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发布梦不落

《“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相关新技术仍显匮乏;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金额有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报告建议,企业要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双重红利下,我国企业普遍能够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这是3家机构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表示,该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对地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旨在继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九成企业稳定完成年度目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7个省区市,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从行业上看,调查覆盖了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国家有关部门列出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均能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其中绝大多数均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与环境,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系统考虑问题,强调系统分析,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继续提高。亟需补上技术及资金短板报告主笔人、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有助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同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样本企业中仍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够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对比情况。“目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但企业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的新技术;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有限,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同时,近年来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对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影响。”胡迟说。针对上述问题,报告问卷征集了企业对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政策的期待。其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期待程度最高。此外,企业对于增加政策性补贴资金数额、继续推进税收优惠,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避免政策“归一化”和“一刀切”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高。(顾 阳)

花君

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短板在哪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相关新技术仍显匮乏;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金额有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报告建议,企业要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层面要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双重红利下,我国企业普遍能够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这是3家机构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尹援平表示,该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对地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旨在继续推动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九成企业稳定完成年度目标本次调查所涉及的企业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内蒙古、四川、重庆7个省区市,从地域上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从行业上看,调查覆盖了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国家有关部门列出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均能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水平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其中绝大多数均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管理、政策、市场各方面的因素与环境,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系统考虑问题,强调系统分析,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继续提高。亟需补上技术及资金短板报告主笔人、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有助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但同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依然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样本企业中仍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够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对比情况。“目前,企业开展节能减排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但企业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相应的新技术;二是节能减排项目补贴有限,资金压力主要集中在企业自身。同时,近年来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对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影响。”胡迟说。针对上述问题,报告问卷征集了企业对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政策的期待。其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期待程度最高。此外,企业对于增加政策性补贴资金数额、继续推进税收优惠,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避免政策“归一化”和“一刀切”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较高。(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核桃派

