典在书中提到一个朋友的例子,和知乎上那位姑娘的两难选择很像。朋友在一个国企做互联网运营。做得很没意思,国企也不太重视互联网。于是朋友向几家企业投了简历。没想到竟然有一家面试通过了,还是业内不错、有口碑的互联网企业,收入跟国企差不多。但就在面临选择的这段时间,自己所在的国企也想在互联网运营上发力,他的项目得到了重视。朋友表示,如果那家民企是BAT、小米、滴滴,他就义无反顾地去了;如果国企的上司一直是他佩服的那个(上司在3个月之前换了),他也就踏踏实实地在国企待着了。但这些“如果”都不存在,他开始纠结到底是留在国企,还是去那家民企。当朋友求助古典的时候,鉴于做选择的时间有限,古典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假如这两个选项,过了两三年以后,你分别都后悔了,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当天晚上,朋友就做出了决定。同样地,选择去名校读研还是继续留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姑娘可以仔细描述两三年以后每个选项后悔的样子。比如:A:硕士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两年,职业发展缓慢,收入也没上去,房租又涨了,对象也没定,后悔了。当初回家多稳定,抱着一辈子不愁的铁饭碗,唉!B:回家两年,安定到空虚,岗位几乎没什么职业发展可言,每天写着自己无比厌恶的公文、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窝在一个连肯德基麦当劳和电影院都没有的小地方,生活极其单调,后悔了。当初如果在大城市闯荡,至少见了世面,再折腾不出成就也有种成长感。然后比较一下,哪个后悔更好受一点。答案就出来了。因为这样的提问,能让人有感受上的比较,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境直接模拟出来,自己体会。而这种后悔A跟后悔B的比较,能让人迅速地做出决策。05总结一下这两种选择策略,其实都绕不开两个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原则体系,代表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对比选择之后的后悔程度,反映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做任何选择之前,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虽然我们呼吁勇敢追梦,趁年轻多见世面,但每个人一定要按这种方式生活吗?我们可不可以安安稳稳、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呢?当然可以,但前提一定是:如果你清楚地认识到了“见世面”和“浑浑噩噩”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那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合理。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生活,也是你想要的生活。作家Lachel有一句话我很认同:人生,其实就是在各种力量拉扯之下,竭力保持平衡所走出来的轨迹。如果你失去自我的控制力,你就会把你的生活,全盘交到别人手上。认清自己,郑重地选择,才是我们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唯一能做的一件事
最近,一位三十多岁的网友在某考研论坛里讲到,今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目前在当地的一家国企上班,工作稳定,收入一般,属于吃不饱饿不死的那种工资,他感觉在这家单位已经工作十多年了,还是一名小职员,上升提拔无望,所以,他想通过读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家里人后,妻子一点也不支持,并认为孩子还小,家里经济负担过重,如果他去读研,仅靠自己的工资很难维系家里的日常开销,坚决不同意他不顾家里的实际情况去考研,所以,他现在很矛盾,想寻求广大网友的帮助,看有没有好办法说服家里人,让他现在辞职安心的准备考研复习的事情。小编认为,对于大龄考研人来说,可能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在他们遭遇到职业瓶颈的时候,想辞职回归校园安心学习,另一方面,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能更加清楚自己学习的方向,以及懂得了考研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想读研是一种好事情,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想安于现状,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想通过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改变命运。而家里人可能因为自己要花钱读研,不但他们不能赚钱还要花钱,对当前的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家里人肯定不想支持自己去考研。另外,读研毕业出来后,又要重新找工作,到时候年龄也很大了,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都是问题。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家里人不支持,甚至反对也是情有可原。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取得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呢?小编觉得,既然我们决定要考研,就要把一切事情安排好,包括读研后的家庭日常开销怎么去解决,读研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是什么?等等,要向家人讲明白,说清楚,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的话,家人肯定也会理解和支持的,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
