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相关新技术仍显匮乏;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金额有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报告建议,企业要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双重红利下,我国企业普遍能够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这是3家机构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表示,该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对地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旨在继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九成企业稳定完成年度目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7个省区市,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从行业上看,调查覆盖了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国家有关部门列出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均能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其中绝大多数均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与环境,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系统考虑问题,强调系统分析,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继续提高。亟需补上技术及资金短板报告主笔人、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有助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同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样本企业中仍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够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对比情况。“目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但企业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的新技术;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有限,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同时,近年来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对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影响。”胡迟说。针对上述问题,报告问卷征集了企业对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政策的期待。其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期待程度最高。此外,企业对于增加政策性补贴资金数额、继续推进税收优惠,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避免政策“归一化”和“一刀切”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高。(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中商情报网讯: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市场规模达8822.54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我国新能源市场规模将达10399亿元。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能源行业投资超百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行业投资金额及数量也随之增长。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新能源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数量最多,达39笔;2019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金额最高,达1248528.5亿元。数据来源:艾媒、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能源发电市场一路向好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向好,节能环保在全球的推行,新能源逐渐替代旧能源市场。新能源发电主要有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市场不断扩大,主要能源发电量呈增长趋势。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推动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数据来源:中汽协、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环保网讯: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数量大、分布散,基础管理能力偏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节能减排效率普遍低于大型企业。近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举办线上报告发布会暨研讨会,发布了《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和特点,结合能源管理政策分析、江苏省试点调研结果、能源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和供应链节能等研究结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建议。节能试点企业能源管理进步空间大为什么选择江苏省为试点?“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企业创业创新的集聚地,拥有大量优质的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起到了良好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创投机构资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陈立立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00万家,江苏省中小企业总数达319万家,超过全国的10%。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1.2万家,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445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7.5%,总数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7.6万亿元和4853.3亿元,均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0%以上。“鉴于江苏省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陈立立说。记者了解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自2013年起选择江苏省作为试点地区,开展典型行业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的相关研究。2015年8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可持续能源管理体系(SEM)试点项目”,培育企业节能文化,促进企业掌握先进能源管理手段。项目组从苏州市选取了苏州市典型的电子、化工和化纤行业中6家中小企业,分别为:顺达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吴江易昌泰塑胶有限公司、江苏盛恒化纤有限公司、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羽田电子科技(太仓)有限公司,进行SEM试点,6家试点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均具备提升能源管理水平的意愿。在SEM体系的运作下,江苏盛恒化纤有限公司在2016~2017年投资628.2万元,实施了4项管理节能与5项节能技改项目,初步实现年节电量306.44万kWh,节省能源费用约214.51万元。企业获得苏州市“三星级能效之星企业”、苏州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苏州市吴江区“节能标杆企业”、吴江区盛泽镇“节能降耗先进企业”等多项荣誉。吴江佳力高纤有限公司在试点项目第一年投资302万元,实施了4项管理节能与2项节能技改项目,初步实现年节电量751.15万kWh,节省能源费用510.78万元,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11.0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佳力高纤获评2017年吴江区企业资源利用评价A类企业,享受能源费用及税收优惠。可见,SEM试点项目不仅为试点企业提升了社会形象,使其得到了所在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财政奖励,更使得企业把节能减排作为长远目标,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增强了企业实力。同时,《报告》指出,从6家试点企业整体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政策适用性、节能意识提升以及专业能力提高等问题。并且,从试点企业调研和走访情况分析,大多中小型企业只关注生产及企业效益,部分企业节能管理基础薄弱、能源管理水平较低、企业职工节能意识淡薄、节能监管不到位、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工作薄弱、能源策划与评审工作不全面、奖罚制度不明确。以绿色供应链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受市场导向和核心企业影响较大。