「能源环境」火电厂节能减排现状及降耗效能研究

0引言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21世纪环境污染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联合国与各国政府采取行动,已有184个国家签订《京都议定书》,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电力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国家环保部出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速了改变和完善火电行业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电力需求在工业化推进中不断提升。发电量80%来自一次能源煤炭,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达349%,而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火电。在保证电力充足前提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存在发电结构不合理、市场调节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电厂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是实现资源节约与环保的有效手段,深入研究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火电厂节能减排的意义广义的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狭义的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世界能源委员会选择技术可行、环境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近几年各国政府努力寻求低碳经济背景下能源的最优发展路径。“十三五”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电网输电损耗明显下降,但仍存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低等问题。社会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各行业兴起对电力资源需求量增加。我国电力行业中火力发电是主要方式,但火电厂生产中存在能耗过大、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必须从技术手段入手,引入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电厂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电力领域中火电厂节能减排取得很大成效,发电效率明显提升,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有效降低了发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但火电厂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作用,管理人员需要对当前生产模式等因素综合分析,实现节能减排与火电厂深度融合,以缓解我国能源环境压力。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行业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对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生很多环境问题。近几年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严重,电力企业需要调整生产结构,当前火电厂主要依靠煤炭生产电能,煤炭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导致大气污染。火电厂必须把节能环保纳入生产改革中,以解决火电厂节能环保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2火电厂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发电量与电力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政府越来越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关停了大量高能耗小火电机组,中东部地区通过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加强了可再生能源监管,完善了节能减排管理系统,火电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展仍存在污染物治理效果差,发电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火电厂节能减排的综合优化模型如图1所示。图1 火电厂节能减排综合优化模型火电厂机组近几年迅速发展,超临界技术是当前世界成熟的火电技术,其效率较亚临界机组大大提高,我国大力推广火电厂采用超临界机组。超临界机组在节能方面较传统亚临界机组具有绝对优势,对超临界机组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超临界机组优越性是当前火电节能重要研究课题。当前火电厂生产能耗主要来自脱硝装置,脱硫装置与除尘装置等。①催化还原脱硝装置有很多优点,如脱硝温度不需很高,通常装置安装2层催化剂,有效提高了脱硝效率。脱硝中出现能耗损失主要是蒸气损失。②我国大部分火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法,由于脱硫装置系统的阻力,GGH堵塞导致产生电耗。脱硫装置系统阻力分为烟道阻力,吸收塔与除雾器阻力。GGH堵塞会影响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因此,需要采用关小风叶机动叶的方式保证脱硫装置正常运行。③当前火电厂常用除尘装置为电除尘,电除尘具有阻力小等特点,可充分减少动力泵电能消耗。设备效率取决于电压是否满足需要,电除尘能耗影响因素较多,如处理粉尘温湿度,电极是否有灰尘等。3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措施我国是煤电大国,火电厂降低生产能耗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很多节能减排技术,但目前火电厂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针对火电厂节能减排中的技术问题,需要通过脱硝装置、电除尘器、脱硫系统等重点能耗设备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措施,以促进火电厂持续发展。火电厂脱硝设备能耗影响因素包括风压与蒸气损失。风压损失是由于催化剂积灰导致的,应优化烟道设计;蒸气消耗主要原因是吹灰与液氮加热蒸发,脱硝设备工作中应优化吹灰效率。减少除尘器能耗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反电晕现象,采用间歇脉冲供电方法,可提高除尘效率,避免反电晕现象发生。工作人员应根据需要选择最佳供电方式,定期维护电除尘设备,改善电除尘设备性能。通过电除尘设备高频电源改造达到节能效果。脱硫系统出现能耗因素较多,应根据能耗点做好系统优化管理。烟气含硫物较少时可关闭浆液循环泵。脱硫系统中增加风机是导致能耗的主要设备点,可通过改造引风机扩容,实现引风机与增压风机联用。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地进一步推广,大容量机组逐渐取代高污染小型机组,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及未来火力发电的主要方向,火力发电主要环节是热能传递,电厂热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节省能源数亿万数量级,提高火电机组热效率,对热力系统进行改进至关重要。现有大型火电厂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循环中,凝气设备将汽轮机排气凝结成水,凝气设备可以起到凝结水流入除氧器前预除氧作用,对凝气设备热效率研究,对保持凝气机组经济稳定运行非常重要。凝汽器真空变化对汽轮机组稳定运行有直接影响,真空降低1%会造成汽轮机组气耗量增加2%,凝汽器排气口真空的控制对提高汽轮机组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中,锅炉是节能减排重点目标,通过锅炉改造可以降低火电厂生产能耗,提升火电厂发电安全性。锅炉改造中需要对火电厂使用的锅炉进行分析,及时更换陈旧锅炉设备,使用先进锅炉设备,以提升能源利用率。日常生产中,应加强对锅炉设备维护管理,满足正常火力发电需求;优化锅炉通风及燃料投放量,避免出现燃料不充分燃烧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电气系统是火电厂生产中的重要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中,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改造电气系统,减少电气系统运行产生能耗。电气系统改造中主要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以降低系统运行产生能耗。电力系统改造前期产生费用较低,经改造后提升系统复杂性,发生故障时难以及时定位。火电厂需要应用自动化技术,系统发生故障时可有效定位,使系统运行更加合理。4结语现阶段我国能源压力持续加大,为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必须把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到各行业,打造节能型产业结构。火力发电是当前主要发电方式,火电厂生产中要落实节能减排理念,以减少生产产生能耗,促进火电厂可持续发展。火电厂实施节能减排技术,从成本控制、应用安全等方面来看,能够提高作业人员节能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技术,提升火电厂经营效益。作者:张靖楠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4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洛阳桥