将近四十岁了,如果是在高校或科研单位,需要继续提升学历,那还是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如果想考全日制的研究生,想以此来求职找工作,我不建议再去考了,因为年龄确实偏大,条件不允许,读研读博士出来了,再找工作也不易。一、近四十岁的年纪,已经有家庭负担了,不适合上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来说,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是顶梁柱,需要挣钱养家了。这个时候父母年纪渐老,而孩子也正是上初中正需要管理的年纪。你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不适合去上全日制研究生。更何况你年轻时没有去考,现在年纪这么大,还能考否?二、上全日制研究生,导师都不好找。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越来越年轻化,有些三十多岁就已经是硕士生导师。你再去考别人门下的研究生,想想也别扭,导师比自己还年轻,导师按排去干活,有时也抹不开面子。而你的同门师兄弟都是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年轻人,跟他们也有代沟,怎么一起去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总之在不合适的年纪去上研究生会感到非常尴尬。三、研究生毕业再找工作也是个问题。四十岁考研,上三年硕士毕业,如果再考博士,还得几年,拿到博士学位得四十大几了,更何况现在博士毕业难度越来越大,别搞到最后,到了四十六七岁连博士也毕不了业,那就更尴尬了。以近五十的年纪去找工作,你觉得还能找到象样的工作吗?难道你还想通过读研来找个好工作?我觉得太晚了,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或者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上来来。四、如果你所在工作单位有提升学历的需要,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你现在所在的工作单位,为了提升自己在单位的地位,是有必要提升自己的学历的。但仅限于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平时工作不耽误,也不影响你养家。只是需要自已多付出些,拿到研究生毕业文凭,在单位有更好的发展,在评职称和升职方面有一些资本。基于以上考虑,我觉得四十岁再去考全日制研究生是晚了,但上在职研究生是可以的,毕竟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有二十多年。如果是你,你觉得年近四十还有必要去考研吗?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多个朋友考上了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都有。考研可能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他们的扎堆考研,却让人感觉非常有意思。这些今年考上的朋友中,最小的29,最大的都32岁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很多朋友扔下课本的时间都快十年了!是什么让他们决定考研,而又是什么让他们在扔掉课本十年后,还能顺顺利利的考上研究生呢?为什么考研?很多人都有了家庭,决定考研,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到朋友圈里面他们发布考上的好消息后,我就比较好奇的问他们为什么考研。答案令人意外,同时也不令人意外!大部分是因为职业晋升让他们遇到了瓶颈,他们不得不通过考研来跨过去!还有一部分人想打开自己的社交圈,挖掘项目的创业人士、寻找同伴的企业老板、远离职场多年的全职妈妈。极少数人提到了考公务员需要高学历、孩子读书看父母学历等小众原因。是不是他们的答案太简单了?其实不然,只是我们局外人不了解他们的处境而已。这些考研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当年本科进入研究院或者公司的人。当年进去的时候,可能本科学历还能够有所发展,但是随着近些年硕士毕业生的增多,各个公司招聘起点都提高到了非硕士不要。相对于他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新进来的硕士研究生潜力更大,发展更快。虽然由于工作时间的问题,大部分暂时还达不到他们那种高度,但是后续给了他们极大的危机感。这恰恰是这批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不是通过考研来弥补一下自己的学历短板!可能,今年377万考生中,这样的人还不少,今后可能会更多!为什么能考上和在校生相比,30多岁的人考研面临更大的挑战!平时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还要面临记忆力下降的现实,但是他们又为什么能够顺顺利利的考上呢?而且在我朋友中,基本上都是一战而胜。答案只有一个:背水而战!对于他们来说,决定考一次研究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失败,再让他们经历一次考研,可能绝大部分人不会再考了。在考试之前,他们都知道自己考研时背水而战!不成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因此很多人一开始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的。虽然过程中磕磕绊绊,但是最终结果都还尽如人意!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制订计划,严格执行。基础阶段(3-6月)你现在这里啦,此阶段是夯实基础阶段,攻坚英语与专业基础复习的重点有二:确定学校和专业、打好基础。时间不等人,考研人如果还没有确定想考的学校和专业,3、4月份一定要定下来,可以通过学校网站、论坛、研招网等各渠道搜集考试相关信息,弄清目标院校和专业要考的科目,找到专业书,认真打好基础。专业书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个时间不开始复习,把基础打好,后面的备考压力会很大。英语、数学也要从这个时候复习起来,尤其是英语,单词背起来,阅读理解至少一周一篇,不止是做完,更要搞懂。政治可以稍微放一放,带着看一看。强化阶段(7-9月)暑假是黄金时期,这个阶段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阶段,也是产生质的变化的阶段,需要全面强化,适时安排上政治。强化复习的重点在于强化学习。坚持英语阅读训练,单词可以背,但不要把单词当作重点,因小失大,英语主要要培养阅读分析的能力。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之上积累新的单词、短语,因此阅读理解要保持每周2-3篇的练习,每篇做完之后都要认真总结,分析自己因什么原因错,有什么逻辑上的陷阱是可以避免的。政治复习从暑假就要开始了,每天几个章节,量不在多,在持久,最好在暑假期间看完政治的基础内容,9月进行习题训练,对于政治的整个框架和考察角度有个概念。专业课要能达到期末考试的水平。这里的专业课可不是每学期的一两门,而是所有要考察的专业课内容。冲刺阶段(10-12月)查漏补缺,模考训练,政治大题、英语作文安排上。这阶段的重点是参透大纲、查漏补缺、模拟练习。此外,最后几个月天气逐渐变冷,大家的作息难免会受影响,一定要学会调整好状态,全身心准备考试。另外,这个阶段虽然复习很重要,但也要留意报名、网上确认、准考证打印时间,万一填错信息或者错过时间就要重来一年了。不论考上与否,都是人生常态考上了,当然满心欢喜,好好把握机会提升自己;但就算考不上落榜了,对绝大多数大龄考研人来说,也不再是天大的事情。面对考研的成功或失败,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淡然处之,有人再接再厉,有人暂且搁置。无论如何,30+考研人,不再为考试的结果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