《报告》认为,基于市场手段,通过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提出约束性要求,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负责人何平认为,推动企业内在的节能动力需依靠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约束和鼓励,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标准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市场,通过市场因素来证明,推动中小企业节能最好的举措是绿色供应链。同样,《报告》也认为,基于市场手段,通过政府和核心企业从市场供应关系角度约束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碳工作,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综合考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望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小企业是绿色供应链中的一环,或者是供应链当中的一环,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何平表示,对于一个供应链而言,中小企业位于供应链的底端,很容易受顶层供应链的影响。《报告》认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供需双向选择,可以推动上下游企业改进环境管理,进而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因此,调动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大型零售商及网络平台等“关键少数”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当前,绿色供应链在我国的实践同样多是大型企业,推动模式自主性强且关注的点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关注节水,有的关注节能,有的关注原材料选材等,全社会推动绿色供应链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同时,基于企业微观层面的推进机制缺乏系统性,可复制性差,不利于推广。从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情况看,不少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及中外合资企业已经开展了多年相关实践,规章制度相对完善、运作机制较为成熟,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总部对此提出了要求,也有部分企业自发开展了此项工作。相比较,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内资企业数量较少,即使已经开展,也多是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由于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还比较陌生,而过于分散的法律政策则很难引导广大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因此,需要进一步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而全面推行。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共性问题亟待解决《报告》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普遍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大。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式是粗放式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的产业为主。由于工艺水平低,技术落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比大型企业同类产品高出50%左右,造成了高额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节能减排投入不足。由于设备太贵,企业规模过小,资金压力大等诸多原因,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投资严重不足。一般只有在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才进行节能减排投资。再加上相关部门对于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也不是很严格,造成许多企业节能减排流于形式。三是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水平低。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缺乏为节能减排服务的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无法及时获取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遍落后。四是节能减排意识薄弱。很多中小企业仅注重成本和经济效益,而节能减排意识欠缺,没有专门制定相关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基于此,《报告》指出,相关节能主管部门对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遇到的问题应给予重视,并提出如下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政策建议。一是完善现有政策,加强财税、绿色金融以及节能自愿协议等中小企业适用的针对性政策。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自愿协议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和引进节能环保生产技术的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并加大力度制定技术支持类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制度建设,对能源消费和排放总量不同的中小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制度,规定不同的降耗标准;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并加强对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建立政策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在“十四五”规划中制定中小企业节能工作目标,加强年度评估和考核。加强中小企业节能监察和执法,督促其尽快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能设备。应制定和出台有关节能监察条例和办法,完善和更新需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四是鼓励中小企业建立能效网络小组,引导企业参加小组并分享、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五是探索绿色供应链节能减排,以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型采购方、龙头行业等为纽带,通过供应链节能管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原标题:《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报告发布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本研究报告结合几年来项目组具备的能源管理研究基础和在江苏省开展的相关中小企业能源管理试点研究工作,进行试点企业能源管理研究。初步了解到中小企业集中的江苏省中小企业能源管理现状以及现阶段以试点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能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中小企业能源管理进行了数据调研和分析。通过对江苏省近 300 家中小企业从能源管理重视程度、目标与制度、能力与岗位等八个方面的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掌握了所调研的中小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报告从供应链绿色发展的角度,分析现阶段绿色供应链如何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介绍了我国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法规和进展、绿色供应链特征以及绿色供应链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等。最后,本研究报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和特点,根据能源管理政策分析、试点调研结果、能源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和供应链节能等研究结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相关新技术仍显匮乏;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金额有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报告建议,企业要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双重红利下,我国企业普遍能够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这是3家机构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表示,该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对地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旨在继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九成企业稳定完成年度目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7个省区市,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从行业上看,调查覆盖了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国家有关部门列出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均能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其中绝大多数均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与环境,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系统考虑问题,强调系统分析,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继续提高。