“十三五”节能减排仍面临诸多挑战 企业建议政策不要“一刀切”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王璐)《经济参考报》1月23日刊发题为《“十三五”节能减排仍面临诸多挑战》的报道。文章称,“十三五”以来,节能减排进展良好,近九成企业每年都完成了目标,但进展呈现不平衡格局,企业缺乏资金、技术,系统性节能减排也仍面临许多问题。这是《“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透露的信息。在调查中,企业希望能加大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政策不要搞“一刀切”,实行差异化执行,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报告》建议,“十三五”后半时期,在企业层面,不断完善制度,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开展节能减排。政府应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九成企业完成目标据了解,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对国内数省地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上完成。“十三五”规划执行三年以来,我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5%、3.7%,均超过年度预期目标值。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与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均同比下降3.2%、3.2%、3.1%,均高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的年度目标。“2018年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预计能够完成。”《报告》称。在过去连续三年,上述三家机构对国内数省地方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的省级分公司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行业以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为主,基本涵盖国家有关部门所列出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从调查看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能够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十二五”前两个五年规划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都完成了节能减排的年度目标,也印证了宏观层面国家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的情况。同时,企业节能减排的水平与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大于“十二五”时期。此外,企业评价“十三五”以来的节能减排政策总的来看更加积极有效,最为有力的是有关政府部门颁布的越来越严的能耗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总的来看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推进仍临诸多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展呈现不平衡格局。《报告》调查的样本企业中仍然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都完成本企业节能减排的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在本企业节能减排状况的基础工作方面不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的对比情况。《报告》执笔人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随着国家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而企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在节能减排方面缺乏新的技术,所以在持续推行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资金上,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免受到本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去产能、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等因素,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这个问题在钢铁、化工等领域表现比较明显。难点并不止于此。从上述三个机构连续三年调查及其他相关调查看,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有所缓解,但有时可能与经济增长发生矛盾,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预期下降时,“稳增长”政策目标会压过节能减排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防止节能减排的良好形势逆转。《报告》还显示,在整个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中,系统性节能减排仍旧面临许多问题,值得“十三五”后半期开展节能减排时予以重视和修正。首先是,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工序、重点设备、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之间衔接、行业间协同耦合、工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等系统性节能减排重视不够,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释放。同时,地区差异化问题突出。“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部分省份投产和开工了大批高耗能项目,目前这些项目产能持续释放,导致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工业重化程度较高的海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此外,实现“双控”目标难度大,而且,展望“十三五”后半时期,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时日,工业产品价格可能持续下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缓。产能过剩和资金链偏紧制约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建议加大技术、资金支持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的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等方式,使得企业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深挖节能减排潜力。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投入的税收,增加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补贴力度,对产生的节能和减排量能够给予足量和及时的补贴,降低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经济压力。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加大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不要搞政策的“归一化”和“一刀切”,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节能减排现状,区别对待,实现政策的差异化执行,并且在一定时期,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不要使企业疲于应付,避免企业重复无谓的投资。对于“十三五”后半期的节能减排,《报告》建议,在企业层面,不断完善制度,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开展节能减排,可从结构性节能减排、管理性节能减排、工程性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其次,政府要不断完善丰富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开展节能减排。再次,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其中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当前要强化有利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例如建立适应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发展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促进跨区域电力交易,开展新能源发展的辅助服务等。”胡迟介绍说。《报告》还建议,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未来应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国家应尽快出台对“绿色信贷”的扶持政策,制定“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房款“绿色信贷”规模控制,实施差别信贷政策。同时,国家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通过国家立法确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此外,金融机构应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业务转型,进一步放开和扩大银行业的综合经营范围,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完)

麑裘

新兴产业节能减排

8月13日,在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工作人员在冷冻站抄写数据。该冷冻站内的冷水机组可有效消除机房局部热岛效应,降低能量消耗,避免了传统风冷模式的氟利昂排放,让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综合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文章来源:襄阳日报)

公反

市统计局:包头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开展部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调查

近日,包头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对部分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我市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及制定工业企业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本次调查采取问卷面访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意见及期望等方面。通过深入九个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对我市185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但对碳达峰、碳中和缺乏深入了解;多数企业有节能减排意愿和行动,但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超过六成企业认可我市节能减排工作,但企业对政府有更多期待。【来源:市统计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圣贤