亟需补上技术及资金短板报告主笔人、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有助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同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样本企业中仍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够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对比情况。“目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但企业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的新技术;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有限,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同时,近年来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对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影响。”胡迟说。针对上述问题,报告问卷征集了企业对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政策的期待。其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期待程度最高。此外,企业对于增加政策性补贴资金数额、继续推进税收优惠,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避免政策“归一化”和“一刀切”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高。(顾 阳)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强化能耗强度控制,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培育节约能源和使用绿色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和储存设施,健全能源储运和调峰应急体系,不断提升能源供应的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强能源领域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着力推动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平等互惠原则,全面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世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能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畅通能源国际贸易、促进能源投资便利化,共同构建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和共同安全。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年全球家族企业税报告通过整合安全生态系统以降低复杂性报告:推进亚太地区的数字社会数字化居住:2021年新居住展望2021年数字营销行业脉搏报告工作未来式:从远程到混合2030年10大消费者趋势报告:美容护肤电子商务的未来2020年美国网络广告相关性报告前所未有之年:20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2020年英语水平指数报告2020年英国搜索趋势报告2021技术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广告业年终报告2021年全球网络趋势:商业弹性2020游戏和电子竞技报告5G消费者潜力报告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Fjord趋势报告2021消费者品牌报告:寻找真相2020年新加坡搜索报告中国经济简报:从复苏走向再平衡2021年制造业内容营销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商务区吸引力报告2020新青年居住消费趋势报告2021年全球移动趋势报告2020年美国广告业年终报告中国重点城市道路网结构画像报告报告:重新评估媒体虚拟办公室:2030年工作场所愿景2020年Q3社交媒体趋势报告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如何应对“生死考验”?2020年第三季度风险投资报告全球战略定位报告:国家心智资源中的万亿机会零食现状:2020全球消费者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特别版语境的力量报告:语境和情感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认知?2021年时尚业生态报告(127页)报告:在不确定的时期保持领先2020年东南亚消费者趋势报告2020-2021年全球广告行业状况趋势报告2020-2021年Salesforce报告2020年新美国消费者报告报告:2020年全球贸易统计手册2020年11月移动市场报告2021年全球视频广告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文版2020年约会类应用营销指南报告:消除种族不平等差距报告:企业重启2020年俄罗斯和独联体移动经济报告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202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2020年游戏报告2020年消费者忠诚度晴雨表2020年中国人力资本指数报告2020年全球移动报告2020年上半年媒体质量报告谷歌报告:联网家庭体验的核心——客厅2020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237页)2019年美国替代肉、蛋、奶行业报告2020年拉美裔营销报告2020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2020年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9-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报告:5G的未来是什么202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67页)2020年全球职务舞弊与滥用职权调查报告Covid-19:媒体和购买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报告美容和护肤电商的未来:2021年新兴趋势2020年第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报告追求相关性报告:一切皆因广告个性化2020年假日零售报告2020年世界贸易监测报告2020年Z世代最新趋势报告2020年旅游报告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2020年旺季消费者研究报告报告:Covid-19时代创造性客户经验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报告政府激励和美国半导体制造业竞争力在亚太地区的‘新常态‘中找到确定性新加坡联网电视调查报告2020年数字营销状况报告2019年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报告报告:移动的重要性2020年世界贸易报告2020年假日习惯报告释放5G消费市场潜力报告文化:定义东南亚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消费者调查报告2020年视频和互动内容报告2020年假日购物季报告报告:全渠道和美丽新世界报告:了解印度十亿网民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3.02021年品牌颠覆报告5G经济报告2020年假日购物季预测报告2020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20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0上半年视频营销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流媒体报告交通运输区块链白皮书(2020)2020年东南亚电子商务报告报告:打开下一波电子商务之门2020年生态威胁报告2020年亚太地区营销情报报告2020中国家族信托报告2019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2020年全球人才报告(113页)2020未来城市出行蓝皮书2021年亚太区市场趋势预测--中文版2020年北美移动经济报告2020 年度十大新兴技术报告2020年美国广告流量欺诈报告2020年隐私时代的客户洞察报告中国城市千禧一代和z世代生活与支出报告报告:COVID-19对欧洲假日购物的影响跨国采购报告:影响全球服装采购格局的五大因素2020年亚太地区移动营销报告2020年印度移动支付报告2020年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使用洞察报告报告:封锁期间的视频游戏202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168页)中国泛娱乐出海机遇洞察2020年英国最有价值的75强品牌(103页)COVID-19流行期间品牌亲密度调查报告2020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电动汽车成本报告2020年全球财富报告2020年印度媒体和娱乐报告(272页)报告:东南亚社交电子商务的崛起2021年B2B内容营销报告2020年播客广告转化基准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美国风险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移动网络体验报告2020-2024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中国摘要2020年第三季度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大中华区人工智能成熟度调研报告2020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2020年假日购物季消费者调查报告循环时尚:中国新纺织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移动行业影响报告(120页)2021预测之亚太地区2020年未来就业报告(163页)印度OTT报告2020智慧数码城市报告-全城 AI(136页)2020年第14个年度假日购物调查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客户参与报告2020年Q2太空投资报告2020世界超级财富报告复苏和超越:疫情后旅游业的未来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2020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文版)2020年移动金融报告2020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270页)2020年第二季度受众报告2020年9月中国乳品报告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网络视频报告2019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报告2020亚太社会展望报告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报告:营销决策者与营销公司的关系2020全球消费者洞察报告2020年香港商户调查2020年Q2视频广告指标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移动应用市场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报告2020年度全球幸福感调查报告COVID-19如何影响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的习惯B2B买家行为调查报告TikTok的力量2020年化妆及美容报告2020年南亚经济聚焦报告(112页)2020中国服务设计报告零售业2020:在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取胜2020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年9月网络新闻报告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报告(332页)2020年亿万富豪洞察报告游戏行业:无法独享安全报告2020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敏捷与弹性:迎接新现实的另类投资报告影响世界:了解富国儿童幸福的构成报告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2020年农产品市场状况报告(164页)资产管理报告:支持增长并确保关照首份数字欧元报告:2021年启动数字货币项目2019-2020上半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报告人工智能在五大行业的成就与挑战报告:文化连通性转变2020年Q1-Q2中国TMT行业私募及创业投资报告2020年全球网络消费者指数报告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联网汽车新趋势报告联合国经济学家网络:塑造我们时代的趋势报告中国线下零售小店数字化转型报告2020年最有价值的75个印度品牌榜2020年粮食及农业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进展报告2020移动游戏报告2020年保险科技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20年汽车营销报告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亚太地区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报告复苏之路:2020年亚太地区电子商务报告2020年贸易和发展报告(165页)2020年品牌激情报告报告:重新思考COVID-19时代的零售策略之日本报告:为潜在客户转化建立关系2020上半年金融科技脉搏报告2020年年度忠诚度报告| NOTICE |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安娜)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25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而房地产行业从土地开发的增量模式向城市更新的存量模式转型,也为国内建筑节能市场带来新发展机遇。这份名为《建言“十四五”——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困境与突围》的报告显示,当前,一方面是大城市土地供应紧缺,地价高昂的状况挤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空间;另一方面,早期建筑使用功能、内部格局、机电设备等陈旧,与城市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愈发不匹配。报告认为,在上述双重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和投资人已将目光转向城市更新项目,投资收购既有建筑,通过业态调整、翻新改造和运营管理,提升其服务效果和市场价值,在项目期获得物业增值收益,最后择机退出,并获取增值利益。“这是房地产投融资新的业态发展趋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副研究员魏峥说。他也是这份报告的撰写人员之一。据魏峥介绍,这类项目的投资目标包括住宅、公寓、写字楼、酒店等建筑,更新升级的方向包括健康、舒适、节能、环保、智慧等。在这类项目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有机会嵌入到改造的目标及过程中,并成为项目打造的标杆之一。此外,报告预计,“十四五”时期,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继续增加,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公共建筑的能耗也将只增不减。此外,在公共建筑中人员密度高,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又提高了民众对公共建筑中卫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未来机电设备和系统的升级会进一步推高能耗。总体来看,我国公共建筑年能耗总量会继续攀升。“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特别是公共建筑节能领域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魏峥说。
航空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航空制造业中流砥柱,前景广阔1、航空零部件产业:航空制造业中流砥柱1.1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基础性产业,工序复杂种类繁多航空零部件,种类繁多技术精湛。广义的航空零部件是飞机各种零组件的总称,而狭义的航空零部件专指飞机机体零部件。飞机机体是指构成飞机外部性质和主要受力的部分,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等主要部件,并广泛涉及大梁、桁条、翼粱、翼肋、框类等主要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制造,工序复杂专业性强。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主要是指航空飞机各种零配件的制造。包括飞机机体零构件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仪表、机载设备、液压系统和附件等的制造,不包括零部件装配、航空发动机总装和整机总装等。飞机零部件依据各分系统结构、需求、用途、性能等要求有所区别,种类繁多平均在2-4万件类,且航空器由于高稳定性、高速、高安全性及多次使用的特殊要求,对各个环节零部件设计、制造、加工和装配有着极高的工艺要求与技术壁垒。航空零部件制造是航空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根据《中国飞机制造业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飞机制造业通常采取“整机制造商----多级供应商”的制造模式。产业链第一级为整机制造商,第二级为大型关键航空分系统制造商,其提供的分系统包括机体、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等机载设备;第三极包括众多提供结构件、零部件、电子产品、舱内配套设施等供应商,其部件产品供货给二级供货商进行集成;第四级为产业链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复合材料、金属原材料等企业。航空零部件企业众多,大多集中在三级供货商环节,是航空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奠定了航空产业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以军用飞机为例,航空制造产业供应商关系图1.2机体制造由机翼、机身及尾翼构成,军民飞机价值量不同按飞机用途可分为军用航空零部件及民用航空零部件。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军用飞机更注重于产品的可靠性高、材料坚硬质地轻、一致性强等特点,民用航空零部件注重安全性强、多次使用质量保证等特点,任何用于民用航空产品或者拟在民用航空产品上使用和安装的材料、仪表、机械、设备、零件、部件、组件、附件、通信器材等均依据飞机机体结构设计进行定制化生产制作。机体零部件分类军民飞机因用途的显著不同,各组成部分价值占比差别较大。对于军用飞机,动力系统占整机价值比最高,达25%,航电系统次之,机体结构占比约为20%;对于民机,机体结构占整机比超过1/3,达到36%,动力系统次之,航电和机电系统合计占30%。其中机体部件数量庞大,以民机波音737飞机,至少需要3万个大小各异的结构零件及数控零件组成。军机各组成部分价价值占比民机各组成部分价值占比1.2.1机翼:飞机重要组成部件,内外皆可装载功能设备机翼:飞机重要组成部件。机翼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与尾翼一起形成良好的稳定性与操纵性。另外可以在机翼内部装载弹药、设备和油箱,在机翼上可以安装起落架、发动机、悬挂导弹、副油箱以及其他外挂设备。机翼通常是由翼梁、纵墙、桁条、翼肋和蒙皮等构件组成。机翼按照的基本受力构件包括纵向(沿翼展方向)骨架、横向(沿气流方向垂直于翼梁方向)骨架和蒙皮。纵向骨架有翼粱、纵墙和桁条,横向骨架有普通翼肋和加强翼肋。机翼结构翼梁:纵向受力件。翼梁由梁的腹板和线条组成。翼梁是单纯的受力件,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它是机翼主要的纵向受力件,承受机翼的全部或大部分弯矩。翼梁大多在根部与机身固接。桁条是与蒙皮和翼肋相连的元件,由铝合金挤压或板材弯制而成,铆接在蒙皮内表面,承受机翼弯矩引起的部分轴向力,是纵向骨架中的重要受力元件之一。除上述承力作用外,桁条和翼肋一起对蒙皮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翼肋:机翼的横向骨架,包括普通翼肋和加强翼肋,横向垂直于翼展的方向,安装方向垂直于机翼边缘,用来支撑蒙皮,维持机翼的剖面形状。普通翼肋的作用是将纵向骨架和蒙皮连接成一体,把由蒙皮和桁条传来的空气动力载荷传递给翼粱,保持翼剖面的形状。加强翼肋就是承受有集中载荷的翼肋。纵墙:纵墙与翼粱十分相像,二者的区别在于其缘条比翼梁的缘条弱(但大多强于一般长桁),其长度有时仅为翼展的一部分。纵墙通常布置在机翼的前后缘部分,与蒙皮组成封闭盒以承受机翼的扭矩,同时还有封闭机翼内部容积的作用,靠后缘的纵墙还可以悬挂襟翼和副翼。蒙皮是包围在机翼骨架外的构件用粘接剂或铆钉固定于骨架上形成气动力外形。为了使机翼所受的阻力尽量小,蒙皮应力求光滑。为此应提高蒙皮的横向弯曲刚度,以减小它在飞行中的凹凸变形。从受力看,气动载荷直接作用在蒙皮上。因此,蒙皮受到垂直于其表面的局部气动载荷。此外蒙皮还参与机翼的总体受力,它和翼梁或翼墙的腹板组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的盒式薄壁梁承受机翼的扭短;当蒙皮较厚时它常与长翼一起组成壁板,承受机翼的弯矩引起的轴向力。壁板有组合式或整体式两种。