赛迪展望 | 一文了解“2021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展望202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污染物排放将继续保持下降,各项节能减排工作将有序推进。随着"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任务开启,结构优化仍是节能减排最大动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入改革期,绿色关键技术创新有所突破,绿色制造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但工业能源消费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增大、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新阶段下,工业绿色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基于对上述形势和问题的前瞻性分析,赛迪研究院提出了强化工业节能监督和管理、研究制定西部地区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动信息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工业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等对策建议。一、对2021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预计持续下降2020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年收窄4.4个百分点。部分高载能行业生产逐步恢复,粗钢、生铁、十种有色金属和乙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4.3%、4.3%和2.8%。1-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396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5.7%;预计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8%左右,与上半年相比情况发生好转,基本能够完成年度和"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进入202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望继续下降。首先,工业领域有望出台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工业节能的新目标以及关于结构性节能、技术性节能、管理性节能的新举措,为2021年工业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政策层面的保障。其次,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底数较低,2021年在国际国内复工复产秩序逐渐恢复的推动下,我国工业增加值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预计超过工业能源消费增速,带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第三,"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持续推进,结构性节能的效果显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望继续保持下降态势。首先,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完善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管理等。其次,工业仍是主要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工业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约80%和40%左右,随着减排指标管理、环境监管等措施的深入推进,高污染行业将呈现有限增长,且重点行业环保措施将进一步加严,2021年工业领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延续下降态势。(二)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持续下降,结构优化仍是节能减排的最大动力进入2021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主线,结构优化仍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动力。首先,四大高载能行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有望在2021年继续保持小幅下降态势。自2012年以来,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等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比重一直保持下降态势,2020年1-10月,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7.7%,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其次,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结构持续改善,1-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部分高新产品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0%以上,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另外,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导向没有变化。工业领域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政策落地落实,工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较好。预计2021年,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推动下,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结构逐步优化,结构节能潜力持续释放。(三)工业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入改革期预计2021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一是,"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领域新的纲领性文件出台的可能性较大,工业绿色发展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二是,工业领域"十三五"期间创建的绿色制造体系也面临改革。首先,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任务已完成,2021年以及"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值得深思。其次,绿色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绿色工厂的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公布实施,分行业的绿色工厂标准正在不断完善,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标准缺口仍然很大。(四)绿色关键技术有所突破,绿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落实,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即将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工业绿色发展领域的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预计将有一批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工业控制装置的绿色制造技术瓶颈得到突破,绿色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对发展绿色产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进一步厘清了产业边界,并要求各地方、部门要以《目录》为基础,根据各自领域、区域发展重点,出台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措施,着力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预计2021年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实,绿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警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增长首先,回顾2020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呈现"前低后高"走势,8、 9、10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要警惕快速增长态势持续到2021年。其次,"十四五"新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多次提出要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要求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这个过程若不加强管控容易使得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二)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2020年,随着西部地区生产秩序较快恢复,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这种态势可能持续到2021年。2020年1-10月,在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值的16个省份中,西部地区占了10个,中部地区占了3个,东部地区占2个,东北部地区占1个。同时,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在遵循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目录基础上,还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优势制定了鼓励类产业目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范围扩大,其中不乏一些重化工产业,预计2021年将有大批新项目入驻西部地区,地区节能减排压力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形势更加复杂。(三)信息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加强近年来,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中涉及到的信息通信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信息通信业发展中应注重两大问题。一是信息通信业自身已成为我国重要耗能领域,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未来信息通信业能耗将明显上升。二是信息通信业将成为"十四五"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通过5G、人工智能等方式可以更有效率地采集能耗、物耗、排放数据,识别绿色发展风险,以及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四)工业节水亟需高度重视近年来,为保障水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节水优先为首的治水方针。工业作为用水的重点领域,应将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及水处理作为"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重点任务,目前工业用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点缺水区域工业节水工作亟待加强,尤其是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高耗水行业占比依然较大等。二是工业节水与水处理管理措施和办法有限,精细化管理还不足,缺乏智慧化管理手段,标准体系仍不完善。三是不同行业间存在节水不平衡,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节水工作较为深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而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仍需加大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工业节能监督和管理一是加强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的跟踪管理,及时分析可能造成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大幅上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反弹的潜在因素,准确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节能亮出好成绩。二是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推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的能评环评,加强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把好能耗准入关,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同时,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提高标准的限定值及准入值。四是建立节能市场化机制,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构建市场化节能机制。(二)研究制定西部地区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一是总体谋划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淘汰落后产能、新上项目能评环评以及节能减排技改资金安排等方面,实施有别于东、中部地区的工业节能减排政策。二是加强西部地区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的监督管理,重点针对那些能源消费增速较快、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的省份,及时分析制约其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因素,加强指导和监督。三是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省级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四是做强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产业,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补充产业链,实现原材料行业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发挥西部地区能源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提升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三)大力推动信息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合理规划 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针对 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广节能措施,开展绿色基站、绿色数据中心的能效评价,提升在建与新建设施运行能效。积极采用新型高效蓄电技术,提高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规模和比例,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应用,为新基建绿色发展赋能。二是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的融合。加快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手段,在钢铁、水泥、石化与化工等重点传统行业建立园区、企业等层级的能源、重要资源、污染物排放的数据管理系统,推动优化调配和风险预估。应用信息技术驱动协同制造,提高组织效率及能源利用效率。(四)深入推进工业节水和水污染治理一是大力推动黄河流域、京津冀缺水地区工业节水工作,黄河流域坚持以水定产严格节水,京津冀地区严格控制钢铁、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新增产能,推动再生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的利用。二是加强工业节水管理。融合5G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节水的智慧化监管。健全节水标准体系,完善各工业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三是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定期开展节水诊断、进行水平衡测试;编制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ccid-2014”