某些结构形式(如多腹板式机翼)的蒙皮很厚,可从几毫米到十几毫米,常做成整体壁板形式,此时蒙皮将成为承受弯矩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受力元件。1.2.2机身:连接飞机整体部件,依飞机型号区别设计机身:机身由机身、短舱、尾撑等筒形结构组成,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将飞机的其他部件如机翼、尾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约占飞机总造价的10%-20%。机身后段由隔框、长桁、蒙皮和机尾罩等组成。其结构特点是长桁数量多,桁条结构较强,没有设置大梁,弯矩引起的轴向力由长桁和蒙皮承受。机身后段共有8个主隔框和5个辅助隔框,机身后段开口较少,大多数长桁是连续贯穿整个后机身的。尾喷管采用了引射式收敛喷管,机尾罩分为两段安装在隔框上,前段由铝合金板材制成,后段由高温合金钢板材制成,将发动机喷管完全包住形成固定外罩的引射器。1.1.3尾翼:让飞机具有操纵性及稳定性尾翼:保证飞行平衡,分垂直水平两类。飞机尾翼指的是用于保证飞机的纵向和航向的平衡与安定性,以及实现对飞机的操纵的结构部件,主要有水平尾翼(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和垂直尾翼(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尾翼的存在让飞机具有操纵性及稳定性,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其价值约占飞机总造价的5%-10%。2产业模式:转包生产合作模式,位于整机制造产业链中游2.1位于航空整机制造产业链中游上游金属/复材,下游分系统制造维修。航空零部件产业链上游包括制造各种航空零部件所需的金属非金属等原材料及成型材料,金属材料主要有:结构钢、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包括航空陶瓷、特种橡胶和碳纤维等。下游则由民用航空飞机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和航空维修三大部分构成。飞机零部件相关产业链2.2转包生产为主要供应链合作模式航空“转包”生产是全球航空飞机及发动机制造商普遍采用的一种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的供应链合作模式。在全球转包生产形式下,飞机及发动机制造商主要负责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承担主要结构件和系统间设计和制造工作,并负责最后的总装。供应商根据主制造商需要参与具体各个部件的生产制造中。主制造商通过合同约定以及考核的方式对供应商的进度、质量、成本和交付进行严格管理。转包业务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研发能力。按照国际航空发展规律,航空飞机及发动机产品的输出方(如波音、GE等)至少得向输入市场转包生产不低于20%的零部件转包生产份额,即“补偿贸易额度”。鉴于此,主制造商通过转包生产模式充分调动了全球产业链分工降低了自身产品制造成本,使得其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于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加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航空零部件转包是国际巨头普遍做法,国际航空巨头往往将众多零部件业务进行转包生产,且该比例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提升。以波音为例,20世纪90年代,波音777项目外包份额约为30%左右,21世纪的787等项目外包比例已高达70%左右。国际转包市场总体规模也在逐渐增长,根据普拉迪相关行业报告显示,国际航空转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1%。根据工信部《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年鉴》的数据,2019年中国航空零部件转包规模上升到123亿元,约占国际航空零部件市场总规模的8%。国际航空零部件制造转包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我国航空分包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国内转包市场规模稳步提升,逐步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国航空企业一直通过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以及大量合资企业建设的方式,不断提升国际主力机型结构部件、金属型材、金属零部件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步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中国民用航空零部件转包交付金额不断扩大,波音、空客等零部件转包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获得的民航转包生产金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内民营航空企业获得的国际航空转包份额也有所提升。目前国内企业承接的航空国际转包业务主要还是由中航工业和中国航发两大军工集团的旗下个主机厂或成立的合资公司承担。据统计,目前中航工业整体承担了约80%的航空发动机转包业务。3市场规模:军品随主战型号爆发增长,民品国内外市场齐发力3.1军机航空零部件市场:随下游主战型号放量及集团外包比例提升爆发增长我国军用飞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预计未来10年整机市场将达万亿市场空间:根据《世界空中力量2020》数据显示,我军现在尚有超50%比例的二代战斗机在服役,在战斗机更新换代加速的背景下,预计未来10年,我国战斗机将保持每年新增+替换100架左右的需求,共计新增1,000架;运输机--大型运输机缺乏,未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防大学《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预测,我国未来需要至少400架以上运-20系列运输机才能满足我军在亚洲地区执行任务。预计未来10年,我国大型运输机将需要200架;目前中国陆军每万人军用直升机拥有量仅为8.8架,美国为99.5架,俄罗斯为28.7架,我国陆军部队对直升机需求迫在眉睫。预计未来10年,我国陆军每万人军用直升机拥有量将达到30架左右,预测新增军用直升机1,800架;特种飞机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中快速反应、远程机动、立体作战战略打击的关键手段。在未来的特种飞机市场上,美国、日本、以色列和欧洲都将占据一席之地。预计未来10年新增需求量为120架;相较美国,我国教练机的数量明显不足。预计未来我国空军教练机/战斗机数量比可能接近0.4,据此推测我国未来10年教练机需求量400架。2018-2024年军用飞机增速预测(单位:架)军用飞机增量预测图(单位:架)我国军用飞机零部件制造产业未来10年规模预计超3000亿元。受益于“十四五”强军强国政策的大力推进实施,以及我军现在新型号主战机型的不足和原有旧机型的更新换代,未来3-5年将迎来下游主战型号飞机更新换代的高峰。考虑到我军未来十年各种机型的新增数量以及旧机型机身零部件的维修保养、零件更新等工作,军用飞机航空零部件产业市场预计新增需求超2000亿,已有飞机维修更新市场需求近1000亿,合计超3000亿航空零部件制造市场需求。鉴于该行业属于高壁垒、长积淀、深度跟踪的小众行业,未来行业内稀缺龙头将显著受益。军用飞机未来10年市场需求规模预测(单位:亿元/架)航空零部件制造业或将显著受益于军工集团业务外包比例增加。目前我国军工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正在不断加快,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未来利用外部社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军工企业将非核心的生产制造环节转让给具有合格专业技术的生产厂家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军工集团“大产业链+小总部”模式的不断建设,军工产业集群将以军工集团为核心,以关键加工装配工厂为辅助形成区域性航空制造产业园。军工集团为保证自身的效率与利润,未来有望将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比例逐渐提升,从而使零部件生产、机加工、装配等企业显著受益。3.2民用航空市场:国际分包业务扩量+国产大飞机需求放量共促发展国内民用航空转包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地位逐步提升,预计未来10年国内需求+国际分包将超1800亿市场规模。中国的航空工业外贸转包生产始于1980年,先后与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加拿大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等世界先进飞机制造公司以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罗罗公司、美国普惠公司等发动机制造公司建立了工业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航空零部件外贸转包生产,项目涉及机头、机翼、机身、尾段、舱门、发动机部件等多种产品。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产品技术水平与质量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近年来中国航空转包生产发展非常迅猛。中国将在国际航空转包市场上与世界各民用飞机制造商包括中国商飞、波音、空客、庞巴迪、巴西航空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目前全球知名飞机制造商均有采用中国产品,以波音公司为例,在全球飞行的6000架波音飞机当中,均有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及零件。国内转包市场规模稳步提升,逐步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国航空企业一直通过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以及大量合资企业建设的方式,不断提升国际主力机型结构部件、金属型材、金属零部件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逐步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了国际化发展能力。中国民用航空零部件转包交付金额不断扩大,波音、空客等零部件转包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获得的民航转包生产金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内民营航空企业获得的国际航空转包份额也有所提升。而国内航空零部件转包业务承接方主要分为国资背景及民营企业,主要由中航工业和中国航发两大军工集团的旗下个主机厂或成立的合资公司承担。据统计,目前中航工业整体承担了约80%的航空发动机转包业务。ARJ21与C919航空零部件与维修市场规模国内自身分包市场规模:国产飞机需求扩产达1400亿市场规模,国际分包稳定增长。在国际转包业务持续推进的同时,我国大型自主商用飞机谱系的建设也快速发展,随着商用飞机航空制造产业链的不断成熟,航空零部件制造规模及分包比例也将随下游大飞机放量获得明显增长。我国C919大飞机于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成功试飞。根据官网数据显示,目前C919已获得28家客户累计815架订单;国产支线飞机ARJ21交付不断增加,目前确认+意向客户超700架。按照各自售价及零部件占飞机总价值30%/36%比例计算,考虑已有订单及已落地飞机后期维修更新替换工作,我国未来10年可贡献零部件制造分包收入近1400亿元。2010-2030年我国国际航空制造分包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1、总论1.1航空零部件项目背景1.2可行性研究结论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2.1航空零部件项目提出的背景2.2投资的必要性3、市场分析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3.3营销策略3.4市场分析结论4、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4.2场址建设条件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5、工程技术方案5.1项目组成5.2生产技术方案5.3设备方案5.4工程方案6、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6.1总图运输6.2场内外运输6.3公用辅助工程7、节能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3节能措施7.4节水措施7.5节约土地8、环境保护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环境和生态现状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环境保护措施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8.6公众参与8.7环境影响评价9、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劳动安全卫生9.2消防安全10、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组织机构10.2人力资源配置10.3项目管理11、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管理11.2项目监理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2资金筹措12.3投资使用计划12.4投资估算表13、工程招标方案13.1总则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3.3招标内容13.4招标基本情况表14、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15、项目风险分析15.1风险因素的识别15.2风险评估15.3风险对策研究16、结论与建议16.1结论16.2建议关联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航空零部件项目申请报告航空零部件项目建议书航空零部件项目商业计划书航空零部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航空零部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航空零部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航空零部件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航空零部件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航空零部件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航空零部件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第一章我国能源发展概述一、宏观经济形势1。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1%,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持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图1-1 2010~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国民总收入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图1-2 2010~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内需结构持续改善,市场价格总体稳定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在国际环境复杂、外部需求波动的情况下,内需特别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作用明显。图1-3 2019年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市场价格涨幅总体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同比上涨较高,拉高了全年水平。2019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14.5%。图1-4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5 2010~2019年CPI和PPI(%)(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2019年,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制造业增加值有望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工业增加值317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有望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7%,服务业增势较好。从占比看,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第一次占比提高,2019年较2010年下降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十年间仅2017年占比小幅增加,其余年份均为下降,2019年较2010年下降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十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增加,于2012年达到45.5%,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并一直保持领先,2019年较2010年提高9.7个百分点。图1-6 2010~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5%。图1-7 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中部最高,东北下降201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5.1%(2019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增长5.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5.6%,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0%。图1-8 2010~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国家统计局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2019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0.6%,占比为2.3%;第二产业投资163070亿元,增长3.2%,占比为29.6%;第三产业投资375775亿元,增长6.5%,占比为68.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1159亿元,增长4.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4.7%。2019年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13.2%,弱项短板领域投资得到加强。图1-9 2019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能源生产及供应1。能源生产整体稳定2019年,我国继续推进煤炭增优减劣,有序发展能源优质先进产能,积极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和清洁能源消纳,加强能源输送设施建设,保障了能源安全生产和有效供给。近十年,从总量看,能源生产总量以持续增长为主,中间仅2015、2016年两年下降,2017年开始恢复稳步增长,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达到历史高点;从增速看,2010年高达9.1%,2012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增速骤减5.8个百分点,并持续下降到2016年的-4.2%,2017年增速大幅反弹至3.6%,近两年增速稳定在5%、5.1%,距离2010年9.1%的高增速依然少了4个百分点。图1-10 2010~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与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1-1 2010~2019年主要能源品种生产总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测算,2019年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占比68.8%,原油占比6.9%,天然气占比5.9%,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18.4%。电源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19055万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35640万千瓦,增长1.1%;核电装机容量4874万千瓦,增长9.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1005万千瓦,增长14.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0468万千瓦,增长17.4%。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27.7%,占比较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近十年来,不同品种能源占比呈现不同趋势。原煤生产占比 “十二五”以来总体下降,2019年占比较2010年下降7.4个百分点。