腊梅

专题报告|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本研究报告结合几年来项目组具备的能源管理研究基础和在江苏省开展的相关中小企业能源管理试点研究工作,进行试点企业能源管理研究。初步了解到中小企业集中的江苏省中小企业能源管理现状以及现阶段以试点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能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省中小企业能源管理进行了数据调研和分析。通过对江苏省近 300 家中小企业从能源管理重视程度、目标与制度、能力与岗位等八个方面的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掌握了所调研的中小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报告从供应链绿色发展的角度,分析现阶段绿色供应链如何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介绍了我国绿色供应链相关政策法规和进展、绿色供应链特征以及绿色供应链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等。最后,本研究报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和特点,根据能源管理政策分析、试点调研结果、能源管理改进的必要性和供应链节能等研究结论,对我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孰隆施是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调研首府节能减排两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

近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管局、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乌鲁木齐市燃气与供热保障服务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调研组,赴乌鲁木齐华源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热力总公司等15家规模以上供热公司考察调研,了解《燃气锅炉烟气再循环降氮技术规范》《燃气锅炉间壁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查看印证资料等方式,了解两项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实施以来,乌鲁木齐供热企业燃气锅炉改造情况,科学评估标准实施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并对标准的规范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及先进性进行评估。调研组指出,两项地方标准各项指标设置科学、合理,技术方案安全可行,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另外,各热力公司通过对燃气锅炉进行降氮及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提高了燃气锅炉的热效率,降低了供热成本,增强了燃气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两项地方标准的实施,切实发挥了标准引领的作用,推动了供热公司质量全面提升。调研组还收集了各供热公司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建议,下一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成调研评估报告编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积极推进我区供热行业健康绿色发展。【来源: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贫人见之