原油生产总量占比持续下降,2019年较2010年下降2.4个百分点。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生产合计占比在2016年超过20%,达到22%。2017、2018、2019年清洁能源生产占比分别为22.8%、23.5%、24.3%。图1-11 2010~2019年能源生产结构(%)(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所得)表1-2 2010~2019年一次能源生产情况(单位:万吨标准煤)注:2010~2018年数据、2019年总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一次电力产量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粗略折算所得3。能源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我国能源在加大国内勘探开发的同时加大进口力度,特别是深化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气进口均保持较快增长。表1-3 2010~2019年我国能源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三、能源消费1。能源消费稳定增长201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8%,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4.5%。十年来,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2019年较2010年增长了12.5亿吨标准煤。图1-12 2010~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近十年增速看,能源消费增速2015年比2010年共持续下降6.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增速转为上升,2019年达到3.3%,但与2010年(7.4%)、2011年(7.2%)的高增速相比,2012年以来能源消费总量均属于低速增长状态,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图1-13 2010~2019年GDP增速和能源消费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1-4 主要能源品种2010~2019年消费量单位:万吨标准煤(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为根据各品种在总量中占比计算)2。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上升1.3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图1-14 2019年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近年能源消费结构数据看,煤炭消费占比呈下降趋势,2018年跌入60%以内,但短期内仍是我国主要能源来源。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13%上升到2019年的23.4%,几近翻番。总体看,我国能源构成中,煤炭处于主体性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在持续提升。图1-15 2011~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6 2010~2018年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3。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据2019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273.5百万吨油当量,居于世界首位,其次为美国2300.6百万吨油当量,印度、俄罗斯分别以809.2、720.7百万吨油当量居于第三、四名,欧洲总计为2050.7百万吨油当量。图1-17 2018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前十名国家(数据来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我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同样居于世界首位,2018年为143.5百万吨油当量,超过第二名美国39.7百万吨油当量,是第三名德国的3倍多。图1-18 2018年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前十名国家(数据来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总体比较,201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煤炭、水电消费均居世界首位,石油消费居于世界第二位,天然气、核能消费居于世界第三位。图1-19 2018年各能源品种消费前三名国家(数据来源:2019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四、能源投资与扶贫1。国内投资情况2019年,我国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24.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4.5%。表1-5 2010~2019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涉外投资情况2019年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630亿元,比上年下降4.3%,折1106亿美元,下降8.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0亿美元,下降3.8%。2019年,采矿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5.2亿美元,同比减少18.5%,制造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200.8亿美元,同比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25.2亿美元,同比减少20.5%。图1-20 2019年能源相关领域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能源扶贫情况2019年,能源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815%和99.82%。此前,2015年实现户户通电,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17年底完成“农村机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贫困村通动力电”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三大攻坚任务。贫困地区农网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加大。2019年下达农网改造升级中央投资计划36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40亿元,全部用于贫困地区,64.9%用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同比提升近14个百分点;将临夏、凉山、怒江“三州”的中央资本金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至50%。2016~2019年,农网改造升级总投资约8300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35亿元,带动企业资金、银行资金以及地方财政资金等投入约7870亿元。2016~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安排农网改造升级投资6459亿元,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安排农网改造升级投资1520亿元。图1-21 2016~2019年农网改造升级投资情况(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据中电联数据,2019年全国第一产业用电量780亿千瓦时,近5年用电增长率分别为2.5%、5.3%、7.3%、8.99%、4.5%,增速始终高于或平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充分显示了农网改造对农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有序开展。2017、2019年分别下达“十三五”第一、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至2019年底光伏扶贫累计帮扶418万贫困户,涉及光伏扶贫规模2649万千瓦,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左右光伏发电收益。贫困地区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2019年9月,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保障沿线近38万藏区百姓安全可靠用电。2019年核准云贵互联通道工程,开工建设青海、四川等贫困地区清洁电力外送通道,核准开工金沙江拉哇水电站、贫困地区煤炭建设项目。五、能源效率1。能效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大力加强节能技术攻关,努力提高能效水平,节能降耗不断取得新成效,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图1-22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7%。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2.1%,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2.4%,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3%,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2.2%,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3%。图1-23 2019年单位GDP能耗和重点领域综合能耗下降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扎实推进减煤替代和电能替代,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图1-24 2017~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继续反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据测算,201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4。