节能减排助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水泥行业来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在整体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得益于错峰生产政策的持续推行、行业自律的良好推进、节能减排政策和国家对环保的严厉督察等,以及水泥企业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努力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水泥行业效益大幅提升。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融入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到企业生产的节能减排,环保理念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过去的一年,水泥企业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让环境影响不断减小,生态效应不断提升,以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实现社会综合资源利用效益最优,谋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河南南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时刻牢记公司作为国企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上马新工艺,应用新材料,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保管控,拓展绿色产业,既守护了碧水蓝天,也实现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公司相继投入充足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脱硫提标改造,开展包装发货系统升级改造;在原来一卡通水泥发货系统基础上,又上马原材料购进一卡通系统,深入推进扬尘、噪声治理,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不断提升环保管理和清洁化生产水平;对入窑喂料系统进行改造,采用节能环保的TSCL转子秤;对原料磨入磨系统进行改造,增设节能环保的板链锁风装置;推广应用脱氮脱硝等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创新环保技术,设计移动收尘设备,购置抑尘车;改造升级窑头窑尾环保设施等,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公司被河南省工信委列入“省级培育类绿色工厂”名录。江苏鹤林水泥有限公司始终把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实现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营业收入和节能降耗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认真落实国家节能法规,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进行节能技术、装备的改造。2017年,公司重点对1号原料磨进行技改,通过对原料磨整个系统进行优化,设备进行更新,实现1号原料磨的电耗比原先下降8千瓦时左右。1年下来,仅这方面就可以节省综合电耗1050万千瓦时左右。公司持续完善了能源监测与控制平台的建设,完成了公司现场运行监控中心,通过管理、技术的提升,公司去年完成节能量2080吨标准煤,完成年度节能量目标的138.7%,超额完成了序时进度。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工厂”后,坚持把打造“绿色竞争力”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以对标管理为抓手,瞄准降低煤耗和综合电耗、提高余热发电量等重要节能指标,对标一流,突出考核引导,狠抓措施落实,大力推进标准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企业发展不减速、环境保护有进展的良好效果。公司创新生料工艺配方,经过多次试验反复论证,不断优化、不断总结,熟料标煤耗再创佳绩。今年4~11月,连续8个月吨熟料标煤耗低于100千克以下,1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多万元。2018年3月,对生产循环水泵进行节能技改,主要更换水泵、电机及配置专用节流增压整流装置,改造后两台泵合计流量为400m3/h,运行情况良好,改造后水泵流量、压力和改造前差别小于5%范围内,节电率达20%以上。努力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2018年,水泥供给和需求市场总体稳定,水泥行业效益大幅提升,但是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在环保趋严、产业竞合提速的大背景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健康可持续发展型企业将越来越被市场看好。近年来,水泥企业纷纷切入环保业务,增加水泥窑的功能拓展业务,努力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作为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海螺水泥先后开发出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等节能环保新技术,实现了水泥主业产业链的深度延伸。海螺水泥自主开发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效有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占用大量土地和二次污染的难题。目前,在安徽、贵州、甘肃、广东、重庆等多省市共建成17个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形成年处置城市生活垃圾205万吨能力,真正做到将垃圾“吃干榨尽”。海螺集团建设的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成功投运。该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年回收二氧化碳5万吨,在世界水泥行业首开碳捕捉利用之先河,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有着深远的示范意义。金圆股份拥有“以水泥、商砼业务为核心的建材产业和以固(危)废处置为核心的环保产业两大业务板块”。截至目前,公司已投产危(固)废处置项目5个,处置产能40万吨左右;已获环评批复正在建设中或规划建设中的危(固)废处置项目9个,处置产能100万吨左右。2018年上半年,公司环保产业实现营收25.05亿元,同比增长11795.39%;实现净利润9666.94万元,同比增长2388.79%。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公司扎根水泥行业,着力打造水泥窑协同为主线的综合型危废处理模式,将使公司业绩弹性不断增大。作为天津市规模最大、唯一拥有回转窑的水泥生产企业——天津振兴水泥公司,利用离天津市区较近的优势,建立起固废处理和污泥处置两条生产线。随着天津城市建设进程加快,许多化工、制药企业逐渐外迁,原址土壤修复成为废弃物处置热点。公司自主研发和建立了国内首条专门利用水泥窑处置污染土的生产线。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实现了水泥去产能,另一方面则通过环保升级补短板。据介绍,公司污染土处置创造利润今年预计有望达到3500万元。根据台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与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台泥国际将与东方园林合作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及危险废物为主营业务,并投资于配套服务的相关设施设备,协同处置固体及危险废物。双方约定,将尽快选取台泥国际下属一子公司水泥厂作为首个合作项目试点,进而在台泥国际各子公司区域内落实固废处置产业布局,共同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持续推进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环保税立法的目的是通过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主体责任,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伤害。相比于原先排污费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等问题,排污费改成环保税后,企业将主动加大环保改造力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要求,自2018年3月1日起,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即“2+26”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排放标准中已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及锅炉的新建项目,开始执行特别排放限值;10月1日起,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铝)、水泥行业现有企业及在用锅炉要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排放限值。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确定,要全面完成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要深化工业污染治理。自2018年10月1日起,严格执行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铝)、水泥行业及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方案》强调,要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为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目标,有效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国水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继续推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工程),落实国务院〔2016〕34号文件和《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等政策要求,加强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有效供给;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降低企业成本,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特种水泥等新用途、新效能的应用技术研究,围绕新需求加强新供给,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生产管理、智能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文章来源:中国建材报)