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6,表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较高。2012年和2013年下降到0.5左右,2014年下降到0.29,2015年最终下降到0.14,2016年开始回升,2017年为0.43,2018年为0.5,2019年为0.54。图1-25 2010~201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数据来源:2018年之前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系计算所得)六、能源发展趋势2020年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宏观经济和能源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8%,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下降6.8%。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能源领域复产增产势头良好,自3月末开始,全国日发电量、电网日调度发受电量均开始超过去年同期水平,4月份全国发电量已经转为正增长,电力需求逐步回升。在此情况下,综合相关机构研究,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整体消费增速将有所放缓,能源生产平稳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新生业态更趋活跃。1。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能源需求整体偏弱,消费同比下降。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钢铁和化工等六个主要耗能行业(合计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八成以上,合计增加值占三成左右)能源消费量下降3.2%,回落6.5个百分点;其他行业能源消费量下降9.8%,回落10.8个百分点。初步核算,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8%。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环境和态势。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国内需求回暖,将拉动能源消费逐步反弹回升,但全年增速将有所放缓。据中国能源研究会、中电联等机构预测,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速2%左右。预计煤炭需求总体较为平稳,消费增速基本持平;由于交通运输受疫情影响严重,石油需求比2019年或有所下降;天然气消费量增速6.3%,消费增速放缓;2020年电力消费平稳增长,全社会用电量比2019年增长2%~3%。2。能源供给平稳增长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总体平稳,能源生产恢复势头良好。原煤产量8.3亿吨,同比下降0.5%,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3月增长9.6%,扭转了1~2月的下降局面,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6.9个百分点;原油产量4857万吨,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天然气产量483亿立方米,增长9.1%,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非常规天然气高速增长18.6%,拉动天然气产量增长6.0个百分点;发电158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8%,其中3月下降4.6%,降幅比1~2月收窄3.6个百分点,但从绝对量看,一季度发电量仍略高于2017~2019年三年同期平均水平。2020年,煤炭新增产能将进入新一轮集中释放期,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机构预测,全国煤炭市场将总体呈现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宽松态势,同时在西南、东北地区,结构性缺煤问题持续存在。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预计,2020年油气行业将继续大力推进增储上产,国内上游勘探开发投资仍将保持历史高位,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有望保持在10亿吨和7000亿立方米以上的较高水平。国内原油产量增至1.93亿吨,国内天然气产量1880亿立方米。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北、华中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3。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能源消费继续保持清洁低碳化趋势。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比重有所提高,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3.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在国际上,为缓解疫情的冲击,各国政府或将可再生能源、能效、氢能及碳捕获等清洁能源技术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清洁能源已是新经济增长点,关乎未来发展主动权、产业竞争力和能源安全。2020年,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仍将是我国能源发展主方向,《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亦将可再生能源列为优先发展。2020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水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增速将继续领先,据中电联预计,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9.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3.6%,比2019年底提高1.7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将更趋清洁化。4。能源新生业态更趋活跃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兴起,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倒逼了消费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显现出强劲生命力,同时也加快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能源产业和新生业态发展。近年来,我国新型能源的核心关键技术已获得更多突破,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更加经济高效,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海洋能和氢能的利用也已起步,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能源服务等能源新业态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020年,新型能源技术将加快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能源新生业态,能源产业将加速数字化升级。(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
央广网上海11月1日消息(记者刘飞)今天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在上海发布了《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首次公布分省建筑能耗数据。该报告以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来源,测算了2015年分省能耗数据,以及2001-2015年全国建筑能耗变化趋势。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5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其中: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能耗3.41亿吨标准煤;城镇居住建筑能耗3.2亿吨标准煤;农村建筑能耗1.97亿吨标准煤。全国建筑总面积达到613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约113亿平方米;城镇居住建筑面积248亿平方米;农村居住建筑252亿平方米。在全国总建筑能耗与面积中,北方城镇采暖面积和能耗分别为129亿平方米和1.93亿吨标准煤,采暖能耗强度为14.9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从各地情况看,各省(市、区)城镇建筑能耗总量相差较为悬殊,2015年城镇建筑能耗总量排名前三位的省市分别为山东6182万吨标准煤、广东5573万吨标准煤、江苏4318万吨标准煤,后三位的分别为海南326万吨标准煤,青海402万吨标准煤,宁夏430万吨标准煤。城镇人口、GDP总量、所处气候区是城镇建筑能耗总量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城镇人口越多、GDP规模越大、有集中采暖需求的省市,城镇建筑能耗总量高。此外,报告显示,城镇人均建筑能耗与气候区和关系密切。北方采暖地区省市的城镇人均建筑能耗平均1.2吨标准煤,是非采暖区域平均值(0.62吨标准煤)的2倍,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城镇人均建筑能耗增加105千克标准煤。从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强度看,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采暖能耗强度排名前五,能耗强度在20-21千克标准煤/平方米,河南、山东能耗强度最低,在11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北京、天津采暖能耗强度约为13.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左右。《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中建议,未来建筑节能工作要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北方地区清洁采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结合,大力发展健康建筑,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市场经济改革相结合,发挥行业协会力量推动行业自主减排行动,助推我国碳减排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